如何写临床医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临床医学概要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针对药剂专业临床医学概要的学科特点,从教学经历出发,初探如何提升中职药剂专业临床医学概要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写临床医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写临床医学论文 篇1:

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担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学教学也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校临床医学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学生医疗水平的提高造成很大阻碍。本文主要对高校临床医学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索

一 临床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

(一)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是通过对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以达到提高临床医疗水平,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一门科学。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得出明确的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的手段,实现最大限度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程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的目标。临床医学直接面对病人和疾病,对病人实施直接治疗,担负着治病救人的重大责任。

(二) 临床医学教学。

临床医学教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是学生把学习的专业医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医疗问题中的桥梁和纽带。临床医学教学包括很多内容,每篇内容即保持相对的完整性,相互之间又相互关联。临床医学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的高低,高校临床医学教学对此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做好教学方面的工作,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双向目标,培养实用型的临床医学人才。

二 高校临床医学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 临床医学的学制长,课程量大。

相对于普通本科的4年学制而言,临床医学长达5年或者更长,在着5年的学习过程中,安排的课程超过了60门,其中的50多门都属于必修课,除此之外,在完成全部理论课的学习之后,还有一年的临床实习。另外,医学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医学新知识不断增加,也使教学内容增多。

(二) 临床医学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性。

临床医学虽然早已经达到了实验科学和理论科学的水平,但是,实践性仍然是它最基本的属性。所以,临床医学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之外,更注重的是医学实验和临床实习中能力的训练。

(三) 临床医学教学培养人才的周期较长。

其他专业培养的人才在毕业以后一般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灵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临床医学合格工作者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训练过程,学校的临床医学理论只是使临床一学生具备了成为一声的资格,并没能掌握所需的能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工作者,毕业生还要继续修炼,提高自己。

三 高校临床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仍处于传授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方式之中。

这是高校临床医学教学存在的最普遍、最关键的问题,对学生医学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学校教学活动中,老师把临床医学理论和知识从书本上或是脑子里搬到课堂上,以语言的形式传输给学生,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减少了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知识的机会,还会滋生很多教学问题,存在的弊端较为明显。

(二) 忽视对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学生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解决医疗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疾病产生的原因,并帮助病人解决病痛。但是,现在很多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对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一味采用填鸭式的教学,造成学生的临床实习模仿性强,没有动用思考的作用,实际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 师资队伍不适应。

临床医学教学过程包括基础理论的课堂教学以及临床见习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理论课是由教授或是高年资讲师承担,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负责临床实习部分,这造成教授无法指导学生基本医疗既能的训练,主治医师授课带教增多,工作量增大的不适应现象。

四 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可行策略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特色。

随着临床医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便应运而生,并且得到大家的一致青睐。“双师型”教师是临床医学教学的特色,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既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既有从事医学教学的资格,又有从事医疗卫生职业的资格,能够适应临床医学教学的需要。

(二) 加强对学生见习、实习的管理和指导。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既能提高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要在学生进入实习阶段之前实行实习医师资格证的考试,保证学生具备实习的基本要求。另外,还要要求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坚持写实习日记,把自己的心得感受记录下来,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导师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合格的临床医学生不但要剧本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能有效的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知识。高校临床医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知识学习者,转变“教我学”的思想为“我要学”,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提高医学实践能力。

(四) 鼓励学生创建学习小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多以老师为中心,他们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教师就不可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的差异。通过创建学习小组,组内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组间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小组教学模式的开展,在临床实习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对于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结语:综合上文关于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当前的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医疗事业领域对医疗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适应需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高校临床医学教学就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在吸收前人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研.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11)

[2]邓树嵩;郭蕊.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02)

[3]竺瑞芳.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12)

作者:杨胜波 丁宪群 张建 牛刚

如何写临床医学论文 篇2:

浅谈如何提升中职药剂专业临床医学概要教学效果

[摘           要]  临床医学概要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针对药剂专业临床医学概要的学科特点,从教学经历出发,初探如何提升中职药剂专业临床医学概要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中职;药剂专业;临床医学概要;教学策略

临床医学概要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如何提升教学效果不断探索与思考,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

一、临床医学概要课程特点

临床医学概要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药剂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不作为核心课程。本文结合在中职药剂专业四年的教学经验,认为现在使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的第1版《临床医学概要》教材,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临床医学概要是为了临床医学知识在其他专业中的应用。临床医学与生命紧密联系,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专业性非常强。例如在教材中正常空腹血糖值3.9~6.1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就产生争议,应该为正常空腹血糖3.9~6.0mmol/L,正常餐后2h血糖值<7.8mmol/L。其内容专业性极强,因此不论编写还是授课应注意细节方面的校对。第二,临床医学概要的内容覆盖很多的临床学科,课程内容知识面广。不仅包括疾病概述、诊断学基础等基础学科,还包含内外妇儿科、传染科等临床学科。第三,由于临床医学概要源于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所以课程内容也是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因此作为任课教师就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不仅要针对自己薄弱的环节进行强化,还要了解现如今医学技术的发展,尽可能结合临床实践更新自身的医学知识,优化教学方法。

二、影响临床医学概要教学效果的因素

临床医学概要要将常见病、多发病的核心知识与防治要点教授给药剂专业学生,无疑是对授课教师的一大挑战。在对中职药剂专业临床医学教学上课效果的观察中可以发现学生容易开小差、师生互动较少,教学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课程授课时间安排不合理

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的学制为三年制,前两年是在校进行理论与专业技能学习,第三年到医院、药店等单位实习。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三学期,从专业特点与课程难度来看课程授课时间安排不合理。临床医学概要作为专业课,需要在学过解剖、生理、微生物、药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授课,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才容易理解临床知识。临床医学概要、药理学均安排在第三学期,相对于药物治疗方面,由于部分药理学尚未讲授,学生理解难度加大。临床医学概要对于药剂专业学生而言,可以认识临床中很多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了解病人的情况起到很大的作用,从而在售药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因此,建议在实际教学中,将该课程调整到第四学期,更为妥当。一方面药理学等基础课程均已授课完毕,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疾病的防治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另一方面第四学期结束,学生即转入实习,临床理论知识不至于遗忘太多,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习中。

(二)课程内容跨度大,对教师要求高

临床医学概要教材内容多、专业性强,涵盖多个临床学科,知识量大,对授课教师要求较高。该课程强调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从医学生角度来看,不仅涉及病理学、诊断学等,还包含妇女、婴幼儿等不同人群的专业学科,例如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从医务人员的角度来看,不仅有检验分析的检验科与病理科等,还有应对生活常见疾病的消化内科和呼吸内科等,也有较强指向性,患者人群固定的皮肤科和眼科等,范围广,跨度大,知识涵盖内容丰富[1]。因此,不仅要求中职学校聘请相应资质的专任教师担任教学,教师还要具备较高的课堂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知识点详细,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偏多

临床医学概要不仅专业性强,而且知识点生涩难懂,导致学生需要死记硬背。例如,贫血的分度及临床表现、心功能的分级等。要掌握这些知识对于药剂专业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另外,中职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缺乏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中职药剂专业临床医学概要教学策略

针对中职药剂专业临床医学概要教学现状,根据其课程特点以及对影响教学效果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一)优化课程内容,突出重点

临床医学概要内容涉及范围广,多个学科交叉融合,不僅教学内容多,而且理解难度较大。针对这一点,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2]。首先,对教材进行处理,优化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做到详略得当。我们认为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切记不可生搬硬套,要灵活处理教材,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治要点作为教学核心。例如,个别危重症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容易延误救治,药剂专业学生有必要了解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如胸痛,至于治疗方面则无须多讲,此类疾病一经发作,需急诊就医,争分夺秒抢救,而不是在药店买药延误抢救时机。在治疗方面,针对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应加以重点讲授,比如痛风应强调低嘌呤饮食,但对于专业的治疗如具体如何用药(剂量、用法等)应简略讲授即可,中职专任教师本身就无处方权,且中职学生以后也很少会涉及专业性的用药,并无实际意义。

(二)联系生活,在课堂中导入案例教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初始动力,也是最佳动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对于知识点的讲授往往采取案例教学法,临床实际案例极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实际案例为导向,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学生周边事例,擅于举例并结合疾病讲解分析。其次,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诱导学生对所提出的案例发散思维,敢于思考,突出重点,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生活实际引入课堂,利用案例教学优化教学模式。例如在对“异食癖”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病人吃头发、沙土的案例;讲解急性心梗则可以引入胸痛导致突然死亡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还能优化教学内容,消除学生上课的困倦和枯燥感,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三)巧妙应用多媒体教学,构建多元化课堂

临床医学概要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其可以直观展示人体结构、疾病症状体征等优点成为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同样多媒体技术也有其局限性,例如PPT展示内容时间调配,时间短则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和消化,时间长则拖沓进度且不利于学生思维连贯等。幻灯内容不能过于繁杂,要少而精[3]。因此,在幻灯片制作上必须多下苦功,做到重点明确、内容精简,巧构背景与文字凸显重要内容,适当对重点内容加以标示不同颜色或加粗等,合理借助三维动画、影视资料等。如我们在讲授癫痫时,可以加入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的视频,对视频内容加以讲解,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要注意首先内容要精简且不能照本宣科,其次要有效控制展示速度和讲解进度,最后尽可能变换节奏避免环节固化死板。教师在讲到重点时应调整节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用神态、语言和动作等不同方式凸显重点内容。

(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

在临床医学概要教学中,我们要从中职药剂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在知识的讲解中,紧扣其就业需求,讲求实用性。撰写教案内容时应从药剂学生及毕业后的工作角度出发,切合实际编写。比如白血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疾病,学生有必要了解这种疾病的表现以及平时的注意事项,但治疗的方案等中职药剂专业的学生根本没必要学,以后也用不上。就算极个别学生以后在医院工作可能涉及,那这部分的学生需要的知识也完全可以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对于一些不实用、太专业的治疗的内容,不仅教师讲授难度大,学生理解也困难、不感兴趣,实际教学效果差,類似这部分内容教材可以适当删减,或者编写成像科普型内容而不是专业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中职药剂专业学生毕业后在药店工作居多,因此治疗方面多讲解一些口服药的内容,尽量少讲针剂药物,这与以后工作范畴相适应。

四、结语

临床医学概要是一门涵盖临床各科常见疾病诊断治疗的学科,是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各专业学科相联系的桥梁,授课教师应由在临床实践过的教师担任,最好直接从医院里招聘或聘任。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一般没有附属医院,由医院人员兼职担任专业课授课不太可行。因此,还需要任课教师多于临床中实践,才能了解以及更新医学知识,才能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祖章静.浅谈中职临床医学中的课堂导入[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19(7):169.

[2]陈燕屏.中职课程临床医学概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1):107-108.

[3]吴灏.中职院校内科临床医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8(7):39-40.

◎编辑 司 楠

作者:杨国英

如何写临床医学论文 篇3: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MGU(1+2m)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材建设探析

根据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的高职高专教育为宗旨,从MGU(1+2m)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出发,探讨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材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

MGU(1+2m)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教学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建设近年来,我校根据高职高专乡镇社区对医疗卫生人才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和自身办学特色,在如何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上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逐渐形成了临床医学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主线,适合面向基层(Meet the Grass—roots units,简称“MGu”)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学生在校学习1年,在医院学习2年,其中到乡镇卫生院实习1个月(mouth,简写“m”),简称MGU(1+2m)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临床医学专业MGU(1+2m)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开展教材建设工作。 一、结合高职高专教学实际,解读临床医学专业MGU(1+2m)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

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难点与热点。工学结合“1+2m”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老三段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基本理论够用,基本技能过硬,走上岗位能用,人才培养技能与素质并重,治疗与预防、保健、康复并重”为原则,以乡镇社区医生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整合课程。

二、根据临床医学专业MGU(1+2m)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材建设

1.加快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

教材建设要与课程体系建设相结合,要进行就业为导向的特色教材建设,先要进行课程的建设,这样教材建设的内容才能有依据。在课程建设方面,课程开发要以临床医学专业MGU(1+2m)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临床实践为导向;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的重组,适应岗位目标的要求;课程内容的选取以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教学做相结合。

2.组建教材建设团队,突出教材的特色和创新

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教材是为培养农村、社区和基层医学卫生人才而编写的教学参考书。临床医学专业MGU(1+2m)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上就要满足这种教学模式的需要,教材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教育,基础课教材内容强调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材内容要突出临床专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教材编写时要充分吸纳临床一线医师参与,“产学结合,校院合作”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方面,医院和学校有各自的优势。临床一线医师比较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基本要求,掌握了大量的实践案例;专职教师掌握了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熟悉教材编写的方法和规则。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写出实践性强,能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材。

3.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确定技能型教材编写模式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MGU(1+2m)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教材的编写中,注重以专业技能课的培养能力为导向,确定教材内容重点。由传统的学科理论研究转变到技能培养上来,形成高职教育在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材编写的特色。同时要注意教材的编排体系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实际的学习能力。注意与相关课程在进度上的配合。

4.建设立体化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立体化教材是指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提供而提出的某课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就内容而言,包括案例、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课件、学习软件等。就外在形式而言,包括相应电子资料、教学网站、多媒体资料等。建设立体化教材,可以克服以往教材形式的单一、提高其适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

由于受资金、时间及人才的限制,单个学校开发一个专业的系列教材是非常困难的。若由一个学校负责、其他同类专业的学校参与,组成该专业教材的编写团队,进行合理的分工,分头组织开发,这样既能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又能合理地利用了资源,节约开发成本,节省开发时间,提高开发效率。

三、结语

临床医学专工学结合“MGU(1+2m)”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和加强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极大地促进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使高职医学教育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国华,高凤兰等.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临床医学专业MGU(1+2m)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09,(08)

[2]辛岚.浅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课程建设.科技经济市场杂志,2010,(12).

作者:宋兆华 张兆霞

上一篇:小学校园文化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