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发展研究

2024-05-11

总部经济发展研究(精选6篇)

篇1:总部经济发展研究

朝阳区总部经济发展情况及相关措施研究

2008-05-29

朝阳区位于北京城市中心区与东部发展带的衔接点,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随着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和 CBD 的聚集引领,朝阳区已经逐渐成为北京市总部经济规模最大、发展最成熟的区域之一。

截止目前,朝阳区区域范围内共有国家商务部认定的地区总部17家,占全市的85%;北京市认定的地区总部26家,占全市的74.3%;投资性公司88家,占全市的72.1%,在北京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世界500强投资企业200家,占全市的44.54%。地区总部对区级财政收入的贡献达到近30%,以CBD、电子城两大功能区为核心的总部聚集优势已初步显现,朝阳区在北京总部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如今,总部经济越来越成为体现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承接国际服务业高端环节的转移,对朝阳区在更高层次上融入全球经济,对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品质和效益,提升国际化城市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区域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是朝阳区促进产业升级从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一、朝阳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

(一)功能定位明确,涉外资源丰富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通过完善“两轴”,强化“东部发展带”,整合“西部生态带”,最终构筑以城市中心与副中心相结合、市区与多个新城相联系的新的城市形态,并按照总体规划进行产业的战略转移,使城市人口和产业在东部聚集。其中,朝阳区的功能定位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属于城市功能拓展区,特别是拓展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外向型经济服务功能,着眼于提升北京的国际化程度。朝阳区是北京市乃至全中国涉外资源最多的地区,对外交往频繁。除俄罗斯、卢森堡两国外,所有外国驻华使馆都坐落在朝阳区,60% 的驻华商社、96% 以上的外国驻京新闻机构总部及众多的国际交往活动场所都云集于此。使这里成为中国加入WTO后跨国企业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并且,北京市1/3的国际会议场所和近1/2的展览设施都位于朝阳区,是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二)功能区带动战略明显,集聚效应显现

在功能区带动全区发展战略的带动下,朝阳区域内的 CBD、电子城已经成为北京总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地。

随着CBD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该区域大力发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文化传媒等优势产业,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总部经济基地,也是朝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逐渐形成国际金融主业突出、商务服务发达、文化传媒活跃的现代化国际商务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是北京国际金融企业、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最集中的地区。带动产业链的高端商务服务业蓬勃发展,标普、普华永道、德勤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

电子城空间拓展和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形成以电子通信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聚集区,园区由生产基地逐步向国际化经营性总部基地转变。西门子、ABB 传动等一批具有电子通讯领域国际竞争实力的跨国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已进驻望京电子城西区。

奥运功能区以奥林匹克公园为核心区,重点推进生态旅游、文化教育、宜居生活三区建设,构建“一轴、两园、三区”发展格局,促进文化、体育、会展和旅游业聚集,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产业基地、现代文化体育中心和奥运标志旅游地。该功能区依托亚奥商圈,已初步形成了以商务服务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等产业发展潜力逐步显现。

另外,温榆河储备区已经开始启动,编制了温榆河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了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垡头、定福庄储备区建设正在加快启动,从而带动东南部地区发展。

(三)产业基础雄厚,政府服务高效

近几年,朝阳区的经济持续多年增长速度超过1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区级财政收入等指标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区,以绝对优势稳居城八区第一, 地方财政收入在北京各区县中率先突破百亿大关,成为领跑北京经济发展的“龙头区”。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达到1064.3亿元人民币,占全市的28%,全国的1.2%,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占全市的40%、全国的2.7%,区域进出口709.9亿美元,占全市的36.8%、全国的3.3%。在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同时,朝阳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也在快速的提升,三次产业的结构为0.08:15.41:84.51,进入提升产业层级、实现规模发展阶段。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完整的服务业发展战略,是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朝阳区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拥有发达的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围绕总部经济服务的配套服务和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区域内有首都机场、朝阳陆地港口口岸和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为世界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总部、投资公司的入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专业化支撑体系以产业链的形式对吸引跨国公司总部产生关键性的作用。

发展总部经济,除了需要相关配套服务支撑体系,更重要的是加强政府服务。朝阳区一直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增加政府的透明度,为投资商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近几年,朝阳区完善了全程办事代理和网上审批制度,加强了政民互动平台和企业信用平台建设,组建区行政投诉中心。朝阳区还率先实现政府全程代办信息系统,使企业和市民可以通过统一拨打统一号码(96105)获取更多的政府服务信息,不断推进政府服务方式的提升。

(四)大商务格局完善,工作机制健全

近些年,朝阳区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来推进党建工作,在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的基础上,总结出“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想问题、抓落实、找规律”、“重基层、打基础、强基石”27个字的工作方法,加强对内统筹、对外协调,以规划引导发展、环境促进发展、管理服务发展、党建保障发展,对全区各项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已成为全区上下推进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目前,朝阳区机构设置中,与总部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单位主要体现在商务局、投资促进局、CBD管委会和金融办等部门。商务局是负责本区内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的区政府组成部门,对朝阳区外资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服务,指导外商投资促进工作,推进现代服务业在朝阳区的发展。投资促进局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扎实做好投资促进的基础工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促进外来投资,打好“总部牌”、“金融牌”,为跨国公司及各类投资主体服好务。CBD管委会是市政府在商务中心区设立的行政机构,同时也是北京商务中心区建设联席会议的办事机构,代表市政府统一行使北京商务中心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职能。朝阳区金融办主要负责研究修订并组织实施促进朝阳区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朝阳区金融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配合CBD和金盏金融服务区的发展,推动金融创新。对整合、优化配置朝阳金融优势,优化北京金融产业内部结构,加快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与北京市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的沟通、防范、化解和处置地方金融风险,促进北京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上述四个部门分别从指导统筹引资、投资促进、CBD功能区发展和金融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已经日益形成朝阳区大商务格局,为朝阳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基础。

二、发展总部经济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朝阳区服务业的优势,打造具有总部吸引力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完善的服务业是一个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地区没有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网络,没有专业化的咨询、会计、法律服务体系,没有发达的文化业、传媒业、设计、广告业的氛围,没有良好的医疗服务、保健服务业的保障和优良完善的商业服务业的支撑,是很难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的。

朝阳区在完善地区投资环境的同时,不断加大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朝阳区以总部经济为主的商务服务业在全市始终保持领先地位,2006年朝阳区商务服务业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4.7%,占全区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20.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0%,已经成为朝阳区支柱产业之一。

(二)充分利用朝阳国际商务节,为更多跨国公司总部入驻朝阳搭建好招商平台。

朝阳国际商务节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和高层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务活动品牌,是各界全面了解北京CBD及朝阳区投资环境、考察合作项目、广泛接触投融资合作伙伴的大型商务活动,为各国各地区投资者、招商者、经济团体和中介组织机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合作交流和寻找投资机会的平台。充分利用朝阳国际商务节,举办跨国公司领袖峰会等,策划推介北京CBD总部经济的专题活动,邀请在中国或北京已经投资和尚未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参加各种商务节活动,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投资性公司的参与。

(三)加强协调服务,完善总部经济发展平台。

建立朝阳区领导定期走访总部企业的制度和管家式服务机制,建立区领导与重点企业的联系人制度。通过走访区域重点企业,及时了解和解决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为总部企业的服务水平,用政府的优质服务坚定各重点企业在北京发展的信心。

组织相关重点单位赴境外进行招商推介活动。组织了区域开发项目单位赴香港举办推介活动,与境外大型机构进行了深入接触,宣传了北京CBD的投资环境、产业政策、招商专案,吸引了众多外资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及其地区总部纷纷入驻CBD。借助高层次推介平台展示北京CBD。积极参与科博会、金博会、京港洽谈会等高层次的招商活动,树立北京CBD的国际品牌,展示、推介北京CBD产业发展的软硬件条件,促进区域内企业总部发展和聚集。

(四)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产业总部的聚集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符合总部要求的外部硬环境。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与总部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环境。做好朝阳的生态建设。重点解决好CBD区域内的交通问题,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立起现代化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努力营造符合总部要求的外部硬环境。

(五)强化投资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落实大社会和小政府的理念,加大政府管理创新力度。进一步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开展政务公开示范试点与经验推广,不断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强化朝阳投资促进的组织体系、信息网络体系、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解决企业后续发展难题,为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提供帮助。

为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北京市朝阳区投资服务大厅于2000年5月18日在京广中心商务楼设立,并于2007年10月20日迁至新址。投资服务大厅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展示政府形象、联系百姓、服务群众的窗口,也是展示朝阳区政府依法、务实、为民和朝阳区国际化、现代化新形象的窗口。投资服务大厅入驻了发改委、文化委等18个政府部门。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全面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根据朝阳区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制定了《朝阳区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朝阳区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目录和发展措施,提出了“3+2”(即建设金融商务服务聚集区、会展科技服务聚集区、总部研发服务聚集区三个高端服务聚集区,培育金融后台服务聚集区、研发中心服务聚集区两个专业服务聚集区)的发展格局,通过整合现有的资金、政策、人力资源,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地区总部服务体系,巩固总部经济地位。

朝阳区聚集着北京市70%以上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以及高端商务服务企业。作为国际分工的高端形态,总部企业对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了促进地区总部健康发展,切实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朝阳区作为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地位,由商务局、投资促进局、CBD管委会和电子城管委会正在共同发起成立“地区总部联盟”。

“地区总部联盟”通过定期组织非正式的交流、考察活动,为企业和政府间搭建沟通的平台,传递最新产业促进政策,交流产业发展信息,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统筹我区总部资源,促进总部经济健康发展。

(三)深挖500强企业投资潜力,吸引优质资源。

我们注重加强与驻区内500强公司沟通,发挥以商引商作用,使更多的500强公司加速了解朝阳的发展和前景。同时结合国际友好城市的建设工作,指导开展小型化、专业化招商活动,主动出击,吸引还未来华投资的500强在我区设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同时,吸引已来华投资的500强在我区设立地区总部,进一步增强我区的总部聚集优势,发挥我区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合作和发展。

供稿:北京市朝阳区商务局

篇2:总部经济发展研究

正文:

一、总部经济产生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所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加快,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使得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企业总部与企业加工制造基地在空间上实现分离,即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聚集、加工制造基地则向成本较低的区域集中,并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总部聚集对中心城市产生深刻影响,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形态,即总部经济。

二、总部经济相关理论概述

(一)、总部经济形成机理

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会对土地、原材料、能源以及一般劳动力等基础资源产生大量的需求,而在研发、资本运作、营销等活动中会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技术、资金以及信息等高端资源。在欠发达地区,企业往往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上述基础资源,但若要在这些地区获得高端资源则必须付出很高的成本,甚至即便付出很高的成本也无法获得;而在中心城市的情况则刚好相反,企业获得高端资源需要付出的成本相对较低而获得如土地、能源等基础资源的成本会很 高。企业为了更经济有效地运营就会选择将不同职能的部门分布在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由此便会出现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大量聚集的现象。

(二)、总部经济特征概述

首先,企业总部的活动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的参与。总部经济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在不同区域进行空间布局优化的一种经济表现形态。为了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展成本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在空间上按照“总部一制造基地”的模式分离,将组装、加工等附加值低、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消耗大量能源的环节移出城市中心,留下管理、研发、营销等附加值高、所需处理的问题复杂多变且对企业发展影响深远的重要环节,企业总部的职能直接决定了其必然对高层次人才有很强的依赖性。

其次,总部经济具备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企业总部所承担的重要职能对于以知识、技术为核心的智力资本依赖度很高,企业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作为其总部的重要产出之一,是中心城市在将以消耗普通劳动力及能源等为主的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剥离出去以后,其生产总值不降反增的重要原因。

再次,总部经济与金融资源、金融服务关系紧密,吸金能力较强,拥有大量的资金资源。企业总部作为执行企业财务运作职能的核心部门,一方面要负责为企业的正常运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企业总部所在地区能够有足够多的金融机构来为其提供资金融通,这对于经营暂时处在困难时期或正处于投资期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若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链的断裂会给企业造成很大打击。最后,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对企业总部来说至关重要。企业总部掌控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其根据对产品技术、市场环境、顾客需求、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理解与判断所做出的决策,往往会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三、香港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香港拥有107个国家的领事馆或总领事馆目前有超过3800家跨国公司在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办事处,在整个亚太地区位居榜首。根据香港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6月1同,有1246家地区总部和2644家跨国公司的办事处设在香港。这些跨国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批发,零售及进出口贸易,商用服务业、运输及有关服务等。

落户香港的公司总部的行业涉及批发、零售及进出口贸易业;商用服务业;运输及有关服务业;金融及银行业;制造业;建造业、建筑及土木工程业;电讯业;保险业;地产业等较为广泛的行业。但是,这些行业所占份额并不均衡,如果按地区总部主要业务范围划分,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比如批发、零售及进出口贸易业,商用服务业,运输及有关服务业,金融及银行业四项所占份额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达91.0%和91.4%。这足以说明入驻香港的地区总部是以服务业为主的。

影响跨国公司选择香港作为地区总部地点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税制简单且税率低,资讯自由流通,没有外汇管制,廉洁的政府,通讯、运输等基础设施完善,自由港的地位,政治稳定和安全,地理位置优越,法制和司法独立,专业化的服务支持。这些地理上和政治上的因素,赋予了香港发展总部经济的独特优势,给香港发展总部经济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四、发展总部经济总结

根据上文对香港在发展总部经济的概况论述,可以看出企业总部往某个城市集聚,是企业基于战略发展需要进行的主动选择,看中的是城市特有的优势资源,需要所在城市具备一定的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形成有利于吸引企业总部集聚的良好环境。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条件:

(一)区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

总部经济聚集地拥有了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丰富的科研资源,就能够使得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型价值活动的创造。香港拥有众多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其高等教育发展在全国也是处于前列。而且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通过在其设立科研开发中心、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等进一步丰富了所在城市的科研教育资源。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国际化人才和开放式的知识创新氛围。

(二)区域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 在当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能源价格起伏不定的时期,交通运输成本成为企业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便利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公司总部与公司内其他分部、子公司、加工基地之间的各种联系,这能够使公司主要决策者与相关人员之间有良好的接触,掌握公司运营脉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香港位处珠三角的核心位置,毗邻澳粤,是我国对外丌放的重要窗口,公司总部在这些城市聚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城市天然的区位条件。香港的港口,为物流产业总部经济提供了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也是决定总部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三)区域应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

篇3:总部经济发展研究

———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弘访谈录

编者按:面对经济发展中的挑战和问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我国亟需改变当前的发展模式, 增强利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深入对其研究, 有助于我国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逐步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 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理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新的全球经济秩序面临重建, 我国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引领发展、自主创新促进发展、谋求更多国际空间的战略机遇期。我国要在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必须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总部经济发展如何向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推进, 发展总部经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解决的哪几个关键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 本刊记者专访了赵弘研究员。

记者:赵老师您好, 作为总部经济理论的创立者, 这几年总部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得都很快。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新的全球经济秩序正在重建, 我国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引领发展、自主创新促进发展、谋求更多国际空间的战略机遇期。我国要在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必须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请您谈谈发展总部经济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哪些重要战略价值。

赵弘:好的。总的来说,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不仅能够实现企业价值链与不同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且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更好地实现我国知识要素效能最大化, 增强对国际高端资源的配置能力, 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选择。我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 发展总部经济对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中国成立60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09年我国GDP 4.91万亿美元, 占全球比重上升到8%左右。日本5.07万亿美元, 我国距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步之遥。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可回避,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资源挑战。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很多, 其中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 但在全球分工体系中, 我国主要承担的是加工制造的角色分工。这种以制成品提供为主要角色的我国制造业必然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约束挑战, 构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特别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 更使我国资源约束愈益加强, 我国百万美元GDP能耗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二是成本挑战。近年来, 我国劳动力、资源等要素价格不断上升, 2008年我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是2000年的3倍多。大城市制造业成本急剧攀升, 制造业“空心化”现象日益凸出, 如从2006年至2008年2月, 深圳已整体外迁工业企业599家, 涉及工业总产值108亿元。三是环境问题。我国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据耶鲁大学《环保表现指标》, 中国环保表现在14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03位。我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污染严重, 1/3的中国地区降过酸雨, 1/4的中国居民没有清洁饮水源, 1/3的城市

●本刊记者贾伟

人呼吸着污浊空气。四是贸易摩擦。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需求结构的变化, 使我国过去长期面临的强劲外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发达国家更是借金融危机借口对我国商品出口设置种种壁垒, 2009年1-11月, 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就达23起, 涉案金额同比增长800%。

面对经济发展中的挑战和问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我国亟需改变当前的发展模式, 增强利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总部经济有助于我国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逐步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 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首先, 从企业内部价值链看, 总部主要集中在企业价值链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 如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 核心职能是制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 配置企业内部资源, 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研发等活动进行统筹管理和协调。总部经济通过企业总部的聚集发展, 能够推动制造业由一般的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营销、品牌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 既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变, 也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 发展总部经济有助于增强区域经济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总部经济体系十分庞大, 既涵盖总部所在区域, 又涵盖生产基地所在区域, 而生产基地可以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 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总部经济的发展, 能够产生强劲的服务需求, 带动并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作为这样一种跨区域、跨国界、跨产业经济形态, 总部经济在稳定经济发展、抵御经济风险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对于我国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 发展总部经济是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深化区域间、城市间分工合作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上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区域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特别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差距尤为明显。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2008年东部GDP比东北、中部、西部GDP之和还高4.78万亿。人均GDP的区域差距则更大, 2008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均GDP为37023元/人, 中部约为东部的46.1%, 西部为东部的42.8%, 东北为东部的70%。区域发展不平衡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与经济发展差异相伴而生的, 是资源禀赋差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 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性日益加强。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由于发展阶段、整体经济社会环境与大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对知识要素特别是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较弱。资料显示,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人数占总数的80.8%, 而在县、镇和农村就业人数仅占19.2%。同时, 中心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规模急剧膨胀、人口不断增加, 使这些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土地资源严重紧缺, 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 交通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要将深化区域分工、加强区域合作, 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近年来, 我国不断推进区域发展, 既浦东新区之后, 国家又提出加快滨海新区建设,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海峡西岸经济区、重庆“两江新区”等区域发展, 这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体举措。

总部经济搭建了一条中心城市与发达地区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链条。企业将总部布局在战略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 生存制造基地布局在常规资源丰富的周边地区, 城市间、区域间的合作由传统的产业分工、产品配套, 深化到基于功能链的垂直分工与合作模式———中心城市发展设计、研发、营销、管理、决策等总部功能环节, 周边地区发展生产制造环节, 从而实现大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的优势互补, 产生不同空间资源的再配置收益。总部经济改变了政府主导并推动区域合作的模式, 使企业成为推动区域合作的主体, 通过“总部—制造基地”链条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自主分工合作, 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更具持久性。

从实践发展看, 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以总部经济模式进行分工合作实现协调共赢发展的例子屡见不鲜。珠三角的起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香港与珠江三角洲之间形成的“总部—加工基地”区域经济合作关系。长三角则以上海为地区总部、以江、浙腹地为制造业基地形成产业功能链, 由此使整个区域很快发展起来。环渤海地区以总部经济模式进行的区域合作也日益紧密, 据调查, 已有80多家北京企业把总部留在北京, 把生产制造基地迁到唐山;首钢涉钢产业整体搬迁曹妃甸工业区, 2010年底将形成97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 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应非常可观。

第三, 发展总部经济是中心城市实现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城市转型是世界各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当城市传统产业逐渐衰落, 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实现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是保持城市持续发展和繁荣的关键。美国学者J.O威勒分析了美国20座大城市的资料, 发现有60%的城市在制造业转移出去之后, 保持了持续繁荣的局面, 主要原因是城市实现了产业总部化和服务化。

根据我们的研究, 国际大城市经济转型的模式一般有三种:一是产业替代模式, 如三产替代二产, 高新技术产业替代传统产业, 高附加值产业替代低附加值产业等。巴尔地摩在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 原来的钢铁、造船、化工产业, 被会展、旅游等产业替代, 从一个衰退的港湾城市, 转型为著名的旅游休闲城市。二是产业多元化模式, 即由原来资源采掘加工或传统制造业等单一产业向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多元产业格局转变。鲁尔曾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 从上世纪60、70年代起, 随着传统的煤炭和钢铁工业走向衰落, 鲁尔区全面改造传统产业, 大力扶持生物制药、化学工业、旅游和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 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三是总部经济模式, 即通过发展企业总部和研发、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 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实现城市产业升级和功能提升。新加坡是从“制造基地”走向“总部基地”的典范。全球有7000多家跨国公司到新加坡投资, 其中超过4000家在新加坡建立了地区总部。大量跨国公司和外国企业的进入, 带来了大量资金、科技、管理经验和国际人才, 使新加坡逐步成为全球企业总部之都。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大城市生产制造成本不断上升, 水、土地等资源日益短缺, 中心城区制造业“空心化”现象严重, 面临着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总部经济为我国中心城市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原因在于总部经济切中城市在转型中困惑与难题:如何突破土地空间资源约束, 实现高效发展?如何应对“空心化”, 实现持续发展?如何发挥人才、科技、信息、资源优势, 实现与其他区域的联动发展?总部经济明确了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发展产业高端环节与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找到中心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有效路径。

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 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是总部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能够增强对企业总部的吸引力。另一方面, 企业总部的聚集发展能够产生大量的高端服务需求, 促进各类现代服务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型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 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企业总部具有决策、研发、营销、投资、运营等不同职能, 而这些职能的实现对相应的服务业产生强烈的市场需求, 成为这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市场动力。例如, 企业总部战略决策功能对信息、决策咨询等相关服务产生需求;企业总部负责整个企业集团的战略决策, 如制定整个企业的长远规划、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等企业总部研发创新、设计功能对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等产生需求;企业总部营销活动对市场调查、广告、物流等服务业产生需求;企业总部运营活动对商务服务、房地产等服务业产生需求;企业总部投融资活动对银行、证券等金融业需求较大;等等。据我们对全国近300家企业总部的调研显示, 企业总部对各类服务业的年支出约占企业总部年销售额的1/10, 某大型企业集团总部, 每年对广告、会议、展示、论坛、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各类服务业的年支出达1.2亿元。围绕总部需求, 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型服务业体系, 特别是金融保险、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息技术、广告、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能够在企业总部的需求带动下得到较好发展。

第四, 总部经济有助于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总部经济模式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总部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总部的聚集能够使企业充分利用科技创新资源, 降低创新成本, 提高创新效率, 进而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促进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合作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是搭建创新平台, 提升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总部集聚有助于企业共享创新资源, 搭建一批创新资源配置更优、联合创新能力更强、具有良性自我发展机制的创新平台;条件成熟时, 企业总部还可以联合建立科技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 最大程度地提升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是完善创新体系, 产生创新资源的集群效应。总部的创新活动, 对专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各类服务业提出强烈需求, 不断推动区域服务体系的完善;而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 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链条和创新网络, 有效降低创新过程的时间成本、配套成本, 进而吸引更多的总部聚集, 促进总部集聚与创新服务体系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是产生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 企业总部之间能够进行频繁的交流, 为企业相互学习和促进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环境。此外, 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竞争与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加强总部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 从而降低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成本。首先, 企业总部聚集, 为员工之间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分享创新信息、理念、知识提供了更多机会, 有利于专业化知识的传播和扩散, 尤其是缄默经验类知识的交流, 从而激发新思维、产生新方法、取得新成果。其次, 企业总部间一旦形成这种有形或无形的创新网络, 就会在不断的联系中得以强化, 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 使区域内企业总部都能够在创新生态环境中获取更多的创新营养。因此, 总部经济聚集区内的知识与技术的学习扩散明显快于其他非集群化地区。

四是通过总部创新成果的辐射, 在更具成本优势的区域进行成果转化。一般而言, 企业的研发创新职能主要由总部承担, 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主要在生产制造基地完成。这样的创新分工, 既有利于降低创新成果的转化成本, 也实现了总部所在区域向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的创新成果辐射, 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构建起新的创新合作体系, 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

记者:您提出我国总部经济发展要向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推进, 您能具体谈谈吗?

赵弘:总部经济作为国际分工高端环节聚集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具有知识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等显著特点。总部经济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总部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担当跨国公司生产制造基地角色, 介入全球总部经济链条。在这一阶段, 实现了资源效益最大化, 但是没有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利润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第二阶段是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总部经济模式实现资源再配置。在这一阶段, 企业通过总部经济实现了资源效益最大化, 同时实现了国家利益最大化。第三阶段是通过在海外布局生产制造基地, 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总部经济链条, 以取得在全球资源配置中更多的总部经济收益。

我国要积极推进总部经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发展, 通过总部经济实现国内资源再配置, 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并扶植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 扩大在海外的投资规模, 取得全球资源配置的更大收益, 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记者:发展总部经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解决哪几个关键问题?总部经济理论提出之后, 在全国掀起一波又一波总部经济实践浪潮, 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杭州、青岛、石家庄等一批中心城市都提出发展总部经济, 并将其作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据我了解的, 一些城市还先后出台了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例如, 广州发布了《广州市鼓励外商投资设立总部和地区总部的规定》, 南京制定了《南京市鼓楼境内外大型企业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 深圳市出台了2008年1号文件《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今后, 将有更多的中心城市进入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 也会有更多的城市认识到总部经济对于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作用, 总部经济将成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重要思路。要更好地发挥总部经济对于城市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 实践中还要着重解决好那些关键问题?请您谈谈。

赵弘:我认为有五个方面的问题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首先要加强政府对于发展总部经济的宏观引导作用。企业迁移总部是一种市场行为, 是企业按照不同区域的资源差异实现成本最小化的战略决策, 不仅受到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 而且对总部迁入地一般也有特定的资源需求, 如完善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才、良好的商务环境等。发展总部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以尊重企业意愿为前提, 但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加强政府对发展总部经济的宏观引导作用, 一要制定符合本城市实际的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准确进行总部经济发展定位并合理引导空间布局, 避免城市间的恶性竞争;二要制定鼓励吸引企业总部入驻的政策, 加强财税、人才、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引导, 并保证政策的规范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为入驻企业总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要逐步完善工商登记和统计体系, 在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中增加反映企业总部相关信息的指标, 建立较完善的总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以更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态势。

其次要处理好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与培育本土企业总部的关系。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和经济中心, 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的投资, 2009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0.33亿美元。同时,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职能性总部, 成为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到2008年底, 北京拥有外资企业总部156家, 其中经商务部和北京市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1家。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显著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 地区总部的入驻不仅给所在区域带来大量的投资、丰厚的税收, 而且带来了管理、经营、研发等方面的先进理念, 对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 许多城市在发展总部经济时都制定各种优惠政策, 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如, 北京制定了《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 上海制定了《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等。

同时, 我国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具备了在海外投资的实力。截至2008年底, 中国8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74个国家 (地区) 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2万家, 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如海尔从1996年开始实施海外投资战略, 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伊朗等国投资设厂;联想除北京外还在上海浦东、广东惠阳等建立了现代化生产基地, 并在墨西哥、印度、波兰等国外其他地区建立了生产工厂。本土企业总部立足本土资源、植根本土经济, 也成为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发展总部经济, 要处理好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与培育本土企业总部之间的关系, 在优化环境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的同时, 注重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本土企业加快自主创新, 培育核心竞争力;应积极搭建企业之间以及产学研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 增强跨国公司技术外溢效应, 最大限度发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本土企业快速发展, 提升其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使本土企业真正成为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的强大动力。

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处理好总部入驻与基地外迁的关系。总部经济是企业为降低综合成本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组织模式, 有助于实现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优化配置。但是, 实际中总部经济的发展往往受到现行政府业绩考核制度、GDP核算制度、财税制度等方面的制约。目前,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以“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的前提下, 往往将“GDP、税收”等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 而企业迁移总部或转移制造基地后必将使一部分产值、利税和就业分流到其他地区, 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原所在区域的经济实力, 加大地方就业压力, 地方政府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 设置各种障碍阻止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的分离。因此, 发展总部经济, 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处理好总部入驻与制造基地外迁的关系, 加强总部所在区域与基地所在区域的沟通、合作, 适当协调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尤其是企业产值归属、税收分配等, 消除城市间、区域间合作发展的壁垒和障碍。

第四要处理好完善硬环境与优化软环境的关系。企业总部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区位、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发达的信息网络系统等硬环境的支撑, 硬环境是吸引企业总部入驻的前提和最基本条件。同时, 完善的金融、保险、会计、法律、教育、培训、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体系, 高素质人才, 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等也是企业总部发展的重要保障。软环境要素是否完善对于城市总部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许多城市政府都在加强总部经济软环境营造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例如, 朝阳区作为北京市总部经济的典型区域, 一直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 创新服务体制和机制, 完善了全程办事代理和网上审批制度, 加强了政民互动平台和企业信用平台建设;组建了区行政投诉中心, 率先实现政府全程代办信息系统, 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在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 不仅要重视硬环境建设, 如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加快商务楼宇建设、规划总部聚集区等, 更要不断增强政府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 通过完善政府与企业总部的沟通机制, 丰富政府部门与企业互动交流的形式, 加强针对外资地区总部、国内大企业总部的“一站式审批服务机构 (绿色通道) ”建设等方式, 更好地满足各类企业总部的需求, 为总部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第五城市内部不同城区之间要形成差异定位、特色发展。一个城市总部经济的发展, 要立足各区域的资源优势, 在资源条件较成熟的城区特别是中心城区发展总部经济。不同城区之间要充分挖掘自身产业优势与资源特色, 进行总部经济差异定位、特色发展, 这样既可以在特色总部聚集区上发挥优势, 又能够通过差异定位避免与其他城区的恶性竞争, 形成不同城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例如, 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几大特色总部聚集区, 如西城区金融街以金融总部为主导、朝阳区CBD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特色、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以IT和研发总部为特色等。而在不具备发展总部经济条件的区域, 可以利用制造成本较低的优势, 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及其他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 与中心城区的总部经济形成产业和功能配套;也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 发展旅游、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通过不同城区之间的差异定位、特色发展, 形成城市内部不同城区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

记者:您以上提到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很结合当前的实际, 分析得非常全面和深刻, 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专访。谢谢!

篇4:总部经济创新研究

[关键词] 总部经济 创新要素 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佳资源配置,以求综合成本最小化.企业总部不断向大型中心城市集聚,同时,国内企业也纷纷把总部迁都于此,这样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总部经济。总部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使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创新要素,如先进的技术、雄厚的研发资金、优秀的研发人才和良好的创新氛围,建立起总部经济特有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从而建立起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创新体制。

一、总部经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企业总部在具有优良的基础设施环境与良好的商务服务业基础,人才、技术、信息、知识、资本等资源比较密集的中心城市(尤其是国际化城市)集聚,通过包括财务结算、投融资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总部经济活动带动总部产业及各类相关服务业发展,形成总部产业集群;通过企业总部与周边地区产业基地分工协作形成企业价值链,以及围绕核心产业与关联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产业价值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

二、总部经济的特点

1.总部空间集聚显著

在总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总部高度集中,受企业总部吸引的相关专业化服务公司则在周围集聚。这是因为总部活动需要信息、咨询和法律、广告、金融等专业服务,获得这些信息和服务需要买卖双方频繁的交流和地理临近;同时相关产业或企业总部集聚在一起为了信息交流和获得共同的市场信息。

2.价值链空间整合突出

总部经济模式下,企业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调整布局产业空间结构,将位于价值链高端的企业总部放在中心城区;把生产基地放置在郊区或边远地区,从而实现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形成了以总部为核心,以企业价值链为纽带,辐射周边与相关区域生产基地的企业空间价值链——即企业总部与生产基地的价值链体系。

3.服务产业特色明显

总部经济发展带来总部产业的出现,总部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有着鲜明的服务产业特色、不可估量的发展活力。企业总部的聚集带动包括高技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其他商务服务业等协调总部产业发展的完整的总部型服务业产业链,总部产业和总部型服务业以总部基地为中心互补联动发展。

4.智力资本密集度高

企业总部活动位于价值链高端,该活动是管理人才和高技能研发人才通过对知识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做出各种决策来管理、控制、协调生产、销售,以及研发等。因此,知识、信息与高级管理人才是总部经济的最重要的投入,具有强烈的知识密集的特性,总部经济发达的地区一定是智力资本高度集聚的地区。

三、总部经济的创新优势

1.总部经济创新要素综合集成优势

总部经济的最具优势的创新要素: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发达的知识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便利的交通和信息网络等。

(1)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科研教育机构。企业总部所在的中心城区是这类资源密集分布的地区,高素质的营销、管理、资本运作、研发人才分布在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总部,以及分布在现代知识服务业的各种专业人才,形成了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此外,企业总部所在特大或大城市拥有一流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政府主办的研发中心、公司的研发机构,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

(2)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机构。企业总部的创新活动需要有效的专业的服务活动的支持和支撑。在中心城市,在企业总部集聚地区,知识型服务业往往比较发达,形成了为总部服务的知识型产业链,知识服务业的发展又带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为企业总部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3)便利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便利的信息、网络可以大大方便公司总部与制造加工基地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创新成果可以及时扩散到生产基地;发达交通、通讯、网络设施提高公司总部间的交流和沟通,为技术和信息这类隐含类知识的扩散和传播提供了基础。

2.总部经济创新环境优势

(1)良好的总部创新基地。总部基地以智能化、低密度、生态群的总部楼群,形成集办公、科研、产业于一体的企业总部集聚基地,同时通过建立企业家俱乐部、“网络社区”,以及内部的宣传媒体,让企业家和技术研发人员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和扩散。

(2)积极的产业集群创新环境优势。总部集聚区具有产业集群创新环境优势。总部集群内大企业总部或研发中心进行创新,通过与集群内部相关企业总部的合作与相互交流,创新成果不同程度地向上下游企业总部进行扩散,从而提升了整个总部集群的创新能力。

四、总部经济创新机理分析

总部经济模式最显著特点是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空间分离,企业总部集聚地是技术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其创新成果不仅扩散到本企业的生产基地,同时还会外溢到其它企业总部,这样,形成了良好的总部经济创新机理。

1.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协同创新

跨国公司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设立研发基地,就是获得较高水平的技术优势,技术研发的成果超越地理空间扩散到生产基地,由于存在“干中学”定律,生产基地取得的创新成果也要通过公司总部,形成循环创新局面,这样总部经济技术研发集中于创新资源优越的中心城区,同时也扩散到郊区或不发达地区的生产基地。

2.企业价值链协同创新

首先,一个企业研发中心是整个企业创新价值链上的“创新心脏”,然后,沿着生产、销售等各级动脉扩散;同时,各级动脉将反馈的信息和技术带到研发中心。其次,位于产业链主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必然带动在同一产业价值链上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的企业、供应商、客商必然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企业的创新。

五、促进总部经济创新能力的对策与措施建议

总部经济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催化剂,虽然国内发展总部经济的软硬件环境有待完善,但企业总部集群表现的创新优势已初见端倪,为了较快发展总部经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快总部基地规划建设

加快总部基地建设,提高吸引企业总部的魅力,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国内大公司总部集聚,同时带来了他们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先进创新资源,这些优势不仅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而且为中心城市的发展带来发展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

2.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其中知识型服务业是城市或区域创新的关键。总部经济与知识型服务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大公司总部的迁入,往往会带来相关联的为其服务的公司,发达的知识型服务业能够吸引企业总部,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总部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带动城市知识形服务业的发展,很好的为总部经济服务。

3.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创新环境

技术创新不是孤立的事件,需要不同资源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配合。首先提供完善的创新环境。制定优惠的投资和招募人才政策,为总部基地创新提供必要的资源;促进人才流动,使技术在不同公司或行业内流动和扩散。另外,培育总部经济创新网络。加快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总部研发中心,以及具有创新粘结功能的中介结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推动企业总部集群创新建设

企业总部集聚区拥有大量的企业总部,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研发中心,以及周围支持这些总部的知识型中介机构,他们构成了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总部集群拥有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优势,其作为企业协同合作的一种方式,是有效的创新组织形式。一方面,每个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独立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保持了灵活性,同时集群内各个总部间相互交流与合作,能够进行研发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获得技术创新的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Rui Baptista , Peter Swann Do firms in clusters innovate more? [J] Research Policy 27_1998.525–540

[2]Jaffe, A., 1986.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and spillovers from R&D: evidence from firms’ patents, profits and market valu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 984–1001

[3] Zhang Yongq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dquarters Economy in Shanghai: Construction of the Value Chain at the Level of Industry and Space. Globalising Worlds:Geographical Perspectives on Old and New Value Chains, Commodity Chains, Supply Chains Conference, 27 June1 July 2006, Auckland, New Zealand

[4]赵宏:总部经济[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4月

[5]赵艳霞:论总部经济与提升中心城市产业结构 http://www.zgzbjj.com/lldt/91.htm

[6]李文元梅强王邦兆:技术创新区域集群机理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

[7]杨亚琴王丹: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比较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8]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篇5:解读《青岛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作者:行走齐鲁 于 2009-09-23 16:20:32 发表近日出台的《青岛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描摹出了未来几年内青岛总部经济的发展前景:到2012年,建立比较完善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总部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总部经济规模效应显著提高,初步建成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地区总部集聚区域,打造全国总部基地城市品牌。

引进与培育双支撑

根据《规划》,今后几年,我市总部经济在发展定位上将结合“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重点发展以跨国公司北方地区总部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山东区域总部为主的总部经济。

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中央直属企业、国内500强以及在行业中居于龙头带动地位的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在青设立子公司、分支机构、华北地区或山东区域总部,逐步形成跨国公司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金融总部、研发总部、采购总部、营销总部、贸易总部、制造总部或区域生产基地,中央直属、国内500强企业在青总部功能机构或区域生产基地等。

此外,我市还将积极发展本地优势产业总部企业,通过完善政策扶持措施,为企业提供营销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争取上市融资等服务,支持其加快成长为优势产业企业总部,实现青岛总部经济引进与培育的双支撑,使总部经济规模和质量的整体提升。

增强产业集群能力

在产业发展上,我市将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总部经济,增强青岛总部经济的产业集群能力。

壮大提高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重点引进世界、国内知名家电电子总部企业及配套生产基地,发展石化行业龙头企业区域总部和生产基地,吸引国内外汽车机车及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造修船研发和产业化地区性总部和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引导培育工业设计、咨询策划、文化创意、信息软件、服务外包和风险投资等高端服务业总部企业,巩固提高物流、旅游等支柱服务业总部企业,支持发展会计、法律、评估、审计、会展等新兴服务业知名龙头企业来青设立分支机构。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推动半岛蓝色经济区快速发展,吸引和培育海洋生物和生物医药产业总部企业,发展模组、芯片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机构及装配生产基地,引进和培育太阳能、生物、海洋能源开发等总部企业及配套产品基地,加快北方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研发机构及总部企业集聚。

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总部经济,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链配套生产基地建设,发展粮油、果蔬、畜类、水产和啤酒饮料等行业精深加工及产业配套总部型企业,提高机械、钢铁产业竞争力与集聚度。

区域布局各有侧重

由于产业特点,总部经济的区域聚集效应十分明显。从目前我市总部企业区域分布来看,落户市内四区的企业占到了总数的六成多,城阳、崂山、黄岛三区占到两成左右。在未来发展布局上,我市将打造发展区位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产业特色鲜明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具体目标是以市南、市北、崂山、黄岛区为先导,发展综合性总部集聚区。其中,市南区统筹加强楼宇经济存量资源集约利用,依托多元化发展增强金融辐射能力,以香港中路为中轴,打造前海一线总部经济发展长廊;市北区突出中央商务区建设为中心,抓好创意园区和小港湾改造工程的打造建设,着力发展区域型总部经济;崂山区加快构筑以高新技术、旅游、现代服务业为主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黄岛区结合西海岸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着力以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凤凰岛、唐岛湾等区域为依托,打造西海岸总部基地。

以四方、李沧、城阳、高新区为支撑,重点发展职能型总部,该区域为总部经济发展的协作圈。其中,四方区围绕“中央文化区”建设,逐步形成文化产业、橡胶化工研发、建筑设计、商贸物流、纺织服装、机电设备为主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域。李沧区构建以现有制造业及生物研发、商贸地产、物流仓储、精细化工的总部企业集聚区域。城阳区建设以空港物流、商贸批发、科技服务、外贸出口加工、服务外包等产业为主的总部型企业集聚区域。高新区加快构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研发机构和总部型企业集聚区。

以即墨、胶州等五个县级市承接总部区域生产基地为重点,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总部集聚地。即墨市着重发展针织服装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造船、IT业、旅游和会展等总部企业集聚地和区域生产基地。胶州市着重发展制造业、电子信息业、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总部企业集聚地和区域生产基地。胶南市着重发展汽车船舶零配件、环保设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总部企业集聚地和区域生产基地。平度市着重发展食品加工、汽车配件、机械电子、无机化工、精细化工等总部型企业集聚地和区域生产基地。莱西市重点发展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及配件、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等总部企业集聚地和区域生产基地。

总部经济与青岛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青岛拥有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区位条件、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总部经济已被列为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到2008年底,我市共有各类总部型企业665家,其中国内外知名企业地区性总部147家;2008年,全市268家大型以上总部企业营业收入为5032.28亿元,实现增加值1003.18亿元,占 GDP比重达到22.61%,实现税收148.16亿元,完成地方税收78.03亿元。在2008《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中,青岛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全国第九,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综合排名第六。在 《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青岛位列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第七位;在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500强企业十大总部所在城市”排名中青岛列第十位。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深化,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不断加快投资结构和布局调整步伐,比较优势明显的青岛正迎来发展总部

篇6:丰台总部经济调研

杭州市下城区经合办

10月25日至27日,下城区经合办随杭州市经合办赴北京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进行了调研考察。期间,我们听取了总部基地的有关介绍,参观了部分总部楼宇,走访了一些入驻企业,并与总部基地市场部周宜晴主管、建龙钢铁行政部岳桂菊部长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基本了解了总部基地的建设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位于北京西四环与南四环交汇处,占地65公顷,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由中关村科技园区与英国道丰国际集团合作开发,是中关村有史以来最大的中外合资单体项目,也是我国首个总部经济区。该项目建成后,将可吸纳500家大型企业、2000家中小型企业总部入驻。目前,该项目建设工程已过半,建成楼宇303栋,入驻企业200余家。

二、基本特点

1、理念新,打造及时。2003年,学术界提出了总部经济的概念,在理论界、经济圈、传媒和政府部门等都对其还处于关注阶段时,中关村科技园区和英国道丰国际集团抓住时机,率先利用这个先进理念,提出了总部基地的概念,并依托北京密集的科技、人才资源,在吸引IT产业企业总部及国内外企业研发总部等方面具有的优势,打造了中国首个专属总部经济基地。正是这一项目的开发建设,总部经济掀起热潮,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新经济课题。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是第一家真正以自己的行动实现总部经济理论的一个科技园区。

2、规模大,功能齐全。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占地65公顷,投资额达45亿元,计划3至5年建成700栋独立办公楼,每栋面积

1000-5000平方米,其中500栋企业作为总部使用,200栋分层出售,吸引500家大型企业总部和2000家中小企业入驻。入驻企业对总部楼拥有独立的产权和冠名权。该项目被列为北京市60大重点外资工程之一,北京市69大重点工程之一。根据规划,基地建成后,将配套有六星级大酒店、商务酒店、小公寓、高级商业街、总部大讲堂、高级会所、健身中心、小酒吧等商业商务设施以及高智能化基础系统,会务、休闲、娱乐、商洽等场所一应俱全,足不出基地便能满足入驻人员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3、机制巧,经营灵活。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的开发机制,简单的说,就是政府引入外资,共同开发园区土地二级市场,关键点是摆正了园区管委会、园区下属土地开发总公司和外资公司三者之间的关系。隶属于中关村丰台管委会的北京丰台科技园建设有限公司,对园区土地进行一级开发,将生地整理成熟地,以土地入股(每亩130万元),与英国道丰国际集团、北京道丰数码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中关村丰台园道丰科技商务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道丰公司,其中北京丰台科技园建设有限公司占40%股份、英国道丰国际集团45%股份、北京道丰数码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15%股份)。在新的开发模式下,道丰公司作为园区开发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要求,先期完成房地产一级开发,再对外进行招商,出售给进驻园区的企业,并负责以后的物业管理;中关村丰台园管委会不再直接进行园区的房地产建设与对外招商,重点负责园区内的整体发展规划,把好入园企业性质关,为入园企业做好公共服务,保证土地的产业性质不被改变;北京丰台科技园建设有限公司,除负责土地一级开发外,同时参与董事会、经理层决策,协助园区管委会控制入园企业的质量,派出财务总监,全面掌握道丰公司的经营情况。三者之间的协作机制,既规范了政府的行为,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积极性和优势。

4、服务精,政策完善。优质服务主要表现在:一是为企业提供一条龙的入驻基础服务;二是定期引进和组织高端的经济和学术交流会议;三是每月组织一次总裁沙龙活动,为入驻企业的决策层提供交流平台;四是根据企业员工的需求,不定期组织一些专业讲座或培训,帮助企业员工充电;五是配套各类工作和生活设施,提供高品质物业管理服务。优惠政策主要表现在:凡入驻总部基地的高新技术企业,皆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优惠政策(详见《中关村科技管理条例》),企业经营所得税按15%的税率征收;高新技术企业自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征所得税,第四至第五年减免按7.5%的税率征收;在人事关系、户籍、居住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

5、宣传广,招商有力。总部基地为巩固区域形象,尽一切机会增强社会认可度。通过开辟多维接触点,积极与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进行广泛沟通和交流,推广“总部基地”、“总部经济”概念。两年多来,总部基地参加了国家级、国际论坛达20多个,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A.蒙代尔、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吴敬链等百余位中外学者、专家参加了有关总部经济的论坛;接待了国务院10多个部委、地方20多个省市和40多个城市及地区领导的视察和考察。目前,总部基地、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媒体的焦点。在招商方面,总部基地打出了两面旗帜,采取了六大措施。两面旗帜,一面是“首都”,利用首都的号召力,提高总部基地形象与品位,增强总部基地的吸引力;另一面是“中关村”,利用中关村的无形资产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优惠措施,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六大措施,一是主动联系外地企业,扩大成交客户基数;二是拓展外地代理体系,合作开发市场;三是主动参加各种经济会议,宣传总部经济,带动招商;四是发挥各地驻京办事处的纽带作用,发掘属地客户;五是积极联系外地企业驻京分支机构,促进母体企业对总部基地的了解,带动招商;六是组织营销策划活动,带动客户基数的产生并促进招商的实现。

6、起步快,效益明显。总部基地招商与建设同步启动。从2003年7月总部基地举行首届招商会以来,已经吸引了美国江森、乐华梅兰、中国诚通控股公司、中华通信系有限公司、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200余家、涉及30多个行业的高技术企业总部签约入驻。经预测,总部基地顺利建成后,实现预定的招商目标,就可以实现1000亿元的技工贸收入,30亿元的税费收入,吸引5万人就业,并带动周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从侧面了解到,目前总部基地周边的餐饮、商贸、房地产等产业正在迅速汇聚,房价已由每平方3000左右涨至每平方7000多元。

三、几点建议

北京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政策、信息、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00余家落户北京,中国500强企业有91家总部标定北京,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丰台总部基地的建成,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对企业总部具有强磁效应,总部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杭州紧邻上海,既有接轨上海的优势,又有与上海分割市场、错位发展的要求。下城区是杭州的中心城区,集中了省市主要的经济、文化、科研、新闻、金融等企事业单位和中介服务机构,利用武林中央商务区的环境优势,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我们认为,下城区培育总部经济,要处理好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正确定位。我们认为,发展总部经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省会意识”、“本土意识 ”出发,发展“驻地经济”,应该是下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定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定位,以引进本省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县市的龙头企业为主;二是产业定位,以引进金融、商贸、营销、研发、采购中心、信息传媒等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地区总部为主,强化金融、贸易地位;三是与钱江

新城(杭州中央商务区)错位发展,避免出现钱江新城建成后大批企业迁离下城的局面。

2、完善政策。发展总部经济,需要相关配套的、针对性强的政策支撑,尤其是杭州这样的城市,与北京、上海等地相较,在各类资源的饱有量上,明显处于劣势。要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必须进一步完善政策,在明确界定引进总部企业标准的基础上,从人才、融资、居住、税收、补贴、高级员工落户等方面制定比较完善且吸引力强的政策,既要系统科学、又要便于操作,处理好政策打架和不兑现的问题。

3、建好平台。北京丰台模式是总部经济,我们下城区庆春路金融街也是总部经济,武林CBD也是总部经济的一部分。因此,打造CBD,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会计、法律服务、中介咨询、教育培训等各类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总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化专业服务支撑体系,是壮大总部经济的必由之路。概括地讲,就是要营造好3个平台,一是金融平台;二是信息平台;三是政策平台。

4、整合资源。下城区地幅狭小,土地资源紧缺,不可能象北京丰台、钱江新城那样大规模地开发。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整合部分商务楼宇、引导部分街区发展总部经济,采取相对集中、分片打造的办法,逐渐形成总部集聚效应。目前,杭州的商务楼宇,大多是分割出售,业主零散,政府部门没有主导权,对部分目标楼宇采取适当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总部入驻是行之有效的举措;利用旧城改造、工业企业外迁的有利时机,在下城北部地区规划建设若干“卫星型总部基地”,参照丰台的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发,改造、扩大现在的(天堂、沈家、华丰、永丰)传统园,或规划新设若干总部楼宇,引进不同产业的企业总部入驻,也是符合下城特点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在巩固金融街(庆春路)、汽车精品街(绍兴路)、女装街(武林路)、商业街(延安路)、丝绸城等特色街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中心城区的特点,进一

步打造律师街、教育产业街、投资咨询街、动漫街、文化娱乐街、会计事务街等特色街区或楼宇,打造出中心城区特色的总部经济。

上一篇:情人节唯美句子下一篇:《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