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孩子的后面》 心得体会

2024-05-06

《走在孩子的后面》 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走在孩子的后面》 心得体会

读《走在孩子的后面》有感

十一中综合组 陈真真

一页一页读下去,读完了蔡兴蓉老师的新作《走在孩子的后面》。蔡兴蓉老师并不像某些书籍一样只讲大道理却忽视了现实的存在,全书都是蔡兴蓉老师根据自己与孩子、家长关于教育的真实事迹而写的。通过一篇篇看似在讲故事,却又反复回味的文章,我似乎读到了何为走在孩子的后面。

这本书就是一个家教老师的观察笔记,讲述了60多个孩子的真实教育故事。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是那么真实,离我们那么接近。文章里讨论了什么是好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应该如何面对这一代的孩子,孩子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怎样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新颖、有趣的尝试和许多优秀家长的教育良方。它打破了常规,打破了思维定势,以一个走进孩子心灵的角度,去了解、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或许是因为我还年轻,和自己做学生的时间相差不是很长,所以文章里面一些形为怪异的孩子,一些品行让人担忧的孩子,这些问题学生的处境和他们的行为让我很能理解。像《三春晖》、《夭》、《有一个女生》这些孩子,他们在某些人看来或许是错了,但是这正因为在孩子想要坚持己见的时候,我们用错了方法,我们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而《中文名叫李兆龙》、《假如我是胡媚儿》、《美国归来的童年》、《桑桑转学记》这类孩子独立成长保留了自己的本真,却个性十足的成长方式并没有让他们的人生走向错误。反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里多出其他孩子所没有的智慧。我们真该多听听孩子自己心声,我觉得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

家长,我们应该陪着孩子一起成长,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在家里面,反思我自己,儿子每天有说不完的话,尤其是每天我下班回家后总有絮絮叨叨的话要向我倾诉。而我上了一天的班,有时候很累,所以对他的话敷衍了事或者干脆直接打断,让他去玩自己的。读了蔡老师的故事,我无地自容,她让我清醒地意识到作为家长,有责任、有义务为孩子做个领路人,带领孩子走上健康、幸福的人生之路。作为家长,更有责任走在孩子的后面,成为像蔡老师这样阳光、灵敏、善于捕捉孩子性情的第一任老师。对于陪伴一个小孩的成长,你只能跟着他的后面,你不能跑到他的前面去。他不需要你为他带路。他成长的乐趣就在于,他来自己发现他的路。不要因为你是他的父母,不要因为你觉得你比他知道的多,你就应该跑到他的前面为他带路,指导应该走这条路或那条路。不要把你的愿意加在他身上,你不要作上帝操控和剥夺他自我选择的权力,即使你出于好意。

教育是慢的艺术,只有走在孩子的后面,才能慢。走在孩子的后面,我们可以陪伴他们,但不需要强制他们走自己不想走的路,选择可以成为他们成长的乐趣;走在孩子的后面,才能更好地观察、督促和陪伴孩子,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走在孩子的后面,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做孩子成长背后的支持动力,让他们前行的脚步更稳、更有力!

篇2:《走在孩子的后面》 心得体会

我读了《走在孩子后面》,深深的被这本书吸引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是那么真实,离我们其实很近。内容更让人感受颇深。我们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们该多听听孩子自己心声,我觉得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应该陪着孩子一起成长,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书中60多个案例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第三个故事里,作者提到了我切身有体会的“网瘾”,虽然说儿子没有书中虎迪“玩了8天8夜···”的严重现象,但是或多或少也有因为玩游戏而荒废学习或不愿出门愿意“宅”家的情况,蔡老师写了一段话:网瘾好比现代文明的魔咒,孩子一旦沉迷其中,天空也就没有了,因为他根本不看云彩;夜晚也没有了,因为他根本不看星月;甚至大地也没有了,因为他无视桃花灼灼和秋水悠悠,无视大自然一切生机勃勃的生命现象。···真的,自从儿子喜欢玩游戏以后,叫他出门玩没兴趣,没有朋友来也没关系,家里没人给他烧吃的也没关系,说方便面就可以解决,这其实已经开始不看云彩不看星月了,任由父母说的外面的世界天花乱坠也不为所动,现代文明病已显而易见。这个故事的最后写着虎迪的最后对话:因为是妈妈,所以不放心。家教的误区在中国家庭中普遍而真实的存在,我们更多在意的是孩子的分数,当儿子顶撞我说中国教育的悲催是应试教育时,我很震惊,儿子那么小,却因为切身体会喊出这样一句痛苦呻吟,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竟无能为力,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虽然现在我已经不在乎孩子的分数,但只是浅层的,一旦孩子考个50、60,甚至更差,我还是会发飙的,因为从根本上无法铲除焦虑。家教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作为家长我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就做不到大智慧,但是多看看这样的书籍至少对孩子会宽容一些。走在孩子的后面,我们都需要修炼。

书中《深入寂寞》的故事给我的震撼也很大。寂寞的男孩,讲狗的故事,孩子需要倾诉,黏在蔡老师后面,甚至跟进卫生间,不停地说。而蔡老师的倾听,就像巴林学院的小林校长。为什么孩子这么多话不肯说给家长听呢?因为家长根本就没耐心听,认为孩子说的是废话,疯话。中国的孩子幼时最需要倾听的时候,家长不曾舍得时间听(有很多是认为没必要),当孩子长大了,家长想要和孩子交流,孩子嫌唠叨,少一种融洽。节假日团聚,也是各玩各的,孩子闷在房间玩电脑,埋头看手机,也不愿和父母交流。反思我自己,傍晚放学的时候,孩子每天有说不完的话,学校里的,班级里的趣事,老师们讲课时的故事,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我经常是脑子里想着自己教学上的事情或是去菜场买些什么菜对他的倾诉以“嗯,嗯”敷衍了事。尤其是睡前喜欢听我讲故事。而我光顾自己看书、发呆,恳请他自己玩儿,不要打扰妈妈。终老的时候,我们将来所受的精神惩罚,都源自我们当初对孩子精神需求的漠视啊。“孩子像河流一样唱着歌流去,冲破所有的堤坝。但是,父母却如山峰那样留在那里,忆念着,满怀依依之情。”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一些形为怪异的孩子,一些品行让人担忧的孩子,或许有他成长环境各种各样的因素,譬如父母的认识和素养很关键。但一些看上去,听起来都很优秀的孩子,他们的经历照样让我们担忧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中小学,究竟在培养孩子的什么能力?我们作小学教师的,我们做父母的,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至于到高中毕业就成了“强弩之末”?我们的孩子中,有太多人没有从家长的言传身教中获益。富裕的物质生活,掩盖不了精神的荒芜和贫瘠。面对问题学生时,我们常常责怪他们不懂得尊重、缺少怜悯心,哀叹善良和悲悯也渐渐远离他们。小孩的心其实一直是敞开的,他们的心开始就是向一扇窗户门开打开的小屋,随着成年,出于保护,他们的一些窗户和门渐次关上了,他们变得狭隘和固执。为此,他们更承受更多的生命之苦。当他们受苦之后,他们去找寻解脱和自由。而那个解脱和自由的过程,其实又是打开那心的窗户和门而已。因为我们知道了这些事,那么在我们教育和影响小孩的过程中,我们尽量让他们心的窗户和门少关闭。

让他们看到令他们害怕的,和我们从前自己害怕的情况一样,多是一些虚假不真的假象。现在社会纷繁芜杂,允许个性张扬的同时,也会留下许多弊端,即太过自我而忽略了为他人着想。这可能是社会进步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我们的孩子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也承担了自由带来的异化。亲情、安全感慢慢丧失。我们该怎样引导孩子,我们能为这样的现象做些什么,这成了比交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难题。

篇3:《走在孩子的后面》 心得体会

合理科学的教师和孩子成长关系非常重要,当前很多关系导致教师和孩子的关系不和谐。在一次家长开放日上,小班的孩子在老师的组织下用面团制作汤圆,当孩子们开始动手的时候,三位不同的家长参与的三个画面让人颇有感触:

场景一:奶奶看着孙子不会做汤圆,干脆自己卷起袖子,做起汤圆来。

场景二:孩子不会拿面团搓小汤圆,妈妈拿着孩子的手去揪了一块面团(基本上是妈妈揪下来的),妈妈把面团放在孩子手心,妈妈把手掌贴在孩子两手的手背上,夹着面团把它搓圆,过了一会,妈妈双手离开宝宝的手,但是不停地孩子耳边唠叨,要这样搓,要那样搓。

场景三:爸爸双手抱在胸口,站在孩子后面,看着女儿使劲也揪不下来面团,好不容易面团拉出长长尾巴后被扯下来,但是好大的一块,爸爸也就一直看着女儿,直到孩子由于面团太大,双手无法拿握的时候,才说:“看看你的面团和老师的比比看”。

这三幅画面虽然没有出现老师,但是体现出三种方式。场景一是“跑到孩子前面”的“奶奶教育”,中国的社会现实是六个甚至更多个大人守着一个或者两个小皇帝或者小公主,其娇惯程度可想而知呀!包办替代的比比皆是,以致于大学生不会剥鸡蛋、大学生把穿脏的衣服打包寄回家、小学生家长替做值日生等等不再是奇闻奇事;场景二是“旁边扶着孩子走”的“妈妈教育”,就怕孩子摔跤,能多扶一会儿是一会儿;第三个场景是“走在孩子后面”的“爸爸教育”,不遇到问题不开口。

我们应该更好地理解新纲要的教师“支持者”的涵义,将其作为指导我们教育的方向。我们将在实践中贯彻这一理念,让我们的教育适宜孩子。

(1)走在孩子前面——直接传授知识。这无疑是最便捷最高效的方法,就像老师告诉你电池负极装在有弹簧的一头一样,不需要反复探索,直接获得,但是孩子探究的经验、动手操作的能力就缺乏了。

(2)走在孩子身边:常规——不停的唠叨。这一招在常规培养的时候常常用到,洗手的时候,把袖子卷起来,手心搓、手背搓,老师常常像妈妈一样唠叨,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就是这样被养成的,但是有时候会出现老师不唠叨,孩子就不做,或者常常忘记做。

(3)走在孩子后面——容易兴奋过头。走在孩子后面,但是尺寸难以把握,或者说不是说什么都要顺着孩子,有的集体活动,孩子很兴奋,可以用群魔乱舞来形容,老师喊破喉咙,但是丝毫不起作用,这时候的孩子收获的经验也相对少了,这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状态。

2“走在孩子后面”的意义

2.1 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经验

老师往往认为自己的经验比孩子多,为了减少孩子走弯路,告诉孩子算了,其实未必。请看以下两个场景:

场景一:中班娃娃家,小宝和娃娃都喜欢一个手机玩具,两人都拿着手机不肯放,一会儿小宝抢到手机,娃娃生气地哭了起来,这时老师走了过去,对小宝说:把手机给娃娃玩一会儿,大家要互相谦让!说着,就拉着小宝的手,来到娃娃面前。小宝一脸不愿意,把手机给娃娃,老师又对娃娃说:不要哭,大家轮流玩嘛!不哭,呶!给你玩了!

场景二:中班娃娃家,小宝又和佳佳抢手机玩具了,这回老师没有上前,佳佳扑向小宝,两个人还你挤我,我挤你的来了几下,拿了几次没拿到后,佳佳开始向小宝说教:玩具大家玩,小宝不理他,佳佳生气地走开,但是他看上去还是很想玩,一会儿又回头,对小宝说,要么你打一个电话,我打一个电话。小宝同意了,开始的时候,还听见小宝说:快点,我了,我来,一会儿佳佳说“你怎么打这么长的时间”,过了一会,看见两人有节奏地轮流打电话,又过了一会,听见佳佳说:喂,我是佳佳,你找谁,噢,你找小宝啊,佳佳回头大叫:小宝你的电话……

在第一个场景中,孩子似乎从老师的直接教育中学会了分享,但是从小宝的表情和第二次小宝又和人家的争抢中发现,小宝虽然学了,但是没学会。第二个场景,老师没有出面,只是在旁边看孩子,给予安全的保护(如果大打出手,就要上前啦!)孩子在没有大人的帮助下,又很想玩玩具,他会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我们看到佳佳使用了三种方法,抢、说教、轮流玩,最后一种方法发生作用了,还有值得我们惊喜的是,两个孩子不但学会协商轮流玩手机,还将游戏的情节丰富一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多了——找你的电话。这些经验和有些情节,如果我们老师过早过多地介入,孩子就失去了获得的机会。

2.2 让孩子更加独立

我们回忆我们的老师和父母如何尽心尽力地教育我们总会用五个字概括:“手把手地教”,这是体现成人爱心的一种表现,但是手把手也会让孩子丧失很多成长的机会。

场景一:大班的孩子在学习走高跷,小明不会走,老师一手扶着小明,一手拿着小明的脚套到高跷上,小明站起来没走几步就摔倒了,老师依然孜孜不倦地帮助小明,但是老师忙得满头大汗,这几个不会走的孩子依旧不会走。

场景二:今天请了家长志愿者来助教,爸爸教孩子走高跷,小明依旧向这位爸爸老师求助,爸爸老师,指指小明的脚,让他自己套,小明的高跷绳子绕起来了,爸爸就静静等他想办法把绳子松开,后来小明拿着高跷绳子不动,高跷自己转动把绳子绕开了,爸爸还是等着小明自己把脚放到高跷上,由于位置不对,爸爸只说:脚怎么踩才舒服?你一只脚走走看,小明把教放到后面一点,再试了试,当第二只脚要放上去的时候,小明开始站不稳了,爸爸老师蹲在地上,说:我可以帮助你一下,然后就没有任何动作了,之后小明伸出手扶着爸爸老师的头,好不容易踩上去,但是又没有找准位置,所以掉下来,但是小明很快地用一只脚试试位置后,又一次扶着爸爸老师的头,站到高跷上……

我们看到整个过程,爸爸、老师始终没有伸手扶过孩子一把,小明在这个过程学会了绕开绳子方法,找准高跷着力点的方法,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同时也就增强了独立性。

2.3 让孩子学会质疑和接纳,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朱熹有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我们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全体孩子主动积极地参与和探索,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动脑、动口、动手、质疑、解疑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的交流,真正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

学习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敢于尝试,学会质疑,如果老师走在孩子后面,让孩子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更重要的学习能力。

场景一:教师出示一幅图片,让孩子讲述图片内容,原图的涵义是小鸟快乐地在枝头唱歌,树叶说:小鸟你唱歌唱得真好听!孩子们看到图片展示出来的时候激动地说:小鸟,小鸟的衣服真漂亮,老师忙说:你们再看看小鸟在干什么,孩子们一脸茫然,老师快乐地做起唱歌的动作来,一直做了三遍,才有孩子说:小鸟在唱歌。于是活动顺着老师的思路往下走。

场景二:依旧是这幅图片,我们将问题设计好,只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小鸟衣服真漂亮,有的说小鸟唱歌唱得很好听,老师说:你们觉得小树叶会怎么问呢?有的孩子说:小鸟,你的歌唱得真好听。有的孩子说,小鸟你的衣服真好看,有的孩子说不是衣服,是羽毛,应该说:小鸟,你的羽毛真漂亮。

孩子在第二个场景中学会了接纳别人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让自己的经验更加丰富。

3 怎么样走在孩子后面:为孩子量身定做的距离

3.1 模型——如何走

在孩子亲历的探究过程中,他们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挑战,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正是他们理解科学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基础。那极少数坚持自己观点,不苟同不被大家的集体观点吓到的孩子能如实、认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正是严谨的治学态度、诚实做人的体现,相信有了这种务实的探究精神,我们的孩子才会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

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让看着孩子是否能将这车泥土推到顶端,有时候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调节车里的泥土数量,有时后可以帮助调节土坡的高度或斜度,帮助孩子到达终点,而不是去帮他推车。

3.2 高结构和低结构要穿插进行

有一位家长在看完我们安排的“完美”的开放日活动后反馈说“不满意”,原因是“我的孩子在幼儿园这么忙啊”!在幼儿园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整天围着老师转,都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了。事情过去好多年了,但是家长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有的老师认为一些低结构活动时上级领导会说自己不组织孩子活动,更害怕在观摩活动中组织区角或创造性游戏,认为指导很难。以前的教材教法课教给我们很多指导方法,角色扮演、旅行团法,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等待”法,就在旁边看着孩子,等孩子来给你提问。

画面一:小班娃娃家,“妈妈”在阁楼烫衣服,老师上前,带“妈妈”去买菜、或是去小吃店,扩展孩子的交往范围。

画面二:小班娃娃家,“妈妈”在阁楼烫衣服,老师采用的是看着“妈妈”能烫多久的衣服,在烫衣结束之后,妈妈开始向爸爸喊话:去把开水冲一下,把衣服拿去干洗,好烧饭啦!爸爸不知道是一下子不能接受这么多指令,还是注意力没集中,一样事情都没有做,妈妈放下手中的熨斗开始和爸爸理论。

在第一个场景中孩子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导,但是在第二个场景中,孩子主动动用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经验来参与游戏,使游戏丰富有趣,而且我们还从游戏中看到孩子家庭的构成模式,十分有趣。

除了一些集体教学和创游、区角游戏以外,我们还安排一些聊天活动。聊天就是自己找一个或几个朋友去讲讲话,开始的时候,有个小主题,后来就让孩子自由地聊天,仔细倾听,孩子说得还真不错,有情节、有提问、有回应、有呼应、有争议,孩子在其中既锻炼了语言能力,又发展了交往能力。

别看高结构的活动效率高,低结构的活动对于发展孩子的能力,丰富孩子的经验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4 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在一位老师的故事《永远会有两个答案》中它对不同的孩子时常说出两个不同的答案,这绝对不是一种不负责任,恰恰相反,这正是一种负责的教育方式。因为学生的千差万别,才促使老师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绝对是成功的,这样的老师绝对是合格的,这样的教育环境绝对是和谐的。老师不仅是在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他们是在修剪孩子的心灵。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掌握一门技术、一种技巧并不难,难的是能在心田里栽种下美好的种子。老师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称呼,更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而心灵的播种,更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收成。”

其实任何教育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只是希望给孩子一个适宜的教育,在看懂孩子的情况下,有时走到孩子前面引引路、有时走到身边扶一把,有时在孩子身后默默地关注。当我们走在孩子后面的时候,我们只是希望能够多给孩子一些思维的空间、多等等孩子、多倾听、多让孩子操作等等,教育可能把孩子教好,也可能把孩子教坏,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更多地尊重孩子的发展,让老师和孩子的成长都能够并驾齐驱,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裴小倩,朱家雄.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早期教育中的运用.幼儿教育,2003.

[2]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3]丘洁.对方案教学中师幼互动行为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2(2).

[4]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2003.

[5]蒋俊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指导语策略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6]程建容.创设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J].江西教育,2007(2).

篇4:清迈走在时光的后面

这里没有高房价、高消费、高竞争、高压力……有的只是淡淡的宁静和满足。

在清迈,给我一座小小的庭院,一只猫,我可以慢慢地度过一辈子。

猫游地点:泰国清迈

泰国第二大城市,是清迈府的首府。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18万。市内风景秀丽,遍植花草,尤以玫瑰花和美女最为著名,有“北国玫瑰”的雅称。清迈的天然环境优美,平均海拔300米,是泰国的高原城市,气候凉爽,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猫游关键词:寺庙周日市场拜县

我只在清迈待了9天,已经想在这里住一辈子了。

在这里我还遇到了2位被清迈迷住的人,他们最初也和我一样,只是匆匆的过客。

结果,一个在这里旅行了3个月一直没有停下来。一个则住了3年。

— By Zummoo

去过清迈的人都说,这里太不像城市了,而像一座富饶宁静的小镇。镇上的人们与世无争,在自己小小的庭院里栽下花草,养了猫狗,出门找个活儿干,从此生儿育女,直至老去,世代如此。

除了养育本地居民,清迈还把这种懒惰和清淡传染给了路过的客人,不少人以为时间从此停止了,于是再也没有离开。而猫儿肯定是把这种病毒扩散的精灵。

把这次旅行带给我们的Zummoo说,在清迈,只要你愿意,到处都能见到猫儿,它们虽然长得消瘦,却大多是有主人的家猫。它们趴在自家的院子里玩耍,或在不远的街道上横卧,全然不理会过路的人们。

她说,在清迈,你甚至可以不说话,就那么静静地走上一天,因此,让我们扔掉文字,跟着zummoo的镜头一起,慢慢逛吧。

关于I-BERRY

I-BERRY是一家冰激凌店,老板是泰国的喜剧演员Udom Taepanich(绰号叫鼻子),是一所特别有意思的店,占地面积很大,就像个小型的艺术展区,院子的草坪上有一个巨大的黄色雕像。小小的店铺在当地也特别有名,他家冰激凌的味道也挺特别的,有很多种,还有芥末味的。

作为曾经的泰王国的都城,古城清迈有不少名胜古迹,那些庙宇确实很美。但最吸引人们的还是清迈本身,它的一条街道,一个小僧侣,一行猫脚印,就足够了。

— By Zummoo

一条叫Nimmanhaemin的街

清迈大学附近的 Nimmanhaemin 路,经常被称做清迈最能赶上流行趋势的地方,与这条主路垂直的几条小巷子里遍布着各式各样的时尚个性小店,却不像北京的南锣鼓巷那样拥挤,你完全可以慢慢走。随便走进一家小店,都能找到不同的惊喜,而且东西也不贵,掏钱包之前不用思前想后的感觉真不错。而且,这里的小店门口,大多趴着一只懒洋洋的猫。

Zummoo的旅行账单

(1元人民币=4.8035泰铢)

机票

我们所买的机票——泰国航空,加税往返4100元人民币。

可以多关注亚航、南航及其他航空公司的促销活动,经常能买到白菜价的机票。

从曼谷到清迈的交通

火车——下铺881泰铢,12小时(最晚发车时间为21:00,次日9:10到达)

VIP巴士——1等座518泰铢,9个半小时

飞机——往返加税大约1600泰铢,1小时

清迈市内交通

从清迈机场打车到清迈古城东面的塔佩门140泰铢(约30元人民币)。

租用自行车,30~50泰铢/天(约6~10元人民币)。

100c.c的摩托车,150~200泰铢/天,125~150c.c以上的200~300泰铢/天。

双条车是清迈人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招手即停,童叟无欺。车费一般是15~20泰铢/人,70泰铢可以包整车到城里的任何地方。

清迈住宿

清迈的消费很低,家庭旅馆带浴室空调的双人间价格通常为800泰铢(约160元人民币)以内。

一定要赶上周日市场

位于古城东门内的几条街道,每周日下午4点开始封闭为步行街,堪称清迈规模最大的夜市。天一擦黑,街道就开始热闹起来,各种小摊都摆了出来,周日市场可以说就是清迈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出来摆摊或闲逛,男女老少全体出动,几乎是全城居民在狂欢。有些摊主的主业并不是摆摊赚钱,他们只是喜欢这种氛围而已。

除了各色摊位,这里还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义演活动,为弱势群体捐款捐物。我还发现了一家流浪动物的民间救助组织,把自家的小动物打扮得完美可爱,好让它们有机会被更多人领养出去。

一座爱情圣地——拜县

离清迈2个小时车程的小镇拜县,因为泰国本地拍摄的一部爱情连续剧而走红,从此成了当地人的旅行胜地。虽说是胜地,但依然保留着淳朴与宁静,当地的消费也非常便宜,那种临水而建的小木屋,基本上都是100元人民币一晚。除了集中的旅馆,剩下的就是完全的田园风光。青葱的田地和自由的动物,加上它们如世外仙人一样的主人们,确实能让人马上放松下来。

Zummoo推荐的宿地点

Chiangmai Boutique House(带游泳池,装修很新)

高级房大床1000泰铢/天(约200元人民币)

地址:2 Ratchapakinai Road,Phrasing,Muang Old City

Gap's House 花园式家庭旅馆(不接受预定)

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免费WIFI,空调房,免费早餐,没有电视550泰铢/天。

地址:3 Rajadamnern Soi 4 T. Sriphum, A.Muang Chiang Mai 50200

Gap’s House还拥有一所清迈口碑最好的烹饪学校,可以在这里学些地道的泰式美食。

美食:

从琳琅满目的小吃到优雅浪漫的餐厅,清迈,能满足饕餮客们的各种需求。

清迈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夜市小摊,Khao Soi咖哩面味道不错,一定要尝尝。

篇5:读《走在孩子的后面》有感

黄河涛

“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教育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多彩,也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天成。”最近有幸读到蔡兴蓉老师的《走在孩子的后面》一书,这句话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反复盘桓。成为老师的这些年,我一直在思索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走在孩子的后面》这本书给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让我知道生活中的许多场景都是教育场景。

在我读书的时候,我就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读书的历程中,遇见了各种各样的好老师。他们有的人讲课精彩、有的人乐于帮助学生、有的人治学严谨,仿佛老师这个职业对于我来说有一种天生的魔力。那时候的我,特别渴望成为一名老师。我无数次设想,自己有一日站在讲台上,给许多学生讲课,是什么样的场景。终于我成为了老师,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一步步成长,内心总是有说不出的喜悦。以前听人说:“干一行,厌一行。”我也听到一些同事对工作现状多有抱怨。但我以为,幸福是属于懂得满足的人的。

当我读到蔡兴蓉老师的文字,温润如水的字里行间,写满了作为老师的幸福感。我相信,蔡老师是一位幸福的老师。如今的我作为一名老师,乐于与学生相处,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更喜欢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我觉得很幸福。这个让我真正热爱的岗位,是我实现一生追求的地方。《走在孩子的后面》中有一篇《走月亮》让我印象深刻,她不仅是一篇教育心得,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老师走在去学生家的路上,看到漫天的月光洒落,印证了那首儿歌“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月下抒情的诗意传统,是一种别样的崇高情怀。蔡老师在序言中说要感谢月亮,因为大多数文字都是在月光下生成的。我一直觉得,这样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老师,写出的文字一定值得反复阅读。

我认识一位班主任,她的学生有一个家在农村孩子特别淘气,逃学回家。这位老师开了一夜车去追,担心孩子安全。近些年,老师群体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一系列关于师风师德的新闻被不断爆出,从幼儿园虐童事件到大学教授与女学生的问题,都是对我们教师群体名誉的极大损毁。到底是老师变坏了,还是坏人做了老师?一个老师的行为总是需要接受社会的评判,毕竟我们与学生息息相关,与许多学生的未来精密相连。我认识的这位女老师,用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作为老师的责任与担当。我想她一路追逐的这个孩子,无论未来的发展如何,都会记住老师的恩情。一个老师的个人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态与想法。

老师对待知识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曾经我的老师,会因为一个字的笔画“计较”多日,也有老师因为一个符号而送给我红叉。这些举动都促使我改正学习中的坏习惯,对我日后的发展有了正面的影响。如今我当了老师,也会纠正学生学习中的许多细节。面对当前的知识更新,我在努力与时俱进的同时,同样注重知识正确性的考证。

无论是站在讲台上,还是对学生进行生活中的影响,都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通过阅读《走在孩子的后面》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注意教育生活中的许多细节,让学生在无数个生活瞬间能够学到知识。全书65个性格迥异的孩子,仿佛65种色彩斑斓的人生,无数个教育瞬间的串联形成了整本书的绮丽炫目。整本书闪烁着作者的教育思想,体现了蔡老师对教育方式的不断创新。如果说家庭教师是一种特殊教育身份,那么一对一的教育也是一种特别的尝试机会。蔡老师带领我们,从特别的视角,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现状,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教育思路。

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最重要的是有自我,有自己系统的教育理念。我们常常面临难题,为什么现在的教育者常常感慨孩子难以管教?我想,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因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而是今天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过度的保护,导致责任意识下降。现在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榜样的作用越来越小。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教育者应当给予孩子相应的理解与支持,让孩子参与决策,表达自己的思想。孩子往往不愿意受到别人制定的规则的约束,但自己参与决策的规则他们更容易接受。如果这样的规则能够长期有效并且将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引导,那么这就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点滴积累,与学生做到心贴心的交流。我们只有感知到学生的意愿,才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选择最合适的引导方式。

我们跻身于教育行列,应该关注自己教育生活,正面鼓励引导对于孩子感知力、反省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都会造福孩子的一生。因而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反省自己,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坚持用赞赏和理解的眼光看待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尊重知识,但绝不应该盲目崇拜迷信某个人。在教育中,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珍贵的,学生思想力的提高是教育的目标。如此一来,我们离“中国梦”的实现也就不远了。

篇6:《走在孩子的后面》 心得体会

读了《走在孩子后面》,深深的被这本书吸引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是那么真实,离我们其实很近。我们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们该多听听孩子自己心声,我觉得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应该陪着孩子一起成长,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60多个案例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深入寂寞》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单亲孩子收养六只流浪狗的故事。尽管孩子衣食无忧,可是内心异常寂寞。寂寞离异家庭的男孩,孩子需要倾诉,黏在蔡老师后面,甚至跟进卫生间,不停地说。而蔡老师的倾听,就像巴林学院的小林校长。为什么孩子这么多话不肯说给家长听呢?因为家长根本就没耐心听,认为孩子说的是废话,疯话。父母的离异给孩子是巨大的伤害,使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爱,更无法走进孩子的心灵。认为孩子所需求的就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没有心灵上的沟通。

做过老师的人都知道单亲孩子最难教。又有谁想过其中的原因?一篇《深入寂寞》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也告诉了读者一些常规教育策略,更多的是留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单亲孩子的教育之难难在清官难断家务事。单亲孩子往往性格孤僻,其根据原因有时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亲或母亲,或是父母双方。长辈的问题太大,孩子心中有太多的苦楚,任何人置于孩子的境地都会孤僻,都会沉默,都会痛苦。对一个孩子来说,父亲像山,给他勇气和力量;母亲像水,给他慈爱和柔情,那个家,因为有双亲而成为乐园。可那些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们对家的概念是什么呢?他能够在缺失父爱或母爱的家庭里能健康成长吗?他们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面对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如何使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是值得我们研究。

篇7:写给所有走在学习路上的孩子们

我的一段经历

我的中、小学阶段,没当过班干部、没带过几道杠、没得过奖状,甚至连老师的夸奖都很少有过,相反,老师的批评、责骂、讽刺、甚至使我眼冒金星的耳光、惩戒于教室之外一连多日不许上课,到是在我的中小学阶段是比较常遇的事情。

谈一段人生中学习成绩最低谷的那近两年时间吧。刚入初中校门,本来学习就很一般的我,又粘上了一个不好的爱好:看闲书。像金庸、梁羽生之类的武侠、说岳杨门水浒之类,上课自习无时不看,只看的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语文数学在及格线上徘徊,刚开始的英语课程,就在十多分二十分上下沉浮着。初一共八个班,我们班是全年级最乱的,成绩是最差的,而我,是最差班中的一名差生了。不过要说明的是,年级第一名却是在我们班的。

第二学期,从外校转来了一位女老师。四十岁左右,接替我们班主任,代英语课。老师的严厉程度让同学们不寒而栗,瞬间就扭转了我们的班风。只用了半学期,这位老师就将我们班带成了年级第一,学校专门让老师给全校师生做过一次经验报告。而这些,却与我没有任何关系。

老师要求我们每一周要将所学的英语单词、句型、语法等,全部背过默写,她亲自检查,若达不到要求,周末就留在学校不让回家。我,是每一次都让留下来的学生。那时的我,英语已经差的一塌糊涂了,每次留下来的,很快大家都将该背的背过该写的写会,走了,而我是坚持到最后老师无可耐何中挥手像要哄走一只苍蝇一样赶走的人。每一次都让留下,每一次都没有因完成任务而让老师放走,留下了,我还是什么也不会,主要的是根本就没有要会的想法和动力,甚至觉得自己就什么也学不会,也就没有丝毫的完成老师所要强迫完成任务的行动,反正,就是不会,老师总会有陪不住我而让离开的那一刻。

这位老师让我终生难忘的,有那曾经火辣辣的几记耳光,还有,将我布满红叉的试卷扔到讲台下后的一句“你的学习和你穿的衣服一样烂”的恶吼。

上初二了,英语还保持着往日满卷的红叉,上初二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一百二十分的数学试卷我只得了二十九分。曾经,班主任不要我这个学生了把我拒之于教室之外,我有两个星期未能走进教室一步。

我很坏吗?我真的很烂吗?我不可救药了吗?

事情的转机是在那年的元旦假。晚上,我已经睡了,突然被妈妈的泣哭声惊醒。原来,妈妈在教育哥哥。长我一岁的哥哥,学习也很差。

那一晚,我知道了妈妈的过去。妈妈**年高考考入西安医学院(现交大医学院),刚入学,病了,肺结核。校方让休学。后来,病还没好,文革开始,刚入大学校门的妈妈就又失学了。在文革的**中,妈妈希望能够再次参加高考重入大学。然而,社会**加剧,传闻中国不再办大学了。已经年方二十八岁的妈妈,匆匆结婚,走进了一贫如洗的父亲的生活,便有了我们这个家,一个六十年代本该有着亮丽前程的大学生,就这样成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妈妈说,在她们结婚的第三天,就有人来要土坑上唯一的一床被子,妈妈才知道,就这一床被子,还是借别人的,后来,又有人来要爸爸穿的衣服„„

妈妈讲了她的过去、讲了她的人生挫折、讲了她的理想、讲了她的奋斗、讲了她对我们弟兄的希望,而我们,竟是如此的不争气„„

我不知,妈妈的说教有多少走进了哥哥的耳朵。而我,把自己蒙在被子里,紧紧的咬着被角默默的流泪,我暗暗发誓:为了妈妈,我一定要把学考上。

这一誓,我如钢铁般的坚持了二十多年。那是一九八六年的元月一日晚上,我上初二,十四岁。

我还是什么也不会,老师在讲什么根本听不懂。

我开始了我的自学计划。我自己把数学书上的例题看了一遍又一遍,看懂了,自己尝试着把他做完,然后做练习。借了别人的练习册。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着书后的答案,感觉看懂了,然后合上书自己尝试着向下做,做不下去了,再去看明白。我利用能利用的所有时间,走在路上脑子里也在想着我的单词,蹲在厕所里还在地上划着我的几何题。农村中学早上六点半就要到校的,我每天五点就起床,在家自学一个小时后再去学,晚上回来,没有电,一个墨水瓶做的煤油灯下,又坚持自学到深夜,几乎每一晚,我都是让爸爸吼着才去睡觉的。就这样,我的数学和物理竟然走到了全班第一名的位置。然而,英语,却一直让我非常无耐着。我翻出了初一的英语课本,看着英语说汉语,看着汉语说英语,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把汉英语翻译成英语,不停地重复着。就这样,我摆脱了十多分的英语成绩,走到了及格线傍边,然而,却再也走不下去了。

我以数学和物理满分的成绩走完了初二进入初三,但因英语拉分,我名列全班第六名,进入十个班的年级前百名。

一入初三,我的数学和物理继续保持着领先的优势,新开的化学课又让我以每次考试接近满分的成绩顺利拿下。只是,唯独那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却依然让我恼火的英语,却一直在及格线上徘徊着。我知道,在中考前如果英语得不到突破,我的考学计划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我在努力着,但我却实在是无耐着。在多次冲刺多次失败的情况下,有一次放学回家,妈妈在做饭,我无耐甚至有些伤心地说:我把英语就没有办法。妈妈听了后没有任何表示,继续在做着饭,连一句安慰我的话都没说。我说了这一句话,也就好象没有说过一样,继续默默地自我寻找着学习的突破口。后来,我偶然遇到一本别人用过的全国中考英语试卷汇编。我拿着这本书,给自己订了一个计划:每天晚上,做一套考题,然后对着答案给自己判分。再把做错的不会的对着答案纠正,并记熟这些题,第二天晚上,先把前一天做错的不会的进行重作,再做一套新题,每晚反复,坚持,持续了一个多月,我将这本试题汇编系统地过了好多遍。我的英语成绩也在缓慢的起步了。终于在中考时,我拿下了八十六点五分的我的最高英语成绩。并闯入八个班的年级前二十名而走进了中专学校学习。而这学习的过程,我是在一面破烂的土窑洞里完成的,连一张书桌一把凳子都没有。爬着的是一个妈妈结婚时的旧箱子,屁股下边坐的,是几块砖。

最主要的,是在初中的后一半时光里,我学会了自学,并持续到了工作后的成考、考研、考博中。在考研冲刺的那一年时间里,我租住于西电科大傍边的徐家庄,有近乎一年时间我的嘴巴除了在吃饭时动动之外,可能就是在晚上说梦话用它了。每学期期未考试大学教室紧张,在西电找不下教室,我打着一把雨伞坐在西电花园里的石凳上在大雨滂沱中苦读,这,也许您只是在文学作品里才能见到的镜头。

那一年,我的考研梦还遥远的不知在何处,但是,我坐在属于别人的大学自习室里,却在悄悄地做着我的博士梦。我想着,考上硕之后,我一定要把博士拿下,如果离开西安,我一定要考北大,如果不离开西安,我一定要把西交大给它放翻。

我没上过任何考研辅导班,但我仅凭很烂的初中英语基础,拿下了全国硕士入学考试英语六十五分的成绩(二零零二年全国硕士英语录取线好象是五十

分),总分三百七十二分,顺利突破全国硕十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分线好象是三百二十多分吧,记不太清了)。

一个当初在老师强迫、甚至逼迫不让回家也学不会的烂学生,当在内心的动力被激发之后,竟然迸发了如此强大的学习冲动和成绩,这些,也许没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其中的艰辛和快乐的!

一个当初数学只得二十几分的孩子,工作之后却以任教数学(奥数)为职业,且将多名孩子送到了全国数学联赛省赛区的领奖台,这可是对“赢在起跑线上”的一种嘲讽!

对我的成长中的一些总结和反思:

尽管,我曾经有过一段学习非常差的时光,曾经有过考试十多分的成绩;曾经有多次让老师揪着耳朵扔在教室外边站上大半天时间的惩罚;曾经有过两次让班主任拖我出教室以“弃之”的态度拒绝我再进教室的抛弃;但是,我一路走下来了。

在老师的目光中,我是一位差学生、烂学生、坏学生。但是,现在回头想来,除了成绩差之外,我其实是一位非常好的孩子。因家境的贫困而从小就让我总想着为家里分担困难的责任之心,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深深的扎根在我身上。

出生于七十年代初期,那个时代的农村,物质是极端贫乏的。四岁时的一个记忆是,一次偶然去乡医院,在垃圾堆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几个葡萄糖瓶子,我把它们惦记了很久。我并没有想着把它作为我的玩具,我后悔了很久的是:当时没有捡两个回来,能够用一根木棍挑着,帮妈妈挑水。

家乡处于丘陵地带,地势不平,不利于农作,我幼时的记忆,很多都是父辈们农闲时都是在平整土地中度过的。让得刚上一年级时,生产队给每家分配了平整土地任务,每家分得三米宽左右,一百多米长,要挖出两米多深的土方,然后填平傍边的一座深沟,那时候没有任何机械,全靠手工劳作。愚公移山,您也只是把它当做文学来读了,而我却有着长时期的切身体会。每天吃过饭上学时,才上一年级的我,都要先拐到地里,把空着的架子车装满土,再去上学。我不知道,爸爸妈妈来干活时是否想过这车土是谁装好的,没人问过我,但我一直坚持这样做着。

甚至可以说,当我学会了走路,就学会了帮妈妈做事。

五岁左右就开始放羊割猪草了;十岁左右就已经成为了家里的劳力开始做一些成年人的劳动。

刚上初一的那个九月,秋收大忙之时,爸爸病重。家里十多亩的庄稼收获,全是我和妈妈哥哥三人完成的。能拉几大汽车的玉米,是妈妈带着我和哥哥用还是稚嫩的双手一个一个的掰下,一袋一袋从地里背出,又一架子车一架子车的从地里拉回来,剥皮、剥籽、晾晒、入仓、还要整地,将麦子种上。每天六点起床,背上干粮,在农田里劳作一天,晚上回来还要剥玉米到深夜,那一种艰辛,没有经历是永远无非体会到的。

初一的那个暑假,家里种的六亩棉花的喷农药任务,是我一个人做完的。整个暑假,除了下雨之外,每天都是背着装有二十多斤农药的喷雾器,在烈日下的齐胸深的棉田里喷洒。全身让农药水浸透,可以说,就象是每天的烈日下在农药水里洗六七个小时的澡。那种玩命似的劳作,现在想起来都是一种后怕。那时候,老家那个棉花大县,几乎每年每个村都有因喷药导致中毒而故去的村民。对于一个只有十二三岁就能玩命的精神去为爸爸妈妈分担责任的孩子来说,一但把目标放在学习上,所能带来的动力和成绩是无法想象的。

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我,尽管在老师的眼中是个非常差的学生。但是,吃苦耐劳,为父母分担忧愁,为家庭承担困难的责任之心,一旦被激化,一旦被插上理想的双翅,我在学习上的冲力是少有人可以想象的。

在上初二时的那个元旦深夜,妈妈并没有说给我的一席话激化了我的潜力,让我开始暴发。之后,除了养成了我良好的自学能力之外,吃苦、责任、傲骨、不达目标绝不放弃的决心,永远伴随着我前行。

上师范时,我仍是班上衣着最破旧的孩子,师范三年,我仅只有一身外套,每个周六晚上自己洗了晾干,第二天再穿上。但是,在我内心深处我告诫自己的是:我可以让任何人瞧不起我的吃饭穿衣,但我绝不容让一个人瞧不起我的学习。尽管,在进入师范的第一次期未考试之后,我凝聚着我那全班倒数第二的成绩而任凭泪水决流,然而,我却是我们年级五百余人中的第一个着手进修的人,在进入省教院数学系进修之始,我拿着同桌的作业也看不懂更不用说自己去独立完成作业了,但我却是我们班唯一一个动手考研并拿下硕士学位的人。

我,其实应该是一位农民,我能做好关中东部农村的几乎所有农活。如果我真的是农民了,我自信,我也绝不是一般的农民。只要我想做什么事,没有我做不好的。我不在乎外表、我没有贪图物质享受的概念、我不修边幅、我蔑视于别人对我外表的挑剔眼神,但是,在我内心深处无所不能傲视一切的气质,是没必要让别人去窥探到的。

题后,写给孩子们的一些话:

一个人想要做什么事情,他总能给自己找到要做的动力;当一个人不想做什么事了,再简单的事也能找出不做的借口和理由。

但是,孩子们,你们可曾想过:

如果爸爸妈妈不认真工作,就意味着要失去工作,家里就要失去收入,生活就无法继续。

如果老师不认真工作,就意味着要经受良心的谴责,就意味着无数个象你这样的孩子会因老师的不负责任而成绩受挫。

如果司机不认真工作,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前行,就意味着我们的城市就要瘫痪。

如果,太多的如果,那么,孩子们,你们怎么能有理由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你们怎么能有理由不认真地面对你应该掌握的知识。

爸爸妈妈生养了我们,担心我们生病,怕我们吃不好,怕我们穿不好,为我们的学习操心,给我们找学校,帮我们联系好老师,节假日还要为我们设计着放松调节的游玩路线,那么请问:你,可曾想过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

其实,爸爸妈妈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爸爸妈妈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你能为这个家庭把学习搞好。

人活着,要活成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知道感恩的人,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但又不是自己的事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应该是一个家庭的事情,不为自己,为了爸爸妈妈,为了报答爸爸妈妈的辛苦养育,为了回报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的操劳,我们没有理由在学习的路途中为自己寻找任何不负责任的借口。

篇8:走在时代的前面 活在时间的后面

陈君明是个怎样的人?难以一言蔽之。第一次见到陈君明,他的别具一格难免使人心生讶异,继而又如恍然大悟一般地感叹原来如此,一切是那么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只有这样“非同凡响”的陈先生,才能打造出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仙逸居。

你很难在他脸上找到岁月留下的痕迹,若非事先做过功课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在上海经营着60多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集团公司的董事长。陈君明非常健谈,听他畅谈之后,不得不对他的理念之新颖、思路之开阔而赞叹,他对于互联商业的理解,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激情澎湃,让人仿佛看见了一个80后的商业新锐。靠着这份活力和创新精神,陈君明在这些年里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购物中心,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而现在他希望打造的是一个连锁餐饮品牌,一间百年老字号,力求在连锁经营和品质保证之间找到完美的黄金比例。不得不赞叹时间不仅没有带走陈君明董事长的青春和热忱,还给了他独到的眼光和智慧。

仙逸居:浮华世界的一隅净土

陈君明对于故乡浙江台州有着很深的情愫,即便早已安家立业于上海,但他一直有着反哺家乡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簇拥下悄然出现在了陈君明的眼前。

天时:几年前,随着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浙商回归工程”的建议,台州市政府响应其号召也发起回归浙江、回归台州的动议,对故乡有着浓浓情怀的陈君明自是不能错过,他多次往返上海、台州考察项目,一路所见虽是青山秀水,但却始终未能使他动心,直到他遇见了神仙居,这一遇便碰撞出了个超然脱俗不拘一格的仙逸居。这一次邂逅注定将是一个不平凡的开始,他决定在这里打造一件能够传承百年的建筑作品,一件放眼整个浙江乃至全国都不可多得的精品,一件值得所有人珍藏的艺术佳品。

地利:今年9月神仙居景区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而在此之前云雾缭绕、层峦叠翠的神仙居早已是名声在外,许多影视作品如《琅琊榜》《天龙八部》《神话》《新笑傲江湖》《轩辕剑》《兰陵王》等,都曾在神仙居取景。神仙居的美景犹如一壶成年美酒,即使在街角深巷之中也引得无数人寻香而来。而如今神仙居的旅游产业更加多元化,春夏之际可赏花品梅登高望远,秋冬之时可享山珍野味滋补养生。具不完全统计,神仙居一年的特色节假日占到200余天(3月赏桃花、油菜花,4-5月逛樱花林,品蓝莓,6月看薰衣草海,采摘杨梅等等),而旅游景区的门票收入也随涨船高,2012年约1,385万’2013年约3,850万,到了2014年近6,850万,而今年更突破了8,000万。而神仙居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它那淳净微甜的空气以及独特的山水逸景,比起普通的青山,神仙居的山多了份苍劲挺拔,比起普通的秀水,神仙居的溪水多了一份优雅灵动。神仙居的空气更是甲天下。被称为“长寿之乡”巴马的负氧率是7.5万个/立方厘米,城市公寓及写字楼中仅为300个/立方厘米,而在神仙居这个数字达到惊人的8.8万个/立方厘米(当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数在1万个以上时,人就会感到神清气爽、舒适惬意:而当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数高达5万个以上时,就能起到镇静、止喘、消除疲劳、调节神经等防病治病效果),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一无二的清新空气,使得白塔镇神仙居“氧吧小镇”在浙江省首批打造的37个特色小镇中占居一席。

伴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配套的交通设施成为了神仙居旅游景区更上一层楼的关键,如今的两条高速(诸甬高速、台金高速)早已无法满足全国各地旅客的需求,2017年通车的台金高铁将正式把神仙居旅游推向全国,届时这条线路将会贯穿上海、杭州、宁波、台州、金华、神仙居等沿线区域,将神仙居和上海拉入两小时生活圈,安家于神仙居山水,享上海之海派风情将不再是梦想。而杭州到温州的高铁,也已蓄势待发,建成后,杭州至温州只需一小时,途经白塔镇,也就是说无论从杭州还是温州,至白塔镇神仙居都仅需20-40分钟。一条条高速高铁犹如血脉一般链接神仙居这个浙江之绿肺,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可以享受到它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以及沁人心脾的微甜空气。

人和:仙逸居的定位是“旅游养生地产”,主打小户型(47/61)、低总价(26.8万元起/套)、高性价比。陈君明说:商品房市场现在竞争激烈,除了一线城市的刚性需求外,其他地区房价及销售都不乐观。但是,仙逸居从8月6日开盘到现在,销售量已达总房源的70%,其中一半客户是当地的,还有一半是台州、温州、上海的,其中上海客户买了50多套。这一切都归功于陈君明对于市场的准确预判,和亚繁集团对产品品质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正是这种独到、大胆的定位和超高的性价比,才造就了这个逆市传奇,才收获了各地业主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平衡融汇之道便是大成之道

纵观整个仙逸居项目给人的感觉便是靓丽而不突兀,脱俗而不离世,与其说是造了一个仙逸居,不如说神仙居山水中诞生了一个仙逸居,如水到渠成,浑然一体。如今,仙逸居的酒店部分已经全部结构封顶,总面积3万平方米,220间客房。谈到酒店设计,陈君明又一次展现了他的博采众长的特点,他说:“无论是经商、为人或是设计,都要找到平衡点,不可走极端。”找到平衡点学会圆融,便是他的成功之道。正是抱着这种理念,他打造了仙逸居项目,打造了仙逸居酒店(暂名)。酒店整体以黑瓦白墙的传统徽派风格为主基调,大胆搭配了通透、现代的玻璃元素,在保证室内采光的同时,突破了传统建筑缺乏活力的弊病。进入酒店,内部的设施也是一应俱全,除了一般度假酒店所必备的泳池、健身房,还配备了羽毛球场及客房一体式270°环绕式泳池等。

对于整个仙逸居度假项目,陈君明希望营造的是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方式,是一个让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产生更多共鸣的伊甸园,让人可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望天上云舒云卷”。

nlc202309022011

随着仙逸居项目的落成,整个神仙居景区的规划范围从原来10万平方公里扩至50万平方公里,越来越多的优秀项目争相落户,如:占地5000亩的中国仙居国际健康修养小镇项目,占地1500亩的全国首家养老实验示范基地,占地280亩的SPA疗养基地,由CCTV《舌尖上的中国》筹建的美食水上商业街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开张,神仙居的旅游业将会再一次迎来井喷。

亚乐城:服务社区的综合商业体

亚繁亚乐城位于上海松闵地区,是亚繁集团独资打造的一个商业综合体+。所谓的商业综合体+模式,是陈君明构思的独有的社区商业服务模式,除了传统的时尚零售、儿童游乐、运动家居、娱乐餐饮等业态,更利用互联网通过智慧社区平台、智能移动端平台、电商物流落地平台、家政服务认证中心、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无缝对接平台等,来增强消费者的路径依赖和消费黏性。

在陈君明的构思中,他的“亚繁亚乐城”要做成一个带有“互联网”色彩的实体商城。亚乐城不是刻板的传统商业体,而是运用更高效的方式整合运作核心消费链,以“家庭式消费”为中心的All InOne多业态组合,让每个家庭都能在其中体验到不同的乐趣:孩子们在此庆祝生日,老友来相聚,年轻人相约影院见面等。与此同时,亚乐城还会对会员提供“乐管家”(暂名)服务,会员除了可以获得免费停车、折扣等常规优惠以外,还可以通过“乐管家”获得大量经过“乐管家”认证的优秀家政、教育等资源信息。此外,“乐管家”还整合了全国各地优秀食品供应商,可以在第一时间、超低的价格,为会员提供购买全国各地当季新鲜食品的服务,从而做到“三赢”,即租户、业主、客人都“赢”,都获得益处,让亚乐城、乐管家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一个帮手,让社区居民逛亚乐城,找“乐管家”成为一种习惯。

谈到实体商业,互联网经济是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已经让实体经济到了草木皆兵的境地,对此陈君明也曾有过担心,但随着亚乐城招商的持续高效开展,陈君明接触了许多知名零售企业,如TOP FEELING和Jack&Jones,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互联网并非洪水猛兽,许多担忧都是外行人的杞人忧天。根据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层次不同,线下线上消费人群其实有着明显的细分,线上有线上的价格优势,线下有线下的供货优势,这两家服装品牌的线下零售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年增长率。随着亚乐城开业在即,陈君明越发相信,电商与实体商业是相辅相成的,绝非相搏相杀。

追寻质与量的黄金比例,打造双百店(即百家分店、百年老店)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一句老话,酒香也要吆喝着卖,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句趣话。陈君明认为,“如果你的酒怕巷子深要吆喝着卖,那代表你的酒还不够香!”他指出,现在太多的餐饮企业忙着讲故事、卖情怀,如此日复一日的炒作反而忘记了“吃”这件事的本质。民以食为天,餐饮业永远是大有可为的行业。他的下一个目标,便是静下心来做一碗面,不讲故事不卖情怀,只是实实在在地做一碗美味、健康的面。他想突破许多国内连锁品牌都无法走出的迷局,即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食材、品质的统一性。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早已了然于胸,当我追问时,他只是笑着要我们拭目以待。

与陈君明的会面结束后,我回想采访之前的问题:陈君明是个怎样的人?现在,我想我有了答案:他是一个追求品质的实业家,能够看透事物本质的智者,同时又是一位敢于为人先的勇者。

更新自我 永远有勇气转型

陈君明:在温岭,我们请了专业的管理团队,所以相比之下,我在上海的时间还是比较多。

沪港经济:15年前,从建筑石材转型到地产项目,是不是你人生的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当时是什么促使你下决心的?

陈君明:当时石材生意做得很好,但我已经看到了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工人要支付工资,产品线要投入资金,石材产业还没有高度成熟。于是,基于多元化发展的思维,我开始接触商业地产。从建材向房地产转型一定有风险,但做事前我考虑得很细致。我原来做的就是建筑、地产相关产业,接触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多,可说是向熟悉的产业转型。后来,我又因为喜欢,开始做酒店业,之后又做旅游和养生地产。

沪港经济:作为一个商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怎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中抓住先机?

陈君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觉得,一个人要成功的话,一定要选择自己最喜欢、最熟悉、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每天都能充满热情、快乐地享受工作。拥有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财富。另一方面,要把企业做稳、做精,就得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做自己喜欢的、有震撼力的项目。此外,就是要有诚信、有责任感,创新也很重要。

沪港经济:你是浙江台州人,你怎样定义浙商?他们作为群体有什么特征?

陈君明:浙商的精神就是敢为人先,勇于尝试。浙江是“第一商帮”,尤其是台州是山海文化,地理位置造就了台州人的三气,即山的硬气、海的大气和水的灵气,这是一种兼收并蓄、思维活跃的文化。浙江人的文化观念中,融入了浙江本土地域文化、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浙商大度,讲江湖义气,不保守,应变能力强,常常会突发奇想。我是浙商中普通的一员,许多优秀的浙商都值得我学习。

沪港经济:生活中你有什么爱好?你怎样平衡工作和生活?

陈君明:我开过赛车,我也喜欢赛道。有时我觉得开赛车就像人生一样,直线的加速取决于车辆的硬件,而弯道的超越取决于车手的技术和心理素质。有些人在弯道把速度放得太低被人超越,有些人冲得太快直接滑出赛道,只有在弯道时把控本领超常,才能游刃有余。

沪港经济:现在的人们需要一种怎样的生活?

陈君明:现在的生活太浮躁了,需要一个地方能让你慢下来。闲暇之余,待在温暖舒适小屋内,坐在洒满阳光的玻璃窗前,一壶香茗,一本好书,一段思绪。“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望天上云舒云卷”,描述的心境亦不过如此。有句话叫‘富而贵,贵而雅’,仙逸居要做到的就是‘雅’字,就像品茶一样,是要环境的。喝酒也需要环境,但酒文化跟茶文化不一样,酒是越喝越糊涂,茶是越喝越清醒。另外,就是要多读书,充充电,这样才能不被世界潮流淘汰。

上一篇:中南大学复试真题下一篇:长篇小说《偷影子的人》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