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梦想诗歌

2024-04-22

现实的梦想诗歌(精选14篇)

篇1:现实的梦想诗歌

我们曾带着梦想去流浪,

我们曾爱过、恨过,

我们也笑过、哭过,

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尝过,

只是、我们的孤独谁能了解?

可是、我们的寂寞谁人能懂?

慢慢的、我们的流浪变成了无根浮萍、飘零四海,

渐渐的、我们的梦想迷失在十字路口、走失人海,

谁人可以告诉我们,

当梦想与现实剧烈摩擦之后,

伤痕累累的我们又该怎么做?

当我们还在学堂的时候,

流浪是多么令人向往的词语,

那意味着自由自在、放荡不拘、海阔天空任意游,

我们总是羡慕着那些流浪在各个城市间的孩子,

带着美好的憧憬幻想着,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也可以那么做该多么的幸福.

当我们放弃学业,

放弃了由草根进入精英阶层最快的捷径之后,

当我们带着美丽的梦去流浪之后才知道,

生活没那么简单,

流浪的生活并非那么美好,

流浪是前提是有充足的物质基础,

而我们却要奔走在一日三餐的生计烦恼之中,

当生存的压力一步步向我们蔓延之后才懂得,

流浪对年幼的你我来说是一种折磨太过沉重,

我们稚嫩的双臂还无法撑起头顶的那片天空.

有次偶然在流浪的路上(火车站)相识了一位16周岁不到的男孩,

他告诉我他现在是厨师学徒以后要做一位厨师,

我问他的梦想是什么,

他说他不向往一个月3000元工资的生活,

向往的是一个月给别人发3000元工资的生活,

我笑了,意味深长的笑了,

是笑我自己连个小孩都不如,

还是笑他还小还太天真?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但我却知道在严酷的现实面前,

成熟是不分年龄的,

是我还是他太幼稚,

谁也不会知道,

能告诉我们答案的只有时间.

我和他谈了很久很多,

他告诉我他们酒店里发生的种种故事,

而我默默地听着、记着、想着,

在他们酒店大多是15-20岁的青少年在那工作着,

其实服务行业是门槛最低也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也许今天他是你的同事,

明天你就会发现他已经流浪去了别的地方或者城市,

友情太过廉价、爱情太过浅薄,

这是我们90后最真实的写照,

因为当我们习惯去流浪之后就会发现,

时间、空间的变换可以改变太多的东西,

不是我们不懂爱,

只是这现实让爱变得浅薄,

也许今天称兄道弟,

明天他去了别的地方联系慢慢的就要淡了,

因为距离的缘故无法避免,

也许今天你和她成双成对,

明天就因为性格的差异价值观的追求的不同等等缘由各散东西,

没有谁会执着的守着谁,

因为大家都习惯了喜欢就在一起,

厌倦了就天南地北各自远走,

也没有谁会对不起谁,

要说对不起的是这现实而已.

而梦想那就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我们知道只有及时享乐,

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又会去哪,

为了生存而挣扎的人又该那什么去谈梦想?

触使我们的四处的漂泊的原因有很多,

也许是这个城市呆久呆厌倦了,

这个城市没有带给我们想要一切所以选择离开;

也许是只想乘着年轻到处去走走看看,

沿海发达的城市太多我们却走不完;

也许是受伤了想要逃避这个城市,

离开是疗养伤口的最好选择;

也许是对梦想还怀着憧憬,

下一个城市的生活也许会更精彩;

也许是某个从小玩到大的伙伴的召唤,

带着一种火热的心再次去远走..

太多的也许让我们不断的飘着、走着,

什么时候才会停下来?

也许会在累的那么一天,

身心疲惫到再也走不动了,

也许是找到的那段真爱,

为了她而选择留下来,

但我们却知道流浪的终点比我们的梦还遥远,

流浪对于我们90后来说也许是一种宿命,

草根阶级本就意味着随风而走,

现实让我们无路可选,

我们别无选择,

唯有继续流浪、继续等待..

篇2:现实的梦想诗歌

静静地欣赏日落,

摘一朵蒲公英,

抬起手,风飘过,

一朵一朵飘向远方的角落。

我想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

骑上我飞驰的脚踏车,

在林荫大道上穿梭。

我想在余晖的午后,

溜着黄犬在幸福的大道上,

愉快地唱歌。

我想趁着雨后的第一缕阳光

去看看天边的彩虹

和风中的云朵

我想在闲暇的时光

听听音乐,读读诗歌

在我的窗前种满美丽的花朵

还有那阳光咖啡伴我

我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给心灵多一次感悟

可是对于现在的我

也就只有在我的书桌前

默默地写着写着......

因为此时的我时间不够多

还是放下你的幻想吧

篇3:梦想走进现实的尖端科技

Oculus Rift头带显示器

这款看似有些笨拙的Oculus Rift头戴显示器, 专为游戏爱好者开发, 内置的陀螺仪可以根据用户的动作控制视角, 提供沉浸式的游戏体验。另外, 它还创新式地内置了两个目镜, 更加符合人眼的工作原理。

谷歌眼镜

很显然, 谷歌眼镜是目前最接近于科幻电影的可穿戴设备, 令整个科技行业都感到兴奋。通过微型投影仪和语音功能, 你几乎可以使用谷歌眼镜做任何事情:导航、上网、拍照、使用App……当然, 我们希望它的外形设计可以更时尚、更接近于普通眼镜, 同时也期待零售版的价格能够更贴近普通用户。

手指阅读器

对于视觉上有障碍的人来说, 手指阅读器是很有用的产品。它由机体和耳机两部分组成, 在酷似指甲套的顶端, 设有微型的指尖扫描仪。当残疾人士用机体触碰商品时, 它会感应并扫描条形码, 获取的信息会通过耳机传达语音播报。如此一来, 用户很容易就能知道产品的简介、价格、材料等信息。

空中飞车

空中飞车比普通的汽车大不了多少, 但它能在30秒的时间内展开机翼, 并达到每小时115英里的飞行速度。机身为聚碳酸酯材质, 挡风玻璃并非普通的安全玻璃, 以避免鸟类撞上玻璃引起碎裂。其轮胎也要比一般车辆大得多, 以吸收着陆时的冲击。

喷气背包

喷气背包由一对包含推进风扇的气瓶构成, 并被连接在一个可以自由站立的碳纤维框架上。飞行员只需穿上这套装备, 然后使用两个无线摇杆便可控制飞行。

Jawbone UP健康手环

Jawbone UP健康手环是目前最流行的健康监测产品之一, 外形设计时尚且充满活力, 拥有多种颜色可选。你可以通过手机App与之同步来实现睡眠、运动监测, Jawbone UP还具有智能闹钟、闲置提醒等丰富的功能, 帮助你改善作息习惯。这款产品在国内也有行货销售, 售价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 能够获得完整的保修服务。

手势识别设备

只须把微型金属棒置于键盘和显示器之间, 就可以让人通过挥动手臂来控制计算机。这款设备的精确度极高, 可提供细节详实的手写识别, 精确的捏拉缩放和各种直观的手势。不需要站起来, 动作幅度也不必多么夸张。

Pebble智能手表

篇4:现实顽童的超现实梦想

所有人对唐晖的了解和书写似乎都离不开那件几乎赢得美院老师所有喝彩的毕业作品 《时空一击》,这件作品让唐晖的艺术让到达了一个高峰,也在某种机缘下让他成为一个跻身于学院里的艺术家。作为少年得志的唐晖,一路顺利在美院扎根直到现在,不得不说这样的客观条件和心理状态塑造了唐晖比较超然的艺术感觉,这种质感在他一贯的绘画中也都有所体现。

对于唐晖来说《时空一击》既很遥远又不遥远,在2011年年末东站画廊举办的唐晖回顾展上,很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学画的艺术青年们,虽然在现场并没看到那幅让人熟知的《时空一击》,但是从展出的作品中还是能感受到唐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年延续至今的作品风格变化,在他早期的作品中除了诙谐、幽默的夸张感与奇异感,作品还突出了“营造空间”的特征,正像他本人所说“我也来创造一种,我可以进去,可以居住的这样一个空间。然后在这个空间里,随意安置我想要的东西,包括一些人呀,或者一些机械呀,一些组合,都是我随意进行安置的。但是, 我所创造的这个,都是我自己想去的一种地方,一种空间。”画家倪瓒曾经说过“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古人的“卧游”是一种充满隐逸思想的理想状态,而唐晖所营造出的“太空山水”反映出的是一个浸染于商业社会,又具有“平淡天真”性格的艺术家幻想及其趣味取向。至于唐晖所创造出来的另一个空间不仅仅是历史的组合,同样也是各种视觉元素、知识、再加上自己悟性的另一“集装箱”。如同约翰·伯格在《讲故事的人》中所说,“绘画创作自己的时空,对于世界,这个时空就像一个门厅,而这个空间的经验,通常比真实生活里的经验更加清晰,永恒不变,随时可以造访,这与任何的透视使用没有关系。比如说, 在中国宋代的山水里,情况也是如此。这不是空间的问题,而是永恒的问题。”唐晖早期创造的正是自己所幻想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既有超现实主义、尼德兰画派、形而上画派的影子,又难免地带有那个时代集体对未来的想象,或者那是一个还没有完全被数码电子覆盖的时代,一切想象的成分又都是带有时代特征的前卫表现。

上世纪90年代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时期,褪去了对西方视觉意识形态的依赖,很多艺术家结合中国的现实状况并开始对商业社会进行反思和体现,新写实主义、艳俗主义、玩世现实主义等大多成熟于那一时期,像玩世现实主义直到现在都还在扮演着中国当代艺术代言人的角色。而唐晖也在这种杂交和多重的氛围环境中加入到对消费、娱乐和卡通等潮流文化的旁观行列之中,他使自己的绘画逐步从繁琐的空间叙事过渡为一种既古典又波普的风格中,这种风格流露出他异样的古典情结和怀旧气息。尽管,依旧是幽默和调侃的风格,却是从一个艺术青年的自我嘲讽和小孤独、小困惑转而成为对流行文化的调侃,唐晖的调侃从不咄咄逼人、愤世嫉俗,这种情趣是他自身内向的性格和童心未泯的心态所造就的天然气质。

唐晖的作品有极强的个人化倾向,从早期复杂的图像内容到后来几乎像版画一样的作品风格都可以看到其童年和少年所受到的影响,小人书、英雄主义情结、苏联的主题性绘画、建筑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包括后来唐晖在上海双年展中展出的素描作品,似乎是在对即将逝去的时代曾代表过的“权力”语言所表现出的敬意与怀念。只是他在表达这种怀念时也从来没有忘记与所面对的当下生活联系起来,过去与现在在素描描绘出来的亦真亦假环境中相遇,直到造成一种历史空间的假象。在唐晖的表现语言和性格中,这种“假象”也必定会延续下去,包括科幻、卡通不可避免的成为过往时空中的相遇节点。

篇5:《梦想 现实》诗歌

看着远方飘来的云

你轻声问我

还记得儿时那五彩斑斓的梦吗

俯视着眼前的城市

我没有回答

那些高楼大张着口

那些汽车无力嘶鸣

那些霓虹灯取代黑夜

那些你我

终究成为高楼的点心

低头的那一刹

低叹道:那些梦啊

只不过把它藏在了心底

偶尔它还会入梦罢了

篇6:梦想现实诗歌朗诵

梦想就是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

一个穷人若没有梦想,他这辈子穷定了

一个人若没有梦想,他就失去了灵魂,和咸鱼毫无分别

有梦想却不努力实现,那只能叫幻想

大多数人,睡在床上,说自己有梦想,想成为球星、明星、演说家等各种不平凡的人,那只能叫羡慕

梦想的实现与你的天赋无关,与你的智商无关,完全取决于你的渴望程度

你只有热爱你所做的事,你才能成就不凡

篇7:梦想与现实优美诗歌

千年流传;

一个美好的梦想,

万代续延……

今天,我终于来了!

肩负炎黄子孙的重托,

带着父老乡亲的问候,

借助长征火箭的威力,

飞越太空,奔赴广寒。

从此,神话不再神秘,

好梦不再难圆,

仙人不再寂寞,

天宫不再遥远。

眼下,还只是万里征途的第一步,

往后还将好事连连。

我们将派出真人的`使者,

去与久违的远祖直接会面。

同时,捎去转基因的桂树与白兔,

让它们的品种得到改良,

在月壤上茁壮成长、代代繁衍,

造福天上人间。

还有,我们将为娥姐和刚叔装上电脑,

通过远程的星际通讯线路,

与地球上的Internet相连,

让你们可以随时与我们联络,上网聊天。

啊,不要以为这是新一轮的梦想,

中华儿女的智慧必将令其实现。

让我们张开双臂,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8:“8000万目标”的梦想与现实

2009年是中国的“3G元年”。2010年1月中旬, 工信部公布的“2009年我国3G发展总体情况”显示, 截至去年11月底, 我国3G用户规模达到1307万, 预计去年全年3G用户超过1500万户。

而这一结果显然低于去年年初的预期, 比如中国移动在3G发牌时曾表示, 2009年将发展1000万户TD用户, 但到11月全国的TD用户数为230万, 仅为目标的1/5。随后, 中国移动不得不把去年全年的TD目标用户调低。

尽管如此, 2009年底, 上海证券公司对于2010年我国3G用户发展量仍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预测——8000万。其研究报告称, 参考日本3G用户的发展速度, 我国3G用户发展初期大概需要16个月左右, 在2010年底我国的3G用户有望达到8000万户, 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中国移动CEO王建宙在1月13日召开的2010年工作会议上表示, 将会提前完成TD部署, 今后两年的规划将会在2010年完成, 即提前一年时间实现TD用户达到5000万的目标;而中国电信王晓初的目标是2010年电信用户要达到1亿, 其中3G用户4000万户;中国联通2010年目标力争月销售3G产品100万户以上, 2010年3G用户会达到2000万户。

如此看来, 我国在2010年实现3G用户8000万的目标是势在必得。但真正能否实现, 我们还需听听用户的观点。春节期间, 本刊记者在全国已经开通3G服务的各省深入调查, 从用户需求、3G资费、业务应用、终端销售、网络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种种结论显示, 运营商要想实现2010年3G用户8000万的目标, 还需好好下一番功夫。

需求:围绕用户需求, 3G提升空间大

记者在调查中得知, 在我国已经开通3G服务的各大中城市, 不管是3G用户还是非3G用户, 目前对于3G的知晓度已经较高, 但用户对于3G的需求, 却远没有知晓度那么高。

“我知道3G, 但目前还没有需求, 原来的手机就足够我用了, 而且原来的手机号用了很多年了, 我不想更换新号。”安徽省芜湖市一位手机用户告诉记者。在采访过程中, 有很多用户都持有这样的观点, 他们平时使用的都是基本功能, 如语音、短信、手机上网等。

目前地方上使用3G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诸如“全球通”等运营商大客户, 对他们来说价格不是障碍, 优质的服务和全面的业务是他们最需要的;而另一类以年轻人为主, 他们多数愿意主动去接触新事物, 追求时尚、新颖、乐趣和便利。他们认为, 例如无线音乐、手机游戏、移动电子商务等3G业务是最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可见, 此类业务具备很高的成长性, 应当得到运营商的重视。

而目前运营商对于3G业务应用的创新想法还始终跟不上用户的实际需求, 除了上网外, 似乎勾不起年轻用户的更多兴趣。

上网卡和无线座机方面, 多通过套餐打包和促销活动推向用户, 从而吸引了一些对于资费较为敏感的用户。另外在上网卡套餐中, 用户表示提供的漫游时长太少, 而这些上网卡的用户往往又是有较大漫游需求的, 因此多数用户很不认同这种套餐方案。

可见, 3G提供给用户的应是网速改善带来的更多业务和便利使用, 而不能被现有的套餐设计削弱其特性。记者调查所涉及之处发现许多用户已经完全习惯于手机上网看小说、资讯, 玩游戏等休闲方式, 但他们不满足于目前的3G手机套餐——上网相对于通话仍处于附属地位, 包月流量太少。

资费:终端、视频资费高, 用户观望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 3G资费偏高仍是制约用户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业务资费还是终端资费, 都让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望而止步。

“我觉得联通的iPhone很吸引人, 功能强大而且时尚, 但是要一次性支付好几千的费用, 我还是等等再买吧。”一位用户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向记者坦言。如果采用分期付款的方法, 此用户表示他会考虑购买。

移动推出的TD无线座机在全国各地的销售都异常火爆。记者现场采访北京某营业厅充值领取无线座机的用户时, 他告诉记者, 月租和资费很便宜 (月租10元, 市话0.12元/分钟, 长途0.22元分钟) , 低资费是吸引他购买TD无线座机的原因所在。

而对于3G手机业务资费, 一位河北省联通WCDMA用户告诉记者, 自己使用的是“96元套餐系列”, 包括240分钟国内主叫, 300MB国内流量, 10分钟视频主叫通话, 超出部分通话按0.15元/分钟, 超出视频通话按0.9元/分钟。截止到月中旬, 已经基本达到了月底限消费的通话使用量 (仅指语音通话时长) , 但是由于较高的资费, 手机下载和视频通话基本上没有使用, 因此“96元套餐计划”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陕西省榆林市一位3G用户告诉记者, 当地的“一人享3G亲朋得实惠”活动很受欢迎。3G用户可选择2G新入网用户或网上老用户作为子卡, 子卡享受话费补贴, 最多可享受40元/月, 在所选3G套餐的基础上加3元/月, 又可享受3G和2G子卡之间本地互打免费。因此, 他给自己买了张3G号, 为的就是与家人的2G号码绑定享受低资费通话。可见, 低廉的资费仍是消费者的首选, 对于目前较高的3G资费还有较大幅的下降空间。

篇9: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人类渴望实现自动驾驶的梦想由来已久,早在1939年,美国通用公司在纽约的世博会上展示了一个有纵向和横向车辆控制功能的自动高速公路系统,可以说是自动驾驶的雏形。大家好奇究竟人类关于自动驾驶的梦想何时能够实现呢?

2014年12月9日,第五届“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在论坛期间,大陆集团举行了试乘试驾活动暨媒体圆桌讨论活动。在媒体圆桌会议期间,《汽车观察》记者专访了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汤恩及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事业部系统集成与应用技术智能科技总监James Remfrey。

这是《汽车观察》记者第一次见汤总,让记者难以忘怀的是采访的全过程他都面带微笑,回答各种专业问题都显得一丝不苟,非常平易近人,这应该就是领袖风范吧。

一步之遥

最近几年,汽车自动驾驶无疑是当前汽车行业讨论最热烈的技术之一,为什么会成为汽车行业最热话题?且听汤恩为您解答。

汤恩对《汽车观察》记者表示,说到自动驾驶之热一定要从“2013年大陆集团汽车消费调研报告”说起,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受访者对自动化驾驶技术表示欢迎(中国79%、日本77%、德国53%、美国50%)。66%的中国受访者认为这类技术能为长途驾驶提供更佳体验。另外,在所有受访国家中,中国市场对于自动化驾驶的接受度是最高的,说明中国消费者更加欢迎新技术和新功能的出现。事实上,近年来各大汽车主机厂和包括大陆集团在内的零部件系统供应商都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再加上一些高科技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前瞻性探索,引发了目前市场对自动驾驶的热议。

自动驾驶不会一步实现,必须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从技术层面,大约2016年我们可以实现部分自动驾驶,ADA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将为驾驶员在道路上以较低时速的行驶提供辅助,比如自动紧急制动。不过,这种自动化水平仍要求驾驶员必须始终保持对车辆运行保持监控,以便随时接管对车辆的控制。到2020年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驾驶在较高时速工况下,高级自动化驾驶技术可以帮助驾驶员在正常的驾驶的时间执行其他活动,如阅读互联网最新的标题新闻。在2025年前后技术上可以实现全自动驾驶。不过,这需要其它相关方面的支持(比如建立相应的法律框架)。汤恩对《汽车观察》记者如是说。

据《汽车观察》记者了解,无论哪一样新技术引入市场都涉及到成本和商业化的问题,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经济承受能力到底是多少呢? 一项2012年的调查显示,25%的男性和14%的女性消费者愿意为自动驾驶支付三千美元的价格,这个比例在年轻消费者当中更加高一些,这个调查的结果表明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基础。

自动驾驶的基础

谈到自动驾驶驾驶的必备条件,汤恩对《汽车观察》记者表示,ADA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是自动驾驶的基础,而ADAS的基础则是ESC。中国市场需要在标配ABS的基础上进一步标配ESC,从而更加接近自动驾驶技术普及的目标。大陆集团将立足于中国汽车工业以及当地消费者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立足本地市场并服务本地市场,理解本地市场的需求,并加强本地市场开发和供货。

汤恩对记者还表示,大陆底盘与安全事业部拥有非常丰富的产品线涵盖驾驶的整条过程链,如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紧急制动辅助系统-城市版(EBA-City)、交通标志识别系统(TSR)、自适应巡航系统(ACC)等功能。上述功能在论坛期间大陆集团试乘试驾活动中分别通过长安、福特、凯迪拉克等车型进行了展示。

其中,ESC是各类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基础。因为驾驶辅助系统对车辆操控的干预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体现的:首先是对车辆速度的控制,包括减速、制动和加速。其中,加速可以通过对发动机管理系统控制来实现;减速时,若驾驶员不踩制动踏板,只能通过ESC对制动管路主动地建压。没有驾驶员命令的情况下,ESC可以自动对车辆进行制动。其次还有对汽车横向运动的控制,就是对转向的控制,需要汽车有电动转向功能。

相对滞后的政策

了解大陆集团的消费者都知道,作为拿到北美第一张公路实测自动驾驶技术许可证的企业,大陆集团对于汽车主、被动安全有自己的见解。

汤恩在媒体交流会现场对《汽车观察》记者表示,数据显示中国交通事故总量及道路事故死亡人数已经相对稳定,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数量仍然相当惊人。其实汽车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相关机构一直在做很多工作。就被动安全技术而言,其在中国汽车业界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就主动安全技术而言,虽然中国没有立法强制要求轿车配装ABS,但它几乎已经成为轿车的标配。2014年12月1日工信部等部门又发布公告称,从2015年7月1日起,所有微面要配装ABS,也就是成为强制性标配。通过立法使安全的技术成为标配,对提高汽车安全是非常好的举措。

关于提高车辆安全性方面的举措,汤恩对《汽车观察》记者还表示,欧盟规定2012年起欧盟成员国内所有新上市车型必须装配ESC,以减少汽车侧翻几率,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北美、日本和韩国等其他国家也出台同样的立法强制ESC的使用。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是在安全和底盘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大陆集团责无旁贷,要把成熟和先进的安全技术尽快在中国市场进行推广。

潜移默化的渗透

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事业部系统集成与应用技术智能科技总监James Remfrey对《汽车观察》记者补充举例说,事实上欧洲人学驾驶时就会学习ABS如何使用,这样通过安全驾驶培训,加强了开车族对安全驾驶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安全驾驶习惯,不管对驾驶者还是整个社会都大有裨益。

对于如何在中国推广安全驾驶,汤恩对《汽车观察》说:“大陆集团作为汽车供应商,业务模式以直接面对的是整车厂商B2B为主,所以从业务模式角度考虑不会组织直接面对直接消费者的大型推广活动,而是更多地通过媒体、车企和国家相关机构等进行更紧密的合作与共同的传播。没有一次大型活动推广就可以让全国约三亿驾驶员都清楚了解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和未来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此外,大陆集团也在积极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通过大陆集团的“青年安全驾驶培训项目”,在各大高校及年轻群体当中推广安全驾驶的理念,通过与教育体系、驾驶培训机构和政府的联动合作,将安全驾驶的理念传递给年轻的驾驶员们。事实上这也是大陆集团借助不同的渠道共同推进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技术以及安全驾驶的认识。

关于大陆集团在中国的安全技术推广,大陆集团(中国)企业传讯总监陈葵对《汽车观察》记者表示,大陆集团一直在不断组织各种媒体交流会,因为媒体是我们与主机厂及终端消费者当中的一个沟通平台。现在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日趋成熟,很多消费者已经开始购买他们的第二辆或者第三辆车了,口碑传播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方式。

陈葵对《汽车观察》记者还表示,大陆集团一直倡导“安全共享”的理念,对于我们来说安全不光指技术的先进,也指我们的责任,所以大陆集团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传播安全的概念,使得安全技术能够真正实现“共享”,最终实现“零事故”的愿景。

篇10:现实的梦想诗歌

飞上星星的人明白,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古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它在诉说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和幻想。

收回遐想的思绪,我才发现梦想就是天边的星辰,永不熄灭地照亮匆匆人生,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踏实而厚重地记录行路的足迹。人,既不能适于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能沉湎于现实的喧嚣中。在人生的道路上,应是左边种植梦想,右边种植真实,随时采撷,收获期望。

寻着古往今来的道路,我抬头仰望天空的星星。梦想与现实交织在人的生命中,让我们用胸怀天地的壮志凌云去拥抱梦想,用虚怀若谷的美德去书写现实中人生华美的篇章吧!

我也曾有过茫然,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其实所有的这些都是成长中的感觉,人的一生会有很多阶段,每个阶段的感受都会是成长的真实记录,在记忆中裂出淡淡的甜蜜;我也曾对自我讲“再也不许掉泪”了,到此刻才觉得泪水也是一种记忆,会给生命之树留下痕迹,让痛苦伤感随风飘逝,让生命之树历经沧桑而枝繁叶茂;我也曾幻想过轰轰烈烈,此刻才感悟到生活是咏叹调,只要用心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虽然我们即将面临的挑战很多,不要放弃,不要徘徊,拿出勇气,拿出智慧,战胜一切在终点再相会。分别并不代表不再见面,失败并不代表永远,勇敢地挑战一切,用自我的智慧去迎接所有的困难!

篇11: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北海1号

你是否觉得梦想离自己很遥远?梦想从来其实只属于成功者。那我告诉大家梦想与我们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只要转变思维就可以碰到,这只需要拿出你的勇气。第一点就是坚持

曾经何时我们听了一场励志演讲被他感染的稀里糊涂也许还默默地流出了激动的泪水,暗下决心我以后要把握住每一秒钟,要让每一分钟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但演讲一结束,回到属于自己的岗位时也许还在陶醉,也许心中还为自己的未来计划着想着如何去实施,但第二天就像如梦初醒,还是重复着往日的生活。我留一个思考给大家:为什么我们计划好了的不去实施?是害怕自己做了也不会成功,还是自己没有勇气去坚持,还是自己压根就想过平庸的生活?

相信大家听说了俞敏洪的成长经历,发现他参加了三次高考前两次都没被任何一所大学录取,最后他还成功的创办了新东方并在纽交所上市了,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我们的起点并不比他低,想到这些当时的我们肯全身都充满了力量,暗自相信我们以后会比他更有出息。可起点比俞敏洪高地大有人在,在座的大多数没有复读吧!或者没有参加过三次高考的吧!那我们离成功还有多远呢?

俞敏洪在大学里读了八百多本书,也就是平均一天多就要读完一本。我也相信大家,一个月能看完一本书都屈指可数了吧!也许大家在高中时曾梦想着在大学里要读完图书馆里的所有藏书,可又有几人实施了?我们有太多的借口,这一部电影不看就会和朋友们产生距离,他们知道的我不能不知道。我总在想在大学里不好好玩一下,不好好疯狂一下我们以后后悔了怎么办?以后可就没办法弥补了。大家都听说过哈佛里只有匆匆的脚步,食堂也是哈佛学子的第二个自习室,图书馆从来都是灯火通明。他们想的不是名牌、也不会担心以后会后悔!他们经受住了诱惑,那是他的们梦想从未远去。哈佛出了七位总统、三十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和三十二名普利策奖得主,太多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医学家都和哈佛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左右着世界的未来,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理想决定着你的未来,远大的理想决定你未来所能到达的高度。

第二习惯决定我们的未来

有时候成功并不是你有多高的学历,你在大学干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我们在大学一定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三十岁之前不是要干出多大的事,我相信在座的我们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过硬的背景、就是一位普通人也很难在三十岁之前做出一番事业。那我们在三十岁之前要积累足够的经验养成不怕打击不怕失败的心境。我们本来什么都没有失败了还是什么都没有那我们为什么不去试试呢?说不定自己就是成功者中的一员呢!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毕业,在当初就是一所大专。但他不缺勇气,敢于去闯敢于改变别人的生活方式。淘宝、支付宝就应运而生了。马云从小被认为是一个傻孩子,经常打架奇怪的是“没有一次是为自己,全是为朋友”。他自己说:“我脑子那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马云的英语却特别好,之后马云遇到外国人就和他说话,从来不觉得丢人,这样久而久之马云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我要告诉大家不要怕,要敢于去尝试。

在大学我们不要因为所学专业无用就放弃,深入学习能学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是有用的。一种不放弃的习惯,能让我们收获到许多事物本身之外的东西。

第三点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变理想为现实的基石

九零后多为独生子女即使不是,在家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这张温床阻碍了我们的成才,习惯了像王子与公主一样的待遇,哪能经受住被人的嘲笑与打击。而嘲笑与打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多数人选择了逃避。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俞敏洪的大学生活,他每天坚持给室友打水当做锻炼,忘记打水时还被指责。我们必须相信任何付出都会有回报的,俞敏洪在大学的班长王强等人在俞敏洪需要的时候就回国来帮他,因为他们相信一个帮他们打了四年水的人,不会自己吃干饭而让他们喝稀粥。即使现在没有什么明显的回报我们也可以感到高兴,因为在大学有太多的案例因为关系不和谐而把其他室友杀了,当你为别人付出太多别人就没有理由与你为敌。在大学要多结交有远大理想的朋友这样你才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梦想离我们的距离不是外界拉长的,往往是我们自己给他戴上了枷锁。如果你觉得你长得丑你不能成功,那你看看马云;如果你觉得你没有背景你不能成功,那我告诉你全球的富人百分之七十多都出自农民家庭。我们不要再为自己的懦弱而找借口了!

篇12:清晰的现实,模糊的梦想

从《特写》主题上看这部电影对我的感触较大,一下子就能引起共鸣,因为萨布齐恩和我都是影迷,都为电影而痴狂,因此荒废了大部分的时间而不被理解,常常被人看作是玩物丧志。以影迷的心态来看萨布齐恩是很正常的,他冒充导演马克马尔巴夫是对这门艺术的终极追求,在这一点上我举双手赞同,因为我也有此体会(108.186.242.21)。众所周知电影的成败主要来自于导演的能力,当然好的剧本也是重要的,还有靠演员的表演功力。但是主要的作用还是导演,好的剧本可能在不同的导演理解后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就变成了平庸之作,而演员表现的再好,导演在前后期的制作中表现一般,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所以导演的工作主要是将每个画面完美的拼接起来,让观众感觉到画面的流畅美感就行了,至于意识问题,也就是电影到底说了什么让观众自己去理解。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这部《特写》主题用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却是形式主义。影片大体分为两部分,回忆萨布齐恩的骗局过程和审理萨布齐恩的庭审记录。两个部分来回穿插,运用拍摄手法大不一样,骗局部分采取一般叙事型的流程,而庭审部分采取记录式。

骗局部分的拍摄是按现在电影通常所用的手法,画面的剪辑.长度.场面调度很流畅的反映了整个事实。这些效果加起来让我们感觉画面如此的流畅清晰。如果这一部分单独出来的话,我们会认为萨布齐恩就是一个下流的骗子,不必同情他。真是这样的话,这部电影会是一部失败之作。

庭审部分采取的是纪录片手法,不加任何背景及光学特效,直接用长镜头来表现这个过程。看过此片的朋友会有一种感觉,庭审部分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用特写镜头拍摄这一过程给人一种模糊感,不管镜头中画面是萨布齐恩还是受害者以及法庭内的其他人都是公平的对待,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模糊感恰恰给我们的感觉是真实感,让我们相信现在的画面不是刻意的表演而是真实地记录。所以当萨布齐恩陈叙他冒充马克马尔巴夫是为了获得一种久违的尊严,体会到了平常没有的快乐。更重要的他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快感。但是萨布齐恩也意识到这是错误的,从内心中忏悔并求得受害者谅解。

篇13:媒体融合的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独有价值及存在逻辑

科技进步始终是现代传媒业发展的原动力,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都是伴随着商业轮转机、彩色印刷、电子影像、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等科技创新应运而生的。在传播技术及媒介形态的一百多年发展历程中,所谓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1]只是一种极其粗疏、相对、动态的分野和归类,二者之间从来没有一条泾渭分明、固定不变的界限,任何一种媒体诞生之初都曾是新媒体,当一种更为先进的传播技术及媒介形态产生后,原来的新媒体就变成旧媒体,被归入“传统”之列。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定

从当下媒介格局和业界约定俗成的认识来看,“传统媒体”似乎更多地是一个习惯性称谓,主要是指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传播介质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活动的媒体。而“新媒体”则有相对确切的概念,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目前国内对新媒体的理解通常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媒体形态。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媒体的主体就是互联网媒体。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

一是技术支持不同。

正如现代造纸工业和印刷技术孕育了纸媒体,电磁波音频技术催生了广播媒体,现代电子音视频技术造就了电视媒体,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比以往任何传播技术和媒介形态都更为先进、强大和具有兼容性、综合性,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性的特征,在产品、运营、服务及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

二是传播特质不同。

传统媒体的传播特点是“一点对多点”或“点对面”的单向式传播,互动性弱;囿于版面、频道、频率空间资源和成本的制约,相对封闭,只能提供较为标准和统一化的信息,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代表精英传播意识,体现等级观念等。而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是“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传播;内容与平台无限大;交互性、即时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最重要的是新媒体能够把读者和受众变成用户,运用相关技术和软件来分析用户习惯及偏好,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信息,进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和娱乐需求。

三是角色定位不同。

我国的传媒业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及喉舌功能,党报、广播、电视媒体早已被纳入社会政治体制构架,成为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构成“部件”,其市场化、产业化从一开始就受到体制及政策的庇护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豁免权”;在当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存的传播格局中,党报、广播、电视媒体是高度组织化、重装备的“正规军”,居于主流、主导地位,牢牢占据着时政新闻主平台、主渠道的高地;其内容选择标准、制作规范、价值构建和社会地位方面已经形成了能够满足社会普遍性、共同性需求的价值认同,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而新媒体一开始都是体制外及市场中野生的,内容生产、传播价值构建远远达不到传统媒体的高度;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在信息的外显特点和内在价值上常常表现为多向、混乱、盲目、杂芜、矛盾、无尺度、良莠不齐等,且容易被某种社会力量操纵;原子式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是网络空间的散兵游勇,虽然无处不在,却是一盘散沙。

四是运营模式不同。

传统媒体的价值链包括内容生产、发行(播出)和经营三个关键环节;商业模式主要是“两次售卖”模式,即将内容产品第一次售卖给受众获得媒体影响力,再将媒体影响力二次售卖给广告主,进而实现内容及媒体的价值和创造新价值;盈利模式主要靠广告收入,报纸广告一般占比60%以上,绝大多数广播电视台的收入也主要依赖于广告,发行、版权、增值服务等收入只是零头。互联网新媒体的价值链及商业模式是基于内容、海量用户群的基础业务,通过搭建大型平台进行资源协同、价值挖掘并向增值服务业务延伸;盈利模式主要是广告、深层次信息服务等增值业务、流量分成和用户数据售卖等,如新浪的广告收入占比超过60%,腾讯和网易的网游等互联网增值业务收入分别达到60%和90%。[2]此外,针对特定高端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分层信息服务的市场前景也很广阔。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存在逻辑

不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每一种媒体形态在技术支持、功能禀赋、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及长期形成的受众个性化需求及社会共性需求,构成了其存在的独有价值及市场、社会依据。即使理论上有一种媒体能够集所有媒体之大成和对公众实现全功能综合覆盖,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或消灭其他媒体。如电视媒体曾是上一轮传播技术创新的集大成者,当年曾取代报纸、广播坐上传媒业的头把交椅,却未能消灭报纸、广播一样,互联网新媒体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正如纸媒人所说的:“纸将死,报永存!”这也是传媒业技术与业态创新独有的特征,即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没有取代以往的媒体形式,而是丰富了媒体业的品类和表现形式,延伸了产业价值链,扩大了传媒产业规模。而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概念及边界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二者接壤之处存在一个模糊地带,其各自的范畴和内涵也永远处于此消彼长不断更新状态。随着传播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特别是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有些新媒体甫一出生就变老了,如有人预言微博“还有五年活头”,就像它超越博客一样很快会被新的传播介质所超越。因此,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兴流媒体都会在传媒格局中各自占有一席之地,并在创新求变中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态势。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广义与狭义阐释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的说法由来已久,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国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交流以及融合的实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开办官网、微博、微信、客户端在传统媒体“母板”上嫁接各种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工具,实际上是以应用者或用户身份对互联网平台及业务的单向式进入;二是在传统媒体之外另建新媒体平台,却被置于传统业务运作体系之外。这两者都离“融合”差得很远,“结合”、“复合”、“合作”、“关联”、“进入”等词汇的意义对应一部分事实,且更有确指性。现实语境下的“媒体融合”内涵丰富,外延辽阔,应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进行把握和阐释。

(一)广义的媒体融合

广义的媒体融合是个宏观战略层面的大概念,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社会、行业的高度来认识,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涵:一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媒体融合是互联网时代经济信息文化一体化背景下的一种社会现象和传媒现象。互联网是系统性、整体性的革命,已成为社会生活的底层架构和操作系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媒介传播方式,打破了原有信息媒介行业界限和媒介传播格局,还深刻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来的社会各领域都是“互联网+”的标配模式,互联网技术下的传媒业也会成为整合配置各种社会资源、链接融合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以及重构社会生活的标配架构,对加快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也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正如喻国明教授所说,“互联网不是一个行业,它更像一种基础设施,一种支撑社会的全新技术形态,本质上是一种重新结构社会的方式和力量”。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现有的一切:从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传播方式到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规则等等”。[3]二是从产业角度来看,如今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及各种新平台、手段、终端实行全媒体传播过程中,已然打破了各种新老媒体以及信息、文化、传媒产业的界限和业务运作模式,使整个传媒产业的要素、产品、受众、市场及产业链渐趋一体化,也使传统的传媒产业、电信产业和IT产业融合而成综合性的信息传媒服务业,同时还能够与文化地产、商业零售、金融、旅游等各种产业领域实现更大的融合,形成许多新的产业蓝海及商业模式。三是从传媒业来看,媒体融合是在互联网技术及新平台框架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关系的不断调整以及媒体界限的模糊,并从传播方式、业务形态、资本结构、价值体系及产业链等方面重构全新的现代传播体系。2014年8月举行的第23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BIRTV)及第二届中国台网融合峰会上,风行网提出了“融媒体”的概念,还引入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多家传统媒体合作伙伴打造“新一代视频”,以及进行的内容生产及出品方式创新、渠道互动传播和资源整合营销,“融媒体”被业界肯定为已具备的雏形。有学者认为,“融媒体”也是未来媒体融合的一种基本形式。

(二)狭义的媒体融合

狭义的媒体融合是站在传媒主体角度去看的微观操作和战术层面的概念,主要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平台、要素、运营等方面发生的关联、交集及融合,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涵:一是媒体融合是双向而非单向的。多年来媒体界的媒体融合实践以及对媒体融合的理解,基本上是站在传统媒体角度的单向式思维及做法,以我为中心地把互联网新媒体当作延伸传统媒体价值链的平台、渠道及手段,甚至把互联网新媒体当作传统媒体的副业及附庸。此番“媒体融合新政”和以往有关政策都向传统媒体倾斜,积极鼓励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建立新媒体机构或开展新媒体业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对网络视频、即时通信工具等新媒体日益严格的管控,更不允许新媒体进入传统主流媒体的领地。如果新媒体要进入传统主流媒体而皈依于正统,也只能采取被主流媒体收购、控股等“招安”方式,风行网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13年8月,SMG旗下的百视通以3.07亿元收购风行网54%的股权而将其纳入麾下,成为兼具传统主流媒体的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品牌影响力和新媒体传播技术、渠道、平台及海量用户的广电系视频网站。二是媒体融合要靠市场行为。从传媒经济学角度来看,任何新媒体形态都是新传播技术与新的市场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在新媒体平台全开放和有关技术、设备、要素完全市场化条件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要相互进入对方领地,不论采取合作、入股、整体收购和新建等何种方式,都是基于其自身发展需要在有关政策法规框架内风险自担的市场行为。传统媒体开展新媒体业务时,虽能得到政策的祝福,享受诸多政策红利,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得到市场的祝福与用户的认可,不能过度依赖行政手段搞一窝蜂式的“新媒体大跃进”。三是媒体融合是从理念、流程、渠道到制度的脱胎换骨。互联网是全开放的媒介平台,新老媒体融合的前提是拆除体制栅栏、部门栅栏和行业栅栏,不能用办传统媒体的套路去办新媒体或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必须从理念上树立互联网思维,从流程上解决采编发(播)环节的台网、报网“两张皮”问题,从渠道上有效整合各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从制度上建立现代传媒企业治理结构及运营机制,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为一体,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和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进而重塑一个全新的现代传媒系统。

三、融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范本?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将传统媒体逼到了转型图存的关口。目前业内外已达成普遍共识,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是顺应新媒体崛起的潮流,推进新老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以来,一些传统主流媒体在国家有关政策激励下,汲取以往媒体融合实践的经验,在更深层次上进行媒体融合的探索,并提供了一些创新性理念和范本。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风行网提出的“融媒体”概念和《光明日报》实施的“融媒体战略”[4],《扬子晚报》打造的扬子融媒体,还有上海报业集团于2014年7月22日正式上线的新媒体项目——“澎湃新闻”客户端。较以往的媒体融合有所突破的是,风行网、《光明日报》、《扬子晚报》着力于“融”的操作,努力消除传统媒体(台、报)与新媒体(网)之间的鸿沟,并摸索出“台网融合”和“报网融合”的新模式;而“澎湃新闻”的定位是互联网时政新闻媒体,也可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报网融合”,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的第一个成果,似乎要为“互联网主流媒体”率先提供某种新范式。这一系列“融媒体”范式的特点和意义可以概括为五个“新”:

(一)新闻

不论传统媒体、新媒体,还是融二者为一体的融媒体,新闻都是其主业和凸显传媒功能的本质属性。对传统主流媒体来说,通过推动新老媒体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将强化新闻属性、发挥喉舌功能、弘扬主流价值作为第一要义。《光明日报》与光明网打造的融媒体,仍然坚持“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知性、理性、责任”等理念和原则,突出思想理论文化特色,以“可读、可信、可用”为发展目标。“澎湃新闻”的总体定位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向都市中高端人群推送原创的、互动的、严肃的、有思想和价值观的原创新闻和政经类新闻产品,并宣称要成为“中国时政新闻第一品牌”。其产品定位是:新闻追问、新闻跟踪、最便利的分享、清晰简洁的内容架构,49类独具网络特色的专栏无不涉及民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很多属于敏感事件。

(二)新媒体

融媒体本质上是一种新媒体形态,却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媒体,而是兼容了传统主流媒体的优势要素、主流价值观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具有新价值、新效应的“新型主流媒体”。如风行网打造的“新一代视频”,通过“台网融合”打通SMG的TV、百视通的IPTV、风行网的三方数据库,形成多屏无缝衔接、内容统一出品的全平台及全媒体传播,既不同于一般的市场化视频网站,也不同于电视台节目“搬运工”式的内部网,而是一种拥有全新的产品形式、内容生产模式、营销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新媒体模式。《扬子晚报》的融媒体,从扬子晚报网PC版、手机版、扬子晚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APP,到扬子晚报云电视、扬子晚报有声电台……不断延伸内容服务,打造出全新的媒体形态。“澎湃新闻”从项目策划、版式设计到上线运作都贯穿了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方便用户参与、满足用户个性化的要求为出发点,已全面覆盖网页版、客户端、Wap网页版,开通了微博与微信账号,形成了对网民及网络信息传播关系的全覆盖,堪称名副其实的主流新媒体。

(三)新生产方式

融媒体从采编发(播)流程、内容版式转换等方面对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进行了改造,既注重于发挥传统媒体在深度报道、评论、思想理论、主流平台“授予社会地位”[5]、品牌等方面的多种优势,又能充分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及手段,以满足新平台对内容的海量需求和用户多层次、个性化的细分需求。《光明日报》成立了“融媒体中心”,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过程来确定报道方式、调动采编资源,在抢第一落点的同时形成适合多媒体传播的内容版式及系列融媒体产品,汇成新闻流,将分散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部门、环节的内容资源、采编队伍、采编发流程、产品形态、传播渠道、技术解决方案、市场对接等融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光明网还研发推出了新闻客户端“光明云媒”和“云端读报”平台,将自己的新闻内容发布到移动互联网上。“澎湃新闻”把专业新闻团队与网民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了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和开放式新闻聚合平台,并积极探索成为“中国第一个新闻问答产品”。澎湃APP设计了“提问”和“跟踪”两大功能,通过帮助读者发问和便于读者对感兴趣的主题及相关内容进行长期跟踪阅读,让媒介与读者互动,分辨真相和谣言,并将核实结果实时更新,顺应了传播技术发展的潮流和未来时政新闻生产运营的趋向。

(四)新制度

媒体融合发展不仅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平台拓展、内容创新,也需要对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作出深刻的调整和完善。《光明日报》成立的“融媒体中心”,是一个集报纸、子报刊社、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手机报、室内外信息屏等各种发布渠道为一体的新闻报道加工基地,也是实现“报网融合”的一种扁平化组织机构模式。“澎湃新闻”项目按照现代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模式,设置公司的组织机构、产权结构、分配制度、激励机制及管理制度,做到了新项目新机制。特别是核心管理团队持股的股权激励制度可以说是重大突破,让每个核心团队成员都“当家做主人”,对传统主流媒体深化内部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和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有一定积极意义。

(五)新运营模式

媒体融合不仅是市场融合、受众融合、服务融合,融媒体产品日益多样化和市场外延不断扩展,必然会导致传媒运营方式、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的变化。风行网、《光明日报》、“澎湃新闻”都在积极探索卖内容、卖广告、卖服务的多元盈利模式。《光明日报》实行融媒体战略后,其收入构成中增值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的占比正在不断提升,形成了与广告收入齐头并进的态势。“澎湃新闻”项目从策划到上线运作,走的都是比较典型的互联网产品营销路线,主要通过优质原创内容吸引流量,靠海量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同时面对窄众人群,探索以高度专业化的内容和精准服务获得用户付费收入。

摘要:本文从厘清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概念入手,对两者的独有价值及存在逻辑进行了分析,阐释了媒体融合的广义与狭义概念,对媒体融合的意涵、方法及范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媒体

注释

1[1]关于“新媒体”,还有“新兴媒体”、“新型媒体”的称谓,在目前业界学界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及文本表述中常常被混为一谈。严格意义上讲,“新媒体”、“新兴媒体”、“新型媒体”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其中“新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意涵较为接近,在现实语境中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新媒体”的外延最为辽阔,为业界学界常用,而“新兴媒体”主要出现于官方文本中,“新型媒体”的概念则更为狭义。本文为论述方便,将“新媒体”与“新兴媒体”这两个概念统一为“新媒体”。

2[2]郭全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比较研究.人民网—传媒频道.http://media.people.com.cn/GB/137684/13045279.html.

3[3]喻国明.未来的世界离不开传播学.新闻与写作,2014(08).

4[4]央媒跟风融媒体成传媒界年度最火词.光明日报,2014-10—25.

篇14:梦想与现实的纠缠

这是法国思想界的先锋人物罗兰·巴特的一句名言。他把能够从“穿越”中获得快乐的本质做了很好的解释。

世事苍茫,时光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没有谁能阻止它向前的脚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回不到的过去,猜不出的未来,或前或后,总有一些是我们充满好奇甚至希望重新开始的……

是缘于无法战胜的内心,还是梦想与现实的纠缠?是对现状的不满还是渴望未知?在虚幻与现实中纵横,谁又能分得清哪具皮囊才漫卷着真正的自己。

不知从何时起,“穿越”不仅在孩子们和年轻人当中流行,也开始潜移默化地蔓延到社会精英的意识中。“你想穿越到什么时候”已经成为社交场合中“以不变应万变”的话题。

“穿越风”

有报道称,最新科学实验证明:宇宙中存在着运动速度比光还快的物质。这在理论上肯定了如下事实:穿越时光是有可能发生的。只不过,鉴于其难度太大,远远超出了目前科技所能想象的范畴。

“穿越”这个概念其实很早就有。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有了相关题材的电影;在中国,《寻秦记》可以算是穿越剧的鼻祖。但显然,看过《寻秦记》的观众肯定没有《步步惊心》多。

“因为以前的传播速度慢,大部分流行文化只能口口相传。而现在,网络使信息传播快得惊人。更主要的是写作的门槛变低了,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在网络上晒小说。如此一来,流行什么,都会有人扎堆模仿,穿越剧就是在这种社会风气的裹挟下泛滥成灾。”人气读物《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道出个中原委,“穿越”盛行跟社会背景关系不大。不管哪个时代,“穿越”都是极具吸引力的题材。不要以为当代人更喜欢“穿越”。造成如此错觉完全是因为“穿越”在传媒中出现的频率太高。

在南派三叔眼中,中国人的“穿越”思维,与国人传统的劣根性有极大关系。

对比中西方“穿越”小说、电影、电视剧会发现,在西方社会,穿越到未来的想法占绝大多数,而中国人正好相反,更多人愿意回到过去。并且,回去的“穿越”少有偶然,往往是有备而来。要拥有超时代的知识,或者熟识当时的历史,中国人的想法总是希望站在最高点,立于不败之地。

比如,大部分男人“穿越”后都想成为皇上,并能改变历史,娶很多老婆;而女人,大部分是想跟特权阶层谈恋爱,一劳永逸地解决生存与享受双重问题,对方还必须爱她爱得死去活来。这种可以未卜先知、掌控事件发展的优越感,在现代社会花多少钱也买不到。所以,不管是否是成功人士,中国人都愿意享受“穿越”回去的乐趣。

不过,这种凡夫俗念似乎没有得到企业家由华东的认同。这位天津市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对“穿越”之事,有一番自己的理解。

“现代人对现实有很多不满,希望在超时空的环境中得到满足,这其中有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但最主要的这是一种心理错乱。”

在由华东的阐述中,成长性最好、文化最繁荣、给民众更多平等机会的时代,是提倡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但是不用羡慕,现在市场经济存在的客观环境和当时其实很接近。

而且,在现代社会中,有更多的机会激发人的潜能和潜质。“有了足够的满足感,什么声色犬马、纸醉金迷,都远远不及,怎么还会有人将心思寄托在‘穿越’上?”

也许,在“穿越”这件事上,采用大禹治水的疏导之法的确胜过其父的塞堵之法。正如南派三叔所言:“这个社会是一个无处发泄的社会,如果能在幻想中平静心灵也是好事。至少,这要比总是想着攀附权贵或者三妻四妾好得多。”

活在当下

据说,以“穿越”为主线的西片《午夜巴黎》震撼了很多人的心。伍迪.艾伦以一个寓言般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了现实的残酷。

“人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往往,人是要跟着社会的发展而一同前进,每个人的性格、烦恼、成功、失败,都源于历史的影响。既来之,则安之。生活在这个时代,就要正视生活,享受生活。”从“穿越”回到现实,“五零后”的由华东冷静而客观,几句话就击碎了与“穿越”有关的幻梦。

相对比较,“八零后”的南派三叔面对同样问题,则多了几分感性。

“有的人到了六七十岁之后,性情会发生很大改变,主动做一些以前想干而没干的事情。这些人此时会带有强烈的自信,理由更是言辞凿凿:我都这么老了,为什么还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做事?仔细想想,这种改变随时可以发生,没理由非要等到老。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心态使然。年轻时,我们永远是被事情赶着走,没有时间思考,没有人想轻易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

“人生只有一辈子,发生什么事都意义非凡。千万不要一直活在别人的规则里,凭人述说对与不对。”南派三叔始终认为,很多事情不要幻想着靠“穿越”去实现。“任何欢乐与痛苦都是一种生命体验。如果真能看到过去和未来,生命的意义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守望者》中的曼哈顿博士倒是拥有令人艳羡的“穿越”功能。最终呢?他对人生的感觉越来越淡,对生命的意义也漠然置之。

已知的历史和未知的明天,总会被贴上美好的标签。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也许就会明白每一个时代都是两面性。”

重温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会发现,1859年的思想,今天仍未过时。

假如真的可以“穿越”,无论去到哪个时代,我们都将面对不同的快乐与忧愁。所以,前世与来生,过去与未来,都不可得,只有今天是可以由自己把控的。

上一篇:无厘头版《学弈》下一篇:不尽儿歌入梦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