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反思

2024-05-23

《日月潭》反思(精选10篇)

篇1:《日月潭》反思

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没找到着重点进行训练,没有注意到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还不是低年段教学的主要方法。在理解重点词语上,我更多的是灌输给孩子们“这词语什么意思”上,我觉得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并相信他们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在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和积累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应当要让孩子多读多说,主动让孩子探究,创设情境、熏染、范读,各个方面去引导孩子的表达能力、读文捕捉信息的能力,体现出“读、说、背”的培养;强化本课四字词语方面,也应该要让孩子在朗读中、说话中去不断地巩固积累,这是知识的获得,力求一课一得。

篇2:《日月潭》反思

一、重视朗读,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朗读上,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教师示范读、学生个人读、默读、小组合作读。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先由学生默读,理解本段内容,让学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转变教学方式,重视学习过程

篇3:《日月潭》教学设计

《日月潭》是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这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 《日月潭》一课描写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从周围环境、日月潭的形状以及清晨与中午, 晴与雨等不同方面展现了日月潭的美。课文的语言优美, 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 也是一篇适合指导朗读的好教材。在学习课文时, 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优美词句, 在朗读中感悟日月潭的美丽, 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段特点

二年级学生, 由于年龄偏小, 有效注意的时间短, 知识储备少, 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所以, 学习本课应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 唤起学生的热情, 引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三、设计理念

本课文质兼美, 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素材。设计这一课, 应遵循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规律, 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 以情感为基础, 以训练为主线, 让学生自主发现, 主动探究, 力求使学生获得更好发展。

四、教学目标

1.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词句, 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3.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之情, 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 寓情导学

1.师:新疆的吐鲁番瓜果飘香。首都北京车如水, 人如潮, 繁华而热闹。我们的祖国多么美丽, 我们的家乡多么可爱!今天, 老师要带同学们一同走进祖国的宝岛台湾, 来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播放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提问:看了刚才的短片, 你们感觉怎样?

3.小结:短片中的日月潭很美, 你们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日月潭的吗?

[点评:从本单元的导语入手, 以饱含激情的话语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再让学生观看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情由景生, 由此产生对日月潭的兴趣和向往, 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和兴致。]

(二) 初读感知, 自主探究

1.自由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进行字词教学, 并检查朗读情况。

3.谁来说说课文中描写的日月潭, 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4.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并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

[点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带着问题读书, 通过读读、想想、画画、练练, 进行自主探究, 真正做到自读自悟。]

(三) 品词析句, 引导感悟

1.先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再跟同桌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或体会。

2.结合学生反馈的句子相机点拨, 进行朗读训练指导。

▲那里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引导学生结合画面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的意思, 感受日月潭周围的美)

▲日月潭很深, 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 叫光华岛。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碧绿”“美丽”来体会湖水美、小岛美的特点, 并读出这种美)

▲这个岛把湖面分为两半,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 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 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首先让学生弄清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再让学生比较句子:

北边像太阳, 叫日潭;南边像月亮, 叫月潭。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 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 叫月潭。

抓住“圆圆的”“弯弯的”来体会日月潭的形状美, 并练习用“……像……”的形式说句子)

▲清晨, 太阳刚刚升起, 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 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结合画面感受日月潭的清晨美景, 理解“隐隐约约”, 指导朗读和背诵, 教给背诵的方法)

▲中午, 太阳高照, 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 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 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 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结合画面说说, 中午阳光照耀下的日月潭和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阅读, 感受清晰美与朦胧美, 让学生想象蒙蒙细雨笼罩在日月潭上, 就像一位仙女披上轻纱, 犹如仙境一般的美)

[点评:阅读教学, 既要体会课文情感, 又要落实语言训练。因此, 在学生交流反馈对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悟时,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比较句子, 用词造句, 练习背诵。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训练中积累语言, 培养语感。]

(四) 抒发感受, 朗读深化

1.大家欣赏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现在你最想说什么呢?

2.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仙女, 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展现着她的美。她就像花儿吸引蜜蜂蝴蝶一样吸引谁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让我们美美地读课文, 再次感受日月潭那迷人的风光。 (配乐朗读课文)

[点评:通过相互交流读文的感受, 让学生产生美妙的遐想、向往和去看看的欲望;采用打比方帮助学生理解日月潭吸引游客的原因, 通过配乐朗读课文, 再次感受日月潭的美, 巩固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五) 学以致用, 争当导游

1.大家都想去日月潭游览, 领略那迷人的风光, 谁愿意当导游, 介绍那儿的风光呢? (出示日月潭风光图片,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来介绍)

2.课后请同学们给家人当导游, 介绍日月潭的风光。

[点评:这一训练旨在为学生搭建创造性发挥的平台, 既着眼于引导孩子学习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又着力于让孩子灵活运用语言表情达意, 从而做到阅读与口语交际的有机结合。同时, 把训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让日月潭的美在孩子心中驻足。]

总评:

1.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 能够把握教材特点, 紧紧抓住课文内容, 把引领学生探究的重点放在情感体验上。整个设计突出了一个“情”字, 体现在四个层面:短片、图片展现日月潭的美, 词句理解体会日月潭的美, 朗读背诵感悟日月潭的美, 抒发感受、争当导游体验日月潭的美, 这四个过程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了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境界, 使学生的情感越来越浓厚, 并由此产生对台湾日月潭的向往之情, 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2.在教学中, 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努力追求“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 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朗读、思考、感悟和体会, 从而使阅读的过程成为孩子们潜心读书获得个人独特情感体验的过程。在孩子们的反馈交流过程中, 适时地引导他们进行语言训练, 使认知学习活动得以进一步延伸, 使自读自悟的效益得到了提高。

篇4:真情望穿日月潭

在山东费县梁邱镇西庄村,有一位叫李加秀的老人,她虽然今年已经70多岁了,但由于至今没有结婚,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李大姐。

李加秀的父亲叫李起近,母亲焦氏,夫妻两个都是老实本分的庄户人家,由于两人勤俭持家,小日子过得也挺滋润。他们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且从小聪明美丽,因此,夫妻俩一直把她视为掌上明珠,为她取名叫李加秀,希望她越大越漂亮。

李加秀的姑父、姑母是邻村的一家大户人家,家里比较富裕。他们十分喜爱这个聪明活泼的外甥女,常常将李加秀接到他们家中住,对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亲。李加秀也非常喜欢到姑妈家做客,这不仅是因为姑父、姑妈喜欢她,更重要的是她喜欢跟表弟张绍成一起玩耍。

童年是一幅模糊不清的画,但李加秀却依稀记得和表弟玩耍时,表弟会将一根光滑的竹竿掖在胯下,喊着“驾驾”到她家喊她玩的情景,很有点“郎骑竹马来”的味道,还有表弟爬到树上掏鸟蛋,光着屁股到河里捞鱼虾,赤脚到山野中挖荠菜的情景,每次她都是和表弟手牵着手,像亲姐弟一样。

当然,令李加秀记忆最深的是玩游戏“过家家”了。在姑姑家村头那棵老榆树下,周围堆满了用石头、木块、肥皂盒充当道具的“嫁妆”,一群小伙伴分男女每两人扮成一对“小夫妻”,“拜堂成亲”后便在一起“过日子”。孩子们用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去诠释着古老的爱情故事。

在这群玩游戏的伙伴中,李加秀长得最漂亮,人也聪明乖巧,每次玩这种游戏,都成了男孩子们追逐的对象,但李加秀却一直和表弟搭档,从不愿做其他孩子的“媳妇”。有一次,村里有个叫泥蛋的孩子,硬让李加秀和他搭档,李加秀不同意,这个孩子便上前威胁她,表弟张绍成火了,上去便揪住泥蛋的头发,两人便撕打起来。最终,张绍成不是泥蛋的对手,被打倒在地,脸上也被抓伤了多处。事后,李加秀用白嫩的小手抚摩着表弟脸上的伤痕,流着泪天真地说:“表弟,你放心吧,我不会变心的。”回到家中后,姑父、姑姑看到两个孩子的模样后感到很奇怪,便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张绍成哭着说:“村里的泥蛋过家家时和我争媳妇,我不能让表姐嫁给他。”夫妻俩被两个孩子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孩子们闹着玩的游戏,却触动了夫妻俩敏感的神经。他们想,李加秀这个孩子这么可爱,自己的儿子也不错,何不为这两个小姐弟订个“娃娃亲”呢?于是,他们便托媒来到李加秀的父母家中。想不到,李加秀的父母竟一口答应下来。原来,李加秀的父母也很喜欢张绍成这孩子,感觉两家结亲挺合适的。因此,这件事没过多长时间,两家便选了好日子,将这门亲事定了下来。

这一年,小姐弟俩都不过八九岁,正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年纪。当时,在那个旧社会里,李加秀便成了表弟张绍成未过门的媳妇。

逃难投父,十年生死两茫茫

1937年7月7日,日本鬼子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吞并中国。此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形成。

1941年,日本鬼子发动了对沂蒙山区铁壁合围的大扫荡,所到之处,抢杀虏掠,无恶不作,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许多有钱人家更是遭殃,往往一夜之间便被日本鬼子抢个精光,并被杀得鸡犬不留,整个沂蒙山区处在一片恐怖中,许多有钱人家都纷纷逃难离开了家乡。

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绍成的父亲也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张家自然也成了日寇扫荡的重点对象。张绍成和母亲及家人为了躲避日寇的追杀,天天东躲西藏,时时都处在危险之中,有好几次险些落入日寇的魔掌中。看到表弟小小的年纪就整日诚惶诚恐的样子,李加秀心里很不是滋味,经常偷偷地躲在墙角边流泪。张绍成看到表姐这么伤心的模样,常常安慰表姐说:“姐姐,你不要难过,等我长大了一定和乡亲们一起,把日本鬼子赶出去,然后我们成家过日子。”张绍成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李加秀心里既感到忧愁,又感到甜蜜。

1944年秋的—天晚上,李加秀正在家里跟着母亲学纺线,父亲也在院子里剥玉米,忽然门外传来了“嘭嘭”的敲门声,李加秀的父亲误认为日本鬼子又来了,连忙把李加秀藏了起来,把门打开后才发现是张绍成和一个陌生人,陌生人还斜背着一个蓝印花的包裹,两人气喘吁吁快步走进屋里,陌生人对李加秀的父母亲说:“大哥、大嫂,我是绍成他爹的朋友,受绍成他爹的委托,来接绍成到徐州去。”然后,他用手抚摩着李加秀那张俊俏的脸对李加秀的父母说:“我们一走,也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够回来,绍成他爹让我告诉您,加秀这孩子就麻烦您多操心了,有什么事多和绍成的母亲商量,等绍成回来后,就给他们俩办喜事。”李加秀的父母也流泪了,哭着说:“别说客气话了,麻烦您告诉绍成他爹,我们等着他们平安地回来后给孩子们完婚。”张绍成边哭边摇着李加秀的手说:“姐姐,你一定要等我回来呀!”“弟弟,你放心走吧,我一定等你回来的,一辈子都不会变心!”李加秀一边给表弟擦干眼泪,一边安慰他。张绍成像个小大人似的,握着李加秀的手说:“姐姐,我相信你。”

李加秀和父母送了他们俩一程又一程,直到送出了十多里路才不得不依依惜别。李加秀将兜里的两个熟鸡蛋掏出来,流着泪塞到表弟手里说:“表弟,你放心走吧,我一定等,等你回来的。”这是多么沉重的一句生死承诺,为了这句话,李加秀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自从送走表弟后,李加秀便在家中等呀盼呀,期待着表弟归来。眨眼间十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表弟的一丝消息。在这期间,李加秀相继经历了日本鬼子投降、反奸诉苦运动、土地改革、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直至新中国成立等大事,但就是跟表弟联系不上,村里人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张绍成在路上便被日本鬼子抓去了,有的说被土匪杀了,还有的说他跟随当兵的父亲去了台湾等等,说法不一。不久,张绍成的母亲便在对儿子和丈夫的无限思念中去世了。直到1951年7月的一天,一位从徐州那边回来的同乡捎信告诉李加秀,她苦苦等待的表弟已在四年前随父去了台湾。他还告诉李加秀,本来她表弟走时已派人通知她一起走,但由于战争,也就耽搁了。李加秀听到这个消息后,犹如晴天霹雳,当时就震惊了,她不相信这个结局,更不相信苦苦等待的心上人真的去了台湾。为此,她大病了一场,这次大病差一点要了她的命,她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昏迷了四天,父母亲的眼睛都哭肿了。最后,大难不死的她终于捡回了一条命。

50年守望,真情女儿等白了头

虽然同乡的消息证实了表弟真的去了台湾,可李加秀却固执地认为,表弟总有一天会回来的:也许在一个不经意的清晨,表弟睫毛上挂着露珠出现在她的面前,也许在一个如血的黄昏,表弟牵着一缕霞光微笑着向她走来,也许在一个清朗的夜晚,表弟披着满天的星辉来到她床前……为了这个梦想,为了重逢的这一天,李加秀开始了她漫长的人生苦旅。她几乎每天早晨和黄昏都要来到村头表弟回来时必经的路口,等上一二个小时,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雪雨,从没有一天放弃过。

夜阑人静,为了打发思念的时光,她还开始学着为表弟做布鞋,她根据表弟临走时的模样,想像着表弟每年的变化,一针一线地纳着鞋底,由于忘情地思念着表弟,手常常被刺伤。李加秀的父母见此情景,常常暗地里叹息女儿的命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间又五、六年过去了,李加秀已由一个花季少女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了,和她相仿的同龄人都陆续结婚生子了,李加秀却仍然孤身一人。许多儿时的伙伴都劝李加秀不要再等表弟了,干脆找个婆家嫁出去算了。再者,她表弟去了台湾,谁能保证他在那边没有结婚生子?更何况从当时的政治背景看,她想再见表弟一面,恐怕比登天还难。从另一个方面讲,当时有海外关系,是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的,听了同伴们的分析,李加秀微笑着说:“姐妹们,你们的好心好意我领了,但我已经对表弟说等他一辈子的,我说话就要算数的。”

李加秀十多年如一日等表弟的事在十里八乡传开后,许多小伙子极为感动,对李加秀更是倾慕有加,纷纷托媒上门提亲,有些城里吃商品粮的工人和附近的教师也托人来求亲,可令人遗憾的是都被李加秀婉然拒绝了。

1962年5月的一天,邻乡的一位教师多次托人提亲失败后竟亲自找上门来。当时李加秀正和社员们一起在田里干活,李加秀的父母正在家里修理院墙,这位教师来到李加秀家中后,什么话也不说,只知道拼命地帮着李加秀的父母干活。李加秀的父母感到很奇怪,心想,这么英俊的小伙子无缘无故地来到咱家中干活为啥?最后,在李加秀父母的再三追问下,小伙子憋得满脸通红,才吞吞吐吐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伯、大婶,我想和加秀一起照顾你们。”小伙子还提出,只要李加秀同意,他就是当上门女婿也不介意。李加秀的父母被小伙子的诚心感动了,让小伙子先回去等消息,他们和女儿商量后再通知他。当李加秀回到家中后,父母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女儿,问她有什么意见。李加秀眼泪汪汪地对父母亲说:“爹,娘,你们就别再操心了,我这辈子除了表弟之外,谁也不嫁。”李加秀的父母长叹了一口气,再也没说什么。

年年青草绿,岁岁雁南飞,眨眼间又十多年过去了。李加秀已由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变成了一个饱经苍桑的中年女人。这时候,李加秀的父母年龄也大了,什么事也离不开她了。李加秀既要照顾好父母亲,又要像男劳力一样在地里挣工分,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了。由于过度的操劳和生活的困苦,她经常干着活便昏倒在田里。许多姐妹们、亲戚们看到她这种生活的情形,都说她不是在过日子,而是在熬日子,又纷纷劝她不要再等表弟了,赶紧找个婆家嫁出去算了,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开导她说:“如果你再不找个婆家,等你老了,谁来照顾你呀!”可李加秀还是坚定地说:“不,见不到我表弟,我谁也不嫁,我相信,总有一天,表弟会回来的。”

1972年4月,李加秀的父亲在对女儿的无限挂念中去世。1974年2月,李加秀的母亲也因终年忧郁成疾,一病不起。弥留之际,她紧紧地握着李加秀的手,颤巍巍地说:“孩子,娘先走了,如果你表弟回来的时候,别忘了到我坟上告诉我一声,让我放心……”说完便停止了呼吸,但一双眼睛始终没有闭上。李加秀含泪安葬了母亲后,又开始了她漫长的人生等待。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周围的邻村陆续有台湾同胞回来探亲。每当这个时候,李加秀总是不肯放过任何机会,千方百计地找到别人打听表弟的下落,可每次都是乘兴而去,失望而返,人家告诉她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人。这个时候,李加秀已50多岁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已全部过去了,她那满头青丝已熬成了白霜。

花甲聚首,白发老人泪雨滂沱

桃花开了,又谢了;枫叶绿了,又红了。弹指间,50年的光阴匆匆过去了,无情的岁月已将李加秀老人推进了花甲之年的门槛,但表弟仍然杳无音信。李加秀心里想,自己已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也许今生再也见不到表弟了,这难道就是自己苦苦等了50多年的结果?想到这些,她心里不由得一阵阵悲伤,饭也吃得少了,情绪一天比一天低落,身体也每况愈下。

正当李加秀老人伤心欲绝时,1990年秋的一天,这天阳光灿烂,秋风瑟瑟,李加秀老人正在院子里晒玉米,阵阵秋风吹着她那白发,片片枯黄的树叶飘满了她的肩头。老人望着满地的黄叶,口里喃喃自语着:“叶落归根呀,叶落归根呀,表弟,你在哪里?”也许是偶然巧合,也许是老人50多年的等待感动了苍天,正当老人自言自语时,这时门开了,走进来一位西装革履的老者,李加秀老人惊讶地从地上站起来,愣愣地望着眼前的这位老者,继而两行热泪“哗哗”地流了下来。站在眼前的这位老者,不正是自己朝思暮想、苦苦等了半个多世纪的表弟张绍成吗?张绍成望着这位白发苍颜、满脸憔悴的老人,他怎么也无法同50年前那个聪明美丽、面若桃花的表姐联系在一起。但他从那双深情的目光里还是认出了她,那双目光分明是50年前送他投亲时的目光呀!“你是……”“你是……”大约沉默了半分钟,两位老人的手终于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继而抱头大哭起来,任积攒了半个多世纪的泪水哗哗而出……

久别重逢,两位老人在泪光中交谈着他们分别后各自的经历。张绍成告诉李加秀,他到台湾后,一直非常惦念她,但天各一方,他考虑到今生恐难再见面,因此,过了10多年后,他便娶了太太,如今已是儿女满堂了,孩子们不但长得英俊、漂亮,而且心眼都很好,对他很孝顺,他的太太对他也非常好。但当他得知李加秀老人为了等他至今没有结婚时,禁不住大吃一惊,差一点昏倒在地,他怎么也想不到为了那句承诺,表姐竟等了他半个多世纪。他泣不成声地握着李加秀老人的手,哽噎地说:“姐姐呀,姐姐,你为什么不找个对象嫁出去呀,你真傻,都是我害你一辈子。”李加秀老人也泪眼婆娑地说:“表弟,我不怨你,这一辈子能见你这一面我就满足了,老天爷长眼,没让我白等你这么多年。”

半个月后,张绍成老人怀着万分愧疚的心情离开了大陆……

从此以后,张绍成老人每隔2年便来大陆看望李加秀老人,每次都为她留下一定数额的生活费,帮助她安度晚年。前两年,张绍成回来探亲时,又专门为李加秀老人出钱盖了3间平房。李加秀感到过意不去,张绍成握着李加秀老人的手说:“这三间房子算不了什么,我欠你的债,这一辈子也还不清呀!”他还告诉李加秀老人,等两岸统一后,他还要接李加秀老人去台湾看看。

篇5:日月潭教学反思

一、感知叠词

《日月潭》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像“圆圆”“弯弯”这样的叠词,是学生感知叠词这一新概念的好的素材,因此,先出示“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这两个词,让学生读准的基础上,概括出“叠词”这一概念;接着通过老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比如学生读“圆圆的太阳”,我适时评价:我好像看到了这太阳好圆呀等等,让学生感知到,叠词能更加生动形象地描摹物的形状、人的形态这一特点;最后,也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叠词是很有节奏感的,富有音律美。

二、想象朗读

学生品读文字,想象日月潭的美丽风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先让学生听范读,想画面,初步感知。接着,我运用多种方法逐句品读,使每个景物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饱满起来。比如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想象“薄薄的雾”的画面及带来的感觉,或是通过图片的展示,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起来、生动起来。这篇课文介绍的日月潭对这个班级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陌生的地方,同时,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不是特别的丰富,提供相关图片,补充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感性积累不足的弊端,帮助学生实现把文字读成画面的目标。最后,回归画面整体,通过学生的朗读把他们脑海中的形象呈现出来。

篇6:《日月潭》教学反思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2】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篇7:《日月潭》教学反思

今天早上把小鬼们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早读课时先让大家欣赏庐山瀑布的美景,学生兴致极高。我心里真是高兴,想着等到的新课一定会很精彩。心里充满自信。可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学生却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做小动作的同学也很多,致使整堂课显得十分僵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在想想,可能是一方面自己心急,没舍得花时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以为学生面对课件里直观的图片资料,应该会像早读课时兴致高涨,可为什么反而提不起学生的兴致?是不是我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难度大?记得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提出:为什么称它为日月潭?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应该就能回答得出来,可实际上只有一半同学能从文中找出原因。在讲读第四自然段时,要求学生反复读句子,用“——”画出点明景色特点的词语,结果连优生都不理解什么叫“点明景色特点”,更别说画出词语了。

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设计,先讲解第一句话,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找出“清晰”这个词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句话,结果还有近一半学生没找出“朦胧”。不知道学生是否因为这个节接触到的新词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还是自己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对于那些抽象词语,我已找出图片帮助他们理解了,比如:群山环绕、茂盛、名胜古迹等,可是这节课就没能达到预期的精彩?

篇8:宝岛明珠——日月潭

台湾岛以前是辽阔的大海,3000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从海中升起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不仅形成了台湾山脉,还造成断层陷落地带,日月潭就位于玉山和阿里山间的断裂盆地中,浊(zhuó)水溪的支流注入这断裂盆地中,积水而成日月潭。日月潭旧称水沙连、龙湖、水社大湖、珠潭、双潭,亦名水里社。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人们在下游筑坝,水位上升,两湖就连为一体了。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故名珠仔岛,现在叫光华岛或拉鲁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如日轮,南半湖状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

日月潭四周青山环抱,山峦(luán)层叠,水映着山,湖面宛似一个巨大的碧玉盘。远远望去,潭中的美丽小岛就像玉盘托着的一颗珠子。日月潭四周,点缀着许多亭台楼阁和寺庙古塔。山腰的玄(xuán)奘(zàng)寺内存放着唐僧玄奘的部分遗骨。当地气候四季宜人,冬天平均气温在15℃以上,夏季7月份只有22℃左右,是避暑胜地。

环潭一带地方是高山族邵(shào)族人的聚居地,邵族人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因其语言、风俗、习惯等独具特点,因而人们把它看成独立的族群。相传日月潭之发现要归功于一只神鹿:300年前一群山胞集体出猎,发现一只体型巨大的白鹿,于是尾随追踪。他们追了3天3夜,白鹿在高山密林中失去踪影。第四天,他们越过山林,眼前豁(huò)然开朗,只见千峰万岭、翠绿森林的重重围拥之中,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静静地闪耀着宝蓝色的光芒,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偎依在母亲怀中酣睡。碧水中有个树木茂密的圆形小岛,把大湖分为两半,一半圆如太阳,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于是他们把这大湖称为“日月潭”,那小岛叫做“珠仔屿”。他们发现这里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狩,于是决定迁居此地,他们就是今日邵族人的祖先。

每年中秋圆月当空时,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着又长又粗的竹竿,带着彩球,来到潭边跳起古老的民间舞蹈。他们重演着征服恶龙的民间故事,把太阳和月亮顶上天,让日月潭永远享有日月的光辉。话说很久以前,这个大潭里住着两条恶龙,有一天太阳走过天空,公龙飞跃起来,一口将太阳吞下肚。晚上月亮走过天空,母龙也飞跃起来,把月亮吞下。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树木枯萎了,鸟儿不叫了,人们生活不下去了……这时,当地一对青年男女——聪明勇敢的大尖哥和水社姐,决心为人间找回太阳和月亮。大尖哥和水社姐悄悄地钻进恶龙居住的岩洞里,从恶龙的谈话中偷听到他们最怕埋在阿里山底下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大尖哥和水社姐历尽艰险,从阿里山底下挖出了金斧头和金剪刀。然后他们又回到大潭边,恰好两条恶龙正在潭里玩耍太阳和月亮,大尖哥跳下潭去,挥起金斧头,把恶龙砍得遍体鳞伤,水社姐看准时机,用金剪刀剪断了恶龙的肚子。两条恶龙死了,可是太阳和月亮还是沉在潭里。大尖哥摘下公龙的眼珠,一口吞下肚;水社姐摘下母龙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们变成了巨人,站在潭里像两座高山,大尖哥用劲把太阳抛起来,水社姐就拔起潭边的棕榈(lǘ)树向上托着太阳,把太阳顶上天空。接着水社姐用劲把月亮抛上了天空,大尖哥也用棕榈树把月亮顶上天空。太阳和月亮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人们欢呼雀跃。而大尖哥和水社姐从此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永远矗(chù)立在潭边。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以此来纪念大尖哥和水社姐这对青少年英雄。

小朋友们,今天的探险结束了。我们的问题是:

1. “双潭秋月”说的是( )。

A.日月潭B.杭州西湖 C.青海湖

2. 环日月潭而居的邵族人是()族的族群之一,因其语言、风俗、习惯等独具特点,因而人们把它看成独立的族群。

篇9:《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教学反思1

一、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二、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

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2

《日月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整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

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自由放声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以评促学,鼓励为主

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教师课堂上的口头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是否恰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体现评价的真实、真情、平等、启发和提升,设计了多种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如:

“如果你的语速再慢一点儿,语调再轻一点儿。我相信你肯定能读得更棒的。”

“是啊!由于隔着薄雾,清晨的日月潭总是给人一种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美好感觉。”

“此景只有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多美的景色啊”等。

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也能体现出了评价的发展作用,对同学也是先肯定,然后提改进意见。“良言一句三春暖”学生在长期的发展性评价中,胆子大了,能力也强了,对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三、自主合作,重视积累

小组合作探究有利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课堂自主探究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理念新要求。为此,在赏析课文后,设计“当导游”的活动,先让学生同

桌之间互相说,再在全班交流。合作后的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再一次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仙境,得到美的熏陶,在美的世界中受到感染,把文中的赞美之情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从而使学生的语言感悟力、鉴赏力得到训练。学生合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所有的问题都合作、交流、探究中迎刃而解,而且部分学生体会也很深。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比如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时,我只注重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太大的提高。我想如果我能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地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他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的。这样一来,课堂效果将会变得更好。

其次是我没能好好的利用好教学资源,在教学完3、4自然段后有个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环节“你们知道吗?日月潭不仅在清晨和中午有着不同的美景。每当太阳落山时,日月潭同样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孩子们想不想看?我们来欣赏欣赏──”就这样在纯欣赏中结束了。如果我再加上句“你能仿照3、4自然段说一说黄昏时日月潭的景色吗?”如此一来就可以恰到好处地进行了读、说训练。既读了课文,再次欣赏了美景,又进行了口头作文训练。使学生由“读会”逐渐发展到“会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日月潭》教学反思3

课文内容分析: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看吧,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好一幅天然浑成的画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阳高照,就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要是下起蒙蒙细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话中的仙境”了。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上课时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请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学时教师主要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借助录像,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相信学生能够理解词句,如临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本课的教学主要以朗读为主,朗读本文要怀着无限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读出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感想: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这堂课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日月潭,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盎然。如:“薄薄的雾”这个词语,学生通过看图感悟到雾的美、薄、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设想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同桌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是设想往往与现实不同,可能问题在学生的基础与教师的教法上,我会今后注意摸索。《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了而没有“会学”。

篇10:《日月潭》课堂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短文,刻画了我国宝岛台湾有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省的一个大湖。那里风景精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领导朗读上,采用多种读书情势,如自由读、教师示范读、学生个人读、默读、小组合作读。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先由学生默读,理解本段内容,再让学生看课件,让学生明确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再到有情绪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的,器重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动的个性化行动。在读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器重学习过程 让学生小组自由读书思考,读自己喜欢的景色,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在解决疑难中勇敢创新,从低年级就培育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自动探究的能力。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巧的同时,更加器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控制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上一篇:被遗忘的文艺课作文下一篇:业务长期合作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