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的故事

2024-04-15

以逸待劳的故事(共8篇)

篇1:以逸待劳的故事

[拼音]:yǐ yì dài láo

[释义] 逸:安闲;劳:疲劳。用安闲之己待疲劳之敌。指自己养精蓄锐;等敌人疲劳后;待机痛击疲劳之敌。

[语出] 《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正音] 逸;不能读作“tuì”。

[辨形] 待;不能写作“侍”。

[近义] 养精蓄锐

[反义] 疲于奔命

[用法] 多含褒义。多用在书面语里。用于军事;有时也可用于体育比赛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篇2:以逸待劳的故事

【汉语注音】:yǐ yì dài láo

【成语出处】:春秋。孙武《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作战、工作等方法。

【以逸待劳的意思】:逸:安闲;劳:疲劳。作战时做好准备,养精蓄锐充分休息,等待奔波疲劳的敌人进犯时有力地给予出奇制胜的回击。比喻要保存实力。这一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四计。

【以逸待劳的近义词】:养精蓄锐、一张一弛、有劳有逸;

篇3:以逸待劳的故事

奇店——“CY故事店”

在林林总总的淘宝网店中, “开网店卖故事”还是头一遭听说。但在创意领先的时代, 一家贩卖原创故事的另类小铺, 以其文艺、清新、独特的气质悄然走红网络。掌柜将小店命名为“cy故事店”, 是“创意、诚意”的意思。

掌柜对这家小店的定位是:不卖化妆品、不卖衣服、不卖食品, 主打商品不是实物, 是故事, 这是一家贩卖故事的小店。在这家店里, 你可以购买别人的故事, 也可以贩卖自己的故事。

当在淘宝首页轻轻键入“CY故事店”时, 那清新的文字与美丽的插图呈现在眼前, 独具特点。这个格调清新而独特的故事店和一般的网店相比, 除了商品不同, 其他设置堪称一应俱全, 有商品展示区, 每件故事都配有美丽的插图;按买故事和卖故事等进行商品分类;收藏还送淘金币;页面也显出小清新的风格。在这个卖故事的小店里, 丛平平还专门精心开辟了“分享你的故事”这一新奇板块。在这个平台上, 大家可以把内心深处的情感宣泄出来, 与网友们分享。除此之外, 丛平平还从网店的“故事库”中精心挑选出一些精品, 再经过一番亲自操刀, 整理成了“失恋套餐”、“表白套餐”、“失业激励套餐”等等服务。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鼓励年轻人从失恋中、失业中走出来。与此同时, 丛平平的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了。

80后掌柜——卖故事小女孩儿

故事集市里的女掌柜——丛平平, 这个玲珑秀丽的江苏姑娘, 毕业于扬州大学, 被朋友亲切地尊称为“作家”, 虽然很年轻, 但已经是为国内数十家杂志写过稿的资深自由撰稿人, 但这并不是徒有虚名。从小爱好写作的平平就对故事感兴趣, 写得一手好文章, 但是她却从不想走平常路。

去年, 她还在南京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 后来感觉厌倦, 于是依然辞了职。疲于应付的平平, 开始琢磨着自己的新事业——开家网店吧, 不过要特别点的, 就开个自己擅长的故事店吧!

当问起平平为什么要开故事店时, 她的回答是:“这个世界上每天那么多人来来往往, 常常以为自己生活的圈子就是整个世界, 其实, 很多人活着的方式, 可能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所以, 就卖故事吧!”经过朋友帮忙装修网店, 还有摄影师朋友赞助的原创图片, 这家“卖故事”的小店就正式开起来了!

“喜欢, 你就付一元钱吧!”

“CY故事店”的故事1元1篇。这家独具特点的“故事小店”所实行的付款方式也别出心裁——先看故事后付钱。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样有些不可思议, 不禁会问:“如果顾客只看故事不付钱怎么办?”但是, 故事小店的掌柜, 丛平平却有着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认为采取这种独特的付款方式, 更能体现故事的价值与故事店的意义:“这1块钱, 既是为故事作者的原创埋单, 也是为你从这个故事里得到的任何一种感觉埋单, 感动了, 哭了, 笑了, 共鸣了, 无论哪一种感觉, 都值得你去付1块钱吧。”

店里所有的原创故事, 并配有精美的原创图片, 都已经完整贴在宝贝详情里, 埋单是一种完全没有约束的自愿行为。与其说是“卖故事”, 不如说是出售对故事的“感觉”。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与经历, 通过故事使其中的一些人产生共鸣, 从而对故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独特的感觉。小店开张半月后, 就创下了访问量20000余次, 购买人数600多人次的纪录。尽管忙活半个月才赚到600多元钱, 但小店独特的经营风格, 赢得了无数网友的好评。

梦想——“多元化故事集市”

丛平平的终极目标是把网店打造成中国的“多元化故事产销平台”。

“我最大的希望, 是有更多人来这里贩卖自己的故事。这里变成一个故事的集市, 集市里有人间百态, 有感动, 有平淡, 有搞笑, 有残酷, 有我们不知道的小世界。坚持做个贩卖故事的店, 一直坚持下去……”

由于卖1元1篇的故事并不能给丛平平带来太多的收益, 于是丛平平愿小店能够实现多元产销。微电影的流行是丛平平有了新的想法, 她将目标定位在那些想把自己的爱情故事、亲情故事拍摄出来的人, 提供从写剧本、导演到出片的一条龙服务, 在淘宝店里推出了个人定制故事摄像录影的业务。

篇4:以逸待劳成语解释

【释义】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作战、工作等方法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养精蓄锐、用逸待劳

【相反词】疲于奔命

【同韵词】轻于鸿毛、腹背之毛、胆战心摇、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泰山鸿毛、黾穴鸲巢、矢志不摇、量枘制凿、东躲西逃、鬼抓狼嚎、......【年代】古代

【灯谜】最佳的养生之道

【邂逅语】屏风马气死巡河炮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隗嚣占据陇西,后投降四川称帝的公孙述,汉光武帝派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冯异想进攻恂邑,隗嚣也率军进攻。冯异手下建议避免正面交锋,冯异主张先占据该城,然后以逸待劳,等待疲劳的隗嚣来攻,这样把隗嚣打得狼狈不堪

【成语举例】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成语造举】

◎ 11月10日,红三军在苗店、郝砦与尾追之敌发生激战,敌军以逸待劳,向红三军发起猛烈攻击,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精神予敌以顽强反击,终于摆脱这一股敌军追击,红八师师长覃苏等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篇5:IT连环计之以逸待劳

面对新业务需求,新经济模式和信息爆炸的压力,企业在信息架构的建设上,如何运筹帷幄,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以逸待劳」?以逸待劳,语出于《孙子? 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此计强调:欲将对手置于困难局面,不一定非要盲目进攻。关键在于待机而动,先于对手创造战机,以静制动,积极调动对手,努力牵着对手的鼻子走。凡是先到战场等待对手的,就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

其实,Ned很早就提出了「变革数据中心」的建议,但每次Gil都说”再等等,再等等“?结果呢,这两位IT所供职的大公司,他们的数据中心已经完全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脚步,在Ned眼里,它俨然是一个杂草丛生,满目疮痍的数据中心,无论是架构,还是服务,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

此时,技术领导者们面前站着的「对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运营挑战--找到时间和资源,推动创新,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更快速地对业务需求做出响应。然而,眼下绝大多数企业的数据中心是高度分散的,并在某些地方显得支离破碎。企业拿什么去占得先机,战胜「对手」?面临窘迫的境地,唯有建立一种全新的、高效的企业数据中心模型,使其能够提高效率,围绕着虚拟化实现资源共享,面向服务,且积极响应业务需求,灵活地应对数据中心的种种复杂性,IBM称之为「全新企业级数据中心」。

IBM对于「全新企业级数据中心」的愿景,是一个革命性的模型,在这种模式下,IT架构再不是企业发展的阻碍,相反的,IT将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与动力。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和控制不断攀升的成本,并允许企业快速响应任何用户需求,将技术与业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还为企业提供自由和创新所需的工具,使企业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同时,无论服务规模大小,它的服务管理都可以提供具有可视性、可控性和自动化管理的高质量服务,让服务的实施更快速灵活,从而更有力地支持业务增长。

篇6:以逸待劳的故事

一、在故事里寻觅有价值的内容

1. 特别的叙事方式

初读课文, 便产生疑问:作者为什么用斯杰潘老人回忆的方式讲述故事, 而不是直接由他转述?合理的解释是;斯杰潘老人在这篇课文中是不能删除的。一旦删除, 便不存在关于猎枪的对话, 而没有那支挂在墙上二十年不动的猎枪, 这个故事的意蕴将大打折扣。如果把目光聚焦在老天鹅身上, 你就会看到一个勇于担当、不惜牺牲的英雄;如果你把目光聚焦在天鹅群上, 又会发现团结的重要;如果再把目光由天鹅扩展到斯杰潘老人身上, 你则会感受到故事中包含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警示。这种特殊的讲述故事的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把握故事主要丁内容的路径, 而且通过这种“特别”走近文章主旨。

2. 特殊的写作手法

这篇课文重点是5、6自然段中着力描写的两个场景:一是老天鹅破冰的特写镜头;二是天鹅群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课文在内容安排上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以老天鹅为“点”, 群天鹅为“面”, 就像一幅画, 让人感到疏密有致。于是, 既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点”的深度, 又要能在对比观照中感受到“面”的广度, 体察出点面结合传达的深意, 应是这两段教学需解决的重要内容。

3. 生动的比喻手法

课文中运用了多处比喻, 如以下几处:

(1) “ (它) 并没有飞走, 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2) “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 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 加油!齐心干哪, 加油’”

“经过这沉重的一击, 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一句把老天鹅比做石头, 形象地写出了老天鹅落下的情景, 让人强烈感受到老天鹅扑打冰面之壮举;第二句则是把天鹅的叫声比做劳动号子, 形象地写出了整群天鹅破冰时热闹的情景和气氛。第三句没有用比喻词, 句式有了变化, 从侧面烘托出天鹅破冰之艰辛。抓住这些语言现象, 读出这些比喻背后的东西, 才能体会文本语言的魅力。

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尾丁丁

老人为什么没有向天鹅开枪, 却把枪挂到肩头, 悄悄地离开湖岸?猎枪究竟为谁而挂?仅仅为了天鹅吗?显然不是。通过对文本更深层的领悟, 笔者以为猎枪是为同学们而挂, 为所有热爱动物的人们而挂, 为世人而挂斯杰潘老人的“挂枪”行为告诉我们, 必须像老人那样, 尊重和敬畏一切生命, 这是编者的初衷, 也是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深切体会到的

二、在欣赏故事中发现故事的特点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的特质。以“语言文字运用”为理念的阅读教学就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 而应准确地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和内在规律。从这一视角出发,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把“读故事”转变为“赏故事”。在“赏”中发现故事特点, 教给阅读策略,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步, 初读课文, 认识故事的文体特点及其特殊的叙述方式, 学习从语言材料中准确提取信息,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二步, 欣赏故事, 以总问题“默读课文, 从哪些字、词、句、段中感受故事的生动”来展开教学, 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感悟、运用中明白故事的特点与特殊的写作方法。

第三步, 悟故事, 寻找并创设读写结合点,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步教学法简洁但不简单, 每一步教学都暗含着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训练点、生长点和思考点。

1.略读故事, 了解主要内容

赏故事, 先要了解故事大意, 就是概括课文内容。概括是很好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方式, 也是新课标修订稿第二学段“阅读”的训练重点。根据课文“故事中套故事”这一特殊表述方式, 紧扣课题设问:是谁向我们讲述了天鹅的故事?故事给了他怎样的启示?引导学生用“讲清课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的方法来概括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年级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概述还处于似会非会的状态, 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略读课文→提取信息→思考表达”的教学流程, 重点训练“从文字材料中准确、熟练地提取信息”的能力。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说, 教师作为引导者、点拨者, 在学生讨论交流时, 及时点拨, 在互动对话中渗透概括的要义——精简。有了这种整体性的概括训练, 再让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了解老人所讲的“天鹅破冰”的故事就水到渠成了。

2.欣赏故事, 发现鲜明特点

(1) 点面结合, 故事更丰满

四年级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而对于跳出内容来欣赏“点面结合”的写法, 需要教师智慧地引领。教学中, 可采用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老天鹅破冰与整群天鹅破冰两个场景的异同:第一步, 分别朗读有关描写老天鹅与整群天鹅的句子, 发现不同, 揭示“特写”与“整体”相融合的写法;第二步, 抓关键词感悟天鹅形象, 读出“点”的深度、“面”的广度以及与侧面描写相融合, 内容理解更深刻。第三步:多种形式朗读“点”“面”, 在朗读中感受“点面结合”的表达效果——故事更丰满。第四步:告诉学生, 在写生活中的场景时, 如加入一个“特写”, 就会更加丰满生动。四步教学中, 既有自主的朗读对比, 又有体会关键词语的表情达意, 还通过朗读抒发出真情实感, 触摸文章的写法, 达到了情智交融的境界。

(2) 形象比喻, 故事更生动

文中的比喻句有多处, 可引导学生细品一处, 先扶后放, 再领略其比喻的妙处。以老天鹅破冰这一句为例, 引导学生从“像石头似的”中体会老天鹅不怕痛, 文中没有出现“痛”字, 却让人“痛彻心扉”, 这就是比喻的妙用。接着举一反三, 体会其他比喻句的妙处。最后, 出示改编后的5、6自然段 (删除了比喻句) , 让学生来讲一讲这段故事。通过对比, 学生马上明白了:不用比喻, 故事毫无味道!比喻的作用不言而喻, 叶圣陶曾说过“教学的时候, 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 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因此教学比喻句, 既要关注比喻内容, 又要品味比喻的妙用, 让比喻为学生所接受、所应用。教内容, 更要教方法!

(3) 品读拟声词, 故事更鲜活

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克噜——克哩——”的叫声, 让学生深入文本世界感悟和品味天鹅的叫声, 体会它们的情感, 并运用“如果你是这群天鹅中的一只, 你会说什么”这种方法来促进学生体验, 表达内心感受。三次叫声分别在破冰前、破冰时和破冰后, 这就可以把想象三次天鹅叫声的说话训练与复述故事相结合, 为课后习题1中的“背诵段落”作铺垫。学生在复述故事中想象说话, 感受拟声词让故事更鲜活的效果。

3.交流故事, 抒发内心的体验

本课的结尾, 在写到“挂在墙上的猎枪再也没动过”后就戛然而止, 此时要激起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 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切入口, 可以抛出问题:为什么猎枪再也没有动过?猎枪为谁而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两个问题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鼓励学生多角度, 有创意地阅读,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 并让学生明白:令人回味的故事, 就是好故事!为学生播下一颗鉴赏故事的种子。

篇7:以逸待劳的故事

1 语词层面

作为格雷马斯的高足和叙事符号学代表人物之一的尤瑟夫·库尔泰这样定义语词层面:“它们产生和组织能指。尽管它们能够包括一些几乎是普遍的东西, 但它们对于这种或那种语言 (更准确地讲, 它们确定这些语言的特征) 、对于这种或那种语言材料来讲, 却还是专有的。”[2:112]Martin&Ringham认为, 对于叙事符号学而言, 要分析一组话段的显现结构, 就必须通过对具体的词语和表达或语法结构和语法项进行检验来发现其中的符号学关系。[1:67]

首先考察显现要素。根据Martin&Ringham的定义, “显现要素属于文章中反映物质世界并且能被五种感觉器官所感知的要素。这些要素对于建立一种现实效应或对真实世界的感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258]下面从语词角度对故事进行分析, 并研究地点、时间和人物的形象化显现要素。整个篇章中的形象化显现分类如表1:

通过考察可以得出, 地点、时间、人物的形象化显现要素将读者拉近到现实世界。现在时的功能在于构建一个现实世界的形象能指, 而过去时和将来时的功能又分别在于构建出过去世界和将来世界的形象能指。在汉语里, 这三个时间维度是通过时间标记来划分的;在英语里时间标记只是个辅助性划分工具, 主要的工具还是语法时态标记。这些时态标记实际上反映出人们对现实世界中时间的三个维度的心理划分。从这三个语法标记中不难得出三个叙述:对过去的叙述、对当前的叙述和对将来的叙述。本来都是发生过的事情, 作者通过三个维度的分割, 也就是通过三种叙述的构建营造出一个可以使读者身临其中的并能够时刻提醒读者注意的阅读空间。在列出了一份主要的同位素性复现的清单之后, 开始考察对立项。格雷马斯沿袭索绪尔的观点, 认为“语言中只有差异”[3:167], 意义在差异中产生。因此, 对立项之间的差异对比在意义产生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立项的对比使文本的意义通过这种对比所产生的差异更加清晰的浮现出来, 这样, 不论是地点的转移还是时空的转换, 不论是过去与现在的变换还是人物情感的变化都通过这种差异的对比体现出来。

语法特征:故事中主要使用过去时, 只有在最后两段才用了现在时。该文注意到, 过去时用来叙述整个故事的经过, 而现在时用来描述故事的英雄人物莫妮卡·威廉姆斯的性格和生活。

2 叙事层面

现在考察故事的叙事层面。尤瑟夫·库尔泰对于这一层面的描述是这样的:“它们构成一种符号学语法, 该语法以话语形式排列能显示的内容。这种语法的产品独立于显示它的表达, 因此他们在理论上讲可以出现在不管什么实体之中, 并且对于语言学对象来说, 可以出现在不管什么语言当中。”[2:112]这里, 为了便于找出这种符号学的叙事语法, 该文将故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段开始, 到“Wasn’t she supposed to obey grownups?She climbed into the car.”结束。在这一部分中, 先考察包括六种叙述功能项的行动叙事模型:

发出者:切尔拉心中铭记的她妈妈关于警惕陌生人的话, 成为她想要摆脱陌生男子的最重要原因。

接收者:切尔拉

主体:切尔拉

客体:切尔拉不知道陌生男子究竟有什么企图, 但是遵循着妈妈的警告 (警惕陌生人) , 她的目标是想尽量摆脱掉那个缠着她的陌生男子。

帮手:在这一部分里, 帮手空缺。

对手:想诱使切尔拉上他轿车的那个陌生男子。另外, 切尔拉只有十岁并且此时独自一人, 这一事实本身便是不利因素。

考察完叙述功能对以后, 按照规范叙事模型考察四个叙事逻辑过程:

契约:在小女孩的心里, 存在着一个她与妈妈之间的契约关系。妈妈曾经提醒她要警惕陌生人, 她也想听妈妈的话。为了坚守这一契约, 小女孩儿努力想要摆脱陌生男子的纠缠。

能力考验:小女孩儿不仅没有回答陌生男子的问题, 而且男人主动提出要开车带她兜风时, 她毅然拒绝了。并且一句话不说, 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决定性考验:陌生男子的大喊大叫和小女孩儿内心的激烈斗争构成了决定性考验。

成败考验:当小女孩钻进男子的车里时, 她想要摆脱男子的愿望已经落空。与之相对的是, 陌生男子成功将女孩儿引诱进了自己的轿车中, 即他作为反主体的追求实现了。虽然小女孩的心里有过斗争, 但最终她还是向男子屈服了。事实上, 此时坐在轿车里的小女孩儿已处于男子的掌控之中, 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很显然女孩需要别人的帮助来脱离险境。

现在考察第二部分的叙事层面:第二部分从“At just thatmoment, Monique Williams, 34, was driving down Salina on herway home.”直到故事的结束。这一部分的行动叙事模型为:

发出者:威廉姆斯心中的正义感驱使着她的行动。这种正义感让她觉得警惕陌生人、保护弱者是她应该践行的公民道德准则。

发出者:威廉姆斯心中的正义感驱使着她的行动。这种正义感让她觉得警惕陌生人、保护弱者是她应该践行的公民道德准则。

接收者:莫尼克·威廉姆斯

主体:莫尼克·威廉姆斯

客体:威廉姆斯想要保护小女孩儿免受陌生男人伤害以及她要将二人绳之以法的想法共同构成了主体追求的目标客体。

帮手:特意停下来帮助的那位男士和塞拉克思市公园的职工杰雷西莱特, 正是他开车从后面堵上来, 挡住了陌生男子的逃路。在此过程当中, 警察也发挥了施助者的功能。

对手:企图劫持小女孩儿的那个陌生男子。

下面进入规范叙事模型的分析:

契约:当威廉姆斯得知小女孩并不认识那个男子时, 契约已经生成。这样, 威廉姆斯 (主体) 与正义感以及整个社会的良知达成了契约。

能力考验:威廉姆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陌生男子来到她身边企图引诱她上车。根据她以往的经验, 她特意停下车来确认一下。在得到男子冷漠的回答以后, 她又询问小女孩儿。

决定性考验:在确信了自己的感觉不差以后, 威廉姆斯让小女孩儿立刻从车上下来。小女孩儿听了她的话, 下了车;然后, 她加大了油门, 冲向前去挡住了道奇车前方的去路。威廉姆斯拦住陌生人并把他绳之以法的一系列行动构成了这一部分的关键内容。

成败考验:故事的最后, 在另外两位男士的帮助下, 威廉姆斯把罪犯交给了警察。她挽救了小女孩儿并将罪犯绳之以法。所以, 她作为第二部分中的主体实现了追逐的目标。

故事中各部分划分的依据之一, 便是主体的转换, 而主体转换的必要条件是前一主体无法实现或无法完全实现目标, 他需要助手的帮助甚至完全要另一主体替他来完成。第一部分中切尔拉的追逐目标是保护自己免受陌生男子的蹂躏, 如猥亵甚至杀害等。但是她没有通过考验也就没能实现目标。而威廉姆斯具有维护正义的品质并愿意帮助切尔拉, 这就促使了主体的转换。各部分中主体的确定又是根据主要人物的界定来实现的, 如在故事中, 第一部分主要描述的人物是切尔拉, 故事中的人称代词“她”均指切尔拉;而在第二部分中, 主要描述的人物形象换成了威廉姆斯, 文中的“她”, 也随之变为指代威廉姆斯。值得注意的是, 在第一部分中常用“她”来指代的小女孩, 在第二部分完全以“切尔拉”或“小女孩”的形式出现;这种变化绝不是无意识的, 应该视为叙事逻辑主体转换的标记。这样一来, 两个主体之间就有了明显的层次感, 而故事的主线始终贯穿如一。作者用词细心讲究, 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叙述的把握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文中对陌生男子的称谓指代一直没有改变, 因此他可看作是整个语篇中的对手, 只不过在第一部分中处于主动地位, 而在第二部分中则处于被动地位。

3 深层层面

在分析了故事的语词层面和叙事层面以后, 接下来分析深层层面。尤瑟夫·库尔泰指出, 深层层面“确定一个个体或以社会的基本存在方式, 并由此确定符号学对象的存在条件。就我们的了解而言, 深层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具有一种确定的逻辑地位。”[2:112]在深层层面里, 格雷玛斯的成功之处在于引入了符号学矩阵。这种矩阵是位于深层、并具有逻辑-语义特征的基本意指结构形式。[4:6-7]图1可以描绘出它的基本结构:

在这里, S1与-S1、S2与-S2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S1与S2、-S1与-S2之间的关系是反义关系;S1与-S2、S2与-S1之间的关系是蕴含关系。[5:49]可以看出, 由S2向S1的运动是一个渐变的转换过程。将故事放入符号学矩阵来考察就会得到以下几个语义转换体系:首先, 语篇中存在着善与恶的转换, 这一转换在符号学矩阵中显示如图2:

其次, 与善恶矩阵并行的还有生与死的意义潜式的转换 (图3) :

第三个符号学矩阵表达的是正面价值的转换 (图4) :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格雷马斯叙事符号学从显现层面、叙事语法和深层语义结构三个不同的意义显现层面来分析故事的内在逻辑结构,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对这三个层面的逐层剖析, 故事的逻辑结构逐渐展现出来, 而故事的价值转换关系最终在符号学矩阵中得以呈现。必须指出的是, 叙事符号学研究的重心是产生意义的深层结构。从分析中可以看出, 故事的意义由深层层面产生经由叙事层面和显现层面逐渐展现出来, 这一过程也成为了叙事语义微观域中意指活动的基本过程。

摘要:该文旨在运用法国符号学家格雷马斯的符号学分析框架, 对一则故事进行分析。笔者将故事分为两个部分, 按照格雷马斯提出的框架从三个层面对故事进行剖析。这三个层面分别涉及语篇的语词层面, 叙事层面和深层层面。产生故事的结构逻辑从这三个层面中体现出来。语词层面包括对显现要素、对立项和语法特征的分析。叙事层面考察行动叙事模型和规范叙事模型的运作过程。在深层层面里, 著名的符号学矩阵将阐释故事所蕴含的价值体系。

关键词:叙事符号学,结构逻辑,三个层面,符号学矩阵

参考文献

[1]Martin, Bronwen, Ringham, Felizitas.Key Terms in Semiotics[M].London/New York: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Ltd, 2006.

[2]尤瑟夫·库尔泰《.叙述与话语符号学》[M].怀宇, 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3]费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岑麟祥,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4]怀宇“.符号学译丛”序[M]//尤瑟夫·库尔泰.叙述与话语符号学[M].怀宇, 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篇8:以逸待劳的故事

一、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优势

故事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促进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 激发学习兴趣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改变英语教学策略, 将故事引入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而故事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比如在教学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时, 就可以用故事来呈现新学的词汇。比起实物呈现与图片呈现方式的单调和枯燥, 故事呈现方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让小学生在其感兴趣的语境中学习新词汇, 学习语言表达。

(二) 传递丰富知识

故事教学内容丰富而有趣, 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老师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 也要让他们懂得故事中的道理。例如, 我选择的是一则故事材料“Cinderella” (《灰姑娘》) , 由于原著文字较为复杂, 涉及到的语法点较多, 在此不一一举例。文本呈现的形式主要以教师朗读为主, 辅以大量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大意。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读完这则故事, 我问学生从“Cinderella”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发言中来, 有的学生从中明白了:无论面对怎样的遭遇, 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有的学生则认为不应嫉妒他人的长处, 而要谦虚地学习他人的优点, 从而完善自己;还有的学生从中体会到, 每个人都会过上幸福的日子, 在幸福来临前, 需要耐心地等待。学生从同一则英语故事中, 领悟到不同的道理, 并运用这些道理反思自己, 反思生活, 这也是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优势之一。

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素材和体系不够完善

英语中有一则谚语,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意思是说, 事物都有两面性, 凡事都有利弊,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虽然有许多优势,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故事素材不够完善, 没有真正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故事体系还不够完善, 部分教师单纯地引入国外小学生的故事书进行教学, 殊不知国外小学生与中国小学生的语言层次差距极大, 语言背景也不同, 导致故事素材的内容跟小学生目前的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最终无法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二) 词汇、语法难度过大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比较有限, 面对故事教学中出现的生词和复杂句型, 在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的背景下会出现理解上的障碍, 更谈不上趣味性的教学。以“巴啦啦小魔仙”这篇英文故事的教学为例, 教学内容虽然是深受多数小学生喜爱的“巴啦啦小魔仙”的英文故事片断, 但翻译起来有很多复杂的词汇, 语句也不好理解, 远远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范围,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预期效果。

三、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方法

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 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原因之一是这部分教师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故事教学的方法上也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对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设计过于理想化, 导致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 如有的小学生在故事教学中注意力过多地被故事所附带的图片吸引, 忽视了教师的讲授;有的小学生以为故事教学就是教师带领他们在课堂上玩乐。而教师大多也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讲故事, 或给学生播放故事的音频, 不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无法顺利进行。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一些适用于英语故事教学的方法, 供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 听的方法

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故事, 让学生猜测故事的主旨, 然后播放录音, 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 并回答相关的问题。例如在Unit 4 Where’s the bird的教学中, 上课时可以先由教师放置bird (鸟) 的图片, 并对学生提问“Where’s the bird?”引导学生用“It’s on/in/under/behind the...”来进行回答。

(二) 阅读的方法

在学习Unit 7 On the farm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迅速找出农场里有哪些动物, 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这些动物, 并模仿它们的叫声。小学生普遍喜欢表演, 让学生在故事扮演中学习英文表达, 他们会为了表演而更加认真地去学习使用这些英文表达, 主动地阅读教材。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 使小学生明白动物叫声在中西方的不同表达, 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 创新和思考的方法

上一篇:实验一系统管理下一篇:乖巧的嘴巴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