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

2024-05-11

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

集体林权流转合同登记备案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林权流转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加强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结合全国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国范围内的集体林权流转,适用本办法。国有林流转,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集体林权流转,是指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集体林权权利人采取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合作或者其他符合有关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转移林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给他人的行为。出让人是指拥有林地承包经营权(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受让人可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林权流转合同登记备案职责。

林权流转合同登记备案包括初始、变更和注销登记。

篇2: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省委发〔2008〕41号)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应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集体林权,包括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林权和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权的流转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林权流转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权权利人将其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依法转移给他人的行为,不包括依法征收或者征用致使林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情形。

第四条 林权流转应当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保护、培育和合理使用森林资源;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条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强迫或阻碍林权流转。林权流转必须出于双方当事人自愿,对流转的形式、内容、条件和期限等,双方应当协商一致。

第六条 林权流转可以采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也可作为出资、合作的条件。林权流转时,除流转合同另有约定外,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盗、以及依托森林生存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法定义务和责任应当一同流转。

第七条 个人依法取得的林权流转收益归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和挪用;集体经济组织林权的流转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主要用于归还林业贷款、集体林业生产、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和公益事业。

第八条 林权流转受让方必须具有林业生产经营能力,应当依法按照林权流转合同约定进行生产经营,不得以流转为名炒买炒卖林权。

第九条 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林权流转的优先受让权。引导农民以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林场和股份制林场等形式,促进林权流转和规模生产经营。第二章 流转范围

第十条 下列林权可以依法流转:

(一)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木所有权;

(二)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林木使用权;

(三)苗圃地、无立木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和宜林地的林地使用权。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流转的林权。

(五)区划界定为公益林的林地、林木,原则上不得流转,在不改变公益林性质的前提下,允许以转包、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开展林下种养业或森林旅游业。

第十一条 下列林权不得流转:

(一)纳入国家建设规划拟征用、占用的;

(二)不能提供林权证书等合法有效权属证明的;

(三)权属不清或者有争议的;

(四)已依法抵押、提供担保的;

(五)其他法律法规禁止流转的。第三章 流转期限

第十二条 流转期限应根据林种、树种、林龄、面积及林地开发目的、开发形式,由流转双方协商确定,原则上用材林以轮伐期确定流转期限为宜。

(一)家庭承包经营的林权流转,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二)林权再次流转的,不得超过上一次流转合同约定的剩余期限。第四章 流转程序

第十三条 农民通过家庭承包依法取得的林权的流转,应当取得发包方同意;流转后再次流转的,应当取得发包方和原承包方同意。

第十四条 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权流转,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公示7天以上。受让方为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还应当报经乡(镇)人民政府核准。

第十五条 合资经营、合作经营或者权属共有的林权流转,应当依法取得合资方、合作方或者权属共有方的同意。

第十六条 承包方自愿委托发包方或中介组织流转其承包权的,应当出具林权流转委托书。

第十七条 下列林权的流转,由林权权利人决定:

(一)农户房前屋后个人所有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二)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自主流转的其他林权。

第十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权的流转,应当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第十九条 依据《甘肃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方案》规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出具。第五章 流转管理

第二十条 林权流转,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合同,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出让方和受让方的姓名(名称)、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方式;

(二)流转的林地地类、坐落位置、四至界限、面积、林种、树种、林龄、蓄积量或株数等,并附地形图或示意图;

(三)流转方式、流转用途、流转期限及起止时间;

(四)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五)流转价款和支付方式;

(六)林地被征占用时的利益分配;

(七)合同期满后森林资源存量及处置,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它附着物的处置;

(八)违约责任;

(九)解决争议的办法。

第二十一条 林权流转时,出让方已依法取得的林木采伐权可同时流转,受让方采伐林木按照林木采伐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做好采伐后的更新造林工作。

第二十二条 以出租方式流转的,可根据市场和林地价值变化情况,建立租金定期变动机制。

第二十三条 出租的租金价格和支付方式由租赁双方协商确定,租金最低保护价应不低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原约定的租金低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应随着补偿标准的提高而随之提高。

第二十四条 因林权流转发生争议或者纠纷,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调解。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五条 林权流转合同规范文本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 流转合同一式五份,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备案一份,报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各备存一份。

第二十七条 省集体林权产权交易管理中心受省林业厅委托,负责全省林权流转的法律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林权流转的监督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做好林权流转的有关具体工作。

第二十九条 县级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乡(镇)林业工作站负责建立林权流转信息库,及时发布林权流转的供求信息,搭建流转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和林权变更服务;建立林权流转档案,将林权流转合同、流转资产评估、流转登记、备案材料及有关文件及时归档,确定专人妥善保管。第六章 流转登记

第三十条 林权依法发生流转的,双方应当依法共同到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或者备案手续,确认林地和林木的权属。

第三十一条 林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采取抵押方式流转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第三十二条 林权采取转包、出租、入股、合作方式流转的,流转双方应当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十三条 办理林权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流转合同;

(二)林权证书;

(三)村民委员会的意见、乡(镇)人民政府的审核意见;

(四)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供的资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流转的林权,未办理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的,流转双方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

第三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林权变更登记或备案申请材料之日起,符合条件的,应当在30个工作日之内进行变更登记或备案。对需要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按规定期限在林权所在地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核发变更登记证书。不予登记或备案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告知理由。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林权流转的,其流转行为无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已经办理的,依法注销权属登记或备案。

第三十七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的,其评估结果无效;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在办理林权流转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过程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对不具备条件而进行变更登记或备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篇3: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

关键词:林权制度改革,林权流转,法律问题

1 农户对集体林权的认知情况

对于林地的所有权, 农户并不是十分清楚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体享有者, 通过对贵州某地的农户进行了调查, 当地的基本情况是有极大一部分的林场属于国家所有, 而大部分的农户根本分不清林权具体的所属情况。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认为林权是归为国家所用的农户占绝大多数, 高达58%, 认为是归集体所有的农户占28%, 认为归农户自己所有的占10%, 认为归村委会所有的仅占4%。根据《宪法》和《森林法》所规定农村的林地所有的主体应该是“集体”, 再根据《民法通则》之上规定来看主体是“劳动群众集体”, 而《土地管理法》却规定主体应该是“农民集体”。从以上的几部法律来看, 我国对于农村林地所有权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和规定。这也是导致农户对于集体林权认识不清的一个因素。

2 林权流转法律所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缺失问题

我国的集体林权改革是从2003年开始施行, 集体林权流转的林地面积越来越大, 市场也越来越活跃, 但在集体林权流转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依旧不少。比如集体林权流转的主体、方式、合同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在相关法律之上已经无法满足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随着集体林权流转的发展, 在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并不能解决现存的问题, 我国目前还缺一部关于林权流转的专门的法律。

2.2 法律限制严格

为了保护生态利益, 我国对于林木的采伐限制十分严格, 有时候甚至略显僵硬, 导致农户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受到诸多限制, 最终造成利益的损伤。首先是对于采伐树种的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 农户在进行采伐的时候是不能任意选择采伐树种的, 采伐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择伐、皆伐、渐伐。同时也规定了采伐需要先获得采伐许可证, 而获得许可证也需要委托相关部门、政府代替申请。其中可以进行采伐的种类又主要集中在竹林之上, 由此可见农户如果需要进行采伐, 不仅申请许可证极其麻烦, 而且受到颇多限制, 采伐过量则有相应的处罚, 事后又需要及时更新造林, 具体说来农户所享有的权利根本不够充分。

2.3 转让不规范

根据目前存在的相关法律《森林法》、《物权法》等, 对于林权的转让之上的规定具有原则性过大, 实践性差的缺陷。农户在进行林权流转的时候方式十分单一, 没有足够的自由, 也不用签订相关合同, 发生争议之时也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解决方式。对于流转的受让方的整体条件没有一个完整的审核体系, 往往造成资质差的流转主体也能够成功进入流转过程, 具有不公平性。最重要的是对于那些不愿意进行转让的农户过多采用行政手段, 损害了农户的基本权益。流转之后许多农户可能并不会办理相关的手续, 这些都将导致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受到损害。

2.4 生态补偿问题

由于规定了一些品种不能进行采伐, 而这些林木主要的作用是作为公益林, 所以国家规定对这部分由于无法采伐而对农户带来的损失进行一定的生态补偿。《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当中的相关条列规定, 对于每一亩的生态补偿每年是五元, 而这些补偿和农户所付出的根本不成正比, 差距非常大, 大大影响到农户对公益林的管护积极性。

2.5 林权争议解决机制不够完善

在进行林权流转的时候必定会伴随着诸多的争议存在, 这些争议都严重阻碍了林权流转的正常发展。引起争议的原因很多, 例如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的争议, 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要数两者同时具有争议。还有一些争议发生在村民和村委会之间、农户和农户之间等。有些时候也可能是因为当地政府本身行为不当、违法乱纪等引起。

通常情况都是将林权争议当做财产权益方面的民事纠纷进行处理, 加之农户本身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 对于具体如何解决争议问题的了解相当不充分, 往往在进行争议解决之时只是通过简单的口头协议, 或者不完整的书面协议就直接解决。这样做有一个比较大的弊端, 再次争议的几率相当大, 使得争议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对于一些农村地带, 司法机构以及执法机构有些设置并不完善, 有些甚至根本不存在。而作为相关的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 由于对农户存在一定的偏见, 所以在帮助农户进行争议的处理之时态度十分不端正, 且诉讼费用较高, 一般的农户要么无法支付要么不愿意支付。若是争议是由相关部门、机构等引起的, 农户想要平等、公平的解决争议问题更是难上加难。由于农户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之时找不到有效的求助结构和办法, 不仅损害了农户的基本权益, 而且对于林权流转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影响。

3 关于林权流转法律问题的一些思考

针对以上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 国家和相关的部门都需要及时进行解决, 首先需要明晰林权产权, 其次是需要规范林权在进行流转当中的相关法律和机制, 规范林权流转, 加强对林权流转的监督, 对于公益林的生态补偿制度也需要做一定的调整, 保障农户付出和收入成正比, 最后是在发生争议的时候相关部门和机构要积极的协助农户, 帮助农户及时处理。

4 结语

通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权流转的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 可以看出在法律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 需要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完善完整相关的法律体系。本文针对这些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在之后的对于林权流转法律问题的解决之上, 还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持之以恒的努力, 最终保障林权流转正常有序发展, 保障农户的基本权益。

参考文献

[1]田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林权流转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2.

[2]陈华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林权流转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陈晓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益评价及模式选择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 2012.

篇4: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

[关键词]集体林权;流转;管理

一、集体林权流转管理的完善

(一)强化林权登记和林权流转登记工作

林权登记是集体林权流转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林权登记明晰权属,是集体林权有序流转,减少林权纠纷的必要保障。只有以林权证为基础,做到转出方凭林权证流转,转入方及时办理林权登记,才能保证林权流转合法、有效、安全。各级林业部门要严格按照林权登记发证的有关规定,以规范的林权证范本发证,要严格做好户口统编工作,做到“有林有证”、“一林一证”。全国应建立统一的林权登记机构、统一的林权管理档案和林权证管理电子信息系统,登记机构依法应当公开登记档案,并接受公众查询,使交易中的受让方能清楚了解出让方林权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放心地进行交易,最大程度避免权属争议的发生,从而维护林权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经济秩序。

各级林业部门要认真审查林权流转登记申请文件,特别是要认真审查其权属证明文件和流转决策程序合法性、有效性、申请人的资格证明、流转合同和流转方式等内容,对于合法规范的林权流转,需要变更林权的,林权登记机关应及时受理,认真审查并进行流转变更登记;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流转,登记机关不得给予变更登记。

(二)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合同

目前集体林权流转过程中使用的合同,有相当一部分不科学、不规范,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存在严重缺陷,容易造成纠纷。依照《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一份规范的集体林权流转合同,应包含以下基本条款:(一)流出方和流入方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流转的林地、林木的林地类型、坐落位置、面积及四至界线地形图、林种、树种、林龄、蓄积量、株数等;(三)流转期限和起止日期;(四)流转方式;(五)流转林地的用途;(六)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七)合同到期后地上附着物及相关设施的处理;(八)双方当事人其他权利和义务;(九)违约责任;(十)解决争议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基本条款仅是示范性的,是为了告知流转双方在订约时应该列明这些条款,但并不意味着缺少其中的某一项会导致合同不成立或者无效。双方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他条款,如明确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责任的条款。

林业主管部门在审查林权流转登记申请文件时,应着重对流转合同的内容和规范性进行审查,双方权利义务过于简明的合同以及没有采用规范合同样式的流转合同,应当暂停审查,在双方当事人对合同进行补正或变更后再行审查。

(三)规范集体林权流转程序

2010年5月,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发出了《关于征求<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草案修改意见的函》,由此可见,国家正着力于用单行法规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这必将规范我国目前还较为混乱的集体林权流转秩序,提高目前还较为低下的集体林权流转效益,其进入试行阶段后的实际运行效果如何,令人期待。该草案分为总则、流转范围、流转当事人、流转方式、流转合同、流转管理、有关责任和附则八章,这样的体系还是比较全面、具体的,但是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就是没有一个明确具体、显而易见的流转程序。笔者认为,这样的立法缺漏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各地由于林业资源、林业生产具体情况不同,无法采取整齐划一的流转程序,让各地根据该草案规定的大体流转纲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流转程序的管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建议在修改该草案时,应将流转程序独立成章,将集体林权流转的大体程序加以规定,以此作为指导各地集体林权流转的指导性程序。笔者认为,集体林权流转应包含以下程序:

首先,必须对现有权属状况进行公示,公示的手段是发放林权证。林权证是集体林权流转的唯一法律凭证,权属不清或者存在争议的林权不得流转。应明确林权登记和换发证程序,并做好事后的审查工作。

其次,集体林权的流转,须民主决策。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形式进行,且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村民代表同意;集体林权流转方案须公布。

再次,林权流转的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没有采用规范样式合同文本的,不予审核,待采用规范合同文本之后再行审核。

最后,须办理林权变更登记手续,未经登记,流转不发生法律效力。

二、集体林权流转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

(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完善

国家对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的建立早有重视。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促进林木合理流转,调动经营者投资开发的积极性。”在2008年《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又一次强调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加快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规范评估行为,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

资产评估的两大要素是评估技术和评估管理。要加强评估技术建设,就要积极培育资产评估专门人才,加强对资产评估资格的考试和审查制度,不断提高评估人员的素质。对于资产评估管理,西方国家对森林资产评估的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政府管理模式、行业管理模式和政府监管下的行业管理模式。考虑到森林资源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和森林资源经济效能所需要的相对宽泛的流转环境,笔者认为,我国的森林资产评估管理应采取第三种模式为宜。在政府监管下的行业管理模式,一方面使森林资源的最终决定权集中在政府,有利于在市场调节失灵时实施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行业管理的方式又保障了资产评估的专业性、增强了资产评估的灵活性,更有利于之后的林权流转工作。

(二)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纠纷的仲裁和处置机制

我国《土地承包法》第51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或流转发生纠纷时,可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协商解决,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现实中,大多数地方政府尚未形成处理林权流转纠纷的规范化制度,同时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条文与仲裁依据,“有的纠纷积压了几年或十几年仍无法解决”。因此,须尽快制定处理林权流转纠纷的具体实施办法,确定好纠纷双方的权利义务,完善相关的争端处理机制,为林农解决林权流转纠纷问题提供制度支持和法律援助。

(三)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

在现今集体林权流转过程中,应积极扶持林农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引导培育新型的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网络,为林农提供流转前、流转中和流转后的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发展林业专业协会,充分发挥信息服务、政策咨询、行业自律、科技推广等作用。引导和规范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等中介服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延荣,周珂.集体林权流转和林地使用费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乔永平,聂影,曾华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安徽农学通报,2007,(8):4-6.

[3]诸江,周训芳.林业物权制度解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5-28.

[4]曹明德,黄锡生.环境资源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5]周训芳,谢保国,范志超.林业法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6]钟德军,魏天波.林权纠纷及其解决途径[J].河北林果研究,2008.

[7]刘德钦.林政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篇5: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

王明生

为了加快荒山绿化步伐,加速以杉柏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建设,20世纪70年代,全国学习湖南、广东经验,创办社队集体联办林场(以下称乡镇林场)。浙江省仙居县创办了27个乡镇林场,经营面积11.9万亩。乡镇林场按公社统一规划,林地从各村划入,动员全公社社员投工投劳开山造林,林场创办后,山权不变,经营权归林场,经营期一般为一个轮伐期;收益按照山权、林场积累、投工投劳三者1∶2∶7的比例分成,为山权单位和投工投劳单位的联办林场。仙居县林权流转实践

造林结束后,各联办单位进行投工投劳结算,确定收益分配比例。林场场员从各村分派,场员的报酬,由林场评工记分,回本村参加分配。几年后,随着幼林抚育的结束,林场的生产性活动减少,林场场员也陆续减少,直至全部归队,由林场管理委员会兼管林场事务。

乡镇林场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创办的,在当时,对加快绿化荒山、带动和促进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30多年过去了,林木陆续采伐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按照原来的方式组织生产,在林场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采伐迹地荒芜,财务管理混乱,有的联营合同到期,有的乡镇政府越权包办侵占联办单位利益。乡镇林场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仙居县埠头林场根据全部是国有山的特点,完善规章制度,继续集体经营。上井林场因林地只属上井村一个村所有,树木采伐后返还原山主上井村经营。此外积极探索林地使用权流转经营。如溪口林场,2003年树木全部采伐完后,当年11月,在原办场合同期内,将采伐迹地以16000元转让费,承包给横溪镇林业站经营。又如杨岸林场,2003年,将1100亩杉木林、900亩采伐迹地和2000余亩阔叶林,以171万元的转让金整体转让,经营期50年。

从仙居县的实践看,通过林权流转,吸引了林业资金,采伐迹地更新加快,但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林权流转需注意几个问题

林权流转是对乡镇林场根本制度的调整。乡镇林场创办的原有政策没有考虑林权流转经营。乡镇林场的根本制度是,山权不变,经营权归林场;山主和各联办单位投工投劳创办,收益按山权、林场积累、投工投劳三者1∶2∶7比例分成。实行林权流转后,经营权变了,林场积累不需要了,联办单位投工投劳更不需要;联办不存在了,收益分配也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乡镇林场实行林权流转经营,是对乡镇林场的根本制度的调整。

林权流转的转让金要合理分配。一般来说,林权流转的转让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现有林木和设施折价款;二是林地经营权转让费。现有林木和设施属于林场所有,林地属于原山权单位所有,因此,林权流转的转让金分配应分别处理。现有林木和设施,原则上仍按林场原有的分配制度分配,即山权、林场积累、投工投劳三者1∶2∶7比例分成。林地经营权转让费则属于林地所有权单位所有,林地所有权为集体的,属集体所有;林地所有权为国有的,要上交国库;林地所有权为公社所有或林场所有的,由各联营单位协商分配。

林权流转合同的签订主体必须合法。林权流转合同签订双方中的林场方,是林场管理委员会还是林地所有权单位?还是两者同时签订?这应根据林权流转的期限和内容确定。如果流转的期限在原办场合同期内,流转的内容是现有林木的经营权,流转合同可由林场管委会签订;如果是采伐迹地等无林地、现有林木、基础设施和经营权一并流转,且流转期限超出原办场合同期,合同应由林场管委会和林地所有权单位共同签订。

林权流转方案必须依法民主决定。因为乡镇林场的林权流转,是对乡镇林场的根本制度的调整,林权流转方案应当由原各联办单位决定,而不是林场管委会决定,更不是乡镇政府决定;联办单位为农村集体的,应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定。

妥善处理乡镇林场创办合同。借山合同到期的,各联办单位(经营者、山主、投工投劳单位)要及时协商,经营状况良好的,可以继续保持经营形式的稳定;如协商不成,在处理好现有林木的权益问题后,返还给山主经营。合同期限没有约定的,原则上按一个轮伐期确定。在现有林木处理后,不管合同是否到期,都要与原合作单位(特别是林地所有权单位)协商,决定经营方案。无论是继续经营还是返还山主经营,都应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定。

摆正乡镇政府的角色,不能越权侵权。乡镇林场是在原公社党委和公社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创办的,一直以来乡镇的主体意识很强;有的甚至直接管理,视林场为己有,以各种理由随意侵占林场利益,办场时确定的1∶2∶7收益分配比例很少兑现,群众意见很强烈。乡镇林场是山权单位和投工投劳单位的联办林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乡镇政府与林业主管部门一样,对乡镇林场负有指导、监督职责,但不可越权主导林场的经营管理活动,更不能侵占林场利益。

篇6: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定》和中共思茅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及中共孟连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孟连县景信乡作为全县试点,首先开展了以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一、主要做法

景信乡是孟连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乡,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及时传达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县委、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会议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此次改革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主要新农村建设步伐,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把全乡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市、县作出的重大决策上来,认识提高到以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加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市、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坚决克服困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扎实有效地推进这次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全县林改全面铺开,探好路子、摸出经验奠定基础。

(一)健立机构,加强领导,明确目标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及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常务副组长,副书记、副乡长为副组长,相关

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处理林改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一室三组(办公室、政策法规组、林权确认及纠纷调解组、业务技术指导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抽调县、乡、村干部86人组成了林改工作队。

(二)加强培训,广泛宣传,全面动员

通过半年多的宣传发动,技术规范操作等一系列实施工作,到2006年底,全乡共完成可均山到户的集体商品林地159宗,面积23657.9亩,产权明晰率100%,为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利”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2007年初,全乡五个村的林改工作通过了市县的检查验收,基本完成了林改任务。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在森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过程中,涉及森林资源流转及价值评估等问题尤为突出。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有利于集体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发展,有利于国家增税、集体增财、农民增收,有利于实现最大限度提高林业生产力的目的。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为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规范森林资源流转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景信乡林改试点工作启动之初,乡党委、政府、林业站协同县林业部门积极深入各村组、林地,对全乡林业资源状况进行实地勘察,并查阅“两山一地”划界相关资料,对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调研,认真分析情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多次综合分析,修改的基础上,根据市、县下发的林改实施意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景信乡深

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业务技术操作规范》和《景信乡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时间安排表》,各村结合实际制定了《村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村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时间安排表》,《林改工作队员管理制度》,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为开展好“林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规范森林资源流转的重要性

景信乡位于孟连县东北部,南和西面与娜允镇接壤,东和北面与澜沧县东回乡、拉巴乡毗邻,总面积182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回俄村,海拔1090米。全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2个村民小组,3182户,12588人,其中农业户2931户,农业人口12028人,2005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43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3元。根据2005年森林资源调查显示,全乡林业用地面积为111236亩,其中国有林地面积为9410亩,集体林地面积为101826亩,集体林地中:生态公益林地59821.8亩、商品林地42004.2亩(包括9604.6亩经济林和2317.5亩的竹林)。全乡森林覆盖率41.0%。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尤其是边远山区,集体林80%以上由村集体统管或委托村民管理,存在林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林业“三定”政策实施,确定了林业生产责任制;通过实施造林绿化工程,集体林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集体林业经营主体的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集体林区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制约了林业生产力发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是对集体商品林中没有异议但尚未明晰的林地和林木进行产权明晰,落实经营权;二是对已明晰产权的自留山和

家庭承包经营权的竹林、经济林等及租赁造林的林木所有权等应给予确权落实,发放林权证。三是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因此,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增强林业活力,加快林业发展,进一步调动林农耕山育林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需要。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一种具有再生能力的自然资源资产。森林资源流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森林资源的资产界定,既要界定森林资源资产的物质内涵,即哪些是森林资源资产,哪些不是森林资源资产,又要界定森林资源资产的所有权,既要确定森林资源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这就是林权制度改革的明晰产权。其次是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以森林资源资产为对象,进行市场价值的判断。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有关规定对产权明晰的集体所有的林地及商品林中的森林或林木,在以招标、拍卖、转让等形式确定其经营权时,必须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二是利用林权证进行银行贷款担保、参加保险等都需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第三林改最终建立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必须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四)严格程序,把好质量,狠抓落实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必须积极稳妥,确保质量扎实推进。

1、深入林地,认真做好林业宗地区划工作。

2、尊重历史,顺应民意,妥善解决林权林地纠纷。

3、严格程序,制定村民小组均山到户承包方案。

4、严把质量关,认真组织实施。

三、取得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措施有力,是林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组织保障。

(二)、宣传到位,林改政策深入人心,群众积极参与,是林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三)尊重历史,顺应民意,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余热,妥善解决林权林地纠纷,是林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

(四)县、乡林改办通力协作,驻村工作队员扎实苦干,是林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

(五)精心抽调林改队伍,培养林改业务骨干,为全县铺开林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正确引导,加大扶持,积极开发林下资源,发展林业产业。

四、存在问题

1.森林资源资产及产权界定不确定因素多且法律依据不足

在林改过程中,森林资源资产及产权界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实际确认中不确定因素多且法律依据存在不足。一是集体林资产形式多种多样,产权关系复杂,现有集体林山林权属缺乏有效凭证。二是个别经营者对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与林地使用权的界定认识不清。三是在林地资源中哪些应认定为林地资产,哪些暂时不能定为林地资产,由于经营和权属状态不确定,资产就无法确认。四是林木资源按其功能主要可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五种,由于产权关系、可及度、经营条件、林分质量等因素 的不确定,就无法进行林木资产确认。

2.森林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确认结果常与实际不符

目前基层林业站所使用的数据都是森林资源建档数据,由于集体林区地形、权属复杂,小班数量多,许多小班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现有小班一览表数据基本上是原来“二类调查”的数据,或者是建档理论推算数据,造成基本理论数据与实际不符。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基层林业站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在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中,无法对辖区内需要林改的小班进行全面调查,更没有专业队伍的调查,难免有误差,有的甚至与实际严重不符。价值评定程序简单化,受伪因素干扰,易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对于通过招标、拍卖形式进行山林转让经营或承包经营的改革模式,林权单位采取“简易评估”,即由村民自治组织成立评估小组,进行实地评估,缺乏合法评估程序和评估主体以及适当的评估方法,以致造成评估价值相差很大,在这大程度上容易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如有的地方林地使用费评估时,在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近的山场最少的7.5元/公顷/年,最多的75元/公顷/年,相差10倍之多。林木价值评估也是如此,相同树种相同林分相同年龄和经营条件相近的情况下评估值也相差3-5倍。

3.森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不规范

一是改革没有严格按程序规范操作,没有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二是林改后,呈现出林业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林权结构分散化的新格局,随之也出现抵御风险能力低、经营投入融资难等新的实际问题。由于没有常设林地林木流转管理机

构,林地林木再次流转受到制约。

规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资源流转程序

1.明晰所有权,落实经营权,正确界定森林资源资产范围。

一是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一步明晰林木所有权,落实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体制,将林地使用权、经营权落实到户,到联户或其他经营实体。

二是在界定中必须对各项森林资源资产的内容构成进行仔细的分析与认定,对产权归属明确,具有使用价值,可作为经营对象,数量明确,可以用货币进行度量,以及可作为商品在市场中进行交换的森林资源界定为资产。

2.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规范森林资源流转程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和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鼓励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必须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规范森林资源流转程序。一是集体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调查,必须具有资格的调查单位按照有关技术规定进行调查确认;二是现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中组建单位和个人“双持证”的森林资源资产专职评估机构,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进行评估核准、评估委托、资产核查、资料搜集、评定估算,提供评估报告书、验证确认、建立档案等工作;三是专职评估人员根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进行林地林木资源资产评估,用材林林木资源资产分别不同龄组、不同经营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幼龄林采用重臵成本法评估,中龄林和近熟林采用收获现值法评估,成过熟林采用木材市场价倒算法评估;

经济林采用重臵成本法、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进行评估;竹林采用重臵成本法、年金法、现行市价法评估,林地资产采用林地期望价法评估等等。通过规范调查和有效的评估,使林木、林地价值得到公开、公平、公正的确认,符合客观实际,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四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森林法》。森林资源流转应当遵循合法、自愿、公开、平等、诚信的原则。集体森林资源流转及其流转方式、流转保留价等,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还应当报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合资经营、合作经营或者权属共有的森林资源流转,应当依法征求合资方、合作方或者权属共有方的意见。

3.深化林业管理方式的改革,实现政府部门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突出产权“明晰”。一是对那些原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中问题较多,程序不合法,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且群众反映强烈的依照有关法律程序妥善加以处理;二是对权属已明晰,但所形成的技术资料登记发(换)证工作不相衔接的应依照有关程序进一步加以规范和完善。以期达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

建立市、县两级林地林木流转管理机构,扩大服务功能。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建立林权流转平台,即:成立林权登记交易服务中心(市场)。

一是对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处臵权的权属登记、变更和林地征占用后的注销、新林权证的换发等林木、林地权属的登记和动态管理;二是对森林资源交易等林权流转管理;三是提供林权抵押管理和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咨询以及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等。

[参考资料]

[1].云南林业(论文集);

[2].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定; [3].孟连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4].景信乡情;

[5].景信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6].景信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内 容 提 要

摘要:通过分析景信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规范森林资源流转的重要性、主要做法及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资源的流转程序。

关键词:林权制度;改革;森林资源;流转

1、引言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规范森林资源流转的重要性

3、存在问题

篇7: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规范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行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哈尔滨市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中心(下称交易中心)在哈尔滨市所辖各县(市)或省内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实行“统一交易规则,统一综合服务,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登记托管,统一清算交割”的集中管理制度,本着“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为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保险提供规范综合服务。

第三条 哈尔滨市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有限公司作为主体运营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第四条 交易中心设有综合业务部、交易信息咨询、委托交易登记、政策咨询、业务咨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保险、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担保等职能部门。哈尔滨林权交易网()作为本交易中心的门户网站,由交易中心负责维护。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在本交易中心从事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的单位和个人,凡在交易中心从事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都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森林林木林地流转

第六条 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是指以转让、租赁、作价、入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将森林、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依法由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行为。不包括森林内的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矿藏、埋藏物及隐藏物。

第七条 流转原则

(一)有利于保护、培育、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二)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平等、有偿;

(三)不改变林地用途;

(四)依法报批、评估;

(五)面向社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本林场职工、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优先并适当优惠);

(六)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

(七)保护森林内野生动物、重点野生植物的义务和责任同时转移。

第八条 流转范围

(一)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

(二)集体所有和个人使用的林地使用权;

(三)国家或集体所有的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政府规划的宜林地使用权;

(四)国有商品林中的天然次生低产林、人工中幼林所有权(或使用权)及其林地使用权。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流转:

1、以上

(一)至

(四)项规定之外的森林、林木、林地;

2、无权属证书的;

3、产权不明晰或有争议纠纷的;

4、被司法机关查封、冻结的;

5、在银行抵押贷款的; 第九条 流转方式

(一)协议转让:林权人将林权在一定期限内全部或部分有偿转移给他人,由双方协商达成协议成交。

(二)竞价拍卖:林权人将林权在一定期限内一次性有偿转移给他人,以出价最高者成交。

(三)招标转让:林权人与中标者成交。

(四)租赁:林权人将林权在一定期限内租赁给承租人,定期收缴租金。

(五)抵押:林权占有方式不变,林权人将林权作为债权担保,并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如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银行)有权依法折价或处置该林权,其价款优先受偿。

(六)出资:林权人以林权作价入股,作为合资、合作经营林木的条件,依法享有收益权。

(七)交换:林权人为便于经营,将林权与他人相互交换。

(八)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流转方式。

第十条 林权流转期限不得超过70年,再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本流转期的剩余期限。

第十一条 国有林流转申请,逐级报省林业部门审批;集体和个人林流转申请,报乡(镇)政府批准和县级林业部门备案;集体林流转需经本集体经济组织2/3以上成员或代表同意。

第十二条 国有林流转需进行评估,流转价格原则上不低于评估价。集体林流转价格,经过评估的原则上不低于评估价;没经过评估的,可以协商确定,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2/3以上成员或代表同意。个人林权流转是否评估,由交易双方自定。

第十三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自评估基准日起满一年后再进行流转的,应重新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 流转过程中实物量核查、评估、招标等发生的费用,由申请流转的林权权利人承担。

第十五条 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从事林业开发和建设。

第十六条 流转程序

(一)依法确认权属,取得林权证;

(二)林权人到交易中心进行委托交易登记。登记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林权证(原件及复印件);

2、林权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流转申请表(本办法第十一条省林业部门或乡(镇)政府批复原件及复印件);

4、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的表决意见书(复印件);

5、说明流转方式、基础报价及流转后林木和林地用途;

6、省、市林业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按委托人意愿,由交易中心发布信息促成双方成交并签定流转合同。

(四)结清相关费用后,流转双方到交易中心分支机构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以租赁、作价入股、联合经营等方式流转的,办理备案手续)。

(五)权属变更登记应提交下列材料:

1、所流转森林、林木、林地的林权证;

2、双方所签订的流转合同;

3、委托交易登记时所提交的相关材料;

4、应当评估的,提供评估报告;

(六)林权流转后活立木托管,由交易双方确定,或委托本交易中心管理。

第十七条 受让方在交易中心从事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活动,需在交易中心进行委托交易登记。

第十八条 委托交易登记需提交如下材料:

(一)法人登记:

1、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2、法人代表身份证或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3、授权委托书。

(二)非法人经济实体登记:

1、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代表人活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3、授权委托书。

(三)自然人登记:

1、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委托他人代办的提交委托人和被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授权委托书。

第十九条 买方享有林权后,如再行流转,按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林权权利人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无虚假成分(由交易中心审核)。否则,交易中心有权限制其林权交易行为。对违法违规者,有权提请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林权流转交易成交后,交易中心按省、市有关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服务费。

第三章 森林资源资产保险 第二十二条 交易中心协同保险机构为林权人进行森林资源资产保险服务。协助保险机构勘察现场、提供险种、保险额度参数、认定资产损失额度,为财产理赔提供依据。

第二十三条 人工林、天然林均可列入保险标的范围。

第二十四条 保险期内因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一)火灾直接造成的林木死亡;

(二)因火灾施救造成的林木死亡。

第二十五条 因战争、骚乱、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执法或司法行为不在保险标的范围内的财产损失。

第二十六条 保险期限为一年,具体起止日由林权人与保险机构协商确定。

第二十七条 每亩林地保险金额(元/亩)×费率(%)×保险林木面积(亩)。

第二十八条 赔偿处理:

(一)500亩以下:

全部损失:赔款=保险金额(元/亩)×损失面积×90%

部分损失:赔款=保险金额(元/亩)×损失面积×损失程度×90%

(二)500亩以上:

全部损失:赔款=保险金额(元/亩)×(损失面积-50亩)×100% 部分损失:赔款=保险金额(元/亩)×(损失面积-50亩)×损失程度×100% 第二十九条 投保方须如实提供投保林木的基本情况、生产技术管理资料、投保林木所在地一定比例的地形图(平面图),并标出主要树种、树龄、郁闭度、林相图、资源档案及明显地物标。

第三十条 林权人进行林权流转是否投保由交易双方议定(林权抵押贷款需要投保和评估),保险费和评估费由林权人承担。

第四章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第三十一条 本交易中心对需要评估的森林资源资产按照国家财政部、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开展评估业务。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国有林森林资源资产需要评估:

(一)森林资源资产转让、置换;

(二)森林资源资产出资进行中外合资或合作;

(三)森林资源资产出资进行股份经营或联营;

(四)森林资源资产从事租赁经营;

(五)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担保或偿还债务;

(六)收购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

(七)涉及森林资源资产诉讼;

(八)森林资源资产保险;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需要进行资产评估:

(一)集体林抵押贷款、保险或流转需要评估的;

(二)个人所有的林权抵押贷款、保险或流转需要评估的;

(三)法律法规有规定的。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森林资源资产可根据需要进行评估:

(一)因自然灾害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损失的;

(二)盗伐、滥伐、乱批乱占林地人为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损失的;

(三)林权人有要求的。

第三十五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结果有效期为自评估基准日起一年。

第三十六条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在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时停止交易,在获得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交易。

第五章 林权抵押贷款

第三十七条 交易中心协同金融部门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第三十八条 林权人办理资产评估、投保手续后,方可进行林权抵押贷款。

第三十九条 林权人以林权抵押贷款后,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活动。

第四十条 林权抵押贷款程序:

(一)向银行提出申请;

(二)银行开展贷款调查;

(三)银行贷款审批;

(四)签订抵押贷款合同;

(五)办理林权抵押登记手续;

(六)贷款发放;

(七)贷款后监察;

(八)贷款归还;

(九)注销林权抵押登记。

第四十一条 林权抵押贷款需要材料:

(一)个人贷款所需材料:

1、贷款申请书;

2、林权证;

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4、贷款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5、农户连保证明;

6、其他相关材料。

(二)集体及单位贷款所需材料:

1、贷款申请书;

2、林权证;

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4、法人代表身份证、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

5、法人代表出具的为贷款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函;

6、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同意抵押证明;

7、集体组织出具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抵押证明;

8、国有林占有单位出具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同意抵押证明;

9、其他相关材料。

第四十二条 用于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需产权清晰,无争议纠纷。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交易中心及时搜集、审核、发布省内外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的供求信息,在交易大厅和各分支机构的电子屏幕同步显示。

第四十四条 交易中心对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指导监督,依法规范流程,保障公平交易。

第四十五条 交易中心对林权流转档案进行动态管理。

第四十六条 交易过程中发生争议纠纷,由交易中心调处。调处未果,交由有关部门处理。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解释权与修订权归哈尔滨市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有限公司。

篇8:江西省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措施探析

1 集体林地林木流转的属性

集体林地林木流转与一般商品流转存在较大差异, 这不仅与林地林木具有的经济属性相关, 也取决于林地林木自然属性和所处的制度环境。集体林地林木资源既是经济资源, 也是生态资源, 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可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 稀缺性。该属性表现为林地林木资源数量既定, 林地林木供需受价格机制作用。第二, 可替代性。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 林地林木资源具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可以由其它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所替代。第三, 可再生性。就林木而言, 资源消耗后可再实现天然更新或人工干预下实现更新。就林地而言, 将林地转变为其他类型土地, 也可以通过相应技术手段予以恢复, 但恢复成本因发生转变类型不同存在较大差异。第四, 增值性。即林地林木具有自然生长力, 可以实现资源数量和价值增长。

由此, 集体林地林木流转属性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产权方面。集体林木流转通常涉及林木所有权, 而集体林地流转并不涉及所有权, 是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和转让权的转让。第二, 时间方面。林业生产周期较长, 以南方集体林区杉树而言, 从造林到成熟林时间长达25年左右, 因此流转期限通常较长。活立木流转和竹林流转的时间相对较短。《流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 森林、林木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的转让期限为15~70年。第三, 主体方面。集体林权利主体拥有的单位林地林木规模较小, 若单宗流转涉及的面积较大, 那么流转涉及的主体数量也较多。第四, 对象方面。由于集体林地类型多样, 既包括有林地, 也包括无林地, 其中有林地上林木还可分为幼龄林、中幼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等不同类型, 使得流转类型多样。

2 集体林地林木流转制度措施

2.1《转让条例》及其具体规定

江西省人大于2004年9月通过了《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 以规范林地林木转让行为, 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 保护林地林木资源,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转让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相关规定一致, 并对流转范围、流转管理、流转费用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转让条例》第十条对流转范围的规定为“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一)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二)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 (三)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 (四)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第十一条规定“山林权属存在争议或不明晰的”和“没有权属证书的”林地林木不得转让。

针对已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森林流转, 《转让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办理”;而针对未实行承包经营的森林资源流转, 相关规定为“在报管理该森林资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前, 还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第十条规定“转让集体森林资源的, 还应当同时提交拟转让森林资源的资产评估报告及同意集体森林资源转让的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

为确保不因流转而导致森林资源破坏, 《转让条例》第十四条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所拥有的流转审核或审批权限进行了划分, 规定“面积1000 hm2以上的, 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或者审批”;第二十八条要求无林地受让方完成更新造林, 并通过林业主管部门的造林质量验收和成林验收;第二十九条对避免森林资源流失做了进一步规定, 要求“转让期限届满时, 森林资源与郁闭成林的, 其郁闭度不得低于0.6;未郁闭成林的新造林地, 其造林合格率和成活率不得低于85%”。

2.2 相关管理办法

2007年3月, 江西省制定了《江西省森林条例》, 再次强调林地、林木流转必须依照《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的规定执行, 并明确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的法律地位。明确规定对农户转包、出租自留山、责任山的, 林地使用权仍登记给原农户, 对受让人要求登记林地使用权的不予受理, 保证了农户的初始承包经营权;2008年4月, 江西省林业厅又制定了《江西省林权登记管理办法 (试行》, 进一步提出因依法转让引起林地、林木转移, 但采用分年支付转让费或未付清转让费的, 林业主管部门不予登记, 有效地防止了不当流转可能造成的危害, 保护了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2009年4月, 江西省林业厅又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林地流转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 就境外企业和外资企业收购江西林地作了严格规定, 保障林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

为配合《转让条例》的实施,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意见》的基础上, 各县 (市) 也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以规范和推动本地区林地林木流转。如:《宜丰县关于对林改前已流转山林政策性税费让利清收的指导性意见》、《遂川县商品林活立木、林地转让管理办法》 (试行) 、《崇义县森林资源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峡江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试行) 等。

2.3 流转平台的构建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意见》和《转让条例》具体要求, 以林业行政部门为主导的流转交易平台得以建立。自2005年10月建立第一个流转市场 (铜鼓县林业产权交易市场) 以来, 以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建设为龙头, 着力构建全省统一、规范、辐射南方乃至全国的区域性林权交易市场。江西省把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作为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总抓手, 按照建立“一个中心、六大体系”总体要求, 积极搭建林业产权流转平台。一是组建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 紧紧围绕建立统一市场、网上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三个思路, 以会员制形式统一全省林权交易体系。目前, 全省已建县级林权交易服务中心72个, 全部进入南方林业产权交易统一服务平台;二是强制进场交易, 维护林农利益。江西省要求凡是国有、集体和分户经营的森林资源没有进入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流转, 以及采取其他方式私下流转的,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审核审批和林权变更登记手续, 不得安排木材生产计划;三是开发完成了南方林权交易网、林产品网上商城和远程交易系统, 实现网上交易报价、网上服务, 杜绝欺行霸市、围标、串标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打造网络化的交易平台;四是打造林业金融服务平台。与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获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授信额度120亿元, 可有效解决林业企业和林农融资难问题。引进基金、产业资本, 构建交易活跃、进出有序的林业资本市场。加强宣传推广, 迅速树立区域性的影响地位, 辐射周边省市。五是打造资本运作平台。引进战略投资者募集5000万元发起成立了南北联合林业产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 进一步做大做强南方林业产权交易市场。

2.4 流转制度措施成效

自2004年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 截止2012年底, 全省累计流转山林面积56.3万hm2, 其中林权交易机构中流转面积51.58万hm2, 占91.6%;流转宗地数13.41万宗, 其中林权交易机构中流转宗地数12.38万宗, 占92.3%;流转蓄积量2653万m3, 其中林权交易机构中流转蓄积量2440万m3, 占92%;流转金额62.94亿元, 其中林权交易机构中流转金额57.8亿元, 占91.8%。

3 结语

集体林权流转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关键环节, 它的改革成败直接影响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 直接决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败, 直接影响到林业的健康发展。而建立与完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 将促进林地林木流转趋于规范化和有序化, 确保林农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冷清波.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气象出版社, 2009, 7, 1

上一篇: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刘利梅老师给家长的话下一篇:智能车竞赛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