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去啦》社会实践活动课教案

2024-04-25

《做客去啦》社会实践活动课教案(共6篇)

篇1:《做客去啦》社会实践活动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做客的礼节,和待客的方法。

2、发展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品质,以及责任意识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3、体会共同合作交往的乐趣,为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活动准备:

1、事先和xx的妈 妈联系好,确定时间。

2、准备一些简单的节目。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的活动主题是:做客去。让幼儿知道今天是到xx家里去做客,xx今天是小主人。

2、请幼儿讨论:做客是要注意什么?怎样做一个热情的小主人?

3、总结:我们去做客时要有礼貌,看见xx的奶奶和妈 妈要主动打招呼,在他们家里要安静的参观或坐着,轻声说话,注意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不弄坏他家里的东西。请吃东西时要说谢谢,并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回来时要礼貌的和他们说再见。

4、做小主人要热情,主动给客人倒茶,发好东西吃。和客人说说话。

5、交代去的路上的注意事项,要注意走路安全。

6、来到xx家里,和奶奶打招呼,客气的接受招待。

7、请几个小朋友给奶奶表演节目。给奶奶捶捶背。

8、收拾好垃圾防到垃圾桶里,和奶奶说再见。

9、回教室说说自己的感想。

活动反思:

带领幼儿到同伴家里去做客,这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兴奋不已。小朋友也收获颇丰。因为这次活动带给了孩子们更多更好的生活经验。通过活动,加深了孩子和家人的感情,使他们懂得要关爱身边的人。知道了礼貌做客的一些常规性礼节。也了解了家庭中的主要设施。体会了交往带来的愉快。同时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合作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幼儿是真正的.参与者、当事人及活动的主体。

实践活动虽然走的地方也不是很远,却带给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不到的东西,给了他们生活的启迪,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和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在生活和实践中不断进步和成长提供了锻炼的空间。这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当然在实践活动中,也有部分幼儿只顾兴奋了,忘记了老师的交代,不能礼貌有序的做客还把一些垃圾乱扔,经过老师的提醒,才及时改正。希望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能有更好的表现,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篇2:《做客去啦》社会实践活动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做客的礼节,和待客的方法。

2、发展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品质,以及责任意识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3、体会共同合作交往的乐趣,为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事先和xx的妈 妈联系好,确定时间。

2、准备一些简单的节目。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的活动主题是:做客去。让幼儿知道今天是到xx家里去做客,xx今天是小主人。

2、请幼儿讨论:做客是要注意什么?怎样做一个热情的小主人?

3、总结:我们去做客时要有礼貌,看见xx的奶奶和妈 妈要主动打招呼,在他们家里要安静的参观或坐着,轻声说话,注意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不弄坏他家里的东西。请吃东西时要说谢谢,并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回来时要礼貌的和他们说再见。

4、做小主人要热情,主动给客人倒茶,发好东西吃。和客人说说话。

5、交代去的路上的注意事项,要注意走路安全。

6、来到xx家里,和奶奶打招呼,客气的接受招待。

7、请几个小朋友给奶奶表演节目。给奶奶捶捶背。

8、收拾好垃圾防到垃圾桶里,和奶奶说再见。

9、回教室说说自己的感想。

教学反思:

带领幼儿到同伴家里去做客,这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兴奋不已。小朋友也收获颇丰。因为这次活动带给了孩子们更多更好的生活经验。通过活动,加深了孩子和家人的感情,使他们懂得要关爱身边的人。知道了礼貌做客的一些常规性礼节。也了解了家庭中的主要设施。体会了交往带来的愉快。同时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合作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幼儿是真正的参与者、当事人及活动的主体。[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实践活动虽然走的地方也不是很远,却带给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不到的东西,给了他们生活的启迪,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和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在生活和实践中不断进步和成长提供了锻炼的空间。这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当然在实践活动中,也有部分幼儿只顾兴奋了,忘记了老师的交代,不能礼貌有序的做客还把一些垃圾乱扔,经过老师的提醒,才及时改正。希望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能有更好的表现,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篇3:《做客去啦》社会实践活动课教案

1.研究背景

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同伴的陪伴而幼儿园最吸引孩子的就是有许多玩伴。因此,常常可以见到孩子们围在一起快乐地玩着玩具, 也会听到孩子之间发出邀约:“你到我家来玩吧,我家里有……”可见,孩子们对适龄玩伴的渴望、对人际交往的需求。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交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研究内容及目的

在中班第一学期开展“宝贝做客”的活动,从家园两方面着手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环境,增加幼儿之间互动交往的机会,观察指导幼儿的交往行为。通过好朋友调查、娃娃家游戏、串门做客三阶段的活动,幼儿在模拟与真实的情境中学做小主人、小客人积累交往的经验,养成友好礼貌的交往习惯。

3.研究方法

( 1) 访谈法

与幼儿个别访谈,调查其同伴关系,了解幼儿对同伴交往行为的基本认知。

( 2) 调查法

收集做客中的照片、视频,分析幼儿在做客中的交往情况,如礼貌用语、分享等情况。

( 3) 观察法

观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模拟做客的情况,如何用语言、动作与同伴进行交往。

二、活动的开展及幼儿行为分析

1.访谈:好朋友调查

对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情况进行了访谈和调查, 通过提问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你的好朋友是谁?

你为什么喜欢她?

结果分析:在与孩子们分别谈话中,能够感受到幼儿的阐述真实地反应了亲密的同伴关系,而对其中的理由进行统计后得出:幼儿在选择玩伴时有一定的标准,更愿意和热情友好、有礼貌、乐意分享、乐于助人的同伴做朋友。可见,幼儿对交往过程中哪些行为是受人欢迎的、是友好善良的具有一定的意识,能够感受到怎样才能更容易获得同伴的喜爱和认可。

2.角色游戏:娃娃家里来做客

利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模拟做客的情节。游戏前老师和孩子展开话题讨论:“什么叫做客? ”“你去哪里做过客? ”引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对做客的游戏情节感兴趣。游戏中,老师观察有意义的点,抓住教育契机及时进行介入,在讲评中集体讨论,推动幼儿做客游戏的发展,积累良好的交往技能。

案例:小宝做客

小宝到娃娃家, 结果引发了娃娃家爸爸妈妈的强烈反应:“小宝抢我们东西! ”原来小宝随意进入娃娃家厨房摆弄玩具,还从妈妈手里抢夺蔬菜。询问之下,小宝却说自己是来做客的。

可见,小宝与同伴游戏时缺少了必要的语言交流,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大家讨论了“客人应该怎么做客”的问题让幼儿意识到“主人 ”和“客人”的身份是不同的 ,客人做客要用敲门或自我介绍告诉主人“我是来做客的”,在主人同意之后才能进门,才能使用家里的东西。这是在交往中基本的礼貌。

案例:请你吃……

金金在娃娃家里扮演妈妈,淼淼来做客,金金请淼淼进来后只见她拿起玉米装在盘子里,又拿出寿司装在盘子里,一起端到桌上,又把胡萝卜、青椒、茄子放在锅子里,忙忙碌碌地摆了整桌的菜。淼淼看着金金忙碌的样子,说了句:“谢谢! ”

请客吃饭是娃娃家里做客时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一有客人来,主人就会热情地端出各种各样的水果、饭菜摆满整整一桌,小客人们也愉快地享用大餐。但可以观察到,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小主人只是把东西端出来,与客人之间并没有对话,客人也只是根据情节“自动地被请客”。可见,幼儿在游戏中多操作摆弄,缺少必要的语言交往, 这时老师应把握契机加入到做客的行列, 引导主人用“请吃…… ”来和客人交往 ,小客人则要表示感谢。

案例:爸爸妈妈来做客

作为家园共育的活动,家长也参与到了娃娃家游戏中来做客有的孩子在招待同伴时比较自然,但面对家长时会表现出胆怯,比如旸旸招待小宝和爸爸,原本说得很好、声音也很响亮的旸旸却什么都说不出了。可见,幼儿在面对陌生家长时还是会产生害羞、害怕、抗拒的情绪,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孩子,这时老师、家长的适时介入尤其重要,鼓励、支持幼儿能够大胆地尝试与陌生的同伴家长打招呼、进行简单的交流。

案例小结:

幼儿在游戏中一件件小事逐渐积累和丰富做客的经验。在交往过程中主要关注幼儿语言的表达( 如打招呼、询问、礼貌用语的使用等) 、友好的交往行为( 如送礼物、分享玩具、分享食物等) ,也从主人和客人两种角度,梳理了做客过程中表示友好的交往方式:

3.宝贝做客

为了帮助家长对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更为明确, 更好地发挥家长对幼儿的鼓励和指导作用,做客之前通过班级网站、育儿栏对家长在做客过程中需要关注和指导的内容进行了沟通, 以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指导能力,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交往的经验。

利用双休日,孩子们组成了2~3人的小组,与好朋友开展串门做客的活动。幼儿十分喜欢这次做客的经历,过程是非常愉快的。在自由和轻松的氛围下,在真实的情境中,幼儿通过招待朋友、分享玩具、做游戏更多地感受朋友之间交往的快乐。不少孩子在做客结束后相约下一次的活动, 在幼儿园里也意犹未尽地和老师同伴分享:“我昨天到禨禨家里做客,我姐姐也去了,我们一起吹泡泡。”“我去过凯文姐姐家了 ,凯文姐姐给我吃薯片。”即便是平时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也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做客经历,可见在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交往带来的愉悦情感,同伴关系更为密切。

活动小结: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所有小组都开展了活动,活动参与度达到100%,家长拍摄了照片,做成了PPT和小书带来园一同分享。经过前期的沟通,家长在做客的过程中也有意识地对孩子的礼貌、交往进行指导,在照片、PPT上都有提到孩子打招呼的情况、分享零食玩具的情况等等。

可见,经过娃娃家的经验积累以及家长的及时指导,幼儿在做客过程中友好的交往行为比率高, 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有效有益,提供给幼儿更多接触外部环境、接触同伴和家长的体验和锻炼机会。

三、研究结论

1.教育指导策略

( 1) 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 ,提供更多互动机会

幼儿的交往技能需要通过感受、体验、实践获得,成人应多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在“宝贝做客”的活动中,老师在园引导幼儿表演做客情节,孩子们从自顾自摆弄逐步模仿成人招呼客人,再发展出送礼物、过生日等丰富的情节,这是幼儿生活经验在游戏中的呈现,也是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学习交往。而后家长陪伴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做客,支持幼儿学做小主人、小客人,更多地接触他人激发幼儿大胆、主动地用语言和行动进行交往,体会交往的乐趣。

( 2) 及时的观察指导 ,引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交往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需要成人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的提醒、鼓励、示范、指导,幼儿则在模仿、强化中学习友好交往。例如,在娃娃家的做客游戏中,老师观察到幼儿语言表达方面的缺失,及时地进行介入提醒幼儿说“请……”;在做客活动中,家长对幼儿“互赠礼物”的支持,引导幼儿制作欢迎牌、帮助同伴打伞等等,都是很好地把握住了幼儿交往中小而有意义的教育契机,逐步帮助幼儿积累、提高交往能力。

( 3) 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共育保持一致性

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提示, 必须家园密切配合。在整个“宝贝做客”的活动中,老师与家长始终保持一致,在活动前相互沟通活动的方案、探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和指导要点,获得一致同意。包括娃娃家游戏的参与、在做客过程中为幼儿做的准备、引导幼儿招待客人的行为等等,都体现出家长对活动的重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家园良好的配合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也是这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一大原因。

2.存在的问题:招待客人的过程中有包办代替的情况

在活动后的分享中,孩子们介绍了做客的情况,有的孩子说“我不知道呀 ,我妈妈帮我招待的。”我们发现有的家长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有较多的包办代替行为, 一些家长还是比较着急地帮幼儿把事情都做好了,剥夺了幼儿自主参与、尝试体验的机会,没有给幼儿留下学习的空间。因此,在沟通中要把情况及时地和家长做反馈,进一步理解活动的价值,引导家长面对幼儿能多等待一下以鼓励、提醒为主,但不包办代替,让幼儿更为自主地感受如何做客请客。

摘要: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其中包括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应当注重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通过开展“宝贝做客”的家园共育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情境和机会,观察幼儿在游戏与真实的做客情境中的行为和表现,梳理其中有利于同伴交往的行为,并及时予以指导,总结归纳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幼儿积累交往经验,提高交往能力。

篇4:《做客去啦》社会实践活动课教案

关键词:中班;做客活动;家园共育;交往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同伴的陪伴,而幼儿园最吸引孩子的就是有许多玩伴。因此,常常可以见到孩子们围在一起快乐地玩着玩具,也会听到孩子之间发出邀约:“你到我家来玩吧,我家里有……”可见,孩子们对适龄玩伴的渴望、对人际交往的需求。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交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研究内容及目的

在中班第一学期开展“宝贝做客”的活动,从家园两方面着手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环境,增加幼儿之间互动交往的机会,观察指导幼儿的交往行为。通过好朋友调查、娃娃家游戏、串门做客三阶段的活动,幼儿在模拟与真实的情境中学做小主人、小客人,积累交往的经验,养成友好礼貌的交往习惯。

3.研究方法

(1)访谈法

与幼儿个别访谈,调查其同伴关系,了解幼儿对同伴交往行为的基本认知。

(2)调查法

收集做客中的照片、视频,分析幼儿在做客中的交往情况,如礼貌用语、分享等情况。

(3)观察法

观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模拟做客的情况,如何用语言、动作与同伴进行交往。

二、活动的开展及幼儿行为分析

1.访谈:好朋友调查

对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情况进行了访谈和调查,通过提问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你的好朋友是谁?

你为什么喜欢她?

结果分析:在与孩子们分别谈话中,能够感受到幼儿的阐述真实地反应了亲密的同伴关系,而对其中的理由进行统计后得出:幼儿在选择玩伴时有一定的标准,更愿意和热情友好、有礼貌、乐意分享、乐于助人的同伴做朋友。可见,幼儿对交往过程中哪些行为是受人欢迎的、是友好善良的具有一定的意识,能够感受到怎样才能更容易获得同伴的喜爱和认可。

2.角色游戏:娃娃家里来做客

利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模拟做客的情节。游戏前老师和孩子展开话题讨论:“什么叫做客?”“你去哪里做过客?”引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对做客的游戏情节感兴趣。游戏中,老师观察有意义的点,抓住教育契机及时进行介入,在讲评中集体讨论,推动幼儿做客游戏的发展,积累良好的交往技能。

案例:小宝做客

小宝到娃娃家,结果引发了娃娃家爸爸妈妈的强烈反应:“小宝抢我们东西!”原来小宝随意进入娃娃家厨房摆弄玩具,还从妈妈手里抢夺蔬菜。询问之下,小宝却说自己是来做客的。

可见,小宝与同伴游戏时缺少了必要的语言交流,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大家讨论了“客人应该怎么做客”的问题让幼儿意识到“主人”和“客人”的身份是不同的,客人做客要用敲门或自我介绍告诉主人“我是来做客的”,在主人同意之后才能进门,才能使用家里的东西。这是在交往中基本的礼貌。

案例:请你吃……

金金在娃娃家里扮演妈妈,淼淼来做客,金金请淼淼进来后,只见她拿起玉米装在盘子里,又拿出寿司装在盘子里,一起端到桌上,又把胡萝卜、青椒、茄子放在锅子里,忙忙碌碌地摆了整桌的菜。淼淼看着金金忙碌的样子,说了句:“谢谢!”

请客吃饭是娃娃家里做客时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一有客人来,主人就会热情地端出各种各样的水果、饭菜摆满整整一桌,小客人们也愉快地享用大餐。但可以观察到,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小主人只是把东西端出来,与客人之间并没有对话,客人也只是根据情节“自动地被请客”。可见,幼儿在游戏中多操作摆弄,缺少必要的语言交往,这时老师应把握契机加入到做客的行列,引导主人用“请吃……”来和客人交往,小客人则要表示感谢。

案例:爸爸妈妈来做客

作为家园共育的活动,家长也参与到了娃娃家游戏中来做客。有的孩子在招待同伴时比较自然,但面对家长时会表现出胆怯,比如旸旸招待小宝和爸爸,原本说得很好、声音也很响亮的旸旸却什么都说不出了。可见,幼儿在面对陌生家长时还是会产生害羞、害怕、抗拒的情绪,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孩子,这时老师、家长的适时介入尤其重要,鼓励、支持幼儿能够大胆地尝试与陌生的同伴家长打招呼、进行简单的交流。

案例小结:

幼儿在游戏中一件件小事逐渐积累和丰富做客的经验。在交往过程中主要关注幼儿语言的表达(如打招呼、询问、礼貌用语的使用等)、友好的交往行为(如送礼物、分享玩具、分享食物等),也从主人和客人两种角度,梳理了做客过程中表示友好的交往方式:

表1 做客过程中的友好交往内容

3.宝贝做客

为了帮助家长对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更为明确,更好地发挥家长对幼儿的鼓励和指导作用,做客之前通过班级网站、育儿栏对家长在做客过程中需要关注和指导的内容进行了沟通,以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指导能力,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交往的经验。

利用双休日,孩子们组成了2~3人的小组,与好朋友开展串门做客的活动。幼儿十分喜欢这次做客的经历,过程是非常愉快的。在自由和轻松的氛围下,在真实的情境中,幼儿通过招待朋友、分享玩具、做游戏更多地感受朋友之间交往的快乐。不少孩子在做客结束后相约下一次的活动,在幼儿园里也意犹未尽地和老师同伴分享:“我昨天到沄沄家里做客,我姐姐也去了,我们一起吹泡泡。”“我去过凯文姐姐家了,凯文姐姐给我吃薯片。”即便是平时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也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做客经历,可见在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交往带来的愉悦情感,同伴关系更为密切。

活动小结: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所有小组都开展了活动,活动参与度达到100%,家长拍摄了照片,做成了PPT和小书带来园一同分享。经过前期的沟通,家长在做客的过程中也有意识地对孩子的礼貌、交往进行指导,在照片、PPT上都有提到孩子打招呼的情况、分享零食玩具的情况等等。

可见,经过娃娃家的经验积累以及家长的及时指导,幼儿在做客过程中友好的交往行为比率高,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有效有益,提供给幼儿更多接触外部环境、接触同伴和家长的体验和锻炼机会。

表2 做客中交往行为统计

三、研究结论

1.教育指导策略

(1)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提供更多互动机会

幼儿的交往技能需要通过感受、体验、实践获得,成人应多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在“宝贝做客”的活动中,老师在园引导幼儿表演做客情节,孩子们从自顾自摆弄逐步模仿成人招呼客人,再发展出送礼物、过生日等丰富的情节,这是幼儿生活经验在游戏中的呈现,也是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学习交往。而后家长陪伴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做客,支持幼儿学做小主人、小客人,更多地接触他人,激发幼儿大胆、主动地用语言和行动进行交往,体会交往的乐趣。

(2)及时的观察指导,引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交往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需要成人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的提醒、鼓励、示范、指导,幼儿则在模仿、强化中学习友好交往。例如,在娃娃家的做客游戏中,老师观察到幼儿语言表达方面的缺失,及时地进行介入提醒幼儿说“请……”;在做客活动中,家长对幼儿“互赠礼物”的支持,引导幼儿制作欢迎牌、帮助同伴打伞等等,都是很好地把握住了幼儿交往中小而有意义的教育契机,逐步帮助幼儿积累、提高交往能力。

(3)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共育保持一致性

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提示,必须家园密切配合。在整个“宝贝做客”的活动中,老师与家长始终保持一致,在活动前相互沟通活动的方案、探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和指导要点,获得一致同意。包括娃娃家游戏的参与、在做客过程中为幼儿做的准备、引导幼儿招待客人的行为等等,都体现出家长对活动的重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家园良好的配合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也是这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一大原因。

2.存在的问题:招待客人的过程中有包办代替的情况

在活动后的分享中,孩子们介绍了做客的情况,有的孩子说:“我不知道呀,我妈妈帮我招待的。”我们发现有的家长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有较多的包办代替行为,一些家长还是比较着急地帮幼儿把事情都做好了,剥夺了幼儿自主参与、尝试体验的机会,没有给幼儿留下学习的空间。因此,在沟通中要把情况及时地和家长做反馈,进一步理解活动的价值,引导家长面对幼儿能多等待一下,以鼓励、提醒为主,但不包办代替,让幼儿更为自主地感受如何做客请客。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王志.在做客中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J].宁夏教育,2012(10).

作者简介:陶楠,女,1986年3月出生,本科,上海市宛南实验幼儿园教师。

篇5:《做客去啦》社会实践活动课教案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农家的小朋友、家人交往,懂得做客的礼貌。

2、观察、讨论、感受农家与城市家庭的区别。

3、体验做客的快乐,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联系好要去做客的农家,了解路途情况,最好3—4家,幼儿分组去做客。

2、准备去农家做客的小礼物,如小文具、图书等。

【活动过程】

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欣赏农村的风景。

1、幼儿和老师一起走在去农家的乡间小路上,欣赏农村的风景,有说有笑。

2、自由畅谈: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和城市有什么不同?

二、在农家做客,大方交往、礼貌待人。

1、到达农家,热情与农家小朋友、家人打招呼,相互自我介绍。

2、幼儿赠送自己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文具、图书等。

3、品尝农家准备的招待小朋友的水和食品,大家自由交流,相互问问彼此感兴趣的问题。

三、参观农家,感受农村生活与城市的不同。

1、在得到农家的允许下,自由参观农家的设施、房屋内外、饲养田地等。(通常农家的屋内设施比较简单、有自家的院子,院子里有自家养的鸡、狗、猪等,种植的青菜、韭菜、豆子等)

2、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观察、去操作,如观察用柴火烧饭的大锅灶、观察水井、猪圈、喂鸡、摘豆子等。

3、自发讨论:农村的生活与城市有什么不同,哪些是农村有的,哪些是城市看不到的等。

四、在农家游戏,愉快告别。

1、幼儿与农家小朋友在院子里一起玩耍、游戏,相互学学各自会玩的游戏。

2、与农家小朋友、家人告别,告诉对方做客很开心,表达感谢。

活动延伸:

1、将去农家做客的所见所闻,在区域游戏中表现出来,如生活区练习《剥豆子》,建筑区搭建《农村的房子》等。

2、完成《去农村我看到的……》调查表,内容有动物、植物、房屋、道路等。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篇6:咸海的盐哪去啦

在亚洲中部的沙漠地区,伸展着世界第二大内陆湖——咸海。从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奔流而下的成千条小溪汇合成两条大河——锡尔河和阿姆河——。它们在沙漠中流过很长一段路后,携带着大量泥沙几各种盐类注入咸海。科学家们曾计算过这条河每年流入咸海的水达到500亿吨以上。在中亚毒辣的太阳照射下,湖水大量蒸发,而盐类留了下来。这样,每年大约有2400万吨盐蓄积在咸海里。可经测定后发现,咸海在总共只有105亿吨盐,算起来这只需440年的蓄积,这与咸海在历史和地质上的资料完全不符。其余的盐哪里去了?

这个问题使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咸海产生出浓厚的兴趣。伟大的俄罗斯地理学家别尔格院士把这种奇怪的咸海短盐现象,称为“地理上的咸海之谜”。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可能计划沿岸地区的经济开发,就无法最合理地利用锡尔河和阿姆很来灌溉新开垦的土地。

以俄罗斯海洋研究所教授里诺夫为首的海洋化学家们调查发现,大部分的钙盐并没有溶解在海水里,而是沉淀在海底。但即使钙盐占了一半,这个怪现象也还是解释不了。科学家们把海底的盐类考虑进去并重新计算以后,古老的咸海还是显得太年轻了,难道它才820岁吗?

近年来对咸海的“姊妹”里海的调查发现,强烈的风暴能把海浪顶部的水滴吹入太空中,水滴迅速蒸发,盐类的细小结晶体留在空中。在风速大约为每秒19英尺的时候,从里海上空一昼夜就能够吹走6万吨得最猛烈的季节是冬季,那时候咸海海面还覆盖着厚厚的冰层,被吹走的盐绝对不会很多。

上一篇:家乡的景象作文下一篇:校园安全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