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项目终期评估总结报告

2024-05-13

CFP项目终期评估总结报告(精选6篇)

篇1:CFP项目终期评估总结报告

永平县水泄彝族乡水泄中学 CFP项目终期评估总结报告

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的学校管理”项目(CFP项目)实施以来,水泄中学积极主动地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做了大量的、有效的、力所能及的工作,爱生学校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对通过运用基于爱生学校评价标准开发的自我诊断问卷、CFP项目终期学校评估自评表对项目实施情况认真地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一、成立诊断自评工作领导组 组 长:李映学(校长)

副组长:罗玉兵(副校长)、杨学勤(副校长)

组 员:常发全、姚李光、熊李砚、李灼忠、茶郭熊、蒋应超

二、项目实施自评达标情况

(一)维度

一、全纳与平等。过程指标30条达标30条,结果指标20条达标18条。

1.1确保儿童平等上学权利。

1.1.1在校保证每名学生享受平等教育,全纳教育已成为我校办学理念,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到标准。

1.1.2学校积极动员并吸纳每一个儿童入学,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2条均达标。

1.1.3学校具有控辍保学监测与操作机制,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2条都已达标。1.2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2.1学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得到满足,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达标。

1.2.2学校建立友善、和谐、尊重学生多样化背景的校园文化,过程指标5条与结果指标3条均达标。

1.3建设性别平等的教育教学环境

1.3.1学校倡导性别平等,确保教育教学内容及环境具有性别敏感性,过程指标6条和结果指标4条均达标。

1.3.2男女教师都能平等参与学校管理,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过程指标4条已达标,结果指标3条中达标1条,其中领导和职称中男女教师比例2条因客观原因难以调配,未能达标。

(二)维度

二、有效的教与学。过程指标60条达标54条,结果指标51条达标44条。

2.1拥有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 2.1.1教师具备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专业道德和态度,过程指标6条和结果指标7条都已达标。

2.1.2教师具有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过程指标3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已达标。

2.1.3教师具有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管理班级和组织课内外活动的专业技能,过程指标5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已达标。

2.1.4教师具有运用教育评价并及时反馈的专业技能,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2.2实施或实验渗透生活技能教育的课程

2.2.1所有课程中融入情感、道德、生活价值观念和创新精神教育,过程指标6条达到4条,其中学校提供学生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学习机会未能达标,结果指标4条达到3条,其中学生表现出批判性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1条未达标。

2.2.2所有课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过程指标3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

2.3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过程

2.3.1教师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和需要,过程指标5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达标。

2.3.2师生在课堂上有效互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指标5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达标。

2.3.3学生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与适切评价,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达标。

2.4建立开放、互动“研训一体”的教学支持系统

2.4.1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的获得教学与学习支持,并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过程指标4条达标3条,结果指标2条未达标1条。

2.4.2教师的多样化教学需求得到满足,过程指标5条达标4条,其中哺乳期教师学习进修未达到,结果指标1条,多样化的师资培训资源未达标。

2.4.3学校的信息通信设备能基本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过程指标3条已达标2条,结果指标3条达标1条,其中计算机生机比例和 校园网利用2条未达到。

2.4.4学校师生能负责任的充分运用ICT设备和资源支持有效的教和学,过程指标3条达标2条,其中学生运用ICT设备1条未达标,结果指标4条达标2条,其中学生接受ICT教育比例和学生健康上网2条未达标。

2.4.5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师学习中心,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4条均已达标。

(三)维度

三、安全、健康与保护。过程指标39条达到37条,结果指标26条达到25条。

3.1营造安全、卫生的物理环境和友善的心理氛围

3.1.1安全和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和环境,过程指标4条都已达标,结果指标7条达到6条,其中学校的建筑和校舍的维修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及规定1条虽改善了许多,但仍未达标。

3.1.2有对师生友善的心理环境,过程指标3条和结果指标2条均达标。

3.1.3有保护师生避免受到伤害的措施,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2条都已达标。

3.2开展技能为基础的安全教育

3.2.1有应急避险的管理制度,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1条都已达标。

3.2.2教师接受过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过程指标3条和结果指标1条都已达标。3.2.3为学生提供技能为基础的安全教育内容,过程指标2条有1条未达标,结果指标1条已达标。

3.3采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策略

3.3.1有健康管理制度,过程指标6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3.3.2为学生开展以技能为主的健康教育,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已达标。

3.4组织有质量的体育活动

3.4.1有体育活动设施,过程指标2条达和结果指标2条都已达到。

3.4.2有合格的体育教师,过程指标3条达标2条,其中学校有合格的、数量足够的体育教师1条未达到,结果指标2条都已达到。

3.4.3有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1条都已达标。

(四)维度

四、参与与和谐。过程指标45条达标43条,结果指标41条达标39条。

4.1创造学生参与的途径和方法

4.1.1学生有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和提出建议的机会、渠道与平台,过程指标2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已达标。

4.1.2学生能够参与学校管理,过程指标4条达标3条,结果指标3条达标2条。

4.2形成保障师生参与的管理制度和氛围

4.2.1学校有保障教师参与的学校管理制度和活动,过程指标4 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

4.2.2学校有保障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制度,过程指标3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已达标。

4.2.3学校建立了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激励机制,过程指标4条达标3条,结果指标4条达标3条。

4.2.4学校建立了和谐的校内人际关系,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4条都已达标。

4.3发展和谐的家、校、社区伙伴关系

4.3.1学校有与家长、社区互动的制度、渠道和活动,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

4.3.2学校与社区的资源共享、互相支持,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2条都已达标。

4.4不断提升校长领导力

4.4.1校长具有组织校内外相关成员参与制定并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能力,过程指标2条和结果指标2条都已达标。

4.4.2校长具有引领和深化教学改革的能力,过程指标3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

4.4.3校长具有促进教师发展队伍建设的能力,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

4.4.4校长具有协调校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过程指标3条和结果指标3条都已达标。

4.4.5校长具有不断自我提高的人格魅力,过程指标4条和结果 指标3条都已达标。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一一对照自我检查,我校共有10条过程指标未达标,12条结果指标未达标,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巩固原有的达标成果,尽力完善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以下几点,既是我校今后必须加强,又要不断完善的。

1、学校在正常办学的同时,要努力营造多元化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不同民族文化与习俗的机会,特别是我乡的彝族、苗族、傈僳族的学生,以及这些民族的习俗及文化,学校仍需进一步的重视、尊重与传承。

2、通过合理调配以及上级的安排,尽力让男女教师的比例协调,师生比例协调。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觉悟,让教师真正的“爱生”。从而,在教师职业魅力渐减的社会形势下,更要热爱我们的本质工作。鼓足干劲,充分发挥和利用个人以及集体智慧,积极、主动、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振兴我们的教育事业。

4、加强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培训,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素养和业务能力。

5、让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鼓励并引导学生体验社会,了解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6、我校学生朴实传统,思维单一,今后要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

7、组织教师进修,学习一些新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开展多样化教学。

8、改善学校的硬件及软件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及时构建我校的校园网络,教育学生健康上网。

9、随时思考、时刻自我检查。认真创造性的开展爱生教育,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我们的责任,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祖国的未来认真做好我们的本质工作。

总之,爱生学校项目实施以来,我全校师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相信爱生学校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成绩面前,我们不会满足;在困难面前,我们不会畏缩。我们有决心、有信心通过爱生学校项目的实施,将学校建设成为让学生学习生活开心、教师工作舒心,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爱生学校。

永平县水泄乡水泄初级中学

二0一0年七月二十七日

篇2:CFP项目终期评估总结报告

红河乡初级中学创办于1962年,有着近50年历史,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是彭阳县一所发展势头好,办学质量高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位于县城南部的红河乡中心,服务于半径20公里的12个行政村,服务区人口2.4万人,学校依山傍水,环境清雅,交通便利。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尤其是“两基”攻坚以来,学校发展迅速,面貌日新月异。学校占地面积28600平米,建筑面积6712平米,硬化面积8800平米,绿化面积4600平米,有4372平米集教学、办公、实验、图书于一体的综合楼一栋,1629平米的学生宿舍楼一栋,492平米的师生餐厅一栋以及锅炉房等其他配套设施,一栋2020平米的学生宿舍楼正在兴建中。学校相继建成生化仪器室、生化实验室、物理仪器室、物理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图书阅览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学校共有电脑39台,建成了校园网络系统、接通了宽带网,使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我校得到了充分应用,学校正向教育手段现代化迈出坚实的步伐。计划今后将建成阶梯教室一栋,300米田径1个,足球场一个,以及其它附属设施。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已拥有一支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开拓进取、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学校位于县城14公里处,地处地势较为平坦的川道,经济相对发达,文化水平较高,人们思想观念先进,和其它同类学校相比,可供挖掘的社会资源潜力较大。

新课程改革理念及部分教育手段领先于其它同类学校,有进一步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构建“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敬业奉献”的和谐校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一、科学分析,合理规划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深入到各村、乡直各部门调研和访谈、广泛征求了教职工、学生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了解了困难学生的要求和愿望。并对学校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明确了学校发展的优势,综合分析制定了学校近三年的发展方向。

二、与时俱进,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体系

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增设年级主任、治保主任职位。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同志担任年级主任一职,负责本年级的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抽调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宿舍管理、门卫等职位,并成立治保处,负责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填补了管理上的疏漏之处。形成了教务处、教研组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党支部为龙头,政教处、团总支(广播室)为纽带的宣传和德育工作体系,以总务处为主的后勤服务体系。各负责人员岗位明确,职责清楚。同时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自觉遵守国家及区、市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决定等,并以此为依据根据教育形势的发展,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如:《校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制度》、《教师学习制度》、《考勤制度》《教职工考核办法》、《作业批改制度》、《教案备写制度》《考试命题工作制度》、《班主任考核与津贴发放办法》、《双休日留校学生管理办法》等。认真落实日常工作,学校各项工作职责明确,形成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的局面。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组织实施,达到了以制度管理并引领教师发展方向的作用,使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

三、优化育人环境,创建文明平安和谐校园

多年来,为了全面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关注学生终生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开展了校园个人才艺比赛、校园集体舞比赛、篮球赛、校园田径运动会等各类文艺文体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运动。同时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学校每天安排1小时的体育锻炼,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主题举办各种体育活动,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安排大课间,推广校园集体舞,使学生的素质大面积的提高。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校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加强物防、技防、人防建设,提高创建功效。经常对学校的活动器材进行检查。为防患于未然,我校采取一系列对策:一是把好大门,严格执行出 入登记制度。二是建立昼夜值勤制度,来访人员进校登记,杜绝闲杂人员在校内逗留;三是搞好食堂、综合楼、宿舍楼、各功能室的防范;四是把及时关锁门窗、关闭水(电)源作为日常规范,定为制度,不留管理空白,不留安全死角。

平安和谐的校园是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保证。学校积极开展交通、消防、防水、防火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广播室开辟了安全、法制专栏,每天有关安全、法制材料进行学习,将安全、法制学习日常化。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关注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建立档案,认真实施一补工作;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每周一次专题教育,邀请法制副校长做专题讲座,全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四、加强宣传,形成共识,夯实爱生教育的基础,为了进一步保障适龄少年接受教育,学校每期开学前,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对没有及时入学的学生,发动教师下村入户了解情况,作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保证学生按时入学。并关注弱势群体,解决贫困生入学问题,我们切实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及各项救助工作,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全部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劝学工作。从而保证三年来入学率达99%以上。

班主任及教师时时了解学生动向。摸清学生底子,及时做好其思想工作。学校按标准开齐开足课程,使学生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坚决按上级标准收费,不私自定购教辅资料,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育学生时坚持以表扬为主,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对待学生,要求全体教师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苛”,让学生感到学校是家园、是乐园,教师是朋友,是兄长,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和业务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的灵魂,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和业务素养。

一是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政策、法规,学习先进典型,每月有笔记与心得体会,使教师做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极大地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强化责任心和事业心,我校已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校的教师,全校教师内部已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是开展业务培训,新课改培训,学校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与外界联系吸取先进经验。

三是严格对教师考核,为督促教师业务能力迅速提高,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考核方案、细则,切实加强对教师业务的督促和评估,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年终考核与每一位教师的师德和教学成绩挂钩,教师的晋级也与教师本人的教学成绩挂钩,使教师学习变成自觉行为。

六、狠抓教学管理,坚持以质立校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我校历来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始终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强化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首先,紧抓教学常规管理不放松。教务处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听课记录、政治笔记、业务笔记等,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客观评价,保证了教学各环节落实到位,提高了教学质量。

其次,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教学监督。学校以集中和分散学习的方式开展校本培训,创造条件,支持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一起解决自己在教学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以达成共识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七、积极探索,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很快,我们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加快构建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

学校把加强信息化技术设备作为工作重点,建成了学校网站,接入了互联网。学校网站的建立对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几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关心下,多方筹集,建成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网络平台,真正实现了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化,为学校进一步开展教育信息化实践、研究和探索奠定了物质基础,创造了必要条件。学校清楚认识到要落实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必须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教师队伍,这是实施信息化教育的保证。目前学校教师通过近年来的外出培训,校本培训,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能够运用网络为教学服务;其次是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会操作电脑,个个能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学校采取“内外结合”的方针,一方面通过学校专职计算机老师对教师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校外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培训,还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钻研。通过培训,目前全校教师中大部分教师能运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并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库。

八、后勤服务及硬件建设

学校强化后勤内部各环节的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购物、保管、使用的管理制度,完善了进出手续,合理调配,物尽其用。总务处经常组织人员深入班级、组室进行检查,发现物品损坏,及时维修;以班级、个人财产的管理为抓手,努力提高校产常规管理水平,坚持“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把校产常规管理和结束时的验收工作落实到位。

学校财务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经费是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我校在财务资金的使用上,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一支笔、一本帐。学校财务制度完 善健全,管理严格规范,完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经费的正常开支。学校财务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时报表,按时作好预决算。民主理财、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每年在教代会上提交财务工作报告。

严格执行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贯彻执行“一费制”收费,坚持收费公开、挂牌公示,各类收费专项管理,服务性的收费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做到学生、家长满意。

另外,工会工作有新的突破。适时组织教工篮球赛、联欢晚会等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师生进行“防治甲肝”体检,使广大教职工无后顾之忧。关心离退休教工生活,举行了元旦登山活动,工会已经成为教工之家。校务公开工作扎实有效,2007,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治理教育乱受费先进单位”。

当然,我们致力于以人为本,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努力还远远不够。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但我们坚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体员工的不懈奋斗,敬业爱生的崭新局面一定能实现。

红河中学 2008年5月28日

彭阳县红河乡初级中学 CFP项目中期评估报告

红 河 中 学

篇3:CFP项目终期评估总结报告

1) 评估时间:2009.3~2009.5。

2) 评估方法: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三年资料回顾。

3) 评估内容:宣传教育、监测、检测和咨询、高危行为干预、抗病毒治疗、病人的关怀与随访等方面。

2 三年工作进展及成效

2.1 一般情况

1) 区位、经济、人口情况雨花台区地处南京主城西南, 雨花台畔。全区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 其中常住人口18.5万人, 暂住人口14.5万人, 常住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4.7万人, 城市化率达79%。2008年, 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7亿元, 财政收入27.1亿元。

2) 示范区实施前艾滋病流行状况雨花台区自2003年首次查出艾滋病感染者, 截止2005年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27例, 全部为羁押人员。其中新疆籍22例, 本区1例。静脉吸毒为主要感染途径, 占92.6%;采供血占7.4%。

2.2 示范区开展主要工作

2.2.1 政策倡导

形成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机制。

2006年5月区政府成立了分管区长任主任, 卫生局局长任常务副主任各街道领导为成员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确立了33个部门的负责人, 并确定艾滋病防治工作联络员, 明确了各部门职责, 定期召开防治艾滋病工作协调会, 落实各项创建任务。

2.2.2 能力建设

累计获得省市专项经费40万元, 区级配套经费15万元, 专款专用。

1) 硬件建设。2008年为疾控中心的艾滋病初筛试验室配备了生物安全柜, 更新了洗板机。为全区新建立的六个艾滋病咨询室统一配备了物资。

2) 人员能力建设。每年派艾防专业人员, 实验室人员参加高危行为干预、自愿咨询检测、数据质量、实验室职业暴露及检测质量管理等各种提升艾滋病能力技术的培训班。

3) 艾滋病知识培训。对医疗单位的分管院长、公共卫生分中心主任、防保科长、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及监管场所的司法人员、羁押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职业暴露培训。对全区公共场所的业主、健康责任医生和公共卫生信息员及社区公共卫生骨干进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和现场检测人员进行脱敏培训和干预技巧培训。

2.2.3 基线调查

2006年6月基线调查结果显示:

1) 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75.8%, 最后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率高达78.8%。梅毒的阳性率8.8%, 衣原体阳性率38.8%, HIV抗体阳性率0%, 性病总检出率47%。

2) 各类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总的知晓率分别为, 大学生84%, 中学生78%, 一般群众59%, 农民工为55%。

2.2.4 宣传教育工作

大众宣传教育。发挥社区网络作用, 让艾滋病防治知识进村入户。与政府各艾滋病防治成员单位合作, 开展广场、社区等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区各街道设置宣传栏, 张贴搪瓷牌, 在主要街道树立大型户外宣传牌, 提高人群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多部门合作以民工市场为主要宣传阵地, 开展讲座、户外宣传, 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利用各种节假日如结核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开展艾滋病宣传活动。

进入重点场所, 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在区内监狱、看守所及大中专学院举办“艾滋病和性病知识讲座”, 利用电教设备对每个监舍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 每个监区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黑板报比赛, 采取多种形式覆盖全部服刑人员。

2.2.5 加强检测监测工作

1) VCT咨询检测工作雨花台区共设置了三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 在疾控中心, 综合医院、性病门诊等7家单位, 设立了自愿咨询检测 (VCT) 门诊, 2006年~2008年共接待2300名咨询检测者, 阳性率达0.22%。

2) 监管场所艾滋病抗体筛查工作每季度对监狱和看守所中新入监的犯人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三年共检测2707例, 其中3例为新发阳性病例。

2.2.6 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2006年在两个街道试点启动, 2007年全区全面推广, 工作人员主要由疾控中心人员组成。2008年结合艾防项目工作要求, 组建了妇科医生和护士等14人的专业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三年来, 干预工作每月覆盖全区的娱乐场所一次, 现场答疑并发放了宣传材料和安全套。

2.2.7 病人管理及“四免一关怀”工作

三年来共管理13名HIV感染者和病人, 随访70次。每年对感染者和病人进行CD4和病毒载量的检测工作, 对新发病人进行了阳性告知和流行病学调查, 并主动上门服务, 进行服药依从性的培训, 积极安排病人住院, 及时发放补助金。对生活困难感染者, 帮助其办理低保户手续。

2.2.8 母婴阻断工作

自2007年10月份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以来, 截止2008年12月31日, 共有1354名孕妇接受了免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 无HIV阳性者。

2.3 结果与成效

2.3.1 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情况

2008年分别对100名中学生和200名流动人口进行了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艾滋病知识总的知晓率, 中学生为95%, 流动人口为76%。相对于基线调查的结果有较大的提高。

2.3.2 暗娼知晓率评估调查

2008年对100名暗娼进行了知晓率评估调查, 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6%, 最后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率为85%, 与基线调查结果相比均有所提高。此次评估调查未发现HIV阳性者, 梅毒阳性率3%。与基线调查结果相比, 下降趋势明显。 (下转第195页) (上接第190页)

2.3.3 感染者/病人治疗关怀效果

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4人, 全部接受抗病毒治疗, 治疗率100%;艾滋病病人接受治疗后12个月的存活率100%。

3 结论、问题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1) 政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有利于促进我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2) 多部门宣传, 力度加大, 覆盖面广。充分发挥多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开展艾滋病及艾防政策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开展预防艾滋病公益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本区的优势, 以农民工市场为据点, 长期强化宣传。

3) 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伍的能力大大增加, 由妇科医生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干预工作队, 更好地为目标人群服务。

4) 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工作见成效。随访工作建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和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紧密联系, 经过工作人员的随访宣传教育, 病人及家属对艾滋病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 减少了家庭对吸毒者和HIV感染者的歧视, 使艾滋病感染者/病人能够积极面对现实, 不危害社会和家庭, 减少了对社会的压力;病人及家属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也有了显著提高。

3.2 问题与建议

1) 我区对高危人群干预工作覆盖范围还局限于暗娼人群和农民工, 需要加大对吸毒人群和男男同性恋人群的干预工作力度。对暗娼人群的干预工作, 还局限于对浴室桑拿房等中档场所及少量低档的洗头房。低档暗娼是艾滋病传播的关键人群, 对这类人群的干预, 应在工商等执法部门的配合下进入场所。

2) 加强人员能力建设培训。选派骨干人员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建立工作奖励机制,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

3) 提高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这是艾防的关键。建议对所有存在高危行为的娱乐场所免费摆放安全套, 加大对高危人群安全套的提供力度, 并建立长效机制。

4) 自愿咨询检测 (VCT) 工作。目前人们还不了解VCT服务的内容及它的可及性, 了解较少, 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推荐VCT服务, 并且营造宽容的社会环境, 使VCT服务真正成为HIV感染者发现的有效途径。

摘要:南京市雨花台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于2005年12月启动, 2008年12月结束。阻止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是该项目的总体目标。项目自启动以来, 示范区工作办公室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定期开展督导评估, 确保该项目规范、有序进展。本文就三年的项目情况进行了总体的评估。

篇4:CFP项目终期评估总结报告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026-02

阿荣旗自 2003年4月启动了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世行贷款及中央配套、自治区、市、旗县配套经费,项目历时8年,覆盖了阿荣旗17个乡镇2个国营农场32万人口,覆盖率达100%。

世行贷款项目对全旗结核病防治规划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结果:2003年~2009年,全旗该项目共发现879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其中初治涂阳患者778例,复治涂阳患者101例,完成计划数的100.7%。发现的新发涂阳患者平均治愈率达到94.5%,复治涂阳患者平均治愈率达90.0%。结论:经过全旗的共同努力,项目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计划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旗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内蒙古阿荣旗结核病控制项目。

1.2项目背景:

为了促进《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由世行(WB)、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中国政府共同探讨新的筹资模式,开展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本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国家和16个项目省《规划》的支持,《规划》要求十年间全国发现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人400万,16个WB/DFID项目省十年间将发现、治疗285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占《规划》病人发现目标的71.3%。

1.3项目总目标、目的与工作指标:

1.3.1 总目标:减少发病率、死亡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1.3.2 目的:提高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及DOTS策略的实施质量。

1.3.3 指标:①项目实施以乡镇为单位,实施DOTS策略覆盖率达100%;②新发涂阳患者的任务指标完成率100%;③涂阳患者治愈率达85%以上。

1.4 项目覆盖范围:

项目覆盖全旗17个乡镇2个国营农场,共计148个行政村,覆盖人口达32万。

1.5 项目执行周期:

项目执行期为8年,项目自2002年起至2009年10月底。

1.6 项目预算:

项目预算资金为32.5万元,各级配套经费共计35.00万元。日本赠款8.39万元,中央经费40万元。项目总预算:115.89万元。

1.7项目支持活动领域:

药品、病人发现、诊断、病人管理、设备、 人员培训、技术援助、实施性研究、督导等领域。

1.8项目组织管理结构:

项目领导小组:为保證项目按计划执行,我旗于2002年4月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卫生、财政、计划、扶贫、文体广电、审计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设在旗疾控中心,旗疾控中心主任任项目办主任,成员为旗疾控中心结防科全体成员。旗项目办工作制度健全,有明确的工作程序。

1.9项目执行情况:

我旗自2003年启动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2004年8月10日印发《阿荣旗2004—2010年结核病控制规划》,8月15日印发《阿荣旗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计划》、制订并实施了《阿荣旗少数民族乡结核病防治方案》等政策性文件。

2 项目组织管理

2.1项目启动:

阿荣旗于2002年12月,旗政府副旗长代表旗政府签署了还贷承诺书。启动世行贷款项目。2004年旗政府旗长与呼伦贝尔市财政局签署转贷协议书。旗项目办于2004年制定了项目实施计划并下发各医疗机构。

2.2项目规划和实施计划

旗项目办于2004年8月10日以政府办文件印发《阿荣旗2004—2010年结核病控制规划》,8月15日印发《阿荣旗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计划》。

2.3组织机构

项目领导小组:为保证项目按计划执行,我旗于2002年4月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卫生、财政、计划、扶贫、文体广电、审计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及项目办公室。

2.3.1 旗项目办设置:旗项目办设在旗疾控中心,旗疾控中心主任任项目办主任,成员为旗疾控中心结防科全体成员。旗项目办工作制度健全,有明确的工作程序。

2.3.2 人力资源:我旗结防人员8名,其中专职人员5名,兼职人员3名。专职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4名,中专学历1名;职称中级1名,初级4名。结防专职人员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管理及督导人员1名、统计兼督导1名、门诊医生1名、检验人员1名、放射医生1名。

2.3.3 项目管理人员:旗疾控中心主任任项目办主任,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向项目领导小组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2.3.4 项目财务人员情况:旗项目办项目财务有会计、出纳各1名,均属兼职,负责项目资金管理。

2.4 项目政府的落实和具体的管理措施

①我旗于2003年开展启动世行贷款项目,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实施。 ②每年都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状并下发相关单位,年终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检查、总结和考核,保证项目工作科学有序实施。 ③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阿荣旗通过制作广播节目,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制作、散发传单、宣传画,以及在医疗卫生单位门口悬挂“肺结核病人免费检查、治疗”导医牌,制作墙体广告、车体广告和妇联、教育等部门合作开展健康促进工作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④加强了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结核病业务培训,提高了认知程度,巩固和加强归口管理工作。另外,及时发放报病费、管理费和追踪补助费,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三级防痨网建设,为结核病控制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⑤加大结核病病人发现力度,加强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病人追踪工作,落实DOTS策略。

3 项目实施结果

3.1 项目和DOTS覆盖:

项目实施以乡镇为单位,实施DOTS覆盖率达100%;

3.2 患者发现:2003年-2009年,全旗该项目共发现879例涂阳患者,其中初治涂阳患者778例,复治涂阳患者101例,涂阳患者完成任务指标数的100.7%。

3.3 治疗管理:

患者的治疗管理:03-09年,对发现的879例涂阳患者,全部落实了DOTS治疗及全程督导管理,新发涂阳患者平均治愈率达94.5%,复治涂阳患者治愈率达90%。二月末痰检阴转从2003年的77%到2008年的96.7%。完成疗程26人,占3.1%,丢失或迁出3人,占病人总数的0.36%。

3.4 实验室工作情况:

我们坚持按照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痰直接涂片检查,并根据上级要求定期开展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控,加强对乡镇痰检点的痰检人员培训和督导,保证了痰涂片镜检质量,被上级评定为合格实验室。

3.5 结防机构能力建设:

项目的实施:使我旗结防人员从2002年的3名增加到2009年的8名,人数逐年增长,其中专职人员5名,兼职人员3名。专职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4名,中专学历1名;职称中级1名,初级4名。全旗乡级防痨医生21人,专科毕业18人。其中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占总人数的30%。

3.6 培训:

①培训原则:旗项目办负责对乡镇防痨医生进行培训,每年举办培训班2-3轮次,并参加省级及市级的各项培训。

②培训情况:8年来,我旗共参加省级及市级培训54人次,旗项目办举办各类培训班44期次,培训乡镇防疫医生及村医2260余人次。使全旗三级防痨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做到业务熟练、本领过硬,能够胜任全旗的防治任务。

3.7 督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保证项目工作质量,需对所辖乡镇医疗机构进行督导,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被督导单位,以便改进工作。2002-2008年,共计接受省级督导1次、接受地市级督导21次、县级累计督导乡镇数990次,累计访视患者1483例。

3.8 药品的采购与管理:

自项目实施以来,药品主要来自世行贷款/英国赠款和中央转移支付等项目拨付。我们对项目药品设专人、专柜、专帐管理。

3.9 健康促进:

根据结核病健康促进的主要内容,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妇联、教育、共青团等社会平台,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健康促进宣教活动。

3.10 激励机制:

工作人员补助:

2003-2008年,我们共发放涂阳患者报病费16000元,治疗管理费69880元,发放涂阴患者报病费1770元,发放涂阴患者治疗管理费10680元。

3.11 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2004年,我们设立了世行贷款项目独立帐户,对项目资金进行独立核算,2003-2009年,我们共收到省级配套12万元,市级配套12万元,旗县配套3万元,现已使用配套经费43.52万元。

我们每年的财务报告由旗审计局进行专项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3.12 项目设备管理及土建:

我们共收到世行项目设备电脑一台,生物安全柜一台,观片灯一个。现以上设备都登记入帐,由专人管理。除生物安全柜外均可正常使用。2005年我们对X光室进行加固改造,使用项目资金2.5万元。

4 主要成就

4.1 结核病防治工作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从单一疾病预防成为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疾病控制工作。

4.2 发现和治愈了大批结核病人,传染源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降低了结核病疫情。8年来,我旗新发涂阳病人年均发现率为项目实施前的3倍。

4.3 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引起了各界和广大群众对结核病的关注,提高了群众防病治病的意识,积极配合結核病防治工作,主动到旗结防机构就诊人数占初诊人数50%。

4.4 卫生行政部门的有效干预,促进了我旗归口管理工作的落实。

4.5 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结核病防治队伍,为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困难与问题:

5.1 基层结核病防治人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长期直接接触传染源而缺乏完善的防护措施,对结核病防治人员身心造成很大的损害,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5.2 健康教育工作难度较大,缺乏贴近群众的宣传手段。

5.3 结防所设在疾控中心,结防工作人员短缺,基层防痨医生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6 建议:

6.1 政府继续加大对结控经费投入,为督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上的支持;适当扩大免费范围,建立贫困结核病人救助基金等。

6.2 加强健康促进宣教工作,采用生动、有趣、群众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保证内容、时间和效果落实,全面提高群众知晓率。

6.3 加强结防队伍建设,稳定现有人员,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调整和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结核病防治整体水平。

篇5:CFP项目终期评估总结报告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镇经济、人口等基本情况,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我镇自2001年来的“两纲”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分为组织领导(政策制定、责任落实、妇儿工委机构运行、经费投入、宣传培训、纲要监测评估)情况评估和“两纲”实施情况定性目标评估两方面,最后阐述了“两纲”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

正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推进我镇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确保 “两纲”目标的实现。2001年—2010年,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代市镇妇女儿童事业有了新发展,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权利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儿童在教育、保健和生存环境方面有明显的改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2010年,我镇按照上级要求,组织了人员对“两纲”实施情况进行了监测统计评估。从评估督导情况来看,截至2010年底,我镇妇女发展纲要六个领域的可量化指标25项,达标24项;儿童发展纲要四个领域的可量化指标21项,均达标。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截止2010年底,全镇总人口9.1万人,其中女性4.5万人, 0-18岁儿童1.7万人,其中女童0.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8096元,比上年增长6.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36元,比上年增加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47元,比上年增加 11.01 %。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广安妇女儿童事业全面进步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评估方法及工作过程

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妇儿工作进行评估,组织领导情况评估从政策制定、领导责任落、机构运行、经费保障、宣传培训、纲要监测评估工作几方面进行评估,“两纲”实施情况评估依据纲要监测指标体系,对妇女的经济、决策管理、教育、健康、法律以及儿童的教育、健康、法律保护等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分析。

三、主要成果

(一)妇女发展纲要: 1.提前达标指标(24项):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镇人大女代表的比例、镇政协委员中女性的比例,女后备干部比例,居委会、村委会女委员比例,小学适龄女童净入学率,初中女童毛入学率,三类残疾女童入学率,青壮年妇女文盲率,妇女从业人员比例,农村妇女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比例,防艾知识知晓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农村新法接生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孕妇产妇死亡率,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生育保险覆盖率,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知晓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改水受益率,饮水合格率。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2.未达标指标(1项):婚前医学检查率。

(二)儿童发展纲要提前达标指标(21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计划免疫接种率,孕妇产妇死亡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儿童保健覆盖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母乳喂养率,合格碘盐实用率,幼儿园、中、小学生入学率,幼儿园、中、小学生辍学率,三类残疾女童入学率,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达标率,科技教育普及率,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中小学法律知识普及率。

四、实施纲要情况评估:

(一)实施纲要组织领导情况: 我镇一直以来始终重视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自2001年《四川省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四川省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两纲)颁布实施以来,我镇认真推动两纲的贯彻落实,在广安区妇儿工委的关心支持和全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妇女儿童事业进入了持续发展时期,实施两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按照广安区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要求,镇党委、政府已把两纲的实施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到各级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目标责任考核中。2001年,镇政府和妇儿工委办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并下发了2001-2010年代市镇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从2004年起,镇财政把妇儿工委办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拨付专项经费2万元,2005年拨付两纲监测评估经费3万元,保证了妇儿工委办工作的顺利开展。

自两纲实施以来,我镇三次调整充实了镇、村两级妇儿工委成员单位,扩增了妇儿工委的联络员和监测评估队伍,健全了组织网络。同时,成立了专门的终期监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规章制度,认真开展了终期监测评估。进一步强化成员单位责任机制,确定了成员单位责任分解目标,建立健全了责任机制和监测评估机制,明确了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保证成员单位在贯彻实施两个纲要过程中有计划进行。

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向全社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妇女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两纲的内容、目的、意义。镇党员培训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学习培训列为干部授课内容。同时,各部门利用新闻媒体进行两纲的宣传,镇妇儿工委办共举办培训班15期,知识竞赛6场,有奖知识问答3次、参加答卷18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司法、教育、卫生、劳动、文化、环保、妇联等成员单位也都以现场咨询、有奖知识竞赛、张贴标语、发倡议书等形式开展了各种宣传活动,使社会各界对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两纲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妇女纲要、儿童纲要实施情况评估

1、妇女参与经济建设情况从经济与人口情况来看,2010年,全镇户籍总人口7.69万人,其中女性3.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591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49元。

(1)妇女就业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全镇城乡女性就业人数达3万人,比2000年增加1.3万人,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达76%,高于妇女纲要确定的到2010年要达到40%的目标。从妇女与经济情况来看,2010年我镇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为8.28万人,其中女性3.29万人,城镇单位女性年末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达39.7%,比 2007年所占比重高0.7个百分点。从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员比重来看,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住宿餐饮业、教育业女性所占比重最高,分别达70.37%、61.57%和56.55%。

(2)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2000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为2735人; 2005年为21268人;到2010年,增加到191600人,其中女性参保人员93875人,比2000年增加了83666人。2003年底,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为3300人;2005年为5231人;2010年,增加到127100人,其中女职工参保人数60280人,比2000年增加了55049人。女性参加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数也大幅度增加。

(3)农村贫困妇女人数减少。一是城乡享受低保人数大幅度增加。2004年至2010年我镇有534971人次享受城市低保,有27083人次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我镇2004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为40.26元,2010年提高到157.84元,人均增长为117.58元。尤其是对享受低保待遇的单亲家庭和孤儿,在保障标准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倾斜,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在春节慰问、福彩助学上,都优先考虑单亲家庭。

二是加快完善我镇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好农村散居五保户的基本生活。2010年在全省率先将农村五保与城市三无对象的供养标准并轨,将原1800元/年供养标准,提高到3120元/年,按月打卡发放,实行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

三是为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居住环境。我镇现有农村五保对象187人,有三所敬老院,190张床位。近年来我镇对三所敬老院都进行了改造,其中三十岗乡敬老院列入2007年“515”民生工程,2010年1月投入使用,总投资389多万元。居住用房为标准间,均配有呼叫系统,大部分房间配有彩电、空调;附楼有阅览室、医疗室等服务设施;室外有健身器材、游园、果蔬园等。2010年大杨镇敬老院又列为“515”民生工程,并在原址进行翻建。

2、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1)全镇女人大代表比例略减,女政协委员比例增加。2006年区一届人大代表总人数为189人,其中妇女代表为44人,占总人数的23.28%;2007年区二届人大代表总人数为190名,其中妇女代表为40人,占总人数的21%;2010年人大代表总人数为190名,其中妇女代表为38人(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女代表提拔后调离本行政区域),占总人数的20%。区政协委员2006年总人数为145人,其中女委员数为45人,占总数的31%。2007年换届后,区二届政协委员总人数为149人,其中女委员数为39人,占总人数的26%。2010年委员人数与2007年保持一致,没有变化。2010年全镇企业各级工会代表大会中女性代表比例为36%,比2006年均有提高。董事会、监事会中女性代表比例为20%,与2007年的比例基本持平。

(2)各级女干部比例有所提高。2010年全镇干部总人数为211人,其中女干部人数为73人,占总人数的34.6%,比2006年的30%提高了4.6个百分点,其中包括正处级女干部1人。2010年,区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分别配备了1名或以上女干部,配备率均达100%。镇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在机构改革以后,女干部配备率有了明显提高,2010年配备率达60%,比2006年的56%提高了4个百分点。县处级后备干部中女性所占比例也有大幅度提高,由2006年的5人提高到2010年的10人,比例提高了50%。

(3)妇女参与基层社区管理的比例有所提高。2010年底,我镇村民委员会成员和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的比例为31.8%,比2004年的28%提高了3.8个百分点。

(4)发挥各级妇联组织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有所提高。通过乡镇、街道、工业区妇联主席和社区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的有效民主参与,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团结和凝聚了广大妇女群众,各级妇联组织为各级党组织联系广大妇女群众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了妇女儿童利益的有效表达机制,推动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5

3、妇女儿童与教育

(1)九年义务教育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九年义务教育覆盖,到2000年底覆盖面超过100%;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2000年已达100%,中小学生辍学率均为0。同时十分重视保障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每年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都在98%以上。2010年,全镇在校生共有三类残疾儿童少年78人(小学62人,中学16人),红星路小学的特教班、双岗小学的“关爱一体化”教育,成为三类残疾儿童快乐成长的新乐园。科技教育普及率已达到100%。

(2)妇女识字率稳步提高,男女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缩小。2000年,女性成人识字率、女性青壮年识字率已分别达到97.4%、94.7%。

4、妇女儿童与健康

(1)孕产妇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2007年、2010年孕产妇死亡人数分别为1人、1人、0人。通过开展妇幼卫生工作,提高了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完善了出生人口素质,其中住院分娩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农村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各项指标的完成率逐年上升,到2010年以上各项指标完成率达到了100%。2010年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3%,与指标要求差2个百分点;性病年报告病例数为770例,比2006年1292例减少522例。婚前医学检查率为0.8%,与指标要求的80%差距较大;出生缺陷发生率0.3‰,成逐年下降趋势;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100%。

(2)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2010年婴儿死亡数分别为22人、23人、28人;婴儿死亡率分别为7.29‰、6.91‰、8.69‰(目标指标要求控制在10‰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分别为24人、34人、33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7.96‰、10.22‰、10.25‰(目标指标要求控制在5‰以下);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分别为3.15%、2.74%、0.05%(目标指标要求控制在5%以下);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0.13%、0.27%、0.05%;0—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0.52%、92.24%、93.7%(目标指标要求达到85%以上);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为92.17%、94.67%、99.37%(目标指标要求达到96%以上)。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8%、98.5%、100%(目标指标要求达到90%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8.5%、99 %、100%。儿童性病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0人、19人、8人。15岁以下儿童(全部是男童)结核病登记率分别为0.45%、0.31%、0.28%;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3年都为100%。

(3)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2005年,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为92%,比2000年的90.58%提高1.42个百分点;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100%。

(4)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连续3年为0。2010年,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为94.52%,已超过指标要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连续3年为0。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52%。

(5)2006年-2010年,预防未成年人吸毒。2006年-2010年,每年在普法宣传教育日、禁毒日,开展以“远离毒品、关爱生命”为主题的禁毒法制宣传活动,设置有关毒品类型、危害等知识图片的警示展板,设立“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咨询台,还现场回答过往群众所提出有关毒品方面的问题。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禁毒宣传中来,宣传禁毒知识,让禁毒深入人心。但禁毒经费还没有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禁毒经费不足。

5、妇女儿童与法律(1)妇女儿童维权力度不断加大。成立了代市镇妇女儿童维权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负责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等工作。2010年7月,区妇联与合肥市公安局代市分局共同协商,在辖区13个派出所和6个社区警务室增挂了“家庭暴力案件投诉点”牌子,明确了“家庭暴力”投诉接待职责,使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妇女儿童,能得到公安部门的干预保护和及时救助。同时利用148法律服务电话和区法律援助中心这个平台,维护妇女儿童的自身合法权利。2006年9月,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设立了14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加强协调和沟通,进一步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服务。2006年-2010年,共接听、接待、受理涉及到妇女儿童的人身、财产、婚配等方面权利的案件4730起。

(2)妇女儿童的人身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2010年,公安部门共破获强奸案件 12起,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案件4起。2006年-2010年无一起拐卖妇女儿童发生,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在在我镇得到有效控制。

(3)保护妇女权益工作纳入有关部门的常规工作。镇政府法制办积极围绕保护妇女权益,将相关立法建议和信息积极反映给有关立法机关,并积极协助省、市等上级立法机关组织驻地公众参与立法活动,对起草的法规征求意见稿充分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将各方面关于法律、法规等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立法机关。同时,在办理行政复议、参与行政诉讼等工作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6、妇女儿童与环境

(1)妇女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8.8%,比指标70%的要求超18.8个百分点。农村改水收益率96.4%,与指标要求的99%以上差2.6个百分点。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96.4%。

(2)用于妇女儿童事业各项经费不断增加。2010年,区财政用于卫生方面的投入为3574万元,比2007年增长142.31%;2010年,妇幼保健经费为62万元,比2007年增长77.14%;2010年,防治防疫经费为172万元,比2007年增长62.26%;2010年,计划生育事业费为829万元,比2007年增长62.23%。

五、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领导重视,将实施妇女儿童纲要列入政府工作议程在镇委、镇政府的重视下,合肥市区划调整后,我镇及时调整了“两纲”的数据指标,增加了农村妇女儿童发展部分内容,建立了新的“两纲”实施指标体系。镇政府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将“两纲”实施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之中。镇政府要求各部门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每年政府拨专项经费,保障了工作的正常开展。镇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妇女儿童工作情况汇报,帮助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问题。镇委、镇政府于2007年11月召开了代市镇工青妇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共代市镇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青妇工作的若干意见》。区妇儿工委办公室坚持行之有效的例会、考核、会办、检查、评估等制度。各成员单位每年按指标要求进行监测统计。2010年,镇委、镇政府将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区目标管理考核。各成员单位也将“两纲”实施任务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中。各级党组织和有关单位加大支持力度,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能,着力解决重、难点问题2010年,我镇对“两纲”实施中期监测评估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疏理出来的重、难点问题,召开相关成员单位和部门的问计会,要求各单位制定解决重、难点问题的方案。

1.针对性别比偏高问题,我镇成立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实施方案》。每年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当年实施办法,要求卫生、计划生育等部门加强检查,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同时,加大“关爱女孩综合治理性别比”宣传力度,开展了“关爱女孩 综合治理性别比”演讲比赛等活动。

2.严厉查处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现象。针对劳动力市场尚不完善,用人单位有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的现象,从2003年开始,每年劳动、工商、公安等单位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对用人单位使用女工不签合同、不交养老、失业保险,合同中没有女职工“四期”保护条款,女职工因婚、产假扣发工资等侵权现象,责令用人单位予以纠正。

3.为流动儿童提供健康保障。针对流动儿童卫生保健与辖区城乡儿童保健工作不平衡的问题,镇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城乡医疗条件,将流动儿童保健列入社区医疗服务。出台“及时办理”政策,为流动儿童、农村儿童和超生儿童提供即来即办的计免服务;在双岗卫生服务中心、林店、武警省总队医院等8处设立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监测点,对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及时转为常住儿童管理。接种疫苗时,一类疫苗全部免费,二类疫苗由家长自愿选择接种,确保了监测点内流动儿童每年的“五苗”接种率都在95%以上,流动儿童实施的社区医疗保健取得了初步成效。

4.为流动儿童就学铺设通道。镇委、镇政府把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全镇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之中,从政策调整、资源配置、就学保障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为流动儿童就学铺设通道,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镇政府确定了4所中小学为流动儿童定点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学管理上不断完善措施,加大投入,让辖区内流动儿童与在籍儿童同享优质教育资源,感受到“同一片蓝天下的关爱”。5.实施流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流动留守儿童工作开展,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即级级有人抓、有人管的工作格局,一是成立了组织。我镇成立了由分管妇儿工委的副区长为组长、教育局长和妇联主席为副组长,卫生、劳动、民政及各乡镇街道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协调实施流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同时,10个示范点单位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区妇儿工委为10个示范点统一制作了“流动留守儿童之家”、“流动儿童保健中心(站)”的示范牌。二是制定代市镇实施流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方案。10个流动留守儿童之家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任务。三是落实了经费。镇政府给区妇儿工委拨了10万余元专项经费。区妇儿工委给全镇每个示范点拨了8000元经费,用于流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10个流动留守儿童之家也相应的拨出配套资金。四是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做到了有组织领导、有牌子、有人负责、有方案、有职责等。10个示范点共有流动留守儿童800多名;已有420多名志愿者与流动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聘请“爱心班主任”105名,“爱心家长”、“代理家长”名。2010年1月17日下午进行了短期培训。区妇联还把流动人口家庭纳入“五好文明家庭”评选。

6.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婚检率。由于政府取消强制性婚检,目前人们对婚前医学检查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参加婚检的人数骤减,2006年-2010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分别为0.75%、1.24%、0.8%,这将严重影响未来的人口质量。为提高婚检率,宣传、卫生、民政、妇联等部门参与,坚持媒体宣传与机构宣传相结合,积极倡导文明、卫生、科学的婚育观点。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免费婚检。2010年政府已将婚前保健服务医学检查纳入区民生工程,实行政府买单免费婚检,并出台了《代市镇免费婚前保健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将推进免费婚检保健服务纳入民生工程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在区政务大厅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工作“一站式”服务。

7.签定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我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入户工作涉及两个部分:一是杏花村街道、工业区和大杨镇的东南部地区,这部分农户饮水安全工程入户工作已经完成;二是我镇三十岗乡和大杨镇西北部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包括三十岗乡9个村、大杨镇4个村实际农户数6652户。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入户工作正在实施。2010年11月初全面动工,工程的主支管网的施工已经完成,我镇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涉及4.42万人的饮水安全建设,分两年完成,2007和2010各解决2.21万人的饮水安全建设。预计到2010年,全镇农村自来水收益率100%。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下大力气解决婚检率下降的问题,着力提高群众对婚检重要性的认识。婚前保健服务(医学检查)是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预防先天性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线。在当前取消强制性婚检并已实行免费婚检的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婚前医学检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婚检率,建议宣传舆论部门在全社会加强对婚检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让全体公民都能够认识到婚检既是对夫妻双方负责,对家庭婚姻负责;同时也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对民族的未来负责,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从而形成自觉参加婚检文明光荣,不参加昏检不道德的社会新风尚。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管理,着力解决城乡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当前,农村教育投入与农村发展新形势要求还不相适应,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在幼儿教育方面,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缺少公办幼儿园,农村幼儿教育规模偏小,办园条件较差,严重制约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同时,0—3岁儿童学前教育还较为薄弱。因0—3岁儿童学前教育不属于区教育局管理的幼教范畴,区内0—3岁儿童学前教育多为私人办学,存在管理不规范,教育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为此,我们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公共投入,在农村兴办公办幼儿园;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规范幼儿园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平;鼓励和倡导开展0—3岁儿童学前教育。

附:

代市镇《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监测统计指标完成情况表

篇6:CFP项目终期评估总结报告

1 评估调查目的

准确地掌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实施效果, 分析、研究、总结并推广项目工作经验。

2 评估调查内容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住院分娩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等。

3 评估调查方法

(1)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天水市7个县 (区) 的每个县 (区) 随机抽取30个行政村, 每个村调查2008年3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7名, 全市共调查1 470名适龄儿童, 了解其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2) 每县 (区) 随机抽查2所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3个乡 (镇) 卫生院, 共35所医疗机构, 调查2008年3月1日~2009年12月31期间住院分娩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3) 每个县 (区) 随机调查4个乡镇, 了解2008~2009年度孕产妇住院分娩情况。

4 结果

4.1 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

调查的1 470名儿童中, 首针乙肝疫苗接种1 446人, 首针接种率98.37%;首针24小时及时接种1 394人, 首针及时接种率94.83%, 比项目基线调查结果 (75.24%) 提高了19.59%, 其中在家分娩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80.22%, 比基线调查结果 (63.51%) 提高了16.71%, 具体见表1。

1 470名儿童中, 6月龄以上儿童共1 241人, 乙肝疫苗3针全程接种1 198人, 全程接种率为96.54%, 比项目基线调查结果 (91.43%) 提高了5.11%, 具体见表2。

4.2 入院分娩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24小时及时接种率

35所医疗机构2008年入院分娩新生儿17 549名, 首针乙肝疫苗24小时及时接种率为98.06%, 具体见表3。

4.3 孕产妇住院分娩情况

调查乡 (镇) 28个, 2008年共有孕产妇4 942人, 住院分娩3 806人, 住院分娩率为77.01%;2009年共有孕产妇4 996人, 住院分娩4 003人, 住院分娩率为80.12%。

项目评估结果表明: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2008~2009年支持甘肃省天水市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自2008年初在天水市启动实施以来, 天水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快速发展, 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24小时及时接种率达到94.83%, 比项目基线调查结果 (75.24%) 提高了19.59%;其中住院分娩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8.06%, 比基线调查结果 (85.76%) 提高了12.30%;在家分娩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80.22%, 比基线调查结果 (63.51%) 提高了16.71%。孕产妇住院分娩率2008年达到77.01%, 2009年达到80.12% (见表4) , 分别比基线调查结果 (55.85%) 提高了21.16%和24.27%。首针及时接种率和住院分娩率都远远高于项目预定目标, 也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5 讨论

为提高天水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 特别是尽快提高首针24小时及时接种率, 在项目支持下, 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宣传、普及乙肝防治知识, 提高广大群众参与预防接种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通过实现“新农合”和“降消项目”的全覆盖以及鼓励、动员孕产妇住院分娩, 提高住院分娩率;三是加强预防接种工作, 特别是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 保证住院分娩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及时接种;四是在农村地区开展孕产妇产前摸底登记工作, 保证农村地区在家分娩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及时接种;五是加强基层防保队伍的培训、考核与管理, 提高接种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工作责任心;六是接种登记、疫苗管理都使用统一的文本, 规范和完善接种资料;七是加强督导检查等。项目工作成果证明, 天水市所采取的措施十分得力, 切合实际, 行之有效, 对于促进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评价项目工作效果, 总结推广项目工作经验。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 随机调查2008年3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儿童1470名, 了解其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随机抽取35所医疗机构, 调查住院分娩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随机抽取28个乡 (镇) , 调查孕产妇住院分娩情况。结果 1470名儿童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4.83%, 3针全程接种率为96.54%;35所医疗机构住院分娩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为98.06%;28个乡 (镇)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0.12%。结论 项目措施得力、有效, 项目工作成绩十分显著, 天水市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都有大幅提高。

上一篇:血液透析室质量管理制度下一篇:洛阳市农村信用社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