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治艾滋病教育终期评估报告201

2024-05-17

预防治艾滋病教育终期评估报告201(共4篇)

篇1:预防治艾滋病教育终期评估报告201

中学

预防治艾滋病教育终期评估报告

依照区教育局转发汕教函(2015)159号《关于开展<中国截止与预防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终期评估的通知》,我校认真对照通知要求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自查评估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成立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张** 副组长:吴**、孙**、郑**

员:曾**、邹**、邱**、各级长、班主任

小组成员责任分明,分工合作,在组长的领导下按计划有序地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各项工作。

二、每年围绕“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我校多管齐下,开展一系列的预防艾滋病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同学们宣传艾滋病的危害及其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

1、我校将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保证初中6课时,先后有健康教育老师、生物教师、美术教师结合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和时事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经检查他们都精心准备教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有常规的教学;有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幻灯片教学;有指导学生设计明信片教学;有指导学生制作艾滋病毒模型,布置学生收集艾滋病相关知识撰写“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演讲稿,组织开展演讲活动;还有组织学生观看宣传教育片等;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每年给各年级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教育处方,发放率达100%,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让七年级新生认识艾滋病,提高新生的预防艾滋病能力。

3、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1)校园有一块固定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栏。(2)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吴副校长亲自组织召开全校师生的晨会,在国旗下的进行动员讲话,各班在出版“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题黑板报,班主任组织召开主题班会。(3)利用校园广播定期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4)给学生发放艾滋病教育宣传资料,并要求学生带回家向父母家人宣传。(5)给各班级图书角配备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读本。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和增强对艾滋病的防范能力

三、老师们积极进行家访,特别是对问题学生有针对性的走访,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管教工作。学校还实施师生谈心制度,老师们经常和学生有针对性地谈心,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在七年级新生中开展 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谨慎交友,防止学生经不住诱惑走上歧途。

四、积极组织老师参加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师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能力素质。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我校初中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师生都具备有一定的防范艾滋病能力。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不懈的加强宣传,普及艾滋病的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防护能力,才是预防流行的主要途径。在近期无特殊治疗及预防疫苗情况下,开展以学校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宣教,是预防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最有效手段,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方法。我校将坚决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坚持进行下去,尽学校之力遏制艾滋。

********中学 2015年6月9日

篇2:预防治艾滋病教育终期评估报告201

终 期 评 估 报 告

化州市xxxx中学 2015年6月

“十二五”行动计划预防艾滋病教育终期评估报告

化州市xxxx中学

艾滋病教育防治,事关青少年健康发展、民族兴衰,事关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一项长期不能懈怠的工作。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为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的教育,端正指导思想,我校积极响应2012年3月颁发的预防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和市教育局的指示,几年来学校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工作计划,科学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工作目标,对预防艾滋病宣传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和安排,并将“防控”作为卫生常规工作来抓,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活动,现将“十二五”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的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分工明确。

为强化学校领导的责任意识,学校印发了关于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各部门认真领悟关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的文件精神,要求全体师生提高“防艾”意识,加大宣传力度,领导带头把“防艾”宣传工作当作重点来抓。全校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防艾”宣传工作。

学校专门成立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历任校长任组长,由学校领导班子为组员,由体卫处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防控工作的部署、指导、督促和日常管理工作。将艾滋病预防知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教学形式向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二、强化制度,重抓落实

为规范化、制度化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学校实施方案、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督查评比制、教师业务培训制以及各项保障制度,“防控”应急预案建立了常规管理、报告机制、疫情处理等项制度,2012、2013年、2014年先后三次聘请播扬镇卫生院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报告会,为整个工作开展夯实了基础。

自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学校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板报、广播、宣传图片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

教育。“12.1”艾滋病宣传日,举行了较大规模、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并举行了团员宣誓活动。同时献出一份爱心,关注艾滋健康教育,各类学校开展了专题讲座和专题活动。

三、每年围绕“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我校多管齐下,开展一系列的预防艾滋病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同学们宣传艾滋病的危害及其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各项工作实施、落实情况如下:

1、我校将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保证初中6课时,先后有健康教育老师、生物教师、美术教师结合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和时事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课向学生讲解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艾滋病,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艾滋病病毒的特性是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了解何种生活环境及行为会使他们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之中,使他们懂得了什么样的习惯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2、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校长亲自组织召开全校师生的晨会,在国旗下的进行动员讲话,各班在出版“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题黑板报,班主任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学校宣传橱窗张贴艾滋病的有关知识。配合上级防艾活动,在校内大王椰树醒目处悬挂“关爱生命,遏制艾滋病”的宣传标语。

此外,在12月1日校文化长廊黑板报和学校网站专门出了艾滋病宣传特刊,主题是“自爱、爱人,遏制艾滋”。让学生更好地知道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让全校师生知道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遏制艾滋病蔓延的全球行动中。

3、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配备相应数量的防艾、远离毒品和无偿献血等类型的读物,供师生免费借阅。每年12月1日利用广播形式向全体师生作宣传,使师生清楚形势的紧迫性,并了解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和预防的方法等等

4、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渗透教育。每年12月1日前,利用周一上午班会时间,我校开展以“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为主题的的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进行艾滋病主题教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得到了潜移默化地教育。进一步树立了“青少年与艾滋病密切相关”的信念,加强了对自身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提 2

高了大家参与控制艾滋病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他们抗击艾滋、珍爱生命的信心和决心。5、2013年配合上级积极完成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并同时完成“感受艾滋病”有奖征文活动;积极组织师生参与2014年预防艾滋病的微作品征集活动、同伴教育培训等活动;积极学习2014年广州地区中职学校“艾校园,同伴行”情景剧精神。6、2014年12月1日,上级开发、改编并制作了一系列有关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宣教材料和教学课件,我校及时上网下载并应用,开展了有效的教育。同时,学校政教处结合安全教育在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艾滋病传播的模拟实验,让大家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速度,感受一次不负责任的性接触可能带来的危害。当天下午,我校联合播扬镇卫生院、计生办等单位,在校内人口流量较大的地方举办预防艾滋病大型宣传活动。主要领导到现场参加宣传活动,并向过往师生派发宣传资料。工作人员通过摆放展牌、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咨询等方式,向广大师生宣传预防艾滋病有关常识,消除大家对艾滋病人的歧视观念,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技能知识,营造人人参与艾滋病防控的良好氛围。

7、积极发动、组织我校青年教师和学生,组建我校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志愿者队伍,加强自我防控能力提高,利用“广东省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网”和其它网络形式对师生、群众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并参与第四届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网上答题活动。

8、学校向全校学生每人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处方宣传材料,让学生把宣传材料带回家,结合省、市健康知识宣传月、宣传周活动,组织健康知识竞赛,利用媒体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带动家庭与社会来共同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9、将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综合防治知识纳入我校新教师培训、教师职称晋升和各类先进基本能力培训中去,增强培训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四、宣传、教育目标、效果综述

经过2012年以来的各种宣传、教育,预防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工作全部落实,效果良好,达到了上级文件要求, 3

师生对相关防治知识学习、掌握好,校园防艾氛围强,积极防艾,关爱自己观念深入民心。

我校2015年5月根据国务院国艾办发[2007]13号“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有关要求对我校师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艾滋病防治、性安全教育和无偿献血等教育成效显著,师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00%,没有师生感染艾滋病。

五、存在问题

1、没有专任健康教育教师、校医。

2、相应的培训、教育、学习资金有一定紧张,相关配套器具等略跟不上。尽管如此,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不懈的加强宣传,普及艾滋病的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防护能力,才是预防流行的主要途径。在近期无特殊治疗及预防疫苗情况下,开展以学校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宣教,是预防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最有效手段,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方法。我校将坚决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坚持进行下去,尽学校之力遏制艾滋。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充分落实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起来。

2、高度重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继续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纳入学校整体师资培训计划。

3、进一步加强与卫生、计划生育、共青团、科室宣传有关部门和机构协调配合,发挥多部门优势。

篇3:预防治艾滋病教育终期评估报告201

1) 评估时间:2009.3~2009.5。

2) 评估方法: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三年资料回顾。

3) 评估内容:宣传教育、监测、检测和咨询、高危行为干预、抗病毒治疗、病人的关怀与随访等方面。

2 三年工作进展及成效

2.1 一般情况

1) 区位、经济、人口情况雨花台区地处南京主城西南, 雨花台畔。全区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 其中常住人口18.5万人, 暂住人口14.5万人, 常住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4.7万人, 城市化率达79%。2008年, 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7亿元, 财政收入27.1亿元。

2) 示范区实施前艾滋病流行状况雨花台区自2003年首次查出艾滋病感染者, 截止2005年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27例, 全部为羁押人员。其中新疆籍22例, 本区1例。静脉吸毒为主要感染途径, 占92.6%;采供血占7.4%。

2.2 示范区开展主要工作

2.2.1 政策倡导

形成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机制。

2006年5月区政府成立了分管区长任主任, 卫生局局长任常务副主任各街道领导为成员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确立了33个部门的负责人, 并确定艾滋病防治工作联络员, 明确了各部门职责, 定期召开防治艾滋病工作协调会, 落实各项创建任务。

2.2.2 能力建设

累计获得省市专项经费40万元, 区级配套经费15万元, 专款专用。

1) 硬件建设。2008年为疾控中心的艾滋病初筛试验室配备了生物安全柜, 更新了洗板机。为全区新建立的六个艾滋病咨询室统一配备了物资。

2) 人员能力建设。每年派艾防专业人员, 实验室人员参加高危行为干预、自愿咨询检测、数据质量、实验室职业暴露及检测质量管理等各种提升艾滋病能力技术的培训班。

3) 艾滋病知识培训。对医疗单位的分管院长、公共卫生分中心主任、防保科长、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及监管场所的司法人员、羁押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职业暴露培训。对全区公共场所的业主、健康责任医生和公共卫生信息员及社区公共卫生骨干进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和现场检测人员进行脱敏培训和干预技巧培训。

2.2.3 基线调查

2006年6月基线调查结果显示:

1) 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75.8%, 最后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率高达78.8%。梅毒的阳性率8.8%, 衣原体阳性率38.8%, HIV抗体阳性率0%, 性病总检出率47%。

2) 各类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总的知晓率分别为, 大学生84%, 中学生78%, 一般群众59%, 农民工为55%。

2.2.4 宣传教育工作

大众宣传教育。发挥社区网络作用, 让艾滋病防治知识进村入户。与政府各艾滋病防治成员单位合作, 开展广场、社区等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区各街道设置宣传栏, 张贴搪瓷牌, 在主要街道树立大型户外宣传牌, 提高人群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多部门合作以民工市场为主要宣传阵地, 开展讲座、户外宣传, 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利用各种节假日如结核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开展艾滋病宣传活动。

进入重点场所, 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在区内监狱、看守所及大中专学院举办“艾滋病和性病知识讲座”, 利用电教设备对每个监舍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 每个监区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黑板报比赛, 采取多种形式覆盖全部服刑人员。

2.2.5 加强检测监测工作

1) VCT咨询检测工作雨花台区共设置了三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 在疾控中心, 综合医院、性病门诊等7家单位, 设立了自愿咨询检测 (VCT) 门诊, 2006年~2008年共接待2300名咨询检测者, 阳性率达0.22%。

2) 监管场所艾滋病抗体筛查工作每季度对监狱和看守所中新入监的犯人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三年共检测2707例, 其中3例为新发阳性病例。

2.2.6 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2006年在两个街道试点启动, 2007年全区全面推广, 工作人员主要由疾控中心人员组成。2008年结合艾防项目工作要求, 组建了妇科医生和护士等14人的专业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三年来, 干预工作每月覆盖全区的娱乐场所一次, 现场答疑并发放了宣传材料和安全套。

2.2.7 病人管理及“四免一关怀”工作

三年来共管理13名HIV感染者和病人, 随访70次。每年对感染者和病人进行CD4和病毒载量的检测工作, 对新发病人进行了阳性告知和流行病学调查, 并主动上门服务, 进行服药依从性的培训, 积极安排病人住院, 及时发放补助金。对生活困难感染者, 帮助其办理低保户手续。

2.2.8 母婴阻断工作

自2007年10月份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以来, 截止2008年12月31日, 共有1354名孕妇接受了免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 无HIV阳性者。

2.3 结果与成效

2.3.1 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情况

2008年分别对100名中学生和200名流动人口进行了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艾滋病知识总的知晓率, 中学生为95%, 流动人口为76%。相对于基线调查的结果有较大的提高。

2.3.2 暗娼知晓率评估调查

2008年对100名暗娼进行了知晓率评估调查, 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6%, 最后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率为85%, 与基线调查结果相比均有所提高。此次评估调查未发现HIV阳性者, 梅毒阳性率3%。与基线调查结果相比, 下降趋势明显。 (下转第195页) (上接第190页)

2.3.3 感染者/病人治疗关怀效果

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4人, 全部接受抗病毒治疗, 治疗率100%;艾滋病病人接受治疗后12个月的存活率100%。

3 结论、问题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1) 政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有利于促进我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2) 多部门宣传, 力度加大, 覆盖面广。充分发挥多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开展艾滋病及艾防政策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开展预防艾滋病公益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本区的优势, 以农民工市场为据点, 长期强化宣传。

3) 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伍的能力大大增加, 由妇科医生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干预工作队, 更好地为目标人群服务。

4) 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工作见成效。随访工作建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和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紧密联系, 经过工作人员的随访宣传教育, 病人及家属对艾滋病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 减少了家庭对吸毒者和HIV感染者的歧视, 使艾滋病感染者/病人能够积极面对现实, 不危害社会和家庭, 减少了对社会的压力;病人及家属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也有了显著提高。

3.2 问题与建议

1) 我区对高危人群干预工作覆盖范围还局限于暗娼人群和农民工, 需要加大对吸毒人群和男男同性恋人群的干预工作力度。对暗娼人群的干预工作, 还局限于对浴室桑拿房等中档场所及少量低档的洗头房。低档暗娼是艾滋病传播的关键人群, 对这类人群的干预, 应在工商等执法部门的配合下进入场所。

2) 加强人员能力建设培训。选派骨干人员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建立工作奖励机制,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

3) 提高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这是艾防的关键。建议对所有存在高危行为的娱乐场所免费摆放安全套, 加大对高危人群安全套的提供力度, 并建立长效机制。

4) 自愿咨询检测 (VCT) 工作。目前人们还不了解VCT服务的内容及它的可及性, 了解较少, 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推荐VCT服务, 并且营造宽容的社会环境, 使VCT服务真正成为HIV感染者发现的有效途径。

摘要:南京市雨花台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于2005年12月启动, 2008年12月结束。阻止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是该项目的总体目标。项目自启动以来, 示范区工作办公室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定期开展督导评估, 确保该项目规范、有序进展。本文就三年的项目情况进行了总体的评估。

篇4:预防治艾滋病教育终期评估报告201

[关键词] 麻风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

[中图分类号] R755.0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99-03

彝良县曾是云南省昭通市麻风病流行的重灾区之一,消除麻风病形势一度十分严峻。自国家、省、市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实施以来,彝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县卫生局及时拟定《彝良县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开创了全县麻风病防治工作新局面。现将《规划》实施情况及终期评估结果报道如下。

1?背景

1.1?一般情况

彝良县属昭通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是国家第二轮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是军事家罗炳辉、革命先烈刘平楷和英雄徐洪刚的家乡,是世界天麻原产地。领土面积2 804 km2,辖3个镇、12个乡,总人口57万,其中农业人口54万,占95%,非农业人口近3万,占5%。全县居住着汉、彝、苗、回等1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4%。2010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 664.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 395元。全县交通极为不便,人口总体受教育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滞后。

全县有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2个,医疗卫生人员574人;有村卫生所134个,村医401人;没有独立的麻风防治机构,麻风病防治工作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县仅有麻风病防治人员4人(专职2人,兼职2人),每名防治人员要负责近15万人的麻风病筛查任务。因人员缺乏,加之现有防治人员知识老化,难以满足麻风病防治工作需要。

1.2?麻风病流行状况

彝良县自1954年有麻风病疫情记载以来,麻风病年发病人数平均在7例左右摆动,有的年份发病率较高,疫情较重(1958年发病127例,发病率58.34/10万)。通过防治,从1989年至今,年发病率均控制在1/10万以内。

至2010年底,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387例,其中少菌型麻风(PB)155例,多菌型麻风(MB)232例;累计死亡284例,外迁11例(均为MB);累计治愈存活92例(PB 24例、MB 68例),其中Ⅱ级以上畸残7例。有现症病人8例(PB 4例、MB 4例),患病率0.14/万。从麻风病流行的角度看,彝良县的麻风病疫情依然严峻,疫势不容乐观。

2?防治目标

2.1?总目标

(1)建立政府领导的多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共同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尽量早期发现麻风病线索患者和麻风病复发患者,并及时治疗;(3)全县麻风病得到有效控制,患病率控制在1/万以内;(4)保持疫情稳定,强化成果,尽量提高病例发现率、畸残预防等水准。

2.2?具体目标

(1)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覆盖率达到100%;(2)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规则率达到95%以上;(3)麻风病联合化疗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4)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Ⅱ级畸残比控制在20%以内;(5)现症患者完成治疗时新发生的畸残比控制在10%以内;(6)完成治疗的现症患者每年随访监测率达95%以上;(7)现症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每年检查率达到90%以上;(8)麻防医生及皮肤科医生接受麻风病诊疗培训率达到90%以上;(9)村医麻风病防治培训率达到80%以上;(10)公众麻风病知识知晓率达到60%以上。另外,尽最大努力改善麻风村的居住条件。

3?开展的主要防治活动

3.1?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麻风病患者并及时规范化疗,是控制麻风病流行的关键。2006年以来,彝良县以实施《规划》为契机,精心组织,以“最大限度地搜索患者”的方式做了如下工作:(1)召开消除麻风运动启动暨培训会,成立消除麻风运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拟定《规划》实施细则,明确职责、任务和指标;(2)在全县全面实施消除麻风运动;(3)抓重点人群,将患者及其家属、近亲列为重点人群,组织县、乡、村三级专业人员走村串寨开展宣传动员和调查;(4)无条件地落实报病有奖制度,不论谁提供线索患者,一旦确诊,即兑现报病奖。

3.2?诊断和治疗

彝良县对麻风病的诊疗坚持以下原则:(1)对线索可疑者实行市、县和线索点复核,麻风病的诊断必须具有完整的临床、细菌依据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复核意见;(2)治疗前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出钱给新患者做肝、肾功能检查;(3)通过网络上报疫情;(4)在治療中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吃下再走;(5)针对患者制定康复计划,教会患者做好畸残预防和自我护理;(6)按要求进行患者随访及对其家属或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7)及时处理麻风反应;(8)建立麻风病患者外出打工人员联系制度。

3.3?严重不良反应治疗

按要求规范开展麻风病患者严重不良反应治疗。

3.4?畸残预防

(1)按要求将畸残患者送有关单位做矫治手术;(2)及时治疗麻风反应,预防、控制现症病人畸残的发生;(3)对已发生或未发生畸残的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自我防护教育,使其掌握相关部位的自我防护技能。

3.5?培训

(1)按要求积极派员外出学习;(2)加强基层培训。

3.6?科普宣传

(1)在麻风节期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2)宣讲、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加强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把麻风防治知识传至千家万户,促使人们转变歧视、惧怕麻风患者的观念。

3.7?疫情监测

(1)按《全国麻风病监测方案》要求,全面开展麻风病监测工作;(2)做好麻风病患者的筛查、诊断和流调工作,尽早发现病人,掌握疫情;(3)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四是掌握麻风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并作动态分析。

3.8?麻风院(村)改造建设和管理

(1)通过部门协调,解决村内的通电和住房问题;(2)聘用专人对其进行管理。

4?结果

自《规划》实施以来,彝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县卫生局把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全县麻风病防治工作紧紧围绕以“联合化疗为中心、发现病人为重点,以健康教育、人员培训、部门协调及病人康复为基础”的防治策略,认真落实《规划》。在防治工作中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线索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疫点处理等工作方式,使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4.1?政策倡导

注重加强领导和强化合作,成立了麻风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协调财政、民政、教育、扶贫、电力等相关部门,建立了多部门协作机制,将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工作责任目标考核。

4.2?能力建设

通过培训,提高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全县有麻风病防治专/兼职人员4人,能开展查菌和切片工作的1人,为麻风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4.3?早期发现和诊断治疗

2006~2010年共访视患者92人,提供可疑线索294条,线索排查100%,确诊麻风病患者4例;密切接触者检查264人,确诊麻风病患者7例;共计11例。医务人员按规定均获得报病奖(500元/例),麻风患者均按规范得到了治疗,治愈率达到《规划》标准。

4.4?严重不良反应治疗

2006~2010年共治疗麻风反应4例。患者均得到规范、及时治疗,有效避免了畸残的发生。

4.5?人员培训

2006~2010年参加省级培训3期,4人次;市级培训4期,10人次;县级举办培训班10期,195人次;乡镇级举办培训班17期,400余人次。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诊疗培训率100%。村医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率80%以上。培训效果满意。

4.6?畸残预防

2006~2010年神经炎监测3人;手术矫治畸残患者1例;提供防护用品16件,防护鞋76双;提供自我护理教育15人;坚持自我护理人数15人;完成治疗的现症患者每年随访监测率达到95%以上;现症患者完成治疗时新发生的畸残比控制在10%以内。

4.7?科普宣传

2006~2010年利用各种卫生节日,会同卫生、红十字会、民政等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麻风防治知识宣传,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展。其中电视宣传1次,覆盖3.5万人;发放招贴画153张,覆盖1万人;发放小册子169册,覆盖1.3万人;发放宣传单5 000张,覆盖1.5万人;其他52次,覆盖3万人。通过宣传,公众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群众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有所改善。

4.8?疫情监测

2006~2010年间,坚持按季度召开疫情分析会,对疫情进行分析、总结,为疾病控制工作提供依据。建立基层防治网可疑症状者报告制度;按国家要求完整、准确、及时上报疫情。

4.9?督导评估

2006~2010年间,县级对乡镇级督导12次,参加督导24人次。每次均有督导报告。

5?讨论与建议

《规划》的实施,对彝良县麻风病防治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表现在:(1)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素质有所提高,队伍有所擴展;(2)疫情进一步得到了控制;(3)防治工作逐步规范;(4)不仅畸残患者得到了矫治,而且新患者畸残现象有所减少;(5)康复患者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有所改善。《规划》的实施对全县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彝良县在实施麻风病防治规划过程中,不断完善防治模式并总结经验:(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关键;(2)增加投入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保障;(3)落实专业人员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石;(4)加强人才培养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稳步发展的动力;(5)加强基础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设施建设,改善办公环境,按劳取酬是招揽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6)发现患者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7)部门合作、社会参与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前提;(8)普及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是控制疾病乃至消除疾病的有效手段。

通过本次规划的终期评估,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1)从患病率、发现率等指标看,彝良县的麻风病防治尚未达到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目前病人还较多,疫情还较重,致残率较高,在短期内还难以控制,希望继续得到国家、省、市的关心、支持和帮助。(2)没有专门的麻风病防治机构,难以满足麻风病患者及家属的医疗需求。(3)队伍不稳定、专业人员青黄不接,不能满足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需求,希望政府增加能胜任工作的人员编制。(4)希望县委、县政府按人事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27号)精神,尽快落实疾病控制人员的卫生防疫津贴。

上一篇:六年级品德培优计划下一篇:少先队工作计划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