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项目评估总结

2024-04-30

社会工作项目评估总结(精选6篇)

篇1:社会工作项目评估总结

关于我校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

基本情况的通报

孙先民

各位老师:

2004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教高厅

[2004]20号),明确了评估的目的、对象、组织及方式、内容、结论及时间安排。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指导原则,我校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就结合试点工作积极进行了总结性评估的各项准备。省教育厅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不仅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安排了对市(地)电大和县级分校的评估,而且还将在6月中旬对两所省级电大进行评估,以推动电大的试点工作。现在离教育厅专家进校考察时间仅有一个多月了,应该说时间很紧,任务很重。下面我围绕评估工作向大家通报三个方面内容:

1、关于试点项目和评估工作;

2、我校总结性评估工作的进展情况;

3、我校下一步迎评工作的安排。

一、关于试点项目和评估工作

大家都知道,我们所说的试点项目是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简称“开放教育试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是从99年开始实施的,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播电视大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验。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教育部在电大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为电大提供的一条发展新路子。对于这一试点项目,教育部在教高厅

【1999】1号文件中明确了其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试点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课题研究工作,探索并构建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 1

运行机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可以概括为“一个主动适应、三个注重和五个结合”。一个主动适应是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三个注重是注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注重按照社会实际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确立及学习模式的构建。五个结合是加强现代远程教学技术与广播电视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结合;加强广播电视大学与普通高效的结合;加强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2001年5月,教育部下发了教高厅【2001】5号文件,要对全国44所省级电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文件明确了中期评估的三个目的:一是促进广播电视大学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推动项目的实施进程;二是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三是推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支持试点工作。同时提出了中期评估的16字方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从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底,教育部分别对全国44所省级电大进行了评估,有三所电大暂缓通过,经整改后复评通过。中期评估有力地促进了电大的建设和发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更加重视和支持试点工作,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并逐步得到完善。

黑龙江电大是2002年9月份接受的教育部专家的评估。为了迎接这次评估,全校教职员工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齐心协力,顺利通过了评估,向专家展示了黑龙江电大积极拚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了专家的好评。中期评估后,学校按照专家的意见重点在实践教学和课题研究方面进行了整改,效果也比较明显。目前,黑龙江电大的试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不断增强,办学质量不断得到保证,社会对电大的认可程度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全省开放教育学员近5万人,开设本科15个,专科21个。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已经涵盖了全省各市(地)县以及农垦、林业的广大地区,全省各级电大都已经成为当地远程教育的主力军。

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工作是从99年开始实施的。作为一个研究项目,教育部确定的研究时间是6年。在试点项目的运行过程中,也的确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尽管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但开放教育的质量问题仍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而且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也是试点成败的关键。为了进一步促进广播电视大学明确发展方向、确立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其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部决定以总结性评估的方式对试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评价和验收。评估的核心是检查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已基本形成。评估的重点是总结和评价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检验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评估指标及标准共包含8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其中带★者为核心指标,共8个),39 个主要观测点。各项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

A、C级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每项二级指标须先达到“合格(C)”标准后,方可进一步评定“优秀(A)”等级。同时还明确了确定评估结论等级的原则。

二、我校总结性评估工作的进展情况

早在“教高司[2004]71号”评估指标与标准征求意见稿下发时,省电大就开展了总结性评估的组织准备工作:2004年4月20日,省电大党委书记宋有同志代表省电大签发了总结性评估宣传提纲;5月9日,黑电大发

[2004]26号文件发布成立了迎评工作领导小组;5月10日,省电大党委书记宋有同志代表学校与各处(部、室)主要负责人签订了迎评工作责任状,同时下发了迎评工作任务单;5月31日,省电大召开了总结性评估工作动员大会;7月2日,省电大下发迎评方案讨论稿;7月8日,省电大根据教育部总结性评估方案(征求意见稿)下发了迎评方案(黑电大发[2004]54号文件)。

2004年8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20号),明确了省级及以下电大采用的总结性评估指标及标准。

10月22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广播电视大学分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黑教远[2004]157号)文件,并组成了评估专家组,正式启动对县级分校的评估。10月24日,省电大召开全省电大“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推进会,对分校评估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为做好此次评估工作,省电大专门制定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分校评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分校评估的目的、对象、组织方式、重点等问题。11月4日,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做好我省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通知》,为加强对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领导,省教育厅成立了由主管厅长辛宝忠同志为组长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12月28日,省电大根据县级分校的评估情况,下发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分校评估整改实施方案》,通报了评估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整改的要求。

关于县级分校的评估,我这里多说两句,也是希望大家能对我们的系统多一些了解。2004年11月10日至23日,受省教育厅委托,省电大全部校级领导、部分处(部、室)领导和教师及部分市(地)级电大校长共计24人,组成8个评估小组,分赴全省各地开展了评估工作。共评估分校71家,进行开放教育试点宣讲的分校(县)6家,已评估的71家分校中,对5家分校给予了“限期整改,暂停2005年春季招生”的处理。评估工作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分校也作了积极地迎接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评估工作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县级分校从总体来讲通过几年的试点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绩。迎评工作及分校的各项工作与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开放教育办学形式得到普遍的认可和重视,开放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思想认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适应试点工作需要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出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团队;硬件设施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硬件环境基本形成,适应了试点办学的需要;模式改革及其运用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认可;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与试点工作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在不断完善。当然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有些分校思想认

识不适应试点工作发展的需要;缺乏教学过程及对教学过程有效管理;四支队伍建设尤其教师队伍建设明显滞后;硬件设施建设及网络环境利用不足;实践环节教学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等等。所以,对我们来讲,基层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如何保证,仍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系统建设的任务还很繁重。

2005年3月14日,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对省和市(地)级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决定五月中旬对市(地)电大进行评估,6月中旬对省级电大进行评估。3月20日,省电大召开全省电大“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会议。会议对各县级分校评估整改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对市(地)级电大迎评工作进行了安排与部署。为做好市(地)级电大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的迎评工作,4月25日-30日,省电大由学校领导带队,成立了四个迎评工作督导组,分四路对15所市(地)电大的迎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在检查中,既发现了市(地)电大在试点和迎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又发现了在试点和迎评工作中的一些亮点,督导组的各位成员都感到很受启发,也很有压力,同时也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5月5日,省电大印发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市(地)级电大迎评实施方案》,对市(地)电大的迎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指导。本月的16日至25日,省教育厅将安排3个专家组分3条路线对全省15家市(地)电大进行总结性评估。专家组成员由省内普通高校的教务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和省电大的部分专家组成。

为了做好迎评工作,省电大建立了评估领导小组,成立了评估办公室。2004年10月,学校评估办专门印发了《总结性评估手册》,以便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和把握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认真领会总结性评估指标及标准的内涵,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今年上半年,为了加强迎评工作的力量,经学校决定,从学校督导室、教学部和远研中心抽调5位老同志到评估办专门从事这项工作。这几位老同志工作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反复研究指标及标准,保证了迎评工作的顺利进行。各位责任人带领本部门的同志认真分解指标,准备材料,同时还要完成日常的一些工作,做到了迎评工作和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还有很多同志也积极地参与到了迎评工作中。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对这些同志表示感谢

三、我校下一步迎评工作的安排

我校下一步迎评工作分两个大的步骤:一是6月中旬(初步确定在6月18、19日)教育厅对我校进行的总结性评估。二是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的总结性评估。6月30日之前,我校要向教育部递交自评报告,教育部专家进校评估的时间要6月30号以后才能确定是今年下半年还是明年上半年。

教育厅的评估完全按照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评估的要求和程序进行。除了听汇报、看专题片和展板、看评估材料外,还要分层次召开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学生座谈会,填写问卷调查。同时还要对有关人员和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实地操作方面的考核。教育厅评估的结果将体现在自评报告中。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这次评估工作。评估办也将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这方面的训练,请大家配合。同时希望大家主动地了解评估指标体系,了解试点方面的知识,了解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思路,了解黑龙江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总之,希望电大的全体教职员工关心评估、积极参与评估,努力为评估做贡献。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实现教育厅为我校确定的“保良争优”的目标。

篇2:社会工作项目评估总结

1.投资项目

定义:按照广义的理解,是指在某一地点,通过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学技术,在预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为完成一项或一组开发项目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目标而进行的投资建设活动。

特征:(1)一次性与特殊性。

(2)生命周期性。

(3)整体性与相互依赖性。

(4)目标明确性与约束性。

(5)冲突性。2.投资决策

定义:投资决策一般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投放资金形成各种资产的有关决定。在西方国家主要是指有关资本支出(主要是项目支出)的决定,在我国主要是指针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所做的决定。由于它是一种投入大量资金并对较长时间的效益和风险发生影响的活动,所以投资决策是一种长期性、战略性的决策。

判定标准:投资决策正确与否,主要看它石头有利于国名经济的增长、社会福利的提高和企业(或项目单位)效益的增加。

特点:(1)项目投资决策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2)项目投资决策具有较强的应变性。

(3)项目投资决策具有较大的风险性。3.设立项目的背景分析

设立项目的背景分析主要包括对产业背景、区域背景、项目定位等的分析。

产业背景分析: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

产业政策的主要功能就是协调产业结构。4.设立项目的微观经济条件分析

(1)项目投资者分析与评估的作用

对投资者进行分析与评估是指对投资企业的资质和信用度进行检验,对投资企业素质和资信度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科学、客观地做出全面评价的过程。

资质是指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状况等企业基本条件;

信用度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履行承诺、讲求信誉的程度。

(2)项目投资者分析与评估的内容

对投资者进行分析与评估的内容较多,对于工业项目来说,应从分析与评估企业素质、企业信用、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前景五个方面的内容着手进行。5.(1)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对项目的产品市场、投资建设的必要性、投资环境条件、建设方案设计、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以及综合经济效益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预测和技术经济论证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投资项目评估的概念

投资项目评估是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站在投资决策者(主要是银行)和国家整体经济利益的立场上,为提高全社会的经济福利,设法鉴别和评价在拟建项目情况下产生的资源最佳配置、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项目的费用与效益等,并通过有无项目、质量与数量、静态与动态、微观与宏观等的分析比较,以决定项目可行性程度、投资规模、投资周期、经济效益的审核、评价的全过程。6.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关系

(一)二者的共同点

(1)就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共性而论,两者共处于项目投资的前期。

(2)两者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3)两者考察的内容与方法是共通的,;两者都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1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做产品的市场研究,判断项目是否必要。

2)评价项目的工艺技术方案,合适项目的生产建设条件是否具备,技术上是否可行。

3)进行财务、经济效益分析,预测项目的效益,判断项目是否合理。

(4)两者的目的与要求是相同的。

(二)二者的区别

(1)为了保证项目决策前的调查和审查评价活动的质量与深度,对于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两步工作,有必要由不同的机构去分担,因而承担这两项工作的主体是不同的。(在我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通常是由项目业主(即投资的企业或项目的主管部门)来主持;而项目评估是由项目投资的决策机构主管和负责,主管机构也可把这项工作委托给专门的评估咨询机构去做。)

(2)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在为项目决策服务中的具体任务也不一样。

(3)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决策过程中所处的时序和地位也有差别。

(4)两者的评价角度和侧重点不同。

第2章

1.市场预测的方法

(一)定性预测

(1)专家预测法,又称经验判断预测法。(特点)这种方法适用于数据不完备、不可靠或预测资料无法满足要求的项目。需要注意的是,专家预测法并非不需要资料和数据,只是有特殊的信息条件和要求。常见的专家预测法的形式有: 1)专家个别判断法——早期的专家预测方法。2)专家会议法——与专家个别判断法相对应。

(2)德尔菲法(主要特点)

1)匿名调查性。

2)集思广益性。3)收敛集中性。

(二)定量预测

定量预测可以分为两大类:时间序列预测法(包括移动平移法、指数平滑法、季节指数法、趋势预测法);因果关系分析法(主要有线性回归法、非线性回归法、经济计量模型法)。

时间序列数据有四个特征:趋势性、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不规则性。2.(一)项目生产规模

定义:从项目评估的角度看,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一般是指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在工业企业中的集中程度,它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全部设计生产能力;二是国家或建设单位为形成新的固定资产所花费的资金总额。

研究生产规模的意义:也就是规模经济的存在。(P62)

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是:最初,企业的生产规模过小,产品中的固定成本高,总成本大于收入,若此时扩大生产规模,则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变亏损为盈利,并且使收益不断增长,最后达到最佳的状态。此后,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则收益出现递减;规模过大,各方面的费用支出迅速增加,直至出现亏损。对项目生产规模的研究,就是为了把生产规模控制在符合规模经济规律的范围内,实现收益递增。

(二)项目生产规模的确定方法

经验法、规模效果曲线法、净现值最大法、分步法

第3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的内容

(1)项目产品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2)项目设计是否符合政策的产业政策(3)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4)项目建设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

(5)项目建设是否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6)对项目建设规模的评估

(7)项目建设是否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8)项目建设是否符合中国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

第4章

1.财务基础数据

定义:是指与项目财务效益评估和国民经济效益评估有关的各种数据(如总投资、成本、利润、销售收入、销售税金等)、参数(如利率、行业平均利润率、基准折现率等)和资料(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资料,有关部门的违章制度、办法、准则等)。

2.项目投资估算

根据计算,投资没增加10%,就会是生产成本上升3%左右,年利润减少5%左右,投资利润率降低5%左右。

国外在做可行性研究时规定投资估算误差不得超过±10%,我国也做了相应的规定,“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的出入不得大于10%。”

3.项目筹资的来源

项目筹资的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投资者自由资金,可作为资本金投入;二是外部筹资,形成债务资金。

(一)项目资本金

投资项目资本金:是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对投资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投资者可按其出资的比例依享有所有者权益,也可转让其出资,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

投资项目资本金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对作为资本金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必须经过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法律、法规评估作价,不得高估或低估。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比例不得超过投资项目资本金总额的20%,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投资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根据不同行业和项目的经济效益等因素而确定,具体规定如下:交通运输、煤炭项目,资本金比例为35%及以上;钢铁、邮电、化肥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5%及以上;电力、机电、建材、化工、石油加工、有色、轻工、纺织、商贸及其他行业的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及以上。投资项目资本金的具体比例,由项目审批单位根据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银行贷款意愿和评估意见等情况,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核定。净国务院批准,对个别特殊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可以适当降低资本金比例。

(二)外部资金来源

项目的外部资金一般来源于金融市场、具体可分为信贷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和其他外部资金来源(如国家预算拨款)等。4.项目总投资成本的内容构成图 5.项目建设投资的构成与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在项目评估中,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固定资产其他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可用扩大指标估算法和详细估算法进行估算。

(二)无形资产投资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者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信誉。在项目评估中,无形资产投资包括土地使用权、技术转让费和一些其他费用。

特点:不存在实物形态

可以在较长时期内为拥有者提供经济效益

与特定企业或企业的有形资产具有不可分离性(与企业的存在有关,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单独出售,只有在企业转让时才能确认)有偿取得

未来经济效益具有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投资直接形成项目投产后无形资产的价值,并在项目投产后的前几年内逐年摊销。(不少于10年))

6.预备费率通常可取10%-20%。7.流动资金的构成与估算

定义:是指项目投产前需预先垫支的项目建成后在运营生产过程中处于生产和流通领域、供日常周转使用的资金,用以购买原材料(包括备品备件)、燃料、动力、支付工资和其他费用以及作为生产中的周转资金而被占用与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上。它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

构成:流动资产:可以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和票据、存货等。在项目评估中,流动资产主要考虑应收账款、现金和存货。

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债务,包括应付票据、短期借款、预提费用、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和应付福利费等。

在项目评估中,流动负债主要考虑应付账款。在项目评估中,流动资产主要考虑应收账款、现金和存货。

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债务,包括应付票据、短期借款、预提费用、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和应付福利费等。在项目评估中,流动负债主要考虑应付账款。

特点:(1)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的实物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一个营业周期结束,其价值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并在完成销售后以货币形式得到补偿。

(2)每一营业周期流动资金完成一次周转,但在整个寿命期内始终被占用,到项目寿命期末,全部流动资金退出经营过程,以货币资金形式被回收。

8.总成本费用的构成

工业企业总成本费用是指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应当发生的全部成本和费用,主要包括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一)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亦称生产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1)直接材料:生产经营中的直接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其他直接材料等。

(2)直接工资:企业中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等。

(3)其他直接支持: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4)制造费用: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

项间接费用。如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这些单位的房屋建筑费、机器设备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劳动保护费、水电费、办公费等等。

(二)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应直接在当期利润中扣除的费用,包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1)经营费用:产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服务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以及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福利费、业务费等。

(2)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设备折旧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税金、董事会会费等。

(3)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手续费等。

9.折旧费估算

定义: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分期计入各期总成本费用。

计提折旧是企业回收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手段,按照国家规定的折旧制度,企业把已发生的资本性支出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中去,然后通过产品的销售,逐步回收初始的投资费用。

估算折旧需要先计算固定资产原值、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

根据行业会计指定规定,企业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5%确定。

折旧方法(P133)10.摊销费估算

定义:摊销费是指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开办费)在一定期限内分期摊销的费用。

摊销的方法是不留残值,采用直线法计算:

年摊销费=资产原值/摊销年限

收益期限难以预计时,一般按10年的期限分期摊销。11.其他费用估算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生产规模限度内,不随产品产量而变化的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工资及福利费、修 理费、摊销费等。

说明:固定成本并非永远不变;单位产品的单位固定成本是变动的,即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减少,反之亦然。

变动成本:是指产品成本中随产品产量的增减而成比例增减的费用。

包括直接原材料、直接人工费、直接燃料和动力费、包装费及其他直接支出费用等。

说明:所谓变动成本,就其总量而言是变动的,即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费用总额也成比例地增加。反之亦然。

单位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而且其中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也将保持不变。

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虽随产量变化但又不成正比例变化的费用,又称为半固定成本或半可变成本。

在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时,要求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分别计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中。平均成本:是指产品总成本费用与产品总量之比,即平均单位产品成本费用。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产量所增加的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用于某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收益。即在所放弃的机会中最佳的机会可能带来的收益。应作为决策的依据之一。

沉没成本:是过去的成本支出。过去已经发生的,目前的决策无法改变的成本。对企业决策不起作用。(彩票和丢演出票的例子)

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显性成本: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看得见的实际成本,例如购买原材料、设备动力、支付利息等。隐性成本:企业自有的资源,实际上已经投入,但在形式上没有支付报酬的那部分成本。12.(一)销售税的估算

(1)营业税估算

定义:是以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行为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9个税目: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

公式:营业税额=营业额*适用税率

式中,营业额是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包括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营业税税率在3%-20%之间,税法对各税目有明确的规定,估算时依法进行。

(2)消费税估算

定义:是以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可以调节国家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征税范围过度消费会损害健康、破坏环境和社会秩序、奢侈品和非生活必需品、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石油类产品、一定财政意义的产品)11类应税消费品为:烟、酒及酒精、化妆品、护

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及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等。

我国2006年4月1日起对消费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1)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

2)增列成品油税目,原汽油、柴油税目作为此税目的两个子

目,同时新增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航空煤油 五个子目

3)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

4)调整部分税率:白酒、小汽车、摩托车、汽车轮胎

计算方法:1)从价定率估算。(大部分消费品采用这种方法)

消费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额*适用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率

=(销售收入(含增值税)/1+增值税)*消费税率

2)从量定额估算。(黄酒、啤酒、汽油、柴油)

消费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3)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混合估算(只有卷烟、粮食白酒、薯类白酒采用)

消费税额=应税销售数量*定额税率+应税销售额*比例税额

(3)增值税估算(价外税)

定义: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

特点:1)是价外税

2)对新增价值计税

3)实行税款抵扣制

4)连续征收但不重复纳税

5)征收范围非常广泛

增值税的税率分三种情况: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零税率(报关出口的货物)

计算: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估算公式

增值税=销售额*征收率(3%)

对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其中,销项税额=销售额×销项税率 当销售额为含税销售额时,销项税额=[含税销售额/(1+销项税率)] ×销项税率

进项税额=[含税购入额/(1+进项税率)] ×进项税率

(4)流转税

定义:是对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提供劳务服务的营业额征税的各个税种的总称。流转税包括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进出口关税等。对商品的交易和进口普遍征收增值税,并选择少数消费税,对不实行增值税的劳务交易征收营业税。

(5)其他

城市维护建设税估算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国家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其计算公式为:

城建税额=(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实纳税额×适用税率

式中,适用税率按纳税人所在地区的不同而不同:项目所在地为市区的,税率为7%;项目所在地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5%;项目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者镇的,税率为1%。Eg:深圳城建税由原来优惠的1%恢复到了7%。

资源税的估算

资源税对在我国境内开采矿产品(如原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品和其他非金属矿产品)和生产盐(包括固体盐、液体盐)的行为所课征的税收。

资源税采用定额税率,即国家按照产品类别和不同的资源条件规定相应的单位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单位税额:如原油8-30元/吨;天然气2-15元/立方米

注:对于矿产品,征收资源税后不再征收增值税;对于盐,除征收资源税外还要征收增值税。

教育附加费估算

教育费附加是指对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所征收的作为教育专项基金的一种税。

其计算公式:

应纳教育费附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

税)税额×3% 13.(一)企业所得税的估算

自2008年1月1日起,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处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就当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率为20%;优惠税率为15%。

(二)项目税后利润的分配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可供分配利润的10%提取,当该基金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2)提取法定公益金。(3)可供分配的利润减去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等后,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并且按下列顺序分配: 1)应先付优先股股利;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3)应付普通股股利 4)转作资本(或股本)

若仍存在未分配的利润,则可留待以后进行分配。企业如果发生亏损,可以按规定由以后的利润进行弥补。14.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

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的规定,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投产后所取得的利润和摊入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摊销费以及其他资金来源。

(1)利润

(2)固定资产折旧

(3)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

(4)其他还款资金

第5章

1.项目财务效益评估的概念

定义:是投资项目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财务评价部分进行项目审核和在评价,即从项目或企业的财务角度出发,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投入的费用和产出的财务效益,编制基本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衡能力等财务状况,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以便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财务效益评估的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

(1)财务效益评估仅从项目或企业财务的角度分析、预测项目投入的费用和产出的效益。(2)财务效益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

(3)财务效益评估的基本内容和任务是分析和考察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衡能力等财务状况。

(4)财务评估的最终目的是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2.项目财务效益评估的内容

项目财务效益评估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项目盈利能力估计、项目清偿能力评估和项目外汇平衡能力评估。

3.项目财务的基本财务报表

基本报表包括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资产负债表和外汇平衡表等。4.(一)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和作用

定义: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运动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现象,它反映在一笔同样数额的名义资金量在不同时点具有不同的价值。

实质上,货币增值必须通过流通领域实现,而货币增值的源泉在生产领域。只有将资金投入生产和流通领域,通过劳动创造,才能够增加新的价值,即资金的时间价值。

(二)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1)投资收益因素。

(2)机会成本因素。

(3)不确定因素。

(4)通货膨胀因素。

5.(三)资金时间价值的度量—绝对和相对尺度。(1)单利——本金生息,息不生息(2)复利——本金生息,息也生息 名义利率和有效利率(1)名义利率(2)有效利率

有效利率是按利率周期内实际的复利计算出的利率,用ie表示。设1年中计息m次,则计息周期利率为i=r/m,若本金为P,则年末的本利和为:

FP(1 rm)m

rm)Pm 利息为:

IFPP(1

ieIPP(1年有效利率为:

6.资金的等值计算(P170)7.静态指标的计算

静态投资回收期(Pt)

定义:是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以投资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回收)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从项目建设起始年算起。其表达式为: rm)Prm(1)m1Pm

其中,NCF为净现金流量,NCFt=(CI-CO)t,式中:Pt—以年表示的静态 投资回收期

CI—现金流入

CO—现金流出

(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t—年份

静态投资回收期可用财务现金流量表中累计净现金流量(Cumulative Net Cash Flows)计算求得。实际计算公式为:

PtT1第(T1)年的NCF的绝对值第T年的NCF

8.动态指标的计算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定义: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其表达式为:

其中, NCF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FIRR ——内部收益率。判别标准及其经济意义:

A)(1)FNPV>0,说明项目的净收益在抵偿了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收益后仍有盈余,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超过了i0的盈利水平,因而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接受的。

(2)FNPV=0,说明项目的净收益正好只能够抵偿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收益,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刚好达到i0所要求的盈利水平,因而该项目处于财务可行的边缘上。

(3)PNPV<0,说明项目的净收益还不够抵偿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收益,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达不到i0所要求的盈利水平,因而该项目在财务上不可行。

b)对于多个方案比选时,若各方案的寿命期相同,且投资者所追求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纯经济效益,则净现值最大的方案最优。若各方案的寿命期不同,则必须采用一些假设,确定一个研究周期再计算并比较方案的经济效果。9.财务净现值

优点:首先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同时全面考察了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生产经营状况,经济意义明确直观

缺点:必须事先确定基准收益率或标准贴现率,而基准收益率或标准贴现率的确定往往是一个比较负责和困难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个绝对量指标,不能确切地反映投资收益率。

10.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定义: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其表达式为:

其中, NCF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FIRR ——内部收益率。

经济意义:以内部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项目终了的时候或生命周期结束时,恰好收回起初投资。

内插法求解(近似值>精确值,差值小于2%~5%)用线性内插法计算IRR的近似值,公式为:

内插值法计算公式的证明过程:

FNPV1FIRRi*i1(i2i1)FNPV1FNPV2ABECDEAB:CDBE:ED即NPV1:NPV2BE:(i2i1BE)则IRRi1BEi1

IRR的经济含义:项目在这样的折现率下,在项目寿命终了时,以每年的净收益恰好把投资全部收回来。也就是说,IRR是指项目对初始投资的偿还能力或项目对贷款利率的最大承受力。

NPV1(i2i1)NPV1NPV2 11.资产负债率(中国则为50%左右)

定义:资产负债率是反映项目各年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程度及偿债能力的指标,反映公司资产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比率为1.2-2.0比较适宜)

定义: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它表示短期可变为支付手段的资产与短期负债的关系,是反映投资项目清偿短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比率保持在1.0-1.2为宜)

定义: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是反映项目快速偿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速动资产是指能够快速转变为现金的资产,通常以流动资产减去存货的余额计算。因此,速动比率的表达公式可表示为:

第5章

1.项目国民经济

定义:是根据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目标和社会需要,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计算分析项目需要国民经济为其付出的代价和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考虑投资所引起的投入产出边际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评估项目投资行为在宏观经济上的合理性。

2.项目财务效益评估与国民经济效益评估的关系

二者不同点:

(1)评价的角度不同(2)经济目标不同

(3)费用与效益的含义和范围的划分不同(4)采用的价格体系不同(5)计算的基础不同

(6)评价的内容不同

二者的共同点

(1)评估的理论指导相同

(2)主要分析方法和使用的经济指标相同(3)评估的基础相同

3.国民经济中的转移支付理论

定义: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指的是一部份资源的支配权从一些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些人手中,同时不增加也不减少整体的资源总量。

包括:税金、补贴、借款利息、折旧。4.影子价格

定义:它是指社会处于某种最优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状况的价格。影子价格是社会对货物真实价值的度量,只有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才会出现。

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一般市场价格采用的是口岸价格,即国际市场价格。

(一)影子工资

在国民经济分析中,劳动力的费用用影子工资来度量。影子工资理论上指的是投资项目使用劳动力时,国家和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一般而言,由两部分组成:

(1)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即由于劳动力投入到该项目中使其他部门流失的劳动力的边际产出;

(2)因劳动力就业或者转移而增加的社会成本,如交通运输费,城市管理费,补偿费等。这些资源都是因为该投资项目而消耗的。

区分影子价格和名义工资:首先,名义工资是指职工工资和福利费用之和。它在财务分析中将计入项目的成本,但在国民经济效益评估中,名义工资是不计入费用的,因为这是企业向员工支付的,并没有构成社会成本,而是属于一种转移支付。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名义工资并没有导致资源的耗费,因此名义工资不用于影子工资,在国民经济效益评估中,影子工资是作为该项目使用劳动力的费用。

(二)外汇影子价格(我国换算系数为1.08)

(三)项目资金的影子价格——社会折现率

我国1993年公布的数值是12%,现在实际取9%。目前,亚洲开发银行对其提供贷款的投资项目,一般要求的社会折现率为10%~12%。相比之下,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社会折现率较低,大都在5%左右。

第10章

1.不确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一般只用于财务评价,是一种静态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时用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是一种动态分析。

2.项目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

定义:盈亏平衡分析是在一定的市场、生产能力及经营管理条件下,研究项目投产运行后正常生产年份的成本与收益平衡关系的分析方法。

在盈亏平衡点(BEP),总收入=总成本。

结论:盈亏平衡点越低,说明项目实现盈利的可能性越大,造成亏损的可能性越小。独立方案盈亏平衡分析(P338详看)

用产量或销售量Q表示的盈亏平衡点,即以Q为分析变量(单位产品价格P给定)总收入(TR)=单位产品价格×产量=P×Q 总成本(TC)=固定成本+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产 量=F+V×Q 收入函数与成本函数的函数图象见下图所示:

目的盈亏平衡保本点BEP。

目产品的产量或销售量等于Q*时,项目的销售收人与总成本费用线交于一点,说明此时 目的销售收入恰好抵消了全部成本费用。项目不盈不亏。

3.项目敏感性分析的局限性

敏感性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定性分析,它存在以下问题:(1)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范围往往很难确定。

(2)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需要对多指标进行多变量分析。

(3)敏感性分析虽然找出了项目的敏感性因素,为项目避免风险提供了依据。但这种风险下的效益水平如何,没有进行回答。

(4)将实际同时变化的相互的因素割裂开来,单独进行分析,这样就较难反映实际情况。即没有考虑因素的相关性。

(5)各不确定性 因素发生相应变动幅度的概率不会相同。

4.净现值的期望值与方差(P351)

Xi ——标准偏差;

--第i次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i次事件发生的变量值。

5.决策树(P353)

第11章

1.项目方案比较的原则 可比性原则

(1)满足需要可比。

1)品种可比性,即投资方案的产出应有可比性。

2)产量可比。这里的产量就是实际产出量

3)质量可比。(2)消耗费用可比。

1)在考虑投资方案本身生产费用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产品的储运、销售和使用费用。

2)在考虑投资方案本身生产费用的同时,还要考虑与投资方案的实施直接联系的相关部门多增加的费用。(3)价格指标可比。(4)时间因素可比。(5)方法可比。

1)可变价法。

2)不变价法。2.项目方案的类型

投资方案根据相互时间的经济关系,可以分为独立方案和相关方案。

(一)独立方案

(二)相关方案

(1)先决方案

(2)互补方案

(3)完全互斥方案

(4)资金限制方案(5)现金流相关方案 特点(会判断)3.互斥方案的比较方法

结论:(1)由于

NPV2-1=NPV2—NPV1,所以根据净现值比较互斥方案的步骤进行简化,可得:所有满足NPV大于等于零的方案,应以NPV最大者为优。

(2)以内部收益率为标准,资金投入少且内部收益率大的方案容易选中。然而,决策者往往追求净效益总额最大。因此,不能只以内部收益率作为比较和选择方案的标准,否则有可能导致与净现值法和年等值法不同的结论。如果采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则三种方法的结论将是一致的。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是两个方案各年净现金流量差额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在财务评价时,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投资大的为优,或在国民经济评价时,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则投资大的方案较优。小于基准收益率或社会折现率时,投资大的方案较差。4.计算期不同的方案比较

计算期不同的方案宜采用年等值法、年费用比较。如果采用净现值法、费用现值法,则需要对诸方案的计算期做适当处理,这样才能进行比较。我们通常有四种处理方法:

(1)以诸方案计算期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比较方案的计算期,也称方案重复法,即把用于比较的诸方案重复实施,直到彼此期限相等为止。显然,这个相等的计算期限就是 诸方案计算期的最小公倍数。

(2)以最短的生命期为共同生命期。这样,生命期长的方案在共同生命期末仍有一些“未使用价值”可以回收。

(3)以最长的生命期为共同生命期。这样,生命期短的方案在其生命期终结时,继续以同一方案更替直到共同生命期末为止。这样,共同生命期也可能有一些“未使用价值”。

(4)根据具体情况规定统一的生命期。这样,在统一的生命期结束前,生命期短的方案以同一方案重复,在共同生命期末有可能回收某些“未使用价值”。5.“未使用价值”的估算

(1)以资产账面净现值代替。

(2)根据市场成交价格估算。

篇3:博州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评估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总人口为45.8万 (包括兵团农五师人口) , 有40个民族, 超过万人的有蒙、汉、维、哈、回等五个民族,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3%, 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区域划分为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阿拉山口口岸管委会及赛里木湖风景区管委会。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包虫防治技术方案》要求, 检查博州两县一市包虫病项目工作的培训、人群知晓率调查、人群感染水平监测及普通人群筛查、家畜包虫感染水平监测及家犬感染监测, 得到相关资料。

1.2 方法

各县 (市)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包虫病防治监测方案》要求, 对辖区进行各项监测。

2 结果

2.1 培训工作

对临床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和校医进行包虫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考试。共培训1 474人, 培训合格率为97.2%。 (表1)

2.2 人群知晓率调查

完成10岁以上人群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工作。共调查547户2 041人, 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4.5%。 (表2)

2.3 人群感染水平监测及普通人群筛查

全州共采集6~12岁儿童血清5 443份, 结果阳性血清192份, 阳性率为3.3%。普查普通人群47 382人, 发现病人125例, 患病率为0.27%。开展免费药物治疗85例, 外科手术治疗12例。 (表3)

2.4 家畜包虫感染水平监测

全州监测屠宰牲畜3 361只, 结果阳性率为16.5%;发现感染包虫脏器541份, 全部焚烧或深埋。 (表4)

2.5 家犬感染监测

全州登记管理家犬20 745只, 采集犬粪

6 171份, 其中阳性302份, 阳性率为4.9%。对所有的犬采取药物驱虫。 (表5)

3讨论

篇4:项目社会影响评估的重要性研究

摘 要:分析历史上黄河治理工程与元朝命运的关系,强调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关键词:元朝;项目;评估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小令乃是元末所做,作者已不可考,却传神的描写了元朝灭亡的原因。

这里所指的开河,便是指黄河。至正四年夏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许,北决白茅堤(今河南兰考东北)。六月,又北决金堤。沿河郡邑,如济宁路(治今山东巨野)、曹州(今山东菏泽)、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南)、东平路(治今山东东平)等所属沿河州县均遭水患。元廷对之束手无策,以致水势不断北浸,到至正八年正月,河水又决,先是淹没济宁路诸地;继而“北侵安山,沦入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将隳两漕司盐场,实妨国计”(《元史·贾鲁传》)。元朝政府急于扭转局面,便采取了开河的举措。

《元史·志第十七下·河渠三》记载:“先是岁庚寅,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颍之妖寇乘时而起。”

叶子奇《草木子》记载:“徐州盗韩山童叛。先是,至正庚寅间,参议贾鲁以当承平之时,无所垂名,欲立事功于世,及河决南行,劝脱脱求夏禹故道,开使北流。身专其任,濒河起集丁夫二十六万余人。朝廷所降食钱,官吏多不尽支,河夫多怨。韩山童等因挟诈,阴凿石人,只开一眼,镌其背云云,预当开河道埋之。掘者得之,遂相惊诧而谋乱。”

当然,把元朝灭亡归咎于一件事情是不全面的,《元史·志第十七下·河渠三》就有明人的评说:“议者往往以谓天下之乱,皆由贾鲁治河之役,劳民动众之所致。殊不知元之所以亡者,实基于上下因循,狃于宴安之习,纪纲废弛,风俗偷薄,其致乱之阶,非一朝一夕之故,所由来久矣。不此之察,乃独归咎于是役,是徒以成败论事,非通论也。设使贾鲁不兴是役,天下之乱,讵无从而起乎?”元末之乱,实由上下宴逸所致,开河只是诱因。

本身来讲,贾鲁治河单从技术上讲是成功的,至正十一年四月兴工,七月疏凿告竣,八月决水故河,九月舟楫通行。十一月诸埽堤亦成,河复故道,南汇淮水,东流入海。《元史·河渠志三》中对此有一段评价:“是役也,朝廷不惜重费,不吝高爵,为民辟害。脱脱能体上意,不惮焦劳,不恤浮议,为国拯民。鲁能竭其心思智计之巧,乘其精神胆气之壮,不惜劬瘁,不畏讥评,以报君相知人之明。”贾鲁治河前后历时170余天,动用人力20余万,合计用工约3800万,用中统钞184万余锭,疏浚河道280余里,堵塞贾鲁的治河工程在整个治黄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不仅平息了元王朝多年未止的水患,还独创了许多治河的新方法,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经验。

为什么这么一件利在千秋的工程却成为了元朝灭亡的导火线呢?

纵观历史,每个朝代灭亡乱起的原因无非两件事情:

一是灾变,如明朝“流寇”之源,便是陕西大旱。陕西通志:“熹宗天启二年至思宗崇祯二年,八年皆大旱不雨:崇祯六年西安旱灾,米脂大旱,斗米千钱,人相食。”

二是滥用民力:秦亡于渔阳之戍,唐亡于桂林之卒。

元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就是不顾当时的社会环境开河,滥用民力。

那么,这么大的工程,在实施之前,有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呢?

历史记载:贾鲁认为河必须治,且得“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使复故道”,帝遂遣工部尚书成遵,大司农秃鲁等巡行视河,议其疏塞之方以闻。成遵等乃自济濮、汴梁、大名诸处,行数千里,掘井以量高下,测岸以究浅深。博采舆论,以为黄河故道,断不可复。山东连年岁歉,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众于此地,恐他日之忧,更有大于河患。而成遵等则认为“河之故道,断不可复。且言,山东连歉,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众于此地,恐他日之忧又有重于河患者”,并说,“腕可断,议不可易”(《元史·成遵传》卷一八六)。当时两派争论非常激烈。朝廷在丞相脱脱大力主持下,采纳了贾鲁的建议,决意治河,脱脱说 “事有难为,犹疾有难治,自古河患即难治之疾也,今我必欲去其疾!”(《元史·脱脱传》)。

历史证明,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决策,是压垮腐朽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开河工程浩大,监工的官吏们如狼似虎,残酷的督责民工干活。修河的民工们既吃不饱肚子,又没日没夜的干活,心中充满了怨气。而“聚众”向来是封建社会大忌,因为人民聚集在一起,就有造反的可能性和条件。几十万怨气冲天的民夫聚集在一起,便如一个火药桶,只要一粒火星,就会引爆。

篇5:非专利技术项目评估总结

一、用市场法评估技术价格

市场法是将待评估技术与近期技术交易中类似技术进行对照与比较,以后者的既知价格为基础加以修正,得出被评估的技术最可能实现的合理价格。其基本公式为:

技术的评估值=技术市场同类技术价格×(1-累计折旧比率)(8-4)

折旧时间是同类技术交易时间至评估时间的时差。

市场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 1.有一个充分活跃的技术市场;

2.发生过可比性强的同类技术交易,各项资料是可得的;

3.被选取的样本是在公平条件下的正常交易。

例如,一种新的节能灯制造技术,了解到3年前已有同类技术在技术市场上成交,转让价格为50万元,技术寿命周期为10年,试评估该技术转让的价格。

由于两项节能灯技术交易的相似性,基本符合市场法的应用条件,按线性折旧法计算,该技术剩余寿命为7年,则:

节能灯技术价格=50×(1-3/10)=35万元

市场法看似简单明了,其实应用条件是苛刻的。主要是可比性和交易信息的可利用性问题。技术交易情况相当复杂,即使是同一科研单位转让同一技术,由于转让对象、转让方式、转让时间、配套服务等因素的区别,技术价格会有很大差异。当交易样本少、技术相似性差、对交易背景不了解时,还是不能简单地套用公式(8-4)。

我国技术市场中交易行为尚不规范,信息统计尚不够准确,必须通过广泛的寻求和详细对比,找到可靠的参照样本。

由于我国无形资产评估起步较晚,理论框架和数学模型还不够完整,可以参照的样本和数据也不够丰富,用技术评估方法计算出来的价格与技术市场上实现的价格差异较大。技术交易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在买方和卖方的千百次洽谈中,以及不同卖方之间的竞争中,逐渐产生了技术商品的价格行情,也形成了一些习惯价格和产业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法有着比较重要的实用价值,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习惯价格和产业规范也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习惯价格是指在过去成交的同类技术转让中形成的一些价格范围和惯例,可以作为价格谈判的参照。不同行业的不同技术价格差异很大,为了使价格谈判不离谱,昼靠近成交价格,了解本行业同类技术的价格惯例是必要的。例如,食品行业转让一项新产品技术的价格在5000~50000元之间。如果对大型企业转让一项新产品技术,包括全套技术服务,综合收费可达30~50万元。某生物研究所向山东某厂转让一项蚓激酶生产技术,转让费1500万元,这个价格给出了新医药产品和生物制品技术的价格数量观。

在国际上,技术提成比率在不同行业也形成了不同的惯例。比如医药技术提成率是销售额的10~15%,信息处理技术是3~5%,日用消费品技术提成率是2%,造纸和木材业为4~6%,石油工业是1%或更低,0.5~5%。

二、用收益法评估技术价格

收益法是通过一种适当的还原利率,将被评估的技术产生的未来效益折算为现值(折现)的评估方法。收益法不考虑技术商品开发研制成本,而集中考虑技术商品在使用过程中所能带来收益的能力。收益法是建立在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技术商品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来给技术定价,这种方法比较容易被技术买卖双方接受,可操作性较强,因而比较常用。

收益法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5)

V i----被评估的技术商品的价值

R----第I年的收益

r-----还原利率

(8n-----被评估技术商品的经济寿命周期

从(8-5)式可以看出,应用收益法对技术商品进行评估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技术商品所能产生的收益大小(R的确定);

二是技术商品收益的持久期(n的确定);

三是还原利率(r的确定)。

收益法进行技术商品价格评估的步骤是:

(一)市场调查

技术商品的收益,最终要通过产品上市,在市场上赚得超额利润来实现。因而收益法评估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了解新产品或改进后的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即系统地、客观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行情资料,为市场前景预测以及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打下基础。

(二)市场预测

即利用市场调查的结果,采用现代预测方法和手段,对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估算。包括需求预测、供给预测和价格预测。

(三)新增经济效益预测

这里的“新增”经济效益是指企业采用新技术后所增加的经济效益。

计算方法是用企业引进新技术后的年净收入减去企业不引进新技术的年净收入,获得新增经济效益。

(四)把新增经济效益折成现值

按照经济规律,若干年后的1元钱,其价值必然小于现在的1元钱。为了便于计算和比较,就需要把企业今后若干年的新增经济效益折合成现值。这种办法叫做折现,也称为“贴现”。计算公式是:

式中i为贴现率,t为年份代号

例如,求2元钱在5年之后的现值,设折现率为10%。

(8-6)

其意义为:若折现率为10%,那么,5年之后的2元钱只相当现在的1.24元。折现率的确定应当考虑安全利率(例如国库券、定期存款利率)、通货膨胀因素和风险调整因素。

各年新增经济效益折现之后再求和,就得到了技术新增经济效益的净现值(NPV)。这个净现值就是(8-5)式中的V。

值得强调的是,用收益法评估技术价格不是每一次必须从大规模的市场调查开始。有的新技术采用后只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售价,市场的销售不会产生什么波动。就可以直接用(8-5)式求得新增经济效益的净现值。

例如,某工厂生产某种机械零件,年产20万件,每件售价200元。由于采用一项新技术,使成本下降10元,售价提高到每件220元。已知折现率为8%,技术寿命周期5年,年产值不变,求该项技术的新增效益现值。

解:由于年产量不变,可省去市场调查与预测,直接代入(8-5)式进行计算。每件产品新增效益30元,年新增效益600万元。

根据(8-5)式,则有:

由式中看出,采用新技术之后,每年新增效益虽然都是600万元,但是每年折现值递减,第5年只有408.3万元。新技术的价值则为2395.6万元。

在工业技术经济学和资产评估的书籍中,一般附录有“复利系数表”,上述计算中的中间值和终值都可以在表中查出,从而省去繁琐的演算。

用上述方法求得的技术商品的评估值,很少能够直接成为技术交易的价格。这些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因而评估结果与技术商品实际开发、交易、转让实施有着或大或小的差距,需要进行一系列修正,而修正过多,又使数学模型过于繁复。另外,修正系数又是虚拟的,导致了发生偏差的必然性。因此了解上述各种方法的特征和局限性,在有些情况下进行综合运用是必要的。在选择了比较接近实际的评估值之后,根据技术定价的原则,可以初步确定交易价格的上下限和调整幅度,技术价格的洽谈就有据可依了。

三、各种评估方法的特征及其局限性

(1)、成本法

直接以重置成本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和调整,具有评估准确性好等特点。但是,应用成本法的起始点是对一种技术商品重置成本的估计,其方法是考察历史成本及趋势,并折成现值表示出来。此法不考虑市场需求,不考虑与技术型资产相关的制成品的市场及经济效益量的信息。因此,缺乏对影响技术商品价值市场因素及经济效益因素的考察。

(2)、市场法

市场法对评估技术商品的变现价格和清算价格是比较合适的,由于这两种价格均是高度依赖于市场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市场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它要求建立完善、规范的技术市场,而在目前这只是我国正在努力的目标。完善、规范、活跃的技术市场是市场法应用的前提。没有这种技术市场,应用市场法所需的市场参照物、技术参数和交易中的技术经济信息和资料就难以获得,即使获得,交易资料的可信度与可用性也有限,这将影响技术商品评估的可靠性。特别是由于技术市场受国家政策、不同待业科技发展速度、交易的环境与可比性等因素的影响,常常波动较大,交易中的价格未必就是公平市价,模拟市场更是扑朔迷离。当我们掌握到参照物及其交易的具体信息时,市场可能早已发生变化,过去的交易信息不再具有参考价值,以过去的交易价格作为现在进行技术商品交易的价值尺度,会造成较大的失真。

(3)、收益法

收益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资产评估方法,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技术商品获利的目的及获利大小,是根据技术型资产所依托的实体----技术制成品的市场应用及收益大小,间接地确定技术商品的价值。这种方法较全面地考虑了影响收益的各种因素,如市场收益大小、技术商品获利期的长短、市场的风险等三大要素,真实和较准确地反映本金化的价格。与投资决策相结合,应用此法评估的技术商品的价格容易为供求双方所接受。但是,要准确地确定收益法的三大要素是困难的:收益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技术本身的成熟度,还取决于技术应用单位相应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开发能力、企业整体素质等各种因素。其次,即使能对收益进行较准确的预测,但要区分企业的收益中哪些是由技术商品带来的,哪些是由有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产生的,同样也是比较困难的。同时,正确地估计各种风险因素,确定还原利率,估计收益期等,都对用收益法评估技术商品的结果产生影响。

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条件对技术商品进行评估,各有所长,将三种方法综合、比较地进行应用,将有助于相互验证、相互补充,使评估结果更加合理。四、三种方法的综合、比较应用

在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时,利用市场法对相类似的技术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易情况进行比较,能够弥补仅用成本法忽略市场需求等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使被评估的技术商品的价格既体现其价值,又体现市场的供求关系,使评估结果更合理。

同样,在采用市场法,由于市场波动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通过比较应用成本法确定的重要成本,以此为基础,根据成本与价格的关系,为市场法的应用提供一个参考的价格基础,以平抑应用市场法可能产生的价格的较大波动。

应用收益法,由于要准确地预测收益量、风险大小和获利期是较困难的,因而应用收益法进行评估的结果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此时,考虑成本洁重置成本的大小,可以减小这种不确定性。

在市场上、收益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难以量化时,参照技术商品的重置成本进行综合比较,得出的结果比较合乎实际。

以上是用三种方法分别进行评估,对三种结果进行比较、综合、筛选和修正。还有一类方法是以重置成本为基础,以收益提成进行加成,有时也容易被交易双方接受。这类方法有“成本-目标利润法”、“成本加成法”、“成本-收益现值法”等,这些方法在有关资产评估的著述中都有介绍,就不详述。

五、技术商品转让中的定价原则 上述技术评估方法是在专利及专有技术转让评估中常用的方法。在转让过程中,技术的买方和卖方对技术的作价,要考虑多种因素,具体就是:

(1)、对转让方来说,主要考虑:

-收回全部或部分重置成本净值C 净;

-对技术应用后新增净收益的提成R;

-市场可能存在的替代技术价格P 替;

-买方自我开发的成本C 开。

卖方的最高价不能超过技术应用后新增净收益,超过了这个界限,意味着卖方拿走的超过了从引进技术得到的全部收益,使买方失去了引进技术的兴趣;同时最高价也不能高于现存替代技术的价格,否则买者会购买替代技术;最后,这个最高价不得高于买方自我开发的成本,否则买方会选择自我开发的方法。综合考虑上述三项因素,确定技术型资产最高价的原则是:

P 高(卖方)=min(R,R 替,C 开)

卖方所期望的最低价格为收回全部或部分重置成本净值。

P 低=C 净或P 低=aC 净

a为卖方所期望收回的重置成本净值的比率0

(2)、对购买方来说,主要考虑:

-引进技术的总成本(即转让价格)要比自我开发类似技术的总成本低;

-引进技术所能带来的预期净收益大于零;

篇6:社会工作项目评估总结

黄钦东

项目背景

我所在的C公司自从200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主营业务得到高速发展。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业务成果,2013年时公司决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进军。这意味着公司的组织规模急剧扩大,由原来的一个业务BG增加到四个,BU和职能部门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了三分之

二、达到将近50个,员工人数由2000人左右增加到6000+人。

业务和部门增加了,对人才(尤其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就相应增加。从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公司迅速提拔和空降了不少中层管理者。

客观来说,这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公司的人才管理工作是相对比较粗放的,更多是考虑先将空缺的岗位快速填满,让业务开始启动,但人是否合适,其实考虑得未必那么周全。有时候一个BU负责人的任用,BG总裁或分管Officer就可以直接决定了,其他的Officers可能都不太了解此人的情况。

另外,平时Officers各管一块业务(有个别Officer还是刚空降来的),很少有机会对公司各块业务及其负责人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这其实不太利于Officers对公司一些问题的决策。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把一份公司总监以上的中层管理者名单(不到100人)给CEO看时,他“惊恐”的发现,有不少人他根本就不“认识”(往往只知道有这么个人,但几乎不了解)。CEO明确的表示:我不会用那些我不了解的人,尤其是关键部门和岗位的负责人。如果人不行,其负责的这块业务也不可能好。这是CEO的一个痛点,我们需要尽快去解决。

补充说明一下,我所在的部门由CEO特别发起成立于2013年初,专门负责公司核心中层管理者的选拔、评估、任命和发展,并且独立于人力资源部之外。(之前我曾对部门的一些工作进行了心得总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号:HQD-TD)

特别说明一下,本文提到的Officer指公司的决策层高管,如CEO、总裁、COO、CFO等;核心中层管理者仅包括BG总裁、BU总经理和职能部门高级总监;再往下的管理者(如BU下的部门总监或职能部门的模块经理等)暂称为普通中层管理者。

应对思路

经过多方反复的沟通,我们最后确定的思路是:

1、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针对核心中层管理者的任命管理机制,从机制上规避用人风险;

2、从短期来看,我们需要尽快启动一个针对核心中层管理者的任命评估项目,把明显不合适的人换下来,以践行“能上能下”的用人原则和理念。(本文仅重点介绍一下这次任命评估项目的情况)

项目目标

1、结合新的组织架构,通过对核心中层管理者的综合评估,加强Officers对所有被任命者的全面了解和认知,形成合理的任用决策并完成任命相关工作,从而尽力规避当前的用人风险;

2、为最终被任命的管理者接下来所要制定的个人发展计划指引方向并输入关键信息。

说明一下,以上不是正式的项目目标,我加工过了。正式的目标设定应符合SMART原则。多数情况下,很多公司类似的项目目标只要保留第1条就可以了,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按相关要求完成。

我们之所以加入第2条,是想明确,任命评估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是要规避或降低用人风险。而要想降低风险,任用对的人很关键,但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在用的过程中帮助其发展,让其更好的施展。双管齐下,风险才能更低。

实施过程

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的筹备、中间的评估过程和后期的评估结果应用。

前期:筹备

1、明确新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和待评估的候选人名单。经多方充分沟通,我们最后将这次项目聚焦到核心中层管理者这个人群,将近40个岗位,这些都是决定公司战略是否能够有效执行的最关键的管理岗位。

2、明确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这是项目的核心部分。标准包括文化价值观、业绩、领导力、经验等维度(业务线和职能线的管理在领导力和经验方面的要求略有不同或侧重);方法包括评价中心、360°、BEI访谈和述职会等。这些在后面会详细介绍。

3、整体项目实施规划,如流程、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由于是公司历史上第一次开展类似的活动,公司特别重视,CEO亲自出任项目的Sponsor,所有的Officers都会参与。另外,由于涉及待评估的对象较多,所以我们分三批进行,先后排序原则是从业务岗到职能岗、从上级到下级、从老人到新人。整个项目前后持续了2个月。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整个项目并不是以“任命评估”的名义进行,这个叫法太敏感,无形中给人很大的压力,也容易导致一些人产生抵触情绪。其实,最终是否被任命,只是评估结果的一个应用而已。更何况,最后也不可能出现大面积人员更换的情况。

所以,我们是以人才发展的的名义进行,不仅叫法温和,也更能突显这个项目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地方。我们更希望能客观、全面的了解大家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帮助大家有针对性的提升和发展。表面上看是叫法不同,但内涵区别很大。

中期:评估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每一位核心中层管理者,根据我们对各种专业评估工具的了解,我们最后采取了“内外部评估结合”的策略。

1、外部评估

我们和国际知名的人才评鉴机构DDI合作,通过评价中心(Assessment Center,简称AC)技术对管理者进行评估。

评价中心是一种包含多种测评方法和技术的综合测评系统。它是在了解目标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务素质要求的基础上,事先设计一系列与工作高度相关的模拟情景,然后将被测试者纳入到该模拟情景中,要求其完成该情景下多种典型的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去观察和分析被测试者在模拟的各种情境压力下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评估其能力、性格等素质特征。

我们这次的评估方式主要是情景模拟和性格测评,重点评估能力(人际交往、领导力、业务管理)和性格(个性特征、领导力效能、领导力挑战)。其中,情景模拟包括邮件处理、下属辅导、大客户投诉、合作伙伴管理、就职演说、战略规划汇报等环节,业务部门管理者和职能部门管理者的模拟内容略有差别。测评持续10个小时,被测试者在一间独立的小办公室(装有隐藏的摄像设备)里完成所有的模拟任务。挑战很大、压力很大,但这不就是管理者真实的工作状态吗?

评价中心的好处是可以比较高效的全面评估一个人的能力和性格,毕竟动用了多种测评工具,这是任何一个单一工具无法做到的。

不足是评估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不会是100%,能达到80%就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测评工具来进行重大的人事决策,参考就好。现在市面上的测评工具很多,关于测评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还是蛮有讲究的,我计划另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我的经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号:HQD-TD。

另外,绝大多数的人才测评公司最终只会给你提供一份测评结果报告,只有在购买他们的解读服务时,他们的顾问才会给被测者解读一下报告内容。这种服务是私密的一对一反馈,我们作为组织方都不能旁听,只能看报告。所以,我们有时会感到这只是一份“冷冰冰”的报告而已。

2、内部评估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既然说外部的测评报告仅供参考,那么我们就必须得结合内部的评估了。我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HR都应该对被评估者进行直观的了解,除了能力、性格,我们还得了解他们的文化价值观等外部测评无法涉及的内容,这是HR对于公司的核心价值之一,否则HR真的可以外包了。当然,这对HR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

我们这次规划的内部评估方式包括360°评价、BEI访谈和述职会。

1)360°评价

我们认为,让与被评估者有直接工作交往的同事对其进行多角度的评价,所获得的观察结果将更有效和更可靠。所以,我们通过让被评估者自评以及上级、平级、下属和相关人员对其进行评价,以此评估其领导力和个性特征。

我们的问卷设计不复杂,就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根据公司的领导力素质模型设计的评价表,其中包括了每项领导力素质维度的定义和行为描述等,评价者根据要求对被评估者进行打分,并且列出相关的行为事例;另一部分是开放式的问题,让评价者用三个关键词来描述一下被评估者的个性特征,并举例说明。

基本上,每个被评估者会有10个人左右对其进行评价,除了自评外,还包括1个上级、3个平级、4个下属、1个HRBP。平级和下属的人数至少得3人,否则样本量太少会影响有效性。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很耗费资源和精力的工作。如果不是因为这次项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我建议大家谨慎使用。

这里面会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a、关于评价者的选择,很多公司是由被评估者自己来确定。在这种情况下,被评估者基本只会找与自己关系好的人来评价(人性就是趋利避害的,可以理解),评估的有效性自然受影响。所以,为确保公正和客观,我们的做法是由我们和HRBP共同来确定评价者。

b、相对分数而言,事例更重要。评价者在填写评价表时,通常不会太仔细的填,只想简单的打个分就完了,这样的评价可参考性很弱。所以,我们在发放评价表时就和所有的评价者强调,我们重点只看大家举的事例,没有事例的打分是无效的。尽管这样,最终还是有一小部分的评价者是没有举例说明的,我们只能将这些评价表视为无效问卷,不计入统计。

c、公司的开放文化和管理者的成熟度,对评价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次的360°评价活动中,所有参与者都是中高层管理者,不少人既要评价他人,也要接受他人的评价。所以,我们引导大家积极、认真的对待此事,对他人负责其实也是对自己负责;有些人今天还不是被评价对象(还没晋升到核心中层管理者的职位),可能明年就是了呢。类似氛围的营造,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我们也发现有一小部分参与者对公司的领导力素质模型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会实时关注大家的相关咨询及评价表提交情况,并及时提供相应的解答和培训。

2)BEI访谈

在这次项目中,我们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简称BEI)这个一对一访谈工具来直观的了解被评估者的领导力素质、个性特征和文化价值观等。

访谈主要的过程是请受访者回忆过去一年在工作中感到最有成就感和最有挫折感的关键事例。然后,我们参照领导力素质模型,将访谈中涉及的事例对应到相关的领导力维度里。

需要说明的是,受访谈时间的限制,我们通过BEI其实无法了解到受访者的领导力全貌(即领导力素质模型的全面维度),我们只能了解其中的部分维度。这个不用纠结,前文提到我们采用的是内外部评估结合的策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外部评估是全面的,内部评估可以是有侧重点的,两方面相互印证。

从结果来看,平均每次访谈的时间在2个半小时左右,这么长的时间对大家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完成项目,同时又尽量做到不干扰管理者的工作,我们常常利用非工作时间来进行,比如晚上、周末等。我之前的一篇文章《HR,你对候选人的面试评估“有效”吗?》曾介绍过BEI这个工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号:HQD-TD,本文不再赘述。

3)述职会

所有被评估者都需要向人力资源委员会(公司最高HR决策机构)进行述职,委员们从中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每个被评估者的业务能力、领导力、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情况。这是任命前的最后一道评估程序,述职通过了才可能被正式任命。

人力资源委员会成员包括CEO(主任)、总裁、COO、CFO、CIO、HRVP等。每个委员都有决议权,一人一票;表决决议须经2/3及以上委员通过,主任享有一票否决权。在BU总经理述职时,相应BG总裁列席参与旁听和评价,但没有决议权。

在述职会前,我们会将之前的所有评估及相关情况整理成一份《任命建议报告》,并在述职会之前三天左右将报告发给所有委员,供大家查阅参考。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 综合评估测算表:维度有文化认可度、业绩、领导力、经验资历、突出贡献等。我们把这些维度都换算成相应的分数,但分数不决定任用决策,只是便于横向的综合比较;

 外部测评结果:主要就是AC的核心测评结果;

 360゚评价关键事例:我们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事例筛选,这个地方很考验我们的人品;

 BEI访谈事例:这不仅同样考验我们的人品,还对我们的访谈技能要求较高;

 任用建议:我们会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提供几种可能的建议:①任用,完全没问题;②任用,领导力培养以缩小弱点;③任用,配置有经验与能力的助手;④任用,缩小权限;⑤不任用;

 发展建议:包括导师辅导、培训、跨界交流等方式;(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领导力发展项目设计思路和实施心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号:HQD-TD)

 任命公告草稿:为提高效率,我们会提前准备好所有的公告;

 任命后跟进安排表:我们把任命后需要相关人员跟进的所有事宜、要求等列出计划便于执行。

针对每一位被评估者,我们的述职流程大致如下:

 委员确认岗位职责和能力点(约10分钟)。这点很关键,是委员们最终闭门评议的基础,大家必须事先形成统一的认知;

 委员阅读候选人评估和述职等相关材料(约10分钟);

 候选人述职演讲(20分钟)。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经历;主要成就(业务和团队);任职规划(业务和团队);自我评估及个人发展规划等;

 Q&A(约10分钟);

 委员闭门评议(约10分钟)。明确最终的任用意见及潜在风险和发展建议。

由于涉及的被评估者人数较多,我们花了四天(非连续)才完成述职活动,基本上每次都是从早上9点开始、晚上8点左右结束。这是个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但Officers都很认同“人是决定业务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所以大家都特别积极和投入。

后期:应用

1、任命

述职会后,对于通过评估的管理者,其直接上级会在两个工作日内与其沟通任命决议相关的情况(前面提到可能有五种任用意见,必须与其沟通最终的结果)。如果其本人没有异议,那么我们就开始着手发布任命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发布任命公告的同时,设立了一个15天的公示期。公示期内如有人认为被任命人在遵循商业道德、职业准则、公司经营准则和公司文化等方面存在严重背离的事实,可以向我们反馈。如公示期内如无异议,任命公告才正式生效。我们的评估再怎么严谨也难免会有疏漏,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希望至少从流程的角度能尽量的做到公平公正。

2、评估反馈及个人发展计划制定

前期做了各种评估,被评估者无疑会特别想了解综合评估的结果。我们会整理一份评估反馈报告给到大家,并当面进行一对一的反馈沟通。

面对大家的评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多数人能够比较平静的接纳,认为大家的评价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自己;有些人会很惊讶,原来大家是这么看自己的;但也有比较激动的,认为大家很多地方评价不对。很明显,每个人的自我认知和心态开放度是有差异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沟通时加以引导。

反馈的目的是为了更客观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在未来更好的发展。所以,被任命之后,每个人都需要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项目成果

结合文章一开始提到的目标,我们来看一下项目所取得的成果。

1、整个项目在规划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从最终的任命结果来看,Officers基本接受了我们所提出的绝大部分任用建议。尽管在公示期内有个别员工给了我们一些反馈,但更多是善意的、建设性的,而不是否定性的。所以,这些都反映出我们的评估方法和流程还是相对比较合理的。

当然,我们也很清醒的认识到,究竟是否真正有效规避了用人风险,其实还得看管理者在任期内是否达成了各自的业绩目标。所以,评估仅仅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重点落实两个工作:

一是给这些被任命的管理者搭好班子。因为不少管理者虽然被任命,但还不能达到能够完全胜任的程度,所以搭一个各方面互补的班子是当务之急;

二是个人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评估的过程强化了Officers对大家的认知以及大家的自我认知,这为个人发展计划的制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项目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我们为所有被任命者都制定了针对性很强的个人发展计划。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有些曲折故事,另文介绍,请关注我的微信号:HQD-TD。

2、Officers更加关注核心中层管理者的发展

通过这次项目,Officers对公司的核心中层管理者的整体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包括管理者个人及其业务和团队,这有利于Officers今后对各项业务的相关决策。

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Officers对核心人才的关注和热情。Officers最后一致决定,类似的评估活动今后每年都例行做一次。不一定还是为了任命,更多是为了大家的发展。

心得总结

1、聚焦公司核心需求,“少即是多”

我们前期在给项目定位时有一个纠结的过程。按照正常的年度工作计划,我们应该是准备进行一次针对全员的例行年度人才盘点,但考虑到当时刚刚完成组织架构的调整规划,很多部门的负责人要么是刚从别的部门调过来不久,有的刚空降进来,甚至有一些空降进来还没过三个月的试用期。无论是业务稳定性还是负责人对团队的了解程度等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种“上层建筑”还不太稳定的情况下做全员性的人才盘点,我们认为时机还不太成熟。

经过与Officers反复的沟通,后来我们还是回归到CEO的核心需求——规避用人风险,尤其是核心管理岗位。所以,我们最后将项目定位缩小聚焦在核心中层管理者这个人群的评估和任用。

回过头去看,这实际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工作思路。一开始我们更多是按部就班开展工作的思路——年年都做盘点,今年也照常做就行。(有多少公司的HR不是这样呢?)这么做的结果可能就是,看似我们花了几个月、花了不少人力、花了很多的精力和资源,做了一件很大的事(说是一场“运动”真不为过),但这事究竟解决了公司的什么核心痛点问题?当然,可能最终也能解决了,但成本可能太高了。

另一种思路是,我们先了解清楚公司的核心痛点,然后选择一种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式去解决,这可能会更好。

2、高管深度参与

这次由CEO担任项目的Sponsor,其他所有决策层高管全部参与,是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KSF(Key Successful Factors,关键成功因素)之一。

经常会听到很多HR说老板不重视HR工作,这个现象值得探究。其实,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很少有老板是不关注“人”的,尤其是对核心人才。这个时候,老板其实很希望HR能帮到他。

但这里对HR有两个很大的挑战:一是能辨识出影响当前业务发展的核心HR问题是什么?二是如何高效解决?

我认为第一个挑战最为重要,但很多时候HR无法有效应对这个挑战。所以,高管是否重视HR工作、是否深度参与HR工作,HR的能力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我曾在《CHO不可或缺的三大素质》一文中探讨过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信:HQD-TD。

3、统一评价标准

回过头看整个项目,统一Officers对评价标准的认知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其它的关于评价谁、谁来评价、如何评价等等问题其实都比较好解决。

有人可能会说,你们不是有领导力素质模型吗?是有,但这不是评价标准的唯一内容,尤其是涉及到中高管人员的任用评估。因为我们希望通过评估来判断出谁可能胜任、谁基本很难胜任、胜任的人如何能更好的施展才能等问题。所以,我们的评价内容除了领导力之外,还涉及文化价值观、业绩、经验等维度。

尽管我们在确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也和各位Officer有过沟通,但由于评价的维度比较多,当大家真正坐在一起对具体的人进行评价时,我们发现依然会存在大家观点不完全一致的情况。

不一致主要体现在①对多维度的评价标准本身的理解和②对具体岗位的任用要求两个方面。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家的视角不一样、经验阅历也不同,我们在初期设计评价标准时也不可能完全顾及到每个Officer的所有意见。

并且,在公司和业务的不同发展阶段,评价标准本来就应该是随之不断变化的。比如,我们的领导力素质模型是在业务战略调整前建立的,在战略转型后的新环境中就无法直接照搬。

所以,我后来的感悟是,评价标准其实就应该是动态的,我们更多是通过Officers的每一次沟通和讨论去逐渐统一大家的认识,并不断优化和明确阶段性的评价和任用标准。

4、加强多方沟通

由于这个项目涉及的人比较多,除了我们项目组几个人之外,还有全部的Officers、被评估的几十个核心中层管理者和二百多个参与评价的普通中层管理者。另外,毕竟涉及核心人员的任用,也算是一个相对比较敏感的事情。

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和各方人员均保持密切良好的沟通,让大家理解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等问题,否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影响项目成败。

以上就是我对这次项目的基本介绍和部分总结。如果你正好也在做类似的项目,可以加我微信(HQD-TD)多交流,说不定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哦。

写在后面的话: 有朋友建议我文章不要写太长,大家习惯了碎片化阅读,没人会有耐心看这么长的文章的。或者拆成上、中、下,一天发一部分,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订阅用户。

我想了想,还是完整的发吧。

一来,但凡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可能都看到了我留言中的那句——真心喜欢人才发展(或HR)并用心实践,我只为这样的你而写——如若真心喜欢,就不会在乎长短,对吗?(反正我就挺不喜欢那些“短小精美”的鸡汤)

二来,如果分拆成几篇小文章发,会割散连贯性和前后逻辑,不利于阅读。(反正我就喜欢一口气读完,就这么任性)

三来,吸引用户不是我建公众号的目的,我只是希望通过与大家分享我的所闻、所思、所修,实现我“助自强者不息、辅厚德者载物”的初心!如果能对三两同行朋友有一点点启发,我心足矣!

上一篇:悲情伤感的个性签名下一篇:林清玄散文作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