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勤俭节约 反腐倡廉

2024-04-16

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勤俭节约 反腐倡廉(精选7篇)

篇1: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勤俭节约 反腐倡廉

四川中公教育

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勤俭节约 反腐倡廉

“勤俭节约”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人所共知,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大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

日前,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载文称,毛泽东一贯重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并从自身做起,雷厉风行。他曾严肃地说:“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什么时候都不能改变!”

毛泽东言必行,行必果,处处事事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当全国解放之后,毛泽东进了北京,他的工作精神和生活作风一如既往,不改初衷。他的衣服破旧了,总是经过缝补洗净之后继续穿。建国之后,为了诸多礼仪,曾做了两套衣服,买了一双圆头的黄皮鞋,他一直穿到与世长辞。当时典礼局长曾要他再买双尖头的黑皮鞋,在接见外宾时穿,他没有理睬。再问,毛泽东反问他:外国人是要来见毛泽东还是要看黑皮鞋?对方无言以对。

毛泽东管理着国家大事,但从他的生活的细微之处可以见到他的精神。毛泽东吃饭时,掉在饭桌上的一粒米、一根菜,他都要捡起来吃掉,他的饭碗里从来没有剩下过一粒米。他要求自己的孩子们不能在他的灶上吃饭,要和工作人员一起到大灶上去吃饭,孩子们外出不准用他的汽车,也不准用公家的汽车,不管风里雨里都是骑自行车。

相比之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价值取向偏位,认为艰苦朴素,厉行节约过时了,传家之宝无用了,滋生了安于现状,追求享乐的消极思想,吃得愈来愈贵、车坐得愈来愈好,聚会应酬愈来愈频繁、花钱办事愈来愈大方,甚至成为人们互相攀比的一种时髦。这种讲排场、比阔气,求安逸、图享乐而追求高档消费、超前消费甚至公款消费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习,不仅与艰苦朴素,厉行节约优良传统背道而驰,更是败坏社会风气、滋生腐败的温床。

四川中公教育:http://sc.offcn.com

四川中公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保利中心东区1栋12楼(美领馆旁)

四川中公教育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备考指导

试想,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能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就会丢掉勤劳俭朴的本色,就难以做到廉洁自律。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是抗拒腐败的良方妙药,如果这一精神支柱一旦倒塌,就会倒在腐朽糜烂生活的泥坑里。

如此说来,我们对毛泽东一贯倡导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就不难理解了,对毛泽东身体力行,以身示范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就更加敬佩了。现在我们共产党人环境变了,条件好了,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已经不用再去穿补丁衣服睡土炕、吃小米饭喝南瓜汤,但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身体力行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革命本色一点不能变,贪图享乐的不良习气一点也不能沾,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的自律意识更要一点不能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实现“中国梦”积蓄正能量。

四川中公教育:http://sc.offcn.com

四川中公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保利中心东区1栋12楼(美领馆旁)

篇2: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勤俭节约 反腐倡廉

2015四川选调生考试申论范文:勤俭节约 反腐倡廉

“勤俭节约”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人所共知,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大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

日前,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载文称,毛泽东一贯重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并从自身做起,雷厉风行。他曾严肃地说:“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什么时候都不能改变!”

毛泽东言必行,行必果,处处事事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当全国解放之后,毛泽东进了北京,他的工作精神和生活作风一如既往,不改初衷。他的衣服破旧了,总是经过缝补洗净之后继续穿。建国之后,为了诸多礼仪,曾做了两套衣服,买了一双圆头的黄皮鞋,他一直穿到与世长辞。当时典礼局长曾要他再买双尖头的黑皮鞋,在接见外宾时穿,他没有理睬。再问,毛泽东反问他:外国人是要来见毛泽东还是要看黑皮鞋?对方无言以对。

毛泽东管理着国家大事,但从他的生活的细微之处可以见到他的精神。毛泽东吃饭时,掉在饭桌上的一粒米、一根菜,他都要捡起来吃掉,他的饭碗里从来没有剩下过一粒米。他要求自己的孩子们不能在他的灶上吃饭,要和工作人员一起到大灶上去吃饭,孩子们外出不准用他的汽车,也不准用公家的汽车,不管风里雨里都是骑自行车。

相比之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价值取向偏位,认为艰苦朴素,厉行节约过时了,传家之宝无用了,滋生了安于现状,追求享乐的消极思想,吃得愈来愈贵、车坐得愈来愈好,聚会应酬愈来愈频繁、花钱办事愈来愈大方,甚至成为人们互相攀比的一种时髦。这种讲排场、比阔气,求安逸、图享乐而追求高档消费、超前消费甚至公款消费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习,不仅与艰苦朴素,厉行节约优良传统背道而驰,更是败坏社会风气、滋生腐败的温床。

四川中公教育:http://sc.offcn.com

四川中公教育

2015年四川选调生考试备考指导

试想,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能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就会丢掉勤劳俭朴的本色,就难以做到廉洁自律。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是抗拒腐败的良方妙药,如果这一精神支柱一旦倒塌,就会倒在腐朽糜烂生活的泥坑里。

如此说来,我们对毛泽东一贯倡导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就不难理解了,对毛泽东身体力行,以身示范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就更加敬佩了。现在我们共产党人环境变了,条件好了,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已经不用再去穿补丁衣服睡土炕、吃小米饭喝南瓜汤,但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身体力行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革命本色一点不能变,贪图享乐的不良习气一点也不能沾,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的自律意识更要一点不能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实现“中国梦”积蓄正能量。

篇3: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分析

关键词:广东省考,申论,试题特点

1.引言

2015年广东省考在2015年3月22日如期拉开帷幕 ,2015年广东公务员考试共招录13854人,其中2883人被招录为乡镇公务员 (749人为珠三角乡镇、2134人为粤东西北地区乡镇),10971人被招录为县级以上机关公务员(其中2189人为省直机关及直属机构)。2014年广东省考招录人数共计14837人,其中4200人被招录为乡镇公务员 ,10637人被招录为县级以上机关公务员。单就招录人数而言,2015年广东省考招录人员数量比2014年减少983人 ,充分说明2015年广东省考考生的竞争压力更大, 决定胜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就是申论考试。和往年一样,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仍针对不同职位分为两套试卷,作答难度稳定,题型题量基本与2014年广东省考申论一致。本文就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进行分析。

2. 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主题及材料特点

2.1主题特点

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延续其一贯做法 ,申论二适用于那些报考省直公务员相关岗位的考生,申论一则适用于那些报考乡镇公务员岗位的考生。所以,在主题选取上,申论一和申论二的侧重点更不相同,申论二的考试主题选择为“行业规范”,而申论一的考试主题选择为“农村基层治理”,较符合各自岗位的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充分说明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的命题是有的放矢的。2012~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题材及归属领域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除了2012年广东省考申论的题材归属领域为“经济+政治”以外,其他每年申论的题材归属领域均为“社会”,可以明显看出广东省考申论越来越关注社会。

2.2材料特点

与往年题目相比,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一和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二在材料字数上的区别大幅度降低, 仍然坚持以案例为主要的材料内容。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二的材料内容对行业规范问题进行了全方面探讨, 围绕行业诚信、“四议两公开一表决”、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展开;而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一的材料内容则围绕A镇、B镇、C区、D县组织内容,此地区具体管理实例在每则大材料中都有所体现。无论是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一,还是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二,都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有较高要求, 考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将数据、事例背后的原因、问题等深入挖掘。2012~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题材及归属领域如表1所示。

3. 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试题特点

与2014年相比,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的试题题量及题目作答字数基本相同,同类考试的题型基本一致,充分说明广东省考申论考生已经可以自成一派,变得较为成熟。

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试题特点主要有如下 :

(1)事理结合、形式多样。

基于历年来广东省考申论试题中所用材料的特点和性质,可将材料归结为五种类型,分别是数据列举型、政策文件型、采访记录型、事件阐述型、理论分析型。2015年广东省考申论二中试题一为“请根据材料2,简要概括A市推行权利清单制度取得的效果”,试题二为“请根据材料4,分析说明B市各类行业组织在规范行业行为、推动行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试题三为“请根据材料6,就进一步加强网络诚信建设提出建议”,试题四为“请结合全部给定材料,以‘讲规矩、为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可以看出单纯理论分析较少,大多都是结合事实材料进行阐述和分析,重点考查学生理解问题实质的能力。

(2)贴近生活 ,时效性强。

篇4: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勤俭节约 反腐倡廉

时事链接:

2014年8月,20年来首次大修的预算法进入四审。与现行预算法只字未提预算公开相比,修改后的预算法可谓迈出一大步。不仅将预算公开入法,还规定公开的时效和内容。尤其规定要向社会公开预决算中包含三公经费在内的机关运行经费安排、社会高度关注的政府采购情况,并要对本级政府举债情况作出说明。

财政预算是一个国家的账本,收入与支出连着千家万户。作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的法律,预算法修改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深度解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作为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预算关系到几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体现着公民与国家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财政既体现着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也体现着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同时还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财政的基石预算,不仅关系着政府和老百姓的钱袋子,也关系着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关系着公共财产权的实现。可以说,现代预算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组成。

钱袋子权力是一切权力中最重要的权力。预算法治化,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突破口,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阵地。而对钱袋子的叩问与关注,也必将推动人们进一步培养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

以往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拍脑袋问题。长期以来由于预算编制缺乏刚性约束,预算调整随意性大,这也造成一些地方往往预算定了不算,根据长官意志随时随意调整,一些拍脑袋工程拆了建、建了拆,财政资金浪费严重。

二是障眼法问题。预算内容不全面,实行选择性公开;语言表达太专业、晦涩,让人看得云山雾罩,不明就里类似这样的看不懂问题,是长期以来许多地方财政预算报告备受人大代表和群众诟病之处。

三是吊胃口问题。跑部钱进是多年来人们对地方向中央各部门争取政策资金的形象说法,其根缘即在于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正是因为跑部管用,谁跑起来、谁跑得勤谁就能钱进,所以各地方才热衷于跑,争着跑,不跑钱就进不来。这种不规范、主观性强的财政资金配置方式,吊足了地方的胃口,形成了一种争相同上级部门拉关系的不正之风,同时也损害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平性,影响了资金的最优化配置。

有效改善预算制度的举措:

在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必须将政府的一切收支纳入公开、透明、可监督的预算体系中,强化公共财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民对预算的参与,既包括对决策的参与,也包括监督环节的参与。预算过程中保障公民权利,对预算的透明性与公开性问题要高度重视。

一是预算公开要做到透明易懂,让公众尤其是纳税人清清楚楚弄明白并有效监督财政资金究竟花在了什么地方、花得是否合理、是否用在了刀刃上,而不能成为华而不实、流于形式的花瓶。

二是在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必须强化立法机关对预算的批准、制衡、审议、监督和问责的权力。对有失规范的预算调整行为引入惩戒机制。

三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则需厘清权责关系,推进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治化,夯实国家治理良性运作的经济基础。要对财政转移支付的设立、使用加以约束和规范,以保证财政资金用得其所。

取消职务消费

时事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其中一大亮点,是对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职务待遇、业务消费进行了改革,把原来合理的、必要的履职保障和合理支出确定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此外,国企负责人再没有其他任何职务消费。

深度解析: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近些年来,由于少部分党政领导尤其是部分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个人消费也在职务消费里出账,职务消费成了铺张浪费、腐败的后花园,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旧有的职务消费类的隐性福利,实际是一种体制内的畸形存在。它一方面造成了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国企主管的身份认同。

而新出台的意见对形形色色的职务消费予以坚决规范,并设定政策红线和相应的专业控制标准,将有助于厘清职务与非职务、业务与非业务的边界,杜绝不合理的职务消费行为,营造一个公私有别、责任明晰的履职环境,从而使得国企不致于沦为个别负责人随意取用的口袋。

取消职务消费,是社会公平和反腐倡廉的必然。

对策措施:

第一,要具体界定国企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一方面,设定明确项目是一个办法,如此溢出这些项目的消费将会无所遁形,不能再含含糊糊报销了事;另一方面,确定标准额度。比如,根据级别与业务量,划定相应的额度,不得随意逾越。而较之项目,标准额度可能更具有刚性意义,也便于操作执行。

第二,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为确保取消职务消费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形,还应该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以往的依靠内部审核、监督的做法可以继续使用。但与此同时,要强化外部监督,而外部监督的关键则在于公开信息,企业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并不涉及个人隐私,完全可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要细化监督程序,要做到严格事前审核、过程审核、结果审核,此外要接受外部第三方机构的严格审计。国企负责人离任时,还要搞离任审核。可以说细化监督程序是保障国有财产、公共利益不被随意侵害的必由之路。

第四,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关键就要抓好落实。一是抓好《意见》的宣传教育,让国企干部职工了解和掌握《意见》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参与到落实《意见》的行动中;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费用的检查和审计,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和违规报账之人,涉嫌违法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要严格执行企业法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做到有权就有责,权责相统一,对取消职务消费不力和设置障碍者,对违规违纪者,除要严肃查处当事人以外,还要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惟如此,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才能见实效,也才能有效遏制职务消费腐败。

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

时事链接:

2014年4月,四川达州市一名7岁女童李微微为救一名落水同伴不幸溺亡,当地有关部门为避免其行为被其他未成年人模仿,拒绝将其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但在引发网民热议后,2014年7月,当地计划将其认定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无独有偶,近日广州也接连发生了两起与见义勇为有关的事件。2014年6月27日,5名儿童在白云区钟落潭镇游泳时遇险,不会游泳的阿浩在施救同伴过程中溺水身亡;7月1日凌晨,白云区均禾街发生持刀抢劫事件,18岁的沈俊江和其他3名群众协助围捕,沈俊江被捅伤后不治身亡。

深度解析:

孩子意外落水,让人万分揪心;救助者因救助不当造成溺水身亡,更是令人悲痛欲绝。曾经我们大力宣扬救火少年,褒扬其不畏牺牲的精神。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意识到在一些灾害面前,最需要保护的恰恰是那些孩子,因他们是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伤害。如今社会各界都极力主张孩子们在危险面前要见义智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

见义勇为一定是冒着某种风险,需要极具勇气做出的行为。但风险有大有小,小的可能只是经济损失、身体的轻微损伤,大的则可能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做出见义勇为的行动之前,施救者也应该评估风险,量力而为。

虽然这些年来呼唤见义智为,特别是一些地方明文规定不提倡学生见义勇为,充满了理性思考。但一些学校在灌输教育理念过程中,往往把牺牲的小英雄当作学校的榜样过度表扬,久而久之,在面临他人危险时,一些孩子就不顾自身能力盲目救人,酿成悲剧。这既无法彰显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更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失守。

对策措施:

鼓励青少年见义智为、见义巧为,并非只需观念一转就水到渠成。除了勇气,青少年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教给他们足够的智慧和技能,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举动。

一是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应纳入学校教育,自救、救人技能都应成为必修课程,要有心理引导,让孩子懂得见义智为是最佳的选择,即使是失败了,那也不要留下遗憾与自责。

二是政府和学校应联合开展地震、火灾等演习,也出版各种应急手册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

三是社会也应该重视未成年人的安全保护,完善危险场所警示牌等设施。

四是家长也应给孩子传授必要的安全知识,并联合社区、做一些实践演练。

只有安全教育一一落实,见义智为、见义巧为才不会沦为一句口号,真正成为危急关头的救命之策。

纠正畸形考证热

时事链接:

持续多年的职业资格考证热,最近遭泼冷水。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要求取消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到明年将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所有准入类职业资格均需法律依据,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则由政府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具体认定工作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学会承担。

深度解析:

一是外因,即行业准入有限制。评职称有要求,甚至一些地区居转户的加分项也需要某些证,这些因素都迫使人们加入考证大军。

二是内因,即年轻人出于增加自己职业竞争力的美好初衷,奔证而去。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发展机会,教学内容陈旧乏味,学生在校期间的自身提升有限,只有从实实在在的证上才能获得一丝心理上的安全感,多一个证似乎就多掌握一些职场竞争力。

职业资格制度,在保证从业人员水平、提升行业管理规范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各种考证之所以被诟病,原因在于一个热字。

一是设证过热,各种职业资格证名目繁多,内容交叉而冗杂,不规范、不必要的项目比比皆是。

二是外因过热,将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证书看作一种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并不能真正促进行业水平提升,反而阻碍了人才的自由发展。

三是内因过热,盲目依赖本本来证明自己,却依然不具备从业的能力要求,这也折射出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的缺失。

中央要求有步骤地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有助于使得职业资格认定更科学化,也从实质上解除了一些行业的入行限制,降低了门槛,最终有助于促进人才的流动。给职业资格证做减法,对形成行业内健康有序的竞争机制有积极意义。

对策措施:

一是主动去除行政化趋势,让依法行政真正回归。职业资格许可行政化趋势在政府这一只看得见的手操纵之下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要不断缩减行政审批事项,确定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的行政准则,确保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用制度管住资格证,净化资格证认证领域的风气。政府逐步放开认定工作,就需要积极引导、培养和规范行业协会、学会的发展,使其能树立权威性,有能力长期承担起这一职能;建立健全资格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职责,创造一个资格证和职业能力相关联的健康行业秩序。

三是各教育单位也需要积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能够不依赖各种证,而是靠自己在学校接受到的思维训练、人格熏陶和思想成长来增加步入社会的勇气。

四是营造公平的竞争秩序,激活劳务市场活力。把人才能力和资格的评价交给用人单位、服务对象来评判,让市场这一只无形之手来决定优胜劣汰。

篇5: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勤俭节约 反腐倡廉

2015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反腐与取消职工节日福利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将在11月30日开始,现在正处于冲备考阶段。申论作为必考科目,考察的重点正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申论,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每天为大家整理国考申论热点,希望大家持续关注。

【背景链接】

2014年8月,中纪委发文,要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至此,逢节相互送礼、违规发福利的现象有 了极大改善。但与此同时,一些职工的节日福利也没了。据调查,超8成受访企业今年不发中秋福利。现代快报报道,超半数的员工无法接受单位不发月饼,“月饼 不是在价值,而是在‘人情味’”。在中秋节当天,人民日报客户端发的一篇评论——《反腐不应该反职工福利》,传遍了网络和微信朋友圈。【标准表述】 [现象分析]

反****,反的是三公消费;反的是个别官员的权钱色交易、任人唯亲、买官卖官、欺上瞒下;反的是个别垄断性企业存在的高收入、高消费、高福利的灰色****;反的是个别单位假借“职工福利”之名侵吞国家资产、串通起来寻租、分肥的****行为。

中央的八项规定,反的绝不是职工的正常福利。单位在节假日慰问基层员工,发一点福利,原本是体贴民心的好事,和滥发福利并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刀切地将其等同于****。

一些单位的领导把正当的职工福利全部取消。这样做,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把****与正当的职工福利画等号,这是认识误区,是落实反腐倡廉的“跑偏”。

二是以此向外界表明自身的清正廉洁,为政绩加分。

三是一些单位领导通过拿掉职工正常福利,宣泄“我贪不了你们也得不着”的阴暗心理,更有甚者想以此举诱发人们对反腐的不满情绪,进而迟滞中央反腐步履。[如何看待职工福利问题]

公务员靠福利过日子,是薪资体系问题。

事实上,公务员档案工资或者制度工资的确不高,但“额外待遇”不少,因此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些有职权的单位,办起数量不等的协会甚至经济实体。这 些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xingan.offcn.com/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机构产生的收益不少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还有的单位,职工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有各种慰问或补贴机制。正是因为这种不健全的薪资体系,让公务人员一直依赖于 福利过日子。

也正是如此,八项规定等禁令的实施,这些人群受到的影响最为强烈。而多数公务员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并不是“当官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表示:“我们也不想要隐性收入,希望能正大光明地谈收入、谈加薪。” [启示]

人们坚决支持中央反腐倡廉,但反对一些执行者借反腐之名拿掉职工应有福利的做法。反腐的最终目的之一,其实就是为了增进公众福利。服务于基层职工、低收入者的各种正常福利,在反腐过程中不仅不应缩减,发放的范围和数额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扩大。应警惕“歪嘴和尚”运用“太极推手”卸力打力、“以其人 之道反施他人之身”,进一步采取措施,纠偏稳正,确保反腐倡廉的大力实施和顺利进行。[措施]

第一,规范职工薪资体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工资结构和正常增长机制。逐渐提高中低层职工的工资,保持职工正常福利的稳定,实现收入、福利的货币化、透明化和稳定化。职工的正常福利如果得以稳定、透明化,****官员反而更没有机会搭职工福利的便车,很难再利用职权给自己规定超标超高福利。

第二,明确****行为和正常福利两者的界限。为寻求中央高压反腐态势和职工对福利的合理诉求两者之间的平衡,需要进一步明确“****行为”和 “正常福利”两者之间的界限,让各地清楚哪些属于单位应发放的职工福利,哪些属于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对于属于职工的福利,就该名正言顺地发放;对于 属于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就坚决不越雷池一步。

第三,制定节假日职工福利费发放指导标准,设定浮动的上限和下限。对此,可借鉴公车改革的方案,由中央制定各个节假日职工福利费发放的指导标准,并 设定浮动的上限和下限,各地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参照执行,把节假日慰问的方式和标准统一规定下来,公开透明地执行。同时,为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可以允许单位负责人对工作业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员工额外进行奖励,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请关注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

篇6: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勤俭节约 反腐倡廉

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实践--党中央关心扶贫开发工作纪

2014年10月16日 23:54:08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16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王宇、林晖、刘羊旸)10月17日,国家首个“扶贫日”。

站在这一新的历史节点回望,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开启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伟大实践,历史罕有;

短短30余年让6.6亿人快速摆脱贫困,被誉为“中国奇迹”;

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大部分来自中国,在世界减贫史上铸刻“中国成就”。

„„

扶贫攻坚路,悠悠中国梦。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全国人民矢志不渝、接力奋斗,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为加速世界减贫进程贡献中国力量。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扶贫事业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握全局、运筹帷幄,对扶贫开发事业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不断推动扶贫事业向前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减贫实践--党中央把贫困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总书记知道咱们这儿困难,来访察访察生活好不好,不叫咱受罪。他进来屋里,和我拉家常,可是亲切。”回想起2013年元旦前夕,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严寒、踏着皑皑残雪登门看望的情景,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70岁的村民唐宗秀至今仍难以忘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天寒地冻的陇原大地,到人迹罕至的塞外边疆,从巍峨险峭的大山深处,到透风漏雨的棚户陋室,总书记多次来到我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察真情、看真贫,为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指方向、想办法,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在华夏大地打响。

贫穷,是文明社会的顽疾。消除贫穷,是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回溯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以果敢的勇气毅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贫穷宣战。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开拓者,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确定国家重点扶持区域和人口,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

“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就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扶贫开发事业提升至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高度,制定了两个中长期减贫规划,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区域开发战略,推动扶贫工作向前发展。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完善国家扶贫战略政策体系,扶贫开发从专项扶贫为主转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从政府为主转向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我国大扶贫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推进扶贫开发,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推进,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亿万贫困群众“中国梦”的实现。“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在当前扶贫攻坚的历史新阶段,总书记将扶贫开发提升到全新的战略高度。

“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第二次离京考察就到了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北阜平,此后又到甘肃和湖南专题考察指导扶贫开发工作,他心里装着穷苦百姓,对扶贫事业有着很深的情结。”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跟随总书记国内考察的脚步可以发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20多次国内考察,7次涉及扶贫工作:阜平、定西、琼海、湘西、临沂、兰考、喀什„„

进山区、走边疆、访老区、入海岛--通过这张蜿蜒曲折的扶贫路线图,人们可以体会到习总书记对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

“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短短六、七年时间,但我国仍有8000多万贫困人口,时限紧、任务急,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在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看来,中国扶贫如今已进入冲刺阶段。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有计划、有资金、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大家一起来努力,让乡亲们都能快点脱贫致富奔小康。”

“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

“一起来努力”“加快”“抓紧”--这既是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殷切希望,也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动员令、冲锋号。

面对紧迫形势,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从北京的中南海到贫困村的村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对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一系列战略部署: 制定今年减少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宏伟目标;

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

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

推进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改革考核机制,建立约束机制,完善退出机制;

开启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等扶贫新思路。

„„

使命在召唤,梦想在延伸。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伟大使命。

从战争年代的让人民当家做主,到土地制度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从改革开放后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到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最终让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向小康,再到实现每个人心里的“中国梦”,让每个中国人脱贫解困、过上美好生活的使命始终一脉相承。

在中国共产党人伟大使命的感召下,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取得深入:

--从1986年年人均收入206元,提高到2008年底的1196元,再到2011年底的2300元,国家扶贫标准实现10多倍增长,更多的贫困群众得到扶持;

--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转入巩固温饱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保护生态环境、缩小发展差距,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

--从“输血式”的生活救济型扶贫向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开发型扶贫,从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我国扶贫开发方式日渐科学精准; --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转变,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进一步向关键区域转移。

这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不断推进下,我国实现6.6亿贫困人口大规模脱贫,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经验”

金秋9月,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和全体村民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南海的特殊回信。

“得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近年来村里又有了不少新变化,各族群众像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根连着根、心连着心,日子越过越好,我为你们高兴„„达西村的发展变化说明,有党的好政策,有各族群众齐心奋斗,就一定能让乡亲们过上舒心幸福的生活。”总书记在信中写道。

实践证明,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极大地改变贫困群众生活状态,对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一家人挤在土坯房里,仅靠种地为生,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穷得直掉眼泪。后来扶贫政策进了村,工作队带领我们修路、种果树,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日子越过越红火。”从女孩不愿嫁的贫困山旮旯,到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小康村,位于川滇交界处的四川省筠连县春风村60岁村民朱永芬见证了这一变化。

春风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映射出中国农村从贫困走向小康的沧桑巨变。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农村地区受经济、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制约,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数量众多。1978年,我国贫困人口为2.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0.7%。

在西方世界眼中,社会主义中国一度是“贫穷”的代名词,社会主义中国的农村一度是地球上最落后的地方。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树立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苦干实干,就一定能改变面貌。”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决策部署下,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到2010年,参考国际扶贫标准,近半数中国人摆脱贫困;在我国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的背景下,到2013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5%。

--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入新世纪以来,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389元。

--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人畜饮用水问题大面积解决,自然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比例达到90%左右,适龄儿童入学率接近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

“贫困人口减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成就。”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副主任曹洪民认为,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为农村地区消费力的提升、国家经济内需的提振起到支撑作用,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5年来,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不仅使中国彻底抛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而且为人类战胜贫困、为发展中国家寻找发展道路提供了成功的实例。”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招待会上,总书记豪迈地说。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在谈及中国成功减贫给世界的启示时说,中国的努力是使全球贫困和饥饿人口减少的最大因素。

短短30余年,6亿多人摆脱贫困,被世界银行称之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这样的“中国奇迹”何以发生,成为全球减贫事业的历史之问。

“与国外民间的、小规模的生活救济不同,中国是举全国之力,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进行扶贫。”在汪三贵看来,无论是扶贫资源的动员和调用,还是具体项目的实施和推进,这种带有强烈“政府主导”色彩的扶贫模式,是中国实现快速减贫的重要原因。两次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连续10年在“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中推出一揽子减免税费增加投入的惠农之举、号令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省区,为近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向12万个贫困村派出驻村工作队„„“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人为本,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扶贫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一大创举。

“在长期实践中,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中国的扶贫实践丰富了世界减贫模式。”国务院参事汤敏如此评价。

中国独特的减贫经验得到国际组织的高度肯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指出,中国将她的人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贫困中脱离了出来,“我们呼吁各国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跨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谱写中国扶贫开发的历史新篇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减贫成就世界瞩目,但党中央对我国贫困现状的认识依然格外清醒:

到2013年底,按照国家扶贫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8249万。

特别是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最是难啃的“硬骨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六成,医疗支出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0%,劳动力文盲、半文盲比例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还有数千个村不通电,近10万个村不通水泥沥青路„„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中国扶贫攻坚,如何完成伟大跨越,续写新的篇章,成为时代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全新考题。

新时期要有新思路。“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指明了方向。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扶贫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要紧紧扭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个基本保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这个治本之策;

--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

--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

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不断推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今年起,一项举世罕见、规模浩大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近1亿扶贫对象、12万个贫困村将逐步建立起“专属档案”。

一份档案一份情,一个农户一对策。建档立卡不仅是简单地登记名字,还要分析什么原因致贫,再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这项庞大而复杂的基础工作完成后,扶贫开发将告别底数不清、目标不准的“漫灌”扶贫,转而进入更加有的放矢、精准到户的“滴灌”扶贫新阶段。

“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当地干部群众,做好基础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

通过对贫困的“精准制导、定点清除”,改“漫灌”为“滴灌”,可以把宝贵的扶贫力量用到最急需的地方。“前几年每年毛收入不到1万元。今年有了针对我们的贷款政策,养牛能挣3万多元,手头也有余钱了。”得到专项贷款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偏城乡双羊套村35岁的回族群众苏克元喜上眉梢。

新时期要有新创举。

“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针对一些地区以贫困为荣的不良现象,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特别是考核机制,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我国自1986年起开始设立贫困县,旨在集中资源扶助最贫困的地区。然而,部分地区出现了“哭穷”争戴“贫困帽”的现象。

究其根由,此前各地官员考核办法中,基本是以GDP论英雄,有了贫困县的帽子可以享受诸多政策红利。与此同时,扶贫工作基本没有进入考核体系,一些地区的转移支付资金多成为县里满足政府运转的“饭碗”,而非扶持农民脱贫的“追加资本”,形成“富县”与“富民”两层皮现象。

对此,2013年底,在党中央的部署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6项扶贫开发工作创新机制,排在首位的就是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

“这项改革可谓切中要害。”汤敏认为,在新机制作用下,今后贫困地区党政干部将不再被GDP考核所束缚,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将引导地方官员真正把群众生活冷暖放在心上,全力扶真贫、真扶贫。

思路引领政策,改革决定成效。各地深入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针对贫困地区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勇于突破,一个又一个扶贫新亮点蓬勃涌现:

--贵州省实施“生态扶贫”工程,拟用9年时间将200多万贫困人口搬出大山,拔掉“穷根”。从深山里搬出的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堕却乡移民毛二平激动地说:“只要能从山里出来,就一定会有出路!” --甘肃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措施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省、市、县、乡四级40万名干部联系全省40多万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

--宁夏六盘山地区依托旅游扶贫,2013年固原市接待游客量219.8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8.89亿元。当地已有2万多农户通过发展农家乐、果树采摘、手工艺品和土特产销售等方式参与旅游产业发展。

--安徽省金寨县在全县贫困家庭中筛选出1000户特困群众开展“光伏扶贫”,在贫困家庭的屋顶建起“光伏电站”。沙河店村村民方荣军说,现在不但用电不用再花一分钱,电站还能赚钱,一年能相当于多养两头猪的收入。

„„

乘势而上,大有作为!

从“解决温饱”到促进发展,缩小差距;从数次扶贫攻坚行动到“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的强音,中国人民与贫困的战斗逐步走向“决战”之势。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山林。

篇7: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勤俭节约 反腐倡廉

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反腐败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因此,应坚持和强化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加快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用法制约束权力,构建强势反腐的法治轨道,使反腐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近年来,反腐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在2014年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庄严承诺: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我们实行的是“零容忍”。如此强势的反腐举措以及“强式”的反腐表态既表明了中央坚定的决心,也重树了人们战胜腐败的信心,一个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美丽中国正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构建这样的中国,真正依赖的是法治的反腐道路。换句话说,我们还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制度,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一个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法治社会。

查处腐败案件,无论如何大快人心,都必须在遵循法治的轨道才算是成功,也只有坚持法治反腐,这种清廉的效果才会可持续。正如李克强总理今天所言:“腐败是人民政府的天敌,我们要用法治的思维,用制度来管权、管钱。”

中国的腐败归根结底,是由权力监督不力造成的。从现实来看,治理腐败单靠教育手段是不够的。干部教育和自律是一方面,反腐还是要从完善制度入手,高度的法治化是遏制腐败的最有力武器。建立科学的民主制和科学的预防和惩治体系,创造出腐败分子“不能为、不敢为和不愿为”的法律制度环境,坚持标本兼治的方针,不断创新体制,强化监督,才能使反腐败斗争卓有成效。

治理腐败,首先完善并制定新的反腐法规,建立起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其次,改革现行的反贪机构设置,尽快建立起高效廉洁的反贪机构;改革现行举报制度,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利益。再次,建立起科学的监督机制,保证监督有效有力。监督制是民主制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法治”是惩治腐败的重要保证,那么监督则是防止腐败的关键。权力如果不受监督和制约,势必产生腐败。另外,还要建立科学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上一篇:幼儿园托班健康活动《响铃爬行器》教案下一篇:9班班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