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2024-05-13

结合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通用10篇)

篇1:结合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

如何增强记忆力呢?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质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下面介绍增强记忆的10种方法:

1.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 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兴趣浓厚。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3.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4.过度学习。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5.及时复习。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6.经常回忆。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有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得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7.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得多。

8.多种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9.最佳时间。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10.科学用脑。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记忆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正确的运用记忆策略可以改善记忆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提高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

一、记忆个体的心身调节策略 1.要增强自信心

在识记材料时,首先要有自己一定能记住它的信心,如果对自己的记忆力都缺乏信心,则会导致真正的失忆和健忘。因为这种信心缺乏与否的意念会对自己产生暗示作用,引起大脑皮层相应的兴奋或抑制,从而影响个体内在潜能的发挥。2.要调动积极性 这涉及个性动力系统的调节,但主要集中于动机的激发上。有明确的记忆目的,确定具体的记忆目标,定有长久的记忆任务等,都是调动个体记忆积极性的具体而有效的措施。3.要调节情绪状态

情绪不仅对认知活动具有动力功能,而且还有调节功能。如前所述,过分紧张或低沉的情绪会抑制人的记忆活动,只有在愉快、有兴趣而较平静的情绪背景下,带有对当前记忆适度的紧迫感和焦虑感,才能更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并且每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调节其最佳点。

4.要集中注意力

注意是心灵的门户,其对心理活动的选择、保持和调控作用,同样表现于记忆过程之中。特别是注意的集中程度,对识记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记忆时,要尽力做到集中注意力。5.要保证充分睡眠

睡眠的充分与否不仅取决于时间,也取决于质量,尤其是看睡眠中含快速眼动波的多少。充分的睡眠对识记时的注意和保持的巩固有积极作用,是提高记忆不可忽视的方面。

二、记忆材料的优化处理策略

对记忆材料的处理,是决定记忆效率和效果的关键,记忆规律的运用、记忆方法的选择,也主要集中于此。该策略可细分为三个方面。1.记忆材料的性质转化

记忆材料性质是影响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时,要尽可能转化为有利于记忆的性质。

记忆材料的操作化,即把要记忆的材料转化为操作活动的对象。

记忆材料的形象化,即要把要记忆的材料转化为形象材料。

记忆材料的诗歌化,即把要记忆的材料转化为诗歌。记忆材料意义化,即把要记忆的材料转化为意义材料,也就是赋予机械性材料以一定的意义性。2.记忆材料的数量简化

记忆材料的数量是影响记忆效率的一个因素,一次识记的数量越多,记忆的效率越低。同时,人的记忆潜力虽然很大,但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在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时有必要加以简化。3.记忆材料内容的系统化

头脑中记忆材料的储存犹如资料室里的文件存放,资料室里的文件只有按序分类分目摆放,才能方便寻找,否则缺乏系统管理,则无法查找;人们头脑中的记忆材料同样需要有条有理储放,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这里就涉及记忆材料的内容系统化问题。所谓记忆材料的内容系统化,就是在头脑中把识记的材料归入一定的顺序使之彼此发生一定的联系。

在我们运用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要知道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性,并学会创造性学习。

创造性学习是指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自己探索为基本学法,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寻求新的理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创造性学习不仅强调学习的结果,而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潜移默化地增长创造的才能。

除此之外,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建立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意义。

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厌学的情绪,从根源上解决学习问题。对学生一生的学业进步和人格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会使学生获得更多教学交往的机会,增进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减少学习挫败感和自卑感,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另外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够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提升抗挫能力、增强意志力、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篇2:结合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一、要树立强烈的自信心

信心是力量的源泉,信心是成功的前提。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成才与否,除去与其智力因素有关外,非智力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自信心又是非智力因素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启发式外语教学法,就突出强调了自信心在外语学È 64;中的作用。这种理论认为,如果学生认为学习外语很困难,那真地就会感到困难;但是如果把精神放松,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坚信自己有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语言才能(实际上可能是不存在的,但它可以给人以强大的心理上的动力),就会使学习变得更加容易。研究表明,通过这种方法,一般人每天记忆200 — 300个外语单词是完全可能的,并且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可掌握一门外语。当然对于说汉语的中国人学习西方语言可能不会这样简单,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毋庸质疑的:就是说,自信心会使人们自觉地在学习中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摸索行之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进取;不甘失败,只有成功;反之,如果缺乏自信心,遇到困难则会灰心丧气,自暴自弃,最终一事无成。

二、机械记忆要与理解记忆相结合

英语单词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所以机械记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知道,机械记忆没有理解记忆效果好,另外,单纯的机械记忆容易挫伤人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尽量将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结合起来,将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充分利用理解记忆。

1、掌握读音规则。英语单词的书写与读音之间虽然存在着一些差距,但毕竟它还属于拼音文字,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如果掌握好读音规则,就会减少记忆单词的困难,提高记忆效果。例如:book, cook, look三个词中都有字母 “ oo” ,并且都发 [ u ] 的音,剩下的辅音字母与读音也差别不大,通过分析许多类似的单词就会很容易地被记住。再如,night, light, right, fight, might, sight, tight等其规则和规律也是很明显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和总结。

2、分析构词法。学过一定量的单词之后,分析构词法有助于利用理解记忆的方法记忆单词。利用构词法我们可以从分析前缀、后缀、词根等入手。例如有些动词象teach, work, drive 等后面加上词尾“er”就成为名词,表示做相应动作的人;有些词的词根是相同的,如:beauty, beautiful, beautifully, beautify 等词根都是beauty 。英语单词中合成词也比较多,如:bedroom, basketball, washing-machine 等,这些词我们都可以用构词法的合成法进行分析记忆。拿 washing-machine 为例,washing (洗、洗衣服)加上 machine ( 机器 )就合成为 washing-machine (洗衣机)。这样一分析,该词的书写和含义是不容易忘记的。另外,分析词源亦可加深理解记忆。如:sunday, monday, 因为外国人把星期日比作太阳的一天,星期一比作月亮的一天,所以“星期日” (sunday)英语由 sun ( 太阳 ) 加 day(日)构成,“星期一”( monday )的前半部英文字母也和moon (月亮) 相似。总之,我们要善于开动脑筋,从各个角度分析词的构成、书写、发音等,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3、通过联想帮助记忆。孤立的单词不容易记住,但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联想我们可以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系统化。如:由 good 想到 bad , 由 long 想到 short , 这是一种利用对立联想的记忆方法。利用归类法联想效果也很好,如我们可以把表示学习用具的 pen, ink, pencil, rubber, ruler, notebook 等放在一起进行“批量”记忆。如果有些单词本身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可以联想,我们也可以通过想象人为地加上某些情趣帮助记忆。例如:将eye中的ee想象为两只眼,y就是中间的鼻子,而look则是睁大两只眼睛。再如,颠倒单词的拼写也是一种记忆方法,象live-evil, pool-loop, tool-loot, meet-teem等等。另外,还可以把一连串意义上有关联的词编成句子或短文一起背诵。

三、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发挥各自记忆类型的优势

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各种感官的多种刺激,容易在大脑有关部位建立起多方面的暂时的神经联系,因而有助于记忆。外语学习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记忆单词时眼睛要看着、口要说着、耳朵要听着、手还要写着,充分利用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和言语运动器官等多种器官协× 16;记忆。当然人的记忆类型也各有其特点,有的听觉记忆效果好,有的视觉记忆效果好,大多数则是动觉记忆效果好。每个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记忆特点,充分发挥和利用各自的记忆类型,增强记忆。视觉记忆型的人主要依赖看,听觉记忆型的人主要依赖听,有的则主要依赖用手写。u0002 0197;各自的特点为主,并辅助于各种感官协同记忆效果是最好的。

就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而言,我认为在“视”和“听”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形成视觉和听觉的表象才能真正促进记忆效率的提高。例如,通过视觉识记记忆单词,一边看着,一边背,就显得很虚,不能落到实处。而正确的方法,就是在看完之后要形成单词字母构成方式的表象,然后& #35753;这种表象印刻在大脑中,需要时能够让这种表象再现出来,那么也就算是记住了。听觉记忆也是如此,就是要通过声音的表象来帮助记忆,听完一个词,应能将其声音遗留在大脑中,过后仍能够回荡起那些有意义的声音。否则,简单地看和听只能是傻看、傻听,起不到真正的强化记 ;忆的作用。

上面提到的动觉记忆中的“动”,在外语学习中主要是指言语运动器官的运动。利用这种方法记忆是比较有效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学会骑自行车,即使多年不骑,也不会忘掉;唱熟的歌曲,有时并不用思考,就能脱口而出。这是因为我们所做的这些动作太熟了,在我们本身已 ;形成了不易改变的固定的动作组合。在外语单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利用这一规律。每个外语单词的发音相对于我们的口形来说,都有一个相应的动作组合,通过多次运动(朗读、背诵等),这种动作组合形成固定之后,一有条件信息开头,自然就会自动全部连续出现。汉字? 40;书写也经常发生这种类似现象。有时我们忘记了某个字怎样写,但用手一比划,就能写出,这就是动作记忆表现在手上的结果。由此看来,记单词不但要多听、多看,而且要多写,更重要的是要多读、多背,使之朗朗上口。尤其是有些单词没有什么规则可寻,依靠这种方法死记硬背u0002 5928;果也不差。如单词reservoir和bourgeois, 边读边背,r-e-s-e-r-v-o-i-r或 b-o-u-r-g-e-o-i-s ,读熟后还觉得很顺口,写时也很容易。

四、利用尝试记忆法识记

英语单词不可能一次识记就能记住,要经过多次反复识记方能达到熟记,但机械的、连续的、长时间的重复不利于记忆,甚至会起反作用。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脑皮层不仅不处在兴奋状态,反而会转化成抑制状态。因此,在识记过程中,利用尝试记忆法效果较好,它的优点ß 12;于可以避免机械重复,缩短识记时间,提高记忆效率。

尝试记忆法是一种自问自答式尝试背诵的记忆方法,它对内容的回忆远比一遍遍地照本宣科费力得多,尤其当尝试回忆发生困难时,更需开动脑筋。多动脑筋对加深记忆是有益的,它可以使大脑皮层细胞充分兴奋,有利于形成记忆所需要的暂时的神经联系。如几十个单词摆在眼前? 92;不能一遍遍地反复地从头读到尾。次数多,时间长,只能是简单的、空虚的口头作用,不能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记忆过程中,开始识记几遍之后,就插入自己的尝试回忆或问答。自己看着英语答出汉语,看着汉语答出英语,并拼写出来。这样可使学习不至于u0002 1333;调,而且还可以检验哪些记住了,哪些没记住。没记住的错在哪里,是词的概念掌握不好,还是拼写错误。然后根据所发现的记忆难点,有针对性地再次识记,直至掌握。这样记忆,重点突出,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实验表明,在记忆过程中用在尝试记忆上的时间和次数越多,效果& #23601;越好。

使用尝试记忆法需要注意的是,要及时纠正尝试回忆时所出现的错误,保证记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再有,为了加深记忆,在达到熟记之后不要立即停止,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达到熟记所记时间的0.5 — 1倍,它可以加深和巩固对所记材料的记忆。这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过量学习记忆法” 。

五、合理地组织复习

单词达到熟记之后,如不定期加以巩固也会遗忘。怎样才能使记忆得到巩固呢?尽人皆知,复习是巩固的最佳手段。“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重复是学习之母”等好多名言都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那么在英语单词的学习过程中,怎样合理地复习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呢?

1、及时复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所学过的材料,要及时复习,方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等学过的材料全部忘记之后,再进行复习,那就起不到复习的作用了,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在没有忘记之前就要开始复习,但也需注意复习时间不要接得太紧。有研究资料表明,学习后8天内是外语单词遗忘的高速期,在此期间,如能及时地、合理地组织三次复习,记忆效果就能保持在95%以上;反之,学习后8天内不复习就会遗忘40 —70%,这时再复习就会费劲了。

2、定期分散复习。复习在时间分配上来说,分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集中复习,即集中在同一时间内反复学习某种材料;分散复习,即在几段相隔的时间里反复学习某种材料。实验表明,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类似考前突击式的复习方式是不足取的。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分? 55;复习就要掌握先密后疏,随着记忆的加深,每次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适当延长。有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记忆外语单词复习时间的合理间隔分配应为首次记忆之后5分钟,30分钟,12小时,1天,2天,4天,7天,15天,30天。另外,还有一些其它时间分配上的说法,如:2天、4天、8天、16天、32天等,但基本大同小异,可以作为一种一般性的规律进行参考。

3、复习方式要多样化。前面说过在记忆过程中不能机械重复。同样,在复习过程中也应如此,因而要经常变换复习方式,每次都要感到新颖,而不烦气,每次都应感到有新的收获。英语单词的复习不能只采用英汉互译、听写这些都早已陈旧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应多采用一些找同义词、反义词、单词归? 67;以及单词游戏等多种方式复习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篇3:结合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一、多个器官协调活动, 全面调动记忆能力

英语单词的记忆过程就是词的音、形、义三者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联系的过程。所以记单词时, 不要只用一种感官, 应尽可能地用多个感官, 达到口、手、眼、耳、脑并用。单词的记忆多属瞬间记忆, 如果不能做到多个器官协调活动, 其记忆的质量就会很差。

二、总结规律, 充分利用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

实践证明, 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全面、迅速、精确和牢固。意义识记的效果之所以优于机械识记, 是因为识记材料的意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比如:学生学习了动词advise (意为“建议”) 句型“She advised that a meeting (should) be held to discuss the matter.”了解到其宾语从句谓语动词常用 (should) +原形动词形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这种动词形式宾语从句表示的内容并非事实, 进而让学生理解在order (命令) 、suggest/recommend/propose (建议) 、demand/require (要求) 、insist (坚持要) 、ask/request (请求) 、decide (决定) 、desire (渴求) 等意义的动词后的宾语从句的谓语动词同理应使用相同的形式。例如:

He ordered/asked/required/…me that (should) leave at once.

然后再扩展到表示同样内容的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例如:

It is demanded/desired/insisted/ordered/necessary…that we (should) get everything ready by the end of the week.

They accepted my suggestion that they (should) not buy such equipment.

这时学生的记忆就完全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三、温故知新, 使新学的内容获得意义上的支持

在学生已经掌握be covered with这一词组的基础上, 学习新词组be equipped with/be supplied with/be furnished with等时, 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记忆。

另外可以将be accustomed to sth./doing sth., adjust (oneself) to sth./doing sth., adapt (oneself) to sth./doing sth.等组合形式与be used to sth/doing sth.结合在一起记忆。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记忆的效果。

四、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增加“再现”频率

有些学生常责怪自己“记性不好”。其实,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过目不忘是不现实的。遗忘的重要原因在于识记后缺乏复习, 为了和遗忘做斗争, 就要根据遗忘发展的规律,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一般来说, 复习的时间过分集中, 容易互相干扰;时间过于分散, 又容易发生遗忘。时间的分配要适中。对于需要机械识记的内容, 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要好;学习复杂、需要思考的内容, 则应该比较集中地来学习。对内容难, 在缺乏兴趣和容易疲劳的情况下, 还是分散复习为好。

五、增强复习内容的趣味性, 激发记忆的动机

不要把单纯的重复用作复习的手段, 复习方法简单, 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感。灵活多变复习方法, 可以使学习者感到新颖, 也容易激起学习者的积极性。前苏联教育家科洛廖夫说, “有趣味, 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记忆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教育学原理指出, 记忆是以智力为前提的, 而智力活动在情绪高涨和全神贯注的情况下效果最佳。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激发强烈的记忆动机, 创造出心情愉快的学习气氛, 消除对记忆的畏难情绪和烦恼感。学习兴趣的效果对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妙趣横生的英语课, 生动活泼的学校娱乐活动,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根据心理规律, 增加再现的新鲜感, 提高记忆活动的积极性。丰富精神生活, 提高求知欲, 在言语实践中加强英语的技能技巧的训练。

平时可以采用以下灵活的复习方式:

(1) 形象记忆:

通过词的本身的形象记忆单词。把几个字母看作—个来记, 例如:

right, bright, night, might, sight, tight, delight等。

一个单词通过增、减、换字母变为另一个单词。例如:bridge, fridge.

利用构词法, 通过分析词根、前缀、派生和合成等记忆单词。

(2) 分类记忆:

结合话题训练, 把单词进行分类。例如:学校生活, 兴趣爱好, 体育运动, 交通运输, 就医等。

(3) 卡片记忆:

自制单词卡片随时随身进行单词记忆, 卡片写上单词的词形、词性、词义、音标、搭配、例句等。

(4) 图表记忆:

利用形象的图表进行记忆, 它的优点是意、形、物直观地结合到一起。可以找一本英语图解字典作为参考。

(5) 阅读记忆:

通过阅读英语文章、小说等进行记忆。注意选择材料的难度要适宜。

总之, 人的记忆潜力是非常大的, 只要我们讲究记忆的科学性, 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记忆能力必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加强!学习英语的能力必定会有质的飞跃。

摘要:英语学习的首要条件是一些基本知识的记忆, 人的记忆能力除了与先天素质有关外, 更重要的是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因而怎样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根据英语的特点和记忆的规律, 发掘学生的记忆潜力, 科学合理地记忆, 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多个器官协调,总结规律,温故知新,合理安排时间,内容趣味性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论[M]

篇4:结合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放射型指词义以其基本意义为核心,其他派生意义沿着核心像光芒一样向四周放射出去。每个派生意义既与中心的基本意义有联系又相对独立(如图1)。连锁型指词从一个意义出发产生第二个意义,再从第二个意义产生出第三个意义,依此类推,词义以链状延伸扩展,后来产生的词义与第一个词义之间甚至看不出有什么关系(如图2)。

1. part of man or animal joining the head to the body 颈,脖子

2. part of the garment 衣领

3. the neck of an animal used as food, e.g. the neck of lamb 颈肉

4. a narrow part between the head and body or base of any object, e.g. the neck of a violin 琴颈

5. the narrowest part of anything: bottle, land, strait or channel 最狭窄部分

虽然这五项意义各不相同,但是2-5项各项意义都与核心意义1相关。这类词语可以通过记忆核心意义然后通过联想激活其他意义,达到全面理解的目的。

candidate:

1. white-robed 穿白袍子的

2. office seeker in white gowns穿白袍子的谋求职位者

3. a person who seeks an office 谋求职位者

4. a person proposed for a place, award, ect. 候选人

显然最后产生的意义是我们最常见的意义。这里每一个意义只与它先前的一个意义相关,尽管最后产生的意义可能追溯到原始意义,但是它们之间已经没有直接联系,如果不了解它的词源,很难判断出这几项意义间的关系。所以学习过程中要考虑这类词汇的词源问题,这样才能在不同词义间产生联想关系。

此外,某些词义的变化可能是既有放射型方式,又有连锁型方式。按照语言应符合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一般先考虑连锁型方式,然后再考虑放射型方式(如图3)。

board:

1. a plat piece of wood sawed一块锯薄的木材

2. a plat piece of wood一块木制的平板 21.板床 A.住宿 B. boarding-school供膳宿22.黑板 23. bulleting-board布告牌 24. chessboard棋盘 25. boards that form the deck of a ship船边甲板 a. on board上船 b. on board上车(飞机)

3. 桌子 31.类似桌子的家具(dressing-board梳妆台,side-board 餐具柜)

4. 董事会

可以看出,board的原始意义为“一块锯薄的木材”,后来产生的意义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一块木制的平板”到“桌子”再到“董事会”为连锁型变化方式;从“一块木制的平板”到“板床、黑板、布告牌、棋盘、船边甲板”为放射型变化方式;从“一块木制的平板”到“板床”再到“住宿”、“供膳宿”是另一种连锁型变化;从“一块木制的平板”到“船边甲板”再到“上船”、“上飞机”同样是另一种连锁型变化。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词的意义虽然复杂,但只要掌握了词义扩展的基本方式,抓住词的基本意义或最常见意义,充分发挥联想能力,我们就不必再为一词多义现象发愁,就可以有效地扩大我们的词汇量,减轻记忆的负担,增强记忆效果和猜词能力。这种方法也便于我们改变思维方式,构建词块知识,形成和完善我们的词汇网络。

篇5:采取多种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

采取多种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

李智锋

摘要:阐述了几种常用的记忆法,以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记忆法;学习效率;英语

背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单纯的死记硬背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头昏脑涨。虽耗时拼命,却收效甚微,极易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失去信心,造成学英语难的感觉。那么,如何才能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呢?大家不妨采用灵活多变的记忆方法,便可有效地克服机械的死记硬背,提高成绩,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尝试回忆记忆法

试图对识记过的知识进行记忆,以此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尝试记忆法。心理学表明,尝试记忆比单纯的反复识记效果好。这是因为在尝试记忆时,人的大脑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往往是主动探索,全神贯注,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回忆中,并且回忆的同时培养了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且通过自己再创造的表达,能更有效地巩固记忆内容;其次,尝试记忆能够对时间与精力合理安排,单纯的重复识记是平均使用力量,而尝试记忆则可发现还没记住的地方,从而集中精力,专攻难点,记忆效率当然提高啦。

二、趣味联想记忆法

趣味联想记忆法就是利用人的联想能力,充分发挥想象,把要记忆的内容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语句进行记忆的方法。科学记忆的一条重要原则是:避免对事物作孤立的机械记忆,而要利用事物间的联系,作有机的联想。联想的基础应是熟悉、易记的`东西;联想的方法,则要鲜明合理。如果能用有趣、易记的东西加以联想,必然会提高记忆效率。

三、巧言妙语记忆法

巧言妙语记忆法就是利用一些好句子,巧妙地记住某些词(组)的用法,特别适用于相似(近)易混词的区别,常给人以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

四、归纳对比记忆法

在复习时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地整理、疏通、综合,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复习模式,往往会分割知识间的联系,顾此失彼,前后不能衔接,出现断层现象,以致降低复习效率。防止这种现象的有效办法就是用归纳、综合、对比的办法将已学过的知识并举,把零碎的、孤立的、分散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改变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复习方法。

五、歌诀顺口溜记忆法

把要记忆的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歌谣,既能简明提示知识的特点和规律,又趣味盎然,朗朗上口。如,字母组合的读音较复杂,难掌握,但通过此法,便能容易地记住。

在英语学习中,如果不断摸索总结,发现记忆的诀窍和规律,并自觉加以运用,就可以从盲目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走上科学的记忆捷径,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效率,取得良好成绩。

篇6:结合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它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积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记忆是无处不在的。与同学相约,开心的出游,是我们宝贵而珍惜的事情,我们需要将这样美好的时光记载在内心的深处,记忆在大脑的深处,让我们细细的品味与回忆。同样,即使是不开心的事情,比如做某件事情遇到挫折不能成功,我们也需要记忆下来,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要将经验总结出来为我所用,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成长。这些,仅仅是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显示出了记忆对我们的重要功能。

除此之外,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学习之路上,记忆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究竟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效果,成为一直以来人们探讨的问题。结合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来看,要想提高记忆的效果,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1.一天二十四小时,人所拥有的记忆能力是不一样的,并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差异。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自己最佳的记忆时间。:一般来说,上午8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3时思考能力最敏捷;晚上8时记忆力最强;推理能力在白天12小时内逐渐减弱。因此,要想增加自己的记忆效果,可以选择在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学习。2.多重复,多滚固。对于新的知识,如果只记忆了一边,只能形成短期记忆,过不了几天,所记忆的东西将全部忘光。要想形成长期的记忆,一定要对知识进行反复的滚固,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3.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所以,无论做任何事情,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一心一意,否则效率会大大降低。

4.运用多种记忆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篇7:结合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为什么GRE词汇需要背5遍?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GRE词汇需要背5遍才能彻底记住。这个说法的根据来自科学记忆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研究结果。按照这项科学研究的结果,每个人记忆的内容都会快速遗忘,一般一周以后就只会剩下25%左右。而如果按照一定的规律在特定的时间节点进行重复记忆,那么这些内容就能保持更长时间,从而真正记住成为稳定的长期记忆。而这项研究应用到GRE考试的词汇记忆中,就成为了5遍记忆的方法。

GRE背单词5遍记忆法怎么用?

这个记忆方法实际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考生把每天记忆的词汇,按照第一遍到第五遍的顺序,分别在当天,第2天,第4天,第8天和第16天这5个不同的时间点进行重复5次记忆,只要能够保证对每天背的单词都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记忆,那么大家最终就能够实现记住GRE考试需求的绝大部分词汇,有效提升自己的词汇量。当然,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需要大家做好具体的时间规划,有几个细节需要考生注意:

1. 建立时间表格做好日程规划

由于5遍记忆法需要大家把每天背的单词都在之后固定的时间节点进行重复记忆,所以考生一旦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就需要对之后哪天需要背哪些词汇有明确的规划。这种规划只靠自己脑子去记住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出现混淆情况记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小编建议大家建立好详细的时间表格做好日程规划,每天背完单词以后就把这天背的词汇做好标记并在日历中按照之后需要重复记忆的具体时间提前安排好。这样才能实现循环往复有条不紊的重复记忆。

2. 控制好每日记忆量上限

每个同学的记忆能力有所不同,有些人一天能背很多词汇,有些人多背一些词汇可能大脑就消化不过来了。小编建议大家先对自己的每日记忆能力做一个简单测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量,能背100个词汇那就不要强行去背150个词汇,控制好每日记忆的具体数量,重复记忆才能发挥出真正效果。

3. 没记住的词汇如何处理?

在开始进行第二遍记忆时,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注意。因为距离第一次记忆过了一天的时间,考生肯定会发现自己有一部分词汇已经出现了遗忘情况,这种情况是比较正常的,大家不需要惊慌。根据不同的记忆深度来进行处理就好。具体来说,如果对这个词汇还有一定印象,哪怕只记得大意或者拼写也好,大家可以继续按照正常的重复记忆流程来背第二遍;而如果对这个背过一遍的词汇已经完全不记得一点都回忆不起来了,那么正确做法是把这个词汇重新当成一遍都没背过的新词来处理,放到之后的背诵计划里重新从第一遍开始背。同时在之后的第三遍到第五遍的记忆过程中,大家也需要按照这个方法来进行词汇筛选,以确保所有词汇都能在印象逐渐加深的情况下进行5遍记忆,而不是重复记忆每次都是零基础重新背。这样做才能保证大家的词汇记忆有足够深度,所有背过5遍的词汇都能真正彻底地记在脑海中。

GRE核心词汇词组:impinge on

impinge on 产生影响

释义

Something that impinges on you affects you to some extent.

例句

Events in one country inevitably impinge on others, particularly because of the advances i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GRE

In her novels, Woolf is deeply engaged by the questions of how individuals are shaped (or deformed) by their social environments, how historical forces impinge on people’s lives, how class, wealth, and gender help to determine people’s fates.

在Woolf的小说中,她十分痴迷于个体是如何被社会环境定义(或扭曲)的,历史的发展如何对个人生活产生影响,以及人们的命运如何被阶级、财富和性别所决定。

GRE词汇解析:inception

inception: n. 开端,开始: an act, process, or instance of beginning

【考法1】n. 开端,开始: an act, process, or instance of beginning

【例】 This seemed like a good program at its inception, but it isn’t working out as planned. 一开始这像是个不错的项目,但是它没有按照我们的预期发展

【近】 beginning, birth, commencement, dawn, genesis, kickoff, launch, nascence, onset, outset, start, threshold

【反】 close, conclusion, end, termination,omega 结束,终止

【派】 inceptive adj. 开端的,初生的

GRE词汇解析:contentious

contentious: 好争吵的, 有异议的, 爱争论的; quarrelsome

1) argumentative, combative, quarrelsome, pugnacious, bellicose

2) inclined or showing an inclination to dispute or disagree, even to engage in law suits

polemic : contentious

contentious : quarrel

contentious : argue

contentious concilliatory

conciliatory contentious, belligerent, vexatious, polemical, aggrieved

1. The contentious student was asked to leave the classroom.

2. They hate his contentious behavior because every suggestion they give ends in a fight

polemic : contentious = dirge

contentious : argue = meddle

contentious : quarrel = tenacious : persist

conciliatory contentious, belligerent, vexatious, polemical, aggrieved

contentious concilliatory

GRE词汇解析:diffidence

diffident: 缺乏自信的; hesitant in acting or speaking through lack of self-confidence

shy, lacking self-confidence; modest, reserved

diffident nervy .

diffident nerved

diffident brassy羞怯的厚脸皮的

diffident brazen害羞的厚脸皮的

diffident bold羞怯的大胆的

diffidence assertiveness缺乏自信过分自信

diffidence braveness缺乏自信勇敢

diffident expansive 羞怯的和胆小的 豪爽的,开朗的

diffident : confident

diffident : confidence

篇8:研究学习规律 提高教学效率

一、有限的压力与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们感受强大的压力, 搞“学海无涯”似乎有点不符合新时代课改精神;从兴趣入手, 在操作上非常困难, 且极不稳定, 一旦搞不好, 学生学习中会形成散漫的风气, 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上就算失败了。很多教师为保险起见, 从意识上就坚决否决了这个途径。怎么办呢?我认为, 其实还是一个“适度”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提倡有限的压力, 提倡习惯的培养。

这就是我的观点:教师不能用生硬的语气给学生定下硬性的学习指标, 比如你必须考到98分;你必须进前三名;你这次考试数学应用题不能再错了……而应该用鼓励的方式来表达类似的压力性指示:你上次考了95分, 很不错, 这次要再加一把劲啊;我觉得你这段时间很用功, 争取这次再前进一步, 如果能进步, 那就太让人高兴了;你不要怕把应用题做错, 要发扬战士们的“胆大心细”精神, 对“敌人”来个“一锅端”, 可不能有“漏网之鱼”啊……如果说对有实力的同学可以给一些类似的压力性指示, 那么对成绩较差的同学就完全应以鼓励为主了:哪怕他只进步了一点点;或者背诵虽然完成了, 可时间却慢了一半……也要给以鼓励。总之, 我们施加压力的原则, 是不能伤害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成绩差还可以变好, 但伤害了学习兴趣, 那对这个学生的影响就大了, 可能会让他这一生都在学业方面没有发展。这几乎可以说是无法弥补的。

总之, 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与压力, 不是要求学生的一个分数, 而是注重学生的行为过程———目的是要转化学生的习惯。放弃了坏习惯, 好习惯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 结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二、死记硬背的效率

死记硬背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但是还得再谈一谈。首先, 不背诵是绝对不行的。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一切知识, 不过是记忆。”

老师们最怕的就是学生背不过, 学生也规规矩矩地去背, 似乎双方的劲使到一块了, 也花了大量的时间, 可效果却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问题出在哪?可能就出在背诵效率上。

教师们要在观念上把背诵当成“中长跑”, 而不是“百米冲刺”。宁可每天少背一些, 也要背熟一些;宁可规定内容少一些, 也要自选内容多一些。还有, 宁可应付考试的背诵少一些, 精华内容的背诵也要多一些;宁可一学期的背诵总量少一些, 反复背诵的次数也要多一些。老师们把背诵看成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一种优良的学习习惯, 一种为将来创新打下基础的工具, 自然就不会采用急功近利的做法, 无形中就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也就会慢慢体会记忆、背诵的作用, 他们会乐意在求知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年龄优势, 主动去记忆、积累、储存知识信息。

篇9:利用记忆规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记忆规律 语文教学 教学效率

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虽然在不同的题型、题量下都加强了对能力考查和创新培养的重视,但是从来没有松懈过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直接体现着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虽然现在语文教学强调为学生减负,可是该记忆的知识还要扎实记忆,这是任何技能训练都不能代替的。

俄国教育家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记忆的应用。”新课程标准明确反对“机械记忆”,但有意义的识记还是必需的。科学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加速知识积累。记忆能力直接影响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同时会影响智力的发展。在“知识爆炸”和科学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想提高学习与记忆效率,从而拥有更多竞争优势。因此,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利用和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灵活运用记忆规律,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和谐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感兴趣并自觉自愿地学习,记忆效率就高;反之,不愿学或不感兴趣,记忆效率就低。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一个人不愿意去回忆,并企图掩盖起来的经验容易被人遗忘,能引起人的情感上强烈变化的经验会让人经久难忘,而平淡无奇的经验则容易被人们迅速遗忘。心理学实验也证明:在回忆中愉快的事物约占55%,不愉快的事物约占33%,平凡的事为12%,可见愉快的事最难遗忘,不愉快或平凡的事容易遗忘。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布置背诵任务时,往往会规定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背完。如果学生没完成,则通常会有一定的处罚措施,最常见的是罚抄。长此以往,学生对背书会有一种恐惧心理,在记忆过程中,大脑细胞会处于高度紧张、抑制、被动状态,情绪同样会处于不愉快的低落状态,把背诵课文当成一项任务完成,而且是一项让他极其苦恼的任务。这样的状态下,结果往往会是记忆力低,效果差,遗忘速度快。甚至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上课检查的时候能背下来,一到下课又背不出来了。

课堂教学就是伴随一种影响学生情绪的感情交流过程。好的情绪转移到学习中就会变成一种兴趣和动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融洽师生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情绪进入最佳状态,从而增强记忆的持久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情感渗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感受和理解语言。学生不知不觉中陶醉于愉快的朗读之中,感受作者的心灵世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境界。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便可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背诵起来就变成一种美的享受。

有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还可以采用简笔画的教学方法,将语言文字转为图画,大大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背诵速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构成优美意境的杰作,诗人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意象直接连缀而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这首曲的意境。还可以鼓励学生用漫画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表现出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性强,积极性提高。布鲁纳谈及学习动机与情感的关系,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有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业成绩。

教师的精神状态同样可以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授课,以自己洋溢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和亲切的神态感染学生。微笑面对学生其实就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是板起面孔去说教,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迫使学生去做,有时这种做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通常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追求知识,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当中。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理解识记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人类记忆规律的研究表明:记忆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识记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开始和前提,识记得越牢固,保持得就越持久,回忆就越容易。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理解识记。机械识记是单凭材料的表现形式去识记,并不理解材料的意义和材料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也不对材料进行重新组织,因此效果较差,遗忘就快。理解记忆法是在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它比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得多。对中学生而言,根据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理解记忆应该在记忆活动中占优势。理解是记忆的一个重要条件。理解得越透彻,识记的效果越好。

在语文学习中,无论是对字词的掌握,还是对各类概念的掌握都离不开理解,应在抓住特征、理解本质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如:学生学习“众志成城”这个成语时,“成城”极易混淆,有的写成“城成”,有的写成“成诚”,五花八门。写错的原因在于学生只对词的音和形进行了表面识记,并没有对词的意义进行深度理解。让学生查字典理解意思,“众志成城”的意思是“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这样,学生就能记得很牢了。

理解记忆更是提高学生文言文水平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教读文言文时,让学生学会先掌握文章的框架,记住其中一些重要语句,比如起末句、过渡句、名句等,再将全篇贯穿起来,进而弄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和内在联系。在分析欣赏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文言文写作艺术的高超、思想内涵的博大精深,达到理解并掌握。

如教学《三峡》时,先让学生理解:第一自然段写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即“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二自然段写水势之险、水势之急;第三自然段写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第四自然段写秋季肃杀、凄凉气氛。学生理解了所写内容的特点,背诵起来也会轻而易举。

理解记忆法,理解是关键,是记忆的基础。要理解,就应对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掌握它们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层次关系,抓住表现内容实质的关键处(或重点词语,重点句、段,重点步骤等)。这样就在理解中识记了。

三、引导学生及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率

及时复习是防止遗忘的最有效措施。复习应当在遗忘还没开始的时候就进行。

1.及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率。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人们,现在学习的内容,20分钟后,记忆只保留58.2%,一个小时以后只剩下44.2%,一天后约有近66%的学习内容被遗忘,即遗忘速度有“先快”特点。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怎么做?及时复习。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33%。所以,及时复习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之前进行,方可阻止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

复习时注意分清主次,不平均使用力量。每节新授课结束前,教师可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对本节课讲授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组织同学对本节课新授的知识,进行最及时的复习。这样会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布置的课后作业与新授知识相对应。如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当天就已经进行了两次复习,记忆的持久性自然就延长了,而且能有效地锻炼他们的记忆能力。听起来好像要求过高了,但是,经过实践,发现只要安排妥当,学生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就能达到要求。

其实,在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记忆的这一规律,并且提出了对策,“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强调了复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经常复习,提高记忆效率。

一劳永逸的记忆是没有的,再是记忆牢固的知识,也会因其他因素的影响或干扰而发生遗忘,避免遗忘最有效的手段是经常复习。密集多样的复习,无疑会对大脑产生强烈刺激,留下深刻痕迹,这对于长时记忆会有很大作用,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复习也要讲求策略,一般而言,应先密后疏,即对刚学过的材料应多加复习两次记忆之间的间隔稍短一些。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间隔时间可逐渐拉长。这样就可以在遗忘之前得到巩固,使保持效果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切不可等到几乎全部忘记后再重新学习。

篇10:结合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2013年高考政治北京研讨会学习感悟

邯郸市第三中学张慧

在2013年9月21日举行的“2014年高考政治学科北京研讨会”上,来自黄冈中学的有着多年的高三备考经验的高少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报告,他指出,高考不能靠猜题押题,不能靠死记硬背,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探索出高考试题规律,按规律复习,才能提高备考效率。

一、探索高考备考规律

(一)研究高考大纲、高考试题

新课改后,高考试题是以“能力立意”、“情景式命题”形式出现,即多采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政治学科往往以时事热点为背景,通过创设一些新情境,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其本质就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的高考试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需要学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新情景的具体情况临场做出回答,是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普遍使用的结论与题目所提供的具体材料结合起来,做出准确、恰当的回答。相信各位老师也都有这样的感受,新课改之后的高考政治试卷的主观题答案几乎都是在分析材料,原理表述似乎很少。但是,政治主观题的答案构成永远都是原理与材料相结合,对学生组织答案来说,第一步是把原理分拿到,原理分析的分值在全题总分中大约占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第二步,无论题目怎么问,都要用原理结合材料去回答。把材料里的有些文字和信息转换成自己的分析结论。高考题政治答案里就是充分将材料信息转换为答案。有时答卷时间实在紧张,把材料里一些相关信息稍稍摘录,抄上去都有可能得到一些分。

新课改的政治高考试题就是通过学生对新情景、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结果判断学生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新的《考试大纲》具体阐释要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高考的四种能力目标是从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角度提出的,也就是从学生的答题的进程角度提出的。它告诉我们,做题时,首先要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题目,最后论证和探讨问题。

简单地说,一道政治主观题的答案组织就是这四种能力层层递进的一个发展过程。首先,学生拿到主观题材料,先解读政治试题信息,要做到全面、准确。政治试题的信息主要从背景材料、设问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获得。设问是研究背景材料的主题和灵魂,是关键信息;而背景材料的信息则需要通过掌握它的中心思想及每一层次来获取。在掌握试题显性信息的同时,还要注意挖掘其隐性信息,通过一些关键字眼或注释来把握题意。准确地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是科学解题的前提,决定着“答什么”和“如何答”。这样,就判断出了这道题所展现的具体现实问题,明确了材料的特殊性,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其次,在具体分析出材料的特殊现象后,我们就该回归课本,将所学政治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就是说解题时,能够针对不同试题,链接到与此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常识知识或哲学原理,找到普遍试用的原理综合运用去分析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由此,也就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次,引导学生在正确地解释政治概念和原理,正确揭示经济、政治和社会现象中蕴含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辩证的观点与相关学科术语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阐述。也就是,将材料的特殊性与政治学科理论的普遍性相结合综合分析,学生要结合具体题目仔细体会,明确答题过程,学会分析题意,正确组织答案,这考查了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最后,新课改注重探究,我们要培养学生不仅能够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政治问题,而且能够综合运用政治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政治问题,使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新课改教材

新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显现,知识结构的安排和表达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新课改政治课本从内容安排的顺序看,遵循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不是完全按照历史的和逻辑的顺序,而是按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例如,经济生活教材安排,从逻辑上看,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按照理论的顺序应该先讲生产,后讲消费。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先用货币购买回商品,进入消费。因此,教材先讲神奇的货币,即先讲交换与消费,再讲生产与分配,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教学内容的重点上看,重点介绍的不是“是什么”和“为什么”,重点是说明“怎么做”,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要注重抽象的理论论证,而要重点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贯彻“合作、探究、共享”的新理念。现在高考试题中的材料分析题也基本上是两种模式,要么是要求回答材料中描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要么是要求回答材料中的做法的理论依据或意义。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需要。

从教材呈现知识的方式上看,新教材一般是导入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从情境中归纳出问题的本质。高考试题也正是要对具体情境选择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用理论观点阐明材料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高考复习时,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选择不同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全面、更具体地认识事物。例如:根据教材我们讲价格时,既要分析价格形成的原因是: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还要结合现实生活考虑诸多因素,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货币的价值,特殊的社会事件等。分析价格不能只停留在流通领域,要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国家政策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才能全面认识价格的变化规律。

(三)研究学生

在一轮复习中,学生往往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重记忆、轻理解。

学生对某些概念只是一味的机械记忆,根本不明白知识的原理,对此,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切忌死记硬背,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而对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2.重模仿、轻独立思考

有些学生缺乏辩证思维能力,思考问题不严密,理论与实际对应关系不清楚。

因此,导致主观题审题不清,只是一味模仿类似题型的答题套路,这不但限制了思维,也可能造成主观题回答答非所问。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材料、用心思考,审清主观题的设问范围、答题类型,以及材料中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变通和迁移能力,要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但是,也应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本中一些具体知识,我们还是可以给学生完整的复习思路。例如,《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告诉学生是“政九条”(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等);《生活与哲学》中辩证法的发展观,就总结为四点(发展的实质、原因、状态、趋势),以便于学生全面地掌握考点内容。

3.答题语言不标准,通俗化

学生在政治主观题答案组织中经常出现语言表述口语化、通俗化现象。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回答试题答案要“准”、要“精”,原理表述要术语化;分析材料要抓关键词,学会使用材料中的语言,语言不要通俗化,尽量使用政治术语,学会概括、总结,要注意表述的科学性。

二、采用科学备考方法

(一)讲清知识

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要提高备考复习效率,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在高考一轮复习中,要从培养能力的角度去复习知识,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教材内容,要对只是进行分类归纳、提炼整合。讲清知识的关键在:

1.讲清难点

所谓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结论,也是学生做题容易出错的地方。例如:经济学中各种类型的计算题。黄冈中学高老师的理论是如果是我们老师自己都做不好的计算题,就不要给学生讲,有因为的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就能做出来,我们讲不清楚还有可能把情况还搞复杂了,误导了学生。自己要讲的题目一定要科学。例如: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问题,货币的发行量对价格的变化的影响问题,如果不做出严格的限制,远离脱离实际,失去意义。

各位老师可能注意到,现在新高一使用的《经济生活》必修一教材相对于我们正在进行一轮复习的高三学生课本而言,做了比较多的修改。其中,对货币的发行量的公式在高一新教材中只是描述,没有给出公式,这是因为,货币发行量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非现金结算的情况,货币的借贷情况的变化等等,都会影响货币的发行量。实际上,国家是根据历史的实际和宏观经济的走向来确定货币的发行量的,不可能准确地结算出要发行多少货币。高老师分析说这种情况复杂的计算题,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去浪费时间。着重是要关注的是符合企业和个人实际的计算题,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而不是那些脱离实践的空洞理论。因此,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要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在深挖考试大纲和新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序和分析。

2.讲清知识体系

政治一轮复习中,在每讲完一单元理论之后,我们一定要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否则,学生学到的将是零碎的,不全面的知识,学生就很难从整体上,多角度地分析某一实际问题。

例如,对于《生活与哲学》知识的学习,必须根据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框架,如在讲解辩证法时可从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和创新观共五个方面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辩证法的整体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将知识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选准原理分析问题,准确判断选择题题肢的正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训练答题方法

知识不等于能力,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后,还必须通过训练将其上升为能力。我们要分析高考试题的特点,学会答题的方法、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一般说来,试题是由立意、情景和设问三个要素组成。立意是要考查的内容和目标,即考什么知识和能力;情景是题目提供的背景材料,是考查内容的载体; 设问是在立意和情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做题时要从试题的情景和设问中归纳出试题的立意,即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它告诉我们答题时所要运用的知识,决定了答题的方向。由立意到情景,再到设问逐渐具体化,逐步

缩小答题范围,实现理论与实际具体相结合,用理论分析问题。一位高考命题人曾经说过,高考命题就是将知识点隐藏在试题的材料和设问中,做题时就是要全部找出来并对应说明,这就是能力的体现。

1.选择题答题思路

审题干→对照题肢→排除→择优

(1)审题干:①审设问,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搞清楚要选的内容,即题意,以及要选的知识点范围;②审主体,明确要选的主体是谁;③审材料,抓住关键词,进一步明确题意、主体、范围。

(2)对照题肢:通过回忆相关知识,逐个对照题肢,寻找题肢与题干一致的选项。

(3)排除:对与题干所要求的知识点不相符的选项进行排除。

(4)择优:在排除后,对剩下的选项进行“择优录取”,将其中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作为应选选项。

2.主观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第二步:审材料

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第三步:调用知识

依据关键词,把握知识联系,概括具体信息,根据设问要求有效调用知识。第四步:组织答案

1.选准观点——精炼、准确、完整回答观点,再围绕观点展开论述。

2.答案要有逻辑性——紧扣观点分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紧扣采分点。要点序号化,表述简洁,反对不分段落层次一写到底。

3.语言要标准化——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答案要有综合性——体现创新意识和能力,体现人文精神。(新课程高考文综试卷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出较高要求,政治试题出现不少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专业术语和专门词汇,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人文知识进行了综合的考查。)

5.答案不能油水分离——答案语言应既体现原理的观点,又体现材料的观点,即采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语言。语言要有时代气息,准确反映当前现实问题。切忌观点的罗列和材料的重复、原理与材料油水分离。

上一篇:推广普通话优秀作文600字下一篇:只为等你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