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公子-翩翩公子的故事-翩翩公子的寓意-翩翩公子的意思

2024-04-24

翩翩公子-翩翩公子的故事-翩翩公子的寓意-翩翩公子的意思(精选8篇)

篇1:翩翩公子-翩翩公子的故事-翩翩公子的寓意-翩翩公子的意思

【成语】翩翩公子

【拼音】piān piān gōng zǐ

【简拼】ppgz

【近义词】翩翩少年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诗:“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一般

篇2:翩翩公子-翩翩公子的故事-翩翩公子的寓意-翩翩公子的意思

【拼音】huā huā gōng zǐ

【简拼】hhgz

【近义词】纨绔子弟

【反义词】白面书生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指衣着华丽,只会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弟。

【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卷一・俚语对句》:“好好先生,花花公子。”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他什么正经事也不干,是个地地道道的花花公子。

【英文翻译】young blood

【谜语】迎春袭人贾宝玉;不知木兰是女郎

【成语正音】花,不能读作“huá”。

【成语辩形】公,不能写作“工”。

【产生年代】近代

篇3:翩翩公子-翩翩公子的故事-翩翩公子的寓意-翩翩公子的意思

一、相似的出身

贯云石 (1286—1324) , 畏吾 (今维吾尔) 族人, 本名小云石海涯, 自号酸斋, 又号芦花道人, 诗文曲书法无不精通, 尤其是散曲成就最高。贯云石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奇才。《元史》中有传, 祖父阿里海涯为元代功臣, 其父亦先后任湖广、江西、江浙等省的平章政事。贯云石初袭父官为两淮万户府鲁花赤镇永州, 后让官于弟, 北上跟随姚燧学习。仁宗即位, 拜其为翰林侍读学士同时任中元大夫、制诰同修国史, 可谓仕途平顺, 显赫一时;但由于看到仕途险恶, 官场污浊, 于是弃官归隐, 再未出仕, 浪迹钱塘一带以卖药度日死时39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的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纳兰字容若, 号楞伽山人, 出身满洲贵族, 是大学士明珠之子。少时就天资聪颖, 过目不忘被誉为神童。十八岁中顺天乡试举人, 二十二岁应殿试, 赐进士出身, 授三等侍卫。此后又晋升为一等侍卫, 深受康熙皇帝的宠信;其父明珠, 英武殿大学士, 官阶从一品, 位列文官之首, 后累加太子太师, 把持朝政大权, 权倾一时。但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却形成哀婉凄艳的风格与他的身份地位不相符, 辞世时仅31岁。

从以上的叙述就可以看出他们经历相似。首先他们出身于官宦富贵之家, 贯云石虽没像纳兰性德一样出身贵族, 但属于色目人, 在元朝色目人属于统治阶级, 贯云石仍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人物。其次他们的仕途平顺, 深得统治者的信任。再者从他们的经历来看虽然他们都属于少数名族, 但是他们都受到良好的汉族文化的熏陶。贯云石跟随当时的文坛领袖姚燧学习, 纳兰性德跟随徐乾学学习, 十九岁就在老师的帮助下编辑了《通志堂经解》以弘扬儒理。可见儒家思想在他们的经历中起重大作用。

二、相似的思想转变

1、儒家思想的影响

前面已经讲到他们都曾跟随名师学习, 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这从他们的出仕以及他们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作为统治阶级的蒙古人、色目人虽然靠铁骑打败了汉人, 但在文化思想上又不知不觉地被汉人所同化, 为了维护其统治, 儒家思想被作为统治人民的思想基础。贯云石在镇守永州时, 就曾潜心研读《孝经》, 并经过反复推敲, 把《孝经》译成了当时通行的汉语口语, 还请人作了十五幅插图。最终他将经文、译文、插图汇集在一起, 于元武宗至大元年孟春刻印了一部《新刊全相成斋孝经直解》。纳兰性德自小学习四书五经, 且自幼聪敏, 在童子时已句出惊人, 久之益工。他十四岁便精通六艺, 十五岁入太学就读, 十七岁中举。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清政权靠武力夺取天下, 但并不能“马上治天下”, 儒家思想, 尤其是程朱理学别统治阶级用来作为使汉人臣服的理论武器, 有利于消融满汉民族心理上的隔阂,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从纳兰结交的友人来看, 他所结交的友人多是布衣贫贱的江南才士, 流传的纳兰营救吴兆骞之事可见他的鄙视富贵, 重视友情等美好品格。

2、不同的人生选择

当看清社会黑暗、官场腐败之后,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大义凛然毅然决然的弃官而去, 而有的人因为无法抗拒而痛苦。贯云石就选择了这条道路, 当他第二次出仕“上书条六事”而仁宗虽表示赞同但并未采取任何行动时, 他就毅然决然地弃官归隐, 并写出大量的归隐散曲如《双曲·清江引》“弃微名来去心快哉, 一笑白去外。知音三五人, 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来表达他看破红尘, 摆脱名利, 遗世而独立的旷达之情。而纳兰性德身为宰相之子、一等侍卫、康熙皇帝的亲信, 他面对官场的清醒以及自己的夹缝生活造就了他《饮水词》中多愁善感的词人形象以及凄怨哀婉的格调。平庸的侍卫生活再加上所处环境充满了讥谗和危机, 羁旅天涯亲人分离的凄苦, 种种重压和折磨长期在他的心头笼罩, 冷却了纳兰性德的仕宦之心。虽然鄙视富贵荣华, 实际上又不可能摆脱红尘, 为此纳兰满腹落寞凄愁之苦。

三、相同的自然本色之子

不管是贯云石还是纳兰性德, 他们的作品中都表现出自己的真性情。虽然从表面上看贯云石更为潇洒乐道, 纳兰更具悲剧意味, 但“文为心声”用在他们身上可以说是十分确切的, 接下来我主要从二人的作品来展开分析。

1、多样化的贯酸斋

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而已矣’。”而贯云石将他对人格的追求表现在无遮无拦的男女情爱和无牢骚的隐逸情怀上, 也就更加体现了元曲的时代精神, 即自然、俚俗和俏美。

(1) 俚俗的爱情散曲

贯云石的爱情散曲典型地体现了元散曲俚俗的特点, 是内在情感的凝聚, 是心灵世界的外在投影, 心中辗转翻腾的情感波澜, 使其“意有所触, 情有所激, 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这种从胸臆中自然流露出的作品充满感人的力量。如《中吕·红绣鞋》“挨着靠着云窗同坐, 偎着抱着月枕双歌, 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 情未足, 夜如梭。天哪, 更闰一更儿妨什么?”大胆直接地描绘情人相会的场面表现出情感的欢快浓烈, 真正做到了本色自然, 内心的情感在激烈迸射喷发时本就无理智而言。但贯云石的爱情散曲并不是一味的俚俗本色, 其中也有婉约含蓄的如《南吕·金字经·闺情》“泪溅描金袖, 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 一春鱼雁稀。人憔悴, 愁堆八字眉”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一个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的心理活动。整首曲子呈现着柔美的色彩表现出缠绵悱恻的风格。总之, 不管含蓄婉约的恋情散曲还是俚俗明白如话的爱情散曲都表现出真挚自然, 洋溢着一股活泼激荡的生命力。

(2) 归隐散曲

最能表现贯云石“本色”的曲子当然要数他写的厌倦官场, 鄙视功名, 啸傲山林, 歌颂隐居之乐的作品。代表作就是《双调·清江引》三首, 第三首“避风波走入安乐窝, 就里乾坤大, 醒了醉还醒, 卧了还重卧。似这般得清闲的谁似我?”这首散曲表现得都是作者渴望摆脱官场险恶, 超越尘世名利, 向往和陶醉于所隐居的“安乐窝”的感情。第三首正面表现了挣脱红尘以后怡然自得之乐, 这种生活乐趣只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 像他所崇拜的陶渊明怡然自得背后隐藏着无可奈何的辛酸, 但这种能主动弃官归隐选择一种自安其乐追求自由人格的生活仍是难

>> (上接第31页)

参考文献

[1]唐彦林.贯云石爱情散曲浅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 (9) :90—91.

[2]宿月.贯云石散曲的独特风格与他的民族个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6 (4) :43—47.

[3]赵东升.豪华落尽见真纯—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J].艺术研究, 2006年3月号中旬刊:123—124.

篇4:翩翩公子-翩翩公子的故事-翩翩公子的寓意-翩翩公子的意思

关键词:《李公子救蛇获称心》;主题;因果报应;故事流变

“三言二拍”反应因果报应的故事类型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就是在历代救蛇获报恩的故事基础不断丰富完善的结果,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关注的重心也由怪异题材向人世故事转移的趋势,故事的题材选取和辑录由混杂型到情的张扬、再到性的宣扬、直至理的劝解方向转变。因果报应类型的故事如《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游酆都胡母迪吟诗》《计押番金鳗惨祸》《桂员外途穷忏悔》《李公子救蛇获称心》等。救蛇获报恩这一主题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故事演变的内容与小说故事情节、角色的变化都有相通的地方,在整个故事流变过程中因果报应始终是故事的核心内容,情节的不断丰富和角色的增加都是为了更好的彰显这一主题,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与佛教的三世因果观、道教的承负说相融合形成了普遍的文化心理具有典型的道德教化作用。人们在潜意识中运用因果报应的思想来处理现实社会面临的问题。

一、《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故事流传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的故事原型是以朱蛇的故事为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其实为唐代牛僧孺传奇集《玄怪录》,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亡佚。到了宋代叶庭珪所撰中型类书《海录碎事》卷二十二下“杂虫门”收“朱浚元”[1]992条记载此处是出于《幽怪录》。《海录碎事》现流传于世的有三个刻本,明万历卓显清刻本、明万历沛国刘凤本和日本文化十五年花朝覆刻本。三者其实记录的“朱浚元”条云大致相同,细微对比其实又有所区别。卓显卿刻本记:“有人得朱蛇放之后来致谢補进士朱浚元”,而刘凤本和花朝覆刻本中“朱蛇”为“朱虵”。其实“虵”为“蛇”之异体。“補进士朱浚元”中的“補”《故训汇纂》:“唐人好以它名標榜官”,所以可以看出“補”就是称的意思。宋代的的文言小说集《绀珠集》里面记载的内容与唐代朱蛇故事大致相同,但内容情节上增加了“云姐”这个人物,而且增加了云姐为其探得试题从而及第这样一个情节。这里可以看出“朱浚元”与“云姐”两个单独的角色之间开始有了密切的联系,两件事连起来其实已经形成的一个简单的故事。这里的救蛇者是没有固定的姓名和身份介绍,只是称有人得到朱蛇然后将其放走,一个自称进士朱浚元的人来致谢。留下的女子云姐帮这个人进考场探得试题从而及第登科。到了刘斧所辑的《青琐高议》后集卷九《朱蛇记》,以话本体传奇的形式完整叙述了朱蛇故事。其中救蛇者有了具体的姓名为“李元”,字“百善”,朱蛇所化进士则改为“朱浚”,应该是由《玄怪录》中“朱浚元”演变而成。时间是在北宋年间,讲述的朱浚之父安流王延请李元入殿,赠以白金及女奴云姐;在云姐窃取试题的帮助下,让李元顺利通过考试,而且云姐待六年就作诗离去。《青锁高议》里的《朱蛇记》以救蛇人李元行为贯穿全文,而且又增加了副标题“李百善救蛇登第”,故事结束后增加议曰的评述。议曰显然是作者发表议论的一段话,他认为龟蛇鱼龙是灵物所以能够报恩,从宋人的这一流行观点可以解释鱼龙报恩这一类故事流行广泛的民间文化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告诉我们,本篇讲述的朱蛇故事,应该是民间流传而又被这一时期人广泛接受的口头传说。另外这种对读者的教诲因其灵明知义,故需保护而不可侵犯。《警世通言》所收《计押番金鳗产祸》就是《宝文堂书目》中的宋元话本《金鳗记》,其诗就是引用李元救蛇故事,将朱蛇作为“非常物”而劝人勿害之,可见延续了《青琐高议》的思路。元代佚名志怪小说集《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前集卷二“报应门”之“恩报”[2]118亦记此事,故事情节和《青锁高议》大致相同,只是内容比较简略。而且所用的题目为“放龙获报”,题目用了“放龙获报”可以说是所救的蛇实为龙,这是首次确定了朱浚的龙子这样的一个身份。从整理的历代的文本可以发现救蛇故事的大体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框架已经确定下来了。

二、故事流变过程中情节的丰富与内容的稳定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以一个完整的故事确定下来这是在明代,明代的嘉靖年间洪楩编《六十家小说》之《欹枕》下集《李元吴江救朱蛇》就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救蛇故事。这也是现存的最早白话形态,为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著录。《李元吴江救朱蛇》文本残缺,完整形式存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四之中,名字改变为《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具体情节上加入了以孙叔敖见两头蛇杀而埋之的故事;出现了游三高祠情节,李元题诗斥范蠡为吴地仇敌。角色塑造上有增加了李元父母及仆从王安和朱蛇的哥哥等人物角色,使李元的人物关系更复杂。[3]23故事细节上朱蛇的哥哥名字直接由以前的“朱浚”改“朱伟”,身份变成为龙王长子、“朱蛇”(小郎君)之兄;女主人公的名字“云姐”改变为“称心”,身份也由龙王之女变成李元之妻,时间由六年缩短至三年,而且称心临别赠诗也与《青锁高议》云姐所作的有所区别。如:

六年于此报深思,水国鱼乡是去程。莫谓初婚又相别,都将旧爱与新人。[4]190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的称心所作的别赠诗:

三载酬恩已称心,妾身归去莫沉吟。玉华宫内浪埋雪,明月满天何处寻?[5]288

另外,添加了李元有科场落第的遭际和渴望及第的心理状况;科举考试成功后所授官职与刘斧等人所作的宋传奇是有所区别的,最后李元的官职“累官至吏部尚书”。这个故事情节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卷二十《计押番金鳗产祸》末尾诗也出现:

李救朱蛇得美姝,孙医龙子获奇书。劝君莫害非常物,祸福冥中报不虚。[6]183

《警世通言》卷二十《计押番金鳗产祸》其实与《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同属于因果报应类的题材范畴,区别在于一个是善報一个是恶报。而末尾诗部分以“李救朱蛇得美姝”的善行得善报来印证计押番杀金鳗的恶行得恶果的报应。在梳理《李公子救蛇获称心》的故事来源,可以发现其有关的现存文献皆为零星或短篇记载,总体而言,与“朱蛇记”有关的现存文献皆为零星或短篇记载,涉及类书、文言小说、白话小说和亡佚杂剧等,这个故事成形以来,在演变的过程中主要是靠传奇、杂剧、话本及拟话本小说和作家的积极改造、重塑故事形态,增加人物关系,把故事情节设置的更合理等方式来流传故事;而民间中的朱蛇故事长期以来基本上保持不变,按照故事最初的形态来保存朱蛇故事,所以整个在文本在历代的流传过程中以被动接受为主,客观上也起到稳定和保存基本形态的作用,也研究者提供宝贵的原始素材。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故事内容和情节到了明代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文本变化的梳理可以看出,该故事其实是冯梦龙原文集录洪楩编《六十家小说》里的《李元吴江救朱蛇》故事,救蛇故事也并非两人所创,而是通过历代小说家和写史的人增加和完善的结果。该故事就现在保存的形态来看,主要情节并没有发生突破性得变化,但在刘斧《青锁高议》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来看故事主题一直是以因果报应行善行获报恩来构建全篇,历代流传下来的文本也是在不断完善故事情节、故事内容和人物角色,使得整个故事到了冯梦龙笔下的《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更加合理和完整,当然不同时期的作者通过对归类命名、点评议论,如范成大删去云姐的诗、刘斧增加自己的议论的话、洪鞭增加多个与小说有关的人物角色等都是可以看出文本对同一故事素材的不同处理。但小说自成型以来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大体是一致的。虽然出现部分内容和情节的变化,本分文本的亡佚,但流传之中都会有辑录者做出相应的补充,这很好的保存整个故事的完整性的同时,使故事在演变和流传过程中也能得到不断的丰富。

三、故事主题因果报恩

常金莲的《六十家小说研究》的“小说”话本母题分为九类:遇妖历险、因果报应、才士不遇、男女爱情、悟道出士、复仇母题、为友赴义等故事类型。[7]143-147三言二拍存在着大量的因果报应类型的故事,《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就是明显的“因果报应”的母题。“因果报应”观念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如《尚书·汤浩》里有“天道福善祸淫”,《周易·坤·文言》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说法,还有道家经典《太平经》里提到“承负说”,本土的这种说法是对行恶得善、行善得恶得社会现实上的探索,进一步丰富了果报观念。随着佛家的因果报应观念进入中土之后,佛经中的因果报应故事随之进入中国,大量的因果报应的故事也孕育而生。因果报应便成了本土小说故事的一大情节框架和思想主题。在发展过程中佛家很好的与儒道二教相融合,这种因果报应型母题故事开始融入了人生经验和儒家伦理观念而显得更加深入人心。

因果报应是冯梦龙在“三言”中着力编著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因果报应的故事类型主题直接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方向。纵观“三言”里的故事内容,许多果报故事的主题都表现在道德劝诫方面,《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所体现的因果报应基本上体现了冯梦龙的编著意图。因果报应中又可分为善行得报与愚行恶报这两种类型,喻世明言中《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就是典型通过多行善举才能得以好报。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的愚行恶报,因为偶然间得到异物没有及时放生,反而将之杀害所遭受到的恶果。这是一种恶行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逍遥法外。如果联系到明代中后期的社会背景,也从侧面看出整个社会中儒教伦理道德和法律无法起到谴责、惩罚作用时,导致社会之中人欲横行、道德沦丧,出现的这种因果报应类小说便被当作疗救社会的药方,正如冯梦龙《喻世明言》序言中借助佛教因果报应观劝诫世人一样,人们只有在忍耐顺从,默结善缘以求来日善果,实现人生的救篤。虽然因果报应中的因和果都会带有强烈的偶然性和艺术的夸张性,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真实存在,但从心里的角度去审视当时的心态,他们对于因果报应是极度渴求的。冯梦龙有意将“喻世”、“醒世”、“警世”一类的命名方式就是最好的体现。《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所体现的“报应本无私”,却是从“积善逢善”的角度立论,所以小说的结尾诗云:“恻隐仁慈行善事,自然天降福星临。”这既是作者对自己的警示,也是对当时社会人们的期许和希望。

综上,通过整理了“救蛇报恩”这一主题在历代流传与其叙事结构的差异,就不难解释《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叙事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符合逻辑的地方,这是在整个文本流传和改编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其中出现的一些情节的增减和人物角色的变化也是故事不断成型和完善的必然结果。作者所录《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是历代文本不断演变而形成的完整故事,它也反映了故事看似虚构而具有传奇色彩其实是源于生活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因果报恩的道德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只值得肯定的,这也是该故事能经历历代的演变经久不衰而仍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宋]叶庭珪.海录碎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2:992.

[2][元]湖海新闻夷坚续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6:118.

[3]汪泽:朱蛇记故事文本流变與文化分析[J].天中文刊,2015(02).23.

[4][宋] 刘斧.青琐高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05):190.

[5][明]冯梦龙.喻世明言[M].长沙:岳麓书社,1989 (01):288.

[6][明]冯梦龙.警世通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1):183.

篇5:翩翩公子-翩翩公子的故事-翩翩公子的寓意-翩翩公子的意思

公子,公子李商隐,公子的意思,公子赏析 -诗词大全

公子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外戚封侯自有恩,平明通籍九华门。

金唐公主年应小,二十君王未许婚。

篇6:翩翩公子-翩翩公子的故事-翩翩公子的寓意-翩翩公子的意思

安公子,安公子陆游,安公子的意思,安公子赏析 -诗词大全

安公子

作者:陆游朝代:宋体裁:词 风雨初经社。子规声里春光谢。最是无情,零落尽、蔷薇一架。况我今年,憔悴幽窗下。人尽怪、诗酒消声价。向药炉经卷,忘却莺窗柳榭。万事收心也。粉痕犹在香罗帕。恨月愁花,争信道、如今都罢。空忆前身,便面章台马。因自来、禁得心肠怕。纵遇歌逢酒,但说京都旧话。

篇7:翩翩公子-翩翩公子的故事-翩翩公子的寓意-翩翩公子的意思

韦公子

作者:罗隐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击柱狂歌惨别颜,百年人事梦魂间。

篇8:鹤影翩翩

然而, 第一次作文后, 我再也高兴不起来了。交上来的作文本不到一半, 其中, 马虎潦草的又占据了一半的多数, 很多作文400字都不到, 错字病句让我叫苦不迭。我费尽心思地作了批阅, 到班上去催收落下的作文, 收上来两本!我终于生了一回闷气。

当那两个调皮的男孩又缠着我要“请教人生问题”时, 我借题发挥了:“我的人生啊, 曾经是很幸福的。可是现在……”我指着那点少得可怜的作文本, “碰上你们, 让我都不知道怎么样了。我都有点后悔教了你们这个班。”想起面临的难处, 我说完就不禁叹了口气。我真不知道, 教这样一个班, 今后还会有多少困难呢?

本是带点开玩笑的意思, 没想到学生却当了真, 而且设想得很严重。那天下午, 我正在房里看一本书, 突然走进来几个学生, 班长带头。我放下书, 准备与他们又来一通天南地北的海侃。班长拿着一只红色的塑料袋, 对我说:“老师, 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请您收下。”说完把塑料袋递了上来。我赶紧摇头摆手, 对他们说:“不不不, 老师不能收你们的礼物。”班长笑了, 说:“老师, 这不是我们花钱买的礼物, 是我们亲手折的纸鹤, 全班同学每个人都折了一只。”我有些奇怪, 接过一看, 果然是一袋子的纸鹤。我笑着说:“那好吧, 我收下了, 谢谢大家的厚礼。”

学生突然问我:“老师, 你为什么不想教我们了?”

“是啊, 为什么呢?”

“老师, 你是不是要走了?”

我惊讶地说:“没有啊。我什么时候说过不教你们了吗?”

班长告诉我, 是今天上午有两个男同学对他们说的, 当时一听这消息, 同学们都急了。“老师, 您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老师, 我们都很喜欢上您的课。如果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好, 您骂我们吧, 请您不要放弃。”

我连忙向他们解释, 仅仅是对他们交上来的作文有几分失望, 没什么事的, 要他们莫胡思乱想。他们满面笑容地走了。

我打开塑料袋, 把纸鹤倒在桌上。一根红线把几十只纸鹤串了起来, 大大小小的纸鹤, 张开双翅, 翩翩欲飞。认真一看, 上面还写着字:“老师, 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老师, 请您留下来吧!”“您是我最敬佩的老师!”“求您了, 教我们吧!”……每一句话后都有一个名字, 有的我还不太熟悉。我一个一个地看着, 感觉有一股巨大的潮水在胸间激荡, 我几乎落下泪来。

正在看着, 美术老师走了进来, 她一见我就叫道:“你的魅力可真大!”我问怎么回事。她告诉我, 刚才上美术课, 她教学生折纸鹤, 要他们把自己折的纸鹤送给最喜欢的人。大家兴致勃勃地折开了, 折好后, 一个学生说:“送给语文老师的都交给班长吧。”所有的纸鹤都交给了班长……

我把纸鹤挂在书桌上方, 在这些纸鹤的陪伴下, 我很勤奋地钻研兴趣作文之法, 我对自己说, 如果在一个月之内, 我还不能把他们失去的写作兴趣找回来, 我就对不起这些纸鹤了。我千方百计地想办法, 找资料, 力图打开学生写作的兴趣之门、灵感之门。

一个月后, 他们交上来的作文齐了, 也工整了, 写作兴趣已经被调动。有的一篇写上十页, 有两个学生干脆一篇文章写了一个本子。兴趣, 终于把流失的热情唤起, 我们的文章慢慢变成了铅字, 飞向了全国各地的刊物。

上一篇:浅谈社会市场经济下一篇:智能停车场论文翻译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