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尔在全省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4-04-11

陈敏尔在全省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通用4篇)

篇1:陈敏尔在全省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陈敏尔在全省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7月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精神,全面总结我省创先争优活动,对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市、区、特区)党委进行表彰,动员和激励全省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实践中建功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首先,我代表中共贵州省委,向全省广大共产党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受表彰的我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会上,三位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听了很受鼓舞、很受教育。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都要向他们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奋力创先争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91年光辉历程。91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行了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91年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谱写了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光辉篇章。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不愧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伴随着党的光辉历程,贵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建设、改革年代,不畏牺牲、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为党旗增添了绚丽的光彩。特别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新载体、务求实效,彰显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今天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风采。

今年6月28日,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胡锦涛总书记亲切会见受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这是对全体共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关心和鼓励。习近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91年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明确提出了发挥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目标任务。讲话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催人奋进,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前瞻性和指导性,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做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省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的精神上来,深入持久创先争优,奋力开创我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新局面。

下面,我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深入持久推进创先争优,讲三点意见。

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

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是我们党凝聚社会力量、完成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中央作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重大部署以来,省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重大机遇来抓。全省7.2万个基层党组织、151万余名党员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加快发展。全省上下始终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谋划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全省各地各部门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排位,积极向上争取、向外借力、向下抓落实等重要措施,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奋起直追、增比进位,全省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效益较好、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去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增速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7%,季度增速近30年来首次位居全国第一。

二是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紧扣和谐稳定这个要求创先争优,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扎实抓好“十六件民生实事”;召开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我省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是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工作。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和“三个建设年”、“帮县、联乡、驻村”等活动,在省直机关大力开展以“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中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给全省各族人民群众以面貌焕然一新之感。

四是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大力建设发展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全省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涌现出则戎乡冷洞村抗击特大旱灾彰显贵州精神、敦操乡干部用背篼背出干群鱼水深情等一批先进典型。

实践证明,中央作出的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回顾总结两年多的创先争优活动,为我们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中心工作中找准定位,在服务大局中发挥作用;必须立足本职岗位,贴近党员岗位实际、融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日常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注重实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群体的党组织和党员细化目标任务,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追求先进和优秀的内生动力;必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从群众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密切党同群众血肉联系;必须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在全社会形成增比进位、比学赶超浓厚氛围。这些经验和启示,集中了全省上下的智慧,是这次创先争优活动积累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牢牢记取、倍加珍惜,充分自觉地运用到深入持久开展创先争优之中,充分自觉地运用到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之中,充分自觉地运用到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之中,进一步形成推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强大合力。

二、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先争优,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落到实处、落到基层、落到党员干部的行动中,进一步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推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提供不竭动力和坚强保障。

第一,着力从思想上政治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从思想上建党、立党、兴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牢固树立创先争优价值理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开拓性和精神上的崇高性,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把理论武装放在首要位置,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进对党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要把锤炼坚强党性、保持思想纯洁作为终身课题,自觉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要严守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要善于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准中央精神与贵州实际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以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

第二,着力从组织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推动我省各项事业发展,关键在于充分运用党的组织资源,把各级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好,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进一步发扬好。要围绕推动发展和服务发展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导向、工作导向、用人导向,真正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鼓励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围绕发展急需引进人才,立足本土抓紧培养人才,放开手脚用好人才,改善环境留住人才,努力在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深入扎实开展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抓好后进党支部的整顿转化工作,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普遍“晋级升档”。

第三,着力从作风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我们要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要以深化拓展“四帮四促”工作为总抓手,深入抓好“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等活动,使“发展水平向上攀升、干部作风向下深入”成为新时期贵州干部的自觉追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忠诚于党我带头、服务人民我带头、加快发展我带头、优良作风我带头、廉洁自律我带头”的“五带头”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形成“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浓厚氛围。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常吹“廉政风”,常敲“警示钟”,常打“预防针”,把反腐倡廉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第四,着力从制度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各方面,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努力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良好局面。要认真落实党章和党内规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推动党内民主健康有序发展。要把我省创先争优活动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措施,推动创先争优实现常态化长效化科学化。

三、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实践中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

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先争优的永恒主题。当前,我省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把深化创先争优的成果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上来,坚定不移地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第一,要在推动跨越发展中深化拓展创先争优。发展是硬道理,更是贵州这样欠发达省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勇敢承担起后发赶超的历史责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着眼全省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找准创先争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明确争创主题、突出争创重点、改进争创方式,不断增强创先争优实效。特别是要围绕省党代会提出的奋战五年实现我省“315”的核心奋斗目标,引导和激励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在促进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创业、创新、创优,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过程中建功立业。

第二,要在维护稳定中深化拓展创先争优。目前,我们既处在发展加速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稳定压倒一切。今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十八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良好局面特别重要,这也是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抓稳定和抓发展同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增强政治敏锐性,严格落实工作责任,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要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深化拓展创先争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党先进纯洁的力量源泉。民生问题,关乎百姓生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社会安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引深创先争优活动的“第一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积极投身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实施重大“民生工程”中解决好人民群众就业就学就医、求富求乐求安等实际问题。要用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指数”提升贵州的“发展指数”,用广大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第四,要在构建“精神高地”中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战书书记反复强调,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既有现实的意义,又具有历史的传承。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和贵州精神,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艰苦奋斗、长期奋斗,奋力追、全力赶,以构筑“精神高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同志们,回顾历史,我们倍感光荣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持久推进创先争优,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中充分发挥党的各方面优势,为加快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篇2:陈敏尔在全省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5年9月28日)

陈 敏 尔

同志们:

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这在我省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分析研究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就加快我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安排部署,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州,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刚才,四个单位和个人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何力同志对《意见》作了全面解读,我完全同意,大家要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五个问题。

一、坚持战略导向,像抓教育一样下更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

贵州加快发展,从硬件上讲,要破解交通和水利两大瓶颈;从软件上讲,要突破教育和医疗两大制约。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像抓交通一样狠抓水利建设,要像抓教育一样狠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之所以要下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抓好医疗卫生事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2013年8月,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指出,“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将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致力于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2014年12月,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特别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 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李克强总理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了医疗卫生事业在全面小康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大战略地位,为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自觉的态度,像抓教育一样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第二,抓好医疗卫生事业,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直接关系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养老服务、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实打实地做,循序渐进地推”。医疗卫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又是当前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短板中的短板,可以说抓住了医疗卫生,就抓住了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关键内容。新常态下,医疗卫生既是重要的民生事业,又是重大的发展工程,能够直接扩大有效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必须把医疗卫生事业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抓好医疗卫生事业,是全省人民群众的重要期盼。医疗卫生既是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屏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加快实施,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城乡居民生活方式迅速变化,健康需求不断提升;随着我省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城乡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逐步显现,老年病治疗、医疗保健等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快速增加;随着单独两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新增出生人口将持续增长,对全省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妇幼保健等相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逐步增加;随着环境污染、职业危害、食品与药品安全等公共卫生问题凸显,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约束与人民群众健 康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人民群众期望少生病、不生病,患病群众期望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只有狠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才能满足全省各族群众享受更好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第四,抓好医疗卫生事业,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进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其中一项就是“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贫困地区来讲,孩子们的成长有两条重要的起跑线,一条是教育,一条是健康。没有良好的教育,孩子们会输在起跑线上;没有健康的体魄,孩子们连起跑线也上不了。可以说,教育是孩子们赢得人生、赢得未来的重要保障,健康是孩子们赢得人生、赢得未来的重要基础。我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比例达11%以上,不少贫困群众“致富十年功,大病一场空”。我们一定要像抓教育一样狠抓医疗卫生事业,把握工作规律,抓在关键处,抓在点子上,绝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二、坚持目标导向,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州近几年来,全省医疗卫生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入了扩量提质、追赶跨越的重要阶段。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就医条件显著改善。2014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8万张、卫生人员近24万人,较2010年分别增长73%、54%。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1%、95%、95%;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有序推进,年内将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益完善,伤寒、麻疹、流脑等重点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稳 步提高,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以来,全省卫生计生事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了机构整合“1+1>2”的预期目标,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医疗卫生战线的工作是满意的,对你们的无私奉献表示衷心感谢,为你们的辛勤工作点赞加油。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以人为本,身体健康是根本。只有拥有健康,才有人生出彩的资本。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打造健康贵州,使崇尚健康成为全省人民的自觉追求,让健康贵州为多彩贵州增光添彩。具体来说,健康贵州包括四个方面的要义。一是以大健康为标志。既要注重强医疗,让各族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要注重强预防,让各族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二是以大卫生为重点。既要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又要建立健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力,提高保障水平,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三是以大医学为支撑。强化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苗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强化医教研产一体,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把更多的创新理念、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转化为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成果,拉近医疗科研与民生的距离;强化新兴科技应用,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医疗卫生融合发展,让大数据拥抱大健康。四是以大协同为保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强化部门协作,健全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充分发挥社会参与作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能动性,形成多方共建、全民共享格局。总之,打造健康贵州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各族群众拥有健康的身体,享有健康的服务,享受健康的生活。

三、坚持问题导向,千方百计破解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打造健康贵州,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当前,我省群众反映的矛盾和问题,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看病远。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看病远、送医慢;有的城市社区未配套建设卫生服务设施,就近就医难、成本高;部分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医疗机构少、力量弱,群众即便生小病也只能进大医院、进中心城区。二是看病贵。政府人均卫生支出水平排在全国靠后位置,普通群众医疗卫生支付压力较大。“以药补医”机制还未完全破除,药品价格、耗材价格虚高现象比较普遍,“小病大治”、“过度医疗”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看病难。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重点专科少,医疗人才稀缺,好医生更加匮乏,导致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还不能广泛开展,对有的疑难重症还缺乏行之有效的诊疗手段。部分医院检查结果互不相认,患者看同一种病,到不同医院,往往重复检查、重复等待。四是看病挤。优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分布不均。大医院“门庭若市”,专家门诊“一号难求”,患者候诊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诊疗时间短现象突出;大医院病房“一床难寻”,长期处于“战时状态”,全省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均超过100%。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缺资源、缺人才、缺活力、缺资金。

当前和“十三五”时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千方百计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千方百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千方百计抓好医疗扶贫工作,千方百计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

第一,下大力解决缺资源的问题。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足是制约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要一手抓扩量提质,一手抓资源下沉,着力构建“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努力让群众就近就医、放心就医。一是注重扩大总量。大力实施百院建设、乡镇 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医疗卫生五大建设工程”,像抓“百校大战”一样抓“百院大战”,不断掀起全省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二是注重提升质量。坚持省级医院龙头引领、市级医院骨干带动、县级医院辐射延伸,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升级改造。坚持硬件改善与能力提升并重,对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配足医疗设备,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对卫技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设备使用效率。三是注重优化布局。综合考虑区域辐射、人口集聚等因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加大对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民族地区和武陵山、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优先安排县级中医院等建设项目。贵安新区要尽快布局和建设一批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其他重点开放创新平台也要补齐这个短板。四是注重联建联用。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推进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医院全覆盖和市县两级医 院帮扶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大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推进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探索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查中心,面向所有医疗机构开放,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五是注重向外借力。要用好用足北京、浙江等发达地区知名医院和军队医院对口支援力量,加快推动双方在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专科建设、医院综合管理、设备设施共享、远程医疗会诊等领域的对接合作,实现借力发展。

第二,下大力解决缺人才的问题。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我们要像抓教育一样狠抓医疗卫生事业,还要从教育事业中抓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春天。要千方百计办好“医”字号学校,围绕医疗卫生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努力引进优质师资、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学科建设,办出强项、办出特色、办出品牌,使之成为培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摇篮。二是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和全科医生规范 化培训制度,用好用足医科院校、培训基地等资源,对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轮训,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引进一批医学专业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医生属于“老来俏”职业,东部发达地区一些医术精湛的医生,退休后身体还很健康,要依托生态、气候、政策等优势,请他们到贵州重新上岗。四是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要借鉴农村特岗教师等做法,研究制定专项政策、专项方案,鼓励和引导一批医科院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建功立业。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完善政策措施,让人才真正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要重视乡村医生群体,发挥好他们作为“网底”卫士的作用,不折不扣落实政策,将乡村医生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让基层群众拥有一批防病治病的“多面手”和健康“守门人”。

第三,下大力解决缺活力的问题。推进贵州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从根本上来讲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方面,通过改革激活存量,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做大增量,源源不断引进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最大限度释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动力活力。一要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上下功夫。公立医院是向人民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主阵地,公立医院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贵阳市、遵义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运行新机制。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医疗服务价格等配套改革,建立符合行业特点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薪酬分配制度,使医务人员的待遇和付出相一致,真正改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要在构建多元办医格局上求突破。医疗卫生领域的开放本身也是一种改革。要打破市场壁垒,坚持“非禁即入”,全面取消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经营性质、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切实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要下决心破除以药养医,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的本质,使医生心无 旁骛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要积极探索社会办医模式,只要有利于扩大医疗资源覆盖面,都给予肯定和支持。例如,探索独资办医模式,支持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来贵兴办高水平、规模化的医疗机构;探索合资办医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在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参与部分公立医院改制;探索合作办医模式,支持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组建医联体等方式,深化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合作。三要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上出硬招。围绕提标、扩面、城乡统筹、异地结算等重点,稳步提升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稳妥开展城乡居民医保统筹试点,提高重点大病保障水平,推行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实现“医保托得住、患者付得起、医院有动力”。四要在推广医疗扶贫试点上作示范。认真总结推广“赫章经验”,统筹卫生计生、民政、扶贫等部门资源,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切实减少和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五要在强化药品供应保障 上见实效。按照有利于破除以药补医、有利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有利于减轻人民群众用药负担、有利于预防和遏制药品购销领域腐败的原则,积极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改革。加强医药配送企业整合,鼓励具有配送能力的药品生产企业开展直接配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

第四,下大力解决缺资金的问题。医疗卫生是早投晚投都要投的事业,要坚持再穷不能穷医疗,再紧也要做增量,不断满足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要把医疗事业作为财政投入重点领域和必保项目,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医疗卫生投入责任,宁愿在其他方面节约一点,也要确保医疗卫生投入及时足额到位。各级财政要重点向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倾斜,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要采取联合申报、打捆上报等形式,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更多专项资金补助。二是引导社会投入。现在各行各业发展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更多的还是要向深化改革、向开放引进找出路。要充 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办医购买医疗服务机制,多措并举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三是重视风险防范。2014年,全省政府办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负债率达45.3%,债务风险不容忽视。要认真抓好医疗卫生系统财务风险排查、处置工作,全面开展公立医院负债情况摸底调查,有针对性制定偿债方案、有序加以化解,让公立医院卸下包袱,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轻装上阵。同时,要注意防范新增债务风险。

这里,我再突出强调一下公共卫生的问题。打造健康贵州,既要注重“治”也要注重“防”。目前,我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完善,除了上述“缺资源、缺人才、缺活力、缺资金”,还存在政府重视不够、公众认识不够、与医疗融合发展不够等突出问题。各地要把公共卫生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预防为先、标本兼治,坚持以人为本、群防群控,坚持抓源头、治未病,把保障群众生命健康的关口前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 康权益。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公共卫生是基本民生诉求,政府必须兜底、必须担责。各地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机构,整合和优化资源,构建主动干预、有效管理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要深入扎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卫生应急、食品药品安全、健康教育与促进等工作,实施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要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卫生素质和健康素养。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建设,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密切合作,形成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的合力。要推动医卫联动发展。推进基础研究、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有效结合,夯实公共卫生和医疗临床相结合的基础。加强医防有效整合,探索建立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偿机制,引导医疗机构规范落实公共卫生任务。完善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链,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发挥中医在公共卫生中的积极作用。

四、坚持需求导向,促进大健康与大数据融合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既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目的,也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大数据、大健康是“姊妹篇”,发展大健康,必须依托大数据;发展大数据,能够助推大健康。我们要以大数据的理念、大数据的手段加快打造“医、养、健、管”大健康全产业链,让大数据、大健康交相辉映、大放异彩。

一是以大数据促进医药医疗产业发展。贵州中药材品种繁多、资源丰富,苗医苗药独具特色、疗效显著。随着大数据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医药医疗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前景看好。要推动贵州特色中药材品种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加快研发、生产一批特色特效新药,培育一批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特别是要加强对以苗药为代表的贵州特色药品的研发,下大决心把“贵州苗药”打造成为与“云南白药”旗鼓相当的知名品牌。要推动医药流通与物联网有机融合,整合、搭建一批 药品和医疗器械电商平台。要创新发展智慧医疗,抢抓我省被列入全国首批五个远程医疗试点省份的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支持中国西南医谷、同济贵安医院、北京301医院远程平台贵阳分中心等机构加快建成与国家级医院并网运行的医疗平台;支持朗玛、百灵等企业发展互联网医院,开展网上会诊、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服务。要大力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整合,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

二是以大数据促进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贵州既有丰富的中医药民族药资源,又有凉爽的天气、清爽的空气、多元的文化、绿色的食品,非常适宜养生、养眼、养心、养肺。要积极运用现代健康理念和大数据技术,提升我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水平,使之成为健康贵州的一张亮丽名片。鼓励各类医疗服务机构联合健康养生基地设立个性化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养生康复、医疗旅游、健康养老等专业化、多元化医疗服务。鼓励各类健康服务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健康评估、健康监测、医疗救护等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健康服务机构合作,搭建“C2C护工平台”、“O2O诊后上门陪护平台”等养老服务平台,开展医疗护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应用移动互联网、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三是以大数据促进运动康体产业发展。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源于运动。一个地方的人民热爱体育、崇尚体育,这个地方就有生机、有活力。要大力开发“互联网+”生态体育运动、传统体育运动、身边健康运动、赛事组织管理、群众健身指导、青少年体育运动等应用,提升健康运动网络服务水平。要依托清镇亚高原训练基地等,建设智慧型全民健身服务综合平台,实现赛事查询、在线预订、教练服务、安全管理、可穿戴设备等应用需求的智能响应,让贵州动起来,让全民动起来。四是以大数据促进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发展。要加快建设“云上贵州·健康云”,依托“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加快建设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六大功能为一体的“健康云”,促进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互联互通、有效协同。要积极拓展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把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与健康管理服务相融合,支持开发移动终端、穿戴式植入式智能终端设备等增值服务产品,收集、分析、加工和利用健康数据,发展个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模式。要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相关电子信息数据库,开辟医疗信息专网,实现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无缝对接。

五、坚持责任导向,把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任务落到实处

目前,全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党政同责、层层担责,党政“一把手”要总负责、负总责,亲自研究谋划、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落实;抓紧成立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完善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严格考核问责,把履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职责情况,作为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医疗卫生部门领导班子建设,配齐配强力量,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倡导良好的工作导向,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医疗卫生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带出来。广大卫生计生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敢作敢为、善作善成,干出一批实事、大事、新事,做到靠作风吃饭、靠本事吃饭,用事实说话、用业绩说话。

二要强化政策扶持。本次会议印发了《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有不少实实在在的支持政策,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要把推进医疗 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情况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要强化项目管理。坚持项目化实施、实物化推动,谋划实施一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大工程、重要载体。围绕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人才培养引进、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专科建设等,加快谋划一批项目、新建一批项目、改造一批项目、竣工一批项目,用项目支撑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厦”。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抓好项目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要定期在医疗卫生系统组织项目观摩,相互之间赛一赛“成绩单”,推动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的浓厚氛围。

四要强化氛围营造。要弘扬大医精诚精神,引导医务人员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形成奖优罚劣的有效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要营造尊医重卫的环境,大力宣传医务工作者悬壶济世、仁心仁术 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的共识。要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调解机制,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活动,对暴力伤医事件“零容忍”,真正让广大医务工作者安心、放心、舒心从事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

五要强化廉政建设。医疗卫生领域是腐败案件易发、多发领域。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挪用、侵吞、收受回扣等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严惩不贷。要加强医疗卫生系统行风建设,严格落实行风建设“九不准”,聚焦大处方、滥检查、收受“红包”以及医药购销商业贿赂等现象,认真查找一批、及时纠正一批、坚决整治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从业环境。

篇3:陈敏尔在全省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隆重表彰在全省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对于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激励全省文化工作者积极投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全省文化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文化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我省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成为全国唯一的“示范省”,并荣获2009年度“文化部创新奖”。

——文艺创作演出成果丰硕。创作了《李二嫂改嫁》、《奇袭白虎团》、《红嫂》、《丰收之后》、《苦菜花》等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方荣翔、王玉梅、郎咸芬、张春秋等一批成就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先后有20多个剧目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十大精品剧目奖”、“文华大奖”等奖项,一大批美术、书法、摄影、相声、小品、曲艺、音乐、舞蹈等作品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

——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国家级、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县分别达到29个和72个,民间艺术之乡49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和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为国庆60周年和第十一届全运会营造了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文化竞争力与影响力明显提升。尤其是通过成功举办全运会,充分展示了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大地提高了山东文化的软实力。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拥有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88处,世界遗产3处,文物藏品130多万件。先后有14项考古发掘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120项,有9个单位和618项古籍分别入选“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入选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近8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一批文化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正在崛起,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发展到6家和71家,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成为全国四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临沂、潍坊、威海、烟台、滨州等市建立了三局合一、统一执法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省、市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扎实推进,3家县级院团完成了整体改制。

——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完善。网吧管理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运行。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文化市场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聪明智慧。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自觉承担起先进文化建设的崇高使命,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说明,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勇于进取、甘于奉献的队伍,是先进文化和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

同志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发出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伟大号召,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这不仅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最近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创造新业绩,推进文化建设实现历史新跨越。

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重要作用。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和“三贴近”原则,推动文化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二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力量再集中,措施再强化,投入再加大,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大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抓好文化重大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好基层农村文化设施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统筹搞好城乡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三要以筹备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繁荣发展我省艺术事业。中国艺术节是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艺术盛会。经国务院批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在我省举办,这是推动我省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机遇。我们要以筹办艺术节为契机,精心筹划、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着力抓好场馆建设和剧目创作,努力建设一批现代文化设施,产生一批优秀作品,培养一批艺术人才,把文化强省建设提升到一个“有硬件与软件发展实力、有历史与现代文化影响力、有率先发展号召力”的新水平。

四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加快编制相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抓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加大对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和优秀文化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搞好文化市场管理,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

五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的部署要求,全面展开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工作,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尽快建立起三局合一的统一执法体制。

六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切实把文化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要重点建设好四支队伍:熟悉现代文化发展规律、具有开阔视野、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够驾驭全局、真抓实干的领导干部队伍;情操高尚、技艺精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队伍;既懂文化、又懂现代经营管理的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熟练掌握现代科技、创新意识强的文化科技人才队伍。

篇4:陈敏尔在全省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2017年5月13日)

陈 敏 尔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第三次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全面总结“春季攻势”成效经验,深入分析当前脱贫攻坚形势任务,更加坚定、精准、有效地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

去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学笃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全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是工作部署真抓实干。先后召开全省第二次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和项目观摩会、专题协调会、现场会,部署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深入扶贫第一线亲力亲为抓扶贫,各地各部门脱贫攻坚精准度和有效性持续提高。二是政策措施与时俱进。在实施“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精准扶贫“1+10”配套文件和大扶贫条例基础上,总结运用“三变”改革和“塘约经验”,探索实施“5个三”改革配套经验,搭建了扶贫改革的“四梁八柱”。三是责任落实较真碰硬。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双组长制”和“指挥长制”,与时俱进完善实施市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明查暗访、督查巡查,各地各部门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责任感、使命感持续增强。四是脱贫成绩扎实有效。全省贫困人口减少到372.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6%。去年在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被列为“综合评价好”的省份,得到党中央肯定和国务院通报表彰。

这次项目观摩,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后的首次项目观摩,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行程紧凑,是对党代会精神的大宣讲,是对各地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情况的大检阅,也是对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成效的大验收。几天来,大家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想,既看出了决心信心,也看到了问题差距,更看清了方向路径。印象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是两条底线越守越牢。各地坚持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扶贫,把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中之重,一季度经济增速前10位的县区中贫困县占到了9席。同时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立说立行、立察立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二是三大战略行动深入人心。各地全面谋划、一体部署、协调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更加注重在脱贫攻坚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少扶贫项目运用了大数据手段。以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为主抓手,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攻出了产业扶贫新亮点,攻出了易地搬迁新机制,攻出了贫困地区新面貌。三是百姓富生态美的精彩画卷徐徐展开。脱贫攻坚春风暖,产业花开遍地香。通过观摩,大家看到了一个个产业扶贫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看到了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金山银山,越看越有信心,越看越受鼓舞,更加坚信多彩贵州新未来一定能够实现1 2017年是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脱贫攻坚既是“大战场”,也是“大考场”。去年是首战首胜,今年要再战告捷。现在,“春季攻势”已经结束,但脱贫攻坚还在路上。我们要在全省各市州、各县区、各乡镇、各村寨来一场脱贫攻坚“大比武”,持续兴起脱贫攻坚新热潮,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提升、在比中赶超,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干出新业绩。刚才,志刚同志对“春季攻势”进行了梳理总结,以问题为导向对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围绕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武”,讲5点意见。

一、比责任担当

总书记指出,“比认识更重要的就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就是担当”。脱贫攻坚,责任担当最紧要。今年以来,总书记多次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下好“绣花”功夫、贯穿从严要求、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 准脱贫。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向总书记看齐、向总书记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一要凝心聚力抓,做到时时负责担当。这次省党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三大奋斗目标,提出了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得到了全省上下的高度认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最紧要的任务。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工作定力,聚焦年度目标任务,一刻也不懈怠、一天也不耽误,更加有力、更加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责任担当强不强,要在比中体现、在比中彰显。各地要进一步在工作中比责任感、比紧迫感、比使命感,比一比谁的责任履行得好、谁的担当体现得好。

二要亲力亲为抓,做到事事负责担当。“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大事里无小事,群众事无小事。亲力亲为是领导干部的责任,作为领导应该亲力亲为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履行好自己的分内之责。亲力亲为的重点是对涉及改革发展的主要决策、中心工作、重大项目、突出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谋划、亲自参与、亲自督办。党政主要领导一定要做明白人、实干家,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扑下身子抓落实,比重要问题有没有亲自研究,比重点工作有没有亲自部署,比重大事项有没有亲自把关,比关键环节有没有亲自协调,比落实情况有没有亲自督察。

三要共同履责抓,做到人人负责担当。这些年,我们紧紧扭住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的“五主”责任,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逐级传导压力、逐层压实责任,着力构建大家扶、全力扶的工作格局。要强化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比一比有没有把心思放在脱贫上、有没有把精力用在脱贫上、有没有把成效体现在脱贫上。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比研究部署的深度,比统筹协调的广度,比落实推进的力度。督导组要切实负起督察指导责任,推动全省上下形成比规矩作风、比责任担当的良好氛围。

四要统筹兼顾抓,做到处处负责担当。总书记强调,“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加强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的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脱贫攻坚工作点多、面广、量大,目标是全面脱贫、全部摘帽,不能“就扶贫抓扶贫”。目前,中心工作就是脱贫攻坚,还要统筹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项目建设、经济运行、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比一比谁能把脱贫攻坚72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盘子”转得更均衡,谁能把脱贫攻坚自身各项32作的“钢琴”弹得更协调。

二、比路径方法 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脱贫攻坚路子对头、方法得当,就会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各地各部门既要讲认识论也要讲方法论,着力解决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急中之急问题,不断提高脱贫攻坚的能力和水平。要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一是更加注重改革牵引。抓扶贫一定要抓产业,抓产业一定要抓改革;只有抓改革才能促产业,只有抓产业才能促脱贫。产业扶贫,一靠科技,二靠改革。改革能够促进生产关系变革,优化利益分配机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大限叟地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通过这次观摩,大家切身体会到,“三变”改革变出了农民收益增加,变出了农业结构调整,变出了农村生产力解放,正在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三变”改革的深入,六盘水的农村正在朝着“户无闲人、地无闲土、树无闲果”的方向发展。运用改革方法推进产业扶贫,关键就是要提升产业项目的带动性和覆盖面,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要精准建立产业扶贫机制。全面推广“三变”改革,借鉴运用“塘约经验”,重点建立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明确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让贫困群众想干、敢于、能干、会干。要精准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以股权为纽带,运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多点发力多轮驱动的“动车扶贫”模式,推动农民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三社融合”发展,让贫困群众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获。要精准用好产业扶贫新兴手段。充分运用电商扶贫、“互联网+”扶贫、旅游扶贫等扶贫开发新路径,拓展增收渠道,增强脱贫可持续性,更好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产业扶贫改革的路上既有风雨也有晴,但功夫不负改革人,坚持就会有收获。

二是更加注重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推进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抓项目是抓扶贫的有效方法。要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对脱贫攻坚的政策倾斜、项目建设力度将越来越大。我们要认真学习政策、积极利用政策,主动对接国家“十三五”扶贫规划,认真谋划落地一批重大项目。要因地制宜选择项目。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精准选择扶贫项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加快建设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好、增收效果好的项目,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要扎实有效实施项目。5月8日,我们举行了今年全省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大扶贫项目就占到了143个、总投资超过650亿元。各地各部门要逐一落实专班、逐一倒排工期,强力推进项目快建设、快投资、快见效。

三是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鲜明特点。要精准发现问题。这次会议对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 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进行了通报,既肯定了各地去年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又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问题找准、找全、找透,重点把握精准识别不到位、产业选择不实际、易地扶贫搬迁功能不配套、扶贫政策不落地等问题,列出整改清单,一项一项抓好整改。要分类研究问题。比如,有的是工作上的问题,这就需要提高工作的精准度、实效性;有的是作风上的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严防形式主义;有的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这就需要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健全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要精准解决问题。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漠然视之。解决好国家和省里考核以及“春季攻势”中发现的问题,既要较真碰硬、敢作敢为,又要绵绵用力、善作善成,做到以整改促提升、以实招见实效。

四是更加注重典型引路。脱贫攻坚离不开典型引路。一方面要选树正面典型。去年8月,我们在全省举行了“脱贫攻坚〃党员先锋”先进事迹报告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氛围。去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在北京召开报告会,追授姜仕坤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荣誉称号,引起强烈反响。今天表彰的黄大发同志、左文学同志,传递的是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好声音和正能量。全省各级党组织要从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选树好先进典型,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要惩戒反面典型。对 在脱贫攻坚战中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损害贫困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例要从严从重处臵,一定不能姑息。要高度警惕和防范在乡镇和村一级发生的“蝇腐”现象,坚决曝光查处一批。

五是更加注重发动群众。总书记指出,“贫困群众是扶贫开发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路线是根本法宝,发动群众是关键之举。要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彻底甩掉“等靠要”“等着扶、躺着要”思想,变“干部干、群众看”为“群众干、干部帮”。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脱贫规划编制、项目选择实施、资金使用管理等过程,激发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决心。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把环保督察工作方法运用到脱贫攻坚中来,健全群众监督员制度,让群众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群众发现反映的突出问题,一经查实,立说立行、立说立整、立说立改。

六是更加注重考核评估。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信任不能没有考核。这次会上印发了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这将是今后各地脱贫攻坚工作的“度量衡”和“质检仪”。要正确认识考核。对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进行考核,是倒逼各地抓好落实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让真干假干不一样、于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 坏不一样。要正确对待考核。今天会议晒出了去年各市县的脱贫攻坚成绩单。对考核较好的,给予表扬,目的在于鼓励;对问题突出的,要求整改,目的在于警醒。要正确运用考核。用好通报、约谈、问责、奖励四种手段,树立“干得好受表彰奖励、干不好受警示惩戒”的鲜明导向。对于在考核问题整改过程中走过场、打折扣、搞变通的,该批评要严肃批评,该处理要严肃处理。

三、比干部作风

脱贫攻坚是硬任务,必须有硬作风。全省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拿出攻坚拔寨的决心和气魄,在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中比谁更精准、比谁更高效、比谁更扎实、比谁更廉洁,尽超常之责、用超常之策、举超常之力、创超常之绩。

一要抓遍访回访。截至去年底,全省共组织各级52.7万名党员干部遍访了贫困村贫困户,15.75万名干部深入帮扶联系点开展回访。要强化领导干部遍访回访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经常“查岗查哨”,确保“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要访出贫困实情。遍访回访,首先要察村情、察民情、察实情。要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建好用好“扶贫云”,运用大数据加强动态管理,做到网上建档立卡与脚下进村入户相结合。要访出群众意愿。遍访回访,既要送政策,更要问计策。要深入了解群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需要什么、存在 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推动回访工作接地气、有针对性。要访出脱贫路子。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精准制定帮村扶户措施,提高扶贫工作实效。同时注重利用工作资源和信息优势,为贫困村解决实际困难。

二要抓干部管理。从平时了解和这次观摩掌握的情况看,我省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基层反映普遍较好。同时也要看到,一方面,个别县乡干部还存在对工作不懂装懂、不懂不学,还没有找准路子、找准方法、抓住重点;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在选派干部上认识不到位,舍不得派优秀同志,下去的干部帮不上忙、说不上话;少数帮扶干部只是挂个名,沉不下去、蹲不下来,“第一书记”不在“第一现场”时有发生。要突出精准选派。坚持择优选派、因村下派,重点选派那些了解基层情况、熟悉农村工作,特别是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下去,打开工作局面。要突出从严管理。完善运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跟踪问效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20天”的要求,严明考勤纪律,确保真蹲实驻、真帮实扶。要突出激励保障。去年以来,150多名优秀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换届中被选拔进乡镇班子。要严格落实经费保障,兑现补贴待遇,激发大家的干事热情、创业激情。

三要抓基层组织。推进脱贫攻坚,基础在基层,重心在基层。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行动计划。要注重能力建设。加强贫困村村支“两委”建设,强化党务知识和扶贫政策培训,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大力加强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注重机制建设。加快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工作方法、管理手段创新,解决好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待遇、经费保障等问题。要注重队伍建设。选好配强村支“两委”班子,选好用好脱贫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四要抓政策落地。从这次国家和省里的考核情况来看,一些贫困群众对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扶贫政策还不完全知晓,一些政策还存在落不了地的情况。要推动政策入脑入心。继续分级分批组织开展“脱贫攻坚进行时”巡回宣讲,把政策变成群众的行动。持续开展扶贫政策专项培训,让干部熟悉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要推动政策到村到户。在开展遍访回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中,要将政策宣传作为重点,把中央和省里的扶贫政策送到村里、送到家中、送到农户心坎上。要推动政策落细落实。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范畴,公开扶贫政策实施、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情况,确保工作落实和结果公正。

五要抓督察督导。要把督察督导作为脱贫攻坚的工作“利剑”和制度“利器”,以督察之严确保工作之实。要加大明查暗访力度。把明查暗访作为工作常态,通过督察反映 问题、反馈问题、反思问题。今年,我们将请退下来的几位省级领导带队到8个市州开展脱贫工作督导,进一步扣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链。要加大整改落实力度。要针对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剖析问题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实行“对标”“对账”“对人”,全面细致抓好问题整改。要加大追责问责力度。按照最近出台的脱贫攻坚督导工作方案,以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决不允许弄虚作假,决不允许数字脱贫,决不允许截留、滞留、挪用、贪占扶贫资金,决不允许干部渎职失职和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六要抓民生监督。今年要把“护民生、促脱贫”作为民生监督的重中之重,防止“扶贫投入加上去、干部贪腐倒下来”。要深入开展对扶贫等民生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专项监察,切实做到见人、见项目、见资金。要继续开展“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推动解决基层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持续查处腐败问题,重点查处在扶贫项目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环节滥用职权、违规操作、权钱交易和贪污腐败行为,在扶贫资金申报、审批、拨付等环节优亲厚友、截留私分、挤占挪用现象。

四、比精神状态

这些年,在我省脱贫攻坚战场上,涌现出了以文朝荣、姜仕坤、邓迎香、余留芬、黄大发、王宜堂等为代表的一大 批先进典型,涌现出了塘约村党支部和娘娘山联村党委等先进基层党组织。5月3日,我去看望了黄大发周志,实地走了“大发渠”,精神得到了洗礼。塘约村只用两三年时间,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抓住改革这个“牛鼻子”,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蝶变”。我理解,“黄大发精神”实质上是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而“塘约精神”则是一种改革创新的精神,这两种精神是相通相融的。我们要结合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比一比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构筑好脱贫攻坚的“精神高地”。

一要有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信念。从上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把人民作为最温暖的初心、最崇高的信仰,率领群众凿水渠、开山路,克服艰难困苦,创造人间奇迹,凿出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面险崖的万米水渠,圆了老百姓的吃水梦。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一切为人民打算、一切为小康实干,以实际行动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

二要有直面困难、永不退缩的气概。30多年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黄大发同志立下愚公志、横下一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认准目标坚持干,不仅带领群众修水渠,还铺村路、架电线、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各级党员干部要学习弘扬黄大发同志精神,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思想观念,靠辛勤劳动摆脱贫困。三要有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的定力。人一生做的事情有大有小,但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下去,光这一点就很可贵。脱贫攻坚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比的是耐力,比的是韧劲,比的是意志。我们要发扬黄大发同志滴水穿石的精神,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四要有勇于改革、善作善成的劲头。塘约之变,关键在改革。这几年,塘约村结合实际,以“三权”促“三变”,实行“七权同确”,实现了从“二类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蜕变,动的不是微创的“小手术”,而是从里到外的“大手术”。通过改革,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授予塘约村“全省脱贫攻坚改革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就是要肯定他们在这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五、比群众获得感

总书记指出,“推进脱贫攻坚、追求幸福生活,获得感很重要”。我们要紧扣总书记对贵州提出的“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指示要求,既要增进贫困群众物质上的获得感,也要增进精神上的获得感;既要增进生产生活上的获得感,又要增进生态环境上的获得感;既要增进当前脱贫的获得感,还要增进长远发展的获得感。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增进群众获得感,核心就是坚持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

首先是实现“一达标”。“一达标”,就是以户为单位,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扶贫标准。增加收入,既是脱贫的基本前提,也是百姓富的题中之义。最近30年,国家3次制定扶贫标准:第一次是1 986年的206元,第二次是2001年865元,第三次是2011年的2300元。国家每年根据当年农村低收入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2016年我省扶贫标准现价为3146元。围绕实现“一达标”,各地要坚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增收渠道。验收是脱贫的最后一道“关口”,在贫困户识别和退出过程中,各地要对家庭收入进行精准核算,同群众一起算账,严防数字脱贫。

其次是确保“两不愁”。“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近年来,全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不断改善人民福祉,贫困群众基本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但是部分地方贫困群众安全饮水问题还有待解决。据统计,全省有235.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占全省总数的93.2%。下一步,水利部门要瞄准瓶颈、补齐短板,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贫困群众饮水安全。

最后是落实“三保障”。“三保障”主要指的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既考虑了脱贫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兼顾了百姓富的长远发展需求。要精准实施教育扶贫。聚焦解决因学致贫、因学返贫问题,精准抓好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精准开展健康扶贫。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体系,有效遏制和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要精准落实住房安全。继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确保贫困户居者有其屋。同时注意规范农民自建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做好空间布局、勘察设计、质量管理、耕地占用、安全管控、文化传承等工作,避免无序建房、乱搭乱建。

上一篇:生卫部总结下一篇:期中考试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