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复习课说课稿

2024-04-28

减数分裂复习课说课稿(共12篇)

篇1:减数分裂复习课说课稿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说课稿

说课人:朱树生制作时间:2013年5月18日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是10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来进行说明。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首先讲述减数分裂的概念,以及减数分裂的特点、结果等,再结合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详细介绍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在学习受精作用时,教材通过建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来说明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方便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受精作用的实质。在最后教材还设置了技能训练,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识图,析图,作图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以及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殖细胞的分裂与结合过程;同时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又为后面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的学习做好预设。

就像刚才所讲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有丝分裂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减数分裂的知识,再者,高二学生的认知体系,认知结构得到完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能运用基本的思维方法学习新知识,而且在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方面也有较大发展。所以学生已基本具备学习本节内容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做到统一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举例说明受精过程;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学生识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得到提高,尝试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通过描述染色体、DNA的变化过程,学生的总结、归纳、运用能力有所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学生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形成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高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减数分裂的含义和配子的形成过程和受精过程。而减数分裂的过程特别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这一知识点又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把握,所以减数分裂的过程也是教学难点。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方面谈谈。在教法方面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直观展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图片,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提升自身观察能力;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比较对照法,将减数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对照比较,发散学生辩证,统一的思维。在教师教的同时我也注重学生的活学活用,我将指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图片,提升观察能力;随着老师的提问,学生自学教材,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我将具体介绍我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即减数分裂的含义及过程的学习。整体思路是引入课题—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花2—3分钟时间,利用课本中的问题探讨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进而成功自然导入新课—减数分裂。在讲授新课环节,约花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6,分析总结减数分裂的含义及减数分裂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然后教师过渡到以精子的形成为例介绍减数分裂过程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1,分析精子的形成场所、来源细胞及精子的大致形成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精子的具体形成过程的学习,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用不同颜色标记的染色体图片,结合课本,直观的讲解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并将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纵向对比学习,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横向比较对照,提高学生联想记忆、比较对照的能力;再次利用彩色图片中染色体颜色的不同,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染色体的变化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学习完精子的形成过程之后,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发放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乱序图片,指导学生组内讨论,合作,将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片正确排序,教师点评,从而突出重点。然后进入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再次为学生指出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最后围绕重点,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适度适量,紧凑,能较好的巩固强化所学知识。接下来是我的板书设计:

2.1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一、减数分裂的含义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2:减数分裂复习课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减数分裂过程。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汇报本人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过程,它以有丝分裂为基础,又是第六章遗传变异中“遗传三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的知识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a.使学生识记并理解减数分裂概念、过程、特点(以精

子形成过程为例)。

b.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为学习第六章《遗传和变异》奠定细胞学基础。

②过短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立

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及依据

①重点:减数分裂概念、过程、特点

依据: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有性生殖的关键,还是以后学习遗传变异的“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②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特点;

依据: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变化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时,思维方向容易偏离,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不容易理解,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的概念、过程和特点,掌握了生物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本节的减数分裂内容打下了基础,但由于凑数分裂的过程较有丝分裂复杂、抽象,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同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有可能对两者发生混淆。

三、说教法及依据

以老师讲授为主、多媒体动画演示为辅。

依据:通过老师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讲解以及减数分裂过程动画的演示,将原本复杂、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四、说学法及依据

在教师的讲解和动画演示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进行比较总结。

依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变通,将学习“有丝分裂过程”方法迁移到减数分裂的学习中,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3~5分钟)

通过观看高等动物受精作用过程的动画,提出“精子和卵细胞是怎样形成的”的问题,进而引出主题—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2)讲授新课(25~30分钟)

①由比利时学者对马蛔虫受精作用观察所得的结论,对学生提问“只具有体细胞一半染色体数目的生殖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的”,引发学生的思考。(3~5分钟)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减数分裂过程多媒体动画并试着归纳总结,回答问题,最后教师作补充和总结(15~20分钟)

③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进行对比总结。(5~10分钟)(如果时间不够,这一项可以留作课后作业)

(3)布置作业:(1~2分钟)

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图以及各分裂期的细胞图,并与有丝分裂的进行比较,进一步熟悉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一、减数分裂的发现及概念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间期、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中期、后期、末期、2、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四、受精作用

七、教学反思

篇3:《展开与折叠》复习课说课稿

“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中第一节“几何图形”的第三个问题。学生早在小学就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本节的第一课时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抽象出几何体和平面, 又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结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学识水平、表达能力等,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如下: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熟悉直棱柱、圆锥、圆柱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2) 能把正方体按不同方式展开、折叠, 会做简单描述, 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几何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并能由此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 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 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1) 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互转化的过程中, 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 经历动手操作、观察、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 积累数学经验, 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发展形象思维。

(3) 经历展开与折叠活动,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 通过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制作,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教学重点

1. 直棱柱 (正方体) 的展开与折叠。

2. 会解决与正方体展开图相关的典型数学问题。

(三)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折叠为立体图形, 某个立方体图形展开是哪个平面图形。

(四) 教学关键点

保证学生全员动手操作, 主动探索, 相互交流。

二、教法

本节课确定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探究, 合作讨论, 总结反思。

基于本节课实践性强, 目标要求高的特点, 考虑到学生的年段特征, 尊重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听别人讲了, 也能知道, 但不久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只有带着兴趣积极参与, 亲身经历了, 才会真正掌握, 终生难忘。”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此本节课拟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 自主学习为途径, 合作讨论为形式, 培养能力为重点, 引导学生能够动脑、动手、实践、交流。在完成本节目标任务的同时, 也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最后通过数学活动:“制作火车车厢模型”, 这一动手操作, 主动思考, 合作交流“做数学”的过程, 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 增强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利用所学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课堂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忆一忆、说一说:把下列立体图形展开后, 它的平面图形各是怎样的?

(二) 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质疑:同一个正方体按不同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否一样?

做一做, 想一想

用剪刀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按任意方式沿棱边展开, 你能得到哪些不同的展开图?比一比哪一组的展开图更与众不同。

先各自完成, 再组内交流, 然后各组相互交流, 最后教师参与、完善、展示成果并归纳:有11种不同结果 (多媒体展示) , 然后归类。 (见课件)

第一类;中间四连方, 两侧各一个———6个

第二类:中间三连方, 两侧各一、二个——3个

第三类:中间二连方, 两侧各两个——1个

第四类:两排各三个——1个

(三) 巩固训练, 熟练技能

比比你的想象力

1. 下列图形能折叠成什么图形?

2. 找朋友

3. 考考你

(1) 如果“你”在前面, 那么谁在后面?

(2) “坚”在下, “就”在后, “胜利”在哪里?

(3) 下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 标注了字母A的面是正方体的正面, 如果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所标注的代数式的值相等, 求x的值。

(4) 课本习题4.1第11题。

(四) 总结反思, 情意发展

学生结合实例总结, 教师完善。

1. 本节课复习了圆锥和直棱柱的展开图;

2.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正方体的展开图, 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 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篇4:《消化管》复习课说课稿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复习说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内容复习计划分两大讲,用6课时完成。第一讲复习消化管,计划用4课时;第二讲复习消化腺和腹膜,计划用2课时。本节复习内容是第一讲消化管的第2课时,复习咽和食管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其临床意义。其中,咽既属于消化道,又属于呼吸道,而且咽又借咽鼓管与中耳的鼓室相通,咽部发炎又易引发中耳炎,咽的位置和特殊的形态结构决定了它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是食管损伤和肿瘤的好发部位,掌握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有助于食管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科学地进行食管插管。因此,让学生牢固而熟练地掌握咽和食管的相关理论知识,不仅能为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2016年新的考纲要求,针对本节教学内容,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悉咽的形态、位置和交通。

(2)掌握咽的分部及各部的临床意义。

(3)熟悉食管的形态、位置、分部。

(4)掌握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及其临床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依据考纲梳理考点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并初步学会运用解剖学理论知识解决临床病例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思维能力,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咽的分部及各部的临床意义;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咽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

二、说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及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目标导引——知识积累——技巧点拨——能力提升——认知重建”的教学模式,以求圆满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新课结束后的一轮复习课,一轮复习的侧重点在于梳理考点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巩固基础知识,会做常规性基础题和简单的综合应用题。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目标导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法、讲练结合法,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四、说学法指导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施教过程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下学法指导:

一是指导学生依据考纲要求,梳理考点知识,自主学习,归纳、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养成积累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是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将考题中的问题与考点知识相联系,将提炼的考点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是指导学生初步了解解答各类题型的技巧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答题能力,养成准确解答试题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在课堂上,我一直注重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结合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第一步:考纲解读,目标导引

开课伊始,通过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后,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所复习内容的考纲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去理解考纲中各考点知识的要求层次。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考纲的解读,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复习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学习有导向、掌握有重点,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铺垫。

第二步:考点导学,知识积累

在学生明确目标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导学学案,让学生在导学学案的指引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积累基础考点知识。对学生有疑惑的地方,教师进行适时点拨讲解,以求达到巩固、内化基础知识的目的。

第三步:考点例析,技巧点拨

在学生基础考点知识巩固内化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解答。通过例题的解答,让学生感知如何运用考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归纳各类题型的解答技巧,以求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第四步:考点精练,能力提升

在学生掌握了答题方法和技巧后,让学生做精选练习题目。通过针对性的强化练习,使学生对基础考点知识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彻,并能进行迁移运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五步:考点回味,认知重建

最后让学生对本节课复习内容进行回味整理,重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将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达到课堂知识小结的目的。

六、说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除了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以外,我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更为突出:一是在整节课中能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累知识、典例精练、独立思考,极力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引导作用;二是整节课中能让学生在导中学、学中练,练中获知,精讲巧练,较好地体现了导学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三是在整节课中较好地渗透学法指导和解题技巧点拨,让学生既有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又有掌握方法技巧的喜悦感。

篇5:减数分裂复习课说课稿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说课材料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第一课时精子形成过程。〈〈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在高中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第二小结,在初中有关生殖知识的基础上,简明提出生殖的概念,介绍生殖的种类。从有性生殖概念和种类引出了重点讲授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重要环节,减数分裂的知识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它以第一章细胞分裂为基础,又与第五章遗传变异的知识有着密切关系,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减数分裂过程较为复杂。先通过概念的叙述,使学生有一个印象,然后详细讲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这样,既能使学生抓住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点,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减数分裂的概念,做到真正理解。最后减数分裂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经受精作用,形成合子,从而保持了亲代和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遗传变异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知识点)要求,根据教学层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识记并理解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减数分裂概念、过程、特点。

2、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3、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为后面学习遗传变异奠定细胞学基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对知识综合运用 能力。

三、德育目标:使学生确立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以精子形成过程阐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有性生殖的关键内容,而且前面涉及有丝分裂,后面是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要十分重视这一内容学习。因此确立本节重点是减数分裂概念、过程。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形象思维模糊,思维方向容易偏离,学生感到枯味,难以理解,因此确立本节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规律及染色体动态。

在教学程序上的总体思路是: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学校具体情况,增加授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气氛中掌握所学知识。

一、以前后为桥梁,精心设计好导言。用设疑导入法提问“什么是卵式生殖?”然后师生教学精子和卵细胞的特点,展示团藻的有性生过程(教学课件),精子和卵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开始介绍〈〈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板书)。什么是减数分裂呢?这节课以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为例来讲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导入新课)

这样导言,使学生产生一种急需探求的心理,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

二、新课讲授

1. 本节课共交代4个概念: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减 数分裂。这4个概念对于理解减数分裂整个过程尤为重要,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肤浅的,只是简单意义上的背下来,并没有真正体会理解,易造成失误。概念清,思路清;概念混淆,则张冠李戴。因此,我在教学中打破课本原有的教学结构,首先明确概念(板书)。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三个概念,老师先讲解演示(模型),再出示目标,最后让学生利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动手操作演示。操作错误的及时纠正,老师归纳总结,提示注意的地方

如同源染色体不可顾名思义认为来源或起源相同的染色体。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演示,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训练思维,加深概念的理解,确立正确的概念。减数分裂的概念放在最后学习精子形成过程后,让学生看书归纳总结,这样的目的,让学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含义,做到真正理解掌 握。明确了概念,那么,精子的形成过程又是怎样的呢?2. 过程

(1)边讲边贴剪贴图,贴图与所讲的内容要相对应(贴图)。在讲解过程中 以讲述法和谈话法为主,利用剪贴图,将染色体动态变化形成具体、形象化的感性认识。通过老师的“讲”与“演”,学生的“听”与“看”,按老师的叙述、谈话,找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线索,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新的信息进入学生头脑中,并与原知识结构挂上钩,达到知识“提升”的目的,体现老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

(2)层层设疑,设置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再逐一解决。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 裂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掌握减数分裂的关键。提问:1联会时染色体复制没有?2复制为何看不出来?3什么叫四分体?4图中有几个四分体5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有丝分裂中期有何区别?6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有丝分裂后期有何不同?7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原因是什么 等等,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也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通过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扩大思维范围,教会学生在广度上学会思维。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激疑、质疑,不断加大问题的难度,教学生在深度上学会思维。(3)通过“动乐爱”教学法,动手,动眼,动脑。

1动手操作比较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行为特点。2动手操作比较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 体行为特点

3分析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另一种情况。

4完成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教师只贴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

“动乐爱”教学法既用“动的方法”,贯彻“乐的原则”,达到“爱”的目的。此方法提出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提出,陶先生说“在你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不可,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机,教师'费力少而成功多',否则,'教师收效少而学生苦恼多'。此方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

激发快乐情绪,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中体会学习生物的无穷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通过概念(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和过程四个方面操作,人人动手,动脑,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如通过动手操作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学生本身产生疑问,为什么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并能加以正确解释。

总之,选择”动“点,构思”动“作,设计”动“法,让学生在”动“ 中学,便产生了兴趣,”乐“了便从情感上喜欢,由浅层的喜欢日渐发展到深度的”爱"。

(4)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始终处于学习情境中,思维性大大调动起来。因势利导,据图观察分析,通过过程讲述让学生总结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规律。及时表扬肯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5)回顾过程,从四个方面范围、时期、特点、结果,让学生看书归纳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

(6)最后,利用教学软件把精子形成过程完整看一遍。让学生确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思想。(展示)。对过程形成直观化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

总之,从概念入手,以过程为主线,重点突出变化规律,最终让学生把知识形成网络。三.小结:

减数第一次分裂六个字概括:联会、分离、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个字概括:分裂、等数。简单明了,记忆深刻。四.结束语:

生殖细胞除精子外还有卵细胞,卵细胞的形成也经过减数分裂,它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有和不同?我们下一节介绍,请同学们预习。五.习题设计

为使知识得到反馈巩固,设置由易到难三种梯度题。填充题、选 择题和简答题。(略)其中简答题部分,此题选出的目的是

1、强调联会、四分体,联会是四分体的前提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基础。

2、有丝分裂中没有的现象。

3、书中同源染色体概念由此提出。

(六)时间分配

导言2分钟,新知识传授25分钟,练习10分钟,总结2分钟,布置作业和结束语1分钟。

篇6:世界历史复习课说课稿

本节课的任务是带领学生进行世界历史第二册知识线索的复习。下面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

世界历史第二册表述了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脉络,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

义务教育要求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青少年要很好地了解国情,包括了解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而了解国际环境,主要了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到今天的历史,了解近代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民族独立的历史,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本册所讲的是近代史最后一段和现代部分,因此,属于初中历史阶段学习的重点。从资本主义发展方面来说,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由于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两次灾难性的世界大战;从科技发展来看,有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国际共运有三次国际组织,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到战后社会主义陈营,到90年代的重大挫折,总之从内容上看,本册在全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强调基础知识,除以往提到的事件和人物外,还包括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就历史学科而言,基础知识应是包括宏观知识和具体知识两方面。而对学生今后有所补益的历史知识,首先是宏观的知识,也就是从宏观上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强调要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线索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课的目的就是教学生整理本册书的历史发展线索。

二、教法

目标导学,是我实验的.一种教学模式。我认为,教师不应只组织学生学习,而且应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复习。在历史教学要求中,要教会学生会分析、综合、比较、概况、记忆,会表述历史。这一切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训练,由指导学生学习走向学生自己学习。这种模式的原则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在各阶段学生逐步得到训练。而对于整体知识的整理,难度较大,一旦掌握,学生就能尝试驾驭教材。

我的教学风格是师生交流,对话是重视学生的表现,是一种教学思想的体现。在教授新课时,谈话法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在上复习课时,更适合于用谈话法,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更易引起学生会的反应,并且可以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我决定采用谈话法。

三、学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应该说,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决定了教法和学法。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必然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从行为表现看,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基本的思路也是基本的方法,就是在老师和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尝试自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学会前面所述的各种能力,这和教法是相对应的。只有在教师的指导设计下,分阶段地进行练习,才能掌握。关于复习的方法,学生在以前已经基本掌握。在本节课里,可以说是进一步练习此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复习整理已学过的知识。在与教师对话中,积极搜索已有知识,并查阅课本,进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怎样整理知识,又为下一步继续巩固具体知识做好了准备工作。

四、教学过程

1、导言、开场白

由新千年的到来说到本世纪即将过去,引导学生进行世纪的回顾,激发学生复习的热情,使学生认为不止是在复习功课,而是在进行很有意义的探讨,成功地切入主题。

2、放剪辑好了的《二十世纪掠影》系列片录像片段,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说其中的事件或人物,起到引起兴趣、回忆的目的。

3、开始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线索。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把教材内容整理成三条线:

(一)、资本主义发展;

(二)、国际共运;

(三)、民族解放。(具体内容见教案)

4、学生继续补充整理。由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课堂时间紧张,只能统一整理粗略的线索,剩下时间由学生自己整理。

篇7:被动语态复习公开课说课稿

紫帽中学 刘尾英

一、说教材:

1、主体教材:九年级(上)第3—4单元中课标要求掌握的被动语态的用法。

2、教学重点:被动语态三种时态的结构

3、教学难点:被动语态的结构以及如何分辩中文的句子应采用何种语态。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和学会使用被动语态的结构,2.能力目标:会运用语法结构排除一定的干扰,提高解题能力并学会分辨主、被动在中文中的区别,提高句子的正确率

3.情感目标:通过练习,传递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讲练结合以及运用教学媒体ppt

四、说教学过程:

(一).重点归纳:

1.英语动词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2.当我们不知道谁是动作的执行者,或者只需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时,要用被动语态。3.写出被动语态的结构: ______________ 4.写出动词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 :

1).一般现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nglish is taught by Miss Zhu every day.2).一般过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glish was taught by Miss Zhu last week.3).含情态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归纳含被动语态的常用词组

• be made of :由…制成(原材料看得见)be made from :由…制成(原材料看不见)• be made in:(在…被制造)• be made up of:(由…组成)•

Eg:Paper ______wood.Desks ____wood.•

Our class_____52 students • The movie________ American be used to :被用来做….+动原 be used for:被用来做….+动ing be used as: 被作为…使用

English _the second language in many countries The sweater _______ keeping warm.Cups______ drink tea.be reguarded as:被当作… be known as:作为…文明 be forced to:被迫做….The pet dog__________his best friend.Liu qian_____ a famous magician.In the old days, many children __work for landord

(三).以具体题型讲解被动语态在中考中的考点。(一)、在选择题中:

要求我们能辨别用主动还是被动以及用哪一种被动.1.The song by the students once a week A.is sung B.was sung C.are sung 2.the picture last week? A.Did, be drawn B.Was, drawn C.Did, was drawn(二)、遣词造句:

1、Letter, deliver。2.be,use, time

四、真题操练

让学生练习具体题型并核对答案。

五、小结---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正确判断时态、语态并使用。六.布置作业:

篇8: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教学研究

一、图文转换法的教学

对生物学科来说, 生物图广泛编排于教材中.传统教材中, 有丝分裂共有小图19幅, 均为流程图;减数分裂内容中除了有睾丸示意图、卵巢横切面示意图、染色体交叉互换、精子开始进入卵细胞这四幅独立的图外, 还有三幅特别重要的流程图:即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 以及减数分裂图解.在新课标的教材中,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都有增加, 这两种版本教材的编排, 就决定了图文转换法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文转换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1.基本概念的教学

要教会学生识图, 教师就必须将基本概念的教学抓好, 有以下几个概念在识图前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细胞周期、间期和分裂期, 纺锤丝和彷锤体、染色单体、赤道板 (是一个虚拟的名称, 不是一种结构) 和细胞板 (细胞壁的前身) , 这些基础知识在图解中完全体现出来, 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边教学生识图边提问.例如, 在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流程图时, 提出以下问题:哪些图存在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前期、中期、后期) ?哪些图中存在染色单体 (间期、前期、中期) ?哪些图中存在染色体 (前期、中期、后期) ?哪些图中为染色质状态 (间期、末期) ?这些知识在图中均反映出来, 而且一目了然, 教师可以在教学生说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2.教学流程

教师示范一幅生物图一图多学生描述多图一学生描述师生互动评议选出对生物描述得好的学生掌声鼓励.

在学生识图时, 要加强教师的正确引导, 力求纠正学生在识图中出现的偏差, 培养学生对生物图的描述表达能力, 对在描述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 要及时纠正.与此同时, 注意对相关知识的再现, 如核仁和核膜的概念, 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 (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中已介绍) 等.

二、比喻法的教学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教学中, 以图文转换法为主, 比喻法为辅, 比喻只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当调味剂.比喻法运用得当,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两个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都必须充分运用挂图, 设置一系列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去发挥自主学习的潜能, 这就是启发和问题并举的教学模式.

1.有丝分裂的教学

通过阅读挂图, 在已介绍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流程图, 提出下列问题: (1) 有丝分裂的哪些时期内染色质呈钢丝?哪些时期内染色体呈棒状的钢绳? (2) 有丝分裂的舞台是谁建构的? (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 (3) 有丝分裂的主人公是谁? (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规律性变化) 在哪个时期内纺锤丝像橡皮筋一样会收缩变短 (后期) ?

2.减数分裂的教学

以有丝分裂为基础, 以减数分裂的同源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出现有规律的动态变化为主线, 以确定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为核心, 充分运用挂图, 构建减数分裂总的教学流程:手势教学比喻法教学三动一评的教学 (动脑想一想, 动手做一做, 动笔画一画, 教师点评) .

运用比喻法教学减数分裂的具体流程为:同源染色体的恋爱 (可以认为是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也可以追溯到精、卵结合中, 由于间期为染色质要螺旋化成为染色体, 就可谈情说爱了) 结婚 (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联会和四分体行为, 一男一女住在细胞这张床上, 就能结婚) 离婚 (同源染色体情不投、意不合, 小夫妇暂时分居, 此时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最后分道扬镳, 此时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离婚的结果, 导致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单身汉或光棍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次级精母或次级卵母细胞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 根本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如果结婚后有个别的同源染色体要恩恩爱爱过一生, 不发生离婚, 则为染色体变异.教师若将流程中的“恋爱结婚离婚单生汉”的教学过程, 设置为启发式提问的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会更好, 课堂更活跃, 学生思维更主动, 学习兴趣更浓.最后, 采用比较法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以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列表比较, 以示区别和联系, 找出减数分裂为什么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的原因.

摘要:着重阐述图文转换法和比喻法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教学研究, 从教法和学法的角度, 介绍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流程图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图文转换,比喻,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数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明达.谈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J].1999, (1~2) .

[2]张武升.培养创新人才是跨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J].中国教育学刊, 1999, (1) .

篇9:减数分裂复习课说课稿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复习

一、变异来源上的差别

有丝分裂过程能产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而减数分裂还能产生基因重组。

二、细胞分裂图象的区别

第一步:确定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如有,则该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如无,则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

第二步: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确定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1.若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

(1)如染色体散乱分布,且染色体上无单体,则为有丝分裂前期或末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2)如染色体散乱分布,且染色体上有单体,则为有丝分裂前期。

(3)如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则为有丝分裂中期。

(4)如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两个平面上,则为减数分裂(I)中期。

(5)如有联会、四分体现象,则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前期。

(6)如同源染色体分离,则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后期。

2.若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1)有单体,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末期。

(2)若着丝点排列一个平面,则为减数分裂第二次中期。

(3)若无单体,则为第二次分裂末期。

3.除此外,还应该注意:

(1)如细胞膜向内凹陷,则为细胞分裂后期,再根据有无单体判断,如有单体,则为减数第一次后期,如无单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后期。

(2)细胞两次大小不等,则为减数分裂,再根据同源染色体的有无判断,如有,则为减数第一次末期。如无,则为减数第二次末期。

三、理解可遗传变异发生的时间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减数分裂的间期。

染色体变异(主要指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基因重组(只指基因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四、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一个细胞DNA含量变化量、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染色单体变化图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仔细研究过程变化情况、不应死记、应理解,以DNA含量变化图为例说明。

1.在有丝分裂中,有五个时期,对DNA含量变化有影响的只是两个,即间期时的染色体复制和末期时的细胞分裂,即只有两条竖线,如下图a、b,只要掌握了α线和6线的含义,其他的就容易掌握。

2.在减数分裂中,对DNA含量变化有影响的则有三个时期,即间期的染色体复制,第一次细胞分裂,第二次细胞分裂,也就是三条竖线如下图a、6、c。

综上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虽然枯燥难懂,但是,只要吃透课本,弄通课本,了解变异来源上的差别,识别细胞分裂图象的区别,理解可遗传变异发生的时间,仔细研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一个细胞DNA含量变化量、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染色单体变化图,就能充分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重点、难点。

篇10:比的认识复习课说课稿

裕展寄宿制小学

一、说教材

《比的认识》这一单元是安排在北师大版 让我感到最满意的是孩子们在课堂上发言非常积极,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获得了表现的机会,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鼓励,大大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在题目的设计中,开放性试题不够;还有就是因教学内容太多,在时间把控方面欠佳等等。还有一些不足,是我没有想到的,也请其他听课的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篇11:阅读理解复习课说课稿

阅读理解是成考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占了45分,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难的一个部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很茫然。所以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要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握阅读选择题干中的关键词与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段,并从中把握语篇的内容,利用关键词进行解题。难点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我的复习思路是这样的:先让学生明白成考对于阅读理解的要求,与要求相对应的是阅读理解的四种题型(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事实细节题;词义猜测题),但事实理解题是重中之重,占了阅读理解题中的60%,也是最容易得分的题,故学生必须要能做。

其次,比如说让学生掌握做这类题的方法、技巧,比如说抓题干的关键词,获取文章的关键信息等。

篇12: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说课稿

我县新一轮课改中,进一步优化、丰富了课型,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自主学习型转化,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特别是定向反思课,使得由教师为反思主体向学生为反思主体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反思的意识。现就本节的定向反思课的设计加以说明:

学生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之后,均能顺利地解方程,但在学习和检测中发现学生因方法的不同影响解题效率,部分学生方法运用不灵活,急于解题而不注重分析和方法的选择,致使解题效率不高,因而设计本节的原理性反思结合疑难反思,达到收获知识、方法、思维的目的,以利于学生优化方法,提高应用与转化数学思想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尤其适合于我校“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人人组织学”的教学理念,我们一直坚持的“学习组织”建设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反思得以轻松、高效进行。反思课的积极作用之一在于能有效进行学困生的转化,防止新的学困生的产生,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均衡发展。

本节在设计上充分体现我县反思课型的操作要点:

活动一的目的是通过反思的主体----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反思活动,即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共同研析成因,通过交流分析,共同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同时通过不同解法的比对、分析,使学生产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意识,并进而形成规律性认识,升华方法,内化知识,形成体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提高个性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

活动二的目的在于通过规律的认识与提升后,运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运用的熟练程度,达到消化、巩固、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反思,使学生掌握更准确,运用更灵活,使知识更深入系统化,提高全员的效果。

活动三的设计是在现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难度的一定程度的提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进取的学习品质,而且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换元思想的认识和方程解法思想的认识。逐层深入的训练与反思,使学生对方法的认识更深入,提高反思效果,提升反思能力。

上一篇: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与法国的“做中学”下一篇:汀罗二中资源库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