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普法心得

2024-04-24

六五普法心得(精选6篇)

篇1:六五普法心得

六五普法教师普法学习心得

本人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系统研究与分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积极拓宽思路,大胆改革创新,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在依法治理各项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法制理论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高。

普法依法治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没有现存和固定的模式。因此,它在理念上也要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丰富深化。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五五”普法启动的有利时机,巩固和扩大已有成果,不断改进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在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实现发展和创新,提高工作指导水平。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确保普法工作有序开展,是普法工作的进步,也是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的具体表现形式。不抓执行就容易走过场,影响法律的严肃性。普法工作法制化,既是一种法律的强制,也是一种工作程序的要求,既是对普法工作作出硬性规定,也是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身的一种约束。加强监督工作,是普法工作法制化的重要内容,只有依法监督才能保证依法行政。当前,监督的重点是国家机关权力的运用,工作人员行政活动是否合法有效和普法经费的合法使用问题;监督的主要方式是人大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等。通过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措施,促进普法工作法制化的形成和发展,对营造良好社会主义法制环境也将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黄川中心小学 王芳

六五普法教师普法心得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学习了《守则》《规范》;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学习了《教师法》,《

普法》„„长期以来关于教育的法律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诽谤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通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现在我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六五普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黄川中心小学 陈慧

六五普法教师普法学习心得

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

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好教育工作。

黄川中心小学 陈宝林

六五普法教师普法学习心得

六五普法即为《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简称。其目标:在公民学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法治观念和法治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价值观和良好法治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当然,对于不同层次的人要求也不尽相同。

教师这个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长期以来关于教育的法律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诽谤教师、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通过学习六五普法,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有义务和责任去学习和静下心去写写心得。

通过学习教师法,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现在我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黄川中心小学 孙克龙 六五普法学习“五五”普法心得体会

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全国“五五”普法教育,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新一轮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在过去20年里,全民普法教育在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法治保障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普法教育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与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还较明显。如何搞好第五个五年普法教育,我们认为: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突破重点、难点和盲点等薄弱环节上,通过攻克薄弱环节来提升“五五”普法教育的质量。

一、薄弱环节制约着普法教育的质量

我国的普法教育通过2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普法教育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全民普法教育期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经济转型、企业转制、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各种利益调整的主要特征,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普法教育、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基层普法轻自身学法的问题。会上要求多,会下落实少,对下要求多,对己要求少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对普法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地区的普法教育发展不平衡。

黄川中心小学 王婷

六五普法教师普法心得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应该说,在“四五”普法中,各级政府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较为重视,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确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运作。但是在工作运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法制副校长素质不高,讲课内容缺乏针对性,且讲课形式单一。简单枯燥,导致有的学校法制副校长没有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由于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一些学校和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尤其是流动人员法制教育难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已成为一大趋势。仅新都目前就有外来流动人口10万多,占本地人口六分之一。他们一方面为新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压力。

我也感到农村法制教育工作还不到位。多年来,在推进全民普法教育中,各级政府一直将农民的普法作为重点来全力推进。特别是各地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开展“综合示范村”以及“法律明白人”创建活动为契机,使普法教育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进。但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上普法骨干紧缺和政府投入不够等因素,使普法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黄川中心小学 乔丹

六五普法教师普法心得

普法教育质量不高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的问题,也有主管部门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缺乏应有的法制保障。因此,在推进“五五”普法中,我们应当下大力气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以提升普法教育质量。在建立法律保障制度中,我们认为,应构建以下四个保障机制:

(一)要构建普法教育组织保障机制。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确立组织保障机制。不仅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普法组织机构,而且还要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和权限,不能让普法机构成为摆设。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都有普法的组织机构,但一些单位的普法机构作用不大,工作推进不力,普法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确立普法组织机构的职能和权限,让它们真正在全民普法中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

(二)要构建普法教育责任机制。全民普法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这一方面需要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明确各自的责任,否则共同责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要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构建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体系,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样才能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提高。

(三)要构建普法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在教育的手段上,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拥有的资源可以共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不沟通、开展工作单打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树立“大普法”观念,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整合资源,这样,普法教育才能与其他教育互为侵透,协调发展,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够提高。

(四)要构建有效的普法教育考评机制。在普法教育的实践中,绝大多数单位都建立了考评机制,但一些单位考评的效果不是很好,影响了普法质量。因此,要从法律制度上对普法教育的考评机制予以确认,同时从政府的角度解决部门考核、多头考核和重复考核等问题,把一切考核纳人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考核的轨道上来,增强考核的权威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普法教育与其它工作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普法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五”普法既要开拓创新,又要加强基础性工作;既要求发展,又要继承过去的优秀成果及其成功经验。

黄川中心小学 陈红

六五普法普法心得

通过这次六五普法,我再次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现在我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六五普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教师的本质工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学习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长期以来关于教育的法律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诽谤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教师的基本权利。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课程,我们应该积极的去学习法律。

黄川中心小学 孙克珍

篇2:六五普法心得

今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这对于各级政府来讲,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作为“六五”普法主力军的司法行政部门,要做好这项工作,必然要在创新方面大做文章。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社会管理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因此,在普法层面,做好这项 工作,最基础的任务就是要了解居民的需求,要积极适应形势任务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法律需求的新变化,积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理念创新。从“一五”普法的启动到“五五”普法的验收,我们已经在普法的道路上摸爬打滚了20年,每年都在普法,每年都在总结,每年都在讲创新。但事实上,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在千篇一律,而很多工作确实是日常性的,具有重复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掘亮点,根据所处的环境对日常工作进行变通,这样,我们的普法才能不断创新和提高。一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促进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这就要我们深入基层去调查和了解,从而知道群众最需要的什么,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所需要的东西是不同的。当然,我们普法的最终目标是希望人人都懂法知法,但是从现实来说,并不能达到所有人都对所有法都了如指掌,况且对于一个专业的法律人士来说都无法对我国庞大的法律全面的知晓。因此,普法的初衷是让所有的民众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法律都能知晓,因而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让普通民众都能了解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法律,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能够首先想到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如果真的达到以上两点,那么我们的社会会稳定和谐的多。但是,对于目前来说,还是任重而道远的。二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把为群众服务贯穿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全过程,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司法行政部门不仅承担着法治宣传教育的任务,而另一个基本的职能就是在民众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和援助。因此,这就要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一起抓。

工作创新。在认真总结经验、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探索新途径,丰富新载体,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过去的经验里,我们充分借助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方式毕竟也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还有一些群众并不识字,没办法通过这些途径来了解法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在继续继承这些载体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体性的普法作用。即通过开展法律宣传进乡村和法律资料送到家,法律条文讲到家的活动,使广大农民朋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律熏陶。通过模拟法庭、文化传播等以案说法的形式进行现场推广。当然,在过去的经验里,我们也开展了“法律六进”等主题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大多只是临时性的,并没有变成常态。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活动变成固定的常态的活动,并将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提前告知百姓,这样普法的面会更广,质也会更高。其次,司法行政是普法的主力军,但是由于人力、财力方面的局限性,普法工作在实践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司法行政部门应该转变单一的主体普法方式向部门联动普法宣传进行转变。当然,在过去的经验里也并不是没有采取过这样的方式,例如“一月一法”活动的开展,即把普法的任务分到各相关部门去落实。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这种部门联动的方式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过去的操作过程中由于一些部门普法意识不高配合力不够的问题,导致这种联动的普法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而事实上,部门联动的普法形式有其必然的优势,各单位各领域所负责的领域不同,也对所辖领域的法律更加了解,因此,在普法过程中有先天的优势。另外,在过去的经验里,我们通常会利用大型的节假日集中开展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比如最基本的方式是设点的方式进行发放宣传单和咨询活动。每年的活动都大同小异,没有特别的亮点,当然作为最基本的传统方式,要继续继承,因为这种方式是最直接也是最便捷的。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此也作为一种常态来对待,当然我们还要借助媒体进行宣传,首先要让百姓知道,然后每到这天,有需要帮助的群众自然会集中去咨询,而暂时不急于需求的群众也会去了解,这样的常态咨询方式才不会流于形式。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形成一种由被动的法律宣传变成百姓主动学习法律的意识,从而营造一种浓厚的法治氛围。

机制创新。司法所是司法系统的基层组织机构,也是承 担基层普法的主力军。[莲山 课件] 但是,在过去的经验里,面临着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经验不足软实力的欠缺和司法所设备不全硬实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做好“基层普法应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建立培训机制。我们的普法队伍中许多并不是学法律的,当然并不是说普法队伍中所有的人员都必须是学法的,但是至少对每个普法工作者来说,都要基本法律尝试素养,具备专业的普法业务能力。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普法工作者进行培训,同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宣传能力水平,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二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随着法制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基于法治方式上不断创新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普法经费紧张的问题,保障基层普法办基本的普法辅助设备,保证基层普法工作者在开展活动中有适当的经费去尝试现代的普法手段,从而保障普法教育活动正常开展,以提高普法的工作效率。当然,同时也要配套以监督机制,保障所有的经费都用到普法工作当中来。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当然,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全民普法活动,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也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

学习《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体会

9月7日,国务院通过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于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

本人认为国务院出台《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很有必要也很及时,有利于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利于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凌成兴常务副省长建议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要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家要制定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二是对上路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要严格管理;三是要建立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机构体系。

近年来,市农业机械局深入学习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提高操作水平,提升工作质量,大力实施“五动”战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改善法治环境,全力推动赣州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一、确保“三个到位”,强化领导推动

我局要注重从领导层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一是组织机构到位。二是任务分解到位。三是经费保障到位。

二、依托“三个平台”,强化宣传发动

我局始终把宣传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先导工程,依托“三大平台”,大规模开展依法行政宣传活动,为推进依法行政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一是依托媒体平台。在市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上开设“农业机械化专栏”,通过专栏,公布行政许可项目清理情况,围绕如何依法行政专题采访县领导和各行政执法单位负责人等等。二是依托阵地平台。充分利用农业机化培训请市有关专家进行授课,举办《纲要》、《行政许可法》、《农机化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岗位培训,既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又使依法行政的观念入脑、入心。三是依托活动平台。抓住普法宣传日等契机,进一步宣传农业机化法律法规。

三、完善“三项制度”,强化制度驱动

1、要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查报备制度。

2、要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

3、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

四、建立“三个通道”,强化服务带动

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狠抓政务公开,真正赋予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1、建立政务服务通道。

2、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

3、建立行政服务快捷通道。

五、狠抓“三个环节”,强化督查促动

坚持用科学的督查制度来推动依法行政,提高机关效能。

1、加强对出台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2、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督查。

3、加强对行政许可项目的督查。

学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体会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机化发展,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开始施行,标志着中国的农机化发展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它的出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对农机化发展重要性的认同,将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更为有力的内在动力。它所展现的基本精神,提出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指明了农机化系统的工作方向,所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农机化促进法》的精神实质和时代特点是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的基本前提,是今后正确而有效地推动农机化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借助这次领导干部学法征文活动,我认真学习了《农业机械促进法》。通过学习,对《农业机械促进法》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感悟颇深。

一、充分认识《促进法》的重要性

1、从法律的高度确认了国家鼓励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取向,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提高了农机工作的社会地位。第一条指出:“为了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制定本法。”第三条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和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上述内容从法律的高度确认了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支持农机化的发展是国家的政策取向,同时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负有的责任和应采取的扶持措施,从而把农机化工作进一步纳入国家和政府工作的主渠道。

2、《促进法》的出台,进一步改善了农机化发展的环境,运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中央先后制定了对农民个人、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了补贴,对种粮大户给予购机奖励等政策措施。农机化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促进法》的实施、逐步实行的购机补贴和燃油补贴的试点,进一步激化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3、《促进法》的实施将促进农机化管理工作从管理为主向促进为主转变。《促进法》是一部意在促进的法律,其规定的措施大部分也是支持性、引导性、调控性的,而少量以管理为主的条款则集中在质量、安全和约束政府行为方面。这说明了该法立足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适度引导推动与国外促进农机化发展通行做法接轨的取向,体现了管理理念的转变,体现了《农机化促进法》的时代特点,这也是对新形势下农机化管理工作改革趋势的引领。

4、《促进法》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农机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该法第三条提出,“要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这一原则既是多年来农机化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又被与时俱进地赋予了新的内容。“因地制宜”是发展农机化的思想路线。“经济效益”是发展农机化的目标和动力。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规划和推进农机化的发展,评价农机化的成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是农机化工作管理的重点。它不仅包括操作者的安全、农机作业相关人的安全,还涉及农机作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二、如何贯彻《促进法》

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就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好、宣传好《促进法》,不仅要使农机工作者自身吃透精神,而且更应让社会知晓《促进法》,要广大农民和农机手宣传,向社会各界宣传,向有影响、有决定力的人宣传,让各级领导都来关心农机,重视农机化。通过召开会议、电视讲话、巡回宣讲、发送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

2、调整思路,转变观点。《农机化促进法》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扶持农机化发展。作为农机部门要转变观念,就是解放思想树立市场经济的观点,按市场规律运作,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当前主要克服三种观念,树立三种意识。一是克服“等待观望”的观点,树立市场意识,在市场中找出路;二是克服“悲观失望”的观点,树立服务意识,在服务中找出路。通过为“三农”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三是克服“无所作为”的观念,树立责任意识,在尽职尽责上找出路。在其位谋其政,在其岗谋其职,人人都来想办法、出主意、抓落实。

3、改进方法,转变职能。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农业机械在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一是作业领域在扩大,从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和畜牧、渔业、林业生产、农村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扩展,从产业的耕耙播收向产前的生产资料、生产条件的改造,到产后的产品保鲜、烘干、加工、包装、运输等方面廷伸。从单一生产环节向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流通的全过程扩展。从以当地乡村作业为主逐步发展到跨县、跨市、跨省,有的还走出了国门。二是作业方式在转变,从传统的分散的作业方式提升到集约化、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和标准化的作业方式。所有这些都逼使我们要改进方法,转变职能。

(1)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管理转变为依法行政和依法兴机。由以人、机管理为主向更多地为农民、机手提供组织、引导和服务的转变。加强服务指导,建立和完善农机作业,培训、维修、信息、中介等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2)从努力争取部门性支持项目转向积极争取政府对农机化事业的稳定扶持政策,创造有利于农机化发展的农村金融、流通、社会服务等系列性政策环境。

(3)从以“安全监理为龙头”转变到以农机新技术推广为重点。因地制宜,根据启东的农业特点、推广一些本地农民买得起、用得上、修得好、推得开、有效益的新机械。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什么东西有用,我们就拿来。要完全根据农民的需求来操作,同时要充分发挥推广的示范作用,要培育和扶持农机大户和农业机械的示范基地,让农民有看头,有榜样。

(4)安全监理应从道路转向田间,强化田间作业机械的监管。

(5)从主要搞好系统内部的工作和建设,向更加注重协调,争取各有关部门的认同和支持转变。

(6)乡镇农机管理人员要从直接管理为主,向更多地体现政策性、引导性和服务性转变。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不仅使原有相对独立的农机化管理行政系统取消了,使许多乡镇专职农机管理人员仅有1人,这逼使我们从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上,加以改变。该管的管,该放的放。通过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经济秩序,促进乡镇农机管理人员更好地为农机使用者和农机化服务。

三、用足政策,争取支持。我们必须认真吃透法理精神,争取各种支持。具体要争取如下:

1、争取启东市政府把农机化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把农机化发展计划纳入政府工作统筹和百分制考核内容,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农机化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2、争取政府加大投入,设立农机化推广、培训专项经费。

3、争取政府协调各有部门,赋予农机管理部门必要的管理手段,加大对农机作业市场和维修、销售市场的管理力度,维护广大农民和农机手的合法权益。

4、争取政府提供更多的“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培养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机手和维修人员。

5、争取更多的购机补贴资金和燃油补贴项目落实。

四、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就是要建立适应市场需要、功能齐全配套,实实在在能起作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每个乡镇都要有这方面的队伍,逐步提高技术服务档次,增强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机服务。

五、提高素质,做出成绩。现代农业机械融合了各种先进农业、机械、电子、化工等技术,仅掌握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农机化管理、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不断组织学习、培训,提高技术水平、综合业务能力。绝大部分的农机工作者,对于农业机械都要能做到能开、能维、能讲解。另一方面,通过农机系统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做出我们的成绩,让领导满意,让社会满意。

六五普法的心得体会

作为民主法制建设基础性工程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新型公民,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普法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回忆过去20多年的普法,对广大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无疑取得明显成效,但从现实和长远角度来看,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表现在确立工作思-

路上,“一个调”,科学性不够;在制定工作目标上,“一般高”,讲远近不够;在宣传教育对象上,“一锅煮”,分彼此不够;在宣传教育活动上,“一阵风”,抓经常不够;在宣传教育方法上,“一副样”,出生动不够;在宣传教育推进上,“一家忙”,搞合力不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现实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改进和创新的着力点。因此,仅就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在精心打造好普法“1234”工程上狠下功夫,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要做到“一个确立”。就是要确立理念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确立一个创新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灵魂。从1986年至今,县普法经历了“一五”探索、“二五”实践、“三五”重在建设、“四五”依法治理、“六五”全面建设法治县五个阶段,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六五”普法初期,根据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县提出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拓宽渠道,活化形式;普治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条思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县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就县共分七大类,即: 本文来自文秘114 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中省市县直执法综合管理类、中省市县直社会服务类、县人大、政协及党群机关综合(事业)类、农村乡(镇)类、教育类、企业类和社区类。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就是按照不同类别、实现时间和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本目标可分为组织领导重视程度、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和超前工作五个方面,具体目标可分为若干条,近期目标就是当年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就是五年可实现的综合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突出“三个结合”。即: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突出这“三个结合”就是打破过去就普法而普法的工作做法和工作方式,跳出固步自封的工作怪圈,拓宽渠道,活化形式,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是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围绕法律服务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开展法律服务中找准普法工作方位,才能使普法与法律服务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普法可以搞些必要形势,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我们普法工作正要搞的。法律服务也是如此,目前要着力开展关系民生与发展问题、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人民内部矛盾调解问题、公民权益保障问题和贫弱群体法律援助问题等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和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增强当事人及周围群众的法律意识,以此达到普法与法律服务双丰收。二是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围绕文化建设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文化建设中找准普法切入点,才能促进普法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结合城乡文化建设正在兴起的热潮,一方面可以将文化阵地与普法阵地、文化图书与法制图书、文化学习与普法学习、文化活动与普法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繁荣地方文艺之机来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剧团专业队和群众业余队的作用,深入乡村、深入生活、创作编排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的法制方艺作品,在城乡巡回演出,使法律条文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普法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广大农民普法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头戏”,也是(来源:文秘114 http://)困扰普法工作的难点,因此,必须抓住广大农民对现代科技应用的积极性,结合每农村科普之冬、科普之春和科普下乡活动,将普法教育融入其中,随之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法制讲座”、编印常用法律知识宣传资科和法治文化用语集锦等,广泛宣传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法律进乡村”活动顺利推进。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实现“四个突破”。即:人力资源、设施资源、平台资源和经费资源上有新突破。一是在人力资源上实现新突破。就县实际重点培育和建设以普法骨干、普法联络员、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这四支队伍。全县上下普遍建立健全普法“三员”骨干队伍(宣讲员、辅导员、报告员),并分期分批进行集中轮训。全县组成普法宣讲团17个、普法宣讲组286个,定期深入机关、学校农村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全县整合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高等院校法律专业学生和司法战线资深的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法制宣传人力资源,建立一支统一规范的普法志愿者队伍,经常活跃在全县城乡之间。全县各部门,各单位都设定一名普法联络员,定期汇报工作,反馈信息,真正做到普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在设施资源上实现新突破。设施资源是开展法制宣传的必要条件,全县舍得投入精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一些法制宣传必要的外部设施和内部设施。全县以人口密集地、休闲场所、公园、车站、商场和主要街道等制作了固定永久性法制宣传设施,营造外部法制宣传氛围。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内部设施建设力度,具体实现了“五化”,即:(1)办公场所实现专室化,从县办到各基层依法治理办都设有专室。(2)工作运行实现图示化,从上到下统一制作工作运行图板、统 本文来自文秘114 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一制作牌匾,各种组织、制度、指标、任务量化上墙、图文并茂,一目了然。(3)宣传器材设备实现现代化,各级依法治理办都配置了数码像机、录像机、微机等宣传器材和办公设备,县办还配装一台专用普法宣传车。(4)普法档案实现规范化,全县统一要求、统一标准、文字档案齐全、类别清楚、专室专柜。(5)是普法工作实现网络化,县办通过政府网与各乡(镇)依法治理办实行微机联网,“148”法律服务热线电话全部开通,运行良好。三是在平台资源上实现新突破。全县以“八项”宣传形式为载体,搭起具有本地特色法制宣传教育平台,并在完善中抓提高,在提高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搞突破。第一,开展常规性纪念活动。充分利用一些法律法规的纪念日、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常规性活动,由县委依法治县办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适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第二开展“法制文艺”下乡活动。以县剧团专业队和群众业余队为依据,组织创作编排一台法制文艺节目,下乡巡回演出。第三开展“法律大集”活动。以各乡(镇)集贸市场日确定为法律大集活动日,每个乡镇每年举办5次以上。第四开展“法律广场”活动。在县城设置2处“法律广场”,定期开展法制宣传。第五开设“法律橱窗”。充分利用乡村公开栏现有设施,开设乡村“法律橱窗”。乡(镇)每周一期并轮换一次内容,村每半月一期并轮换一次内容。第六开辟“法制专栏”节目。采取“以案说法”、“法制讲座”、和“银屏字幕”等形式,通过电视覆盖面,把法律知识传送到千家万户。第七开设小区“法制长廊”。在县城繁华小区开设2处“法制长廊”,确定专人定期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第八建立“法律农家院”。每个乡(镇)只少要建立3—5个村标准性高、运用性强的“法律农家院”,并逐步实现“村村有个法律农家院”。四是在经费资源上实现新突破。全县采取政府拨付一点,社会筹集一点,企事业单位冠名赞助一点,法律服务创收一点等措施,县办普法经费10.8万元已纳入财政预算,为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篇3:六五普法心得

结合目前的普法工作, 笔者认为, “六五”普法必须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为目标, 以思维创新为前提, 以手段内容创新为基点, 以组织机制创新为保障, 齐抓共管, 全员参与, 在把握切入点、增强针对性、立足多元化上下功夫, 寻求突破口、找准契合点, 切实把“六五”普法工作抓紧抓实, 抓出成效。

(一) 、创新普法理念, 让普法成为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增强普法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克服传统普法思想, 打造全新普法理念, 把普法工作贯彻落实到整个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来

严格说来, 普法不应该只是普法职能部门和普法工作者的事情, 它的主体应该也必须是全体大学生, 在高校, 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学院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质的主要机构,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提高包括法律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 也是每个大学生应该认真面对和努力实现的。每一位大学生既是受教者, 又是施教者, 即通过普法工作, 把法律知识内化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 并外化为日常的尊法、守法、用法、护法行为, 以此来感染身边的同学。相比之下, 鲜活的范本更有利于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的传播。

2、坚持“以人为本”的普法理念, 让普法工作成为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对高校来讲, 普法主体乍一看比较单纯, 一面是施教者教职员工, 一方面是受教者大学生, 但具体分析起来, 每个受教育者的社会阅历、知识水平与性格特点等个体情况都有很大差异, 特别是在网络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是让人难以把握。从某种程度上说, 普法只有在成为人们的内在需要时, 就会对其产生亲和力、认同感, 从而引发积极的态度来学法用法, 反之, 就会抵制甚至有对立情绪。

普法教育要承认和重视不同对象人群的个性特征, 以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为立足点, 按照他们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法律知识需求, 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 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 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对法律知识、法律文化的渴求, 从而吸引更多大学生的主动参与, 使普法工作有机地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当中, 内在地成为他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不是搞形式、走过场。

(二) 创新普法手段, 增强普法教育的实效性, 提升普法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1、丰富普法内容, 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工作

在高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普法教育的主要课程, 也是宣传法制思想的主要阵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课程中所列内容还是停留在原有的版本上, 文中案例也比较陈旧, 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 这也是相当部分学生不愿学习这门课程的原因所在, 因此, 要加快普法教学内容改革的步伐, 搭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把当前大学生较为关心的事件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的法律知识剖析, 此外, 还要把国家最新出台的教育制度和政策、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就业政策, 新修订的《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和法规穿插到课堂之中, 并把它列入期末测评的考核内容。

此外, 普法工作还要处理好重点和难点的关系,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找出普法工作的切入口和突破口, 有选择、有区分、分层次, 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普法工作, 避免没有重点, 蜻蜓点水, 面面俱到。

2、创新普法教育形式, 增强艺术性

在以往的普法工作中, 传统的“摆 (摆摊法律咨询) 、讲 (讲法制课) 、赛 (法律知识竞赛) 、考 (法律知识考试) ”等方式在一定的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 公众对普法形式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如今的“90”后被公认为“叛逆”的一代, 他们的知识面更加广阔, 个性也十分张扬, 行为容易走极端, 传统枯燥的说教式普法教育对他们丝毫没有吸引力, 而“用事实说话”的实地参观学习效果更受他们欢迎。因此, 我们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增强普法内容的趣味性、娱乐性和艺术性,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说教与熏陶相结合, 法理与情理相结合, 寓教于乐。对于他们的普法教育再沿用传统的灌输模式已经不合时宜, 应积极探索能够为他们所接受和欢迎的手段和形式, 开发新颖的途径,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根据他们的需要和心理特点开展普法教育。

当前, 网络论坛、博客、微博、播客以及QQ是大学生最喜欢使用的信息交换媒介, 普法工作者可以通过开通自己的博客或微博, 利用网络与大学生进行交流, 开展普法宣传, 与原来的说教方式相比, 这种方式虽然采取匿名交流, 但交流的过程就是法制思想的传递过程, 不管交流的双方身份地位如何, 他们都可以就某一个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此外, 还可以探索以普法知识辩论赛赛、班级精品班会、形象大赛为载体, 以争创先进团支部、文明班级为抓手, 把普法工作融入其中;举办“远离毒品”、“不闯红灯”、“低碳我们在行动”等签字承诺活动, 引导青年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争做文明守法的好公民;以每年12月4日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为载体, 在全校开展“法制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 通过讲法制故事、举办法律讨论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模式法庭”等形式,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自觉地接受教育6;把课堂教育与新闻媒体、信息网络、声像、文字等实物载体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报纸、广播及电视媒体, 播放普法宣传片, 打造多形式推进、立体化覆盖的法律传播体系;组织学生到执法现场或监狱进行现场参观学习, 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等。

(三) 创新组织机制, 为普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创新领导机制, 树立普法工作权威

建立权威高效的领导机制是做好普法工作的关键。因此, 高校普法教育工作首先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队伍, 成立由校领导亲自挂帅, 校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 切实组织实施“六五”普法工作, 普法工作不仅仅挂在嘴边还要放在心上, 领导小组不仅是普法的倡导者, 更是普法的践行者, 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 此外还要经常听取汇报, 进行监督检查, 解决普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创新普法工作运行机制, 实现普法工作有序开展

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实践, 在学校已普遍建立了组织保障、评估考核、目标管理等制度, 并初步形成了校党委领导、纪检监察监督、职能部门实施、全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全体大学生普遍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

在这个机制中, 校保卫处与党委宣传部是牵头机关, 负责组织实施整个学校的普法宣传;校属各单位与教学学院负责具体实施本部门大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 并做好与保卫处、党委宣传部的沟通交流;校工会和纪委监察部门负责监督, 就大学生的需求和普法效果进行调查研究, 并把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执行部门;全校大学生是普法工作的对象和参与主体, 他们对普法工作的支持度、参与的积极性如何直接关系的普法工作的成效, 因此要广泛动员大学生们参与到普法教育宣传中来, 在全校形成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用法的良好氛围, 从而实现普法工作的有序开展。

3、建立普法专项经费, 确保普法工作顺利进行

邀请法律专家来校讲学、开展现场普法教学都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 没有一定数量的经费保障, 普法工作就很难进行。纵观国内高校, 相当大部分没有普法教育经费使用的明确规定, 普法费用使用和管理的随机性比较强, 这样不利于普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此, 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情况, 在学校总体教育经费开支中单列普法经费支出, 并建立明确可行的经费管理办法, 加强经费使用情况管理, 确保普法工作必要的活动经费。

4、强化监察监督机制, 保障普法工作取得实效

校工会、纪检监察部门是维护大学生权益的主要部门, 要充分发挥它们在监督校属各单位依法办事情况、普法专项经费使用情况、校内违法乱纪情况监督中的作用, 保持高压态势, 杜绝校园违法事件发生;发挥好校园网、校报、校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校内媒体在弘扬真善美, 鞭策假恶丑中的作用, 积极宣传报道普法教育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设立大学生权益维护中心, 建立大学生自己的维权组织, 保障大学生能够依法享有的权益;设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和收件箱, 畅通信访渠道, 切实保障大学生正当维护权益, 有效维护普法工作成果。

5、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普法工作能否落到实处, 关键在于有没有适用的考查评估机制。评估机制的设计要破除原有的普法考试单一模式, 建立一套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以普法工作实际效果为依据, 普法考试与实地考查相结合, 突出普法实效的考评实施办法, 并使之常态化。从普法工作思路是否妥当、内容是否丰富、形式是否多样、措施有无创新着手, 突破原有普法的条条框框, 在更大的范围内考查普法实效, 设立考评明细表, 结合考查结果进行加权比较, 评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把考评结果进行全校通报, 并作为全校部门年终综合评比的重要指标, 对做的比较好的单位进行一定的奖励, 对普法宣教不力的部门责令通报批评, 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一定的处罚。

篇4:六五普法心得

一、搭建校内大普法工作格局

学校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研究部署,制定了《昆明理工大学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作为推进“六五”法治宣传的总纲领;成立了“六五”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其他校党政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并设办公室在宣传部;结合各职能部门工作特点,把“六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学校各职能部门以及二级学院党委;同时,依托保密领导小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招投标领导小组、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机构,分工开展相关领域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从而构建了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青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协同配合的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全面推进法治宣传教育

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校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和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考核等制度。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力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同时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重在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环节加强法律法规教育,通过法律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组织法学专业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日常法律援助工作及法治实践等活动,切实提高法学专业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围绕与教育和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师生员工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对派遣制员工、合同工的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要求与指导。重视对离退休教职工、校内企业以及在校内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把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真正落到实处。针对研究生和留学生,分别建立了经常性的普法教育机制。

三、全方位推进依法治校

学校遵循依法治校的原则,坚持依法办事,把法律、政策与学校内部规章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2014年12月,《昆明理工大学章程》经云南省教育厅正式核准颁布,成为云南省首批被核准的高校章程之一。学校还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2013年以来废止规章制度40项,修订和完善35项,新制定57项,促进了各项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设立法律顾问室,规范学校层面各种相关法律文书、协议、合同的审定等工作,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体制,切实维护学校合法权益,提升学校依法治校的效能。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制度等,推进学校内部民主管理,完善民主监督。

四、积极参与地方法治建设,努力构建地方立法智库

篇5:个人“六五”普法心得

在“六五”普法活动当中,通过学习,我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对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对各种相关法律有了新的认识,理解进一步深化,下面结合自己本职工作,谈谈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一,生活与法律越来越密不可分

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我们的法律制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可以深深的体会到法律现在和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越来越密切,深深的渗透进我们的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和法律息息相关相连。

比如我们所住的单位小区,受到《广西物业管理条例》的约束,要清楚物业是如何运作的。现在生活好了,有车的人也多了,不管是摩托车还是小汽车,都要办理机动车驾驶证,想要拥有驾驶证就涉及到《机动车驾驶证的申领和使用规定》,如有车子就涉及到《机动车登记规定》,上路了又有《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约束,对于有缺陷的车子,只要懂得和熟悉《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也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处理。到了单位,我们就可以对照公司管理制度是不是和宪法上规定的一样,是不是以人为本来进行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还要掌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看我们的工作是不是违法了,违法后受到的处理是不是合理和公正,如果是女同胞,还要知道《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对在“四期”中的妇女给予的特别保护。在平时也要对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有预防意识,学习《广西防震减灾条例》,对建筑设施应如何进行防震设计和检查,自己应该在哪些地方可以注意,发生地震等灾害后该如何应对能起到关键作用。与人发生争持了,要懂得《民事诉讼法》,在法律的范围内,使有关各方的诉求都得到最大的平衡。

各种有针对性的法律越来越多,更要依法办事,懂法、知法、用法。

二、法律意识得到提高,处理事情能力加强

社会在不断进步,要求人的素质也要不断的提高,懂法也是人的素质的一部分,而通过学法,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一切事情都是有据可循的,处理事情的能力也提高了。在水电厂工作,首先讲的就是安全,安全是生产的重中之重,要安全生产,就要遵守《安全生产法》就要遵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就是遵守本单位的《运行规程》和《检修规程》,做为生技股人员,不但要别人遵守安全规程,自已更要率先垂范。安全生产活动的范围是很大的,要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才能保证设备和人身的安全,这样有效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提高了依法办事意识

在正常情况下,每一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有了法律和规章制度的支持,管理者就有了管理权,但不意味着管理者就高人一等。正因为处处事事都可能与法律相关,管理者的行为就随时可能触及法律,做事情要依法办事才行。如果一个人的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不强,即使是用心良好,也有可能损害自己、他人的利益或被他人所利用。如果是知法犯法,将会被绳之以法。

篇6:六五普法心得体会

2012年龙年尹始,我院召开全体职工“六五普法”动员大会,正式拉开“六五普法”活动序幕,掀起新一轮普法法制教育学习热潮。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十二五计划”实施阶段的第二年,与时俱进,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正是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一国策的要求和步骤,也是广大人民在新时期的自我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强劲的内在动力。国家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最终建成富强、文明、民主的强大国家,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的奋斗目标和理想。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一批批新的法律的颁布实施,指导和规范着各社会主体各类社会活动秩序;法律体系日臻完善,涵盖着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关系着我们的生产、生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法制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知法、懂法” 成为各社会主体的必须,“守法、护法”成为各社会主体的必然,“学法、普法”必然成为各社会主体的必选。

普法活动,是我们的工作的需要。我们卫生工作,要时刻牢记依法行政、依法行医、依法管药、依法配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执业从业。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学习现行的法律法规,代表性的如《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等系列卫生法律;有针对性的学习一批法规,代表性的如《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麻醉药管理条例》等;有针对性的学习一批部门规章如《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有针对性的学习一批行业规范性文件;时时关注、学习、应用一批最新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从而强化我们的业务能力,强化职业素养,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普法活动,也是我们的社会生活的需要。我国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社会已经走上法制轨道,法律规范和约束着我们的生产生活。主张社会正义,维护自身权益,正确应用法律是必要的方式和方法。而普法活动,正是学习和强化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知识,遵守法律的必然要求。

本次普法活动,定会掀起新一轮普法高潮,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提升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和法律素养,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和主张行业和自身合法权益。

“六五普法”是与时俱进,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XXX

上一篇:电动吊篮安全方案下一篇:网络管理员个人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