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学案

2024-05-23

交通运输业学案(共7篇)

篇1:交通运输业学案

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四节交通运输业学案

班级 :八年级()班姓名:主备人:王彬

【学习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

2、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作用。

3、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作用。

【自主学习】:(教师寄语:相信自己,就是成功的一半)

一、交通运输业的作用

1、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促使、沿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物质。它起着联结与、与、与的纽带作用。

2、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是。

2、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是。

三、公路运输

1、公路运输、、,可以满足的服务要求,把、直接送达目的地,因而是我国的主要方式。

2、在我国西部,先后建设了、、、、等干线公路。

四、铁路运输

1、铁路运输、、、可以把或、送到全国铁路网中的各个车站,是一种适宜于运送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2、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

3、南北向干线有、、、、、、等。

4、东西向干线有、、、。

五、海洋运输

1、我国海洋运输航线分为和两大部分。

2、沿海航线一般以为界,分和。

3、北方沿海航线以和为中心。

4、南方沿海航线以和为中心。

5、我国远洋航线以、、、、、、为据点。

六、航空运输

1、航空运输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

2、我国有个航空港。

1、我国海洋运输航线分为和两大部分。

2、沿海航线一般以为界,分和。

3、北方沿海航线以和为中心。

4、南方沿海航线以和为中心。

篇2:交通运输业学案

【自主学习】

任务

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阅读教材P101-P102,知道交通运输业的概念,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作用和发展成就。

1、概念: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促使 沿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生产部门。

2、作用:它起着联结、、之间的纽带作用。

3、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线路,运输工具 均大幅度增长,交通干线向____和 逐渐延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运输能力不断提高。

4、目前存在的问题: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交通运输业仍是经济发展中一个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中国已经把 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阅读教材P103页文字和图“中国铁路干线分布”,识记我国主要的铁路南北干线、东西干线和主要的铁路枢纽城市。

1、现代交通网络体系: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航空和管道运输等五种。

2、铁路运输: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的_____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1)主要铁路干线形成一个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铁路网。

①南北向干线(六纵):______线、京沪线、_____线、线、太焦—焦柳线、_______线等。

②东西向干线(四横):滨州—滨绥线、_______线、线、_____线等。(2)交通枢纽:中国综合性的交通枢纽有____、上海、郑州、__ _、广州等。【合作探究】

读图“中国铁路交通干线分布”,小组合作完成下列活动。

1、在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我国主要南北走线和东西走线的铁路干线。(“六纵四横铁路干线”),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起止点城市。

2、在图上找出重要的铁路枢纽。

3、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当堂检测】

1、下列铁路干线中,属于东西铁路干线的是()A 京哈一京广线 B 宝成一成昆线 C 陇海一兰新线

2、京九线的起止点是()

A.北京-九江

B.北京-九华山 C.北京-九龙

D.北京-上海

3、下列各组铁路线中,不属于南北走向的是()

A.哈大线

B.兰新线

C.焦柳线

D.京沪线

4、陇海线与京广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A.济南

B.徐州

C.郑州

D.兰州

5、我国现在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

B.公路

C.海运

D.铁路

6、写出下列铁路的名称

7、读“我国某地区铁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数码号所表示的铁路名称:

篇3:谈“学案”及“学案”的编制

一、“学案”从何而来

“学案”作为一个独立的词语在汉语中早已有之, 而目前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较多的“学案”一词, 一般被认为起源于浙江省金华一中。1997年, 浙江省金华一中根据学校的教学实践, 提出了一种相对教案的教学材料, 即“学案”。1998年, “学案”教学实验被正式确立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的立项课题。随后, 很多学校都进行了类似的教学实验。虽然名称上略有不同, 但是其内涵都定位于一种学习方案。具体而言, “学案”即学习方案, 是相对教案而言的, 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 基于问题和任务设计的课堂学习的导学材料。[1]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在不断推进的“学案”教学实验中, 逐渐形成了“学案”的明确定义, “学案”即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分析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编制而成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供学生使用的具有规范性的学习文本。

上述定义明确了以下三个问题。首先, 编制“学案”的人员应该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既可以是单个的教师, 也可以是学校中具有共同教学目标的教师群体。其次, “学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编制的。我们知道, 教学任务的来源是课程标准, 因此, “学案”的编制离不开课程标准;另外, 教科书是教学任务的载体, 所以, 学案的编制也离不开教科书;还有, 在教学过程中, 艰巨的教学任务不可能只依靠“学案”这一种学习文本就能完成, 于是, 各种学习文本便交织出现于教学过程中。最后, 编制“学案”的主体依据是课堂中的学生, 教师教授的班级不同, 学生学习的情况也不相同, 因此, “学案”就具有了多样性和不可重复性。

二、为何要引入学案

1. 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已有很长一段时间, 具体而言, 素质教育即“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导向, 又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中介, 最终又以健康教育为本体的, 以全面提高身心素质, 发展人的个性为共同目标”。[2]从这样的定义中, 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的前提下, 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素质的发展和社会意识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 [3]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非简单的知识获取。从学案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 学案教学的本质符合素质教育的内容, 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以“学案”为依托,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 通过动手、动口和动脑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个体素质,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 使其慢慢掌握并熟练使用自学方法,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给学生日后的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2. 培养学生有效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

在传统教学中, 通常是教师根据课前自行准备的教案进行教学, 于是, 两种不良的倾向出现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一是教学的单向性, 即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在这种教学中, 教师更多会考虑如何把课本知识讲得精彩, 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往往出现老师讲得天花乱坠,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情况。二是传统的教案都只掌握在授课教师手中, 是教师教学的自用材料, 学生在课前对本节课的学习意图毫无了解, 上课时就只能被动学习, 这就造成“满堂灌”“一言堂”的局面。而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采用“学案”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归根结底, “学案”教学法就是教学重心的转移, 即从教师如何教转移到让学生如何学会、会学。另外, 公开而透明的“学案”教学法有利于构建师生之间和谐的教学关系, 增强教学的民主性, 使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

3. 保证教学质量的需求

2000年, 第八次课程改革开始。其中有两个要点值得注意:一是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据此, 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展了形式各异的课程改革活动, 一时间中小学课堂教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从中我们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此同时, 一些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即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只注重课堂的活跃气氛, 而忽视了教学的最终效果。为什么?我们认为, 这些教学改革只看到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 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 其自主与自控能力较弱的现实。

确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点已经普遍被人们接受, 但是学生作为未成年人, 思维的水平与能力尚处在发展中, 而学校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要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计划地完成其教学目标。如果仅仅是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宰课堂教学, 由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往往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产生很深入的思考, 于是就需要教师及时加以引导。

基于此, “学案”教学法恰好可以作为引导教学的好助手。简而言之, 其具体做法是:首先, 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自学能力以及教学和考试的要求, 编制出一个学时所需要的“学案”, 在课前发到学生手中。在上课之前, 借助于“学案”和教材, 让学生自主学习, 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并尝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学案”中涉及的比较简单的问题, 然后在“学案”中写下学习记录。在上课之时, 主要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疑问与困难, 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并着力解决, 同时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另外, “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发现新问题, 进行新思考, 这又反过来促进教师的教学。

4.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学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等特点, 因此, 教学过程复杂而多变。在这样的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不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还是教师的主导、点拨, 学生始终都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教师不但要对教学内容作出周密的预设, 还要针对课堂中学生的即时性答案作出恰当的评价与积极的引导。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设计出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学案, 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主动向书本学习, 而且要向他人 (尤其是名师) 学习, 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等活动。上述活动必然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增进教师的教学智慧,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如何编制学案

在明确了学案的概念和使用学案的原因之后, 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便是如何编制出能够体现“学生主体”的学案。通过近几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我们总结出编制学案的四个基本原则, 即适当性、问题性、梯度性和有序性。

1.适当性原则

适当性原则, 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内容要适当, 即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要制定通过学生自学才能达到的学习目标;二是时间要适当, 即教师根据实际上课的需要, 分课时编写学案, 使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在有限的40分钟内, “学案”的内容应尽量安排宽松, 不要过于紧张, 更不要留尾巴。这样一来, 便能有效控制本课时内容的知识量, 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 更好地实现课时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

2.问题性原则

问题是“学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将所学的知识设计成具体的问题, 通过“问题引导学习”, 用创设的问题情境开启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总之, “学案”教学就是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和解释,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分析、归纳和演绎教材的能力。[6]值得注意的是, “学案”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要适当、灵活和多样。一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要以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 不断提出富有价值又难易适度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二是教师设置问题的情境应新颖、丰富而多变,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选择规范、严谨的题目, 使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 受到有益的启发和增强自身的水平。

3.梯度性原则

梯度性原则又称层次性原则, 主要体现在编写“学案”和教学过程这两个环节中。在编写“学案”时应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复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知识和能力的跨度太大或太小, 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的发展, 所以“学案”的设计应尽可能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 即知识的感知 (了解) ——知识的深化 (理解) ——知识的运用 (巩固) , 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7]

“学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针对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这一情况, “学案”的设计应从学生和班级的实际出发,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 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终归, “学案”教学一定要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解决大多数的习题,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4.有序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与梯度性原则息息相关, 又有所不同。有序性原则要求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心理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因此“学案”教学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由浅入深, 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这要求教师按照课文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 使学生在知识、思想和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 不断提高。有序性原则还要求“学案”的编写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 按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设计, 充分体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依据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探究——课内训练过关——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这五大环节, 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总的来说, 一份好的“学案”既要从全体学生这个大局出发, 又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 既顾及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 也顾及教学目标, 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四、小结

“学案”教学, 一方面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对学生主体地位忽视的缺陷, 是符合我国现阶段教育需要的好方法。

当然,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 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唯有认真实践、不断总结, 才能使之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罗届中.“学案导学——自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原则及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学版) , 2009 (9) .

[2]方建文等.全面素质教育手册 (上下册) [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7.

[3]彭畅.“学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4.

[4]杜志国.学案教学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8) .

[5]封小于.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学习 (综合) , 2010 (2) .

[6]袁承国.怎样编写实用的导学案[J].考试周刊, 2010 (22) .

篇4:交通运输业学案

关键词:学案导学;构建

一、"学案导学"的概念与特征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知识的指导者、主导者。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征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导二主四联动"。(一导:导学案;二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联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四个基本环节联动导学。)

二、"学案"的编写大体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应明确,并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相区分。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学习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并根据水平的高低将其分为(A了解B理解C应用)。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考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单元主题及学习重难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基础及兴趣等。以高一年级文言文《六国论》为例:(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历史的回音,本课的学习特点为提高鉴赏文言文的能力以及体会作者"以史为鉴"的意图。因此,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能力目标:提高诵读能力和把握主旨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意图。重点是感受中国古人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激发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知识结构

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知识框架两个部分。基础知识(字音、语法、修辞、标点等)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在课前预习时自主完成,从而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知识框架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升级。通过对知识框架的建构,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价值认识。如《六国论》的讲解,除了让学生学习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外,还让学生分别从赂秦和不赂秦两个角度讨论六国灭亡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建立起议论文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明白了学习议论文要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角度入手。

3、学法指导

新课改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就可以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学案"中所涉及到的学习方法都是针对所学课本的内容设计的。在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以下方法:(1)诵读法,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中把诵读放在了重要地位之一,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文言文的学习尤为重要。(2)自主设疑探讨,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讨。如在学习《劝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存在的疑难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3)指导学生在问题的层层引导下深入探究。以《六国论》为例,在学生把握了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生活在宋代的苏洵为什么要论述六国的灭亡的原因?对当朝的统治者有何借鉴?"作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通过表象挖掘本质的能力。(4)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复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指导学生迁移、拓展,扩大知识面。

4、能力训练

通过学案中的问题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问题的设置上,应以精为主,逐层递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的能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鉴赏和写作能力;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自身感受的能力,将课内知识和课外实际有效连接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达标检测

通过达标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堂堂清、周周清、月考等方式来检测。堂堂清,即巩固提升,是针对本课时中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的知识点,以各种题型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用时大约10分钟。周周清,即归纳总结一周所学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检测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月考试题可选取与这一阶段学习内容有联系的题来进行检测。检测的最终目的不是看学生做题多少,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如鲁迅的《祝福》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为了检测完成情况,我设计的检测题是:找出文中有关祥林嫂的肖像(三次到鲁镇的变化)、语言、动作描写,并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祝福》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因此我设计的检测题是探究哪些人物和祥林嫂的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谁是元凶?

参考文献:

[1]张曙光,陈启胜.构建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4).

[2]高变荚."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2006.

篇5:交通运输业学案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第2课时)

课题:八上《

交通运输网》(第2课时)导学案

做课人

年级

八年级

日期

学案编号

课题

交通运输网

课型

新授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说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优势和不足。

2.能根据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求,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

3、了解中国公路和航空港的分布特点。

学习重点:我国主要的内河航线和沿海的主要港口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自主合作

当堂达标

课堂流程:

一、复习巩固:

现代交通运输

1.方式:、、、、五种方式。

2.作用: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的运输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

3、说出图中铁路线的名称:

二、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细读课文,了解我国公路运输、水上运输和航空运输等。

(二)自主学习: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人们对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多、快、好、省”,即运量大、运输速度快、安全性好、运价低。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而不能只考虑速度、运量、运价等因素中的某一个。但许多时候只能重点考虑其中的某一个,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

交通运输方式

读下表资料结合第95页活动,对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在速度、运价、运量上进行比较。

(a)从上海到南京的交通费用比较

火车

飞机

汽车

轮船

50元

360元

88元

30元

(b)不同运输工具一般时速比较

火车时速

60~~~~100千米

汽车时速

40~~~~60千米

海轮时速

30~~~~40千米

飞机时速

400~1000千米

(c)不同运输工具运量比较

一艘散装货轮

一次运量达几万吨至几十万吨

一列货运列车

一次运量可达上千吨

一辆载货卡车

一次运量可达几吨

一架大型客机

一次可搭载乘客400人以上

(1)、运价:陆运、空运、水运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2)、速度: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从快到慢的顺序是

(3)、运量:火车、轮船、汽车、飞机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1、归纳以上的学习内容试着完成下表

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速度快慢

运量大小

运价高低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2、填表,下列货物需从下面起点运到终点,用什么运输方式最合适(在表中用√表示)

货物类别和数量

起点至终点

铁路

公路

河运

海运

航空

两箱急救药品

北京—拉萨

一吨活鱼

密云水库—北京城区

五十吨钢材

上海—拉萨

一万吨海盐

天津—上海

十万吨大米

武汉—上海

3、选择客运或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与______的高低、______的快慢、______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合作探究

4、读95页课文结合插图分析讨论选择运输方式应考因素?

5、客运和货运在选择运输方式时有何不同?

6、分组探究95页活动内容

(1)、贵重或急需,数量不大,远途用,运输。

短途易变质,数量不大,用

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远途,用

运输。

(2)、活动2,选择哪种交通分别

阅读课本P93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公路网与高速公路

阅读P94图4-3-3,分析我国公路网的分布特点。

1.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出行时周边有什么重要的公路?

2.看一看、说一说:我国公路网的分布特点?

2.议一议:

我国高速公路为什么多修建在东部地区?

阅读“航空运输”

1.自学课文P94图4-3-4:

(1)航空运输有哪些特点?

(2)在什么情形下,宜采用航空运输?

2、读‘中国主要航空港和航线分布”图,熟悉我国主要的航空港:

我国拥有最多航线的三个航空港是哪三个?

三、交流展示:

读P95活动2

四、重点难点巩固:

小结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

特点

优点

缺点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

运量最小,费用最高

铁路运输

速度快、费用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水路运输

费用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五、当日作业:

设计旅行线路:暑假期间,某个中学生夏令营组织一次旅游,打算游览八达岭长岭、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山陵、苏州园林、长江三峡、都江堰,最后到上海。请为他们设计一条最便捷又经济的旅游路线。(分组选优)

六、达标检测

一、填空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等,现代交通工具有、、、等。

2、各种运输方式中

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3、两吨急救药品尽快从北京运到汶川地震灾区选择()运输。

A、汽车

B、火车

C、飞机

D、轮船

4、根据下列情境,判断应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较为合理,并做简单归纳。

(1)、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台北的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送到,选择

运输。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不大的,多由

运输。

(2)、一吨活鱼从北京郊区的水库运到城区用

运输。

(3)、送几百千克葡萄到市场出售,用

运输。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

运输。

(4)、5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用

运输。

(5)、一万吨海盐从天津的长芦盐场运往上海,用

运输。

(6)、10万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用

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用

运输。

二、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国际航空港:①,②

沿海港口:③

铁路枢纽:⑤

2.纵观我国南北的铁路干线中,与长江“黄金水道”交织,便于水路联运的有

线、线和

线。

教学反思:

让学生主动的去参与教学活动,采用使学生手动、口动、脑动的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效果颇好。

2014_201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4.4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居民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文化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我国地方特色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主要世界遗产,说说世界遗产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导入新课

提前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已经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看看下面的图片是我国什么地方的?

展示图片:蒙古包、窑洞:

引导学生比较:它们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它们的房屋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自查,向老师反映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谈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提前了解学情。

利用图片和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衔过渡

我国悠久的历史,积淀着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着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我国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首先了解我国的服饰文化。

自学与探究

一、地理环境对服饰文化的影响

展示图片:傣族服饰、藏族服饰(藏袍)、蒙古服饰、苗族服饰:

教师以典型服饰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1、学生欣赏服饰文化差异

2、了解服饰图片是那个民族的,这些民族的分布地区,各地区的气候特点

3、分别比较民族服饰特点与他们所分布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3.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我国还有那些民族服饰。

学生结合图片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对服饰差异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

傣族:南方

丝绸

短袖

藏袍:高原

毛织

肥大

-----

总结:服饰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是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的结果。

通过图片展示增强学生的感观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服饰既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又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标志。

二、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教师展示图片:

教师以典型食品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探讨:1、引导学生分析图片反映的是哪些地区的饮食文化?

2、为什么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南方地区以米饭为主,牧区居民以肉奶为主?

3、我们枣庄主食以什么为主。

学生结合图片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对饮食差异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

北方地区:

种植小麦为主,多吃面食,如水饺、饼、馒头、面条。

南方地区:种植水稻为主,以米饭为主。

西北牧区:肉奶等畜牧品占饮食很大比重。

枣庄:北方

面食

总结:饮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物产密切相关,是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的结果。

通过图片形象直观的让学生知道我国饮食文化的差异,让学生结合学习过的农业知识分析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

三、地理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下列问题:

2.北方民居为什么墙体厚,窗户小?

3.南方民居墙体薄,窗户大,屋顶坡度大的原因?

4.竹楼为什么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

4、窑洞这一特色民居形成的原因与黄土有什么关系?

学生结合图片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对民居差异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

北方民居:院落开阔,坐北朝南,墙体厚,窗户小。

南方民居:院落较小,墙体薄,窗户大,屋顶坡度大。

蒙古包:易于拆装,适应经常搬迁的游牧生活。

窑洞:建于黄土层,冬暖夏凉

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的民居特点,从气候、地形等地理方面进行分析,锻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探究:比较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影响的地区差异:

展示图片:贵州的苗族山寨与山西平遥古城:

引导学生观察:

二、分析它们的位置与当地的地形区、气候

三、两地建筑的材料,结构

3、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拓展:

谈谈你对南船北马这一传统运输方式的理解。

学生结合图片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自己对民居差异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

贵州苗寨:云贵高原,南方

夏季炎热多雨

地形崎岖

盛产竹木

吊脚楼

山西平遥古城:黄土高原

北方

冬冷夏热

院落开阔,坐北朝南,墙体厚,砖瓦结构

总结:民居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密切相关,是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的结果。

学生说出我国传统运输方式的缘由。

锻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了解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衔过渡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构成了地方特色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特殊魅力所在,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自学探究

合●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

1、读图查找我国主要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旅游业在丰富人们生活、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3、说出地方特色文化文化的多样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分析图中旅游收入结构变化的特点与原因。

5、结合枣庄当地实际,就如何发展地方旅游业各抒己见。

学生结合图片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认识:

找出我国的主要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旅游业的收入结构中,景区演艺联票占比逐步增加,门票收入占比下降。

总结:

特色文化促进了旅游的发展,旅游的发展传播了特色文化。

旅游开发必须与环境、旅游资源的保护结合起来。

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当地如何发展旅游业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系小结

对服饰文化的影响

地方特色文化

地理环境对

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丰富多彩

文化的影响

对民居文化的影响的文化

旅游业的发展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面不能反

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一句话是()

A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要想富先修路

2、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有()

A.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

B.西双版纳和昆明滇池

C.秦陵兵马俑和山东黄山

D.南京明孝陵和从化温泉

3、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穿的“不对称”的藏袍,是为了适应()

A.青藏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防止缺氧

B.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C.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D.青藏高原饮食习惯

4、将下列各种民居形式与分布地区和特点连线。

分布地区

民居形式

特点

内蒙古牧区

窑洞

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墙体厚重,多青砖灰瓦

华北地区

四合院

易于拆装,适应经常搬迁的游牧生活

黄土高原

竹楼

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在坚实的崖面上挖掘而成云南西双版纳

蒙古包

楼上住人,楼下放杂物,饲养牲畜

【教学反思】

篇6:乡达标课导学案导学案

(二)(总第 课时)

主备人 审核: 2013年 月___日

学习目标:

1.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增长率的问题 2.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利润的问题。

学习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利润的问题方法。学习难点: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某商品1月份的价格为20元,若该商品价格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该商品3月的价格为______________元

2、利润=____价-____价; 总利润=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1、例题示范

1、某件商品5月份的价格为100元,该商品7月的价格为169元,求该商品的月平均增长率

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销售这种衬衫的盈利要达到1200元 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

3、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销售价为2900元,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 分析:

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则每台冰箱的定价为________元,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为___________元,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为_____________元,根据上述等量关系即可列方程 解: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由题意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简得:______________ 解得:________________ ∴2900-x=_________ ∴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________元

2、归纳小结: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②寻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 ③解方程

④根据题意对方程的根进行检验取舍 ⑤作答

三、课堂达标检测:

1.某商场销售商品收入款:3月份为25万元,5月份为36万元,该商场4、5月份销售商品收入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2、某种时装,平均每天销售20件,每件盈利44元,在每件降价幅度不超过10元的情况下,若每件降价1元,则每天可多销售5件,如果每天盈利1600元,每件可降价多少元?

3、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售价在40—60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四、课后作业

4、某商场礼品柜台春节期间购进大量贺年卡,一种贺年卡平均每天可售出500张,每张盈利0.3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发现,如果这种贺年卡的售价每降价0.1元,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100张,商店要想平均每天盈利120元,每张贺年卡应降价多少元?

篇7:交通运输业学案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 “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自学导学:自学导学的设计,要使教材内容问题化、具体化,具有引导性、兴趣性、启发性、可操作性。预习导学在量上要适当,预习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要有对自学情况的检查方法、反馈信息等,为后面精讲提供问题依据。

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着重“导思路、导方法、导能力”,并且要紧扣教材,重点突出,利于突破难点。也要预设问题,问题就来源于自学中没有理解的知识,同时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

4、课内训练检测:要体现教学重点,扣紧课标,做到精选、精练。训练内容要以培养双基为重点,设计要有层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有训练检测方法、训练检测情况反馈方式,并依据反馈信息做好纠错,加深知识的理解。

5、课后拓展延伸:这一部分要立足于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拓展延伸题可以利用自习时间完成或留作家庭作业,第二天上交。拓展延伸内容要重视预设生成而未达到理想效果的内容。同时,还要有方法的梳理、思想和思维的发展。

6、教后记: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感受和反思评价,便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后记,便于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这部分内容可以记在《研修手册》上,也可记在《活页教案》上。

学后记:学生通过撰写学后记,达到思考学习过程,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的目的,教师对此要严格要求、认真批阅。

五、导学案编写的一般要求:

1、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及检测方法。

5、注意“教学合一”,注重学生的学习。

6、《导学案》一定要明显体现“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内容。

六、“导学案”需要新的备课模式:

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具体操作: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集体备课,修订草稿,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导学案→交主管领导或备课组的把关教师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备课要求:

主备教师(导学案编制者)认真阐述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以及每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并且阐述每堂课的大致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如何突破重点、难点,设计编制讲学稿等。

主备老师发言后,每个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研究重点难点及对策,最后形成统一的师生共用的导学案。

七、“导学案”的使用:

1、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提前一天拿到导学案→按导学案要求及指导自学课本→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课堂学习时可以在导学案空白处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导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八、“导学案”课堂环节: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堂环节。

“导学案”课堂应做到“七放手”:

1、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

2、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3、重点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

4、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

5、结论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并表述。

6、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

7、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导学案”课堂可分为四块:

学生自学----小组探究----教师讲解----当堂训练。

1、学生自学,以案导学。

提前一天(或上课后),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和指导,自学教材并完成自学习题,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遗留问题要做好标记(教师巡视并进行学法指导,检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互助合作,研讨交流。

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的办法予以解决。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3、精讲点拨,释疑解惑。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主要讲学生不理解、不清楚的疑点、盲点和难点(此过程要充分重视“兵教兵”)。

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教师讲解完后,学生完成课内训练题,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或训练,把未解决好的问题解决好,达到提高的目的。

九、课后作业:

附:教学流程设计主要体现什么? 《导学案》成为详案后,流程可以简写。

流程设计主要凸显教师课堂行为:

1、如何组织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效果,用什么方法检查,怎样实施,怎样纠正、弥补。

2、如何组织课堂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用什么措施保证学习效果,用什么方法检测学习效果、分享学习成果,如何解决课堂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怎样引导,怎样启发,哪些需要讲授;

3、小结课堂,怎样检测学习效果,怎样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及思想、思维发展;

4、如何布置新的课前学习任务。

该流程中具体问题的表述要求:

1、学习方法必须交代清楚如何操作,尤其是新方法开设运行时;

2、具体学习任务只需表述出“导学案学习目标‘几’”即可;

3、讲授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无法解决的内容)至少需要写出提纲,但一节课中的讲授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4、《导学案》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标注在教材上,也可标注在《导学案》上,不必写入流程中;

上一篇:最全中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下一篇:实验1html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