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高三语文月考作文题

2024-04-16

11月高三语文月考作文题(精选6篇)

篇1:11月高三语文月考作文题

高三语文月考作文阅卷分析

作文题目

18.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

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题情况

本届学生作文字体工整,卷面干净,有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这是作文成绩实现跨越的良好条件。努力方向:

一、个性化的深入解读文题,让文章有思想的力量。

再次希望同学们认真读题、审题,看出题目的内涵,用你对生命的认识、生活的阅历、青春的体验来解读。“生命的格调”内涵可以有四种:①人生境界和品位(审美趣味、人生追求)②思想情操(高尚、卑鄙、诚实、虚伪等)③个性特点(沉静、豪放、张扬、内敛、洒脱等)④处世态度(乐观、积极、悲观、消极等)。写作时,从其中一个内涵切入即可成篇。

现在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1.格式化图解提示语的作文,泛滥成灾。

不去剖析“生命的格调”的内涵,而是大而化之地说,有格调如何如何,无格调怎样怎样,就是不把格调聚焦在具体的人物与事件上。

把提示语中的条目,肢解开来,写成类似这样的作文:第一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格调”;第二段到第六段,“执着是玄奘的格调”“豪放是李白的格调”“坚强是鲁迅的格调”“豁达是苏轼的格调”“淡泊是陶渊明的格调”;最后一段,结论“世界因个性而丰富,不同人物不同格调带给我们太多的感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始终把握住自己的格调,让个性的风帆扬起,遨游在属于自己的世界”。格式化图解提示语是思想懒惰的表现,貌似有理,平均用力,实质上是用固定的格式掩盖思想的贫乏。本题立意在于证明“格调对人生的影响”,而不是证明“生命的格调因人而异”;“生命的格调因人而异”不需要证明,在这里用力,无异于说正确的流利的废话。较为明智的选择是抓住其中一个格调,写厚实,使观点明确而集中,富有现实针对性,都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另外,还可以论述如何让生命具有高雅的格调,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阐明“生命应该具有什么格调”。写成记叙文,⑴可以叙述一个与“生命的格调”相关的故事,从中得出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⑵也可以记叙一个生命格调形成的过程。

2.“偷换论题” 与“贴标签”。“偷换论题”,比如先提出“生命的格调是奉献”,接下来一直围绕“奉献”来写,而把“生命的格调”扔在一边。“贴标签”,就是先叙述一个故事,结束时加上一句“这就是生命的格调”一类的话语,以示所谓的“扣题”。

二、提高谋篇布局的意识,搞好段落之间逻辑焊接。

写文章,各个段落是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哪一部分该放在开头,那一部分该放在末尾,部分与部分之间如何衔接,有没有重复或者缺漏的内容,应该如何去充实和修补。到了这个地步,材料的具体化已经完成,胸中有了成熟周密的计划,顺着思路写下去,一篇充分健全的文章就接近成功了。

现在的问题是拼、凑、抄,中间乱拐弯,生拉硬拽。比如,有一篇文章,上一部分写毛遂自荐,敢于突破自己;下一部分写企鹅外表笨拙,但游泳很棒,是大智若愚。上下两部分有什么联系,让人费解。有很多文章段与段之间没有逻辑联系,就是“制作文章”。其实,并列关系的段落,强调不同的视角;递进关系的段落,着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总分关系的段落,看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都是有机统一的,都是需要衔接过渡的。

三、积累的鲜活素材,选材用材有创新。

积累鲜活的作文素材来源有三:一是,观察日记。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是最能打动阅卷教师的,青春的酸甜苦辣,心绪的起起落落,都是不可复制的面向现实的好材料。二是,来自报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报刊上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时事评论,都是直面现实的关照,拨动人的心弦。三是来自历史,经典的材料需要有思想的熔炼才能化为证明的材料,需要创新评析。

推荐资料:《作文素材》《疯狂作文》及经典名著。例文1.生命的格调

考号101130317 “恁别说,恁别说,没有写„„”

“你怎么这么低调啊,谦虚什么啊,文章写得好就是好嘛!” 同桌,低调,谦虚的一个人。

一张纸,密密麻麻。同桌爱好创作,没事就在纸上写写画画,她这个“没事”已经达到无论什么课,只要灵感一来,管你“二次函数”“非谓语动词”,还是她创作要紧。每周老师让写一篇随笔,她恨不得写两篇,未来的文学新星啊!

我们都知道她喜欢写文章,所以她一边动笔在本子写,我们就伸头瞅瞅。“又写啦”每逢这时同桌总是急得手舞足蹈,脸通红“恁别说,没有啊„„”哈哈,难为死她了。后来,她都是遮遮掩掩的了。

有人说,低调就是最牛的高调。可是,想低调也得有资本呐,有才华为什么遮盖呢? 同桌很谦虚。

有个成语叫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学问低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同桌,以后遇到不会的题目,我如果做了的话,你一定要向我不耻下问,咱们一起进步。”“什么呀,还不耻下问呢,向谁不耻下问,是你向我不耻下问好不好!”再说,我成绩本来就很好。

班会课上,老师让同桌两个人,就某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写成稿子,派一个人到讲台上去讲讲。“同桌,我负责写,你到前面去讲。”“不行,我不行。还是你的口才好。”她坚定信念,说自己不行。明明看到她晨读课上拿别人演讲稿念了一遍又一遍,还默默地对自己说:“真棒!”谦虚,把机会留给我。班会课上,因为她的写作才华,让我赢得阵阵掌声。抬头的瞬间,我看到同学会意的笑,浅浅的让人感动,心里隐隐的痛,痛的是她做了我的人梯,痛的是她可以勇敢的绽放自己,由痛进而充满感激。

谦虚的做派,低调的风格。

因为谦虚,同桌的成绩始终如日中天;因为谦虚,同桌交了好朋友,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因为谦虚,她总是带给我莫名的感动!可是,我还是想说,你为什么要遮蔽自己的才华呢?是对自己没信心?

不过,你还是应该勇敢展现自己的才能,不用刻意掩盖自己的光芒,敢说敢写,敢在人前展示自己,下一个韩寒就是你。

“你的文章写得就是好啊,拿出来我们看看!” “又捧杀我!”

同桌,低调,谦虚,经常带给我感动与心痛。

例文2.生命的格调

考号101130622 张扬个性,让生命的格调激越高昂;张扬个性,让生命之花绽放。张扬个性,不是无理的傲慢与自大,不是盲目地不走寻常路,更不是为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一种生命的格调,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

站在这浩浩汤汤的江流岸边,看着这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青山,望着这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温婉景象,你长袍飘飞,酾酒临江,用自己的一腔激情滋润了万物生灵,用自己的个性撼动了天地万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你的豪情激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你的高贵品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这是你的潇洒;李白,这就是你,你张扬的自己的个性,不怕遭到世俗的鄙视,不畏权贵的排挤与冷遇,只为一个真实的李白,只为活出自己的精彩,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张扬起高贵的生命格调。

站在长城之巅,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你发出了“谁主沉浮,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站在“万山红遍”的群峦之巅,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你慨叹“万类霜天竟自由”。这就是你,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生活在那样一个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局势紧张的时代,你没有苟安于做一名乡村教师,没有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而是站起来,积极第投入到民族解放的战争中去,将自己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献给了民族的解放。他张扬起自己的豪迈,张扬起自己的坚定,成就了你伟大的人生,成就了你的丰功伟绩。

站在舞台上,站在耀眼的灯光下,你带着墨镜,披着一头直发,跳着你自己开创的独门绝技----太空步,唱着风靡全球的“Beat it”,这就是你,迈克尔•杰克逊。生于一个多子女组成的黑人家庭中的你,没有安于位家庭劳动挣钱贴补家用,没有安于平平淡淡第度过自己的一生,而是选择了自己的舞台,张扬自己的艺术生命,开创了与其他歌手不同的演唱方式和舞蹈风格,从而成为继猫王之后流行音乐界的又一个里程碑。这就是你,张扬出自己的生命体验,张扬起自己的灵魂,让全世界青年的灵魂飞翔,炫出了一个万人瞩目的焦点人生,炫出了一个音乐的完美世界。

张扬个性,张扬起生命的格调,让生命有李白的豪迈飘逸,有毛泽东的凌云壮志,有迈克尔•杰克逊的不甘平庸的灵魂。张扬起自己的个性,让生命的河流激昂澎湃,迸发出震撼心灵的交响。

命题作文“生命的格调”评阅

【原题回放】

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与命运的关系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的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

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内涵富有张力的好题。因为,题中两个关键词“生命”与“格调”所包含的对象相当丰富,这就给考生以相当大的思维空间和选材空间。审题的紧要之处,是对题中“格调”一词的理解。词典中明确了“格调”的两个意项:一是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二是指人的风格或品质。结合题中引语,尤其是题中的“人生”、“一生”、“生命”等字眼,可推知文题旨在引导考生对“人的风格或品质”进行思考。当然,题中“生命”一词涵盖的范围很广,在人类之外,枯荣的草木、生息的走兽等等,都具有“生命”的特征,考生均可将它们诉诸笔端,来揭示生命的真谛。但不管怎么样,文章都应与人生联系起来,以体现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立意时,我们可以抓住引语中“正如性格与命运的关系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这关键句进行思辨,阐明人的风格或品质与其人生、事业的密切关系。当然,我们还可从个人“生命的格调”同其实现的社会价值的联系这方面切入,来分析个人的风格或品质同社会的密切关系。因为题意较为丰富,考生容易泛泛而谈,所以必须在明确“生命的格调”的具体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再思考。如“格调”可表现为坚韧执著、宁静淡泊、高雅别致、张扬激越、超越进取、真诚向善、节俭朴实、创新敢为等等,考生可选取其中一点或几点来深刻思考,体悟真理,挖掘它们对人生的作用和意义。“生命的格调”相当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审美趣味、人生追求)。这样看来“生命的格调”不仅有高低雅俗之分,甚至有正确谬误之别。学生写作时容易涉及这样一些相关概念:人生境界和品位(审美趣味、人生追求)、思想情操(高尚、卑鄙、诚实、虚伪等)、个性特点(沉静、豪放、张扬、内敛、洒脱等)、处世态度(乐观、积极、悲观、消极等),应该说该命题的取材的范围是宽泛的。【问题综述】

1、全面开花,所选角度太多,没有固定中心。每个方面都浅尝辄止。(抓住某一方面写深写透为宜)

2、把偶发事情、偶尔的观点当成“人生格调”(注意,“人生格调”要有持久性)。...

3、偷换论题,硬贴标签。,比如先简单提出“生命的格调是奉献”,接下来一直围绕“奉献”来写,而把“生命的格调”扔在一边不再提及。第二种是“贴标签”,就是先叙述一个故事,结束时加上一句“这就是生命的格调”一类的话语,以显所谓的“扣题”。

4、没有对“人生格调”的内涵予以定位,泛泛而谈,或定位错误(如:认为人生格调无优劣之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除了开头和结尾,中间主体部分堆砌事例。

6、事例陈旧雷同,多人都用,且不会翻新。如:司马迁、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陶渊明、霍金、海伦凯勒、钱钟书、季羡林、袁隆平、刘翔、邓亚萍等。【评卷手记】

好题目,更容易“催生”许多优秀的考场作文。但通过阅卷,本次考场作文情况并不令人乐观,佳作寥寥,均分只在41分左右。这很值得我们老师和考生反思。笔者不妨列举这次作文较为典型的不足之处,观者足戒。

1.对“格调”一词理解得不具体、不到位,而导致观点含混、偏离题旨,行文空洞简单,生硬拼凑的现象比较常见。如在一些记叙文中,有的考生笔下的人物的风格或品质不明,有的考生把偶然的行为等同于人物应较为持久而稳定的“格调”,有的甚至归结点化的“格调”与文中人物实际的“格调”并不一致。在议论文中,有的同学竟然将“母爱”作为格调,等等。以上种种情况,多为审题时不够审慎造成的,不能准确把握好“格调”的内涵与外延;选材、立意,也未考虑所写的文字内容是否在题意的范围内。对情感浓郁、内涵丰富的文题的审读,具体化、明确化,仍是写作中应掌握的策略。2.对物象进行描写,却不能与“格调”联系起来,甚至不能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揭示其内在的“精神”。如有的考生写“雪”、“岁寒三友”,以及“动物世界”中某些动物,描写、想象都相当充分、细腻,其中的不少考生选材角度还是相当独特的,却不能挖掘出其深层次的独特的生活道理。如此行文,至多是浅表点题,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文章仅在停留把生命的一些简单的表现或生存的本能反应上,不能打动人,启发人。

3.对引语中的议论性的观点句,进行扩写;写散文或议论性文章,角度不明,层次不清。此种“灾情”尤甚。不少考生仅是人为地编造一个故事,简单说明引语所点明的观点,看到这种文章的开头,即可推知下面的情节,毫无悬念,毫无新意。内容俗套,观点平庸。也有很多考生在行文思路上,机械生硬。很多考生虽然注意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考场作文的结构模板,但在实际运用中仍显得呆板僵化,文气不畅,生动不足。对行文格式的掌握,我们不仅要注意其“形似”,更要注意“神合”。

4.材料陈旧,仍是难以根治的“顽症”。事例材料纷纷“撞车”,屈原、司马迁、苏轼等等古代名人总不断在考生的笔下“复活”,令人读来生厌不已,锁眉难舒。有不少考生竟然还用题中所涉及的钱钟书先生大做文章,聊以“救场”。凡此种种,都说明众多考生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相当贫乏。是的,没有“源头活水”,怎能笔墨酣畅?同时,还说明一种情况,有些同学作文时不知变通,一些素材内涵是相当丰富的,自己以前所写的优秀作文是可以灵活变化的,这些宝贵的资源,都需要、都可以“一材多用”、“一文多变”。

【佳作展评Ⅰ】

生命的格调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

一棵小草,也在用它邈渺的绿色,丰富着季节的内涵;一只小虫,也在用它卑微的躯体,诠释着生命的灵动;一株青藤,也在用它柔韧的枝蔓,蓬勃着攀援的力量。仰望自然,生命的格调多种多样。而我却要说,“清欢”才是生命的最为从容的格调。

历史让人明智。当余秋雨走近古罗马的斗兽场,其规模之大、设计之科学、建造之精巧令他震撼不已。站在废墟上,他才会体会到人世间一切权势纷争、金粉豪华都将云去风散。是的,昔日胜利的欢呼、失败的沮丧都是“曾不能以一瞬”,终将在时间的洪流中化为尘土。生命就应该在淡泊中回归本性,宁静祥和,又间杂一丝淡淡的喜悦。

自然使人回归本真。形色匆匆的现代人,热衷野外探幽。如果臵身于江南悠悠长长的雨巷,脚踏着缝隙中小草探头而望的青石板,抚摸着湿漉漉的黛色长墙,尘世的喧嚣了无痕迹。是的,远离纷扰的尘世的现代人,此时咀嚼的是“宅弄深处,曲径通幽,不知深是几许,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新洞天”的清新淡雅,悉心品味的是“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悠悠情怀。也许,行走在水性灵秀的江南,倾听着内心深处渐行渐远的絮语,感觉到的便是生命的清欢吧。这不仅是寻求心灵的宣泄,更是在皈依生命原本的格调。

王国维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跳出人生看人生,一切只是云淡风轻。“清”是一种本色,一种风范,一种追求,一种格调。庄子简单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只愿“曳尾于涂中”;陶渊明远离官场独自清闲,“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便是他内心的写照;居里夫人将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自己的金质奖章给小女儿摆弄,面对朋友的质疑,她只是淡淡地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古今中外,这些人始终坚守着心灵之树,坚守着心灵的那方净土,心清如水。

一箪一食是清,尝遍安定、温暖、简单;一瓢一勺是清,品出静谧、自在、平易。寻一片清净,放松心灵,洗去尘埃、疲惫与浮华,让我们的心回归本真,这一路,穿枝拂叶,芳香弥漫,落下的泪却不悲凉。因为,“清欢”才是生命最从容的格调。

【评阅】这是一篇笔法洗练、立意隽永、内容充实的佳作。

首先,文章围绕“‘清欢’才是生命的最为从容的格调”的观点,精选名人名言、援引典型事例、联系社会现实,内容丰富厚实,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不甚紧密,针对性不甚鲜明。

其次,分析由表及里、细致深刻。文章由开头题记、简练而有诗意的列举,引出文章的观点,接着从“历史”与“自然”这两个层面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并且以王国维的名言来统帅三个典型的事例,借以 阐明观点的必要性。结尾诗意作结,富有感染力。同时,文章行文笔法老练,语言干净明快,叙述与分析、感性与理性水乳交融。但,全文未能适当从反面关照,运用正反对比来彰显文意,稍显不足。

再次,从文采上看,作者精选了名言警句不仅丰富内容、支撑观点,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化底蕴。同时,妙用修辞,句式灵活,文章善用修辞,比喻、引用、整句散句有机结合,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比如“追寻可以让心灵的脚步休憩之地,洗去尘埃、疲惫与浮华,让我们的心回归本真,这一路,穿枝拂叶,芳香弥漫,落下的泪却不悲凉”。【佳作展评Ⅱ】

生命的格调

独自走在林荫小道间,萧瑟的秋风从耳边呼过,内心却异常柔软。循着熟悉的方向,我仿佛看见昔日爸爸那扶着我走过的身影,林间秋日的阳光应该是爸爸在天堂注视我的目光,温软而慈祥。

那个夏天,在我的生命里永远定格。记得爸爸去医院做了个“小手术”后,便日日躺在床上。家里阴云密布,妈妈紧绷着脸,以往上扬的嘴角总有淡淡的笑意,现在像是被忧郁锁住了。年幼的我吓坏了,想问却又不敢问,常常在夜里躲在被窝里悄悄地流泪。

有一天,我再也无法忍受这抑郁,赤脚跑到爸爸的床前,哭着问爸爸到底发生了什么。爸爸轻轻地为我拭去泪水,将我紧紧地拥着,笑着说“一个小手术而已,妈妈累了”。

第二天,爸爸竟然下床了。妈妈惊恐地扑过去,他却摆摆手,拉着疑惑的我,慢慢地走出家门,走在夏日原本灿烂但对我来说仿佛久违的阳光里。

来到那条林荫小道,高大的树木投下的浓荫,让我倍感清凉和惬意,心情如身边的蜻蜓快乐而轻盈地飞翔。

一直深情注视着我,却许久不语的爸爸突然笑着对我说:“丫头,您看那些花儿,那些开得灿烂的花儿。”爸爸和我来到一棵树下,我才注意到树根簇拥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

爸爸蹲下身,爱抚着这些花儿,喃喃地说道:“它们多好啊,再卑微的生命也会开出自己的色彩,只要活着,就不会让生命停止绚烂。”

我似懂非懂。他缓缓地站起来,凝视着我,一脸地庄重:“活着,便要过好每一天,不必担心以后如何。我们一家人也该这样乐呵呵地活下去。”不懂事的我快乐地跳了起来。“其实,秋风一来,这些花儿就将凋谢,但它们会平和面对,自然接受。”爸爸凝视着远方。

事情果如他所愿,家里虽不如往日热闹,但依旧充满着希望与温馨。爸爸亦如他所说,在那个深秋,如树上的叶儿,以及那些花儿,平静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又是一阵秋风过,身边,落叶纷飞,百花离枝。

我抬起头,望穿人生四季,终于读懂了爸爸的话,也读懂了他的人生——生如夏花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评阅】这是一篇真情四溢的文章,读来,令人怜悯、欣慰、感动„„百感交集,情不能已,堪称佳作。

在内容方面,作者以爸爸在做了手术之后的父女之间的交流为中心,从外貌神情、言行举止、心理变化、环境渲染等多重角度,丰富而翔实地诠释了父亲之爱、人生感悟,事、景、情、理,水乳交融。选点虽小,张力极大,真情直逼人心,此谓“内容丰富”,但对“父亲”去世的介绍,显得仓促不足,未能扣住主题,稍作点染。

从表达方面来看,在倒叙悬念、时空转换呼应自然巧妙之外,作者颇善描写与渲染,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作者深得叙述之妙。如文章开头两段的描写,为全文奠定了很浓郁的感情基调,同时也启动下文。文中“来到那条林荫小道,高大的树木投下的浓荫,让我倍感清凉和惬意,心情如身边的蜻蜓快乐而轻盈地飞翔”,文末“又是一阵秋风过,身边,落叶纷飞,百花离枝”等描写性的句子,既有勾连文字的功用,也使情感起伏变化有致,文章富有文采与立体感。但有些表述还不够合理,如爸爸对“我”说的话,还显得有些成人化,对年幼的我来说,深奥了些。【佳作展评Ⅲ】

生命的格调

有一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

濮水之边,你翩然远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谁人如你——庄子,只偏执那淡淡的清白,与道教合 二为一,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名利、地位于你只是虚空,你了解了蝶舞之愉、螳螂之负,驾一叶扁舟穿梭于泥潭之中,清风相伴,明日可掇。

甚至,你看透了生死。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号啕大哭,谁言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你依旧逍遥山水,以一颗平静的心相追逐。只言片语的记载中,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看到了一份平静致远的处世态度。庄子,如同万花丛中的一株莲花,开得淡漠孤傲,亦如乱世中寡淡的丝竹之声,给纷扰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起历史遥远的绝响……

庄子的身影已在岁月中淡去,然而那份淡泊的生命格调却在历史中弥留。

一篇《桃花源记》令多少人心生艳羡,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颂千古,这就是陶渊明,庄生晓梦已不再,而那份淡泊在东晋传承了下去,他是“守拙归园田”的田园诗人,他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他是独爱菊的隐逸者,远离官场,他获得了一片桃源天。远离喧嚣,他“复得返自然”,他用一份宁静致远的心胸让我们窥见了一种生命的格调叫淡泊。

而今,物欲横流,信息技术、飞机、汽车……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宽广,而人们的心却狭隘了,汲汲于功利,在一片灯红酒绿中孤寂地生活,少了如庄子、陶渊明般淡泊的气度,于是,我们的生命格调丧失了,我们自己迷失了。当今,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名誉、地位迷失了自己,又有多少的商家为了利益迷失了自己。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却让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淡泊,于是,桃花源般的生活于我们已是奢求。

淡泊是一份生命的格调,为何不在这样喧嚣的俗世中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如庄子与陶渊明般获得心中的一份安宁,即使生活不富有,拥有心灵的淡泊便可使心灵富足,为何要汲汲于功利直至迷失内心的自我?

一直淡泊下去,让心得以安宁,坚守淡泊的生命格调。

【评阅】如果看透作文题目中的“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一句的内蕴,那么对这篇作文的主旨,我们就不会太意外。作者将“寂静”看透,巧妙地转变成自己的中心“有一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然后由此展开,从庄子写到陶潜。本文从历史中来,又不沉湎于历史,后半部分联系现实,虽然有的说法绝对化了,但古今之贯通让本文的旨意有了一些现实意义。此外,本文简练、醒目的开篇,写庄子时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一目了然的层次等等也是可圈可点。【疯狂链接】

在阅卷过程中,上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因“情”和“理”,而满篇生辉,脱颖而出。其余的不少考生的作文,虽然没有“太阳”、“月亮”,但也有“星星”和“萤火虫”,让阅卷者感受到在思想、表达、文采等方面的“亮点”,现撷取如下,以飨各位。

一、选材独特,精彩表达。

春风摇曳着妩媚的尾巴,远远离去。烈日下,紧缩的眉头一挑,仿佛能溅起星星之火。

远处,一个中年男人,一个衣裤破得包不住沧桑岁月的小商贩。在十字街口,肩上扛着挂满红色小饰品的竹竿,但仍笑容满面,那分明是灿烂着阳光的面庞。

烈日浸骨,湿透了路人,也照耀着他绚烂多姿甚或朴实无华的生活的梦想。他袖口一甩,额前的汗水,如雨滂沱。只是,他的穿着让人想起一棵冬天里能行走的树干,枯瘦无光。不禁想问,那些捉襟见肘的日子里,他可曾怨天尤人?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他是否仍能身处寒冬冰雪一直苦等花开?当苦苦的等待换来的是路人的视而不见,那么,所有的“诗意”还依旧吗?

——将视角投注在“草根”上,避免了众多考生“一窝蜂”似的写名人、编成功故事的庸常思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真切关注生活、感受民生、敏感善思的良好品质。同时,一个镜头,作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真切细腻地再现人物的生命的格调。

二、深度思考,彰显理性。

伍尔芙说:“认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于生命格调而言,这似乎揭示了两个内容,首先,选择一条道路,然后,充满希望与爱地走下去。

选择是一个开始,我们有无数湮没在历史潮流中的先人给我们留下足够多的经验与教训,然而,这同时也是一副副枷锁,左右着我们的选择,于我们而言,抛却世俗的观念,遵循生命中萌动的梦想才是最契合的格调。而对于选择之后那最为漫长的努力的过程,前人的经验大概很有用武之地:做一个纯粹的人,心无旁骛地走着一条纯粹的路,那就已是一个纯粹的生命了。

——作者没有直接为“格调”定义,或简单再现某种“格调”,而是从如何获得生命的“格调”进行 思考,即先选择一条路,后去充满希望的走下去。观点新颖精辟,入木三分。

三、善于联想,意象丰富。

生命是一朵千瓣莲花,可以绽放盛开,也可以含苞守望。盛开,绽放出绚烂与光华;守望,拒绝了枯萎与零落。

荆棘鸟,一种绚烂而又悲壮的生命。它渴望歌唱,它寻找歌唱,它歌尽而亡。它穷尽一生的力量,只为谱写出华丽的乐章,然后扑向盛大的死亡„„枯叶蝶,一种凄凉而又散淡的生命。它隐藏美丽,它舍弃美丽,它平凡而终。人们为它不甘,可我们都不知晓一只蝶的心思,或许它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甘于寂寞与孤独,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不畏风雪,傲然自若的寒梅,宁愿飘逝在时光中,逐渐没落,了却尘缘,最终烟消云散,也不愿与百花一起揭开春的面纱。注定是被遗忘的结局,它却宁愿“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然而,姹紫嫣红的百花绝不轻易低下高昂的的头颅„„

隐逸者,如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离尘嚣与世俗,呆在只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追求者,如文天祥,一腔热血全献给了祖国。历史因记载了他的名字而熠熠生辉,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千古绝唱也烙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生命这朵千瓣莲花,拒绝了盛放,也就拒绝了枯萎与零落。两种生命的格调,你选择盛放还是守望? ——以写意的散文笔调,给读者呈现出一个个“盛开”与“守望”的对象,正反对举,由鸟到花,再到人,诠释着两种生命的格调其实均属“执着”,形散而神凝。

篇2:11月高三语文月考作文题

微信时代,我们进入了“群众”的天罗地网。我们享受“群”的欢乐,“群”的浇灌,承受“群”的挤压,“群”的干扰……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作文范文】

鹤立于“群”

想想古代数次的“文字狱”,几个词用得不恰当,可是要被杀头的呢,而如今倡导言论自由,你用错几个字又有什么关系呢;曾经皇帝微服私访,地方官员胆战心惊,不知哪天乌纱帽就没了,现如今谁不认识国家主席?微服倒是可以,私访就不行咯。难道我们不该庆幸生活在如今这样的信息化时代吗?各类资讯真是“群”涌而来,躲都躲不掉。

和远在异地的亲朋好友交流,不用度日如年般期待着回信,只需拿出手机,轻轻点击就行;学习未知的知识,不用翻厚重的书,也无需有一个老师,网络可以帮你解决几乎所有问题。

QQ、微博使人可以群聊,拼车可以使人群游,还有服装店提供群穿来推广产品,甚至有一款软件,叫“请吃饭”,和陌生人一起群吃……现代生活离不开群处,人是群居动物,有了群,必定就有沟通交流,必定就有大量的信息“群”扑而来,连每秒处理上亿次的超级电脑都需加班加点地工作,人又怎么处理得完。

可人总有办法,已知的当然不需处理,抛开不敢兴趣的,记住那些感兴趣的,可这样的信息仍太多,慵懒的人类选择默认,也不去思考这些“知识”的对错。

可总会有人是清醒的,所以很多人写书去了,可写书要时间,读书也要时间,人可不愿多花时间。这便出现了新闻媒体,将信息精简,提炼后传播出去,人对这种快速的,不需过多思考的信息当然乐于接受。然而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这些新闻是真实准确的,如果不是,人必将“群”乱不止。

说到底,还需自己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探寻真相。什么是探寻?探寻是不断接受,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只有对事物保持警惕才能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立。

有人会说,人毕竟是情感动物,总会有情感支配的时候。我想说是的,人一旦热爱,情感就会变形,影响自己的价值判断。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戒心,在发觉后就不会跟随情感而行动。

这种“群”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欢乐,舒适,也带来了干扰和危机。现代生活离不开“群”,“群”可以成就你,如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也可以颠覆你,如诺基亚,柯达的衰亡。至于“群”是苦是乐,离不开个人的价值判断,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可成功的人哪一个不是拥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篇3:11月高三语文月考作文题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高考作为这种制度中的一种方式也几经波折与改革, 一九九七年, 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一九九九年, 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同时, 新一轮高考改革揭开序幕。教育部开始推行“三+X”科目考试方案, 广东省率先开始在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目前, 我国各地区的高考方式虽不尽相同, 但全国都在每年的6月7号要统一组织一次考试。我国的绝大数青少年 (2011年我国高考考生人数933万) 要经历“十年苦读”迈过这个门槛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因此, 高考成绩倍受社会与学校关注。对于高考成绩, 社会更多的是关注着结果, 学校要想得到这个结果就必须通过严密地组织教学过程来实现。

每月一次的考试 (以下简称月考) 逐步规范化, 当前, 我区普通高级中学已把月考制度推广普及。通过月考可以更及时反馈前期教学效果, 起到巩固教学、发现问题并及时弥补、监测并评价教学的作用。如果在月考中组织有序、规范进行, 则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对高考的预测。学习的过程是高考取得成绩的关键, 平时的考试成绩与高考成绩也有着必然的联系, 有学者探究过其间的关系, 但因所选样本年级段与高考时间间隔较长, 且考试次数少, 不能更好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其结论的线性关系不明显;也有学者讨论过在探究这种关系时应该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有多元回归分析法、多层线性分析法、协方差分析法等, 这些研究对方法的应用大有裨益, 但仅侧重于方法应用, 缺少实例的更好验证。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世纪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文科班的12次月考成绩与高考成绩分析。用SPSS13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探究了高中文科生各学科月考平均成绩在不同置信度水平下对高考成绩的解释能力。通过该项工作, 可以理性认识月考与高考成绩的关系, 对中学月考做出指导、监督与评价, 如做继续分析, 可以在一定置信度水平下对下届高三文科考生的高考成绩做预测 (假定在高考试题难度系数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行) 。

2样本选择及数据获取

选择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世纪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文科班为研究对象, 包括两个重点班, 三个普通班, 一个艺术班, 一个补习班, 共430名学生。普文班一本升学率为7%, 艺术班升学率为100%。2010年8月到2011年2月第一学期共进行了4次月考, 2011年2月到2011年6月间共进行了8次考试, 包括月考与模拟考试。2011年6月7号到8号间进行了高考。每次考试的组织都分班屏蔽进行, 每班36人, 保证了考试成绩的真实性。从430名学生中选取高三全程参与12次考试的学生为样本主体, 个别学生考试次数小于12次, 但保证该类个体数不超过10人, 且该类学生的考试次数至少不少于5次。筛选后, 共有355个样本纳入了计算, 取得了原始数据。

3数据处理

3.1原始数据处理

3.1.1月考单科成绩标准化

因每次月考难度不同, 为了消除各次考试因难度不同带来的误差, 将每次考试成绩标准化。标准化单科成绩=该科成绩× (该科年级平均成绩/该科总分)

3.1.2月考单科总分统一化

因每次考试中, 各科的总分不完全一样, 语文、数学、英语各科总分各为150分, 政治、历史、地理各科总分各为100分, 为使计算结果更为合理、具有可比性, 将语文、数学、英语各乘以2/3的系数将其100分化。

3.1.3月考均分获取

考试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比较严重, 多次月考的平均成绩能减弱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异常状态对成绩的影响, 也更能说明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 本文将月考平均成绩纳入回归计算。将经过前两个步骤的成绩取平均值, 得到月考成绩均分, 以备进行多元回归计算。

3.1.4高考成绩折算

月考成绩经折算后其总分为600分, 高考总分为750分, 为使两类成绩在研究中能接轨, 需将高考成绩转换, 其方法即:高考总分= (语文成绩+数学成绩+英语成绩) ×300/450+文综成绩。

经过向后回归后, 发现因剔除语文科, 方程解释能力下降了0.001个点, 但仍可解释86.5%。其余13.5%由语文科目与其他非智力因素决定, 且非智力因素所占比例极大, 这里不做探究。最后得到方程:高考成绩=100.28+0.49×数学成绩均+0.86×英语成绩均+0.76×政治成绩均+1.00×历史成绩均+0.76×地理成绩均。从该方程可以看出, 准旗世纪中学文科教学中参与计算的五科中各科目的贡献力是不同的, 以历史科目为最高, 其系数为1, 其次是英语科目, 其系数是0.86, 政治与地理两科的系数为0.76, 最小的是数学, 其系数为0.49。这种结果的出现也符合学生平时学习时的表现, 文科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感觉难度大, 学习效率低, 而对于记忆性知识虽费一些辛苦却基本能较好的掌握。从中也可以看出, 学生的基础差, 学习能力较低, 更愿意或更能够接受识记性知识。所以, 今后的教学中还得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管理方法, 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 学会发展。应用该方程, 在一定条件下 (假设高考各科难度变化不大) 可以预测考生的成绩, 比如, 一考生高三月考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均分分别为98, 92, 68, 67, 66, 65, 则其高考成绩×86.5%=100.28+0.49×98+0.86×92+0.76×68+1.00×66+0.76×65, 其结果为394.5, 因方程标准误为27.734, 所以该考生总成绩的86.5%估计区间应是 (394.5—27.7, 394.5+27.7) 。

4结论

通过本文分析, 建立了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三年级文科班月考成绩中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五科成绩与高考成绩的回归关系。因本校的月考试题水平每年变化不大, 且在多次重复中取平均值的方法更易反应考试与发挥的稳定状态, 当高考试题难度变化不大时该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高考成绩预测, 也可以更好地用于中学教学成绩预测与评价。这种多样本反复测试取平均的方法也可以进行单科间的回归关系分析, 对普通中学进行教学预测与监控建立模型, 减少评价中的随意性有一定意义。研究中语文科目表现特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韩裕娜, 高凌飚.巧用回归分析监控教学质量与预测高考[J].教育测量与评价, 2008, (11) :40-42.

[2]孙景峰, 张旭春, 等.相关性分析在高考质量评价研究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5) :27-28.

[3]温涵.关于应用回归分析监控教学质量与预测高考的思考[J].教育测量与评价, 2009, (6) :49-51.

篇4:11月高三语文月考作文题

月考成绩高考成绩关联分析1引言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高考作为这种制度中的一种方式也几经波折与改革,一九九七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一九九九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同时,新一轮高考改革揭开序幕。教育部开始推行“三+X”科目考試方案,广东省率先开始在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目前,我国各地区的高考方式虽不尽相同,但全国都在每年的6月7号要统一组织一次考试。我国的绝大数青少年(2011年我国高考考生人数933万)要经历“十年苦读”迈过这个门槛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因此,高考成绩倍受社会与学校关注。对于高考成绩,社会更多的是关注着结果,学校要想得到这个结果就必须通过严密地组织教学过程来实现。

每月一次的考试(以下简称月考)逐步规范化,当前,我区普通高级中学已把月考制度推广普及。通过月考可以更及时反馈前期教学效果,起到巩固教学、发现问题并及时弥补、监测并评价教学的作用。如果在月考中组织有序、规范进行,则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对高考的预测。学习的过程是高考取得成绩的关键,平时的考试成绩与高考成绩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有学者探究过其间的关系,但因所选样本年级段与高考时间间隔较长,且考试次数少,不能更好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其结论的线性关系不明显;也有学者讨论过在探究这种关系时应该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多元回归分析法、多层线性分析法、协方差分析法等,这些研究对方法的应用大有裨益,但仅侧重于方法应用,缺少实例的更好验证。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世纪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文科班的12次月考成绩与高考成绩分析。用SPSS13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究了高中文科生各学科月考平均成绩在不同置信度水平下对高考成绩的解释能力。通过该项工作,可以理性认识月考与高考成绩的关系,对中学月考做出指导、监督与评价,如做继续分析,可以在一定置信度水平下对下届高三文科考生的高考成绩做预测(假定在高考试题难度系数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行)。

2样本选择及数据获取

选择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世纪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文科班为研究对象,包括两个重点班,三个普通班,一个艺术班,一个补习班,共430名学生。普文班一本升学率为7%,艺术班升学率为100%。2010年8月到2011年2月第一学期共进行了4次月考,2011年2月到2011年6月间共进行了8次考试,包括月考与模拟考试。2011年6月7号到8号间进行了高考。每次考试的组织都分班屏蔽进行,每班36人,保证了考试成绩的真实性。从430名学生中选取高三全程参与12次考试的学生为样本主体,个别学生考试次数小于12次,但保证该类个体数不超过10人,且该类学生的考试次数至少不少于5次。筛选后,共有355个样本纳入了计算,取得了原始数据。

3数据处理

3.1原始数据处理

3.1.1月考单科成绩标准化

因每次月考难度不同,为了消除各次考试因难度不同带来的误差,将每次考试成绩标准化。标准化单科成绩=该科成绩×(该科年级平均成绩/该科总分)

3.1.2月考单科总分统一化

因每次考试中,各科的总分不完全一样,语文、数学、英语各科总分各为150分,政治、历史、地理各科总分各为100分,为使计算结果更为合理、具有可比性,将语文、数学、英语各乘以2/3的系数将其100分化。

3.1.3月考均分获取

考试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比较严重,多次月考的平均成绩能减弱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异常状态对成绩的影响,也更能说明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将月考平均成绩纳入回归计算。将经过前两个步骤的成绩取平均值,得到月考成绩均分,以备进行多元回归计算。

3.1.4高考成绩折算

月考成绩经折算后其总分为600分,高考总分为750分,为使两类成绩在研究中能接轨,需将高考成绩转换,其方法即:高考总分=(语文成绩+数学成绩+英语成绩)×300/450+文综成绩。

经过向后回归后,发现因剔除语文科,方程解释能力下降了0.001个点,但仍可解释86.5%。其余13.5%由语文科目与其他非智力因素决定,且非智力因素所占比例极大,这里不做探究。最后得到方程:高考成绩=100.28+0.49×数学成绩均+0.86×英语成绩均+0.76×政治成绩均+

1.00×历史成绩均+0.76×地理成绩均。从该方程可以看出,准旗世纪中学文科教学中参与计算的五科中各科目的贡献力是不同的,以历史科目为最高,其系数为1,其次是英语科目,其系数是0.86,政治与地理两科的系数为0.76,最小的是数学,其系数为0.49。这种结果的出现也符合学生平时学习时的表现,文科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感觉难度大,学习效率低,而对于记忆性知识虽费一些辛苦却基本能较好的掌握。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差,学习能力较低,更愿意或更能够接受识记性知识。所以,今后的教学中还得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管理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应用该方程,在一定条件下(假设高考各科难度变化不大)可以预测考生的成绩,比如,一考生高三月考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均分分别为98,92,68,67,66,65,则其高考成绩×86.5%=100.28+0.49×98+0.86×92+0.76×68+1.00×66+0.76×65,其结果为394.5,因方程标准误为27.734,所以该考生总成绩的86.5%估计区间应是(394.5—27.7,394.5+27.7)。

4结论

篇5:高三语文月考总结

首先,绝大多数学校并未真正进入“总攻”阶段,还在“讲课”,至多也就是正在进行专项训练,在没有“全卷”概念的情况下,同学们突然接触150分钟150分,节奏感没有,再加上“手生”,取得好成绩应该是近乎奢望。其次,同学们之所以在试卷上“得势不得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回答问题的思维方式、切入角度、答题模式等等尚处于“业余”阶段。下面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吧!

1、必须迅速建立“全卷”观,也就是说必须清楚自己答题的基本节奏,比如答完【碜疃嘤枚嗌偈奔洌大阅读用多少时间等,否则,真正面临考验的时候必将顾此失彼,狼狈不堪!

2、要坚决扎实基础,干点“粗活”“累活”,比如字词、成语、诗词默写的总结归纳,最好准备一个小本,遇到新的、错的、活的、怪的就记下来,日积月累,绝不犯同样的错误!

3、“君子动口也需动手”,像套题中的文字表述题,许多同学都是用眼睛“做”,顶多是在文中大概“划一划”,这种做题方法是绝对不行的.,同学们必须“动手”,每一道表述题,都应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4、做题动手,更需动脑。一部分同学只知埋头苦做,却不知用头脑去思考、去归纳,本来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却每次都当新题做,重新思考,费时费力,事倍功半,疲于奔命,例如病句题,就特别典型,快去看看吧!

5、如果你已经很优秀,那好,去总结点儿“狡猾伎俩”吧!这里说的“狡猾伎俩”就是对命题者出题初衷的洞察和对试题答题轨迹的把握,如果你可以,那可就厉害了!翻翻几天前的考卷,大阅读中那道“……句,在文中作用”题,是不是只答了一点,遗漏了另外一点呢――不够“狡猾”吧?

篇6:高三语文月考成绩分析

一、试题分析

1、关于试题的结构与题型:

本次月考的语文试题为综合题型,题型设置与高考题保持一致,共四道大题22道题。具体试卷结构及题型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选择题3题

每3分,共9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择题2题+主观题1题

选择题共6分,主观题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选择题1题+主观题2题

选择题共3分,主观题12分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选择题3题+主观题1题

选择题共9分,主观题10分

古代诗歌鉴赏

选择题1题+主观题1题

选择题共3分,主观题6分

名篇名句填空

填空题6小题

每题1分,共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选择题3题+主观题2题

选择题共9分,主观题11分

四、写作

写作1题

共60分

2、试题来源:

本次月考试题来自2019年高考题及各地模拟题。其中作文根据学情和社会现实,做了一些调整。

3、试题难易度及区分度分析:

经过分析学生的答卷情况,总体看试卷文字量适中,学生答卷时间比第二次月考宽松,难度较大的试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第7小题,诗歌鉴赏中的第15小题,语言运用中的21小题。

二、成绩分析

1、表一:文理科成绩简析及试卷分析

考生数

总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及格率

总体标准差

峰度

偏度

难度值

区分度

文科

186

150

117

72.5

95.09

72.0%

48.87

-0.40

0.14

0.634

0.153

理科

797

150

124

94.54

69.7%

38.85

-0.03

-0.07

0.630

0.138

从大数据中可以看出,本次月考试题的区分度不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做到明显的区分。从出题的初衷来看,想面对更大多数的学生,同时考虑到本届实验班学生及尖子生都属于语文水平与能力不高的现状,所以客观上导致这样的结果。这也为下一次出题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3、表二:备课组的贡献率

重本贡献率

普本贡献率

贡献率平均

名次

分差平均

文科

76.92%

97.22%

87.07%

2.81

理科

79.65%

98.98%

89.32%

6.74

值得语文组全体教师反思的是,做为三大主科之一,其贡献率却是最后垫底的。除去学科

本身不易短期快速提升特点外,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整体性不重视,教师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要直面的两大症结。

3、表三:各班平均分

1班

2班

3班

4班

110.1

100.8

104.3

103.2

93.5

99.6

100.7

100.3

101.3

97.4

96.7

96.8

99.7

97.1

106.2

105.3

107.6

三、问题分析:

现代文阅读部分:

1、第(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小题考查的是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学生错选最多是C项,原因在于学生不能有效地判断出错误选项中存在重要修饰语的缺失的情况,这种缺失使选项的表述在范围上不准确。这种错误是因为学生阅读中判断点抓取不准确,基础能力不足导致。

第2小题考查的是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学生错选最多也是D项,原因在于学生对名言的含义理解不准确,而不能有效地将名言与文本观点对应。

第3小题考查的是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错选最多的是D项,对于错误选项中过于绝对的说法,学生不能有效地辨识,这是基本能力不足失分。

2、第(二)题: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4小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学生整体做答不错。

第5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能力。错误最多选项是A项,学生对于概括评价的信息与文中所指内容不能一一对应且理解不准确。这是阅读的基本技能不足。

第6小题是主观题,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述过于简略,很多句子表述不完整。如将“有关部门加强对电影市场的监管”答成“加强加大管理力度”,做答时对象“有关部门”的缺失,反映学生出信息筛选不全,遗漏关键信息的情况,这是阅读的基本技能不足。

3、第(三)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7小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学生误选对B、C两项的居多。分析学生的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文本人物形象及情节线索的理解不深刻,没有体会出文中的深意。而D项中“相互帮助”的表述显然是有意误读文章中心,学生却没能发现,可见学生没读懂文意。这是阅读能力欠缺。

第8小题考查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学生做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审清题干,题干明确要求是“简要概括”,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按照惯例进行了结合文本的分析。这是语文的基本的应试能力不足。但这道题学生整体上对文本的理解还是正确的,平均分4.53分。

第9小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物象的鉴赏能力。学生做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围绕“手杖”进行解释,分析其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对于“小说中物象作用”这一类题的做答角度与方法不明确,这是知识点掌握不实。

文言文阅读部分:

第10小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学生误选最多是B项,本题断句的语段外在标志不明显,需要学生根据句式特点及语意断句,学生误选可见对文本内容并没有完全翻译明白,这是基础知识不过关。

第11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主要错误选项为C项,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选择题,属于识记的层次,但是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不准确,导致失分。

第13小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关键词理解不准确,翻译出的句子不合逻辑,一部分学生落句子,只翻译了一半。这些问题暴露出学生平时积累不够,不能将知识做到学会并迁移。

古代诗歌鉴赏部分:

15题是主观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学生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一是不认真审题或审不清题,不能有效解读出“怎样表现”是针对表现手法而言的,导致答非所问,不答手法。二是有部分学生答出手法但是判断的不对,反映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过关。本题是试卷中的难题,理科平均得分1.33,文科平均得分1.09。得分情况都反映出学生从整体上而言,语文能力欠缺。

名篇名句填空部分:

学生对于刚刚做过的默写内容都记忆不准确,错字太多;同时,一部分学生的书写不规范也导致的扣分的情况。如将“雳”的误写。这反映出学生态度不认真。

语言运用部分:

第20小题考查的是语句衔接,学生的主要问题:一是语境考虑不周,所填句子抓不住重点;二是语义概括不准确。

此部分中主要问题出现在第21小题,第21小题考查的是语段压缩的能力。“提取关键词”是段压缩题的常见题型,因复习的时间较长,学生呈现出集体遗忘的情况,暴露出的问题:一是关键词抓得不准,二是提取的是短语或是句子,三是生造词语。整体看,学生答得不理想,理科平均1.6分,文科平均得分2分,最高分5分,最低分0分。语言语文运用部分学生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不足。

作文部分:

本次月考的作文题仍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具有时代性、引导性。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时下民族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领会精神并传承精神。

1、审题能力有待提高,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还是不择要领。忽略材料给出的各类提示与限制:“2020的10月1日你已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建国七十二周年之际”是情境限制; “传承中国精神”是内容和立意限制;材料给出的几种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整合,是不能质疑和否定的,这是价值判断限制。“写一篇演讲稿”是文体限制。

2、平时积累储备不足,写作时无料可用:

(1)对这几种精神的解读不准,不能准确表述这几种精神的固定的含义,自行概括得不好。

(2)论据陈旧,欠缺新颖性。钟南山已超期服役三次月考,还在学生的作文中默默奉献。

3、写作水平不高:

(1)所写精神不具体,只是罗列事实,泛泛谈过程,不谈精神内涵,不谈传承精神。

(2)语言表达水平不高,美文极少,表达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思想深刻,逻辑严谨了。

(3)演讲稿的写法在上次月考已教过,这次再出现,大部分学生还是文体格式不对。一位在考试前一天下午刚讲过演讲稿写法的老师统计,其所教两个班分别有19人和20人格式不对而扣分。

4、书写不达标:文面虽有提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卷面书写不认真,随意勾抹,错别字随处可见,甚至将“演讲”写成“言讲”。

四、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小说的阅读指导。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将小说阅读的复习模块化,并且力争做到复习连续化。接下来的一个月,将小说阅读的复习以“作用类做答训练”为主题串连在一起,强化学生的规范化答题。

2、作文素材积累还坚持每周一次,下发,并指导学生读记,但重点在指导学生的运用。组内研讨素材运用的形式。

3、持续性的强化书写,要求学生将字写清楚,写标准。不断加入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的讲解与训练。

4、加强对学生记忆知识的检查,这是工作中的难点!

上一篇: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现状下一篇:晋北公司第一届职代会第二次会议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