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校长讲话

2024-04-13

民办学校校长讲话(通用8篇)

篇1:民办学校校长讲话

尊敬的祁主委、曹主任,尊敬的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领导,各位校长、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由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河南民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全省民办学校卓越校长高级研修班今天在永威学校开班,我代表永威学校全校师生,向各位领导、校长、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多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河南民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积极带动下,我省民办教育事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结出了累累硕果。

我们永威学校坚持深化课改,在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二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三是教书育人责任制的管理体制,四是成才之路激励法的进取机制。学校办学经验影响全国,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全国基础教育培训实践基地”,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会在永威学校设立蔡林森教育思想研究会,学校多次召开课改研讨会,举办校长培训班500多期,全国各地来校参观学习的教育工作者超过100万人次。中国教育报连续报道学校办学经验,学校先后出版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蔡林森:学校管理变革》、《蔡林森从洋思到永威》等课改专著。

为了实现学校跨越式的发展,今年4月份,我校与河北衡水中学合作办学,在永威高中部设立衡中河南分校,从20xx年秋学期起,衡水中学将派优秀管理团队、骨干教师到衡中河南分校工作,两校将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同步。 今天特别邀请的几十家民办学校,是全省民办中小学的代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流的教学质量。我相信,通过本次高级研修班,一定会加深我们之间的联系,总结、交流先进的办学经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整体提升的目标。

我们学校在次活动中安排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观摩课,大家也可以观看我们的课间跑步,参观校园。欢迎大家对我们学校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或者建议,也期待着各位再次莅临指导。

最后,预祝本次研修班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来宾身体健康!

谢谢!

篇2:民办学校校长讲话

大家好!非常欢迎各位校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积极踊跃地参加第二届民办学校校长论坛活动,这不仅是一种积极态度的体现,也是办学思想的体现,更是一种责任义务的体现。

我市民办教育历经二十年的艰辛努力和积极探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发展速度之快,类别之多,范围之广,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已有私立中小学16 所,职业技术学校4 所,外语学校17 所,艺术学校2 所,共计39 所。现有学生17130 人,教师1218 人。转制学校27 所,学生36000 多人,教师 人。到目前为止,民办学校已为鸡西及沿海城市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近4 万人;占地38万多平方米,资产总额达7200 多万元。从为政府分忧解难的角度看,缓解了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以及公办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各种教育多样化的需求,也为我市每年解决了三千多个岗位及人员就业;从为鸡西创造经济价值的角度看,每年有3800 多人从外省市来到我市学习外语,按平均每人每年在鸡西消费7 千元的标准,外来学生每年为鸡西创造经济总值就是2 千多万元,加上民办学校收费,转制学校收费,每年民办教育就为鸡西挣得近一个亿的资金,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促进了地方经济总产值的提高,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公办学校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然而,我市民办教育发展至今,从总体上来看,仍然还处于初创阶段,大多数学校还在租借校舍,规模较小,水平较低,全员发展、共同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因此,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难题和困惑,必然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如今,传统的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办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科技在飞速发展,时代在飞速前进,那么,我们民办学校该如何及时更新观念,如何科学定位,如何创新教育模式,如何办出质量和特色,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如何快速健康发展等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办法应是我们民办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心,也是这次举办校长论坛的宗旨。本次论坛就是为全市民办教育机构提供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启发思路、探求出路的发展平台,就是要为解决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创设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也是要借助论坛的形式来宣传民办教育、鼓励民办教育,从而争取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帮助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次论坛不仅会为我们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使大家能在今后的办学中引发一些思考,提高创新意识,坚定办学信念。相信大家的论坛对

我们的工作都会有所帮助、有所借鉴、有所启迪。

篇3:民办学校专任校长的特殊素质

一、娴熟处理校董关系的能力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精神, 民办学校应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长与校长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最为直接, 从某种意义上说, 民办学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是董事长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校董关系就是校长与董事长的关系。二者关系的处理是事关民办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民办学校的校长, 要主动处理好与董事长的关系, 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 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民办学校校长和董事长合作不愉快, 甚至导致协议期未满中途散伙, 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在聘任之初, 校长没有在法律框架下, 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并与董事会达成共识。有些校长甚至与董事长没有签定聘任协议, 只是口头“君子协定”。在合作当中出现系列后遗症, 如校长感到付出与收获不对等, 董事长不放权干扰办学, 董事长认为校长不尽责尽力, 等等。因此, 校长在接受聘任的时侯, 就应该与董事长谈好权利与义务, 并以合同文书形式固定下来, 这是处理好与董事长关系的前提。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 民办学校校长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行使下列职权: (1) 执行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决定; (2) 实施发展规划, 拟订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算和学校规章制度; (3) 聘任和解聘学校工作人员, 实施奖惩; (4) 组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活动,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5) 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6) 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其他授权。校长应将以上条款写入聘任合同中, 这既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是一种义务。

校长权利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劳动报酬的获得, 《民办教育促进法》没有就校长待遇问题做出规定, 这就要求校长根据自己的能力、董事长的要求, 以及民办教育行情, 提出薪酬待遇要求, 以及获得薪酬待遇办法与途径, 与董事会协商后达成共识, 写入聘任合同, 把自己的待遇要求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

(2) 善于与董事长及时沟通与协调。民办学校没有政府的资金和信誉做后盾, 民办学校的办学风险很大。民办学校的董事长一般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出资人, 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很大, 表现出对包括校长在内的人和事的高关注度, 而且总是对学校尤其是对校长不够放心。对此, 校长应该矛以理解, 并用实际行动做出成绩, 打消董事长的顾虑。同时, 校长还要主动与董事长加强沟通与交流, 重大事件及时汇报。如果缺乏有效沟通, 导致董事长误会和猜忌, 校董双方矛盾越积越深, 最终无法形成管理的合力, 甚至合作“流产”。

(3) 保持对学校纯正的忠诚度。要求校长对同一所民办学校“从一而终”, 终身服务于某一所民办学校, 这是不现实的, 但在合同服务期内, 校长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 全心全意维护学校的利益, 真心实意对学校的发展服务, 这不仅能赢得董事长信任, 而且有益于个人人格和事业发展。正如《致加西亚的信》中所说:“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 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是整个社会。一种敬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高度忠诚, 一旦养成, 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可以委以重任的人。”

二、有效建立稳定师资的能力

(1) 有效凝聚队伍人心。“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教师合理流动未尝不可, 但民办学校的教师流动频率偏高, 流动的比例偏大, 成为制约民办学校良性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 有些与公办学校教师流动原因类似, 但有些是民办学校所独有的, 比如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民办学校的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的同等待遇没有落实, 导致民办学校教师普遍存在“打工仔”心态, 缺乏归宿感和安全感。在解决这一问题上, 校长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 保障教职工的合理权益。校长主动与学校董事会、举办者、董事长协调, 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依法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 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促进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依照工会法, 建立工会组织, 维护其合法权益。校长还可以向董事会积极争取, 建立教师发展基金, 或为骨干教师购买补充商业保险, 确保教师退休后待遇不低于同类学校公办教师的待遇, 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第二,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 “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在实际操作中, 这些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校长还需要通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商, 使教师专业发展权益得到保障, 加深教师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 让教师觉得作为民办学校教师也有机会有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第三, 关心教师的心理和生活。校长要为广大教师构筑长远发展的共同愿景, 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 增进教师对学校的感情, 提高他们对学校的依赖程度与认同程度。要任人唯贤, 不任人唯亲, 克服家族式管理, 杜绝拉帮结派。要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荣, 克服和避免恶性的竞争, 为他们营造一个有张有弛, 弹性作息的工作环境, 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要建立各类群众组织, 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 满足教师交往需要。还可为教师提供优惠住房和旅游, 免费聚会和午餐, 允许教师及家属使用学校设施等等, 让教师获得归属感。

(2) 快速培养新教师。民办学校教师不稳定现象必然导致新教师多, 尤其是年轻教师比例多的现状, 一般情况下, 教师平均年龄在30—35岁之间, 有些学校甚至更加年轻。年轻教师有活力, 接受能力强, 但教育教学经验不足, 敬业精神不够, 尤其是不太适应民办学校的工作机制。如何让这类教师较快成长是民办学校校长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

校长要构建一整套新教师培训机制。可以建立以老带新的制度, 让新老教师师徒结队, 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辅导。可以建立校内讲坛, 定期开讲, 一次一个主题, 由校领导、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或进步较快的新教师走上讲坛, 让教师培训教师。可以帮助新教师做好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制作成长档案, 定期敦促他们落实和提高。可以“请进来、走出去”。聘任专家组建教育教学顾问团队, 定期进驻学校指导课堂教学, 引领和培养青年教师。定期送青年教师参加教研部门组织的活动, 并组织他们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尤其要相信新教师, 敢于给他们加任务、压担子, 在实践中锤炼他们。另外, 校长还可以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丰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团体活动, 为他们搭建交流、研讨、学习、展示的平台, 促其快速成长。

三、炉火纯青的招生能力

对于民办学校来说, 招生数量和生源质量对其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因为绝大部分民办学校运转经费基本上来源于学生的学杂费, 民办教育行业流行一句话“生源就是财源”。然而, 民办学校的招生并非易事, 当前民办教育的地位不高, 在同等条件下, 家长一般会为孩子选择公办学校。因此, 民办学校的校长练就娴熟的招生能力非常重要。这种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学校形象宣传能力。要想在招生大战中获胜, 需要平时注重学校形象宣传, 如果平时不宣传, 招生时广告花费再大, 效果仍然不明显。一是建设好对内对外宣传阵地或渠道。办好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学校网站, 及时向员工、家长和学生、社会公众宣传学校办学中的好人好事、办学特色和办学成绩, 提高他们对学校的认可度, 尤其要把家长和学生培养成学校的义务宣传员。二是与相关媒体保持畅通友好联系, 随时上传学校信息, 若学校举行重大活动, 可请他们来校采访报道。适当的时侯, 可以策划一些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在省内外权威媒体上发表。三是校长要通过积极争取, 让学校承办文艺汇演、研讨会、现场会, 将学校列入赛点、考点, 等等, 不仅可锻炼学校承办重大活动的能力, 鼓舞士气, 增强师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而且可以很好展示和宣传学校的形象。此外, 校长在各种交流场合要注意宣传和推广学校。为了配合这一能力的有效发挥, 校长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演说水平。

(2) 招生实战能力。学校成立之初, 没有形成一定品牌, 一般将招生目标定位于充实容量。尽管如此, 招生任务仍然异常艰巨。校长要做深入细致的生源市场分析, 布控好招生网点, 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招生策略, 同时把每一位员工都培养成优秀招生员, 并带头发扬“三千万”的招生精神, 即:跋涉千山万水, 走进千家万户, 说尽千言万语。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良好口碑, 学生数量已不再是问题, 而招收优生则成了永恒的主题。“公办不择校, 择校找民办”, 民办学校校长可充分利用招生自主权, 选择符合学校需要的生源。

(3) “保学控流”能力。“保学控流”即稳住学生、控制流失。如果学生招进来却留不住, 不仅使招生成绩打了折扣, 而且学生的非正常流失会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校长要修好“保学控流”这一课。要维护学生的权益, 除了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外, 要特别重视后勤保障、生活服务, 要让学生住得好、吃得好, 让家长放心、安心;要培养教师的爱心, 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关爱每一个学生, 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构筑家校合作的平台, 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建议权, 让家长了解学校, 提高家长满意度。

四、冷静而机智地处理危机公关的能力

西方有句管理格言:危机就如死亡与税收, 对于企业及组织来说, 都是不可避免的。关于这一点, 民办学校也不例外。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 民办学校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弱, 哪怕是一所非常优秀的民办学校, 如果出现大的突发事件而没有妥善解决好, 有可能几天的功夫就轰然垮下。作为民办学校的校长, 良好的危机公关能力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 引发民办学校危机的突发事件主要有:1.重大安全事故或者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引起的事件。如学生在校内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食物中毒事件、接送安全事件, 以及各种不可抗拒、难以预料的天灾人祸等。2.与竞争对手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 可能因此滋生对学校不利的舆论或谣言等, 引发社会公众对学校的信任危机。3.和服务对象之间的纠纷。民办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家长和学生, 双方可能产生利益纠纷, 引起家长的不良口碑或者过激行为, 在广大家长、学生和社会中造成较坏的影响。在危机公关能力的锤炼上, 校长要做好以下文章。

(1) 要建立“事先预防”机制。校长要正确看待办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把它们当作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要研究发生危机的各种可能性, 事先介入, 事先建设, 以避免危机的发生。要强化和完善各种管理措施, 如食堂卫生、宿舍管理、体育运动中的突发疾病的防控、学生精神状况和学生冲突的预警等。做好各种处理突发事件的预案并定期演练。

(2) 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危机事件发生后, 校长要组织人力主动介入, 将危机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最小化。建立临时性的协调机构, 协同相关部门应对危机, 避免独自作战, 有效管理和使用学校用于处理危机的公共资源, 开展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要迅速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并寻求帮助和指导。要第一时间关心、安慰并诚恳地对待受害者及其家属。危机处理过程中, 要向公众保持透明, 向公众说明事故的性质以及学校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以及随后将要采取的行动, 使人们认为学校的行为是积极的, 增强社会对学校的信任, 减少人们对学校的猜疑和批评。

(3) 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应对媒体。对于危机的非当事人来说, 一般并不愿意过于追究事件的细节, 他们往往听从新闻报道的结论。所以, 要善于智慧地利用这种心理去平息公众对学校的负面看法, 减少危机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 维护学校的利益。因此, 校长应实事求是地向媒体单位说明所发生的情况, 以及学校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处理措施, 并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介入措施予以告知, 将有利于媒体理解学校。

篇4:校长引领学校 学校成就校长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5-0069-02

校长引领学校,学校成就校长,这是校长与学校互动发展的一个永恒的命题。

人们常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较早提出这个论点的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24年8月,陶行知在《申报·教育与人生》第24期发表了“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一个用钱少的活学校”一文。文章称赞丁超到燕子矶国民学校任职校长以来,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开一新纪元”,成为一所令人“喜出望外”的“理想”的学校。为此,陶先生提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的观点。他说,“丁校长是陆军小学出身,并经过甲种师范讲习科的训练。未任本校职务之前,曾在尧化门国民学校充任校长八年,著有成绩。我们看他的人,听他的话,察他的设施,觉得他是个天才的校长。他能就事实生理想,凭理想正事实。他有事实化的理想,理想化的事实。他事事以身作则,他是教员的领袖,渐渐地要做成社会的领袖。”

由此可见,一位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就这种意义上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可以兴旺一所学校,也可能毁坏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对一所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菲律宾的一位教育部长所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拙劣的校长能办成好学校,也没有见过好校长办出坏学校。我见过失败的学校转变为成功的学校,也见过杰出的学校迅速滑坡,这些成功与失败的事实都很容易追究到校长的能力和水平。校长手里不应该拿着鞭子,而应该举着旗帜,走在前面。”

校长引领学校,最主要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学校发展作“顶层设计”,思考、决策和设计学校未来发展,描绘学校发展蓝图。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学校实际现状,提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科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第二,发挥学校行政负责人和学校法人代表作用,指挥、组织和支配学校全面工作;统一领导,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第三,加强学校组织建设,打造共同体。发挥协调、沟通、凝聚作用,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使他们成为学校发展的“追随者”。第四,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尊重学校发展历史传统,在继承基础上创新。以育人为中心,以课程、教学为重点,以师生员工为主体,有效利用文化要素和文化资源,形成有特色、有亮点的学校文化。第五,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敏锐地发现、诊断和研究学校办学与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总之,校长是学校策划营谋之魂,是办学思想之魂,是办学方向之魂,是教师集体之魂,是学校文化之魂。

在认识、肯定校长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强调学校发展校长、学校成就校长的决定作用,校长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学校,是与学校发生谐振效应并共生发展的双向促进的过程。

“共生”的概念,首先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在1897年提出。本意是指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不同种类成员之间延续的物质联系。生物学家进一步研究,认为共生是一种普遍的生物现象,它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体密切地、专注地生活在一起的生存方式。如今共生思想已经成为一种适合时代潮流的哲学理念、哲学思维、哲学学说。它是泛指事物之间或单元之间形成的一种和谐统一、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命运关系,是宇宙万事万物普遍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状态或生存方式。

校长与学校,同样是互动影响、互动感应、互动发展的。学校是校长立业之基,成才之本。学校是校长成长的根基。离开学校,校长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校是校长获得成功的理想环境,给予校长充分发展其能力的条件和展示才华的舞台。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校长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学校。校长的成功之路,是以学校为本位的发展道路。高明的校长,总是依托自己所在的学校,把学校作为自己教育实践基地,作为实践自己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自己教育思想的“试验田”,作为自己创业、立业、兴业的天地。校长成功之花是植根于成功学校这块肥沃土壤之中。

“十五”期间,笔者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机制与规律的整合研究》,对江苏省部分名校长开展集体性个案研究。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原校长袁浩先生是个案研究对象之一。1961年袁浩从晓庄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北小任教,1985年脱产进修教育管理专业,毕业后又回到北小,走上了校长岗位,在北京东路小学辛勤耕耘40年,他立足于北小,依托于北小,与北小结下不解之缘。在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过程中,袁浩校长也提升了自己,发展了自己,成为江苏省以至全国著名的小学校长。1999年被评选为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并作为江苏小学教师代表出席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袁浩校长成长之路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的成功之路。他的个案研究报告题目就是“鸡鸣风雨四十年”。美国学者阿瑟·W·库姆斯说,“有活力的组织对教育者的个人和职业成长有重要的贡献。”袁浩等诸多校长成功的实践轨迹充分说明,特定学校对校长职业发展是有着重要贡献的。

校长与学校互动影响、共生发展,必然对校长的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践行有更多更高的期待。校长任重道远,必须充分地角色认知,认识自身职业角色的定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强化职业认同感,加强职业角色自律,切实履行职业角色义务,以满足社会的期待,满足师生员工的期待,满足学校的期待。在学校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校长只有提升职业角色意识,加强角色修炼,才能不断形成职业角色的气质,提高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学会如何治理学校,须先学会如何管理好我们自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用整个的心办整个的学校,用整个的心做整个的校长,用整个的心做整个的人。实践证明,校长领导力的形成,校长能量的释放,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地位、权力和才干,而且取决于他对职业角色的自觉认识和角色扮演的践行程度,取决于他的教育素养和教育人格,取决于他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这一意义上说,校长职业角色的示范性、引领性作用,其非正式影响力比正式影响力影响更大,影响更深远。校长在引导师生员工认识世界的同时,自身也作为周围世界的一部分出现在校园中。

校长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学校的关系,对学校要有一种敬畏感。不能凌驾于学校之上,不能凌驾于师生员工之上。要十分尊重并珍惜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宝贵的教育资源。敬畏学校,敬畏师生员工,敬畏自身的角色,夹着尾巴做人,自觉主动地接受学校的监督,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

校长的职业认同及职业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领悟的过程,是逐步缩小实际职业角色与期待职业角色的差距的过程。广大中小学校长要有一种安静、平和、淡定的心态,不急躁,不浮躁,耐得寂寞,拒绝诱惑,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行进在与学校共生发展大道上。

篇5:地震演练校长学校讲话

非常高兴,本次防恐紧急疏散演练大家只用了短短__ 分钟的时间就顺利、安全的完成了。比上次演练又缩短了半分钟,这关系到死生存亡的30秒就是我们一直持续不断进行紧急疏散演练的显著成效,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安全教育,每年都要多次举行紧急疏散演练及自护、自救教育培训。今天我们又遵照在四川芦山大地震后指出“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科学施救,维护社会稳定” 的讲话精神,举行了本次紧急疏散演练。

大家知道,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人类无法抗拒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汶川大地震时,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临着震灾最为惨烈的北川,却在这场举世震惊的特大地震中,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桑枣中学抗震救灾的经验告诉我们,平时重演练,震时无伤亡。因此,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对提高师生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减少各种突发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实战演练也是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学们,在校园中,需要紧急疏散、实战演练的机率并不大,但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做好准备,随时接受突发事件的检验。我们时刻要有安全意识,了解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应变及紧急疏散的程序,防患于未然。

为切实抓好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学校倡议同学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在正常教学时出现突发事件,全校师生要沉着冷静,一切行动听指挥,按照学校紧急疏散预案的总体要求,比照这次演练,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2、避免打架、冲撞等现象,避免因违纪引发的安全事故。

3、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以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4、在体育活动、课外活动中,要注意人身安全。没有老师保护,禁止攀爬体育器材。

5、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机动车辆,谨防交通意外事故发生。

6、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和体能的训练,不断增强安全意识。 同学们,今天的成功演练,是对5.12大地震中死难者的最好怀念。让我们以此次消防疏散演练和实战演习活动为契机,不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让平安永随,让健康相伴。

篇6:学校开学典礼校长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地举行级新生开学典礼。在这激动人心的新生开学时刻,我谨代表学校党政和全体师生员工的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融入,实现人生理想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的人生又拥有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你们将要在度过一段重要而难忘的时光,利用这个机会一流的教学环境为使同学们三年学有所成,把自己塑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给大家提点希望:同学们,今天你们是芬芳的桃李,明天你们是祖国的栋梁。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新的学期,新的起点,只要你们能本着之精神,抱态度,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人才!

篇7:书香校园学校校长讲话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春风送暖,百花飘香。在第21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公园路中学新团员入团仪式暨“我爱读书”主题演讲比赛。首先,我谨代表校委会全体成员,向辛勤付出的各位班主任、科任老师、各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参赛的班级和选手表示热烈的祝贺!感谢你们为公园路的长远发展大计出谋划策、增砖添瓦!

热爱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历来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治邦思路。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通过历代不朽的优秀典籍,才得以薪火相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是凭借累朝经久的吟咏歌颂,才得以源远流长。

随着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以及学校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书香校园”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之一。书香校园的建设,旨在通过书香校园计划,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每一位师生文化的自觉形成,打造一支富有特色的教师团队,促使学校不断开发组织潜能,形成团体优势,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师生的不断学习已完全成了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发展是硬道理”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发展要从创新开始,创新要从学习开始,学习要从读书开始。读书、学习、创新、发展,一步步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今天,是我们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活动的最隆重的一幕,是我们学校全体师生的一件大好事,一件盛事。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刚才同学们的演讲说的好:“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书香校园”,让每位老师、每位同学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会慢慢的见证,学校会一天天变得越来越美丽:我们会精

心布置教室、走道、墙壁、宣传栏;我们会精心打造花坛、操场、围墙;我们会让校园充满文化氛围,让校园飘溢浓浓书香。然而,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书香校园的灵魂是培养热爱读书的“书香少年”、“书香教师”。因此,在这里,我向大家提出4个要求:

1.老师和同学们要热爱读书。书香校园建设,能提高老师们的文化素养与专业化素质,提高集体“软实力”和学校综合竞争力,提高学校文化内涵品味,形成文化自觉的教师群体。然后,让学生在这个乐园里幸福生活、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2.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博览群书,享受阅读的快乐。信息时代,除了传统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外,可以借助网络和大众传媒来学习,可以参与论坛的讨论来学习,关键是远离游戏、避免沉溺于网络,注重阅读实效。

3.老师和同学们要热爱写作。老师们要善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研论文和读书笔记;同学们要乐写读后感、日记、随笔和作文。我们会及时的把老师和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发布在学校校报、校刊或者是宣传栏上,也会推荐给一些报刊杂志发表。

4.老师们、尤其是文科的老师们,要利用阅读课和课外阅读时间,带领学生诵读经典,感悟经典,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引导他们读好书,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同时确立大语文观,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或拓展相关主题的优秀篇目,以帮助课堂教学和阅读的积累,使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开拓视野,走向世界。

老师们,同学们,读书吧!我相信,通过打造“书香校园”活动,能让同学们多一点书生气,让老师们多一份书卷气,让校园多一些书香气。让我们在好书的陪伴下,创造精彩人生!

最后,祝愿我们打造“书香校园”的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也祝愿我们的师生在书香为伴的人生旅途上走得更远!谢谢大家!

篇8:农村学校校长管理研究

“校长”这一概念源于西方的“大王”, 其含义是在身份、地位、重要性和权力方面名列第一。从辞源上看, 校长是一校之长, 掌握着决定学校运行的权力。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影响学校组织发展, 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首脑, 学校发展的掌舵者。

一、农村学校校长概述

我国中小学校长随着清末新型学堂的建立而诞生。1862年, 清朝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 标志着我国近代新式学堂的产生。大兴“废科举、兴学堂”之风, 创办了许多新型学校, 各地对学校领导者却无统一名称, “堂长”、“主事”、“总教习”、“总理”、“监督”等不一而足。民国以后, 蔡元培先生任教育总长, 着手对旧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其中规定:“从前各项学堂, 均改为学校, 监督、堂长应一律统称为校长”。从此, 我国学校最高领导者有了规范的名称———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是聚集教师精神的一种力量。校长的素质是履行职责的基本保证。

现代校长的素质指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兴趣、文化、意志和体力等。我国21世纪中小学校长素质结构由三部分构成:四大基础素质、六大现代管理意识、八大现代管理能力。基础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自我发展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管理意识包括民主法制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改革创新意识、科研兴校意识、校本管理意识、效能意识。现代管理能力包括科学决策能力、统筹教育资源能力、领导教学工作能力、协调公共关系能力、创建校园文化能力、获取利用信息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依法治校能力。校长也是教师, 是特殊教师, 是教师的教师。

校长的成长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职前预备期 (5~7年) :教师经过努力, 成为优秀者。适应期 (2~4年) :需要尽快转变角色, 树立校长角色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协调人际关系、增进了解、树立形象、赢得信任。称职期 (3~5年) :校长已经熟悉学校管理, 积累丰富办学经验, 有意识探索办学规律。成熟期 (10~15年) 校长能够不断反思, 将管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形成办学亮点, 由亮点凝聚特色, 由特色汇聚优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导, 现代领导学认为, 领导的概念包含三重含义, 第一权力, 第二责任, 第三服务。

农村学校多指远离城市, 经济欠发达、交通偏远不畅、信息相对闭塞、条件相对艰苦、教师待遇不高、人数较少的一类学校。农村学校校长多有管理积极性, 但缺乏现代学校管理的理念、手段和方法, 多实施维持性管理, 没有发展的策略和对学校的营销理念。许多农村学校依法行政意识淡薄, 规章制度不健全;农村学校机构不健全, 缺少民主监督, 行政管理不规范。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学校校长较多关注实施新课程、教育基础理论、学生德育、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控制农村教师流失、留守儿童教育等。一是管理观念滞后, 没有教育理想, 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受传统观念影响, 缺乏对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把握;保守、安于现状, 难于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二是素质能力差距大。农村学校校长个人能力、心理状况有差异;创造能力、职业个性水平普遍不高;改革创新、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领导艺术还不符合现代学校校长的素质要求。三是现代教育信息量偏少。农村学校地处偏远, 与外界接触不多, 条件非常有限。四是学校管理缺乏多样化。农村学校管理内容越来越丰富, 领域越来越广泛, 面对新问题管理方法单一, 缺乏管理艺术和机智。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 属于经验型或行政型管理。农村学校校长较为年轻, 缺乏教育管理经验。校长年龄和教龄存在地域差异, 校长学历也存在地域差异。据抽样调查, 学历分布大致为:中师22%、大专63%、本科15%, 无研究生学历。

农村学校校长年轻化, 一般在40岁左右, 平均教龄不足20年, 普遍经验不足。农村学校校长专业化之路重在行动改变, 开展基于管理实践的行为设计、行为实践、行为反思、行为改善;将自己置身于学校管理改进的问题情境中, 去交流、研讨、求教、设计、行动、反思和改进。“重在行动改变”的培训提升模式强调:一是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 并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二要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学;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形成一种多元、互动、开放的局面。农村学校校长培训以项目为载体, 以理论学习为基础, 以思考为动力, 以行动为目的, 以设计、实践、反思、改善为基本环节。依赖有效开展“实地跟踪指导”的专家团队, 远程信息交流平台, 聚焦农村学校管理问题解决, 促进校长管理行为改变。农村学校校长培训遵循“导师指导、分类实施、分散研修、同伴互助”原则, 具体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法、专题研讨法、参观考察法、论坛交流法、实践反思法、挂职锻炼法、课题研究法。

二、农村学校校长职责

校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四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主持全面工作;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管理中的校长角色:组织管理者、教学领导者、人际关系促进者、冲突调解者、变革代理者、学习型组织建设者、学校文化缔造者。校长要为学校描绘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前景;帮助学校教职工持续不断成长;让每一个人清楚卓越的标准在何处;组织好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关键细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校长的核心职责, 校长必须关注隐性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农村乡镇中小学校长应扮好五种角色:乡镇教育发展的规划者、乡镇教育的法人代表、乡镇学校教师的服务者、乡镇发展的教育顾问、乡镇百姓的咨询专家。同时, 乡镇中小学必须成为本乡镇教育的业务指导中心、德育中心、教研中心、师训中心、素质教育示范中心、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中心等六大中心。

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校长角色。学校文化是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和家长通过共同努力, 创立起来的传统和仪式的复杂模式。文化模式具有高度的持久性, 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并塑造人们的思维感觉行为。愿景和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根基, 仪式和典礼是学校文化的载体, 历史和典故是学校文化的内涵, 建筑和收藏品是学校文化的象征。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 校长扮演八种角色:历史学家———认识学校的历史和传统;人类学侦探———分析并探究界定当前文化的规范;幻想家——描绘学校的未来;行走的符号——通过衣着和言行推行特定的价值观;陶工———塑造学校的榜样, 决定学校的仪式、传统、典礼和符号;诗人———维护学校的最佳形象;演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治疗师———监督学校的变化。

农村学校校长职业生涯的轨迹一般是“上岗校长———合格校长———优秀校长———知名校长———教育家”。提倡教育家办学, 一是坚持教育的内在品格。陶行知先生说:“教人做主人的教育, 教人向前创造的教育”, 向上、创造是教育的本真内涵。二是实践, 坚持“在路上”, 生活就会改变, 学校就会进步, 新人就会涌现, 我们就会和孩子们一起“天天向上”。教育家校长是一位有教育家情感、信念和胸怀的校长。教育家校长还应该是一个有“仁心、公心和恒心”的校长。同时, 有个人魅力、应多谋划、要善决断。教育家从实践中诞生, 在实践中养成实践智慧。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全面把握学科知识;学会反思和研究;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社会责任感。成为教育家要优化思维:实践推理、平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提出自己的教育隐喻、始终处于进行时态。教育家办学的条件:有实践经验、有教育理想、有素质、有创新、有影响。教育家办学的思想内涵在于懂教育、能领导、善管理、长研究、乐协调。总之。作一名书生型校长, 一爱读书、二有思想、三有梦想。

三、农村学校校长管理策略

1. 农村学校校长管理艺术

第一, 校长的决策艺术, 决策最古老的含义就是在几种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做到“七个字”:清、慎、虚、明、缓、实、机。第二, 校长的用人艺术, 校长用人不妨学拿破仑。一不讲辈分, 二不论背景, 三不求完人, 四不计前嫌, 五有功必赏。第三, 校长的工作艺术, 正确把握好“度”, 用好六个“度”。“高度”指看问题的层次。“态度”指度的动态性。“弯度”指度以折射的方式形成。“角度”指度由多角度视野来确定。“尺度”指一种衡量的尺。“适度”指注意到质和量。第四, 校长的养心艺术, 给情绪装“安全阀”, 先把“泥点”晾干。以诚换诚, 提升多重境界;乐观豁达最养心;把对方当做“空船”;铭记“一切都会过去”, 保持一颗平常心。第五, 校长的人际艺术, 巧妙处理正副职关系。副职:到位不越位, 补台不拆台。一忌抢帅位、二忌挤将位、三忌占士位。定好位、负好责、分好身;听从、服从、不盲从;建功、立功、不居功。正职:合理放权、层次管理, 做到信任、肯定和宽容。提倡尊重式管理, 力求做到尊重、换位和让利。

2. 加盟城市名校集团化

在落实教育中长期规划,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 各地正探索城市名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弱势学校的捆绑式发展模式。农村学校可以寻求城市学校加盟集团共谋发展。利用名校优质教师资源带动农村学校教学和科研上台阶, 以先进理念引领学校发展。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研实践中, 校长对科研重视不够, 影响教师专业化提升。实施一加一帮扶计划, 名校优秀教师带一名农村学校教师, 开展导师制系列活动。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市名校短期进修或挂职锻炼。名校闲置资源转移到农村学校物尽其用。

共享教育资源。农村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 少数民族地区和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差异。农村撤点并校后, 村完全小学、教学点数量减少, 寄宿制学校和中心小学增多, 校际之间的不均衡不仅体现在硬件, 也体现在师资上, 一是建立远程教学网络, 开展网上教学和辅导, 共享名校优质教师资源;二是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实施课程改革。农村学校校长要加强教学支持。教学支持的特征是人本性和层次性, 开展常规性支持和发展性支持。

3. 建立教师流动机制

在人才管理方面,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实行契约化管理, 避免“近亲繁殖”。把人才当成“河流”, 而不是当成“水库”来管理。日本实行教师转任制度, 一位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年限一般为3~5年, 最多不超过10年, 新教师, 工作前三年不能在自家附近学校工作, 应在偏远地方工作, 逐步调到自家所在地附近学校, 以便校际交流。努力实现教师区域内校际流动, 教师无障碍流动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最佳途径。一是校际教师交流制度化, 每年一定比例教师到外校任教;二是鼓励教师校际之间走教, 多校共用一名紧缺师资;三是利用高师院校顶岗实习之机, 置换教师到高校进修;四是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 提高素质和能力。

4. 构建U-S共同体

U-S共同体就是大学中小学共同体, 将学校建设成为道德共同体, 首先, 价值观应当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而确立。其次, 建设道德共同体要以愿景来凝聚力量。师生有长期的驱动关系, 就会对学校有高度的认同感, 就会和学校融为一体。构建大学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共同体是为了特定目的而聚合在一起生活的群体、组织或团队。它以大学和基础教育为联合基地, 以优质教师的成长为目标, 以培养过程的合作与研讨为载体, 共建教师发展学校, 通过项目合作、教学互动、共同研究、资源共享、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合作联盟。其主要特征是:有共同目标追求与合作共识, 有稳定合作联盟与实际合作项目, 有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合作双赢, 有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特色体系。理论基础是:实践性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合作性理论。

5. 学校特色发展

办学校是一种创造的过程, 应当有自己的特色。海明威说, 写作有“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其实, 创造学校的办学特色, 就是“寻找表达自己的句子”。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的鲜明旗帜, 学校特色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特色发展, 是“高原上的高峰”;学校特色建设应基于校本又能促进传统变化。“本土化”、“校本化”都包含双向交融变化的过程, 学校特色应带来学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学校特色要坚持主色调与丰富性统一, 允许个性张扬, 鼓励和而不同。文化是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单位意识的一种手段。学校提倡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服务留人、环境留人, 最高境界是文化留人。教师专业发展呼唤学校成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学习型组织。

6.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指学校在精致的区域文化和学校历史文化基础上, 以“大众化教育、精致化运作”为基本指导思想, 以精良的人才组合, 精美的教育教学环境, 精细的组织管理, 精品化的教育教学内容, 精致的教育教学方式, 精心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推进精致教育工程, 塑造融科技素质与人文素养为一体、内涵丰富的优秀人才。推行精细化管理, 可以使管理队伍精干化、教师队伍精锐化、管理模式精致化, 管理特点:严、细和实。实施关键点控制法, 就是抓主要矛盾、决定性因素和关键细节, 对关键环节的控制精致化就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管理境界, 将人的发展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精致化是注重过程和细节的管理, 是优质教育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美]特伦斯.校长在塑造学校文化中的角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

上一篇:荷花的诗句 古诗下一篇:以凝视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