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人事考试试题

2024-04-12

伊犁州人事考试试题(共5篇)

篇1:伊犁州人事考试试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为促进和推动自治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了解掌握事业单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根据局党组的安排,6月1日—6 月10 日,局领导带领政策法规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工资处工作人员,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州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工作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所调研的十个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普遍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实践,有的改革是单项的,有的改革是多项的;有的进行了岗位竞聘的改革,有的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探索,有的进行聘用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有的进展较快,有的进展较慢。改革工作做得最好的是伊宁卫校,主要表现在改革的意识强、气氛浓、内容项目多、步子大、进展快,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已制定,七月中旬以后将在全校逐步推行全员聘用制度。

一、认识到位,领导重视,组织保证。

各试点单位领导重视,认识明确,态度积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组织领导机构健全。所调研的八个试点事业单位均成立了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本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领导班子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认识比较明确,思想比较统一,思路比较清晰,认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对改革充满信心,态度比较积极。

二、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结合自身实际和-1-

行业特点做了大量的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积极推行中层领导竞争上岗制度。伊宁卫校2001年首先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工勤人员进行了轮岗,2003年对校中层干部进行竞聘上岗,实行下聘一级,由科(室)负责人优化组合科室工作人员,提高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伊犁州中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对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一年一聘,年终考核群众满意度低者即可解聘。伊犁日报社对中层缺岗实行竞争上岗,伊犁晚报社、伊犁电视台对全部中层岗位全部实行了竞聘上岗,通过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的用人氛围。

2、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公开制和择优聘任制。除教育系统外,各单位普遍实行了评聘分开,对取得资格人员进行认真考核,选择优秀者予以聘用。伊宁卫校、伊犁中医院对一些业务能力强,但专业技术职务低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低职高聘,对专业技术职务高而业务能力弱或敬业精神不强者实行高职低聘。伊宁卫校还破格给校内个别学科带头人给予内部“正高”待遇,较好地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3、积极进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伊宁卫校制定了《岗位津贴管理办法》和《课时津贴管理办法》;伊犁州新华医院把职工工资的30%提出来进行二次分配,把分配的权限下放到各科室,建立了“岗位工资制”;伊犁电视台加强岗位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推行部门内部成本核算,费用下达到各部门;伊犁日报社把40%的活工资,组版费、创收提成捆绑起来进行再分

配,实行绩效挂钩;伊犁广播电视大学提出了“工资管生活、岗位管福利、效益管奖励”的内部分配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配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大锅饭,拉开了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改变过去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的状况,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积极性和效率明显提高,形成了个个想法干好工作,努力争创一流业绩的局面。

4、伊犁州中医院、伊犁日报社、伊犁电视台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引进急缺人才。伊犁州中医院近几年先后招聘了护士28名,引进人才16 人,伊犁日报社,伊犁电视台也都结合本行业特点,以办好报,办好电视节目,出精品的宗旨,实行优化组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编人员、节目主持人等急缺人才,对引进人才实行聘用制管理,和本单位职工享受同等待遇,提高单位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促进了事业的发展。

三、各试点单位虽结合自身实际做了一些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总的来看,改革工作还只是部分的,而不是全面的,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由于目前自治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尚处于试点阶段,改革的大气候处于正在形成之中,尚未形成一个改革的大环境、大气候,一些事业单位怕过于冒进,遭到一些误解,给自身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不敢大胆推进改革。

2、分配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而现

行全额预算事业单位执行的工资统发制度,活工资部分直接进入了每个人工资卡中,事业单位缺乏分配的自主权,无法进行调配,活工资实际上成了死工资,没有体现优劳优酬、绩效优先的原则,制约了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

3、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完成定编工作,致使这些单位无法进行定岗、按岗聘任和竞聘上岗工作,进而制约了全员聘用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进程。

4、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性较高,但其业务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支持关心的力度不大,认为那是人事部门的事,投入组织领导下属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精力很少,没有发挥好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改革的组织领导作用,致使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推动进度较慢。

5、由于在未聘人员如何安置方面没有很好的办法和疏通渠道,一些事业单位有顾虑、有畏难情绪,不敢大胆进行改革。

6、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还不到位,加上现行的用人制度的制约,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无法得以实现,造成事业单位急缺人才无法正常补充,引进的人才手续难以顺利办理。

7、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事业单位与职工应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明确双方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聘用合同,而劳动部门却要

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全部签订劳动合同,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无所适从。另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伤病残鉴定和退休应由人事部门负责鉴定和审批,但劳动部门对人事部门的伤残鉴定和退休批复不予认可,将会直接影响新党办[2005]14号文件的执行。

四、建议及措施。

1、借助自治区的《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的出台,认真组织好文件的学习,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和全社会对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改革的内部动力。

2、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尽快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改革领导组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改革工作,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协调工作,及时帮助,指导改革。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领导、组织好本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充分调动改革单位的积极性,形成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的强有力的工作格局。

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其他改革一样,必然要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各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但也不能裹足不前,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主动思考,主动研究,主动安排,周密部署做好工作。

4、严格执行国家“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津贴总额内享有分配自主权,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内部分配,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要求,由财政将“活工资”部分全部打入单位帐户,由事业单位按绩效自主进行分配,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还事业单位分配的自主权。

5、鉴于事业单位定编问题已制约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各县(市)一定要争取编制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尽快将各事业单位的编制核定,以保证事业单位按需设岗、以岗定责、按岗聘任、以岗管理。

6、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签订明确职工与单位双方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聘用合同,并进一步和劳动部门协调,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伤病残鉴定和退休由人事部门审批,保证新党办

[2005]14号文件中关于文件中未聘人员提前退休精神得以执行。

7、疏通未聘人员安置渠道,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应想方设法疏通出口,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采用依托技术、行业优势,通过兴办发展新的产业,转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未聘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新党办[2005]14号文件关于内部解聘、提前退休、病退、辞职等办法。

伊犁州人事局

篇2:伊犁州人事考试试题

1、的提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总体战略方向是什么? 答:稳疆兴疆,富民固边。

2、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提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具体战略选择是什么?

答: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的美好新疆。

3、当前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答:当前加强民族团结,必须紧紧围绕“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这一鲜明主题,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4、党员干部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如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答:广大党员干部首先要树立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带头与不同民族的干部群众交朋友,带头做促进民族团结的好事实事,带头抵制有损民族团结的错误言行,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作出表率。

5、如何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答:我们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切实加强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各族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具体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坚决防止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情况。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以实际行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6、做好新疆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答:第一,做好新疆的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各级干部。第二,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自觉做到“三个不动摇”。

7、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威胁是什么?

答:影响新疆稳定主要威胁来自于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8、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新疆工作时提出的“三个不动摇”是什么?

答: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二是要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三是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

9、在新疆,衡量干部是否合格的第一标准是什么?

答:在新疆,政治上是否清醒、坚定,始终是衡量干部是否合格的第一标准。

10、新疆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答:发展和稳定是新疆工作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

11、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要做到哪“三个抓紧”?

答:要抓紧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有利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抓紧把加强民族团结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抓紧把维护稳定的政策落实到位,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四个更加”的内容是什么?

答:“四个更加”: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四个越来越”的内容是什么?

答:“四个越来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三个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答: “三个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4、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5、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哪些方面做出了工作部署?

答: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

1、大会的主题是?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抓住历史性机遇,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2、五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

答:(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努力形成科学发展的新局面;(2)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3)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基本前提,全力维护新疆社会政治大局稳定;(4)必须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不断提升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水平;(5)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答:(1)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3)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4)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5)社会发展和管理明显进步;(6)党的建设明显加强。

4、努力推进新疆经济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措施是?

答:(1)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2)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3)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4)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8)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9)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工作

5、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措施是?

答:(1)切实改善民生(积极促进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2)抓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和保障性住房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设;(3)积极推进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体育事业);

6、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措施是?

答:(1)坚决打击“三股势力”分裂破坏活动;(2)加强社会管理创新;(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7、坚持现代文化引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措施是?

答:(1)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弘扬新疆精神;(2)加强宣传思想工作;(3)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4)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和思想?

答: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是什么?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围绕探索和回答哪三大基本问题形成的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哪些具体道路?

答: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

9、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5、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到二0二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1、什么是发展观?

答:就是世界观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就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

2、如何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答: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二是解决突出问题;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四是促进科学发展。

4、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答:(1)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出来的;(2)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3)是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4)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

5、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答:核心是以人为本。

8、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答: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0、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什么? 答: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如何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答: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3、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答: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4、农村改革发展,需强化哪些制度建设?

答:(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3)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4)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5)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6)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5、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6、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哪些新举措?

答:(1)繁荣发展农村文化;(2)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3)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6)推进农村扶贫开发;(7)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8)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7、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做到哪“三个不得”?

答: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1、十七届四中全会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意义何在?

答: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

3、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

4、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是什么? 答: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是什么? 答: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在于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6、为什么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党。第二,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巨大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的党。第三,中国共产党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并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的党。

7、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应该做到哪几个方面?

答: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8、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答: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9、为什么说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答:第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第二,党的基层组织是开展党的活动、落实党的工作、体现党的战斗力的基本单位。第三,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第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10、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强调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答:(1)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2)大兴求真务实之风。(3)大兴艰苦奋斗之风。(4)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5)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用建设。

11、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是什么? 答: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1、《建议》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2、《建议》对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措施是什么? “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建议》对扩大消费需求提出了哪些举措?

《建议》提出,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4、“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5、“十二五”时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6、《建议》提出的“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7、《建议》的一个主题,一条主线是什么?

答:《建议》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成为全党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线。

8、《建议》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篇3:人事考试作弊案例适用法律浅析

人事部于2004年10月20日通过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 (以下称3号令) , 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对遏制日益猖獗的考试作弊现象, 确实起到了威慑作用, 经过近两年的实施, 2007年人事部以国人部发[2007]25号文件发出通知, 针对违纪违规现象的种类及处理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使得3号令操作性更强, 实用性也更强。尽管各级考试部门不断出台新的条例规定, 但考试作弊现象仍然有增无减, 而且愈演愈烈。

案例一:

襄樊一级建造师考试, 18名考生作弊被取消资格

2007年9月15日至16日, 在地处襄樊市的湖北省建筑工业技校“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场, 襄樊市人事局考试中心工作人员巡视时发现, 不少考生不时察看手表, 当场让其中一名考生摘下手表接受检查, 发现手表上正显示本科目考试答案, 几秒钟后又闪现出时间数字, 再过几秒钟复显答案。巡视员和监考员当即在该考场查获12名利用电子手表作弊的考生。在当天下午和第2天的考试中, 又在其他考场查获6名采用同样手段作弊的考生。据介绍, 利用电子手表型传呼机作弊尚属首次发现, 考场上的手机屏蔽仪对其无法屏蔽。

案例二: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不法分子通过QQ和对讲机等传输考试答案, 被现场抓获

考前, 不法分子以开办培训助考班的名义, 向培训者发送“提供2007年公务员考试标准答案传输设备, 现在正在紧急预订中”的短信。隐形耳机、保证考试过关设备和答案要价6500元以上。考试时, 出售设备者用QQ群发答案, 通过QQ接收答案后, 在考场800米范围内隐蔽处用对讲机念答案, 考生在考场里用隐形耳机接收答案。国家公务员考试开考当天, 接到举报后, 下午3时, 监测人员在西北政法大学门口将正在传输答案者抓获。据监测人员介绍, 参与作弊人员都是在移动过程中发送答案, 因此很难确定信号的准确位置, 而且有些信号纯粹是为了扰乱无线电监测, 具备一定的反侦查能力。

以上这些案例出现时, 公安部门常常以“无法律依据”为由, 对案件不予立案处理, 考试机构对社会人员及考场以外人员处理又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因此使得这些恶性作弊案件日益猖獗, 严重威胁着人事考试的安全。

长期以来, 我国的考试制度一直在严格的行政纪律约束下平稳地运行, 对考试报名、命题、制卷、试卷保管、监考、评卷等一系列程序化的运作始终强调加强纪律, 以防止和杜绝作弊。国家考试行政约束从规范的对象来看,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考试管理机构 (包括考试机构、考区和考点) 及其工作人员 (包括考试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由考试机构遴选参加监考、督考、巡考、命题、评卷、统分、试卷运送等项工作的人员) 。二是考生, 即具有报名参加考试资格, 并获考试机构批准的公民。三是其他与国家级考试有关的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3号令对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行政纪律约束涉及比较多, 也比较全面, 操作性比较强, 但对疯狂作弊的社会人员一方则仅仅只有一条:“代替他人参加考试, 是在校生的, 通知所在学校按规定严肃处理, 直至开除学籍;其他人员, 建议所在单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直至开除或解聘。由考试机构向社会公布其相关信息、作弊行为等情况。”行政纪律对这部分人约束不到, 道德规范又鞭长莫及, 这正是当前群体性考试作弊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迄今为止, 我国尚未制定统一规范各类国家级考试的《国家考试法》, 以致人们对国家级考试中的作弊行为通常仅视为违纪行为。作为考试机构对考生往往只是停留在考试诚信教育, 并进行必要的道德约束, 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理也只是行政约束, 还远远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 更谈不上涉嫌犯罪。

教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认为, 考试作弊事实上已经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罪。他说:“对于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 业内外人士, 大多没有敬畏之心,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或者说, 考试法律责任的主体包括考试机构工作人员、考生及社会人员还没有从法律层面去认识考试作弊。”而事实上, 由于考试权属于国家行政权力, 即便是国家级考试中的一般性的作弊行为, 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1992年12月, 人事部、国家保密局、关于印发《人事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将地 (市) 级以上人事职改部门及所属考试机构组织的各类职称考试在启用前的试题 (包括备用题) 、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尚未公布的试题、考试成绩统计数字和分析情况, 命题工作及其人员的有关情况列入国家保密范围。2005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对<教育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中“启用之前”一词解释的通知》明确界定:“启用”一词包括“启封”和启封后“使用完毕”两层含义。“启用之前”意即“启封并使用完毕之前”, “特指考生按规定结束考试离开考场之前的时间段”。按照这一规定, 凡是在国家教育考试 (也包括其他国家级考试) 结束之前, 以各种方式泄露或者获取考试试题的行为, 都属于侵害国家秘密的违法行为, 理所当然地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

篇4:伊犁州人事考试试题

关键词:人事考试;作弊行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专项立法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1-0066-04

考试是人才选拔测评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针对成人的考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的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学位类教育考试,二是人社部门组织的各类招录和专业技术资格取得等选拔评价类人事考试。但现在所有的考试都面临着一道难题,那就是考试中作弊行为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尤其是近些年考试作弊的科技化和集团化趋势愈发明显,这不仅对广大考生的诚信道德、法治意识等方面形成巨大冲击,也使考试制度的“公平、公开、公正”理念无法实现,使各行各业公正选拔评价效果乃至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并形成巨大隐患。笔者作为一名具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从事人事考试工作的人员,认为之所以导致此种状况,与我国针对于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处罚的立法一直缺失有很大关系。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已经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15年11月起正式实施。该修正案中第二十五条对于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为他人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考试试题、答案的以及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人事考试的等情形给予明确刑罚,此举无疑将对遏制人事考试中作弊行为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想要有效防控人事考试中的作弊现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人事考试中作弊行为存在性分析

作弊行为从表面上看,是作弊行为主体的诚信缺失,属于社会道德调整的范畴,而不属于法的调整范围。其实不然,考生对于考试诚信的态度不仅仅属于道德范畴,同时也是法的调整内容,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诚实信用有的是其基本原则,有的是其具体内容,但均具有法律效力,违背诚实信用同样是违法行为。所以人事考试中,违背诚信的作弊行为的产生原因值得我们从法学的角度去思考,笔者认为它的存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人利益驱使

目前,人事考试已经成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获取行业从业资格以及水平认定的必经途径,由于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所以社会关注度高。人事考试表面上是分数之争,但是因为每项考试都有淘汰率或者通过率,其实追根究底还是利益之争,只有获得了相应资格才能取得对应的利益,故而作弊行为的实施都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如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不仅有面子,获得了较高级别的职称,同时也有里子,工资薪级也得到提升;取得从业资格或者水平证书,除了证明自己有某方面资质、能力以外,同时也在就业、获取更高待遇方面有促进作用。有些诚信缺失的考生,利用各种手段作弊,追求个人利益是考试作弊的主要动机,在不法利益的诱使下,不少考生甚至不惜违规违纪。

(二)专项立法滞后

目前人事考试的专项立法滞后于人事考试发展现状,现有规范人事考试的考试法规大多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部门规章,缺乏高阶位的、统一的人事考试专门法律。以安徽省为例,目前只有2002年11月开始实施的《安徽省人事考试违纪处理规定》、2009年儿月开始实施的人社部第4号令《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和2011年5月开始实施的人社部第12号令《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常见的作弊行为处罚手段为考试成绩当科无效、被取消考试资格、停考等,这样的处理力度实在难以起到有效的处罚和教育作用,对其他有作弊动机的考生也不会产生威慑作用。立法的滞后,让作弊成功后的巨大获益和作弊失败后的较轻处罚之间的反差,使某些考生趋向于铤而走险,导致人事考试的公正性和主管部门的公信力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三)作弊行为界定不明

仍以安徽省为例,目前我省现有的人事考试有关规定,在对作弊行为的界定方面刚性不足、作弊情节描述不够具体,可操作性有欠缺,导致结果一是有的作弊考生持有侥幸心理,有打擦边球、钻空子的想法;二是监考教师因为作弊行为界定不明,有怕惹麻烦的想法,从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作弊行为;三是现在大多数人事考试都是多科目考试,如果考场对作弊行为处罚不力,会导致某些本来有作弊意愿但是尚未作弊的考生产生从众心理或者吃亏心理,将作弊意愿转化成作弊行为。

(四)执行主体不合理

目前人事考试中,对很多作弊行为多半采取联合执法的模式,即不同的作弊类型,认定或者处罚的部门不同,尤其是目前的高科技作弊,都是依靠无线电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联合行动,而人事考试的组织部门在某些作弊行为的处罚执行方面权力缺失。譬如,身份证的真伪界定、无线讯号的捕捉等,有时一线监考教师因为需要请其他有关部门协作,导致失去了最佳的捕获作弊行为的时机。而且无线电管理部门也没有对利用无线讯号进行作弊的处罚依据,还得依靠公安部门,在考试过程中会导致出现因为等待公安部门赶赴现场未能及时抓获作弊行为人的情况。

(五)制度落实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省市对试卷流转存放、考点学校职责、考务组织管理、监考人员职责、巡考人员职责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或者出台了一些办法,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贯彻落实时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到位,让作弊行为有机可乘。同时,虽然每逢考试,人事考试的组织部门都请无线电、公安、教育等部门协助进行,由于环节多、跨度广,致使在执行人事考试的有关制度上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也在所难免。二、遏制人事考试中作弊行为的途径初探

(一)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社会规范对公民的社会行为进行调整,主要是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对于人内心的调整,另一种是法律条文的刚性力量调整。一般来说,只有在道德手段调整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的情况下,才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强制性调整。所以我们先通过加强社会的的诚信道德体系建设,使考生深刻认识到考试作弊是一种诚信道德缺失的负面行为,利用道德来引导、评价考生的行为,形成一种以诚信参考为荣、失信作弊为耻的氛围,增加道德对于考生内心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如果整个考生群体都以考试作弊为耻,互相监督,那么作弊者的作弊成本会增大,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

(二)加快人事考试专项立法

“公平竞争”是人事考试制度的灵魂,

“公平、公正、公开”是考试制度的核心原则,而这一原则本身就体现着法的理念和法的尊严。因此,除了道德约束手段外,我们仍要通过法律手段,确保人事考试的公平、公正,真正做到依法治考。人事考试立法将提升国家考试的严肃性,使人事考试作弊治理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人事考试中的作弊行为进行刑罚,刑责明确、罪罚相当,提高人事考试作弊行为的法律及经济成本,必将对考试作弊行为收到强有力的震慑效果。打击人事考试作弊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可谓意义重大且深远。

作为一个人事考试大国,我们应站在依法治国高度审视,从“依法治考”角度思考,虽然目前我国在考试立法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仅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增加一个条款显然不足以担起规范各类人事考试、遏制各种作弊行为的重任。实行人事考试法治的主要标志,是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人事考试法律和制度,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严格遵守人事考试有关法律,这就意味着必须出台一部针对人事考试特性的专门性法律作为实施依法治考的依据。…人事考试法制的构建,当以实现考试公平正义、保障机会均等为价值取向,立法的宗旨在于保障人事考试的公平、安全和秩序,终极目的是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致力于对人事考试权力滥用的有效遏制,对人事考试舞弊的防控以及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制裁。

(三)明确人事考试法律法规的执行者

人事考试执法活动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从本质上来讲,它也是为广大考生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所以要求各级人事考试机构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为广大考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为了保证人事考试的权威性和威慑性得到顺畅保障,建议按照谁具体负责考务组织工作谁为执法主体的原则,明确人事考试的组织者为考试的执法主体,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一方面,人事考试法律法规的落实需要职业化、专业化的考试执法队伍,因为人事考试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从试卷入闱命题、印刷装袋、接送流转、试卷保管、考务组织、巡考监督、阅卷统分、成绩公布等环节,都有一系列的程序和规定,只有专门设置的人事考试机构才能胜任,以确保考试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明确牵头负责的机构,有利于明确责任主体,使工作落实到位。目前,我国各级人事考试通常由行政机关统一管理,由各级人事考试机构组织实施,这样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府职能的革新,各类人事考试有必要逐步实行由人事考试机构或者行业协会组织实施,主管部门统筹管理与监督的模式,权责明确,执法到位。

(四)做好人事考试执法队伍建设

即使采取法律手段对人事考试中作弊行为进行打击,如果人事考试的法律法规得不到很好地贯彻和执行,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这些都是由人来执行的,所以加强人事考试执法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做好人事考试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执法素养的培训与锻炼,培养合格的人事考试执法人员,建立培训、考核及监督制度以及执法责任制,增强执法人员的自律意识,最大程度杜绝失职渎职和滥用权力,是人事考试执法队伍建设的关键。人事考试的执法者一是要牢固树立人事考试公平至上的法治理念,贯彻法治理念的根本在于将正义、公平、公正等观念成为自觉意识。执行者要在思想上真正认识法律的最高权威性,把公正、正确实施人事考试法律法规作为执行者的首要天职;二是要熟悉并理解人事考试有关法律法规的条款。人事考试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应当成为人事考试的专家,即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应能够运用法律法规所蕴涵的法律精神来贯彻执行,从而使抽象的法律在适用具体案件时准确化。

(五)落实对执行者行为的监督

人事考试执法人员如果违法执法或者知法犯法,不仅损害考生的利益,更恶劣的影响就是损害了政府的威信。为此,立法机关在立法时要尽可能规范人事考试执法的自由裁量权,减少自由裁量的范围,缩小权力寻租空间;同时在具体执法中,要避免选择性执法和钓鱼执法,严处知法犯法的行为。人事考试法律法规如何有效地得到落实,除了与执行者自身素质有关以外,同时也加强考试执法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制,通过监督机制确保执行者正确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应内部监督主要是指人事考试的主管部门,通过建立内控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外部监督是指主动接受广大考生、新闻媒体、人民团体、其他国家机关乃至全社会的监督。

对执法者的监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他们的保护。行政执法的规范化不能仅靠一时的检查巡查,而必须确立在稳定、恒久、权责对等的法治化轨道上;只有让执法者始终处在法律的严格约束和监督下,才能营造公平公正的人事考试环境。

(六)创新标准化人事考试模式

目前人事考试中,尤其在专业技术资格类考试中,很多科目已经采取标准化考试模式,全部都是客观题,诸如考试作弊率高发的职称外语考试、经济师考试等,可以先试点进行上机考试,采取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的模式,由于机考是随机性从题库中抽题,且应试者试卷从内容到顺序上都采取随机模式,只要做好考试入场身份验证,作弊几率几乎为零,大大降低了作弊行为产生的风险。一旦试点成功,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全标准化考试科目,都可以推行机考,创新考试模式势必有效降低作弊行为的发生率。

总之,有效遏制人事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事考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证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切实保障所有考生的合法权益,强化人事考试法律制度在国家与社会功能中的正面效应,真正使人事考试成为为社会选拔人才和评测能力的一种可信可靠的途径。

篇5:伊犁州人事考试试题

考官全外聘。该市所有面试考官都是非九江户籍的专家、教授或科级以上行政管理人员, 尤其公务员考录面试考官必须是非江西户籍。面试过程中, 考官不得向应试者介绍自己, 不得询问应试者姓名等身份背景。对应试者答辩, 不提示、不议论、不表态;现场评分, 现场公布分数, 杜绝“关系分”、“人情分”或“乱打分”。

管理全封闭。面试期间, 对考官和考生均实行封闭管理。考官从始发地上车后方知具体任务, 并将手机集中存放;规定考官不准外出、会客和参加吃请。考生集中候试, 手机集中保管, 候试室与面试室之间单向通行, 确保面试井然有序。

上一篇:《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方案设计下一篇:水循环大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