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扶贫办-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2024-04-12

市扶贫办-脱贫攻坚工作汇报(通用8篇)

篇1:市扶贫办-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现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 (一)开展脱贫攻坚百日攻坚战。精准聚焦 302 户、659 名未脱贫人口脱贫和 8644 户、20818 名不稳定脱贫人口年收入超过5000 元任务目标,实行周调度、周统计、月报告。艾民同志每周召开调度会议,听取各县区和相关行业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补短板、强弱项、解难题,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二)精准落实产业扶贫项目。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2.6亿元,确定实施的 174 个产业扶贫项目中,已开工项目 66 个,可带动贫困人口 53258 人。目前,已有 52 个扶贫车间实现复工投产,吸纳贫困劳动力 341 人。

(三)精准帮扶贫困劳动力优先就业。已安置 9650 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其中,未脱贫人口和不稳定脱贫人口中有就业意愿的1682 人全部就业。落实以工代赈资金 526 万元和稳岗就业资金1700 万元。目前,安排贫困劳动力公益岗 990 人。

(四)精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一是推进大病定点医院与 3966 名患大病的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工作,12 家慢病定点医院和 1193 名乡村医生为 33404 名患慢病的贫困人口开展签

约服务;二是协调住建部门对年初排查出的 777 户危房户全部完成等级鉴定,已开工 209 户。三是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加大对 5876 名建档立卡学生扶持力度。四是未脱贫人口和已脱贫人口低保兜底率已分别达到 50.8%和 21.1%。

(五)精准谋划脱贫质量提标验收工作。对通过脱贫质量问题排查发现的 12 类、27 个方面和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指出 2019年我市存在的 3 个方面、16 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六)精准规范脱贫攻坚基础工作。完善已脱贫户扶贫档案,全市统一标准、统一样式。建立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管理台账,加强日常工作考核和考核。为全市 44196 户贫困户每户印制一个“二维码”,全部完成张贴入户。

(七)精准组织各方脱贫力量。一是协调组织部门共同督促全市 217 支驻村工作队、601 名驻村干部、684 名“第一书记”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工作;二是推进“集团帮村”工程,协调各市级领导先后到所分包的县区和乡镇,对接推进 2020年扶贫工作。启动历年“集团帮村”工程项目村脱贫质量“回头看”工作;三是主动协调省直单位定点扶贫。积极对接省对口定点帮扶单位,帮助主动争取持续加大对所帮扶乡村的项目、资金、政策等扶持力度。

(八)精准梳理脱贫攻坚政策。梳理汇总 2020 年争取的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措施,并按照要求形成了争取政策、项目清单,共11 类、31 个。

(九)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建立了日常督查调度、专项督查、行业部门问题大排查大整改等多项机制,确保各项脱贫措施精准得力、落实有效。4 月 14 日—16 日,市扶贫办联合“两办”督查室分成 5 个督导督查组,对两县五区 20 个乡镇开展脱贫质量排查问题和 2019 年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对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实行周调度、周统计,对脱贫进度实施月报告,力争 5 月底 659 名未脱贫人口脱贫、20818 名不稳定脱贫人口年收入超过 5000 元。二是对行业部门和县区“五个一批”脱贫政策落实进展进行调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三是加快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开工建设,今年计划实施的 174 个产业扶贫项目 6 月底前全部开工,国家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提早拨付到位,采取倒逼机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狠抓落实。四是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确保 5 月中旬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五是加快推进“扶贫车间”开工运营,全市 152 个“扶贫车间”4 月底前 90%以上要实现开工运营,5 月中旬实现所有“扶贫车间”全部开工运营。六是加快推进危房改造进度。确保 777 户贫困户危房 6 月 1 日前完成改造任务,并与农村改厕工作相结合,打好“组合拳”,切实提高贫困群众满意度。七是七是梳理历年来“集团帮村”工程所帮扶项目村脱贫质量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对所帮扶村开展“回头看”,目前方案已完成,报政府领导审定。八是协调金融部门,加大贫困户发展产业小额信贷支持力度。九是完成 44196 户贫困户纸质档案全

部扫描上传系统,实现扶贫档案电子化。十是系统推进社会扶贫工作,主动争取持续加大对所帮扶乡村的项目、资金、政策等扶持力度。十一是对脱贫攻坚排查出的问题和省指出 2019 年我市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十二是在阜新日报、阜新电视台开辟脱贫攻坚专栏,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

篇2:市扶贫办-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在贫困户脱贫上,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X 人全部实现退出。在造福工程搬迁上,全市已落实搬迁对象X 人,落实率 X.X%。落实的搬迁对象已全部动工建设新居,其中已建一层 X 人,完成率 X.X%。在扶贫小额信贷上,全市累计放贷 X.X 亿元,助力 X 户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贫困户覆盖面 X.X%。今年 X月份,X 市人大对我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评议及满意度测评,结果为满意。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全面强化稳定脱贫。X 年,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X 年 X 市脱贫攻坚工作要点》《X 市发展壮大薄弱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关于做好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 X X市级扶贫领域监督检查工作总计划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 X 协作对口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面部署今年脱贫攻坚工作重点,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推进我市扶贫领域作风治理工作。同时,继续强化相关扶贫政策,助力脱贫攻坚。

在实施产业扶贫上,市财政安排 X 万元扶贫资金,用于扶持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扶持发展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林下经济等农村二、三产业项目,根据贫困户

贫困深度、项目实施情况,按不高于项目总投资规模的 X%给予补助,每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 X 万元。

在推进教育扶贫上,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就学情况摸底,第一季度甄别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适龄儿童近X 人,未发现因无法支付教育费用而辍学问题。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按规定落实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上半年全市落实城乡公办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中建档立卡及低保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 X.X 万元,受益学生 X 人次。

在实施转移就业脱贫上,搭建扶贫就业信息数据库,至 X 年 X 月底,全市采集信息并入库 X 人。把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对象,并对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X 年来市一级共为 X 名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补贴 X 万元。

在住房安全上,X 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X 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X 户)已全部竣工,竣工率 X%;X 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X 户已于 X月底全部开工,开工率 X%,竣工 X 户。

在健康扶贫上,实施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目前贫困户因病住院的总体报销比例已从 X 年的 X.X%提高到 X%(含目录外)。出台了精准扶贫医保补充补助办法,保障对象报销比例达到一级医院(乡镇)X%,二级医院(县级)X%,三级医院(省、市级)X%,着力解决因病

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保障,今年市财政安排了X.X 万元,为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 人)购买了补充医疗保险。同时,x 等有关县(市、区)也安排一定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构建了省、市、县多层次医保体系。

在加快苏区老区村和少数民族村发展上,每年补助 X 个重点老区村各 X 万元,并实现了民族村挂钩帮扶全覆盖。

在实行农村低保兜底脱贫上,X 年全市的农村低保标准(X 元)和现行市定扶贫标准(X 元)已达到“两线合一”。截止日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低保的有 X 人,实现应保尽保。

其他行业扶贫方面,在林业扶贫上,制订了《X 市林业局关于做好 X 年扶贫工作的通知》,提出了重点林业项目扶贫、林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生态扶贫、科技扶贫、对口帮扶、实施县属国有林场扶贫项目等 X 项措施,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在水利扶贫上,X 年下拨精准扶贫补助资金 X 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落实专项资金 X 万元,主要用于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帮扶村捆绑项目和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水利设施建设等。在旅游扶贫上,积极争取省级旅游专项扶贫补助,联合市财政局推荐安溪虎邱镇双格村、永春蓬壶镇丽里村、德化杨梅乡杨梅村申报 X 年省级旅游专项资金。并支持永春仙夹镇龙水村、德化赤水镇西洋村、龙浔镇高阳村和水口镇梨坑村等建档立卡贫困村对

照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标准进行规范、提升。在电商扶贫上,拟定《X年 X 市推动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措施》,安溪、永春、德化县各安排 X万元用于开展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项目。同时,全市建立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服务站 X个,其中德化服务站点 X家,泉港区服务站点X家,服务站点月平均收入 X 多元,重点乡镇服务站点月均收入突破 X 元,带动贫困户增收。

(二)持续加大资金扶持。截止 X 月底,已下达市级财政专项扶贫 X.X 万元,其中继续下达两批建档立卡贫困户改善住房条件补助资金合计 X.X 万元、下达安溪县国定贫困对象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X.X 万元、下达第五轮全省整村推进挂钩帮扶村帮扶资金 X 万元,下达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 X 万元、下达第一批市级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资金 X 万元、下达村集体经济创收项目补助资金 X 万元、拨付贫困户商业医疗保险费 X.X 万元、下达第二批市级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资金 X 万元、下达第一批扶贫开发项目补助资金 X万元。

(三)不断创新帮扶机制。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我市注重引导县(市、区)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涌现了一批典型做法。如安溪县每年安排 X 万元帮扶专项资金,在医疗、住房、教育保障方面对因病、因灾返贫的贫困户及非建档立卡对象中因病、因灾致贫对

象进行扶持。永春县出台了《关于防范返贫确保稳定脱贫的工作意见》,将每季度第一周定为“挂钩帮扶周”,加大对贫困户的产业帮扶,落实一户一策,落实“一户一群鸡鸭、一户一片茶果、一户一就业”的产业扶贫计划。德化县探索发展壮大“三黑三黄三宝”的特色优势产业与贫困户稳定增收“双赢”新途径,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实行“政府免费供苗、贫困户在家养殖、公司技术指导加兜底包销”的扶持模式,让 X 户贫困户参与第一批黑兔养殖项目,每户带来增收 X 元。南安市继续深入开展“百会帮百村”“万贤扶千户”等特色活动,共落实帮扶资金 X 多万元,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形式,帮扶 X 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四)持续壮大薄弱村经济。X 年,市级财政专项用于村集体经济的扶贫资金有 X 万元,扶持了 X 个项目,涉及 X 个村,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又通过产业发展、资金统筹、村企共建、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引导,不断增强薄弱村自我造血功能,预计在年底可消除全市收入 X 万元以下的空壳村。同时,各县(市、区)纷纷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探索多种村级经济发展模式,如安溪县探索出“村企联姻、帮扶共建;点土成金、资源开发;龙头带动、专业合作;借光生财、光伏发电;网上淘金、电商进村”等“五种模式”。永春县培育了资源开发型、城郊经济型、异地发展型、设施增效型、盘活资产型、农

综开发型等“六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南安市推广“创客空间+合作社+贫困户”“生态农业+旅游+贫困户”等六种模式,解决集体经济和群众长期收益问题,共享发展成果。

(五)持续推进 X 协作。我市鲤城区、丰泽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等 X 个县(市、区)分别对口帮扶三明市明溪县、南平市顺昌县、三明市宁化县、南平市政和县、龙岩市长汀县、宁德市古田县、南平市光泽县。X 个县(市、区)都在 X 月底前将对口帮扶资金拨付到对口帮扶县(共计 X 万元),且 X 个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皆已带队到对口帮扶献开展互访交流。同时,进一步推进共建产业园区建设,如惠安-光泽共建产业园加大招商力度,新增入驻项目 X 个(圆通机械、康朝管业),总投资 X 万元。南安• 古田 X 协作共建产业园区一期 X 亩“三通一平”等工程已基本完成,总投资近X 亿。

(六)持续深化社会扶贫。一年来,我市继续发挥 X 民营企业、海外侨亲的优势,积极发动社会参与。X 月 X 日,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侨联、扶贫办联合召开了市“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推进会,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深化“三百工程”(百企帮百村、百会扶百村、百侨助百村)。截止 X 月底,市县两级发动参与企业和商会 X家,帮扶贫困村 X 个,落实帮扶资金 X.X 亿元,受帮扶群众 X 多人(含

非建档立卡贫困村、四帮四扶、万贤扶千户)。其中,全市进入“万企帮万村”台账管理系统的民营企业或商会有 X 家,结对帮扶 X 个村(本地含非建档立卡贫困村),精准帮扶 X 人,帮扶资金总投入 X 万元,帮扶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全市侨联系统共发动侨青、侨商 X 人,侨企 X 家共同参与,结对帮扶贫困村数 X 个(含非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帮扶项目 X,落实帮扶资金 X 万元,帮扶群众达 X 人,社会帮扶成效进一步凸显。

(七)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领域作风治理工作,于 X 月 X 日印发《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全市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工作。X 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相关责任单位也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扶贫领域作风治理方案。市扶贫办坚持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每季度的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督查,今年来共组织扶贫专项督查 X 次,就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不实等突出问题开展督查,以抓好作风建设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同时,根据委组织部、省扶贫办《关于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施意见》,出台文件,要求各县(市、区)分级开展培训工作,在 X 年年底前实现全员应训尽

训。X 月 X-X 日,市扶贫办举办全市扶贫干部专题培训班,对全市县级扶贫部门的干部,就扶贫政策解读、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增强扶贫干部业务能力。全市上半年共组织召开市、县级扶贫干部培训 X 场次,参训 X 人次,其中培训县、乡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 X 人次,扶贫系统干部 X 人次,行业部门扶贫干部 X 人次,帮扶干部 X 人次,贫困村干部 X 人次,其他人员 X 人次。通过培训,我市扶贫干部的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对扶贫相关政策文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

三、存在问题。

。(一)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扶贫“两册”滚动管理有时还不够及时,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强化。

(二)帮扶措施不够扎实。部分贫困户的住房、医疗和教育“三保障”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部分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存在兜底脱贫,难以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稳定脱贫难度较大。全市贫困人口普遍都是一些老、弱、病、残人员,且大多数在偏远山区,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掌握能够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要实现稳定脱贫能力不足。全市贫困户人年均收入在 X 元以下的占 X.X%,如遇因病、因灾,极易出现返贫现象,导致稳定脱贫难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一是进一步

学习、贯彻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责任意识。于 X 月底召开我市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进一步强化县、乡、村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不断细化帮扶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全面保障稳定脱贫。二是继续强化挂钩帮扶。做好贫困人口季度动态调整工作,及时将新增和返贫对象纳入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对于新识别认定的对象及时确定挂钩帮扶责任人,尽早落实帮扶措施和相关政策。同时,确保市、县、乡镇、村各级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不变、力度不减、挂钩不松,每季度至少入户帮扶一次,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和帮扶项目,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提高脱贫质量。三是根据中央、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精神,抓紧研究出台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将脱贫攻坚责任进一步细化落实,进一步强化政策执行,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各项政策延续到 X 年,确保稳定脱贫。

(二)进一步强抓重点工作。进一步强抓省上重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做好季度动态调整工作,及时将新增和返贫对象纳入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对于新识别认定的对象要及时确定挂钩帮扶责任人,尽早落实帮扶措施和相关政策。二是做好省上重点工作,在雨露计划培训上,进一步督促相关县抓紧摸排对象,尽快把补助资金拨付到位;在小额信贷工作上,对适合享受小额信贷政策的项目要

及时按规范办理,做到应贷尽贷,确保完成省上下达任务。三是做好扶贫项目库管理。围绕 X 年底前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和建档立卡贫困村稳定退出的总体目标,做好已实施和拟实施的扶贫项目摸底、公示、公告以及录入工作。四是做好贫困村退出工作。组织安溪、永春、德化等三个县严格对照省上贫困村退出的指标要求,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三方面推进 X 个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村建设,争取大部分未摘帽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在 X 年底摘帽,剩余的村确保在 X 年底全部摘帽。

(三)进一步保障稳定脱贫。把保障稳定脱贫、提高脱贫质量放在脱贫攻坚工作的首位,持续将相关政策延续到 X 年,抓好“五个到户”,即生产扶持到户、建房补贴到户、医疗援助到户、就业引导到户、就学补助到户,深入推进精准施策。在产业扶贫上,继续以“三个一”(一块茶果菜园、一栏家禽家畜、一人实现就业)为基本抓手,让贫困户有一份增收的产业,有稳定的收入。在就业扶贫上,通过入户摸清全市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贫困人口底子,建立信息库,开展就业援助、就业培训,引导贫困户就业。在教育保障上,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补助政策,着重解决贫困户子女的就学困难问题。在健康扶贫上,积极向省上建议扩大补助病种种类,从原来的 X 种大病扩大到X 种;推广实行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进一步减轻贫困户就医负

担。在住房安全上,通过调查摸底和安全鉴定,进一步落实住房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所有贫困户住房情况都在 B 级以上。在造福工程上,完成省上下达的 X 人造福工程任务,确保在 X 年春节前所有对象完成验收和搬迁入住。

(四)进一步发动社会扶贫。进一步发挥 X 民营企业、海外侨亲的优势,协同各级侨联、工商联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大力实施“百企帮百村”“百会扶百村”“百侨助百村”等帮困活动,逐步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五)抓好 X 协作对口帮扶工作。做好我市 X 个县(市、区)对X 个县的对口帮扶工作,尤其是要督促 X 个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都要到对口帮扶县开展走访交流活动;进一步推进共建产业园区建设,并要确保各个共建产业园区新增加 X 家企业入住。根据省农业厅绩效考核内容要求,督促各县(市、区)强化与对口帮扶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对口帮扶资金 X%以上用于促进贫困户脱贫项目,确保我市年底考核不失分。

(六)进一步抓好督促检查。根据扶贫成效考核的内容每季度对有脱贫任务的县(市、区)进行督查指导,及时补缺补漏,冲刺全年目标。同时,根据全市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联合检查总计划,联合财政、审计、住建等部门对扶贫资金使用、项目推进、政策落实等重点内容

开展联合监督检查,确保打好我市脱贫攻坚战。

篇3:市扶贫办-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实——立军令状,建督查体系,五级书记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各地党政主要领导不仅挂帅,而且出征,真正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全国上下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压实责任,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喜人局面。

在脱贫攻坚战一线战场,人力、组织保障有力。12.8万个贫困村每村一个第一书记、一支驻村工作队,联手主抓扶贫。“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现在每月驻村20天以上,双休日也顾不上家里,就是要把精准扶贫的各项具体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中元村第一书记尚伟道出了第一书记们的共同工作状态。

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扶贫监督问责体系逐渐成形。“我们组建了专业队伍,开展常态化的暗访督查,发现基层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督促、协助解决,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精准落地。”南充市扶贫移民局局长向贵瑜介绍。

基层探索,顶层设计。中办、国办印发《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近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全国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推进工作落实,解决突出问题。此外,中央纪委部署做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最高检部署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审计署加强扶贫审计,多管齐下,倒逼压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程全面推进,今年能减贫1000万人以上

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在精准。首战之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明显进展。

扶持对象更精准,精准扶贫基础更牢。全国动员近200万人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回头看”,共剔除识别不准的贫困人口929万人,补录807万人。为力求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精准,财政部门改革扶贫资金分配方式,项目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县,各地立足贫困村贫困户资源禀赋、发展条件,科学制定脱贫规划,选择扶贫项目。为做到因村派人精准,各地健全驻村干部管理、保障和激励机制,对不称职、不胜任的实行召回。为实现措施到户精准,坚持因地、因户、因人、因致贫原因施策,叠加帮扶政策,长短项目结合,确保贫困户精准受益、稳定增收。为做到脱贫成效精准,建立了贫困退出机制,通过建立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让假脱贫难以藏身。同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扶贫开发成效试考核,科研机构开展了第三方评估,让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

为确保2020年如期脱贫,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精准脱贫的具体路径——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各地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对症下药,工程取得积极进展,成效初显。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成为脱贫攻坚主攻方向。国家出台支持政策,各地积极探索,产业扶贫风生水起。428个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在缓解农产品卖难、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方面成效明显。2.26万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为脱贫攻坚“标志性工程”。截至10月底,项目开工率达99.4%,已有46万贫困人口“挪穷窝”。后续的“换穷业”“拔穷根”工作及时跟进。发改委初步统计,在今年计划搬迁的贫困人口中,在本地落实就业岗位45.18万个,产业扶持126.19万人。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基本实现,力争不让一个寒门子弟因贫辍学。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2016年林业部门为扶贫对象安排护林员岗位近30万个。西藏在生态补偿金中安排18亿元,50万贫困人口实现生态保护就业。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积极衔接,努力做到贫困人口应扶尽扶,应保尽保。针对高发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今年国家启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其中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出一系列“政策小灶”,组织889家三甲医院对口帮扶832个贫困县1189家县级医院。

“随着‘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全面推进,今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能够实现。”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信心满满地说。

活——扶贫资金、项目基层做主,尽快稳定脱贫方法更多,改革创新给扶贫注入更多“活水”

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是提高脱贫攻坚战斗力的利器。开局之年,各部门、各地区采取超常规手段,不断创新,着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政策不断加力。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十三五”脱贫攻坚作出全面部署,将101项具体任务分解落实,目前有关部门已出台93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

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利好逐步转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武器弹药”。江西省构筑四道“防线”,将贫困人口医疗自负费用比例控制在10%以下;陕西、新疆等多省份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对因病、因学致贫等不少老大难问题,各地都创新加力,切实拿出了“新方案”“硬办法”。

改革激发活力。“扶贫资金、项目让基层做主,就能缺啥补啥,好钢用在刀刃上,更好发挥脱贫作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说,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改革,实现了扶贫资金“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给基层脱贫注入了“一池活水”。

目前,全国超过1/3的贫困县纳入了改革试点,明年将推广到全部贫困县。此外,一年来,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出台,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深入推进,金融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更多“活水”。

创新增强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特色产业扶贫是重要抓手,但不少项目往往见效周期较长,贫困户难以及时获益;一些项目由于产品市场波动贫困户稳定获益难以保障。

为让贫困户稳定增收尽快脱贫,各地同时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公益岗位就业脱贫等新途径,引入消费扶贫、保险业扶贫等新方式。“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分红不低于定期存款,承包经营的两个大棚蘑菇,龙头企业保底收购,手把手教会技术,每菌袋我至少能赚3元,稳定脱贫没问题。”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的贫困户张吉典说。

篇4:精准脱贫攻坚 就业扶贫先行

春节期间,结合“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月活动”和2016年“春风行动”企业用工招聘会,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企业下贫困村招聘,送政策、送岗位到家门口,对贫困村贫困人口开展精准就业扶贫,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搭建服务平台,提高“精准扶贫”对象就业率。截至2月底,全市累计开展贫困村专场招聘会22场,3325名贫困人口进场参加招聘,成功转移贫困村贫困人口就业2481人,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308人,帮扶24名贫困人员实现创业,其中通过远程视频就业服务平台成功推荐就业562人。

一、创建就业服务“四个平台”,构建完善的就业扶贫服务体系

一是创建基层乡村两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完成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就业社保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基层农村就业服务需求,建立村级就业服务站,发挥村两委和贫困村第一书记以及驻村工作队作用,开展就业服务,通过村级就业服务站帮扶贫困劳动力家庭实现就业脱贫。

二是创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做好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自治区、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五级联网建设,实现全市五级联网全覆盖,为贫困劳动力家庭提供全天候的免费就业信息服务。

三是创建市县乡村四级远程视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完成市、县两级远程视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业务及功能重点延伸覆盖全市所有贫困村。利用远程视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打通农民工就业与企业用工“最后一公里”服务通道,实现农民工输出地和用工地就业、换岗、维权一条龙零成本惠民服务,使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主动向基层农村延伸。

四是创建农民工创业服务平台。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创造条件,建设一批农民工创业园、示范性贫困县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贫困村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点等创业服务平台,大力扶持农民工创业。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新方式,推动就业扶贫脱贫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建档到户。建立贫困家庭就业信息档案,推行“就业实名制”。以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基础,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调查,掌握贫困村贫困劳动力数量、就业状况、就业意向及培训意愿,建立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档案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及跟踪服务,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

二是帮扶到人。强化岗位信息收集,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现场招聘会”等公共就业专项援助服务活动,为贫困劳动力搭建用工求职对接平台。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终端服务作用,做好就业需求统计及工作岗位信息发布。利用远程视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优势和资源,及时把岗位信息送至有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手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及外出转移就业。

三是政策托底。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就业特别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实行一人一策的托底就业援助计划,实现有就业需求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做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四是建立机制。建立健全服务运转正常、服务网络布局合理、供需信息及时对称、劳动技能培训精准、就业创业和维权服务及时有效的就业扶贫长效机制,实现稳定就业,确保贫困家庭的收入显著增长,在全区率先实现贫困劳动力家庭通过就业全部脱贫目标。

三、实施“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援助计划”,提升扶贫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

一是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根据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及当地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培训机构、职业院校重点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免费开展定岗、定向、“订单式”培训,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就业技能或岗位技能,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二是实施“中等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计划”。村级就业服务站负责收集、整理所在村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情况,了解其求学愿望,协助做好职业学校招生宣传,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未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入读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和生活补助。

三是实施“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计划”。对有创业愿望、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创业培训补贴,提供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开业指导等免费服务,提高贫困劳动力创业成功率。

四、实施“创业扶贫服务计划”,帮扶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

一是加快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创业基地和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以农民工创业园、示范性贫困县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贫困村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点等创业服务平台为基础,为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设施、创业场地等创业帮助,以创业促进就业。

二是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降低返乡创业门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民工创业信贷支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鼓励农民工发展二、三产业。依托专家服务基地、专家服务农民工创业服务信息平台,在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基地等农民工创业集中区域,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菜单式”专项服务,帮助农民工解决创业难题。

三是落实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扶持农民工创业的土地、财政、税收、信贷政策,为贫困劳动力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创业人员创业,可给予两年贴息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入驻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企业可给予场租和水电补贴及一次性创业补贴。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公务员局局长)

篇5:市扶贫办-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脱贫攻坚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围绕原xx区2008年在全市率先全面脱贫的工作目标,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动员大会,明确各镇(涉农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是本地区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为了确保脱贫攻坚工程有序推进,成立了由分管书记任组长、分管区长任副组长,25个部门、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查考核。同时,出台了《区委、区政府关于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意见》,作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明确工作责任,建好基础台帐。脱贫攻坚工作必须以详实准确的台帐资料为依据,具体工作中,农经、统计、民政等部门责任明确、通力协作、把好“三关”,高质高效的完成了去年初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年底脱贫攻坚考核台帐填报工作。一是把好业务培训关。区委农工办、区统计局3次联合举办贫困户建档立卡及脱贫攻坚考核业务培训班,共计培训150余人次,组织基层业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并就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关键环节进行了有重点、有目的的专题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业务人员工作水平,提升工作质量。二是把好入户调查关。入户调查是数据情况详实可靠的关键,为此,各镇(街)农经、统计、民政部门和村组干部组成调查小组,逐户调查,首先通过一整套的辅助调查表,逐项统计有关数据,然后按照台帐要求汇总填写,最终请户主签字确认。三是把好汇总审核关。根据分工,统计部门具体负责台帐资料的汇总审核,统计人员充分发扬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认真汇总、严格审核,率先在《泰州日报》发表了《xx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监测报告》,脱贫攻坚考核台帐也已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脱贫攻坚工程不是一次短期的行动,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2008年,虽然我区采取资金补差的方式确保了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但是从长远看,这也只是权宜之策,下阶段,我们将把工作重心下移,制定帮扶措施,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大力开展开发式扶贫,落实帮扶单位,由区四套班子领导挂钩经济薄弱村,政府部门、重点企业结对农村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确保苏陈、罡杨两镇2012年全部脱贫,全区不再出现新增贫困户,切实将这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1、大力开展开发式扶贫。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要大力开展开发式扶贫。一是发展高效农业。帮助贫困农户发展设施栽培和畜禽养殖。对特别贫困的农户,可由财政、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帮扶单位投资建设设施大棚和养殖棚舍,零租金或低租金提供给贫困农户使用。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可通过财政奖补、小额贷款、村企合作等多渠道帮助解决。组织科技人员与贫困农户结对帮扶,帮助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增收脱贫。二是加强劳动力转移。对有意愿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实行全免费的“五包”技能培训就业政策,补贴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3年内,确保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贫困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非农稳定就业。对农村“零转移家庭

”贫困农户的特殊困难劳动力,可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鼓励有条件的农民通过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贫困农户劳动力提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岗位。三是发展集体经济。通过资源承包、资产出租等多种形式,增加村级发包收入;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规范实行土地流转,增加村集体土地收入;支持有条件的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村级经营收入。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吸纳本地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增强村集体对农户增收的服务和带动功能。同时,鼓励工商企业参与村企挂钩帮扶,支持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经济、扩大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机制。对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强化社会救助,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一是健全社会保障。2009年,原xx区各镇(街)农村低保标准将提高到2500元以上,苏陈、罡杨两镇也将逐步将农村低保标准将提高到2500元以上。新型合作医疗将覆盖到全部贫困农户,人均筹资标准逐步提高,看病报销比例也相应提高。扩大贫困农户的养老保险覆盖面。医保、养老保险中个人缴费部分,凡是贫困农户无力缴纳的,由扶贫基金、财政资金或帮扶部门解决。二是强化社会救助。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农村特困群众患重病大病的,要及时予以救助。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两倍范围内的农村困难群众,以及因大病重病或遭遇突发灾害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由区、镇(涉农街道)实施临时生活救助。加大对贫困农户的法律援助力度,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获得免费的法律服务。按规定落实农村贫困残疾人、孤儿的各项帮扶措施。对农村低保对象以外的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参照当地低保标准给

予全额生活救助。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高集中供养水平。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人均年纯收入2500元以下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是社会最弱势群体,致富能力弱、增收困难,为帮助他们早日实现增收脱贫,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比如对贫困农户创业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用电用水、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方面,要给予优惠扶持;对使用本地贫困户劳动力的创业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挂钩帮扶企业捐资建设公益性基础设施或社会事业项目的,相关费用根据国家规定在税前列支,并在安排企业发展资金、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时,优先支持有挂钩帮扶成效的企业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大家共同参与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

篇6:市人社局脱贫攻坚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将今年以来人社系统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章立制,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县级干部联系帮扶县区制度。要求承担帮扶任务的县级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帮助联系县区人社局摸清贫困底数、制定帮扶措施、用好扶贫政策,并对所联系县区脱贫攻坚工作承担领导责任。二是加大派驻村帮扶力度。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深入到派驻村1次,党组其他成员轮流每月在村工作2天,帮助驻村第一书记协调解决问题,现场指导工作,帮助贫困群众脱真贫真脱贫。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制定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方案,抽调专门人员组成5个专项督查巡查小组,采取座谈会、实地调查、个别访谈、受理举报、随机暗访等形式,每月至少开展1轮督导检查,并形成情况报告。四是构建警示约束机制。制定人社系统脱贫攻坚战中干部作风问题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对作风不扎实、走过场、没有完成脱贫帮扶任务的干部,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

今年以来,共召开各类脱贫攻坚推进会议20余次,县级干部带队深入县区指导督导脱贫攻坚工作200余人次,有效推动全市人社脱贫攻坚工作。

二、强化宣传,让人社脱贫政策深入人心

在《鹤壁日报》专版介绍了人社部门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和助力脱贫相关政策,同时制定了“六个一”宣传举措,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安装宣传橱窗到村。各县区人社部门在每个贫困村都安装一个政策宣传橱窗,宣传人社扶贫政策,截至目前共制做安装187块。二是制作发放政策明白卡到户。统一印制政策明白卡3.7万余张、政策宣传页10余万张,发放至每个贫困户手中,广泛宣传人社扶贫政策。三是印制人社脱贫攻坚应知应会手册到人。印制人社系统脱贫攻坚应知应会手册5110本,向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和相关人员进行发放,提升系统干部职工脱贫攻坚工作能力和水平。四是建立一支人社政策宣传队伍。加大对村级协管员政策培训,使他们成为政策宣传主力军。五是制作一段人社系统扶贫政策宣传录音。由各县区人社部门定时在每个贫困村利用广播循环播放。六是定期开办一场就业服务活动。要求各县区人社部门每个月至少在每个贫困村举办一场主题为“送政策、送服务、送技能、送岗位”的就业服务活动,把服务送到贫困群众家门口。

截至目前,共开展193场就业服务主题活动,参与群众4.73万人次,提供岗位1.22万个。

三、主动作为,积极推进转移就业脱贫

一是主动对接,摸清底数。制定《转移就业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在全市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摸底调查,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农村贫困劳动力信息库,努力做到行政村有名册、乡镇劳保所有台账、县市级有数据。截至目前,共排查贫困家庭15652个,至少有1人转移就业的贫困家庭9700个;贫困劳动力20244人,其中实现转移就业13608人。二是加大技能扶贫政策落实力度。对全市公办技工学校2715名农村学生免除学费,为8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按每人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对311名贫困劳动力实行免费职业培训,对107名参加培训贫困劳动力发放生活费补贴共计4.2万元。三是加大就业扶贫政策落实力度。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服务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为贫困人员就业牵线搭桥。加强与用工企业联系,对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4家企业发放社会保险补贴6958元。通过劳务输出、居家灵活就业、自助创业、中介组织就业、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今年以来新开发公益性岗位484个,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四是加大创业扶贫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和我市创业孵化园区平台作用,进一步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落实水电补贴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截至目前,在山城区建立两个人社部门创业就业扶贫基地,对符合条件的17名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3万元,对81名贫困劳动力进行免费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5名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按规定给予5000元一次性补贴。

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简化办理流程,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人员,实行申请、审核、放贷等“一站式”现场办公服务,及时提供最高10万元的贴息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充分发挥我市创业孵化园区平台作用,落实水电补贴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吸引有创业意向的贫困人员入驻园区创业。在山城区建立两个人社部门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截至目前,对符合条件47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1万元,对76名贫困劳动力进行免费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4名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按规定给予5000元一次性补贴。

(四)克难攻坚,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一是制定方案。先后制定了《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工作方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扶贫专项方案》《健康扶贫专项工作督查方案》,精准发力,狠抓落实,确保社保兜底扶贫的有效推进和落实。二是认真筛查困难群众名单。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对困难群众人员信息进行多次筛查核对。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困境儿童”四类困难群众合计97551人,参保97551人,实现了应参尽参。三是开展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待遇结算工作。与商业保险公司联合办公,认真落实省人社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工作方案》,完善系统建设,确保大病保险和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系统互联互通。“一站式”就医结算是减轻参保群众费用垫付压力的重要举措,我们先后完成了16家定点医疗机构补充服务协议签订、县区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人员业务培训以及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等工作,确保“一站式”即时结算工作进度,大大缩短了困难群众就医报销周期,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截至目前,人保公司已结算支付大病补充医疗待遇6649人次、977.61万元。

(五)输血减负,全面推进困难参保群众慢性病鉴定工作。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困难群众慢性病集中鉴定工作,确定19个慢性病病种范围和级别鉴定标准。二是制定专项方案。针对部分困难群众常年疾病缠身却无钱医治的现状,制定《困难群众慢性病集中鉴定工作方案》,为困难群众开展慢性病鉴定专场,并从公用经费中出资补贴鉴定费用。三是组织鉴定人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开展慢性病鉴定专题业务知识培训会,规范鉴定管理服务流程。四是集中宣传。采取张贴标语、入户发放通知、广播、微信平台等多种方式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确保每个困难群众应知尽知,不漏一人,所有符合慢性病条件的困难群众都能按时申报材料。截至目前,经组织专家鉴定,共有3364名困难群众符合享受慢性病报销待遇条件,将有效缓解困难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六)持续发力,扎实推进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一是澄清底数,建立全市困难群众社会保障信息数据库。积极与市扶贫部门、民政部门对接,认真比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信息,核实未参保困难群众信息,建立全市困难群众参保信息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二是做好参保登记。根据比对出的困难群众基本信息,通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把困难群众通过“人员参保登记”“参保登记批量导入”业务模块尽快为未参保的困难群众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及时将征缴数据提供给同级地税机关。三是推进应保尽保。对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困难群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县区政府积极研究制定本县区困难群众参保缴费资助的具体意见,资助支持困难群众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保证年底前每一名困难群众都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四是足额发放养老金。做好困难群众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特别是对全市60岁以上困难群众逐一核对,确保发放,不漏一人。对即将满60岁的困难群众,要主动帮助办理参保和待遇领取相关手续,确保其按时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截至目前,我市农村贫困人口43290人,参加养老保险38642人,有4648人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14448名60岁以上贫困群众按月领取养老金。

(二)持续做好宣传。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持续做好“六个一”的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等渠道和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政策、解读政策,做到大张旗鼓,实现家喻户晓,要把各项扶贫政策简单化、通俗化,并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宣传,一对一发动,使贫困群众对人社系统各项扶贫政策听到懂、记得住、用的上。

(四)实现应参尽参。推进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应参尽参,攻坚克难,确保在12月底前完成参保登记工作。

篇7:扶贫办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总结

一、基本情况 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下辖 22 个乡镇 209 个村(社区),其中 207 个村(社区)有扶贫开发任务,脱贫攻坚任务艰巨。2014年全县农村户籍人口 741547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3.85 万户 123400 人,贫困村 70 个,贫困发生率为 16.6%。经过历年动态调整,截至 2020年 12 月 13 日,我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37560 户 126109 人。2014年、2015 年分别脱贫 21963 人、32972 人;2016 年脱贫 20948 人、出列 20 个贫困村;2017 年脱贫 22860 人,出列 20 个贫困村;2020 年脱贫 19697 人,出列 30 个贫困村。五年累计脱贫 3.43 万户 11.82 万人、出列贫困村 70 个,年均减贫 2.36 万人,当前贫困人口 7884 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 1.06%,全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整体贫困状况显著改善。

二、总体工作安排 我们以扎实开展“12345”行动为抓手,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摘帽攻坚战。紧盯一个目标。紧盯 2020 年县摘帽这个总目标,围绕实现 30 个贫困村出列、1.966 万贫困人口脱贫和 40 个已出列村、9.78 万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的目标列出工作清单,“对单销号”完成任务。坚守两个标准。对标对表“户脱贫、村出列”和县摘帽标准,精准施策,补齐短板。统筹三个平衡。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统筹“户脱贫、村出列”与整县摘帽、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平衡,不断提升群众的整体满意度和县域整体发展水平。突出四大重点。突出产业帮扶,努力实现可持续增收产业帮扶项目全覆盖;突出危房改造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对所有农村危房应改尽改,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双基”提升,开展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电网改造等巩固提升行动,确保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突出贫困群众满意度和一般群众认可度,抓好扶贫政策落实和帮扶成效。强化五大保障。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县乡村三级抓脱贫攻坚的组织体系,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强化力量保障,全力打造一支懂农村、会扶贫、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强化投入保障,用好土地增减挂指标跨区域调剂政策红利,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对我县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支持,确保全年脱贫攻坚总投入 25 亿元以上;强化作风保障,切实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强化纪律保障,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

三、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政策落实情况和取得成效 (一)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生态保护脱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等重点工程推进情况 1.产业扶贫。大力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2020 年发展到户产业项目 93750 个,户均 2.48 个,发放到户产业补助资金 4176.55 万元。发展到村特色产业项目 415 个,村均 2.2 个。发展 17 个贫困村“一村一品”项目,占比 24%,超过省定 20%的目标任务。完成省下达70 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建设任务,今年 30 个出列村主导产业达标。117 个示范区及示范基地、148 家企业、269 个合作社、大户以及 897家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 32484 户,带动比例86%。光伏扶贫方面,涉及 13 个乡镇 24 个贫困村总容量 3.972 兆瓦的光伏扶贫电站于 9 月底前已全部实现并网发电。资产收益扶贫方面,县财政拿出 3440 万元,对 70 个贫困村在去年每村投入 50 万引导资金的基础上再增加 10 万元,对 137 个非贫困村(社区)分别给予 20 万元引导资金,全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均衡发展,全县 207 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资产收益扶贫实现全覆盖,今年 9396户、25067 名贫困人口享受收益分红 637 万元。电商扶贫方面,累计开展电商培训 50 余场,培训 5000 余人次,其中贫困人口逾 1500 人次。完成 70 个贫困村村级服务站建设任务,建设电商扶贫示范基地6 个、示范村站 18 个,带动贫困户农产品销售 135.2 万元。旅游扶贫方面,13 个旅游扶贫“八个一”工程全部完工,发展旅游产业带动

贫困人口 3011 人、完成率 115.81%,发展涉旅企业 300 多家,贫困户通过售卖农副土特产品、参与旅游服务,户均增收 600 元以上。

2.就业脱贫。完成技能脱贫培训 808 人,完成任务的 310.7%;帮扶 1075名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脱贫,完成任务的 118.91%;新招募就业扶贫基地 22 个,完成任务的 146.67%;新招募居家就业扶贫基地 73 个,完成任务的 486.67%;开发公益性岗位 126 个,完成任务的 126%,安置贫困劳动者 90 人;开发公益岗位(辅助性岗位)620 个,完成任务的 310%,安置贫困劳动者就业 336 人。28 个就业扶贫驿站已建成并开始运行。

3.金融扶贫。截至目前,扶贫小额信贷新增贷款 23367.7 万元,占省定任务 19639 万元的 118.8%。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1001.91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财政贴息 1846.49 万元。投入意外保险 64.14万元、贫困人口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337 万元。

4.易地扶贫搬迁。2020 年省下达我县计划为 546 人,我县实际实施 178户 549 人,其中集中安置 119 户 338 人,分散安置 59 户 211 人。截至目前,全县 10 个集中安置点全面完工,住房面积均控制在人均 25平方米以内;搬迁对象已全部搬迁入住,入住率 100%;搬迁户均已落实了后续帮扶措施,户均达到 2 项以上。

5.生态保护脱贫。完成长江防护林封山育林 1.1 万亩,实施国有林场河冲林区道路新建全长 2.4km 项目并完成验收。选聘 726 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累计完成生态护林员培训 1088 人次,占年度任务的 119.3%。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带动 38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超额完成省定 30 户的目标任务。

6.基础设施扶贫。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82个项目362.318公里全部完工,完成投资 15751 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工程,实现农村安全饮水鉴定全覆盖,解决涉及 22 个乡镇 164 个行政村 17872 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总投资 893.6 万元,完成率 100%。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涉及 14 个乡镇 29 个贫困村 4.74 万亩治理面积。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2020 年 72 个项目完成投资 4397.67 万元,其中 11 个贫困村 10 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及 90%以上自然村电信光纤全覆盖,无线网络基本覆盖全县所有自然村。

(二)教育扶贫、健康脱贫、农村危房改造、社保兜底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7.教育扶贫。组织开展教育扶贫攻坚月行动,实现了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适龄儿童无辍学。春季学期,资助幼儿、义务教育寄宿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19375 人,累计发放资助款1052.6875 万元;减免普通高中学费 2710 人,181.47 万元,发放助学

金 406.5 万元;减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 660 人 39.6 万元。秋季学期,资助幼儿、义务教育寄宿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19716 人,累计发放资助款 1076.3375 万元;减免普通高中学费 2753 人 186.925 万元,发放助学金412.8万元;减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732人43.92万元。

8.健康脱贫。出台健康脱贫政策补丁,实行“1578”补偿政策覆盖所有农村人口,对 2014、2015 年已脱贫人口比照“351”政策按县级 90%、市级 85%、省级 80%进行再补偿。截至目前,全县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 100%,其中贫困人口代缴参合 71384 人。全县贫困人口综合医保补偿 31.08 万人次,共补偿 1.5 亿元,其中 351 政府兜底 435 万元、180 补充医保 332 万元。贫困人口省内住院医疗费用实际平均补偿比达 90.03%,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平均补偿比例达 95.27%。全县经核准的 853 例 15 种大病贫困患者救治管理率 100%。全县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 71384 人,签约率 100%。提供慢性病患者送药上门服务 1020 人次。

9.社保兜底脱贫。全县有农村低保对象 17432 户、24282 人,发放低保金 6608.77 万元。农村特困人员 6999 人,下拨供养资金 3222.1 万元。全县共有失能特困人员 620 人,其中集中供养 240 人,占 38.7%,共下拨失能特困人员护理补助等 745.3 万元。医疗救助 4 批,共 1050 人,发放资金 366 万元(不含代缴新农合和医疗机构直接结算救助资金)。临时救助 820 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 243.4 万元(其中拨付乡镇备用金 76 万元)。孤儿供养 685 人,共计拨付资金 711.7 万元。

10.社会扶贫工程。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扎实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 11 家省直单位、30 家市直单位、92 家县直机关单位对我县 70 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全县 8618 名干部结对帮扶 37785 户贫困户。2020 年共收到社会帮扶资金 5337 万元,其中芜湖市鸠江区帮扶资金 1050 万元,怀宁县帮扶资金 1000 万元,上海证券公益基金会帮扶资金 1400 万元,其他社会各级帮扶资金 1887 万元,主要是社会各级各界人士捐资捐物。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工作,引导 81 家民营企业帮扶 70 个贫困村,实现了企业结对贫困村帮扶全覆盖。积极开展产销对接会,签约 2 家企业、3 所高校,签约金额 50.875 万元。

(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完成情况 1.基本公共教育方面。今年我县全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8.2%(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标准为 9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2 个百分点。我县 2017 年已全面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2.基本劳动就业创业方面。截至目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 11868 人,是全省平均水平4900 人的 242.2%。

3.基本社会保险方面。目标任务是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应保尽保。截至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 119.63%。全县参

合总人数为 75.07 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 111.62%,其中贫困人口参合率达 100%,贫困人口代缴参合 71384 人。

4.基本医疗卫生方面。全县孕产妇死亡率 0/10 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36/1000,婴儿死亡率 3.09/1000,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5.基本社会服务方面。目标任务是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 43 张。2020 年我县需养老床位 5900 张,需新增近2700 张床位,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 25%;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35%;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达到 100%。截至目前,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 45.3 张;全县养老床位 6298张,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为 28.04%。全县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 38.7%;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覆盖率达到 100%,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6.基本住房保障方面。下达我县 2020 年棚户区改造新开工 500 套,棚户区住房改造基本建成 242 套。目前,完成棚户区新开工 504 套,开工率 100.8%;棚户区住房改造基本建成 284 套,完成率 117%。

7.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方面。截至目前,图书馆总分馆及农家书屋流通人次累计达 37.06 万人次、流通率 60.01%。文化馆及乡镇文化站累计服务人次 30.97 万余人次、流通率 50.15%。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

99.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 24.41 万人、比例 34.88%。以上均超过省要求指标任务。

篇8:市扶贫办-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打赢这场攻坚战, 制约因素有很多, 归结起来, 不外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因素, 不少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二是主观因素, 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直面问题是勇气, 解决问题是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 找准问题、聚焦问题, 就能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打赢这场硬仗奠定良好基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 重点就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 对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 该精准到户的务必精准到户, 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 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 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 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负总责、市 (地) 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才能实现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开对“药方子”, 才能拔掉“穷根子”。各地情况千差万别, 不能都照一个模式去做, 而要因地制宜, 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从主要路径来说,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关键就是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 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立足当地资源, 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着力发挥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作用;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由社会保障来兜底。

实效是检验的标尺。打赢脱贫攻坚战, 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 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必须以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来检验我们的行动。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 不能自说自话, 要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 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 要群众认账。在实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 再硬的脱贫攻坚硬骨头我们也一定能啃下来。

上一篇:五一劳动奖章范文下一篇:烘干箱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