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

2024-05-25

均衡发展(精选6篇)

篇1:均衡发展

构建均衡发展蓝图 争创均衡发展名校

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楚都中学为了将《荆州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学校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科学构思,努力推进,力争在今后三年内实现“五个一流”,即:办学条件一流、育人环境一流、教师队伍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育质量一流。具体汇报如下:

一、搞好关爱工程——让爱充满阳光 楚都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需要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排除种种心理障碍,助长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实行两个优先。

我校按照“3+2”模式组建互助小组,即三个普通学生带两个留守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优先辅导,优先照顾。每位教师还要求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

3、构建留守学生网络档案,形成关爱合力。为了落实留守学生关爱行动,我校建立了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为了“留守学生”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末下午,教师都要随留守学生到学生家里走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习辅导、劳动指导、文育活动等。

学校在家访时,还与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学生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写写八个字,说说一句话,要做起来可真不是那么简单。

我认为一个学校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一个教师只有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身正,在德育中尤为重要。其身不正,何以为师?学校是文明的摇篮,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我认为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爱岗敬业,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备好课,上好课,批好作业,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关爱学生的点点滴滴,他们的日常起居,他们的思想动态,他们的学习状况,他们的身体状况我们都必须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有快乐我们与其一起分享,他们有困难我们和他们一道分担。

二、强化质量意识——让质量铸就品牌 在座的各位领导都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我们楚都中学基于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促使我校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认为教学质量不是单一的,他是涵盖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措施和办法是:规范办学行为。我们在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上,着力规范课程开设。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该开设的课程我们都开齐了,我们还根据楚都中学的特点,开设了信息课,文艺体育大课间综合课。在编班问题上,我们一贯坚持编班均衡,不编慢班,实验班,重点班,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努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在规范学生收费招生方面,我们坚持义务教育零收费标准,坚持教育局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探索教学模式。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搞教学创新。有的是高效课堂,有的是阳光课堂,有的是名师课堂。我们楚都中学教学创新的路子是脚踏实地,立足质量。

我们要求教师要对教材理解深刻,认真研读了教材,反复的揣摩编者意图,领会教材设计思路和掌握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的进行有效的整合。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了解学情。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我们强调教师建立新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学会从原有的知识点上建构新知识的本领。最后我们开展师生活动。

我认为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而成,而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又取决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的程度。因此,合理有效的开展学生活动便成为有效教学的重点。那么,怎样的学生活动才是合理有效的呢?我的理解是合理有效的学生活动不仅能让他们的口、手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脑动起来;不仅能够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的目的。

我始终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我们应查找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找出解决的办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主张“向40分钟要质量”,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均衡发展就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搞好校园建设——让优美的环境怡人 一说校园标准化建设就是学校硬件,我认为教师的精神建设应该是校园建设的软件。长期以来人们用最美丽的语言最圣洁的情感来赞美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我们把均衡教育作为追求的理想目标,作为自身的实践过程。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教育均衡的梦,那就是愿灿烂的阳光洒在每个孩子身上。

胡锦涛总书记说过,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建设和谐校园是让师生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楚都和谐校园的要求,促进学校发展。也就是说,楚都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全校上下一条心。

我认为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

当然校园标准化建设包括优化学校布局,我们的目标是:

我们本学期准备在征地20亩的基础上,改建10000平方米的运动场,利用荆北小学分流资金修建1650平方米的教学楼,同时把变压器由50千安增容为250千安。2012年力争对旧教学楼改造,提高寄宿制的保障水平。新建860平方米的女生宿舍,2013年建学生浴室和校园购物超市,学校自己购车买卖蔬菜食品。

推进教育教学的教育技术准备。2011年在学校17个班建成教育信息技术“班班通”2012年完成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体育,音乐,运动场等配套。

2013年建成远程网,互联网,校园网。启动教师周转房建设。计划在教师自愿的基础上,建成40套教师周转房,解决教师住房困难问题,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

四、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之花盛开。

我认为教师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更新教育观念非常重要,我们要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我认为我们楚都中学的教师素质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这与时代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措施和办法是:

(1)加强师德考核,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务实奉献、校荣业兴”的主人翁精神,使教师自觉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修养,明确职责,热爱教育事业,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为人师表。

(2)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每学期教师入校,都要汇报三个课:一是如何备课,二是如何讲课,三是如何指导学生。不定期开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研讨班,请知名学者教授到学校举行如何上好一堂课的活动。

(3)开展教研活动。每周专门利用星期五下午为教研活动时间。教师与教师在教学上增进了解,共同提高。

(4)每期举办优质课观摩课。优质课教师同台竞技,听课是全体教师。之后,要求每位教师写出以优质课应该怎样、你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应如何改正提高为内容的文章的一篇,并在实际中应用,学期末进行教师测评。

(5)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学校选派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的各种能力教育研讨学习,以点带面,由他们做学习体会报告,传达到每位教师,并组织教师讨论、交流、学习。每学期每个教师都要读教学名著1—2部,写读书笔记一万字。

(6)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荆州区“强师论坛”活动,每个教师每天必须参加点击强师论坛活动。每年不少于350次。

五、对楚都中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我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针对现实中教育供需不平衡提出的,因而它首先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但是另一种观点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涉及的主要是受教育者的教育权利保障问题,以及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问题。还有观点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区域之间均衡发展;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就我们楚都中学而言,同一学校的教师之间发展不均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方面不均衡,他们的家庭教育在能够获得尽可能的发展与成长方面不均衡。就具体而言,我们要努力采取三个措施:在物质层面上我们楚都中学的教师要让学生追求优质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第二要让教师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条件,在就学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对待与支持;第三,在意识层面上关注每个儿童潜能的最大程度的发挥,并为之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及条件。”

在学校均衡发展上我的座右铭是“保障每一个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谢谢大家!

篇2:均衡发展

我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履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职责,努力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管理,深化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设条件,树立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所有适龄少年都能按时入学。

(二)师资水平:

(1)我乡所设有的校长及副校长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

(2)我乡在职教职工和专任教师,取得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学校有党支部、总务处、教务处、、工会等组织机构,下设有安全、卫生、后勤、图书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们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保证学生入学机会和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

(二)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同班主任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常抓不懈。充分利用专题讲座、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我们还多次聘请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 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教职工宿舍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和管制刀具等危险品,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领导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广泛宣传,鼓励学生自愿投保,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四是组织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由于我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

(三)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新课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直以来,我乡坚持以育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抓德育管理,做好管理育人

我们始终把德育工作摆放在首位,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班级、各学科各展其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制定计划、落实措施,齐抓共管,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

一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常抓不懈。学校组织全校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争当文明学生、争当文明教师、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学校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二是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坚持每周推荐一名优秀班级代表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

三是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到思品课、班队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课外活动,坚持从严、从细、从实、经常抓,抓经常,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抓行政管理,做到服务育人。

学校健立健全合理的行政机构,目标一致,灵活运转;实行计划决策,稳步推进学校工作;有明确的校风、校训和办学方略,强化师生养成教育训练;完善各种制度,依法按章治理学校;严控学籍管理,控制流生取消重复教育现象,禁止择校生,收齐适龄生,培养合格生。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一是立足长远,认真做好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环境。

二是绿化、美化环境,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布置板报,定时、不定时检查、评比,奖优促劣。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教书育人。

一是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行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重视语文、数学,突出艺体特长,活动类课程按规定开设,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二是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练、辅、改、考、评六个环节的管理,钻研教材要深,课堂教学要实,作业练习要精,个别辅导要细,考试考核要严,评价评定要全面。严格考勤坐班制度,教师实行签到签退制,坐班查堂制,保障教学时间的投入。

三是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能力。

四是加强教研活动,积级推动新课改教案,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和新做法。严抓平时,细抓定时,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我乡积极开展新课程的交流、观摩和示范课,坚持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制,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

五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效率。营造人尽其力、才尽其用的环境,激励教师通过进修、自学、培训、岗练等,提高业务能力,优化教师队伍。

六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后进生管理制度,努力做到热心、细心、耐心,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所有的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七是完善考评制度,全面、科学、客观、真实地考评师生的成绩,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乡也是多方面争取,办学条件逐步改善。通过争取资金,我们更新了教师宿舍、办公设备和学生的课桌椅。

优化师资力量,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教师全部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在岗位中练兵,在岗位中成长。多年来,中心学校在市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每年排名都能进入市农村组前三名,每年都能评为武冈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教师的教学比武、论文撰写、晒课活动等等及学生的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科技创新等等都能获市级奖。总之,中心学校各项工作都能进入市先进行列。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因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乡办成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

晏田乡人民政府

篇3:均衡发展

关键词:均衡发展,非均衡惯性,形成机制,惯性突破

为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存在的较大差距, 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 21世纪初我国就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思想。近十年来, 在政策法规的指导下, 各级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积极采取措施,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然而, 理想固然美好, 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当前我国区域间和校际间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局面未能根本改变。究其缘由, 区域间与校际间资源配置和发展能力差异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但非均衡发展惯性也是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隐性因素。因此, 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又好又快实现均衡发展目标, 我们就必须充分认识和全面分析非均衡发展的本质属性及其形成机制, 突破非均衡发展惯性的束缚。

一、非均衡发展惯性的科学意蕴

惯性原为物理学概念, 意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所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 它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后来一些学者在探讨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时, 也将惯性纳入其研究范畴, 认为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惯性现象。教育活动是否同样存在惯性呢?已有研究对此做出了肯定回答。郑丽娜等认为, 由于组织惯性压力的存在, 大学改革中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则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和对改革的抵抗力;[1]孙亚蜀认为应试教育之所以不能向素质教育有效转变, 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2]由此可见, 教育领域广泛存在着惯性现象。

20世纪70年代末期, 我国开始实施重点学校制度, 在之后构建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的经费投入和管理体制, 并最终确立了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模式。随着外在因素的持续作用和内在动能的不断增强, 地区间、城乡间和校际间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差距不断拉大。当前, 尽管我国积极采取各项措施,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但地区间、城乡间和校际间办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格局未能根本改变, 择校现象仍较普遍, 义务教育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发展惯性特征。

所谓非均衡发展惯性, 是指人们在非均衡发展环境下所形成的对非均衡发展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偏好, 以及事物自身维持原有非均衡发展样态的内在力量。由于非均衡发展惯性描述的是一种沿袭以往行为模式和发展样态的运动方式, 呈现的是一种不易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改变而做出及时调整的教育现象, 因而常常表现出主体对政策反应迟缓和积极性不高、原有实践方式和利益格局自我保护等行为, 甚至出现抗拒变革、抵制均衡发展的现象。

非均衡发展惯性具有延承性、持久性和可变性等特点。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惯性作为描述义务教育发展样态和运动方式的一种属性, 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其思维结构和实践方式必然会持续作用于义务教育发展。特别是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期, 非均衡发展惯性的作用尤为明显。即使外在社会环境已经发生改变, 即使新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 即使作用对象的内在属性已经发生变化, 但非均衡发展惯性并不会瞬间消逝, 它将在较长时期内左右着人们的发展理念和实施策略。当然, 非均衡发展惯性并非不可突破, 只要政府和社会强烈期望改变非均衡发展样态, 只要我们对其给予强有力的干预, 非均衡发展惯性力量将会逐渐减弱直至最终消失。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其提出的力学惯性定律中所说的那样:“每个物体将继续保持其静止或沿一直线做匀速运动状态, 除非有力加于其上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3]

非均衡发展惯性力量的大小主要通过非均衡发展的外在特征及非均衡发展样态所持续的时间来加以衡量, 外在特征越明显, 持续的时间越长, 非均衡发展惯性就越强。非均衡发展惯性力量是一个由弱到强、逐渐积累的过程。我国最初的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样态主要是制度安排的结果, 其影响因素较为单一, 内在动能较为弱小, 外在特征也不十分明显, 惯性强度较低。但随着非均衡发展政策的不断强化, 加之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和主体间自我发展能力差异的逐步扩大, 非均衡发展的马太效应开始显现并日趋明显, 非均衡发展的内在动能越来越强劲, 外在特征也越来越鲜明, 形成了较高的惯性强度, 极大地影响了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惯性的形成机理

1. 思维定式

由于“先入为主”效应, 人们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时, 往往会遵循既有的思维方式, 形成思维定式。思维定式虽然能使主体凭着直觉, 很自然地将以往经验移植于当前决策和社会实践中, 但其消极作用更是显而易见。思维定式常常导致主体不自觉地依赖于过去经验而忽略了对当前客观环境的理性分析, 造成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时产生较多盲点, 缺乏理论创新和实践方式改变。

20世纪70年代末期, 我国实施了重点学校制度, 并在之后确立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 使我国义务教育走上了非均衡发展的道路。几十年来, 由于人们长时间在这种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选择的非均衡发展制度的安排下从事着教育活动, 对既有的制度框架已深刻认同, 人们心中已形成了既定的发展观念和思维定势, 对以后的义务教育发展路径选择产生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无论是政府人员还是学校领导抑或教师, 他们往往都习惯于过去的义务教育发展思维模式, 潜意识地将学校分为三六九等, 优先发展城市教育, 着力办好城市学校和示范学校, 重点培养善于应试教育的“优秀”人才。

2. 制度惯性

制度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 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制度一旦产生就具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和实践的有效性, 它不仅得到制度制定者的偏好和认可, 而且会得到广大制度执行者的认同和遵守, 并在长期的作用中形成牢固的生存根基, 在全力维护原有路径选择的同时, 也会极力阻碍新的制度设计。正如英国制度经济学家哈奇森所说:“制度维护共同的观念和预期, 且被共同的观念和预期维护;即使它们既不是永恒的也不是道德的, 制度相对具有耐久性、自我强制性和永续性。”[4]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不仅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与遵守, 且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 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强化而发挥作用, 表现出强大的社会适应性和生命力。当前, 尽管原有非均衡发展制度所适用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 尽管国家已出台了均衡发展战略, 但非均衡发展制度并不会马上解构与消亡, 在均衡发展制度中仍将保留其影子, 潜在地影响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历史表明, 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5]

3. 合法性机制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框架下, 学校特别是优势学校维护切身利益、保持自身“优势”地位的做法所带来的校际发展差距行为, 主要是通过合法性机制建立并驱动的。“所谓合法性机制是对某个实体所进行的行动, 在社会建构的规范、价值、信念和身份系统中是有价值的和适当的假定”。[6]

多元化、差异性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价值诉求的一部分, 不仅为政策法规所允许, 而且也为社会各界所认可和接受。既要使好的更好, 又要使差的变好。这些主张正是对这一价值诉求的回应。然而, 也正是这些不具有明确性的主张, 成为优势学校继续保持“优势”的合法托词。它们不仅通过政策的规制性权力维护着自身既得利益, 通过过去积累的社会资本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而且通过帮扶与支援获得了更高的合法性和地位上的崇高性, 为诸多弱势学校所仰望不及。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政策术语也仅仅是改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美丽说词而已。

同时, 教育评价机制也为优势学校继续保持“优势”提供了合法的外衣。为了在极具等级评价标准和“学而优则仕”的社会环境中获得社会认可, 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发展出了一整套非常成熟的应试教育模式, 贯穿于招生、教学、学校管理等各个环节之中, 并在学校办学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行为中不断给予强化。普通学校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和社会认可, 也不得不模仿那些处于中心位置学校的应试教育模式, 然而他们从一开始就已处于劣势。

4. 利益诱导

在过去几十年的实施过程中,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制度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心理认同, 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利益分配格局。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 就必须对已经形成的心理认同和利益格局加以解构, 这就势必导致部分社会成员, 特别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 他们就会想方设法阻碍或拖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一种体制形成以后, 会形成某种在现存体制中的既得利益的压力集团。他们力求巩固现有制度, 阻碍进一步的改革, 哪怕新的体制较之现存的体制更有效率”。[7]如果继续强制性地、大规模地推行, 势必造成原有利益格局的剧烈震荡, 使得改革成本加大。同时, 变革总是有风险的, 既可能成功, 也可能失败, 即使成功, 其推行成本也较高。对原有制度的维系既不存在变革风险, 其推行的成本也较低。

另外, 就个体而言, 当人们在非均衡发展制度安排下习得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后, 就会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被复制而得到固化, 并成为行为习惯。要使个体突破行为习惯, 就必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模式, 而新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模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 它必须在多次学习和重复的博弈中才能实现, 这都需要一定的成本。于是, 个体头脑中的认知惰性就会发生效应, 他们往往会转向选择那些业已形成的低成本、低风险、便捷的行为方式。

5. 正反馈效应

过去几十年来, 在非均衡发展思想指导下, 我国确立了“先重点后普通、先城市后农村、先发达地区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思路, 实施了重点学校制度, 出台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使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这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同, 而且也被人们在一定意义上认为非均衡发展模式是成功的。由于这种肯定和认同强化了过去义务教育发展推进路径和实施模式的有效性, 从而对人们现有的观念和行为产生误导, 认为只要沿着原有的路径走下去, 就会取得良好的结果, 由此产生正反馈效应。

三、突破非均衡发展惯性束缚, 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尽管非均衡发展惯性有利于原有成功经验的移植, 但它增加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的成本, 阻碍了均衡发展的有效推进, 延缓了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 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就必须突破非均衡发展惯性的束缚。

1. 创新发展理念, 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要突破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惯性束缚, 我们首先就必须扫除一切意识障碍和思维成见, 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中营造一种创新的文化氛围, 引导人们不断向过去义务教育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质疑和挑战, 改变保守、过于求稳的想法, 注入求变精神、创新精神和挑战精神, 确立“无功就是过, 无绩就是错”的思想和正确导向。

在创新发展理念的同时, 我们还应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正如美国当代著名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所说:“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旧有组织再延持一年的可能性要比一个仅有一年历史的组织再延持一年的可能性———这当然是高度假设的———或许要高出一百倍。”[8]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惯性是在各种因素长期作用下的结果, 具有较强的内在动能和稳固的社会根基, 削弱乃至消除其影响并非易事。因此, 我们应引导各主体有意识地偏离非均衡发展路径, 做好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要引导各主体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实践程序、应用环境、评价机制等不断反思, 要在分析成绩及经验的基础上对认知结构进行修订, 构建起一个动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维框架。

2. 强化政府和社会监管, 提高均衡发展政策的执行效度

要削弱非均衡发展惯性的作用, 就需要借助外界的强力干预, 而最有效的干预措施则是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事实上, 为消除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 我国实施了均衡发展战略, 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均衡发展政策措施, 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保障。但政策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然过程, 需要一定主体的贯彻落实。如果政策执行不力, 就难以发挥政策对非均衡惯性的制约作用。从现实来看,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对均衡发展政策意义认识不清,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过程中存在政策执行不力的行为, 他们在非均衡发展惯性的作用下仍然我行我素,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为此, 在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同时, 上级政府应强化对政策执行主体———基层政府及学校的监管, 提高政策的执行效度。一是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权力机关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执行的外部监督, 积极发挥广大社会民众的监督作用;二是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对地方政府和学校未按政策要求及实施办法而附加执行、替换执行、选择执行、敷衍执行等行为, 应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如问责制度、奖惩制度、引咎辞职制度等。

3. 加大社会引导, 提高均衡发展政策的社会认同感

从制度变迁的方式看,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度并非教育自身演化的结果, 主要体现为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 它是为了应对社会发展和民众愿望对义务教育提出的要求所进行的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实施的一种制度选择。杨令平等对西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表明, 仅有38.6%的乡村校长对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充满信心, 有69%的农村教师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不可能实现”。[9]这表明广大中小学校对均衡发展目标缺乏信心, 政策认同度偏低, 这也为非均衡发展惯性继续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

要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社会认同度, 首先必须加强政策宣传。通过人员培训、政策宣讲等多种途径和手段, 对均衡发展政策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及成功经验进行大力宣传, 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社会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释疑解惑, 为有效实施政策营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要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在对地方政府绩效、学校办学水平、教师绩效和学生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时, 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想及主要内容贯穿于整个指标体系, 引导和激励人们积极参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三, 建立健全依法决策、公民有序参与的协商机制。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及具体措施出台前, 决策者应广泛听取来自各方的意见, 使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得到表达和实现。“单独的政府不能满足公众的社会政策提供和公共管理的需求, 市民社会正在复兴。传统的政府‘指令和控制模式’正在向‘社会———政治治理’转变, 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协作更能促进公共事务的发展”。[10]

4. 加强县级以上政府统筹, 实行倾斜性发展政策

由于非均衡发展惯性在于维持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路径和发展的样态, 因此, 要突破非均衡发展惯性的束缚, 我们就必须采取反制措施, 实行倾斜性发展政策, 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著名学者查有梁先生曾指出, 要改变“恶性循环”的状况, 就不能平均用力, 而应采用“大涨落”的办法。[11]世界各国经验也表明, 要改变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局面, 就必须采用倾斜性公共政策。为此, 我们不仅需要结合地域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区域教育及学校发展现状科学规划, 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区域教育及学校发展对策,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平衡和协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导者———政府需要逆非均衡发展惯性而行。在遵循异质平等原则的基础上, 借鉴经济学的梯度推进和反梯度推进理论, 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目标指向, 加强县级以上政府统筹, 实行“扶贫扶弱”政策, 形成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性转移支付为辅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求教育资源向弱势地区、弱势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 以教育资源的补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推进, 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5. 加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 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和政策干预特别是对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支持和援助的同时, 政府应更多地授之以“渔”, 着力培育地方和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只有增强落后地区和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 才能真正缩小区域间和校际间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差距, 也才能更大地消解非均衡发展惯性的影响。

教育管理部门要引导学校在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找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制定出科学的改造计划, 并分步骤、分阶段加以实施, 提高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应对外界挑战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的重点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 主要涉及领导能力的培养和师资水平的提高。在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交流、选派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和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的同时, 我们更应注重本土培养, 提高薄弱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 因为他们才是学校的真正主人, 他们更熟悉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人文环境, 更有亲如自家的感情。我们可以通过在岗培训、经验交流和外出进修, 改良薄弱学校领导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式,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通过课题研究、团队合作和自我反思, 促进学校领导和教师专业成长。

总之, “历史的发展是有惯性的, 支持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马太效应是普遍存在的”。[12]只有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多维的视角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 只有我们因势利导, 积极采取各项措施, 非均衡发展惯性才会最终被突破。

参考文献

[1]郑丽娜.大学变革中的组织惯性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101-103.

[2]孙亚蜀.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惯性影响及应对[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4) :24-25.

[3]梁昌洪, 陈曦.论电磁惯性[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1 (2) :1-7.

[4]秦海.制度范式与制度主义[J].社会学研究, 1999 (5) :36-65.

[5]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 1991:1.

[6]李旭.学校声誉制度:学校同质化的制度根源[J].中国教育学刊, 2012 (4) :27-30.

[7]吴敬琏.路径依赖与中国改革[J].改革, 1995 (3) :57-59.

[8]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 1989:13.

[9]杨令平, 司晓宏.西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 2012 (4) :35-42.

[10]Kooiman J.Modern Governance: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M].London:SAGE.Cooper, 1995:206-207.

[11]查有梁.建立教育的“良性循环”[J].新华文摘, 1987 (4) :188-189.

篇4:均衡发展战略能否实现均衡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采取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但之后则开始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如在1999年提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在2003年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2006年又提出了“中部崛起”的计划,这些促进区域发展举措事实上已经涵盖了除东部沿海地区之外的所有地区。局部性的区域鼓励扶持政策几乎变成了“普惠制”,仅08年以来国务院就批准了20个以上区域振兴规划。

均衡发展是包括决策者在内的大部分人的共同愿望,但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逐年上升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繁荣。如从2001年到2010年,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全国的占比已经从16.37%提高到了19.58%,中部从14.86%提高到17.14%,东部地区从54.9%降至51.9%。但从GDP占比看,1993-2010年,东部地区的GDP占比从49.53%上升至53.1%,而中西部地区却不升反降。而且,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投资高增长也没能带来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而且从绝对额看,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在扩大。拿居民储蓄这个比较真实的数据变化为例,从2005年底到2010年底,东北的居民储蓄余额只增加了0.77倍,而西部和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不多,均增长了1倍左右,但绝对差距却从原先的三地区储蓄余额合计低于东部1.6万亿,扩大到了2.8万亿元。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可以用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来解释的。如从全球来看,世界一半的GDP是由占世界土地面积1.5%的地方创造出来的,而这么小的经济板块却居住着全球1/6的人口。同样,中国东部也只有国土面积的1/5,却创造了一半以上的GDP。规模经济的特性就是集聚。根据世行的研究,经济密度增加一倍,生产率提高6%,而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增加一倍,利润就降低6%。但中国当今的问题是城市建设面积的扩大规模超过人口集聚规模,如过去10年城市人口增长0.5倍,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接近1倍。其实,大城市的积聚效应是最明显的,如纽约的地方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所有的州,人均GDP也名列世界第二,大巴黎区创造的GDP占法国的30%,东京和首尔集聚效应则更大了。我国小小的深圳,其某年的出口额也曾超过整个印度。从历史上看,世界经济的增长就是靠局部来推动的,不均衡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常态。

以上这些数据和事例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发展中西部地区是容易导致规模不经济。事实上,中国中西部地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存在规模过小的问题,规模过小导致产出率的下降。虽然目前中西部的交通已经很发达,但经济学上的距离却不等同于地理学上的距离,或仅以传送速度来衡量的距离,它应该是衡量商品、服务、劳动力、资本、信息和观念穿越空间的难易程度。故中西部地区仅仅通过修建高速公路来吸引产业资本是远远不够的。

均衡发展战略带来的另一结果,是投资效率低下造成地方政府债务缠身,如中西部地区的70%机场是亏损的,这些投资失败已经体现在中西部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和当地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均出现上升等方面,降低了它们在未来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据官方数据,中西部地区的地方债余额要超过东部地区,但合计财政收入却远低于东部地区,这意味着中西部地区的偿债能力不足。

能否形成规模经济的评判:

投入产出比

2000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实际上是让西部地区的投入产出比进一步下降,从1个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创造的GDP2.99下降至2010年的1.57,而东北地区2010年降为1.22。而2010年GDP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产出比超过2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无一例外的都是东部沿海省市,其中上海以3.36的高产出遥遥领先。如果单纯从各个省份GDP的增长率的排序看,发现内蒙、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是比较领先的,但内蒙主要靠矿产资源的开发来拉动经济增长,难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而且,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这些省份几乎都排在末位,如内蒙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之比几乎只有1:1.31。鄂尔多斯曾多次被评为中国城市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如今却成为经济重灾区,可见靠资源涨价和土地财政推动的城市化,根基非常脆弱。

中国经济发展在地区间的不均衡性将会维持下去,世界经济发展史也证明,崛起的区域总是集中在极小的地理范围内,只有这样,生产要素才能获得最佳配置。以劳动力要素为例,据官方数据,在中国外出农民工来源构成中,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比重超过70%;按输入地分,东部地区吸纳外出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6.7%,中部地区占14.7%,西部地区占18.2%。可见人力资本是在市场力量主导下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而投资却是在行政干预主导下,由东部流向中西部。过去10年来,广东已经成为人口第一大省,这就是移民流入的结果。假如中西部的一些落后地区人口大量减少,则这些地区人均资源拥有量就大大增加、收入水平可以相应上升。如德国汉堡的人均和每平方公里GDP分别超出东北部落后地区的2倍和100倍,但两个地区的福利却没有差异,人均收入水平也相差无几。

建议:

规划区域发展战略要“去行政化”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05年中国百万城市人口的占比和大城市化率是非常低的,城市人口47%居住在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全球平均为73%;大城市化率不仅低于印度、印尼等人口大国,更是远低于日本、韩国等与中国文化相近的东亚国家。如今,中国大城市化率虽有提升,但依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对于人多耕地少的国家,大城市化或发展城市集群是最佳选择。但中国的区域规划大部分都是地方行政区划管理下的结果,这就导致了过去10年城市面积扩大几乎是城市人口增加的一倍,造成区域间产业同构化,资源极大浪费。因此,今后应该要更多地依赖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去行政化,实现人口流向与投资流向的一致性。

如对于哪一个区域是否要让它崛起,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不容忽视,但也需要做客观评估,真正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壮大和最终鹤立鸡群的,还是由市场选择的。比如温州并没有享受到政府太多的扶持政策,而它却成为全国的民间金融中心,决定着民间市场利率,温州的每天飞机进出航班次甚至超过某些省会城市,这些都说明市场需求、私人资本牟利的本能,都要比政府的战略规划更有力量。

篇5:均衡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这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各位关注学生成长、关心教育发展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在此,我谨代表花梨镇中学全体师生,向各位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就学校基本情况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向大家作以下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花梨镇中学属三年制公办乡镇类初级中学,始建于1952年,其前身为开阳县花梨区中学,1992年撤区并乡以后更名为开阳县花梨乡中学,1997年为满足“普九”需要新建了开阳县花梨乡第二中学,本校则为开阳县花梨乡第一中学,2002年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花梨乡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合并统称开阳县花梨乡中学,并从花梨老街搬迁到花梨新街,2013年4月花梨乡升格为花梨镇,学校随之更名为开阳县花梨镇中学至今。学校位于开阳县城东部35公里,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充满和谐、舒适、恬静的气氛。

二、办学达标情况

1、硬件设施

校园占地面积20000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建有300m塑胶跑道运动场一个,拥有3幢教学大楼(专用教室11间、普通教室25间,有学生课桌椅540套)、4幢学生宿舍(有木床150套、铁床192套)、2幢教师宿舍、3个篮球场、运动场、实验室(理、化、生实验仪器按二类配备达标),学生食堂(有餐桌70套)、图书室、阅览室(现有图书33817册、生均55册)、信息技术教室(能使用的计算机30台、安装了宽带网)、多功能教室(可实现多媒体教学,接通了 1 远程教育系统)、音乐教室1间、美术室1间(基本配套了教学设备和设施),两间厕所40个蹲位。

2、师资队伍情况

(1)教师配备

学校2014年9月龙水中学并入后有14个教学班,学生588人,教职工60人(2人病假),5位校级领导,5名中层干部,下设办公室、教务处、思政处、总务处、团支部、工会6个处室。教职工60人中,本科以上学历41人,大专学历16人,中师(专)3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2)教师职称结构

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24人,中学二级教师30人,小学一级教师2人,中级技工1人,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3)年龄结构

35岁以下比例16.2%,35-50岁以下比例71.3%,50岁以上比例12.5%,教师年龄结构偏大。

三、主要做法

(一)控辍保学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尽量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失学,为此,我校主要采取了一下做法: 1以法控辍,综合治理

(1)学校根据《义务教育法》制定《花梨镇中学控辍保学工作措施》,明确规定教师、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控辍保学责任,按规定的司法程序,依法进行教育和处罚,建立起完备、有效的控辍方案和制度。

(2)有计划地开展控辍保学宣传教育活动活动,在校内多形式开展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为内容,以“控辍保学”为宗旨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通过书写永久性标语、散发传单、广播宣传、进行家访等在全社会大造舆论,形成浓厚强烈的氛围。

2、以管控辍,措施保学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谭兴华 副组长:张 忠 组 员:各班班主任 责任人:全体教职工

(2)召开全体教师及学生动员大会,摸清“动摇生”、“家困生”、“学困生”底数,了解班级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症工作,落实情况,控辍保学,把控辍目标分解量化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并与学校签订责任书。

(3)为了准确掌握辍学情况,学校要求各班辍学上报不过夜,各班每天都要向学校汇报人员情况,学校也随时检查、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4)为了更好地促进控辍保学工作,学校采取奖惩制度,与全体教师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

(5)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学籍的管理工作,全力全面做好迎接各级检查的准备工作。建立规范的休退学、转出、转入手续,对各班辍学情况,学校每月都要作出详细统计,进行量化评比。

3、以质控辍,兴趣导学

(1)通过教师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备课和讲课上下工夫,在育人的艺术上下工夫,以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育人艺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以知识、艺术、真情实感全方位控辍,以此保住学生。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不断增强学校的吸引力。

(3)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要求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留住学生,把学校办成学生的乐园来吸引学生。同时还要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

(4)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活动课等方式吸引学生兴趣,做好差生的辅导,各专任老师要制定帮教计划,教师义务为“学困生”补课,优等生 3 友情为“学困生”补课,建立好师生、学生帮扶对子,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留得住,学得好”。

4、以德控辍,以情劝学

切实做好厌学生和有辍学苗头学生的思想工作,防止离校造成辍学。学校要求教师与学生结“帮扶”对子,传授知识有耐心,生活情感有爱心,控辍保学有恒心,做好“双困生”思想工作,用真心爱护辍学生,关心辍学生,经常家访,及时掌握“双困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双困生”的各种困难,让他们安心的上学,以真情实感把“双困生”留住。

5、以资控辍,帮困助学

学校要加强收费管理,坚决制止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对经济困难的住宿生给予贫困寄宿生补助,动员社会力量,援助贫困生。

6、合力控辍,巩固成果

要建立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巩固在校生,稳定动摇生,招回辍学生,让家长认同并共同参与,经常及时地和家长沟通。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并依靠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合力做好控辍工作。到目前为止,我校学生巩固率为97.05%。

(二)强化德育引领,培育合格人才

我校不断突出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巩固德育成果,切实抓好德育教育。通过扎实有效的德育教育,学校学生德育水平较之5年前有很大提高。

1、开展节庆教育,提高理想境界

学校利用节庆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我们结合纪念日和重大节日,如“3 •5”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7•1”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等进行专题教育;利用赈灾捐款、希望工程、扶贫助困等活动进行爱的教育;还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进行宣传教育。

2、开展“规范”教育,端正道德修养

“遵守行为规范,争做文明学生”是学校向每个同学提出的要求。我们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学生一日常规》,上墙、上专栏,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制定了检查评比制度,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设立值日岗等监督机制,评选文明班级和“优秀”学生。

(三)规范办学行为,确保资金落实,促进均衡发展

1、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2、我校每周上课5天,学生每天在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5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从没占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学生在校时间上午为早7:30时至12:00分,下午为14时00至16时40分(住宿生安排了35分钟的课外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同时要求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

3、严格控制作业量。书面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作业量基本上适中。

4、严格规范日常考试。我校没有组织参加过各种选拔考试、竞赛、考级等活动,对平时的检测也予以规范,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按成绩排列名次,更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等。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5、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安全 5 教育、国防教育和健康教育,举行安全演练,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逃生能力。

6、按照义务教育管理新机制的要求,我校每年将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的培训工作;争取资金,建设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各室。

四、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音乐、美术等专业课教师缺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师生住宿条件有待改善,特别是学生没有洗澡场所。

3、教师的办公电脑机打印机严重不足,每个教研组平均不到一台办公电脑和打印机,不能实现网络办公,信息化程度较低。

4、面临县直学校的师资和招生竞争,我校生源流失严重,教学压力大。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2、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建成一支安贫乐教、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力争把花梨镇中学建成师生幸福生活学习的场所,建成山区最美校园。

4、全力落实“9+3”工作要求,争取实现九年级整班升学。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坚持德育引领,强化育人机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教育大局稳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篇6:均衡发展问题汇总

一、领导小组成立和组建

1.将公示牌上面的人作为成员(即社会综合治理)加入; 2.成立学校内涵提升办公室; 3.专题片、迎检人员、宣传册。

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1.交流轮岗和山区支教制度:(1)教师交流只整理了支教教师情况,对调入、调出、借调入、借调出、交流轮岗等情况未统计(每年交流不少于5%)2.五项制度:教职工管理办法、师德考核办法、绩效考核办法 教职工考核结果、师德考核结果、绩效考核结果等只显示等次,学校盖章有效(印证材料不装入档案袋)。

3.教师待遇:三个年度每年元月份工资表(扣除项目统统去掉,只显示应发数)4.社会保险和住房公基金足额交纳。(文件、交纳表)5.班主任津贴、校长岗位津贴文件(2016)6.教职工工会会费(拨付,写说明)7.教职工体检(两年体检一次,安排及花名册)8.教师成长档案要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三年培养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制定不完善,教师校本教育课程化、校本培训常态化、促进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还未形成。

三、教学方面的问题: 1.班级:九年级18个教学班,人数:917人,平均班额51:最大班额54人,最小班额50人。其中九年级5、6、13、14班是53人,九年级2班是53,其余各班人数为

人。需要准备好教室,准备好班级牌匾,布置好教室,八、九年级成绩册(从七年级开始),准备好学生胸牌,安排好课表,安排好班主任。七年级各班人数平均50人以下,将交流对接学生名单列好,并做好培训。做好成绩分析。

2.第二课堂地点:剪纸在阅览室,十字绣在物理实验室。3.课表安排要根据国家课程进行安排,特别是综合实践课的安排。课时不能超量,多余课程用自习来代替,教师课表要与学生课表一致。九年级课表音乐、美术要进课表,保证检查时有人上课。课程名称不规范(如体育与健康)4.体育器材要齐全,山羊、跳马要齐全。

5.实验器材领取时间、记录、实验器材归还记录、实验报告时间、实验课表时间要统一,要经得起检查。化学实验室危险药品存取、废渣(废液)处理、未用完药品的归还、处理等记录要清楚。实验操作合格率统计表要有

6.时间表安排每天不能超过7小时。

7.严禁各种教辅资料进入学校,检查前学生的书包内容要干净,要经得起检查。

8.设立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问卷调查表

9.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小学毕业测试等文件一律不不准进入档案。

10.心理健康室条件简陋,不符合要求(沙盘),有沙发。有帘子。有谈话记录(包括个人和集体),有心理分析案例。

11.计算机教室人员相对固定,有座位卡。

12.两基表册续建不及时。在校学生花各册只建一次管三年,学生转入、转出、修学、复学、辍学等情况后面注明。手续齐全。

13.心理辅导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大厅、音乐教室、美术教育、书法教室、前楼楼道等布置要跟进。

14.功能室室外墙面公示栏缺失,要有分管领导、管理员、该室使用情况等信息。

四、政教处

1.特殊群体学生名单要清楚,关爱机制要健全;要有相应的图片、资料说明关爱帮扶过程;(图片、记录、特色等)2.家长问卷调查要提前培训,使家长了解问卷内容,并做好准备,确保不出意外。

3.校园安全管理不到位,周边环境治理不及时,不彻底,校门口摆摊设点、乱卖垃圾食品的问题比较突出。

4.校园内自行车摆放不整齐,停放地点布局不合理。

五、后勤

1.卫生保健室要达标(设在一楼),要齐全,学生体检表要有体检表,且有统计表,有通知表,有健康教育记载。记录。

2.校服使用要有成衣合格证,各种资质要齐全,每一批校服要有质量检验合格报告。3.图书阅览室外装挂画线。

上一篇:大学生家庭贫困助学金申请书500字下一篇:提高防灾避灾能力加大抢险救灾意识(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