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学中心教学工作总结

2024-05-02

图学中心教学工作总结(精选4篇)

篇1:图学中心教学工作总结

看图学词学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看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

2。读准音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和5个词语,认识单人旁,女字旁,子字底等三个部首。

4。教育学生热爱老师。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读准带介音的音节和后鼻音。

2。掌握“习”字等三笔是“/”,“向”的半包围结构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中音节句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幻灯、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谈话:上新课前,我们先复习。

1。偏旁:这是什么偏旁?你知道哪些字有“日”字头?

哪个字有大口框?

哪个字有爪字头?

2。字、词句(读字助词并进行句式练习)

门、我、国、星看这些生字卡片,读字组词,开火车,看谁读得响亮,念得准。

是()用是说一句话。

()爱()谁爱什么会说吗?

二.导入

今天,我们看图,学习新的词新的句:出示卡片(Kantuxuecixueju2)齐读,想一想,上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呢?

(拍手儿歌:看看图,拼拼音,对照图画学词句)

这节课,继续用这个方法学习。

三.看图说话

(出示幻灯片)请小朋友看图。1。图上画的是马路边的街心公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远处有楼房,树林,近处有花、草坪。)

2。谁在公园里?(老师和一些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老师正拿着一幅画给小朋友看)

3。老师和小朋友脸上的表情怎么样?(笑嘻嘻)

是呀,老师和小朋友的关系多亲密,感情多好呀!

四.理解音节句

1。课文中用三句话说了图上的意思,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轻轻读课文。

2。我们先看第一句,第一句是音节句。

(出示音节句)womenshizuguodehuaduo,

laoshishixinqindeyuanding。

3。认读音节词。

这句话中有几个音节词?谁来读?

zuguo

huaduo这些音节都是什么?三拼音。

⑴什么是花朵?(花儿的总称。红的、黄的.、白的,或者牡丹花、玫瑰、菊花、杜鹃花的总称。我们美丽的祖国就像一个大花园,小朋友就像大花园里的什么?)(花朵)

齐读第一行。womenshizuguodehuaduo,

⑵这些花儿长得怎么样?(美丽)

⑶花儿怎么会长得这样鲜艳美丽?

(有叔叔阿姨给花儿浇灌,除草,捉虫,施肥),是呀,全靠他们的辛勤劳动

⑷这些在花园里培育花草的叔叔阿姨,就是园丁。

⑸我们小朋友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快乐成长,你们的知识、本领从哪里来?老师就像什么?(出示卡片:laoshishixinqindeyuanding)齐读。

理解“辛勤”。

⑹小朋友真的是花朵,老师真的是园丁吗?

4。指导朗读,划出停顿记号。

五.学句

过渡:老师像园丁一样辛勤地教育我们,所以(出示卡片)(齐读)

“womenailaoshi”,“laoshiguanxinwomen”

我们爱老师,因为老师关心我们。

1。学习第一句

⑴这儿的“我们”和“我”有什么不同?“我们”是指谁?

⑵说话。(出示卡片)

⑶我们为什么爱老师?理解“关心”。

a.老师是怎样关心小朋友的呢?

b.我们看看录像中的老师是怎样关心小朋友的?(放录像)

⑷老师关心我们,还有谁关心什么?(出示卡片)

2。练习朗读。

六.课中操

七.巩固练习。

1。读词语卡片。

2。读生字卡片,组词。

3。指导书写。

(多媒体显示:们心)

4。抄写生字。

篇2:图学中心教学工作总结

[作者]  北京 康静涵

[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部分共6课,包括38个生字,34个词语,28句话。编者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目的出发,把6课分成了两组,第一组是纯拼音句子和汉字注拼音的句子混排在一起的短文,第二组是汉字注拼音的短文,这体现了教材的过渡性特点,即由纯拼音句子向汉字注音句子的过渡。此外,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基础上借助拼音阅读短文,学生要在看图的基础上借助拼音阅读短文,学习句子,理解词语,认识生字,这个过程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同时学生还能初步认识到生字组成了词语,词语组成了句子,句子连成了短文,了解到字、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教材的第二个特点,即联系性特点。针对教材的这两个特点,教学建议如下。

一、重视看图,在观察图画中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教材中的插图是短文内容具体形象的反映,是帮助学生理解短文和词句的凭借。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从图入手理解词句,有助于在观察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看图,了解图意,让图中具体鲜明的形象清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之后再和语言文字联系起来。教材中的插图根据短文的内容而各具特色。第1课、第4课以景物为主,指导整体看图可设问:(1)图上都有什么?谁能按顺序说说。(2)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地方?第1课观察的重点是国旗,可问: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她在图中哪个位置上?第4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看明白图上画的是农村。第2、3、5课有人物、有环境,指导看图可以从人物入手:画面上都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深入观察时可设问: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说说他们有什么表情,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第6课插图上画的是动物,指导看图时要抓住动物的特点,重点要抓住尾巴的形状进行观察,可设问:(1)说说图上都有哪些动物?(2)仔细观察它们的尾巴,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发展思维。)“看图学词学句”中的看图,目的是了解图意,为理解词句做准备,所以学生看明白、说清楚就可以了,不要求说得很好,这是与看图说话的根本区别。另外要重视观察顺序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加强朗读,在指导朗读中发展语言。教材的过渡性特点要求我们仍然要重视汉语拼音的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朗读,以巩固汉语拼音,并以朗读促进对词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可通过变换不同语气的朗读,使学生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教学中可先读一读那些难读易混音节,为朗读句子扫清障碍。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轻声自由读短文,要求读正确,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这几句话讲的是什么。理解词句时的读,要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读出语气,体会感情,这时要加强朗读的指导。比如,第1课《我是中国人》,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就要读出自豪的情感。指导朗读时可启发:想象一下,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在这美好、庄严的时刻,这句话该怎么读。(不要求学生回答)你们小声练一练。下面1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应让学生理解这句话中的“我是”、“我爱”,表示出非常深的感情和肯定的语气,要读出坚定和自豪的情感,可启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五星红旗,体会一下,怎样读才能把这种热爱之情表达出来。第2课《我们爱老师》讲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亲密的关系,要读得亲切、自然。可启发学生回忆平时老师怎样关心“我们”,“我们”怎样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把师生之情表达出来。最后一句是“我们”的决心,要读得恳切、坚决。第3课《我爱爸爸妈妈》,朗读的难点是第2、4句话,可启发学生理解:妈妈(爸爸)为什么笑了?该怎样读才能把妈妈那种幸福、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为什么“我”也笑了?该怎么读?注意“笑了”应读得轻一些。第6课《比尾巴》以问答的形式写出动物尾巴的特点,可问:当你问别人问题的时候是什么语气?(认识问句)用问号表示的句子该怎么读。总之,理解后的朗读,应该是声情并茂的表达。此时,课文中的语言已经转化为学生自己想说的话,课文中的情已经成为学生自己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了。

篇3:图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

国外高等教育与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

国外许多先进国家的教学体制及课程设置是针对人的整体素质培养而设置的, 特别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开发方面, 他们已有从小学到大学一整套融入式的创新教育模式。

而我国则相反, 至今仍没有彻底摆脱几百年来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的束缚。国内一些高校已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了图学素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也开始将工程识图或图学基础课程纳入基础教育平台, 但其教学内容仍沿用工程图学课程的压缩版, 局限于工程背景, 影响了以图学素质为核心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全面性和系统性。

一、构建面向本科通识平台的图学基础课程体系

结合江苏大学以“工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从人类语言系统的五大基本表达与沟通方式 (图形、符号、文字、有声语言、肢体语言) 的综合能力出发, 创新性地构建了一门全新的面向本科通识平台的图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本课程定位于本科通识教育平台, 贯穿于素质教育。课程目标是培养图学素质为核心的综合思维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审美能力、设计与创造性能力。

图1是图学素质教育平台对应的课程体系, 在该理论体系的指导下, 围绕图学素质的培养, 创建了全新的图学基础课程体系。

该体系由“整体性与独立性并存、基础理论与专业应用接口、淡化专业界线、覆盖面广”的课程内容、“融习题、专题、模型测绘、虚拟模型体验与创作于一体”的实践性教学和重在素质的考核测评三大模块组成, 以培养图学素质为核心的表达沟通能力、审美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 在课程体系构建、融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为一体、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为大学生通识教育平台注入了新内涵, 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具体的课程支撑。

二、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段和教学空间内掌握知识重点, 克服知识难点, 主动运用图学思维方法和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灵感和产生联想, 从而得到图学素质的提升, 有效地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 针对当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精心设计, 穿插交替多种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和控制时间。

通过提问与讨论穿插式教学法, 使学生在互动情境中去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中的重点及应用方法。如对于信息图形化的知识点, 根据学生事先准备好的相关数据, 自己上学期各门课成绩、一周的气温变化等, 引导学生一步步对数据的分析进行图形化, 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之中激起兴趣, 轻松掌握信息图形化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互教式、演讲式教学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针对指定的知识点进行备课、制作课件并进行5~10分钟的讲课。促使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并抓住该知识点的重点, 不仅使目标内容的重点得到有效的掌握, 也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图形认知、表达与理解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通过正误对比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纠错, 使学生在正误对比中, 提高图与形转换过程中的判断能力, 分析能力, 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同时, 组织学生以宿舍为单位互相批改作业, 对于改出的错误进行讨论验证, 并派出代表在下次课的习题评讲中简述正确答案, 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立体式的多媒体资源解决“二/三维空间变换、虚/实空间转换”教学中的难点, 运用自主开发的虚拟模型库、动画库、图片库和视频资料, 开发学生的思维, 变难点为学习的兴趣点, 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列出专题分组开展案例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信息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记录有形物体影像的方法步骤”等, 引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效利用信息检索获取所需信息;“将一篇科技论文用框图表示”、“图示你大学生活的计划”等, 引导学生学自觉应用图学思维方法制作导图, “图读”他人的思想、“图示”自己的思想,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图形帮助自己阅读、思考和展示的能力;“标志设计”、“文字设计”、“封面设计”、“版面设计”、“网页设计”、“演讲稿制作”、“相册制作”等实用型小创作, 激发学习兴趣, 充分展开图学思维, 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创作热情和灵感, 受到学生的欢迎,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模型测绘与虚拟模型试验, 让学生对形、体、空间等概念有了切身的体验。通过实物模型的测绘, 使学生对体、空间、形及图有了切身的体会;通过虚拟模型试验, 自己动手对模型进行各种切割和组合, 使得学生对复杂形体的生成及转换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三、本文教育研究的创新之处

在图1理论体系的指导下, 围绕图学素质的培养, 创建了全新的图学基础课程体系。该体系由“整体性与独立性并存、基础理论与专业应用接口、淡化专业界线、覆盖面广”的课程内容、“融习题、专题、模型测绘、虚拟模型体验与创作于一体”的实践性教学和重在素质的考核测评三大模块组成, 以培养图学素质为核心的表达沟通能力、审美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 在课程体系构建、融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为一体、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为大学生通识教育平台注入了新内涵, 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具体的课程支撑。

素质教育是实施质量工程的主题, 推进素质教育, 大学中的每门课程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将图学素质教育融入到创新教育中, 作为创新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图学思维的教育理念、内容、手段、评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图学思维教育训练体系分为面向通识平台的“图学素质基础教育”和面向专业平台的“图学素质专业应用”两个层面。在基础层面上, 建立了面向所有专业通识教育的图学思维基础能力培养体系, 培养学生图示、图读、思维导图、图形笔记、图形联想式设计及表达等方面的图学基础能力;在应用层面上, 研究了融入各专业教育的图学思维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 使各专业学生能结合本专业内容, 掌握信息图形化表达、信息转换、图解、阅读、发散式及逆向式设计创作等图学思维方法, 从而达到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的。从而使图学基础课程本身既摆脱了对非工科专业实施工程图学教育的尴尬困境, 同时也克服了工科专业只关注工程语言及知识点的贯彻、忽略基础的常识性的图学思维及沟通能力培养的缺点, 拓展了课程的发展空间。

摘要:围绕图学素质教育, 本文深入开展以图学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 在理论上, 不断充实和完善所提出的创新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 不断充实和完善所构建的图学基础课程体系, 使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 具有鲜明特色, 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 教学效果显著, 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真正成为一门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关键词:图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思想,示范性课程,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网[EB/OL].2011.

[2]工程图学与素质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 2004.

[3]江苏大学人才培养, 2008.

篇4:建筑图学课程教学探讨

关键词:建筑图学;现状与问题;思路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04-4

引言

图示思维和空间表达能力是建筑师须具备的基本设计素养。图示思维是建筑师的主要思维方式,贯穿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空间表达是建筑师传达设计信息、交流思想的基础。《画法几何》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介绍了表达空间图形的方法,同时作为整个建筑学专业视觉思维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培养图示思维能力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图示思维方法、掌握基本的空间表达能力,是建筑教学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文论述了本校建筑学《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并介绍了近年来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为了适应专业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采取的一些思路与对策。

一、教学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校建筑学专业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建筑學与城市规划专业教材《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上、下册)》(第三版)。此套教材内容丰富,讲解详尽,被全国许多高校建筑学专业选用,反应良好。但是,经过近十年的教学,逐渐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1、整体内容不够简明。教材中包含了三面投影图、平面立体、曲面立体、投影变换、表面展开、轴测投影、透视投影与阴影等内容。其中“投影变换”和“表面展开”两部分内容与建筑学专业相关度不大,在三面投影图的安排中,过多关注基本几何元素(点、线、面)的平面作图问题,对“立体的投影”重视不够。

2、实例与建筑学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大部分例题涉及到的空间三维立体即是简单的几何形体,与建筑实例结合不够紧密;仅在“阴影和透视”的内容中,例题以建筑实例为主。这样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理解“阴影和透视”的内容时造成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了对阴影和透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现有的建筑学专业《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要求与课时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中的图示法是整个建筑图学的基础,要想掌握并把这些方法应用到建筑空间的表达中,仅仅六十多个学时是远远不够。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突出重点、抓住和解决主要问题是教学中首先要认真考虑和安排的。

二、教学思考与对策

画法几何学的核心是投影法,投影法是所有现代工程制图的源头,建筑学专业《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的重点是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其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投影法是所有制图方法的根本,各种不同形式的图都是依据投影法的原理得到的(如图1)。因此,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以投影法为主线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突出在建筑设计和表现过程中使用得最多的三面投影图(建筑的平立剖面图)、轴测图、建筑的阴影与建筑透视图等四种形式,这样就使教学的内容与重点十分明确。

1、重点讲解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把与建筑学专业不相关的内容列为选学,.同时把一些在理解上没有困难、较简单的内容列为自学。

首先,把投影变换、表面展开、复杂的回转体的阴影和透视等内容作为选学部分,让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在掌握了重点知识后再去进一步钻研。这是因为“投影变换”和“表面展开”与建筑学专业关系不大,对于求复杂的回转体的阴影和透视的作图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借助于计算机绘制,所以不必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其次,学生经过了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已经对点、线、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对于点、线、面的投影分类与投影特性等简明易懂的部分,只在课堂上做简短介绍,大部分作为自学内容。这样,就使重点内容的讲解和练习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学生充分理解、练习和掌握重点内容。

2、结合建筑学的专业特点,突出“立体投影”的重要性,适当增加课时和作业量,使学生能够加深对立体空间特性的理解,掌握三维立体和二维投影图之间的转化,开始习惯用二维图示语言来表达三维立体的方法。

在“三面投影体系”理论知识后增加“建筑投影和建筑制图方法规范”的内容,从校园内选择建筑物进行测绘并指导学生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出建筑的平立剖面图。

3、在“轴测投影”的部分,增加轴测投影在建筑设计中如何灵活应用的内容。

轴测图作为建筑形体表达的重要类型之一,因为其自身绘制的简单,便于尺规作图,能客观再现三维物体等优点,一直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图形表达中。重点介绍俯视与仰视轴侧、分层轴测图、分解轴测图、透明轴测图、轴测切片图、组装与分解轴测图、多视点轴测组合图、混合轴测图、展开轴测图等类型,在建筑设计中或为了表达某特殊的设计意图时的应用,以达到特殊的图面效果和增加艺术感染力。练习中仍以校区内建筑为例,绘制各类轴测投影。

以上是优化后的教学内容安排,从中可以看出,整个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并能充分反映出建筑学专业的特点。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上所作的一些优化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连贯、体系更加完整,授课效果更好。

三、小结

画法几何学的理论是人们千百年来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建筑学学生掌握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地表达建筑空间图形。因此,在近十年的教学中,配合课堂内容的讲授,布置相关建筑实例的表达是提升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谢培青,许松照,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赵志芳,建筑形体的表达方式——轴测图,新一代,2014

上一篇:浅谈室内设计——中国风 开题报告下一篇:练就应急应变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