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律师辩论赛

2024-04-29

广州律师辩论赛(通用10篇)

篇1:广州律师辩论赛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800-3151

同益所独家冠名第二届广州律师辩论赛

广州第二届律师辩论赛,作为广州律师界的盛事之一,将于2011年7月16日在珠江宾馆隆重举行。它为广州律师尤其是青年律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切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也创造了一个向社会各界展示广州律师法学智慧与思辩风采的重要窗

本次辩论赛由广州市律师协会主办,广东同益律师事务所有幸成为本次活动的独家赞助单位,并冠名“同益杯”第二届广州律师辩论赛。广州律师界业内菁英、青年才俊汇聚一堂,以精湛深厚的专业功底、出类拔萃的法律智慧和精彩绝伦的论战技巧,将为现场的评委和观众献上了一场场全方位的感官盛宴。敬请大家关注期待。

篇2:广州律师辩论赛

一、参赛队伍

(一)组队要求

律师事务所须独立组队,参赛辩手须是已取得律师执业证的律师或取得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证的实习人员(以比赛正式开始时间为界点)。

每场比赛各队上场比赛的选手中实习人员不得超过2人。

(二)参赛队伍

此次辩论赛共组成14支参赛队,分别是大成、法则明、格林、广大、广信、广之洲、金鹏、诺臣、启源、胜伦、天胜、同益、盈科、正大联合代表队。每队可有4-6名具备资格的参赛选手,一名领队(可由参赛人员兼任)。

二、比赛形式

1、此次辩论赛包含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共13场,每场比赛设有四个环节。

2、比赛分成A、B、C、D四个小组进行,其中A、C组各4支队,B、D组各3支队。分组情况、每场比赛对阵队伍及辩题由抽签方式产生。

3、正、反两方各设4个辩席,统称为一、二、三、四号辩手。

4、发言按辩论程序进行。

三、比赛日程

(一)初赛(分成A、B、C、D组,具体分组、场次、对阵队伍及辩题由抽签决定)1、7月16日上午:9:30~10:20,启源队(A1)vs同益队(A2)

10:30~11:20,广之洲队(A3)vs诺臣队(A4)2、7月16日下午:14:30~15:20,金鹏队(B1)vs广信队(B2)

15:30~16:20,胜伦队(C1)vs广大队(C2)

3、7月17日上午:9:30~10:20,正大联合队(C3)vs天胜队(C4)

10:30~11:20,格林队(D1)vs盈科队(D2)

4、大成队(B3)和法则明队(D3)经抽签初赛轮空。

(二)复赛 1、7月23日上午:9:30~10:20,A1/A2胜者 vs A3/A4胜者

10:30~11:20,B1/B2胜者 vs 大成队(B3)

2、7月23日下午:14:30~15:20,C1/C2胜者 vs C3/C4胜者

15:30~16:20,D1/D2胜者 vs 法则明队(D3)

3、复赛结束后,A、B、C、D组各胜出的一个参赛队进入半决赛,根据赛前抽签结果确定对阵队伍。

(三)半决赛

7月30日上午:9:30~10:30,A组胜者vsB组胜者

10:50~11:50,C组胜者vsD组胜者。

(四)决赛

8月6日上午9:30~10:30,半决赛胜出队进入决赛。

8月6日上午10:50,颁奖仪式。

四、辩论程序

比赛为团体辩论赛,程序为:

1、辩手自我介绍 正反双方各40秒钟

2、一号辩手陈述 正反双方各2.5分钟

3、二、三号辩手攻辩 正反双方各3.5分钟

4、自由辩论 正反双方各5分钟

5、四号辩手总结陈词 正反双方各2.5分钟

6、评委点评 2-3分钟

7、宣布比赛结果 0.5分钟 每场比赛时间约为40分钟。

(一)辩论具体说明

1、第一环节:陈述(时间各为2.5分钟)

(1)由正反双方的一号辩手来完成,要求陈述立论的框架明确,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能够正确地阐述己方的立场。

(2)首先由正方发言。每方用时还剩30秒时有铃声一次提示,时间用尽两次铃声提示,发言必须停止。

2、第二环节:攻辩(时间各为3.5分钟)

(1)正方二辩向反方三辩提出2个问题,一问一答,提问总用时30秒;反方三辩回答,总用时1.5分钟;

(2)正方二辩就攻辩作总结陈词,用时1.5分钟;

(3)反方二辩向正方三辩提出2个问题,一问一答,提问总用时30秒;正方三辩回答,总用时1.5分钟;

(4)反方二辩就攻辩作总结陈词,用时1.5分钟。

(5)攻辩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确。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均要被扣分。辩方不得反问,攻方也不得回答问题。

(6)正反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状况的背稿。

(7)攻辩小结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10秒时,记时员以一次铃声提醒,用时满时,以两次铃声终止发言。

3、第三环节:自由辩论(时间各为5分钟)

(1)正反双方的八位辩手都要参加,辩论双方交替发言,不分辩手次序和发言次数,但是一方发言后,只能由对方发言。

(2)双方都拥有5分钟的累计发言时间,在一方时间用完后,另外一方可以继续发言,直至本方的时间用完。在这个环节中,要求辩论双方的队员团结合作和整体配合。

(3)自由辩论阶段先由正方开始。每方累计用时还剩30秒时有铃声一次提示,时间用尽两次铃声提示,发言必须停止。

4、第四环节:总结陈词(时间各为2.5分钟)

(1)由正反双方的四号辩手来完成,要求针对对方的观点和己方的立场出发,总结本方的观点,阐述最后的立场。

(2)首先由正方进行总结发言。每方用时还剩30秒时有铃声一次提示,时间用尽两次铃声提示,发言必须停止。

(二)辩论规则要求

1、辩手必须用普通话辩论。语速不宜太快,语言表达要清晰,法理运用准确得当,可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紧抓主线剖析透彻。

2、比赛时,应统一称呼对方辩手为“对方XX号辩手”。

3、辩手进行发言时均为立姿。

4、计时:站立开始计时,落座停止计时。为方便计时,在自由辩论阶段,双方自动轮流发言。发言人落座为对方发言人开始的计时标志,若有间断,累计计时照常进行。辩论时,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以向主持人示意放弃发言。

5、每个参赛队允许有6名正式上场队员,不同场次可调换上场队员,但每场比赛须固定4名上场队员。

五、评委、辩论赛主持人及相关人员组成

1、每场比赛评委7名,由市律协邀请安排;

2、辩论赛主持人由市律协指定;

3、计分员和计时员由市律协安排工作人员担任。

六、评分细则

(一)评分方式

1、实行百分制打分;

2、参赛队团体和队员个人的最终得分依据各位评委所给定的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相加后除以5之后确定,最后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如参赛队上场选手中有年龄超过40周岁(以身份证出生日期为准)且为执业律师的,不论人数多少,在该队当场比赛的团体总分上另加0.5分,即其团体总分为评委评分与加分之和。

3、评委打分时可以不打分项分,只打总分;

4、当各参赛队团体分数相同时,以各队员个人分数的总分确定胜负,若团体分数和个人总分均相同时,以个人分数最高者所在一方为胜方。

(二)评分标准

1、团体评分标准

(1)辩题中心(30分):发言中心是否明确,主旨是否突出。

(2)内容资料(40分):论据是否专业、充分、合理、恰当、有力,引述资料是否准确、详实。

(3)整体配合(30分):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论辩衔接是否流畅,论点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自由辩论期间能否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主动、准确、及时、机智地反驳对方的观点,思路清晰、立场坚定、逻辑正确、应对灵活。

2、个人评分标准

(1)语言表达(20分):语言是否准确、简明、规范,是否条理清晰,理、据相协。

(2)专业素养(30分):辩手对于辩题所涉及到的有关法律专业知识是否有清晰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法理、法条引用是否准确恰当。

(3)辩论技巧(30分):辩手是否言语流畅、立场明确,能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认识辩题,叙述是否有层次性、条理性,论证是否具有说服力。

(4)仪态风度(20分):辩手表情、手势是否恰当、自然、大方,不强词夺理,尊重对方,尊重主持人、评委和观众,富有幽默感。

3、关于扣分的规定

(1)凡在比赛中使用不文明,具有人身攻击性或侮辱性语言的,扣除其所在队10分。

(2)凡在计时员发出时间届满提示之后仍坚持发言的,扣除其所在队5分。(3)辩手发言时不站立的,扣除其所在队5分。

七、点评

本次辩论赛每场比赛结束时,均由专家评委进行点评。

八、奖项设置

(一)团体奖

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优胜奖四名,优秀奖六名,优秀组织奖二名。

(二)个人奖

设十佳辩手10名(以分数高低确定,若一人参加过几场比赛,则取其最高分作为评定标准。)

以上奖项发奖牌、证书等。

九、注意事项

1、比赛时现场人员应关闭手机,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走动,交头接耳。

2、每场比赛都由评委打分,分数高的胜出。团体分数经计分员统计并计算后当场公布,个人分数待全部比赛结束后公布。

篇3:广州律师辩论赛

陈昊苏会长在致词中代表中欧协会对欧盟第五次扩大这一欧洲联合事业所取得的又一个里程碑表示祝贺。他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其经验也值得亚洲和其他地区借鉴。

欧盟安高胜大使指出,欧盟此次东扩将有利于中欧在政治、经贸、文化、社会等领域关系的发展,强调中欧应在合作中相互借鉴对方的经验。他还对中欧协会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中欧双方的4位专家就欧盟东扩带来的问题和所产生的影响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并回答了听众的问题。欧方专家、欧洲政策中心主任斯坦利·克罗西克用“和而不同”来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强调不同国家之间应通过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来自广东省各界1 5 0余人出席了辩论会。辩论会由中欧协会秘书长纪斌主持,广东省对外友协副会长胡伟出席并讲话。

冷战结束之后,中东欧国家纷纷要求“回归”欧洲,许多国家提出了加入欧共体的申请。同时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也于1990年正式申请加入欧共体。由此,欧共体迎来了自其成立以来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活动。为此,1993年欧共体哥本哈根首脑会议规定了吸纳新成员的3项标准,从政治、经济和法律上明确了入盟条件,扩大进程开始启动。经过欧盟与候选国近1 0年艰苦谈判,于2002年11月18日确定了2004年5月1日为正式接纳第一批扩大的新成员国入盟的日期。它们是: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2002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对此予以最终确认,同时确定了吸收第二批成员(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入盟的时间表(2007年);会议还决定在2004年12月对土耳其在人权和民主方面的进展进行评估,然后决定是否启动同土耳其的入盟谈判。2003年4月16日,欧盟15国和10个入盟国的首脑在雅典签署了欧盟扩大协议。

篇4:律师辩论赛发言稿

主持人、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为徐某某不应承担对李某的赡养义务。

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徐某某的出生是屈辱的。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河间传》中说:“闻妇之道,以贞、顺、静、专为礼。”将贞操列为妇道的首位,可见贞操对于一女子的重要性。我们在批判这些封建落后思想的同时,也无法否认它们对当前社会的巨大影响。如今,给她和母亲造成长期伤害的同一个人,却让她履行子女对慈父的义务。这不仅仅是对其财产的窥觊,更是进一步将已经被岁月冲淡的伤痛放大清晰,昭示于众。雏树有残,情何以堪!对于李某的给付赡养费的请求,我方认为绝对不能接受,这既有情理的考量,更有法律的依据。

我国法律对子女赡养义务的规定是有范围的,不是无条件的。虽然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我们必须提请对方辩手注意,第二十一条位于“《婚姻法》第三章·家庭关系”之下,该条款的适用以家庭关系的存在为条件。如果说存在超出此范围的权利或者义务,应当以法律的特别规定为依据。而李某与徐某某缺乏的恰恰是家庭关系。

我们知道,亲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和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人性包含有三重含义,即生物属性、社会属性以及通过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自主性。我们不能笼统地通过遗传物质所包含的生命信息来确定人的社会义务。历史上对强奸犯向来科以重刑。《大明律》规定,“强奸者,绞;未成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这一规定并为《大清律》完全继承。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今天所辩论的议题。有法从法,无法从习惯,对于我们法律人来讲这是一个常识。在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时,让我们放眼民族历史来寻找答案吧。

我们认为,赡养,是一个以道德和亲情为依托的词汇,它不是廉价的和任意的。对于犯罪,正如《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一书中所言,有原谅,也有永不原谅!

篇5:广州律师辩论赛

一、律师论辩的角度

律师论辩,一般可以从事实上、性质上、情节上和程序上四方面展开。

1、从案件事实上论辩。

虽说“事实胜于雄辩”,但事实自己并不会说话,需要雄辩。事实是处理案件的依据。因此,律师论辩应针对案件事实,辩析其真与假、实与虚,通过对事实证据的论辩,弄清案件的真相。

2、从案件性质上论辩。

在刑事案件中,有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结果是清楚的,证据是充分的,但在认定性质上有错误:有的把无罪认定为有罪、有的把此罪认定为彼罪,特别是把轻罪认定为重罪,律师辩论时都要提出。

3、从案件情节上论辩。

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则从情节上进行辩论,以求减轻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或委托人的经济民事责任。情节包括当事人行为的动机、目的、手段、后果以及外部环境等。

4、从案件程序上论辩。

案件的诉讼活动,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这是案件得到正确解决的保证。如果违反了这些程序,就可能造成限

由表达清楚。这就要求律师做到抓住要害,主题明确,论点集中,言简意明。

运用对策,目的在于提高辩论结果,不是为了制服对方。在实践中常用的对策有:

首先,失实以真实对辩。如果对方理由不符合实际情况,律师在辩论中必须具体地引用证据,证明事实真相,驳其不实之词。

其次,片面以全面对辩。如果对方观点片面,对某一事实只强调有利的方面,不看不利的一面,律师应以两点论方法把事实讲全面,以克服其片面性。

再次,谬误以真理辩。如果对方语出缪误、强词夺理,则律师据理依法加以反驳。

最后,一般以具体辩。如果对方脱离案件事实空泛地讲大道理,律师一般说不要与之相辩,避免“空对空”,应侧重个性的研究,结合案件事实把事物的特殊性讲清楚。

(3)语言清晰、快慢适宜。

有了好的论辩内容,还要有一个好的论辩口才。

(4)柔中带刚、举止大方。

所谓柔,就是要律师辩论时,语言柔和,切忌趾高气扬,态度生硬。所谓刚,就是在实质性问题上要坚持原则,要据理力辩。柔与刚是对立的统一。在法庭辩论中柔是方法,刚是实质,柔为刚服务,刚则通过柔而取得胜利。

审判人员之口对方当事人之口等,作为辩护或代理的开头。二是要善于提出一个涉及关键性的问题让对方答复,然后作为开头。三是善于针对对方辩论的症结开门见山地开头。如针对辩论者所发表的基本见解、主张或观点,单刀直入,有理有利有节地反驳,做到先发制人。

(3)善于使用第一手材料。

所谓善于运用第一手材料,就是辩论双方善于将自己在办案过程中收集到、核实到的事实和证据,说得清楚,说得具体。由自己深入实际所获得的确凿材料,给人以坚信不移的信任感。

(4)善于引用法律规定。

善于引用法律规定,不仅对每一条法条序码说得出,而且对每条中的第几款、第几款了要背得出,而且需要明了其中的具体内涵及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唯如此,才会胸有成竹,比较容易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5)善于利用对方言词信息。

善于利用对方言词信息,一是从对方讲话中捕捉到主旨是什么,意图是什么;二是判断对方的话是否合理合法,漏洞或不当在哪里;三是对方的话有无要反驳的信息,该如何反驳;四是对方的话与其他人员的话如审判人员、证人、被害人的话等有无矛盾,若能善于抓住对方的这些言词信息,针锋相对地以其之矛攻其之盾,其辩论效果也是较为理想

(9)善于放松情绪。

律师论辩应尽量使自己的情绪放松。一是除特殊情况外,坚持适中的语调;二是不被对方的言辞所激动;三是善于说清发言中的序码号,使说出的话条理清楚。

(10)善于利用语速快慢及声调高低。

所谓善于利用语速,主要是用一个接一个的反诘、一个比一个更快的反诘,来让对方回答,而且是对方跟着自己的快速的语速作出回答。

律师论辩要铿锵在力,必须注意声调高低。一是事先不使咽喉发干;二是估计论辩时间的长短决定带或不带茶杯;三是发言简短、明了;四是发言时不高声喊叫;五是善于运用标点符号,注意停顿,注意节奏。

3、常规技法

律师论辩的常规技法丰富多采,不仅在律师实务中上百成在教科书或律师业务书籍也有多种多样的概述。这里择要略说一二。

(1)察言观色法

即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运用察言观色法的关键是认识对方。如何认识对方,一是在论辩开始前,与对方进行闲聊,以此了解他的心理状态与性格;二是运用对方有兴趣的事物,诱导他开口,观察其神情变化;三是在论辩中适当运用一连串刺激性的问题,激起对方兴奋,进而

深入,一直走向荒谬的极端。顺水推舟,当言辞由顺从对方的逻辑而突然逆驶的瞬间,对方经历了从暗自窃喜到大惑不解,跌入欲辩不能的境地。在“顺”与“推”之间,可以采用反问的技巧。

(7)舌战偷渡法

对方采取强攻,如果你选择逆势抗辩,不如运用宛灵、轻捷、隐密的偷渡之法,暗暗化解对方的攻势,引渡进你的论辩的对策中,从而战胜对方。

(8)示假隐真法

舌战论辩时可以运用掩盖真相的语言技巧,形成对方的错觉,使其无法看清已方的意图。运用示假隐真法,常用声东击西或运用模糊语言的对策,使对方自我否定。

(9)化害为利法

任何事物都有利于与害两个方面。在有害的情况下要想到有利的一面,趋利避害,变害为利;在有利的情况下要想到有害的一面,提防言辞疏漏之处,被对方乘虚而入。

(10)反守为攻法

“反守为攻”包含有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争取制高点、变他控为控他的谋略思想。

4、反驳技法

篇6:律师辩论的谋略

庭审辩论中,对方的弱点往往是对方力求回避的地方,甚至对方会采用偷换论题、偷换概念、答非所问的方式,企图达到转移己方视线,扰乱视听的目的。

因此,运用此法首先应善于抓住对方之“虚”,选择其薄弱环节连连进攻,一攻到底,直到把问题辩论清楚为止。

篇7:广州律师辩论赛

为进一步提升律师队伍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展示律师风采,根据市司法局和市律协的工作安排,我区将于近期举办律师风采辩论大赛。为此,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总体安排

(一)活动时间:2014年9月初——9月30日

(二)组织单位:松山区司法局主办,松洲、奥星、乐民、松川、松瑞律师所协办。

(三)参赛对象和条件

1、参赛对象:全区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实习律师(不含兼职和法律援助律师)。

2、参赛组队:初赛阶段,全区共组成6支代表队参赛,其中奥星所2支,其他律师所1支;

3、参赛条件:参赛者要表达流畅,说理透彻,有一定的辩驳能力,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音质、音色较好。

(四)活动方式和地点

1、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二个阶段;

2、采取抽签方式决定比赛对手、辩题及正反立场(注:决赛正反方在初赛举行后抽签决定;初赛3场,决赛3场。

3、地点:全宁街道办事处会议室

二、比赛事项安排

(一)比赛时间

1、初赛:9月22日各所派代表抽签,确定正、反方和辩题,9月27日(周六)上午8:30开始。

2、决赛:9月27日上午初赛胜出三个代表队抽签,确定确定正、反方和辩题,9月27日下午3:00开始。

(二)比赛程序

1、主持人开场白:介绍比赛规则、参赛队、评委,宣布比赛开始。

2、参赛双方进行辩论、同时计时员开始计时。每场辩论总时间20分钟,双方各10分钟。第一阶段阐述观点:正、反方一辩陈词各3分钟。第二阶段自由辩论: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轮流发言,每方用时各4分钟。

第三阶段总结发言:反方三辩总结发言,用时3分钟。正方三辩总结发言,用时3分钟。

3、评委打分。

4、记分员汇总分数

5、嘉宾点评赛况。(在辩论结束后,嘉宾综合所有评委的意见,发表对该场辩论的评语。分析两队的表现及优缺点,提出双方需要改进的地方。)

6、活动策划组长宣布结果,比赛结束。

(三)比赛规则

1、时间提示:当辩手发言时间剩余30秒时,计时员适当提示一次;用时满时,计时员提示辩手终止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2、辩论规则

(1)双方场上辩论的称谓为:正方、反方,选手发言应起立。

(2)自由辩论阶段,从正方开始双方选手自动轮流发言,不允许一方两名以上(含两名)选手先后发言。发言选手落座后,对方选手方可发言,并开始计时。如一方代表队放弃发言,应由一人代表本队向主持人示意。

(3)辩论时不能使用诋毁司法机关、辩论对手或其它消极的语言,不得使用讽刺、挖苦对方的语言和动作。

(4)比赛过程中发现对方违规,不得在场上指出,辩论结束后,可以向评委会提出质疑。

(5)辩手不能宣读预先准备好的书本,或展示准备好的图表、大字报。

(6)辩手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对方发言,辩论时要尊重对方辩友。

(四)评分方式

1、每场比赛由7名评委组成。

2、每名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按照评分表格要求,客观公正地给每个代表队和每名辩手评判分数。

3、记分员根据评委的打分结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它分数的平均值为每个代表队和每名辩手的得分。

4、记分员将每个代表队和每名辩手上述得分结果,扣除超时减分后,为各代表队、辩手的最后得分。

(五)评分标准

见《赤峰市律师风采辩论赛评分标准>

(六)获胜单位、人员的确定和奖项设置

1、获胜单位的确定:

初赛:在三组参加初赛的六个代表队中,每组得分高的代表队获胜,进入决赛。

决赛:进入决赛的3支代表队,采取循环赛的方式,按各参赛队两次辩论赛的得分总和,从高到低评出一、二、三名。

2、获胜个人的确定:在初赛中,根据评委打分情况综合评定获胜个人。

3、奖项设置:活动设立集体奖项3个,分别设一、二、三等奖。个人奖项9个。按参加初赛队员个人成绩的得分高低,评选出最佳辩手3名,优秀辩手6名。

三、活动组织机构和人员

(一)策划组

(二)评委组

(三)组织组

组长:副组长:主持人:连儒锋

计时员:统分员:服务人员:(摄像等)、(发评分表、收收评分表;监督计时和统分等)、(评委登记、正反方登记等)

(四)保障组: 组 长:单百申

成 员:组织组工作人员

(五)特邀嘉宾 市司法局领导: 区领导: 嘉宾评委:

四、会议程序

(一)策划组长,区司法局刘局长致辞;

(二)比赛;

(三)宣布比赛结果、发奖;

(四)区领导讲话;

(四)张局长总结。

五、参赛人员名单

奥星所:林继东、齐晓东、张政伦

阴发强、郭秀艳、刘艳 乐民所:邱志勇、景文艳、葛玉新 松洲所:范艳雷、于国志、张丽红 松川所:张文忠、杨中华、宋亚民 松瑞所:庞哲 李艳春、陈淑英

赤峰市松山区司法局

篇8:律师法庭辩论的技巧

争取主动是辩论制胜的关键。

其技巧有二:一是辩论前善于设题,就是为对方设想可能要进行辩论的题目,设题一般在事实、证据、定性、量刑、适用法律条款、程序等六个方面考虑,善于设题就首先取得主动。

二是善于出击,即在阐明自己观点的同时,敏锐地发现对方的漏洞和错误,抓住症结进攻,使对方陷于被动。

②善于把开头话说好。

常见的方法有三:一是借他人之口开头,如借审判人员之口,被告人之口,用他们的话,用法庭调查的某一情节作为辩论的开头,然后展开辩论。

二是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对方答复,使对方的错漏暴露得一清二楚,接着以此为靶子开展辩论。

三是针对辩论的症结开门见山地开头,就是针对对方的.基本见解,进行直截了断的反驳。

③善于使用第一手材料。

辩论者要善于把自己在办案过程中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并经过反复查证属实的事实和证据,说得清楚、明白、具体,包括重要细节在内。

由于材料确凿,潜力就大,使人产生坚信不疑的感觉,对辩论制胜特别有利。

④善于引用法律条款。

要求辩论者不仅对每一条法律序码说得出来,而且对每条中的第几款、第几项也要背得出,并要掌握其内函和实质,以及与相关条款的内在联系,进而阐明这些条款与本案事实准确无误的关系。

做到了这几点,就能在辩论中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比较容易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⑤善于发现“靶子”。

要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善于抓住对方一段话的主旨,抓住这段话的漏洞,抓住这段话与他前面的话、与证人的话、与被害人的话的矛盾。

这样就能发现“靶子”,针锋相对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失去辩论的锐气和主动权,收到较理想的辩论效果。

⑥善于拒绝多余的辩论。

在辩论中如出现对方在枝节问题上揪住不放或死不认帐的情况,可以采取拒绝辩论的作法:如对对方纠缠的问题是已经阐明的问题,只需点明已在前面讲过不再重复;如果对方揪住枝节问题不放,可以严正指出:“所提出问题根本不影响本案的定性与量刑”;如果被告人在清楚的事实和确定的证据面前死不认账,律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不再为其辩护,公诉人可以声明公诉发言到此结束,使辩论嘎然而止,干脆有力。

⑦善于顾此顾彼。

当对方一次性提出较多问题而且每个问题都与定性量刑有关时,辩论者只宜回答每个问题的重点,不要详加阐述,以给自己留下思考的余地;对方若再就一两个问题追问,再就这一两个问题作具体答复;如果对方提出问题很多,关键性的只有一两个,可只就这一两个问题作答,声明其他问题“暂且不答”,不宜把话讲死;如果是性的刑事案件,若干被告人都有各自的辩护人,这一辩护人的辩护发言,不可把罪责往另一辩护人的被告头上推,更不宜当庭出现辩护人之间的争执,要紧紧围绕被告人的事实进行辩护。

⑧善于补救失误。

法庭辩论是严肃的,要求尽可能不说不适当的话,要求不说不该说的错话,但是,说漏了嘴、讲错了话的现象毕竟不可能完全避免。

遇到这种情况,可采取以下方法补救:一是对已说出的非根本性的不适当的话,可在下一轮发言中说得周全些,亦可在休庭时向对方作解释;二是说了直接影响定罪量刑的错话,必须立即予以更正,可以说:“审判长,请允许我更完整地、更准确地说明我刚才的发言……”这是法庭认错的委婉方式,另一方不必再去纠缠;三是说了不该说的话,如有辱对方人格的话,应尽快转换口气,尽量弥补,并在庭审后主动向对方赔礼道歉。

⑨善于放松情绪。

有经验的辩论者善于用理智控制感情,始终保持放松的情绪,而紧张对辩论是极不利的。

篇9:律师法庭辩论五方法

法庭辩论技巧是法庭辩论中一门不可或缺的综合艺术,是科学性、艺术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掌握必要的方法技巧是公诉人的一项基本功,同时对于准确认定和处理案件、成功地公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对法庭辩论中技巧的适用作一些探讨。

(一)直接反驳法

被告人及辩护人在庭审辩论中有时回避实质性问题,抓住表面特征来掩盖事实真相,在次要枝节问题上做文章。公诉人可以采取抓住主要矛盾,攻击要害的直接反驳法进行答辩。所谓直接反驳法,就是抓住对方的错误实质,主动出击进行反驳,以期掌握辩论主动权,夺取制高点,促使对方陷入被动。如一位律师在张某抢劫案辩护中提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理由是张某没有实施暴力,仅仅是扬了一下拳头,被害人就把物品留下了,故被告人的行为只构成抢夺罪。显然辩护律师的观点是错误的,公诉人感觉到此案的关键是被告人是否使用暴力,抓住这一实质性问题,将一说即明,因而公诉人运用直接反驳法答辩:“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可见,暴力手段并不是构成抢劫罪的唯一条件,采用语言、用某种动作或示意进行威胁的手段同样也能构成抢劫罪,被告人张某对被害人扬了一下拳头,是以将要实施暴力相威胁,实质是实行精神强制,使被害人恐惧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财物,这就是一种用暴力胁迫进行抢劫的行为,完全符合抢劫罪的特征”。由于公诉人抓住了答辩要点,使辩护人哑口无言。采用直接反驳法一定要认真地分析对方观点错误实质,然后抓住其错误实质进行答辩,这是取胜的关键。

(二)避实就虚法

庭审辩论中,公诉人无法左右被告人的意志,特别是被告人往往在承认自己部分行为的同时,当庭否认其犯罪故意,对此如从证据等实处直接反驳,对方会采用“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方式坚持自己辩解,公诉人缺少最直接的证据而难于揭穿被告人辩解的虚假性,使辩论陷于被动。此时,公诉人可采用避实就虚法进行答辩,即暂时回避难以直接回答的实质问题,抓住对方之“虚”,选择其薄弱环节连连进攻,一攻到底,把对方的“虚”问题辩论清楚后,实质问题便迎刃而解。如张某盗窃一案,张某趁好友李某家中无人之机盗走一辆摩托车,被告人当庭供称是借车。公诉人没有和被告人在借车与偷车这实质问题上直接纠缠,抓住被告人当天到李家去过两次而未提出借车这一情节进攻,另辟蹊径地向被告人发问:“你以前供述这天到李家去过两次,属实吗?”被告人表示属实。公诉人又问:“这两次李家有人吗?”被告人回答“有”,公诉人乘势出击:“李家有人,你不向车主借车,家中无人你却将车开走,难道这是借车吗?”被告人无奈承认了不是借车,从而使偷车这一实质问题得以证实。此案公诉人就是抓住了被告人先后二次到过李家而未提出借车这看似“虚”的事实,来揭露偷车的真相。

(三)设问否定法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法庭辩论中往往无中生有,采用虚构事实和理由来证明自己论题的手法。事实胜于雄辩,虚构的论据是经不起事实的检验的,一旦事实被揭穿,谎言便不攻自破。对此,公诉人可欲擒故纵采用设问否定法反驳:即公诉人要把已掌握的真实情况深藏不露,沿着对方虚构的理由设问,对方为自圆其说而继续制造虚假的论据,在让其多说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弱点,在不知不觉中与真实情况产生矛盾。后抓住其自相矛盾的地方,固定矛盾,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术,使辩方的各种矛盾现象自相攻击,从而达到自我否定的目的。如蔡某盗窃摩托车一案,蔡某系刑满释放人员,其骑赃车被抓获后,拒不辩解赃车系从别人手中购买。而公诉人已经掌握了其购买时间与事实不符,对此公诉人如直接予以揭露,被告人可能会辩解是记忆错误,这样就无法认定其是盗窃。对此公诉人采用了设问否定法进行答辩,首先对其购买赃车的辩解不予否定,继而发问:“你是在何时从何人手中购买?”被告人称三个月前从一陌生人处购买,公诉人又问:“你买车的时间记的是否准确?”被告人称时间绝对没记错,为固定矛盾,公诉人讯问被告人为何记得准确,被告人以为有机可乘便罗列了在三个月前购买的理由,公诉人在出示被害人的车是在一个月前被盗的证据后指出:如果被告人讲的是真的,那么就不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矛盾,既然与实际情况矛盾,说明被告人讲了假话。被告人只得当庭认罪。

(四)借言辩驳法

实际上是以言驳言,即对辩护人的意见、观点不从正面进行反驳答辩,避免直接交锋,而采用迂回的策略,避开对方的气势,不受对方思路的牵制,而是若无其事地将辩论对手的错误观点搁在一旁“置之不理”,借用被告人的供述和证人证言剖析辩护观点的虚伪性。这种辩论方法适用于驳斥缺乏事实根据的空谈。如在一起受贿案件的法庭辩论中,辩护人以被告人翻供为由为被告人作无罪辩护,公诉人没有直接揭露被告人犯罪,而是简短地问被告人几个问题:一是你的下属会诬陷你吗?答不会;二是你的女儿会诬陷你吗?答不会;三是你的女儿会诬陷你吗?答不会。公诉人进而提出既然他们都不会诬陷你,那么他们证实你受贿你怎么解释?被告人沉默不语,不能自圆其说。被告人辩护观点有时自相矛盾、缺乏逻辑,对此可借助其言进行反驳。如一辩护人以赃物未追回,无实物的情况下估价过高为由对价格鉴定提出质疑。公诉人回答:“价格是物价部门根据失主的证言进行市场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正是由于赃物未追回才叫做估价鉴定,辩护人也未见到赃物,凭什么断言估价过高呢?”此案辩护人利用赃物未追回作前提得出估价过高的结论,那么借辩护人“赃物未追回”之言,推出“未见赃物凭什么断言估价过高呢?”的结论,使辩护人无言以对。

(五)引申归谬法

篇10:广州律师辩论赛

以偷索债辩论要点

任立华 律师

一、本辩题相关理论支点:

1、犯罪的特征、犯罪构成要件以及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章的规定,犯罪有三个特征,即同时具备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三个特征,方可认定为犯罪,进而对其定罪量刑。

首先,本辩题中张某的行为显然达不到严重危害社会性的程度,原因在于:第一,从起因来说,张某的目的仅为索债,用从李某家的电视机偿债;从行为上,张某到家中无人的李某家中只实施了抱走与借款同等数额的电视机,而没有在借款数额以外实施其具备作案能力和条件的盗窃或者抢劫行为,在与李某的妻子汪某相遇后,张某对汪某所说的那电视机抵账的说法,更印证了张某的目的仅为抵债;在结果上,张某只抱走了电视,并未侵吞李某家中的其他财产,也没有对汪某实施暴力行为。因此,张某的行为不具备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其次,张某的行为也没有刑事违法性。这点实际上与犯罪构成紧密相关,根据我国刑法通说,犯罪构成包括主观方面、主体、客观方面和客体,而且对于犯罪的认定四要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本案中,张某在主观方面就不具备,抢劫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本罪。由于本案中张某将李某电视机拿走的目的并非非法占为己有,相反是用其实现债务抵偿,是民法上实现债权的抵消行为。因此,张某的行为首先在主观上就不具备抢劫罪的要求。根据刑法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显然不能认定张某构成抢劫罪。

最后,张某的行为也不具备应受惩罚性。根据前面两点分析,张某在客观上确实实施了入室拿取李某财物的行为,但是主观上却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相反只是用自己抱走的电视来折抵李某对自己的欠款。所以,张某的行为由于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且不构成抢劫罪的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因此,自然不产生应受刑罚处罚的问题。

2、自助行为制度—违法行为组却事由

我国的刑法学理论认为,自助行为从表现上看似乎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或人身权,但从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看,自助行为因缺少犯罪的主观罪过因素而不构成犯罪。其在社会价值方面有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相同的功效,是应当予以鼓励的合法行为。

自助行为的性质属于私力救济,与紧急避险、正当防卫的性质是相同的。自助行为作为正当化事由的根据即在于其是权利人对自己合法权利的自我保护,是对国家权力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个人权利不及时的情况下的有效补充。因此,虽然表面上其同样具有对他人人身自由权利、财产权利或者其他相应权利造成妨碍的事实特征,但是由于其是保全和恢复为既有法秩序所认可的权利,应当为既有法秩序评价为合法,这也符合公众关于正义、个人权利的基本观念。

3、秩序与正义价值平衡问题

本案中有两组法律事实,一组为张某与李某之间的民间借贷关系,因为李某长达一年八个月的拖欠,致使张某合法债权受到不法侵害的事实;另一组为张某潜入李某家中强行抱走电视的侵害公民财产权的事实。从法律秩序价值的评价判断,张某进入李某家中强行抱走李某电视的行为无疑是要做负面评价的,因为他侵害了李某的财产权,造成了李某一家及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感。法的目的在于维持秩序平静,自助行为事后主动地以私力救济其权利,违背了法的安全性要求,有损于社会公共秩序之和平,因此这种行为似乎应该受到禁止。但实际上这种以维持秩序为由反对自助行为的观点,是对法的价值的片面化、极端化理解。对秩序的孜孜以求必将使个人权利的行使受到极大的限制,使统治者或法本身有了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使公民在这种巨大的权威面前变成了零。

完美的法律,既应追求秩序的价值,也要兼顾正义的价值。而限制公民的自力救济,以维持不法状态的秩序,势必是对公平正义的巨大挑战。所以,各国法律均赋予人们自助权以实现公平正义,当然,为了避免权力滥用,法律上对这种自助行为的实施条件及其效力都予以规范,以便维护法的秩序。本辩题中,从法律正义角度判断,李某拖欠张某借款的事实客观存在,且由于李某的无故拖欠行为,造成了张某合法债权受到侵害的情况。张某在无奈之下采取了自我保全权利的行为,其行为无论是从动因,还是最终达到的效果,均是为了实现抵偿债务,并未出现额外侵占或者毁坏李某财产的行为,是在法律严格限制的自助行为限度要求下完成的。因此,张某的自助行为可以阻却其行为的违法性,不构成抢劫罪,符合法律所追求的正义价值。

二、辩论词内容

(一)破题

第一方案:

无罪过,即无罪责,是刑法的基础性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核心概念。同时,作为这一原则体现,刑法第二章专门将意外事件、不可抗力、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的犯罪等没有主观罪过的行为均作为阻却违法性事由排除在犯罪之外。这一立法恰恰正是秩序价值与正义价值的博弈结果,即不能一味的因为追求秩序价值,而不顾及行为人保全自己权力,不具备主观犯罪恶性的自我救济行为的合法性。本案中,李某无故拖欠张某欠款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不诚信和侵害债权的行为,在长达一年八个月讨要无果的情况下,张某无奈之下到李某家中抱走电视用于抵偿借款的行为,由于在动机上只有用于抵账的主观性,行为上只抱走与借款金额同等价值的电视机的适当性,结果上未造成李某一家财产和人身损失,实现债务抵偿的自我权利保全性,属于私力救济制度的自助行为,没有抢劫罪的主观方面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符合法律的正义价值之要求。如果对张某的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必将助长李某的不诚信,必将造成不法状态的秩序的持续,这无疑是否认个人权利自保的公平正义,无疑是对公民私力救济的排除,无疑是主客观相统一的法外定罪。因此,对本案张某做无罪辩护仅仅是捍卫我国刑法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开始,彻底去除司法机关以结果推断罪过,进而以结果定则量刑的错误观念才是这次辩论的最终意义。

第二方案: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作为中国刑法中的基础性原则,决定了确认某人构成抢劫罪,在主观上就必须证明其有非法占有李某电视机的目的。同时,现实中由于法律滞后以及公力救济之不足等原因,自助行为本身对于恢复权利人的权利是必要的,它是对公力救济的一种补充,因而也不具有犯罪性,是一种阻却违法性的事由。即使行为人的自助行为会因此而违背了法的安全性要求,有损于社会公共秩序之和平,但这种片面追求秩序价值的主张,必将使个人权利的行使受到极大的限制,造成不法状态的秩序的持续,构成对公平正义的巨大挑战。因此,赋予当事人自助制度是实现秩序与正义、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权利保障与防止权力侵害相统一的必然要求。李某无故拖欠张某欠款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不诚信,在多次讨要无果的情况下,张某无奈之下到李某家中抱走电视用于抵偿借款的行为,由于在动机上只有用于抵账的主观性,行为上只抱走与借款金额同等价值的电视机的适当性,结果上未造成李某一家财产和人身损失,实现债务抵偿的自我权利保全性,属于自助行为,没有抢劫罪的主观方面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符合法律的正义价值之要求。因此,我方认为张某无罪。

(二)自由辩论时间

1、请问对方辩友,对刑法中关于抢劫罪中“非法占有为目的”是什么意思?

2、再请问对方辩友,抵偿与占有有区别吗?

3、完全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吗? 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可的责任人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吗?

4、本案中,张某没有抢劫罪的故意,却被认定为抢劫罪,请问对方辩友,根据刑法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张某的主观方面表现是什么?

经典词语:诚信诚可贵,正义价更高;若为秩序故,二者就可抛嘛。

“正义恰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这是哲学先驱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提出的著名命题。

一个社会只有实现了正义,才能消解一切根本性的社会冲突诱因,实现稳定的秩序。

试问,如果将张某的行为认定为抢劫罪,那么他非法者占有的主观目的在那里?社会褒奖诚信机制的正义在那里?因此,我方认为张某无罪。

(三)总结陈词

追究刑责,惩戒犯罪是刑法的当然之义。但是,刑法的构成要件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都要求我们要严格按照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客观违反行为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定罪量刑。本案中,由于李某的不诚信行为,导致了张某在长达一年多的年的时间里无法收回欠款,面对李某的侵权在先,张某实行了自我保全权利的行为,将李某家中的与自己借款有同等价值的电视机抱到了家中,其目的只为抵偿债务,其行为仅限于取回自己的欠款,目的合法,行为适当,完全符合受法律保护的自助行为。面对这一法定的阻却违法性事由的事实,加之李某没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恶意,何以认定张某构成抢劫罪。

法律的价值在于追求公平正义,面对李某长期侵犯张某债权的行为,如果不允许张某按照法律授予的自助行为实现了债务抵偿,并认定构成抢劫罪的话,那么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对于我国自助制度和债务抵偿制度的推翻,是对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否定,是对不诚信意识及侵害债权违法行为的助长。长期以往,人们终将成为客观定罪主义的墨守成规者,而非主客观相统一的正确遵从者。因此,希望对方辩友明晰:我们创制和执行法律,永远追求的是个人权利的伸张和保护,而不是僵死的成为不法侵害状态之下社会秩序的沉默者。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面对李某的不法侵害,张某选择了拿起法律赋予的自助行为的救济制度的武器,而这正是耶林彪炳千史的为权利而斗争的应有之义。

案例

案例一:

赵亮敲诈勒索案

王老师到个体滩赵亮处买水果时,丢一钱包。赵亮打开钱包内有人民币10元及有关证件,其中有出国护照。后来,赵亮买了一张报纸,见报纸上王老师登了寻物启示,言:“如果谁拾到钱包请归还,并有重谢。”并留有电话号码予以联系。赵亮按电话号码与王老师联系上,约定一个地点见面。王付给赵亮800元。赵嫌少,并称王重谢是骗人的,要求王付3000元。王又把一辆摩托车押给赵(摩托车价值6000元),赵留下名片,称王出国后回来联系。几天后,王老师出国未成,多次打电话跟赵亮联系,称只能给800元,要求返回摩托车。赵亮不答应,称若不给3000元就不给车子。后来赵亮将该车卖掉得款3500元。王老师向公安机关告发,赵亮当天被抓。

要求控方以敲诈勒索罪起诉。

------------------案例二:

李志平爆炸案

某年二月七日(农历正月初二),李志平及其哥哥李志胜因其儿子(8岁)与本村新婚妇女向某嬉闹,同前来制止的本村村民王洪庆、刘桂荣发生口角,继而撕打,殴斗中王洪庆头部被砸伤。王被送往医院后,李志平之父李田多次去医院看望,向其赔礼道歉。王出院时,李家结清了医疗费。有关此事李父多次找人调解未果。二月九日,刘桂荣提出让李志平、李志胜兄弟俩当晚到其家中下跪,未如愿。刘即于次日早八时许,纠集王家及其娘家多人闯入李志平家中院落叫骂,李父一直劝儿子李志平呆在屋里,刘一行近10人在李家院落叫骂近俩小时,有人拿砖头砸了李家的窗户玻璃,李志平气急之下,从桌橱中拿出一枚手榴弹(系李志平在上海打工时在黑市上购得,当时卖者告诉他是哑弹,李称为了防身就以200元买下),掖在腰间,手持点燃的鞭炮从屋中串出,遭到围攻后,李志平即掏出并高举手榴弹,手榴弹在混乱中炸响,当场炸死三人、重伤5人、轻伤3人。李志平本人当时一只眼睛被炸瞎,耳朵被震聋。

该案证据材料主要有证人证言、现场勘验笔录、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书及手榴弹柄、拉环、弹片等。李志平在案发第二天在医院承认自己拉响手榴弹,但其后数次陈述中皆否认拉响手榴弹,而是称手榴弹被拉响。

要求控方以爆炸罪起诉。

------------------案例三:

王成江故意伤害案

被告人王成江,男,20岁,春江市人,汉族,系春江市体育学院武术系学生,住该学院学生宿舍北楼227房间。

某年11月5日晚9时许,王成江邀其同学张强、郭玲、吴文英、王文建、张严五人一起去本市广华区人民东路87号波音练歌房内唱歌娱乐,在包房内唱了使几分种后,点歌机坏了,几人欲离开歌厅,在结帐前厅,歌厅服务员吴圆圆、赵玉等人上前阻挡,要求王成江等人付80元的包间费,王听后非常不满,认为收费太高,只愿付半价。此时,正在该练歌房会友的被害人张学平(该市吴桥派出所民警)出面干涉,并自称是歌厅老板的朋友,认为王成江等人应付80元包间费,一分也不能少。为此,张、王发生争吵。为防止事态扩大,王成江的同学张强劝住了王成江,并主动付了80元的包间费。王成江心中仍觉不满,在往外走时,对张学平说:“我记住你了,咱们走着瞧。”张听后,挡住了王的去路,王成江推了张一把,要其让开,张学平即拽住王成江的上衣,问其想干什么,两人拉扯互殴过程中,张学平用左手掐住王成江的脖子,将其按在吧台边的凳子上,用右手打王成江后脑两拳,情急之下,王持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向后各刺中张胸、腹部一刀。致张的心脏被刺破,急性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王作案后,乘他人忙于送张到医院急救之机,打了一辆出租车,匆忙离开波音练歌房,未敢回学院,躲在前进立交桥下呆了一夜。一大早,他向同宿舍的倪庆柱打了电话了解张学平的伤势情况,倪庆柱劝其自首,王成江说:“我现在心里乱得很,也很害怕,你能到前进立交桥西来接我吗?”倪庆柱答应马上就到,让王在原地等他。正值倪庆柱要出门时,其班主任老师王辉同公安人员恰巧到宿舍抓捕王成江,倪便同公安人员一同到前进立交桥西,将在此等候的王抓获归案。

在侦查过程中,王成江在公安机关审讯过程中,只承认扎了张学平一刀,至于扎中何部位自己也不清楚,但医院诊断证明及春江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书均证实被害人胸部、腹部各有一处刀伤,均系上钝下锐的单刃锐器所致,致命伤为刺中胸部的一刀,被害人系因心脏破裂,导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现场大量的目击证人均证实案发现场只有张、王两人互殴,无其他人参与,张系在紧追王的途中倒在波音练歌房的大门外10米处,王使用的凶器一直由其随身携带,并被丢弃在前进立交桥下,至其被抓时由公安人员查获。

上述事实有证人证言、物证、书证、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鉴定结论及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照片等相关证据予以证明。

要求控诉方以故意杀人罪指控。

一、辩题

二、辩点:

1、正方进攻点;

2、反方进攻点

三、反方辩据

四、反方最后陈辞

一、辩题

2004年8月1日晚,的士司机黄权驾驶一辆捷达出租车,在兰沙市远大路搭载姜伟和另一名青年男子。两人上车后要求黄权驾车到南湖市场,当车行至南湖市场一建材超市旁时,坐在副驾驶员位置的姜伟要求黄将车停靠在超市后面的铁门边。车尚未停稳,姜伟持一把长约20公分的水果刀与同伙对黄权实施抢劫,从其身上搜走现金200元和一部手机。两人将车钥匙拔出扔在地上后逃跑。黄权拾回钥匙驾车追赶两人。由于劫匪已不知去向,黄便在附近街上寻找,二分钟后在建国路遇见姜伟二人迎面走来,这时姜伟也发现黄权驾车朝他们驶来,便持刀朝黄挥舞两下转身就跑,其同伙朝另一方向逃跑。黄权猛踩一脚油门驾车从后面将姜伟撞倒,姜伟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案发后,黄权投案。经法医鉴定,姜伟系因巨大钝性外力作用导致肝、脾等多器官裂伤引起失血性休克死亡。

辩题:黄权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正方:黄权构成故意杀人罪。反方:黄权不构成犯罪。

二、正方辩点

(一)正方进攻点:

1、抢劫行为已结束

2、没有严重人身威胁

3、明知会发生死亡结果还撞

4、对死亡结果的主观态度

(二)反方进攻点:

1、黄权的行为是不是防卫?有没有权利防卫?

2、黄权是否有权夺回被抢劫的财物?

3、人死了,就一定是故意杀人吗?动机、目的?

4、阻却刑事违法

5、特定的环境

6、放宽正当防卫的限制条件——无限防卫

三、反方辩据

(一)、抢劫行为已结束

姜伟抢劫已得手,如果黄权自认倒霉,打道回府了,抢劫当然就结束。但事情是这样的吗?辩题告诉我们姜伟及其同伙虽已逃走,但黄权并没有停止追赶,仅在两分钟后就在附近的街上发现了姜伟,一个逃,一个追,双方明明都是现在进行,怎能说是过去时?

我倒要问问反方,既然结束了,为何还持刀朝黄权挥舞,是挥刀作别吗?

(二)没有严重人身威胁

1、黄权一个人,姜伟两个;黄权赤手空拳,姜伟却持刀挥舞。正方请你们自己说,黄权有没有生命危险?

2、正是有生命危险,黄权他才不敢下车呀!黄权财物已失,请问正方,难道你们还想让他再搭上一条命,让黄权命丧黄泉吗?

3、请正方注意,姜伟是抢劫犯,黄泉是受害人,请问反方,抢劫犯抢劫无错,受害人追抢劫犯反倒追出了错吗?你们这讲的是哪门子道理?

4、黄权有权夺回被抢劫的财物,他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刑法也鼓励积极同犯罪分子做斗争。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的修改,增加无限防卫条款,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

(三)、明知会发生死亡结果

(四)主观态度

1、请正方不要忘了,黄权是在追歹徒,不是在灯下沉思呀!

2、请问正方,你会这样追一个人吗?歹徒啊请你慢些跑,请容我在法律的框架下好好想一想。

3、黄权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怎么能说是放任呢?只不过他的目的不是杀人而是防卫,一种本能的防卫。

4、正方,黄权的主观态度不应靠猜,而应靠黄权的行为加以判断?辩题告诉我们黄权的目的是防卫,正方你判断不出来吗?

5、按正方的逻辑,黄权明知而未知这应是过失致人死亡,恰恰证明不是你方所说的故意杀人哪!

6、请问正方黄权杀人的目的是什么?动机是什么?

7、不,是防卫,可以杀死。

四、反方最后陈辞

尊敬的主持人、评委、正方:

请允许我代表反方做最后陈辞。

因为姜伟死了,正方就说是黄权杀的,而且是故意。正方这是以结果推论主观,而主观是不能推论的,是应据实查明的。那本案有可供正方查明黄权杀人故意的证据吗?没有!黄权是开车将姜伟撞倒,但他并不是去杀姜伟,他只是想抓住姜伟并夺回被抢的财物!

黄权为夺回被抢的财物就可以对抢劫犯姜伟实施人身损害吗?当然。《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自己的人身、财产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说到这,黄权的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就成了关键,因为这决定黄权是否构成犯罪。黄权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吗?当然。

一、黄权针对姜伟正在实施的抢劫进行防卫。

二、黄权具有防卫意识。

三、黄权针对不法侵害人姜伟本人进行防卫。

四、黄权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姜伟虽死亡,但《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的抢劫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防卫过当,不不负刑事责任。黄权的行为完全符合该条款规定,不构成犯罪。

当然,正方处于职责所在,本能的提出了反对,他们认为姜伟抢劫得手后就逃走了,抢劫行为已结束了,不符合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这一正当防卫的法定条件,而且黄权撞姜伟时,姜伟对黄权的人身安全已没有严重危害,也不符合无限防卫的法定条件。正如正方在法律适用上只问其一,不问其二,更不问其三一样,在认定事实上,他们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回避或忽略了辩题告之的如下事实:姜伟及其同伙虽在抢劫得手后逃走,但仅在2分钟后便被黄权在附近街上搜寻到了。二人先是朝黄权持刀挥舞,继而进行人身威胁,企图再次脱逃。正是这些被正方省略的事实恰恰证明,在那个黑色的夜晚,面对两名持刀歹徒,黄权除了将正在追赶的出租车冲向抢劫犯,他别无选择。正如被追赶的歹徒在慌不择路的逃窜中不可能向追赶他的人说:喂,伙计,我用的是刀,你怎么用枪向我开火,这是不正当进攻呀一样,我们能苛求黄权停下急追不放的汽车换成毛驴车或自行车吗?再说又让黄权到哪儿去找毛驴车和自行车呢?

如果真的是这样,命丧黄泉的可能就不是姜伟而是黄权自己了,他不但夺不回被抢的财物,恐怕还得搭上一条命!如果真的是这样,有谁还敢和犯罪分子做斗争,更有谁还敢见义勇为挺身而出?面对行凶的歹徒,围观群众袖手旁观,甚至让开两厢让歹徒夹路而逃,这样令人心痛的悲剧上演的还少吗?还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吗?不,今天反方对黄权的声辩就是要昭示这样一条真理:坏人不能当道,好人不能受欺。《刑法》为黄权这样的出手勇士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黄权的防卫正当其时,恰如其分,黄权不但无过还有功,更无罪可言!谢谢!

各位评委:

辩方认为控方指控赵亮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明显于法无据,赵亮的行为是典型的民事行为,不构成犯罪。现总结如下:

一、从主观上看,赵亮向李晶索要10000元报酬不具有控方所指控的非法占有李晶财物的目的,而是基于李晶的悬赏广告向其主张的合法报酬,该请求是合法的民事行为。数额的高低是双方对“重谢”的理解不一致,其争执可通过协商或民事诉讼的途径解决,但不会改变该行为的合法性。

二、从客观方面看,赵亮没有实施控方指控的威胁或要挟行为,其行为是典型的民事行为。赵亮的行为是分三个阶段实施的:

第一阶段,李晶丢包后刊登悬赏广告,赵亮与李晶联系,主张报酬。该行为是合法的民事行为,这是毫无异议的。

第二阶段,双方因报酬问题未达成合意,李晶基于自身的需要,经权衡得失,主动提出把摩托车抵押给赵亮,换回手包,报酬问题以后协商。在这里,双方对报酬数额的争执,实际是对悬赏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协商,但是李晶对需“重谢”赵亮是无异议的,在数额暂达不成合意的情况下,李晶可选择多种方式解决:如补办护照、调解、起诉或进一步协商,她自愿选择的是先以摩托车作抵押,取回手包,报酬问题以后协商的方式。在此,李晶没有受到任何威胁、要挟,其行为是完全自愿的。

第三阶段,双方再协商未果,赵亮处分了摩托车,但李晶对该处分并不知情,不会使其精神受到强制,该处分不是控方指控敲诈勒索行为的要挟手段和结果,而是赵亮擅自处分抵押物的民事行为,至多产生民事侵权的法律后果,但绝不是犯罪行为。

从以上三个阶段分析,赵亮未对李晶实施威胁、要挟,也未作出任何将要以某种手段威胁、要挟李晶的意思表示,赵亮拾得手包、因悬赏广告提出要10000元的主张、同意李晶的抵押要求临时占有其摩托车、以及后来擅自处分摩托车的一系列行为,都是典型的民事行为,不属于刑法调整的范畴。

综上,赵亮的行为从始至终是民事行为,其行为不具备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不是犯罪行为。如果将一个在部门法上的合法行为在刑法上予以否定评价,显然有违刑法是其他部门法的保护法和刑罚是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基本理念。

上一篇:儿子参加小蚂蚁夏令营的感受下一篇:住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