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讲义

2024-04-23

刑法学讲义(精选6篇)

篇1:刑法学讲义

刑法讲义

主观题

一、案情:国有化工厂车间主任甲与副厂长乙(均为国家工作人员)共谋,在车间的某贵重零件仍能使用时,利用职务之便,制造该零件报废、需向五金厂(非国有企业)购买的假象(该零件价格26万元),以便非法占有货款。甲将实情告知五金厂负责人丙,嘱丙接到订单后,只向化工厂寄出供货单、发票而不需要实际供货,等五金厂收到化工厂的货款后,丙再将26万元货款汇至乙的个人账户。

丙为使五金厂能长期向化工厂供货,便提前将五金厂的26万元现金汇至乙的个人账户。乙随即让事后知情的妻子丁去银行取出26万元现金,并让丁将其中的13万元送给甲。3天后,化工厂会计准备按照乙的指示将26万元汇给五金厂时,因有人举报而未汇出。甲、乙见事情败露,主动向检察院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罪行,并将26万元上交检察院。

此外,甲还向检察院揭发乙的其他犯罪事实:乙利用职务之便,长期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其远房亲戚戊经营的原料公司采购商品,使化工厂损失近300万元;戊为了使乙长期关照原料公司,让乙的妻子丁未出资却享有原料公司10%的股份(乙、丁均知情),虽未进行股权转让登记,但已分给红利58万元,每次分红都是丁去原料公司领取现金。

问题:

请分析甲、乙、丙、丁、戊的刑事责任(包括犯罪性质、犯罪形态、共同犯罪、数罪并罚与法定量刑情节),须答出相应理由。

【答案】甲、乙利用职务上便利实施了贪污行为,虽然客观上获得了26万元,构成贪污罪,但该26万元不是化工厂的财产,没有给化工厂造成实际损失;甲、乙也不可能贪污五金厂的财物,所以,对甲、乙的贪污行为只能认定为贪污未遂。甲乙犯贪污罪后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甲揭发了乙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与受贿罪的犯罪事实,构成立功,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乙长期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其远房亲戚戊经营的原料公司采购商品,使化工厂损失近300万元的行为构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乙以妻子丁的名义在原料公司享有10%的股份分得红利58万元的行为,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成立受贿罪。对于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与受贿罪以及上述贪污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丙将五金厂的26万元挪用出来汇给乙的个人账户,不是为了个人使用,也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不能认定为挪用资金罪。但是,丙明知甲、乙二人实施贪污行为,客观上也帮助甲、乙实施了贪污行为,所以,丙构成贪污罪的共犯(从犯)。

丁将26万元取出的行为,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因为该26万元不是贪污犯罪所得,也不是其他犯罪所得。丁也不成立贪污罪的共犯,因为丁取出26万元时该26万元不是贪污犯罪所得。丁将其中的13万元送给甲,既不是帮助分赃,也不是行贿,因而不成立犯罪。丁对自己名义的干股知情,并领取贿赂款,构成受贿罪的共犯(从犯)。

戊作为回报让乙的妻子丁未出资却享有原料公司10%的股份,虽未进行股权转让登记,但让丁分得红利58万元的行为,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构成行贿罪。

二、案情:甲与余某有一面之交,知其孤身一人。某日凌晨,甲携匕首到余家盗窃,物色一段时间后,未发现可盗财物。此时,熟睡中的余某偶然大动作翻身,且口中念念有词。甲怕被余某认出,用匕首刺死余某,仓皇逃离。(事实一)

逃跑中,因身上有血迹,甲被便衣警察程某盘查。程某上前拽住甲的衣领,试图将其带走。甲怀疑遇上劫匪,与程某扭打。甲的朋友乙开黑车经过此地,见状停车,和甲一起殴打程某。程某边退边说:“你们不要乱来,我是警察。”甲对乙说:“别听他的,假警察该打。”程某被打倒摔成轻伤。(事实二)司机谢某见甲、乙打人后驾车逃离,对乙车紧追。甲让乙提高车速并走“蛇形”,以防谢某超车。汽车开出2公里后,乙慌乱中操作不当,车辆失控撞向路中间的水泥隔离墩。谢某刹车不及撞上乙车受重伤。赶来的警察将甲、乙抓获。(事实三)

在甲、乙被起诉后,甲父丙为使甲获得轻判,四处托人,得知丁的表兄刘某是法院刑庭庭长,遂托丁将15万元转交刘某。丁给刘某送15万元时,遭到刘某坚决拒绝。(事实四)

丁告知丙事情办不成,但仅退还丙5万元,其余10万元用于自己炒股。在甲被定罪判刑后,无论丙如何要求,丁均拒绝退还余款10万元。丙向法院自诉丁犯有侵占罪。(事实五)问题:

1.就事实一,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甲携带凶器盗窃、入户盗窃,应当成立盗窃罪。如暴力行为不是作为压制财物占有人反抗的手段而使用的,只能视情况单独定罪。在盗窃过程中,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使用暴力的,才能定抢劫罪。甲并非出于上述目的,因而不应认定为抢劫罪。在本案中,被害人并未发现罪犯的盗窃行为,并未反抗;甲也未在杀害被害人后再取得财物,故对甲的行为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不能对甲定抢劫罪。2.就事实二,对甲、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甲、乙的行为系假想防卫。假想防卫视情况成立过失犯罪或意外事件。在本案中,甲、乙在程某明确告知是警察的情况下,仍然对被害人使用暴力,主观上有过失。但是,过失行为只有在造成重伤结果的场合,才构成犯罪。甲、乙仅造成轻伤结果,因此,对于事实二,甲、乙均无罪。

3.就事实三,甲、乙是否应当对谢某重伤的结果负责?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在被告人高速驾车走蛇形和被害人重伤之间,介入被害人的过失行为(如对车速的控制不当等)。谢某的重伤与甲乙的行为之间,仅有条件关系,从规范判断的角度看,是谢某自己驾驶的汽车对乙车追尾所造成,该结果不应当由甲、乙负责。

4.就事实四,丁是否构成介绍贿赂罪?是否构成行贿罪(共犯)?是否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理由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丁没有在丙和法官刘某之间牵线搭桥,没有促成行贿受贿事实的介绍行为,不构成介绍贿赂罪。

②丁接受丙的委托,帮助丙实施行贿行为,构成行贿罪(未遂)共犯。

③丁客观上并未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主观上并无收受财物的意思,不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5.就事实五,有人认为丁构成侵占罪,有人认为丁不构成侵占罪。你赞成哪一观点?具体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1)构成。理由:①丁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完全符合侵占罪的犯罪构成。②无论丙对10万元是否具有返还请求权,10万元都不属于丁的财物,因此该财物属于“他人财物”。③虽然民法不保护非法的委托关系,但刑法的目的不是确认财产的所有权,而是打击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如果不处罚侵占代为保管的非法财物的行为,将可能使大批侵占赃款、赃物的行为无罪化,这并不合适。

(2)不构成。理由:①10万元为贿赂款,丙没有返还请求权,该财物已经不属于丙,因此,丁没有侵占“他人的财物”。②该财产在丁的实际控制下,不能认为其已经属于国家财产,故该财产不属于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据此,不能认为丁虽未侵占丙的财物但侵占了国家财产。③如认定为侵占罪,会得出民法上丙没有返还请求权,但刑法上认为其有返还请求权的结论,刑法和民法对相同问题会得出不同结论,法秩序的统一性会受到破坏。

三、案情:镇长黄某负责某重点工程项目占地前期的拆迁和评估工作。黄某和村民李某勾结,由李某出面向某村租赁可能被占用的荒山20亩植树,以骗取补偿款。但村长不同意出租荒山。黄某打电话给村长施压,并安排李某给村长送去1万元现金后,村长才同意签订租赁合同。李某出资1万元购买小树苗5000棵,雇人种在荒山上。

副县长赵某带队前来开展拆迁、评估工作的验收。李某给赵某的父亲(原县民政局局长,已退休)送去1万元现金,请其帮忙说话。赵某得知父亲收钱后答应关照李某,令人将邻近山坡的树苗都算到李某名下。

后李某获得补偿款50万元,分给黄某30万元。黄某认为自己应分得40万元,二人发生争执,李某无奈又给黄某10万元。

李某非常恼火,回家与妻子陈某诉说。陈某说:“这种人太贪心,咱可把钱偷回来。”李某深夜到黄家伺机作案,但未能发现机会,便将黄某的汽车玻璃(价值1万元)砸坏。

黄某认定是李某作案,决意报复李某,深夜对其租赁的山坡放火(李某住在山坡上)。

树苗刚起火时,被路过的村民邢某发现。邢某明知法律规定发现火情时,任何人都有报警的义务,但因与李某素有矛盾,便悄然离去。

大火烧毁山坡上的全部树苗,烧伤了李某,并延烧至村民范某家。范某被火势惊醒逃至屋外,想起卧室有5000元现金,即返身取钱,被烧断的房梁砸死。

问题:

1.对村长收受黄某、李某现金1万元一节,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参考答案】村长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黄某、李某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出租荒山是村民自治组织事务,不是接受乡镇政府从事公共管理活动,村长此时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不构成受贿罪。

2.对赵某父亲收受1万元一节,对赵某父亲及赵某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参考答案】赵某父亲与赵某构成受贿罪共犯。赵某父亲不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因为只有在离退休人员利用过去的职务便利收受财物,且与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共犯关系的场合,才有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余地。

3.对黄某、李某取得补偿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二人的犯罪数额应如何认定?

【参考答案】伙同他人贪污的,以共犯论。黄某、李某取得补偿款的行为构成贪污罪,二人是贪污罪共犯。因为二人共同利用了黄某的职务便利骗取公共财物。二人要对共同贪污的犯罪数额负责,犯罪数额都是50万元,而不能按照各自最终分得的赃物确定犯罪数额。

4.对陈某让李某盗窃及汽车玻璃被砸坏一节,对二人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参考答案】陈某构成盗窃罪的教唆犯,属于教唆未遂。李某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李某虽然接受盗窃教唆,但并未按照陈某的教唆造成危害后果,对汽车玻璃被砸坏这一结果,属于超过共同故意之外的行为,由李某自己负责。5.村民邢某是否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为什么?

【参考答案】邢某不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虽然法律明文规定发现火情时,任何人都有报警的义务,但是,报警义务不等于救助义务,同时,仅在行为人创设了危险或者具有保护、救助法益的义务时,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才能构成刑法上的不作为的义务来源。本案中火情是黄某造成的,邢某仅是偶然路过,其并未创设火灾的危险,因此邢某并无刑法上的作为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

6.如认定黄某放火与范某被砸死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能有哪些理由?如否定黄某放火与范某被砸死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能有哪些理由?(两问均须作答)【参考答案】黄某放火与范某死亡之间,介入了被害人范某的行为。

肯定因果关系的大致理由:(1)根据条件说,可以认为放火行为和死亡之间具有“无A就无B”的条件关系;(2)被害人在当时情况下,来不及精确判断返回住宅取财的危险性;(3)被害人在当时情况下,返回住宅取财符合常理。

否定因果关系的大致理由:(1)根据相当因果关系说,放火和被害人死亡之间不具有相当性;(2)被告人实施的放火行为并未烧死范某,范某为抢救数额有限的财物返回高度危险的场所,违反常理;(3)被害人是精神正常的成年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非常清楚,因此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4)被害人试图保护的法益价值有限。只有甲对乙的住宅放火,如乙为了抢救婴儿而进入住宅内被烧死的,才能肯定放火行为和死亡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四、(本题22分)

案情:陈某因没有收入来源,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了一张信用卡,使用该卡从商场购物10余次,金额达3万余元,从未还款。(事实一)

陈某为求职,要求制作假证的李某为其定制一份本科文凭。双方因价格发生争执,陈某恼羞成怒,长时间勒住李某脖子,致其窒息身亡。(事实二)

陈某将李某尸体拖入树林,准备逃跑时忽然想到李某身有财物,遂拿走李某手机、现金等物,价值1万余元。(事实三)

陈某在手机中查到李某丈夫赵某手机号,以李某被绑架为名,发短信要求赵某交20万元“安全费”。由于赵某及时报案,陈某未得逞。(事实四)

陈某逃至外地。几日后,走投无路向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事实二与事实四。(事实五)

陈某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将自己担任警察期间查办犯罪活动时掌握的刘某抢劫财物的犯罪线索告诉检察人员,经查证属实。(事实六)

问题:

1.对事实一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参考答案】对事实一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因为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触犯了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数额较大,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二者具有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的牵连关系,从一重罪论处,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2.对事实二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参考答案】对事实二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因为长时间勒住被害人的脖子,不仅表明其行为是杀人行为,而且表明行为人具有杀人故意。

3.对事实三,可能存在哪几种处理意见(包括结论与基本理由)?

【参考答案】对事实三主要存在两种处理意见:其一,如认为死者仍然占有其财物的,事实三成立盗窃罪;其二,如认为死者不可占有其财物的,事实三成立侵占罪。4.对事实四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参考答案】事实四成立敲诈勒索罪(未遂)与诈骗罪(未遂)的竞合。因为陈某的行为同时符合二罪的犯罪构成,属于想象竞合。陈某对赵某实行威胁,意图索取财物未果,构成敲诈勒索罪(未遂);陈某隐瞒李某死亡的事实,意图骗取财物未果,构成诈骗罪(未遂)。由于只有一个行为,故从一重罪论处。5.事实五是否成立自首?为什么? 【参考答案】事实五对故意杀人罪与敲诈勒索罪或诈骗罪成立自首。因为走投无路而投案的,属于自动投案,不影响自首的成立。

6.事实六是否构成立功?为什么?

【参考答案】事实六不构成立功。因为根据《刑法》规定,陈某提供的犯罪线索虽属实,但是其以前查办犯罪活动中掌握的,故不构成立功。

五、(本题22分)

案情 被告人赵某与被害人钱某曾合伙做生意(双方没有债权债务关系)。2009年5月23日,赵某通过技术手段,将钱某银行存折上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的账户上(没有取出现金)。钱某向银行查询知道真相后,让赵某还给自己9万元。

同年6月26日,赵某将钱某约至某大桥西侧泵房后,二人发生争执。赵某顿生杀意,突然勒钱某的颈部、捂钱某的口鼻,致钱某昏迷。赵某以为钱某已死亡,便将钱某“尸体”缚重扔入河中。

6月28日凌晨,赵某将恐吓信置于钱某家门口,谎称钱某被绑架,让钱某之妻孙某(某国有企业出纳)拿20万元到某大桥赎人,如报警将杀死钱某。孙某不敢报警,但手中只有3万元,于是在上班之前从本单位保险柜拿出17万元,急忙将20万元送至某大桥处。赵某蒙面接收20万元后,声称2小时后孙某即可见到丈夫。

28日下午,钱某的尸体被人发现(经鉴定,钱某系溺水死亡)。赵某觉得罪行迟早会败露,于29日向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全部犯罪事实,并将勒索的20万元交给公安人员(公安人员将20万元退还孙某,孙某于8月3日将17万元还给公司)。公安人员李某听了赵某的交待后随口说了一句“你罪行不轻啊”,赵某担心被判死刑,逃跑至外地。在被通缉的过程中,赵某身患重病无钱治疗,向当地公安机关投案,再次如实交待了自己的全部罪行。

问题:

1.赵某将钱某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账户的行为,是什么性质?为什么? 【参考答案】赵某将钱某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账户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存款属于盗窃罪的犯罪对象。赵某通过技术手段,将钱某银行存折上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的账户上,虽然没有取出现金,但已经使得该笔钱款脱离了钱某的占有。因此赵某构成盗窃罪。

2.赵某致钱某死亡的事实,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什么?刑法理论对这种情况有哪几种处理意见?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赵某致钱某死亡的事实,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事前的故意。

对此刑法理论上存在多种处理意见,大致为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具体分为:第一种观点认为,赵某的第一个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第二个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其中有人认为成立想象竞合,有人认为成立数罪。第二种观点认为,如果在实施第二个行为之时,对于死亡持间接故意,则整体上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既遂;如果在实施第二个行为之时,相信死亡结果已经发生,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第三种观点认为,将两个行为视为一个行为,将支配行为的故意视为一个故意,只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既遂。第四种观点认为,将前后两个行为视为一个整体,视为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处理,只要满足相当的因果关系,就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既遂。

我认为应当采取第四种观点,就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既遂。因为第一个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未中断,应肯定第一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且所发生的结果与行为人意图实现的结果相一致,因此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

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错误认识。其中事前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即事前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实施了一种犯罪行为,误以为已经发生了预期的结果,为达到另一目的,行为人又实施了另一行为,而事实上行为人预期的结果是由后一行为所造成的。本题中,赵某以为钱某已死亡,便将钱某“尸体”缚重扔入河中,实际上钱某系溺水而亡。因此赵某属于事前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对于事前的故意,刑法理论上存在多种处理意见:第一种观点认为,赵某的第一个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第二个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其中有人认为成立想象竞合,有人认为成立数罪。第二种观点认为,如果在实施第二个行为之时,对于死亡持间接故意,则整体上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既遂;如果在实施第二个行为之时,相信死亡结果已经发生,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第三种观点认为,将两个行为视为一个行为,将支配行为的故意视为一个故意,只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既遂。第四种观点认为,将前后两个行为视为一个整体,视为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处理,只要满足相当的因果关系,就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既遂。

通常认为在此种情况下,第一个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未中断,应肯定第一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且所发生的结果与行为人意图实现的结果相一致,因此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

3.赵某向孙某索要20万元的行为是什么性质?为什么?

【参考答案】赵某向孙某索要20万元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应择一重罪处罚。

敲诈勒索罪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逼迫其处分财产的行为。威胁和要挟的手段多种多样,其本质在于以恶害相通告,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处分财产。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都具有非法勒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和行为,都采取了一定的要挟方式迫使对方不得不交出财物,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际绑架了他人。并未绑架被害人,谎称绑架了被害人而向关心被害人的第三人勒索财物的,成立敲诈勒索罪。

本题中,赵某编造绑架事实被害人家属勒索财物,行为具有欺骗被害人家属使其陷入认识错误的性质,也有胁迫被害人家属使其产生恐惧心理的性质,被害人交付财物也同时基于两种心理,属于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因此成立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罚。

4.赵某的行为是否成立自首?为什么?

【参考答案】赵某成立自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一)项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注意这是针对后来不再投案自首而言。在本案中,虽然可以根据司法解释否认赵某的前一次投案成立自首,但不能否认后一次自动投案与如实交待成立自首。

5.孙某从公司拿出17万元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为什么?

【参考答案】孙某从公司拿出17万元的行为,不构成挪用公款罪。因为其虽然将公款挪归个人使用,但在三个月内就予以了归还。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该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1.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包括犯罪活动),这种情形原则上不要求挪用公款数额达到较大标准,也不要求挪用时间超过3个月未还;2.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这种挪用行为要求“数额较大”,但没有挪用时间的要求;典型的如挪用公款用于注册公司、企业等;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这种情形既有数额的要求,也有时间的要求,即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这里的“未还”,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是指案发前未还。

本题中,孙某为某国有企业出纳,其挪用的17万元款项属于公款,但孙某于6月28日从本单位保险柜拿出17万元,于8月3日将17万元还给公司,时间没有超过三个月,且不属于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或者营利活动的情形,因此孙某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篇2:刑法学讲义

《刑法学》教学大纲

前 言

一、为了适应和满足刑法学教学的需要,参考各类刑法教材,编写本《刑法学教学大纲》。

二、本大纲指明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并将刑法学体系高度抽象使之形成基本框架,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宏观掌握。

三、本大纲提纲挈领地指出刑法学的基本知识点、理论要点和基本应用,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四、本大纲供法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使用,其他层次的法学专业也可以用作参考。

五、本大纲由曲新久编写,刑法研究所刑法学教师讨论后修改定稿。

六、欢迎批评指正,并希望能得到信息反馈,以进一步修改、完善。

上编

刑法总论

第一篇

刑法绪论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讲授刑法学绪论的基本问题,包括刑法的概念与渊源,根据、任务与功能,刑法的基本原则,效力范围等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刑法的上述基本问题,必须全面掌握刑法基本原则、效力范围。

第一章 刑法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讲授刑法学绪论的基本问题,包括刑法的概念、特征与渊源,刑法的根据、任务与功能,刑法基本原则,效力范围等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刑法的基本问题,必须理解并掌握刑法基本原则、效力范围。学时分配:1学时

一、刑法的概念、性质、渊源和分类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的特征:刑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法律地位的独立性),以刑罚为制裁犯罪的手段(制裁手段的严厉性),保护广泛之社会关系中的最为重要的合法利益(保护客体的广泛性),作为整个法律规范体系有效性的最后强制保障而存在(法律适用的最后性)。

刑法的渊源:1.刑法典是指规定犯罪、刑罚以及刑法适用的一般原则、原理和各种具体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单行刑法;3.附属刑法;4.国际刑法。

刑法的分类: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二、刑法的根据、任务和功能

我国刑法第1条规定,制定刑法的根据:法律根据是我国宪法,实践根据是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

惩罚犯罪、保护社会,是我国刑法的任务。刑法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功能:

1.社会保护功能,即保护社会不受犯罪侵害的机能。刑法通过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并规定相应的刑罚,通过惩罚犯罪行为,保护个人、社会、国家的利益。

2.人权保障功能,即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障有罪的人只是受到法律限度内的侵害。刑罚权象其他国家权力一样,必须受到限制和制约,否则就会被滥用,而侵害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刑法的体系与解释

刑法体系。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狭义的刑法体系是指刑法典的体系。广义的刑法体系是由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附属刑法、国际刑法组成的刑法体系,是一个以刑法典为核心的庞大的刑法体系。

刑法解释及其种类。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书店提供 网址: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着重讲授刑法规定的三大基本原则,阐明三大法定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理论根据及其运用。要求学生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掌握三大法定基本原则。学时分配:3学时

一、刑法基本原则概述

刑法基本原则,是制定和适用刑法过程中必须始终严格遵循的刑法所固有的、全局性的准则。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简要介绍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刑法基本原则的一些争论。

二、罪刑法定原则

(一)基本涵义

罪刑法定原则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罪刑擅断主义的产物,现在已经成为得到世界各国家广泛承认的保障人权、维护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联合国的刑事司法准则。

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集中地体现了刑法的正义性。消极的罪刑法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积极的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罪刑法定之“法”必须是法律,即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符合宪法和刑法基本原则的刑事法律。刑事法律是定罪处刑的惟一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刑事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刑事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既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也不得与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违反宪法或者违反刑法基本原则的刑事法律,不得作为定罪处刑的依据。

(二)罪刑法定的功能

罪刑法定的简要历史及其意义。

在我国,罪刑法定原则既具有保障无辜者不受惩罚和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利的人权保障功能,又具有惩罚犯罪,保护社会免遭犯罪侵害的社会保护功能。这是我国刑法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

禁止类推。刑法不得类推适用不利于被告人的刑法规定,但是可以类推适用有利于被告人的刑法规定。禁止事后法。刑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是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则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禁止习惯法。刑法应以制定法为依据,禁止依据习惯法定罪判刑。禁止不定刑。罪刑法定原则要求严格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明确性原则。刑法关于犯罪、刑罚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定应当力求明确具体。可以介绍正当法律程序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

西方国家的情况。三权分立、心理强制学说、主权在民的思想。我国理论界的情况。

(五)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既是一项刑法基本原则,又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同时还是国际人权公约所规定的一项重要原则。依据这一原则,所有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受法律的平等保护,无所歧视,任何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书店提供 网址: 人都不能因为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者其他见解、国籍或者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者其他身份等任何理由受到歧视。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刑事追究,任何人都不被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人也不得受到歧视。

平等原则在我国宪法、国际人权条约中的规定。我国刑法上的特点:既反对特权,又反对歧视,首先是反对特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立法原则,还是司法原则,抑或二者皆是?理论上的分歧。

四、罪刑相当原则

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罪刑相当原则要求,犯罪分子所受到的刑罚惩罚应当与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以及其所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对于任何人来说,无罪不罚,轻罪轻罚,重罪重罚,一罪一罚,数罪并罚,罚当其罪。

罪刑相当原则与刑罚个别化原则的关系。罪刑相当原则在立法和刑事司法上的实现。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阐明学习刑法效力范围的意义,重点讲授刑法空间效力与时间效力中的溯及力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刑法刑法效力范围的概念与意义,掌握刑法效力范围尤其是空间效力和溯及力的刑法规定。

学时分配:2学时

一、刑法效力范围概述

刑法的效力范围包括刑法的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两方面的内容。

二、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我国刑法的地域效力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我国领域由领土、领水、领空及其底土构成。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不论该船舶或者航空器是军用还是民用的,不论是在航行状态还是在停泊状态,不论是在我国领域内还是在公海或者他国领水,也适用我国刑法。3.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二)我国刑法对我国公民的效力

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当然适用我国刑法。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但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则都要适用我国刑法。

(三)我国刑法对外国人的效力

外国人是指具有外国国籍和无国籍的人。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应当适用我国刑法,但是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不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对于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我国刑法。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通常称为国际犯罪,例如劫持航空器罪、灭绝种族罪、战争罪等,这些犯罪侵害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各国依照本国参加的国际公约的规定行使管辖权。

凡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书店提供 网址:

三、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生效时间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从刑法公布之日起施行;二是在公布一段时间后再施行。我国的单行刑事法规的生效时间,绝大多数都是采取第一种办法。

(二)刑法的失效时间

刑法的失效时间,是指刑法效力的终止时间。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由立法机关明确宣布废止,二是新法代替旧法,新法或者其他法令明确宣布,与新法相抵触的旧法即行废止或者失效。

(三)刑法的溯及力

刑法的溯及力,即刑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一个新公布的刑事法律适用于它生效前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如果新制定的刑事法律不能适用于它生效前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那么该刑事法律就没有溯及力。我国刑法采取从旧兼兼从轻的原则。

第二篇

犯罪论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讲授犯罪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及其各个要件,排除犯罪性的行为,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共同犯罪,定罪的一般理论问题。要求学生深刻地理解并全面地掌握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犯罪构成形态,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讲授犯罪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及其各个基本要件,以及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关系。要求学生深刻地理解并全面地掌握犯罪与犯罪构成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学时分配:2学时

一、犯罪的概念

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

犯罪一般概念是各种具体犯罪的高度抽象,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总的抽象标准。

二、犯罪的特征

(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给国家、社会或者个人利益造成实际损害或者有造成实际损害的危险的属性。犯罪只能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而不是思想,思想无论是如何有害或者多么反动,如果没有外化为人的行为,都不是犯罪。

(二)犯罪是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犯罪必须是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这是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罪刑法定原则在犯罪概念中的具体体现。依法应受刑罚惩罚,表明行为违反刑事禁令或者刑事命令,应当受到刑罚惩罚。

犯罪的上述两个特征,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立法者不会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没有触犯刑法而不具有惩罚性,无论其社会危害性有多大,司法机关都不能将其作为犯罪对待。

三、犯罪概念与特征的理论争鸣

介绍传统的“三特征说”(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简要介绍其他“两特征说”及“多特征说”。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书店提供 网址:

四、犯罪的分类

犯罪分类的标准和意义。

犯罪理论上的分类和刑法上的分类。

五、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

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确定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系列要件的整体。

犯罪的成立须同时具备四个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六、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犯罪概念是犯罪的高度抽象,犯罪构成则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之间形成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七、犯罪构成的意义

第五章 犯罪客体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讲授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体的分类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犯罪犯罪客体的概念与分类。学时分配:1学时

一、犯罪客体概述

二、犯罪客体的概念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合法利益。

简要介绍犯罪客体问题上“社会关系说”与“合法利益说”的理论争论。

三、犯罪客体的分类

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种。

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一切犯罪所侵害的共同利益。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即刑法所保护的而为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害的利益。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某一种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利益。复杂客体与简单客体。犯罪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和个别的关系,它们是密切联系的。犯罪一般客体是所有犯罪的共同本质,对于说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犯罪同类客体是某一类犯罪的共同特征,是犯罪进行类罪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刑法分则就是按照同类客体的不同,将犯罪划分为十大类,每一类犯罪为一章构成刑法分则体系;犯罪直接客体是某一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其他犯罪构成要素一道共同决定犯罪的本质特点。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讲授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意义以及各个具体构成要件。要求学生深刻地理解并全面地掌握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学时分配:3学时

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的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具体要件。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是犯罪构成的中心;危害结果是许多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只是某些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书店提供 网址:

二、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及其方式。犯罪只能是犯罪主体有意识和意志的、违反刑法规范从而侵犯一定客体的行动与静止。危害社会的行为,在整个犯罪构成中居核心的地位。危害行为的客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其基本形式有两种,即作为与不作为。

所谓作为,是指行为人积极地实施我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即不当为而为。所谓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消极地不为法律要求或者期待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不作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纯正不作为犯。不纯正不作为犯。

三、行为对象

行为对象是主体的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人、物或信息。行为对象的意义。

犯罪客体与行为对象的关系。

四、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给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合法利益所造成的实际损害。我国刑法对于危害结果的规定情况: 1.过失犯罪必须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

2.故意杀人罪、伤害罪等犯罪必须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既遂,否则只构成未遂,理论上一般称这种犯罪为结果犯。

3.并不要求发生实际的危害结果,只要行为人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就可以认定为犯罪,理论上一般称这种犯罪为行为犯。

4.还有一些犯罪,如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备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等等,以发生某种严重后果的具体危险作为构成犯罪的要件,理论上一般称为危险犯。

五、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对于多数犯罪来说,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并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不影响犯罪的成立。但这些因素往往影响到犯罪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的轻与重,对于正确地量刑,仍有重要意义。对于某些犯罪来说,我国刑法把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方法,规定为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这种情况之下,行为人的行为如若不具备法定的行为时间、地点或者方法,不构成犯罪。

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意义。

篇3:科技论文写作讲义

科技论文是以科技成果为对象, 采用科技语言、科学逻辑思维方式, 并按照一定的写作格式撰写, 经过正规严格的审查后才能公开发表的论文。创新性或独创性, 理论性或学术性, 科学性和准确性, 规范性和可读性四方面的有机统一, 是科技论文的本质特点。科技论文报道的主要研究成果应是前人 (或他人) 所没有的, 无新的观点、见解、结果和结论, 就不成其为科技论文。至于某一篇论文, 其创新程度可能大一些, 也可能很小, 但总要有一些独到之处, 总要对丰富科学技术知识宝库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科技文章是对科学技术及其成果的书面表述, 也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科技文章的写作文体多种多样, 按照写作目的和作用可分为学术类、应用类、科普类、新闻类四大类, 其中主要是科技论文、科技报告、科技情报和科技应用文。虽然科技论文从属于科技文章, 但创新性和学术性使得科技论文与其他科技文章区别开来, 科学性又使得科技论文区别于一般性议论文和其他非科技文体。所以科技论文不应与科技讲座、实验报告、工作总结、科技报告等同, 也不能与科技新闻、科技通讯、会议讲话、产品介绍、科普知识宣传等同。当然, 科技文章更不能与科技文学作品混为一谈。

·科技汉语与公文、文学语言·

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 是阐述原始研究结果并公开发表的书面报告, 其语言特点为准确、简练、平实、生动和清晰。公文语言的本质是指导命令的语言, 凭证依据的语言, 法规约束的语言, 宣传教育的语言, 因而主要特点是严肃、准确、质朴、简明、规范、富于逻辑;文学语言的本质是塑造形象的语言, 艺术加工的语言, 传达情感的语言, 审美独创的语言, 因而主要特点是生动、形象、创新、优美、飞扬、富于情感。

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有议论、叙述、说明三种, 不适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就是指能够确切地表达内容, 使读者能够正确无误地理解, 毋须形象地去描绘;简练, 即简明, 凝练, 不说废话, 不堆砌词藻;平实, 就是以平等的态度去说服人, 实事求是, 不打官腔, 不胡编乱造;生动, 是指语言新鲜, 活泼, 有感染力, 不失语言美;清晰, 是指文字通顺, 叙述清楚, 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修辞手法的使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 可以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 是记叙文、文学作品常用的写作方法。科技论文也提倡使用修辞手法, 但修辞的使用要符合“明确、通顺、平匀、稳密”的原则, 以消极性修辞手法为主, 即主要使用调整结构、选择词句、处理详略的修辞方法, 很少使用比喻、设问、对偶、排比、引用、对照等积极性修辞方法, 不适用借代、比拟、夸张、双关、移就等修辞方法。

在科技论文的短语、句子陈述中, 结构修辞主要用来调整平行、分化长句、处理分合, 选择修辞主要用来正确切分词语、选择词语、选择词语的次序、选择句子的格式, 详略修辞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之分, 消极的详略修辞主要用来避免重复、避免多余、和避免苟简。

篇4:谢飞的“电影讲义”

作为内地资深的电影教育家,对于电影的教育,对于新人的培养,对于电影节的作用,对于目前国内电影业的大环境⋯⋯谢飞都有自己鲜明的看法,而其发起创办的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作品影视展,今年也即将举办第十届——对于中国电影,谢飞做的事远不限于单纯的导演角色。

导演的“教育问题”

电影学院的本科教育应该从专业技术出发,“然后到了三四年级,全校再从摄影、剪接和美工等专业中选出有导演基础和潜力的,后两年再向综合创作方向培养”。

在电影的创作、制作中,导演无疑占据了特殊地位。随着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商业化和市场化方向上的发展,电影大环境对导演提出了新要求。

一方面似乎谁都可以做导演,是否专业出身变得不再重要。实际上,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导演来源最多的是编剧,还有演员,“比如像伊斯特伍德这样的”。国内的导演则很多是学摄影出身,比如张艺谋和顾长卫。此外还有美术设计,“78班16个学故事片美工的现在都成导演了,比如尹力,霍建起是他们班里改行最晚的,在当导演前做过二、三十部电影的美术设计”。在谢飞看来,现在的情况是“条条道路通导演”。

另一方面,导演在成功的电影作品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而对于电影学院等专门院校而言,如何培养适合当下环境的导演,是一个新挑战。对于导演人才的培养,谢飞表示北影也面临着不小压力,毕竟“最近十几年大家都在议论‘导演系出来的成活率低’的话题”。在他看来,当前内地电影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于现有的教育体制“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是不合适的,培养老师还可以”。

相比单纯的技术性工作,电影导演需要更丰富的阅历。吴宇森就说过“当导演不能太年轻”。对此谢飞表示认同,“22岁大学本科毕业,但全世界的导演拍处女长片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左右,不可能很年轻”。其实就各地电影界的情况来看,历来成名导演中高中毕业后就进电影学院的并不多,“大量都是从别的行业过来的,很多都是从徒弟、副导演干起”。从这个意义上讲,导演的培养或许不太适合本科教育,“一个高中生进来读几年书就当导演,成活率自然低。”但另一方面,“现在的研究生教育也很刻板,进来的人经常在创作上已经没什么潜力了,都是死读书的,特别是博士基本都是搞纯理论”。谢飞自己也曾带过导演系的硕士和博士,他坦言比较失望,“我觉得是在浪费我生命,跑来那么几个人,一些明星一年也不上几次课,三年还要弄出一个论文来,累得我呀,结果最后出来的也不是导演”。

对于导演的培养,多实践无疑比只读书更重要,“想当导演的我就告诉他,赶快去拍片,要是拍不了跑到这儿来,学完了更傻。”谢飞说自己和北京电影学院近几年也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我05-09年带了四年制的一个本科班,是按剪接招的,他们出来后的情况就还不错,因为有一项技术打底。”在他看来,电影学院的本科教育应该从专业技术出发,“然后到了三、四年级,全校再从摄影、剪接和美工等专业中选出有导演基础和潜力的,后两年再向综合创作方向培养”。

相比国内传统的影视人才教学,这种更强调专业性和所谓“技术打底”的模式其实更接近当前的国际主流。例如美国纽约大学的电影研究所,其教学就一贯强调实战性,力求学生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接触到电影前期到后制的各项实务,该校毕业的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曾说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某种“求生训练”。谢飞基本认同这样的思路,“导演需要对影视制作各个部门都熟悉,甚至在某些领域有专长。”此外,有技术底子才能保证毕业后有工作,有工作做也才能积累阅历和人脉,后二者对于导演的培养同样必不可缺。“比如拍广告出来的电影导演,像丁晟原来是学美术出身,后来也到北影进修过,他拍的广告很多都是李连杰、成龙这些大明星的广告,这样积累下来人脉就有了,于是他向导演转型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帮他。”谢飞说,现在做导演需要很多资源的支持,“只会说,没有真正的一技之长,长远来看是很难成功。”

作为全国目前惟一的电影专门类院校,北影的眼光似乎还得放得更宽更远。在谢飞看来,对新人的扶持很重要的是“大学后”的培养,他觉得韩国的方式值得借鉴:“韩国电影扶植委员会下设一个韩国电影学院,非学位教育一年制,全国每年招导演6个,不限学历年龄,就看剧本和申请者的专业资历,入选后就想方设法帮你拍。”此外,韩国政府在奖金、减税等各方面对本土新人也多有扶助。谢飞之前也曾建议北影搞一个类似的新生代电影扶植计划,“每年全国招3-5个,看剧本和专业经验,来了我们就指定老师,有个二、三十万的剧本扶植,当剧本成熟后就介绍公司给你投资。”影片拍出来之后还可以协助推广,比如电影节的渠道等,“台湾、香港其实都有专门的推广机构去各大电影节送片。”相比之下,国内目前扶持新人的机制尚未成型,“各界老有各种想法,但精力没有集中到一个好地方,资金也分散了。原来中影集团曾经有一个青年导演计划,但很多事情后来都沒有下文了。”

对于导演的培养,北影的一个传统策略是通过短片来训练人才,“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跟苏联学习后逐渐形成的经验,因为光是学校讲课和跟大师实习,最后还是做不了。”短片制作也是北影从创立起就坚持的方向,“文革前的第一班大概有20个人,毕业拍了5部35mm的黑白故事短片,导演都是两个人拍一部。”谢飞自己就读北影时也是如此,“我是1960年入学,1965年毕业时班上有19个人,拍了两部黑白短片。”

虽然是作业性质的短片,但当时拍电影的成本还是很高,“以前拍一部35mm短片算下来也要15万元,因为胶片、摄影机太贵了。”由于僧多粥少,当时的拍摄还采用了“计划经济”的模式,“我那时是班长,需要给每个人分配任务,保证每人都能负责拍摄29-30个镜头”。到了文革后,著名的1978班时各系人数多达157人,“81年我就领着他们做了3个黑白短片,每组也是两个导演。我后来拍的《我们的田野》其实就是源自其中的一个短片,当时是带着学生去北大荒拍,也是两个导演系的学生,摄影则有6个,包括顾长卫和现在北影摄影系的主任穆德远。”

短片拍摄作为北影教学的传统,一直为学院所重视和坚持,即便是在条件最艰苦的时期也是如此,“学校也是采取了各种方法,比如一个短片里一般要容纳2-3个导演系的学生。”即便如此,当年78班导演系的29人中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拍短片的机会,“其他人就跟老师出去实习,像陈凯歌、吴子牛、李少红他们当时就都没拍成,都是通过实习毕业的。”最能干的还属田壮壮,“读书时他就和外头联系拍了一个电视短片《我们的角落》,改编的史铁生的小说,拍得很好。”而到了毕业作品时,田壮壮又和谢小晶等人合作,通过儿童电影制片厂在云南拍摄了一部剧情片《红象》,这也是田壮壮的长片处女作。

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数字设备的普及,现在拍摄短片越来越容易了,“我们现在每年拍大约20部各种类型的短片作业。”在谢飞看来,短片是最能锻炼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实之前有段时间学校都不拍了,各系自己搞篇论文就毕业,而且那一年导演系没有毕业生,我觉得这可不行,于是就把全校当时600多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召集到礼堂开会。我说今年没有导演本科,所有人都可以写剧本,我们来挑,挑中的就可以拍作业。”最终学院从征集到的200多个小剧本中挑中了几个拍成了35mm彩色短片,其中就包括万玛才旦的《草原》,“他后来的《静静的嘛呢石》其实最初也是个录像带拍的小短片。”加之当时北影组织的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也慢慢步入正轨,“这些年各系都开始重视这个影展,都用各种手段让学生拍短片提高能力,加上展映交流,实际上也促进了我们的教学。”

十年国际学生展

“国内的作业和人家根本没法比,别人的很多片子就跟好莱坞大片的片段一样,技术和运作上很成熟,文化内涵也很结实。”

今年11月6日,北影主办的第十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正式开幕。作为主要创始人和头几届的主要负责者,该活动浸透了谢飞的不少心血。

谈到最初做国际学生展的想法,谢飞说是与当时北影参加了“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有关,“上世纪80年代我就去过国际上几个比较有名的学生影展,像以色列特拉维夫和德国慕尼黑的,发现他们背后都有这个组织支持,当时亚洲还没有类似的活动,我觉得把全世界的学生作业展映给学生看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所以2001年时就开始做这件事。”第一届活动是以北影导演系的名义在网上发的邀请,最终收到了来自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四十部片子,“规模很小,但反响还不错。”

国际学生展一直来的宗旨是“给学生和老师看电影和评电影的机会”。组委会从每年收集的短片里选出九十部以下的作品,展映一周,“每部都是放两遍,不管老师学生看完都要打分,10分制,然后用电脑统计,把老师和学生打的分平均下来,得出总分和名次。”得益于CILECT的资金支持,每年的展映活动还会邀请一些影片主创来京切磋交流,“有的是刚刚毕业,也有在校生。”谢飞说最初的几届活动给北影师生带来了很大震撼,“国内的作业和人家根本没法比,别人的很多片子就跟好莱坞大片的片段一样,技术和运作上很成熟,文化内涵也很结实。”从教学的层面,谢飞觉得学生影展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和学生反复讲:你们看过电影打完分就要思考一下:为什么那个电影分高,为什么你的别人看不懂。”在他看来,评奖不是关键,重要的是看片的过程,“我们现在的影展都太看重评奖了,但忽视了通过评奖来提高大家的审美价值。”

国际学生展从第二届开始正式采用了北影的名义,第三、四届后也渐成规模,“现在我们每年都能收到600-900部来自国内外的各类学生作品”。举办9届以来,这个展映也渐渐在业内也有了一定影响,其选片尤其引人关注,例如2009年在美国上映的动画电影《机器人9号》(Nine)其实是源自导演学生时期的一部短片,后者也曾是当年北影国际学生展的入围作品,“当时老师的分数给了第二名,学生的平均打分则是第一名。”不过另一方面,国际学生展目前的影响还是维持在一个相对专业的较小范围内,“我们一直都是学生在办,也基本不花什么钱,以前中影集团和时代今典赞助过一些,还有就是CILECT每年支持一点钱”。

在目前的媒体环境下,尤其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学生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可能和机会。今年第十届展映的合办方包括新媒世纪,“这个公司其实也是我们一个学生做的网站,这次帮我们做些宣传”。对于未来,谢飞和北影也有一些新的思考,“比如每年我们可以从报名的作品里选出60部比较好的,跟视频网站合作做一个网络上的国际学生电影节比赛。”谢飞的想法是通过这种渠道合作将电影节和电视选秀的形式相结合,“比如每月公布10部新的作品,根据网民的点击率、评分和专家评委的评分排出名次;这个月的评选中,上一月的某些选手又可以复活。每个月的冠军都有奖金,选中的也要给一个播出费,六个月完了再选出一个年度冠军,这样就可以让网络展映持续有热点,不断滚大观众量”。谢飞介绍说这个计划实际之前已有进行一些筹备,“本来想今年就做,但是发现太急了。合作方也认为可以,只是觉得两三百万的启动资金太大,版权方面也还需要一个章程。但方案已经有了”。

电影节的核心

开放本就是电影节的天性,也更有利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虽然规模限于学术交流领域,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北影的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已具有一些电影节的特征和意义,尤其是在选片等环节的国际性方面。对此,谢飞也很自信,他甚至说,就此而言“全中国最像国际电影节的就是我们这个学生作品展”。

电影节对于一地的电影工业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作为教授,谢飞也是各路电影节的常客。其实作为导演,他也是内地最早一批自主参加国际影展的影人,“我最早是1985年的《湘女潇潇》,那时我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自己拿着片子就送到戛纳去了,当时的主席还很惊讶:怎么你们自己把电影送来了?”最终该片入围了当年戛纳的“一种关注”单元,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的经历让谢飞很难忘,“那时我把拷贝拿去,不久电影节的人来电话问片子是不是缺了一本,说感觉好像有点不连贯。我说没问题啊。等到正式放映的时候,我在下面看才发现真是缺了一本,故事完全跳了,观众都在笑,把我吓了一跳。结果跑到放映室一看,才发现是把拷贝盒子上的“6”和“9”弄倒了,只好停了重新接过,观众也都在座位上等,直到弄好了才重新把片子放完”。

《湘女潇潇》是主动送片,到了1990年的《本命年》,柏林电影节找上了门,“当时那边的选片人跟这边关系很好,《本命年》在做双片时他就看过一次,当时就跟我说是‘Masterpiece’,说得我很惊讶,结果他回去就推荐并选中了。”最终在当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本命年》获得了杰出个人成就银熊奖,这也使得谢飞成为内地最早一批在三大影展获得肯定的华人导演。紧接着在1994年,他的第七部作品《香魂女》又在柏林跟李安的《喜宴》并列赢得金熊大奖。

在谢飞看来,自从录影带等新的观影手段,尤其是网络出现后,传统的影院电影的功能已经开始下降,“‘大电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小电影’时代”。也正因为如此,电影节的意义愈发显得重要,他也一再强调自己对电影节功能的看法——“电影节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主流电影市场的补充。”在他看来,商业电影在全世界都永远是针对一般观众的娱乐片,但“各国的文艺片总要有个出路,这样的需求就导致了国际上众多的电影节活动”。而既然是主流商业市场的补充,那么电影节“就应该提供给观众一些主流市场看不到的电影,特别是一些有文化价值的电影”。在当前好莱坞的垄断状态下,这一点尤其重要。

不过在国内,电影节的这种积极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很多活动的主办方对宣传无不重视,选片也往往受到业内的很多关注,但在终端层面,“看电影”的问题始终为各界所忽略。“开幕式都是风风光光,一说开始放电影下面人都走光了。全世界只有亚洲这样,对电影毫无兴趣你来电影节干吗?” 在谢飞看来,电影节最重要的意义恰恰就是要给本地观众一个高质量的看片机会,“我们学院刚花了大钱把放映厅的设备从2K的换成4K,就是因为放映的高质量很重要。”但这在国内往往被忽视,“很多地方搞影展,放映条件很差,有些就弄个学校的阶梯教室就放了,主办方也不好好组织大家看,就忙在那边评奖。”这样的电影节远离了电影本身,“大家都忙于评奖,急功近利,不看电影,也没有扩大观众群,这是办电影节的一个误区”。

目前国内各某些电影节、奖的种种问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认识电影节的功能——给观众放电影才是电影节的核心,“像香港电影节,每年差不多都有四十天甚至是两个月的时间展映各国的电影,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上海电影节的长处也是每年能有三百来部影片在影院给内地观众放映,这在当地已经形成了氛围。”此外,在国际电影节竞争、抢片激烈的背景下,很多電影节也正是通过放映找到了自身的特色,“釜山每年也没多少国际首映的片子,它就是关注亚洲。台北电影节的一个特色是每年聚焦一个城市,比如今年聚焦的城市是伦敦,那就放很多关于伦敦的电影,每年一个,这样就形成了特色”。

另一方面,电影节的性质决定了其成功需要开放和国际化,但目前在国内,此类活动的审批管理仍然比较严格,尤其是面向国际范围的。国际学生展多年没有做大就有这方面的考虑,包括今年首次举办的“北京电影季”也没有明确采用“电影节”的说法,“其实一直也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但是谁都不去突破,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奇怪的事。”而在海外,办电影节要简单得多,“绝大多数都是民办,基本就是以民间为主,再加国家支持、社会赞助。”

篇5:刑法学讲义

第一部分、核心考点及区分标准

一、总论考点

(一)共同犯罪

1、共同正犯:共同行为导致的结果,客观上承担连带责任

2、共犯(以及共犯从属性):客观帮忙、教唆正犯行为+本人主观故意=共犯罪名

3、承继的共同犯罪:行为终了前加入,可构成共同犯罪

4、片面共犯行为:片面帮助成立帮忙犯;片面正犯、教唆有不同观点

5、共同犯罪与犯罪形态:各自主观停顿原因+正犯客观停顿阶段=犯罪形态

6、共犯关系的脱离:切断因果关系,才成立中止

7、共同犯罪与身份:各自利用各自身份,以主犯(职权作用大者)罪名定罪

(二)认识错误

1、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区分:主观有无认错客观对象?

2、具体认识错误与抽象认识错误的区分:客观事实是否超出主观罪名故意?

3、因果关系错误分三类(具体流程偏离、结果提前实现、事前故意);通说观点均既遂;少数观点“客观行为+行为时罪过”搭配。

4、共同犯罪人的认识错误:认识错误类别各自主观认定;罪名=正犯行为+各自故意。

5、法定符合说与具体符合说

(三)因果关系

1、判断因果关系的方法:先判断条件关系,后判断相当性(责任大小)。

2、特殊体质:不中断因果关系。

3、两个条件:依附关系,不中断因果关系;独立关系,作用大的条件,有因果关系。

4、重叠因果:两个行为均与结果具有条件关系,且作用均较大,均有因果关系。

5、共同正犯:对共同行为导致的结果,二人均负责。

6、同时犯:不能查明哪个行为导致结果,依照“存疑有利被告人”的证据规则,不能认定具有因果关系。

(四)正当防卫

1、防卫起因是不法(侵害),客观不法均可卫,包括过失、“黑吃罪”。

2、时间条件“正进行”,危险之虞可反击。可以预先设装置。

3、限度条件“必需说”,制止侵害所必需。

4、特殊防卫:严重人身暴力犯,打死打伤无所谓。

5、偶然防卫:客观上合法行为(通说合法。少数:不法未遂;不法既遂)+主观上犯罪故意。

二、分则罪名

(一)抢劫罪

1、行为与责任同时性。(1)甲伤害(杀害)时想劫财,才构成抢劫罪;(2)甲伤害(杀害)乙致昏迷(或死亡)后,临时起意拿走财物。甲构成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盗窃罪。

2、转化型抢劫的共犯(对暴力的共犯、承继共犯)。甲、乙共谋盗窃,甲暴力;乙对暴力没有共同行为(如放风),或不知情。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盗窃罪。二人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二)盗窃罪、诈骗罪

1、所有权人盗窃他人占有效力更高的财物。物主甲偷走出借给、质押给乙、法院扣押的财产,之后索赔。甲构成盗窃罪。

2、诈骗罪与盗窃罪区分:被骗人有无处分(放弃占有的行为、处分意识)。甲骗乙,但乙没有让甲把财物拿开,或者不知道甲拿走了财物,或者不知道拿的财物是什么(如调包),或者只是把乙骗开,甲构成盗窃罪。

3、三角诈骗与盗窃罪间接正犯的区分。甲骗乙而取得丙的财物,乙有处分权,甲是诈骗罪(三角诈骗);乙无处分权,甲是盗窃罪(间接正犯)。

(三)信用卡犯罪

1、盗窃、抢劫真的、实体的信用卡并使用的,构成盗窃罪、抢劫罪。甲盗窃信用卡后,乙知道而加入帮助使用,构成盗窃罪的共犯;乙误认是捡来的帮助使用,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2、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冒用数字信用卡。

3、利用信用卡的财产犯罪:

(1)骗取他人多刷、重复刷信用卡,利用止付或尚未开通的信用卡“搞钱”。

(2)甲的信用卡中没有实际对应的现金,利用ATM故障使其充值,或取现,构成盗窃罪(对象是银行的现金)。

(四)非法拘禁罪、绑架罪

1、共同犯罪。甲为了勒赎,骗乙说为了讨债,让乙扣押丙的。甲构成绑架罪,乙构成非法拘禁罪。二人在非法拘禁的范围内构成共同犯罪,对共同拘禁导致的结果客观上连带责任。

2、非法拘禁罪结果加重犯、转化犯的区分:关键在于对结果的罪过。甲非法拘禁罪(过失)致乙死亡,构成非法罪(致人死亡),即结果加重犯。甲使用暴力(故意)致乙死亡、重伤,构成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即转化犯。如乙自杀或他因导致结果,甲是基本犯(无因果)。

3、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分:勒赎目的(想向第三人、想使其知情、交换赎人)。(1)甲控制乙时,意图向乙母勒赎,甲构成绑架罪。(2)甲意图向乙本人要钱,甲构成抢劫罪。(3)甲控制乙,向近在咫尺的乙妻当钱要钱。甲构成抢劫罪。

4、“假绑架”。甲杀乙(或其它行为致人死亡)之后,临时起意假称“绑架”向第乙妻丙要钱。甲的前行为人构成故意杀人罪,后行为构成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想象竞合。

5、结果加重犯的未遂。甲绑架乙后,为灭口杀乙未死致重伤。甲构成绑架罪杀害被绑架人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少数观点认为是故意伤害致被绑架人重伤结果加重犯的既遂)。

(五)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

1、共同犯罪。二人共谋伤害,一人杀人、一人伤害,二人在伤害行为的范围内是共同犯罪。无论死亡结果谁造成,二人均客观上需共同伤害行为导致的结果负责。一人定故意杀人罪既遂,一人定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2、不作为故意杀人。符合总论不作为的成立条件:有作为义务(尤其是:先前行为必须有因果关系【最重要条件】)、有履行能力、因果关系。加上分则“杀人”行为。主观故意。

(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分:关键在于对公共安全结果的罪过。

2、司乘互殴。客观上因果关系,主观罪过。

(七)贪污罪、挪用公款罪

1、身份与共犯。按照主犯(职权作用大者)的犯罪性质定罪。

2、贪污罪与受贿罪区分:对方给与财物的应然权属归谁。

3、挪用公款罪的共同犯罪。各共同犯罪人,对于挪用公款的用途认识不一致的,应依据本人认识来确定挪用用途。

4、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有无非法所有目的。

(八)贿赂犯罪、渎职犯罪

1、连环贿赂的处理:倒着推。

2、中间人的定性。利用“官位”影响?人身影响?有通谋?

3、受贿后滥用职权的罪数:三罪择一重处,其他数罪并罚。

第二部分、小素材与套路模型

一、抢劫罪

1、【抢劫罪的共同犯罪】甲为劫财而对C某实施暴力杀伤致C某不能动弹,此时乙加入进来帮助甲劫财。乙又与甲一起对C某进一步实施的暴力,二人对着C某踢了数脚,后拿走了财物。C死亡,但是尸检无法查明C某是在乙加入之前死亡,还是在乙加入之后死亡。

【问题】甲、乙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2、【转化型抢劫与承继共犯】赵某捡到钱某的银行储值卡,在ATM机上提现2万;钱某发现后抓捕赵某,赵某为逃跑,教唆孙某“帮我挡一下钱某”。孙某将钱某打成重伤。

【问题】赵某、孙某的行为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3、【抢劫罪的对象】甲向张某借债100万,无法归还,欲图将张某杀死后不还债。遂用铁棒将张某打昏后(实际上重伤),以为张某已死亡,为制造假相,将在晚间将张某的“尸体”扔到高速路上。

司机乙时经过时,由于天黑看不清辗轧上了张某致其死亡。遂拿走张某身边的皮包,以为里面有钱,回家打开一看实际上有一包海洛因、张某的手机一部。乙又用张某手机给张某妻子打电话,谎称绑架,要求出10万元赎人。

【问题】甲、乙如何定性?说明理由。(可以说明不同观点)

4、【转化型抢劫中的部分转化】甲、乙、丙三人共谋偷富商丁某家的东西。甲放风,乙、丙入户。甲在外放风时,小区保安觉得可疑,上前询问甲,甲即将保安打昏致重伤,并将其藏在楼梯间垃圾桶里。

乙偷得一部手机(价值1万)先出门。丙偷一张信用卡;嫌偷到的少,又在丁的茶水中投放2小时后起作用的麻醉药,想一会儿再来找东西。

乙、丙出门后均对甲谎称丁醒了,什么东西都没偷着。甲告诉乙、丙刚才打了保安,但没说藏保安事。

随后三人离开丁家。2小时后丙回来,见丁不在(乙喝下该茶水后因事外出),便又取走丁家中4万元现金。

后乙反复使用丁的手机拨打国际长途电话,致使丁损失话费6000元。一周后,乙该手机丢弃在菜市场。丙用丁的信用卡在歌厅刷卡消费2万元,后发现是假卡。一天后,楼梯间垃圾桶里的保安被发现,因重伤后未得到及时救治死亡。

【问题】甲、乙、丙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5、【抢劫罪与防卫】甲在某烟酒店里将10瓶“六粮液”酒(每瓶1200元),放入价格相对较低的“三锅头”(每瓶200元)的包装盒中,向店主乙谎称购买“三锅头”酒,付款2000元,旋即被乙发现,欲逃离。

乙呼叫“抓骗子”欲抓甲,甲遂掏出匕首刺乙。

路人丙见状,捡起一块砖头上前朝甲的头部猛砸一下,甲受重伤倒地、渐无气息。乙、丙见状,误认为甲死亡、出了大事。二人遂借口送甲去医院治疗,途中将甲的“尸体”抛入河中。后甲尸被发现,经法医鉴定实系溺水死亡。

【问题】甲、乙、丙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6、【抢劫罪与片面共犯】甲知道乙计划在丙回家路上抢劫丙,为帮助乙取得财物,便暗中先赶到丙必经之路上,将丙打昏后离去(丙受重伤)。乙来到作案场所时,发现丙已倒在路边无气息,以为丙死,遂从丙家取走价值10万元的财物。

【问题】甲、乙如何定性?说明理由。(可以说明不同观点)

二、非法拘禁罪、绑架罪(抢劫罪)

7、【各怀鬼胎】赵浩欺骗钱敏说:白大斌欠债100万不还,去把其子白小斌带来,逼其还债。钱敏遂去抓白小斌,结果误将另一小孩方小斌当白小斌抓来关押在一地下室。

赵浩又给讲朱莉(系赵浩外甥女),告诉朱莉自己绑架了一个小孩,要求帮助自己打电话勒索财物。朱莉遂打电话给被害人家,提出了勒索50万元的条件。次日,赵浩再次要求朱莉继续向被害人家打电话勒索,朱莉予以拒绝。

之后,赵浩心想老关着小孩麻烦,遂趁钱敏不在,想将白小斌(实为方小斌)勒昏扔入河中淹死,实际用力过猛勒死。

三天后,赵浩见白某不给钱,又找情妇范冰,告诉范冰自己绑架了一个小孩关押起来了,要求范冰帮助自己打电话勒索财物,范冰也干了。白大斌以为遇到骗子,遂报案。

【问题】请分析赵浩、钱敏、朱莉、范冰的刑事责任(包括犯罪性质即罪名、犯罪形态、共同犯罪、数罪并罚等),须说明理由。

8、【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分】陈某欺骗高某,谎称赵某欠自己10万元货款未还,请高某协助索要。陈某和高某共同将赵扣押,对赵某拳打脚踢,强迫赵某拿钱。赵某迫于无奈给其公司出纳李某打电话,以谈成一笔生意急需10万元现金为由,让李某送钱过来。

李某送钱时见来人不认识,就不肯把钱交给高某。高某威胁李某说:“赵某已被我们扣押,不把钱给我,我们就把赵某给杀了”。李某不得已交钱。

高某回到宾馆房间,发现赵某已死。事后查明,赵某因爬窗逃跑被陈某用木棒猛击脑部,致赵某身亡。

【问题】陈某、高某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9、【假绑架】甲为劫取财物将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实昏迷受重伤),拿走丙身上的一张信用卡。

乙发现后,为制止甲而将甲打死。之后,乙又临时起意,搜甲身,搜走了刚才丙的信用卡。搜丙身,从丙携带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遂按名片上的电话给丙的妻子丁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要丁拿100万赎人,否则撕票。

之后,用丙的信用卡在商场透支消费2万元。丁报警后,甲、乙被抓获。

【问题】甲、乙的行为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10、【勒赎目的】郑某以80万元的价格卖给史某虫草100斤,但史某取得虫草后长期拖延不支付80万元货款。郑某欲图劫持史某,以向史某讨债,为壮胆吸食甲基苯丙胺(冰毒),闯入史某家。

后毒品效力发作,郑某出现被警察追捕的幻觉,手持一把西瓜刀劫持了史某,企图“躲避警察追捕”。民警接到报警后到达现场与郑某谈判,郑某提出他是美国间谍,现被国安追捕,需警察提供10万美金、一张机票,护送他返回美国。遭到拒绝后,郑某就持刀砍史某致其重伤。

民警立即冲入仓库将郑某制服并抓获归案。案发后经法医鉴定,郑某案发时患“精神活性物质(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

【问题】郑某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三、盗窃罪、诈骗罪

11、【财产犯罪推理方法】商家乙某出售商品,用二维码(帐号名称为“乙某”)收取货款。甲某见状遂,偷偷将贴在商家柜台上的二维码换成自己二维码,将二维码名称改为“乙某”。顾客丙某等人到乙某店里买东西时,都扫贴在柜台上的二维码付款,结果被支付至甲某账户上据为己有,案发时累计数额37万余元。

【问题】甲某行为如何定性?可陈述不种观点,须说明理由。

12、【所有权人偷他人占有财物】梁某向其车主李某借来一辆宝马汽车(价值50万元),冒充李某,将该车以20万元质押给薛某,并向薛作出还款赎回的书面承诺。得款20万元后,将钱款挥霍。李某知情后,向梁某索车。于是,二人合谋,梁某入户、李某放风,用备用钥匙从薛某处将车开走,归还给李某。

【问题】请分析梁某、李某的刑事责任(包括犯罪性质即罪名、犯罪形态、共同犯罪、数罪并罚等),须说明理由。

13、【三角诈骗罪与盗窃罪间接正犯】甲见邻居A某常年不在家,遂用万能钥匙打开A某家门,叫来收购废品的乙,欺骗乙说家里有废旧电器需要出售,将A某家里的冰箱(价值2万元)以400元“卖”给乙,让乙拖走,乙信以为真将冰箱拉走。

乙用三轮车将冰箱拉到小区门外,因三轮车没气了,去寻找打气筒。此时路人丙经过,见路旁有三轮车,且四下无人,就将三轮车、冰箱都拉走。

【问题】甲、乙、丙行为如何定性(如不计数额)?说明理由。

14、【处分意识】抠脚大汉陈男将自己的微信头像备注为“外围美女上门服务”,假装自己是卖淫女,诱骗欲嫖娼的张男加其微信。谈好价格后,陈男发送给张男一个“服务费3000元”的支付小程序虚假链接,欺骗张男点击付款。实际为手机木马程序,将张男微信零钱账户中的20万元全数转走。张男付款3000元到账后,男陈即刻将张男的微信账号拉黑。

【问题】请分析陈男的刑事责任(可以说明不同观点),须说明理由。

15、【案情】私营加油站业主胡某与无业人员孟某合谋,由孟某趁停在路边的货车的司机王某下车上厕所之机,打开货车油箱,抽光其内柴油,将柴油拎给胡某。再让司机加油以骗钱。

王某上完厕所,发现车快没油,只好开到胡某的加油站加油,要求加满。胡某趁王某不注意,先给油箱加半箱水和乳化剂、再加柴油,并更改油枪数字,谎称加满,要求支付满箱的加油款。(事实一)

胡某的行径被另一辆刚刚受骗的货车司机刘某发现,遂告知王某。王某察觉后,抓了胡某一个现行。王某、刘某二人找胡某理论,要求退钱。胡某不给,二人遂合力将胡某打倒,绑在刘某的大货车尾部,并打电话报警,等待警察到来。

此时,孟某打电话叫来翟某帮忙。翟某用斧子猛砍王某头部,致王某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孟某站在一旁放风。(事实二)

翟某再去砍刘某时,刘某赶紧驾驶货车逃走,将阻拦其的孟某撞成重伤;情急之下忘了车后还绑有胡某,将胡某拖死。(事实三)

【问题】请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与刑法原理分析胡某、孟某、翟某,刘某的刑事责任(不计数额。要求注重说明理由)。

四、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

16、【认识错误】甲给了乙A某照片,教唆杀手乙杀害仇人A某,乙将体貌特征相仿的B某误认为是A某,遂举枪瞄准射击。但乙枪法不准,只擦伤B某致其轻微伤;子弹飞过B某后,打中了站在B某身边的C某,致C某重伤。因B某患有血友病,流血不止而死亡。

【问题】甲、乙是何种认识错误?如何处理?(可以说明不同观点)

17、【认识错误】钱某出20万元,雇陈某去把仇人张某“做掉”。陈某收了钱却只想教训一下张某,见赵某与张某在路边聊天,向赵某扔出一根铁棍,想将赵某砸伤。赵某躲闪,铁棍击中张某,致张某死亡,赵某逃走。陈某在处理张某尸体时,临时起意拿走张某名贵手机一部、信用卡一张。后欺骗曲某说手机、信用卡是骗来的,让曲某把手机卖掉、信用卡取钱,二人分赃。曲某信以为真,猜配出信用卡密码、手机锁屏密码后,在张某的手机银行上将10万元,全部转账进自己账户,后又将手机卖掉得钱6千;欺骗陈某说信用卡上只有2万,分给陈某1.3万。

【问题】钱某、陈某、曲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可以说明不同观点)。说明理由。

18、【共同犯罪】李某以抢劫故意、孙某以绑架故意,各怀鬼胎,商量共同对A某实施暴力殴打,以控制A某。李某欺骗何某说是去“教训A某”,让何某帮忙在户外放风。

李某、孙某二人蒙面入户后,误将A某的表弟B某,认为是A某。李某殴打“A某”腹部,孙某却用铁棒猛砸“A某”的头部。

打了一会儿,A某的另一个仇人方某也过来了,见李某、孙某二人在打人,说“我也一起打”,方某加入后,也用铁棒猛砸头部。

后“A某”(B某)死亡,事后查明只有一处重伤,是因打击疼痛,而诱发心脏病发作死亡,但不知是何处打击所致。

打完人后,孙某还对A某的妻子C某实施了强奸。李某说“你慢用,不干我事,我走了”。方某却在出门后暗中帮孙某放风。

【问题】李某、孙某、何某、方某的行为如何认定?说明理由。

五、信用卡类犯罪

19、【案情】大款A某自从在某银行办了一张信用卡后,屡次“丢钱”。

甲在提款机上装了一个“盗卡器”,并在旁边装了一个摄像头,收集到提款机上取钱的A某的信用卡数据、取款密码,后伪造了一张信用卡,到商城买衣服到柜台上刷了3万块。(事实一)

乙看见甲刷卡,误将甲伪造的信用卡当作是真的信用卡,窃走并到ATM机上取了2万块现金。(事实二)

某次,A某到夜总会消费,花费1万元,刷卡的服务员丙刷了一次,让A某输入密码,转走了1万结账。丙见A某是大款,就骗A某说“信号中断,没刷上,请再刷一次”,又让A某再次输入密码,骗A向丙的账户转款1万。(事实三)

后来,A某去银行取钱时,银行工作人员丁告知A某其老磁条信用卡要升级为芯片卡,让其填写了新卡申请单,告知其随后即将新的信用卡以邮寄方式寄至其住址,等寄到后激活。三天后,丁在寄发A某信用卡邮件时,偷偷记下A某的信用卡账号、初始密码1234。(事实四)

尚未激活的信用卡被寄至A某小区物业。小区物业前台工作人员戊在管理、翻阅邮件时,发现了寄给A某的信用卡邮件,便趁机将邮件带回家。随后,戊通过拨打银行服务电话,提供信件中银行卡卡号、初始密码及身份资料等信息将该信件内银行卡激活后。先后冒用该卡提取现金、刷卡消费共计5万元。(事实五)

银行工作人员丁在网店上买东西时,尝试通过微信“让他人代付”功能,输入之前偷记下的A某的信用卡账号、密码结账,发现卡已激活,遂用A某的信用卡支付4万元。(事实六)

【问题】以上甲、乙、丙、丁、戊各人构成何罪?说明理由。

20、【案情】张某用其本人的邮政储蓄银行卡(余额为0)到一部ATM柜员机存款时,存入100元,发现现金退回,经查询发现账户余额却相应增加100元。于是连续500次恶意存款,账户余额变为5万元,然后到其他ATM机上跨取取走3万元。【问题】张某行为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21、【案情】许某在一自动取款机查询银行借记卡余额,只有300元;想取出100元,无意间多按一个“0”,输入了1000元,未料取款机即吐出1000元钞票,查余额卡只少了1元钱。许某见此情景,就连续不断地输入1000元进行操作,一共取走了30万元,然后迅速离去。

【问题】许某行为如何定性(如不计数额)?说明理由。

六、贪污罪、挪用公款罪

22、【贪污罪、挪用公款罪】A公司系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国有公司B公司占股份80%。A公司聘请甲担任A公司副总经理,分管公司财务。乙系B公司委派至A公司主管财务的财务部总监。甲、乙共管公司财务。丙为乙的同学,丙实施控制C公司。

丙想利用乙骗A公司的钱。于是欺骗乙说:“现在炒股很挣钱,你从A公司挪出200万借我,两个月后即还”。并送给了乙20万元。

乙心动了,但走账需要甲同意才行,又怕甲不答应,就欺骗甲说:“我最近买学区房差点钱,想偷偷从单位暂借一下,两个月后即还。”送给甲一块手表(价值10万)。甲答应了,再三叮嘱“两个月内一定要还啊。”

于是乙伪造了一份A公司与C公司的假供货合同,甲、乙二人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以支付C公司货款为名,将A公司200万元打到C公司帐户。丙取出后将部分款项用于贩卖毒品,后即逃匿。

两个月后,乙联系不上丙,这才发现受骗。索性又从A公司挪出100万,携款逃走。

乙半年内将100万元挥霍一空,走投无路后向司法机关投案,并交代了借公款给丙、接受丙贿赂和携款潜逃的事实,并提供线索协助司法机关将丙捉拿归案;但未交代与甲合谋之事。丙归案后主动交待了行贿和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

【问题】甲、乙、丙三人应当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七、贿赂犯罪、渎职犯罪

23、【案情】某村村委会主任王某,在受乡政府委托发放救灾专用大米期间,与村民陈某合谋,由陈某伪造申请材料,王某个人决定以个人名义将100吨大米(价值45万元)借与陈某开设的粮油公司出售,王某未谋取个人利益。

后来,该村集体决定要采购办公设备,某办公用品店主张某报价100万。王某找到张某说,“你报价300万,收到货款后把多出的200万打给我即可”。张某答应,收到货款后后依约给了王某200万。

王某的儿子王小果因嫖宿幼女多人被当地公安局抓获。王某为“捞人”,从村委会账户取款50万元购买数颗钻石,并指使会计刘某将账做平。王某将钻石送给当地县委书记李某,托其李某找公安局长曲某说情。李某遂指令曲某停止侦办王小果案。事后,王某又从村委会账户取款20万,送给曲某的妻子赵某,让赵某给曲某说一声“道谢”。但赵某收钱后,给曲某说起此事。曲某坚决让赵某退还,赵某表面答应,后自己挥霍。

【问题】王某、陈某、张某、李某、曲某、赵某应当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八、计算机背的财产犯罪

24、【黑客孟某、何某案】黑客孟某、何某精通电脑。孟某利用黑客程序并通过互联网,窃得A公司所有的腾讯在线充值系统的登录账号和密码。后与何某取得了联系,预谋合谋入侵A公司的在线充值系统,窃取Q币和游戏点卡后在网上低价抛售。孟某在找到买家并谈妥价格后,通知何某登录A公司系统,为买家的QQ号充入Q币,并要求买家向其工商银行牡丹灵通卡内划款。期间,何某除按照孟某的指令为买家充入Q币外,还先后为自己及其朋友的QQ号充人数量不等的Q币。何某陆续从A公司的账户内窃取Q币32298只。销赃价格每只Q币最高0.6元,最低0.2元。被害单位A公司与腾讯公司的合同价为每只Q币0.8元。(事实一)

另查,孟某还曾在路上捡拾取得一张户名为朱某某的中国银行活期存折。因该存折加有密码,孟某即在家中多次登录中国银行网上银行,估猜、配写密码,均因密码错误未果。后来,孟某将此情况告知何某,何某遂在网上查询到朱某某的手机号码。后何某以手机号码后六位数作为密码,在中国银行某分理处柜台上,谎称代朱某某取款,取走现金13万元,分给孟某7万元。(事实二)

【问题】孟某、何某二人的行为如何定性?须说明理由。

九、黑社会犯罪

25、【案情】甲组织黑帮组织,自立为“帮主”,在某市开有A公司,主要业务是帮人讨债。乙、丙为一般参加者。(事实一)

A某、B某到甲的地盘上“踢馆”,为立威,甲遂聚集8人(其中乙、丙为积极参加者),与A某、B某二人,持械在某废弃厂房里“约架”相互对打,导致B某被打成重伤,治疗十天后死亡。事后证据可以证明,B某系乙打伤;甲方也有二人受轻微伤,不知是A某还是B某打的。(事实二)

【问题】甲、乙、丙,A某的行为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第三部分、综合案例

一、胡某、陈某偷变压器案

胡某、陈某两人酒后(血液中的乙醇含量为210毫克/100毫升),借着酒劲合谋,由陈某在外放风,胡某潜入某变电站,偷某变电站院内堆放的未通电使用的变压器。胡某潜入后,见A某在变压器旁站着,就误认为A某是管理变压器的变电站员工;遂上前直接将A某打昏(致轻伤),将变压器运出。事实上,A某只是路过的无关农民。(事实一)

胡某还未运出大门,变电站员工B某即归来,胡某见状放下变压器逃离。陈某一拳将B某打倒在地,也逃走。B某爬起来后穷追不舍,陈某见跑不掉,就欺骗路人张某说“我被人追杀,快帮我”。张某信以为真,上前将B某打成重伤。(事实二)

胡某匆忙开走停在路边一辆未熄火的汽车(为车主C某),逃走。因超速不小心而将一行为撞成重伤。胡某恐慌而逃走,在县城干道密集车流中反复并线、曲折穿插。违章逆行并闯红灯,连撞三辆汽车,致三死一重伤。事故发生后,胡某逃离了现场。(事实三)

事发当晚,胡某承担法律责任,要求雷某为其交通事故顶罪,并答应支付给雷10万元。雷某便前往交警队投案并冒充交通事故的肇事者。第二天,胡某又唆使雷某的妻子蒋某火到交警大队作伪证,作了雷某发生交通事故的虚假证言。(事实四)

另外,还查明胡某明知自己感染有艾滋病,仍然嫖娼,导致两名卖淫女也被感染。(事实五)

【问题】请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与刑法原理分析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要求注重说明理由)。

二、盗卖备用铁桥案

【案情】(1)行为人甲某到由丙某经营的“废旧购销部”店里,自称自己是铁路总公司(国有全资公司)的工作人员,谎称公司有架设在该镇一处废弃铁桥(实为备用铁桥)要变卖,问丙某要不要买。丙某见有利可图,答应要买,但需甲某出具证明手续,证明货源可靠真实。(事实一)

(2)甲某找到乙某,称自己要对人实施诈骗,请乙某帮助伪造印章,乙某遂帮甲某伪造了“铁路总公司”的假印章。甲某用该印章加盖在一份自己制作的假证明上,内容是经铁路总公司同意将废弃铁桥以80万元转卖给丙某,由买方进行拆除。(事实二)

(3)甲某将此证明拿给丙某看,骗取了丙某的信任,丙某支付给甲某80万元钱。第二天,丙某组织雇请民工对铁桥进行拆除,甲某到场观看。(事实三)

(4)铁路总公司主管人员B某接获报告后,前往现场对丙某、甲某的行为进行制止、抓捕。丙某误认为B某无理阻挠、敲诈自己而为阻止B某,甲某为了抗拒抓捕,二人合力将B某打成重伤。B某身上仅有一处重伤,不知是甲某导致,还是丙某导致。后甲某借机离开现场溜走,丙某将拆下的角铁运回。(事实四)

(5)甲某走脱后,半路中寻思如B某以后报案会抓获自己,于是购买了一把菜刀,返回现场持刀砍杀B某,欲杀人灭口。甲某的仇人丁某恰好经过此处,为报仇用木棒从身后猛击甲某的头部,将甲某杀死。事后才发现居然阴差阳错救了B某一命,B某被甲某砍成重伤。(事实五)

破案后,被拆走的铁路总公司经物价部门鉴定价值500万元。

【问题】

(1)根据事实一、事实二、事实三回答问题(注意:回答本题时不涉及事实四、事实五):如果本案案情只进行至事实三即告结束,则甲某、乙某、丙某构成何罪?是否成立共同犯罪?说明理由。

(2)根据本案全部五项事实(事实一至事实五)回答问题:甲某、乙某、丙某构成何罪?是否成立共同犯罪?说明理由(可以说明不同观点)。

(3)本案事实五中,对于丁某行为的性质如何?说明三种以上的不同观点的理据。

三、赵某、钱某盗窃、杀人案

【案情】赵某、钱某经合谋,一起携带作案工具,翻墙进入刘某家中偷东西。钱某钻入西屋,翻找钱款未果。赵某到东屋翻抽屉,将正在东屋睡觉的刘某惊醒。刘某起身抓赵某,赵某遂用钳子朝刘头部猛击,见刘不动,认为刘某已死,拿走抽屉的9700元钱、一部手机、一张工行储蓄卡。

为毁灭罪证,赵某用打火机点燃一纤维编织袋扔在刘所盖的被子上,实际导致刘某颅脑损伤后吸入一氧化碳窒息死亡。周边没有其他人或物,也未引起火灾。(事实一)

钱某见死人了,极为害怕。赵某把从刘某处得到的工行储蓄卡给钱某,对钱某说:“这是我搞到的卡,你去试一下密码,取的钱全归你”。钱某在ATM机猜配“123456”成功,将卡中的2万元取出。(事实二)

三天后,钱某还是害怕,就打电话劝说赵某和他一起去公安局投案。赵某听说后,购买硫酸倒入一玻璃水瓶中携至钱某家中,举着水瓶威胁钱某说:“真想用硫酸泼到你脸上”,欲拧开水瓶盖子泼,情急之下未能打开。遂将玻璃水瓶放在桌子上。钱某误认为水瓶中系清水,为稳定自己情绪降温,拿起水瓶拧开杯盖,将“水”倒在自己的头上,致其身体多部位被硫酸烧成重伤。赵某在一旁观望长达八分钟,并未制止。(事实三)

钱某被送医治疗后,投案的欲望更加强烈。赵某闻知后担心钱某报警,于是决定杀死钱某。为壮胆,作案之前赵某还吸食了摇头丸。后于深夜潜入钱某病房,用被子蒙住“钱某”,导致“钱某”窒息而死。事后查明,赵某吸食摇头丸后因出现精神病症状,在精神病状态下作案,而走错了病房,将相邻病房的杨某捂死了。赵某被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事实四)

案发后,赵某被拘留。赵某的妻子孙某,找到该县工商局局长李某,希望李某帮助“捞人”。李某和自己的情妇周某,一起与孙某见面,向孙某谎称周某系省公安厅厅长的朋友,周某可找该公安厅长把赵某放出来,让孙某给了周某30万。得钱后,李某直接打电话给该县公安局长吴某,希望吴某帮忙,被吴某拒绝。(事实五)

【问题】

1、事实一中,赵某、钱某构成何罪?是否构成共同犯罪?说明理由。

2、事实二中,赵某、钱某构成何罪?是否构成共同犯罪?说明理由。

3、事实三中,赵某构成何罪?说明理由。

4、事实四中,赵某构成何罪?犯罪形态如何?是否可以从宽处罚?说明理由。

5、事实五中,李某、周某构成何罪?说明理由。

四、赵某、孙某教训钱某案

【案情】“互联网P2P金融公司”A公司(民营公司)的总经理赵某编造引资理由,许诺年利率40%的高额利息回报,以A公司名义向社会集资1000万元。因为利率太高,资金无法周转。赵某明知不能归还,又集资3000万元,用于归还之前的利息,导致该笔款项不能归还。经查,A公司另有其他合法经营业务,但几乎没有收入。(事实一)

钱某原系A公司的会计,利用管账之机将A公司集资所得20万据为己有,被赵某发现后,责令其交还该20万,并将其辞退。钱某离职后偷偷将部分会计账本带走,向赵某索要200万,扬言不给就向公安举报赵某犯罪。(事实二)

赵某害怕,遂出资2万元雇请孙某去“教训一下”钱某,让钱某闭嘴。孙某找到李某帮忙,商量好一起去教训钱某。为了保险起见,孙某又找到周某,骗周某说“我要去钱某家抢劫,你帮我去放风吧”,周某同意。

第二天上午,三人开车到钱某家。周某在门外放风,孙某与李某各持一把水果刀捅钱某的胳膊,钱某躲闪,孙某误捅中同伙李某的心脏,将李某捅死。钱某大叫“杀人啦”,孙某出门后慌忙带上周某,开车逃走。(事实三)

孙某在一十字路口处闯红灯,将一骑自行车的行人张某撞倒。周某下车查看,知道张某还活着,却骗孙某说“人早死了,我们快逃”。孙某摸了下张某,误以为没有呼吸已死亡,遂与周某一起将张某的“尸体”抬到路边水沟里隐藏起来,之后逃离现场。一天后,张某被路人发现,送往医院医治无效死亡。(事实四)

案发后,周某在前往派出所投案途中被抓获,到案后其如实供述了帮孙某放风的事实,并揭发了孙某撞人的事实,但不承认自己与孙某一起将张某“抛尸”。(事实五)

【问题】

1、事实一中,赵某构成何罪?是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说明理由。

2、事实二中,钱某构成何罪?说明理由。

3、事实三中,孙某、周某构成何罪?可以作为不同观点。并说明理由。

4、事实四中,孙某、周某构成何罪?说明理由。

5、事实五中,周某是否构成自首、立功?说明理由。

五、码农赵某案

【案情】赵某系某影视城景区网管员。其通过PE光盘启动该影视城网络部开发组组长马某的电脑,盗取了公司检售票系统源程序和服务器密码。遂在其笔记本电脑上编写程序,可以秘密侵入影视城检售票系统,修改景区门票数据,将允许进入人数从一人改成多人,遂产生以此谋利的想法,遂与妻子章某商议,由章某寻找客源。

由章某找到客人8人后,先以195元的价格购买一张一人次的影视城原始电子门票卡,由赵某侵入检售票系统,根据卡号将人数修改为8人。章某向实际带入游客每人收费150元。赵某改卡40余张,以此获利42000元。(事实一)

赵某还设置了一个“游戏装备交易网站”网页,开设无货可供的店铺,以低价吸引买家购买热门网络游戏的游戏装备。让章某假扮卖家,与买家商谈好商品价格后,以方便买家购物为由,让其将货款打入“交易网站账户”(实为赵某的私人账户)。采用上述手段作案,获取买家12000元,未发货而注销网页。(事实二)

赵某利用编程技术,编写了“一块钱中奖得电脑”的弹窗广告程序(实为木马程序),在公开网络上散布。一旦上网者点击该弹窗广告,木马程序即置入上网者电脑,搜索电脑中的银行网银账户。如果此时上网者银行网银账户打开,即可操作他人账户而转账。赵某以此方式转走他人账户钱款10万元。(事实三)

赵某、章某的罪行被马某发现后,马某扬言要举报。为报复马某,赵某偷偷潜入马某宿舍,在饮水机里投放毒药。未料此期间马某出差,马某的女友董某一直借住在马某宿舍,董某饮水后,因中毒诱发糖尿病死亡。(事实四)

【问题】请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与刑法原理分析赵某、章某的刑事责任。要求注重说明理由,并可作答不同观点。

六、腐败窝案

【案情】张甲的女儿参加高考,没有达到某公立双一流大学录取线,张甲想出钱托人找关系,但是苦于没有钱,也没有可找的熟人。

张甲的弟弟张乙在某村委会作村支部书记,刚好乡政府委托乙给贫困农村家庭发放“扶贫款”。张甲遂找到张乙,骗张乙说要开公司,让张乙挪出“扶贫款”100万借给自己,三个月内必还;张乙信用为真,挪出100万给张甲。

有钱之后,张甲辗转找到该高校所在市的教委副主任杨某,送给其100万,让杨某帮忙。

杨某知道该市文工团歌舞团歌唱演员罗某,系该大学主管招生的副校长丁某的情妇,遂借机拉扰杨某,购买了当地一家美容机构价值30万元的美容服务“会员资格”送给杨某。让罗某把此事告知丁某,帮忙打招呼。

罗某趁与丁某相处之时,把杨某的请托事项,并且告诉了送自己美容服务的事情。丁某答应帮忙。但是,由于教育部严管大学招生,丁某无法录取张甲的女儿。杨某知道事情办不了,退给张甲20万,谎称其他80万找关系时花掉了。

眼看三个月就要到期,张甲无奈,只好先将另找朋友借100万还给张乙,张乙匆忙将100万还回“扶贫款”账户。自出借到还款时间为两个半月。

又过了两个月,因扫黑除恶扫到村级单位,导致张乙案发。当地监察委员会对张乙立案。张乙又送给当地政法委书记何某10万,让何某给监察委员会主任朱某招呼。朱某仅对张乙作违纪处理。

篇6:刑法学讲义

城管“学讲义、悟讲义、用讲义”心得体会

7月19日,**区组织全区宣传系统干部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以下简称《讲义》),会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立即组织相关人员传达会议精神,学习《讲义》内容,切实提高对习近平新时代新闻思想工作的认识,指导城管系统工作不断推向纵深。通过连日来的学习,我局深刻认识到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工作对城市管理部门工作的指导意义,尤其是《讲义》的出版,对习近平新闻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阐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实用性,为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要旗帜鲜明一心跟党走,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工作水平。在数据“大爆炸”的新形势下,全体干部职工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对内对外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我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上到国家,下到单位,都必须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干事业,要时刻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只有道路正确了,事业才会蒸蒸日上,偏离了道路,将会万劫不复。作为城市管理责任部门,应该旗帜鲜明地带领全局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在党的引领下干出一番事业。

要俯下身子为群众办事。通过学习《讲义》,我们认识到现在部分干部正是因为心里没有装下群众,干工作没有为群众的利益出发,才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导致干群关系的紧张。作为城市管理工作者,每天都在和基层的群众打交道,“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每年春节前,江北的肉农没有合适的地方贩卖年货猪肉,我局想办法在汽车西站搭建临时年货销售点,既解决了周边交通拥堵的问题,又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每年夏天瓜果上市旺季,大量瓜农进城,为让城区的“面子”和瓜农的“肚皮”和谐共存,我局想办法设置瓜果临时销售点,并安排城管队员挑箩当担为腿脚不便的瓜农运送物资,“箩筐城管”的美誉传遍全国……多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我们的工作才真正有了意义,新闻宣传工作才真真切切的“有血有肉”,群众百姓才会打心底为我们的工作点赞。

上一篇:刘老师400字作文下一篇:观课心得(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