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党建力促脱贫攻坚

2024-04-27

抓实党建力促脱贫攻坚(精选6篇)

篇1:抓实党建力促脱贫攻坚

XXX镇:

“四项措施”抓实党建促脱贫攻坚

XXX镇党委要求全体党员和干部要在扶贫攻坚战中做表率、显身手,通过“四项措施”,抓实党建促脱贫攻坚,提高帮扶精准度,努力站稳扶贫一线,努力拔掉贫困钉子,为全镇脱贫攻坚带好头、指好路。

一、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脱贫攻坚核心力。镇党委狠抓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成立党委书记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挂图作战,下设指挥部办公室、4个驻村工作组、1个脱贫攻坚督查组,并安排3名工作能力强的同志专门负责扶贫工作,同时精准选派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根据每户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并要求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群众,充实配强扶贫工作力量,实现全镇192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提升脱贫攻坚核心力。

二、狠抓帮扶项目建设,创新脱贫攻坚载体。镇党委在贫困村XXX村成立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安排党委委员作为贫困村的“党建联系人”,帮助村上强班子、理思路、促发展。目前,XXX村投资200余万元,新建村两委活动室、老年人幸福院、文化广场;投资54万元,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处;投资30万元,硬化XXX至大庄通村公路;联系驻村工作队投资40万元,硬化村内生产道路;协同神海水务公司投资60万元,新建小杂粮加工厂、油料厂、1 土豆加工厂各1处;新建宽幅梯田500亩;组织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发展家庭经济,提升农村贫困户创业能力,创新脱贫攻坚载体。预计,该村将于2017年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三、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

镇党委以“一村一品”和“微实事承诺制”抓实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在全镇13个村打造“党建示范型、产业发展型、魅力乡村型、文明创建型”四个“一村一品”党建特色品牌。实施了xxx村脱贫帮扶项目建设、阳崖沟村美丽乡村建设、南沟村移民搬迁项目建设等。同时,践行“微实事承诺制”,党委将各党支部按照党小组划分,要求党小组和党员自觉履职,主动拟定脱贫攻坚“微实事”项目,实施“三账”问责(即:年初建账,明工作目标;年中盘账,比工作进度;年底结账,亮工作业绩),通过就业支持、危房改造、健康帮扶、兜底保障等,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

四、狠抓制度机制建设,激发脱贫攻坚新活力。镇党委积极构建党建责任管理模式,以“争先整后”、“述评考”制度抓责任,以“定查评”工作法促发展,以“四议两公开”工作保稳定。制定“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镇村干部脱贫攻坚考核实施意见、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监督问责意见等,助推脱贫攻坚显实效。建立“网式”督导制度,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党建重点督查内容。根据考核考评和督导督查结果进行奖惩,对在脱贫攻坚中表现优秀 2 的干部重点培养使用;对发现一般性问题的, 及时约谈整改;对脱贫攻坚整改不力、发生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的严格追究责任。

篇2:抓实党建力促脱贫攻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15日主持召开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指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组织工作的职责所在、责任所系,要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建强基层党组织、夯实基层基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基层党组织是抓好“党建+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只有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三个作用”,筑牢农村基层组织,才能助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做好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为加快脱贫攻坚,只有将党建工作、产业发展、大户带动、带资入股有机结合,为企业注入党建的“血液”,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一线上,大力推行“支部+大户+农户”模式,打造产业支部示范基地,通过技术培训、政策宣传、发展产业等方式,支持和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做好攻坚克难的领路人。乡镇应加强“双包”制度建设,特别是协调上级选派部门切实加强选派干部管理,切实强化后勤保障,真正让驻村“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各村“第一书记”驻村以后,要在详细掌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帮助村民选准致富项目,因地制宜制定脱贫计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帮扶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把关定向、整合资源、攻坚拨寨的关键作用。

篇3:抓实党建力促脱贫攻坚

一、强队伍,打造脱贫攻坚强大引擎

坚持选优配强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两支队伍,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扶贫队伍。

一是精准选派驻村工作组。严格落实“一把手”脱贫攻坚责任制,99个县直机关均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挂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按“1+X”模式成立由一名副职任组长的驻村工作组。在此基础上,对全县86个“十三五”贫困村进行全方位摸排,分类建档,结合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按照“党群部门联软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的原则,合理确定各县直机关挂点帮扶贫困村,实现贫困村全覆盖,确保帮扶精准对接。

二是多维监管第一书记。采取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方式,从县直单位和乡镇机关中选派307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具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优秀后备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实现全县307个行政村全覆盖。制定《吉安县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第一书记全部脱离原工作岗位,吃住在村,并公开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创新提出“工作考勤、业绩考核、政策考试,群众测评、组织部评议和工作述职”为主要内容的“三考两评一述”考评机制,实现“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工作优不优、业绩来衡量”,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沉得住、干得好。

二、优服务,找准脱贫攻坚有力抓手

着力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帮助挂点贫困村建档立卡、建强班子、培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落脚点。

一是严格程序帮助精准识别。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及时组织机关党员深入到所挂点联系村组,会同村“两委”挨家挨户进行信息采集,摸清贫困情况、致贫原因,帮助建立和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台账,指导各村严格按照“信息采集-综合评估-逐级审核-民主评议-公开公示”的步骤,对所有农户进行精准识别,为有针对性帮扶奠定基础。

二是多措并举建强村级班子。实行县直机关和村党支部党建共建,围绕“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推进村“131”治理模式,督促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民情理事会,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建工作基本制度。整合优势资源,在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上合力出招,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上多方筹资,在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上“对症下药”,有效促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三是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紧紧抓住增加贫困户收入这一核心任务,在大力发展和壮大“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横江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进园务工”四个一精准扶贫产业基础上,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帮助建立专业合作社,及时协调落实农业保险、产业扶助等政策措施。组织4200余户贫困户通过贷款资金、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方式入股各类产业合作社,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四是凝聚合力建设基础设施。将完善基础设施作为帮助挂点村提升脱贫能力的关键,从道路硬化、水渠维修、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入手,整合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精准扶贫硬件基础。圳上村下沙自然村原是个不通路的小村子,挂点单位县发改委积极帮助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对进村道路进行硬化,彻底结束该村不通公路的历史。

三、健机制,强化脱贫攻坚长效保障

通过实践探索,总结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方式方法,将其上升为制度和政策层面,构建起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调研走访机制。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探索出的“五访纳谏”、“下访听诉”、“民事直通车春风化积案”等有效做法,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十项制度》,对县级领导、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到挂点乡镇和贫困村蹲住调研作出每月不得少于1次、每年不得少于一周的量化安排,高位推动协调解决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难题。对驻村工作组及第一书记,则要求在每年年初,围绕走遍所有贫困户、所有党员、所有农户,找准致贫原因、扶贫办法、脱贫计划的“三个走遍三个找准”要求,开展集中调研月活动,帮助贫困村党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年度计划。

二是健全结对帮扶机制。坚持群众不稳定脱贫不脱钩,建立县级领导挂点、机关干部包户、第一书记帮扶、农村党员结对、技术人员指导“五个覆盖”脱贫帮扶机制,县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天河、油田等偏远乡镇调研指导脱贫工作,示范引领其他36名县级领导挂点帮扶1~2个贫困村;按照“副县级以上4户、正科级3户、副科级2户、科级以下1户”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4321”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组织4800余名县直机关党员干部组成精准扶贫连心小分队,结对联系86个贫困村、5900余户贫困群众;通过开展“捐一日工资、帮扶微心愿”活动,为贫困户捐赠103.6万元、实现了一批个人“微心愿”;选派307名科级及后备干部到全县307个行政村脱产任第一书记,全程服务群众脱贫致富;组织千余名农村先富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选派129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产业技术培训230余次,受益贫困户3348户,确保“脱贫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形成“驻村工作组帮扶、全体党员干部参与”的生动格局。

三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实行县纪委、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乡镇党委、扶贫和移民办联动管理机制,强化扶贫一线干部日常监管。建立乡镇党委及班子成员、帮村单位及领导、驻村包户干部共抓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采取电话暗访、随时查访、定期通报等方式,分乡镇、分时间、分阶段派出专项督查组进村入户跟踪问效,督促集中精力抓好精准识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具体工作,形成了机关党建工作服务脱贫攻坚的鲜明导向。

篇4:抓实党建力促脱贫攻坚

梁健:《源流》:新时期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请您介绍一下我省在前两轮扶贫开发“双到”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梁健:广东省委、省政府一向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作为解决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扎实推进。从1986年开始,实施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到2008年全省减少约800万贫困人口,基本消除了年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从2009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在前两轮扶贫开发中,就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做法,整合各方资源对口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共帮扶5978个贫困村,相继解决50.7万相对贫困户、249.2万相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特别是2013年开展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靶向疗法”,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全省3599个帮扶单位共派出7986名干部驻村,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02.95亿元,顺利完成对20.9万贫困户、90.6万贫困人口、2571个相对贫困村和21个扶贫开发重点帮扶县的帮扶任务。2015年,受帮扶相对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20元,相当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9%;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完成“两不具备”移民搬迁3.8万户、16.8万人;贫困村基层建设得到加强,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有力促进了全省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了更大的步伐。主要经验如下:

一是建立起动态贫困标准。2011年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的《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规定,农村扶贫标准由省政府制定,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根据2012年广东出台的《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意见》,我省将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作为2013-2015年新的扶贫标准,约为3478元,比全国2011年扶贫标准约高出1178元。同时,《意见》明确2016-2020年广东将以2015年为基础,根据当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相对贫困人口规模,确定贫困标准。

二是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模式。我省实施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对全省贫困户“建档立卡”,实施 “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靶向疗法”,逐户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逐村制定年度计划和三年规划,确保每一贫困村、贫困户都有切实可行的脱贫规划,确保每一贫困村、贫困户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帮扶,极大地提高了扶贫的成效,是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转变和突破。

三是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领导挂钩落实责任,省委常委和分管农口的副省长各挂钩联系一个市督导工作;省直各部门一把手作为挂钩帮扶贫困村第一责任人;各市四套班子成员全部挂村挂户,明确领导责任。集中各方资源对口帮扶。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珠江三角洲6个经济发达市以及粤东西北12个市的有关单位共派出3541个工作组、11524名干部进村驻点。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开发。实现了由单纯依靠政府向政府主导、部门协调行动、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的格局转变。2010年起,我省在全国首开先河,设立“广东扶贫济困日”,扶贫济困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和统一行动。

四是严格实施考核问责制度。为确保扶贫“双到”工作成效,我省实施了扶贫考核制和问责制,省相关部门出台考评办法,公开考评结果,并将扶贫“双到”成效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

五是建立扶贫与党建两手抓工作机制。我省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坚持一手抓扶贫、一手抓党建,把扶贫工作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培养能人强班子、帮扶单位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联系等措施,打造“永远不撤走的工作队”,大大提高了被帮扶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巩固扶贫成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机制保障。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一是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二是坚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靶向疗法”,进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三是坚持完善驻村挂钩、对口帮扶、考核评价等机制,推动扶贫开发逐步科学化、常态化;四是坚持协调配合、广泛动员,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切合我省实际,符合党中央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有效提高了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为接下来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积累了经验、夯实了基础。

《源流》:我省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是什么?应该把握哪些问题?

梁健:我省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项工程,着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确保到2018年全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省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我省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按照中央部署,结合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安排,省委、省政府确定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概括起来就是,确保到2018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按今后三年年均增长不低于7%计算,预测201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不低于16367元。通过三年脱贫攻坚,要使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低于45%,即不低于7365元;符合政策的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确保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不低于60%,即不低于9820元,确保全部出列。按年度分三步走:到2016年底,实现50万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到2017年底,实现60万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到2018年底,实现66.5万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全部相对贫困村出列。

nlc202309082040

经严格测算,我省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2014年不变价)作为扶贫标准,已认定全省农村70.8万户、176.5万人为相对贫困人口,其中扶贫帮扶对象127.5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低保户68.9万人),纳入低保无劳动能力人员48.9万人;55.2万人分布在相对贫困村内,121.2万人分散在相对贫困村外;同时按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8000元(2014年不变价)、相对贫困人口占全村户籍人口5%以上作为标准,认定全省2277条村为相对贫困村。要稳定实现70.8万户、176.5万人、2277条村“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必须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扎实推进。

新时期脱贫攻坚战应把握四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精准的要求贯穿扶贫开发各领域各环节,对贫困人口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贫困户和贫困村实行精准化帮扶,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到村、到户、到人。二要坚持立足发展,社保兜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推动“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同时强化底线思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三要坚持点面结合,全员覆盖。既要集中力量实现点上突破,着力帮扶贫困村内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又要注重面上推进,同步帮扶贫困村外分散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使帮扶资源、帮扶举措、帮扶责任覆盖全部贫困人口,不让一人掉队。四要坚持多方共济,凝聚合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积极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倾斜配置,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合力攻坚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源流》:从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看,广东先行探索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把劲?在新时期脱贫攻坚战中,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梁健:一是脱贫主体意识有待增强。部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责任意识仍然不强,认为扶贫工作是帮扶单位“要我脱贫”、“等靠要”思想未彻底消除。扶贫项目的实施大多由扶贫单位承担落实,被帮扶县、镇党委政府未能充分发挥主导统筹的作用,有的镇村干部对扶贫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整合资源推进精准扶贫的力度有待加强。主要是发挥各行业部门作用,集中力量解决贫困地区突出问题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倡导社会扶贫参与机制有待健全,缺乏完善的宣传、引导、组织、激励机制,缺少发挥志愿者、企业参与扶贫的制度安排。三是对分散在相对贫困村外的贫困人口帮扶力度小。过去分散在相对贫困村外的贫困人口主要由所在地市、县帮扶,由于欠发达地区扶贫任务重、扶贫资源有限,扶贫项目向重点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导致面上的贫困户帮扶不到位。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是建立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落实省、市、县、镇、村五级党政一把手抓扶贫责任,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细化工作任务、目标、进度,严格督查落实。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把脱贫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县委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

二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要求。打好政策组合拳,完善相关的配套帮扶措施,出台实施工作方案,打造扶贫工作“1+N”政策措施体系。把“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要求融入到广东新时期精准扶贫政策措施之中,运用我省扶贫开发“双到”成功经验,制定1+N精准扶贫法规政策措施,实施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救助保障等脱贫攻坚十项工程;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发挥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探索建立资产收益扶持机制等方面,强化脱贫攻坚政策支撑。

三是强化定点帮扶、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继续实施省直、中直驻粤单位等定点帮扶,同时,充分发挥省直有关部门行业的职能,加大教育、卫生、文化、环保、民政、交通、电力、水利、农业、旅游、金融等行业扶贫工作力度。强化社会扶贫,开展“万企帮万村”、扶贫志愿者行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继续发挥好“国家扶贫日”和“广东扶贫济困日”平台作用,募得的资金高效用于精准扶贫工作。

四是把精准的要求贯穿扶贫开发各领域、各环节。尤其是对分散贫困户的帮扶,坚持点面结合,全员覆盖,既要集中力量实现点上突破,着力帮扶贫困村内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又要注重面上推进,同步帮扶贫困村外分散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使帮扶资源、帮扶举措、帮扶责任覆盖全部贫困人口,不让一人掉队。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实行精准化帮扶,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强化底线思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源流》:应该怎样理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主要精神?

梁健: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5〕6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从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民生改善、转移就业、精准扶贫、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老区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主要任务。主要是体现在:一是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筹谋划老区开发建设工作,确保老区贫困群众如期脱贫;二是围绕破解区域发展的“瓶颈”制约,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尽快改善老区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围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解决老区一批突出民生问题,加快推进老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围绕市场需要和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增强老区自我发展能力;五是围绕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打造永续发展的美丽老区;六是围绕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支持老区积极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源流》:《指导意见》中强调,要“高度重视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您认为怎样才能体现对革命老区的政策支持?我省如何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

nlc202309082040

梁健:《指导意见》从加强规划引导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土地政策保障、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政策、提高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标准、促进干部人才交流和对口帮扶等六个方面,明确了一系列支持老区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在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和专项规划时,优先将老区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并给予重点支持;在分解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重点向贫困老区县倾斜;完善老区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政策;提高“三红”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和定期生活补助标准;加大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与贫困老区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工作力度,实现定点扶贫工作对贫困老区的全覆盖。

针对我省革命老区的实际情况,省扶贫办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三类地区加快建设发展。我的意见:一是继续加大省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加大重大项目向三类地区的倾斜;三是加大发展老区红色旅游的建设和推介力度;四是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坚持“同等优先”的原则,加大对老区相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五是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纪要》(发改办地区〔2016〕45号)和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广东省革命老区贫困县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有关问题的复函》(发改办地区〔2016〕347号)的精神,制定好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措施。要在精准瞄准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奔康的前提下,主动与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按职责分工,积极沟通协调,确保中央和国家扶持我省革命老区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六是继续争取中央彩票资金对广东的支持。我办将继续与国务院扶贫办加强沟通联系,确保中央彩票资金对广东的支持不断增加。

《源流》:我省各级老促会在革命老区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您认为,在新时期应该怎样发挥老促会的作用?请您对《源流》杂志社提点宝贵意见?

梁健:各级老促会都有一批老同志,他们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老促会以积极的作为,践行着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的立会宗旨。坚持把主要心思和重要力量用在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努力发挥好老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把老区的建设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为党为国分忧、为老区人民解困,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忠诚地为党的宏伟大业添砖加瓦。在协助党和政府促进老区脱贫奔康、振兴发展中,充分发挥参谋助手、舆论宣传、牵线搭桥、扶贫济困等作用;深入老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出台、落实有关老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性、法规性文件;积极协调争取建设项目,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思源回报”等活动取得新成效;千方百计,积极筹集资金,帮助老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紧迫困难等方面,都取得了富有特色的经验和做法,成效十分显著。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他们,老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建设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许多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对老区建设事业的高度重视,真挚地表达了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明确地显示了党和国家加强老区建设的坚定决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快老区建设步伐,让老区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三年脱贫攻坚战中,我们要认真对接和落实党中央关于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出帮扶这三类地区加快发展的专门文件,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帮扶措施。加快这三类地区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在老区。我们希望老促会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一如既往,更好地发展独特的作用。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出新的贡献。

还有,就是加强老区的宣传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脱贫攻坚的宣传工作,十分强调大力弘扬老区精神。我们要继续讲老区的故事,大力宣传老区的历史贡献;深入宣传、解读党中央和省关于脱贫攻坚的新举措、新成果;突出宣传一批老区改变面貌、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引导和鼓励老区群众艰苦奋斗,加快发展;大力宣传扶持老区脱贫奔康的先进经验、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营造对老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同等优先”的良好氛围。

《源流》杂志是我省唯一的具有国家正式刊号公开发行的专门宣传老区的刊物,很难得、很珍贵。多年来,《源流》坚持弘扬老区精神,为老区人民服务的办刊宗旨,为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振兴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独特作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希望《源流》的同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脱贫攻坚战中把刊物办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受广大读者喜爱。希望《源流》的广大读者,一如既往,继续大力支持《源流》,使刊物在脱贫攻坚战中更好地发挥鼓与呼的作用。

《源流》:谢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

篇5:抓实党建力促脱贫攻坚

►公文学习资料仅此一本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1】

按照自治区、来宾市和兴宾区委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部署,我镇高度重视,狠抓党建在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迁江镇年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

迁江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41户2849人,其中雷山、阮云、阮围、大力、龙灵、乐英六个村贫困为320户1127人,其余14个面上村为521户1722人。迁江镇年脱贫共192户811人,第一批双认定验收中,已完成年脱贫贫困户验收63户241人,并全部在扶贫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标识。年脱贫贫困户第二批验收129户570人已完成入户核验,按程序进行村委评议。

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扶贫战线上党组织的建设,成立扶贫工作分队党委,以村屯为单位,组建工作支队党小组,党小组在扶贫工作分队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做到小问题不出党小组,大问题拿到工作分队党委集体研讨解决,形成工作分队党委领导下的党小组负责制的工作模式,发挥党小组在扶贫工作中的桥头堡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分队的工作效率。三是加强扶贫工作分队党员的和管理工作,除加强精准扶贫业务培训外,我们着重培训扶贫领域中的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用纪律约束管理扶贫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发挥干部结对帮扶作用。

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含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村级干部“三支队伍”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一是加强“三支队伍”的业务培训和管理,我镇共举办了3次集中培训,培养了一支业务精干、纪律严明、能吃苦耐劳的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扶贫工作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基本保障。二是带领扶贫工作队员深入各村、各贫困户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助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研究制定脱贫计划,按照要求做好入户帮扶工作,建立管理好扶贫工作档案。三是完善干部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考核机制,采取各工作支队交叉验收模式,工作队员既互相监督、互相学习提高,又能提高帮扶效率。

(三)加强产业扶持,提高造血功能。

充分发挥河村、兴仁、阮云、新桥、雷山等老党建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打造河村泰和农业综合发展基地,种植淮山、红心柚等特色农产品达1500多亩;打造兴仁瑞涛千亩果场和阮云石强水果种植基地,分别种植砂糖橘1500多亩和1000多亩;做大做强阮云、阮围贫困村黑山羊特色养殖业,目前养殖黑山羊超过1万只,拓宽了群众脱贫渠道;建设了兴仁排七、排八、大上林、大里那前、上下新村、印山北敢、大村、河村、高长等甘蔗“双高”基地8000多亩;依托新桥老梅沟森林公园、榜山石刻、迁江老街等自然人文资源,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品牌。共投入扶持资金14.31万元,以奖代补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99户。以村“两委”牵头建立了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但带动群众发展规模种养业,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一批行政村的生产造血功能。

(四)着力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以来,我镇加大对村级道路、巷道硬化、人畜饮水和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的投入。今年,通过整合各项资金,完成印山区级党建示范点建设、古欧、大力村改扩建点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以村“两委”牵头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了一批特色种养殖、乡村旅游、甘蔗“双高”等产业,进一步发挥党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完成贫困村屯级道路建设16.3公里,硬化巷道37.8公里,修建自来水塔13座,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饮水难问题;建设公共文化活动场所16个,进一步满足了群众业余文娱需求。

(五)加强政策扶持,多领域开展脱贫攻坚。

一是易地搬迁,我镇多次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动员会,为有意向实施易地搬迁的贫困户解读国家政策,讲解申请方法、审批程序和补助标准。房源选择有来宾城区、迁江建江园、印山豪庭等,根据贫困户自愿选择、有利生活生产、有利就业就学等原则,为贫困户做好引导和跟踪服务工作。据统计,我镇有意向搬迁到来宾市区的有68户,有意向搬迁到迁江镇建江园、印山豪庭的有75户,目前正在办理申报相关手续。二是实施雨露计划。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雨露计划政策落实,充分发挥学校、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委干部、帮扶责任人的力量,形成宣传合力,大力推动精准扶贫资助政策宣传。我镇在年初召开了雨露计划宣传月活动动员会,制作了雨露计划宣传栏3块,印制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提高了贫困群众对雨露计划政策的知晓率。据统计,今年我镇享受雨露计划的大学学生11名,高职高专25名,解决了一批贫困生上学难问题。三是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年初成立了各行政村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各村的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和办理工作。截至10月28日,我镇共有70户贫困户分别获得3-5万的贷款用于发展生产、产业扶持,贷款总额达243万元。

(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脱贫致富技能。

今年以来,我镇联合区人社局、宏业培训公司,开办了村“两委”干部培训班4期,村致富带头人、产业骨干外出参观培训班2期,共培训村级干部、致富带头人360多人次;在各村开办创业培训班11期,电工、家政、种养等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共培训农村各类人才476人。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农民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贫困村党员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对脱贫致富的相关知识了解少或不了解,不能带领贫困村民一同开展脱贫致富工作。

(二)脱贫致富的自主性较低,部分贫困户只能按照制定的脱贫计划开展脱贫致富工作,一旦没有相关的计划有反贫的可能性。

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一)落实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

制定完善了“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和工作人员责任。层层建立“抓领导、领导抓”的工作格局,要求主要负责人做到“五个带头”,重点督查“五个落实到位”,全面推进“党支部联系贫困村、促贫困村脱贫摘帽,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促贫困户脱贫”工作。

(二)抓好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形成“产业扶贫”新动力。

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组建到哪里,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的组建力度,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支持和培育党员发展产业、党员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强农民自力更生能力。

(三)抓好“党员家庭课堂”,构建“智力帮扶”新途径。

根据党员分布、群众居住情况,合理划分网格,以10户农户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确定1户党员户作为家庭课堂中心户,每个党员为1个联络点,每1个月组织群众开展一次家庭课堂,宣传党的知识、政策法规,培训种植养殖技术、宣传道德礼仪等,构建“智力帮扶”长效机制。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2】

今年以来,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区、市、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着力实施脱贫攻坚工作。在上级各部门正确领导和各帮扶干部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脱贫摘帽工作开展情况。

(一)脱贫责任层层分解、认真落实帮扶措施。

我镇按照自治区“一帮一联”工作要求,每个村委都落实帮扶领导、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紧紧围绕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目标,通过领导包村、工作队驻村,实行单位定点帮扶、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办法,坚持产业帮扶到村、干部帮扶到户原则,实行“五个一”工作法。我镇帮扶干部337人,全镇贫困户1221户,干部按要求联系1到12户不等,确保全镇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做到“不漏一人、不少一户”。给贫困户发放扶贫手册和连心卡,方便贫困户随时联系帮扶干部。帮扶干部每月最少下村入户一次,为贫困户宣讲政策,制定脱贫计划,积极认真地落实帮扶措施。

(二)帮扶工作稳步推进、脱贫工作取得成效。

年我镇预脱贫任务是264户,1019人,其中:中团村委(整村脱贫村委)任务是112户,425人。8月份经过镇干部及帮扶联系单位的共同努力,通过对贫困户“八有一超”双认定的走访、登记及对比分析,目前已满足“八有一超”脱贫标准154户,608人,脱贫完成率59.6%,其中:中团村委满足”八有一超”脱贫标准60户,257人,脱贫完成率60%。

二、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

(一)产业扶贫。

我镇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由帮扶干部引导,今年以来,贫困户新增种植高产高糖蔗200多亩、百香果100亩、砂糖橘150亩、葡萄200亩,根据《象州县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以奖代补项目实施方案》规定,全镇有439户贫困户今年新增种养申请以奖代补,补贴金额超过87万元。我镇还给贫困户提供产业技术培训,截止八月底,127人次完成培训。

(二)易地扶贫搬迁。

通过召开动员会、入户宣传、摸底调查,最终全镇申请县城集中安置贫困户共计28户,申请本村自建安置贫困户26户,其中内塘村、交址村、大用村三个安置点已经落实用地,可安置贫困户8户。

(三)扶贫小额信贷。

我镇今年自开展小额信贷工作以来,共有107户贫困户成功申请贷款,贷款金额超过380万元,县政府上半年贴息3.5万元。

三、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有些帮扶单位不配合工作,双认定表迟迟不能提交,提交的材料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收入来源底数不清,无法确定是否脱贫;

二是包扶部门和帮扶干部措施落实不到位,增收计划注重短平快,没有长远致富规划,且对贫困户引导不够,导致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脱贫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产业发展典型太少,家庭小型产业帮扶措施普遍规模较小,不具备带动脱贫能力,缺少高标准、高质量示范点。四是中团村作为整村脱贫有一定难度,表现在亮村村民反映现在所饮用的水源不达标,要求重新为村民打井。我镇由于年初无此项经费预算,在经费解决上存在难度;中团村委未脱贫名单中有20户无稳固住房,其中12户人均收入还低于国家扶贫标准,52户人均收入低于入国家扶贫标准,这部分人员较难全部脱贫。五是易地搬迁工作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集中建房地点难以落实。

四、下一步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调整充实扶贫攻坚力量。

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抓扶贫,镇党委书记、副书记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调整组委分管扶贫、一名挂职副书记协管扶贫。同时新聘用两名工作人员充实到镇扶贫办。

(二)分门别类归纳梳理出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精准施策。

结合村情户情实际,拟采取“因户施策、一户一法”方式,制定帮扶计划。对没有稳固住房的贫困户,加快实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进程;对有种养殖特长的贫困户,鼓励其发展短平快种养项目;对有务工能力的贫困户,引导其就近就业;对因病致贫、缺乏劳力的积极衔接纳入惠民政策范围,积极争取扶贫、财政、社保等部门支持,持续落实好低保、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政策性救助。

篇6:党建引领决胜脱贫攻坚

把党建引领作为“第一抓手”,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以村两委班子、优秀党员队伍、驻村帮扶队伍三支队伍建设为抓手,为推进赤砂村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方面,开展三强化三提高活动(即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强化群众监督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有力促进了两委班子转变服务方式,有效激发了村班子活力和村干部干事热情。二是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为全村26名党员设定政策宣传岗、环境治理岗、民事代办岗、纠纷调解岗、文明创建岗等,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服务意识。新建赤砂村党员干部微信群、QQ群,为帮扶队员、村干部和村民党员学习党建知识、通知村社事务、收缴党费、交流工作等搭建了便利的平台。三是在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方面,严格落实省、市、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制定了驻村在岗制度、考勤签到制度、请销假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报告制度、驻村工作队及成员职责等工作制度,确保驻村帮扶制度化,出实效,用严的纪律促进了帮扶队工作顺利开展。

把补齐短板作为“第一目标”,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房等基础条件落后是制约赤砂村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实现整村脱贫的最大短板。驻村帮扶工作队多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力落实落细各项扶贫政策,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村社道路硬化14.3公里、沙化7.5公里,修建高填土桥4座,安装太阳能路灯28盏,自来水入户173户,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157户,危房改造113户,易地搬迁43户,建成平方米马铃薯交易市场1座,储藏窖38座。文化舞台、健身广场、村级卫生室、电商服务站、法律服务室、便民服务大厅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建成使用,赤砂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绿、亮、净、通、美”的目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引擎”,强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一是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组建合作社4家,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1名,帮扶126户贫困户转变产业结构,扩大藜麦、马铃薯、草玉米、蚕豆、云杉等种植面积,户均增收2万多元。二是大力实施“三变改革”。按照“量化到村、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建成总装机容量367.96千瓦光伏发电站2个,分户式发电22户,总投资287.87万元,每年户均增收3000多元,通过“输血”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三是立足赤砂村地理、养殖优势,大力发展“粮改饲”产业,全村已建成标准化暖棚140座,养殖牛582头、羊368只,积极组织150余名群众分7批次赴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堡乡观摩学习养殖、青储技术。邀请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市县畜牧专家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180多人次。四是聚焦扩量增效,建成村级饲草玉米种植示范点2个,免费发放籽种、化肥12吨,种植饲草玉米300亩,建成标准化青储池19座,每户补贴4000元,免费发放青储袋100个。对19户青储池建设及种养殖大户进行了表彰奖励,共计补助资金10万余元。五是积极动员青壮年劳动力赴福清市和本村引洮工地务工,输转劳务工22名,每月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为早日脱贫提供坚实保障。

把扶贫扶志作为“第一要求”,切实提升群众致富能力。赤砂村驻村帮扶工作队本着“扶贫先扶志,扶志促脱贫”的工作理念,在不断加大生活扶贫、产业扶贫力度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扶贫,提振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收效明显。一是积极争取5万余元,率先在全县建成“村村响”工程,安装无线音箱12台,每天宣讲精准扶贫政策,农闲时节播放歌曲音乐、通渭小曲等,使群众在农耕时节一边忙生产、一边富脑袋,为乡村注入文化气息。二是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召开宣讲会议30余场(次),发放《甘肃省“1+17”精准扶贫政策宣传画册》《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若干问》《农民法律服务知识手册》等1000余本,制作精准扶贫专题展板17期。三是积极动员社会帮扶力量,为村址、医务室、幼儿园免费安装了中广电宽带,配合单位捐赠的电脑、打印机等,为群众免费提供打印、复印服务,不仅提高了村务工作信息化水平,而且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全村已安装网络宽带57户,多数农户已在农村淘宝、京东、中国供销等网站购买农用物资和生活用品。四是认真做好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建道德讲堂、文化舞台、村规民约宣传专栏等,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村民红黑榜”等评选活动,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季养生、健康扶贫等大型展板14块。五是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开展“访贫问苦,温暖民心”系列活动,捐赠了2万多元的办公用品、助学金6000元、电动垃圾清运车1台,以及10万多元的生活用品、“七五普法”大礼包、法律八进宣传图册等,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使他们充满生活的信心和脱贫致富的决心。

【党委党建范文】二

近年来,中国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紧盯年轻干部成长,树立“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一批信念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了一支精干的“生力军”。

注重“提能力”,强化教育培训。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年轻干部素质提升的重要措施来抓,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必学内容,围绕引导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重点围绕脱贫攻坚、“三农”问题、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重点工作,先后举办了主题式千人互动论坛、洱源县第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目前,共举办4期8场主题论坛,参训干部达4000多人次。选派各级各部门102名领导干部到浙江大学学习,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

坚持“接地气”,突出实践锻炼。坚持“基层实践是最好的培养”的理念,放手和鼓励让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洱海保护、经济建设“三线”锻炼培养、提升能力,真正让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重点工作中经风雨、强担当。调整充实该县30个贫困村125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同时任命了30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调整充实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指挥部,选派县级30名工作队员,做到把最强力量选派到精准扶贫、洱海保护治理第一线,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洱海保护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激发“原动力”,强化正向激励。制定印发《关于激励干部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的实施办法(试行)》《洱源县干部人文关怀办法(试行)》《洱源县关于建立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的暂行办法》,大力选拔使用在脱贫攻坚、洱海保护、经济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埋头苦干、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干部。注重在平常事、关键事上考核班子和干部的现实表现,与年度考核、日常考核、巡察审计等结果相结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有为者有位,让干事者无忧。

畅通“快车道”,择优提拔任用。牢固树立凭实绩选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大力选拔在脱贫攻坚、洱海保护、经济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埋头苦干、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干部。对任职时间长、工作表现好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或交流任职,并加大跟踪培养和提拔使用力度。近年来,先后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或调整至重要岗位干部21名。

【党委党建范文】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湖北省丹江口市严格落实先整顿后换届、先审计后换届、先考察后换届、先研判后换届的“四先四后”规定,有序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抓谋划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将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常委会专题学习省、十堰市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带队在江南、江北2个片区分别召开了专题调研会议,逐村(社区)听取“两委”班子调整计划,对村(社区)书记人选逐个分析研判。成立了换届工作专班,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换届办,明确了市领导联系点,选派了工作指导组和换届观察员,印发了换届选举工作“1+3”方案。

抓分析研判,全面调查摸底。各镇(办、处、区)党委围绕班子现状、后备干部培养使用、党员群众思想动态、影响换届选举的因素等情况,对村(社区)“两委”班子进行“全面体检”,逐村分析研判,建立选情工作台账,提出拟调整提名人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格落实村(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联审机制,换届办对1400余名现“两委”班子成员和拟提名人选逐个“过筛子”,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违纪违法和涉黑涉恶线索,对涉及“四不宜”“十不得”情形的坚决“一票否决”,根据“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提名人选负面清单。目前,已先后召开3次集中分析研判会议,确保了镇(办、处、区)党委提名人选符合换届提名要求,为正式换届选举一次性通过提名联审奠定了基础。

抓财务审计,严把廉政关口。坚持先审计后换届,制定《丹江口市村(社区)财务清理审计工作方案》,组织财政、经管、审计等部门对村级财务收支、集体财产管理使用、村级债权债务以及群众反映集中的情况进行清理审计,对村级资产进行核实登记,摸清底子、理清帐目,确保不因财务、村务不清而影响换届选举进程。目前村(社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三资”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

抓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标语、宣传栏、公告栏、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加强对换届选举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全市营造人人关心选举、上下支持选举、选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目前,已印发《换届选举工作法律法规汇编》450余本,张贴横幅440余条。

抓程序规范,稳步有序推进。严把政治标准,严格组织程序,严肃换届纪律,打好提前量,以规范的程序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通过严密织好“监督网”,不留死角,以全方位的监督全力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了20个重要时间节点,细化了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人等,做好工作跟踪督促,确保换届工作一体推进、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目前,该市已召开了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动员培训视频会议,开展了业务培训,完成了“两推”、比选和资格联审工作。

【党委党建范文】四

“没想到会因收了盒月饼栽跟头。”近日,在谈及自己受处分时,四川广元市磨滩镇磨滩村支书赵某很懊悔—前后两次违规收受他人过节礼品,赵某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当下,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广元将20确定为“作风纪律深化年”,市纪委监委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以严实作风、严明纪律,确保扶真贫、真扶贫。

精准督查 发现问题

“双汇镇汶水村拨付的产业扶持资金至今闲置;拨付张家乡大雾村的供水管道建设资金,至今未使用……”广元市扶贫巡回督查员向专有微信群及时上传了自己发现的问题。“涉嫌不作为,责成相关单位,认真核查、严肃处理。”广元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隆斌当即做出安排。

为确保脱贫攻坚啃下“硬骨头”,广元建立了扶贫巡回督查制度,抽调执纪监督、财政、审计等业务骨干组建6个巡回督查组,每季度对各县区及乡镇党委、政府、纪委和行业扶贫部门履职尽责情况进行一次巡回督查。

每次巡回督查,都不打招呼、直扑一线。发现的一般性问题线索及时上传至专有微信群,边督边改;重大问题线索带回由市纪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决定后,再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整改。

囿于人手有限,巡回督查不能面面俱到,怎么办?—发动群众监督。信访室负责人介绍,为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广元在每户贫困户门前显眼位置都张贴了“廉心卡”,上面印制了四级监督员姓名、手机号码、职责任务等信息。四级监督员由市县乡纪委和村廉勤委各落实一名干部组成,定向为贫困户服务。

“‘廉心卡’提高了反映问题的真实性、可查性。”信访室负责人说,“发现问题更精准、督促解决问题更精准”。迄今,全市发放“廉心卡”10万余张,为1148户贫困家庭精准解决实际困难1498个。

精准惩处 形成震慑

“阳光是最好的监督法,尚武镇由前的信访大镇到如今连续5年零信访乡镇的转变,村廉勤委功不可没。”旺苍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袁达成介绍,目前村廉勤委共发现并纠正村级财务公开、扶贫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问题274件,上报问题线索32条,立案查处2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6人。

村级资金、扶贫资金是“救命钱”“起伙粮”,查处时必须“快、准、狠”。为达到查处一人、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目的,广元市坚持纵向到村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为鉴、以案正纪。坚持组织“村村响”广播播报、“坝坝会”剖析反思,开展违纪款集中清退活动。

今年来,全市立案审查脱贫攻坚领域案件353件、党纪政务处分259人,受到群众一致点赞。

精准纠治 端正风气

“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关系更加密切。”旺苍县贫困户张成桂在谈及扶贫干部作风转变时感触很深,表示当地拍照取证“刷存在”“走秀”式履行扶贫程序的现象明显少了。

“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纠治和防范什么。”广元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了“作风纪律三问”精准纠治扶贫领域不正之风的做法。

组织村级民主“质询问效”,村干部向村民大会述职述责述廉,“面对面”接受群众质询评议,把知情权、监督权、评判权交给老百姓,切实解决基层“政策宣讲不到位、村务公开不落实、干部作风不深入、问题解决不彻底”等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

针对群众不满意“主动问短”,采取发放测评表、调查走访、个别座谈等方式,主要查找群众最不满意的单位,以及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谋取私利等最不满意的干部。对查找出的“两个最不满意”,按照管理权限分类建立台账,跟踪督促整改,涉嫌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处理结果记入干部廉政档案。

“只有锤炼党员干部硬作风,才能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广元市委书记王菲说。今年以来,市县共举办“阳光问政(廉)”脱贫攻坚专场10场,“质询问效”干部204名,“主动问短”查找最不满意单位40件、最不满意人128人,全市扶贫领域风气焕然一新。

【党委党建范文】五

近年来,安徽滁州市认真贯彻好干部标准,按照“六选六不选”要求,坚持干部在一线锻炼成长、在一线发现识别、在一线选拔使用,不断激励广大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今年8月,滁州市委专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强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着重围绕培养锻炼、考核评价、选拔任用提出了9项具体措施,让一线干部看到了希望、吃下了定心丸。该市通过强化考核考察“显”导向,坚持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研究制定干部参与中心任务、重点项目、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等专项考核办法,把一线表现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等次确定、提拔调整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重点工作平台等一线干部单独设立优秀指标,促使干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激发干部服务大局动力。以来,先后有55名选派到村扶贫和重点工作平台等一线干部在年度综合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等次,2名县级干部因在脱贫攻坚中不服从组织安排被全市通报。选配市管干部时,优先提拔使用具有乡镇(街道)、重点工作平台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以来,共提拔重用来自乡镇基层、招商引资、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工程建设、信访维稳、服务窗口等一线优秀县级干部125名。20,先后两次拿出10个县级职位专门用于选拔在脱贫攻坚、服务窗口、招商引资等一线岗位中表现优秀的干部。

该市搭建工作平台,让干部在一线锻炼成长。开展市直单位和县乡机关干部“双挂双任”工作,在自愿报名基础上,每年选派20名左右市直单位干部到县乡机关挂职、任职。注重选派干部到脱贫攻坚、信访维稳等基层一线岗位工作,锻炼品格、磨练意志,增强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后选派80名县级干部担任贫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9名县级干部担任信访专员或环保专员。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把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要工作一线作为发现和识别优秀干部的主战场,通过交任务、压担子,充分挖掘干部干事创业的潜能,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先后安排11名市直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两批次抽调248名干部组成124个县干招商小组,抽调15名干部赴滁宁城际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岗位、10名干部到市文明创建办工作,让干部直接参与招商引资、工程建设、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定期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南京、上海等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及省直机关对口部门挂职学习,协调金融机构和地方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帮助干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习经验、增长才干。近三年来,先后有27名县级干部到省发改委、省统计局等省直单位和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发达地区挂职。

上一篇:新版土石方工程居间合同下一篇:做情绪的主人讲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