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2022-10-19

第一篇:村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村级“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位于**西面,全村65户,179口人,党员18名,村支“两委”班子6人,其中支委班子3人,村委班子3人。60岁以上的老人47人,都享受我国基本农村养老保险。全村有低保户9户15人。全村有五保户2户2人。现在村里常住人口45人,基本上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村民的主要收入靠种植、村合作社务工。种植业方面以种玉米为主。村合作社种植有550亩核桃树,120亩特色水果园,120亩蔬菜,村民可在合作社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基础设施方面:图书室、医疗室、党员活动室健全,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村,街道全部硬化,家家通了自来水。

**于2014年进行贫困户建档立卡。2014年识别贫困户18户45人,当年脱贫3户5人,2015年新识别35户58人,2016年新识别2户2人,出列26户40人。2017年时有贫困户26户60人,2017年12月全部脱贫。2018年自然增加0户2人。

二、“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思路及成效

精准扶贫以来,全村按照**“围绕党建抓脱贫,抓好脱贫促党建”的总体思路,全面实施“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精准脱贫路径,把产业的发展直接放在了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创新开启了“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发展模式,实现扶贫政治责任、实体经济责任、带动致富社会责任“三合一”,村党支部优势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收入持续增长,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2017年**结对帮扶**以来,驻村工作队坚定地“抓党建、促脱贫”,在巩固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加快了**产业升级步伐,依托“党支部”的核心力量,抓好转型升级项目,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通过两年努力工作,**村集体经济顺利“破零”,2017年突破5万元,村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村容村貌整体改善,村民精神面貌极大提高。

(一)落实了“三保障”政策。全村4—6周岁的学龄儿童全部入园,入园率100%;7—15周岁的中小学生全部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全部村民参与了新农合医疗保险。全村低保户9户15人、五保户2户2人全部享受社会兜底政策。住房安全全部达标。实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二)深入开展“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精神面貌。经过宣传动员,摸清底数,制定方案,号召党员带头,互帮互助,带动全民动手开展“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全村共油漆门窗45户,改厕19户,垒围墙7户,新安大门7户,旧大门换新大门15户,建影壁2户,吊顶10户,粉刷墙壁45户,更换破损玻璃40户220平米,买门帘20户,硬化街门洞5户。使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三)继续完善了村集体经济果园。结合本村土地、林地特性和地理位置优势,继续大力发展核桃树、水果树等特色林业产业,采取“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即由专业合作社牵头发展相关产业,农户以在合作社打工、土地租赁、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获益。**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带动村域经济发展。2017年,**党支部依托本村种植水果的传统,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业,组织贫困户,注册成立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总投资64.4万元,发展特色水果120亩,其中种植柱状苹果树70亩,玉露香梨树30亩,桃树15亩,葡萄树5亩。进入盛果期,每亩收入3000元,全村人均增收2022元。实施了干果林“高级换优”,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促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集体总投资98万元,实施规模为600亩的经济树“高级换优”工程,(核桃树550亩,板栗50亩)。带动全体村民增收致富,人均增收680元(包括贫困户)。实施了120亩林下经济,在果园套种蔬菜,既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相当一部分劳力,增加了村民务工收入,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增加收入,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这两项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集体经济顺利破零,26户65口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农户整体增收。在2018-2020年,**将继续发展完善经济果园的建设,促进农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

(四)大力发展旱鸭养殖。**1993年整村搬迁。旧村在山沟里远离污染源,通风良好,排水方便,该地块经必要的整治后,很适宜建设绿色生态养殖场,提供安全放心健康的农副产品,提高闲置土地利用率,提高集体和农民经济收入。2018年,**在旧村旁的大柳沟实施旱鸭养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扶持120万元,建设内容和规模为:鸭棚建设共2400平方米(100米×12米/栋双层,共2栋)及配套设施,扶持资金113.25万元;蓄水池150立方米,扶持资金4.5万元;通水工程500米,扶持资金1万元;通电工程500米,扶持资金1.25万元。通过项目设施,每栋每期可产鸭15000只,预计2018年可产旱鸭6万只,每只纯利1.5元,年获纯利9万元,除去承包工资3.2万元,全村贫困户每人可分红300元,其余为村集体收入。2019-2020年产鸭每年预计产旱鸭18万只,每只纯利1.5元,年获纯利27万元,除去承包工资9万元,村集体预留5.4万元,全村贫困户人均增收916元,2021年以后,所有纯收入归村集体所有。旱鸭场的运行,不仅可带动全村29户65个贫困人口通过养鸭增收,而且旱鸭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可作为有机肥投入农田,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总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驻村领导和帮扶工作队的有力帮扶下,以“抓党建,促脱贫”为思路,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做到了群众满意、干部满意。今后,我们帮扶单位及工作队将再接再厉,为**早日奔小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六日

第二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交流发言

一、打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组合拳”

扛牢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政治任务,立足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强班子、抓基层、创机制,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压实责任下沉力量

市委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每季度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扶贫工作、每月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市分管负责同志定期现场办公,高标准、严要求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扎实开展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遍访8个扶贫工作重点扶持乡镇,县(市、区)党委书记带头遍访208个扶贫工作重点村,镇(街)、村书记带头走访贫困户7.4万户,实现重点乡镇、重点村和贫困户遍访全覆盖。

强化导向识别干部

大力倡树重实绩、重实干、重基层的鲜明导向,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干部。选优配强扶贫工作力量,抽调市级层面46名干部组建扶贫工作专班,选派430名干部组成乡村振兴服务队,选派626名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脱贫。先后提拔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表现突出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18名。目前,全市共有24655名帮扶干部、6303名扶贫专干工作在扶贫一线。

狠抓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整治,先后抽调1532名机关干部,对全市425个扶贫村开展拉网式排查,对问题较多的挂牌督战、对整改不力的严肃问责。

建强组织夯实基础

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归雁工程”,调整撤换347名村党组织书记,排查清理76名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干部。总结推广“耿店经验”,155名农村年轻优秀人才返乡任职创业。开展“三个一批”头雁培育行动,储备农村后备力量1.4万人。

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市县领导班子成员帮包乡镇(街道),266名市县乡党政正职主动认领帮扶,“一村一策”集中整顿,信访矛盾突出村化解率达到85%以上。

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增收固本工程”,全面消除空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减至14.5%,5万元以上的村增至48.2%,10万元以上的村增至26.5%,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组织联建、片区融合、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打造党建联合体279个,覆盖近30%的行政村。积极稳妥推进多小散弱村庄整合,全市行政村由6260个减至4847个。

以区域化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在资源禀赋较好的地方,推行园区、社区、景区“三区联建”,在相对贫困的地方,推行规模农场、就业工场“两场同建”,20个“三区联建”、14个“两场同建”项目初见成效,发展“规模农场”22处,建设就业工场368家,带动周边1.5万名群众实现就地就业,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

二、沾化区党建引领绘出脱贫攻坚“决战图”

沾化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不断提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效,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跑出全面小康“加速度”。

坚持统筹谋划完善责任体系

沾化区制定出台《滨州市沾化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20年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分解脱贫攻坚任务目标,明确工作推进时间节点,绘制脱贫攻坚“决战图”,实行挂图作战。召开区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在全区建立一级网格11个、二级网格39个、三级网格438个,推动脱贫攻坚管理关口前移,触角下伸,调动全区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优化帮扶队伍脱贫上下同心

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好队伍是关键,在前期选派的区直部门430名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下沉一线开展帮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帮包任务需求,按照每人帮扶不超过5户的标准合理调整帮扶对象,让帮扶工作更加精准、帮扶措施更加到位、帮扶成效更加显著。实施村级组织“第一书记(主任)全覆盖”工程,在省、市、区各级选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区镇两级通过招引农村在外各类优秀人才,或选派机关干部,实现农村第一书记(主任)全覆盖,筑牢基层党组织“桥头堡”。发挥党员干部、能人产业大户带动示范作用,因村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贫困户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内生动力,形成干部带动,全员参与的脱贫攻坚生动局面。

突出产业扶贫实现持续增收

坚持因地制宜规模化,创新搭建“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电商”等支部引领工作平台,围绕海洋渔业、冬枣生产、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打造村级集体增收沾化模式,同步推进中央厨房、傲农生猪养殖、绿天使产业园等3个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受益。坚持管护运维规范化,进一步明确扶贫资产管护运维责任主体,建立完善管护制度,落实资产看护、维修、更新等管护责任,为17个“种养加”项目和37个光伏项目购买资产保险,提高产业扶贫项目抗风险能力,确保现有扶贫产业项目年均收益维持在2500万元以上,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不低于2000元。坚持收益分配阳光化,按照“村提方案、镇级审核”流程,严格执行方案公示、结果公告等制度,确保扶贫项目收益合理分配,助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探索“三个三”机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探索实施“三个三”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大行动”稳脱

➤开展“村村到”大调研行动。发挥脱贫攻坚中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2020年定为基层党建“攻坚突破年”,在全区421个村中开展“村村到、找短板,抓落实、求突破”工作调研,从村班子建设、村集体经济收入等7个方面入手,细分47小项,全面摸清村班子现状,找出贫困村问题症结,制定整改措施。

➤开展村集体经济“清零、倍增”行动。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扎实做好集体经济“清零、倍增”行动,创新“众筹”模式,实施“众筹”项目4个,带动73个薄弱村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全域土地流转,探索“三变三化三集中”,提高“造血”能力。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18000余亩,64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开展村级活动场所“改造提升”行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活动场所管理维护工作的通知》,将全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列入重大建设项目范畴,按照“新建一批、利用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累计完成160多个村级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实现10个省定贫困村、30个市定贫困村全覆盖。

“三项机制”保脱贫

➤实施“5+1”包联机制。出台《关于组织开展“5+1”包联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每一个贫困村,指定1位区级领导、1个区直部门、1名第一书记、1位乡镇干部、1个骨干企业定点帮扶,推动各类力量向扶贫一线聚焦。2019年以来,累计为基层协调、争引各类项目90个,争引资金3500余万元,新建、修缮水利项目22个,整理、改造道路项目7个。

➤落实激励鼓励机制。加强政治激励,坚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尺,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赛场”。近年来,20余名扶贫一线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加强物质激励,开展“5面红旗”争创活动,从脱贫攻坚等5项工作中评选出“红旗村”,每获得一面红旗,党支部书记岗位补贴每月上调800元,其他村“两委”成员每月上调500元。

➤建立关心关爱机制。坚持教育培训向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倾斜,将脱贫攻坚业务知识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加强谈心谈话,结合“村村到”工作调研,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与干部面对面开展谈心谈话,倾听干部心声,纾解不良情绪。制定《岚山区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细则》,明确合理容错情形,旗帜鲜明地为在脱贫攻坚一线敢于担当的干部鼓劲撑腰。

“三路人才”助脱贫

➤锻造“管理人才”。引导村级党组织将后备干部编入村重点工作攻坚组,结合其实际能力和特点,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一线工作岗位中设置相应实践岗,有针对性地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今年以来,累计有113名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反响较好的在外人才被纳入后备人才库。

➤引入“高端人才”。推行“产业+人才”引才模式,围绕绿茶等产业,从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柔性”引进81名优秀人才,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把脉会诊、建言献策。借力岚山区(北京)协同招引中心等平台,多渠道引进省内外各类高端人才来岚贡献才智。同时,紧盯高学历、高素质“队伍”,通过公开招考、现场招聘等形式,引入29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为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人才支撑。

➤培育“乡土人才”。充分发挥党校优势,通过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设特色林果、农机维修等专业课程,分批、分类对扶贫工作队、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着力为脱贫攻坚积蓄“人才力量”。实施“岚山雁归·乡情引才

”工程,建立岚山籍在外人才数据库,广泛吸引岚山籍人才回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

四、强化党建引领决胜脱贫攻坚

聚焦脱贫攻坚关键环节,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打好建强组织、育好队伍、抓实考评三大组合拳,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干部队伍战斗力、农村党员带动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建强组织筑牢“桥头堡”

“面”上抓提升,建立扶贫重点村党组织清单台账,开展党组织评星定级,制定规范化创建标准,确保党支部建有标尺、抓有方向、评有依据,择优命名党建示范点10余个。“点”上求突破,针对1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量身制定整顿方案,建立“六个一”整顿工作机制,对整治难点村直接派驻工作组,助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如期转化升级。“实”上作文章,实施村级后备人才“雏鹰计划”,选拔村级后备力量300余人,对薄弱村进行合村并点,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15个省扶贫重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稳定超过3万元。

育好队伍夯实“生力军”

选好头雁领航攻坚,大力实施以“头雁提升”“金雁南飞”

“归雁回引”“雏雁培育”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带头人“四雁竞飞”工程,为15个省扶贫重点村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52.4岁。整合力量整体联动,落实区大班子领导、机关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爱心企业“5+1”帮扶工作机制,选派35名党员干部担任扶贫工作重点村或薄弱村第一书记,抽调安排1508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开展“三级书记大走访”和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区大班子领导每人挂包1个贫困村或薄弱村、2户贫困户,定期进村入户走访帮扶。

抓实考评打造“助推器”

压实扶贫领域党建责任,牢固树立“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成效检验党建实绩”的工作导向,将抓精准扶贫列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考核和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年初认真梳理上考核及述职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整改、责任“三个清单”,每季度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压实工作责任。定期开展扶贫领域评选表彰,结合庆祝建党、年底表彰等活动,在区内评选表彰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优秀第一书记、优秀党员等,大力挖掘先进事迹,通过电视、报纸、“两微一端”等平台进行推送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评选表扬200余人。

第三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交流材料

夯实党建基础

形成工作合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20**年*月*日)

***集革命老区、高寒山区、重点库区于一体,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片区扶贫攻坚主战场,全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村**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万人。近年来,我县紧抓***扶贫开发战略机遇,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积极找准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结合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扶贫济困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上下联动,聚焦发力

一是集聚力量驻村帮扶。实行党建工作联系点和扶贫工作联系点的有机整合,坚持县领导联系到乡镇,县直单位帮扶到贫困村,县乡村三级干部结对帮扶到贫困户,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建立了各级领导脱贫攻坚责任制。对**个重点贫困村派驻了扶贫工作队,工作队队长就地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带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帮扶单位和一个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坚持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干部不脱钩,扶贫工作队不撤岗。定期组织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业务培训,并将培训对象由镇村干部向能人大户、合作社社员和贫困户拓展,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

场**人次,并分**批次组织镇村干部**余人赴**村实地学习培训。近期,还组织开展了县级领导干部、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全体乡镇村干部和**个驻村扶

贫工作队长脱贫攻坚专业知识闭卷测试。

二是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在全县开展以“走千家、进万户,全面建立民情档案”为主题的民情档案“千家万户”工程,机关干部、村(社区)党员干部按照“村(社区)不漏组、组不漏户”要求,进村(社区)入户、深入群众,梳理民意、找准民情、解决民困,建立完善走访和解决问题台账,并实行每月一汇总一通报。全县**名党员和**个党组织自发捐款**万元,对**户贫困户共**人进行救助,帮助他们率先脱贫。

三是倡议党员共同参与。县**次党代会上,全体党代表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倡议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提议每个党员干部至少包帮1 户贫困户,县处级领导干部以及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每人要结对帮扶 1 名孤儿,农村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能人大户、产业联盟和创业者协会党员也要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包保帮扶工作。各级党组织以支部为单位建立完善了党员、干部包保帮扶贫困户台账,进一步明确了包保对象,细化了帮扶措施。

二、资源重组,凝聚合力

一是注重整合项目资金。在项目资金安排上,采取集中使用、一个“漏斗”向下,重点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实行“滴灌式”帮扶。20**年我县争取财政扶贫资金***万元,其中 80%以上资金用于贫困村和贫困户光伏发电项目。整合涉农资金**亿元,捆绑使用,重点实施贫困村村组道路、八大产业发展等**个脱贫项目,改善了贫困村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推动了优势产业规模连片发展,带动**余户贫困群众增收。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制定出台了“1+*”脱贫政策措施,重点推进产业扶

贫和“大户捆绑,金融撬动”精准扶贫模式。对发展生产能力弱的贫困户,采取大户带动扶贫模式,按照每提供5万元贷款带动1户贫困户的标准,建立利益大户与贫困户的联结机制,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流转、补助资金注入等多种形式与专业大户股份合作,配股参股,按股分红,实现稳定增收脱贫。目前,已经向**个经营主体发放**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帮助带动**户贫困户增收。实施“小额贷款+补贴”精准扶贫。对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行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帮助发展种养业,贷款上限为 1 万元,期限 1 到 3 年,同时配套贷款规模 20%的无偿扶贫资金。计划用4年时间,帮助全县约2万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一到两项特色产业,实现稳定、持续的产业脱贫。目前,全县已摸底**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项目 10 余个,计划贷款**多万元。实施“集成式光伏电站+贫困户”精准扶贫。20**年,采取三个三分之一的筹资办法,为**户贫困家庭每户安装了 3KW 光伏电站,年收益约3000 元/台。今年,进一步探索光伏扶贫新模式,分乡镇建设

**.*万 KW 集成式光伏电站,虚拟到户,收益按照贫困程度科学分配,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县约 4 万户贫困户均可享受光伏扶贫收益。

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制度,实行县级领导对口包、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村党组织书记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全县所有村统一注册成立创福发展有限公司,县财政一次性投入**万元,为每个公司注入资本金**万元,为每个村建设一座装机容量 60千瓦的光伏电站,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6-7 万元。在此基础上,为全县**个重点贫困村另外再各建设一座 60 千瓦光伏电站,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三、夯实基础,集中精力

一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按照“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社会效益最优化”要求,加快 200 平米以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或改扩建力度,县财

政为每个市财政补助的新建村配套**万元、改扩建村配套**万元,对符合自建条件的新建村配套**万元、改扩建村配套**万元。自**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部分资金,对全县**个“一站式”村级为民服务室分批次进行改造,按照每村**万元的标准统一配备办公设备,20**年,此项工作纳入了“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和服务经费保障”民生工程,计划年底完成仅剩的**个村级为民服务室建设,切实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脱贫攻坚“司令部”的作用。

二是提高村级干部报酬。目前,全县村“两委”正职和一般干部每月

基本工资分别达**元和**元,计划从今年**月份起再提高一个档次,准备每人每月增加**元,另外还有按照**元/年的标准累加计算的工龄补贴,每人每月**元的交通和通讯补贴以及每人每月**元的廉政风险保证金。今年,县财政一次性投入**万元,全面落实村干部购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各村每年运转经费提高至**万元,同时,要求各村光伏电站收入的三分之一(不低于**万元)用作村级组织服务群众工作经费,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部分的 30%用于奖励村干部,进一步激发了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减轻村级组织负担。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强基工程”,开展村级组织规范提升行动,清牌减负,将所有村级制度标牌精简为党员形象标牌、脱贫攻坚作战图等四块牌子,将村级工作制度统一修订规范为党员教育管理、村级民主决策等五项工作制度,以乡镇为单位,制定村级制度工作手册和明白纸,并上传到村级网站,方便群众查询查阅。制定村级公共事务目录,实行村级事务准入制,需要村级组织承办的事务一律进行审核审批,切实缓解村级承担事务过多过乱问题。全面开展村级债务专项清理核查,制定村级债务化解办法,积极清理和化解村级债务,让村干部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役中。

四、提振精神,激发活力

一是开展脱贫攻坚专项考评。制定了《**县脱贫攻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将年度扶贫开发目标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优任用的重要依据,实行

“一票否决”。将脱贫攻坚纳入每月“六个一线”评比,同等条件下,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给予优先提拔重用。严格实行村干部脱贫攻坚工作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通过严格考核和对象奖惩,切实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倒逼工作任务落实。

二是强化选派干部日常管理。加大选派干部、扶贫队长在岗情况督查力度,要求选派干部、扶贫队长定期上报工作日志和《月报表》。在实行选派干部和扶贫队长百分制量化考核的基础上,将扶贫工作单项考核权重提高至 40 分。同时,定期组织开展选派干部和扶贫队长扶贫工作座谈会、培训会等活动,提高选派干部和扶贫队长的思想认识、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是激发党员干部工作激情。以“***”为主题,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照党章党规,对照职能职责,进行党性分析,开展“五查五改”活动,特别是联系班子和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重点查找今年以来自身存在的思想滑坡、意志消退、精神萎靡、激情减弱等方面问题,严肃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突出问题,建立整改清单,认真抓好整改,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民主生活会将于 7 月底前全部召开完毕,目前,县委常委会已征求**个方面 50 多条意见建议。

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我县坚持顶层设计,广泛凝聚共识,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抓党建促脱贫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于把党建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成果转化为脱贫成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兄弟县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和不足,表现在: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贫困村帮扶力量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产业发展缺乏支撑,稳定脱贫增收的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做实;部分贫困户思想保守,观念落后,“造血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现场会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第四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________强调,越是在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越是要更加注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近年来,我市坚持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相融合,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变为扶贫发展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主要经验做法

我市763个村有扶贫开发任务,2014年初,全市(含寿县,2016年划归淮南市管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4185人,贫困村162个。建档立卡四年来,通过党建与扶贫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多方帮扶,共出列贫困村107个,脱贫12446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7.18%下降至目前的2.42%,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发挥组织优势,增强领导力。

建立领导包乡、单位包村、干部联户制度,强化党建领航扶贫开发责任体系。市级领导干部、市直单位负责人深入帮扶乡(镇)、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市扶贫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指挥调度、统筹协调、督促考核等日常工作;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认真抓好扶贫工作落实,做好扶贫对象核准、路径选择、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进度安排等工作,层层压实扶贫责任。

(二)打造过硬队伍,增强凝聚力。

一是2017年4月向全市112个未出列贫困村选派由县处级干部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向50个已出列贫困村及有扶贫开发任务的601个非贫困村派驻由科级干部任队长的扶贫工作队,共派驻驻村扶贫工作队763支,选派人员2280人,全市162个贫困村、4.22万户贫困户实现了市、县、乡、村4级干部联系帮扶全覆盖。二是建立驻村干部学习、考勤、请销假、工作例会和纪律约束等制度,强化对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管理,建立选派帮扶管理信息系统,实行选派帮扶干部日报制,按照“查岗情况半月报”、“工作情况双月报”要求,督促工作队成员沉在村里、扎实工作。三是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加强培训,累计培训各级领导干部32360人次、村党组织书记1992人次,为每个贫困村都培养了一批能够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和带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型干部。四是加大专职扶贫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投入近2000万元,为有扶贫任务的763个村选聘专职扶贫专干,作为村级组织后备力量,切实解决“专干不专”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扶贫专干专职化全覆盖。

(三)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增强号召力。

一是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每年倒排一批党建弱、经济差、发展慢的后进村,采取“一村一策”办法进行整顿。2016年以来,先后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05个。二是打造“党建+”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党建脱贫有机融合新路子。通过“村党支部+产业型党小组”“党员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致富带头人聚在产业链上。深化“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支持农村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推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全市建成“双培双带”示范基地910个,培育“双培双带”示范户3607户,7877名党员发挥了“双带”作用,带动1.76万户农户增收。三是发展集体经济。积极开展“盘活村级‘三资’、壮大集体经济”专项行动,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自2015年以来,市县两级共投入1.19亿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市年集体经营性收益2万元以上的村达791个,占95.4%。

(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增强战斗力。

建立扶贫工作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对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走访贫困户提出量化要求,定期抽查走访记录,并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出台《淮南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实施办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暗访,推动全市暗访工作常态化。实行“双责任、双考核、双问责”,即考核县区与考核市直部门、帮扶单位同步进行,对市直部门和帮扶单位与县区乡镇同奖同罚,把党建扶贫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表彰、晋升职级的重要标准。建立健全扶贫项目监管体系,对扶贫工程项目的审批、实施、资金使用、验收等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监管,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确保扶贫工程质量和项目资金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市通过抓党建促扶贫的实践探索,找准了一条基层党组织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子,但在具体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党建与扶贫契合度不够,影响合力作用发挥。

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就扶贫抓扶贫,就党建抓党建,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有的村党组织在宣传扶贫政策、确定扶贫对象、制定扶贫规划、实施扶贫项目、使用扶贫资金、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村党组织“要做的”与群众“想要的”不能完全统一,导致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少数贫困村党组织力量薄弱,引领脱贫攻坚能力不强。

目前,全市贫困村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体力精力和思想观念跟不上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双带”能力(“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不强、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弱,在对接项目资金、争取政策扶持等方面思路不够开阔,与脱贫攻坚的要求、广大群众的期盼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个别村“两委”班子缺乏凝聚力向心力,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被动应付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致使基层党组织难以在脱贫攻坚中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三)部分贫困户主体意识不强,村党组织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够。

有些贫困户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无论是思维方式、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村党组织在宣传、动员贫困户脱贫方面措施不多,导致部分贫困户在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还缺乏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些贫困户自力更生意识薄弱,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基层干部的结对帮扶认为理所当然,“等靠要”、“怕脱贫”、“不想脱贫”思想依然存在。省第三方监测评估时就发现潘集区部分脱贫户在回答家庭收入时,故意降低收入以期继续获得帮扶。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扶贫工作难度,影响了脱贫攻坚进程。

(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扶贫产业竞争力不强。

一方面,由于贫困村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创业能人的缺乏,“龙头企业”难以引进,村级集体经济依然薄弱,有的村无资产、无资源、无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多,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普遍比较少;另一方面,贫困村主导产业培育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由于投入有限,农户分散经营,贫困村富民产业培育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农民培训的科技含量和覆盖率还远远不够。近年来,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壮大,但企业数量少、生产规模小、档次普遍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企业活力和经济效益不高,贫困群众增收效果不明显。

三、我市抓党建促脱贫的现实路径

(一)强化责任落实,实现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双推进”。

要找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把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融合在一起,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心放在除“贫”根、去“困”源上,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做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工作就拓展到哪里,实现党的建设与扶贫开发的“无缝对接”。要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做到把精准扶贫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扶贫工作大格局。

(二)优化组织,激发党建扶贫新活力。

一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服务意识强、服务能力突出的工作队伍,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二是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搭建服务内容多元、资源有效整合的服务平台,提升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三是要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组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头脱贫,大力实施困难党员帮扶行动,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党的意识、服务意识、宗旨意识,提升其能力素质,鼓励其率先创业发展,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脱贫、共同致富。四是要抓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社,将更多的贫困户纳入其中,提高其脱贫致富的本领,增强其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

贫困不仅仅体现为缺吃少穿、收入低下,相当程度上也体现为思想、智力、发展能力的贫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具体来说,一是要强化思想扶贫。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理念和志向,鼓励他们靠自身努力,通过辛勤劳动、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二是要强化智力扶贫。一方面要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基本文化素质特别是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自主摆脱贫困的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另一方面要对贫困家庭的子女加大教育资助力度,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确保他们应读尽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三是要善于学习借鉴外地做法、总结推广本地经验。比如有针对性地宣传推广安庆市潜山县“黄铺模式”,以及我市寿县的青峰模式、魏岗模式、张祠模式等,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四)推进资产收益扶贫,构建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探索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以及“政府投钱建项目、贫困群众得实惠”的发展思路,创新财政涉农资金供给和使用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扶贫项目,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提升,探索经营性资产入股收益、生产经营收益、非经营性资产入股收益等不同形式的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比如利用市级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建设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将财政投入资金折合成股份,量化分配给贫困户和村集体,实现合作企业租金保底分红和经济效益核算分红,从而让财政资金起到杠杆作用和“酵母”效应,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拓宽贫困村集体收入来源,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第五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资料

一、反映“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相关资料或复印件

①县、乡对村党支部书记或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的任命文件:2014年村级组织换届,乡镇党委下发的任命文件(批复)或期间村党组织书记调整的任命文件。(乡镇党委提供)

②县、乡脱贫攻坚中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红头文件,县、乡软弱涣散党组织派驻整顿工作队的红头文件:禹州市委组织部印发的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派驻驻村工作队等相关文件(复印件),该村的整顿措施材料(该村党组织和驻村工作队制定的整顿方案和整顿台账)。(由乡镇党委提供有关文件复印件、村级党组织和驻村工作队负责整顿材料,非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不收集)

③该村党员名单,每名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名单,党员带领村里多大比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数据和情况材料。(由村级党组织负责提供)

④该村“关于扶贫资金使用、帮扶政策落实、扶贫项目申请等扶贫攻坚重大事项”的县乡红头文件、“四议两公开”会议记录、乡村公示公告及图片资料。(由乡镇党委、政府及村级党组织负责提供)

⑤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村里实行党务政务公开的会议记录和工作版面,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会议记录和工作版面。(由村级党组织负责提供) ⑥县、乡排查“村霸”等黑恶势力的文件、结果清单,村里开展此项工作情况说明。(由乡镇党委提供安排排查“村霸”等黑恶势力的有关通知,其他资料由村级党组织提供)

⑦反映“村里利用扶贫项目和资金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红头文件、项目资料、资金使用资料、集体经济现状、会议记录、公示公告及图片资料。(由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级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整体提供)

⑧20

14、20

15、2016年度村经济统计年报。(由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级党组织提供)

二、反映“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相关资料或复印件 ①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日志、入户记录、请销假记、反映工作的有关简报和宣传报道材料录。(由驻村第一书记负责提供)

②该村精准识别入户普查表、贫困户明白卡等需要驻村第一书记审核把关的资料。(由驻村第一书记负责提供)

③该村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村“两委”制定脱贫整体规划及工作记录和会议记录。(由村党组织和驻村第一书记共同负责提供)

④驻村第一书记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发展主导产业的工作记录和会议记录。(由驻村第一书记负责提供)

⑤派出单位落实联村责任,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到村指导工作的工作记录、活动图片、报道材料。(由村党组织、派出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共同负责提供)

⑥派出单位支持工作,提供必要的办公和生活条件设施。 ⑦乡镇为该村第一书记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设施。 ⑧市、县定期组织第一书记学习培训的文件、工作简报、宣传报道材料。(由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或原第一书记提供参加许昌市专题培训秩序册、学习资料、宣传材料等相关资料)

⑨市、县按要求为本级第一书记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和专项扶贫资金的文件及落实情况。(由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市委组织部转发的《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⑩驻村第一书记补助列入市、县财政预算的文件材料。(由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市政府办公室2016年1月16日印发的《禹州市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补充规定》)

三、党建基础工作

1、2月28日前。对照《条例》《准则》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三评议”活动(记录在组织生活会记录本上,党小组长以上党员参会,其他党员可分党小组召开。首先支部书记要代表班子、个人做对照检查,其他两委党员对支部书记进行批评,以此类推)(存档材料有:方案、主持词、对照检查材料、批评意见等)

2、3月25日前。召开一编三定动员会(记录在支委会、党员大会记录上)

3、3月25日前。开展“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大讨论(记录在支委会、党员大会记录上,同时每位党员发言要有纸质材料)

4、4月20日前。以“践行一编三定工作法,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为主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记录在组织生活会记录本上,党小组长以上党员参会,其他党员可分党小组召开。首先支部书记要代表班子、个人做对照检查,其他两委党员对支部书记进行批评,以此类推)

5、4月30日前。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进行设岗(贫困村要设置与脱贫攻坚相关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每个岗位均有两委班子党员包所有岗、设岗位组长1名。党员报岗、党员承诺践诺(履岗党员签订《公开承诺书》)(党员设岗情况要记录在支委会、党员大会记录本上)

党员承诺、编员进组和村两委干部包组情况要在村部醒目位置公示。履岗记录本,每位党员都要进行履岗记录,每周进行一次活动,每月支部书记进行一次调阅并提出意见。村党支部每月听取党员履岗情况汇报和下月工作打算(党员大会,一般结合主题党日进行)

6、5月31日前。按照全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座谈会要求,完成工作动员,制定村级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召开会议情况要记录在支委会、党员大会记录本上)

开展“群众观点再教育,干部作风新转变”主题实践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应与以上会议合并召开,并制定村级切实可行的方案(召开会议情况要记录在支委会、党员大会记录本上)

7、6月1日起,各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党员学习并做好记录。

8、各村每季度党务政务公开要有文字性资料和公示照片,以及其他村级重大事项均要记录在“四议两公开”和监督委员会会议记录本上(照片可打印存放,粘贴在四议两公开本次事项最后一页);

9、“政治生日”按时进行;“主题党日”每月10日正常开展含活动照片。

10、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相关档案资料,便民服务记录正常推进,矛调情况按时记录。

11、“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编三定”工作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基础知识要熟记在心,发放至各村的《宣传工作手册》等党建图书资料要妥善保存,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对村内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要了然于胸。

以上所涉及资料要分类归档,存入相应档案盒,比照脱贫攻坚档案规范标准,严格管理。

上一篇:创建卫生单位实施方案下一篇:创建文明城市动员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