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案例

2024-05-25

《珍珠鸟》教学案例(精选9篇)

篇1:《珍珠鸟》教学案例

人间最美是真情

《珍珠鸟》──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人文精神和美的教育,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珍珠鸟》更是如此。在上课前,我了解到班里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小动物,本市孩子家大多养猫、狗等宠物,流动子女家喜欢养鸡、鸭等。他们平时与小动物接触比较多,但真正用心与它们交流的情况却很少,如何与动物相处,学生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体验。再者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家中是小皇帝,爱心有所缺失,所以要五年级学生感知、理解并体会文中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生喜欢小动物,渴望了解自然,想与大自然对话的愿望却相当迫切。我觉得这是一个教学的切入口,可以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珍珠鸟》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我决定以‚审美‛为切入口,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指导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案例描述:

带着美好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伐,我来到教室,向学生展示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自然风光图片。‚同学们,这和谐自然之中的鸟儿的清丽鸣唱,听来沁人心脾。如果说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那么鸟的存在,又给人的生活平添了色彩和情味.今天我们就随当代作家冯骥才一起走进一幅人鸟相亲的自然画卷——<<珍珠鸟>>,共同用心来体悟这爱的颂歌。‛在优美音乐的熏陶和动情语言的感染下,学生初步欣赏到了美。

接着,我让学生听课文的配乐朗诵,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并勾划出‘我’的举动的语句.看看‘我’为珍珠鸟做了些什么?由此可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着自己的体会,仔细品读相关句、段,并做好相应的批注。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接受课文中美的感染熏陶。课堂片段摘录:

教师:请已经品读到爱的同学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文中交代‚我‛的举动的句子有:

学生1:我把它挂在窗前。/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我轻轻抬一抬肩……。教师:你的阅读很认真,真棒!

学生2:我为鸟儿做了两件事:一是为它精心布置鸟巢;二是不轻易打搅它的生活。

教师:好!你能带着喜爱、亲切的语气读一读它们吗? 教师:作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3:非常有爱心。

教师:正因为作者有爱心,所以笔下的珍珠鸟也极为可爱,文中许多地方都融入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找相应的语句)

教师:老师真的非常佩服同学们,竟然将课文品味得这么深刻。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融入了真、善、美和谐统一之中了。品味课文后,我不失时机地用大屏幕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再现声、景、情之美,让学生说说对‚信赖‛的理解?对照画面,学生自然心有所感,情为所动,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

学生回答:信赖便是以诚相待……信赖需要心与心的交流……信赖是沟通的桥梁 ……信赖是建立深厚感情的前提……

教师:因为关心,因为细致观察,作者才写出了如此可爱的珍珠鸟。生活中同学们会怎样对待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教师小结 :

茫茫宇宙中人并不是唯一的生命形式,世界上那些冷漠的不和谐音符是因为爱心的缺失。就让一曲《让世界充满爱》表达我们的真心呼唤,让爱之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田,流淌在万物之间!案例评析:

教学设计比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珍珠鸟》这堂课中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学习收获。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没有抵触心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这种良好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个性。

其次,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重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珍珠鸟》时,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珍珠鸟的尊重、热爱。我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

再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在品读,研读《珍珠鸟》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高尚的品质,慢慢地他们可以学会正直、热情、奉献、赞赏,特别是在对‚信赖的理解‛这一环节中,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得到熏陶、感染、形成。

《珍珠鸟》通过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本次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地参与,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爱护生命,善待动物,使同学们在这次学习中接受了一次爱的教育。

人间最美是真情

《珍珠鸟》──教学案例

姓名:李雪娜

单位:天津市河北区金沙江路小学

电话:60553133

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执教:杨红战

教学过程: 当我刚把“鲸”这一课题写在黑板上.下面的同学就议论开了“这篇文章没有故事情节,读起来没劲。”“我最不喜欢学这样的文章。”我打断同学们的议论说:“今天,我们分小组来进行一次有关鲸的知识竞赛,看谁的知识多,谁的思路敏捷。”话音刚落,同学们立刻来了兴致,一

个个跃跃欲试。

按照要求,大家应事先做赛前准备:用5-8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为了在竞赛中夺魁,同学们都摇头晃脑、认真地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

8分钟后,竞赛正式开始,每组同学都端坐在座位上,严阵以待。第一轮竞赛使较简单的必答题,每组一题,答对一题加十分。我清清嗓门问:“鲸有几大类?”话刚说完,一组廖勇抢着回答:“鲸有须鲸和齿鲸两大类。”一组同学加了十分都十分,都高兴地跳起来。第二题“须鲸主要吃什么?”二组唐涛站起来说:“须鲸主要吃小鱼和小虾。”“答对了,加十分!”我为同学们的成绩感到高兴。看到一组、二组同学各得了十分,其它三个组的同学着了急,七嘴八舌的说:“老师该我们了。”“老师,先让我们组答吧。”我连忙示意同学们安静,出示了其余三道题“齿鲸主要吃什么?”“鲸用什么来呼吸?”“看图,判断哪是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那是齿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各小组的同学都做了正确的回答,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教室里一片欢呼声,大家对第二轮竞赛充满了信心。

第二轮竞赛是较复杂的抢答题。每答对一题加二十分。

1、鲸的生长有什么特点?

2、用图画出鲸睡觉时的样子。

3、(播放鲸吃食时的录像)说一说鲸是怎样吃食的?

4、鲸是怎样一步步进化的?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鲸有多大?每道题目都有了一定的难度。可当第一道题目刚说完,三祖晓玲一个箭步冲上讲台,绘声绘色地说:“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说明它是哺乳动物。长须鲸生下来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他的回答赢得了同学们一阵热烈的掌声。当第二道题目刚说完,五组、一组的几个同学踊跃地向讲台跑去。结果,一组的粱利抢了先,她站在讲台上拿起笔,认真地画起来……第二轮国竞赛在紧张而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比分领先的一组、三组的同学为本组的胜利欢呼跳跃,比分稍落后的小组成员暗下决心,要在第三轮的竞赛中将比分夺回来。

第三轮竞赛是具有挑战性的比赛。由各组同学自己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出题,指名挑战某一组,让这组同学作答。当这一比赛规则一宣布,各组同学聚在一起,讨论题目,都想出一道最妙的题目把对方难倒。这一比赛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同学们的兴趣更浓。几分钟后,一组同学向三组提出挑战:请表演虎鲸,把自己发特点做一下自我介绍。三组同学不甘示弱作出了让人满意地回答。紧接着三组同学向四组提出挑战:请说说鲸为什么不属于鱼类。四组同学地回答博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比赛在紧张地进行着。一时间,课堂上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同学们在辩论、表演、绘画中掌握了不少知识。

案例分析:

1、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个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紧张而又喜悦中获得知识,加深了对叙述平时,较为枯燥的说明文的理解。

2、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欲,主体教育的前提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对希望的兴趣,认识水平的高度不是天生就有的,尤其是小学生,缺少不了教师的引导,但引导不是代替、强制。案例中教师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不仅理解了课文,掌握了知识,还在活动中表现了自己绘画、表演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有

效的训练了口头表达能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一定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一定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一)字谜大擂台。

1.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呢。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个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3.活动开始。

(1)第一轮必答题。每组的1—4号选手回答。

(2)第一轮抢答题。选手进行抢答。

(3)第二轮必答题。每组的5—8号选手回答。

(4)第二轮抢答题。选手进行抢答。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4.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二)谐音俱乐部

1.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入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2.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2)古诗:一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3)对联:一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笑在何处。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然后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字谜大擂台.a.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谐音俱乐部.a.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b.互动游戏.(1)歇后语: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2)古诗: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3)对联: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4)笑话: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还可以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篇2:《珍珠鸟》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在阅读课上如何自主、合作、开放的氛围,让新课程理念得到充分体现?结合我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进行了点滴尝试。

教学片断:

师:通过朗读这一段(第四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小珍珠鸟开始很胆小,只敢在笼子四周活动。

生:我也发现小珍珠鸟胆子很小,它害怕飞得远了会受到伤害,所以活动范围很小。

师:很有见地。

生:我发现了珍珠鸟开始淘气了,它发现没有人伤害它,没有人管它,就胆子大了起来。

生:我从三个一会儿发现珍珠鸟非常活泼,就像天真好动的小孩子一样,作者不会生气的,反而很喜欢的。

师:你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喜欢之情,了不起!

生:我发现珍珠鸟的胆子是慢慢变大的,不是一下子就大的。师:你看到了胆子变化的过程,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生:(读第四句)到这里,我觉得珍珠鸟的胆子才真正变大了,它再也不怕主人了。

生:珍珠鸟甚至“啄”我的笔尖,可以看出珍珠鸟完全没有了戒心。

生:(读第五句)我体会到作者是很喜欢珍珠鸟的,他是很轻地用手抚一抚珍珠鸟的毛的。

生:我还从“友好”这个词看出珍珠鸟也喜欢上了主人,它是很喜欢地啄的,不是狠狠地啄的。

师:这个“啄”表示亲切!就像老师拍拍你的肩膀一样(师亲切地拍拍学生的肩膀),我不是要打你,而是表示我的友好!

师:同学们刚才的读书体会很深刻,都知道了小珍珠鸟的胆子是慢慢变大的,为什么小珍珠鸟的胆子会越来越大?我们知道珍珠鸟可是一种怕人的鸟啊,请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小组自由进行讨论)生:是作者没有伤害它。

生:小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是因为“我”对它的信赖,我对它的友好。

生:我想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信赖,不就能产生美好的境界吗?’ „„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审美体验是个体行为,是旁人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学生对一篇文章的体验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以学生原来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自悟自读中感受阅读乐趣。整堂课的教学始终以学生自读自悟为本,并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实现了读中自得自悟的教学理念,另外,注意把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了文章的含义,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求得发展。

篇3:《珍珠鸟》教学反思

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生源实际, 教师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课外美文, 从而加大学生阅读、感受文学教育的力度, 使学生受到艺术之美的震撼和熏陶。《语文沉浸式教学学生学法研究》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 让学生从“沉浸”走向“体验”, 从对文学经典的课外延伸拓展阅读到逐步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沉浸”, 能主动发现、欣赏、吸收文质兼美的语言艺术, 学会自觉地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在课题研究及教学中落实这一要求呢?现以《珍珠鸟》为例, 谈谈我的认识。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 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 说明“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生动活泼, 妙趣横生, 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某次示范课, 事先不曾安排与学生见面, 也不曾安排学生预习。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借境导入, 营造氛围

从《鸟》专题导入, 借助于学生刚学完专题, 对鸟儿有特殊的感情, 引入白居易的诗, 学生容易读懂诗歌对人们的告诫:莫打枝头鸟!再引出富有爱心的作家把鸟带回家, 教师播放课件, 让学生认识、欣赏珍珠鸟, 引起兴趣, 引出课题, 体会珍珠鸟的美丽, 为进入文本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 感受“情意”

学生初读后, 很快从全文理出鸟儿的“小”、鸟儿的“可爱”、鸟儿的“胆小”又“胆大”等特点。教师有意让学生从鸟儿“胆小”到“胆大”的变化来体会作者对鸟的情深意切。这些对文本的初步理解, 有些粗糙、肤浅, 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教师应珍视这些感受, 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 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三.细读课文, 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 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 教师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我”是如何赢得鸟儿的信赖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 体会作者为珍珠鸟所做的“不一般”的事:

“我”为鸟儿安了一个舒适温暖的巢, 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 又精心照料它们的生活, 不好奇, 不打搅, 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用“小家伙”称呼鸟儿更是看出“我”的喜爱。而对小鸟在屋里自由活动, “我”却“不管它”, 对它非常包容。鸟儿胆子越来越大, 越来越接近“我”, “我”欣赏着它的调皮。直到有一天, 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作者流露出一时的感受:“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 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 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 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 体现在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 在“尊重———理解———宽容———沟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 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 这种感悟由浅入深, 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 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四.赏读课文, 欣赏“境界”

在学生沉浸课文、理解课文的过程中, 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 通过欣赏, 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在品读“它居然落在我的肩上……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我设计了让学生为这画面题词的一个情境, 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 有的说叫“爱”, 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 还有的说叫“信赖”。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诵读课文13—15段, 沉浸在作者“人鸟合一”的境界中。

有位哲人说过:“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 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 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充分调动学生的这种潜能, 让他们在欣赏中想象, 在想象中感悟, 在感悟中创造, 那么, 这一情境的创设就不仅仅培养的是学生的欣赏能力, 也融合了个性与创造的培育。

五.再读课文, 理解“信赖”

在学生通过沉浸、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 我设计了让学生探讨“人与大鸟的信赖”这个环节, 通过品读描写大鸟神态的语句来体会“人鸟未必合一”, 再结合宋司马光的《放鹦鹉》和欧阳修的《画眉鸟》引出“人与鸟的信赖”这个话题;句式训练“信赖, 就给它……”到“信赖, 就还它……”则让“信赖”这个话题变得沉重, 引发学生思考:人与人的信赖达到了美好的境界吗?人与自然的信赖呢?怎样赢得信赖?怎样创造美好的境界?

课后练习给学生选用了筱敏的《鸟儿中的理想主义》, 设计了两个比较题, 意在拓展延伸。

《珍珠鸟》一课, 学生初读后似乎没有什么不懂, 但作品借助语言、结构、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却是极为复杂和微妙的, 不易被读者真正把握到。

篇4:《珍珠鸟》教学谈

一、 配乐听读,感知文本

在教学本课时,我为课文配了一段活泼轻松的音乐,深情地范读,让学生认真听,使学生在听读中从两个方面感知文本:一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感悟作者流露于笔端的喜爱之情;二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相识、相知到相亲、相依的变化过程,同时教师的范读也使学生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 入境美读,体会意境

作者对小珍珠鸟的描写,充满着浓浓的爱意,他用轻盈活泼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课文中的3、4、5、6小节写出了“我”和小珍珠鸟的相识、相知、相亲和相依的画面和逐渐亲近的过程。我让学生自由选取一幅自己最喜爱或最受感动的—个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并说说自己喜爱或感动的原因,体会其中美好的境界,最后用简洁的文字给自己喜欢的画面起个名字。

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小珍珠鸟可爱的外形,它是那样的惹人喜欢。“我”指导学生通过对重音和语调的把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如抓住“小脑袋”、“小家伙”、“它好肥”、“蓬松的球儿”等这些能体现小珍珠鸟稚嫩可爱的词句,要求读出亲切和喜爱之情。

第四自然段描写的是小珍珠鸟在书房中玩耍、嬉戏的场景。“它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门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三个“一会儿”和“飞”“落”“站”“撞”等动词,充分表现了小鸟的活泼与调皮,这些词需重读。本小节下半部分的描写显得更富有情趣。作者赋予小珍珠鸟以人的灵性。在朗读时,我着重指导学生读出小珍珠鸟试探着与我亲近时的小心翼翼,读出它时而“俯下头喝茶”,时而“偏过脸去瞧瞧我的反应”的顽皮神态。

第五自然段,我让学生重点抓住“淘气”,让学生想像小珍珠鸟怎样淘气,重点抓“动”“挤开”等词,读出小珍珠鸟的可爱、有趣。

最令人感动的是课文第6小节,我们仿佛见到的不是顽皮的小鸟在玩耍,而是一稚子依偎在父母幸福、温馨的怀抱里。朗读时,我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忍惊醒小鸟的轻柔和亲切来渲染这种安祥、和谐的意境。如“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我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雏鸟对我的信任,体会人与鸟之间的那种可贵而感人的默契。

三、 教师引读,感悟真爱

这人与鸟相依相靠、和谐自然的美好境界,让我们深深感动,而这美好的境界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我引领学生激情齐读文章结尾的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那么作者“我”是怎样赢得小鸟的信赖,从而营造出如此美好的境界呢?我引导学生圈划文中写“我”举动的句子,然后用“因为……所以……”的句子来引读:小鸟出生后,因为“我”不伤害它,所以它才敢一点点挨近“我”;因为“我”没有用手抓它,只是“抚一抚”,所以它才会“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因为“我停了手中的笔,生怕惊跑它”,所以“它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因此可见,“我”和小珍珠鸟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照料和呵护为前提的,因为“我”爱鸟,才有鸟亲近“我”,是“我”用真诚的爱心为它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才赢得了它对“我”的信赖,也就是说,是爱心培育出信赖,是信赖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

四、 延伸阅读,激发爱心

为让学生更深、更广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意蕴,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我是一只小小鸟》来引发学生们的反思。画面开始,在蓝天绿草等背景下,一只小鸟欢乐自由地飞翔。突然,有一天,人类来到森林,从此“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那一天,“我”栖立枝头,却成了猎人的目标。一声残酷的枪响,受伤的“我”应声落地。面对猎人的枪口,小鸟们在哭泣……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森林,树木一棵棵地倒下,原来枝繁叶茂的森林只剩下一个个树桩,无家可归的小鸟在风雨中无助地哭泣……

画面和音乐结束后,我引导学生们谈自己看了刚才一段画面的感受,同学们难以抑制心中的激情。有的说:“人类太贪心了,我为他们感到羞愧。”有的说:“我们关爱动物,首先应该保护他们的家园。”有的说:“在同一片蓝天下,动物也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善待他们吧。”

最后,我趁势引导学生总结:“生命是平等的,是应该得到敬重的。让我们真情付出,关爱生命,那我们就一定能创造出一个相互信赖、和谐自然的美好境界。”

篇5:《珍珠鸟》教学反思

很久没上公开课了,发现站在台上的我有点生疏于教材教法的把握,有点无力于教学现场的调控。但毕竟是上了,既有收获,亦有遗憾。

当下的课堂教学追求清晰的板块,简单而又丰满的课堂活动。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时尽量体现教学内容板块化,自认为还是比较清晰的。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板块:

1、初读全文,概览大意——有法可依

教学时,我让孩子们快速浏览全文,试着用几句话概括地说说文章写了作者“我”和珍珠鸟之间一段怎样的生活故事,并相机点拨启示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叙事+启示。通过这样的方法渗透,让孩子们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做到了有法可依。从接下来的几篇启示类的文章的教学来看,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种方法,效果甚佳。

2、变序教学,直奔重点——以读为本

本课的最突出“美好的境界”的段落无疑落在课文第13自然段的特写镜头上,这一幕“人鸟一家欢”的美好境界读来最为温馨。于是,我抓住“居然、竟”这对表达作者出乎意料的词语的品悟,通过指读、评议、配乐读等,在读中体会这和谐、温馨、美好的画面。从教学现场来看,学生在语境的品悟、在学生的互动、在老师的点拨下读得入情入境,在课堂中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效果不错。

3、合作学习,探究信赖——潜心涵咏

众所周知,学生的语文素养之一便是对语言的敏感力。那么,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

珍珠鸟的哪些举动最能表达这种美好的境界?请选择一处最有感触的地方,圈圈关键词,写写批注。

也许这是平常每堂课都会做的一项基本功的训练。但在本堂课中,在学生交流完之后,我随之话峰一转:这么美好的境界可得用美好的文字去表达。这两段话中,作者的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于是,学生的话匣子便打开了:

生1:作者将珍珠鸟写活了,用拟人的手法加以描写,赋予它一定的灵性,读来特别亲切。

生2:我发现作者在描写时非常的细致,将珍珠鸟的动作非常细腻地表达出来,让我们看到了珍珠鸟在一步一步地与“我”亲近。

师:是的,这就叫做“细节描写”。

生3:我还发现,作者在写作时,一会儿将镜头对准珍珠鸟,一会儿将镜头对准自己,两个角色不断地交替出现。

师:你真厉害,这就叫做“人、物交织描写”。

„„

瞧,只要给孩子们一个支点,孩子们便会给你满满的惊喜!这样,老师自然而然地落实了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过渡,从而流畅地转到了第四个教学板块。

4、学法迁移,练笔实践——以学为本

基于上面的教学流程,我顺势而导:

“事实上,平时像这样的温馨场景还有很多。那小珍珠鸟与我相处的那些日子里,可能还会怎样淘气地亲近我?我又会怎样呵护、关爱它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着作者的写法,描写其中的一幕情景吧!”

于是,孩子们的练笔精彩纷呈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

教学之后自我感觉良好,但区教研员曹俊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惭愧不已:“这节课教师教学吃力,言语过多,未能体现略读教学的特点。建议尽量多创造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

是的,在备课之前我也曾担心本文的学习内容较复杂,学生能在一节课之内将内容学好吗?所以,总放不了手让孩子们尝试在活动中学会方法与言语的秘妙。但,深入反思之后,的确是我们太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事后,同级段的孙华芬老师在自己班级尝试着让孩子们自己学习,确实收到了意外的收获。

篇6:珍珠鸟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吴先凤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教学反思。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三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珍珠鸟的可爱。

教师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画出描写珍珠鸟样子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我非常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细读课文,感受珍珠鸟的变化。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珍珠鸟的可爱和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这么可爱的珍珠鸟却是怕人的,它会和“我”亲近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老师及时提问:是作者的那些举动使珍珠鸟逐渐亲近的?老师的问题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就开始认真的读书,读后感《珍珠鸟教学反思》。老师引导孩子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寻找答案,然后汇报。学生在交流中得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鸟之间的深情。

在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读后感的评价性练习。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如果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缺乏了信赖,我们就没法生活下去……让学生明白,原来‘信赖’是要付出的。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其实,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作家冯骥才对人生的感悟。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观看珍珠鸟,通过图文对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写珍珠鸟可爱、表现人与鸟互相信赖的句子、词语,感知语句中蕴含的情感。最后再通过一组表现人与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赖”的理解。这种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机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篇7:《珍珠鸟》教学反思

此次教学为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该教些什么,怎样去教,在教学设计时思考良久。让我想起上次去杭州学习,于永正老师说的一句话“在课堂上,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老师在教学之前,先要精心备课,要思考在学习时,哪些是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哪些是学生容易掌握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导入时,我从了解作者入手,通过这个导入,传递给学生,在读作品时,关注作者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把握作品的内涵。

二、在教学生字及通读课文这个环节,首先我出示的是生字词,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难度不是很大,而且课前已预习,所以教学时直接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在教学中学生认读的不错。对于文中的“绿蔓、垂蔓”这两个词语,虽不是一、二类字,但学生在读音、字义方面应该存在难度,所以教学中,单独将这两个词语列出,先指名读,学生读成了“màn”,当我问他可查字典了,他说查了,先肯定他的做法正确,然后指出这个字是个多音字,所以在查字典时应该结合句子去思考,究竟选择哪种读音,将这种读书的方法渗透给学生,相信多次的引导,学生这种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三、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角色,然后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概括文章的内容,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我想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概括可以这样去做:先找出主要角色,然后说说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在课堂学到一些阅读的方法。

四、在感受“信赖”的环节,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进而让学生去发现“美好的境界是怎样的境界?”“小珍珠鸟把我的肩膀当成了什么?”“它会梦到什么?”以及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去想象,更深地去理解“信赖”,去感受美好的境界。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1、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如果先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或者教师进行范读,这样学生的整体感受性会更好。

2、在理清文中角色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处理的有些仓促,可以引导的更充分一些。同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这一问题的提法,还不够精准。

篇8:《珍珠鸟》教学设计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是一只小小鸟》。

(歌曲以人们破坏了自然环境,一只小鸟因此失去了生存的家园,无处可逃———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了《我是一只小小鸟》这首歌,你想说些什么呢?

(小鸟太可怜了, 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保护环境, 保护地球……)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另一种鸟。

1. 出示珍珠鸟图片。(揭示课题:珍珠鸟)

(让学生初步感知珍珠鸟的外形特点。)

2. 交流查阅有关珍珠鸟的资料。

(学生进一步了解珍珠鸟性情胆小等生活习性。)

3. 观察课文插图,提问:你发现并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从观察中得知,珍珠鸟与“我”十分亲近。)

教师进一步引导,生性胆小的珍珠鸟为什么与人这么亲近呢?引导学生进入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快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可谈珍珠鸟的乖巧、可爱,“我”对珍珠鸟的关爱,珍珠鸟对“我”的亲近,还可谈作者通过本文想告诉我们什么。)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句的读、悟。

三、精读理解,合作探究

出示合作探究题目:找出文中描写“我”照料与呵护珍珠鸟及珍珠鸟对“我”感情发生变化的句子,谈谈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2. 全班交流。(结合对重点句的读、悟。)

明确:“我”照料与呵护珍珠鸟及珍珠鸟对“我”感情发生变化的句子:

(1)“我”把笼子挂在窗前,让吊兰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格外轻松自在。

(2)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3)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4)“我”不管它———打开窗子,决不飞出去。

(5)“我”不去伤害它,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蹦到杯子上喝茶,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

(6)“我”不动声色地写,用手摸它细腻的绒毛———啄颤动的笔尖,啄“我”的手指。

(7)“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8)“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1) “我”有爱心、耐心、感情细腻,总之是个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的人。 (2) 小珍珠鸟对“我”的感情经历了由害怕到亲近的变化过程。)

(利用图示理解)

四、品读感悟,拓展延伸

1. 读、悟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的句子。

(学生从读中体会小鸟对“我”的感情变化已由亲近发展到依赖。)

2. 读中学写小珍珠鸟幸福甜美的梦。

(写作练习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人鸟相亲”的理解,领悟人与动物是完全可以和谐相处的。)

3. 交流写作片断。

(从交流体会中加深学生对“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感悟。)

4. 反复诵读,体会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小珍珠鸟对“我”的信赖,学生由感知到理解,由理解到升华为内在的认识。)

5. 观察人与动物相互信赖的图片,进一步拓展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6.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爱心、谈写作。

五、师生同唱,升华情感

1. 教师总结。

同学们,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爱心以及珍珠鸟对作者的信赖后,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自己对“信赖”的理解:信赖是一座五彩的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缕灿烂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让自然生机勃勃;信赖是一朵嫩美的花,让我们用真诚去浇灌,用爱心去哺育……

篇9:《珍珠鸟》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珍珠鸟》。

设计思路

本文的教学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是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二是感受珍珠鸟对“我”的情感变化——由“害怕”“不怕”“喜欢”到“信赖”的过程。两条主线构成了课堂学习的两个主要板块。由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入手,体会“喜爱之情”;由精心呵护小家伙的顽皮来体会“呵护之心”。当然,重点是放在小家伙逐步信赖“我”的过程上:让学生抓住表现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起先……随后……渐渐地……先……再……然后……”,体会珍珠鸟从空间上逐渐靠近“我”的过程;通过想象珍珠鸟的内心世界,来感受彼此心灵逐渐靠近的过程;通过睡醒的珍珠鸟给作家写一封信,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从而产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学习使用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起先……随后……渐渐地……先……再……然后……”,体会作者把“信赖过程”表达清楚的方法。

3.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点

凭借对语言文字表达特点的揣摩,逐步体会珍珠鸟信赖“我”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1.作者称呼小珍珠鸟为什么?文中出现了几次?读读看,能体会到什么?

2.想看看小珍珠鸟的样子吗?(闭上眼睛)出示小珍珠鸟的图片。

3.说说看,小珍珠鸟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相机指导朗读第3节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句子。

4.指导背诵这个句子,相机归纳出写法:“部分——整体”。

设计意图:信赖首先是建立在彼此“喜欢”之上的。由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称呼入手,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此时再巧妙地出示珍珠鸟的图片,不仅唤起了学生的期待,也很容易激发他们自己对小珍珠鸟的喜爱。

二、 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美好的境界”

1.在相处的过程中,这样可爱的小家伙还让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用笔画出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这最最美好的境界是指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呢?

3.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体会这美好的境界。

4.交流感受。

① 相机出示课文插图:鸟儿趴在作者肩上熟睡。

② 体会关键词“竟”“居然”,引出“信赖”。

③结合生活理解:在什么样的地方你可以放心入睡?珍珠鸟分明是把作者的肩膀当成?

三、 感受珍珠鸟对作者的“信赖之情”

1.“怕”。

(1)这小家伙喜爱作者吗?它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对人类是什么样的心理?

(2)快速浏览课文1至3自然段。

(3)体会“躲”和“探”,引导学生在书上“躲”的旁边写下“害怕”,在“探”的旁边写下“好奇、害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情感、表达效果,及时写下阅读的感受。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批注,对四年级学生而言,非常需要。

2.由“怕”“不怕”到“喜爱”。

(1)出示自主阅读提示。

(2)互动交流:画面1。

① 胆子有些变大了吗?说说看。

② 这里表现先后顺序的词语是什么?(起先……随后……)指导朗读。

③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家伙?怎么感觉到的?(结合描写动作的词语)理解“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去掉这些词后与原文比较,体会珍珠鸟的“顽皮与可爱”。

④想象填空:一会儿 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 ……

设计意图:“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这个话题,我设计了自主阅读提示,意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赖的过程。而这一幅画面主要是学生体会到三个“一会儿”表现出的顽皮,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珍珠鸟还会干些什么,来丰富小珍珠鸟可爱的形象。

(3)互动交流:画面2。

①抓住“一点点挨近”,“偏过脸来瞧瞧我的反应”体会珍珠鸟的内心世界。

②珍珠鸟与作者的心灵是怎样一步步靠近的呢?我们来问问珍珠鸟。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它想: 。

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想:

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它想: 。

(4)互动交流:画面3。

预设:体会关键词“完全放心”,关注大作家的一举一动,想象他会怎么做?

当这小家伙在屋里飞来飞去的时候,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它胆子大了,落到了小桌上时,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它俯下头来喝茶时,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它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时,作者____________,反而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当它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时,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计意图:体会珍珠鸟的内心世界,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珍珠鸟与作者是怎样逐步靠近的;而关注大作家的一举一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心灵的靠近是建立在呵护之上的。这样的设计,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5)作者是怎样将这三幅画面联系起来的呢?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并依据提示尝试背诵。

(6)就这样,白天,——(引读);傍晚,——(引读)。这个段落,又让你体会到什么呢?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作者不由自主地赞叹,引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们也会情不自禁赞叹,引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7)醒来的珍珠鸟,会对作者说些什么呢?以书信的格式写写珍珠鸟的感受。提示:珍珠鸟会称呼作者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在作者的肩上熟睡,珍珠鸟对作者何等的信赖!而此时此刻,学生肯定有很多感悟要说,设立写话的平台,一来可以抒发情感,二来可以积淀感悟,三来可以更深刻地体验到人与鸟的和谐关系,知道要珍惜鸟,爱护鸟。

四、 激发“爱鸟护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1.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说感受。

2.推荐书籍:《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兔子坡》《波普先生的小企鹅》《小红马》。

设计意图:所推荐的外国名著,都是与动物相关的小故事。在故事中,人与动物和谐自然地相处,彼此给对方带来了很多欢乐。这样的书籍,一定能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也是动物的朋友。

上一篇:我是文化人下一篇:街道2013年煤改电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