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才市场

2024-04-08

昆明市人才市场(共6篇)

篇1:昆明市人才市场

昆明市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昆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工作部署,3月底至4月中旬,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荣明同志的带领下,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联合组成了人才工作调研小组,以实地调研和报送调研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市相关人才工作的重点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组织外出对周边省会城市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调研工作进一步摸清了我市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进一步推动全市人才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一、当前我市人才工作的基本状况

(一)领导有力,尊才氛围初步形成。2004年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人才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体系,与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量化任务,明确责任,建立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机制。2005年4月成立了昆明人才协会,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柔性机制。同时,各县市区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等人才工作重点单位也纷纷建立健全了人才领导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人才工作。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积极建立健全了重点人才联系制度,努力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二)组织到位,引才力度明显加大。自2000年5月出台《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以来,我市由人

事部门牵头,通过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外地招聘、举办不同类型的人才招聘会、加大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等有效措施,2000年至2006年底,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8147名,其中博士146人,硕士477人,本科毕业生583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91人,中级职称983人,全市人才总量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政策优惠,留才措施不断强化。一是及时制定了我市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昆明市2007——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昆明市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具体规划了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步骤,明确了具体的工作努力方向。二是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截至2006年底,共向67名博士颁发了政府每月1000元的津贴;审批了44名博士入住“博士公寓”、“人才公寓”。三是通过在高新区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园、云南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措施,积极为优秀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并吸引了73名博士在高新区工作或兼职。四是通过组织开展兴滇人才奖推选、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评选等各类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对为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大大激发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五是通过昆明人才协会等各类人才组织,通过组织节日慰问、举办各类联谊活动,加强感情联络等方式,经常与人才进行沟通交流,使人才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重视。

(四)分类实施,育才效果日益凸显。截止2005年末,昆明市五支人才队伍分别为:党政人才2.76万人,经营管理人才6.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4.16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万人,企业高技能人才7.5万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门类较为齐全、素质较高的人才群体,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五)改革深化,用才机制日渐激活。各地各单位逐步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了 “凡进必考”的进人机制。各级党政机关积极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干部交流轮岗,领导干部公推直选、公推公选产生,初步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事业单位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公开招聘,创新收入分配办法,建立绩效工资机制,真正体现优胜劣汰,有力推动了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科学人才观的牢固树立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仍待完善。一是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从体制、机制上给予保证。二是人才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宽。三是人才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优秀人才的分配制度上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撑。

(二)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与建设现代新昆明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人才总量不足。二是人才分布不均,现代

新昆明建设紧缺人才缺乏。三是结构不合理,形成了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低层次人才积压的不正常局面,一些单位人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甚至在个别领域出现了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现象。

(三)人才引进政策滞后性问题凸显,人才引进工作中诸多难点问题亟需破解。一是政策滞后于形势发展,以2000年制定下发的《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为主的人才引进政策在人才评价、优惠政策力度、引才方式、引才渠道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亟需修改完善。二是人才引进竟争加剧,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难,或者引进了留不住的现象还是依然存在的,甚至在局部还比较突出,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竟争形势严峻。三是引才观念不能与时俱进,许多单位不结合自身实际,引才的观念不能够与时俱进。四是引才关系难把握,引进工作中轻重关系难把握、难处理,“四轻四重”现象还比较突出。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人才意识,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二)科学引进人才,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是要进一步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出台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流动、保障等整体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体制。二是要进一

步转变引才观念,拓宽引才渠道,进一步加大兼职、讲学、咨询、短期服务、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柔性引才方式,加大引智引才工作力度。三是要进一步健全评价体系,确保引进人才质量,分类构建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引进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应有的价值。四是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人才活力,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管理的工作机制。

(三)挖掘现有资源,有效促进人才开发利用。一是要坚持人才工作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三个留人”的方针,想方设法为各类人才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展示他们的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二是要加大组织协调工作力度,加大人才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党校、各类职业学校、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将各相关部门的培训基地、培训经费、师资力量等人才培训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充分发挥资源聚集效应,集中力量干大事,着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工作品牌。三是要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人才工作网站和数据库建设,把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人才工作中去,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才工作网站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合力打造一个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信息网络。

(四)优化人才环境,营造一流的发展平台。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加强对有关人才工作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推

动人才工作的落实。二是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建议参照南宁、贵阳、成都、长沙等省会城市普遍设立1000万元以上的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的做法,设立昆明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人才的开发、培养、使用、奖励和基础建设,以保障人才工作顺利推进。三是要着力抓好人才市场的建设,把人才市场打造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领先西部同类城市的一流人才市场。四是要通过争创国建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示范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创建工作,加大城市发展竟争力,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转变服务态度,努力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五是要以组织开展新昆明杰出人才奖等表彰奖励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对人才政策、人才工作的宣传,要利用各种会议各类场合大力呼吁,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篇2:昆明市人才市场

(2013年5月第三次修订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和《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鼓励和支持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引进、培养人才,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开区管辖范围内登记注册并依法纳税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办法》中提及的高层次人才是指“两院院士”;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或省、市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拥有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专利、发明或专有技术的人员;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人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企业高管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四条 经开区设立“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由各政策执行部门列入管委会预算,专款专用。

第二章 管理服务体系

第九条 依托各类园区,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园、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大学生见习基地、创业人才孵化器等企业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吸引各类人才及项目落户经开区。

承办部门:组织部(人才办)、人社局、投促一局、投促二局、经济发展局

第十条 支持院士工作站建设。经省级批准建立的院士工作站,一次性给予50万元经费补助;市级批准的院士工作站,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经费补助。补助经费主要用于院士工作站条件改善、日常运作、重大项目和科技成果前期准备等。建站企业和院士合作申报科技项目,并获国家、省、市立项的,经开区优先给予配套支持。

承办部门:经济发展局

第十一条 开展专家服务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类高校、科研机构到区内企事业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

承办部门:经济发展局

第四章 人才引进

第十二条 人才引进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为重点,凡符合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真才实学的各类优秀人才,打破所有制、行业、地域以及学历、职称、户口等条件的限制,一律放开引进。

昆明地区和省外重点高校的联系,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各类人才引进、培养的“区、校、企”合作机制。

承办部门:人才服务中心

第五章 人才培养

第十七条 牢固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以立足岗位成才为重点,高度重视现有人才资源的开发使用,在全区各行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在实践中提高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参加经开区组织或推荐参加的学习培训和比赛的全部费用(不含食宿和交通),管委会承担50%。对获奖者,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承办部门:人社局、国资办、总工会、财政分局

第十八条 鼓励和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培训,培训经费实行“三三制”(管委会、用人单位、个人各承担三分之一)。

承办部门:人社局、财政分局

第十九条 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的推荐、培养和考核工作,努力帮助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

承办部门:人才办

第六章 人才激励

第二十条 设立“经开区人才奖”,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对获奖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连续两次获表彰者,由经开区组织安排疗养一次;对连续三次获表彰者,由经开区资

第二十二条 各类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到经开区创办企业,可优先享受经开区创业投资、土地使用、房租补偿、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科技奖励等系列优惠政策。各类人才创办的企业入驻经开区标准厂房,按照经开区现行优惠政策执行。涉及省内征收的所有行政性、事业性收费3年内实行零收费;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由税务部门依法征收,地方分享部分及营业税3年内由同级财政列支并全额补助;企业每安排1名昆明市户口员工,3年内按照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给予薪酬补助。

承办部门:经济发展局、财政分局、地税分局

第二十三条 管委会建立企业高管人员生活补助制度。根据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的大小,对企业高管人员上缴的个人所得税给予相应的补助,经开区各项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达到100万元,对1名高管人员所上缴个人所得税经开区财政收入部分给予全额补助。每增加100万元对应增加1名人员,最多8名。

承办部门:经济发展局、财政分局、地税分局

第二十四条 管委会建立技术创新奖。根据《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在实行差别化奖励的前提下,对企业荣获国家、省(部)、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的,分别按照国家级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省(部)级20万元、10万元、5万元和市级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标准奖励企业,并主要用于奖励获奖项目的完成人员和其他有功人员,也可由获

取得经开区常住户口,审批手续完备、资料齐全的,免费办理落户。离开经开区的,其户口免费保留三个月;期满后不能转出的,从第四个月起按规定收取管理费或按公安部门规定转往原籍。

承办部门:人才服务中心、公安分局

第三十条 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到经开区居住或就业的,可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龄和享受待遇的条件时,按照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对于引进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不能转移的,由经开区设立的专项资金按一定比例补缴个人缴纳部分养老保险。

承办部门:人社局(社会保险局、医保中心)

第三十一条 引进人才的未成年子女(无论户口随迁与否),义务教育阶段在经开区学校就读的,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昆明市现行招生政策优先为其协调办理入学手续,不收取政府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

承办部门:社会事业局(教育局)

第三十二条 引进人才因原工作单位不同意办理调动手续而造成辞职、离职的,在个人和接收单位提供必要有效证件、资料的情况下,经审核批准的,由经开区重建人事档案,承认原有身份,工龄连续计算。

承办部门:人社局

第三十三条 引进的各类人才,可按国家规定参加专业技术

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经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3:昆明市人才市场

(一) 官渡古镇简介

官渡古镇, 原名“窝洞”, 是滇池岸边一个堆满螺丝壳的小渔村, 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唐代的时候, 就有南诏王公在此游览驻足。宋朝以前设渡口, 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 改坐轿或骑马过状元楼入昆明城。因此而得名“官渡”。

今天的官渡位于昆明市东南郊的螺峰村, 地处滇池北岸、宝象河下游, 占地17平方公里, 是著名的“云南十大名镇”之一。在这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其中闻名遐迩的国家级重点文物金刚塔被作为官渡区“古文明”的象征, 是我国现存最早, 建造、保存最完好的金刚宝座式石塔。除金刚塔外, 还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妙湛寺、土主庙、法定寺、魁星阁、观音寺、凌云阁、古戏楼等10多处景观以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一颗印式”民居, 形成一个繁华集镇, 古时有“小云南”之称。

(二) 官渡古镇市场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官渡古镇的市场现状, 笔者制作了针对官渡古镇旅游市场的访谈问卷, 在2009年5.1-5.2日期间到官渡古镇进行了实地调查访问, 共发放问卷12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结论如下:

访谈中, 笔者发现:来昆明旅游的游客, 停留时间在3-4天, 主要游览的景点有世博园, 云南民族村, 石林, 九乡等, 而官渡古镇因为离石林, 九乡较近, 且有独特的夜市, 可以作为游客晚上的休憩之处。而来云南旅游的游客, 大部分都会在昆明停留, 然后转至各处。古镇靠近机场, 公交直达火车站的区位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在古镇留宿就成为了游客的一种选择。虽然古镇目前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娱乐项目欠缺, 但政府正在投资改造官渡当中, 相信建好后的官渡一定能让游客满意。

1、省内外市场比重。

从图1可以看出, 目前本地游客是官渡的主要客源, 所以在制定策略时, 要充分考虑昆明游客的出游特点。

昆明游客喜爱周末、节假日出游, 官渡古镇这一公交车即可直达的城中古镇, 也就成了不二之选。再加上特色的美食, 古色古香的建筑, 昆明客源市场将成为官渡旅游的主力军和后背支撑力量。

2、年龄构成。

从图2可知, 中青年是主要客源, 他们对古镇游更感兴趣,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 一些离退休老人喜欢在广场与人聊天, 听歌唱曲, 甚至有些老人聚在一起, 帮自己的儿女相亲, 他们将会是官渡古镇旅游的稳定客源。

3、职业结构。

(图3) 官渡古镇旅游者职业结构呈现多样化, 但可以看出, 以工人和公司职员这类人群为主, 在营销策划时, 可以考虑官渡古镇解压游。在基础设施完善以后, 还可以开展会议、度假、商务旅游。

4、旅游目的。

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 目前来官渡古镇的游客中, 有28.5%的游客是为了体会民俗风情, 另外, 为了感受文物古迹的游客占了25.2%, 这两类游客占了来官渡古镇游玩的游客的一半以上, 也就是未来应该重点关注的游客群。

(三) 官渡古镇未来目标市场选择

就这次的调查来看, 官渡古镇的游客中昆明本地的游客占据了绝大多数, 但这是因为目前古镇尚没有完全开发, 随着今后古镇的开发, 这里必将成为昆明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景点, 因此, 我们在规划目标市场的时候, 从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国内目标市场选择。

(1) 一级目标市场分析。在短期内, 官渡古镇的一级目标市场必然还是昆明本地的游客, 但是随着古镇旅游开发的深入, 古镇的一级目标市场应当逐渐扩展到玉溪、曲靖和楚雄这三个距离昆明较近的地州、市以及北京、四川、广东和上海等四个省市。对于玉溪、曲靖和楚雄这四个地州、市来说, 距离昆明距离较近, 来往昆明的交通比较方便, 因此应作为以及客源市场大力宣传, 通过宣传官渡古镇的历史来吸引这部分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北京、广东、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而四川则是距离云南较近的较发达省份, 目前也是云南省最重要的客源市场, 将来官渡古镇开发建设完成之后, 可以通过和旅行社合作, 将这些重要客源市场的游客吸引到官渡古镇来感受这里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

(2) 二级目标市场分析。二级市场包括了云南省内的其他地州、市以及国内的其他省、市、自治区。这些地区要么距离昆明较远、要么经济不太发达, 短时间内难以构成官渡古镇的重点客源市场, 但是其中的重庆市由于距离昆明距离不太远并且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可以作为未来可能升级为一级客源市场的重点对象予以关注。

2、国外目标市场选择。

(1) 一级目标市场分析。官渡古镇的一级目标市场应当是东亚和东盟国家市场。就当前的情况来看, 东亚和东盟国家本来就是昆明市最大的客源市场, 官渡古镇又具有浓厚的佛教氛围, 这必然会成为将来吸引同样受佛教文化影响较深的东亚和东盟国家的游客前来游览, 因此应大力挖掘官渡古镇的佛教文化与这些国家的渊源和关联, 并以此来增加官渡古镇在这些国家的知名度, 提升官渡古镇的文化认同感, 增加这些国家的游客数量。

(2) 二级目标市场分析。官渡古镇的二级市场应当集中于欧洲、美洲的经济发达国家, 这些国家距离昆明比较遥远, 且文化上的差异较大, 很难立刻成为官渡古镇重点关注的客源市场, 但是可以通过旅游交易会等方式逐渐增加官渡古镇在这些潜在客源国的关注度, 培养这些二级市场。

参考文献

[1]、郝革宗.广西旅游古镇的开发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4 (1) :42-46

篇4:昆明市人才市场

2008年5月7日,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昆明)基地和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沈阳)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分别在昆明和沈阳成立。自此,国家外国专家局已在全国建立13家国家软件/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基地。

昆明培训基地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云南大学软件学院、云南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及云南微软技术中心等共同建设;沈阳培训基地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沈阳海外人才交流协会及东软集团等在沈阳共同建设。

昆明培训基地建立后,将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通过人才培养带动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向西南开放;沈阳建立培训基地后,借助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和东软集团的联合优势,将为东北地区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 供稿)

青海公务员赴

香港专项培训圆满结束

为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公务员能力建设,在国家外专局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青海省人事厅外专局组织全省各系统40名公务员,于2008年5月26日至6月8日在香港进行了为期14天的培训。这也是国家外专局为青海安排的首期赴香港专项培训班。

整个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月23日至25日,在深圳国际人才交流协会进行为期3天的预培训,国家外专局副局长孙照华、培训司韦大玮司长专程从北京赶到深圳参加了开班式,为此次培训班提出了期望及纪律要求,有关专家就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进行了专题讲解;第二阶段从5月26日至6月8日,在香港进行为期两周的公务员能力培训,由香港金融管理学院承担具体培训任务。

篇5:昆明市人才市场

【发布文号】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90号 【发布日期】2009-05-16 【生效日期】2009-06-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昆明市

昆明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试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90号)

《昆明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09年4月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第122次常务会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6月16日起施行。

市长:张祖林

二○○九年五月十六日

昆明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促进农贸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经营管理,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护开办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昆明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贸市场是指由开办者提供固定场所、设施,经营者进场进行集中和公开交易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

第三条第三条 主城四区、三个开发(度假)区、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及其他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规划区范围内农贸市场的开办、经营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第四条 农贸市场实行属地管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三个开发(度假)区、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应当成立农贸市场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督查督办辖区内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及监督管理工作。

各相关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村)委会应当明确具体的部门(人员)负责辖区农贸市场的综合管理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农贸市场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在依法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同时,负责牵头组织落实农贸市场达标改造及规范化管理等相关工作。

商务、规划、国土、建设、城管、卫生、公安、农业、水利、价格、质监、综合行政执法等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共同做好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鼓励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及境外投资者,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投资形式新建、改建和扩建农贸市场。

第二章 市场规划建设

第七条第七条 农贸市场专项规划作为商业网点规划的重要组成 部分纳入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负责编制昆明市主城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其余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县(市)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

第八条第八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三个开发(度假)区、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应当根据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制定辖区内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制定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和农贸市场建设标准;

(二)农贸市场的规模、位置应当与周边区域居住人口、地域范围相适应;

(三)农贸市场配置应当方便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

(四)农贸市场布局应当与其他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

第九条第九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农贸市场,应当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和农贸市场建设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规划、建设、用地等相关审批手续。

第十条第十条 农贸市场的建设不得占用道路、公路,妨碍交通。

新建居住区或旧城改造中配套建设的农贸市场项目应当与主体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农贸市场拆迁应当遵循“拆一建一”、“先建-后搬-再拆”的原则。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农贸市场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确需改变使用性质的,主城区报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余县(市)区报本级商务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会同工商、卫生、规划、建设、城管、公安等部门,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县城)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制定昆明市农贸市场建设标准。

第三章 市场开办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健全市场管理制度,做好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一)与辖区农贸市场管理工作办公室签订《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责任书》,认真履行市场开办者职责,落实规范管理措施。

(二)与经营者签订场地租赁和经营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经营者档案,记载经营者基本情况、信用状况等。

(三)设立消费者投诉服务站,认真受理消费者投诉,消费者投诉服务站应当设有投诉电话和监督电话,并根据投诉的具体情况,协助、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

(四)督促市场内经营者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对使用的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并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做好强制检定工作;设置符合要求的公平秤,定期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市场定量包装商品、零售商品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督促经营者对销售的农副产品实行明码标价。

(五)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在农贸市场入口处等明显位置设置宣传栏和公示栏,向消费者公示与交易有关的基本事项和重大事项,包括:经营者的证照情况、违法违章记录、市场管理制度(含农副产品准入制度)、消费者投诉电话、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结果、不合格商品退市情况等。

(六)设立专门的市场服务管理机构,配备负责维护市场秩序、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治安管理、消防安全、建筑安全、价格、信息宣传和设施设备检修等方面的管理人员;建立市场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市场管理人员定期接受培训,并佩戴统一证件上岗。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应当遵循农副产品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农副产品安全责任。

(一)签订相关协议与台帐档案。建立与经营者签订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书(协议),订立农副产品质量保证及对不合格农副产品的退市、追溯、召回、退货等条款,督促其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建立农副产品经营台帐,记录进货渠道;设置规范的市场农副产品档案柜,建立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档案。

(二)建立健全农副产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定期不定期派专人检查经营者的重要农副产品进货凭证,查验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商的经营资质和实际经营情况;查验畜产品、水产品、禽类及其产品检疫检验合格证明或产地证明和其他依法应当经检测合格方可销售的农副产品的检测证明,对未取得检疫检验合格证明或检测不合格的,禁止入场销售。

(三)建立健全不合格农副产品退出制度。发现不合格农副产品应当立即要求经营者停止销售,报告并配合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四)做好农药残留抽查检测。在市场内设置独立的农药残留检测室,配置检测设备和人员,每天对场内销售的蔬菜和水果进行农药残留抽查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或与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签订定期送检协议,也可将检验机构引入市场进行检测,市场内蔬菜和水果农药残留抽查检测结果应当在市场设立的公示栏予以公示。

(五)建立健全农副产品购销挂钩制度。以协议方式或督促场内经营者与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畜禽屠宰场、水产养殖信誉良好的生产、加工企业和管理规范的批发市场、大型批发商建立购销挂钩关系,明确供货主体和供货产品质量责任,建立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快速通道,保障上市农副产品的安全。

(六)建立农产品清洁入市制度。督促经营者对蔬菜类农副产品在进入市场前做基本的清洁处理,去除泥土、黄叶、烂叶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城垃圾数量。

(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对农副产品进行抽样检查时,市场开办者应当配合做好抽样工作。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是农贸市场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按规定做好治安、消防、建(构)筑物安全等相关工作。

(一)配备已取得资格证书的专业保安人员,协助市场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和巡查、巡视,维护市场治安秩序,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处置市场内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条件的市场应当安装符合技术标准的闭路监控设备。

(二)建立健全农贸市场消防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落实,配置专兼职人员负责消防工作,专兼职人员应当经公安消防部门培训,并定期进行消防检查,有记录,及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三)配备齐全的消防设施、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严禁违章搭建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或者损坏和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四)定期检查农贸市场建(构)筑物的安全使用状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对市场建筑物进行安全鉴定,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建筑安全隐患。

(五)严禁商住混用、使用明火作业、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违反规定乱拉乱接电线等行为。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应当维护市场环境卫生,保持整洁有序。

(一)应当建立和落实由开办者承担市场保洁费、辖区办事处(村委会)参与组织、通过竞标方式确定保洁方的市场化长效保洁机制,做到长效保洁。

(二)严格按照划行归市的要求规范设置市场铺面、摊位,设置规格统一、美观、醒目的经营区域标志牌及明确的市场导购图;市场通道畅通,无占道违章经营、乱摆摊、乱搭建、乱张贴。

(三)承担农贸市场责任区内的“门前三包”责任;场内地面应当做到硬化、平整、清洁,有完善的清洁制度,配备专兼职保洁人员,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并有记录;设置垃圾和其他废弃物收集容器,及时清除场内的污水、垃圾和其他废弃物;完善“四害”综合防制设施。

(四)设立独立的家禽经营区出入口,并与其他经营区隔开。

(五)督促畜禽及肉品经营者实施每天清洁消毒制度,对家禽存放、销售区实施每月清空家禽消毒制度;配备病、死畜禽集中弃置设施,落实无害化处理和消毒措施。

(六)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停车场(位),保证车辆停放整齐;修建公用卫生间,并保持清洁卫生。

第四章 经营活动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除农民销售自产的农副产品外,农贸市场内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营业执照,需办理其他经营许可手续的,还应当办理相应的经营许可证件,并按照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在指定区域亮证经营。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农贸市场内的经营者,应当遵守和执行农副产品准入制度,履行农副产品安全责任。

(一)应当实行索证索票制度,建立进货台帐,记录进货渠道;经营者初次与供货单位交易时,应当查验其主体资格合法证明文件,包括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等;经营者在购进食品时,应当按批次向供货单位索取质量合格证明,包括:畜禽、肉类产品及水产品检疫检验合格证明或产地证明,粮食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类等应当有相应的检验合格证明和进货票据,其他产品的合法证明文件。

(二)须从依法批准设立的定点屠宰场购进肉类及其制品,并在摊档明显位置张挂肉品的检疫检验合格证明;外地输入的生猪肉及其产品的采购依照有关规定执行;畜禽及肉品经营者应当每天对经营场所实施清洁消毒,并在市场开办者组织下实施每月清空家禽消毒制度;家禽经营者营业时要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穿戴口罩手套等防护品,销售应当由专人负责。

(三)经营直接入口食品及熟食制品的,应当具备防尘、防蝇、防鼠设施和冷藏、消毒器具;熟食档应当设置预进间和售卖间,生熟食品分开存放,从业人员应当有健康证。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农贸市场内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场地租赁和经营管理协议书的约定,在指定地点经营,服从管理,遵守市场各项规章制度。

(二)经营活动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应当主动向消费者出具市场销售专用凭证,明示经营者名称、具体经营场所或摊位号、联系电话等。

(三)实行明码标价,使用的标价签或者价目牌应当标明品名、计价单位、销售价格等内容。对物价主管部门规定有参考价或临时销售限价的,应当在经营场所的明显位置公示。

(四)经营活动遵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不得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不得伪造数据和破坏铅签封。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农贸市场经营范围:

蔬菜、肉类、熟食、鲜粮制品、干货、调味品、水产品、禽类、粮油米面、腌腊制品、水果等与食品有关的农副产品。

禁止超范围经营(土杂店、副食便利店、副食小超市除外)。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农贸市场内严禁销售下列农副产品:

(一)假冒伪劣产品。

(二)过期、失效、变质的产品。

(三)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产品、水产品。

(四)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水果。

(五)按照国家规定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证明的产品。

(六)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动植物及其制成品和其他农副产品。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农贸市场交易活动中严禁下列行为:

(一)欺行霸市、价格欺诈、强买强卖、短斤缺两。

(二)垄断货源、哄抬物价或者串通操纵农副产品价格。

(三)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四)以虚假广告等欺诈方式销售农副产品。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商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农贸市场的规划管理;按照划行归市的要求,指导督促辖区做好引摊入市工作。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农贸市场管理信息网络,记录农贸市场管理相关信息以及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和场内经营者诚信经营情况等,供公众查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场内经营者应当予以协助提供相关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农贸市场实行登记注册,向符合条件的经营者核发营业执照,对其交易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农贸市场建设的监督管理。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对未办理规划、建设等相关审批手续而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未经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而投入使用的农贸市场依法进行查处,对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有关食品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贸市场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食品卫生违法行为。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农贸市场的治安管理,并督促市场开办者建立安全保卫制度,落实安全保卫措施;消防部门负责对农贸市场消防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法律法规要求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擅自开业的市场依法进行查处。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农产品准入制度,对农贸市场上销售的农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督促市场开办者查验畜禽及肉类产品检疫检验合格证明和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水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农贸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督促市场开办者查验水产品检疫检验合格证明或产地证明。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贸市场农副产品价格的监督检查,并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依照计量监督法律法规对农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质量技术违法行为。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适时公布相关监督抽查结果,并根据各自职责督促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落实本办法的各项规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场内的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云南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昆明市商品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办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拒绝、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对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开办的农贸市场,应当按照国家卫生城市(县城)标准,结合本办法的有关要求,及时完善相关手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实施达标整治。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6月16日起施行。

篇6:昆明市人才市场

我市会计管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理念的重大举措,是我市贯彻实施财政部、省财政厅关于会计行业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重要措施。奖励办法共有12条,主要是根据财政部、省财政厅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会计从业队伍壮大,但中高级会计人才总量偏低的实际情况,从四个方面实施物质和精神奖励。

一是对取得中高级会计职称的奖励。

其奖励范围包括:自2013年起,参加会计师考试,两年内三科合格者;通过考评,取得高级会计师职称者;通过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者;经推荐和考核,参加全省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培养者;经省财政厅推荐和考核,参加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者。奖励对象为:本人持有市或县(市)区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本人户籍在昆明市辖区内,或在昆明市连续工作三年以上;在市、县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或市域内民营企业从事财务会计、审计工作的在职人员。奖励标准从2500元至8000元不等。

二是对成绩显著的社会办学机构给予精神奖励。

为调动社会办学机构从事会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经考核,其招培会计人员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两年累计会计师合格人数100名以上、每年助理会计师合格人数90名以上,且经考核符合条件的,由市财政局发给“昆明市会计人才培养基地”牌匾。

三是要求用人单位给予奖励。

为形成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共同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奖励办法要求各单位应安排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其中:凡被财政部、省财政厅培养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全省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单位应保证其每年规定的脱产学习时间,承担脱产学习期间的食宿费、往返差旅费和外出考察差旅费;对取得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和中、初级会计师职称的人员,单位应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四是注重精神奖励。

为从精神上给予个人鼓励,奖励办法把积极参加会计专业职称考试作为评选全国和省、市先进会计工作者条件之一,以形成良好的会计人才培养、成长环境。

奖励办法的颁布实施,是新形势下优化会计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全市会计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我市会计人员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全面实施人才战略、推进“兴昆富民”工程、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文:

第一条 为鼓励我市会计人员积极向中、高级会计人才发展,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会计工作新局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云南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和《昆明市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12—2020)》,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中、高级会计人才是: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云南省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和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

第三条 奖励范围:参加会计师考试,两年内三科合格者;通过考评,取得高级会计师职称者;通过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者;经推荐和考核,参加全省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培养者;经考核,参加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者。

第四条 奖励对象:本人持有市或县(市)区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本人户籍在昆明市辖区内,或在昆明市连续工作三年以上;在昆明市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或市域内民营企业从事财务会计、审计工作的在职人员。

第五条 奖励标准:参加会计师考试,一年内三科合格者,市级给予个人一次性奖励2,500元,两年内三科合格者,市级给予个人一次性奖励1,500元;通过考评,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市级给予个人一次性奖励3,000元;通过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市级给予个人一次性奖励5,000元;考取云南省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培养班的人员,市级一次性奖励个人2,000元;考取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班的人员,市级一次性奖励个人8,000元。

第六条 经考核,社会财会办学机构招培会计人员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两年累计会计师合格人数100名以上、每年助理会计师合格人数90名以上,且经考核符合条件的,由市财政局发给“昆明市会计人才培养基地”牌匾。

第七条 各单位应安排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凡被财政部、省财政厅培养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全省高级会计人才,单位应保证其每年规定的脱产学习时间,承担脱产学习期间的食宿费、往返差旅费和外出考察差旅费;对取得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和中、初级会计师职称的人员单位应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第八条 市级补助资金在预算安排的会计管理经费中列支。凡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自取得职称证书之日起(签发时间)三个月内,持本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户籍证明、单位工作证明、社保证明和相应的职称证书原件,到市会计监督管理局办理奖励手续。

第九条 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会计人员考取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本人可持相关材料向省会计主管部门申请兑现省级奖励。

第十条 健全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机制,把积极参加会计专业职称考试作为评选省、市先进会计工作者条件之一,以形成良好的会计人才培养、成长环境。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昆明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煤制芳烃简介下一篇:丰里小学思想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