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微课大赛活动总结

2024-05-17

教师微课大赛活动总结(精选12篇)

篇1:教师微课大赛活动总结

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师技能大赛总结

经过初赛两轮的选拔以及决赛的精彩角逐,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师技能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从教兴趣,强化三字一话、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教育内涵,树立师德师风,提高职业素养,努力打造一批数院“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合格人才。

活动前期我们对活动以展板、海报以及条幅的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大赛,更多的参与到其中来。

大赛共分初赛和决赛两部分,初赛分为教案设计、粉笔字和现场说课两个环节,决赛分为简单说课和模拟课堂两个环节。各位选手经过初赛中在各个方面的比拼,有十八位选手晋级决赛,决赛上一堂堂生动的课堂,他们在教师技能大赛的舞台上把自己的教技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广大同学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让同学们在感受选手们的教师技能才华的同时,更多的学习了经验技巧。各位资深的评委对选手们的表现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让选手们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自我认识,让在场的观众们更是受益匪浅。

本次大赛共决出“院十佳”十名,优秀奖八名。再次对获奖选手表示祝贺。这将是他们光荣与难忘的一天,因为全院有近二百人参加了本次教师技能大赛的初赛,能从这么多有力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不仅是他们能力的体现与升华,更是他们在平时注重教师基本功的训练的成果,这些优秀的选手为全院同学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榜样,同时也掀起了数学与统计学院狠练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热潮。教师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让同学们对教师职业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与体会。

活动的圆满成功与院领导的支持和各位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也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教师技能大赛举办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方面的难题,但是在老师的指导和学研部以及其他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难题被一个个解决,活动得以圆满举办,也为以后的各种活动的举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我们也预祝我们的选手在更高的舞台上完美的展示自己的才华,预祝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教师技能大赛办得越来越好,也期待更多更好的选手走上我们的舞台……

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会学研部

2010年4月

篇2:教师微课大赛活动总结

为了活跃校园气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内容,提高我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提高我系学生的讲课水平和专业知识应用水平,突出师范专业的特色,我部于2011年4月7——12日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我的讲台我做主”的未来教师技能大赛。现把比赛活动做以下总结:

一、活动流程:

初赛:

1.3月21日打印“未来教师技能大赛”通知并发放到各班。另外绘制了若干海报和宣传板。

2.3月25日登记、整理选手参赛名单。并开始申请活动教室和邀请复赛评委。

3.4月6日召集参赛者开会,公布比赛时间、地点以及注意事项。会后进行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4.复赛共进行了三场:4月7日A场,8日B场,9日C场。每场地点为东区主楼406教室。每场时间为18:30——22:00

5.初赛成绩前10名的选手进入了决赛。4月11日早晨将进入决赛的选手名单以海报的形式张贴在校园各个宣传栏。决赛:

1.4月11日联系决赛评委、主持人、嘉宾。并制作打印评委和嘉宾邀请函。

2.4月11日召集进入决赛的选手开会,告知选手决赛时间、地点、注意事项。会后进行了抽签。

3.4月12日中午布置会场,并核实一下决赛评委是否都能按时到场。

4.4月12日16:00——18:30举行了未来教师技能大赛的决赛。

5.决赛后石东升老师对每位选手的表现做了精彩细致的点评,最后姚勤智老师做了总结发言。6.评委老师为获奖选手颁发奖品。

取得的成绩:

1.我系领导和教师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2.在每一场比赛中,每位选手都能挤出时间进行备课,并积极制作比赛所用课件,不懂就问,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请教,在短时间内基本做到人人都能独立完成授课。在比赛准备的过程中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也使自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达到了活动预期的效果。

3.比赛过程中各位选手都能按照比赛要求进行授课。基本上做到了教学态度和蔼,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完整,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得当,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提问与讨论等环节能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本次比赛活动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有待改进的地方:

1.限制报名人数,每班报名人数应控制在5人左右。2.找全背景音乐,包括活动人员入场音乐,和颁奖音乐。3.及时对课件进行备份。

竞赛结果:

1.一等奖:

2.二等奖:

3.三等奖:

4.优秀奖:

附: 评分标准

获奖选手名单 经费预算

篇3:教师微课大赛活动总结

5月26-27日,从全省参评的112节足球微课教学录像课中脱颖而出的15节小学、8节初中和5节高中足球课分别进行现场教学评比决赛。来自全省各市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700余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前来观摩,可谓规模之庞大,影响力之深远。28位参赛教师各显神通,全方位、多角度为与会人员奉献了足球微课堂教学视觉和精神的双重盛宴。

一、评比内容与方法

本次足球微课教学评比以教育部颁布的现行课程标准、《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南(小学版)》及《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南(初中版)》为依据,初评以参赛教师提供的微课教学视频为主要内容。参赛教师围绕足球教学中某个技能或技术环节,精心设计,开展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体现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足球运动教学的特点,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视频要求单机拍摄,如实反映教学实况,不可以有人为剪辑或添加内容。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能较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的教学风貌。复评在初评基础上选出15节小学、8节初中和5节高中足球微课集中进行现场教学评比。上课时间为15分钟,学生人数为20人,评委由9位省内高校专家、大市教研员、省特级教师组成。决赛评出小学一等奖4名、二等奖11名,初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高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

二、课堂亮点与特色

(一)教师足球功底深厚

参加本次足球微课决赛的28名教师均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男教师25名、女教师3名(2名为江苏女足退役球员),90%的参赛教师是校园足球球队教练员,足球专业知识丰富,足球专项技术过硬。参赛教师们教学思路清晰,驾驭课堂能力较强,能围绕教学目标,紧扣足球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法学法,示范动作规范优美,展现出了丰厚的学科素养。如,常州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的李恒老师精彩而漂亮的示范,震撼了全场,体现了足球人精湛的基本功。

(二)组织教学手段多样

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足球学习的乐趣,每一名参赛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小学组的参赛教师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精心组织教学,如,南通十里坊小学的陈跃老师通过复习脚背正面运球、人球分过练习、穿越障碍练习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脚背正面运球的动作要领,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积极参与练习,勇于挑战自我。初、高中组的参赛教师充分展现了自己对于足球技术教学的理解。如,南京宁海中学分校的周福斌老师运用讲解、示范、模仿、体验、游戏、竞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正面头顶球的练习兴趣。

(三)辅助器材运用巧妙

1.器材创新。镇江姚桥中心小学的王亮老师通过轮胎和固定球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正脚背运球的动作方法,利用轮胎和足球的结合,使得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运球能力。

2.教法创新。南京银城小学的吴悦老师利用足球与小垫子有机结合进行过人练习;南京第十三中的曹晨老师利用自制辅助教具纸包实心球,通过练习脚内侧拨球、脚外侧拨球,以及脚内侧扣球、脚外侧扣球,让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脚触球的部位。

三、活动思考与展望

体育课堂是普及校园足球的主阵地,是学生真正理解足球知识、学习足球技战术、提升足球技能的主要途径。中小学足球教学教什么,为什么这么教是我们面临的课题。本次足球微课教学评比的举行是推动校园足球开展的创新之举。

(一)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合作意识

足球的魅力在于与同伴一起并肩作战的团结与配合。在足球教学中,除了要体现学生技术上的合作意识,还要体现学生情感上的合作,同伴一句加油的鼓励、一个赞赏的大拇指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温暖,从而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足球的学习中去。

(二)让足球教学更好地发挥应有的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足球运动的自身特点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小学的足球教学应运用儿童化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儿歌、口诀来唤醒记忆,记牢动作要领;采用标志盘、标志桶等辅助器材来帮助学生确定活动轨迹;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来调节学生的学练情绪,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增强足球运动的活力。初、高中的足球教学则要注重足球技术和战术的传授,在教学中需将单个动作过渡到多元组合动作,并组织小型教学比赛,让学生学会在比赛中怎样去运用所学技术,不断提高足球技术水平。

篇4:教师素养大赛活动总结

——高作小学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总结

3月22日,我校组织的“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上午拉开了帷幕。6名教师准时参加了四个项目的比赛,即朗读展示、书写展示、才艺表演、说课。参赛选手们精神饱满,朴实认真,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他们的教学艺术和个性风采。

整个活动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四位评委中均是我校的领导组成员,现任学校的校长或副校长或教导主任,其中有三位是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四个比赛项目的评比,实行分项单独计分。每项每人的得分中,按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计分。四个项目比赛结束后,依每人各项累计总分,最后评出校一、二等奖。一等奖获得者代表我校参加镇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最终李海燕老师夺冠,代表高作小学参加镇级比赛。

回顾整个比赛过程,这次活动全程体现了一个“实”字。

一、赛前准备“充分”

三月下旬,在严志联小组的主持下,召开了校领导组的会议,商讨了关于举办“高作小学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相关事宜,并给全校教师下发了《关于开展高作小学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通知,并对大赛的日程安排、各个项目比赛的注意事项、评委的挑选等等,都作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赛前又召开了评委会和参赛选手的会议,就比赛过程的每个细节都作了精心布臵。整个活动进展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以至取得圆满成功。

二、竞赛过程“扎实”

四个项目的比赛安排周密,环节紧凑,用时科学。每项展示都扎扎实实地依序进行,有条不紊。

四个项目的竞赛真实地体现了选手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

1、朗读展示,选手们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把大家带进了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

2、紧张的三分钟粉笔字书写展示时,选手们胸有成竹,挥洒自如,不一会儿,一首首字体规范、美观的正楷字小诗便呈现在大家面前。

3、多姿多彩的才艺展示,更是展现了每位选手多方面才能和不同的个性风采。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联欢,六位教师精彩的才艺展示让在场的评委和所有教师耳目一新,并给大家带来身心愉悦。

4、展现出扎实的说课基本功。许多选手能够驾驭教材,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语言表述规范生动、自然流畅;肢体语言运用恰当;板书词语精当,书写清晰、工整;并能巧妙地运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现出扎实、朴实、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风格

三、赛后总结“及时”

大赛整整进行了一个上午,严志联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了及时的实事求是的点评,既肯定了他们的优点,又指出了他们存在的不足,选手们心服口服,收获很大。

四、问题与思考

教育教学的特点决定其完善是永无止境的。在赞叹比赛带给我们的精彩之余,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问题与思考。

(一)语言文字的训练要进一步落在实处。虽然有很多教师能够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不乏有浮在表面的现象。教学中若没有深层次地挖掘训练内容,没有采取恰当的方法引导,训练就仅仅是形式。

(二)教材内容的挖掘要有深度。此次参赛的课文内容是小学高年级段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挖掘上要有一定的深度。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只是就教材备教材,没有深入研读教材,没有充分综合利用相关内容,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导致内容挖掘不够深,教学内容肤浅。

(三)年级段的内容要把握准确。有个别教师对整个小学语文阶段的各个年级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准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要尽快了解、熟悉小学语文课程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还要了解每个年级、每一册课本、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才能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设计和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篇5:教师综合素质大赛活动总结

历经一周准备时间,本周五在多媒体教师举办了教师综合素质大赛,本次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功的地方

(一)、本次大赛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风采

1、体现教师风采的幻灯片制作,既体现了我校教师的工作风采,也展现了我校教师课件制作的水平,画面优美,效果逼真,使大家看了非常激动,有的热泪盈眶,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2、英语教师的朗读语调准确,发音准确,富有感染力,体现了我校教师英语水平很高。受到大家的好评。

3、三字一画,充分体现我校教师的基本功过硬,祝学成教师毛笔字一挥而就,刚劲有力,富有大家风范,简笔画富有新意,体现了我校教师绘画功底,钢笔字,粉笔字都受到大家的赞誉。

4、综合知识对答如流,说明我校教师专业知识过硬,非学科知识非常丰富。

(二),本次大赛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看到我校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了崇高的师德

1、周老师的诗朗诵《我热爱我的工作》,使大家看到了一个为教育事业奋斗了半辈子的老教师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之情,听后使大家心潮澎湃,倍受鼓舞。

2、孙长跃老师的小品《爱》,讲述了孙老师多年来对学生无私的爱,关心帮助贫困学生,使大家感动的热泪盈眶,同时,几位教师表演真实感人,是大家心灵受到一次爱的的教育。

3、二年级组三句半歌颂了我校教师各个方面的工作,语言生动形象,几位老教师的表演诙谐幽默,使大家在笑声中感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

(三)、本次大赛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凝聚了组内的战斗力,合作精神,这是学校前进的动力

1、每个组组长认真组织本次活动,研究节目。

2、组员积极参与,各显其能,积极为组内争光。

3、年轻教师青春靓丽,富有朝气,并且多才多艺,马春旭幻灯边制作技压群雄,一举夺冠,把大家带到了比赛气氛里,同时,演唱歌曲充满活力,刘艳琦、孙慧斌、刘艳琦、孟祥慧的表演形象,感动了大家,体现我校年轻教师的风采。我校明天充满了希望

4、老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出谋划策,表演认真,说大家再次看到了他们的风采,李建坤老师、赵殿奎的三句半,幽默有趣,表演形象,毕国文老师的书法独树一帜,令大家佩服

5、本次大赛出了体现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外,也展示我校教师多才多艺,姜春静、李素坤教师教学顶呱呱,歌唱的非常好,这才让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6、本次活动王校长亲自组织安排各项活动,并负责打分评分工作,并演唱歌曲,榜活动推向了高潮,领导亲自参与和组织教研活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给每个组发了奖金,使大家倍受鼓舞,使大家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充满了干劲,下一步工作一定能做的更好。

二、不足

1、有的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语文教师的朗读,英语教师的发音

2、教师表达能力有缺欠,说不明白

3、成语、古诗词知道太少。

三、改进措施

1、教师自身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2、学校多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篇6: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总结

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总结

**区教育局于2015年6月份下发了《**区新时期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暨第五届教师论坛活动方案》,接到方案后,我校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区教育局方案要求及我校实际情况,认真谋划、圆满完成校级练兵、比赛、选拔等事项。校级活动已于近期结束。现将相关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宣传,广泛动员

围绕教师基本功比赛的内容,通过年级组、教研组、教职工会议、教研组会议等多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以比赛为契机,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基本功大练兵活动。学校要求全校45岁以下教师全员参与,欢迎45岁以上教师参与,学校将在此基础上推荐5—6名选手参加区级竞赛。

二、以练促教,重在实战

根据区级基本功比赛的要求,9月份开学伊始,学校就鼓励教师在2015-2016学年度采用电子备课,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形成备课组,组内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以分工和集体备课的方式形成电子教案,并上传至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近几年来,得益于区教育局的大力投入,学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学校要求自本学期开始,原则上所有的教师上课时,大部分采用班班通、白板进行教学,在电子备课的基础上,逐步推行课件进课堂。

通过电子备课和白板上课这两个措施的实施,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应用水平稳步提升,白板教学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精心组织,优中选优

本学期以来,各教研组加大了对组内教师在电子备课、课件制作、白板运用上的教研力度,各教研组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氛围,组内教师互相学习,相互评课,无论是电子备课、课件制作还是白板运用都 有了很大的提高。各教研组也通过组内活动的开展,优中选优,推荐出了本组的区级比赛候选人,学校择优组织上报。

篇7:教师微课大赛活动总结

从知识板块分析结果来看,中学英语微课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不同板块的知识交叉过多,主题不明,颗粒过大。有的作品符合“时间短”的特点,却忽视了知识的“碎片化”。部分教师为充实微课内容,在一个微课中穿插讲解多个延伸知识点,导致微课内容繁杂,主题不明,颗粒过大。如某作品的主题为“从句讲解”,但其中穿插讲解“It基本句型”知识点,结尾处并未对从句知识点进行课堂小结,顾此失彼,冲淡主题,可能反而影响了该微课的针对性。

第二,知识型微课与技能型微课比例失调。初高中微课多集中分布在句法、词汇等知识型课程,其他板块所占比例较小,语音类微课为零。由此可见,微课在句法、词汇等知识型课程中的适用性已得到普遍认同,而互动性较强的(如语音类)技能型微课,其设计和制作可能还存在一定阻碍或这类微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适用性欠佳。同时,技能型课程偏少,这与部分教师“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有一定关系。

第三,微课结构不完整,微课资源组织松散,聚合性欠佳。分析发现,本次大赛获奖作品中鲜有参赛者提交辅助教学内容,这说明教师对微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中学英语涉及的知识点之间往往相互关联,但一节微课只针对单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知识相对零散,难成体系。分析发现,大赛获奖微课资源只能通过获奖名单的超链接获取,组织状态松散,并未形成资源的有效聚合,难以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由此可见,微课资源建设体系化问题仍是其顺利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一大阻碍。

第四,“旧瓶装新酒”,微课呈现方式“趋同化”。以句法为例,句法教学是语法教学的一个分支, 在中学基础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认知语法观强调基于语言应用的语法教学,其理念是遵循“语言使用—语法结构—语言使用”,即通过情境创设引出语法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法点。对中学生而言,某些语法点较为抽象,当教师采用“演绎法”进行教学时,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虽然也能掌握语法规则,但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相比之下,采用归纳法效果更好。以初中组“定语从句中只用that的常见情况”和高中组“Subject Clause”两个作品为例,两者属于句法类微课,讲解时教师都采用“演绎法”,逐条讲解语法规则并辅以试题机械操练,既没有充分的情境创设,也忽视了与“听众”(学习者)的互动。这种因循守旧的教学策略不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微课建设思想,跟传统的教学相比,存在“旧瓶装新酒”之嫌。

中学英语教学有语音、词汇、句法、写作等若干板块,不同板块对呈现方式有不同的需求。分析发现,大赛微课大多相当于“PPT+配音”的“视频化”课件, 呈现方式高度“趋同”。如有的作品句型讲解基本是文字呈现,枯燥乏味,缺乏情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中学英语要注重呈现方式的多元化。

从录制方式来看,技术仍然是制约微课质量提高的一大瓶颈。

结合大赛微课的类型,本研究按照微视频录制方式将大赛微课分为录屏型、摄制型、混合型三大类。 统计得出,录屏型微课占88%,比例最大,摄制型较少 (12%),无混合式。由此可见,录屏型相对其他类型微课在中学的应用更为广泛。观摩发现,录屏型微课普遍还存在PPT课件粗糙、声音不清晰、音画不同步、后期剪辑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微课的制作涉及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素材的编辑,对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微课的质量与教师制作微课的技术水平直接相关,由此可见,技术仍然是制约微课质量提高的一大瓶颈。

微课教学设计“五步骤”

微课的开发、应用及维护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循环过程。针对当前微课存在的一些问题,英语教师可以遵循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五步骤”,提高所开发的微课的质量。

1. 教与学的分析

第一,学习者分析,提高微课针对性。“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微课建设的核心理念,学习者分析是对这一理念的具体落实,是微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年龄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不同学段的学习者由于年龄差异,其兴趣点、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等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学习者分析,教师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制作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微课。

第二,教学内容分析,促进选题精细化与多元化。 中学英语微课的选题应以实用为导向,明确主题,遵循 “一课一点”的原则,精心筛选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和易混淆点,促进选题精细化,避免教师将微课变为40分钟课堂的压缩。此外,教师应摒弃“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英语教学观,对不同知识模块的微课进行开发,促进微课多样化发展。

2.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与学分析的结果,选用适宜的教学法,针对不同知识点确定教学目标,防止不同知识板块的交叉。 新课标将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分为五个方面,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教师可参照这一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具体的微课中,以便引导学习者积极学习。

3. 制定教学策略

不同知识类型的微课,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制作微课之前,教师应根据微课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微课内容及其呈现顺序和方式,尽可能使微课的质量达到最佳。

4. 制作与开发

微课的制作与开发是微课教学设计的核心阶段,对教师信息化技术要求较高。相关教师要积极参加微课理论与技术培训,争取做好以下几点。

(1)脚本编写与课件制作:教师在制作微课之前要精心编写微课开发脚本,制作高质量的PPT课件。

(2)微课视频录制与剪辑优化;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控制时长,选用最佳教学方式,利用多元呈现方式创设情境,多模态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 微课的剪辑优化主要是指片头、片尾和字幕的添加,是提高微课质量的重要环节。

(3)配套辅助性教学资源开发;为保证微课结构的完整,教师还应开发配套微教案、微练习和微反思等辅助性教学资源,或在微课中引入游戏机制,设置趣味问答、 闯关测试、自动反馈等模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资源聚合的技术性处理。为避免微课过度 “碎片化”,教师可参考“可汗学院”的“Kownledge Map”,以知识点为单元,利用语义互联技术实现“微课互联”,帮助学习者构建系统的英语知识网络。

5. 动态维护与更新

篇8:教师课件创意制作大赛活动总结

林甸县第二小学

2017.9.20

教师课件创意制作大赛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9月18日组织进行了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评比。本次课件比赛共有18位教师参赛,展示了作品,经过现场评选,比赛共评出优秀奖5名;孙艳艳、郑晶、苏晓燕、孙玲霞、王旭等五位教师表现突出,被推选参加县级比赛。

此次课件制作展示大赛是一项面向学校全体老师的活动。老师可以自由制作各种课件设计作品。制作软件可以自由选择,但要体现课件的各种特性,体现作者创意与个性,有实用功能,界面美观。充分展现了我校老师课件设计的水平。

在此次比赛上,参赛老师结合说课,认真仔细地向评委演示他们精心设计的作品,有精美的图片,生动形象的视频PPT文件,还有flash动画。老师们各显才华,将作品演示得淋漓尽致,一致得到评委的好评。

这次课件制作比赛,是对学校教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的一次检阅,也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艺的提高。当然,通过对教师参赛作品的评比,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引起所有教师的高度重视。

1.课件的制作技艺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参赛教师对于音频、视频的插入或链接及图片的剪切等还显得有些生疏,甚至还有的教师停留在最基本的PPT操作上。2.对课件的思想性把握还有待加强。课件中必须要融入制作者自己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不能是纯粹地为有的教师不会通过网络发送自己的作品,作品未按要求模版制作或有错别字出现。还有为了作课件而作课件。

3.要重视课件制作中的艺术性,将美育的精神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

4.要注重比赛的一些基本规则。个别教师从网上下载的课件不经修改,原封不动的上传。

篇9:教师微课大赛活动总结

3月31日,我校组织的“2016岗教师素养大赛活动”在中午拉开了帷幕。5名教师准时参加了四个项目的比赛,即朗读、演讲、才艺表演、粉笔字。参赛选手们精神饱满,朴实认真,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他们的教学艺术和个性风采。

整个活动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八位评委分别是我校的领导组成员和教研组长。四个比赛项目的评比,实行分项单独计分,没人得分均是平均分。四个项目比赛结束后,依每人各项累计总分的平均分,最后评出校一、二、三等奖。最终鲍田田老师夺冠。

回顾整个比赛过程,这次活动体现了一个“实”字。

一、赛前准备“充分”

三月中旬,在翟主任的组织下,商讨了关于举办“2016岗教师素养大赛活动”的相关事宜,并给2016特岗教师下发了《2016岗教师素养大赛活动方案》的通知,并对大赛的日程安排、各个项目比赛的注意事项、评委的挑选等等,都作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每个细节都作了精心的布置,整个活动进展竟然有序。

二、竞赛过程“扎实”

四个项目的比赛安排周密,环节紧凑,用时科学。每项展示都扎扎实实地依序进行,有条不紊。

四个项目的比赛真实的体现了选手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 精湛的教学艺术。

1、朗读展示,选手们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2、在“我的特岗生活”演讲展示中,参赛选手讲出来许多很多真实的案例,比如王静雪老师讲出了带班中遇到的事情,赵艳春老师讲出了农村学校条件的艰苦和自己与孩子们的真情等等,这些经历很好的为全体教师上了师德教育可。

3、多姿多彩的才艺展示,更是展示了每位选手多方面才能和不同的个性风采。

4、紧张的粉笔字展示时,选手们胸有成竹,挥洒自如,不一会儿,一首首小诗便呈现在大家面前。

三、赛后总结“及时”

大赛进行了将近三个小时,崔校长及翟主任分别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了及时的实事求是的点评,既肯定了他们的优点,又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选手们心服口服,收获很大。

篇10:教师微课大赛活动总结

以赛代训

——綦江区西乡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大赛活动总结

为大力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化青年教师队伍的课堂教学能力,我校根据綦教工委〔2015〕48号文件按照活动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并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亮点。

1、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自比赛活动的通知下发后,所有任课教师都比较重视,积极参加课件制作比赛前期的学习、素材收集等准备。

2、技术水平有所提高:课件制作对农村教师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虽然缺乏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但是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指导积极参与和制作,绝大部分教师能够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及其交互控制组合起来进行知识的表达,显示出较扎实的现代信息技术基础。

3、中老年教师也能积极参与,让我们看到了全体教师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热情。

二、竞赛不足。

这次课件制作比赛,是对教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的一次检阅,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艺的提

高。当然,通过对教师参赛作品的评比,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

1、课件的制作技艺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参赛教师对于音频、视频的插入或链接及图片的剪切等还显得有些生疏。

2、对课件的思想性把握还有待加强。课件中必须要融入制作者自己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不能是纯粹地为了作课件而作课件。

3、要重视课件制作中的艺术性,将美育的精神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

4、要注重比赛的一些基本规则。有的教师不会通过网络发送自己的作品,作品未署名或有错别字出现。还有极个别教师从网上下载的课件不经修改,原封不动的上传。

篇11:教师微课大赛活动总结

美国Mc Crew LA教授于1993年提出60秒课程的理念, 目的是用60秒课程在非正式场合向大众普及化学常识。2008年, 美国David Penrose提出微课程的概念及其制作步骤。2010年, 广东省佛山教育局率先征集微课作品并大获成功。2012年教育部全国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开始举办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2014年,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首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

尽管不少研究者对微课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观点, 但其本质是相同的, 即以视频为载体、内容短小精悍、目标明确、时间短、方便学习的移动小课程。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方便快捷、目标明确、趣味十足等特点, 体现着“以小见大”的教学理念。

本文以首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决赛的187个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外语微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研究意义在于对未来外语微课的制作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2文献回顾

近年来, 不少研究者对微课进行了研究, 主要探讨了微课的相关概念和历史、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微课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等。

钟大鹏 (2014) 以第一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为样本, 从微课的片头、画面图像、画面构图、画面剪辑、声音等几方面分析了微课视频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建议提高微课制作人的水平, 改善相关硬件设施。蒋咏华 (2014) 简要介绍了微课的相关概念, 分别从选题、结构设计、制作、评价四方面分析了微课在高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吴慧、石岩 (2015) 从开发应用到学术研究总结了微课的研究现状, 从对微课的认识水平、呈现形式、配套资源、系列微课学科建设几方面分析了微课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

蒙洁、谢海涛 (2014) 从课程现状、学生现状、师资现状三方面分析了高等中医院校公共外语教学中的问题, 介绍了微课在高等中医院校公共关系外语教学中的优点, 从内容规划、前期视频英文转换、平台搭建、平台应用推广四个阶段介绍了利用微课建立中医与外语相结合的平台, 并对微课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陈丽梅 (2014) 简要介绍了微课的概念及微课的常用制作方法, 如手机加白板、录屏软件、录播等, 以具体外语教学为例, 阐释了微课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展望了微课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广阔前景。

李晔、赵冬梅 (2015) 简要介绍了教师话语的定义, 以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部分作品为样本, 从话语速度和句法调整两方面分析了教师话语中存在的问题, 即部分教师忽略了话语的功能, 缺乏对象意识, 语速不适合实际教学, 语速的调整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等, 教师在微课中的话语操作不当降低了教学效果。沈红伟、姜海霞、高强 (2015) 简要介绍了微课的概念, 从翻转课堂、差异化教学、辅导答疑、混合学习四方面阐释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网络社群的建立、交流平台的提供、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资源整合、教学反思几方面阐释了微课在外语教师自主发展途径中的积极作用。陈婧燕、李欣 (2015) 介绍了微课的定义, 以海南省第一届高等院校外语微课大赛参赛作品为样本, 分析了微课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微课接受程度高但使用频率低。靳琰、胡加圣、曹进 (2015) 以英国文学史为例, 展示了细致、新颖、详尽的教学模式设计, 将慕课背景下的外语教学付诸行动, 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外语教学中, 构建了英国文学课程“全媒体”的教学模式, 扩大了课内外互动教学空间。赵岩 (2016) 简要介绍了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了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 从微课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和二者的结合两方面探讨了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外语微课中的问题分析

本研究中的样本为首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决赛的187个获奖作品, 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16个, 二等奖29个, 三等奖55个, 优秀奖87个, 从学校类别来看有本科、高职高专、中职, 参赛语言有英语、日语、法语、俄语、韩语、德语。

3.1微课的内容选题问题

有的作品在内容的选择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为主, 选择外语水平测试题, 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的作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 采用他人的视频比例较高, 自创内容少。有的作品选题大, 所讲内容却很少, 显得头重脚轻。有的作品是在教室录制的, 明显是剪辑了正常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 无开头无结尾。也有的作品选题比较实用, 比如Job Interview, 但教学理念陈旧, 授课方法枯燥无味, 整个教学无法适应真实的社会。有些作品的选题依然拘泥于课本, 有些老师的教法依然体现为“知识的搬运工”。

3.2英文标题首字母大小写问题

打开中国外语微课大赛 (http://cflo.enetedu.com) , 点击第一届获奖作品, 有特等奖和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的作品展示页, 横向可以看到排序、标题、省份、学校、作者、获奖, 竖向是每个作品的序号, 每个作品在展示总览页、播放页和视频中都会显示标题, 有些作品的英文标题有明显的错误, 比如特等奖、一等奖中的错误标题有festivals and chinese culture和how to translate english color words?二等奖中的metaphor, 三等奖中的describing people和the structure of an abstract, 优秀奖中的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ulture loaded words和job interview等。外语微课的主要观看对象是学生和外语学习爱好者, 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讲, 微课中的标题错误会误导学生, 让学生接收到错误的知识。

3.3微课构成问题

不少外语微课没有简短的总体介绍, 没有导入环节, 没有提纲, 没有总结, 没有解说词字幕, 没有微练习, 没有微反馈, 没有版权页, 甚至有的作品是正常教室上课环节中截取的一小段具体教学内容视频。有的作品片头片尾太长, 太过于追求华丽的表现手法而忽略了授课内容本身。有的作者将应该放入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放入了视频中, 有的作品背景乐与授课内容不太搭配, 还有的作品语速快、声音低, 甚至有的作品中出现了明显的发音错误。

3.4视频录制问题

获奖作品中的大部分视频录制效果较好, 少部分有些问题:有的视频画面小黑色边框太大, 有的视频拍摄画面晃动效果欠佳, 有的手机加白板的录制方法在后期制作中没有将不协调的白板外的边框去掉;有的作品录制了教室真实的教学场景, 整个视频较暗, 录制师生的画面较大较多, 录制PPT教学内容的画面较小;有的作品讲解与字幕不同步, 有的作品中的其他搭档发音、字幕与口形不匹配, 明显感觉到是配音, 且声音较低;有的作品视频有大约10秒钟的停顿, 讲解与PPT内容不一致, 这些问题可以在后期剪辑中处理。

3.5微课中出镜的问题

获奖作品中有部分老师选择出镜, 有些问题不容忽视。有的老师在讲解过程中身体不停地习惯性地摇晃, 表情严肃, 手势语夸张;有的老师总是盯着电脑屏幕, 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有的老师服饰与微课内容不太搭配, 比如有的老师穿毛衣出场, 穿牛仔裤配T恤, 有的老师的服装有点卡通, 有的老师的服饰太生活化、居家化、太随意, 有的老师打扮得像银行职员, 有的老师头发盖住了大半张脸, 还有的老师戴很大的耳环, 浓妆艳抹。

4相应对策研究

针对外语微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微课的内容选题、构成、视频录制等方面分别给出了建议。

4.1选题恰当

针对微课内容选题的问题, 建议未来的制作者尽量选择教学中典型的内容、学生需要的话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习为中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使整个教学重点突出、通俗易懂, 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传播知识、培养技能,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的搬运工”层面, 而应该是对知识进行筛选、鉴别、创新。

4.2标题正确

建议外语微课制作者在上传作品前应该掌握英文标题中单词首字母大小写的规则, 即英文标题中一般实词首字母大写, 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虚词首字母小写, 比如介词、冠词、连词等;英文标题中的第一个单词和最后一个单词无论什么词性首字母都应该大写;超过五个字母的虚词首字母应该大写, 比如between, without等;专有名称或重要提示性标题中的字母可以全部大写, 但应慎重使用。英文标题一般遵循以上规则, 也有标题中全部字母大写和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均小写的情况。

4.3构成合理

针对微课构成的问题, 笔者建议无论是参赛作品还是平时教学, 教师应该提前学习微课的相关知识, 清楚掌握微课的主要构成。为了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微课传授的内容, 教师应该尽量加入双语字幕, 尤其是小语种更应该加入双语字幕, 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保证微课内容的正确性。外语的发音很重要, 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讲, 正确的发音更是重要, 如果一开始学习外语就学了错误的发音, 以后纠正困难较大。微课的讲解应该注意语速、语音、语调、语气, 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在录音过程中的消极影响, 应该选择与微课内容相匹配的背景乐。

4.4录制高质视频

针对外语微课录制中的问题, 建议学校加大对教师微课的培训, 教师自己应该主动学习微课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比如Prezi和Camtasia studio等录屏软件的熟练应用、录播教室的应用等。掌握微课制作的相关技术以创作更好的作品, 同时建议建立微课制作团队, 团队合作在微课中, 尤其是系列微课的制作中尤为重要。

4.5出镜得体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包括教师的服饰和妆容, 担负着为人师表的重要责任。针对获奖微课作品中部分教师出镜存在的一些问题, 建议在微课中出镜的教师, 选择与微课内容相搭配的服饰妆容, 能够反映相关文化的服饰, 服饰不要太暴露、古板、古怪、随意、夸张, 所选服饰应既能体现教师的职业又不失时尚感和美感, 还能对微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建议学校加大对教师教学礼仪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也建议教师本人加强学习教师教学礼仪的相关知识并付诸行动。

5结语

篇12: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

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及小结

独立解读文本。语文课,不应该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了。不同教师不能互相重复,同一位教师也不应该重复自己。文本解读,应该是因人而异、常解常新的。语文教师,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本解读上。教师独立解读文本,再把心得与学生共享。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接下来要尽全力做的事。

让语文课堂更加素朴。不用哗众取宠的方式讲语文,要用语文味道十足、十分质朴、素朴的方式讲授语文。让语文课堂使用更多语言手段而不是非语言手段。

设计教学活动。在每一节课上都尽可能富有实效、富有创意地进行学生活动的设计。力争做到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要进行自我反思:在这一节课上,学生是不是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

外出参赛的经历一波三折,过程中间有思考、有成长,这一份收获和成长应该做到资源共享。

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

专家的培训,语文高手们的说课、讲课,就是我们仰望星空的支点。

过程中间,收获多多。每一样收获,都应该是接下来语文实践中应该好好实践和用心思考的问题。

深入实践,才能让培训和竞赛的收获价值最大化。

延伸阅读: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大家都知道,初中阶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的学习不仅是对小学和高中的衔接,也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初中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素养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在初中教育中,语文教育是基础课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初中语文的教学成绩不是很理想。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呢?

1.要提高老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

一个老师的专业基础和自身的素养对学生的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基础,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容不迫,对各种疑难问题,才能信手解决。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对教师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初中语文老师,只有对自己教师的职业进行全面规划,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确立专业发展的方向,才能从实际出发,对自己的未来做合理的调整,这样,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

2.加大培训力度。

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快捷的手段。通过培训,老师不仅可以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新课改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并且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特性来制定教学规划。所以,培训是提高和转变初中语文老师的转折点

3.以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引领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想真正的提高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高等师范学生的学习水平是非常关键,因为,大多数老师的专业基础和掌握的教学方法都来自于大学的专业教育,因此,全面的提成大学教育的课程改革时非常有必要的。

阅读拓展:

初高中全体语文教师大会讲话稿

20xx年x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除了招生制度和考试形式方面的改革,在考试内容方面特别提出了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提出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哪儿来?

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哪儿来?

基础性和综合性从哪儿来?

这些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不能等到高三才培养,到高三才发现有漏洞和缺陷已经补不过来了,必须从初中从平时就抓起,新高考统考科目最后就剩下语文和数学了,对语文和数学的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会更高,以前我们到高三急抓语文,应付高考还有些成效,高考制度改革后,如果等到高三急抓语文恐怕就难以应对。因为新高考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要求更高。

如果我们还只是盯着几本教材,不进行大语文观的构建,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就无法应对高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不利。

新高考对语文的要求我们已经明确了,要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必须构建大语文观。

构建大语文观,既是新高考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又是学生未来成长的需要。

我连年带高三语文,发现同学们的语文学科思维水平、思想理论水平、人生经验和对社会、对世界、对自然的了解,甚至包括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都与新课标对高三学生应该达到水平的要求、标准相差甚远。

比如在小说阅读中,我们让同学们从小说主人公的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等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教给同学们科学的分析方法,要联系上下文情节分析,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就一定能分析这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结果同学们分析不出来。方法有了,方法对了,已经找出人物的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了,又让同学反复联系上下文背景,怎么就抽象分析不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呢?原因不在于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分析方法,也不在于练习次数的多少,也不在于分析能力的强弱,而是同学们人生经验严重缺乏。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有人生经验的人,会很快分析出这个人有什么性格特点,我们同学缺的是人生经验。

又如在高三新材料作文命题的审题训练过程中,我们有针对四大类不同材料作文命题的科学的有效的方法,让同学们从具体的材料抽象出一些人生教训、人生经验、人生智慧或者做人的优良品质等等,可是有了这些好的审题方法,同学们还得不出结论来。原因是那些结论是一些抽象的人生教训、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如“要充分利用名人效应来引导社会理性消费”,什么是名人效应,什么是理性消费,二者有什么联系,同学们全然不熟悉,要从材料得出这么一个抽象结论,就难了。又如“上善若水”,水可以因物象形,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有:“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水滴石穿”给我们的人生启迪又是“用自己的坚持去改变环境”。关于“水”的比喻类材料作文题,同学们都读了,但是同学们就是得不出这两个结论来,原因不是审题方法不科学,也不是题目没看清楚,也不是练习不到位,真正的原因是同学们的人生经验不足,必要的理论水平不够,读懂材料的文字,却找不到与材料意思相对应的准确的人生结论。因为我们同学们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些人生经验、人生哲理,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些人生道理。所以审题时,只有一些朦胧的含糊的意识,却找不到“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

”“用自己的坚持去改变环境”这样的明确的人生道理。你头脑中没有这些人生道理的积累,你练习审题的次数再多,收效也不大。

所以说学习语文不能狭隘,记住几个字音、字形、成语等的基础知识就够了,当然首先要有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还要有大语文观,等到高三再构建大语文观就来不及了,在初中,在高一、二时我们还有些时间和精力,可以按大语文观的要求去不断构建,到高三学习语文就会轻松许多,同学们语文学习也才能达到更高的档次,同学们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才能达到更高的位置。

那么在初中,在高一、二时,我们怎么引导同学们按照大语文观的要求来学习语文呢?

我们给老师们介绍四个方面的做法供老师们参考,老师们在平时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带领同学们去尝试去实践。

第一方面,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习是课内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拓展,课外延伸,课外提高能力。

通过初中语文教材的学习,通过高中必修课和选修课课内阅读资源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如散文怎么读,进一步分为写人的散文怎么读,咏物的散文怎么读,写景的散文怎么读,叙事的散文怎么读,议论的散文怎么读;小说怎么说,怎么欣赏,怎么积累;诗歌怎么读,怎么欣赏,有哪些必备的手法要积累?文言文怎么读,怎么积累?重点在哪里?

但课内阅读某种文体的数量非常有限,小说不过10多篇,诗歌不过几十首,文言文不过一二十篇,仅靠这几篇诗文,只能获得阅读方法、有限的积累、基本的阅读能力,而要拥有小说、散文、诗歌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仅学习这几篇阅读例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内这几篇例文,只能给我们提供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和有限的人生经验,能力要想进一步提升,要想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阅读必须向课外延伸、拓展。

如初中新课标开列出来的初中生课外阅读清单:有《水浒传》

《西游记》

《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长篇小说,《朝花夕拾》等散文,《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童话、寓言故事,《名人传》等小说传记作品,《繁星•春水》等诗歌作品,《昆虫记》等科普读物,还有现当代中外短篇小说也要有所涉猎,初中高年级还要看《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的解读文章、评议文章,还要加进自己的思考。

再如古代诗歌阅读,必须在课外一首诗一首诗的阅读、理解、背诵,对十大类古代诗歌都有足够的积累,对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都有感性的认识,还要读一读唐诗、宋词等的鉴赏文章,看名家怎么解析评论古代诗歌的。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和鉴赏的要求是“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其中的第十条对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规定了具体的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才能使自己变成一个有高雅的艺术情趣的人,当然也才能丰富同学们的人生阅历,丰富同学们的人生经验,提高同学们的理论思维水平。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曾说过:“鄙视书、不读书是一种罪过。”20xx年克林顿政府针对美国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下降的严峻情况,拿出15亿美元在全美动员100万中小学生参加阅读挑战活动。一个把不进行课外阅读上升到一种罪过,一个把课外阅读搞成政府行为,可见课外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作用有多大。

构建大语文观,全面提高我们同学的人文素养,第二个方面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把“研究自己与研究他人相结合”。

我们语文老师要引导和帮助、教会同学们研究自己,研究青春期成长中的学生自己,进而研究身边的人,研究身边的亲人,研究身边的同学,研究社会上的人,还要研究中外历史名人,研究中外当代名人。

同学们每个自我个体,都是人生经验、人生教训、人生智慧的巨大宝库,同学们平时把这个宝库给忘了,没有充分重视,非常可惜。特别是青春期的同学,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一个鲜活的研究对象。我与他人发生矛盾了,是因为我的恰当的解决方法成功化解了这个矛盾,还是因为我不当的解决办法加深了这个矛盾,从中我收获到了什么人生经验或人生教训。这样的矛盾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同学们身上,学生们经历了,学生们所缺乏的是进一步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认真研究,反思总结,上升到自己的直接的人生经验或教训。非常可惜,这些直接的人生经验可是我们接受其他所有间接人生经验的基础啊!

又如我因为人生有了小挫折而痛苦,又因为人生顺利而喜悦,同学们每天都在经历着这种喜怒哀乐,可是大多数同学把这些宝贵的人生经历放过去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加以冷静的反思、研究,从中提取丰富的宝贵的直接的人生经验或人生教训,总结出宝贵的人生智慧。老师们可以通过个别谈话、主题班会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一部书来读。让学生通过研读自己获得丰富的直接的人生经验,这些鲜活的直接的人生经验是最可贵的,直接的人生经验越丰厚,才能更好地从别人那里接受更多的间接的人生经验。

20xx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一则哲理类材料“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这“微光”就是你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你经历的情感、你头脑中的一闪即逝的思想灵感。捕捉它,咀嚼它,就会积淀丰厚的直接的人生经验;如果还能将它表达出来,你就是天才,你表达出来的东西,就是天才的作品。这样看来,其实我们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天才。成为天才的条件我们人人具备

──研究自己。

接着我们还要把身边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父母,研究同学,研究朋友,研究邻居等的人生经历,从中获得间接的人生智慧,引导和帮助同学们养成观察和研究别人的习惯,也就是把父母等人也当成一部部书来读。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读名人传记。中外历史名人传记,如读项羽的故事、刘邦的故事等等,读不懂文言文,我们让同学们读白话文改写的故事,研究项羽的性格、人生经历、失天下的原因;研究思考刘邦一个市井无赖的性格、人生经历、最终得天下的原因,从而获得间接的丰富的人生阅历,获得宝贵的人生经验、人生智慧和人生教训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有勇无谋,自矜功伐,不善用人,这就是人生教训啊;刘邦一个市井无赖,后代的人都看不起他,晋代的阮籍就说了“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骂他是竖子小人。骂归骂,人家刘邦还是最终打败项羽得了天下,刘邦身上就有长处,刘邦自己总结自己的长处和得天下的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刘邦最大的长处是善于用人,项羽最大的缺点是不善用人,这些人生经验和教训,不必我们同学们将来亲身体验,付出惨重的人生失败的代价才获得,我们通过阅读中外历史名人传记,就可以获得,何乐而不为?我们给七年级学生编的校本教材

──圣泉中学人文素养读本《跟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交朋友》,也是出于这个初衷,让学生读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古代大诗人的传记故事,可以了解他们取得人生伟大成就靠的是什么,学习他们的人品,激发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还要读中外当代名人传记,《钱学森传》

《马云传记》

《比尔•盖茨传》

《乔布斯传》等,研究这些中外当代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创业历程,人物性格,从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教训,人生智慧,丰富我们学生自己的人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四条: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接受经验和教训,形成自我设计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说读古今中外名人传记,有的老师担心影响学生的阶段考试成绩,同学们也说我们有那么多的各科作业,我哪有时间读这些。没有时间是借口,只要我们愿意去做,有一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我们就会争取时间让学生去读这些书。一本《比尔•盖茨传》,一本《乔布斯传》,一两个周末,两三天时间就可以读完。学生利用一个周末,每天读好几小时,速度很快,然后利用平时的零散时间思考、总结他们的人生经验、人生智慧就行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从某位名人身上学到一种优秀品质,也许就能深深地影响学生的一生,这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习更有动力了,更自觉了,这才获得了学生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东西。名人的一言一行,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成为学生未来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构建大语文观,全面提高我们同学们的人文素养,第三个方面的做法就是“处理好校内与校外的关系”,校内是学习,校外是去亲近大自然,关注社会的发展,是另一种学习。

我们眼睛不能只盯着课本,只盯着文化课的学习,那样学习成绩上到一定高度就再也上不去了,因为我们只有学习,我们缺少厚重的人文素养积淀作为强大的人生基础。衡水中学原校长李金池说:“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有限的,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学生的成绩。”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都不是死读书读出来的,他们都是人文素养高、全面发展的人。你看电视台采访他们,他们热爱运动,热爱音乐,喜欢读书,口才很好,对人生、对社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回答记者的问题,也都是一套一套的,从容应对,很有分寸感,情商很高。

所以我们在学习课本的同时,还要亲近大自然,观察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研究花草树木的生长规律,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观察研究飞鸟虫鱼,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等等。让自然万物充实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把自己变成一个有高雅情趣的人;同时自然万物的生命活动,生命规律,跟我们的人生也是相通的,我们从自然万物,斗转星移中得到人生的启迪,获得人生的智慧。星云大师说的“赵州茶”“云门饼”等的“无情说法”,就是自然万物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开头我们提到了有关水的作文材料,给我们的人生启迪,从水的因物象形,获得的人生启迪是“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从“水滴石穿”,我们获得的人生启迪是“以自己的坚持改变环境”。上善若水,柔中有刚,以柔克刚,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又是一种人生智慧“做人要能屈能伸”。如果我们平时对山、水、自然万物就有所观察,有所研究,有所思考,有所启迪,审这样的作文材料,就会很容易了。我们亲近自然并不是为了作文审题,作文审题只不过是我们亲近自然、获得人生启迪的一个副产品。

我们还要在校内课本学习的同时,走出校门,去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进工厂,下车间,到农村,进农家;走进大商场,走进菜市场等等,研究社会。

还要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变革,关注国际关系。全面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改革、民生等发展情况。让同学们知道钓鱼岛的历史,台湾蓝绿两党不同的政治主张,美国政府为什么会停摆,中东宗教派别纷争的深刻历史原因,你要知道歼-10战机是四代机,歼-20战机是五代机,各有什么特点,有时不是停留在一般的知识了解,还要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最后形成自己对某一个社会热点的独到的见解。

老师和同学们会说,这些东西与中考、高考无关,了解研究这些干什么。中考、高考不是我们人生的最终目标,我们同学们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将来成为优秀的杰出的人,成为一个会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有思想的人,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东西了,长期关注这些东西就会有兴趣,有了兴趣,就不会觉得没时间,就不会觉得是负担,学生们的视野也会为之一开阔,学生们的思想境界也会为之一提升,学生们未来的人生高度也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陶行知先生说的好,“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从课内到课外,从研究自己到研究他人,从校内到校外,学生将会成为一个有高雅艺术情趣的人,将会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想的人,成为一个人生阅历丰富的人,将会成为视野开阔境界很高的人,将会成为一个会学习乐学习的人。学生们一旦成为这样的人,语文学习还是问题吗?中考、高考成绩还是问题吗?未来人生还是问题吗?

最后一个方面,在构建大语文观的整个过程中,还要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构建学生大语文观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的作用非常大,举足轻重。

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要培养学生有大语文观,首先我们语文老师要有大语文观,不能把眼光只盯着语文课本上那有限的知识,反复机械训练,靠那几篇文章,靠反复机械训练是练不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也练不出学生的思维水平,更练不出学生的丰富的人生经验。我们上面讲的三个方面的做法,就是为了更新老师的观念。一个孩子从初一交给我们到高三结束,这六年正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育会影响其一生的。

其次我们语文老师要加强学习。学习语文专业知识提高我们语文老师自身的文学理解力,增加我们老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功底;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提高我们育人的科学性;还要不断学习,提高我们的课堂艺术:这三个方面的学习事关我们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分内之事。

还不是我们大语文观背景下要求语文老师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当然这三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必备的,需要不断充实和提高的。

我们说的大语文观背景下老师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首先是课外阅读。要求初高中学生读的那些中外名著,我们语文老师要先读,先熟读。有的作品老师们在大学里或以前读过了,那时你是作为学生身份在读,现在要以老师的身份去读,还要带着研究的眼光去读,还要找一些关于这些名著的文学评论来仔细研读,只有这样,我们语文老师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去阅读。才能帮助学生制定某部名著的合理的阅读指导计划。

在学生阅读名著前能用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其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名著过程中我们能跟学生一起讨论名著中的相关问题,在学生阅读名著后我们还能够从众多的关于这部名著的文学评论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评论、观点,帮助同学深入理解名著,帮助同学深入思考作品,必要时开个某部名著的主题讨论交流会,你才能指导、评判学生讨论交流观点的质量高低。

读中外历史名人、当代名人传记也一样,老师要先读,先熟悉这个名人的人生经历、名言、故事,在课堂上,在平时与学生们的交流中不时的利用某位名人的名言,不时地穿插名人的著名的诗文作品,不断酝酿激发同学们对某位名人的阅读兴趣,这样到一定火候,再安排指导学生去阅读某位名人的传记,学生们就会喜欢,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以下的工作就好办了。

同样,对大自然,对社会热点,对流行音乐,对歌星、影星、篮球足球明星,我们语文老师都要关注学习,一方面为了跟同学们有共同语言,让学生觉得你很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更多地关注大自然,关注社会热点。

大语文观下我们语文老师要学习的东西是很多的,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就几本教科书,几本教参,再也不去进行课外阅读,不去关注大自然,关注社会热点,那么无论如何也不能带动指导你的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的。

第三、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上的阅读例文。一方面通过学习阅读例文让同学获得进一步进行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基本的方法、基本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更主要的方面,我们用好、学习这些课文,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我们语文老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文本中包含的艺术美感,让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课本中经典诗文的无穷的艺术美感,从而产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有了这个兴趣,才愿意去进行课外阅读,随着课外阅读的展开,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会越来越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直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种大语文观,对我们语文老师的课堂的要求就更高了。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必备的阅读知识,阅读方法,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我们还要利用课本上的经典例文,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感,培养同学们课外阅读活动的浓厚的兴趣。

第四、我们语文老师还要利用周末、假期和旅游节等安排学生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如利用旅游节去亲近大自然。这得有个活动计划,不能就是玩玩,要在去之前就从网上找到这次旅游目的地,了解自然景观特点,了解人文历史风貌;去之后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体验,进一步了解,印证收集材料;回来后在搜集、交流、整理相关资料,或让同学们整理成文,或开个主题交流会,将旅游节获得零散的材料,获得的感悟,去粗去精,去伪存真,上升为理性的思考。

还可以利用我们班学生家长的资源,让同学们参加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家长所开的工厂去参观体验;请学生家长是医生的来讲讲生命的诞生过程;可以去农村了解春种、夏耘、秋收的学问和辛苦等等等等。

《红楼梦》中有句对联能够准确地概括大语文观背景下语文学习的要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大语文观构建内容我们也明确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我们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外指导中怎么办的问题,怎么落实的问题了,怎么将以上各种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的问题了。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①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除了周一至周五在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固定的阅读计划,固定的必读的新课标要求的阅读内容,还要让同学们在节假日、周末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喜欢阅读名著和名人传记,养成手不释卷的阅读习惯,要培养同学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指导。离不开语文老师以身作则,语文老师自己要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是一个善于跟学生交流阅读经验的人,还要举办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化的活动,展示同学们的阅读收获,交流同学们的阅读成果,如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辩论会、交流会、朗诵会、专题阅读指导会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不断推动同学们的阅读走向深入,走向高潮。从而让同学们读有所获,读有成就感,读有骄傲感,读有光荣感,不断增强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进而形成阅读习惯。这对语文老师的要求很高,语文老师要站得高,看得远,提导得法,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随时创新做法,总是将本班学生的阅读引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胡适先生说“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课外阅读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指导、有交流。这样的课外阅读才能高效,才能持久。

②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不是设有训练目标,没有训练计划,没有规定内容的松散的训练,那样学生就只知道记流水帐,久而久之,写日记就成为学生的负担,写日记在初中1-2年级、高一年级要有整体的训练计划,明确学生的训练目标,有规定的几大块训练内容,如可以写观察日记:分成观察人物、观察景物、观察事物的日记,又如写观察人物日记要也有训练的步骤和目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各有哪些种类和方法,这些描写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突出人、景、物的特点,借以表达感情。每种训练目标还要列出课文中学过的,新课改名著中有的精彩的片断描写数段给学生定向阅读,学习、模仿、迁移写观察日记。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精到的写作指导,有定向的阅读材料,有充分的写作准备,有写日记后的讲评,分小专题,逐项推进。也可以写评论日记,对社会热点,对阅读的名著,对校园、班级的现象,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发表评论,也要有明确的训续目标,有规定的内容,有素材收集准备,有写作指导,有例文引导,有作后反馈、交流、评价,不断推进。我们将初中高中语文的所有规定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一个具体系统的训练点,这样的观察日记,评论日记,又叫微点作文,既培养了同学们实践能力:包括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包括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又培养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你要在写作前,定向阅读相关内容,还培养了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质疑批叛等创新能力,一举多得,当然,这项工作对我们语文老师的要求很高。

以上讲的是要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同学们写日记的习惯,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两个行之有效的抓手。

关于定向阅读,本学期我在xx级宏志班做了一些尝试,效果很好。简单介绍一下。本学期我已经进行了10个话题的定向阅读和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发现宏志班成绩很好的同学大部分存在三个问题:你布置他们去读名著,他们不去读,主要是读不下去,不愿意去读,宏志班完整读完《红楼梦》《三国演义》的每班就三两个人;第二,你让他们课堂上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总是不自信,要么声音很小,要么吞吞吐吐,要么说不出完整的句子;第三,视野狭窄,思想贫乏,理论水平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我给他们每两周发一个围绕一个大约三万字左右的定向阅读材料,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如配合选修课名著阅读我选了

“你怎么看历史上的曹操和小说中的曹操”“红楼梦诗词歌赋的作用”两个定向阅读材料,让他们写作演讲稿,选择优秀的同学在课前三分钟演讲;如我选择“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给我们哪些启示”“从北大和哈佛谈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是什么样的,未来精英人才应具备哪些特质?”两个话题,各给他们三至四万字的定向阅读材料,带着问题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又如配合小说选修课《呼兰河传》教学我选择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产生的原因、危害、如何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两个话题,各给三至四万字的定向阅读材料,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选择两个热点话题“反腐”“创新”,各给学生三至四万字的定向阅读材料,带着任务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配合古代诗文选修课教学内容我选择了“从儒家及孔子、孟子那里我们能学到哪些人生智慧”“从道家及老子庄子那里我们能学到哪些人生智慧”“从苏格拉底等西方哲人那里我们能学到哪些人生智慧”,各精选三至四万字的定向阅读材料,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我还准备选择这样几个有安徽地域特征的定向阅读话题“合肥大建设”“徽商及徽文化”“李鸿章悲剧是个人悲剧还是时代悲剧”“怎么看以包拯为代表的清官情结”。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初中1-2年级高一高二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讲起来很玄乎,其实操作起来,也很具体,也有抓手。

①我们语文老师要利用课本上的阅读例文,巧妙设置带有争议的、可以有不同理解、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让同学们联系课文讨论,各有自己的观点,各自为自己的观点从文中找论据,初中的课文我不太熟悉,我举高中的几篇文章为例说说,例如戏剧《雷雨》、高中选文,语文老师要善于捕捉到课文中就有的探究的问题点,我们就可以有意识捕捉和设置这样的讨论探究题:

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

主张有真情的同学能从文中找到充足的论据:三十年了,还保留着侍萍当初的家具,还保留着侍萍坐月子怕风关窗的习惯,还保留着袖口上当初侍萍绣着的梅花“梅”字的旧衬衣,还记得侍萍的生日是x月xx大日,这没有真情能做到吗?

主张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假意的同学也从文中找到充足的论据: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三十年前的鲁侍萍时,他连问三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能说他对鲁徐萍有真情吗?非常冷酷,非常无情。

最后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周朴园的形象,人是复杂的动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要想真实,就要跟社会现实中的人物相似,是一个有多个性格侧面的圆形人物,而不是性格单一的概念化类型化的扁平人物

培养同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不能满足于接受标准答案,统一答案,这就是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的抓手。

只要老师改变观念,有了培养同学创新精神的意识,你就会从一篇看似平常没有任何探究价值的文章中找到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高中课本中的小说《祥林嫂》,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选文《小团圆媳妇之死》我们都可以设置探究题,培养同学们的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

祥林嫂之死,到底是谁之罪?

小团圆媳妇之死,到底谁是凶手?等等。

每个问题都有五至六个答案,而且都能够从课文中找到充足的论据。

②利用名家名篇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质疑批叛的创新精神,这又是一个抓手。

名家名篇都是名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发表的观点和抒发的情感,离开了特定时代背景,名家所发表的观点和抒发的情感就不一定正确了,就有了例外,我们要鼓励同学们从名家名篇中发现不足,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培养同学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

从名家作品中的用词造句的语病,到谋篇布局的技法,到观点,到情感,在完整准确理解的前提下,都可以质疑。

如余秋雨在散文《我的家乡》中就用“鬼斧神工”这个成语来描写大自然,明显该成语的对象用错了。

巴金的散文《灯》中,有同学找出很多不合语法的病句。

如《雷雨》中,鲁大海形象的简单,概念化,单薄,这种不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如《窦娥冤》中窦娥发下三桩誓愿都是靠天地来证明自己的冤屈,与前面“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的强烈的反抗精神何其矛盾?作品中的这种不足和矛盾应该怎么看待?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的感情就相当矛盾,一方面对周公瑾“小乔初嫁了”就能立下“樯橹灰飞烟灭”的奇功,赞赏羡慕不已。一方面又说“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人生虚无,建功立业都没有用,在一篇词作中情感有如此大的矛盾怎么看待?怎么理解?怎么统一全词的思想感情?

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名家名篇中的矛盾和不足,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批叛,最后学生们在课外阅读时也带着这样一双慧眼,敢于质疑,敢于批叛,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我们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就这样一点一滴培养起来了。

必须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质疑批判、辩证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20xx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作文题有15套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美国高考连续四年作文题都是考查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①课内通过预习来培养同学们的初步自学能力

每篇讲读课文上新课前,必须出示预习思考题,先引导同学们自学课文,独立回答预习思考题,课堂上要检查预习情况,回答预习思考题,这是培养同学们语文自学能力的最基础最有效方法。

②课内通过对散文、小说、诗歌、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学习,教会学生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特征、不同要求去阅读各类文体的正确方法,通过教材上基本篇目的学习,熟练掌握了散文的阅读方法,阅读重点,小说的阅读方法,阅读重点,才能在课外阅读同类作品的时候,有方法可用,知道怎么欣赏,有重点可抓,知道重点在哪里。学生自学能力,是要从课内得法,课外加强提高的。

有了这种初步自学能力,学生就知道名著阅读,我去干什么,我怎么干,这样他课外阅读就会有实在的收获,就会有兴趣读下去,就会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语文自学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如果不懂阅读方法,没有一点初步的自学能力,你让他课外阅读,他读了,他不知怎么发析,重点在哪里?方法在哪里?他就为读而读,为完成任务而读,久而久之,兴趣没有了,习惯也无法养成。语文自学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

举个例子,如根据文体特征,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五个环节:一梳理情节,读了一个章节就概括“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把几千字的一个章节,一句话两个内容浓缩成:“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完全一点的用五个“w”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是同学们读小说每个章节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概括内容,就这么做,自学就有抓手了,坚持下去,概括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第二个环节分析人物性格,从每一章节的人物描写中,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中,抽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这是我们读小说必做的分析工作。

分析的方法是“三个联系”,联系人物描写的具体内容,联系上下文情节背景,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不断地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这样抽象分析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自学有抓手──分析描写,抽象性格,坚持下去,鉴赏分析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第三步是抽象主题,看似很困难,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也就不那么困难了,如小说主题不外三种,你根据小说塑造的主人公的性格,主人公的命运可以看出作者是肯定赞扬,还是否定批叛,还是感情复杂?这是从人物性格得出第一种主题,抒发作者的什么感情;第二种主题,从主人公人物命运是自己造成的,可以得出人生智慧,人生的经验,人生的教训;第三种主题从主人公人物命运是社会造成的,可以得出小说主题是揭示批叛社会的某种本质。培养同学们的逻辑分析能力,自学有抓手,从性格出发,进一步抽象主题,坚持下去,抽象分析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第四步读小说自学方法,回头总结,作者为了塑造人物性格,为了增强表达效果,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找出来体会表达效果。提高同学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同学高雅的艺术品位。

最后一步,在完整理解一部小说的基础上,可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参考一些名家的评论资料,质疑批叛小说中的种种不足,培养同学的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

以上五步中的每一步都可以随手在书上加批注,三言两语,写在书的空白处,批注的种类很多:可以在优美的句子下划波浪线,可以在重要的句子下划横线,可以在不理解的句子边打?号等等,可以进行注释式批注,质疑式批注,理解式批注,感想式批注,发现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联想整理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等。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随时分析总结,随时联想想象,随时思考比较,随时留下批注的习惯,这是培养同学们语文自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抓手。

我这里只是讲解了小说自学的方法,其他文体都可以总结出一整套简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同学们课外自学时使用。

课外阅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有老师的指导,否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这里的每个环节对我们的语文老师的自身素养,要求都很高,我们自己没有任何自学经验,对各种文体阅读方法都不清楚,以己昏昏,使人昭昭,那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要不断(关于国际幼儿园万圣节活动计划及安排)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适应新时代新高考人才培养对我们提出的高要求。

上一篇:四年级家长会语文老师发言稿5则范文下一篇:中国梦基础在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