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任职要求

2024-05-04

高管任职要求(通用6篇)

篇1:高管任职要求

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审查

(一)条件 1.基本条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勉尽职,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行;

(3)具有与拟任职务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及能力;(4)具有良好的经济、金融从业记录;

(5)熟悉经济金融的法律法规,有良好的合规经营意识;

(6)能与金融监管机构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并积极配合金融监管机构的工作;

(7)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2.学历与金融工作年限条件

●董事长、副董事长行长、副行长,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从事金融工作6年以上,或从事相关经济工作10年以上(其中从事金融工作3年以上);

●董事会秘书、行长助理,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从事金融工作4年以上,或从事相关经济工作8年以上(其中从事金融工作2年以上);

●董事,具有5年以上的法律、经济、金融、财务或其他有利于履行董事职责的工作经历,能够运用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判断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状况,了解拟任职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章程以及董事会职责;

●独立董事,还应是法律、经济、金融、财会方面的专家,并符合《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的规定;

●总审计师或内审部门负责人,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取得国家或国际认可审计专业技术高级职称(或通过国家或国际认可的会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从事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6年以上;

●总会计师或财务部门负责人,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取得国家或国际认可的会计专业技术高级职称(或通过国家或国际认可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从事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6年以上。

未达到上述学历要求,但取得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院校授予的学士以上学位的,视同达到相应学历要求。或取得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或与拟任职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视同达到相应学历要求,其任职条件中金融工作年限要求应增加4年。

3.其他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一)有故意犯罪记录的;

(二)对曾任职机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或重大损失负有个人责任或直接领导责任,情节严重,被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处罚的;

(三)在履行工作职责时有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诚信原则行为的;

(四)被金融监管机构取消终身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或累计2次被取消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

(五)累计3次被金融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的;

(六)与拟担任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职责存在明显利益冲突的;

(七)有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八)个人或其配偶有数额较大的到期未偿还的负债,或正在从事的高风险投资明显超过其家庭财产的承受能力的;

(九)法律、行政法规及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申请材料目录

1.任职资格申请(要对照《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和第九条及《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所规定的相关条件逐项说明审核意见,需个案审核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详细说明具体原因和情况),主送机关应为决定机关,如主送机关不是受理机关,还应提交受理申请书; 2.任职资格申请表(申请表中内容要如实填列,并加盖申请人和受理机关公章);

3.董事会选举、聘任决议和股东大会选举董事决议; 4.对拟任人的品行、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的综合鉴定;

5.个人的资格证明: ●身份证(外籍人士为护照)复印件;●专业技术证明复印件;

●学历证明材料复印件(非国民教育系列的,须提交入学通知书和毕业生登记表);

6.任职资格谈话记录(必要时);7.离任审计报告。离任审计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分管业务经营状况。包括资产质量、赢利水平等; ●分管业务合规合法情况;

●分管业务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情况;

●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经济或刑事案件以及本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审计结论。

8.银监会要求的其他材料。

董事、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不需提供本款第6、7条材料。

(三)行政许可权限 银监分局、银监局负责受理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申请,银监局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对需要进行个案审核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核,按照上述权限划分上收一级办理。

(四)实施程序 1.申请与受理

申请人应采用信函方式或当面递交方式向受理机关办公室提出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申请。

受理机关以公文登记日为收文日,并根据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条件和申请材料目录,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完整性的审核、告知申请人需要补充的全部材料内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受理机关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受理通知书。受理机关在五个工作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或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不予受理的,发出不受理的通知书。

2.审查与决定

行政许可受理机关自受理通知发出之日起、20日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决定机关(行政许可受理机关和决定机关不一致时)。

行政许可决定机关自收到完整申请材料或直接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书面决定;决定不核准的,应在书面决定中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3.送达

行政许可决定机关作出许可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行政许可文件。拟任人应自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到任并向决定机关和当地银监会派出机构报告。未在前款规定期限内完成变更或到任的,行政许可决定文件失效,由决定机关办理行政许可注销手续。

城市商业银行支行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审查

(一)条件 1.基本条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勉尽职,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行;

(3)具有与拟任职务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及能力;(4)具有良好的经济、金融从业记录;

(5)熟悉经济金融的法律法规,有良好的合规经营意识;

(6)能与金融监管机构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并积极配合金融监管机构的工作;

(7)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2.学历与金融工作年限条件 城市商业银行支行行长及临时主持工作超过3个月的支行副行长,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从事金融工作4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8年以上(其中从事金融工作2年以上)。未达到上述学历要求,但取得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院校授予的学士以上学位的,视同达到相应学历要求;或取得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或与拟任职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视同达到相应学历要求,其任职条件中金融工作年限要求应增加4年。

3.其他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高级管理人员:

(一)有故意犯罪记录的;

(二)对曾任职机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或重大损失负有个人责任或直接领导责任,情节严重,被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处罚的;

(三)在履行工作职责时有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诚信原则行为的;

(四)被金融监管机构取消终身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或累计2次被取消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

(五)累计3次被金融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的;

(六)与拟担任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职责存在明显利益冲突的;

(七)有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八)个人或其配偶有数额较大的到期未偿还的负债,或正在从事的高风险投资明显超过其家庭财产的承受能力的;

(九)法律、行政法规及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申请材料目录

1.任职资格申请书(要对照《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和第九条所规定的相关条件逐项说明审核意见,需个案审核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详细说明具体原因和情况),主送机关应为决定机关,如主送机关不是受理机关,还应提交受理申请书;

2.任职资格申请表(申请表中内容要如实填列,并加盖申请人和受理机关公章);

3.对拟任人的品行、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的综合鉴定;

4.个人的资格证明: ●身份证(外籍人士为护照)复印件;●专业技术证明复印件;

●学历证明材料复印件(非国民教育系列的,须提交入学通知书和毕业生登记表);

5.任职资格谈话记录(必要时);6.离任审计报告。离任审计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分管业务经营状况。包括资产质量、赢利水平等; ●分管业务合规合法情况;

●分管业务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情况;

●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经济或刑事案件以及本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审计结论。

7.银监会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行政许可权限

银监分局、银监局负责受理所在地城市商业银行支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申请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对需要进行个案审核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核,按照上述权限划分上收一级办理。

支行临时主持工作超过三个月的副职,应按正职任职资格审核程序和条件报银监分局、银监局备案。

(四)实施程序

支行行长任职资格实施程序参照法人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实施程序。

篇2:高管任职要求

根据《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第二十一条的要求,保险经纪机构拟任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报经中国保监会核准:

1、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2、持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证书;

3、从事经济工作2年以上;

4、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经营管理能力,熟悉保险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的相关规定;

5、诚实守信,品行良好。

从事金融工作10年以上,可以不受前款第1点的限制;担任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5年以上或者企业管理职务10年以上,可以不受前款第2点的限制。

请各车商按此要求确定各营业部主任的人选,由我公司协助准备相关高管申报材料,报保监局核准。

湖南永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篇3:高管任职要求

一、任职教育英语教学的特点

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是明显不同的。任职教育是建立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 为使培养对象获得适应某一特定工作岗位需求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技能, 具备胜任岗位任职能力而进行的专门教育。

1.专业化。任职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是学员为履行岗位职责而形成基本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重在夯实学员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并为任职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应的, 该阶段的英语教学是通过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学习, 使学员掌握本专业的英语词汇和表达, 了解科技英语的语体特征, 提高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语技术文献的能力, 实现基础英语知识向专业英语应用的过渡和延伸, 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海军官兵对外英语交流能力。

因此, 这个专业化就体现在军事特色上。要培养学员对外英语交流能力和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那么课程的设计就完全有别于纯粹的英语教学, 学习内容的选择都应该贴近军事且贴近学员的相关专业, 突出英语语言技能的应用性, 着眼于学员任职工作中的英语需求: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专业词汇判读、专业英语资料阅读和翻译、论文英文摘要的检索和撰写;同时突出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岗位针对性, 使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

2.针对性和时效性。

(1) 针对性。任职教育英语教学所面对的是军队军官、文职干部以及士官等这一人群, 从教学对象这一角度来讲, 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学历教育相比, 即使教学对象同为军人, 但是学历教育的学员重在理论课程的学习, 而任职教育学员是经过学历教育之后重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并最终服务于部队的特定人群, 因此两者是由差别的。

同时任职教育的目标也具有相当的针对性。任职教育英语教学以培养学员英语交流能力和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为核心, 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 交际知识、专业知识与英语应用技能并举。通过学习, 学员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专业知识得到增加和提高, 使学员掌握一定的外事交际词汇和本专业词汇, 能够在对外舰艇互访、联合军演、远洋护航等军事任务合作交流中提高英语会话能力, 并能依靠自身的专业背景知识阅读本专业方面的英语技术资料, 达到一定的对本专业英语资料的翻译能力, 提高学员以英语为媒介口头交流和获取、处理本专业领域专业知识的能力。

这样的目标就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也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教员必须根据学员的英语基础和实际需求来设置教学内容, 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语言应用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也要重视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的衔接, 更重要的是紧贴部队和专业的实际且难易得当。

为了以上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内容的掌握, 任职教育英语教学所需的教学形式同样具有相应明显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 突出教学的实践地位, 让学员在实践中提高认知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针对学员的英语基础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 比如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员的英语学习兴趣, 互动式教学提供学员更多参与和自我展示的机会, 专题式教学诱导学员更深一步的思考。

(2) 时效性。目前, 军校的任职教育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层次, 同时, 针对不同的岗位任职又分为更多的形式。一般来说, 军人在承担不同的岗位任职之前应该先接受相应的任职培训。这种培训即任职教育并不是一次完成终身免训的。最初的培训只说明当前某人能够具备承担某项岗位职责的资格。随着军事变革对军人要求的不断提高, 任职岗位需要定期转换, 同一岗位对军人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 因此任职教育不可能一次完成, 而是必须随着岗位本身的变化、岗位难度的增强以及某些突发任务的到来而一次又一次的进行。

任职教育英语教学与新装备专业教学等相比较, 可能更新的次数没有那么多。但是, 为了适应部队岗位任职的需求, 为了跟上未来作战需要以及部队装备发展的变化, 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临时任务, 为了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任职教育英语教学必须突出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 这就是明显的时效性。

二、任职教育英语教学的要求

1.深化教学内容改革。首先要瞄准部队岗位职责和可能的任务需求设计培养目标, 以新观念指导教学内容改革。军队建设需要什么人才, 院校就应当培养什么人才;军人履行岗位职责需要什么能力, 院校就培养学员具备什么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把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作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着力点。同时, 以教学评价点为标准, 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健康发展。

在此基础上, 要区别不同类型与层次的任职教育课程,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精选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世界上最新的、并与我军现有装备密切联系同时也与所教专业相关的知识作为内容载体;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注重培养学员听说交流及查阅、翻译外军资料文献以及装备说明书的能力;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有利于学员的任职能力, 有利于增强其发展后劲, 也有利于增强其综合素质, 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鉴于我军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 所选教学内容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同时能够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

与此同时, 加强相关层次和专业的英语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这也是固化和推广教学内容改革成果的有效途径, 是进一步推动任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2.创新教学组织实施。在教学组织方面, 最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任职教育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必须要以任职能力培养的需要为依据。任职教育培养的是能胜任特定岗位工作的人员, 所以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以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目标, 强化对知识的运用实施。

针对任职教育对象英语水平和需求的不同, 教员应该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强调教学交互性和手段多样性,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网络、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同时加强与学员的交流;既注重对学员英语基本能力的教学, 以期使学员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 又应注重培养学员自学及研究的能力, 引导学员在自学中运用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及时帮助学员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和关键性问题, 使其今后能够在工作中使用专业英语进行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

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总和。可以在任职教育课程中确立几个典型课例, 在组、室、系几个范围内进行讨论和观摩, 并请有关的教学督导专家进行指导, 从而实现以课促改、点面结合的目的。如何探索出适合任职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层次水平、不同的岗位需求等等, 所得出的结果也会是不同的。

3.规范师资队伍建设。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对教员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学历教育注重的是打牢学员知识基础, 要求教员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任职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员实际任职能力, 要求教员具有以部队实践经验为支撑的教学能力。因此, 大力改善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结构和知识阅历是提高任职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任职教育英语教员普遍经历单一、缺少部队实践经验, 对部队情况不了解、不熟悉, 更不懂专业和装备。解决教员经历单一、实践经验不够的问题, 需要完善干部政策制度, 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教员队伍的实践能力, 加大教员去部队任职、代职的力度, 组织教员到部队参观见学和参加重大训练活动, 在实践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教员也要积极参加各种任职教育学术讲座和专业学习活动, 加强军事和专业知识储备;充分利用到部队调研、函授等任务, 加深对部队的认识, 增加与基层的联系, 了解外语在岗位任职中的需求;多翻译外军装备说明书或我军培训教程等, 积累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等等。这种教员队伍的转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不可能一蹴而就。

摘要:随着我军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增强, 军人的外语能力愈加重要。为了更好地开展军队任职教育英语教学以适应新形势对于军队外语人才的需求, 本文对任职教育环境下英语教学的特点及要求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军校,任职教育,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等位研究[J].外国语, 2012 (1) .

[2]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 (2) .

[3]郭志勇.适应任职教育需要, 探索课堂教学方法[J].继续教育, 2007 (2) .

[4]李小霞.任职教育与军校英语教学[J].教育广角, 2011 (4) .

篇4:军校任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按照军委关于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部署和要求,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应根据“五支队伍”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结合各级各类院校具体情况,科学设计本级本类院校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和规格体系。

任职教育的目标和规格,是院校组织实施任职教育的基本依据。制定任职教育的目标和规格,就是要明确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分目标及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标准。包括各级各类指挥军官任职教育、各级各类机关参谋任职教育、初中高级各类职务专业技术军官任职教育等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进而规范各级各类指挥军官、参谋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在思想政治、任职基础、岗位业务等方面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如中级指挥院校任职教育人才标准,应是“精兵种、通合成、善管理、会组训、能指挥”。要使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管理育人的统一尺度和任职教育评估的依据。

确立任职教育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整体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统筹设计理论教学、实践锻炼、养成教育、环境熏陶等各个方面,科学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管理与保障、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等各个环节,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由教学层面向教育层面的提升、目标与规格设计向模式设计的拓展、课内教学向课外活动的延伸、普通高等教育向军事教育的升级、军事教育向军事训练的转化,充分体现全方位切入、整系统设计、综合性育人、个性化、职业化教育、实战化训练等现代教育训练的理念。 确立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目标和规格,必须融入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突出能力培养和锻炼。使培养对象能应用战略战术和技能,具有本级一体化指挥作战的能力,能应用军事训练科学和技术,具有较高教学素和组织实施一体化训练的能力;能应用管理科学和技能,具有与任职岗位相适应的领导管理部 (分)队的能力;能应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具备做所属官兵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战时政治工作的能力。将培养具有信息化条件下指挥作战、组织训练、管理教育和政治工作能力的复合型指挥人才,作为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二、整合任职教育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实现任职教育目标和规格必备的前提条件。随着军队院校编制体制的调整,军队院校由学历教育转向任职教育为主。这在中、高级指挥院校并不是新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期接一期的培训班,尤其是预提师干班、国防大学的“老虎班”等,就是带有任职教育性质的例证。由于这段时期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对为辅的任职教育未加深究,但现有教育教学资源里也掺杂着任职教育的教学资源。当前,深入研究并把握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整合任职教育的教学资源,为军队院校主体性的任职教育服务,就显得非常必要。

整合任职教育教学资源是建立在现有教学资源基础上的力量调整、队伍打造、专业遴选、课程改进、设施改造和经费投入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利用。

所谓力量调整,就是将适合任职教育的教学力量保留下来、选调进来,将没有部队岗位经历且不适合的教学力量淘汰出局、补课深造、安排转岗或转业。

所谓队伍打造,就是整顿、清理和优化组合教学队伍。整顿歧视学问的歪风,清理浮躁的、挂名不干活的和徒有虚名的,将那些有系统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科专家和想干事、有干劲、善钻研、能干事、干成事的专业骨干优先组合进教学队伍。

所谓专业遴选,就是将现有专业与任职教育的标准要求相比较,保留适合和可改造的,删除过时和不适用的,合并或综合并利用小专业、以扩大任职专业口径和容量。

所谓课程改进,就是将原先按细化专业设置的课程改为按职级、职位教育的课程。以岗位任职需要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将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分解,再整合为课程,实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衔接,增强专业学科和课程设置的超前性;将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及时引入课程,构建岗位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适应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军事斗争准备以及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特殊要求。

所谓设施改造,就是要将现有专业教学设施改造成满足任职教育需求的教学环境。

所谓经费投入,就是要把主要的教育经费用于任职教育教学课程的开发。对修修补补的课程要少投入,对现有专业综合的课程要有一定的投入,对原创性的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要有足够的经费保障。

总之,必须紧紧围绕部队岗位任职能力需求,综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整合成任职教育的教学资源,以确保任职教育目标和规格的达成。

三、创建任职教育的科研体系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科研体系是由科研部(所)和教研部(系、室)构成的。主体是教研部(系、室)。它们是实现任职教育目标和规格的中坚力量,是生产知识、创新理论、开发技术的主力军,是学术、技术和教学的源泉。军队院校能否成功地开展任职教育,关键取决于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科研体系职能的扩充和能量的发挥,尤其是满足岗位任职能力需求的知识生产、理论创新、技术开发的结果。在我军由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中,现有教学资源与科研成果(“三化”含量兼而有之)的整合利用,仅为起点平台,大量的履行军(兵)种部队等级职务需求的科学理论知识体系还未形成。因此,创建任职教育科研体系,尽早尽快地建立岗位任职科学理论知识体系,为各级职务胜任岗位职能教育服务,迫在眉睫。

创建任职教育科研体系,首先要改变“重管轻研”、“重教轻研”、“重技术轻学术”的迂腐落后的现状,正确处理科研管理与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技术开发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在任职教育中,军队院校科研部和教研部(系、室)的职能不能仅局限于科研管理,而应成为知识生产、理论创新、技术开发的主导和主体,成为支持和支撑向任职教育转型的加速器和岗位课程开发的核心力量。为此,必须围绕任职教育的目标,突出科学研究,以科研管理保障科学研究,坚持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并重同步育人的原则,以学术主导技术,技术体现学术,学术、技术并重同步发展,加快任职教育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创建任职教育科研体系,其次要打破“重上轻下”、“重计划轻自主”、“重行政组织评奖激励,轻学术团体评奖激励”的不公平不公正的格局,真正解决教育科研为谁服务的首要问题、科学繁荣是靠计划课题(项目)还是靠群众自主自发选题(项)研发的问题、科研成果行政评奖阻碍科研发展的问题。创建任职教育科研体系,必须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任职教育的整体利益出发,坚持唯一(任职教育)不唯上(上级领导机关)的原则,立教为公不谋私,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是幼稚可笑的”(毛泽东)。相信和依靠专家治学,相信和依靠师资科研群众,在计划课题的招标竞争下,加大投入,平等竞争,组织群众自主研发课题或项目参与竞标。对计划内、外课题(项目)一视同仁,凭质量行奖。无论是行政组织还是学术团体组织的评奖,都是合法的,只要是法定单位组织,符合评奖的一般规则,都应使获奖者享受同等待遇。不因行政认可决定科研成果的等级(性质)和价值,而因专家组认可和实验、实践检验的结果决定科研成果的等级(性质)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公平公正的任职教育科研竞争格局,真正解决教育科研为部队(学员)服务的首要问题,进而丰富和繁荣任职教育的科学内涵,不断推进军事科学事业和任职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创建任职教育科研体系,再次要改善科研与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与军事实践脱节、分离的状况,建立并形成科研过程育人、科研成果转换成教学成果、科研贴近任职教育实践的良性机制。只有将学员吸收到课题(项目)组中来,一边学习,一边研究,将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作为锤炼摔打培养学员的过程,才能达到科研与人才培养的一致性和科研过程育人的目的。只有将科研选题与教学课题相统一,科研成果经专家组鉴定后方可转为教学成果——教材,直接用于岗位任职课程教学。只有科研贴近部队任职岗位的实际,深入任职岗位调查研究军事实践,将研究的成果用于指导军事实践并接受军事实践的检验,才能使科研与任职军事实践相结合,研究出实践需要的真实的管用的任职理论。只有将上述三方面有机融合,才能创建任职教育科研的良性机制,保证任职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创新任职教育的管理机制

要圆满实现任职教育的目标和规格,除整合教学资源、创建科研体系外,还应创新管理机制。在军队实行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过程中,军队院校占据了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军队院校应该为部队信息化建设带好头,不仅要通过教学、科研的主渠道为部队培养大量的具有信息素养的新型军事人才,而且要创新军队院校的新型管理机制,通过示范性的现代以兵为本的法治管理,为部队培养大量的具有民主科学管理精神和能力的新型军事领导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发挥任职教育“教、研、管”三方合力育人的特有管理机制和效能。

创新任职教育管理机制,就是要求军队院校依法行政。为此,必须始终把依法治官、依法治权作为重点,把保护教职员工的公民权利作为核心;实行管理职能的转变,与国家同步实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行政管理机制,坚持立法、执法和监督的三位一体,切实加强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建设,使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成为规范、制约和监督行政权依法管理的保障;强化管理层的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使权力管理民主法制化、大众自律化,以“兵(民)本位”取代“官本位”,真正实现传统行政管理向依法行政的转变,变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管理为服务性的教学、科研、后勤和政治合格的保证,全面提高军队院校依法行政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篇5:高管任职

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外国银行分行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农村资金互助社、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以及经监管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高级管理人员,是指金融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管理层中对该机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有决策权或重要影响力的各类人员。

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须经监管机构核准任职资格,具体人员范围按银监会行政许可规章以及《中华 1 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任职资格管理,是指监管机构规定任职资格条件,核准和终止任职资格,监督金融机构加强对其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管理,确保其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全过程。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监管机构,是指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任职资格管理中的职责分工,按照银监会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金融机构应确保其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就任时和在任期间始终符合相应的任职资格条件,拥有相应的任职资格。

金融机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期间出现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情形的,金融机构应令其限期改正或停止其任职,并将相关情况报告监管机构。

第二章 任职资格条件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任职资格条件,是指金融机构拟任、现任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品行、声誉、知识、经验、能力、财务状况、独立性等方面应达到的监管要求。

第八条 金融机构拟任、现任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基本条件包括: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守法合规记录;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声誉;

(四)具有担任金融机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所需的相关知识、经验及能力;

(五)具有良好的经济、金融从业记录;

(六)个人及家庭财务稳健;

(七)具有担任金融机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所需的独立性;

(八)能够履行对金融机构的忠实与勤勉义务。

第九条 金融机构拟任、现任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二)项、第(三)项、第(五)项规定之条件:

(一)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犯罪记录的;

(二)有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三)有财务违法违规行为,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

(四)担任或曾任被接管、撤销、宣告破产或吊销营业执照的机构的董事(理事)或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够证明本人对曾任职机构被接管、撤销、宣告破产或吊销营业执照不负有个人责任的除外;

(五)因违反职业道德、操守或者工作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六)指使、参与所任职机构不配合依法监管或案件查处的;

(七)被取消终身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或禁止从业的,或受到监管机构或其他金融管理部门处罚累计达到两次以上的;

(八)有本办法规定的不具备任职资格条件的情形,采用不 正当手段以获得任职资格核准的;

(九)银监会根据审慎监管规则认定的其他情形。第十条 金融机构拟任、现任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六)项、第(七)项规定之条件:

(一)截至申请任职资格时,本人或其配偶仍有数额较大的逾期债务未能偿还,包括但不限于在该金融机构的逾期贷款;

(二)本人及其近亲属合并持有该金融机构5%以上股份,且从该金融机构获得的授信总额明显超过其持有的该金融机构股权净值;

(三)本人及其所控股的股东单位合并持有该金融机构5%以上股份,且从该金融机构获得的授信总额明显超过其持有的该金融机构股权净值;

(四)本人或其配偶在持有该金融机构5%以上股份的股东单位任职,且该股东单位从该金融机构获得的授信总额明显超过其持有的该金融机构股权净值,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能够证明授信与本人或其配偶没有关系的除外;

该款不适用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五)存在其他所任职务与其在该金融机构拟任、现任职务有明显利益冲突,或明显分散其在该金融机构履职时间和精力的情形;

(六)银监会根据审慎监管规则认定的其他情形。本办法所称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第十一条 除不得存在第九条、第十条所列情形外,金融机构拟任、现任独立董事还不得存在下列情形:

(一)本人及其近亲属合并持有该金融机构1%以上股份或股权;

(二)本人或其近亲属在股东单位任职;

(三)本人或其近亲属在该金融机构、该金融机构控股或者实际控制的机构任职;

(四)本人或其近亲属在不能按期偿还该金融机构贷款的机构任职;

(五)本人或其近亲属任职的机构与本人拟(现)任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因法律、会计、审计、管理咨询、担保合作等方面的业务联系或债权债务等方面的利益关系,以致于妨碍其履职独立性的情形;

(六)本人或其近亲属可能被拟(现)任职金融机构大股东、高管层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以致于妨碍其履职独立性的其他情形;

(七)银监会根据审慎监管规则认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二条 金融机构拟任、现任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出现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不得担任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其他情形,视为不符合监管机构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

第十三条 各类金融机构拟任、现任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学历和从业年限按银监会行政许可规章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任职资格审查与核准

第十四条 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任职前获得任职资格核准,在获得任职资格核准前不得履职。

第十五条 金融机构任命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或授权相关人员履行董事(理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职责前,应确认其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并向监管机构提出任职资格申请。

第十六条 各类金融机构报送任职资格申请的材料和程序按银监会行政许可相关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除审核金融机构报送的任职资格申请材料外,监管机构可通过以下方式审查拟任人是否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并据以向金融机构发出核准或不予核准任职资格的书面决定:

(一)在监管信息系统中查询拟任人或拟任人曾任职机构的相关信息;

(二)调阅监管档案查询拟任人或拟任人曾任职机构的相关信息;

(三)征求相关监管机构或其他管理部门意见;

(四)通过有关国家机关、征信机构、拟任人曾任职机构等正式渠道查证有关拟任人的信用记录;

(五)对拟任人的专业知识及能力进行测试;

(六)银监会根据审慎监管规则认可的其他方式。第十八条 拟任人曾任金融机构董事长(理事长)或高级管理人员的,申请人在提交任职资格申请材料时,还应提交该拟任 人的离任审计报告。

离任审计报告一般应于该人员离任后的六十日内向其离任机构所在地监管机构报送。在同一法人机构内平行调动的,应于该人员离任后的三十日内向其离任机构所在地监管机构报送。

第十九条

金融机构董事长(理事长)、副董事长(副理事长)的离任审计报告应至少包括对以下情况及其所负责任(包括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评估结论:

(一)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所任职机构或分管部门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否有效;

(三)所任职机构或分管部门是否发生重大案件、重大损失和重大风险;

(四)本人是否涉及所任职机构经营中的重大关联交易,以及重大关联交易是否依法披露;

(五)董(理)事会运作是否合法有效。

离任审计报告还应包括被审计对象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和受处罚、受处分等不良记录的信息。

第二十条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离任审计报告至少应包括对以下情况及其所负责任(包括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评估结论:

(一)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所任职机构或分管部门的经营是否合法合规;

(三)所任职机构或分管部门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否有效;

(四)所任职机构或分管部门是否发生重大案件、重大损失和重大风险;

(五)本人是否涉及所任职机构或分管部门经营中的重大关联交易,以及重大关联交易是否依法披露。

离任审计报告还应包括被审计对象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接受处分等不良记录的信息。

第二十一条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同一法人机构内部调动,新职务的任职资格要求与原职务相同或低于原职务要求的,不需重新申请任职资格。在该拟任人任职前,应向拟任职所在地银监会派出机构提交离任审计报告及有关任职材料。拟任职所在地银监会派出机构应向原任职所在地银监会派出机构征求监管评价意见。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拟任职所在地银监会派出机构应书面通知拟任人所在金融机构重新申请任职资格:

(一)未在拟任人任职前提交离任审计报告及有关任职材料的;

(二)离任审计报告结论不实、或显示拟任人可能存在不适合担任新职情形的;

(三)原任职所在地派出机构的监管评价意见显示,该拟任人可能存在不符合本办法任职资格条件情形的;

(四)已连续中断任职1年以上的。

第二十二条 金融机构董事长(理事长)、行长(总经理、主任)及分支机构行长(总经理、主任)缺位时,金融机构应按 照公司章程等规定指定相关人员代为履职,并在指定之后三日内向监管机构报告。

金融机构应确保代为履职人员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任职资格基本条件。

第二十三条 监管机构发现代为履职人员不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应当责令金融机构限期调整代为履职人员。

代为履职的时间不得超过银监会相关行政许可规章规定期限。金融机构应当在期限内选聘获得任职资格核准的人员正式任职。

第二十四条 金融机构收到监管机构核准或不予核准任职资格的书面决定后,应立即告知拟任人任职资格审核结果。

第四章 任职资格终止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管机构应该撤销已做出的任职资格核准决定:

(一)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超越职权、违反法定程序对不具备任职资格条件的人员核准其任职资格的;

(二)金融机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申请任职资格时存在不具备任职资格条件的情形,监管机构在审核时未发现,但在核准其任职资格后发现该情形的;

(三)不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人员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

(四)依法应当撤销任职资格核准决定的其他情形。第二十六条

已拥有任职资格的拟任、现任董事(理事)和 9 高级管理人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该人员任职资格失效,金融机构应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告监管机构:

(一)监管机构发出任职资格核准文件三个月后,未实际到任履行相应职责,且未向监管机构提供正当理由的;

(二)因死亡、失踪、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而被金融机构停止其董事(理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的;

(三)因主动辞职、被金融机构解聘、罢免,或退休及身体原因等不再担任金融机构董事(理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职务的;

(四)因被有权机关实施限制人身自由措施、被批捕、或被追究刑事责任而被金融机构停止其董事(理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的;

(五)因在同一法人机构内部调整职务而停止担任董事(理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职务的时间持续一年以上的。

第二十七条 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监管机构可视情节轻重及其后果,取消直接负责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一年以上五年以下任职资格:

(一)违法违规经营,情节较为严重或造成损失数额较大的;

(二)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监督不力,造成损失数额较大或引发较大金融犯罪案件的;

(三)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造成损失数额较大或引发较大金融犯罪案件的;

(四)未按照规定向监管机构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或资料,经监管机构书面提示,拒不改正的;

(五)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经监管机构书面提示,拒 10 不改正的;

(六)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情节较为严重的;

(七)发生重大犯罪案件或重大突发事件后,不及时报案、报告,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损失,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案件或处理突发事件的;

(八)被停业整顿、接管、重组期间,未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采取行动的;

(九)有其他拒绝、阻碍、对抗依法监管的情形,情节较为严重的;

(十)有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情形,情节较为严重或造成损失数额较大的。

第二十八条 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监管机构可视情节轻重及其后果,取消直接负责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五年以上十年以下任职资格:

(一)违法违规经营,情节严重或造成损失数额巨大的;

(二)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监督不力,造成损失数额巨大或引发重大金融犯罪案件的;

(三)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造成损失数额巨大或引发重大金融犯罪案件的;

(四)向监管机构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或资料的;

(五)披露虚假信息,损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

(六)拒绝、阻碍、对抗依法监管,情节严重的;

(七)被停业整顿、接管、重组期间,非法转移、转让财产或者对其财产设定其他权利的;

(八)有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情形,情节严重或造成损失数额巨大的。

第二十九条 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监管机构可视情节轻重及其后果,取消直接负责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十年以上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

(一)违法违规经营,情节特别严重或造成损失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监督不力,造成损失数额特别巨大或引发特别重大金融犯罪案件的;

(三)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造成损失数额特别巨大或引发特别重大金融犯罪案件的;

(四)向监管机构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情节特别严重的;

(五)披露虚假信息,严重损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

(六)阻碍、拒绝、对抗依法监管,情节特别严重的;

(七)被撤销、宣告破产,或者引发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

(八)有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情形,情节特别严重或造成损失数额特别巨大的。

第三十条金融机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酌情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一)经尽职检查和责任认定,有充分证据表明,该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勤勉尽职的;

(二)该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对突发事件或重大风险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有效控制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三)对造成损失或不良后果的事项,在集体决策过程中曾明确发表反对意见,并有书面记录的;

(四)因执行上级制度、决定或者明文指令,造成损失或不良后果的,执行上级机构违法决定的除外;

(五)其他依法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形。

第五章 金融机构的管理责任

第三十一条 金融机构应制定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制度,并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

第三十二条

金融机构委派或聘任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前,应对拟任人是否符合任职资格条件进行调查,并将记录调查过程和结果的文档纳入任职资格申请材料。

第三十三条

金融机构确认本机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时,应停止其任职并书面报告监管机构。

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出现第十条、第十一条所列的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情形的,金融机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金融机构应停止其任职,在三日内向监管机构书面报告。

第三十四条 出现下列情形时,金融机构应在三日内向监管机构书面报告:

(一)监管机构发出任职资格核准文件三个月后,相关拟任人未实际到任履行相应职责的;

(二)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辞职的;

(三)金融机构解聘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的;

(四)在同一法人机构内部调整职务而停止担任董事(理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职务的;

(五)金融机构对其董事(理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给予处分的。

第三十五条 出现下列情形时,金融机构应及时停止相关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在三日内向监管机构书面报告:

(一)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死亡、失踪、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被有权机关实施限制人身自由措施或被批捕的;

(三)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第三十六条 金融机构收到监管机构撤销、取消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决定的,应立即停止该人员的董事(理事)、高管职务,且不得将其调整到平级或更高级职务。

第三十七条 金融机构应按照本办法和银监会其他相关规定,向监管机构提交其离任董事长(理事长)、副董事长(副理事长)、高级管理人员的离任审计报告。

第六章 监管机构的持续监管

第三十八条 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按第三十一条制定的董 14 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指导,并检查金融机构有关上述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第三十九条 监管机构可以通过现场检查及非现场检查等方式对董事、高管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监管机构应建立和维护任职资格监管信息系统,整理和保管任职资格监管档案。

第四十一条 金融机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被依法撤销、取消以及失效的,监管机构应在任职资格监管信息系统中注销其任职资格。

第四十二条 金融机构向监管机构报告其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相关情况的书面材料,由监管机构及时将相应信息录入任职资格监管信息系统。

金融机构根据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五)项、第三十五条第(二)项、第(三)项报告的情况,由监管机构在任职资格监管信息系统中记为相应人员的不良记录。

第四十三条 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进行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时,发现金融机构有违法违规、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不配合监管、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监督不力等情形并造成不良后果的,在任职资格监管信息系统中将上述情况记为直接负责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不良记录。

第四十四条 对于第四十三条所记载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不良记录,由监管机构及时向该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机构或组织通报。

第四十五条

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有下列 15 情形之一的,监管机构应在任职资格监管信息系统中如实记录:

(一)被监管机构或其他金融管理部门撤销、取消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

(二)被其他金融管理部门书面认定为不适合担任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的;

(三)受到纪律处分、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

(四)有违法、违规、违纪的不良记录的;

(五)监管机构认为应当记录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金融机构违反本办法委派或者聘任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该委派或者聘任无效。

第四十七条 金融机构对其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监管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或情节严重的,可以区别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及第四十八条第一项规定采取监管措施。

第四十八条 金融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管机构除按本办法第四十七条采取监管措施外,还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及第四十八条对其进行处罚:

(一)未经任职资格审查任命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的;

(二)未及时对任职资格被终止人员的职务作调整的;

(三)以其他职务名称任命不具有相应任职资格的人员,授权其实际履行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职权的;

(四)报送虚假的任职资格申请材料或者故意隐瞒有关情况的;

(五)提交的离任审计报告与事实严重不符的;

(六)对于本办法规定的报告情形不予报告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金融机构设监事长的,对其参照董事长执行任职资格监管。

金融机构境外分支机构、附属机构从当地聘请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第五十条

金融机构对董事长(理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审计的,董事长(理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任期内各审计报告可视为其离任审计报告。

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机构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视为其离任审计报告。

外资金融机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离职评价或在其任期内原任职机构出具的履职评价可视为其离任审计报告。

上述审计报告应包含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离任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否则不得作为离任审计报告使用。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称银监会行政许可规章,是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系列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包括但不限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 实施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称其他金融管理部门,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境外金融管理部门等。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中“以上”均含本数或本级,“以下”不含本数或本级。

本办法中的“日”均指工作日。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实施后,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不再适用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1号)。

本办法实施前银监会颁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中,涉及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相关条款与本办法有冲突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篇6:高管人员任职承诺书

本人就以下事项做出郑重承诺:

一、本人在招聘中提供的个人简历、身份证明、学历证明、技能及专业资格证书、任职资格等相关文件是真实、合法、有效的,在招聘中无弄虚作假、故意隐瞒与招聘职位有关的事实和行为。

二、本人任职将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本合同的约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积极为企业服务。

三、本人无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禁止的担任该职位的情形。

四、本人保证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并自愿承担由于虚假承诺应当承担的一切责任。

签名:

日期:

附件:其他应提交证明文件

(无法提交原件的提交核对原件后的签字复印件)

1、个人简历

2、身份证明

3、学历及学位证明

4、前任职单位直接上级出具的推荐信

上一篇:柳永《柳初新》全词翻译下一篇:马华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