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证伪题 中考物理

2024-04-22

实验证伪题 中考物理(精选6篇)

篇1:实验证伪题 中考物理

西二36.小刚认为:“浸没在水中的两个物体,所受浮力较大的物体会上浮”。实验桌上有装适量水的大水槽一个,还有:①大铝块、②小铝块、③体积与小铝块相同的小蜡块各一个。请你从①②③种器材中选用两个,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说明小刚的观点不正确。(已知:ρ铝>ρ水>ρ蜡)。要求:

(1)写出所选用的实验器材;(2)简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答案

(1)实验器材:装适量水的大水槽、大铝块、小蜡块。(1分)

(2)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① 用手拿着大铝块和小蜡块,将它们浸没在水槽的水中,且不触碰水槽。由于大铝块的体积大于小蜡块,当它们浸没在水中时,大铝块所受浮力较大。(1分)

② 放开手,可以观察到大铝块下沉到水槽底部,小蜡块上浮到水面。(1分)

这个实验说明小刚的观点不正确。

东二37.小红认为只要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导体中就一定会产生电流,请你说明如何利用如图27所示的装置,证明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2分)当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让导体棒沿着

磁感线的方向运动,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图27

朝二

37.小阳在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物体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受的浮力就大,在密度小的液体中受的浮力就小。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小阳的观点是错误的。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3分)

答案

37.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入装有足量水和酒精的容器中(1分),待木块静止时,可观察到木块均漂浮在液面,即此时木块在水和酒精中受到浮力相同(1分)。由此可以说明:小阳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

房二

37.某同学在学习浮力时,观察到放入水中小木块会上浮,根据生活经验他判断出在水 中的木块因为受到浮力而上

浮的,当他把小石块用线拴住放入水中时观察到小石块 下沉了,因此小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请你选择适当 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该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3 分)

答案

(1)实验器材:盛有适量水的烧杯、测力计;

(2)实验过程:用细线把石块挂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待石块静

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分析与结论:若F2<F1,说明浸在水中的石块也会受到浮力作用。

说明:其它方法正确给分。

门二

36.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如图19所示,此时杠杆水平平衡,由此他认为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请你利用图中所示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的观点是错误的。

石二

36.(3分)为了探究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小军利用如图23所示的电路做了实验,小军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泡L1比L2亮,已知灯泡L1的电阻R1大于灯泡L2的电阻R2,于是小军得出结论:灯泡电阻越大,灯泡消耗的电功率越大。请你利用图23电路图中的元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军的结论是错误的。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根据实验现象简要说明小刚的结论是错误的。

L2 L

答案

(1)电路设计如答图1所示。

(2)实验现象: 按图连接电路,闭合开

关S后,可观察到电阻小的L2灯比

电阻大的L1灯亮,说明小军的结论是错误的。

大二 图23 答图

137.小明在实验室桌面上利用一小块平面镜、激光笔、一块可以沿ON折叠的光屏EF,如图22所示,研究光的反射

现象时,发现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请用小明的实验器材证明他的结论是正确的。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通二

36.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兵选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按图22所示的实验装置正确组装了实验器材。

当他把透镜固定在50cm刻线处,将蜡烛放在距透镜12cm位置时,发现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接到像,因此小兵认为:当物距小于、或略大于焦距时,所成的像都是虚像。经老师检查发现,图中的器材组装没有问题,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都在同一水平线上。请你使用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小

答案

将光屏取下,在透镜右侧距离透镜更远的位置找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把透镜固定在50cm刻线处,蜡烛放在30cm刻线处,将蜡烛点燃,在透镜右侧光具座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将蜡烛放在38cm刻线处,在透镜的右侧~~光具座的最右端(或51cm~~100cm刻线处)之间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篇2:实验证伪题 中考物理

1.夏天,将一罐可乐从冰箱中取出后放在桌面上,过一会儿可乐罐的外表面上会出现一些小水珠,李明认为这些小水珠是从可乐罐中渗出来的,请你自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李明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求写出:(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答案:(1)器材:天平、装有饮料的可乐罐、干布或毛巾

(2)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先用天平称出刚取出的可乐罐的质量m1,过一段时间后,用抹布把可乐罐外的水抹去,再用天平称出可乐罐的质量m2,如果m1=m2,则水不是从罐内渗出的,即李明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它意思表述均可)。

2.小阳在利用吸管喝饮料时认为“饮料是靠嘴的吸力进入口中的,而不是靠大气压进入口中的”,而小明认为他的说法是错误的,为此他准备了如下一些器材:一个装满水(可以饮用)的玻璃瓶,一个可以塞紧瓶口的塞子,塞子上开有两个孔,其中一个孔中插有一支吸管并与塞子压紧。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阳的说法是错误的。写出实验步骤并加以说明。

答案:用塞子将瓶口塞紧,堵住没有吸管的小孔(不漏气),不能将水吸入口中;再将没有插入吸

管的小孔放开,用吸管吸水,能将水吸入口中。

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可知:第一次堵住没有插入吸管的小孔,没有大气压的作用,不能将水吸入

口中;第二次放开没有插入吸管的小孔,有大气压的作用,能将水吸入口中;所以小阳的说法是错误的。

3.小明在家中照镜子发现,离镜子远些的物体的像看起来较小,离镜子近些的物体的像看起来较

大,由此他认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小刚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

(2)简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答案:(1)实验器材: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平面薄玻璃板,火柴

(2)实验过程和现象:

①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支蜡烛点燃,固定在平面玻璃前,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使之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

② 再使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仍可使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从而证明小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4.小明在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物体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受的浮力就大,在密

度小的液体中受的浮力就小。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用实验来说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答案: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入装有足量水和酒精的容器中,待木块静止时,可观察到木块均漂浮在液第 1页

面,即此时木块在水和酒精中受到浮力相同。

5.小东同学学习浮力的知识后,认为“漂浮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下沉的物体所受到的浮

力”,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小东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

实验提供的器材有:符合实验要求的量筒和足量的水。请你在全部使用提供的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再补充其它的物品并完成实验步骤。补充的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补充的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实验步骤:

(1)在量筒中装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为V0

(2)将木块放入量筒中,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为V1(3)将铁块放入量筒中,铁块下沉到量筒底部,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为V

2(4)根据公式F浮=ρ

6.在实验室里,三个实验小组同学分别用各自的器材测得水的沸点为97℃、93℃、102℃;小文同

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这种猜想。

答案:将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水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g(V-V0)分别算出木块和铁块所受浮力。

7.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尽量排出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的热

水中,看到塑料袋鼓起来了。小红认为是酒精汽化造成的,小阳则认为是塑料袋中未排尽的空气受热膨胀造成的。请你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小阳的认识是不对的。答案:实验方法:将塑料袋挤瘪,尽量排出空气, 排出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盛有80℃的热水中, 发

现塑料袋鼓起来不多,由此说明小阳的认识是不对的。

8.小丹把标有“2.5V0.3A”和“3.8V0.3A”两个小灯泡L1、L

2按图16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1较暗,灯L2较亮,因此小丹认为:灯的亮度与额定电压有关,灯的额定电压越大灯就越亮。请你利用图6中的器材(不限导线)设计一个实验,并根据...1......实验现象说明李丹的解释是错误的。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在右侧虚线框中,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2)根据实验现象简要说明李丹的解释是错误的。答案略

9.利用家中电能表【220V、3A、3600revs/(kW·h)】,秒表和六盏阻值已知的白炽灯,家庭电路电压

保持恒定。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电阻两端的电压及通电时间保持不变时,电流做功与电阻阻值成反比”。请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答案:(1)实验步骤

① 关闭家中所有用电器,将电阻为R1的灯L1接入家庭电路中,闭合开关,记下时间t内电能

表的转数n1,将R1、n1记入表格中。

②断开开关,用电阻为R2的灯L2替换灯L1,闭合开关,在相同时间t内记下电能表的转数n2,将R2、n2记入表格中。

③重复步骤②,分别记下电阻R3、R4、R5、R6和电能表的转数n3、n4、n5、n6,并记入表格中。④根据公式W

n

3.6106J=1000nJ计算出W1、W2、W3、W4、W5、W6与R1、R2、R3、3600

R4、R5、R6比较得出结论。(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10.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各

1)一个。已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个电阻R1与R2并联时,如果R1的阻值保持不变,则电阻R1与R2并联消耗的总功率P跟电阻R2消耗的功率P2关系为:P= P2 + k(k为常量)”。请你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答案:实验电路图如右图所示。

实验步骤:

(1)电流表调零,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断开开关,调节电阻箱R2的阻值。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时,电流表的示数用I1表示,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用I2表示,将R1、I1、I2、R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3)仿照步骤(2),分别改变5次电阻箱R2的阻值,用电流表分别测量S1闭合时相应的电流I1的数据,再用电流表分别测量S1、S2都闭合时相应的电流I2的数据,并分别将R1、I1、I2、R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4)利用P2=UI’= I1 R1(I2-I1)—分别计算出R2的电功率数据,利用公式P=UI= I1 R1 I2,分别计算出6次并联电路的总功率,以上计算结果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实验数据记录表(1分)

11.如图23所示,现有一个量程为5N的已经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一个一端带有小钩的铝圆柱体(其质量小于0.4kg),另有一个满足实验要求的量筒和适量的水。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器材,探究“浸在水里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成正比”。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图23 答案:主要实验步骤:

(1)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水面对应的量筒的刻度用V0表示,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把铝

圆柱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铝圆柱的重力G,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用弹簧测力计提着铝圆柱,使部分铝圆柱浸入水中,此时,水面对应的量筒的刻度用V表

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用F表示,并把V、F的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依次改变铝圆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仿照步骤2,再做5次实验,并将各次V和F的数据

记录在表格中;(4)根据V排VV0计算出铝圆柱体各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V排,根据F浮=F-G,计算出各次

篇3:中考物理实验题分析

关键词:中考物理,实验题分析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出台的理科《命题指导》也明确指出“要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1]以上可以看出, 教育改革真正给物理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策略也需要有质的变化, 如何能摒弃死记硬背、生搬乱套, 更好的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物理教学中新的关注热点。

“初级中等教育毕业考试” (简称“中考”) 是中学教育成果的试金石, 也是验证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水平的一大途径, 它考察的内容直接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教学的要求。只有抓住新课改下的中考试题的命题发展趋势, 才能更加深切地领会最新、最有效的教学思想, 提高教学水平。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完全理解并掌握知识, 学以致用, 成长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近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2.1题型分类

近些年来的中考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十分切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试题中体现和落实了物理知识的应用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在考察知识的同时, 渗透着对物理的技能的考察, 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题目的设计上,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考查学生, 增强了对学生的结合分析能力、人文精神和对社会热点认知的考察。

从形式上将历年的试题分为四种:基础理论型、社会联系型、科学实验型、开放性试题。

社会联系型题型能让学生们从身边的东西着手,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理解这个世界, 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

2.1.1科学实验型

从近几年的对试卷分析来看, 实验类试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实验试题, 这种多是从书本上基础实验引申修改后得来, 主要考察考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验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另一种是探索性的实验题, 这类题型更加直接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思想, 以图表的数据归纳和实验总结的思维方式为蓝本设计而出, 重在检查考生的思考和知识总结能力。

2.1.2开放性实验试题

这类试题主要特点是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 因为甚至在现代这样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下, 也难以找到绝对正确的解答。出题考察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极其灵活, 如需要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者设计解决方案等等。

2.2 2006年-2010年厦门市物理中考试题分析

由表1可知, 在2006年-2010年这五个年份的中考试题中, 科学实验型试题和社会联系型的试题分值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 而到了2010年的试题内容, 这两种类型占了98%, 在实验型题型中, 探索性实验试题的量有所增加, 在2010年达到了27分。值得一提的是, 在2009年—2010年里, 出现了开放性试题。

2.3试题趋势分析

根据对福州市和厦门市近五年的中考题类型的统计和分类分析, 结合近年全国各地物理中考的经典试题可以看到, 中考试题在近几年里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基础理论型试题比重大幅下降, 社会联系型试题所占比重极大的增加, 科学实验型试题所占比重有小幅的增加, 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

社会联系型题型中, 认知型和应用型题型各自所占比例较为稳定。

科学实验类型试题总体所占分值比例有所上升, 但是增幅不大。

开放性试题占分值比例有所增加, 在厦门中考试题中比例从有2006年的无到2010年的4分, 在福州中考试所占比例也增加了将近一倍。

两市五年考题中, 光、热、电、力四个部分分值所占比例在一定幅度范围变化, 属于正常结构调整, 没有明显的考察内容变化趋势。

三、结论

纵观历年来物理中考试题的变化可以看出, 单纯的理论式考题已经不适应新教改的思想精神, 更难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考察的目标。因此,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考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考试题所扮演的角色也日趋重要。未来中考试题中, 这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考题必将占据中考物理试题非实验类试题的所有分值, 这是毋庸置疑的趋势。其中认知型与应用型两种题型的配比会根据需要有所变化, 但是两者的内容肯定会与材料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简单的材料引用会被慢慢淘汰。

根据目前试题变化趋势, 甚至可以推测, 在未来的中考试题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探索实验题与开放性实验的结合, 比如实验过程的设计等等。

参考文献

[1]陈跃聪.洪进步.物理中考科学探究专题透析[J].物理教学探讨.25.2007.38.

[2]李天印.李卫红.浅谈中考物理命题的发展趋势[J].中考研究, 2001.

[3]陈孝强.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与物理课堂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26~27.

[4]袁国道.新课标下物理中考命题的趋势及应对策略[J].中考研究, 2006:2~4.

[5]宋艳荣.中考物理命题的发展趋势[J].中学生数理化, 2008:70~71.

[6]杨柳.浅谈中考物理试题命题改革新趋势[J].物理教师, 22, 2001.

[7]马利平.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及典型试题解析[J].各科中考研究, 2007:14~17.

[8]詹新.从一道试题看物理中考命题趋势[J].物理化中学版, 2002:43~44.

篇4: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例析

1 关于实验步骤的实验题

①要求正确排列实验步骤

例 A、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

C、观察温度计上的量程和分度值;

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段时间;

E、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F 、取出温度计; G、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正确的操作步骤应为__________。

答案:B、A、C、E、D、G、F。

②关于补充实验步骤的

例 某学生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取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

B、照图1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该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

C、记下两边钩码重,并用尺量出它们的力臂,分别填入实验数据的表格内。

D、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做三次实验。

E、求出各次实验的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数值。

请问该生在哪一步骤前漏掉了一个什么重要步骤?

答案:在B之前漏掉了“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平衡。”

2 关于仪器使用的实验题

关于仪器的使用,题型方式除①读数、如从液面指示的位置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从电压表和电流表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和指针指示的位置,读出示数等;②构造、如给你电饭锅图,填出各部分的名称;③使用、如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如何正确的连入电路等;另外还有:

(1)改正仪器中的错误

某学生在实验课上连接的“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实验前小组同学检查出该电路的错误及提出的纠正方法是:________。

解析 电路的检查,一般都是沿着电流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开始,如果有电压表,可以先不管它,最后再看它同被测用电器的连接方法是否正确,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由于它有四个接线柱,一定要注意它的接法。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还要注意它的正负接线柱。

答案:①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错,应调换过来;②滑动变阻器接线柱接错,应将D改接B。

(2)考查器材的量程

例 如图3所示,R1 =20Ω,变阻器上标有字样“40Ω 1A”,电源电压为24V不变。则在滑片P 由b 向 a 滑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

解析 滑动变阻器上所标字样为“40Ω 1A”隐含的条件是允许通过该的最大电流为1A,由此可确定变阻器连人电路的阻值范围,进而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由Im=UR1+R2小=24V24Ω+R2小得,R2 ≥ 4Ω。即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4Ω~ 40Ω。

当滑片P 在b时,Ib=U/(R1+R2)=24V/(20Ω+40Ω)=0.4A,电压表的示数U=IbR1=0.4A×20Ω=8V。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4Ω时,电压表的示数U1=Im×R1=1A×20Ω=20V,即8V~20V。

3 灵活运用知识的类型

①巧用器材

例 给你量筒、一壶水、细线、一颗大头针,如何测出小蜡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ρ,要求

①写出实验步骤及实验中记录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②写出计算蜡块密度的公式(用已知量和记录的量表示),

ρ=___________(只写最后结果,不写计算过程)。

解析 从所给的器材看,采用一般的测出质量和体积来求密度的方法是无望,由于有量筒、水、大头针,所以蜡块的体积能够测出;但问题是既没有天平,也没有弹簧秤,蜡块的质量不能测出,因此只有另想思路了。

由于蜡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据漂浮条件有:F=G。即

ρgVgV,ρ=V

再利用题目中所给的器材,测出蜡块浸没水中的V, 问题得解。

②查找错误

例 某同学进实验室想测灯泡L1 和L2 串联后的总电压,采用如图4所示的连接方法,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两灯都不亮,且电压表有3V示数,请分析原因并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解析 在图4所示中,将电压表从电路中的两个点去掉,问题就迎刃而解。由于电压表内阻很大,错误连接在串联电路中,将导致整个电路断路,故两灯不亮。且电压表有3V示数,其原因电压表实际上与电源并联,故3V的电压就是电源电压。也就是L1 和L2 串联后的总电压。正确接法见图5所示。

4 关于开放性实验方案的

例 有下列器材和物品:天平、弹簧秤、刻度尺、水槽(有水)烧杯、铅笔、细线、一小卷细铜线、一块不规则但厚度均匀的金属板,小矿石和盐水。请自选以上器材和物品,完成一项实验(用天平、弹簧秤测质量除外)。

实验目的_________,所选器材________,

主要步骤______,被测物体的表达式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实验题,根据题中器材物品可能完成的有6~7项任务,下面提供二项供参考;

实验一目的:测一小卷细铜线L

器材:天平和刻度尺

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细铜线的质量M ;②截一小段细铜线,用天平称出质量m ;③用刻度尺测出这一小段细铜线的长度L0

表达式:L=(M/m)L0

实验二目的:测小矿石的密度

器材:用天平、弹簧秤、细线、水槽(有水)

步骤:① 用天平测出矿石质量M;②用弹簧秤分别称出矿石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槽中的示数F和F1

表达式:ρ=mρg/(F-F1)。

物理实验题类型远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同学们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篇5:连线2012年中考物理实验题

掌握各类常见仪器的读数和使用, 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 所以各省、市中考题中都要涉及此类实验题。

例1 (2012年广西中考) 小盘同学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量铝块的密度。

(1) 实验步骤如下

(1) 将天平放在_________桌面上, 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调, 使横梁平衡;

(2) 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 右盘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铝块的质量m=_______g;

(3) 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 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 (如图丙所示) ;

(4) 用细线系好铝块, 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 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 (如图丁所示) ;

(5) 整理器材.

(2) 从丙、丁可知:铝块的体积V=__________cm3, 则铝块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kg/m3;

(3) 如果实验步骤顺序改为 (3) (4) (1) (2) (5) , 将会导致测出的铝块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

分析: (1) (1) 天平测量前应放到水平桌面上, 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 调节两端螺母使横梁平衡。天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 指针左偏右调, 右偏左调。

(2)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2) 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测物体体积时, 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和水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3) 当将铝块从水中取出时, 铝块上沾有水, 这样再称量铝块的质量会偏大, 再由ρ=可知密度的变化。

解: (1) (1) 由图可知, 发现横梁指针向左偏,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故答案为:水平;右。

(2) 铝块质量:m=50g+4g=54g.故答案为:54。

(2) 铝块的体积:V=V2﹣V1=40ml﹣20ml=20ml=20cm3.

故答案为:20;2.7×103.

(3) 如果实验步骤顺序改为 (3) (4) (1) (2) (5) , 这样导致铝块的质量会偏大, 体积没变, 由ρ=可知测出的铝块密度比真实值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点评:天平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是一个重点知识, 包括放置天平、怎样调节横梁平衡、调节横梁平衡前要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左盘放物体, 右盘放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怎样读数等等。

温馨提示:此类考题对能力要求并不高, 但要求对仪器的使用必须有较高的熟练程度。初中物理仪器不太多, 主要包括:温度计、量筒、天平、电阻箱、刻度尺、秒表、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能表、电压表等, 平时有目的的多练习即可。

2.间接测量型实验

通过分析各地中考实验题, 间接测量型实验仍是中考实验题的主角, 但是考点不多, 一般有五个重点实验, 它们分别是对密度、浮力、滑轮组机械效率、电阻、电功率的测量。中考中这几个实验出现几率很高, “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实验。

例2 (2012年福建南平中考) 小宇看到张明同学的实验报告, 其中下表是张明在测定额定电压为4.5V的小灯泡电阻实验中, 得到部分U和I的数据:

(1) 从数据中可知, 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____________A, 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_____Ω;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 小宇想通过实验验证上述表格中的每一组数据是否正确, 于是他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 利用了张明同学的实验器材;标有4.5V字样的小灯泡、可在0~25Ω范围内调节的滑动变阻器等, 但电源上的电压值模糊不清。

(1) 如图2甲是他未完成的实验电路连接,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 正确连接电路, 闭合开关前,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____的位置, 闭合开关后, 小宇看到如图2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A, 电压表示数的示数为______V, 他马上用这些读数和滑动变阻器提供的信息算出电源电压为_________V;

(3) 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 小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后突然熄灭, 他观察到电压表有示数, 电流表无示数, 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

(3) 小宇想通过这个实验得到与张明完全一致的实验数据, 你认为小宇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 做到。

分析: (1) 灯泡电压为额定电压时灯泡正常发光, 此时流过灯泡的电流为灯泡的额定电流, 由表中数据找出灯泡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 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 (1) 根据实验数据确定电流表量程, 把电流表串连接入电路; (2) 闭合开关前,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由图2乙确定电表量程与分度值, 读出电表示数;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 (3) 灯泡突然熄灭, 可能是灯泡断路或短路造成的, 电压表有示数, 电流表无示数, 说明灯泡开路。

(3) 根据实验器材及表中数据数据判断小宇能否得到与张明完全一致的实验数据。

故答案为:0.34;13.2。

(2) (1) 由实验数据可知, 电路最大电流是0.35A, 则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 把电流表串连接入电路, 电路图如图所示;

(2) 闭合开关前,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由图2乙可知, 电流表量程是0~0.6A, 分度值是0.02A, 电流表示数是0.2A;电压表量程是0~15V, 分度值是0.5V, 电压表示数是2.5V;刚闭合开关时,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阻值25Ω, 电源电压U=U灯+IR滑=2.5V+0.2A×25Ω=7.5V;

(3) 小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后突然熄灭, 电压表有示数, 电流表无示数, 则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开路;

故答案为:电路图如图所示;阻值最大;0.2;2.5;7.5;小灯泡开路。

(3) 电源电压是7.5V,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是0~25Ω, 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可知, 小宇能得到与张明完全一样的实验数据;

故答案为:能。

点评:1) 灯泡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灯泡的额定电流;

(2) 求电源电压时, 要注意, 刚闭合开关时,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然后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

温馨提示:间接测量型实验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 (1) 影响这些物理量大小因素的探究; (2) 重要实验步骤及仪器安装、电路连接; (3) 实验故障分析与排除; (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5) 设计实验方案等。复习时多练习这五个实验的这五个考点即可。

新课标的特点就是探究, 探究型实验题也是课改区中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角。教材上除了几个测量类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外, 都可以以探究的形式出现, 课本上的实验是出题的一个重点。另外从中考题中还能发现一些超出课本的题目, 如探究生产、生活中的物理规律和未知领域的物理规律, 下面的例题就是如此, 这些题目考查的不是教材上的知识点, 而是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例3 (2012年达州中考)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 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在中液体的体积有关;

E.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 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器材: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 弹簧测力计, 一杯水, 一杯盐水, 细绳。

(1) 分析比较实验 (3) (4) , 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分析比较实验 (4) (5) , 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是错误的 (选填“A、B、C、D、E”) 。

(2) 分析比较实验 (1) (5) 与 (2) (6) , 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_是错误的 (选填“A、B、C、D、E”) 。

(3) 分析比较实验________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 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分析: (1)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利用F浮=G﹣F'可计算浮力;

(2) 分析实验 (3) (4) 、 (4) (5) 、 (1) (5) 与 (2) (6) 中各自对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结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3) 研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需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

(4) 在影响因素是多个时, 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 控制其它因素保持不变。

解: (1) 在实验 (3) (4) 中, 都是浸没在水中, 液体密度相同, 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同, V排 (3)

在实验 (4) (5) 中, 液体的密度相同, 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此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都是1.0N, 计算可知, F浮 (4) =F浮 (5) =2.0N, 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即猜想A是错误的;

(2) 在实验 (1) (5) 中, 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 计算可知, F浮 (5) =2.0N,

在实验 (2) (6) 中, 铜块完全浸没在水中, 计算可知, F浮 (6) =2.0N,

比较可知, 铁块和铜块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液体的密度相同, 受到的浮力相同, 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即猜想B错误;

(3) 研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需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

实验 (6) (7) 中, 铜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浸没在不同的液体 (水、盐水) 中,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 即浮力不同, 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 当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多个因素有关时, 则采用控制变量法,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 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 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

故答案为: (1) D;A; (2) B; (3) (6) (7) ; (4) 控制变量法.

点评: (1) 这类试题是以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点, 从较高的尺度上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等进行考查,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创新能力。

(2) 要针对实验的情况, 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 当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多个因素有关时, 则采用控制变量法。

例4 (2012年武汉中考)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某同学提出下列猜想:

Ⅰ、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

Ⅱ、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表面状况) 有关

Ⅲ、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1)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他采用了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应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运动。

(2) 实验时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 便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如图乙所示, 他用双面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长方体木块的上表面, 用细线连接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电动机.在木块上放置不同的砝码, 当电动机以不同的转速工作时, 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a.分析3、4两次实验记录, 能否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b.分析________两次的实验记录, 可初步验证猜想Ⅱ

c.分析__________两次的实验记录, 可初步验证猜想Ⅲ

分析: (1) 滑动摩擦力是产生在物体接触面上的力, 因此, 在测量时应运用转换法, 通过二力平衡的原理, 借助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将其测出。因此, 在拉动木块时要求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使拉力与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

(2) 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结合控制变量法, 可对图甲、图乙中的变量和控制量进行分析;

解: (1) 因为只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摩擦力和拉力才是一对平衡力, 它们的大小才会相等, 因此, 实验中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a.在3, 4次实验记录中, 表面粗糙程度、压力、运动的速度都是不相同的, 故不能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b.证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表面状况) 有关, 即需选择压力、速度相同, 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的实验进行比较即可, 故选1、4两次实验;

c.证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是否有关, 即需选择表面粗糙程度、速度相同, 但压力不同的实验进行比较即可, 故选1、2两次实验;

故答案为: (1) 匀速直线; (2) a不能;b.1, 4;c.1, 2;

点评:本实验中初中物理中较为典型的探究实验之一, 主要运用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这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也是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的实验技能.同时, 二力平衡条件的运用、对实验结论的正确分析, 也是我们应该从这类实验题中应该学到的.

温馨提示: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的物理规律, 做到了如指掌, 才能对基础探究题做到万无一失;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 了解探究的全过程 (七个步骤) , 熟练运用各种探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 以不变应万变的解答提高性的题目。

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设计型实验题多数是力学和电学题目, 并有以下特点: (1) 基础性:大部分题目以课本知识为依托, 不脱离教材, 考查我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2) 开放性:设计题大部分没有唯一答案, 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3) 贴近生产、生活, 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 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例5 (2012年天津中考) 小明要测量一根1m左右、粗细和质地都均匀的细木棒的质量, 通过估测发现木棒的质量会超出现有天平的量程。于是, 他想用其他方法进行测量。

现有器材:天平、一块质量适当的金属块、一把量程为20cm的刻度尺和几根足量长的细绳。

只利用现有器材请你帮他设计测量这根细木棒质量的方案, 要求:

(1) 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需测量的物理量;

(2) 写出木棒质量的数学表达式 (用测量量表示) 。

分析: (1) 木棒的质量会超出现有天平的量程, 不能直接测量, 可以把木棒当做杠杆,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如图, 将金属块挂在木棒的一端, 用细绳拴在木棒中间某一位置 (支点) , 移动绳的位置, 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 木棒的重力作用在中心上, 用刻度尺测量两边力臂, 用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 (求出重力) ,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木棒重力;

(2) 由于木棒保持水平平衡, 求出两边力臂,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木棒的重力, 再用重力公式求木棒的质量.

解: (1) 主要实验步骤:

(1) 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2) 用细绳和刻度尺测出木棒的长度L;

(3) 将用细绳系好的金属块系在木棒的一端, 然后再将另一细绳一端做成绳环套在木棒上, 用手提起该绳的另一端, 并移动绳环的位置, 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

(4) 用细绳和刻度尺测量出绳环到系金属块那端的木棒长度L'.

(2) 如图, 以O为支点,

答: (1) 主要实验步骤和需测量的物理量同上; (2) 木棒质量的数学表达式为M=.

点评:本题巧用杠杆平衡条件测量木棒的质量, 难点在实验步骤的设计, 想到把木棒当做杠杆去用是本题的突破口。

温馨提示:设计型实验题所能涵盖的内容较多, 提供的信息较少, 出题的知识点不好把握, 要求我们要富有创新精神,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变“学物理”为“做物理”, 遇到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 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实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 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开放型实验题是近年考题中的一个新亮点, 特点是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在考查大家实验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大家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因为一题多解, 考题的难度并不大。

例6 (2012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 在物理课上, 同学们正在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老师为每小组提供的器材如图所示, 其中第六小组的任务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同组同学经过激烈讨论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表格中的示例是已完成的一个实验, 请你再写出两个不同的实验。根据示例的要求, 将表格中的空白填写完整。

根据实验现象, 组内交流, 共同得出的实验结论应为:在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分析: (1) 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 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探究压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关系时, 控制受力面积不变。

(2) 在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 (1) 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改变受力面积, 比较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用受力面的形变大小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2) 实验都能得出:在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见上表 (选择其中的两个实验即可) ;在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点评: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设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篇6:实验证伪题 中考物理

1利用对实验器材使用方法的考查引领实验教学

关于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是物理实验的基础,也是中考物理实验考查的必考题型,各地中考物理试卷在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中都经常涉及实验器材的使用和读数的问题,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测量类实验器材有:刻度尺、秒表、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和电能表等九种,主要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及注意事项,考查时一般结合具体实验进行,如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考查天平和量筒的使用,通过“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考查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通过“伏安法测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等实验考查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等。

如2010年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第14小题:甲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cm,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工作的。

此题考查的是对最基本的测量仪器——刻度尺、温度计的使用,解答该题要注意刻度的起点、分度值、读数时的估计值,这两个测量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是非常简单也是非常重要的仪器,该题引领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基本测量工具使用方法的教学。

又如2010年连云港市中考物理试题第22小题:

牛奶的密度是衡量牛奶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质检部门用天平测得空杯质量为40g,取100mL某品牌的牛奶倒入该杯中放在天平左盘,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杯子和牛奶的总质量为——g,牛奶的质量为——g,所测牛奶的密度为——kg/m(3),

此题是通过“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对天平的使用方法和读数进行考查的,托盘天平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测量仪器,各地试卷几乎每年都要考到,引领我们在教学中要对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的方法、使用中被测物及砝码的放置位置要求、大小砝码加放顺序的原则、游码读数的方法(向左看齐)给予重视。

2利用对教材上各类实验的考查引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演示实验、随堂实验(苏科版上的“活动”)和学生分组实验,这些实验对概念的建立和理解,对规律的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中考物理实验考查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1利用对演示实验的考查引领实验教学

根据演示实验现象和所揭示的规律改编成中考实验试题是重要的实验题型,它一般放在选择题或简答题中。

例1(2009年江苏统考第5题)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會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闯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评析

此题是对教材上演示实验的改编,只有做了这个演示实验才能更好的完成。

演示实验的特点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在实验中,教师是实验的主体,处于主动地位,学生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实验本身,还取决于教师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捧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演示实验,做好演示实验。

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和方法,介绍仪器的使用和作用。

实验中:①步骤要清晰,操作要规范,在使用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用镊子,②语言要准确,讲解要适度,将关键步骤交代清,注意讲述语言与演示操作配合,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有时,演示实验之所以未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不是实验本身失败了,而是教师没有进行恰当的引导,③要关注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不能教师唱“独角戏”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指出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及观察的目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内容上,减少学生观察的盲目性,积极引导学生获得感性认识,④现象要清楚,要确保实验成功,仪器的尺寸应尽量大一些,以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演示的仪器要置于适当的高度,演示平面图像和实物尽量竖起来,例如,电路的连接要在竖直平面内的接线板上进行,以便学生能清楚的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

实验后:教师做演示实验,不光要将物理现象演示出来,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演示内容,为此,做完演示实验后,要及时将学生观察的感性认识总结提高,使之形成概念、理论,达到实验为理论铺路架桥的目的。

2.2利用对随堂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考查引领实验教学

随堂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是过程的指导者,它是进行规律探究的重要实验形式,是中考实验重点考查的内容。

例2(2010年连云港中考第28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

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cm,

(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烛焰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3)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动,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评析

此题是根据教材上的学生分组实验改编的,第(1)、(3)小问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是否做实验没有太大的关系,关键是第(2)、(4)小问考查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和实验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该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真正的、认真的做实验,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学生只有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才能体验,有体验才有可能应对中考的细节问题,不能只是讲实验、背实验或者用多媒体展示实验。

在平时教学中对随堂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只有注意以下几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实验前:①尽可能多分小组,设置小组长,提高小组活动的有序性,②突出“预防”,消除障碍提示学生当实验中出现意外情况时,要采取的紧急措施,例如:电学出现焦糊味,冒烟,过载指示,或通电时非正常发热,应立即关掉电源,当电表指针超过满刻度,要立即断开线路,③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普遍问题,应适当引导,突破难点,确保实验成功,例如

“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和判定。。实验中:①把握好指导的内容,首先是知识性的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过程、结论以及仪器的性能、工作原理等,其次是技能性的内容,如测固体密度的实验:应指导学生先测质量,后测体积并让学生理解其原因,放固体时量筒内水量的适当,液面的读数方法正确,最后是思维性的指导,指导学生利用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的数据和计算出的结论,综合推理,得出结论,分析误差原因,完成总结,②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学生开始操作以后,最忌讳面对全班指导,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在实验操作上,教师对全班强调的注意事项往往成为学生的耳边风。

实验后:实验结束,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共同研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加以分析,取伪存真,得出正确的结论,

3利用对课外科学探究实验的考查引领实验教学

科学探究是新课标的主旋律,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更是科学探究的主战场,所以,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探究类试题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3

(2009省统考物理试题第27题)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扬声器结构时,发现扬声器中有一个环形磁体。他们不知道环形磁體的磁极分布情况,于是几位同学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磁极呈横向分布(例如图甲,左侧为Ⅳ极,右侧为s极)。

猜想2:磁极呈轴向分布(例如图乙,上面为Ⅳ极,下面为s极)。

猜想3:磁极呈上中下分布(例如图丙,上下面为Ⅳ极,中部为S极)。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3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2)为了验证其他猜想,他们用细线将环形磁体水平悬挂起来(如图丁所示),结果观察到磁体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静止,这说明猜想——是错误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剩下的一个猜想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主要器材:——;简要做法:——;如何判断:

评析

此题的第(1)问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第(2)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3)问考查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这类问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面对新情境、新要求,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探究过程的设计、探究活动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强调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突出学生的自主发展,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要求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的艾伦柯林斯教授对探究式教学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是一种费时的教学,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现理论,那么这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方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实验证伪题 中考物理】相关文章: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05-20

物理中考05-14

中考物理试卷06-02

中考物理知识范文06-05

中考物理选择范文06-05

中考物理总结范文06-05

初中物理中考总结06-25

河北中考物理试卷07-03

物理中考备考计划07-18

中考物理重点公式07-27

上一篇: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地面课堂设在哪里下一篇:建设方安全生产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