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大学生在大学应该学什么

2024-04-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大学生在大学应该学什么(共10篇)

篇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大学生在大学应该学什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大学生在大学应该学什么

2006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今天说,大学逐渐变得只传播和识而不创造知识,这种趋势令人担忧。该组织开会讨论对策,教科文组织说,大学本来应该既传播知识,也通过研究创造知识,但是,作为科研中心的大学,正在成为“濒危物种”。

教科文组织指出,目前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大学只注重教学,不注重科研。但是,没有科研作为基础,知识会逐渐陈旧,教学会慢慢失去活力。

此外,社会为大学提供了可观的资源,并不仅仅是要大学把知识从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而且还期待着大学通过科研解决社会进步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回馈社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大学生的主要任务界定为“四个学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

一、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是指用一种善始善终的态度认真地对待和处理各种事务,坚持不懈并力求完善。很多学生做事只注重其中的某些“有意思”的环节,而不太注意那些需要默默无闻地工作的环节,殊不知这样是做不好事情的。

二、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指建构符合道德的价值体系,并承担个体的社会责任,热爱生命并感激生活的给予。学会做人还意味着除关注自己之外,还有对亲情和友情的看重,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密切联系,对父母的关心和体贴,并承担应尽的义务,是„做人‟本来的含义。

三、学会与人相处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人们需要得到周围环境的支持和帮助,至少不应该受到别人有意的阻挠。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营造个人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必要前提。即使彼此不能成为朋友,也至少需要有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这是成人的人际关系的最大特点。

四、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当今时代的总体要求,也是大学学习的改变所在。大量的知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掌握,因此大学中对知识的掌握只是学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不仅是大学学习的目标,也是未来胜任工作的关键。

篇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大学生在大学应该学什么

1、力求上进的人,不要总想着靠谁谁,人都是自私的,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人。

2、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成熟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3、谁不是在伤害中成长?谁不是在被欺骗后才学会算计?彼此彼此。

4、凡是处心积虑做某件事情,就都会或多或少牺牲掉自己的某种东西。

5、生活中一半麻烦是由于你说yes得太快,说no也太慢。

6、成长的过程就是破茧为蝶,挣扎着褪掉所有的青涩和丑陋,在阳光下抖动轻盈美丽的翅膀,闪闪的,微微的,幸福的颤抖。

7、成长,就是不断的面对一些悲凉的事情,直到知道什么叫世事沧桑。

8、服天不服人。若是天的安排,我承受;若是人的践踏,我抗争。

9、嫉妒一个人,就是承认ta比你强。

10、人与人的心从来都是有距离的,就如在两个陡峭的山头,我们遥遥相望,以为彼此只有一伸手就能触即的距离,其实要走在一起,贴近在一起,现在是这样,未来更是如此。可惜,大学里有太多的男生都不明白这个道理。

11、女生惧怕时光腐蚀,男生却需要年龄的修饰。

12、二十岁后的我们,真正的朋友还是那班人。还是从小玩耍的玩伴,同窗的好友。我们会越长大越觉得孤单,而知心的朋友能有几个?才发现,社会上的所谓朋友只是利益相趋,酒桌上好客的“朋友”而已。

13、真正的朋友是能够在困难时候帮助你的人,朋友是在你高兴时候想到的人。君子之交 “淡”如水。

14、我想,那是自信,这种自信是经过挫折和压力无情的摧残后重新发芽长成的参天大树,不会再被轻易摧断的东西。

15、想象5年后你在做什么,你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然后再往前推,你的第4年,第3年等等要做些什么,慢慢确立一个个目标。

16、你发怒一分钟,便失去60秒的幸福。

17、生活就像“呼吸”,“呼”是为了出一口气,“吸”是为了争一口气。当经历过,你成长了,自己知道就好,不需要你说出来,别人会看得到。

18、痛苦常来自比较,而幸福多源于感恩。

19、好东西是相对的,你所谓的好东西别人也许不以为然,但别人的好东西你或许也觉得不值一提。我们大多数人穷其一生在追寻别人眼中的垃圾。

20、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

21、有的时候,该认真就认真,该糊涂就应糊涂。

22、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人或事,所谓的沧海桑田其实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23、外面惊涛骇浪...告诉自己...要冷静....要坚强。

24、空闲的时候,读点文学作品,学习一些经营流程,管理规范,国际时事,法律常识,这能保证你在任何时候都有谈资。

25、要做一件事,成功之前,没必要告诉其他人。

大学应该学什么

第一,理财与记账。第一次带着好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游走江湖时,我内心激动得不得了。该怎么合理消费、有计划的花钱是个挺大的学问。要不要天天记账?该不该把钱平均分配到每一天?遇到很贵但喜欢的东西该怎么办?如何做到月底不借钱?这门学问,你值得马上学一学,否则月底饭卡没钱,交女朋友都没资本了怎么办?

第二,得体的穿衣打扮。大学生,特别是大学女生在四年中很重要的一门功课,就是穿衣打扮。很多人说“学习才是关键,不要光顾着打扮”。这句话放在过去是对的,如今却不同了。现在企业很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走进社会,总是穿着卡通衣服或者搭配得乱七八糟怎么行。这也是当年我的弱势,直到毕业很多年都没学会——我上学的时候真的一心扑在学习上啊。

第三,整理内务。在家有勤劳的妈妈,在宿舍就只能乱成一团吗?特别是对男生来讲,这一点尤其重要。整理内务,不仅仅指叠被子,还包括书桌、衣柜甚至整个房间,以及换洗衣服叠整齐等。千万别觉得这是女孩子才要做的事情,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第四,广交师兄师姐。虽然刚进校园,还没完全适应大学生活,但你也可以展望一下未来自己的职业前景。参加一些大三、大四的宣讲会,多和师兄师姐聊聊天,或许这一切让你跃跃欲试,找到努力的方向,也可能让你垂头丧气,需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总之,提前了解就业市场不是坏事,而且还能督促你尽早地制定实践计划。

第五,社交礼仪。进入大学,就免不了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学校里的各种社团也会让你有机会实践一下成年人的社交礼仪。比如酒会、舞会、演讲比赛等。你不再是背着小书包,拿着暖水瓶进教室的高中生了,你的一言一行,大家都会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更何况好的沟通能力是未来真正走上社会所必备的。

第六,学会爱与被爱。在大学里学会爱别人和被人爱,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无论将来毕业之后是不是会分手,这都是人生的必修课。爱情是需要实践的。

篇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大学生在大学应该学什么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世纪80年代,“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PBL)”从欧美传入中国。讨论式教学因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良好效果,而日益受到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笔者就结合自己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谈谈体会。

一、讨论式教学简介

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互动式思考和学习,从而使学生相互启发、弄懂问题,掌握教学知识点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讨论式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式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就范围来说,可以分为全班讨论、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等。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先进行小组讨论,然而再由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陈述;而对于难度较小的一般性问题就可以随意由邻桌或同桌进行讨论。当然,也可以在课程开始前,让同学根据自愿组成讨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4~5人,以后上课就按照小组的形式就坐,这就是我在《组织行为学》课堂上的分组方式。

二、讨论式教学的步骤

讨论式教学由四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教师讲授基本知识,建立理论框架,为学生形成个人见解和讨论提供依据。第二阶段:讨论,教师布置讨论题,提出讨论要求,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第三阶段:全班交流,小组推举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充,展开全班讨论和辩论。第四阶段,教师总结提高。经过四阶段完成该堂课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三、讨论式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成功与否依赖于老师和学生及学生之间的配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甚至当天的情绪状态等都会对讨论效果造成影响,因此,讨论教学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师必须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反应,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应对策略,来引导讨论课的顺利推进。下面笔者结合本人《组织行为学》课堂上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介绍一些有用的经验技巧和感悟。

(一)讨论前的充分准备

成功的讨论教学离不开事前充分周密的准备。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讨论前必须合理地拟定讨论题目。讨论题目是否得当对于能否实现良好的讨论效果至关重要。好的题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眼界、激活思维,点燃他们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还应向学生介绍和提供与论题相关的知识背景,并预想各种可能的回答,尤其是针对可能发生较大争议或逻辑错误的讨论点,要预先想好解决方案;第三,在讨论开始前,教师还必须制定相应的讨论规则,以防止讨论发生漫无边际的情况,保障讨论教学的良好秩序和效果。

(二)讨论中的灵活控制

为了使讨论教学顺利推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师对讨论过程的灵活控制是至关重要的。首先,灵活控制讨论的时间节奏。尽管教师在讨论开始前会有一定的讨论进度安排,但学生是讨论的主体,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了新的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时,不能因为既定的课程安排而压制讨论,以防止损伤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如果确实因为时间和准备不够,不能在课堂中深入讨论,也可先行肯定这个问题的讨论价值,并安排鼓励大家课后深入研究;其次,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课堂讨论不应是几个和部分同学的事,老师应尽可能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讨论。特别是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锻炼他们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帮助其适应今后的社会工作,均至关重要。老师应重点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可以主动询问他们的观点,并在其回答时予以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或减轻他们发言时的紧张情绪;第三,还要注意纠正讨论偏离主题。在讨论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因过分投入而偏离了原来的主题的情况。对此,教师应首先确认新的问题是否值得讨论,如果不值得讨论,应通过适时提问等方式,灵活策略地将讨论引回原来的问题上;最后,防止讨论中的情绪失控。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对学生的的情绪保持警觉,一旦有学生出现情绪不稳定,或因观点不同出现人身攻击的情况,老师应立即重申讨论规则,转移争论焦点,帮助学生通过讨论树立正确的学术争鸣态度。

(三)讨论后的深入讲评

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进行总结和讲评,帮助同学们回顾讨论的进程和内容,澄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回顾要点,并分析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很自然地引出最后的结论,从而让学生领会到讨论教学模式之后的教学内容。在总结同学们的讨论内容时,对于同学们讲得对的地方,可以直接引用他们的原话,从而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信心。对于学生来说,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和信息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对于像《组织行为学》这样的社科类课程,很多题目的讨论结论往往是开放性的,作为老师不应一味扮演仲裁者的角色,裁定谁对谁错,更重要是是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创造性。

四、结语

近年来,通过我本人在《组织行为学》课堂上对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发现,讨论式教学不仅能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兴趣和领会深度,而且学生也会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明白自我观点的形成会受到多元个体和特殊情景的影响,表达自我的同时必须恰当地处理好与他人和确定情景的关系。为此,从更深层次上将,讨论式教学将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系,在把握这些关系的同时,学会从自己的立场进行创造性思维,形成独特而有价值的观点。这种能力对于大学生未来走出学校,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角色,成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将具有重要的价值。我想讨论式教学的目的最终就在于此。

摘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讨论式教学因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良好效果,而日益受到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结合在《组织行为学》教学实践和体会,发现通过事前的充分准备与恰当选题、讨论中的进度控制、吸引学生参与及讨论后的深入讲评等技巧,可以有效地组织一次成功的讨论教学。

篇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大学生在大学应该学什么

所以你看,礼物这个东西,对人们是有多么重要。圣诞节来了,你打算跟你的肋骨,分享怎样的温(jing)暖(xi)?

我的女人/肋骨,当然是全天下最好看的

1、HOGAN是将每年的高调炫目都积攒到圣诞节来用了——总会推出BLINGBLING的限量款。穿上它,真是把万千宠爱都穿到了脚底。

2、不要问为什么GRACE要你选择Dsquare2 一双只遮得住手板心的手套,或者一条看起开很扎脖子的像X绳子一样的……项链,你记得这就是最时髦少女的穿戴就好了。

3、Juicy couture的羊毛衫不重要,施华洛世奇才重要,啾啾,低调奢华满分!

4、如果你买了为旅游与历险而设的独家系列MINI by TUMI送给你的男人,噢,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善解人意的姑娘了。

5、6、一年到头包包是一定要送一个的,在你不能陪伴她的日子里,哄她开心——New Prada Galleria Bag和Miu Miu刚好满足“或者大或者小”的买包原则。

7、公举,她就是你的小公举,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那种,当然要买Roger Vivier罗杰·维维亚中国限量单品Ballerine Chips Strass钻扣平底芭蕾舞鞋送她。

?

篇5:大学生应该学些什么

胡敏

曾经读到一篇文章说某大学生去一家英国公司面试,面试官给每人发了一张纸,上面只有一道简单的题目:英国每年买几个高尔夫球?没有其他数据,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

看到这个无厘头的题目,大学生几乎傻眼。既来之,虽不知具体答案但总可以说说自己的解答思路,于是她开始在纸上将自己的思路写下:球的数量与市场需求有关,市场需求与人口有关,再假设最有可能打高尔夫球的50岁至45岁之间有多少人,多久一次,需要用多少球,为使数据精确,还写明了如何进行抽样调查„„阐述完毕后她提交了答卷。两周后收到了该公司的录用通知。

其实,大学所学并不只是储存在大脑记忆库里的书本知识、固定答案,更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近日,网络上流行一个“口袋技能”的说法,顾名思义即无论身处哪一行业,哪些岗位,都能随时拿出来用的技能,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许多用人单位并不强求人才的专业对口,而更看重员工的“口袋技能”,大学教育应更注重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在我看来这里的学生素质指的就是良好的品性,正直、诚实的为人处世之道;而技能,一是指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做任何工作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如语言沟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德才兼备。大学的专业学习,社团活动的参与不仅在积累丰富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最需具备而又容易被大学生们忽略的。

步入大学,很多同学疑惑不知如何处理大学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比如有同学问我:“ 胡老师,本人对广告学真的很感兴趣,但不是学广告学的,稍微搭点边儿,您认为我毕业后还能进入广告行业么?”这位同学毕业后能否进入广告业不能就此定论,因为走向社会后你会发现专业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并没有太直接的关联,尤其是当你毕业10年、20年后再回头对比自己所学专业时,这个现象会更加明显。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提任了美国最高法院首位拉裔大法官Sonia

Sotomayor,如果按照中国的常规推理这个大法官本科学的应该是法律专业,可

能还上过某著名法学院的研究生。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位大法官本科所学专业是历史。不可思议吧?其实大学专业的学习目的不是赤裸裸地为工作而学!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中国学生表现得比较功利化,比如,一个学生毕业后想经商,他可能报考的第一专业会是市场营销,而如果一个学生毕业后的定位是职业经理人,那他首选的专业十有八九会是管理类专业,可能还想读个MBA。这种想法完全合乎逻辑,也无可厚非,然而在我看来大学里专业就像一个圈子、一个平台,你可能会认识很多这方面的人,但专业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一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些能力不受专业所限,能让你终身受益。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为什么学历史的人能成为美国大法官?学历史可以很好地培养一个人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是美国法官最应具备的能力。他们需要阅读大量的法庭记录,并且进行分析、推理等工作。这种能力正是本科时历史专业培养起来的,所以学历史的人最终能成为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事实上,美国法学院录取委员会对未来法学院的学生有过建议:法学院想要的学生是那些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有良好的写作技能、对塑造人类经验的各种力量有相当理解的人。其实学什么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通过这个专业培养了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才是根本。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具备某种能力往往是因为其“显性”特征,比如你学会计专业可能别人会认为你具备相应的会计知识、专业基础,而你参加一个文学社团可能别人会认为你具备一定的文字写作功底。但是还有一种“隐性”的能力其实是更重要而通常容易被忽略的,比如说学过会计的人工作上会比较精细,对数字的处理能力比较强;而参加过文学社团的人,可能他具备文字上的严谨性,处理问题比较有条理,同时具有看问题的辨证思维能力„„这些能力一旦养成将陪伴我们一生,而成功真正的后劲往往在于这些“隐性”的能力。并非学什么专业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密切。马云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但现在他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军人,相反很多学MBA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如心所愿进入企业的管理岗位,可能做了策划工作,或者一名普通的营销职员。

篇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大学生在大学应该学什么

二、活动主题:“为什么学,怎样学习”

三、主办单位:信控学院自动化1101班

四、活动时间:4月9日——5月20日

五、活动对象:信控学院自动化1101班全体同学

六、活动内容:

1、动员宣传阶段

(1)“学习目的大讨论”最佳警句评选活动

2、组织实施阶段

(1)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作一场旨在探讨“明确学习目的”的报告会。

(2)邀请就业协会的老师作一场旨在探讨“就业前景与挑战”与“如何在大学学习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报告会。

3、总结提高阶段

(1)班级“成长成才规划”研讨会

(2)以“明确学习目的”为主题的五分钟演讲比赛

七、活动流程:

1、4月9日——4月12日 “学习目的大讨论”最佳警句评选活动

(1)9日 下达活动通知,动员大家积极参与本次活动

(2)11日 初赛:筛选原创作品

(3)12日 复赛:全班同学投票选出前三名作品,以资鼓励2、4月17日 “明确学习目的”的报告会。

初步决定邀请三名大四优秀毕业生,分享自己大学期间学习、生活的经历以及自己求职、考研、申请出国的经历,同时也勉励本班同学要尽早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奋发有为。

活动地点会在活动当天视情况决定,在那之前我们会协调好学长的时间,并且会专门为本次活动撰写更详细的活动策划书。争取本次活动顺利进行。

3、4月26日 “就业前景与挑战”与“如何在大学学习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报告会。

初步决定邀请就业协会一名老师,为大家系统分析当前自动化专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标准,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同时也可以是老师结合自身求学、科研的经历,回忆自己在艰苦年代求学的点点滴滴,以使本班学生在求学期间能够摆正心态,端正态度,认真、勤奋学习,不惧怕学习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勇于把握机遇,敢于迎接挑战,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浇灌未来,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4、5月16日 以“明确学习目的”为主题的五分钟演讲比赛

本次活动举行前一天会通知大家做好准备,深刻思考自己在本次“学习目的大讨论活动”中最真实的感受,然后活动当天我们会邀请我们辅导员以及我们的正副班主任一同评选出优秀的发言同学,以资鼓励。

(评选出前三名,以资鼓励)

5,、5月9日 班级“成长成才规划”研讨会

通过动员宣传阶段及活动实施阶段的各种活动,在大家都领悟到“学习目的大讨论活动”的精髓后,启发大家认真思考自己在大学四年里应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活动给定的的充足时间里完成自己大学四年的成长生财规划。

八、前、后期活动安排

前期:拉横幅

后期:出宣传板

篇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大学生在大学应该学什么

诚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现代社会,不讲诚信是对生产力的破坏,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更是严重损害社会的利益。我们在建设诚信社会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加强认识,尽量避免在诚信建设道路上陷入误区。

我们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今后将走上社会各种岗位,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力量。因此,加强我们大学生诚信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大学生应当从提高自身素养出发,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培养诚信意识,而学校和相关部门也要采取积极的措施,积极推进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大学生完全可以做到先诚信,成为社会的诚信表率。

诚信是一个社会公民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更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诚信是我们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我们大学生只有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才能为我们立足现代社会奠定基石,才能成为高水平的社会人才,才能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才能有资格去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不断增强守信意识,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做到真实无欺不做假、真诚待人不说谎、践行约定不食言,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同时树立诚信是美德的社会意识。无论是在现实还是网络中,都要做到诚信,尤其是在网络中,更要做到在网上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意识,主动参与网络实名制中来,不造谣传谣。

社会诚信信用体系的建设一个系统的工程,不经需要政府的不断完善,更需要广大公民参与进来,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自己的建议。身为一个公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信用体系的建设中来,通过政府的民主决策制度,向政府提出我们的建议,是的信用体系能够更快更好的建立起来。

积极参与到关于诚信建设的宣传中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帮助在社会营造“以诚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的观念。对于曝光的失信企业、个人、官员,通过合法的渠道予以谴责,支持并宣传拥有良好的诚信行为的个人与企业。通过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带动,使各方面一致推进,社会普遍参与,公民广泛响应。我认为,我们应该先从思想上牢牢树立诚实守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然后将之付诸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去。从而做好自己,以影响他人。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因为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着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大学里我们不仅要继续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怎样去做人,去做事。为人处事是人生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做人,就要像孟子所说,有一身浩然正气,努力做到诚实守信。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荀子亦云,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无不说明诚信的可贵与重要。

诚信是我们大学生全面发展,进入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大学生只有做到讲诚信,讲道德,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进入社会后,如果缺乏诚信,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要记住,轻诺则寡信。我们承诺的前提是我们有能力去实现我们的诺言,当我们不能完成别人的委托时,要懂得善意的拒绝。一旦我们做出了承诺,就该努力完成任务,一诺千金。

诚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个平时都不诚信的人,别人怎么可能会在关键时刻去相信你。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事实就是如此。而且我们大学生光自己闭门修身是不行的,我们担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我们要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宣传诚信的意义,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我们还应当积极调动社会中的有利因素来为构建诚信社会,尤其是那些起表率作用的群体。我们大学生所受教育水平高,在思想政治、专业技能等方面较其他群体有更大的优势,我们是综合素质高、诚信品质良好的群体,不仅需要接受诚信道德教育,同时也是诚信道德的传播者,因此,应当积极发挥我们大学生的先锋作用,在构建诚信社会的过程中为社会公众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

而对于社会出现的种种失信行为,我们无法给予他们惩罚,也许法律的不完善是的他们依旧逍遥法外,但我们依旧可以参与到社会舆论监督体系中来,用社会的舆论压力来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同时我们也已利用社会舆论体系,宣传守信者行为,并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来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要知道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构建诚信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出一份自己的力。尤其是我们当代的大学生经过了多年的高等教育,属于时代的代言人,更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篇8:哈佛大学教授怎样组织讨论

一、为什么分析桑德尔的《公正》课

在《中学公共问题教学》 (Teaching Public Issues in the High School) 一书当中, 奥利佛 (Donald W.Oliver) 和谢费 (James P.Shaver) 概括了两种讨论方式, 分别是复述式讨论和苏格拉底式讨论[2]。我认为, 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应当娴熟地掌握这两种组织讨论的技巧。

其中, 复述式讨论的特征是教师掌控知识。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掌握了学生将要知道的正确信息, 而学生则要按照教师的期望做出反应。学生的这些反应主要是将个人经验与教师提供的知识联系起来, 或者复述与解释教师提供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个人思考很少。这种讨论可以用来判断学生学习的质量, 特别是看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知识的反应程度。

当讨论的话题富有争议时, 对学生的要求就不仅限于用教师提供的知识来复述争议。这时所要应用的讨论方式就是苏格拉底式讨论。在这种讨论中, 教师要求学生在争议问题上选择一种立场, 陈述该立场并且为该立场做辩护。在苏格拉底式讨论中, 重点不在于教师提供的知识, 而在于学生得到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要谨慎地考虑备选的答案, 使用分析性的概念和策略。至于最终会得到什么立场, 则不是教师的关注点。

根据奥利佛和谢费的实验, 当规定了这两种讨论方式以后, 参与实验的教师的确会表现出十分不同的教学行为模式。也就是说, 只要加以细致的说明, 这两种讨论方式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我看来, 广大中小学教师对第一种讨论方式并不陌生, 难点在于苏格拉底式讨论。

桑德尔的《公正》课, 体现出十分典型的苏格拉底式讨论风格。出色地应用苏格拉底式讨论, 正是桑德尔的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桑德尔的《公正》课也正好为我们说明苏格拉底式讨论提供了典型课例。同时, 这门大学课程在讨论方式这个问题上, 不仅可以为大学课程的授课方式提供范例, 也可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经验。分析《公正》课当中的苏格拉底式讨论, 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桑德尔教学成功的一项秘诀, 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找到秘诀后将之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二、苏格拉底式讨论的步骤

奥利佛和谢费概括了苏格拉底式讨论的主要步骤。根据教师和学生在讨论中要完成的工作, 可以把这些步骤整理成六个方面。对组织讨论的教师来说, 完成这六个方面不是为了引领学生获得某种结论, 而是让学生学习一些策略应用。这些步骤为分析《公正》课当中的一些教学行为, 提供了基本的架构。

第一, 呈现案例。教师向学生描述有争议的案例。描述的过程除了教师口述以外, 还可以借用多媒体等手段。案例呈现过后, 教师可针对案例中的相关事实,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以确保学生理解案例中包含的事实要点。

第二, 表达与辩护。教师要求学生针对案例中出现的情境进行决策。这时, 教师通常会提出“应该做什么”这一类的问题, 提问后邀请几名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起初, 教师只要求这些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 并不对这些说理进行问难。随后, 教师开始密集地提问, 在较长时间内聚焦于某一名学生。

第三, 概括立场。教师追问一名学生:如果考虑到有争议案例中呈现的情境, 他会支持何种政策。随后, 要求该学生证明自己的立场。在说明理由的过程中, 学生可能无法正确地表达, 例如只是换个说法重复一遍自己的立场, 并没有真的给出理由。这时,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表达, 澄清其作为理由的一般化的社会价值。

第四, 凸显矛盾。教师向此前回答问题的学生展示新的类比情境。但是, 这个新的情境说明了争议性案例所包含的另一种价值。在这个类比案例中, 所强调的价值与最初的案例是相反的。这样, 学生此前提供的理由, 不再适用新的案例。至此, 教师要求学生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如果继续维持原有立场, 则要求他处理在类比个案中的价值颠覆;如果改变了最初的决定, 这种立场的负面结果将会被指出来。这可以通过又一个新的类比案例来实现。

第五, 明确矛盾。教师给出的类比案例引发了不一致性的问题, 学生通常不能独立解决。尤其是, 在苏格拉底式讨论中教师不允许学生轻易地转换立场。如果看起来某位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自己面临的两难, 教师可以考虑把这个类比案例引发的难题转交给另外一位学生, 例如要求新参与者针对案例情境陈述自己的立场并做出辩护。

第六, 策略应用。当学生普遍意识到两难并感受到困扰以后, 教师即暂停讨论。此时, 教师开始向学生展示“如何应对此前下的定义”“如何质疑教师所做的事实假设”“如何建构自己的类比案例来澄清状况”以及“如何精炼自己的立场”等策略。当学生初步学会应用这些策略以后, 完整的苏格拉底式对话就可以暂停了。因为, 学生已经能够采取一个高质量的立场, 即定义清晰、经过检验的立场。

三、《公正》课上的一次苏格拉底式讨论

在《公正》课的第一堂课上, 桑德尔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引出了课程前半段的重要主题, 即道德哲学上的结果论与道义论。这次讨论, 集中体现了上述苏格拉底式讨论的六个步骤。下文将分环节依次呈现出整个讨论环节。在每一环节之后, 做一个简短的说明, 以说明这段教学实录在整个讨论中的位置。

第一环节 (步骤1:呈现案例)

桑德尔:这是一门讨论公正的课程, 我们以一则故事作为引子。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 你的电车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在轨道上飞驰。突然, 你发现在轨道的尽头有5名工人正在施工, 你无法让电车停下来, 因为刹车坏了。你此时极度绝望, 因为你深知如果电车撞向那5名工人, 他们全都会死——假设你对此确信无疑。你极为无助, 直到发现在轨道的右侧有一条侧轨, 在那尽头只有1名工人在施工。你的方向盘还没坏, 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电车转到侧轨上去, 牺牲1个人来挽救5个人。

这是电车案例的第一个版本。其中包含的争议是牺牲谁。

第二环节 (步骤2—3:表达与辩护, 概括立场)

桑德尔:下面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换你会怎么做?我们来做个调查, 有多少人会把电车开到侧轨上去? (投票) 有多少人会让电车继续往前开? (投票) 选择往前开的, 请不要把手放下。只有少数人选择往前开, 绝大多数都选择转弯。我们先来听听大家的说法, 探究一下为什么你们认为这是正确的。先从大多数选择转向侧轨的同学开始。为什么会这样选, 理由是什么?有没有自告奋勇的?你来告诉大家。

学生1:我认为, 当可以只牺牲1个人时, 牺牲5个人就不正确。

桑德尔:当可以只牺牲1个人时, 牺牲5个人就不正确。这理由不错。还有其他人吗?都赞同这个理由?你来。

学生2:我认为这和9·11的时候是一种情况。那些让飞机在宾州坠毁的人被视为英雄, 因为他们选择了牺牲自己, 而不是让飞机撞向大楼牺牲更多人。

桑德尔:这么看来你们的选择和9·11中那些英雄的选择是一样的, 虽然是悲剧, 但牺牲1个人保全5个人依然是更正确的选择。这就是大多数人选择把电车开上侧轨的理由吗?现在我们来听听少数派的意见, 那些选择不转弯的。你来。

学生3:我认为这与种族灭绝以及极权主义的诡辩相似。为了一个种族能生存下来, 以灭绝另一个种族为代价。

桑德尔:那换了你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为了避免骇人听闻的种族灭绝, 你打算直接开上去把那5个人撞死吗?

学生3:大概会吧。

桑德尔:真的吗?

学生3:理论上是的。

桑德尔:好吧。很有勇气的回答。谢谢。

这是未受问难的意见表达与理由辩护。针对包含争议的电车案例, 学生提供了两派观点, 并分别给出自己的理由。在表达和辩护的过程中, 桑德尔只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立场, 并不提出质疑。

第三环节 (步骤3—4:概括立场, 凸显矛盾)

桑德尔:我们来考虑一下另一种情况。看看你们大多数人会不会继续坚持刚才的原则, 即“牺牲1人保全5人”。这次你不再是电车司机了, 只是一名旁观者。你站在一座桥上俯瞰着电车轨道。电车沿着轨道从远处驶来, 轨道的尽头有5名工人。电车刹车坏了, 这5名工人将被撞死。但你不是电车司机, 你真的爱莫能助, 直到你发现旁边靠桥站着的是个超级大胖子。你可以选择推他一把, 他就会摔下桥, 正好摔在电车轨道上挡住电车。他必死无疑, 但可以救那5个人的性命。现在, 有多少人会选择把那胖子推下桥? (投票) 有多少人不会? (投票) 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做。

桑德尔: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出现了, 我们“牺牲1人保全5人”的原则,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在第一种情况中大多数人赞同的这条原则怎么了?两种情况中都属多数派的人, 你们是怎么想的?应该如何来解释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呢?你来。

学生4:我觉得第二个例子涉及一个主动选择的问题。去推一个人, 而那个人原本不涉及这场事故。我们替他做了选择, 让他卷入进来, 而这件事本与他无关。但在第一个例子里, 三方, 司机和两队工人, 已经身在这件麻烦事当中了。

桑德尔:但在侧轨上施工的那名工人, 他并不比那个胖子更愿意牺牲自我, 不是吗?

学生4:对, 但谁让他就在那侧轨上, 所以……

桑德尔:那胖子也已经在桥上啦。如果你愿意, 可以继续说下去。 (学生示意不说了) 好吧, 这是一个难题。你回答得很不错。真地难以抉择。还有谁能为这两种情况中大多数人的不同选择做出合理解释?你来。

学生5:我认为, 在第一种情况中是撞死1个还是5个, 你只能在这两者中选择, 不管你做出的是哪一个选择, 总得有人被电车撞死, 而他们的死并非你的直接行为导致。电车已失控, 而你必须在那一瞬间做出选择。反之, 把胖子推下去则是你自己的直接谋杀行为。你的行为是可控的, 而电车则是不可控的。所以我认为这两种情况略有不同。

桑德尔:很好, 有谁回应?有人要补充吗?刚才那个解释合理吗?

学生6: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因为不论哪种情况你都得选择让谁死。或者是选择转弯, 撞死1名工人——这种转弯就是种有意识的行为;或者是选择把胖子推下去——这同样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所以不管怎样, 你都是在作选择。

桑德尔:你有话要说吗?

学生5:我不太确定, 情况是这样的, 只是觉得似乎有点不同。真的动手把人推到轨道上让他死的这种行为, 就等于是你亲手杀了他。你用你自己的手推他, 是你在推他。这不同于操控方向盘进而导致了他人死亡…… (学生5自己发现了矛盾, 不好意思) 现在听起来好像不太对头了。

桑德尔:不, 你回答得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5:安德鲁。

桑德尔:我来问你一个问题, 安德鲁。假设我站在桥上, 胖子就在我旁边。我不用去推他, 假设他踩在一扇活动门上方, 而活动门可以通过转动方向盘来开启, 你会转动方向盘吗?

学生5:出于某种原因, 我觉得这样做似乎错上加错。我是说, 如果是你不小心靠着方向盘导致活动门开启或之类的, 或者是列车飞驰而来时正好可以触发活动门开关, 那我就赞同。

桑德尔:好了, 没关系, 反正就是不对。而在第一种情况下, 这样做就是对的, 是吧?

学生5:换个说法就是, 在第一种情况中, 你是直接涉及其中的;而在第二种情况中, 你只是旁观者。所以你有权选择是否把胖子推下去, 从而牵涉其中。

桑德尔呈现了新的类比案例, 学生对新案例的说理, 受到了桑德尔以及在场同学的一连串质疑。学生在电车案例第一版中应用的原则与新案例中应用的相互矛盾。桑德尔的工作是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矛盾。一旦学生对矛盾有所体悟, 讨论即宣告暂停。为了凸显矛盾, 桑德尔以“方向盘”和“活动门”替代“亲手去推”, 对电车案例的第二版进行了再改编。

第四环节 (步骤3—4:概括立场, 凸显矛盾)

桑德尔:我们来想象一个不同的情况。这次你是一名急诊室的医生。有一天送来了6个病人, 他们遭受了一次严重的电车事故。其中5人伤势不算严重, 另外1人受了重伤。你可以花上一整天时间, 来医治这名重伤病人, 但另外5个病人就会死。你也可以选择医治这5人, 但那样的话那名重伤病人就会死。有多少人会选择救那5人? (投票) 作为医生, 有多少人选择救1人? (投票) 极少。我猜理由还是一样, “牺牲1个保全5个”。

桑德尔:现在来考虑一下另外一种情况。这次你是一名器官移植医生。你有5名病人, 每名病人都急需器官移植才能存活, 分别需要心、肺、肾、肝和胰脏。没有器官捐赠者, 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然而, 你突然想起在隔壁病房有个来做体检的健康人, 而且他正在打盹。你可以悄悄地进去, 取出那5个器官。这人会死, 但你能救那另外5人。有多少人会这么做?选择这么做的请举手, 楼上的呢? (投票)

学生7:我会。

桑德尔:真的?小心, 别太靠着那栏杆。有多少人不会? (投票) 很好, 你来, 楼上那位, 为什么这么做?

学生7:其实我想知道是否可以稍微变通一下, 就是选择5个人中最先死的那人, 利用他的器官来救其他4个人。

桑德尔:好了, 先不管这个情况。

桑德尔:这想法很好, 只不过你避开了我们今天要谈论的哲学问题。

桑德尔呈现了新的类比案例。与前一阶段的讨论类似, 新案例都会挑战“牺牲1人保全5人”的原则。

第五环节 (步骤5—6:明确矛盾, 策略应用)

桑德尔:让我们暂时先不忙讨论这些故事以及争论, 来关注一下这些争论是怎样展开的。某些道德原则已经随着我们讨论的展开, 逐渐浮现出来了。我们细想一下这些道德原则都是怎样的。在讨论中出现的第一条道德原则:正确选择、道德选择取决于你的行为后果。最终结论:“牺牲1人保全5人”是更好的选择。这是结果主义道德推理的一个例子。结果主义道德推理认为, 是否道德取决于行为的后果, 取决于你的行为对外界所造成的影响。但随着讨论的深入, 我们发现在其他情况中, 人们不再对结果主义道德推理那么确定了。当人们开始犹豫是否要推胖子下桥, 或者是否窃取无辜病人的器官时, 他们更倾向于去评判行为本身的动机, 而不是该行为的后果。人们动摇了, 认为杀掉1个无辜的人是绝对错误的, 哪怕是为了拯救5条生命, 至少在每个故事的第二种情况中大家是这样认为的。这表明有第二种绝对主义方式的道德推理。绝对主义道德推理认为, 是否道德取决于特定的绝对道德准则, 取决于绝对明确的义务与权利, 而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将用以后的几天到几周时间来探讨后果主义与绝对主义道德原则的差别。

在一系列类比案例中凸显出来的矛盾, 学生已经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了。至此, 桑德尔的讨论即暂停, 开始邀请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道德原则。

按照奥利佛和谢费所设计的法理学模式 (jurisprudential model) , 在讨论一些公共问题时我们至少会遇到三大类问题。其一, 定义问题。这是指参与讨论的双方, 还没有对所应用的词语建立共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 讨论将会受挫或者缺少成效。极端状况下, 这甚至会影响讨论的必要性。其二, 价值问题。这往往是争议的核心。但是, 价值问题往往会和个人倾向、美学判断相混淆, 而后者是不适宜进行讨论的。其三, 事实问题。在进行价值判断时, 所援引的事实是否准确?事实是否能支持特定的价值判断?这类问题, 在讨论中很容易被忽略, 所以应当唤醒对事实问题的重视。基于这些理论见解, 奥利佛和谢费所研究的苏格拉底式讨论, 重点就放在这三大类问题的分析策略上。也就是说, 学生面对包含争议的案例时, 最终选择的立场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恰当应用分析策略来获得立场。

在上文的这段教学实录中, 桑德尔应用苏格拉底式讨论, 通过一系列包含价值冲突的情境, 带领学生进行思想练习。在这个过程中, 桑德尔并不干预学生选择的立场, 只是在不同阶段明确或质疑他们的说理。讨论过程的重点是, 展示丰富的类比案例, 带领学生应用分析策略。学生要完成讨论, 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操作, 其中就包含了奥利佛和谢费的三大类分析策略。例如:学生要能从具体情境中抽绎出一般价值;学生要能识别不同的价值之间的冲突;学生要能发现或创造价值冲突的情境, 且该情境要与当前案例情境类似;学生要能够找到一般化的立场;学生要能够检验自己立场背后的事实假设。在整个苏格拉底式讨论的过程中, 桑德尔的直接分析工作很少, 学生则越来越善于使用概念来指导自己的议论。整个讨论环节由“学生自由地表达意见”, 过渡到“教师与学生的对抗”, 进而走向“师生相互配合的一般基础探究”。这些描述, 都展现了苏格拉底式讨论的特点。众多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 并不奇怪。

四、结语

古德 (T h o m a s L.G o o d) 和布洛菲 (Je r e E.Brophy) 在《课堂研究》一书中明确提出, 透过教学观察能够提高教学水平[3]。在国外, 对教学行为进行实证分析, 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流范式。并且, 即使在教师认知研究兴起以后, 它仍然是帮助教师和研究者把握教师的知识、信念、决策根据等内容的重要途径。不难发现, 这里的“教学观察”指的是教育研究中一个有着丰厚研究积淀的领域。这种观察, 不同于日常语言中那种单打独斗、零敲碎打式的“观察”。我们姑且将前者称之为“真观察”, 后者称之为“伪观察”。这样, 所谓“透过教学观察能够提高教学水平”, 仅指透过“真观察”而言。由于我们对这种“真观察”并没有多少研究积淀, 所以在当前中国很有必要强调古德和布洛菲的上述观点。

根据这个观点, 我们在观察自己或同行的教学时, 将不止是寻找一些设计的巧妙之处, 或者令人会心一笑的“教学机智”。透过教学观察, 更值得追求的是对教学行为的系统认识和反思。“教学观察”也可以成为一项研究, 这是本文希望展现的一种尝试。通过这次尝试, 我们让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教我们组织讨论。借助这种成果, 我们今后的讨论课可以着重在学生思维策略的发展上, 而不用担心学生“总是回答不到点子上”了。

参考文献

[1]Priel, D.Book Review: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in Context, 2010, 6 (4) .

[2]Oliver, D.W.&J.P.Shaver.Teaching Public Issues in the High School[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66.

篇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大学生在大学应该学什么

Nowadays, many parents send their children to various classes in the children’s spare time. These class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First, on school subject, their intention is to reinforce and enrich the children’s knowledge acquired in school by means of more clarification and exercises. Second, classe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interest, such as classes in English, dancing, etc.

现在,许多家长在孩子的业余时间把他们的孩子送到不同的培训班。这些培训班可以分为两类。首先,在学校课程中,他们的目的是通过更多的说明和练习来巩固和丰富孩子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二是培养孩子兴趣的课程,如英语课、舞蹈课等。

Children’s attending classes in their spare time has become a controversial issue. Those who are for it think that the practice is good for the long term benefit of children and can enlighten children’s interest, broaden their horizon. Those who are against it hold the view that children have been deprived of their free time by attending classes they are not interested and thus become mechanical learners, at the price of their own interests.

孩子们在业余时间上课已经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那些赞成这种做法的人认为,这种做法有利于儿童的长远利益,可以启发孩子们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反对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孩子们被剥夺了自由的时间,因为他们不感兴趣,因此成为了机械学习者,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

I think children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enjoy their childhood, and to play. But certain guidance by parents to attend some classes is necessary since the parents have reasoning power and experience to raise the children to be prepared for their future with persified interest and competence. But these classes should be refreshing and be able to attract children’s interest and not too much.

篇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大学生在大学应该学什么

-------期末作业

在现在的大学生活中,恋爱似乎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许多人都认为:在大学里不谈恋爱,那么大学生活就失去了意义。有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恋爱比例竟达到60%以上。些新生在入学之初,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义无返顾的投身于恋爱的洪流中去。

我们真的应该谈恋爱么?

为了更好的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大学生谈恋爱的现状。我认为大概可以归纳为下列两项:

1)恋爱越来越大胆,越来越浪漫。在恋爱中,一些同学也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甚至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都会有人求爱或者秀恩爱。

2)失恋越来越多,悲剧也越来越多。恋爱后走入婚姻的机率几乎为零。有的人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厌学、旷课现象增多,严重的甚至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也有的人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弱,而期望值又高,易冲动,一旦失恋或受到打击,往往造成爱情悲剧。伤害对方的有之;自杀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厌恶俗世、破罐破摔的亦有之。

故此,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在没有独立经济来源之前,是不适合谈恋爱的。而我个人也不会在大学里谈恋爱。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在大学期间会谈恋爱的原因:1)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9至24岁之间,这个年龄界限按青年心理学划分,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其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此时的大学生正由青春期的“异性疏远”走向青年期的“异性接近”,出于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恋爱也就默默无声地潜入年轻人的心田。3)情感发展的需求。亲密关系的需要在青年前期开始显露,这时的青年不再像儿童那样满足于血缘带来的亲近,而有意识地结交一些个人密友。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发展迅速的关口,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到了青年,亲密关系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此时的倾诉对象已不仅仅是朋友。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以前的群体进入新环境。大学生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烦恼、寂寞、通过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亲密关系发展的顶点就是爱情。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大学生引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4)周围同学以及环境的影响。我们在恋爱时易受到同学的影响。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和交往,加上思想观念的相似性,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看到恋爱的同学生病有人照料,生日有人陪伴,委屈有人安慰,便萌发孤独感和攀比心。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不少本不打算谈恋爱的,为表现自己并非“异类“,也开始谈恋爱。我们来看看大学生谈恋爱的弊端。首先,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就带来了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其次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觉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失魂落魄,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大学生谈恋爱如果不能用理性控制自己,处理好各种问题,弊端更甚。首先,谈恋爱花前月下,如胶似漆,必然会占用时间、牵扯精力。大学时代正是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为未来打基础的黄金时期,如果过多地用于谈恋爱,必将对学生的学业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有所影响。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学生谈恋爱离不开父母金钱的“赞助”。送礼送花、看电影玩游戏,哪一样不需要经济的支援?若再加上虚荣攀比之风,这无疑会给一些不太富裕的家庭带来压力。再次,虽说《婚姻法》已规定大学生可以结婚,可事实上大学生结婚的个案寥寥无几。大学生都是20左右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对性充满了好奇,而由于社会传统的隐晦,对性知识了解又明显不足。大学生相对于生理的成熟,心理上的成熟程度远远不足,缺乏责任感和承受能力,一旦发生性行为,如果处理不好,对其身心和未来的发展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和不良的影响。最后,大学时期也是大学生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的时期。谈恋爱之后,必将社交范围缩小,乃至只有二人世界而忽视家人和朋友,造成自己情感上的孤立,一旦爱情失败,就会变得一无所有。

这些弊端,也正是我个人在大学期间不谈恋爱的重要原因。当然,不可否认的:在大学里谈恋爱对我们的生活以及人生也是有极大益处的。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青年不再感觉到性的压抑紧张。其次,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因为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那么,又回到我们最初始的问题:我们在大学生活中到底应不应该谈恋爱呢?

针对这个问题,高校教师们也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思考,他们希望通过教育和管理,使学生们对恋爱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在学期间不良风气的干扰,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大学生活中去,争取早日成材。

矛盾总是会有解决办法的。大学生都希望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而老师时时刻刻都在为谈恋爱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担忧,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呢?总的来说就是:我们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和行为习惯。分开来说的话,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

2)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理解对方是为个人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没有人追逐爱情只是为了被约束;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自己都不想信自己值得别人去爱的人,别人会全心全意爱他吗?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个人道德的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的爱情的基础。

3)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恋爱中引起的性冲动,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要注意转移和升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与恋人多谈谈学习和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4)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①迎接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爱,能及时准确地对爱作出判断,并作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或是匆忙行事,或是无从把握。大学生要具有迎接爱的能力,就应懂得爱是什么,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就应对自己对他人对万事保持敏感和热情,就应主动关心他人,热爱他人。当别人向你表达爱时,能及时准确地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坦然地作出选择。能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所引起的心理扰乱。

②拒绝爱的能力。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拒绝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地说“不”,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珍,同时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检验。不顾情面,处理方法简单轻率,甚至恶语相加,结果使对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些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③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并不是非要具体到对某一异性的爱,可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爱。我们的亲人、同学、朋友、祖国和人民,都值得我们去热爱。发展爱的能力,就是要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要培养善于处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恋爱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5)提高我们的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前面所提到的单相思、爱情错觉、失恋等等恋爱心理挫折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如果承受能力较强,就能较好地应付挫折,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增强理智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水平。

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所以,恋爱也好,不恋爱也罢,最重要的,还是学业。

班级:2012级06班

姓名:陈山青

上一篇:生态学专业下一篇:藜山乡卫生院2012年计划生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