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游初中作文

2024-05-01

晨游初中作文(通用12篇)

篇1:晨游初中作文

晨游作文

风微微吹拂着,弄得我的心也愈发愉悦。我左手拎着零食,右手玩弄着狗尾巴草,独自走在这道路上。昨夜刚刚下过一夜小雨。路湿湿的,风柔柔的,紫薇花的气息弥漫在这空气中,甜甜的,凉凉的.。

转身向后望去,一个人也没有,只有草,树,房屋,云和天。可是,我一点也不害怕,只觉得很舒服。我独自漫步着,左右两旁的紫薇花美得让我心生“歹念”。我走上前去,丢下狗尾巴草,摘下一朵紫薇花,在手中把玩。不久,天又下起了蒙蒙细雨。我本想在竹树枝叶的遮挡下,细细品味一下这雨天的韵味。可这天似乎不是很乐意。雨越下越大,我也开始担心起来,万一这雨一直下,可又该如何?于是,我去找了一片很大很大的芭蕉叶。可这芭蕉叶又不乐意了,我在雨中,费了好大好大的劲才把它拔下来。接着,我开始顶着芭蕉叶在雨中奔跑起来。蓦地,我的心中升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情感。而使之涌出的,就是这雨,令我无可奈何啊!慢慢的,雨小了,我放下了芭蕉叶,拐进了这条回家的泥路。右边,是竹林;左边,是菜。此番惬意,也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啊!雨,飘在我的脸上,凉凉的,暖暖的。想着,我的发上也夹着些许“白糖”吧!

下了这个坡,就到家了。路边的青苔上,也沾染了那些个“白糖”。翠绿的青苔,让我又是害怕又是怜爱。我怕因她而摔跤,有爱她的娇俏可爱。回到家时,雨已经停了。放下零食,走到院子里,深吸一口气,又长舒了一口气。

篇2:晨游初中作文

来到了公园,这里很美,有奇形怪状的石头、有娇柔艳丽的花朵、还有葱葱茏茏的树木。这里的喷泉也很美:夜晚,喷泉的彩灯亮了起来,一朵朵小浪花飘了下来犹如仙女散花一般;又像一段段丝绸在空中飘浮。真是到处充满了“仙气”!

“唉哟,爬个山都那么累,早知道就不来了。”妈妈抱怨道。我笑着说:“是你自己平时不多多锻炼才觉得这么累。”ON,爸爸已经爬得很远了,我急忙赶了上去只留下妈妈孤零零的一个人。我和爸爸爬到了山顶,妈妈还在半山腰呢!

在山顶,我舒展双臂呼吸着新鲜空气。从山顶往下看,公园的景色尽收眼底:下面的喷泉流出来的水就像一丝丝线、远处的大山真像在我们画里的大山、下面的路灯就像一个个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可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篇3:晨游初中作文

初中英语8A U3主题是“A day out”。学生按具体要求写一篇出游计划。学生认真阅读背景信息, 写好作文。首先, 我采取“老师评价”的方式, 我找出了几篇不同层次学生作文进行批改。对于一些优美的语句用波浪线划出。对于一些错误之处, 我用红笔圈出, 并帮助修改。对于优秀的作文, 我写上“Good”, “Well done”, “Excellent”等批语。我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现批改后的作文, 让学生体会如何评改作文。展示了3至4篇作文之后, 和学生共同谈论其中的共性错误。例如, 对于时间点的表示“at 7:30a.m”介词使用会误用“on”.出游计划主要用一般将来时, 学生往往没有写“will”。然后, 我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 给时间让学生重新阅读自己的文章, 可和同学展开讨论, 找出文中错误以及优美语句。另外, 对于学生使用的“then”, “finally”, “in the end”等予以肯定。对于错误的订正, 有问题可以举手向老师求助。自我评改之后, 请学生自愿者展示本人作文,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朗读自己作文, 其他学生边听边看, 共同赏析。最后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在我的指导下, 找出更多好的句子。例如, “feel the beauty of…”, “the amazing view”, “I hope you can join me”, “make it a really fun day”一些本单元书中出现的好词句。鼓励学生多运用所学知识,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此期间, 学生还发现了自愿者本人没发现的错误, 帮助其修改。在评改的过程中,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气氛放松而热烈。采取了3种评价方式之后, 这节课还没有结束。在一系列学生参与的评价之后, 请学生总结一下什么样的作文是一篇好文章。在实践中学生容易的得出了:

1. 时态要确定。2.作文要点不遗漏。3.字数要达标。4.语法错误越少越好。5.会使用一些连词连接句子。我适时补充:还要注意书写及标点, 大小写等。

成就一篇好的英语作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初中英语作文多是命题作文, 而学生在实际操作时, 往往急于动笔, 以致没有好好审题。所以写作之前首先要熟读背景信息, 来判断文章的类型。有的文章是“阐述主题型”, 文章已经给出了一个主题, 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阐述。学生一定要弄清主题的内涵, 确立与文章联系的主题思想, 表达不能游离于主题, 否则即使内容再精彩, 也是"跑题"作文, 得分将会大打折扣。有的作文是“图表型”。已经给出一张图表。比如要求学生对比自己家乡过去和现在的情况。表格分为三部分:“people”, “transport”和“houses”。要求学生主要就这三方面分别对比。其次, 对于“人称”也要注意。学生要分清是第一人称, 还是第二, 第三人称。不然, 人称主体出现混乱的文章也不会受到好评。

“过程写作教学法”的实施还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1.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 写作知识的传授者以及语言裁判, 而是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 (organizer) , 协调者 (facilitator) , 答疑者 (respondent) 和信息提供者 (informant) 。教师参与整个写作过程, 在不同的阶段,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整个写作过程。

2. 强调写作目的和意图, 认为写作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学生并非为教师而写作, 而是为了更好地与读者进行交流。读者不仅是教师, 还包括同伴以及身边其他人。

3.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师生, 生生间的不断交流。整个写作过程在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中进行, 学生积极主动, 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写作课要注重过程, 突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交互过程中挖掘和创造意义。

摘要:英语是初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科目。而英语作文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得作用。英语写作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 是一个“坎”。如何跨过这个“坎”, 是老师在英语作文的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勇于挑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 尝试“过程写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文,过程

参考文献

[1]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 (04) .

[2]陈立平.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06) .

篇4:初中作文教学探析

[关键词]积累 修辞 谋篇 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28

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前瞻性的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初中的作文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使学生胸中有“竹”

十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是学生写出上乘佳作的必备条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是学生连最基本的语言词汇与写作素材都没有,又谈何写作呢?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和写作素材。只有厚积了,学生胸中才有“竹”。

1. 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词汇的习惯。词汇是语言的细胞,是组织文章的基础。学生习作的语言生动、形象、凝练与否,与学生有无丰富的语言词汇息息相关。学生的词汇丰富了,组织起语言来,便能信手拈来,文思如泉涌。基于这一点,我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就特别重视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每上完一节课,我都及时地指导学生记忆和运用书本中出现的新词佳句,并让学生从自己的鉴赏角度,看看那文中有哪些妙语佳句,逐句摘录在专用的读书笔记本上,并让学生学会运用,就刚刚积累下来的词汇、句子写一段文字,进行词汇运用的训练。同时,我还注意在班级中开展“名家名篇每周读”、“经典美文每周读”活动,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篇和经典美文,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和激情盎然的意境中日渐丰富自己的文采。

2. 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素材是文章的核心所在,是文章的骨肉,没有素材,便无所谓文章了。因此,培养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善于观察,让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善于捕捉素材的心,随时随地地积累见到的印象深刻的人、事、物,富含哲理的精辟语言,发人深省的场面、情景,这样就不至于写起文章来搜肠刮肚也找不到素材了。唐代诗人杜牧,每次外出都带着文房四宝,便于在发现好的素材时立即把它记录下来。我也常让学生效仿古人“博采众家之长”的做法,培养积累素材的习惯。

二、教会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我们先看一些句例:

例一:

A.秋天是美丽的。

B.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例二:

这个年代,没有宋词,所以,我寻觅不到“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的意境,寻觅不到“千金纵买相回赋,脉脉此情谁梦”的惆怅,寻不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你唱”的无奈,寻不到“泪眼问花,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悲凉,在这个没有宋词的年代,我却固执地认为,那是世上最美的乐意。(苏州中考满分文《聆听美妙》)

例一中的B句使用了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天如何美丽写得血肉丰满,这比A句的简单陈述更生动形象,文采便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例二采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让读者一看便不得不为你的文采飞扬所折服。这便是修辞手法的美丽。

所以说,大凡成功的文章,都得益于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学生学习亦如此。如能将各种修辞手法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一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而学生能否合理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在于教师能否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时灵活地进行引导。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的时候,特地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分类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逐类分析,让学生在具体的文章中认识到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什么是排比,认识到比喻、拟人、排比会使文章充满无限的生动和活力。进而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学生知道朱自清的《春》,之所以能够如此有感染力地描绘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是因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这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即兴仿写,尝试运用,久而久之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重视文章谋篇布局的指导,使文章结构安排合理

文章的谋篇布局指的是章法,也就是组织安排结构层次的法则。一篇文章要写得精彩而有生命力,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形式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不同的文体表达主题的方法也不一样。议论文要以理论鲜明、论证严密的谋篇布局去突出中心论点;记述文要求以新颖的构思、剪裁精当的章法表现主题;而说明文则要求以分明的层次、条分缕析的谋篇布局来说明事物、事理。正因为文体决定谋篇,所以教会学生谋篇布局,也是指导学生写好文章的关键。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谋篇布局的训练,教会学生在不同的文体中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安排段落的顺序,如何进行段落的展开,如何进行小段落里句子的分配以及逻辑性地安排材料,可以使学生写起文章来思路明晰,运笔如行云流水,避免结构乱作一团的现象。如在对学生进行议论文《谈节俭》的写作时,我先让学生懂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逻辑结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论,然后让学生围绕“节俭”确立论点,根据三部曲谋篇布局,再要求学生通过举例子、讲道理、摆事实等论证方法,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来严密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让人信服,最后得出结论,水到渠成,问题自然解决。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写出来的议论文的结构就严密而有条理了。

四、要求学生在文章中表达真情实感,使文章能打动人

文章的灵魂在于真情。叶圣陶早就指出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出自己的话。”《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于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写作要融进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抒写发自肺腑的切身感受。任何文章都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文章好比盖楼,事实是根基,真情实感是钢筋水泥,有了钢筋水泥,楼房才更加坚固。文章有了真情实感的流露,才会更有生命力,才能紧紧地捉住读者的心灵。

总而之言,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若能紧紧围绕以上几点进行,学生便会在写作中逐渐变得得心应手,从而达到有素材、会修饰、能谋篇、表真情的快乐作文境界。

篇5:晨游石佛寺作文

晨游石佛寺作文

。为什么要这么早,这是秘密。

篇6:关于清晨的作文600字:晨游

关于清晨的作文600字:晨游

以前是不知道早晨的空气有多好,也没有去亲身体会,我到了今天,才知道………。.

早晨,因为我起早了的原因,从家里出发到目的地,才7点28,我寻思着:去那么早,一定没有人。

我下车点是翠屏山,慢慢地走,听取早晨车子的鸣叫声,很少,很稀少。.我不知怎么,居然走进了人民公园,好舒服!当时的情景是多么迷恋动人: 数多只鸟笼被挂在树上,鸟儿们唱起了欢快的歌儿,特好听,清脆明袅,让人心沛神怡,呃,如果当时你在,一定不舍得离开(但我因为时间的关系…。)。地上的落叶和花瓣是那样清新,那样可爱,踩上去,软软的,像是铺上了一张地毯。水边,湖水是那样绿,那样清,颇像一面明镜,让我重新梳妆,人民公园的一切都好像在湖面上游动、漂浮。

走出人民公园,时间还早,我走街串巷,来到一条小街道,路面上还有昨晚未干的雨水,不过不会溅到裤子上,我轻轻的走,隐约听见有人在与买早点的对话声,电线杆上站了几只小鸟,唧唧喳喳不知在说些什么,应该是在谈论美好的今天怎么过吧。我依然呼吸着早晨的新鲜空气,一路与晨风打招呼,漫步游到文化宫的茶园子,早晨没有人在喝茶,但仍有一些老人在椅子上小声的说话,我闻见了一股浓浓的茶叶味,好香,好清香! !

时间不早了,我穿过马路,到了少年宫,开始学习了。

篇7:初中作文初探

一、作文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也是如此, 尤其是记叙文。开头是给文章造气氛、定调子, 要给作者第一印象, 因而十分重要。作文开头如果恰到好处, 常常能一下子抓住读者, 也能增加文章的亮点。所以, 能否灵活自如地、独特精当地写好作文开头往往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只有语音得到准确的表达, 沟通才能成功。开篇写的好不好, 核心问题还是在审题;审好题意破题时, 先求准确, 再求形象。

1. 点题式。

开门见山, 不拐弯抹角, 开头第一句就点文章的题目。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 进入主题。如:夕阳的窗前, 一个漂亮的少女站在那儿, 凝视着外面初春美丽的景色。她叹了口气, 低下头, 端详着手中的那朵插在蓝白瓷瓶里的粉色玫瑰。她闭上眼, 回想着以前的事。

2. 描写式。

文章的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 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 展开故事。或描写人物外貌, 或描写动物外形, 或描写建筑外观, 或描写周围环境。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如《燕子》的开头:“一身乌黑的羽毛, 光滑漂亮, 一对漂亮轻快……”

3. 设问式。

开头就提问题, 或引起读者注意, 或激发读者思考, 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用问题开头, 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 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 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朋友, 你听说过鳄鱼是怎样哭泣的吗?你听说过猩猩吃人的故事吗?你知道外星人是怎么来到地球的吗?……哦, 你摇头了。可别急, 全是它——《世界奇闻怪事》告诉我的, 它使我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

4. 引用式。

开头或引用名人警句, 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 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 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 说明事理等等。以诗妙语、名人警句开头, 既能激发读者兴趣, 也能提高文章的品味。同时, 也能揭示文章主要内容, 突现人物、事件。如《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5. 抒情式。

用几句恰当的议论抒情做文章的开头, 或感染读者, 或点明主旨, 领起下文。开头直抒胸臆, 以情感人。如《别了, 我爱的中国》的开头:“别了, 我爱的中国, 我全心爱着的中国!”爱国深情一下子就出来了。

6. 总起式。

这种开头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看便知文章的要点, 开头总领全文。如《伟大的友谊》的开头:“马克思和恩克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 共同……”

7. 联想式。

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 或由此及彼, 从别的事物写起, 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 供以烘托要写的事物。如《春蚕》, 开头从春天联想到春蚕, 从春蚕联想到母亲, 再回忆母亲养蚕的情景。

8. 倒叙式。

从事情的结果写起, 引人入胜, 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 离现在已经有十六年了。”

二、结好作为的尾

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 还得受“开头”的制约。结尾为“豹尾”, 要求结尾有力、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1. 首尾照应式。

结尾或点题, 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呼应, 收拢全文。如《颐和园》的结尾是:“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啊!”与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首尾照应, 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2. 呼唤号召式。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 把爱心带给他人, 带给那些失学儿童, 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 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 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才变成美好的人间。

3. 巧妙发问。

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 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 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 不同的评价造成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的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 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 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

4. 抒情议论。

结尾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从中受到感染, 受到教育。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 一个浅浅的微笑, 一句贴心的话语, 一颗包含一切的心灵, 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开来, 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 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 轻轻地点缀着蔚蓝的天, 清新而自然。

5. 由此及彼。

篇8:初中作文教学随感

一、方式灵活,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会主动积极地去学,去求知,“艰苦”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看来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将写作训练融入听说训练中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及时予以指导。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造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头作文的兴趣。

2. 将写作训练融入到鉴赏训练中,作文鉴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言的能力。初中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在作文训练课上,可用“佳作引路—学生点评—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形式进行作文训练。在例文的引导下,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

3. 将写作训练融入生活,表现个性自我。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范作用,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他们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出活泼的个性,即“向生活靠拢”,引导学生崇尚真实,大胆地表现自我。初中学生正处于主体意识觉醒之中,允许他们写出个性,表达自己,自然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厚积薄发,重视积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明白,写作积累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1. 博览群书,让书香陶冶写作及性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对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作用。在课外书的选择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大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

2. 摘录精华,让笔记凝聚华章妙语。在阅读中,常有些句子、段落极为精彩,或是触动了读者的灵魂,或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将他们摘录下来,对写作有极大的帮助。

3. 随写随记,让随笔喷发写作的灵光。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年少,思想情感丰富活跃,他们开始观察生活,关注自我,开始对人生朦胧地思考。他们渴望表达,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种种看法。此时,引导他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表达观点的能力,从而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极有帮助。

篇9:初中作文教学刍议

一、课文即是范文

语文教材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 也是学生练习写作最好的范文。这些名篇都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为读者营造的是有声有色的生动场景。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 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练成熟练的阅读和作文技能。”所以教师首先要从语文课本入手, 教会学生读各种书, 作各种文。但是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与课堂教学脱节, 学生没有学会从课文的范例中获得技法, 用于写作训练, 没有学会从课文中汲取营养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所以让学生借鉴课文名篇, 就是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获益于课外。

朱自清的《背影》写的虽是凡人小事, 但却历久传诵、感人至深, “并不是借了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 (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 , 而是凭了作者对生活的用心观察, 对真情的用心感悟。不用心观察, 就不能通过“探身、穿过、爬上、攀、缩、倾、抱、放、爬下”等词语的描绘, 来向人们展现一个具体可见的慈父形象;不用心感悟, 就不能被父亲那“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肥胖”的、步履“蹒跚”的背影感动得多次流泪!学生常感到自己经历的都是小事, 作文时无主题可挖掘, 但人的一生能遇到几次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呢?普通人每天所经历的都不过是平常的生活, 学生学习了《背影》一课, 就会受到鼓舞, 小题材同样可以挖掘出大主题。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品, 反映的是抗战时期冀中人民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 主题不可谓不重大, 但其中的人物仿佛就是普通环境中的你我他, 作家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概括生活的艺术表现力不能不令人折服, 其中有一段对水生嫂动作和心理的描写:“女人坐在小院当中, 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水生嫂熟练的编席动作不正是作家长期用心观察的结果吗?另一段是水生嫂听说水生第二天就要回部队时的动作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如果作家不用心去体味生活, 那么水生嫂此时心灵的震颤以及对水生的依恋之情又怎会描述得如此细腻感人呢?唐韬指出:“我觉得伟大作家并没有什么当作家的秘诀, 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生活, 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 那就是他们比较注意人, 经常留心人的活动, 观察人们精神世界里的秘密。”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中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 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 也就不能领悟。”那么, 就让教师从平时教材名篇的教学中, 带着学生们去“看出”和“领悟”出作文该怎么写吧!

二、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

读过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人一定不会忘记, 这个又聋又哑的人仅凭手指的触摸, 便能感受到森林中数以百计的美妙事物:平滑的和粗糙的树皮;花朵丝绸般的质地和惊人的对称;小鸟在放歌时引起枝头轻松的欢快的震颤……可是视听正常的普通人却总是说什么也没有看到啊!生活如此丰富多彩, 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心灵上触发许多新感受、新思考和新醒悟, 如果一个人不是满腔热情地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客观万物的多样、神奇, 人间世态的微妙变化怎会不在他眼皮底下轻而易举地溜走呢?他又怎会不端着金碗讨饭呢?不是有很多学生连自己最可亲可敬的爸爸妈妈都写不出来吗?所以, 若不做生活的有心人, 即使材料碰了鼻子, 他还是找不着材料。

有了生活, 还要去体味挖掘主题。鲁迅说, “不要看了就写”, 要“观察了又观察, 研究了又研究, 精益求精, 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来”。

笔者班上有一名学生, 妈妈特别疼爱他, 他多次写过赞颂妈妈的文章, 但文章每次都是言之无物、泛泛而谈。不久前一次有惊无险的车祸使他顿悟了:他放学骑车回家时, 被一辆迎面而来的货车撞出去七八米远, 当他在医院里奇迹般地苏醒过来时, 看到突然从病房外踉踉跄跄冲进来的母亲和母亲那充满恐惧和爱怜的双眼, 那双眼永远定格在他心灵深处。他的心灵震颤了, 多年来没有觉察到的深深母爱终于使他大彻大悟, 于是他写出了《妈妈的眼睛》这篇催人泪下的好文章。所幸他只是胳膊蹭破了皮, 虽然大难不死, 他却气愤得要死:事故科竟然判定违规行驶的货车没有一点责任, 他思维和情感的扳机再次被剧烈地抠动了, 写出了《我多想成为一名公正的执法者》这样一篇针砭时弊、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文章。

篇10:谈初中作文教学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作文首先得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而眼下学生普遍感觉生活单调,那么,怎样才能促使学生将生活之源源源不断地流向作文呢?

经过学习实践,我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创设作文教学情境,让作文教学情境为学生的作文开源。作文教学情境法,依据直观教学原理和情知对称原理,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有意创设一个个具体的场合、景象,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为学生写作提供材料来源。具体做法如下:

1.深入生活体会情境,组织活动体验情境

“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书”,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感受,收集资料;同时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为作文而开展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受和体验。

写建筑,我请家长带学生参观柳州的桥;写游记,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箭盘山奇石园参观;写人的记叙文,启发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写作的素材,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观察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写事的记叙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通过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体验生活,获得感悟。当学生充满激情地感受生活时,生活也会馈赠他们写作的灵感。

2.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情境

“百闻不如一见”,写状物的作文,最适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情境,使学生对物的形、色、味、质地、气质特点等有感性的接触。直观教具可以是教学模具、挂图、实物等。例如写一件工艺品,我让每个学习小组带一件工艺品到课堂上观察;介绍小动物,我同样让同学们带小宠物到课堂上观察。每每这时教室里热闹非凡,大家兴致勃勃地观察、讨论、把玩实物,对事物的特点有了全面的认识。

3.运用语言描绘情境

当然,我们不可能每写一篇作文都要把学生带入生活的实景,这就都需要教师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有声有色的描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生活的表象和体验,从而获得写作素材。

二、“跟着感觉走”?—— 作文训练序列化

懂得“写什么”,许多同学仍然不懂得如何下笔行文,总不可能跟着感觉走吧?然而,许多教师在作文的训练时也是跟着感觉走,作文的训练存在随意性,缺乏完善、科学、有序的训练体系。而作文教学是一项具有整体性、内在逻辑性、系统性的活动。学生只有获得了写作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他们才会构思、立意、布局、表达。

总的原则是:先口头后书面,先单项后综合,先模仿后创造,先记叙描写再说明议论,逐步实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是:

1.口头作文

叶圣陶说,“作文和说话本是同一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罢了,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作文训练从说到写,说写结合,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口头作文,可安排在书面写作之前进行,也可以单独安排在平时的训练中。

2.单项训练

可安排人物的描写单项训练,景物描写单项训练,场景描写单项训练,还有叙事、构思、選材、线索、结构、思维、想象等等训练点。单项训练一定要全面透彻,即使在单项训练时,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对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教会学生:第一步,用简单的“人+话”的格式说话;第二步,用“人+动作+话”的格式说话;第三步,用“人+动作+表情+话”的格式说话;第四步,用“人+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话”的格式说话。

3.初中三年的训练总安排

七年级以记叙描写训练为主,八年级逐步开始进行说明训练,九年级着手议论性的训练,但整个初中阶段仍以记叙描写训练为主。

三、我的作文谁做主?—— 鼓励个性作文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真情,没有创意的表达。他们唯恐自己的情感不够高尚,思想不够深刻,语言不够成熟,以致得不到高分,于是学生被压制了个性,束缚了手脚,他们战战兢兢地揣摩教师心目中好文章的标准,因此,作文中便充斥着伪圣的假话、成人的语言,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作文丧失了自我。

我们教给学生写作的种种手法,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反而,我们要“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呢?

1. 要鼓励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

学生的思想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正表现了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是非标准,自己的好恶衡量所有的学生,要多宽容,哪怕学生的观点有点偏激,只要教师给予适度的指导,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尊重和保护。教师的责任是发现学生写作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更好地发展。

2.要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有一次,有一位学生写《成长路上,你牵着我的手》,其中的“你”,既非父母,也非朋友兄长,而是《格林童话》,虽然文章内容不够具体,但是我首先肯定了她思维的独创性,在我的鼓励下,她进行了修改,最后创作了一篇新颖的佳作。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放飞,创新的芽便会破土而出。

4.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要多肯定学生大胆使流和发表的平台

传统的作文教学不够重视作文交流的环节,而美国《提高写作技能》一书开宗明义地表明,“写,是为了有效的交流”。

新课标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我认为促进学生作文交流有多方面的意义:

1.能够使学生相互间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形成思想和思维的碰撞,同时也促进作文的相互评改。

2.另一方面,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会得到满足,从而获得写作的内在激励。

篇11:初中作文复习浅见

一、进行审题能力的训练,适应考试要求

审题,是对作文题目进行认真的分析,以确切理解题意,把握住要点。其步骤是:

1. 把题目及题后提出的要求一一看清。

有的只给了一半题目,需自己把它补充完整。有的是给材料或限制性作文,需要自拟题目。有的对文体、字数提出具体要求。有的对中心和写作方法都给了提示。

2. 根据试题及要求,确定作文的体裁。

如《一件小事》就应写成记叙文。《一件小事的启示》就应写成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3. 分析试题,弄清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抓住重点词语,确定选材范围及写作重点。

如2011年浙江温州的中考作文,给出相关的材料后,以“童心”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试题选材范围虽然较广,但“童心”这一限制成分就是选材的重点。

审题是写作文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如果审题能力差,作文时就容易出现偏差。有一类给出材料,但题目完全要求自拟的限制性作文,试题对文体、文章中心、写作方法都给了提示,要求也很明确,但有的学生不会审题,或审题不细,自拟的题目就会不符合要求。可见,审题能力的训练是作文复习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有针对性地安排辅导内容及训练方法

重点应突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这是写好其它文体的基础。安排作文课辅导时,结合学生实际可在两方面多下些工夫。

1. 帮助学生发掘生活宝库,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

这是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带着感情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你记忆深,对你影响大;有哪些人与你的思想、生活、学习关系密切,对你有帮助;什么人即使是一面之交,却令你难忘;对哪次参观、游览你最感兴趣;哪节课你印象最深;你喜欢什么小动物或工艺品;课外你最爱看什么书;课外有哪些兴趣爱好;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等。总之,要最大范围地开掘,并且作些记录,为作文准备好素材。然后,可结合具体的作文题目,组织全班讨论有哪些可写的,自己准备写什么,以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打开思路。

例如,讨论《变》这个作文题时,可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谈谈想写什么“变”。在学生讲的基础上,教师再归纳提高,启发学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方面,各个地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在变,景在变,观念也在变。学生看到和感受到的变化也是生动具体的,多方面的。家庭里居住条件的变化,生活上的变化可写;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可写;街道环境的变化可写;一个人的变化可写……写可喜的变化,令人鼓舞;写可忧的变化,引人深思。总之,只要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具体感受即可。

要提倡学生写真情实感,不要编造、讲空话。从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也是贴近学生生活的:2011年的中考作文题目中,昆明市的是“美好的相遇”,曲靖市的是“我想把歌唱”,红河州的是“走在风雨中”。山东省济宁市的是“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南京市的是“也是一堂语文课”,并且写作要求都是不少于600字,要说真话,抒真情。可见,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是作文指导的根本。

2. 帮助学生写好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文中要穿插议论和抒情,学生在写叙议结合的文章时,最容易出的毛病是叙议脱节,或议论时就事论事,缺乏深度。例如,有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一篇《赶蜂吃蜜》的作文。他记叙得较生动,最后一句是这样议论的:任何美好的事情都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显然,议论与记叙不是一码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对记叙的内容缺乏分析认识,没有抓住事情的本质。

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只有深刻认识了记叙内容的意义,抓住了记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议论才能正确。认识越深,角度越新,议论才能越透彻,才能画龙点睛。这种能力,一方面要通过阅读分析训练、培养,另一方面作文课上也可有针对性地训练,通过多次练习打通叙议的通道。

三、进行提纲训练,让学生先想再写

叶圣陶先生在《和教师谈写作》中指出:“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想清楚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朦胧的印象为满足”。这一席话,对我们辅导学生作文是很有益的。写作文前编写提纲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提纲写出来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楚了。在这个基础上写作文,文章的结构才有可能是完整的,因为,想清楚了,写出的文章才能基本符合心意,不必做大的修改,卷面也能比较干净整洁。

在复习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通过编写作文提纲,训练思维能力,提高作文课的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多见识些题目,多准备些素材。如一节课可以同时给三个题目:《我喜欢这节物理实验课》,《一次实验课的启示》,《一次物理实验报告》。一节课编写三个提纲,训练内容加多,有利于区别三种文体。

四、重视作文试题分析及练习设计

作文题型多样,大致可分如下几种: (1) 固定型。这种试题规定具体明确,题目简洁固定。如2011年昆明市的作文题一“美好的相遇”,曲靖市的作文题一“我想把歌唱”。 (2) 填空型。需要将试题填完整后再作文。这种试题给考生一定的选择余地。如2011年德宏州的“我渴望”,重庆市的“我改变了的色彩”。 (3) 限制型,这种试题提出一定的限制条件,让考生在较大范围内选材。如:“值得回忆的”,“人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请你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写出一个长处或一个短处”。 (4) 给材料型。如2011年红河州的作文题,昆明市的作文题二。 (5) 联想型。这种试题给考生提供一定的前提和背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如:简介冰心写的《小桔灯》一文的内容,要求考生发挥想象力,写出几十年后主人公一家的欢聚情景。 (6) 写片段,即小作文。2011年普洱市的作文一就是小作文。

篇12:初中作文教学

一、合作写作的尝试

人们认为写作是个体的行为方式,作文教学也是以培养学生个体的写作能力为中心而展开的,忽视了合作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今天,“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提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于是,我们让学生在写作中进行合作写作,发现合作写作有它自身独特的功能,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加以适当运用。《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在相互促进认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互交流、互相合作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合作一篇文章,可以共同修改、相互评定、共同斟酌,在认知水平、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合作写作有许多个体写作所不能达到的功能与效果。在合作写作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围绕写作内容进行商讨,讨论的过程就是思想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许多思想的火花在商讨、磨擦、碰撞中产生。这些思想的火花往往具有极强的生成性、鲜活的生命力,许多新想法,新思想在互相碰撞、相互激励中产生、发展、成熟。

在合作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清楚、更明白、更深刻,思维品质也得到锻炼。还可以融洽同学间的关系,加深相互的了解,增进同学情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合作写作值得提倡,它是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它的组织方式也简单易行,一般三人一组,成员最好是水平不同,这样可以形成互补,一起提高。合作写作的过程是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是由传统的“师教生学”向“生生互学”方式的转变,适合新课改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应该在实践中加以适时应用。

二、改变批改模式,放开批改话语权的尝试

作文写好了,接下来就是批改,如何批改才更有效呢?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教师独霸话语权评点学生的作文,不论是详细批改还是粗略批改,均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这实在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改变批改模式实际上就是老师放开话语权,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发挥他们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可以这样做:学生的作文可以由学生自己评价修改,也可以让学生合作互相评价修改;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在这种“当家作主”的心态下,学生兴趣盎然,批改的效果远远超过教师的“指指戳戳”。但要注意,学生自改、互改,教师需认真监督,让学生真正投入,不能流于形式。这样,在评价多元化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作文批改才会更有效果。

三、让学生参与作文讲评的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作文讲评也应该这样。因此,要让学生从讲评课上的“局外人”角色,转变为让所有学生参与作文讲评的全过程。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都有亮相的机会,还要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表对别人作文独到见解的机会。因此除了让学生自评作文外,还要求学生互评。互评有许多优点,如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起到互相借鉴、互相启发的作用;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等。

作文讲评前,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五人左右,作好讲评准备,并告诉讲评内容。学生讲评完之后,教师要作小结,指出优劣,有利于提高。另外,在互相讲评中要把握一点,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最后,再根据本次作文情况,在原作文基础上再写一篇或一个片段。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写作的浓厚兴趣。

上一篇:来龙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2022年党建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