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作文600字

2024-05-04

南京中考作文600字(精选9篇)

篇1:南京中考作文600字

南京600字作文

聪聪哥哥:

你好!

我是你的表弟灵灵,很长时间没和你联系了。放假的时候,我想请你来我的家中做客。

我的家乡在江苏省南京市,这里风景如画,有许多名胜古迹:有庄严的中山陵、以奇石得名的雨花台、热闹的夫子庙、五彩缤纷的梅花山……接下来,我就给你介绍几个我最喜欢去的地方。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都会肃然起敬。我最喜欢冬天下雪的.时候来到这里,因为冬天的雪松更能体现出中山陵的庄严肃穆。雨花台盛产雨花石,雨花石色彩绚丽,有的红加黄、有的白加灰、有的蓝加黄……雨花石里有奇妙的花纹,有的像龙一样飞翔、有的像鲜花一样怒放、有的像海涛一样涌起,真是形态各异、各不相同。因为这里的雨花石最著名,所以人们叫它雨花台。夫子庙的风景也不差,看,每逢元宵节,人们欢欢喜喜、三三两两地来到夫子庙赏花灯,大人们有的拍照,有的买东西,有的观赏夫子庙的风景。再看小朋友们,坐在爸爸肩上,手拿冰糖葫芦,多开心呀!夫子庙真是热闹非凡!

南京还有一个很有趣的风俗,就是每年端午节,秦淮河上都要举行赛龙舟。龙舟被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有的蓝色、有的红色、有的绿色……每一条龙舟船头都坐着击鼓手,打着有节奏的鼓点,给队员们加油。龙舟上有许多选手,他们动作是那么的整齐有力。每当获胜者产生之后,在河旁边观看的观众就会为他们欢呼、喝彩!

听了这么多关于我家乡的介绍,你一定心动了吧!那就到我的家乡来吧!我和我的家乡会张开双臂欢迎你的!

祝你学习进步!

篇2:南京中考作文600字

到了海底世界,一进大门就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鱼在一个个大小池子里。我便拿相机一一拍摄下来。我和妈妈每走过一段走廊就会到下一个不一样的展厅。我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已经参观了许多地方,也看到了各种形态不一的鱼。有的五颜六色,花枝招展;有的颜色暗淡,尤如石头,还有的巨大无比就像个鱼中巨人…。。这时,我和妈妈又走到了水母的展厅,那里可大了,有着许多不同的水母。展厅入口我就看到一个玻璃箱里面有数不胜数的水母,可细一看,那些水母都小的可怜。我就继续往里走,突然发现一个圆柱体玻璃箱里有两只非常大的水母,它们正自由自在的向上游动着,让我觉得它们就像两个小小的降落伞一样,我可开心了就用相机拍下了它们优美的姿态。

参观完一楼五彩缤纷的水族馆我有到了二楼的北极世界。

一上二楼就感到一股寒气袭来,真像来到了北极之地。“汪,汪,汪”这时我有听到狗的叫声,便好奇的走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两只雪橇犬,我友好的向前和它们打招呼,它们也热情地向我叫了几声,妈妈还给我和雪橇犬拍了一张合照。接着我又看了可爱的企鹅和身体洁白的雪狐。走着走着我又见到一头一身雪白身体庞大的北极熊,我怀着兴奋而又害怕的心情向它走去,可它却动也不动,看上去没劲打采的,我好奇地看着它,虽然隔着玻璃但我也似乎也从它的眼光中看到它很渴望自由,看到这里我便没心情继续参观了,觉得这些动物们很可怜,如果可以我真想把它们都放回大自然。

篇3:2008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评析

寻, 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 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 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 故园寻根。寻求发展的机会, 寻求人间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请以“寻”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 不少于600字。

二、试题解说

“寻”有别于忽然间的感悟, 也有别于无意中的偶得, 是一种有方向、有意识的求索, 既然是求索, 就会有过程, 这个过程里肯定有努力, 也有曲折。题目在倡导执著追求精神的同时, 不露痕迹地启迪考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题意虽简明, 但要写好这篇作文, 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 在选材上, 要讲究“真”和“新”。所谓“真”, 即最好以“我”为中心, 写自己熟悉、有真切感受的材料;所谓“新”, 即要避俗求新, 忌人云亦云, 雷同撞车。如很多同学都写汶川大地震, 但是没有现场感, 只是依据媒体的报道, 泛泛罗列, 拼凑材料, 这样的文章, 不仅没有真实感, 没有“寻”的意味, 还出现了千人一面、雷同撞车的现象。

其次, 在谋篇上, 要力求“好”和“巧”。要合理安排所写的材料, 思考详略安排、段落衔接等问题, 努力用一个好的结构方式来突出文章的中心, 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文似看山不喜平”, 要“寻”得“巧妙”, 就不能平铺直叙, 就“寻”写“寻”, 应写出起伏曲折、高潮低谷。如:“你用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去寻找一样东西, 可找到后却发现它已经面目全非了, 这时候你会怎么想?”“在寻的过程中, 你有过‘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体验吗……”

最后, 在立意上, 要做到“高”和“深”。立意有高下之别, “寻”一件物品, “寻”一般的学习做事的方法途径, 是肤浅的“寻”, 它注重的是“寻”的结果;应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 去“寻”高层次的东西, 比如:好心情、一方净土……更多的是注重“寻找”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本身就带着思考, 体现着人生境界。“横看成岭侧成峰”, 同样的材料, 同样的事例, 人们对它的主观感受是不尽相同的, 应选择好一个角度, 挖掘事物的深层意蕴, 乃至于表现自己的逆向思维。例如:习惯性思维常常从正面表述“寻”到什么;如果从反面写什么也没“寻”到, 但不放弃“寻”的精神, 这样, 立意就显得深了。

三、佳作评析

例文一

相同的木料上, 只因标上不同的符号而地位大大不同, 发明象棋的人太险恶, 人生怎经得起如此挖苦?

而我, 是一个无名的“小卒”。别说同根生, 别说等质量, 我没有他们的能力, 我只是在寻找, 不停地寻找我的方向。

我不像他们:

标上个“将”便可以雄踞九宫, 士拥相卫!

标上个“车”便可以长驱直入, 所向披靡!

标上个“马”便可以横斜跨日, 卧槽挂角!

标上个“炮”便可以翻山越岭, 隔子叫将!

而我不过是为了给别人挡刀阻枪!对弈者从不为失去我而慨叹, 尽管下一次依旧把我派向楚河汉界的边疆!

不过, 幸存的卒们不要自卑, 我们也要寻找, 寻找我们的方向!

我拱!拱!只能前进, 不能后退!我按照方向进行下一步的搜寻, 我只会前进, 我不习惯投降, 在这一场不流血的仗中, 只有带着自尊去受伤, 等到时机成熟看满棋盘乱状!我的出场, 只会增添荣光!

也许寻找才是最终的良方, 寻着胜利的方向, 陪着执著与坚强, 我发光, 我发亮, 我的价值体现了最后一句“将———”

是方向, 是寻找, 才使我如此有力量;是方向, 是寻找, 才使我有如此荣光!

只要有方向, 卒可发光!

只要有寻找, 卒可为王!

点评

亮点:意蕴美。“千古文章意为高”。本文最大的特色是选材独到, 立意巧妙。小作者别具匠心地将自己想象成象棋中最微不足道的“卒”, 从而突出自己的卑微, 而卑微中的“寻找”就更显得珍贵, 彰显了主旨。尤其结尾的两句“只要有方向, 卒可发光!只要有寻找, 卒可为王!”意蕴深刻, 让人回味。

例文二

滴答, 滴答, 表上的指针在一圈又一圈地走着。

我在朦胧中醒来, 现在, 是什么时候了?腿上传来阵阵钻心的痛, 巨大的石板压在我的身上, 让我不得动弹。这么久了, 救援队还是没有找到我。

迷茫中, 手臂传来一阵酥痒, 那是一只蚂蚁, 一步步挪动着它弱小的身躯。你也在找寻回家的路吗?第一次, 在冰冷的石板下, 我看到了生的希望;可是, 它, 爬到那个缝隙口, 差一点点。它, 撞上了那块石头。唉,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 放弃吧!

起先, 我也满怀希望地寻找可以出去的办法。但是, 一次次的尝试只是让石板将我压得更紧, 石灰一片一片地落下, 洒在我的身上。滴答, 滴答, 手上的表又转了几圈。你是在提醒我, 我的死期更近了吗?缝隙间的寒风吹来, 像是一把尖刀。

我慢慢地合上眼:为什么, 妈妈, 你们怎么不来救我?这里好冷!叫嚣的风像在恐吓我, 我好害怕……我要睡觉了。

又是一阵酥痒。小蚂蚁, 你又来了吗?你还在寻找回家的路吗?

它一步步爬着, 很久, 它才爬到缝隙口的边缘, 可是, 又差一点, 它的路, 又被那巨大的石板挡住了。也许蚂蚁真的很“笨”, 它从来不会左右移动, 它又退回原处, 换个方向, 又朝石板撞去, 这一次, 差得更远了。你, 还会继续吗?

它又回来了, 又朝石板爬去。

再回来, 再去, 每一次, 都差一点。

小蚂蚁, 撞了那么多次石板, 想必你也遍体鳞伤, 你还不肯放弃吗?

又一阵睡意袭来, 我该睡觉吗?那样, 就不会痛了。可是, 那柔弱的蚂蚁都没有放弃回家的希望, 一遍又一遍寻找着出路, 我呢?我现在也是一只遍体鳞伤的“蚂蚁”, 我还该继续寻找那出去的渺小希望吗?还是……

顺着缝隙中的微光, 我清晰地看见, 蚂蚁, 还在爬……

近了, 近了, 就是这个方向, 我的心底有一个声音在呐喊:爬!爬!爬!终于, 小蚂蚁找到了出口, 望着那小黑点渐渐模糊。

我看见, 一缕阳光从缝隙中射进来。

滴答, 滴答, 时钟又走了一圈, 那声音仿佛在叫:别放弃!寻找希望, 一定会找到的!

滴答, 滴答……

点评

亮点:情节美。“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叙事曲折, 描写细腻。紧扣题目“寻”, 将小蚂蚁寻路和“我”的心理变化, 写得一波三折、生动细腻, 显示出作者较高的写作水平。另外, 本文角度新颖、立意深刻也是值得学习揣摩的。

例文三

上天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 我用它来寻找人间真情。

———题记

往年的夏天闷热不堪, 今年的夏天却像个调皮的孩子, 这两天又下起了小雨。临近中考, 我的内心焦躁不安, 一直想用洗澡来缓解一丝紧张。可每次刚要进浴室, 妈妈总是找借口, 想自己先洗。我一直都不理解妈妈为何这样做, 直到有一次, 我在妈妈的床头柜里发现了秘密。原来, 妈妈从网上下载了一份“宝典”, 其中, “洗完澡后浴室温度能升高1摄氏度”被妈妈标了记号。心弦被轻轻地拨动, 我一直误解了妈妈, 妈妈其实是不想我在中考前感冒。

我找寻到了, 一摄氏度的温暖, 饱含着妈妈的情啊!

夜, 好静谧, 皎洁的月光洒了满地银白。窗外一盏盏柔和的灯, 伴着月光, 织成一曲和谐的催眠曲。我沉浸在题海中, 想忙里偷闲, 手中的笔却迟迟不肯落下。“咚咚咚”, 是爸爸, “已经很晚了, 早点睡吧, 这杯牛奶, 趁热喝了吧。”粗犷的眉, 挺拔的身姿, 一个大男人, 却对我关怀得无微不至……

我找寻到了, 一声叮嘱, 一杯热牛奶, 洋溢着爸爸的爱啊!

亲人永远爱我, 老师也一直付出关怀。学习上的低谷, 也曾使我灰心丧气, 是老师肯定的目光, 给了我继续向前的动力。“付出终有回报”, 临别的赠言, 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从未褪色。我知道, 千言万语都浓缩其中, 这里, 有老师对我们的信心与期待啊!

一摄氏度的温暖, 饱含着妈妈的情;一杯热牛奶, 洋溢着爸爸的爱;一句哲言, 透露着老师的信心与期待!一双慧眼, 我寻找到了人间的真爱。带着这些真爱, 带着感动出发, 我坚信, 我定能抓住梦想的翅膀!

点评

本文的亮点有: (1) 首尾呼应, 结构严谨。题记作为全文总纲, 在三部分中有巧妙照应, 且在文末呼应, 有力地凸现了文章的主题。

篇4:2016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述评

原题回放

请以“让我想一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0分)

[命题透视]

2016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让我想一想”是纯命题作文,没有任何提示语或材料,干净利落,考生无须纠缠于对提示语或材料的反复研读和揣摩。“让我想一想”也是一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口头禅,遇到某种情况需要我们停下来做些思考或抉择时,我们自然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这个题目不禁让我们想起去年的中考作文题“想想别人”。同样是“想”,“想想别人”是推己及人、由内而外的价值取舍,“让我想一想”则是反观自身、由外向内的自我完善,两者角度不同。这道作文题旨在引导考生三思而后行,先安静地思考,再采取行动。

让我们来细究一下题目所隐含的信息:

“让”——事出有因,前有情境(为什么要停下来想一想?)。“让”是一个请求,是一种需求,当然,也可以是一种需要……对考生而言,很多事情都可以置于这样的情境中去“想一想”,比如对事事包办的教育环境的挣脱,对将学业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抗争,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索等。

“我”——既可指自己,亦可指主人公。它强调一种内在语境,要求回归自我,这是“想一想”发生的载体。它所考查的是考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尤其呼唤一种独立的体悟与见解、反思与质疑能力。

“想一想”——侧重于遇事处理的方法和分析思考的方式。这需要考生在文章中交代清楚具体而翔实的思考过程,而且,这一“想一想”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后面的变化或结果。所以,这部分内容应该成为文章中最出彩的部分。

“让我想一想”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其实一点也不简单;看似人人都有话可写,但是要想写得好,写得到位,则需要真功夫,即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较高的思维品质等。

评卷扫描

本次考场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漫”思考。

阅卷中,最常见的是“漫谈式”作文,这是一种“懒人”作文,采用“板块拼凑式”。这样的文章无须思前想后,只需用几个片段进行堆砌,以“想一想”导入,最后由“想一想”收尾;或是在每个片段中穿插“让我想一想”,将零散的材料生硬地连接起来,刻意营造一种整体感,至于“想一想”的过程也只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

例如,有的考生写自己面临人生的转折点,想到父母的辛劳与付出而自责,想到老师的严格与期待而振奋,想到自己的努力与挣扎而冷静;有的考生围绕李白(或其他某个人物)的诗歌,随意选择几首大谈特谈其作品风格、创作背景或内心情感,全然没有自己的阅读与思考体验,同时段落之间缺乏关联;还有的考生举了“填报志愿”“思考难题”“与朋友产生矛盾”等事例,因为某些外因导致自己没有思考的时间或机会,在每一段最后都发出“让我想一想”的呼吁……

这种“漫”思考式的作文,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一条主线贯穿全文,自然难以打动阅卷者。

2. “伪”思考。

有些考生脱离实际生活,杜撰故事。他们的文章中虽然不断地出现“想一想”之类的语句,但究其内容,根本找不到丝毫思考的痕迹,显然就是没有“想”。我们暂且称之为“伪”思考。

例如,有的考生写小说,杜撰一个故事来表现“思考很重要”;有的考生写童话,首先想象自己是一个椰子、一只黑猫或一棵树,然后生硬地插入“想”的内容,得出结论,空洞的说教让文章不堪卒读;还有一位考生写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描写很细致,结尾很突然地写道:“突然,我的思绪被惊醒。看着室外那正在上升的太阳,你有没有想过是谁给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主体部分的故事和结尾部分的所谓“点睛之笔”缺乏必要的因果关系,令人啼笑皆非。

“顿悟式”的作文更是举不胜举。这些文章,顿悟前没有合理的交代,思考中没有细致的过程,思考后也没有变化,而且转变过于突兀,让人觉得很突然。

还有的考生不认真审题,穿靴戴帽,全文没有“思考”,只是“搬运”。

3. “浅”思考。

阅卷中我们发现,重复多年的作文素材依然屹立不倒,学骑车、学做饭、迷路找出路等比比皆是;九年级的学生甚至还要为“要不要让座”而思考半天,为“吃梨子选大的还是小的”而烦恼不已,为“闯不闯红灯”而纠结。还有的考生胡编乱造,硬生生地把自己写成“问题孩子”“刺儿头”“白眼狼”等,最后在懊悔不迭中发出“想一想就不会这么做”“不应该这么做”之类的心声。如此低幼的文章自然不会获得较高的评价。

迷津指点

1. 多读多写多思考,提升思维的有效性。

首先,要多读书。读书少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语言表达,而且会影响写作的胸襟,毕竟个人的生活圈子是有限的,而别人的故事往往会给我们很多启发。看多了,自然就会比较;会比较了,也就开始走向思考了。同学们如果能够多读书,一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开阔处理问题的胸襟。

其次,要多练笔。提高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多写,只有在写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教训,才可能不断地提高写作水平。例如细节描写,课堂上老师固然会选择几个例子让同学们分析、讨论、模仿,但仅靠几节课,仅靠几句经验之谈,效果并不会很好,只有平时多写多思,才有可能提高。

第三,要多思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作文考查的是同学们的综合语文素养,除却遣词造句等基本功,文字背后的思维品质才是决定文章高下的关键。书写卷面只是“颜值”,文章的“气质”则需要思维水平来支撑。多思考,去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去思考别人想不到、想不深的角度,去辨析别人都信以为真的假象,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同学们,如果你们能一直坚持下去,进步肯定会显而易见。

2. 多看多想多归纳,优化思维的逻辑性。

首先,要有根据地想。平时不管在哪里,都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并进行思考。透过细微的事情和环境的变化来揣测人的内心世界,是有根据的思考,而不是无中生有的空想、乱想。不用怕想错,对熟悉的人和事物,同学们可以在以后的接触中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思考,这样,思考水平和观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其次,要有条理地想。例如,做每件事情之前,要充分地考虑可能产生的后果;每当遇到问题时,要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这样,既有助于帮助自己处理好事情,也可以提升思维能力。

第三,要“聚合”起来想,即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篇5:青春南京作文600字

南京,这个六朝古都,这个充满了历史文化和时代故事的城市,活力青奥,青春南京600字作文。我期待,期待的南京青奥会!

漫步在南京的中山陵,路边的小草都探出了脑袋,花儿争相开放,笑着迎接每一位游客的到来。突然心情好了许多,看到那一排排参天古树,南京那过去的悠悠岁月仿佛朝我走来;看到那饱满沧桑的城墙,那过去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奋斗精神又涌上心头。城墙的缝隙中生出一颗颗翠绿的杂草,很难想象它是怎样在这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下来并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它是多么生机,多么活力,仿佛已准备好了充足的热情来迎接青奥,作文600字《活力青奥,青春南京600字作文》。

漫步在南京的梅花山,啊,不见其花先闻其香,一股清幽扑鼻的香气迎风飘来,让你心旷神怡,身临其境一般,接着的就是花海一片,成千上百的梅树在阳光下灿烂生光。有红的,有白的,有粉的,有的俯卧生姿,有的含苞待放,千姿百态,真所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啊!

漫步在南京的街头,时不时会看到许多有关青奥会的宣传口号,时不时会在报纸上看到热心的南京的哥的.丰功伟绩,时不时会看到南京市民之间的友好互助。南京市民准备好了,你准备好了吗?

漫步在南京的奥体中心,你一定会被那雄伟,美丽的建筑所深深吸引住,现代化的建设,一场多用的功能,宽阔的场地,碧水环绕的优美景色。南京的场地准备好了,你准备好了吗?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也要用真情与行动来支持南京青奥会,我没有豪言壮语,但我会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不闯红灯,不说脏话,捡起一片绿叶,为南京的明天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活力,青春的南京准备好了,你准备好了吗?

篇6:南京的游记作文600字

我们下车吃了中饭,先来到了雨花台。走进里面,我看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前面有一位烈士,烈士前面有一盏长明灯,据说这盏灯是在 9月28日 点燃,它象征着烈士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接着我们来到了毛主席纪念錧,我看到了毛主席的蜡像,里面还有毛主席一生的介绍。还看到了毛主席写的一个福字,据说摸一下可以幸福三十三代人,我特意去摸了一下。工作人员还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块雕刻着毛主席头像的金币,我们把它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很开心。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中山陵景区,那是 孙中山 先生安葬的地方。我们走到门口一看,有好多台阶,导游告诉我们说有392个,还告诉我们要自己爬上去的。我和钟卓楠立马行动,飞快地向前冲去。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都被远远甩的后面了。没过几分钟,我们就爬到了最上面。我首先看到了一幢古老的房子,有三扇门,门的上面分别写着民权、民生、民族六个大字。我们是从旁边两扇门进出的,中间的门关着,据说中间这扇门以前只供皇帝进出。

接近傍晚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古秦淮,这条街上全是小吃和工艺品。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灯笼和工艺品,非常漂亮。我们还去品尝了南京有名的小吃鸭血粉丝汤。在夫子庙前我还看到了双龙戏珠,两条龙活灵活现。

每二天,我们来到了总统府。一到门口,就看到大门口写着总统府三个大字。走进里面是 孙中山 先生的家园和办公的地方,还观看了 孙中山 先生的生平事迹,接着又参观了蒋介石总统和他的秘书的办公室,让我感受了一回这些伟人的生活。

最后我们去了南京大屠杀博物馆,面里介绍了日本人残杀老百姓的过程,有些日本人把中国人活埋,有些日本人直接用火烧死中国人,有些中国人被日本人扔进河里淹死,有些日本人直接用枪把中国人打死。他们还杀中国人取乐,太残忍了。有一个坑里面还有被挖出来的人骨头,非常可怕。

南京二日游让我学到了好多知识。

参观南京总统府

开学的那几天,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的总统府,想让我了解了解这些近代历史人物的故事。仰望着整个总统府,真不知道它经历了多少历史沧桑。

一走进总统府的大门,放眼望去,总统府给我的是一种幽静、古典、富有民国风格的感觉。在那时,这样的建筑是很少见的。沿着用青砖铺成的路往前走,两边展览的分别是孙中山爷爷亲戚的照片。我们仔细浏览了一遍之后,随之进入了一个小小的展厅,顺着那鲜红的柱子延伸的地方抬头望去,一块十分醒目的刻着“天下为公”四个金色大字的匾额,映入我的眼帘,好有气派的四个大字,当然展出的资料也不一般,都是国家领导人物和国民党主席连战参观总统府时拍摄下来的照片。

这里只是总统府的第一个展厅。顺着弯曲的古典长廊再向左拐,我们又进入了一个较大一些的展厅,这里的历史照片数不胜数,记录了当时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我们南京是的丑恶罪行,和当时大学生们在大街上游行的图片以及蒋介石担任总统是时的一些照片,其中有几幅让我感慨万千:一幅是数万名大学生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图片,可见他们人人心中都有着一颗爱国之心。另一幅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我们应该对日本人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从而记住一个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你也许疑惑,难道总统府没有美丽的景色吗?有。我们再幽静的小亭中休息,岸边的杨柳依依,湖中美丽的莲花绽放着她美丽的身姿,不时阵阵凉风想我们轻轻拂来,像是在仙境中一般。

这里的建筑大多是隐没在绿树之中的。瞧!那不就是我多次听说过的子超楼吗?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进去,子超楼共分为三层。里面其实就是蒋介石当时的办公室,会议室,见面室等。老式的电风扇,陈旧的沙发,木制的办公桌,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时候。

篇7:写南京的游记作文600字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南京的话,就是“热”。南京是四大火炉之一,同样的天气,比上海要热2到3度呢。这次我们去南京,天气极好,阳光灿烂,但是气温也很高,都超过了30度,我们爬山和游玩的热得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

如果用两个字形容南京的话,就是“古老”。南京是个古都,很久以前,中国的首都就是南京,后来才改到北京的。所以,在南京,可以看到很多古老的城墙,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我们去过总统府,看了当时孙中山和蒋介石工作的办公室,那里还有个好大的防空洞,是在受到空袭的时候避难用的。我们还去了中山陵和明孝陵,那是专门纪念孙中山和明孝帝的地方,在明孝陵的神道上还有很多古代的石马、石狮和石象等等,非常的壮观。

如果用三个字形容南京的话,就是“人很多”。五一长假去南京游玩的人非常多,所以每个景点都是人山人海的。特别是晚上到了夫子庙,那里和城隍庙一样是个非常热闹的集市,虽然是晚上,但是仍然有很多的人在那里欣赏夜景和灯光,热闹极了。我们还在那里吃了美味的小吃呢。

如果用四个字形容南京的话,就是“非常美丽”。南京是个非常美丽的城市,到处绿树成荫,街道和马路上非常的整洁。南京还有个非常漂亮的玄武湖,湖面上波光鳞鳞的,非常美丽。不过我们在玄武湖上玩脚踏船的时候,还经历了历险记呢。那天虽然天气非常的好,但是湖面上的风很大,船刚离开码头的时候我们开心极了,还唱起了歌呢,谁知道等我们想起要返回的时候,才发现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被风吹到了离码头很远的岸边,我们拼命的踩,可是船一动也不动,我们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打求救电话,希望工作人员来救我们回到码头。可是因为湖面上有太多被困的船只了,我们打了三个电话都没有工作人员来解救我们,我们实在没办法,只能“弃船而逃”。

篇8:2015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述评

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说:“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因为这世界有你, 有我, 也有他 (它) 。请以“想想别人”为题, 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 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命题透视

2015年南京市中考作文呈现的是“材料+提示语+命题”的形式, 题型“稳”中有“变”, 给人似曾相识、小步轻迈的感觉, 考生不会觉得突然, 不会觉得很难。

“稳”主要体现在:这道作文题延续了近几年南京市中考作文以命题为主的做法, 让教师教有方向, 让学生学有目标。2011年的“也是一堂语文课”是“纯命题”;2012年的“带一本书去旅行”是“提示语+命题”;2013年的“书里有个我”是“提示语+命题”;2014年的“只是因为那本书 (那个人、那条路) ”是“半命题”, 或者也能算是“纯命题”。

“变”主要体现在:文体走向丰富。2011年至2014年的几道作文题均比较适合写记叙文, 考生如果想写议论文并不容易;而这道“想想别人”则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皆可, 考生的写作空间大大拓宽了。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节选自巴勒斯坦诗人穆罕默德·达维什的诗歌《想想别人》的开头两句, 原诗如下:

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当你与人争斗时想想别人/别忘了那些想要和平的人/当你付水费单时想想别人/想想那些只能从云中饮水的人/当你回家, 回你自己的家时想想别人/别忘了那些住在帐篷里的人/当你入睡点数星辰的时候想想别人/还有人没有地方睡觉/当你用隐喻释放自己的时候想想别人/那些丧失说话权利的人/当你想到那些遥远的人们/想想你自己/然后说:“我希望自己是黑暗中的蜡烛。”

尽管材料只是节选了这首诗的开头两句, 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诗中的“别人”“鸽子”与“你”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那就是“别人”“鸽子”的处境不如“你”, 他们是弱势的, 是需要“你”这“黑暗中的蜡烛”去照亮的。材料提示了“想想”的含义, 暗示了“想想”的对象特征, 这是审题时需要注意的。

提示语“因为这世界有你, 有我, 也有他 (它) ”则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要想想别人, 因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 是一个大家庭, 不仅有“我”, 有“你”, 还有“别人”。我们不仅要关注自我, 还要关注身边的人和物, 要有推己及“人”之心。

题意把握上, “想想”是关键, 是写作的重点。它不只是“想到”, 不是“想起”, 而是强调应该有一个“比量”的思维过程, 即先“想想自己”再“想想别人”, 或者叫“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体悟他人”。

题目中的“别人”既可以理解为“他人”, 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群体”, 或别的生物, 甚至是自然万物。这从材料中的“鸽子”和提示语中的“它”可以看出。

从作文命题的视角看, 这道题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包容性, 让所有考生都有话说。这主要体现为题目的亲切度和文体选择的多样性。如果从呈现故事的角度写, 可以写出生动感人的记叙文;如果从阐述它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价值性的角度写, 可以写出富有见地的议论文, 实现感性认识的理性化深入和思想认识的个性化成长的目标。

二是差异性, 让优秀考生脱颖而出。这道作文题能充分看出考生的写作功底, 主要原因在于, 题目对考生的审题能力要求相对较高。这是一道需要考生读懂材料、细审文题的命题, 而审题就是一道分水岭, 可以分出高下。

三是人文性, 紧贴考生生活, 引导他们适度地反思与思考, 点亮孩子的心灵。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 大多自私,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 需要拨乱反正的就是这种“自私”。其实, 在“自私”和“无私”之间还存在着“有私”。这道题就是倡导考生在“有私”的情况下想想别人、推己及人、体悟别人, 努力走向“无私”。

另外, 这道题还突破了南京市近几年中考作文题偏于感性的局限, 可以拓宽考生的思维空间, 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评卷扫描

这道作文题加入了材料和提示语, 对考生审题、立意和选材的要求均提高了, 但不少考生的文章还是出现了“随意”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审题“随意”, 写作跑题。

不少考生忽略了对作为材料的达维什的诗歌的分析, 忽视了对“想想”的揣摩, 导致写作时跑题。材料及文题都强调了要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 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然、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从而获得对个人的存在价值的领悟。但是, 这些考生在实际写作时, 对题目只是匆匆一瞥, 只注意到了标题里有个“想”字, 结果, 有的将写作内容变成了“想念别人”, 通篇只写某一个亲人或朋友与自己的关系如何亲密、融洽;有的则将写作内容变成了“想起他人”, 通篇都在回忆自己与某人的交往过程。这样的文章自然不能算作切题, 从而严重影响了得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大部分考生都没有意识到“想想”的对象其实处于弱势这一点, 如写自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想到还有人比自己好, 于是“见贤思齐”;或者写自己处境不好、条件不好, 但一想到还有不少人与自己一样, 心中就释然了。这样的文章, 也是跑题的。

2. 选材“随意”, 内容老套。

如果仔细审题, 不难发现这是一道明显带有人文关怀色彩的题目, 它要求考生对看似平凡的身边事有洞察, 对看似普通的小人物有理解, 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各色人等乃至世间万物, 写出对他 (它) 的理解、体谅与关怀。但是, 有的考生并没有深入挖掘自己的生活积淀, 作文内容仍选择了“爸爸妈妈为我雨中送伞”“我与友人产生矛盾, 最终言归于好”等情节, 选材陈旧, 行文落于俗套。比如写自己考试失利后心情烦躁, 无视亲人的安慰鼓励, 亲人好意关怀反遭自己冲撞, 看到亲人伤心后, 连忙后悔道歉, 表示应该多“想想别人”。这样的文章让人“一望便知”, 自然也就没有了阅读的价值。还有的文章没有着眼于生活中的某一段特殊经历, 没有挖掘蕴含于某一次经历中的特定情感, 而是信马由缰, “想”一路“写”一路, “想”到哪“写”到哪。如写在人生的各个场合都应该想想别人:在汽车上要想想别人, 记得给老人、儿童让座;在课堂上要想想别人, 不能插嘴破坏纪律;在餐桌上要想想别人, 不能浪费粮食……文章变成了大杂烩, 内容浮泛, 流于说教。

3. 立意“随意”, 认识肤浅。

有的考生在文章里大写自己在外出旅游的过程中, 只顾与朋友开心玩耍, 全然不顾父母辛苦地照顾自己;有的考生写自己和朋友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后, 内心的种种不满与不平衡;有的考生写自己在食堂就餐时很浪费, 忽然想起学过的《悯农》一诗, 于是幡然悔悟……这些文章, 写自己的种种不快时常常是“言之凿凿”, 但一提及思想的转变便“语焉不详”, 转折生硬。这恰恰暴露了他们在生活中一直只“想想自己”, 很少“想想别人”, 因而这样的“想想别人”的文章也只能是应景式的, 难以做到深沉、感人。

迷津指点

针对“评卷扫描”中表现出的问题, 并梳理日常写作训练的过程, 建议同学们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1. 细心审题。

对这道题, 审题时要分四步走, 即审材料→审提示语→审标题→审要求。

首先是审材料。这道题的材料部分节选了诗歌《想想别人》中的句子来提醒我们要能够换位思考, 给予周遭看似平凡的人或物以人文关怀。

接下来的提示语特地用了“他 (它) ”来提示我们不仅可以关注人, 也可以关注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 把他 (它) 们视为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一员。

在审标题时, 我们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成分, 将其展开成句的方式来完善思维。比如“我”要“想想别人”, “别人”是谁呢?“我”为什么要“想想别人”?“我”怎样“想想别人”?“想想别人”后给“我”带来了怎样的领悟?……至此我们就能明白, 题目是要我们搜寻记忆中曾经打动自己的“别人”, 通过换位思考来追问他 (它) 带给自己的心灵的震撼, 从而表达悲悯、敬畏、尊重之情等。

最后别忘了审要求。这道题的写作要求有两条:一是文体自选, 不少于600字;二是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前者是关于文体和字数的要求, 后者是关于保密信息的要求。这两条都是考场作文的常规要求, 同学们只要注意, 就基本不会犯错。

2. 精心选材。

本次作文选材的随意和陈旧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 可能忽视了文化关怀的视角, 没有关注自己在社会性环境中生活的灵魂支撑点, 没有把我们对社会、生活、人生的文化性感觉挖掘出来, 精力主要放在了应试和分数上, 由应试到应试, 结果必然导致文章“假大空”。

我们常说, “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如今, 同学们虽然几乎每天都在家与学校的两点一线间奔波着, 但并不等于没有生活体验。生活是琐碎的, 如果你能丢开从实用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方法, 那么, 即便墙角艰难生长的一枝开得并不茂盛的花儿, 树林里的一片无声无息凋落的树叶, 妈妈穿久了却不舍得扔掉的高跟鞋, 爸爸戒了多少年也没能戒掉的香烟等寻常的人、事、物, 也会现出奇姿异彩来。

3. 潜心立意。

立意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潜心立意必须考虑文章的“四度”, 即尺度、高度、角度、温度。“尺度”就是切题要准, 不偏题;“高度”就是文章不仅要“有意思”, 而且要“有意义”;“角度”就是切入点要独特、新颖;“温度”则是指文章要感人、服人。

要想在立意上有所突破, 我们就要根据提示语的内容, 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人或物, 从而使自己的心灵与他 (它) 更加贴近。本道作文题并没有规定不可以写父母, 但同学们仔细想想, 父母在生活中其实不太容易被我们忽视, 因而视父母为“别人”是多少有点别扭的。相反, 如果我们能够关注生活中那些不被重视的小人物或可能只有一面之缘的人, 写出他 (它) 带给自己的震撼和思考, 才更符合题意, 更容易激发全新的、深刻的思考, 也能给予读者不一样的感受。

例文点评

一类文:

想想别人

烈日炎炎, 蝉鸣四起, 焦灼的热浪中夹杂着的一缕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 使我不经意间, 想起了一个卖花人。 (相似的情境, 引出了对往事的深情回忆)

我坐在开着空调的车里, 有些犯困。车行驶平稳, 却猛然停下, 随着副驾驶的车窗摇下, 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我不禁皱了皱眉。我向外打量着和妈妈交易的那个人:她那精瘦的身形显得有些矮小;黝黑的皮肤由于汗水的流淌, 变得油亮亮的;白色的帽子遮住了她的脸庞, 太阳在她脑后发出耀眼的白光, 使人看不清她的侧脸———我也不愿多看。 (“不愿多看”既是源于天气, 更是源于高高在上的心态)

“叮叮叮———”随着风铃声响起, 车窗再次摇上, 热气很快散去。凉风袭来, 我又有了些许困意, 便闭上双眼, 任思绪发散。隐隐约约的, 微凉的空气中飘散着缕缕清香, 那香气不似香水般浓烈华丽, 不似香薰般精致奢华, 分明是花的清淡雅致。我睁开眼一看, 那窗前的风铃上挂着的, 可不就是妈妈刚才买的栀子花么? (突出了栀子花香的清淡雅致, 为下文由物及人, 赞美卖花人做了铺垫)

雪白的花瓣微微张开, 像是羞涩的少女遮面一笑, 朴实素雅的气质给人以美的体验。这清香像是一位姑娘朴素的内心, 令人赞不绝口。

我想起了那个我未曾看清面目的卖花人。在这炎炎夏日中, 她为何苦苦坚守呢?是否为了家中待哺的孩子而奔波?是否为了给夏日中忙碌的人们带来芬芳?……我无从知晓。 (再次点明“未曾看清面目”, 强调了前后心态的变化, 突出了“想想别人”应该采用平视的视角)

我想, 她那素白的帽子下一定是张朴素的脸, 不出众, 不白嫩, 不精致, 但看着令人舒心。她忍受着烈日, 忍受着嘈杂, 是源于她的信念。她只是个平凡的卖花人, 但她在烈日下的这份坚守, 不由得使我心生敬佩。花香四溢, 我想, 一定是花儿对她的赞颂吧。

想想别人的艰辛, 想想别人的努力, 想想别人的付出……那么, 人与人之间, 便能随着这花香般的温柔连在一起。 (结尾呼应开头, 在花香中蕴含了赞美和思考)

总评:这篇文章的亮点在于写出了对生活中的平凡人的观照与赞美。小作者在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另辟蹊径, 关注了一位平凡的卖花小贩, 捕捉到了花香, 并把花香作为文章的切入点, 在匆匆一瞥中, 体察、揣摩小人物的心声, 体现了较为深沉的人文关怀。同时, 小作者的文笔细腻且富有表现力, 文章情感变化自然、富有层次感。

二类文:

想想别人

组成这个世界的有70亿人, 没有谁是绝对的主角。经常想想别人, 他们与你一样,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一样有着享受幸福的权利。 (开头就体现出对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深沉思考, 先声夺人)

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 我选择了住校。每天太阳落山时, 便是住宿生最快乐的洗澡时间。

在家中, 热水一开即来。但学校的热水来得慢, 总要先放好一会儿的冷水, 然后才会有热水。时间一长, 我们都嫌麻烦, 于是, 我们总是先把水龙头拧开放着冷水, 然后悠闲地回宿舍拿洗浴用品, 磨蹭半天再去浴室。这时, 整个浴室已经热气腾腾, 热水源源而来, 我们便可以心情愉悦地安心洗澡, 在温暖中享受水汽的蒸腾。 (首句略显赘余, 可以删去)

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我们, 从未体验过缺水的感觉, 我们拧开水龙头时从未想过别人。 (笔锋一转, 承接简洁, 自然流畅)

去年, 我们一家人坐上最原始的绿皮火车, 踏上了新疆之旅。飞驰而过的列车一路呼啸着跨过长江, 告别江南, 奔向北方, 熟悉的钢筋水泥森林和清秀的水乡风情渐渐地从视线中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的黄土和零星的人家, 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单调。我合上眼睛, 沉沉地睡去, 猛然醒来, 看见的还是黄色的大地。 (“飞驰而过的列车”中应删去“而过”两字)

是的, 只有土地。一片片裸露的黄土, 一寸寸碎裂的大地。“到甘肃了。别看了, 多少年来一直就是这样。这里的人, 想喝上一口干净的水都不容易呢。有时候, 机井打下去很深都打不到水。听说, 这里的孩子常常个把月才洗一次澡。”爸爸看出了我的诧异, 用手轻轻地拍拍我。我听出了他话语中的悲伤, 淡淡的。 (爸爸的话及时出现, 颇具构思, 使本段的所闻与上一段的所见连成一片, 突出了小作者强烈的心灵震撼)

接下来的旅程, 我都有点恍惚, 满脑子全是那一幅幅令我震撼的画面, 惶然, 亦赧然。

回到学校, 我向宿舍的同学讲述了自己旅行的见闻。再洗澡时, 大家都默默地用水桶接着冷水。 (“默默地”一词突出了“我”的见闻带给大家的心灵震撼, 也暗合“想想别人”的题意)

这世上不仅有水草丰美的江南, 也有荒凉干燥的北国, 想想那里, 也有和我们一样生活着的人。想想他们, 就觉得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责任。

总评:本文选取“洗澡放水”这一生活细节, 通过写旅行见闻带给“我”的思考与改变, 表达了要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主题。感情的真实丰富也是文章的一个亮点。略显不足的是, 个别词语及短语可以再做推敲, 使其更加精美、准确。

新题预测

题一:诗人蔡其矫在《波浪》一诗中写道:“没有你, 天空和大海多么单调;没有你, 海上的道路就可怕地寂寞。你是航海者最亲密的伙伴, 波浪啊!”

请以“因你而生动”为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 不少于600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书写工整规范。

题二:驻足于小石潭边, 柳宗元看到了“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的鱼儿, 排解了抑郁的情绪;伫立于《洞庭晚秋图》前, 范仲淹仿佛看到了洞庭湖畔的阴晴明暗, 抒发了内心的情怀;徜徉于紫藤萝花间, 宗璞想起了十多年前家门口紫藤萝花的不幸, 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仔细琢磨身边的人、事、景、物, 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篇9:2014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述评

请以“只是因为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命题透视】

这道作文题,看起来是半命题作文,其实是命题作文的一种变式,它让考生在“只是因为那本书”“只是因为那条路”“只是因为那个人”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来写。题目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充满人文关怀,鼓励多样表达”,让更多的考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写作水平。

“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收放有度。

这道题为考生提供了三个选项,而且在“任选一个”几个字下面加了着重号,这是在提醒考生,既可以选“那本书”,也可以选“那条路”,还可以选“那个人”。在紧张的考试氛围中和有限的时间内,这无疑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呵护和关怀。

而这道题的限制性则体现在:只能在三个题目中选择其一,不能另加;题目中的因果关系必须关注。

二是刚柔相济。

只要是考试,就会有规则,就要有利于选拔,因而命题不可能没有限制,这是“刚”;但这道作文题平易平和,基本不设审题障碍,利于考生发挥,这又是“柔”。“只是因为那本书”“只是因为那条路”和“只是因为那个人”在理解上没有多大困难,这是“柔”;但“只是”“因为”“那本”等几个词语又需要稍微注意一下,这又是“刚”。

“鼓励多样表达”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可供选择的写作内容很多,让考生有话可说,得心应手。

无论是“那本书”“那条路”还是“那个人”,都有多元的解读;重写“因”或重写“果”,都是可以的。

“那本书”,可实可虚。围绕一本书,考生既可以写阅读的收获,也可以写得到这本书的过程。

“那条路”,可具体可抽象。既可以是实实在在的路,如田间小路、小巷幽径等;也可以是人生之路,如成长之路、梦想之路等。考生既可以写路上的景,也可以写路上的事,还可以写路上的人。

“那个人”,既可以是现实之人,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既可以是熟悉的,也可以是陌生的;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作品中虚构的。考生既可以写那个人的“言传”,也可以写那个人的“身教”。

二是可供选择的写作体裁是多样的,让考生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考生根据自己的擅长,既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写景状物,还可以阐发思考。记叙文,在故事中揭示主题;散文,在景物中抒发情感、感悟道理;议论文,阐述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三是立意的角度多样,让考生能够说真话、抒真情。

考生既可以写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也可以写它给予自己的启示,角度多样,便于考生发挥写作特长。

总之,这道作文题很好地发挥了教学引导作用。它引导考生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把读书当作最美的生命举止;它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回顾走过的那些路、读过的那些书以及遇到的那些人,鼓励考生真写作,为考生提供了施展写作才华的广阔空间。

【评卷扫描】

本次考场作文中,考生主要暴露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思维品质欠佳。

思维品质反映了个体的智力或思维水平,即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规律性的能力。思维品质好的人抽象概括能力强,思维品质不好的人往往只是停留在直观水平上。

从阅卷情况看,本次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是60%左右的考生思维水平不高,甚至低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因果联系不明朗。

从题目看,这篇作文应该明确地写出因为什么、所以什么。可不少考生的作文因果关系模糊不清,让阅卷教师颇费思量,一遍一遍地去读,一遍一遍地去想,甚至要拼命地替他去想“因是什么,果是什么”。例如有一位考生的文章,整体上是写奶奶的勤劳节俭,通篇看起来只是写奶奶这个人,结尾却写道:“爷爷奶奶离开了,没有带走一样新东西,反倒拿走了许多旧物件,还留下了勤劳节俭的品质。”同学们看,这与“只是因为那个人”这个题目有什么关系呢?

2. 因果联系太牵强。

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给予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两者之间应该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命题者希望考生关注的是“内果”,即那本书等给人带来的内在的变化。但不少考生的作文写的是“外果”,因果联系不紧密,甚至低幼化。例如“因为那个人,所以我手臂上有了个疤”“因为要修那条路,所以砍了那棵树”“因为有了妈妈,所以有了我的生命”……

还有的文章,仅仅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令自己发生了“突变”,缺少素材与主题间的契合,显得简单幼稚。这一类作文,把简单的外在联系当成了内在的因果,思维层次不高,思维品质欠缺。

二是审题能力不强。

这道作文题在审题方面并没有多大的障碍,但仍有不少考生出现了疏漏。一是没有仔细揣摩“因为”“只是”“那本”等词语的含义,二是没有注意从“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这一要求。这说明考生的审题能力(审题目、审要求)仍然需要加强,需要常抓不懈。

这道作文题中最关键的词语是“因为”,但有的考生没有注意到。他们的作文中没有因果关系,只是写了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写了那本书的好、那条路的美、那个人的变化。此外,有些考生没有注意“那本”“那条”“那个”在数量上的限制,写成了“那些书”“那些路”“那些人”。

第三,很多考生忽视了“只是”一词,没有强调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的重要性;只有极少数考生注意到了要通过比较来强调“只是”。

第四,很少有考生注意“那”与“这”的不同。“那”是远指,“这”是近指。甚至还有考生把“那个人”写成了“你”,人称上出了问题。

三是重形式轻内容。

不少考生不在内容上下功夫,而是喜欢“讲究”形式。“小标题”“书信体”“三段论”“内容+感悟”“余秋雨体”……层出不穷。他们过于关注形式,导致内容空泛、描写不具体、情感不真实,影响了内容的表达。

例如,写那本书对自己的影响,采用“三段式”结构,一段书的内容加一段感悟,不痛不痒;写那个人对自己的影响,三件小事三个方面排列整齐,一览无余。

再如,有考生写李清照的诗词对自己的影响,基本上为三段论,即把她的诗词按照其生平切割成三个阶段,再配上几句词,加上一两句感想,语言看似华美,实则空洞无物,缺乏独特的体验和情感。

还有一些有“题记”的作文,题记语言华丽无比,可与后面的内容没有什么关系,甚至全文语言粗陋不堪,与那几句“美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不协调。

语言和结构要为表达真情实感服务,不能为语言而语言,为结构而结构。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语言再华美、结构再漂亮也无济于事。

【迷津指点】

一、 思维品质要培养

同学们要多读书、勤动脑、善思考。

1. 多读书,丰富思维的源泉。

“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同学们要多读书、多学习,用书籍来武装自己,用知识来丰富自己,这样,你才能发现新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 勤动脑,养成思考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读书、读文要勤动脑筋,运用已有的经验,这样,才能在一般人认为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发现关键性的问题,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3. 多总结,学会思考的方法。

同学们不仅要多读书、勤动脑,还要善于总结、学会思考,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全面分析,防止主观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要学会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法。

当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如果只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就会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因此,要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就必须提高语言修养。

二、 题意理解要透彻

只要是考试作文,就会有审题要求,虽然难度可能不大,但毕竟存在。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审题障碍的中考作文题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动笔前一定要反复揣摩作文题,透彻地理解题意,“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才能避免“洋洋万言,离题万里”的情况出现。

怎样审题呢?

一要理解作文题中各个词语的含义。对作文题中的每一个词语,同学们都要准确理解、仔细揣摩。例如这道作文题中的“因为”“那本”“那个”“那条”“只是”“书”“人”“路”等。

二要分析词语间的关系。例如这道作文题,“因为”含有因果关系,隐含着“所以怎么样”的意思;“那本”“那个”“那条”从数量上限定书、人、路;“只是”则从重要性方面加以强调。

三要整体思考命题者的意图和写作的关键。这道作文题的关键是要写出因果关系,因为什么,所以怎样。

三、 文意表达不喜平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因此,布局行文要跌宕起伏,方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好文章应该远离“三平”:结构平、语言平、立意平。

文章的结构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同学们不能总是在形式上下功夫,而是要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文章的语言是思想的内核,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我们既反对苍白无力的语言,也反对为语言而语言。如果同学们喜欢用一些华丽空洞的辞藻,就会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高深莫测,而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碎片,毫无意义。因此,同学们平日应注意体验生活,体验身边的点滴、体验成长的滋味、体验阅读的快乐,努力使文章的立意独特一点、深刻一点。

【例文点评】

一类文:

只是因为那个人

他给的寒冬比夏日还温暖。(开篇不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初见时,我憨笑着望他,他回我以深渊般深邃的目光。我心中一瑟,竟暗自责怪他的冷漠。

他是我的初中老师。那时的他,如同仙人一样可望而不可即。(此句非常形象,突出了老师冷而令人景仰的特点)他似乎永远背着手站在远方,从未给予过人阳光。

本想就这样安静地度过初中,因为我自觉不是优等生的料。谁知,他竟破天荒地任命我为副班长、值日班委甚至考核员等职务,让我措手不及。我就像一个被推向高峰的麻雀,高处不胜寒。

从那一刻起,命运转变。我曾幼稚地向他请示道:“老师,我怕干不好……所以……”他连头也不抬,置若罔闻。良久,我感觉已经坐了几圈过山车了,他才开口道:“去吧。”我一愣,心想:“什么?就这样赶我出门了?”我不情愿地推开门,小声嘟囔了一句“老师再见”,退出了办公室。

因为他,我学会了脸不红、心不跳地站在全班面前管理。后来我才知道,这只是他的浅层目的。(老师的赶鸭子上架,让“我”告别了腼腆,使“我”练就了管理的能力,字里行间充满感激)

初二的一天,他扬着我的试卷,嘲讽道:“就考这点分数,真不嫌丢人。”随即将试卷随意地甩在地上。我红着脸下座位弯腰去捡,低头的那一刹那,我仿佛感觉到了他针一样的目光。我颤抖着返回座位,感觉就像走在钉子路上。以前被我批评过的同学似乎都在用讥诮的眼神看着我,让我无地自容。(此处的心理描写非常真切,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自那以后,我无数次地抱怨他:为什么让我高飞却又要使我难堪?我以后如何骄傲地做班委?为什么这样对我?……然而,我恼怒的眼光只换来了他冰凌般的目光。

因为他,我懂得了维护尊严。我明白我要变得更加优秀,站在巅峰,才能稳住脚步。我意识到我必须成为王者!(这段点题的话,使文章富有层次感,进一步写出了那位老师对“我”的影响)

如今,我是如此地感激他的冷漠,因为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如果没有他,我只会瑟缩在角落,祈求他人的帮助;而现在,我羽翼已丰,只待惊鸿照影。

今天,他在送我进考场时,投来一个满意的眼神,我似乎看见了他弯了的嘴角。他从未对我笑过,我也从不怪他对我的无情,因为只是因为他……

他将我置身于荒野,意味着要我成为高飞的鹰。

总评:这篇文章以情真取胜,“因为他,我学会了脸不红、心不跳地站在全班面前管理”“因为他,我懂得了维护尊严。我明白我要变得更加优秀,站在巅峰,才能稳住脚步。我意识到我必须成为王者”“他将我置身于荒野,意味着要我成为高飞的鹰”这些话中,饱含着小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本文扣题而作,写出了内在的因果联系,反映了那位老师对他的影响之大。文章语言富有表现力,无论是描摹人物还是抒发情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类文:

只是因为那本书

“明天要中考了,加油啊!”手机响了,是她的信息。看着那熟悉的名字,我不禁感叹:“三年的友谊啊!谁能想到,我们友谊的开始,只是因为那本书。”(入题很快。开宗明义,点明题意,交代那本书的作用)

她是我的初中同学。(按照后文内容,最好加上“也是我的同桌”)她是个内敛(改为“内向而”)文静的人,平时很少说话,而我则喜欢与那些外向活泼的人在一起交谈,甚至请老师帮我把位子调到了她们旁边。可是,也许因为我是一个内向(“内向”改为“拙嘴笨腮”)的人吧,她们交谈时我很少能插上嘴,只能坐在一边,听她们侃侃而谈。每当这时,她都会走到我身边,主动与我说话。可我与她说话时却总是心不在焉,眼睛还是盯着那热闹的地方。(这一场景写得很真实,也会让我们想起自己的中学生活)

后来,不知为什么,老师又将我的座位调回了她的身边。尽管如此,一到课间,我还是会跑到那些人聚集的地方,倾听她们的谈话,希望自己也能加入。而每当我看向她时,她总是流露出一种复杂的神情。(“复杂的神情”意味深长)

那天,她问我是否看过玛格丽特的《飘》,并将它送给了我。回家后,我刚翻开书页,便被斯嘉丽复杂而矛盾的性格吸引了。可我疑惑(“疑惑”改为“不明白”更好。)她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给我。后来,我看到梅勒妮之死以及白瑞德的离开,不禁愤怒道:“为什么斯嘉丽不懂得珍惜!”蓦地,我明白了,她是想告诉我这个!(这一段笔锋一转,写自己的顿悟,但有点太快了)

我想起了伤心时她给予我的安慰,想起了孤独时她主动与我交谈,想起了她望向我时的眼神……(这一段补笔很有必要,让“我”的顿悟有了依托)

第二天到学校后,我微笑着坐到她的身边,主动与她说起了话。课间,我问道:“一起去打水吧?”她露出了欣喜的表情,点了点头。我们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从回忆中醒来,我走进房间,那本《飘》正笔直地立在书架中间。

哦,只是因为那本书,我才感受到了你的友情。只是因为《飘》啊!(照应开头,点明题旨)

总评:小作者因为《飘》这本书感受到了朋友间的情谊,学会了珍惜友情。《飘》中的斯嘉丽不懂得珍惜,这让小作者幡然醒悟,理解了朋友推荐这本书的目的:“我想起了伤心时她给予我的安慰,想起了孤独时她主动与我交谈,想起了她望向我时的眼神……”文章整体是切题的,语言基本功也不错,但是,真实感不强,有点为写而写甚至编造的感觉,感情自然也就不够真切了。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渐闻书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题二:请以“________我历历在目”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②不少于600字。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木工房教案下一篇:微博营销三大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