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课外阅读课

2024-04-11

西游记课外阅读课(精选10篇)

篇1:西游记课外阅读课

《西游记》课外阅读课教案

曾晶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

2、交流自己所读的《西游记》,提高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1、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看几位同学的表演。(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学生表演)

2、猜猜这首歌曲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歌,同学表演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3、今天就让我们敲开《西游记》的大门,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板书:西游记)

二、讲解名著,了解背景

1、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

2、教师介绍《西游记》的由来

三、谈谈里面的人物

1、《西游记》这本书人物众多,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里面的孙悟空。在座喜欢孙悟空的请举手!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2、孙悟空有很多经典的动作和语言,谁能学一学,到前面来演一演。

四、阅读《悟空三借芭蕉扇》

1、《西游记》这部书内容丰富,这节课我们只读一个故事---《三借芭蕉扇》

师板书《悟空三借芭蕉扇》,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能围绕课题提出哪些问题?

谁借?向谁借?为什么借?为什么要借3次?结果如何?每次都是怎么借的?(你们真是一群会提问题的孩子。)

3、现在,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阅读过这个故事之后掌握的信息最多?请看题:

4、悟空三借芭蕉扇,故事中孙悟空会有哪些精彩的表现呢?下面我们通过经典片段,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这个人物形象。(1)A、一借芭蕉扇:

① 教师小结:

请同学快速浏览这一片段,勾画出有关悟空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并细细体会,做好批注。

② 悟空第一次是怎么借扇的?(悟空脸上是“始终是一副笑脸”,悟空左一句“嫂嫂”又一句“嫂嫂”嘴巴多甜哪,还许诺用完了肯定还。从这些地方说明“一借”时,他很有礼貌,是有礼貌的借。因此“一借”是礼借。)

③ 一借的结果是:不但不借,反而被铁扇公主扇走了。

孙悟空首次想借扇,铁扇公主为什么不但不借,反而把他扇走了?

④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前有红孩儿和如意真仙阻碍,现有铁扇公主和牛魔王的阻碍。牛魔王家族可以说是阻碍唐僧师徒西行取经阻力最大的家族了。(2)A、二借芭蕉扇:悟空一借不成,怎么办?又来二借,他这次又是怎么借的呢?

再看经典片段:

① 快速浏览,找出悟空说的话和铁扇公主说的话。②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这一片段里写了一句悟空说的话,一句铁扇公主说的话,我们来读一读。)

③ 铁扇公主疼得直打滚,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放视频短片)④ 用两字来概括二借是怎么借的呢?(逼借)⑤ 从这可以看出悟空是个什么样的人:

a为了拿到扇子,悟空变成虫子钻进铁扇公主腹中,让铁扇公主吃到苦头,她才答应借扇子。说明孙悟空是个机智灵活。

B、孙悟空一顿拳打脚踢,铁扇公主痛得哭天喊地,满地打滚,连连求饶。你会可怜她吗?你会同情她吗?(嫉恶如仇)⑥ 这一借,悟空成功借到扇了没?(2)A、三借芭蕉扇

铁扇公主在孙悟空的威逼之下给了他一把假扇,孙悟空发觉上当之后,又想出了第二条计策:孙悟空变成牛魔王,他是怎么骗到芭蕉扇的?课文把这个过程写得特别有意思,请看三借中的经典片段:

① 请两同桌合作并分角色朗读这一片段,一人读铁扇公主,一个读牛魔王,剩下的读白两人一起读。

② 这一次借可以说是是怎么借的?(骗借)

③ 我们再来细细读这片段,看看孙悟空是怎么骗到真扇的? 这部分是文中写得最详细的一部分,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 假装十分生气的样子大骂孙猴子(假牛魔王假装对孙悟空的痛恨,写出了孙悟空的机智。)

骂完之后,假牛魔王然后说道:“那咱们的真扇子呢?”

(孙悟空故意试探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分析悟空人物形象:孙悟空办法巧妙、有勇有谋。

“牛魔王”假装忘了怎样让扇子变大。铁扇公主把口诀说了一遍。“牛魔王”听了,暗暗记在心里,随后把扇子含在嘴里,瞬间变回了原形。(拿到扇子狂喜,但还没有忘记探听百扇的秘诀。)

④ 学习小组合作:发挥想象把这一段演一演

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通过抓关键词句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孙悟空。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真是一波三折,可见借扇过程困难重重,可孙悟空不怕困难,面对那铁扇公主故意刁难,孙悟空敢于和她斗智斗争,最终靠他的足智多谋成功借回芭蕉扇。孙悟空真是—个(你来夸夸他)

(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嫉恶如仇,不怕困难,敢于斗争)

他不愧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正义的使者。所以,在取得真经后,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

这样的孙悟空怎能不让人喜爱。有人写了一首赞美孙悟空的歌。想听吗?那我们在这一首歌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篇2:西游记课外阅读课

苏波盖中心学校

尚羽芳

教学目标:

1、在学完《三打白骨精》之后,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

2、交流自己所读的《西游记》,提高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3、说一说《西游记》里的故事,分析、点评人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我们曾一起“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惩恶扬善,逼上梁山不归路;”今天我一起“诵大唐圣僧,千辛万苦、斩妖除魔,万里西天取真经。”

二、讲解名著,了解背景

1、提到《西游记》,我想大家都熟悉,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神话小说,深受人们喜爱。尤其那个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一定会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2、把你所了解的《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向大家作介绍!可以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说说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教师介绍《西游记》的演变

(1)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这是小说《西游记》的现实基础!

(2)那么《西游记》这部小说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

唐代的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取经,回国后,由他亲自口授,门徒记录整理,写《大唐西域记》一书,而稍后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给取经过程加上若干神话传说,不完全是信史了。在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中,神

话传说的成分进一步增加,中心人物也由唐三藏变为神通广大的孙行者。到元代,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一道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大体定型。元明两代还产生了不少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平话和戏剧。吴承恩正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加工整合,经过一番再创作,才写成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生动的长篇章回小说《西游记》。

4、简介书的结构内容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孙悟空的一部“英雄史”。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这是唐僧师徒四人的一部“创业史”。

三、师生品评主要人物形象

过渡:《西游记》这本书,我感觉同学们都非常爱读。但读书不是盲目地翻书,是要讲方法的。像《西游记》这一类的书,我们可以从了解、分析典型人物入手,从而感受人物的多姿多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孙悟空。

1、孙悟空

(1)简介孙悟空:原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的齐天大圣。受观音点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取经成功后,封为“斗战胜佛”。(2)孙悟空用何兵器?(3)孙悟空有哪三大本领?(4)根据原著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我们究竟如何认识孙悟空呢?

A、(对玉皇大帝说)“若还不让,定要搅攘(jiǎo rǎng),永不清平!”(对太上老君说)“你这老官儿,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对如来佛说)“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 从孙悟空的这些语言可以看出他的哪些性格特征呢?

B、在驼罗庄,听李老者说此地有妖怪,便上前唱喏(rě古代表示敬意的呼

喊)道:“承照顾了!”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

在乌鸡国,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生意。”

在隐雾山打死豹子精,救出了贫困的樵夫。从孙悟空的这些言行可以看出他的哪些性格特征呢?(5)小结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A、在我们眼中孙悟空有很多优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不畏艰难险阻,充满了斗争精神。

B、但人无完人,他也有很多缺点:有时有点调皮、捣蛋,爱和八戒开玩笑,好听奉承话。

C、关于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有首歌曲总结得更全面,我们来欣赏„„ 【课件播放《西游记》插曲《猴哥》】

2、请你模仿上面对孙悟空的介绍,分别对唐僧、八戒、沙僧作介绍。(提醒学生:

1、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

2、评价要有依据,主要是分析原著中相应的内容;

3、抓住主要性格特点,抓住其典型特点;

4、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3、引导学生交流,教师及时出示课件总结

4、教师小结:我们看人要看主流,则其善者而从之,特别是真面人物,唐僧师徒四人都是正面人物,老师对他们四人进行了总结:唐 僧—认准目标,坚持到底;孙悟空—战胜自我,改变世界;猪八戒—快乐生活,幽默人生;沙和尚—谦逊为人,踏实做事。

过渡:像《西游记》这一类的书,我们不仅可以从了解、分析典型人物,感受人物的多姿多彩入手,还可以通过研读精彩的篇章,进而把握全书的内涵。刚才我们分析了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征,接下来老师向大家推荐几则精彩故事。

四、精读片段,以点带面

(一)阅读阅读《美猴王出世》,并回答问题:

1、试概括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2、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绘一下水帘洞内的景象。

3、石猴为什么会成为众猴之王,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二)阅读《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并思考下列问题:

1、孙悟空说铁扇公主是他的嫂嫂,可是铁扇公主看了他却“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 ”这是为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二借、三借芭蕉扇的过程。

3、有人把我地下党比成是“钻进铁扇公主肚子的孙悟空。”你认为这个比喻形象吗?为什么?

(三)学生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章节。

1、刚才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西游记》中的两则经典故事,《美猴王出世》《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你向大家推荐《西游记》中哪一个精彩故事呢?并说明原因。

2、学生介绍„„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一节课和同学们一同走进了《西游记》,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妙绚丽的神话天地,其实,我们现在对《西游记》的认识还只是浅显的,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读能力的提高,社会生活阅历的丰富,对《西游记》的感悟会越来越深刻,毕竟它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它异常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不断去开掘。

1、好了,与同学们分享下我读《西游记》的体会:

团队力量:一个团队中各司其责,通力合作,才能达到目标。成功定律 成功=信念+智慧+勇敢+奉献

篇3:西游记课外阅读课

下面,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谈谈为了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我是如何布置语文课外阅读作业的。

一、着眼学法, 顺势迁移

学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要让学生“学会”, 更要让学生“会学”。在阅读教学中, 无论是理解词语、品味句子, 还是感受段落, 都应该重视学法的迁移, 由扶到放, 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样, 在作业布置环节, 如果教师能引领学生总结本课相关学法, 顺势迁移, 指导学生完成课外的阅读任务, 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根据探究话题, 一脉相承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既要在教学过程中脚踏实地、训练到位, 还要在本课教学的基础上登高望远。这时, 根据课堂探究话题, 选择与文本中心一脉相承的文章、书籍推荐给学生, 让学生课内外联系, 读出感受, 体会思想, 加强情感的熏陶。

教学《黄河的主人》时, 我依据作者叙述的顺序, 先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惊涛骇浪、羊皮筏子的又轻又小、“我”的胆战心惊、乘客的谈笑风生, 再感受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明白课文运用了侧面衬托和正面描写的手法表现艄公的主人精神。在此基础上, 布置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大自然的主人》和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看看书中的主人公是什么的主人, 他们是如何成为主人的, 作者是如何表现他们的主人精神的。

2. 据学习步骤, 举一反三

我在教学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时, 采用了互动对话的教学方式, 在学生读通读顺古诗的基础上, 一边引领学生品词析句, 一边启发学生梳理学习方法。一课终了, 学生看着板书, 自己总结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出诗中画、读出诗中境、读出诗中情。然后我布置作业, 让学生迁移阅读柳宗元的另一首写景诗《渔翁》, 阅读更多的写景诗。

美国心理学家比格指出:“学习的效率大半依学生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 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以上作业布置, 根据学习步骤, 举一反三, 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着眼点不仅是阅读数量的增加, 更是阅读质量的提升, 真正让学生掌握学法, 自主学习。

二、关注写法, 拓展延伸

作业的布置, 是课内外联系的桥梁, 要让这桥梁架构起语文学习的宽度与厚度来, 就必须像崔峦先生指出的那样:“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个‘来回趟’。”这“来”便是要弄清文本写了什么, “回”呢, 则是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 为何要这样写, 也就是要揣摩、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时, 我引导学生言意兼得, 不仅要理解文本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 还要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写作方法上有所领悟、不断积累, 储备一定的写作知识、能力。

1. 根据作者写法, 乘胜追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 教学时我紧扣文体特点, 展开课堂教学三部曲:读成语, 说原因, 明观点;读例子, 说联系, 明对比;读启示, 说事理, 明写法。我还编写了一篇议论文《打开学问的另一扇天窗》,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这篇文章和《滴水穿石的启示》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突出了语言凝练、选材典型等特点, 同样运用了举例说明、正反对比等手法, 不同的是《滴水穿石的启示》从一种自然现象谈起, 得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取得成功的道理, 而《打开学问的另一扇天窗》是从国人学英语会说不会用的社会现象谈起, 引出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的事理。

2. 根据读写方法, 顺水推舟

《诺贝尔》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这篇课文的最后有一道作业题: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 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教学时, 我利用这个问题来做切入口, 并且贯穿全文的教学。学生经过当堂读写, 已经掌握了诺贝尔小传的写法, 然后我出示诺贝尔的自传内容, 让学生评价, 大家都认为写得不好, 没有写出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这时, 我才告诉大家这是诺贝尔自己写的, 看到大家为诺贝尔的谦虚惊叹不已, 我随即布置作业:“站在不同的角度, 会认识到不同的诺贝尔。诺贝尔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 不是我们今天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能完全涵盖的。老师推荐大家阅读《诺贝尔传》, 相信通过阅读, 你还能为诺贝尔写出不同角度的、同样精彩的小传来!”

篇4: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初探

【关键词】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窗边的小豆豆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2011版新颁《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曹文轩先生也曾说过“老师的责任,就是将好书推荐给孩子,教他们怎样辨别图书,怎样培养一种优质的阅读姿态。”由此可见,我们老师必须发现并向孩子推荐好书,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那么开设“导读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1]那么如何进行导读课教学?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一节导读课要注重两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适时指导阅读方法。

一、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导读

导读课的最主要目标应该是“教给学生读懂整本书的方法,激发兴趣引发阅读期待”。如果在导读课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书本的基本内容,甚至部分精华,而且也大致领悟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么,学生的阅读期待又能剩下多少呢?他们又有几分兴趣想去读懂这本书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要呈现太多的结果,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这样,学生对书本的阅读兴致会更高些,从而将“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如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引导孩子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变“要我读”为 “我要读”。[2]首先,我出示巴学园的图片加相应背景音乐,且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巴学园,让孩子感知这所学校的奇特,从而导入要推荐的书《窗边的小豆豆》,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其次,我巧妙创设情境,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本书第2个故事中的三个精彩片段,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这三个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学生不仅为故事情节所吸引,还从中认识了一个淘气、顽皮、好奇、好动的小豆豆。这一人物形象使学生既感亲切又十分同情,再出示长大后的黑柳彻子图片、引导学生看封底,了解长大后的小豆豆即作者的卓越成就,联系小时候的小豆豆的形象,强烈的对比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此时,他们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小豆豆,一个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为什么成年后会有如此惊人的变化,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呢?这样就让学生非常想了解小豆豆的成长历程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和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的阅读期待也为后面的精读指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我又通过让学生看目录导读,激发阅读热情,一个个标题,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在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紧接着我选择一个故事《真是一个好孩子》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激发阅读欲望。让学生了解小豆豆由于好奇心而干出了许多让人发笑的事以及面对小豆豆的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时小林校长的做法,从而感受小林校长独特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再一次激发学生对巴学园的向往;最后,通过介绍,向学生推荐小豆豆系列丛书,让导读更深一步,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从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入手导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3]小学生145万字的阅读量,如果教师篇篇导,本本导,部部导,即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精力。“导读”一词中的“导”就是导方向、导途径、导方法,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举一反三地阅读同类作品。因而在导读课中,我们要渗透读书知识、读书方法的介绍,读书习惯的养成。

(一)教会学生怎样从封面、目录、书脊、封底了解一本书

例如我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先观察书的封面,了解书的作者,再看封底,封底上往往会有一些对一本书的评论或作者的一些介绍等内容,这本书就是对作者黑柳彻子的一些介绍,接着再引导看书的目录,了解了故事内容,从而让学生明白从封面、封底、目录中能得到不少信息,以后拿到一本新书,可以通过看封面、封底、目录对一本书做初步的了解。

(二)教会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

在导读课中,教师也不应忘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及读书知识、读书方法等的渗透和读书习惯的培养。例如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中,我带学生去细读了书中一个小故事《真是一个好孩子》,并从中引领学生通过说读书感悟、赏故事语言、品故事人物三方面来阅读故事,在精读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读书方法,在赏析人物、认识小林校长时,我则采用自由读,然后让学生勾画重点词句来品读的方法,感受校长的与众不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点亮儿童课外阅读的路上,我们永远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我们应该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让学生“悦读”起来,从我们开始,从我们的孩子开始,我们也将共同前行在阅读的路上!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篇5:西游记课外阅读课

走进《西游记》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预设目标:

1、通过阅读《西游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阅读准备:

学生自带《西游记》。

三、阅读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1、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我们除了学好课本外还要多读课外书。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你知道哪一部?

2、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其中的一部名著,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

3、这部名著是?关于这部著作,专家评价:

《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奇书。

如果没有《西游记》,古代神魔小说将黯然失色。

(二)指导略读,整体感知

1、学生展示手中的《西游记》,说说是什么版本?这本书由几个部分组成?(前言、简介、目录、正文,后记)

2、指导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3、快速略读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

生交流,师适当引导个别学生介绍精彩故事的部分情节,引起阅读兴趣。

(三)精读片段 贯穿全书

1、指导精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精彩片段,抓题眼产生疑问读懂其中的人物和精彩的情节。

⑴ 交流描写白骨精“三变”的句子,穿插介绍原著的精彩描写,体会原著的精彩,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⑵ 交流描写孙悟空“三打”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情节描写精彩的特点。

2、体会全书反复叙事的写法。引导可用精读的方法读《西游记》中其它精彩故事。

四、鼓励探究 拓展延伸

1、讨论:唐僧师徒各有特点,你欣赏谁?为什么?

结合理解三藏做事有恒心的特点。

出示原著中描写猪八戒的句子,鼓励课后探究阅读。

2、介绍不同时代的不同的人对《西游记》不同的解读。

篇6:《西游记》课外阅读题

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2.《西游记》,长篇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 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大唐西 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玄奘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3.《西游记》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12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第1至7回,写石猴的出世、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重点是大闹天宫.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l3回至l00回故事的主体,写唐僧赴西天取经,一路上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又得小白龙化作白马背驼,他们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修成正果。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4.《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这个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做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获罪下凡,误投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在高老庄抢占民女。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猪八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8.沙僧也叫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金身罗汉。

9.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10.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嫉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 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 ;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法名是沙悟净。

11.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金蝉子 转世投胎作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12.《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写出四个即可)

1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是:大闹天宫。通过“大闹天宫”这一段精彩描写,我们不难发现,作品的象征意味是很深浓的。天宫是人间朝廷的代称;玉帝是封建皇帝的化身;孙悟空是人民意愿的化身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代表。

14.孙悟空自号齐天大圣。当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杀至花果山,历数了悟空的数条罪状后,悟空答:“实有!实有!”这又给孙大圣的形象抹上一笔亮丽的色彩,那就是敢作敢当。

16.第八十一难是在通天河被老鼋翻落河中,弄湿经卷。17.填人名,【1】补足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2】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18.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什么?或者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何种追求?【反对压迫,追求平等,追求自由、民主】

19.列举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例即可。【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四个即可【乌鸡国车迟国 女儿国 玉华洲天竺国】 你能写出几句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吗?【例如: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等】 20.唐僧看不出妖怪的种种变化,除了因为他是肉眼凡胎之外,还有哪些原因是不可忽视的?【本性愚钝、忠奸不分,又受了猪八戒的调唆。】

21.唐僧驱逐孙悟空之后,出现了“真假美猴王”一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美猴王”?【唐僧师徒生了二心,内部不团结而至。】

22.《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昏庸无能,不辨忠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23.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24.你认为《西游记》中哪一章节写得最为精彩?为什么? 【(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2)、我认为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因为它很曲折、生动。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篇7:课外阅读课基本课型

(1)读物推荐课

这种课型,就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内容做简要的介绍,或通过朗读精彩片断,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到精彩动人之处时戛然而止,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同时,学生间也可通过互相介绍自己所喜爱的文章、书籍,交换阅读。

(2)方法指导课

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这一阵地,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选择书籍,怎样阅读一本书,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浏览性阅读、吸收性阅读、细品性阅读。

(3)读书笔记课

这类课型,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画批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从而使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作品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读物欣赏课

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读、背诵片断、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5)表演汇报课:

学生表演自己读过书里的一个角色,背他的语言,说故事背景,表演给其他同学看.(6)读书论坛:

篇8:初中开设“课外阅读课”浅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 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由于初中生年龄不大, 自控能力较弱, 加之学习任务繁重, 要在他们当中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只是一般的布置而不想方设法去“逼”他们, 不去检查、督促他们, 不去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那结果只能是流于形式, 收效甚微。

怎样才能使课外阅读收到应有的效果呢?笔者认为, 开设“课外阅读课”是必要的措施。

这里所说的“课外阅读课”, 是指利用课堂教学或活动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它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检验、巩固、扩大课外阅读的效果。

上好“课外阅读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时间要有保证

师生都要善于“挤”时间。“课外阅读课”的基础是学生在课余和节假日根据老师的布置和安排阅读一定量的课外读物。节假日中, 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问题不大, 关键是自觉。平时教师则要更新教学观念,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让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 从而有一定时间去阅读课外读物;同时教师安排的课外阅读内容要适量, 让学生只要“挤一挤”就有时间完成阅读任务。

课表上没有“课外阅读课”, 时间从何而来?一是从语文课中挤。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本来就很紧, 再从中抽时间开设“课外阅读课”似乎很困难。但这并不等于没有可能, 只要我们授课方法恰当, 尽量去“挤”, 时间总会有一点的。二是把“课外阅读课”与社会实践课、团队活动、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结合起来。只要教师科学安排, “课外阅读课”的时间是可以有保障的。

第二, 目标要明确

目标是整个活动的指导思想, 也是活动的最终目的。只有目标明确, 整个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每学期初,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教材要求、阅读条件等, 在征求学生意见之后, 明确本学期课外阅读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这些目标不仅要有“双基”训练的一些显性目标, 也要有思想品德等方面的隐性目标, 如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革命传统教育, 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

第三, 计划要周密

每学期初, 教师要精心编制课外阅读计划。教师要根据一学期的课外阅读目标和内容, 按主题划分若干个阅读单元, 并把一学期的课外阅读的总目标, 每个课外阅读单元的具体目标、内容 (书目) 、活动形式、时间安排等形成书面文字, 印发给学生, 使他们心中有数, 早作准备, 以确保“课外阅读课”顺利进行, 收到预期效果。

第四, 教师准备要充分

每个单元的活动, 教师要有充分准备。一是, 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内容健康的好书。除了教师推荐的读物外, 学生可能会有其他一些读物, 教师要了解学生身边有哪些课外读物, 发现内容不健康的, 应禁止学生阅读,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读内容健康的好书。二是, 教师要做好协调工作,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书读。三是, 教师要尽量将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都浏览一遍, 有的甚至要精读, 对学生读完后可能产生的一些想法以及可能形成的一些观点进行预想, 甚至深入学生中进行了解, 以便及时指点和“课外阅读课”上进行引导、点评和总结。四是, 教师要做好“课外阅读课”活动的其他有关准备工作, 包括辅导学生去组织活动, 必要时还要当好“导演”, 做好后勤服务。

第五, 形式要多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才能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根据阅读内容不断变化“课外阅读课”的课堂活动形式, 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第六, 要建立激励机制

无论是哪种课堂活动形式, 都必须引进激励机制。每次活动都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评判, 教师给予辅导。学生评判一般组织评议组, 由教师和3~5名学生共同组成, 以学生为主。评议组要广泛听取意见, 对学生评定的结果, 教师应予尊重, 如有不同意见, 可以让学生复议。对评议组评出的优秀读书个人、优秀课外阅读小组、优胜方, 该表扬的表扬, 该奖励的奖励。还可以组织优秀读书笔记 (或征文) 展览等, 这些都有利于调动学生动手 (摘抄、写作) 的积极性。

几年来, 笔者试着在所教班级开设“课外阅读课”。实践证明, “课外阅读课”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又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不仅使他们开拓了视野, 扩大了知识面, 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也使他们锻炼了胆子, 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还让他们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从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课外阅读课”和语文等课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篇9:西游记课外阅读课

悠悠一部“城南事”走进千百孩子心

——从“课外阅读指导研讨会”看学校有效教研

2007年11月,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在校内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现撷其“精要”展示给大家,以期给现行“疲软”的学校教研以一定的启迪。

设计理念:

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

1、 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 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

3、 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两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 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3、 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

(一) 走近林海音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展示林海音的照片,大家一起说出她的名字好吗?

生:林海音

师:那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她的相关资料?

生: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

生: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出版了18本书。《城南旧事》是其中很著名的一部。

师:那么,她的这本《城南旧事》是本怎样的书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读书摘录卡。

(二) 交流《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

师:谁来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1: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 ,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巡警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生2:(略)

师:(发现学生在总结主要内容的时候,普遍比较嗦,而且,有的孩子抓不住重点。)来,大有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大家浏览一下,目录中的六个故事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生:没有。

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方法来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出示:合并法。

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具体,但是不够简练,那么仔细看,是谁把这六个故事串在了一起?

生:英子。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准共同点简练概括。请大家再试着来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主要讲了小英子和惠安官的秀贞,被赶出家门的蓝姨娘,草丛里那个没有办法只得做小偷的年轻人,以及奶妈宋妈,身染重病,过早去世的父亲之间的故事。随着这些人的离去,英子也渐渐长大和童年告别。

师:如果一本书的每个故事之间联系紧密,彼此有因果关系,那么我们该怎么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引出概括主要内容的另一种方法——要素串连法)

(三)交流对精彩句段的感悟

师:读一本书,仅了解主要内容还远远不够,还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那么,林海音为什么要写这本《城南旧事》?

(指学生说说。)

师:咱们听听林海音自己怎么说的,想想你听出些什么?播放《城南旧事》电影开篇作者的一段自白。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淡淡的忧伤。

生:她对童年的怀念。

师:声音是能传达自己的情感的,那么我们也来学着用声音表达自己对文字的感悟,请大家准备几分钟。要求每朗读完自己喜欢的句段,用几句话说说自己的感悟。

(学生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注意该采用什么方法去体会。_

教师总结:在欣赏精彩句段的时候,不仅要抓住修辞和重点词语,还要注意把心放进文中捕捉作者的感受。

(四)交流对书中人物的看法

师:这本书中不仅有精彩的句段,还有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谁来说说这本书中都有哪些主要人物?谁来评点一下?

学生主要点评了宋妈、英子、秀贞、爸爸。

当点评到草丛里的年轻人时,出现争议。

生1:我和英子一样分不清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

生2:他是为了母亲和弟弟才去做小偷的,他是善良的,我觉得他不是坏人。

师:那我们听听在座的家长的评点吧!指几个家长做点评。

教师总结: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我们很难用好和坏判断一个人。草丛里的年轻人是一个本性善良,但是做了错事的人。以后在点评人物的时候注意抓住他性格、身份的特点,仔细从他做的事情里了解他的品行、精神。

(五)唱《送别》,话送别

师:这本书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咱们一起唱一下这首歌。(播放音乐)

师:歌唱完了,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以《送别》为主题曲吗?

生:因为每个故事英子都会和一些人告别。

师:文中有几个送别的场面?

生:5个。

师:出示句子:

英子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

生:英子送别了秀贞和妞儿,送别了蓝姨娘,送别了草丛里的年轻人,送别了宋妈,送别了爸爸。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内容,出示句子:英子送别了___________。

生:英子送别了童年。

师总结:读书的时候,如果发现类似的描写,或者对比鲜明的句段,要注意进行比较, 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类似的送别场面,我就进行了比较阅读,这是老师做的读书笔记。

出示:《城南旧事》中几个送别场面的比较

(六)教师总结(略)

教后反思:

因为沉醉于《城南旧事》中那淡淡的忧伤和沉沉的相思,我喜欢这本书,更希望引领孩子们能走进书中,品味英子别样的童年生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手抄报、读书摘录卡的评选,目的是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会读书、爱读书, 让更多家长意识到亲子阅读的意义,我邀请了家长参与到这节课外阅读课中来。

通过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主要想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相互启发,同时感受到老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对他们读书的关注。在整个交流中,我注意到了读书方法的指导与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品评句段的方法,点评人物注意从哪些角度入手等等。最后,以教师的阅读表作为例子,引导他们阅读时注意比较。

在教给孩子必要的读书方法的同时,我注意了读书兴趣的培养。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呢?我引导孩子学唱《送别》,为自己喜欢的章节插图。上完这节课我和孩子们观看电影《城南旧事》,他们看着电影不由自主地喊出:那是西厢房的小油鸡!我知道书中的文字已经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他们已经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想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我觉得引导孩子们爱上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还需要我们付出太多的智慧和汗水!

篇10:课外阅读课内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朝阳读书活动

自去年来,我校根据上级<<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朝阳读书计划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我在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时,并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而是首先想到了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

就学生阅读的时间和对象,可以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是”例子”,那么完成了课内阅读教学后,就像数学教完了例题,还需要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运用,才算真正学会了这个例题体现的知识。因此叶老一再强调”必须在国文课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得到阅读经验的积累和阅读方法的运用,进而增强阅读能力。因此,我借“朝阳读书活动”的东风,有计划地进行了“课外阅读课内化”的读书指导实践。

一、扩展阅读,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

所谓扩展阅读,就是说我们在课内学习了某一篇文章,以此为一个点扩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的作品。例如:在教学鲁迅的《故乡》等课文后,指导学生阅读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在教学《选举**》一课后,指导学生阅读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在教学《家的序和跋》一课后,指导学生阅读巴金先生的《家》、《春》、《秋》。在教学《范进中举》、《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后,指导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红楼梦》、《水浒传》等我国古典文学作品。

在教学《读堂吉哥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课文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堂吉哥德》、《普希金诗集》等外国名著,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且我还在要求学生阅读具体作品时,作了如下指导:

1、介绍要求阅读的作品,点到即止,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2、指导学生了解阅读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思想及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4、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

5、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要求阅读的作品。

二、比较阅读,求得对课内知识的深化

学习了某一篇或某一类文章,可以找与之相似的文章来进行比较阅读。比如我们学习了鲁迅的<<社戏>>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臧克家的<<社戏>>,比较一下两者在内容,写作手法,主题等方面的不同;学习了<<范进中举>>,再去阅读<<变色龙>>,就可以领略中外两位大师在描写胡屠户和奥楚蔑 洛夫这两个人物时的相同手法,理解在”变”中写人物的艺术技巧。

三、提高课内教学效率,使课外阅读进课堂

一般的课外阅读是在课堂外实行,缺少了老师的及时指导和监督,可能会流于形式。特级教师魏书生“每个学期120课时的语文课,他用了不到50课时就教完了,剩下时间则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反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我也借鉴魏老师的做法,在一个较好的班级里搞过为期一学期的大胆尝试.在时间的安排上,把每周用于学习“例子”的5课时压缩为4课时,挤出的1课时用来做“习题”---带学生进图书室。在这里,学生自选书籍,埋头吟读,我则细心倾听他们的阅读感受,指导其写好读书笔记。此外还组织每月出“课外阅读手抄报”1期,出“读写园地”板报1次。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养成了坚持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是什么呢?王德俊老师有过精要的概括:“这个过程是:老师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弄懂弄透课文和从课文中学得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方法和规律,再指导学生运用这些东西去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从而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我有意识地经常在课内教学中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积极地指导学生运用于课外阅读.小到读一篇课文,归纳中心,概括段意,划分层次,总结优点等方法,大到某类文体的阅读方法,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等等。还要求学生养成查字词典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摘录词句写读书感受的习惯。当学生在课内掌握了这些方法,再按照前三点要求去课外阅读时,就如鱼得水,大大增强了阅读效果,做到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上一篇:龙山区食安办2011年总结2012年计划下一篇:吕良彪:达能的“中国战略”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