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阅读指导教案

2024-04-22

西游记 阅读指导教案(通用10篇)

篇1:西游记 阅读指导教案

《西游记》阅读指导教案

执教者春晖外国语学校沈秀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西游记》,懂得阅读原著的好处,培养阅读名著的习惯。

2、精读节选部分《美猴王》,梳理情节,理解赏析美猴王的形象,学习其勇敢机智,一心为众等精神。

3、学习批注的方法,品味语言的特点,激发阅读兴趣,促进课文延伸阅读。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选择阅读,进行批注,分析美猴王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走近名著

1、ppt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耳畔响起熟悉的旋律,大家知道这是那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么? 《西游记》

2、我们都看过《西游记》,你能告诉我在你脑海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情节么? 例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

4、我特别喜欢孙悟空,小时候总是模仿他的样子,我这里有一张孙悟空的剧照,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吗?ppt2(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入手)

有一双火眼金睛,眼睛炯炯有神——从眼睛 身穿铠甲,很威武 肩扛着金箍棒„„

5、我们七嘴八舌的说了不少,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原著中队孙悟空是如何描述的,请看:ppt3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眉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龇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你觉得我们描写的好还是原著好呢?原著 原著到底那你好呢,请你来说一说? 诗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

原著抓住了孙悟空的特点,进行描述,“亮堂堂”“光映映”写出了他服饰的华丽,“怪眼似明星”运用比喻,写出了他目光炯炯„„ 语言简洁精炼。

小结:原著文字真有魅力,所以说啊我们对名著的了解不能仅止步于电视电影,更应该读原汁原味的,才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二、精读片段

1、有多少同学读过《西游记》的原著呢?举手告诉我。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你们平时阅读有什么方法呢?

例如:浏览目录,了解大意。

浏览《西游记》的目录我们就可以知道大概分为三个部分:石猴出世,大闹天宫;师徒结缘;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例如:读到精彩的划下来

例如:读到精彩的再读一遍——回读 „„

2、看来大家平时也有很多阅读的方法,今天我们选择其中的精彩有趣的片段《美猴王》展开阅读,向大家推荐阅读方法。Ppt4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朗读,了解故事梗概。Ppt5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仙石迸裂,【】,石猴在山间生活,众猴兴起寻源流,石猴【】,发现水帘洞天,石猴携众搬家,【】,遂称美猴王。

阅读过后一起将内容补充完整。石猴出世、自建探泉、被拥为王

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对《美猴王》有了初步的了解。【板书】通全文,初步了解

3、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感觉到这部名著浓浓的文言气息,可能阅读的时候有点小麻烦,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读注释 对,当我们都这样的古典文学时可以借助注释加深对原著的了解。当然在阅读过后也可以与电视剧做个比较。

【板书】读注释,加深了解 看电视,比较异同

4、那你现在是不是觉得我们已经读完了呢,很多时候,到这里我们就结束了,但今天我们的阅读才正直开始。选择精彩的篇章精彩段落细细品读,向大家推荐一种实用的阅读方法:批注法。

Ppt6: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理解,谈感受, 做评价,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6、像《美猴王》这样的小说,我们可以从环境、人物、情节入手,咀嚼消化。我在阅读的时候摘录了下面这段话,也做了几个批注,请你来读一读,试着做一条批注。读一读,你读出了都什么?

Ppt7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例如:句子短小,形式相近,读起来朗朗上口。(指导从句式的角度)文中抓住“食”、“饮”、“采”、“觅”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石猴在山间寻觅食物时活泼自在的情形,表现了它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指导从描写的角度,抓动词)

“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中“伴”、“群”、“友”、“亲”几个字看出,石猴与山林中的各种动物关系亲密,表现了它的勇敢、友善。(指导从修辞的角度,排比句;从用词的角度)

小结:我们做的这几个批注主要是从理解赏析这一方面入手的,我们可以通过句式、修辞、用词、描写等角度来做批注。

7、学以致用,请你仔细阅读文章,选择两处做好批注。例如:“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经跳入瀑布泉中„„”这句中从几个动词“瞑目”“蹲身”“纵”“跳”等词看出时候石猴勇敢,胆识过人。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从言语中可以看出时候急躁,但又很自信,勇敢。

“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从“我们”“都”看出时候关心猴子们,找到水帘洞后希望一起享福,心系众猴。„„

8、我发现大家读的真细心,做出了精彩的批注。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家赵丽宏读了《西游记》后所写的话。ppt11七八岁的时候读《西游记》,总觉得自己就是孙悟空,常常是边读边手舞足蹈,恨不得立时就学会七十二变,变成一只鸟飞到云里去,或者一个跟斗翻出十万八千里,见识一下遥远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这是读书之后的感受类似于我们平时写读后感。另外评价方面例如“西游记真是不错的小说”

9小结:回顾阅读方法,西游很精彩,你想继续看么?

三、课后作业ppt12

1、再读《美猴王》对其中环境描写的语段做两个批注。

2、阅读全书(1-2个月)通读全书,讲好故事 精读批注,写读后感

 选做:为西游记写一段阅读推荐词

篇2:西游记 阅读指导教案

宁强县南街小学 徐立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 会阅读古典文言名著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3、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阅读准备:

学生自备《西游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提到《西游记》,我想大家都熟悉,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神话小说,深受人们喜爱。尤其那个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一定会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

二、讲解名著,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手中的《西游记》,说说是什么版本?这本书由几个部分组成?(前言、简介、目录、正文,后记)

2、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的?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3、快速浏览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

4、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请看看老师记忆中的趣人妙事——(播放精彩片段)

5、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

6、学生代表发言。

三、精读片段,贯穿全书

1、精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精彩片段

① 交流描写白骨精“三变”的句子,穿插介绍原著的精彩描写,体会原著的精彩,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② 交流描写孙悟空“三打”的句子。

2、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点和情节描写精彩的特色。

四、整篇阅读,讲究方法

1、要把整部小说看完,实属不易,更何况有的是文言版的呢?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推荐给大家?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整本原著——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③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④遇到不懂的打个问号,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也可以请 教别人。

刚才大家在读懂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扩充了故事内容,丰满了人物形象,这正是读经典片断的一种方法。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和演员六小龄童也和大家刚才一样,认真读懂原著,结合实际发挥想象,也拍成了大家喜闻乐看的《西游记》,下面我们来欣赏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被压下五行山”的片断,经历导演与演员想象的过程。

6、刚才大家所讲的片断和导演所拍的电视片断,多么详尽,多么精彩,然而,《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却仅仅用了239个字,多么的精炼呀!下面请再回到原文中,好好品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五、鼓励探究 拓展延伸

1、讨论:唐僧师徒各有特点,你欣赏谁的什么特点?为什么?结合理解三藏做事有恒心的特点。出示原著中描写猪八戒的句子,鼓励课后探究阅读。

2、介绍不同时代的不同的人对《西游记》不同的解读。

篇3:《西游记》导读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名著导读课关键就在教师的“导”, 所以我们应该在“导”上下功夫, 在“导”上做文章, 课堂上应尊重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充分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教师只起组织、帮助、引导、监督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阅读名著, 并终生受益。

教学创意:本教学设计以重要人物的解读和片段的赏析带动学生对整部小说的阅读;通过问题的设计,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结合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提出批判性意见, 并以此引发辩论和思考, 从而激发阅读兴趣。为此, 本导读教案设计了六个环节。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对《西游记》应该非常熟悉。可是他们大多只是对人物基本了解, 对故事情节大体熟悉, 而对《西游记》的思想内涵等认识不够深刻、全面, 因此必须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和欣赏, 提高其文学修养。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解读主要人物;通过人物的解读、片段的学习, 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 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通过人物的解读和片段的学习, 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方面:重读《西游记》, 收集评论《西游记》人物形象的资料, 以便启发学生有效地阅读和欣赏;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片段。学生方面: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本书, 并做读书笔记卡及名著欣赏记录卡 (见附录) ;撰写课本剧《三打白骨精》, 并进行排练。

导读设计:

一、整体感知, 全面了解

1.介绍你了解的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

2.作家补充介绍。吴承恩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性敏多慧, 博览群书, 为诗文下笔立成, 清雅流丽, 有秦少游 (观) 之风。复善谐剧, 所著杂记几种, 名震一时。” (《淮安府志·人物志》) 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屡试不中, 直到45岁才得了一个岁贡生 (地方官学选送国子监学习的生员) 。60多岁时, 因家贫母老, 无以赡养, 谋了一个浙江长兴县丞。由于不愿向上司折腰, 不久又拂袖而归。晚年写了《西游记》。其他诗文著作很多, 死后大多散失了。后来, 他的亲戚邱正纲收集他遗存的诗文, 编成《射阳先生存稿》4卷。

3.成书情况补充介绍。《西游记》故事起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 (即今印度) 取佛经这一真实事件。为了求解经义, 玄奘出游17年, 行程数万里, 九死一生, 历尽艰难险阻, 取回佛经657部。他传奇式的经历, 在异域的奇特见闻以及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玄奘回国后, 曾奉皇帝命令口述沿途见闻, 后由其门徒辑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此后, 佛教徒为了扩大影响而对取经故事着力渲染, 使之日益神奇。到了元代, 西游故事基本定型。吴承恩正是在上述文学遗产的基础上, 写出了这部不朽的著作。

4.以小组为单位, 对全书的内容结构进行讨论交流, 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面内容, 进一步明确全书的内容结构。

《西游记》共100回,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 一路降妖伏魔, 化险为夷, 最后到达西天, 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艺术结构上, 全书经纬分明, 严谨完整。全书由大闹三界、取经缘由、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既是有机联系的艺术整体, 又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每一部分也由各有起讫相对独立的若干小故事组成。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 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 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 热闹非凡, 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 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 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 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徒弟, 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终于取到了真经, 修成了正果。全书以唐僧师徒取经为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 把数十个小故事串联起来, 其中大闹三界是序幕, 取经缘由是过渡, 西天取经是主体。

二、大话西游, 解读人物

1.感知人物, 西游故事比拼:简明扼要地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 然后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每人限时2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重温西游记当中的精彩片段, 加深他们对人物的了解, 为后面人物深度解读做铺垫。)

2.品评人物, 交流阅读体会:请选择一个精彩片段或你最喜爱的片段, 谈谈你对《西游记》中某个人物的认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倡导个性化体验, 鼓励他们提出批判性意见, 初步解读人物。)

3.比较人物, 掌握鉴赏方法:分别从身世、行为、语言上比较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异同?然后把孙悟空与唐僧对待妖怪的态度也进行比较, 看看有什么不同, 并深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1) 介绍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法是阅读鉴赏的重要方法, 它是指将同一作品中的不同人物, 不同作品中的同类人物拿来比较, 通过比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提高自己的比较鉴赏能力。当然, 不仅在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时可以运用比较法, 在分析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主题思想时, 也可采用比较法。

(2) 分小组进行讨论, 然后班级进行交流, 教师应注重比较鉴赏方法上的引导, 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4.探究人物, 深度解读人物:孙悟空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 又有猴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 三位一体, 怎么理解?

要点提示:孙悟空是神话中的英雄人物, 但作者创造这个人物却有着现实生活广泛而深刻的依据。这个神话人物非同一般, 他是一只天产石猴。于是孙悟空这一典型就有自己显著特色:他是猴, 是人, 又是神。猴, 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 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 表现了他的传奇性。理解孙悟空这一典型, 不能离开猴、人、神三者。因为三者在孙悟空身上互相渗透、融合──也就是说孙悟空是生物性、社会性和传奇性互相渗透、融合的结合体。太过强调其中任何一面, 都不能很好把握这一典型形象;失去了上述三者中任何一方面, 孙悟空也就不存在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物的感知、品评、比较、探究, 完成对主要人物———孙悟空及其他人物的解读, 并且让学生初步掌握比较这种鉴赏人物的方法。)

三、片段赏析, 概括方法

1.表演课本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2.自由评说表演, 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故事精彩传神地表现出来?

要点提示:应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气等展现人物性格。同样, 在进行名著阅读鉴赏分析人物形象时, 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

3.阅读选文, 思考以下问题:请你找出文中描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逃”、唐僧“三拦”的语句词语, 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对人物进行分析解读。

要点提示:这三次描写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 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 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 把故事推向高潮, 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做了铺垫。

4.概括阅读、欣赏小说的方法。

要点提示: (1) 首先要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内容情节等。 (2) 其次要把握住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结合文章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原因。 (3) 品味精彩的语言, 掌握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即主题思想) 。

四、拓展激趣, 课堂总结

1.戏说歇后语:孙悟空的金箍棒— (能大能小) ;孙悟空遇唐僧— (有理说不清) ;孙悟空守桃园— (自食其果) ;孙悟空的脸— (说变就变)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 (折腾个没完) ;孙悟空封了个弼马温— (不知官多大) ;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聚精会神) ;白骨精骗唐僧— (一计不成, 又生一计) 。

2.名著对对碰:请你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上联, 用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对出下联。

3.知识拓展坊:除了《西游记》, 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你了解其内容吗?

4.结束语。

五、课外延伸, 作业布置

查找《西游记》的相关资料, 选择一个专题进行小课题研究, 可以对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或对小说中的精彩情节或人物进行研究, 然后把研究成果写成一篇1 000字以上的研究性小论文。

附录:

篇4:阅读《西游记》令我惊奇不已

我写关于《西游记》的书,有很大的偶然性。对《西游记》的深深喜爱和持久兴趣是基本的原因,但我所学的专业先是经济学,后是国际关系,仅仅对《西游记》感兴趣并不足以使我去写一本关于《西游记》的书。写作这本书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阅读《西游记》,是一个常常给我带来新奇之感的过程。

这本书的写作,总体上说有两个契机,但从根本上说,背后引导我的是在阅读名著时感受到的思想上的惊奇。

2003年秋天,我在清华大学攻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选修了美国圣约翰大学谷李军教授开设的政治学思想史课程。课程进行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挖掘我们的潜力,或者引领我们在思想史的海洋中做更有趣的远航,谷教授组织了一个课余兴趣小组,讨论一些比较“奇怪”的东西。一次,谷教授提出讨论《西游记》,我感觉很诧异:虽然自己一直是《西游记》的爱好者,这部书也反复读了很多遍,但觉得《西游记》被放到思想史的范畴中来讨论,匪夷所思。

谷教授组织讨论的方式很有意思,他并不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让我们尽情地讨论、自由地发挥,从中追寻各自觉得有意思的方面。因为对《西游记》的故事很熟悉,我在那次讨论会上说了很多。谷教授在讨论过程中提到了几个要点,对我触动很大。他问了以下一些问题:(1)孙悟空的本性是什么样的?孙悟空是石头化生,并无本性,是什么引导着他的人生,他的命运是在往哪个方向走?(2)妖怪与神仙的区别在哪里?(3)孙悟空通过取经这条路获得了正果,其他妖怪走这条路是不是也能成正果?(4)取经队伍的组合是否合理?这个组合给人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谷教授并没有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只是“狡猾”地微笑,看着我们对这些问题争来争去。讨论是令人兴奋的,从晚上六点多开始,差不多到晚上11点钟,我们才离开。

我觉得谷李军教授试图讨论的重点是一个宗教问题,即精神皈依的问题。在他看来,取经不只是路上的历程,更是一个朝圣之旅。一个像孙悟空这样的特殊生命体和曾经的反叛者,最终实现了向宗教的皈依。这个皈依是如何实现的?为什么孙悟空会走向这样一条道路?这就成为政治哲学中的一个大问题。从而有了被放入政治学思想史的课程中来进行讨论的理由。

由于教育背景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差异,我始终不太重视《西游记》的宗教含义方面,更倾向于以一种世俗的眼光来看待这部名著。这次讨论激发了我,试图更深入准确地把握原著的细节,把书中原来一些相隔很远,看起来没有什么关联的部分联系起来。这像是在进行一个复原的过程,即把作者有意打散开来的东西,重新拼接起来。当这样去阅读《西游记》的时候,有两个事实对我触动很大。

一个事实是,孙悟空上天做官时的心情其实是“很高兴”的。当太白金星第一次宣悟空上天做官时,悟空的反应是“大喜”道“我这两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却就有天使来请”。并“急整衣冠,门外迎接”,对太白金星还要“安排筵宴款待”。太白金星第二次下界宣他上天做齐天大圣时,悟空的反应依然是十分高兴:

悟空道:“来得好!来得好!想是前番来的那太白金星。那次请我上界,虽是官爵不堪,却也天上走了一次,认得那天门内外之路。今番又来,定有好意。”教众头目大开旗鼓,摆队迎接。大圣即带引群猴,顶冠贯甲,甲上罩了赭黄袍,足踏云履,急出洞门,躬身施礼,高叫道:“老星请进,恕我失迎之罪。”(第四回)

在齐天大圣府上任后,悟空的心态是“喜地欢天”。这样一种心态,与我早期心目中根深蒂固的那种猴王藐视天庭、蔑视权威、充满反叛精神的印象实在相去太远太远。

另一个事实是,《西游记》第十四回中。刘伯钦在向唐僧介绍五行山的时候,说了如下的话:“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这样的说法,显然是吴承恩有意安排的。他这样的安排,就不得不让人思考作者对大闹天宫的真实态度。他故意说大闹天宫的时间和王莽篡汉同期,可以说有照应的意思,也就是说上界不安,人间自然不宁。虽然我们不能由此下结论说,吴承恩反对孙悟空大闹天宫,但他对大闹天宫的行为并不是无保留地完全赞赏,应该是显然的。

对这些事实的认知,颠覆了我对孙悟空和《西游记》的很多看法。在认真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更妙的是,所有这些伏笔都以一种逻辑上非常一致的方式完美地连接成一条隐藏的线索。

这条隐线的根本,是被人们所忽视的发生在孙悟空身上的性格变化。我具体地把孙悟空的性格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无性阶段、生性阶段、收性阶段和更高层次的无性阶段。这四个阶段在赵义良博士的文章中已有清楚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发生在孙悟空身上的这个变化,与社会科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即“人的本性及其在社会中的行为”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从而与我过去所学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挂上了钩。

从《西游记》原著中发掘出孙悟空的性格变化历程之后,我也积极地与他人交流这方面的想法。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对孙悟空的性格,人们存在着普遍的误解。一次跟一位朋友谈到孙悟空,我说悟空一开始的性格是“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那人感到很诧异。实际上,这是《西游记》第一回中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面前对自己性格的描述。

我觉得,只是在发现孙悟空的性格变化过程,并对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一个比较深入的把握的时候,才可以说自己初步读懂了《西游记》这本书。

这个时候,写作这本书的第二个契机出现了。

2007年夏天,一次在食堂吃饭。与我所在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教授聊天,不知怎么说到《西游记》上面,我顺便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张教授很感兴趣,说你干脆在所里做一次讲座,讲讲你对《西游记》的研究。7月初,我在亚太所做了一次关于《西游记》的讲座。我的同事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各不相同,知识背景也有相当的差异,但他们都非常感兴趣,一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西游记》这本书中有这么多有趣的东西令他们感到惊异,这个反响也出乎我的意料。

在这次讲座中,我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作为讨论的引子: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时与取经之时,实力是否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吴承恩对大闹天宫持什么态度?赞成还是反对?

为什么天庭让悟空看守蟠桃园,为什么让他拜唐僧为师?这两件事有什么共同之处?

金角、银角是如何成妖的?

取经路上,孙悟空为什么经常找一些不相干的神仙帮忙?

降妖伏魔的过程似乎重复很多,为何要如此重复,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发生的是什么样的变化?

到达西天时,九九八十一难怎么少一难,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悟空成佛后,头上的金箍为何自动消失了?

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政治哲学问题,是一个我们如何从白纸一张的生命体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的问题。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个体的成长背景,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西游记》的范畴来说,这就涉及到天庭体制的特点,以及在这个体制下众神的行为模式,和在这个背景下孙悟空的成长过程。在天庭体制下,也存在着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张力,这样,体制与反体制、体制的破坏、重建与转型,以及当前学界热衷谈论的身份认同问题,都以一种很特殊的方式被深刻地触及。

使大家感到惊讶的地方,不完全在于我表达的这些观点,而在于这些观点都是直接从《西游记》的原文中出来的。特别是,书中体现出来的孙悟空与观音菩萨、如来佛的关系变化过程,完全颠覆了他们以前对孙悟空的认知,也迫使他们不得不认识到,需要以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西游记》这本书。

主持讨论的张宇燕教授,觉得这方面的内容如果不写成一本书就太可惜了。在他的鼓励下,我才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

从喜爱《西游记》,到探索隐藏在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背后很深的东西,直至最后写出《解码c西游记>》这样一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方面在于,应该如何去读一本书,特别是应该如何去阅读名著。

名著之所以能够使人上瘾、令人爱不释手,能够让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喜欢,并反复去读,就是因为它让人常读常新,读起来总有新的收获。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读的时候要用“心”去阅读。这样,读书的过程,就仿佛成了一个与作者谈心的过程。

从这种意义上说,《解码<西游记>》的写作虽然有两个重要的契机。但从根本上说,在其背后引导我的是思想上的惊奇。这个过程,就像是打开了思想上一扇又一扇的门,直到最后,走入作者提供给我们的那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欣赏那无比美丽的风景。

篇5:西游记阅读指导

一: 默读法

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③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④遇到不懂的打个问号,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也可以请教别人。

经典片断----细读整本原著——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阅读方法指导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此课型有其现实性和针对性,是针对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收效却不大的现状而设置的。有如下读书方法供参考。

二:三读法

浏览性泛读。对浅显易懂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探求性速读。为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品味性精读。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佳词妙句,经过细嚼慢咽,将其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法

圈点勾画,作批注。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

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制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将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和背诵。

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四:边读边思考法

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脉络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一般包括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 践、畅谈收获等。五:列表阅读法

将《西游记》作品人物分成三个系列。(1)唐僧师徒系列(2)神仙系列(3)鬼怪系列 采用列表简述故事 六: 跳读略读法

跳读目录之后对不了解的内容或故事进行略读

附《西游记》阅读题

1、下面的对联各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_______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_________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游记》主要记叙唐僧师徒四人_______战胜各路妖魔鬼怪的故事。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

5、《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___________、孙悟空被封为_________、猪八戒封为____________、沙僧封为____________、白龙马封为____________。

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___,百变猴头_________,憨厚老成_________,阿弥陀佛是_________。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7、“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着出自四大名着之一的《________》,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_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_____,又唤______________,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_____。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_____。

10、分别简述沙僧、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11、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12、《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13、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14、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①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着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____________

作品名称:《___________》

②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篇6:西游记 阅读指导教案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阅读指导课正在各校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一篇文章的阅读指导还算轻车熟路,但对于整本名著的阅读指导还是比较手生,经过语文课本上的名著阅读指导方法自己进行了一番斟酌,又和其他语文教师进行了商讨,终于比较成功地完成了这一课,现对本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优点:

1、学生准备很充分,兴致极高,课堂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有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联唱;有精彩故事表演;有《西游记》知识竞答;还有竟猜歇后语……整个课堂轻松、愉快,讲台真正成了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2、在对人物的正确评价方面,学生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或太主观,或不全面,甚至是歪曲的,我便在同学们汇报各自观点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确实发现不了的地方,教师便结合事例进行补充(如对猪八戒的认识)。

3、教学中重难点处理比较成功,学生既对西游记的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有了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对整本名著的整体阅读和精彩片段的细读方法有所掌握,真正完成了阅读指导课的目标任务。

不足:

首先,应对能力较差。如因为紧张,课堂环节之间的过渡语显得很凌乱,有时还多次重复。其次,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短。因为怕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教学环节方面留下遗憾,因此刻意地去剥削学生的合作探究时间。

其次,新课程强调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整堂课来看,这点还不够融洽,有些生硬。

最后,就是课堂上的教法和学法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教师出示资料,对学生提问为主,对学生的思维有所限制。

篇7:《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八家中心小学 姜玉翠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读书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写作特点。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或青少版,养成作批注、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一、歇后语引入

孙猴子跳出水帘洞—— 唐僧的书-----唐僧的二徒弟—— 沙和尚挑行李-----猪八戒吃人参果—— 猪八戒36变——

这些有趣的歇后语都来自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西游记》。板书:西游记

二、回顾阅读方法

1、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当你拿到这样一本书,你通常是怎么读它?说说你的读书方法,或有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的。(出示课件)

(整本原著——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②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③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④遇到不懂的,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作批注或摘记。

三、整体感知

1、了解主要内容。

《西游记》是最受小朋友喜爱的一本书,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以说是男女老少无人不晓。之前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了这部《西游记》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好好的回味一下吧!那么谁来说说书主要内容是什么?(出示图片)

本书写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指山下,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和八戒、沙僧、小白龙护送唐僧,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西天取的真经。

2、师:你说得非常棒,老师相信其他同学通过阅读也一定都有所获,那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请看题

出示课件:

(一)选择题:(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玄奘B、玄明C、唐三藏(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 A、弼马温B、天蓬元帅C、卷帘将(3)《西游记》一书共有—— A、八十回B、九十回C、一百回(4)唐僧的坐骑小白马原本是——

A、东海龙王的儿子B、西海龙王的儿子C、南海龙王的儿子(5)《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是指——

A、孙悟空、猪八戒、小龙马B、孙悟空、哪吒、沙和尚 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6)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

A、十万八千里B、十万三千里C、十万里(7)沙和尚的法号是——

A、沙悟净B、沙悟能C、猪刚鬃(8)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 A、《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 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

教师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呀!你们真了不起!不过光知道这些可不行,我们得更深入地了解《西游记》,有兴趣吗?那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四、回味故事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1、《西游记》讲述了一个个惊险刺激、生动有趣的故事,你一定还记忆犹新吧?谁能来谈谈哪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为什么

教师总结:其实在取经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的神魔佛,但我们能一一细数吗?生(不能)我们应该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来谈,那《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都是谁?(出示图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谁?(小组交流讨论,每组最好抓一个人物来谈)

2、赏析人物 孙悟空:预设

(1)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强,有72种变化,一个筋斗云能翻出十万八千里。

(2)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

教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御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

(3)、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叫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猪八戒:预设

(1)猪八戒长得肥头大耳,样子很丑,我不喜欢。

(2)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高老庄又强抢民女。(3)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 沙僧:预设

(1)他太老实了。

(2)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唐僧:预设

(1)、唐僧的正派、意志坚定,能禁受住各种诱惑,一心向佛。(2)、他好坏不分,软弱。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教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教师总结:《西游记》中塑造的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其中以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最为鲜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当然除了师徒四人,书中还写到了各类神佛,大大小小的妖精,比如:

我们课后再一起交流,好吗?

五、归纳方法,指导阅读

同学们,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走进《西游记》!通过刚才的交流,我感觉你们都非常爱读书。但读书不是盲目地翻书,是要讲方法的。像《西游记》这一类的书,我们可以从精彩的故事和典型的人物两方面去了解、分析,感受人物的多姿多彩,故事的曲折迷离,把一个个人物和故事串联起来,那一个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充实的完整的大故事便展现在眼前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能运用方法,收获更大。

六、课外延伸,运用学法。

师:在我们的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像《西游记》一样优秀的作品像:(出示课件)《野生的爱尔莎》、《三国演义》、《红楼梦》《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草房子》。

师:

1、这些书都值得大家好好阅读,当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边读边想,希望同学们从小:以好书为伴 与经典同行

2、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地行动,你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快乐!

七、板书设计

《西游记》

篇8:西游记 阅读指导教案

走进《西游记》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预设目标:

1、通过阅读《西游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阅读准备:

学生自带《西游记》。

三、阅读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1、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我们除了学好课本外还要多读课外书。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你知道哪一部?

2、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其中的一部名著,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

3、这部名著是?关于这部著作,专家评价:

《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奇书。

如果没有《西游记》,古代神魔小说将黯然失色。

(二)指导略读,整体感知

1、学生展示手中的《西游记》,说说是什么版本?这本书由几个部分组成?(前言、简介、目录、正文,后记)

2、指导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3、快速略读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

生交流,师适当引导个别学生介绍精彩故事的部分情节,引起阅读兴趣。

(三)精读片段 贯穿全书

1、指导精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精彩片段,抓题眼产生疑问读懂其中的人物和精彩的情节。

⑴ 交流描写白骨精“三变”的句子,穿插介绍原著的精彩描写,体会原著的精彩,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⑵ 交流描写孙悟空“三打”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情节描写精彩的特点。

2、体会全书反复叙事的写法。引导可用精读的方法读《西游记》中其它精彩故事。

四、鼓励探究 拓展延伸

1、讨论:唐僧师徒各有特点,你欣赏谁?为什么?

结合理解三藏做事有恒心的特点。

出示原著中描写猪八戒的句子,鼓励课后探究阅读。

2、介绍不同时代的不同的人对《西游记》不同的解读。

篇9:高考文言文游记类阅读指导

一.游记的分类:记事描景《登泰山记》

抒情类《小石潭记》

言志类《醉翁亭记》

说理类《石钟山记》

二.景物描写:

1、角度:(1)形状、声音、色彩

(2)远近、俯仰(高低)、内外

(3)动静、虚实

(4)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2、作用:(1)交代游览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

(2)介绍游览的进程

(3)渲染气氛

(4)突出人物思想

(5)衬托人物心情。

三.游记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基础);议论、抒情(升华)

四、阅读方法:筛选——概括——比较——揣摩

首先,清楚文段所叙述的事情:何人游何景点,标明游踪

其次,找到文段所描写的景物 :看景物的特点、景物的变化

再次,注意文段所表现的人物 :性格、思想、行为、态度、品德、命运、影响

最后,领悟文段所蕴含的情感:对人、事、景的态度、感情;作者的人生态度、生活情趣。

五.文段形式的评价:包括评价手法和语言两个方面。

手法:

1、结构层次、文章(文段)的思路、线索、顺序,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抒情(直接、间接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象征、反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以动写静、虚实相生、详写略写等

语言:

1、遣词造句:词语句子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的表达效果等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对偶、反复等

篇10:《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生(齐):《西游记》。

师:确切地说,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主题歌。提起《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有关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前些日子,老师布置同学们阅读了《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聊聊《西游记》。

师:首先,我们来聊聊故事中的人物。(板书:人物)不用我问,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的人物一定是„„

生(齐):孙悟空。(出示孙悟空图片)

师:你知道孙悟空这个名字是谁取的? 生1:唐僧。师:不对。生2:是菩提祖师。

师:对,是孙悟空最初拜师学艺的师傅菩提祖师。孙悟空还有一个法号,叫什么?它又是谁给他取的?

生3:叫“孙行者”,是唐僧取的。师:在你们的心目中,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生1: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书中写道:二郎睁开凤眼四处探看,发现大圣变成了麻雀,就摇身变做一只饿鹰,飞扑过去。大圣见事不妙,变做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急抖翎毛,变做一只大海鹤,冲上云霄。大圣急转直下,钻入水中,变成一条小鱼。二郎追至涧边,不见大圣踪影,心想:“这妖猴肯定变做鱼虾之类下水了,看我怎么拿他!”二郎变成一只鱼鹰,在水波中寻觅。大圣变的鱼儿游得正欢,见一只鱼鹰飞来,心想:“不好!肯定是二郎变的!”急转头,荡起了水花。二郎看见水花,乐道:“见到我就转头的鱼儿,肯定是那猴子变的。”追上来就啄了一口。大圣跳出水面,变成一条水蛇,钻入草中。二郎没有啄着,却见一条水蛇蹿了出去,肯定是大圣!又变成一只长嘴灰鹤,直追水蛇。水蛇又变成了一只花鸨„„

师:这处描写中,孙悟空变化了几回? 生1:五回。

师:孙悟空善于变化。

生2: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在“三打白骨精”中有这样一段话:那白骨精逃走以后,把孙悟空恨得咬牙切齿,她不甘心,又摇身一变,变成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婆,手里拄着拐杖,一边走,一边哭着向唐僧他们走去。孙悟空走上前去,睁开火眼金睛,一眼看出这老太婆是白骨精变的,也不说话,举起金箍棒就打„„

师: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妖魔鬼怪。师:孙悟空真是神通广大。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这样一些成语,高度赞美了孙悟空这一“神”的形象。

出示: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生:(齐读)师:在许多读者的心目中,孙悟空是“神”。但是,别忘了,最早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孙悟空是什么样的?

生1:孙悟空是个猴子。“美猴子出世”这一章中就告诉我们,他出世的时候是个石猴。

师:谁能模仿一下孙悟空行动的样子? 生2:(模仿孙悟空挠痒痒及瞭望的样子)

师:除了美猴王出世之外,你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还有哪些情节描写告诉我们孙悟空就是一只猴子?

生3:在“大闹天宫”这一章中说,孙悟空本来就喜欢吃桃子,而这桃子更是仙家珍品,孙悟空望着桃子,馋得口水直淌,多想摘几个下来解解馋,可那些力士们一直跟在孙悟空左右,孙悟空一直下不了手。这天,孙悟空把力士们全部赶到桃园外面,自己一个人爬上树,专拣熟的,饱饱地吃了一顿。师:爱吃桃子是猴子的天性。

师:还有吗?老师提示一下,孙悟空被二郎神追赶,变成一座庙宇,结果被二郎神识破,是怎么会被识破的呢?

生5:孙悟空来到山下,变成一座庙宇,嘴变成庙门,牙齿变成门扇,眼睛变成窗棱,慌忙之中,把尾巴变成旗杆,竖在土地庙后面。二郎神赶到山下,不见孙悟空的影子,却看见一座土地庙,二郎神绕土地庙转了两圈,见旗杆竖在庙后,不禁笑道:“这猴头又在哄我,我见过无数寺庙,从来就没有见到旗杆竖在后面的。”„„

师:这是一处细节描写。你读书真细心,能注意到这样的细节描写。同学们,只有当我们关注、品味小说中的情节——(板书:情节)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对人物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师:像这样的描写在小说中还有不少,作者这样做,正是为了提醒读者时刻不要忘记孙悟空是个猴子。当然,孙悟空又具有喜怒哀乐等人之常情。对孙悟空“人”的特点,这里暂时不讨论。

师:神、猴、人,三者就是这样完美地结合到了孙悟空身上,这在我国以往的文学画廊中,还没有任何一个形象能做到这一点。

师:与孙悟空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人物形象,那就是„„ 生(齐):猪八戒。(出示猪八戒图像)

师:在你的印象中,猪八戒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生1:猪八戒很贪吃。他给高太公家当女婿,高太公这样说他:“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食量又很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晨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

师:整天就是惦记着吃,这是你看到的猪八戒。

生2:猪八戒还十分懒惰。唐僧叫猪八戒去化斋饭,猪八戒答应一声,前去化斋,可走了十几里路,也没有碰到一个人,猪八戒又气又累,见到一块草地,就躺在草地上睡起觉来。

师:能偷懒就偷懒,这在作品中显得非常突出。生3:猪八戒十分好色。“盘丝洞除妖”这一章中,猪八戒见七个女妖精在泉中洗澡,忍不住笑嘻嘻地说:“女菩萨,也带我和尚一块儿洗洗怎么样?”说完,丢下钉耙,脱了衣服,“扑通”一声跳进水里„„

师:猪八戒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你知道他为何被逐出天界,贬到凡间的吗?

生4:因为在蟠桃会上调戏嫦娥仙子。师:真是色胆包天!

师:唐僧被黄袍怪捉拿去,猪八戒去波月洞找师父。

(出示:“„„我是大唐差往西天去的!我师父是那御三藏。若在你家里,趁早送出来,省了我钉钯筑进去。”那怪笑道:“是,是,是有一个唐僧在我家。我也不曾怠慢他,安排些人肉包儿与他吃哩。你们也进去吃一个,如何?”

这呆子认真就要进去„„)师:(朗读)你说他笨在哪?

生5:他师父唐僧是和尚,而和尚是不吃荤,只吃素的。师:他竟然连师父是和尚都忘了,真是笨到家了!

师:猪八戒的身上集中了那么多缺点,不过,有时八戒还挺机灵的。小说中也有几次这样的“灵光一现”,你注意到了吗?

生6: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悟空智降妖怪”中,八戒又思量:“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呀,不说你还好哩,一说你,那妖怪便一发无状:‘是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啃了他的骨,吃了他的心,饶他猴子瘦的,也要把他剁炸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道:“贤弟,你起来,我这就去把他拿住,以报骂我之仇!”

师:你从哪儿看出猪八戒的机智来? 生6:他用激将法请出孙悟空去救师父唐僧。

师:同时,他又巧妙地借妖怪之口,大骂了一通孙悟空,还真够机灵的。师小结:贪吃、懒惰、贪财、好色、呆笨、机灵„„同学们,这就是吴承恩给我们刻画的猪八戒的艺术形象,真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师:同学们,除了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之外,《西游记》这部小说还有一个为读者津津乐道的地方,这便是它的语言特色(板书:语言)。老师读原著的时候,也非常喜欢它的语言描写,尤其是一些诗词描写。请看„„

(出示: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群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师: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生:(朗读)

师(走近一学生):我看你一脸困惑,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生1:有许多字不认识。

师:不仅如此,是不是还有许多不理解的生僻的词或句子? 生1(点头):是。

师:是啊,读像《西游记》这样的原著,在字音、词义方面,我们有不少障碍。不要说你们,就连在座的老师初读的时候,也会遇到跟你一样的困难,老师自然也不例外。你猜猜,当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1:查《汉语词典》。

师(笑):来,跟你握个手,恭喜你,答错了。(哄笑)

师:老师时常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跳过去阅读,这样也能读懂个八九不离十。如果你读原著,不妨也这样试试。

师:今天,为了方便同学们阅读,老师给有些生僻的字加上拼音。(出示:峰岩重叠,涧壑(hè)湾环。虎狼成群走,麂(jǐ)鹿作群行。无数獐(zhānɡ)豝(bā)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bì)萝满目,芳草连天„„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师:(诵读)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1:这样写可以衬托出取经路途的艰险。生2:“山高必有怪”,暗示接下来要出现妖怪了。师:说得对。如果你读《西游记》的原著,会发现很多这样险恶的环境下,都会出现一个妖怪。这在文学写法上叫“伏笔”,就是设下一个埋伏,预示着下面即将发生的事情。原著也正是这么写的„„

(出示:却说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果然这山上有一妖精„„)

师:(朗读)

(出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师:请你结合这一回的标题猜一猜:这座山上藏着哪个妖精? 生3:白骨精。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大致能了解到这一回主要的故事情节吗? 生4: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师:对。那么,“圣僧恨逐美猴王”主要讲什么呢? 生5:唐僧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出示: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师:你读一读第十九回的题目,能猜一猜这一回的主要内容吗? 生6:就是讲孙悟空在云栈洞打败猪八戒,唐僧收猪八戒为徒弟。师:“浮屠山玄奘受心经”说的是在浮屠山,有一位禅师传授给唐僧一卷多心经,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字。

师:《西游记》属于章回小说,每一回都有一个题目,我们称它叫“回目”(板书:回目),在形式上是一个工整的对句,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如“云栈洞”对“浮屠山”,“悟空”对“玄奘”,“收”对“受”,等等。同时,它也高度概括了这一回的主要内容,显得十分凝炼。这一语言特色非常值得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好好玩味。

师:第十九回中有这样一段打斗场面的描写„„

(出示:行者金睛似闪电,妖魔环眼似银花。这一个口喷彩雾,那一个气吐红霞。气吐红霞昏处亮,口喷彩雾夜光华。金箍棒,九齿钯,两个英雄实可夸:一个是大圣临凡世,一个是元帅降天涯。那个因失威仪成怪物,这个幸逃苦难拜僧家。钯去好似龙伸爪,棒迎浑若凤穿花„„)

师:谁试着来读一读? 生7:(高声朗读)

师:从这段打斗的场面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7:武打的场面非常激烈,让人觉得眼花缭乱。

师:这处描写,语言对仗工整,长句、短句参差结合,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师:像这样生动明快的描写,在原著中可谓比比皆是,堪称一绝。这也正是这部小说吸引世人目光的原因之一。

师:同学们,《西游记》原著共100回,70多万字,在文学史上享用崇高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出示并引读:《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师:聊到这儿,我们可不要忘记创作了这部不朽名著的人。你对吴承恩有多少了解呢?

生:吴承恩(1500~1582),汉族。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小说家。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晚年隐居创作《西游记》,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82岁。(出示上述文字)

师:吴承恩的生平背景,与他创作《西游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他小说中写了许多妖魔鬼怪,又有什么用意呢?同学们,三十多年前,老师第一次读这部小说,根本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现在思考这个问题,便又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当你再次研读这部神魔小说的时候,对小说的思想意义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捧起《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读过青少版《西游记》,我们不妨去“啃一啃”原著。当你沉下心来,走进作品,你一定会被书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诙谐幽默的人物语言所吸引。

板书设计:

西游记

人物

情节

语言

上一篇:树上小鸟的争吵作文下一篇:台值机员年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