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习心得

2024-05-23

北京大学学习心得(精选8篇)

篇1:北京大学学习心得

北大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10月20~26日我有幸走进北京大学,参加北京大学梅州企业家创新发展研修班的学习。时间飞逝,七天的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然而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首先要感谢市、县领导,对我的关怀和厚爱,让我能参加这次培训;其次要感谢组织这次培训的工作人员,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还要感谢为我们讲课的北大教授们,他们深邃的理论、跳动的思维浸润着我们的心智,陶冶着我们的胸怀,一些独特、新颖的观点给了我们心灵的启迪,让我感悟频生。

一、北大学习,获取精神。

从来没有进入大学学习的我,这次真的有幸成为北京大学的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生活一个星期,圆了我的大学梦。

在这里把我们44个人组成了一个班,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我有幸认识了那么的老师、同学。班级还选出了临时党支部书记、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让我重温了一次学生时代,重新燃烧起我向书本的海洋里获取知识,汲取成长的养料的渴求。

“常向湖光会意思,偶从塔影悟精神。” 北大燕园,未名湖畔,那一抹抹涟漪总是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北大的人文氛围是十分难得的,在北大的每一天,我总被四周的景致感染着,被身边的人和事深深感动着。北大的一草一木、花香鸟语令我陶醉,北大导师、学子的勤勉、求索精神更让我难忘。

二、学以致用,企业剖析:

教授们对中国经济的见解;对事件和问题的分析剖析;对一些社会现状和社会现象从不同视角的审视,让我们重新更好审视自己的企业,剖析自己的企业。

张炜教授的《颠覆创新与商业模式变革》中讲到企业要有自己的特色,走别人不用的商业模式,这更加坚信了我们企业走有机农业的道路。我们企业在做的是未来十年茶企要做的事情,我们坚持茶叶原生态生长,不使用一点化肥、农药,坚持人工除草。虽然现在企业还在亏损,但是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陈玉宇教授的《长期经济视角下的结构变化和宏观政策》中,其中里边产业结构变化的图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过程中,经济高速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国家的产业结构比例正在发生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在减少,第三产业的比重正在增加。对比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非常大。从中我们知道第三产业服务业是发展方向,所以我们企业从原来单一销售茶叶往茶艺、茶文化多元化发展方向。

彭泗清教授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创新》中讲到企业要从“以供应者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性价比”到“全面客户满意”,“交易管理”到“客户关系管理”的变化。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以客户为中心的三大含义,现在我们企业中的“全面客户满意”和“客户关系管理”做的不够好,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这是未来企业发展要做的事情。

三、结合实际,工作反思:

黄铁鹰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Esprit(中国)整合实际案列,娓娓动听讲诉了一个企业高层对于沟通的重要性,人在世界上,无时无刻都需要沟通,那就需要我们要掌握沟通技巧,好的沟通对任何事情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沟通能力也是一个卓越领导力中重要能力之一。课程穿插了很多的沟通技巧,也就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如何去沟通会更好,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

周建波教授的《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给我们一个警示,传统文化不能丢。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世界上各种经营模式也蜂拥而至,让我们不知那些是适合自己的企业。中国几千年来的儒墨道法,一直影响着我们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古代的帝王用它来保证统治自己地位,所以对于中国的国情,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独特的思想和人情关系,所以我们对企业的管理不能丢失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儒墨道法可以让我们的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吸取新的知识和观念,并不是全盘的否认过去,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放弃某些陈旧的经验,放下历史的包袄,不断地为自已充电,强化学习意识,提高自我认识和道德修养,提升理论水平,注重社会实践,培养自已的前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尤其是从北大带回的两把镜子:一把是“望远镜”使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另一把是“放大镜”使我比别人看得更细些。这次学习让我的思想和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样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我来说,是很好的激励,这种激励是持久的,也是终生受益的。

梅州南台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平远源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曹 斌

2013-11-05

篇2:北京大学学习心得

北京大学研修班学习心得篇一

六月初,我有幸走进北京大学,参加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的学习。时间飞逝,七天的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然而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未名湖、博雅塔仍历历在目,名师教诲亦声声在耳。

能够到北大深造学习是无数莘莘学子的梦想,争取到这次学习机会也是局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关爱。此次培训教学内容上的精心编排,体现出组织上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学习机遇十分珍贵,只争朝夕,我自觉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认真聆听,仔细笔记,学习生活丰富充实,受益匪浅。几天来,共聆听了14位名家大师的讲座,各位教授或幽默或儒雅的风采让我为之倾倒,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为之震憾。授课的老师们都是其研究领域的前沿代表,他们思想观念和意识境界推陈出新,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深邃的理论、跳动的思维浸润着我们的心智,陶冶着我们的胸怀,一些独特的新颖的观点也给了我们心灵的启迪,让我感悟频生。

一.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这次我有幸融入到北大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最先进的人文社会知识。感受到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逼着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地探索、创新。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反思,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与肤浅,自身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很多差距,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树立勤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培训班里的49名学员,通过共同的学习和交流,进一步密切了同事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二.启迪了思想,拓宽了创新的思路。教授们的讲课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认识能力,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促使自己去反思以前的思想方法和观念,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方法,也深受启迪与教育。清华大学张敏教授在给我们讲《城市品牌形象与国际化建设》的时候提到要把工作当作事业而非职业,他讲到如果只把工作当作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就会只是满足于完成任务和养家糊口,为了一份薪水不得不做。只有把工作当作一份事业,作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才会热情投入全力以赴,力求完美。反思我们自己的工作中,经常缺少的就是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和热爱,我们经常会把工作当成一种职业,认为工作就是每天必须要做,又不得不做的任务,而完成工作,就是把领导交给的任务按要求做完,至于做到什么程度,没有人会想,所以工作业绩平平,找不到亮点。我们应该从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入手,改变自己的观念,把本职工作作为一种事业,而并非职业。对工作怀有激情,对工作怀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尊重。

北京大学研修班学习心得篇二

作为一名刚加入教师行列两年的新教师,非常有幸踏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参与研修。北大研修,是一场非同凡响的教育盛宴,听了闻名全国的名师们的讲座,深深受到感触,也深深感受到北大浓厚的文化氛围与人文特色!

《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曾描述:教师的外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北大附中校长赵钰琳教授的低调务实,吴昌顺校长的批判精神,华应龙教授的融错见解,张思明教师的终身学习,赵希斌教授的幽默风趣,孙庆均教授的智能开发……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充分展现了名师们的大家风范,还有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和乐观宽容的人生态度,让人感觉犹如春风拂面,清新悦目,让人尽情享受心灵丰收的愉悦!

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于人性化育的职业。在面对职业生涯初始阶段的种种困惑与忧虑,北大研修,无疑给予我一次精神喂养和隐形引导。何为优秀教师,何为专业化成长,何为有效教学,何为最好的教育,何为教师的幸福生活……让我更深层次地领略教育的深度内涵,选择性地反思自身的教育现况,在此愿同大家分享、共勉。

1)我所知

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在于优秀教师聚集了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两者,即优秀教师=知识魅力+人格魅力。正如曹志祥副主任所说:一名优秀教师,应在“术、器、道”这三方面上有所建树。术,指有一定的思想观点,对教育有一定理解与看法;器,指教学有一定的方法;道,更高层次的追求,指研究教学规律。一位教师要想做到跳出学科,跳出教育,更好地上台阶,必须使个人获得发展,从教学新手到专家型的教师,其间有一个专业成熟的过程,而教师进行的“教育探索”是达成专业成熟的重要途径。做到专业成熟,教师应培养专业眼光、专业品质、专业技能,先探索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后开展基于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的教学叙事研究,逐步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而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一种追求状态,都是一个积攒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贵于坚持,拒于惰性,不能急功近利,只单纯停留在‘术’方面的追求。

2)我所悟

非常赞同一句话:自己给自己的舞台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人只有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创造人生,才会活得有意义、有智慧、有尊严、有深层次的快乐和幸福。无意义的工作只会孵化出无意义的人。同样,今天教师生活的无意义,很大程度上缘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呆板僵化。场景在变,学生在变,可内容形式不变,用同样的方法,教同样的内容,接受同样的考试,被同样的标准评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重复不老的“旋律”。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内容、新特征、新细节,才能感受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教育是一个创新的天地。思考学生的个性,分析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考虑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在生活中反思这些内容,会发现这里有收获和发现,有欢乐和痛苦,是积累而不是重复。教师生活因为研究而不断丰富起来,教育的幸福因为创造而获得意义。

3)我所思

教师存有“反思之心”,就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就会有所求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不断反思,给自己更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那教师必然沉淀无比深厚的教育智慧。而学生是成就名师的最好专家,而教师的反思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实现。教师需行走在有效的课堂管理和科学化的班级管理之路上,且行且吟。领略了在教学一线的名师们的教育思想蕴含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1)如何突破自己的教学领域,如何拓展自己的教学上升空间,如何突破教学停滞瓶颈;2)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出学科特色;3)如何克服浮躁之心,享受职业幸福。在没有听名师们的讲座以前,总觉得为人师表就是授业解惑,要不断地充分完善自我,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却没想到做一名好老师,就得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修养,还要有一颗爱心,善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要健康快乐地成长,还有教师的专业成长会和自己的幸福人生密不可分——原来,教师的专业成长源自于教师的幸福人生。从名师们身上,有太多的亮点值得我学习。例如赵钰琳校长的成功论:成功=知识+见识+胆识;已经退离教育第一线多年,却对教育发展动向仍了如指掌的吴昌顺校长,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将有教学研究价值的报纸剪下粘贴在笔记上,一年一本,收藏至今笔记本堆起有几米高;华应龙老师的融错论;名师张思明老师,自学成才,十七年坚持不懈地研究数学建模,坚持终身学习,他的事迹让我明白:教育需要等待,教育需要坚持,教育需要用心;赵希斌教授大胆剖析,勇于揭露自身短处,从追‘功’到淡泊明志的历程,让我感受到名师的风范与个人修养;马健教授的“教师幸福论”,更是春风化雨,绵绵不息。

4)我多求

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由自己的行为所铸造,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因此一个人的行为与行动至关重要。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人,是一个善于对自己提出要求的人,我的所求如下:一、做一个‘四心之人’,即用心,恒心,细心,留心;二、坚持学习,发展个性,扬长为主;三、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老师。吸取他人精粹,发展已有之长,保持持续动力,达到以下目标:一、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结构;二、形成自身教学风格;三、形成学科特色,打造科技基地品牌;四、终身学习。目前,作为一名新教师,自身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但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无限的,在反思的基础上,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必会在教师生涯中做出自己,成就自己!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从自己的课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北京大学研修班学习心得篇三

摘录于丹《论语》心得:“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2007年6月,我们60人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MPA研修班,姜局长在开学典礼上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和希望:近几年,工作职能的转变对我们的理论素养、学识水平、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处理好工学矛盾,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成。我们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因为我们已经感觉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都非常渴望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我们抱着这样的态度参加了这个学习班,可以说如饥似渴,大家遵守纪律、认真学习,通过近一年的学习确实感觉有很大收获。

MPA班的老师都是著名的学科教授,他们的真知灼见给予了我们耳目一新的震撼和体验。尽管他们的风格各有千秋,语言或犀利诙谐,精辟或润物无声或石破天惊,但其共同点就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犀利的剖析、旁征博引的佐证、娓娓动听的论述,使深奥莫测、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引人入胜。有时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会用不同理论和见解,从截然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引导,这对我们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他们用全新的理念打开了我们固化的思维,用丰富的知识和事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这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让我们学有所获。

历时10个月的时间,集中授课共30天,但这短短的经历,已经为我们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除了获得知识,还有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课程里的收获。

1、于洪波老师的《项目管理》课程,倡导一次把事情做成功,并且给我们分析了“一次成功”的基本要素:一次成功=正确的方向+正确的目标

以前我们对项目管理的认识是肤浅的,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项目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重复性的经营活动不叫项目,连续性、常规性的工作也不是项目。项目必须是一次性的,具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我们要把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当作项目来做,要争取一次就把事情做成功。

2、卢存岳老师的《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与开发管理》课程名言:

好、大、难的任务,要从大处着眼、往实处用劲;

组织是个好东西,具有天大的功能,整体远大于部分之和;

关系是个好东西,是科学之头、科学之首、科学之根、科学之基,关系是生产力;

生产决定今天,科技决定明天,教育决定后天,管理决定天天;决策定在高处,执行做在明处,操作落在实处,管理是在处处。

3、王俊宜老师的《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科技革命》

王老师所讲的世界经济组织的演变发展历史,站在更高的层面分析了世界经济形势,给我们讲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使我们对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两个阶段(高增长低通胀、低增长高通胀)和长周期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预期惊叹不已。王老师超强的记忆力让我们折服,精深的专业,独特的风格,阳光的心态,充沛的精力,让我们敬佩。其丰富精彩案例,针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引领国内经济的视野,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思考。

二、作为当今社会的合格管理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近年来随着忙碌的工作,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事务性的工作中,加之自己的惰性,很难静下心来系统地学习知识,经常是现用现抓,照搬照学,常常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如今我们知道了在任何境遇下都不应该放弃学习和汲取知识, 用知识充实生活,每天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用知识来充实头脑,每天都是一个鲜活的自己。选择了学习就选择了进步,要努力学习,增强能量,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力争转化为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学习知识重在改变思维方式。

成年人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知识的单纯记忆,而是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并将这种思维方式转化为一种能力,推及到生活中、工作中、社会中,做到触类旁通、一通百通。要学习和掌握用不同理论、角度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要善于形成自己的观点,将知识做到为我所用,为我所长。

一年来,我们学习了20多门课程,北大老师渊博精湛的知识,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使我们在和谐愉快的学习中对客观世界有了一个较高层次的科学思考,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个人素质,提交了期中和结业论文,结合实际和本职工作进行了思考,丰富了知识体系,增强了理论素养,开拓了视野,倍感受益匪浅。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虚心学习,用所学的公共管理知识全面认识和把握工作,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现代管理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合格管理人员。

经过学习,我们的知识从零散变得系统,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从模糊变得清晰,对社会的思考从感性变得理性。今天我们结业了,但这不是学习的结束,我们已经体会到生活、工作和生命都是学习,我们有决心象MPA班的教授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最后,用一首诗作为我学习体会的结束语: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就做山谷中的一颗小树,但须是最好的一颗。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颗大树,就做灌木一丛。

如果你不能成为灌木一丛,就做一片草绿,……

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就做一条小径,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

工作有大的,也有小的,不能凭大小来断定输赢,无论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


猜你喜欢:

1.高级研修班心得体会

2.北大国培研修心得体会

3.清华大学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4.2017年清华研修班学习心得

篇3:北京大学学习心得

一、北京小学花城分校的教学理念

两周的“浸润式”学习, 让我对花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变革学习方式”, 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他们注重团队的力量, 追求各学科的通力合作, 利用集体的智慧, 且不说其他学科, 单说语、数、英三科任教老师对学校“造就自主发展的人”教学理念的认同, 并应用于教学中, 使得一个班的学生, 在这三科的每一节课上都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 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和空间。他们“变教为学”的教学方式不但给人以大气灵活的感觉, 还让人感觉特别“实”, 真正做到了:突出本质, 渗透文化, 实现关联;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 每个学生都有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二、北京小学花城分校的课堂模式

花城的课堂流程:独学—互学—展讲—提升。

他们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4 人。对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独学”变成了“互学”, “单座”变成了“双座”, 以利于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 这样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 也便于教师辅导。在小组学习中, 优等生的才能充分发挥, 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 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

花城的课堂, 第一个字就是“活”, 活在学生的课堂生成。学生能根据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一张张学习活动记录单, 完成一个个任务,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在全班展示中争论、辨析, 老师退在一边, 只在学生争论不清或表达不到位时适时地引导点拨, 丝毫没有走教案的痕迹, 学生就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没有情境, 没有导入, 没有课件, 没有精心设计的过渡语, 完全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课堂模式。这种看似简单的课堂, 其实最能考验老师的教学功底和教育机智, 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课堂最好地践行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句话。

三、北京小学花城分校的教学实践

“水本无华, 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乃发灵光。”在这次的学习中, 我有幸走上讲台, 与北小的孩子们共同学习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这既是机会, 又是压力, 更是自我挑战。

1.集体备课

因为有之前几天的听课学习, 我们对他们学校“变教为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确定好课题后, 我们于都来的数学老师坐在一起凝智聚力设计好了教案。整节课安排了4 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手中的长方体, 填写表格;活动二:想办法验证长方体的特征;活动三:用你手中的学具, 同桌共同搭一个长方体框架, 你发现了什么?活动四:完成下面的练习。) 当我把教案给张静老师审阅时, 她出乎意料地把最后一个练习活动全删了, 看到我很疑惑, 张老师耐心细致地跟我解释说:“看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得到自主发展, 这些练习可以放到下节课学习。”张老师还说:“每个活动的题目语句尽量不要啰嗦, 应通俗易懂, 贴近学生的语言。”

2.调整设计

经过两次的试教、评课以及与指导老师的多次交流, 我根据活动目标, 删减了部分教学内容, 调整教学设计, 将教学设计改为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一:举起你手中的长方体, 摸一摸, 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目的: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活动二:利用你手中的学具, 拼一个长方体, 与自己已有的长方体实物相比较, 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目的:在操作中, 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活动三:通过以上活动, 你认为长方体有哪些特征?请你有条理地试着总结出来。 (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己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活动四:请将你手中的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你又发现了什么? (活动目的:知识延伸, 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

教案在几番修改后, 觉得自己对每一个活动目标更明确了, 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清爽”了许多。

经过这次的亲身体验, 我深深地感觉到花城不仅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 更是教师自主发展的伊甸园, 这里给了老师宽松的工作环境;更准确地说是实践变革的环境, 是包容、创新的环境, 老师应根据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 执着地探索实践, 有各自的风格, 有各自的途径, 最终完成共同的目标:成就学生的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短短的两周学习已经结束, 然而思考的脚步却永不停止, 花城分校别具一格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拓宽了我的视野, 让我对传统的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课堂是我们教师耕耘的田地, 我愿做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参考文献

篇4:北京大学学习心得

此次网培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视频学习、参加活动及提交作业。视频学习分为十二个章节,其中第一、二和三章节是由东南大学陈美华教授和郭峰萍教师主讲的基于PBL模式的大学英语探究与分析。其余的九章均是由东南大学李宵翔教授主讲的新教学模式与教改研究探索分析及教师角色定位等精彩内容。先介绍PBL大学英语教学,不得不说东南大学这所富有百年美誉的学府从上至下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支持和重视,不管是全校无线wifi的全面覆盖,还是多媒体教室、录播室、自主学习室、语音室、课程中心、实验室的全方位跟踪,无不体现高等学府跟国际语言教学接轨的步伐如此之接近。正是基于大学英语现状急需改变的需求,加之对目前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分析,从2006年开始东南大学开始项目式英语教学的试点工作,并于2009年在全校全面铺开此项工作。值得肯定的是东南大学的英语教学学时安排,每学年除了春秋学时外,他们在每年八九月开展为期四周的大学英语课程强化英语学习。项目式教学包括教学目标、主要特点、教学流程、个案分析、教学反馈和存在问题。因为项目式教学本身的目标就是以学生为本,发掘学生语言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的引导虽然是辅助性和管理性工作,但对于学生无论做interview还是reflection等都有决定性作用。这种项目式教学模式给我的体会是:第一,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第二,时间安排更个性化,教师的辅导可以见缝插针,可以是中午老师们下课后的时间,也可以是晚上下班后的时间,但又能保证渗透到每一个环节。第三,学生小组组长的领导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个别很有个性平时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在项目式活动中都成了领头羊。同时郭美华教授展示了每一周学生的任务,总共课时为16周,每一周教师工作任务和学生任务都很清晰地以图表形式体现出来。学完这几章后我的总结:第一,项目的话题比较能体现学生的心声。学生做此研究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呈现方式比较独特,如电子杂志等。第三,研究方法比较全面,团队合作比较融洽。很多学生都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得到了锻炼。而教师虽然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精力,但其认知能力、文化能力和研究能力有了极大挑战和提高。

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最复杂的事情。一件事是政府管理,另一件事就是,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工作,我开始慢慢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因为在自己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疑惑和问题开始出现:(1)如何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有效地传授知识?(2)很多教师是否在弥补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缺失,如:语言语调的纠正,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3)现在很多大学的专业课程都用英语授课,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得到了真正体现,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听了李宵翔教授的课程讲座,我想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特色,即“网络资源”、“教师角色”和“教师职业发展”。

网络资源。十年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运行环节如下:(1)基于网络平台,光盘的学习;(2)基于多媒体的教室面授和交互活动;(3)基于网络平台的自助学习;(4)基于小班的口语训练(依据不同学校执行)。以上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包括:(1)面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2)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相结合;(3)师生互动与人机互动结合;(4)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资源说”的观点应该明确体现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感觉花了学习时间对他今天、明天将会有更大启迪。在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养应该成为大学英语的终极培养目标,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个目标非常高,也很完美,受各学院实际情况、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的限制,可能真的很难在短期内实践。

教师角色。现实中很多学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教师层面而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脱节,教学技能和方法滞后,教师职业技能发展乏力。而在教学管理方面,机制创新滞后,导向和激励功能衰减,人文环境创造和优化能力有限。实际上,教师更新了观念,创新了模式,设计安排好了教学课堂,保持了舒畅的心情,得到了同行和学生认可,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工作就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但是不是老师的功能就是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和提供标准答案呢?李教授反而认为教师的作用应该是更灵活生动地设计和安排课程,引导学生探寻答案。老师一定要摆脱安全感的束缚,因为大量生动活泼的英语教训形式和语言交际实践,将会向学生提供有利于认知英语语言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英语从事交际的技能,形成和强化多元文化意识,促进个性和人格综合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我想总结的是教师就应该是在课堂上和课外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生动活泼的高效的有意义的有社会实践体验的语言实践环节。学相伴,用相随,学以致用。

教师职业发展。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应变“我知故我教”为“我教故我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应该是当代教育的真谛。

此次培训的第二部分为参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版块完成。我选择资源分享、主题讨论、调查问卷、有奖征文和网络调查等环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分享国家级教学名师刘庆昌教授的教学心得。最后一部分是论文作业的完成。

篇5:北京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感受北大文化

北大的校园文化有:心系天下、爱国爱民的政治文化;爱之发微、迢迢远照的道德文化;民主科学、薪火相传的学术(科技)文化;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实践文化;知识起家、文化创新的创业文化;还有多种多样的文体文化、网络文化、社团文化、院系文化和组织文化等。可谓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透过北大的校园文化,我看到了北大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

学术是北大的灵魂。薪火相传的学术,构筑起北大往日的崇高与神圣,也续写着北大明天的光荣和梦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北大传承不衰的风气。在这种风气熏陶下,形成了北大人面对挑战敢为先锋、永不退缩的独立人格精神。无论是从给我们讲课的教授们身上,还是在校园里结识的退休高教授、心理学骆正教授身上,都能感受到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传承。

二、领略大师风采

在北大学习,认识了北大,感受了北大。北大的光辉历史、伟大精神、勃勃生机和宏伟目标,震撼人、启迪人、激励人。一百多年来,这里聚集了众多的著名学者、专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涌现了大批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孙家鼐、蔡元培、梁启超、鲁迅、李四光、胡适、叶圣陶、林语堂、徐悲鸿、朱光潜、华罗庚、钱伟长„„北大昔日的辉煌,在于她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昔日的北大铸就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即锐意进取、奋不顾身和 敢当先锋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营造了一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氛围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

篇6:北京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课程安排的每一节都应对胜任力提升的大命题,应对当下的需求与热点,从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到心里光合作用调适管理压力;从反思医疗纠纷与医患关系,到中国医改的困难、问题、动向,时间虽短,内容丰富,每位老师都耐心细致地讲解,同学们也认真投入地聆听,每每被老师超越的思想认识打动,被老师的风趣幽默感染,而后被拉入到深深的警醒与思考中。可以说,短短几天,已在头脑中掀起了一场飓风,让我从自身工作与生活方面都进入深切地反思。反思是更好地前行,并达到所谓提升的前提。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是培训中我印象深刻的话。遇到任何事,先从自身找原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改进与提升,也就是我们一定要反思主观原因,少强调客观。先把自己腾空,才有水能倒进来,人生一世,若想不原地踏步,就必须大胆地进行自我的再否定与再解剖,从错误与不足中走来,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尊重”,这个词提得很多,然而,在此次培训中更加真切意识到尊重的巨大作用与意义。试想我们的社会,人人都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利益与感受,这个社会将会变得何等和谐。“没有听不懂的患者,只有说不清的医生”。病人至上!这些理念的建立都源于“尊重”。尊重是沟通与信任的前提,尊重也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与良方。有了尊重,就不可能冷漠,也不可能傲慢,只有温情与理解,只有反思与谦和。而基于尊重而激发的灵感、思考问题、化解矛盾的方式便会应运而生。解决任何问题的前题都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认识问题不解决,所谓的努力都会变为形式上的竹篮打水。

“坦诚”这件事,在培训媒体应对时更加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经常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归根溯源到它的本初,最简单的面貌,实事求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管用的。道歉,纠正,面对,处理,担当,正面回应才是快速解决的捷径,遮遮掩掩只能欲盖弥彰。不管什么工作,都要秉承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最终我们会明白,实事求是,是最好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所有不实事求是的做法都是饮鸩止渴,最终所花费的成本与代价更大。

“三思而后行”,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然而遇到事情,是否能真正做到“三思”,反思自己在这方面的素养尤其不足。“三思”的过程是需要不断锤炼的,需要积累与耐心。所有道理只有真正付诸于行动才是真的懂得与吸收,不然,读了千遍说了万遍也是无用的。三思、就必须历练成长成熟,要有底蕴,要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实践,三思才能内化为具体的行动。

“底线”,我们经常讲“底线思维”,各行业都有自己的底线,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自己与所从事的工作的底线是什么?一旦面对底线的考验,一定是红线的最高级别的警觉,一定要明白碰触底线的严重危害。因为底线是根本,是不允许触及的,是高压,是安危,群众的安危,集体的安危,这些都是要时刻牢记与绷紧的。没有底线思维,就无法安身立命,更何谈价值与贡献呢?底线,就是安在脑中的警报器,一定要让它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

“越投入,越充实,越快乐”,这是老师讲心里光合作用时最能引起共鸣的。做任何事,无论大小,若想做好,首先要投入,投入是一种纯粹,心无旁骛,投入后心是敞亮的,是安宁的,而投入后的获得感带来的就是成就感、满足感与快乐感,而这正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级:自我实现的需求。人活着就要做事情,就需要精神上的追求,而目标的达成,努力的过程都是我们快乐的理由,这一切都离不开专注的投入,唯有投入能获得身心的畅快。

现代人都觉得时间不够用,而时间又是最客观公正的,我们对时间的利用,正是我们如何选择度过一生。老师说,“没有没有时间的情况,只有你觉得不重要的事”。你觉得重要的事就一定有时间。如何知道什么是对自己重要的事,那就是找到并认清真实的自己,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就知道自己的时间应该花在哪里。搞不清楚这些就只能让自己混乱并浑噩,仿佛匆忙,却没有主线,时光蹉跎却总觉得心有不甘,遗憾随处。“找到真实的自己”,这是我们来到世间的使命,亦是首要课题。

王岳老师说,学习是为了拥有思想,而不是为了获得技能,获得知识与技能是低层次的学习。学习离不开阅读,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可见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要读经典,而不是碎片。培训让我更认识到阅读经典的重要性,发现自身的精神虚弱与空白,让我有更深的危机感,看到自己思想的差距与欠缺。老师提到的问题在自己身上多少的存在,引发对自我的深刻反省。培训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动与观念的提升转变,停下日复一日的忙碌来思考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不忘初心,正是让我们端正发现本源与初衷,并去秉持而不是乱了方向。

篇7:北京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非常有幸在盛夏时节走进北京大学,参加了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的学习。时间飞逝,九天的燕园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然而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未名湖、博雅塔仍历历在目,名师教诲和文明智慧的钟声还在耳畔萦绕。能够到北大深造学习是多少人的梦想,这是市、县局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关爱。这次培训在教学内容上的精心编排,课外活动上的周密部署,课堂上名师的言传身教,无一不体现出市局在组织上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学习机遇十分珍贵,学习生活丰富充实,受益匪浅。北大培训中心的领导和授课老师儒雅的风采让我为之倾倒,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为之钦佩。深邃的理论、跳动的思维如和风细雨在教授们的言谈话语中不经意地浸润着我们的心扉,陶冶着我们的情操。理论与实践的火花在脑中碰撞,心灵的启迪和升华让我感悟颇深:

(一)、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了不断升华。一是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这次我有幸融入到北大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最先进的知识,感受到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逼着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地探索、创新。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反思,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与肤浅,自身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很多差距,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树立勤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升班里的49名同志,来自市、县(区)两级国土部门,通过共同的学习和交流,在课余探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沟通,虚心学习,进一步密切了与兄弟局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同时通过学习使我们看到了差距,更增强了信心。二是启迪了思想,拓宽了创新的思路。北大、清华等名校老师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境界推陈出新,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它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认识能力,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促使自己去反思以前的思想方法和观念,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方法,深受启迪与教益。使自己能以新的、全面的理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以实事求是、历史发展的全面眼光看待事物,从而提高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这次学习,除了行政管理理论水平得到提升,还对依法行政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学习了新理论,接触了新理念,激发了新思路。一是对当前和谐社会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事国土资源工作,处在社会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要承认社会客观矛盾的存在,而不排斥与回避,积极地面对和解决矛盾问题,维护和谐社会。二是理论还要充分结合实践。在很短的学习时间内,听到看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接收了大量的信息,积累了很多宝贵材料。需要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常翻常阅,不断总结,慢慢消化,慢慢吸收,辩证客观地分析,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使这些知识为我所用,受用终生。要以新的理念,新的角度,新的高度,重新去审视、开展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力求做到有新思路、新变化、新效果。

篇8:《指南》“健康”领域学习心得

一、碰撞———当“健康”遇见“健康”

翻开《指南》健康领域, 这样的“健康”理念跃然纸上:“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样的“健康”理念全面、丰满, 一下子更新了我原来认识中的“幼儿的健康教育就是身心保健和体育锻炼”的观念。

二、发现———我的“健康”很“骨感”

仔细阅读《指南》, 发现除了“健康”概念更加丰满外, 《指南》中的幼儿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也同样细致、合理, 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我已经知道并正在努力实践着的, 如引导幼儿控制情绪, 组织开展走、跑、跳、攀、爬等体能活动, 帮助幼儿习得一些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南》则在我已知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可行的教育建议, 引导我调整和实施。还有一部分内容则是在我以往教学中忽略的, 需要在以后逐步丰富、积极行动的。

三、更新———从“我知道的”→“积极调整”

(一) 从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到顺应孩子的学习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在教学实践中, 我也身体力行, 结合健康领域发展目标, 有目的地选择内容组织活动。我以为只要按照各年龄段发展目标组织好集体教学活动, 并在日常游戏中组织孩子练习就万事大吉了, 但现实却给了我一盆凉水:

【案例回放】根据大班上学期健康领域发展目标, 幼儿应该学会跳短绳。于是我请幼儿带来绳子练习跳绳。刚开始, 孩子们兴趣盎然, 跟着我的方法:甩绳、跳起、连续甩跳。一部分协调能力强的孩子渐渐学会了跳绳, 在成就感的刺激下他们的兴趣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 幼儿的跳绳技能出现了两个问题, 一部分早已能连续跳绳的孩子对跳绳兴趣不再高涨, 但一部分孩子依然不会跳绳。这样的情况让我着急起来, 于是我要求不会跳绳的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只能练习跳绳。然而, 这样效果适得其反, 不会跳的孩子产生了排斥心理。我清楚地记得, 那天户外活动时, 我像平时一样请孩子拿出绳子, 要求道:“已经会跳绳的小朋友可以玩其他的游戏, 还没学会的小朋友来老师这里继续练习。”佳佳看了眼绳子, 撅着嘴巴、很不情愿地说:“啊?又要跳绳?”我看了他一眼, 他忙低下头, 默默地拿着自己的绳子, 不吭声地走了。

其实, 我的心里也很茫然。难道, 对于一个还没学会跳绳的孩子来说, 我所能做的, 只是逼着他练, 看着他跳吗?

【指南点击】《指南》对于动作发展的教育建议中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 不要过于要求数量, 更不能机械训练。”

【积极调整】绳子不是只有一种玩法, 我开始引导孩子尝试绳子的不同玩法。我设计了愤怒的小鸟、踩蛇尾、开火车、跨跳……孩子们喜欢和绳子玩游戏了。根据跳绳技能, 我组织了创新小游戏: 游泳健将 (甩动双臂前行) 、纵跳触物 (跳起) 、海豚顶球 (甩跳) , 引导孩子们用他们喜欢的游戏演绎跳绳的基本动作:甩臂、跳跃、甩跳。当我再一次和孩子们练习跳短绳的时候, 孩子们欣然投入到练习中。

(二) 从知道幼儿有个体差异到蹲下身来, 欣赏幼儿、尊重幼儿

我们的教学不可能让不同的孩子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个水平, 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但是, “教师的尊严”却让我一直以来都认为, 面对孩子的“淘气”“懒惰”“辩解”, 我需要扮演“严师”的角色, 助推孩子的成长。

【案例回放】自由活动时间, 一阵吵闹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们快要结束了, 等我们玩好这一局你再参加吧。”“让我玩一会儿吧! ”“不行, 我们人已经满了。”“哼, 有什么了不起的。”话音刚落, 小昱一把将飞行棋棋盘扯掉, 棋盘上的棋子、骰子滚落一地。我看见了, 一个箭步跑过去批评道:“小昱, 你怎么这么没礼貌, 赶紧把棋子捡起来! ”小昱狠狠地看了我一眼, 小嘴高高撅起, 岿然不动。我又一次强调, “快点捡, 做了错事就要自己解决。”没想到小昱也来气了, 横了我一眼, 双手抱在胸前, 生气得两个小肩膀上下直起伏。这还了得, 做错了事情还发脾气, 我立马提高音量说道:“小朋友做错了事情没关系, 勇于承认就可以了, 你不仅不承认不改正, 居然还发脾气。”可能是因为委屈, 也可能是我的大嗓门吓着了孩子, 小昱“哇”地一声哭开了。

难道我错了, 难道我不应该要求孩子及时认错、及时改错? 难道孩子做错了事情居然可以对着老师发脾气?

【指南点击】《指南》健康领域的学习再一次为我“洗脑”, 在健康领域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的教育建议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 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 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 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 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 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积极调整】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 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 他们一旦进入幼儿园就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与同伴产生摩擦。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如上述案例, 我可以先询问小昱发脾气的原因, 再和他分析这样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让他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他是正在玩游戏的孩子, 棋盘被同伴扯掉了会是怎样的心情, 引导小昱想一想, 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此后, 再遇到孩子发生情绪问题时, 我不再一味压制, 而是给予孩子心情缓解的时间, 我会询问孩子为什么生气, 帮助孩子分析是非, 对于情绪过激的孩子, 我也尝试“冷处理”, 等他情绪平静后告诉他错在哪里, 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另外, 我还在班级一角设置了“心情小屋”, 鼓励性格内向, 不愿意与大家分享心情故事的孩子去心情小屋抱着乖乖狗说说心里话。就这样, 用教师的平和感染孩子的平和, 用教师的快乐带动孩子的快乐, 慢慢地, 班上一些容易偏激的孩子不再乱发脾气, 也能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四、丰富———从“我忽略的”→“积极行动”

(一) 从发现“平衡”并不单一到丰富游戏内容, 拓展游戏场所

【我忽略的】在我以往的认知中, “平衡”这个名词偶尔会在体育锻炼活动中被提及。但是, 在《指南》的学习中我却发现, “平衡”不仅在“动作发展”这一目标和教育建议中出现, 也存在于“身心发展”目标的子目标———适应能力的教育建议中。为什么《指南》如此重视“平衡”的发展呢? 怎样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呢?

【指南点击】《指南》指出:“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 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 促进其平衡器官机能的发展。”“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如: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这让我意识到我对平衡的认识太肤浅了。

【积极行动】我开始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短暂游戏中、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换着花样和孩子们进行平衡锻炼。户外体育锻炼中, 我和幼儿走梅花桩、走竹梯、踩高跷、踩平衡车、过平衡板、玩跳跳;在游戏活动中, 我和孩子一起比赛看谁更稳, 一起探究保持平衡的最佳方法。

“狐狸捉小鸡”“老狼老狼几点钟”都是传统游戏, 当传统游戏与平衡练习神奇嫁接后, 孩子们玩出了新的兴趣点:玩狐狸捉小鸡时, 小鸡要“金鸡独立”, 保持不动来迷惑狐狸, 保护自己;而“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 则要求孩子在老狼喊“12点”时, 用后面一只脚的脚尖顶住前面一只脚的脚后跟沿直线站立不动。

生活中也蕴含着无数练习平衡的机会, 午后散步时, 带领幼儿沿地面上的直线行走, 在路边的路肩行走;喝水时, 孩子们拿着茶杯等待时, 引导幼儿做“金鸡”比“独立”;玩大型玩具时, 鼓励孩子玩秋千、走摇晃的绳索桥。

(二) 从发现“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亦属于“健康”范畴到与各领域融合渗透, 让幼儿“心灵”“手巧”

【我忽略的】对于幼儿动作发展, 我清楚地知道要培养他们走、跑、跳、投掷、平衡、攀登等方面的能力, 却忽略了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幼儿期的动作发展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手部的精细动作的发展, 二是全身性的身体运动 (粗大性运动) 的发展。幼儿的粗大性动作发展较快, 而手指和手腕等小肌肉的精细化动作发展得较慢, 幼儿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学会恰当地控制自己的双手。

【指南点击】《指南》“健康”领域在“动作发展”中, 明确将“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作为目标, 并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 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并给出了一些详细建议。

【积极行动】集体教学活动中, 提供画笔、剪刀、纸张等工具和材料, 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操作活动。游戏活动中, 放手让幼儿自己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游戏区域;各游戏区域中也提供多种原材料和半成品, 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 如理发店游戏中, 提供浴帽、各色彩纸, 鼓励理发师在没有客人的时候制作好看的发套, 设计不同的发饰。鼓励幼儿用筷子吃饭、自己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 还结合园部活动, 每过一段时间, 就组织孩子进行搓团圆、剥毛豆、做面食等活动。

上一篇:小学禁毒作文下一篇:合同法第一章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