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学习有感

2022-06-23

第一篇:北京之行学习有感

北京之行感受

夜色迷离着月光,而我独自背着旅行包,踏向火车站,前往北京旅行学习。心中不仅涌出一份兴奋,更铭记了一份记忆。和以往不同的是,身旁没有了父母的陪伴和呵护,而是一群和我稚气一般的少年。

一路的火车,载着我们远离家乡,一路的笑语,伴随我们度过一夜。我也第一次有了自主的感觉,有了自在的情愫。

历时三天的旅行学习,给了我三段最难忘的记忆与体验。

天安门前红旗飘展

凌晨三点,我们从倦意中起身,踏在被月色笼罩的北京城,看庄严而隆重的天安门升旗仪式。天空微微泛着鱼肚白,周围却早已人山人海,我们不动的举着相机,凝视着缓缓而来、步伐掷地有声的仪仗队。当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当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广场,人头的攒动,此时化成齐齐的仰望,人声的喧哗,此时化成伫立的高歌。而身在泱泱中国的我,也感到了一种雄浑的气场盘旋上空,胸腔奔涌着爱国的热忱。继续高歌,让五星红旗继续飘扬在北京城上空,让崛起的中华继续傲然雄踞在世界东方。

居庸关上尽数好汉

双眼仰视,居庸关雄壮,双眸环绕,长城惊险。初到长城,我心中不免漾起连连赞叹。放下沉重的行囊,只留着一腔的征服之意,向蜿蜒的山顶攀爬。亲身经历才明白长城之险,台阶落差巨大,有的一步跨过,有的却高近半米,遥遥直上,翻过小山头,却才见长城万里。两旁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色瑰丽,而我却无暇顾及,因为心中坚定的寻觅那块“好汉碑”。于是我抹掉汗水,鼓足勇气,不断向上。看着山下人影越来越小,油然而发出激动,看着一座座被征服的烽火台,登顶之心跃然心前。当亲眼所见毛主席所写“不到长城非好汉”,所有困难的阴霾已消散,快意直涌心头。

清华园中企盼未来

悠悠清华,淡淡书香。走入清华校门,却没有印象中学校的痕迹,依旧交织的柏油马路冲淡了我对学校的理解。高大耸立的教学楼,宽阔平坦的绿草坪,来往的自行车,一切都如同城市般井然有序。正是毕业时,沿着宽阔的马路,偶然看到了一群着装研究生礼服的学生,在毕业之际合影留念,这更激起了我对清华无限的向往。当我置身于清华的荷塘月色中,才领略到了别致的美景。上边接天,下边连水,远处泉水细流,近处荷花争妍,两旁则是绿意盎然,让我如痴如醉。

那端坐的朱自清,尽显了荷塘的华美,那凝视的闻一多,则淋漓了文人的豪情。走出清华园,却升腾了一种莫名的激动,一种搏发的兴奋。暗自下定决心,三年后圆梦清华。

三天,让我完成第一次自主的旅行;三天,让我在硕大的北京城写满了惊叹;三天,让我在迷离中找寻到了方向。

北京之行,让我感慨颇多,收获颇多。

第二篇:北京之行感悟

北京之行感悟之------设计为人民服务 在没去过北京之前,对于北京的概念是:大都市、生活节奏快、高楼林立、人情冷漠这些。这也是我对一线城市的一贯概念,以至对北上广这样的城市望而却步。去了北京之后,给我的感受是交通拥挤但有秩序、人们很热情、对于工作有着一套要求自己也要求别人的原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去ZNA建筑设计公司给我们讲了许多中肯意见的一个设计师和在天和丰展览展示公司的枣林老师,他们在我们眼中看来都属于成功人士了。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一种相同的质素: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情之一。

另一件感触极深的事是我去往清华美院的所闻所见。刚到清华的时候,进入到大门有整齐的一排排自行车摆放在两边,过往的都是骑着自行车上下课的学生们。这是初入眼帘的清华印象,接着往里走,道路很宽,感觉有点像华科的路。清华美院的楼前有很多异型的雕塑,让人丛远处一看就知道这栋楼的身份。 一楼有个很大的展厅,正巧在展日本一个画家的水墨画。上楼后看到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作品,被玻璃展柜放在楼道中,有我们曾经学过做过的立体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一经对比才发现我们的作业质量相去甚远。路过教室,看到里面摆放了上个学期学生做的各类模型,给我的感觉是花了心思去设计的。反思我们对待作业的态度,能抄袭的绝对不会自己去思考,能偷懒的绝对不会花心思去做。逼到迫不得已要交作业的时候就通宵达旦的赶工,作业也当然不会有较高质量。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虽然所处的学校的不同,但对待作业的态度应该端正。

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大楼,经过一个由室外景观演绎在室内的楼梯之后,我们看到一行醒目的标语---设计为人民服务。红色的,醒目的。以前,学设计只是因为专业如此,并没有想过更深层次的东西。如今,设计是我的专业,也是我将来的事业,设计服务人民,自然就要以人为本。设计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习惯,更加能改变世界。

枣林在给我们讲话的时候,不断强调说,你们需要找到一个让你激动、兴奋的点,然后去做这样一件事,你就会感到满足和快乐。说起90后,许多人都报以鄙夷和不屑的态度,这是现在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因为很多90后的孩子做的一些让大家瞠目结舌的事情让人们对90后有着一种怪异的看法。枣林老师说,90后的我们甚至00后的孩子,都有一种通病是不知道珍惜和感恩。当你丢失一样东西的时候,不会难过很久,因为丢了、坏了、不见了还可以再买。丰富的物质满足让孩子不知道珍惜。同样,在网络环境下长大的我们,被很多东西所萦绕,困惑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至很多90后做出让大人们大跌眼镜的事情比比皆是。这也引出了第二个问题,淡薄了民族使命感。在看到听到一些事情,麻木的我们缺少了青少年应有的愤怒和激情。当一个民族缺少了青少年的激情的时候,那么也就不会进步了,这将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另一课是一位曾经的北漂,他立志考央美来到了北京,但多次落榜之后决定开始创业。后来他在北京创办了“北京西典展览展示公司”。他身上有种北漂特有的韧劲和坚持。

“设计为人民服务”

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农民占到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国情决定中国的普遍审美价值都不高。他告诉我们他曾经接过的一个项目,设计阅兵的礼车。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的礼车,都很不解为什么要设计成那种毫无设计感,老旧时代的

审美的样式。我们都对那样的设计不屑和不解。但他告诉我们,设计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大多数人会觉得那样好看,所以说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

北京是个历史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浓厚的设计氛围,大家对待设计的那份热情,对待工作的认真,并且同时伴随着相当大的竞争。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不一样的地方或许就在此,凡事都是双刃剑,在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学设计或许就是要去到这样的地方。

这次北京之行,带回来的不止有购物的战利品,不止有相机里上百张的照片,不止有对大都市喧嚣的复杂感情,还有对设计的思考,对我们这个专业将来的思考,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思考,对职业的思考。

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冲击,洗刷了我的大脑。

第三篇:我的北京之行

2012年5月4日,我满载着希望与挣钱的欲望来到这个所有人的梦想天堂-----北京。本来认为我会在5月10号前找到一份工作,每个月怎么着也能挣3000快钱。因为这个3000快是自己可以在北京生存下去的基础。可是身上的钱逐渐的花完了,还借了姐姐500块,我跟自己说当这些钱花完的时候,我就回去。在这里一间不到10平米的房子,住着5个人,宿舍不让做饭,但是大家都偷偷的煮些小米粥或者晚上趁物业的下班了,在屋子里炒菜。然后一晚上整间屋子都弥漫着油腻腻的味道。我不理解这种行为,但是当我的口袋干净的只剩下布料的时候,我加入了他们,只是为填饱肚子这个简单的想法。一个月快要过去了,每天就是找工作。这个期间换了两家公司,但都不是我想要的,干一天就提不起精神了,然后继续找,就这样持续了快一个月了。回来后臭汗淋漓,只能在公用水房用毛巾擦擦了事。晚上躺倒床上闻着油烟的刺鼻味道,我绝望了。我为什么要来这里,在保定的时候,虽然每天工作很压抑,但是不用每天在太阳下暴晒,800快钱一套两居室,吃的是食堂的三菜一汤,周末还可以休息,5险一金公司给上这,有时间了还可以谈谈小恋爱,每个月的工资不比这边的少,我是怎么了,跑到这边来受罪。我有了回去的念头,但是回去我又能做什么呢,不可能再回去了,更要命的是身上的钱只剩下80块了,即使回去了,安家的钱都没有。“梦想是属于有 钱人的。没钱只能为有钱人的梦想去打拼”糟糕的是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姐姐说我已经乱了。2012年5月27日,看着宿舍里大家都工作去了,我的脑袋中出现美国经济危机的时候的一张图片“I NEED A JOB”收拾自己的东西,出门坐车,我决定接受姐姐的提议,先找个导购的工作,卖卖衣服也好,最起码立住脚。车来了,我却转身走开了。发现自己真的真的不想去做店铺的导购员。看着那个超市的门,我知道他们在找文员。不知道今天怎么了曾经多次的经过就是没有进去咨询,今天竟然进去了。他们告诉我我可以来工作,工资2000,管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哇,天空突然那么的蔚蓝。我甚至一直期待依旧的恒安的电话,也不想接了。自己真的很喜欢培训啊,虽然工资少,但是却可以去做兼职工作来弥补资金的不足。我竟然有这种 想法。希望自己可以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吴月然2012年5月27日

事与愿违,结果还是去恒安,好吧。先做三个月,坚持一下,并且学习学习,不行就三个月后撤,卖鞋卖衣服去,总之年底会挣到钱

第四篇:北京之行听课心得之一

北师大听课心得之一

王坪小学刘芳

今天聆听了北师大陈锁明教授的讲座。陈教授讲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陈教授的讲解幽默风趣而又不失知识性、趣味性,所以听来那是古今中外犹如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却又引人入胜。心中忍不住直感慨,什么是好课堂!就像现在这样,不仅教会了知识,还不时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让我们的情绪情不自禁地被调动起来,愿意乃至乐意跟随他的的脚步,走进知识的殿堂就是了。寓教于乐,原来陈教授在对我们的讲座上用上啦!换个角度,现在我们作为学生的感受,不正是我们自己学生的感受吗!与专家近距离的接触、交流,了解教育最新的动态,感受一流学府的氛围,探讨精彩的人生、、、、、、北师大真的是来对了!

陈教授的讲座,以最近出现的不少反应人性泯灭的恶性事件为切入点。如:首都机场的爆炸案,因为愿望不能实现,问题没得到解决,就采用了极端的表现手法,在机场门口制造爆炸;又如:因不满一母亲推的婴儿车挡道,一男子直接将车内女婴当场摔在地上,致使女婴抢救无效死亡;再如:因为自己失恋,一名男子就公然拿刀到大街上发泄伤人,致使三人死亡等。以此质疑:现在的人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有那么暴戾的现象发生?人性怎么了?现在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培养出怎样的人呢?紧接着陈教授就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引导我们感悟,学生该具有哪些能力,哪些思想观念,哪些行为习惯。其间我们老师自己又该转变哪些观念,具有哪些能力。从中、美、日、新四国对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看,各国的相同点在哪儿,各自的侧重点又在哪儿,我们现在的学生现状怎样,最缺的又是什么、、、、、、最后落脚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十点上。德商、志商、情商、胆商、键商、心商、逆商、智商、财商和灵商,也即十种能力。

讲座虽听完了,但留给我们深思的地方却还有很多。如,就上述十种能力的培养途径是怎样的?既然要让学生具有这些能力,平日里老师展现给学生的榜样是不是也应该做好甚至做得更好呢?反观自己,也还并不是每种能力都具备,所以在教学生之前,首先自己就得补补这缺憾了。自己没能做到变成一股“自来水”之前,“一桶水”还是需要的吧!陈教授这堂课是生动的、风趣的、幽默的,我们要通过怎样的学习,才能具有那样渊博的知识、大家的风范呢等等。最想学的当属怎样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课堂生成的问题。正如陈教授,最近北京刚发生的那几件事,却能在短时间内成功地看到问题本质与关联,找准切入点,成为我们这堂课的引子。我想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思维的问题,跟自己知识的广度深度也是密不可分的吧。平日里沾沾自喜的那点小聪明、小智慧,在真佛面前,显得那么的无知与浅薄。教师需要终生学习,这话一点没错。这次的学习,收获知识的同时,更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不说自己会多么努力,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是会的。

2013.7.26.

第五篇:北京11学校学习有感

北京十一学校的戏剧课和“戏剧精神”

————学习有感

5月8日黄昏中的北京。天不如青岛蓝、树不如青岛绿,让人不禁要想:这里怎么还有这么多人,这里的房子怎么还是这么贵,到底是什么让这些人还在这里一口口的啜着灰蒙蒙的雾霾。

北京11学校几乎没有一个同学的课表是与别人相同的,他们开了好多选修课。其中戏剧课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在戏剧课里同学们学会了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学会了与人相处、与人交流,学会如何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何拒绝自己不喜欢的方式。戏剧课上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几乎一切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

开设戏剧课可能与最多三年的高考成绩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而11学校就开了这样的好多课,并且引以为豪、重点介绍。我们不妨把这种做法或者思想叫做“戏剧精神”。戏剧精神的存在反映的中国教育改革的成果正在逐步展现和深入。做为一个老师也是一个孩子家长是非常欣喜和热烈欢迎的。

我们国家有非常悠久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个人就非常喜欢这些传统和文化。但是这些传统文化中并不是只有积极的方面。比如为了体现公平,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的植入中国人的骨子里,是个芝麻绿豆的官都把自己当成“青天大老爷”,别人如果不唯唯诺诺就都成了“刁民”。这不得不让人无奈,没有诺贝尔奖什么的都是小事,传统的奴化教育、官本位教育已经极大的妨碍了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也妨碍了我们国家的各种发展。结果是多了很多功利的人,少了很多心安理得的人。

我起个网名叫:临渊羡鱼。友人戏称下一步老王要回家织网。不,我不是那个意思,我不想去织网,我要长鳞。我的下一句是不如化鳞一游。我羡慕的是鱼的自用自在。

我并不完全赞同李希贵校长和几位老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人”有什么追求,教育就应该有什么追求。人活着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一句话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几乎无人不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中华民族的历史经历了太长时间的高压封建制度而几乎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缺乏自由民主法制精神是很正常的。

社会和人的最终追求和发展目标是什么?那就是要追求人的身心自由,而这也应该成为教育的追求和目标。当然自由绝对不是毫无管制、无边无际的自由,而是像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至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种自由其实是所有的规矩和法律已经内化为个体的习惯和理所当然。这种自由是物质上的充实、心灵上的放飞和精神上的升华。

基于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眼里应该不只有知识量的储存,而是应该就几个点做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去选取材料、如何去学习相关知识、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去组织小团体。这样做学习的重点就变成了方法的学习而不是量的积累。基于现在的信息社会,学生只要想学什么他自然就去学了,对未来人来讲有方法比有知识更重要,有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基于我们的目标,不应该只让学生去学如何解决问题,更要教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不应该只让学生用积木做房子模型,而应该让他去盖个房子试试。

基于我们的目标,我们不光要教给学生建造一些东西,更要教给学生如何去打破一些东西。因为有时候只有打破点什么,我们才能建造更好的。 基于这样的目标,不应该只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如何获取幸福。于是才有了“戏剧课”和“戏剧精神”。

可以说“戏剧精神”就是北京11学校的精神。对教师来说即使我们没有“戏剧课”也必须要有“戏剧精神”。如果青岛市只有一个学校最适合“戏剧课”、“戏剧精神”,那无疑是我们青岛39中。因为我们想开“戏剧课”一定会比他们更专业,我们的“戏剧课”一定会比他们更有“戏剧精神”。

可以期待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孩子们就能有获取自由的方法,孩子们都能成人成才,孩子们都可以获得自由的发展,选取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研究。没有人会比一个好奇的孩子更加专注。只要让他们去做想做的、去学想学的,孩子们会比我们想象的表现更好。孩子们都会有幸福的将来。孩子们可以获得自己快乐的童年、快乐的少年、快乐的青年、快乐的中年、快乐的老年。这才是“爱”、这才是“人”、这就是自由。

问题是这样做了,高考还怎么能有纸上的好成绩?让人费解、让人好奇,期待进一步的学习。

5.11回到青岛39中,晨光中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期待39中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相信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有辉煌灿烂的明天。

感谢学校让我去北京11学校学习,感谢老刘和我促膝长谈到凌晨三点,感谢领导让我写一篇总结,归纳自己的思想。

青岛39 高二物理,王均涛 5.15

上一篇:笔墨丹青翰墨飘香下一篇:班级主题班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