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划重点背诵版

2024-04-25

考研政治划重点背诵版(共5篇)

篇1:考研政治划重点背诵版

考研政治3-6月复习规划:马原划重点

的1月份马上就要过完了,2月份又赶上中国的春节和寒假,其实,等到下学期一开学马上就3月份了,中间还有暑假,而每年的12月底就是研究生考试的时间了。那么,这段时间,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复习策略呢?

复习的一般时间规划是:基础阶段是3-6月份,强化阶段阶是7-9月份,点睛阶段阶是10-11月份,12月份就是冲刺阶段了。

对于备战考研的同学来说,在基础阶段,一定要掌握政治理论课的一些基本和重要的内容,形成宏观的逻辑思维框架,暑期把政治几门课系统过一遍,这样,等到9月份新大纲出来后,再结合新大纲的.增删考点进行有目的性地复习就能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马原共8章,满分24分,考试的内容主要集中在2、3、4、5章。能占到试卷的16-20分左右。

马原的复习重点是第二章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里面的物质观、意识观、运动观、时空观一般是选择题的考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时会出现在材料里面。

辩证法主要是两大观点和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联系和发展的5大范畴:原因/结果、本质/现象、内容/形式、必然/偶然、可能/现实。其中联系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经常出现在材料里面。

第三章是认识论,其中认识和实践的概念、辩证关系原理、认识的运动规律是基础阶段复习的重点。

第四章历史唯物主义。2019主要作为选择题来复习。

第五章政治经济学部分。本章只出选择题。

重点掌握商品经济学说有关的概念:商品 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价值规律、货币;与剩余价值相关的概念如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利润、平均利润、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经济危机等。

在基础阶段,马原的哲学原理比较抽象,抽象的理论是需要花时间去具体化的,政治经济学部分,概念非常多,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也是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的。这些事2019的考生在3~6月份需要掌握的内容。

篇2:考研政治划重点背诵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在我们的热切关注下结束了,对于各位考研党来说,总书记的讲话至关重要,因为这次讲话一定会体现在2018年的考研政治试题当中,所以各位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掌握十九大报告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十九大报告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社会主义矛盾发生变化。在党的历史上,共先后提出了三次主要矛盾的变化,分别是:

1956 年中共八大:当前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 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 年中共十九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但是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陈洁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基本矛盾没有变,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二、两个阶段奋斗目标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篇3:考研政治划重点背诵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红色部分为对新常态的准确理解】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会议要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认识和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八个更加注重】

会议认为,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要趋利避害、顺势而为,防范各类风险。

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015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5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5个】

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高度关注风险发生发展趋势,按照严控增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则,有序加以化解。

二、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11.55, 0.16, 1.40%)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各地区要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既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

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要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会议要求,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要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实,强化责任,加大协调力度。要强化督促评估,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让群众来评价改革成效。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会议要求,面对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点,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完善扩大出口和增加进口政策,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巩固出口市场份额。要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进一步开放制造业,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提高引进外资质量。要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开展先进技术合作,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我们自己的事办好。要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保持区间调控弹性,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协调拓展内外需,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会议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强化舆论引导工作。

会议指出,明年中央将研究提出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入调研,抓紧工作,为制定好“十三五”规划做好准备。

会议号召,全党要统一思想、奋发有为,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各项部署,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篇4:考研政治划重点背诵版

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以企业整体经营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规律,正确拟定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及其实施途径,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学研究的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运用系统方法与动态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原则。

3.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1)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2)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3)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4)企业规模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4.组织变革:是指组织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打破原有的稳定和平稳,保证在目标或方法上进行有序的革新,使组织在条件适宜时富于主动性,对外部机会和要求以及内部的变化及时作出适当反应。

5.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的各种环境变化,寻求长期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以及实现的途径和手段。

6.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的特点(1):战略空间的扩大;

(2)战略因素的多方向交叉;

(3)环境的不连续变化增加;

(4)知识、信息与人才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7.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趋势:(1)战略期缩短;(2)全员参与决策;(3)业务构成呈现多元化、综合化和交叉化;(4)联合开发战略活跃;(5)主动实施撤退战略;(6)组织能力的开发是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

8.战略远景:是指要明确企业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9.战略目标:是企业在实现其战略发展远景时的业绩指标,它具有量化的特征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10.经营单位战略与总体战略的区别:第一,总体战略是有关企业全局发展的、整体的、长期的战略计划,对整个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经营单位战略着眼于企业中有关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局部性战略问题,影响着个别具体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具体产品和市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体战略的实现。第二,总体战略形成的主要参与者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而经营单位战略形成的参与者主要是具体的事业部或子公司的经理。

11.企业经营环境:一般说来,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企业周围的、不受企业控制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联的各种外界因素,人们把这些因素叫做企业的经营环境

12.五种力量分析模型:见课本P6

513.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是指企业对经营产生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技术、文化等因素的集合。

14.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15.行业的竞争态势及变化分析:(1)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2.)潜在竞争对手分析。(3.)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4.)顾客力量的分析。(5.)供应商力量的分析。

16.企业资源分析:物质、人力、财务、技术、管理资源状况,无形资产状况

17.波士顿矩阵(图):见课本P7

318.波士顿矩阵的局限:第一,在实践中,企业要确定各业务的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是比较困难的。第二,波士顿矩阵过于简单。首先,它用市场增长率和企业相对市场份额两个单一指标分别代表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的竞争地位,不能全面反映这两方面的状况;其次,两个坐标各自的划分都只有两个,划分过粗。第三,波士顿矩阵事实上暗含了一个假设:企业的市场份额与投资回报是成正比的。但在有些情况下这种假设可能是不成立或不全面的。

第四,波士顿矩阵的另一个条件是,资金是企业的主要资源。但在许多企业内,要进行规划和均衡的重要资源不是现金而是时间和组织中人员的创造力。第五,波士顿矩阵在具体运用中有很多困难

19.通用矩阵(图):见课本P76

20.提高企业的基本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提高整合能力、提高延展能力。

21.总体战略包括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撤退战略。

22.多样化发展战略分为相关多元化和不相关多元化。

不相关多元化:是增加一种与企业目前的产品或服务明显不同的新产品或者服务的战略。

23.低成本战略:途径有实现规模经济、应用专利技术、改善原材料等。

24.经营预测:就是在市场调研所取得的各种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预测技术和方法,对于企业经营有关的未来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做出估计和判断,为企业做出经营决策和编制经营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25.典型调查预测法也叫重点调查推算法,就是有目的地选择有代表性的顾客进行调查,并利用调查后的统计分析结果,去推算整体市场趋势的方法。

总体预测值=(典型资料÷典型单位数)×调查总体数

26.需求函数是经营预测定量方法的理论基础,通常分为市场需求函数和企业需求函数两大类。

27.企业经营决策是对未来的行动确定目标,从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中选取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决断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

按决策方式划分,决策可以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28.科学决策的基本要素:(1)决策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集体,时进行科学决策的基本要素,也是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和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因而是决策成败的关键。)、(2)科学决策的原则。

29.(计算题):量本利分析法也称盈亏平衡分析法,是企业经营决策常用的有效工具。它根据产品的销售量、成本、利润的关系,建立参数模型,分析决策方案对企业盈亏的影响。P217

30.风险型决策一般要具备5个条件:(1).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2).存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

(3).存在着不以决策人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

(4).可测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

(5).可测算出种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

31.(计算题)决策树P23

432.敏感性分析:也叫灵敏度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用于研究决策方案受概率变动影响的程度。

33.中庸决策标准是由决策者先对各方案的自然状态作出最乐观的、最保守的以及最有可能的三种估计,然后再将计算出的期望值进行比较、选优。

各方案收益期望值=最乐观值+最可能值×4+最保守值

634.新产品的不同分类方法:

按新产品创新和改进的程度(全新产品、换代新产品和改进新产品);

按地域特征(国际新产品、国内新产品和地区新产品或企业新产品)。

按新产品的技术开发方式:(独立研制新产品、技术引进新产品、联合开发新产品、独立研制与技术引进结合新产品)

35.新产品开发的制约因素:(1)新产品开发的报酬下降;

(2)开发费用的增加;

(3)开发风险和难度增大;开发管理的要求高。

36.新产品开发的方式:(1)独自研制;

(2)联合开发、技术协作;

(3)技术引进;

(4)仿制方式。

37新产品的竞争领域(1)产品,即企业要生产销售的新产品是什么;

(2)最终用途或功能;

(3)顾客群;

(4)技术)

38.新产品活动的目标(1)发展的目标;

(2)市场地位;

(3)其他目标)

39.实现新产品目标的规划(1)新产品创意来源规划;

(2)新产品创新程度规划;

(3)时序规划;其他规划)。

40.新产品战略模式:定位战略;创新战略;冒险战略。

41.新产品战略的制定:1.新产品战略的制定过程(新产品战略目标的描述;环境分析;新产品战略的形成)

42.新产品评价的目的:(1)剔除亏损大或肯定亏损的产品;(2)寻求潜在的盈利大的产品;(3)提高整个产品创新工作的效率;(4)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5)维持新产品活动的平衡。

43.技术创新的内容:

(1).按创新对象划分: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工艺创新

(2).按创新对现有企业知识基础的影响划分:能力提高型创新;能力破坏型创新

(3).按创新在产品系统上的改进划分:架构创新;元器件创新

44.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要求:技术创新的先进性、技术创新的适用性、技术创新的经济合理性。

45.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1)自主创新战略

(2)模仿常新战略

(3)合作创新战略

(4)创新战略的选择

46.企业技术系统的构成:技术要素子系统;技术活动子系统;技术管理子系统;技术系统的外部环境。

47.技术商品的价格由以下因素决定:

(1)技术商品的价格是以影子价值为形式的(2)技术商品的研制开发成本

(3)技术商品转让的次数

(4)技术商品市场的供求情况

(5)支付方式

48.权益资本又称主权资本或自由资本,是企业一项最基本的自尽来源,权益资本所有权属于投资者,但在企业经营期内可长期自主安排使用,没有固定负担,能降低财务风险。债务资本又称为借入资本,是企业用多种举债形式筹集的资本。

49.长期债务资本的筹措:长期借款;发型债券;长期应付款;

50.权益资本的筹措方式:吸收国家投资;吸收联营资金;内部资本积累;利用外资;发行股票。

51.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而形成的信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

特点:(1)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只要交易对方允许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偿付账款,不用签订协议、契约,也无需抵押品,企业就可获得短期资金的连续使用;

(2)它是一种极方便的筹资方式,卖方在无需进行正式协商的情况下就可向买方提供商业信用;

(3)商业信用是建立在企业财务信用基础上的筹资方式。

篇5:考研政治划重点背诵版

思修法基部分-思想篇

模块一 绪论

(一)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模块二 思想篇

专题一 坚定理想信念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理想信念的实现

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2)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个人理想要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结合。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归根结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来实现。

专题二 弘扬中国精神

(一)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弘扬中国精神的重大意义: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中国精神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3)勤劳勇敢是兴家立国之本。

(4)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所体现出来的)是重要内涵。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既是道德要求、政治原则也是法律规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领土主权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基本载体。

b.爱自己骨肉同胞。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思修法基部分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基因、胎记,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c.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需要着重树立以下爱国观念:

a.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爱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b.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c.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2)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在当代中国,爱国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有内在一致性。

(3)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只要拥护祖国统一,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是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4.做忠诚的爱国者

(1)推进祖国统一。(2)促进民族团结。(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时代精神及其主要表现: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2.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3.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专题三 创造人生价值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由人生目的(核心)、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方面构成。

2.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要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人生价值的含义

人生价值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一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保障。因此,一个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社会价值。

2.人生价值的标准

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通过实践推动历史进步。

基本尺度:劳动和贡献的尺度。

普遍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3.人生价值的评价

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思修法基部分

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个人条件:从个体条件出发,提高自身能力,增强本领;立足现实,坚守贡献;自强不息的精神。

(2)社会条件:从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5.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对实践及其成果的评价。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2.促进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

(1)坚持的原则:平等(前提);宽容(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保证);互助(必然要求)

(2)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a.竞争与合作在形式上对立,但在本质上是统一的。b.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的胜利往往是内部合作的结果;c.合作离开竞争,合作便没有活力。d.在合作中竞争,推动人际关系良性发展。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应当一致。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应当统一。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的责任应当一致。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5.思修法基部分-道德篇

专题一 注重道德实践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2.道德功能与社会作用

主要功能:

a.认识功能(主要通过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来实现认识功能);

b.规范功能(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及个人品德的形成来实现规范功能);

c.调节功能(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主要通过道德评价来实现调节功能)。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美德的基本精神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3.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精华和糟粕)。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的成果。

(4)两种错误观点:在对待传统道德问题上,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虚无论(全盘西化),一种是复古论(对传统文化不加提炼,全部照搬)。

(三)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思修法基部分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

(2)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破解的难题更多,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大,遇到的困难会更大。

(3)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4)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3.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专题二 遵守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社会公德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最基本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最基本要求)、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办事公道、奉献社会(最高要求)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要立足于社会现实,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家庭美德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个人品德特征: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个人品德的作用:

a.推动道德法律作用的发挥;b.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c.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精神力量。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a.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行之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内在)

b.同时积极自觉地向道德模范学习(外在)c.在此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重实践中履行道德规范。(途径)

思修法基部分-法律篇

专题一 建设法治体系

(一)法律的概念和发展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识,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思修法基部分

2.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1)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2)法律的特征

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保证实施。)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1)指引作用。通过授权性规范(可以做什么)、禁止性规范(不得做什么)和义务性规范(应当做什么)来实现。

(2)预测作用。对具体法律关系或法律后果的预测。

(3)评价作用。对人们行为是否合法进行评价。

(4)强制作用。对违法犯罪进行制裁,是法律其他规范作用得以实现的保障。

(5)教育作用。实现方式: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学法守法用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警示;通过表彰法治建设先进人物,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环境。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法律制定(立法)。立法原则: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2)法律执行(执法)。

行政执法原则: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

行政执法的主体: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在一定范围内)。

(3)法律适用(即司法)。

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原则: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法律遵守(即守法)。在法律运行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三)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1.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1)我国宪法的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2)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a.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保障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方式。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结合。

c.基层民主制度:居委会、村委会、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是主要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

(4)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

思修法基部分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民法基本原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刑法基本原则:罪行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

3.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1)诉讼法,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2)非诉讼法,包括仲裁法和调解法等。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一要坚持立法先行和立改废释并举;二要保证法律规范的质量;三要畅通民意表达机制以及民意与立法的对接机制。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一要增强法律规范本身的可实施性;二要完善法律实施体制以及法律设施;三要提高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一要科学配置权力;二要规范权力的运行;三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四要严格对权力的监督;五要加强对违法用权的责任追究;六要健全权益救助机制。

(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一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二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三要加强立法、执法、司法等法治专门队伍和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一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二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三要坚持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专题二 树立法治观念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发挥作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1)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2)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二要加强宪法实施;三要加强宪法实施,要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思修法基部分

(3)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国家宪政划清界限。

(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

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法律的不可违抗性(即法律的权威性所在,通过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来实现)。

(2)权力制约。具体体现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3)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具体体现为:权利主体平等;享有的权利平等;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机会公平(包括起点平等、发展平等、代际平等)、规则公平(包括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内容面前人人平等和法律保护面前人人平等)和救济公平(司法救济平等、行政救济平等、社会救济平等)。

(4)人权保障,具体体现为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重要条件)、行政保护(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最后防线)。

(5)正当程序。具体体现为中立性(底线标准)、参与性(核心要素)、公开性(重要特征)、时限性(内在要求)。

(三)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4)尊重法律全诶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2.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专题三 践行权利义务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1.法律权利

(2)法律权利的分类

①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权利;普通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所规定的权利。

②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

③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

④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

(3)法律权利与人权

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人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人权的评价标准也是多元的,人权的保障水平和实现程度取决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法律义务

思修法基部分

义务与权力相对应,义务是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当承担的责任。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

(2)一律平等

首先,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地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基本原则,这里的平等讲的就是权力和义务平等。

其次,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设定上要平等。

最后,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

(二)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1.政治权利与义务

(1)选举权利与义务

选举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义务是指公民在选举活动中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

(2)表达权利与义务

表达权利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相应地,公民在行使上述权利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3)民主管理权利与义务

民主管理权利是指公民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的权利。相应地,公民在行使上述权利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4)监督权利与义务

批评、建议、申诉、检举、控告是宪法法律赋予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监督权。对公民提出的上述权利,有关国家机关负有积极作为义务。

2.人身权利与义务

(1)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生命权是人最基本、最原始的权利,享有生命权是人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前提。(2)人身自由权利与义务。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3)人格尊严权利与义务(4)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5)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

3.财产权利与义务

(1)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2)继承权利与义务

4.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社会经济权包括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国家对于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具有三层义务:一是尊重的义务;二是保障的义务;三是实现的义务。生存权是首要人权。

(1)劳动权利与义务(2)休息权利与义务(3)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4)物质帮助权与义务

5.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三)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1.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是体现权利正当性和保障权利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们行使权利必须符合权利行使的目的、符合权利行使的限度、符合权利行使的方式、符合权利行使的程序。

2.依法救助权利

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司法救助、行政救助、政治救助与社会救助、自力救助。

3.尊重他人权利

尊重他人权利本身就是一种义务。权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彼此之间对各自权利的相互尊重。认同是权利产生的条件,尊重则是权利实现的保证。

(1)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

(2)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

(3)不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

权利意识不仅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认同和尊重。

4.依法履行义务

上一篇:萌萌哒的万圣节寄语下一篇:销售过程中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