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8)《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一

2024-05-02

(3038)《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一(共9篇)

篇1:(3038)《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一

(3038)《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一

考试内容:

1.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

主要包括CAPP基础、专家系统技术、工艺知识处理技术,数据库原理、特征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现代CAPP系统

2.先进制造技术及先进制造理念

主要包括: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系统检测与监控自动化、微机械及其微细加工技术、先进制造理念与模式等。

参考书目:

1.刘梦群,庞学慧,王凡主编,先进制造技术导论,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10

2.张振明,现代CAPP技术与应用,西工大出版社,西安,2003

3.王润孝,先进制造技术导论,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

4.苑伟政,微机械与微细加工技术,西工大出版社,2000

篇2:(3038)《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实施方案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工学科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由广西电大根据中央电大的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实施方案。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毕业实习(2周),并完成下表规定的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中央电大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综合实践环节)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保教学质量。综合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本专业安排毕业设计 8~10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和方式可以多样化,选题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尽量选择与实际任务相联系的题目。中央电大将对毕业设计答辩情况和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抽查。

一.综合实践环节教学计划: 序名称

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1 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 液压气动技术课程设2 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3 程设计

数控原理与应用课程4 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5 设计

机电接口技术课程设6 计

设计典型的机械装置接口电路

选修

设计一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

选修

一零件的加工程序 测试电路

设计一种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编制某

选修

制系统

设计一典型加工过程的机械量传感器

选修

设计一典型加工装置的流体传动与控

选修

设计使用PLC控制技术的典型专用电气

选修

主要内容与要求

周数 学分 备注

结合对口工厂的生产情况,了解典型生7 生产实习

产过程、数控设备构造、电气控制系统1.5 等

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结构及制8 毕业实习

造过程

完成一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或9 毕业设计

完成某设备的技术改造设计

合计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设计教学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本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习专业技术课所需的必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并使学生得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课程设计的设置应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实际局部设计从收集资料、方案比较、计算、绘图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工程设计中计算和绘图的基本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做必要的准备。

(二)、对学生要求:

1.学生需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熟悉有关设计资料及参考资料,熟悉有关各种设计规范的有关内容,认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内容。

2.学生均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课程设计的计算说明书不低于3000字。

要求计算说明书计算准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要求图纸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三)、课程设计的课题:

每个课程设计为2学分。课程设计课题如下:

1.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制造过程自动化方向(6学分)

可从以下六个课题中任选三个课题:

(1)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

设计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的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必修 2 必修 8 必修

19.5 17

(2)液压气动技术

设计典型加工装置的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

(3)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设计典型加工过程的机械量传感器测试电路。

(4)数控原理与应用

设计一种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编制某一零件的加工程序。

(5)机械制造工艺学

设计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

(6)机电接口技术

设计典型机电装置接口电路。

2.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方向(2学分)

要求完成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课题:机电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四)、教师

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一般由专业课教师担任,要求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技术人员担任。

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分组与课题选题;每组学生可安排7~10人,选定一课题。每一教师指导1~2组。教师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督促、检查学生课程设计的进行情况,课程设计完成后负责学生的成绩考核。

(五)、成绩考核及时间安排:

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资料、计算书、图纸及质疑进行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按五级分制评定,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时间安排:课程设计应在相关课程学完后进行,一般可安排在第三学期以后,时间安排四周时间

三、生产(毕业)实习教学要求

(一)、实习目的

生产(毕业)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所设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本专业生产(毕业)实习一共2学分。生产(毕业)实习的目的: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和控制智能的设计、维护、制造及开发基本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要有机械电子两方面的基础理论,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能力。通过生产实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以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生产(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提高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认识,加深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3.通过生产(毕业)实习接触认识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实习要求

1.实习工厂的选择

(1)本专业生产(毕业)实习工厂应具有中、大型规模和现代化的技术水平,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工厂的实习培训部门有一定的接纳能力和培训经验,有进行实习指导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应能提供较充足的图纸资料等技术文件。

(2)优先选择为学生实习提供生产过程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工厂或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厂。

(3)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同时选择有关的几个大、中型工厂。

2.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指导实习的教师应责任心强,认真刻苦,身体健康。实习中要强调教书育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实习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实践能力。能组织实习活动,与工厂相互配合,完成实习全过程。指导学生记实习笔记,写实习报告等。实习结束后,对学生实习成绩给出实事求是的评定。

(3)实习结束后,及时向教务部门提交学生实习成绩单。

3.对学生的要求

(1)明确实习任务,认真学习实习大纲,提高对实习的认识,做好思想准备。

(2)认真完成实习内容,按规定记实习笔记,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实习报告。

(3)虚心向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尊重知识,敬重他人,甘当小学生。及时整理实习笔记、报告等。

(4)自觉遵守学校、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服从指导教师的领导,培养良好的风气。

(5)实习结束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交齐实习笔记、实习报告等。

(三)、实习内容

1.认识机电一体化设备(数控机床、自动线、加工中心等)。

(1)了解数控机床及机电设备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了解典型零件的加工过程与工艺要求。

(3)了解控制系统原理和数控编程方法。

(4)结合图纸、资料,熟悉设备的结构。

(5)深入分析典型零件的工艺过程,做好记录,为撰写实习报告收集资料。

2.收集相关资料

(1)有关机械结构、传动系统方面的资料。

(2)微机控制系统框图、接口、驱动电路。

(3)驱动系统、传动结构、装置形式等。

(4)工艺卡片及其它相关资料。

3.相关工厂参观

在实习期间,可安排学生参观其它工厂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较先进的生产线,自动线,装配线等。

(四)、实习方式

生产(毕业)实习由各地方电大组织进行,应立足本地。要求指导教师认真负责,保证实习质量。

在集中实习时,可采用以下方式:

1.指导教师讲课

针对学生实习中的问题,讲解较集中的与实习相关的专业课内容,组织教学活动。

2.请工程技术人员讲课

结合工厂实际,请有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讲解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相关技术问题,和行业发展状况等。

3.现场实习

学生带着问题到车间,生产一线。了解生产中的设备、工艺等。通过观察、记录、查阅资料、现场请教等,使问题得到解决。

(五)、实习笔记、实习报告

1.实习笔记

(1)学生应认真做好实习笔记,不断积累知识。实习过程中,每天认真记录实习的内容、心得体会和发现的问题。包括加工设备、工艺过程、检测方法、质量保证等。

(2)记录工程技术人员讲课的内容、工人师傅的讲解、对生产的组织、管理、生产过程的个人认识等,实习笔记中应有必要的零件草图、工艺流程等。

2.实习报告

实习结束后,参照实习笔记,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工厂概况、车间概况、主要产品、人员组成等。

(2)典型零件(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自定)的加工工艺过程,画出草图,标明主要尺寸、工序、工装、加工设备、检测方法等。

(3)对于数控设备,说明其编程方法。

(4)本人在实习中的收获、体会,及对工厂(车间)的合理化建议。

(六)、考核

实习结束,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及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成绩。

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不参加实习或累计缺席三分之一时间的学生,不予评定成绩,凡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实习学分。对实习中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视情节降低成绩。

四、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要求

毕业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检验,其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获得综合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之前,必须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由省级电大统一安排。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接受工程师必须的综合训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制订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总结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

3.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计算说明书,并正确绘制机械、电气与液压等工程图纸或独立撰写一份毕业论文并绘制其图表。

2.学生依据课题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和正确使用工具书;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锻炼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与设计题目相关的阐述说明及计算,内容完整,文字顺畅,符合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正文不低于5000字。

5.毕业设计图纸能较好的表达设计意图,符合制图国家标准,提倡计算机绘图。

(三)、指导教师

1.由各教学点安排从事本专业的具有中级以上职务的教师,或聘请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等具有相应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应变写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完成工作情况填写。

3.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时检查进度,解答疑难和布置工作。

4.毕业设计完成后,指导教师应将所指导学生的工作能力、设计质量、工作态度的评语,填入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的有关栏目内。

5.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以不超过8人为宜。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原则要根据教学计划中所制定的培养目标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为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2.应尽量选择既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结合生产、科研实际的题目。可根据电视大学学生的特点,结合个人的实际工作选择题目。

3.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设计题目,并由指导教师认定。

4.所选择的题目要注意到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难度和份量要适当,以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5.多人同作一个题目,应在保证相同基本内容之外,各有侧重,防止雷同或抄袭。

6.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设计类题目

2)工程技术研究类题目

(五)、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1.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必须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本专业中级职称以上(3人及以上单数)组成,必须由中央电大认可的答辩主持人主持并签名。答辩委员会成员报广西电大、市级电大备案。

2.学生答辩时,需提交论文、及相关资料。每名学生答辩时间为15分钟左右,包括设计介绍和回答提问等。

3.学生论文答辩工作,应由各分校电大统一安排,报广西电大理工教学部审批后集中进行,并报中央电大备案,以便监督检查。

(六)、成绩评定

1.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采取五级记分和评语相结合的办法。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优缺点、数据和结论的精确程度、说明书与图纸的质量、答辩情况等写出评语。经答辩委员会通过,将成绩和评语填入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关栏目内,并由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2.评分标准(五级分制)

优: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正确、有独立见解或取得有价值的成果;有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提交的论文(说明书)及附件完整、清晰、答辩正确。

良: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正确、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提交的论文(说明书)及附件完整;答辩时回答基本正确,无概念性错误。

中: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正确、独立工作能力一般;提交的论文(说明书)及附件完整;答辩时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主要概念清楚。

及格: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无原则性错误;独立工作能力差;提交的论文(说明书)及附件完整;答辩时回答问题不完全准确,有个别概念性错误。

不及格:毕业设计(论文)未完成规定的任务和要求或有原则性错误;提交的论文(说明书)及附件不完整;答辩时概念性错误较多。无故不参加答辩者,以不及格论。

(七)、其它

1.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在答辩结束后,必须经分校初审后以分校为单位一次性报总校理工教学部进行复审。

2.在答辩结束后,进行总结,写出书面材料,报广西电大理工教学部存档。

3.毕业设计(论文)书写、打印、装订请参阅附件一。

附件

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规范

一、撰写内容,格式

1.论文字数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不少于5000字。

2.前置部分

前置部分包括封面、扉页、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定、摘要、关键词、目录。

封面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专业名称等。论文题目要恰当,准确反映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述,应包括本论文的成果及理论实际意义。

3.主体部分

论文主体部分包括:绪论(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绪论(引言)要简要说明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意义、设计要求、技术指标、主要内容等。

正文包括总体方案设计、数据分析处理、试验效果、理论分析等。

结论应明确本题目研究的成果、社会经济价值及研究方向的前景。结论应准确、完整、精炼。

4.附录部分

附录是论文主体部分的补充项目,视论文需要决定是否使用,包括不便于在正文中撰写的资料、公式推导、附加数据等。

二、书写打印

1.打印要求

毕业论文要求用计算机打印。论文裁剪后统一为16开纸(184㎜×260㎜)规格。页边距:上20㎜、下20㎜、左25㎜、右20㎜。正文每页字数30×30个汉字,左侧装订。

2.排版要求

·各章题序及标题

小2号黑体

·各节的一级标题

4号黑体

·各节的二级标题

小4号黑体

·各节的三级标题

小4号黑体

·款、项

小4号黑体

·正文

小4号宋体

·摘要、结论、参考文献标题

小2号黑体

·摘要、结论、参考文献内容

小4号宋体

·目录标题

小2号黑体

·目录内容中章的标题

小4号黑体

·目录中其它内容

小4号宋体

·论文页码页低端居中,阿拉伯数字

·页眉与页脚5号宋体居中

注:论文前置部分不编排页码,页码从第一章首页开始,论文不加页脚,封面、扉页不加页眉,其余均加页眉,页眉内容为:“中央电大毕业论文”,页眉下划线要为双线,上细下粗,细线0.5㎜,粗线0.8㎜,线间距0.3㎜。

三、参考文献

按以下格式:

[序号] 作者姓名 期刊 名称 卷号 期数 页码(年份)

[序号] 作者姓名 书名 出版单位 页码(年份)

例:

[1] 黄克智.板壳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5—56页(1987)

篇3:(3038)《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 是快速发展的综合类学科, 具有多技术融合和集成性的特点。学科是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 融入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

本学科对于学生培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旨在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 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的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将控制、微电子、计算机等电子信息类技术应用于机械产品和系统的设计与制造, 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 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

笔者所在学校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和优势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而所在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控制学科为依托背景, 专业培养方向侧重于融合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 具有机电一体化特色。

2 就业情况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选择面广, 市场需求量大, 就业率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加工工艺、工装模/夹具、数控/智能设备等研究开发、生产加工、维修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也可以从事机电产品相关的经营销售、技术服务、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而作为偏机电一体化特色的本专业更可以在机械与电子电气、自动控制和信息化的交叉行业领域一展身手。

近年来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在复苏, 社会对于精通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大, 据统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11院校就业率约为90%, 全国就业率约为85%, 就业率较高。而重庆邮电大学2007年第一届招生58人, 毕业时一次升学就业率达到100%。

在良好的就业率情况下, 就业后薪酬情况却不理想。本专业就业工资水平存在着高低不齐现象, 普遍情况并不高。据统计, 70%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 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3%。就业时,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就业的基本保障, 而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尤为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如何在就业中脱颖而出, 如何获得更优厚的薪酬待遇, 是学生的疑问, 也是培养的难题。在学生培养过程中,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提升空间。

3 综合能力培养

对综合能力的培养, 需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充分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支撑, 广泛的学科前沿为引导, 深入的科研科技活动为促进, 综合进行培养。

3.1 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优秀的能力必须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为保证。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专业核心课程的强化和体系化。如机械制图/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与互换性原理、液压与气动等。

作为以控制学科为背景, 偏机电方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交叉学科基础知识同样不可忽视。如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含微机原理) 、电机与拖动、数控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等课程的学习。

其中, 现代设计工具、应用软件的培养可以突出和强化。如二维设计软件Auto CAD的学习、掌握和熟练应用, 三维设计软件如Solid Works、Pro/E、UG、CATIA的入门学习和应用, 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设计工具, 又可以在就业时有特别的“一技之长”, 占据优势。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是学生必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之一, 可以形成学生就业时的有效竞争力。

3.2 实践能力培养

在就业视角下, 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各类实验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整合资源, 分析需求, 细化任务, 提出方案并动手解决的能力。实验实训环节包括基础的实验、实习和上机等。如机械类专业的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装实习、各类专题实验、集中上机等,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类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工作等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如假期社会实践、下乡活动等, 培养学生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3 学科前沿引导

学科前沿知识引导通过课程开设和特别引导两个方面开阔学生视野, 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感。前沿课程开设包括智能机械方向知识, 如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精密机械与仪表、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汽车电子等。智能制造方向知识, 如智能制造系统概论、网络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等。

特别引导从班导师引导、专家学者讲座、高年级帮扶带动等方面着手。班导师作为专业指导老师, 负责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课程选择指导、科研训练辅导、就业方向引导。班导师吸纳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工作, 能更直接培养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的掌握和参与,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就业能力。高校营造的是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放的学术氛围,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或科技讲座, 能更有效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其创新思维。高年级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对于低年级有良好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3.4 科研科技活动促进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研科技活动和竞赛活动,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如各类科技竞赛、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让学生创新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 确定解决方案, 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

4 结语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人才培养的工作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培养出企业渴求的真正人才。就业视角下, 专业特色中,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机械类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 实践能力是强化, 专业兴趣和前沿性是发展,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核心。这些方面共同作用,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勇, 尚会超, 王浩.实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大学教育, 2013 (3) .

[2]蔡志浩.就业导向视角下机械专业实训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策略.教育教学, 2012, 4 (2) .

[3]罗蓉, 张开碧.以导学为核心的高校班导师工作体系探讨.科学咨询:中旬, 2011 (10) .

篇4:(3038)《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一

关键词 机械制造 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1 21世纪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业行业人才的需求

国家“十一五”规划强调装备制造业要努力实现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该专业的专业背景是装备制造业,加强该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已不仅仅局限于拖拉机和耕耙播收等田间作业机械,而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器设备的总称。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任何先进的农业技术要大面积推广、高效率规范化实施,都必须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和农机服务业象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并呈快速发展态势。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性能不断完善,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但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农业机械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设计制造技术相对落后,普及应用程度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落后几十年。在农机行业中,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严重偏低,人才断层现象严重,人才接续困难。此外,专业不对口,知识老化,学历层次低等现象也很严重。许多农机企业迫切期望大学毕业生前去工作。

2 加强专业建设,发挥优势,突出机械学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牢牢把握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将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学科有机交叉、渗透、融合,形成了以“机电结合为核心,以数控技术为龙头,以机械CAD、CAPP、CAM、CAT、CG有机交叉模块为主线”,以“产学研结合、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案例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素质拓展相结合”的教学特色,凸现出高素质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特色。从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现有的学科水平、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结构,以及农机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态势可以看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基础在农业机械,专业的学科优势也在农业机械。因此,在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和保证本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仍应坚持以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为本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扬长避短,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建成高水平的学科体系;才能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和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出高质量的、独具特色的工程技术人才。

3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组成。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柔性专业方向课(限选课)、专业任选课、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等。课内总学时为2520。实践性教学环节37周,主要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优化课程体系,应体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和突出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中,以机为主,机、电、液、气、材相结合的技术基础课程是核心,是从事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试验研究工作的知识基础。专业课时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既要体现专业特色,也要体现淡化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为:测试与传感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农业机械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等。

在专业任选课中,设置有关农学、生物学、经济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以适度拓宽专业面,体现专业特色。这种适度扩大选修课种类和数量,适度放宽柔性专业方向选择权的做法,有利于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扩大专业知识面和增强素质培养。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仍保留2周的农业机械生产实习,为农业机械及其装备的使用、维护、性能及结构设计奠定实践基础。尤其在专业课程设计与实践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可根据学生所选柔性专业方向,分农业机械、农用运输机械、通用机械和其他一般机械进行设计与实践。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现有条件,发挥了办学优势,又突出了专业特色,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改变了相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千人一面的状况。

总之,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扎实自然科学基础、机械工程技术基础和较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成为拥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研究及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人类的发展繁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程树珍.关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体系的构建[J].化工高等教育,2003,1(75):57-58.

[2] 陶秀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J].煤炭高等教育,2005,5:91-93.

[3] 喻九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 2004,3(81):17-19.

[4] 周勇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2:165-169.

[5] 张锁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3:59-61.

[6] 余历军.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功能与基地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04,6(58):95-98.

[7] 郝惠娣.浅析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4,5(57):122-126.

[8] 刘雪东.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12:66-69.

篇5:(3038)《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一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 中职学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现阶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尚不完善, 仍存在观念不足、经费短缺等问题, 具体分析如下:

(1) 生产实习观念薄弱。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 中职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观念较为薄弱, 部分校领导和教师人员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不够重视, 甚至认为生产实习可有可无、走走形式即可,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部分中职学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的选派和实习企业的选择方面过于随意, 导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难以落实[2]。

(2) 生产实习经费短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安排学生实习的传统模式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人才市场的逐渐成熟使得企业不愿花费大量资源和时间去培养后备人才, 这两方面因素导致中职学校难以找到合适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基地, 甚至出现部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基地离学校太远而导致中职学校难以支付学生交通、住宿费用的情况。

(3) 生产实习流于形式。从中职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实际情况来看, 部分生产实习基地机器设备和工艺过于陈旧落后, 甚至部分生产实习中学生只是观看厂房设备, 难以看到实际生产加工过程, 更谈不上掌握先进制造工艺。同时, 部分企业出于技术保密和安全管理的考虑, 不允许学生进行实际生产操作, 学生生产实习效果不容乐观。

2、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具体措施

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进一步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强化生产实习理念, 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学生同时具备生产理论知识和生产实习经验将显著提高其竞争力, 基于此, 中职学校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充分认识到生产实习对于帮助学生熟悉生产流程和工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宣传力度, 提高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重视程度, 强化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理念。在此基础上, 中职学校应当完善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内部管理体系, 严格按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要求设置相关部门, 合理安排教师负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事宜, 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工作落实到位。

(2)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建立专业教师队伍。现阶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未得到落实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职学校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兼具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教师缺乏, 基于此, 中职学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方面,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提高教师人员薪资待遇水平、提高进入门槛等措施, 积极吸引外部高素质人才为本校服务[3];另一方面, 中职学校也要加强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 定期举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研讨班, 积极鼓励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深入生产基地全面掌握生产工艺技术和流程, 及时更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的知识系统, 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 建立专业教师队伍。

(3) 加大生产实习投入, 完善生产实习环境。针对现阶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中实习基地不足、生产设备落后等问题, 首先, 政府应当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发展以机电一体化为代表的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产业, 在此基础上, 政府应当加大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方面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 政府应当加大对中职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育经费投入, 弥补中职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经费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 政府应当加强对机械设计制造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形式引导机械设计制造企业积极开展生产实习基地[4]。其次, 中职学校应当加强与机械设计制造企业的合作, 可以通过与机械设计制造企业共同研发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签订劳动合同等形式加强产学研合作, 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中仍存在着生产实习观念薄弱、经费短缺、生产实习流于形式等不足, 通过强化生产实习理念、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大生产实习投入、加强生产实习执行等措施, 可以进一步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 为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 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培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实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现状进行介绍, 深入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具体措施,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田爱华, 关金贵, 刘兴德.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素质人才培养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1, 04:13-15.

[2]郑雪飞, 李必文, 林国湘.探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中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03:59-61.

[3]潘庭海, 张石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实践性分析[J].电子制作, 2014, 02:245.

篇6:(3038)《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一

摘 要: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及宁波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定位,形成了“立足先进制造,融合海洋特色,强化实践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公共基础训练平台、专业训练平台和综合创新训练平台”三大平台为基础的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专业建设;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作为应用技术型院校,准确定位是其生存的根本。针对应用技术型院校普遍存在的专业定位及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以培养方案为切入点,通过构建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地方经济的无缝对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构建多层次的实践平台,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结合区域经济,立足特色求创新,构建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浙江省和宁波市明确提出将海洋高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等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因此,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海洋机电装备制造业对高层次人才与科技创新的需求极为迫切。我校依托机械类专业自身优势,在原有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融入海洋高技术特色,坚持“立足先进制造,服务海洋新能源装备,强化实践创新”的改革思路。在通识课程中强调宽基础,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设置和讲授中融入海洋特色,同时设置与海洋高技术装备相关的专业模块课程及专业选

修课程,淡化学科系统性,强化专业应用性;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中紧密结合海洋装备的高端制造设计与应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针对本专业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我校制定的具有海洋特色的教学计划如图1所示。

(1)在通识课程中引入“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工程导论”等海洋技术认知类课程,同时加强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及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

(2)在专业大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中,立足先进制造技术基础,加强力学、机械学、电学等课程学习,开设“海洋工程材料”、“海洋水动力学基础”、“海洋环境保护”等海洋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海洋新能源装备案例教学。

(3)在专业模块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中设置“先进制造技术”、“海洋装备设计与集成”、“海洋新能源技术”、“海洋工程装备焊接技术”等选修课程。在专业模块课、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中突出海洋新能源特色产业特点,逐步开设更多涉海课程供选修。

(4)在综合训练中贯穿教学科研互动,加强涉海技能训练。通过制定和修订教学大纲,开设“海洋装备课程设计”、“海洋试验技术”、“海洋装备实习”等实践课程,并在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创新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课程中加强海洋装备特色的建设。

二、构建模块化、层次化实践训练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我校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以“公共基础训练平台、专业训练平台和综合创新训练平台”三大平台为基础的实验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丰硕的实验教学成果,如图2所示。

实验教学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具有模块化特征:

第一层次平台是公共基础训练平台,包括单独开设的工程训练、力学实验和机械基础实验等课程,在大学第一、二学年内完成。该平台主要针对机械类相关工科专业的培养要求进行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该层次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加工技能、材料基本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和应变检测技术及其实验仪器操作、常用机械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零部件结构。

第二层次平台是专业训练平台,是在第一层次平台的基础上进行的,涵盖各专业在大二、大三期间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模式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故在第二层次采用模块化培养体系。在基础平台之上,分设海洋新能源装备模块、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模块、数控加工技术模块、模具设计及制造模块、机电控制系统与测试技术模块和液压气动模块。这些模块既是第一层次的深化和提高,又是一定程度上专业方向的细化。在注重实验先进性的同时,强调单元化和系统性。

第三层次平台是综合创新训练平台,主要是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开设的一些设计类、综合类、创新类实验课程。海洋装备综合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强调课程的实际应用,突出实践教学特色。模具技术和数控技术结合宁波模具大赛、数控技能培训展开,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训平台针对海洋新能源装备方向增设了大量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实训内容上具有如下特色:

(1)注重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相结合,注重与科研、工程和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并及时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每学年更新实验项目数一般达到实验项目总数的5%。

(2)逐步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数量,增加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数量。

(3)在综合性实验课程中,尝试对实验项目进行模块化设计,既有针对所有专业的公共实验模块,又有针对不同专业的选做模块。同时加强设计性实验开设,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三、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形成C4+P4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我校结合宁波海洋新能源装备产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的要求,构建了以“制图能力不断线、计算机能力不断线、设计能力不断线和制造能力不断线”的C4能力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及产业实践”的P4实践保障平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破解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断层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1)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启发—引导—讨论”和“实现一论证一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学理念由重理论、轻实践的应试型向重实践、重能力的素质型人才培养转变,实现实验教学由验证式教学向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型的模式转变,通过将科研成果渗透于实验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启发创新思维,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实验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2)形成“三位一体两结合”师资队伍管理模式。“三位一体”指专职教师队伍“教学、科研、学科”三位融为一体,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基础课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相互结合,积极倡导教授参与指导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这保证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促进了科研教师、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的融通,形成一支以教授、博导为核心,结构合理、科学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科研与教学相长的实验教学队伍。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教改研究课题“以“C4+ P4”为核心的独立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应用”(编号:JG2013210)]

篇7:(3038)《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一

1.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发展现状

1.1.1教学目标的制定存在弊端

原有教学目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依据是教学大纲,这样的目标的制定是有弊端的。现阶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目标还是按照原有教学目标来完成的,这样根本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发展。21世纪, 社会需要人才不是满嘴专业术语的人, 而是实践能力强的人, 可是高校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还是以传授教学内容为主, 学生对于课本理论认识不足,不能充分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在目标的制定上有一定的弊端,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开展。

1.1.2教学内容内容单一、乏味

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是为了学习一门技能, 毕业之后找到合适的工作。可是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却不一样了,大部门是教材上固定的内容,学习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慢慢的就会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

1.1.3教学模式机械化

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参考教学原则,运用的一些方法与手段。所以教学模式的选择运用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需要什么,教学模式就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现阶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模式还是原有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老师讲解,教师通过考试总结学生的掌握情况【2】。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像机器一样固定,学生在学习中,只是在模仿老师,自己的个性与创新根本无法展示,慢慢的学生对于专业学习失去兴趣。

1.1.4课程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缺乏专业度。

现在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零散, 专业程度低, 培养出的学生专业面窄, 甚至是专业不对口。这也是现在很多企业反映应届毕业生工作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1.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必须对专业进行改革。最早的机械设计制造以其自动化专业不是这个名字, 是由石油矿场机械到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 然后再和机械工程专业合二为一, 才有了现在的名字。其实经过一系列的改革, 虽然课程不断完善, 但是还是不够健全。现阶段, 如何解决课程专业面过窄、教学模式机械化、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 是现在专业改革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整体高能力与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必须身心素质、工程素质、科技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都很强。现在高校机械工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把课程中的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的机械工程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 培养我国现阶段建设需要的人才, 他们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而且专业知识过硬, 可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制造的人才。

3技术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方案

现阶段, 社会经济发展很快, 机械技术也不例外, 从积雪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就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新材料发展、新设计理论、新制造技术综合发展造成的。

所以,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主要教程是材料工程、设计、制造, 其次是外延课程。 本文主要对课程进行分析, 不仅对整体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 还对专业课程和技术课程进行了分析, 冰箱制定了改革方案, 下面讲解一下。

3.1技术课程的分类

教育部针对高等学校专业教学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其中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有了相关规定, 并且把专业进行分类。其实大学生的类型不一样, 培养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分类的教学课程是不同的, 因为不同分类的人才起到的作用与地位是不同的。还有, 对自动化专业的人才进行了分析, 主要是从道德、知识、 能力三方面着手分析的, 然后制定相对应的模块。技术课程分为五大类, 包括计算机应用、测试控制技术、电、制造技术、机械设计。主要是根基整体课程、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进行分类的, 技术课程的分类把材料、设计、制造与外延课程结合在一起, 而且每一类的学分占有的比重不同, 计算机应用和测试控制都为五点五一, 电位三点七六, 制造技术为三点五一, 机械设计占有的比重做大, 为五十三。

3.2教法与学法“一体化”体系构建

分析自动化专业教学课程, 总结概括出自动化教学课程的类型, 把课程体系根据类型分为三类目标, 既道德养成目标、 知识教授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为老师制定教学方法体系, 也就是三大类目标各自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法体系, 也就是什么方法可以使自己充分理解老师教授的内容。教法与学法结合在一些的设计依据是各种课程之间的联系,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教学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示范、讲解。每一种方法运用的模块是不同的, 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方法主要用于道德教学中。讲解法只要用于知识模块, 教师用这种方法要适当, 不能不管什么内容都一一讲解给学生听, 这样学生分不清请重点, 很难吸收。要少讲, 从全部知识中找到精华部分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吸取最有价值的知识。示范主要用于专业技能教学中。

各大高等学校对于机械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同的。其实这样是不合理的, 因为我国教育部对于他们有专业标准, 高等院校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要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专业标准, 这样我国高校教学目标才能够统一。

3.3专业课程的改革

专业课程分为两大类, 主要是专业任选课与专业限选课。任选课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 而限选课是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可以向关联学科拓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限选课占有的比重为五点零一, 任选课为三点零。

3.4改革后的系列课程特点

上面对于课程改革的内容、学分进行了讲解,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改革后的课程特点如下

A总体的学习时间减少, 技术课程的学习时间占有的比例一如既往的高, 而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比重却减少很多。

B很好几类课程的重要性在学分中得到体现, 比如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学分占有的比重为一百零三, 测控类占有的比重为八十三点七, 电类占有的比重为三十八点七。

C为了确保教学质量, 对于一些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制造类与设计类的课程为主要改革目标。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的变化。增加了多媒体与电化教学, 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和完善。制造类与设计类虽然占总体学分的比重还是比较高, 但是比例却下降了很多, 制造类减少了二十八点二, 而设计类降低了十六点八。

D专业课程调整比较大, 虽然原有机械专业的特色还在, 但是已经看不出原有专业的模样, 专业面越来越广。

4改革效果

改革进行了六年, 现在已经形成已经形成三大类课程方案, 分别为专业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技术课程方案, 而且这三类课程方案比原来的课程更加合理, 更加完善, 更加系统。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和方案与教育部对于专业的要求是相同的。而且改革方案已经在一些学校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非常满意, 制定的教学方案与培养方案都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专业面, 为社会培养了创新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人才。

A学生不仅理论知识和知识面得到提高, 而且还了解了一些关联学科知识。 懂得多种学科之间知识结合, 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最近几年, 在校生研究论文发表的越来越多, 考研的人数与理论知识竞赛获奖者的增加, 都可以改革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程度。

B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越来越强。现在社会,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 从而导致了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强弱关系工作能力的强弱。两千年以后,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 学生都是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越来越多, 也表明学生的专业面越来越广。

C学生综合能力越来越高。从各大高校的毕业论文可以看出, 参加科研项目的人数增加, 而且科研项目难度和水平增强, 从而导致学生设计的毕业论文专业度越来越高。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不只局限于机械行业, 很多相关行业都可以看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身影。

5结语

从专业和课程的角度建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教授方法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解决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不足, 工程技术等专业可以借鉴其改革方案。一个健全的改革方案, 是全体教师和学生努力的结果。

摘要:现在,我国各大高校都设置了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可是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很多不够完善。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专业,很多学者对其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本文依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改革背景,提出了改革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方案,而且对于课程方案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对其运行效果与特点。

篇8:(3038)《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一

【关键词】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对强化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检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很好的帮助[1]。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智慧之中才会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和功效。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也会起到重要作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生产实习对该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现状

1.1实习单位不愿接收

近年来,随着校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的原有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的数量有限,使得多数实习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同时,现在的90后毕业生多为独生子女,而制造业中实习的岗位多为工作环境不优越,或者负荷量较重。目前,大部分企业多实行岗位责任制,一人一岗,对实习生的要求较高,因为工人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大量接受和培训实习生需要一段过程,从而会导致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另外,由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经常与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接触,实践经验不足的学生,会带来安全隐患,给企业生产和管理带来影响。这也成为企业不愿意接收生产实习生的另一因素。

1.2实习经费不足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的企业多为制造业,在远离市区的城郊,組织学生实习会产生大量的交通费用,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学生实习所需的交通费、住宿费都有较大升幅,加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实习单位的实习管理费,整体费用增长迅速,但大部分学校的实习经费有一定限度,变化较小,造成实习经费不足。为了在有限的经费内开展生产实习,只好缩短实习期,从而降低了生产实习效果。

1.3带队老师经验不足

多数工科院校的青年教师虽然具有一定基础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但缺乏机械行业工程实践经验,难于胜任生产实习的指导,不能解答学生现场提出的实际生产问题。同时,由于一些高校年轻教师成为实习队伍的主力,而这样的生产实习质量难以保证,达不到预期效果。

1.4管理困难

教师对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难度也加大。由于机械设计制造企业生产环境复杂,高温、高压现象时有发生,安全问题成为实习的首要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安全,一方面要关注实习质量。如果带队教师少,则有较大难度。而带队老师过多,又会面临学校教师资源紧缺,负担过重等问题。

2、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具体措施

2.1稳定学生生产实习单位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工科院校教学健康发展的基础,尤其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习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要调动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和教学的积极性。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力争实现学校、企业和毕业生三方共赢,学校为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加速了企业的发展,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企业则为学校提供科研项目和成果应用的平台;学生则能获得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可以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制定培养目标,让企业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同时,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实践训练的重要场所,也是校外实习基地的有益补充。校内实习基地的仪器设备可以让学生多次、反复地操作,以便掌握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2生产实习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平台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可展示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分解复杂的机械器件的工作过程,用动画显示难看清楚的过程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构建完善的生产实践网络课程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扩展了学生学习空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仿真实习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借助和运用动态数学模拟,创造一个与实际相同的特征环境,再现真实工厂进行实习教学。实习过程中,学生与实习对象能进行互动,因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仿真模拟实习基地的建设,并与现场生产实习有机地结合,能够大大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机械设计制造和设计能力。

2.3加强实习考核管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在指导生产实习过程中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探索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要积极加强带队老师的队伍建设。同时,加强生产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考核是衡量学生实习质量的手段。实习考核包括实习报告、岗位现场考核、实习中的表现和实习答辩四个方面。学生的实习报告和设计图能够反映学生对实习内容熟悉和掌握情况;现场考核则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客观反映实习情况,平时表现要作为考核的一项依据。随机观察学生的平时表现,这样能督促学生注意平时对知识积累。实习后期,教师组织一个实习答辩,判断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中仍存在着生产实习观念薄弱、经费短缺、生产实习流于形式等不足,通过强化生产实习理念、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大生产实习投入、加强生产实习执行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为中职教育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艳红.非师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9):50-53.

作者简介

篇9:(3038)《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一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化,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生产实习从实践上为学习专业课做好准备,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专业课与基础课相比较,它与实际生产联系更为密切,更为直观。只有充分重视生产实践、科学试验,了解本学科、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究热点等,才能把专业课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专业课学好,并为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打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起工程技术、市场、经济、质量、成本、社会、安全等工程意识。这些就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目的。它主要是针对我们的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缺点,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目前经济建设的需要和现状而制订。

1 要明确认识生产实习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产品与生产过程日趋复杂化、高科技化,市场竞争的激化,导致对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向2 1世纪后现代化生产方式,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 I M S)、并行工程(C E)、精益生产(L P)、敏捷制造(A M)等,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掌握综合利用各种技术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应当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对企业生产所需要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向题能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合理解决,这就是社会所需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而生产实习是高校工科学生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本行业先进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增强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本专业初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生产实习以亲身经历与感受等特征,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在生产实习中,学生能从工程实践中获取实践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

2 制订合理的生产实习计划

优化实习环境根据教育部新专业目录对本专业生产实习的要求,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制订合理的生产实习大纲。由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在实习环境的选择上,重点以生产汽车和工程机械、生产和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或产品的大型先进企业为实习单位,保证了实习内容的充实和先进性,兼顾了传统产业设备及生产工艺,使学生对专业生产的把握既有继承性又有瞻前性。学生在实习中能了解从怎样拿到订单,组织设计,加工制造、外购标准及配件、部件及整机安装、检测及调试、产品装箱发货、现场培训、售后服务到产品维护等全局情况,使学生能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了解工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 在实习过程中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

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素质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潜在能力,生产实习是学生接触工程实践的良机。因此,把握好实习的全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是生产实习能否取得良好收效的关键之一。应该认真贯彻以下几点。

首先,做好实习动员工作。生产实习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有着显著的差别和特点,必须在动员时让学生清楚它的特点,明确实习的意义。强调生产实习是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摆脱以往课程教学对老师的依赖关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排除他们对生产实习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充分利用实习机会去锻炼自己,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内容及主要方法和要求。

第二,注重学生工程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工程素质的培养是工程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在生产实习的工程现场,学生面临着各种工程问题,让他们结合实践以及自己以前在课程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以前对机械设计、制造的认识,多思考,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勤劳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生产实习要让学生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生产实习中,有的企业效益不好,工资很低,但为了完成工厂生产任务,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炎热的酷暑天气依然认认真真地工作,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给学生深刻的教育,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生产实习中,老师的作用是明确要求、提供必要的资料、保证实习大纲的落实,使学生有的放矢。教师一般不提供翔实的答案,以便让学生有机会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和培养学生与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共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第四,通过生产实习,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为学生的职业规划等增强方向感,为后继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动力。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我们正确处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关系,实习效果良好。

4 结语

上一篇:巧遇幽默大师下一篇:讳疾忌医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