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2024-05-08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精选9篇)

篇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

在高中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工程经济,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微机电系统与制造,设备故障诊断、机电驱动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控制工程、测试技术、数控技术、金属材料。

基础课

从应职岗位需求出发,充分考

虑学生的文化基础,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应是教法改革和内容选择,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恰当地分配每一次课的时间,确定自学讨论、讲授、实验与练习所占的时间比例。同时使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为续课程打下基础。

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以形势报告、文艺汇演、音乐、美术欣赏及心理健康咨询等提高学生素养;结合“两操一课”与体育竞赛增强学生体质;开展英语知识竞赛、演出与口才训练、书法、绘画、微机强化等培训班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推销自己的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1.两课

本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律基础知识、思想品德修养。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坚持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论述;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普遍关心的形势、政策、人生、理想、道德、民主、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理想和人生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做一个合格的高职生打下基础。

2.体育与健康

本课程通过体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有效的体育实践,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喜爱体育,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公平竞争的态度,以及乐观、自信、进取的心理品质。

3.大学语文

本课程主要讲授两部分,一部分以阅读为主,精选古今中外公认的文学名篇,另一部分以 写作为主,系统介绍写作知识。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名篇和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4.高等数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二重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高等数学运算、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5.大学英语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以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同时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语技术资料的能力,听说能力和基本的书写外语信函等应用文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外语使用能力打好基础。

6.计算机应用基础

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上交互能力,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专业课

1.)课堂教学: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突出能力教育。各课程要根据本专业在社会生产中的发展规律和生产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作好时续上的必要调整。要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影视、电脑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并注重教学信息资料单、作业单、技能单、图表图像等教学资料的建设,提高教学效果。要引导学生选择好规定学分的选修课,并精心组织教学,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2.)

教学实训: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在恰当时间。具体安排时间或全部集中或以周为单位分散。要充分认识教学实训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真准备好实训大纲,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应职岗位需要进行专项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实践中多做、反复做,使其把主干课程的知识与专业技能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综合技能,教学实训重点是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所以,还要重视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和培养。3.)岗前实训:最后一学期,以顶岗形式安排就业前综合实训。模拟顶岗,强化训练,使学生稳定的掌握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并将各专项技能联贯起来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以缩短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增强就业能力。

7.机械制图与cAD(194学时,机械测绘1周,cAD实训1周)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讲授投影作图和机械制图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正确正投影法 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形体的想象能力,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绘制一定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工作图和部件装配图,并能按给定的要求正确标注尺寸、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等。熟练运用计算机绘图,掌握一种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的应用。

8.工程力学

主要讲授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静力学和运动学部分,使学生认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这些规律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材料力学部分,使学生掌握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地对构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9.机械设计基础

主要讲授常用机构的运动与动力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等内容。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具有分析机械运动和动力性能的能力;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知识,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机

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和查阅、运用有关资料的能力。

10.金属工艺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晶体结构钢的热处理,常用工程材料、铸造、锻压和焊接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机械零件毛坯各种成形方法特点和应用;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及金属热处理方法;具有选用材料、毛坯及分析毛坯结构工艺性的能力。

11.电工学与工业电子学

电工学部分主要讲授直、交流电路及常用电机、电器设备的应用知识。使学生了解常用电机、电器的工作原理,能看懂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原理图。学会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表和选用常规电器元件,并能装调一般的控制电路。工业电子学部分主要讲授交、直流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脉冲与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能阅读电子线路图,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

12.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本课程公差部分主要讲授光滑圆柱公差配合、形

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圆锥度结合,螺纹结合,键联接,圆柱齿轮等公差及直线尺寸链等内容。通过大型作业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公差配合的概念;了解有关公差标准的规定;对图样上常见的公差标准能正确地解释和标注;能按公差选用原则,用类比法选择确定合理的公差配合。

测量技术部分主要讲授测量技术知识,光滑工件检测及光滑量规设计,螺纹、键、圆柱齿轮的测量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常用测量仪器的种类,应用范围和检测方法,能设计极限量规和位置量规。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具有正确选用和使用现场常用测量仪器,对机械零件进行综合检测的能力。

13.液压与气压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液压传动的相关知识,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及典型液压系统等内容,使学生熟悉常用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能参照说明书阅读设备的液传动系统图;通过综合实验,掌握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并具有调试和设

计一定设备液压系统的能力。

14.电气控制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常用低压电器,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继电器故障的排除方法;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用可编程控制器组成控制线路的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阅读常用机床可编程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对其常见的故障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并能用可编程控制器组成较复杂的控制线路

15.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本课程金属切削原理部分主要讲授刀具的几何角度与切削要素、刀具材料、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及温度,刀具磨损与耐用度、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等内容使学生具有根据工艺要求合理选择各类刀具、确定刀具几何要素、选择切削用量和设计标准刀具能力。

16.机械加工设备

本课程主要讲授机床结构性能、传动、使用和机床设计基本知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机床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正确选用,合理使用,维护、保养、安装、调试以及检查验收常用机床,并具有改

装机床部件和设计专用机床的初步能力。

17.机械制造工艺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工艺规程设计、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和质量,生产率,经济性综合分析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理论知识,了解典型零件加工的常规工艺和适用的先进工艺技术,具有编制、贯彻工艺规程和分析解决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

18.机床夹具设计

本课程主要讲授工件的定位机构、夹紧机构和专用夹具设计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工件的定位夹紧原理和误差分析方法,熟悉典型机床夹具的结构特点,具有设计一般复杂程度机床夹具的能力。

19.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本课程是一门专门化课程。主要讲授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指令系统、存储器、接口技术与接口芯片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微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硬件连接的一般方法。较熟练掌握一种典型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掌握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方

法及常用接口电路的使用。初步掌握一种单片计算机的软硬件应用(如进行简单工业控制)设计。

20.数控机床操作入门

本课程是一门专门化课程。主要讲授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结构与编程、使用及日常保养等方面知识,也兼顾介绍与典型普通机床使用与保养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正确操作典型数控机床、编制较复杂零件的加工程序的能力,具有合理选用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的类型、规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与现代机床相关的实际技术问题的初步知识,具有日常保养维护、管理和改造机床的基本知识。

制造工程师

本课程主要讲授cAXA制造工程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线架造型、曲面造型、特征实体造型、数控铣加工的基本知识、数控铣加工刀具轨迹生成与、轨迹生成方法分析等,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较强的三维造型能力和数控自动编程技巧,而且能达到计算机辅助制造的目 的。

选修课

供职技能教育。包括口才与演讲、书法与写作、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人才市场消息、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通过选修课和晚自习、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达到增强供职技能的目的。-------------------

22.现代礼仪

本课程主要讲授礼仪的概念、仪容礼仪、仪表礼仪、仪态礼仪、言谈礼仪、接待礼仪、现代交际礼仪等内容,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为提高个人竞争能力、自身修养、塑造良好个人形象、促进社会文明打下基础。

23.机械专业英语

本课程主要讲授金属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机械零件、公差与测量、电工学、液压传动、机床、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金属特种加工、刀具以及工业企业管理等机械制造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较

全面地掌握机械制造专业方面的专业英语水平。

24.口才、应用文写作与实训

本课程主要讲授口才能力培养、口才应用和写作知识及应用文三部分。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口才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

25.数控加工工艺

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加工的工艺基础,工件在数控机床上的装夹,数控加工系统的工艺装备,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加工中心加工工艺等内容,使学生正确、合理、全面地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学到必要的机械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加工工艺。

26.数控机床及其程序编制

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机床概述,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计算机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编程基础,数控镗铣加工及手工编程,数控车削加工及手工编程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机床、计算机、数控技术及手工编程等专业技术知识。

27.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本课程主要讲授钳工工艺:划线、錾削、锯削、孔加工、螺纹加工、刮削、研磨、矫正和弯曲、铆接、装配知识、钻床夹具等。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钳工工艺的实际操作技术。

28.加工中心操作

本课程分为三部分,一是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讲授数学知识,公差、制图、材料、数控技术、切削刀具及切削知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基础知识;二是专业知识部分,主要讲授加工中心、常用刀具及辅具、机床夹具、常用测量器具、加工工艺、程序编制;三是加工中心操作及实例。使学生在就业前复习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内容,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篇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听了武文革老师的专业课教育使我明白了本专业的一些情况。下面我结合自己的额外学习浅析一下我对本专业的看法。

本专业是以机械工程学科与电工电子学科的理论为基础,以机电结合、机电一体化理念为指 导,以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要技术内涵,以学科 的交叉和渗透为特点的现代高技术复合型专业。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 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明朝的宋应星编著和出版了《天工开物》,记录了许多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科学创见。它反映 出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记载了不少有关机械制造和产品性能的情况。内容涉及 泥型铸釜、失蜡法铸造以及铸钱等铸造技术,还记述了千钧锚和软硬绣花针的制造方法、提花机 和其他纺织机械以及车船等各种交通工具的性能和规格等。《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 世纪的 工艺百科全书。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各国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机械行业得 到极大提高,机械制造方式、制造技术也得到了革新,手工艺操作变成了电气化和半自动化操作,特别是汽车业的发展,更是带动了机械行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使机械 行业变得更加综合性,模糊性。各种学科的交叉,促使学科的分化,机械行业已成为学科专业众 多、专业分工精细、门类齐全的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 业也就应运而生。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环保材料、绿色制造成为机械工业科技 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活中几乎所有产品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加工制造的,产品质量的高低、性能好坏以至于价格的高低都取决于生产他们的机械设备的性能。机械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工业部门,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装备部。没有机械制造业的提高和发展,我国其他产业也不可能良性发展,就业问题就更为尖锐,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普遍提高,可以说没有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准的提高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实实在在的专业,大到万吨巨轮,小到移动电话,高精到航天飞机,普通到曲别针的制造,都离不开该类人才。而且,机械类专业还具有通用性的优势:学建筑机械的去搞医疗器械能适应,学石油机械的去造飞机也没问题。另外,并非只有机械行业才需要机械专业人才,任何行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研发性单位,只要使用设备、生产线,就要给机械专业人才用武之地,如制药、乳品、食品、橡胶等行业都需要他们来安装和维护生产设备。只要整个社会经济正常发展,该专业毕业生就不乏就业岗位,他们既可以成长为工程师,也能胜任管理岗位。大。所以我们在校期间一定要学好我们的专业教育,为我国的机械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1.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发展现状

1.1.1教学目标的制定存在弊端

原有教学目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依据是教学大纲,这样的目标的制定是有弊端的。现阶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目标还是按照原有教学目标来完成的,这样根本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发展。21世纪, 社会需要人才不是满嘴专业术语的人, 而是实践能力强的人, 可是高校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还是以传授教学内容为主, 学生对于课本理论认识不足,不能充分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在目标的制定上有一定的弊端,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开展。

1.1.2教学内容内容单一、乏味

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是为了学习一门技能, 毕业之后找到合适的工作。可是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却不一样了,大部门是教材上固定的内容,学习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慢慢的就会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

1.1.3教学模式机械化

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参考教学原则,运用的一些方法与手段。所以教学模式的选择运用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需要什么,教学模式就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现阶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模式还是原有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老师讲解,教师通过考试总结学生的掌握情况【2】。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像机器一样固定,学生在学习中,只是在模仿老师,自己的个性与创新根本无法展示,慢慢的学生对于专业学习失去兴趣。

1.1.4课程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缺乏专业度。

现在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零散, 专业程度低, 培养出的学生专业面窄, 甚至是专业不对口。这也是现在很多企业反映应届毕业生工作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1.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必须对专业进行改革。最早的机械设计制造以其自动化专业不是这个名字, 是由石油矿场机械到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 然后再和机械工程专业合二为一, 才有了现在的名字。其实经过一系列的改革, 虽然课程不断完善, 但是还是不够健全。现阶段, 如何解决课程专业面过窄、教学模式机械化、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 是现在专业改革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整体高能力与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必须身心素质、工程素质、科技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都很强。现在高校机械工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把课程中的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的机械工程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 培养我国现阶段建设需要的人才, 他们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而且专业知识过硬, 可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制造的人才。

3技术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方案

现阶段, 社会经济发展很快, 机械技术也不例外, 从积雪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就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新材料发展、新设计理论、新制造技术综合发展造成的。

所以,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主要教程是材料工程、设计、制造, 其次是外延课程。 本文主要对课程进行分析, 不仅对整体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 还对专业课程和技术课程进行了分析, 冰箱制定了改革方案, 下面讲解一下。

3.1技术课程的分类

教育部针对高等学校专业教学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其中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有了相关规定, 并且把专业进行分类。其实大学生的类型不一样, 培养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分类的教学课程是不同的, 因为不同分类的人才起到的作用与地位是不同的。还有, 对自动化专业的人才进行了分析, 主要是从道德、知识、 能力三方面着手分析的, 然后制定相对应的模块。技术课程分为五大类, 包括计算机应用、测试控制技术、电、制造技术、机械设计。主要是根基整体课程、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进行分类的, 技术课程的分类把材料、设计、制造与外延课程结合在一起, 而且每一类的学分占有的比重不同, 计算机应用和测试控制都为五点五一, 电位三点七六, 制造技术为三点五一, 机械设计占有的比重做大, 为五十三。

3.2教法与学法“一体化”体系构建

分析自动化专业教学课程, 总结概括出自动化教学课程的类型, 把课程体系根据类型分为三类目标, 既道德养成目标、 知识教授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为老师制定教学方法体系, 也就是三大类目标各自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法体系, 也就是什么方法可以使自己充分理解老师教授的内容。教法与学法结合在一些的设计依据是各种课程之间的联系,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教学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示范、讲解。每一种方法运用的模块是不同的, 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方法主要用于道德教学中。讲解法只要用于知识模块, 教师用这种方法要适当, 不能不管什么内容都一一讲解给学生听, 这样学生分不清请重点, 很难吸收。要少讲, 从全部知识中找到精华部分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吸取最有价值的知识。示范主要用于专业技能教学中。

各大高等学校对于机械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同的。其实这样是不合理的, 因为我国教育部对于他们有专业标准, 高等院校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要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专业标准, 这样我国高校教学目标才能够统一。

3.3专业课程的改革

专业课程分为两大类, 主要是专业任选课与专业限选课。任选课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 而限选课是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可以向关联学科拓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限选课占有的比重为五点零一, 任选课为三点零。

3.4改革后的系列课程特点

上面对于课程改革的内容、学分进行了讲解,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改革后的课程特点如下

A总体的学习时间减少, 技术课程的学习时间占有的比例一如既往的高, 而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比重却减少很多。

B很好几类课程的重要性在学分中得到体现, 比如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学分占有的比重为一百零三, 测控类占有的比重为八十三点七, 电类占有的比重为三十八点七。

C为了确保教学质量, 对于一些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制造类与设计类的课程为主要改革目标。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的变化。增加了多媒体与电化教学, 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和完善。制造类与设计类虽然占总体学分的比重还是比较高, 但是比例却下降了很多, 制造类减少了二十八点二, 而设计类降低了十六点八。

D专业课程调整比较大, 虽然原有机械专业的特色还在, 但是已经看不出原有专业的模样, 专业面越来越广。

4改革效果

改革进行了六年, 现在已经形成已经形成三大类课程方案, 分别为专业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技术课程方案, 而且这三类课程方案比原来的课程更加合理, 更加完善, 更加系统。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和方案与教育部对于专业的要求是相同的。而且改革方案已经在一些学校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非常满意, 制定的教学方案与培养方案都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专业面, 为社会培养了创新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人才。

A学生不仅理论知识和知识面得到提高, 而且还了解了一些关联学科知识。 懂得多种学科之间知识结合, 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最近几年, 在校生研究论文发表的越来越多, 考研的人数与理论知识竞赛获奖者的增加, 都可以改革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程度。

B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越来越强。现在社会,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 从而导致了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强弱关系工作能力的强弱。两千年以后,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 学生都是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越来越多, 也表明学生的专业面越来越广。

C学生综合能力越来越高。从各大高校的毕业论文可以看出, 参加科研项目的人数增加, 而且科研项目难度和水平增强, 从而导致学生设计的毕业论文专业度越来越高。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不只局限于机械行业, 很多相关行业都可以看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身影。

5结语

从专业和课程的角度建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教授方法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解决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不足, 工程技术等专业可以借鉴其改革方案。一个健全的改革方案, 是全体教师和学生努力的结果。

摘要:现在,我国各大高校都设置了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可是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很多不够完善。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专业,很多学者对其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本文依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改革背景,提出了改革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方案,而且对于课程方案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对其运行效果与特点。

篇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关键词 机械制造 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1 21世纪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业行业人才的需求

国家“十一五”规划强调装备制造业要努力实现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该专业的专业背景是装备制造业,加强该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已不仅仅局限于拖拉机和耕耙播收等田间作业机械,而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器设备的总称。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任何先进的农业技术要大面积推广、高效率规范化实施,都必须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和农机服务业象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并呈快速发展态势。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性能不断完善,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但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农业机械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设计制造技术相对落后,普及应用程度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落后几十年。在农机行业中,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严重偏低,人才断层现象严重,人才接续困难。此外,专业不对口,知识老化,学历层次低等现象也很严重。许多农机企业迫切期望大学毕业生前去工作。

2 加强专业建设,发挥优势,突出机械学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牢牢把握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将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学科有机交叉、渗透、融合,形成了以“机电结合为核心,以数控技术为龙头,以机械CAD、CAPP、CAM、CAT、CG有机交叉模块为主线”,以“产学研结合、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案例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素质拓展相结合”的教学特色,凸现出高素质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特色。从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现有的学科水平、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结构,以及农机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态势可以看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基础在农业机械,专业的学科优势也在农业机械。因此,在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和保证本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仍应坚持以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为本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扬长避短,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建成高水平的学科体系;才能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和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出高质量的、独具特色的工程技术人才。

3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组成。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柔性专业方向课(限选课)、专业任选课、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等。课内总学时为2520。实践性教学环节37周,主要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优化课程体系,应体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和突出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中,以机为主,机、电、液、气、材相结合的技术基础课程是核心,是从事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试验研究工作的知识基础。专业课时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既要体现专业特色,也要体现淡化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为:测试与传感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农业机械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等。

在专业任选课中,设置有关农学、生物学、经济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以适度拓宽专业面,体现专业特色。这种适度扩大选修课种类和数量,适度放宽柔性专业方向选择权的做法,有利于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扩大专业知识面和增强素质培养。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仍保留2周的农业机械生产实习,为农业机械及其装备的使用、维护、性能及结构设计奠定实践基础。尤其在专业课程设计与实践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可根据学生所选柔性专业方向,分农业机械、农用运输机械、通用机械和其他一般机械进行设计与实践。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现有条件,发挥了办学优势,又突出了专业特色,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改变了相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千人一面的状况。

总之,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扎实自然科学基础、机械工程技术基础和较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成为拥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研究及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人类的发展繁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程树珍.关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体系的构建[J].化工高等教育,2003,1(75):57-58.

[2] 陶秀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J].煤炭高等教育,2005,5:91-93.

[3] 喻九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 2004,3(81):17-19.

[4] 周勇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2:165-169.

[5] 张锁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3:59-61.

[6] 余历军.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功能与基地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04,6(58):95-98.

[7] 郝惠娣.浅析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4,5(57):122-126.

[8] 刘雪东.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12:66-69.

篇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描述

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及实验、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零件、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测试与传感技术、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工程综合实验、微机原理与结构技术、CAD/CAM、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专业课: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系统设计、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技术及应用。

专业选修课:机械动力学、软件工程、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械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基础、机械故障诊断学、文献检索、专业外语、有限元方法、机械优化设计、工艺过程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成组技术与CAPP、智能机械概论、微小机械概论、虚拟样机技术、市场营销学、在线检测与控制、实用控制系统设计、数控机床与编程。

篇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运行、维护、设计、制造及开发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必须的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达到本科基本要求。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

1.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传感测试技术、执行与驱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初步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 ;

4.具有机电产品制造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二、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控制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一)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二)限选课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

(三)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议本专业在本教学计划提供的选修课模块中按专业方

向选择选修课,中央电大提供教学要求、教材等服务。地方电大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选修课,但实施性教学计划需报中央电大审批。自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由地方电大负责。

(四)有实验和作业的课程,办学单位必须按要求组织完成。凡未完成实验或实验不及格

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中央电大将对课程的实验(含大作业)及平时作业进行必要的抽查,以确保教学质量。

(五)集中实践环节由地方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实施。本专业

学生必须参加毕业实习,并完成规定的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中央电大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集中实践环节)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保教学质量。集中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六)本专业安排毕业设计

8~10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和方式可以多样化,选题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尽量选择与实际任

四、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 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中央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计划。

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71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

五、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学科机械类统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进程表

六、课程说明

1、C++语言程序设计

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C语言基本语法,并能够运用它进行程序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地进行程序编制和调试。

课程内容: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控制语句、数据输入和输出函数、数组、函数及变量存储类别;编译预处理、结构体与共用体、位运算、文件、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

2、计算机绘图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能对一般图形进行图数转换及编制绘图软件的能力。也包括对现有的图形软件包操作、使用的能力。初步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绘图的关系,为在其他课程中更广泛应用计算机绘图打下 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绘图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图形的数学处理方法,编制绘图程序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常用绘图软件包的内容、功能及编辑使用方法。

3、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理工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相关的数学基础;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传递

函数及其求取及动态结构图等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及系统的时域性能描述,一阶系统的动态分析,二阶系统的动态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稳态误差分析;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及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频域稳定性分析和稳定判据,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与稳态误差;串联校正的分类与设计,控制系统的校正等。先修课程:电工技术。

4、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本课程4.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传感与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并具有一定的工程测试能力。

课程的主要内容:描述测试系统特性的主要参数及测试系统的组成;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评定指标及选用方法;用于信号中间转换的电桥电路,滤波电路,电荷放大器等;具体介绍位移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原理,常用产品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5、液压气动技术

本课程为4.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础知识,为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及使用维修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介绍液压传动的流体力学基础知识,组成液压系统的动力、执行、控制和辅助等四种液压元件以及传动介质,组成液压系统的若干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实例的介绍和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后一部分主要介绍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组成气压传动的基本元件、组成气压系统的基本回路、典型气压系统的实例分析和计算方法。

6、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

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熟

悉常用控制电器、典型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具备分析、设计和改进一般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能根据工艺过程和控 制要求正确选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完成程序设计。

课程主要内容: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典型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电气控制装置设计等。

先修课程:电工技术。

7、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技术体系及发展前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工程路线,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机电一体化中动力与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选用,系统机械量的检测方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例。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液压气动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8、机械 CAD/CAM

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

CAD/CAM是实现信息处理高度一体化、提高设计制造质量和生产率最佳方法的新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多品种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任务。

课程的主要内容: CAD/CAM的总体结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的类型、相关技术以及应用开发;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成组技术(GT);计算机辅 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技术;

CAD/CAM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

9、大学英语Ⅱ(1)(2)

本课程6学分,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该课程分为两个阶段。(一)基础阶段:在语音、词汇、语法、阅读能力方面

得到综合训练,掌握3800—4000单词,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50词,理解的准确率达到70%,具有一定的听、写、说、译能力。(二)专业阅读阶段:掌握1000~1200个词汇及一定量的习语,能顺利阅读与专业有关的书籍和文章。能借助词典将与专业有关的文章译成汉语,理解 正确,译文达意,笔译速度达到每小时 350个英语词汇。

10、电气传动与调速系统

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气传

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交直流电动机、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应用和选用方法,掌握常用的开环、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性能及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的各种特性;电气传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晶闸管及基本电路,直流传动控制系统;交流传动控制系统,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简介。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11、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应用角

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常用机电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设计或调试机电接口电路的能力。

课程的主要内容:常用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常用传感器接口电路的设计及

实验,常用调节器电路的设计及实验,功率接口设计与实验;步进电机、直流电机控制电路设计及实验。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12、工业设计基础

本课程 2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较全面地介绍美学与工业

产品的结合,是研究科学技术、美学艺术、市场经济有机统一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篇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调查

机械702张小龙张青

【摘要】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新的专业,国内各有关院校纷纷开办或准备开办这一专业,大有取代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专业之势。它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校开设得最久的专业之一。多年来,它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本文就确定教育目标的指导思想、当代人才主要特点及本专业培养目标等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前景

基本情况

一.我国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现状与需求

(1).专业技术人员构成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1 年统计,国有和销售收入在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机械企业共有 4.02 万个,从业人员约 1400 万。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工的比例平均为 9.5%,管理人员平均为 12.5%,合计 22%。

专业技术人员中 1966 年以前大学毕业的平均不到 5%,中小企业几乎为 0。1967 ~ 1970 年毕业的占 9%,1971 ~ 1981 年毕业的占 15%,1982 ~ 1990 年毕业人员平均占 34%,1991 年以后毕业人员平均占 37%。可见 1982 年以后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合计为 71%,占绝大多数,成为今后开展继续教育的重点对象,同时也可以看到曾一度出现的专业技术人员断层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

(2).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情况

1982 ~ 1990 年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 50% 的人,目前年龄在 43 岁~ 55 岁之间。他们大部分学习机械制造工程专业,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工作勤恳,作风踏实,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相对的说,他们不足的是计算机技术和外语水平较差。在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对于 1990 年以后毕业的人员,上述情况有较大变化,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大为增强,他们理论基础较好,而动手能力较差;中文表达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和协作精神、吃苦精神也显得弱。随着人才流动的增加,这部分人员毕业去向首选出国或到外企、到公司,安心基层做技术工作的较少。

据不完全统计,在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真正具有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的只占 36%,外语通过 4 级的占 24%,计算机通过 3 级的只占 8%。三分之二左右的人员,虽然担当专业技术工作,但主要是通过其它各种渠道获得专业知识和学历的。这部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外语水平更低一些。

(3).继续教育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可以看出,企业参加各种培训机会较多的依次是企业领导和设计、管理人员及制造工艺人员。培训的形式对于企业领导和设计人员以外部组织的专业培训为主,对于管理人员及制造工艺人员以内部培训为主。

我通过一些资讯和了解得知,大多数的机械制造厂需要的是有很强实践能力和丰富经验的高学历人才,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还是比较犹豫的。毕竟他们是以赢利为目的。很理所当然,他们所用的人创造出来的财富必须高处付出的报酬。刚毕业的大学生不管他学历多高,在学校的成绩多么优秀,可毕竟敬仰比较少,在实践方面或多或少有一些欠缺。所以,他们宁可花大的代价去请一个有经验的高级技师也不会冒风险去重用一个刚毕业的一个高学历毕业生。

所以作为我们机械系的大学生,首先一定要认清本专业的本质,自己提升和其培养的目标。

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它以先进的机械制造业为专业背景,加强机械设计制造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交叉渗透,将传授知识、实干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掌握现代化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理论知识,从事现代机械加工设备的设计制造、控制与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机械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机械产品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进行设备改造、维护、调试和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四、我们应该掌握的有关专业知识:

.看你要从事什么,如果从事生产加工!至少要懂得工艺,制图,材料和机加知识!如果从事设计,那懂的可就要多了!并不管是很麽,以下的知识都是有必要的: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及热加工、机械设计基础、C语言、液压传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床电气控制、PRO/E、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数控编程与操作、机械制造技术等。相应的实践性环节有金工实习、机械制图(手工测绘/CAD绘图)实训、电子电工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实训、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学好这个专业,我么必须要掌握很多的有关知识,从基本到高层,掌握好所必备的一切专业知识,永无止境的探索。

五.本专业能从事的工作

⑴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制造行业,从事普通机械加工、数控机床的操作。⑵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编程工作。⑶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机电设备的技术服务与销售工作。

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

毕业生就业率:92.01%。

热门分析:它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校开设得最久的专业之一。多年来,它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

考生类别:理工类。

就业前景: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北京、上海、浙江、辽宁、山东。

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

就业行业或部门 百分率

国有企业 34.35%

录取研究生 14.68%

民营及私营企业 12.59%

其他事业单位 1.10%

高等学校 1.23%

机关 1.24%

科研设计单位 7.94%

三资企业 12.14%

部队 3.54%

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 0.99%

出国 1.43%

自主创业 0.43%

金融单位 0.25%

医疗卫生单位 0.08%

本专业的各方向及就业率分别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88.68%、机械设计及制造82.72%、汽车与拖拉机81.61%、机车车辆工程91.44%、流体传动及控制84.53%、真空技术及设备88.89%、机械电子工程88.44%、设备工程与管理85.6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87.23%、铸造84.47%、塑性成型工艺及设备92.46%、焊接工艺及设备92.79%。

从上面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得知,机械专业是一个叫热门的专业,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所以这个专业的前景发展是比较广阔,社会需要这中人才还是比较多的。

七.结论

篇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一、课程群建设的指导思想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机床的数控化率不到2%,仅为发达工业国家的十几分之一。而且,现有设备未能充分利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极其匮乏是主要原因之一。以苏北地区为例,目前在岗人员中,专科学历的不足40%,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不足8%,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员更缺乏。在人才培养及专业方向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根据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综合和分化, 现代机械制造工业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为满足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各类专门机械不断推出,另一方面机械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支持。这就决定了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群建设的基本内容

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形成实践性强、现代技术含量高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打造特色课程群。

(一 )理论教学体系。根据上述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 建设以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式理论教学体系。主要模块包括: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电气工程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扩展知识、综合能力模块。

(二 )实践教学体系在开展调查的基础上 , 明确职业岗位(群 )需求 ,对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和优化重组,增强人才培养的整体性、针对性和适应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基础实验、工程训练、综合实训三部分。

(三 )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基本知识 、能力 、素质教育课程 。

三、课程群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 )课程体系开发。以专业带头人为组长 ,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现场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团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流程,通过分析、整合和提炼,确定典型生产流程;分析工作流程各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核心能力和态度,并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确立课程模块的细节;构建以生产流程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

融入职业素质,通过课堂教学、情景体验、生活养成、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心理素质。在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以能力培 养为目标 ,采取任务 驱动的教 学方式 ,构建设计制造技术模块和现代制造技术模块。每个模块由知识、技能、素质子模块,技能实习实训子模块,以及职业技能考证子模块构成。各模块都能使教育对象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作能力。

(二 )课程建设。成立专业课程群建设团队 : 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专家组成课程建设团队。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每年调整一次教学内容,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标准,使人才培养紧扣市场需求。开展市场调研:专业课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充分了解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建设基于案例和项目的专业核心课程。形成激励机制:制定院、系两级奖励措施,对课程开发和精品课、优质课建设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营造良好的课程建设氛围。

(三 )教材建设 。 与企业专家合作 ,建成集纸质教材 、电子教材、网络教材 于一体的 特色教材 ,为师生提 供自主学 习、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平台。教材包括理论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材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 网络教材包括网络课程资料、在线指导资料等。

成立教材建设团队: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组成专业课教材建设团队, 与课程建设团队同时开展工作。教材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标准,使教材内容体现时代特色,使人才培养紧扣市场需求。引入职业标准:按照课程体系构架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引入职业标准,按照工学交替、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法实施要求重组教学内容,开发有特色的、实用的教材。开发特色教材: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现场专家合作开发融入企业核心技术和文化的特色教材。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优秀教材,优化教材体系,丰富教材内容。

篇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摘 要: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及宁波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定位,形成了“立足先进制造,融合海洋特色,强化实践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公共基础训练平台、专业训练平台和综合创新训练平台”三大平台为基础的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专业建设;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作为应用技术型院校,准确定位是其生存的根本。针对应用技术型院校普遍存在的专业定位及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以培养方案为切入点,通过构建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地方经济的无缝对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构建多层次的实践平台,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结合区域经济,立足特色求创新,构建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浙江省和宁波市明确提出将海洋高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等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因此,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海洋机电装备制造业对高层次人才与科技创新的需求极为迫切。我校依托机械类专业自身优势,在原有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融入海洋高技术特色,坚持“立足先进制造,服务海洋新能源装备,强化实践创新”的改革思路。在通识课程中强调宽基础,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设置和讲授中融入海洋特色,同时设置与海洋高技术装备相关的专业模块课程及专业选

修课程,淡化学科系统性,强化专业应用性;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中紧密结合海洋装备的高端制造设计与应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针对本专业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我校制定的具有海洋特色的教学计划如图1所示。

(1)在通识课程中引入“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工程导论”等海洋技术认知类课程,同时加强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及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

(2)在专业大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中,立足先进制造技术基础,加强力学、机械学、电学等课程学习,开设“海洋工程材料”、“海洋水动力学基础”、“海洋环境保护”等海洋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海洋新能源装备案例教学。

(3)在专业模块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中设置“先进制造技术”、“海洋装备设计与集成”、“海洋新能源技术”、“海洋工程装备焊接技术”等选修课程。在专业模块课、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中突出海洋新能源特色产业特点,逐步开设更多涉海课程供选修。

(4)在综合训练中贯穿教学科研互动,加强涉海技能训练。通过制定和修订教学大纲,开设“海洋装备课程设计”、“海洋试验技术”、“海洋装备实习”等实践课程,并在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创新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课程中加强海洋装备特色的建设。

二、构建模块化、层次化实践训练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我校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以“公共基础训练平台、专业训练平台和综合创新训练平台”三大平台为基础的实验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丰硕的实验教学成果,如图2所示。

实验教学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具有模块化特征:

第一层次平台是公共基础训练平台,包括单独开设的工程训练、力学实验和机械基础实验等课程,在大学第一、二学年内完成。该平台主要针对机械类相关工科专业的培养要求进行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该层次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加工技能、材料基本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和应变检测技术及其实验仪器操作、常用机械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零部件结构。

第二层次平台是专业训练平台,是在第一层次平台的基础上进行的,涵盖各专业在大二、大三期间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模式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故在第二层次采用模块化培养体系。在基础平台之上,分设海洋新能源装备模块、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模块、数控加工技术模块、模具设计及制造模块、机电控制系统与测试技术模块和液压气动模块。这些模块既是第一层次的深化和提高,又是一定程度上专业方向的细化。在注重实验先进性的同时,强调单元化和系统性。

第三层次平台是综合创新训练平台,主要是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开设的一些设计类、综合类、创新类实验课程。海洋装备综合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强调课程的实际应用,突出实践教学特色。模具技术和数控技术结合宁波模具大赛、数控技能培训展开,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训平台针对海洋新能源装备方向增设了大量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实训内容上具有如下特色:

(1)注重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相结合,注重与科研、工程和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并及时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每学年更新实验项目数一般达到实验项目总数的5%。

(2)逐步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数量,增加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数量。

(3)在综合性实验课程中,尝试对实验项目进行模块化设计,既有针对所有专业的公共实验模块,又有针对不同专业的选做模块。同时加强设计性实验开设,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三、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形成C4+P4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我校结合宁波海洋新能源装备产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的要求,构建了以“制图能力不断线、计算机能力不断线、设计能力不断线和制造能力不断线”的C4能力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及产业实践”的P4实践保障平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破解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断层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1)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启发—引导—讨论”和“实现一论证一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学理念由重理论、轻实践的应试型向重实践、重能力的素质型人才培养转变,实现实验教学由验证式教学向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型的模式转变,通过将科研成果渗透于实验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启发创新思维,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实验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2)形成“三位一体两结合”师资队伍管理模式。“三位一体”指专职教师队伍“教学、科研、学科”三位融为一体,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基础课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相互结合,积极倡导教授参与指导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这保证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促进了科研教师、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的融通,形成一支以教授、博导为核心,结构合理、科学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科研与教学相长的实验教学队伍。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教改研究课题“以“C4+ P4”为核心的独立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应用”(编号:JG2013210)]

上一篇:初一作文片段下一篇:励志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