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的寓言故事

2024-04-24

曾参的寓言故事(通用10篇)

篇1:曾参的寓言故事

【成语】曾参杀人

【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简拼】zssr

【近义词】流言可畏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比喻流言可畏。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例子】这冤怎申,硬叠成曾参杀人。(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生僻

篇2:曾参的寓言故事

原文:“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翻译: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情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当那个邻人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子的母亲时,并没有引起预想的那种反应。曾子的母亲一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这个儿子。他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学生,怎么会干伤天害理的事呢?曾母听了邻人的话,不惊不忧。她一边安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着布,一边斩钉截铁地对那个邻人说:“我的儿子是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现在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听到这里,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她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因此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越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对儿子的了解、信任而论,“曾参杀了人”的说法在曾子的母亲面前是没有市场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篇3:启迪思维的寓言故事

每天, 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 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

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说:“孩子, 你必须跑得快一点, 再快一点, 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 你就会活活地饿死。”

同时在另外一个场地上, 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 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 再快一点, 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 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点评: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高人之外有高人。你跑得快, 别人会跑得比你更快, 所以说, 成功者都是比旁人付出努力更多的人。

司机考试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 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 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

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 你们开着车去拿, 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说。“半公民。”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这时, 第三位却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 愈远愈好。”

结果是, 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点评:不要和诱惑较劲, 诱惑的背后往往隐藏风险, 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请不要开错窗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 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 不禁泪流满面, 悲恸不已。

她的外祖父见状, 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 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

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 你开错了窗户。”

点评: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 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雨后, 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 由于墙壁潮湿, 它爬到一定的高度, 就会掉下来, 它一次次地向上爬, 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 他叹了一口气, 自言自语说:“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 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 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 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 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 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 他变得坚强起来。

篇4:妈妈学曾参杀猪的趣事作文

不久前,我在新华书店里看中了一本书——《绿山墙的安妮》。我们语文课本上向同学们推荐读这本书,说这是一本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好书。

我告诉妈妈我很想买这本书,妈妈同意了,她说在网上给我买。我于是日日思,夜夜盼,巴不得书马上飞到我手上,让我大饱眼福。

一个星期很快过去了,我兴冲冲的去问妈妈:“我的.书到货了吗”?

“书?什么书?”妈妈一脸茫然地问我。

“是《绿水墙的安妮》啊!您不是说好在网上给我买吗?过了这么久,应该到货了吧?”我急切地说。

妈妈的一声“对不起,我忘了”让我的满怀希望瞬间破灭。我稳定了下情绪,说:“不过,您一定要尽快给我买啊,我等不及了!”妈妈满口答应了。

两天过去了,我像第一次那样兴冲冲地去问妈妈书到货了没,回答我的依然是妈妈的一脸歉意。我彻底无语了。大人为什么总是说了不去做呢?我苦恼地想。

这时,我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个故事——《曾参杀猪》,教育人答应了他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我赶紧对妈妈说:“您听说过《曾参杀猪》这个故事吗?”

“没有。”妈妈如实回答。

“那我给您讲讲吧,有一天,曾参的妻子去集市……”,我滔滔不绝地给妈妈讲了起来。

听完后,妈妈对我说:“嗯,有道理!答应了孩子的事,我没做到,是妈妈的错”。

“您真应该学学曾参杀猪呢!”我笑了起来,为自己的“聪明”感到高兴。

妈妈说:“做人就应该讲诚信,不光我要讲诚信,你也要讲诚信哦!”

“我会的”。

妈妈当天就把《绿山墙的安妮》在网上买下来了,还另外让我挑了几本喜欢的书,我开心地又蹦又跳。

两天后,所有的书都到货了,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绿山墙的安妮》,闻着浓浓的墨香味,饱览着粒粒方块字,轻轻抚摸着崭新的纸张,心里美滋滋的。

篇5:曾参教子文言文翻译

曾参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

曾参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他的母亲就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以后,给你宰一头猪吃。”

妻子从市集上回来了,曾子想要捉一头猪来杀了。他妻子马上阻止说:“

我不过跟儿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小,把父母当作老师向他们学习,听父母的`。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撒谎。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以后就难以教导他了。”于是就把猪杀了。

注释:

【彘】猪。 【适】到,去。 【特】只是。 【戏】开玩笑。

课后小练习:

⒈说一说,找一找。

“子”在古代表示对人的尊称,你可以称老师或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为“子”。例如: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等。这下,你明白“曾子”中“子”的意思了吧。

下面句子中的“子”是什么意思呢,到文中找一找吧。

⑴其子随之 子:

⑵今子欺之 子:

⒉想一想,连一连。

曾子之妻之市 猪

其子随之而泣 曾子

曾子欲捕彘杀之 到

妻止之曰 曾子的妻子

⒊译一译

⑴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也,听父母之教。

译:小孩子没有什么判断能力,他们依靠父母而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⑵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译:做母亲的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相信母亲的话了,以后教导起来就难了。

互动小课堂

师:曾参教子这个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生:言而有信。

生:一诺千金。

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篇6:《曾参杀猪》读后感

曾参是春秋时期道德高尚的人,也是教育家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杀猪》是讲曾参教育后代要诚实守信的.故事。

有一天早晨,曾参的妻子准备去集市买东西,正好被一旁玩耍的儿子看到了,又哭又闹,吵着也要去。曾参的妻子嫌麻烦,就哄儿子说:“好孩子,好好听话,留在家里,妈妈回来就给你杀猪吃肉。”儿子相信了,便老老实实留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不久,曾参的妻子回来看到曾参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就连忙上前阻止。曾参指着站在一旁开心的儿子说:“刚才你出门时,跟儿子说了什么?”曾参的妻子说:“哎呀!你怎么当真了呢,我是骗儿子的。”曾参神情严肃地说:“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不能随便地骗孩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将来有着很大的影响。今天,你说话不算数,答应孩子的事情不去做,哄骗孩子,就是教孩子说假话,去欺骗人,这样做怎么能够把孩子教好呢?”说完就开始杀猪了。

曾参的妻子感到很羞愧,曾参却为孩子树立了诚实守信的榜样。

读完这篇故事,我不禁惭愧地低下头来问自己:我有曾参这种诚实守信的精神吗?

篇7:寓言故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掌握基本字词, 强化语文的工具性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识字教学中,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教孩子识字,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 之所以能够成立, 必定有着合乎情理的成分, 也可能存在片面的。因此, 我们只能在合适的时候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识字教学方法。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 基本上都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极少出现古代汉字, 这也就降低了识字教学的难度。扫清文字障碍,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寓言中的人物语言及寓意。

二、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感知语言艺术形象

寓言故事的语言和其他文学作品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 寓言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般都具有简洁性、生动性与概括性。寓言的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 或用比喻, 或用拟人, 或用象征等, 告诉人们深刻的哲理。寓言作家一般都是借助比喻、运用讽刺等手法, 塑造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 如狡猾的狐狸、善良的小羊、虚荣的乌鸦等, 都是非常生动鲜活而又能够启人深思的艺术角色。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字词, 再引导他们感知作品语言和艺术形象, 从而更好地感知寓言寓意。教师要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 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围绕教学文本, 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和感悟, 帮学生更好地感知艺术形象, 理解寓意。

三、引导学生品悟故事寓意, 启发学生做人道理

在寓言故事中, 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 这根线多数情况下是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的。但是, 一篇寓言的寓意, 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体会到。这是寓言故事作为独立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因此, 我们在引领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时刻留心找出并抓住这根“看不见的线”, 沿着这条线顺藤摸瓜,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 抓住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语句, 使故事中的一切事物都活起来, 让故事中的实物来到学生的生活中, 从而使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理”。

四、利用续写寓言, 启迪学生想象力

阅读寓言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而续写寓言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续写寓言, 是学生在已有故事的基础上, 根据对故事内容的了解, 通过对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 续编寓言。

在许多经典寓言故事中都有不少“空白处”, 这是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极好机会。例如, 教学完《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 用《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续编一个小故事。学生想象力被激发后, 大家都能妙语连篇地说故事。

五、通过寓言学习,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修为

通过寓言学习,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修为。首先, 引导学生感知故事情节, 体会故事寓言的简洁、生动、朴实, 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其次, 引导学生扩大阅读, 增强有关的寓言阅读,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课文学习, 学会分析寓言故事寓意, 丰富学生文学底蕴,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最后, 利用寓言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寓言中的故事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 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把寓言寓意的揭示和学生的综合教育联系起来, 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 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积极的人生态度, 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境界。

例如, 《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等寓言, 在学生交流故事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错在哪儿, 为什么出错, 从而认识到他们出错是因为用不变的、传统的思想观点去看待事物, 没有看到事物本身是在发展变化的。如此这样训练学生的多向、逆向思维, 使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其教学效果远远胜过学一篇寓言, 只明白一个寓意。

篇8:曾参的寓言故事

曾参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学生。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他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

曹参是汉初大臣。他跟随刘邦起义,屡建战功,被封为平阳侯。后继萧何为汉惠帝丞相。

岑参是唐代诗人。他在西北边防地区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有较深体验,擅长写边塞诗。他在诗中歌颂了边关将士英勇战斗的精神,描绘了边塞风光的`豪迈气势。

这三个历史人物的名字都是“参”,都读为“shēn”。

篇9: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引用技巧

一、在导语中引用寓言故事, 设问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语文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应引用寓言故事, 寓教于乐, 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讲授《论语》一课时, 我引入《揠苗助长》、《青蛙和公鸡》这两则寓言故事, 设计如下:同学们, 《揠苗助长》和《青蛙和公鸡》这两则寓言故事你们一定都听说过吧!它们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同学们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纷纷展开讨论, 发言都很积极, 从各个方面指出了这两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我顺势将话题导入今天的课文:《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 无论做什么事情, 都不要急于求成, 欲速则不达;《青蛙和公鸡》告诉我们:在学习中, 少说漂亮话, 多读、多想、多写、多练, 光说不做, 是不可取的。今天, 我们学习《论语》这一篇课文, 虽然不是寓言故事, 但它的每一句话, 都像一句格言, 都隐含着一个道理, 下面, 让我们一起朗读《论语》, 看看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对他的弟子是怎样说的。当然, 教师在引入寓言故事后, 应让学生自己总结寓意, 明白故事的道理,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思维能力。另外, 我们还要多引导学生质疑探索, 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 设计出若干有深度、循序渐进的问题, 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研读课文。

二、在师生互动中引用寓言故事, 寓情于教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因此,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在师生互动这个环节中, 多引入寓言故事, 充分利用电化教育设备——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等的直观优势, 放映寓言故事片断, 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教师就应放下架子, 让学生踊跃质疑、辩论, 只要言之有理, 就应给予充分肯定, 而不应拘泥于教参上的一家之言。在讲授《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时, 中间有一个环节, 同学们都对伽利略不轻易相信权威和“实践是检验真理、发现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思想有了极高的兴致, 要求我对伽利略作一下个人点评, 这时, 我因势利导, 将准备好的《鹦鹉学舌》这个寓言故事的光盘拿了出来, 同学们看完这个寓言故事之后, 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寓言故事中, 鹦鹉的特点和这个故事的寓意。同学们发言都很积极, 我在学生发言后作了个人点评, 在学习中, 有的同学就像鹦鹉一样, 看见别人说什么, 自己也说什么, 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今后, 同学们应多向伽利略学习, 不断去发现问题, 相信科学, 相信自己, 这样在学习上你才会有所突破。通过两件事情的对比,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讲授《七根火柴》这一节课时, 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 同学们对无名战士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我给同学们引用了《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 让同学们将这两个人物进行对比, 同学们一下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不少学生畅所欲言。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 我又作了点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 这样我们才会成为生活和学习中的强者。通过多次引入寓言故事, 利用它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和优势去引导学生, 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让创新实实在在地表现在中学语文课堂上。

三、在教给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中多引用寓言故事, 情真意切

语文学习, 除了要朗读较多的课文、课外读物、古今中外名著之外, 还要多思善思、多收集多写作等等。在教学中, 我引用《授鱼不如授渔》这则寓言故事, 让学生们畅所欲言, 展开讨论, 对文中的小男孩不要鱼而要钓鱼的方法和技巧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进行更深层的说明。当今教育对我们的古训“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又推陈出新了, 不仅要授学生以“渔”, 更要授学生以“渔场”。“渔场”就是学生活动的广阔天地。在美国, 教育者更重视创造一个宽广辽阔、有风有浪的渔场, 让被教育者自己从实践中学会怎么捕鱼。试想, 如果学生空有一身的本领, 却没有实践的环境, 亦不能辨别渔场里鱼的多寡, 这无异于“纸上谈兵”的故事。

篇10:曾参的寓言故事

一、在故事里寻觅有价值的内容

1. 特别的叙事方式

初读课文, 便产生疑问:作者为什么用斯杰潘老人回忆的方式讲述故事, 而不是直接由他转述?合理的解释是;斯杰潘老人在这篇课文中是不能删除的。一旦删除, 便不存在关于猎枪的对话, 而没有那支挂在墙上二十年不动的猎枪, 这个故事的意蕴将大打折扣。如果把目光聚焦在老天鹅身上, 你就会看到一个勇于担当、不惜牺牲的英雄;如果你把目光聚焦在天鹅群上, 又会发现团结的重要;如果再把目光由天鹅扩展到斯杰潘老人身上, 你则会感受到故事中包含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警示。这种特殊的讲述故事的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把握故事主要丁内容的路径, 而且通过这种“特别”走近文章主旨。

2. 特殊的写作手法

这篇课文重点是5、6自然段中着力描写的两个场景:一是老天鹅破冰的特写镜头;二是天鹅群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课文在内容安排上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以老天鹅为“点”, 群天鹅为“面”, 就像一幅画, 让人感到疏密有致。于是, 既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点”的深度, 又要能在对比观照中感受到“面”的广度, 体察出点面结合传达的深意, 应是这两段教学需解决的重要内容。

3. 生动的比喻手法

课文中运用了多处比喻, 如以下几处:

(1) “ (它) 并没有飞走, 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2) “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 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 加油!齐心干哪, 加油’”

“经过这沉重的一击, 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一句把老天鹅比做石头, 形象地写出了老天鹅落下的情景, 让人强烈感受到老天鹅扑打冰面之壮举;第二句则是把天鹅的叫声比做劳动号子, 形象地写出了整群天鹅破冰时热闹的情景和气氛。第三句没有用比喻词, 句式有了变化, 从侧面烘托出天鹅破冰之艰辛。抓住这些语言现象, 读出这些比喻背后的东西, 才能体会文本语言的魅力。

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尾丁丁

老人为什么没有向天鹅开枪, 却把枪挂到肩头, 悄悄地离开湖岸?猎枪究竟为谁而挂?仅仅为了天鹅吗?显然不是。通过对文本更深层的领悟, 笔者以为猎枪是为同学们而挂, 为所有热爱动物的人们而挂, 为世人而挂斯杰潘老人的“挂枪”行为告诉我们, 必须像老人那样, 尊重和敬畏一切生命, 这是编者的初衷, 也是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深切体会到的

二、在欣赏故事中发现故事的特点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的特质。以“语言文字运用”为理念的阅读教学就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 而应准确地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和内在规律。从这一视角出发,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把“读故事”转变为“赏故事”。在“赏”中发现故事特点, 教给阅读策略,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步, 初读课文, 认识故事的文体特点及其特殊的叙述方式, 学习从语言材料中准确提取信息,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二步, 欣赏故事, 以总问题“默读课文, 从哪些字、词、句、段中感受故事的生动”来展开教学, 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感悟、运用中明白故事的特点与特殊的写作方法。

第三步, 悟故事, 寻找并创设读写结合点,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步教学法简洁但不简单, 每一步教学都暗含着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训练点、生长点和思考点。

1.略读故事, 了解主要内容

赏故事, 先要了解故事大意, 就是概括课文内容。概括是很好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方式, 也是新课标修订稿第二学段“阅读”的训练重点。根据课文“故事中套故事”这一特殊表述方式, 紧扣课题设问:是谁向我们讲述了天鹅的故事?故事给了他怎样的启示?引导学生用“讲清课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的方法来概括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年级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概述还处于似会非会的状态, 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略读课文→提取信息→思考表达”的教学流程, 重点训练“从文字材料中准确、熟练地提取信息”的能力。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说, 教师作为引导者、点拨者, 在学生讨论交流时, 及时点拨, 在互动对话中渗透概括的要义——精简。有了这种整体性的概括训练, 再让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了解老人所讲的“天鹅破冰”的故事就水到渠成了。

2.欣赏故事, 发现鲜明特点

(1) 点面结合, 故事更丰满

四年级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而对于跳出内容来欣赏“点面结合”的写法, 需要教师智慧地引领。教学中, 可采用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老天鹅破冰与整群天鹅破冰两个场景的异同:第一步, 分别朗读有关描写老天鹅与整群天鹅的句子, 发现不同, 揭示“特写”与“整体”相融合的写法;第二步, 抓关键词感悟天鹅形象, 读出“点”的深度、“面”的广度以及与侧面描写相融合, 内容理解更深刻。第三步:多种形式朗读“点”“面”, 在朗读中感受“点面结合”的表达效果——故事更丰满。第四步:告诉学生, 在写生活中的场景时, 如加入一个“特写”, 就会更加丰满生动。四步教学中, 既有自主的朗读对比, 又有体会关键词语的表情达意, 还通过朗读抒发出真情实感, 触摸文章的写法, 达到了情智交融的境界。

(2) 形象比喻, 故事更生动

文中的比喻句有多处, 可引导学生细品一处, 先扶后放, 再领略其比喻的妙处。以老天鹅破冰这一句为例, 引导学生从“像石头似的”中体会老天鹅不怕痛, 文中没有出现“痛”字, 却让人“痛彻心扉”, 这就是比喻的妙用。接着举一反三, 体会其他比喻句的妙处。最后, 出示改编后的5、6自然段 (删除了比喻句) , 让学生来讲一讲这段故事。通过对比, 学生马上明白了:不用比喻, 故事毫无味道!比喻的作用不言而喻, 叶圣陶曾说过“教学的时候, 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 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因此教学比喻句, 既要关注比喻内容, 又要品味比喻的妙用, 让比喻为学生所接受、所应用。教内容, 更要教方法!

(3) 品读拟声词, 故事更鲜活

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克噜——克哩——”的叫声, 让学生深入文本世界感悟和品味天鹅的叫声, 体会它们的情感, 并运用“如果你是这群天鹅中的一只, 你会说什么”这种方法来促进学生体验, 表达内心感受。三次叫声分别在破冰前、破冰时和破冰后, 这就可以把想象三次天鹅叫声的说话训练与复述故事相结合, 为课后习题1中的“背诵段落”作铺垫。学生在复述故事中想象说话, 感受拟声词让故事更鲜活的效果。

3.交流故事, 抒发内心的体验

本课的结尾, 在写到“挂在墙上的猎枪再也没动过”后就戛然而止, 此时要激起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 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切入口, 可以抛出问题:为什么猎枪再也没有动过?猎枪为谁而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两个问题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鼓励学生多角度, 有创意地阅读,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 并让学生明白:令人回味的故事, 就是好故事!为学生播下一颗鉴赏故事的种子。

上一篇:全国119消防日的心得体会下一篇:第五周大班音乐游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