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树叶的寓言的故事

2024-04-26

一片树叶的寓言的故事(通用11篇)

篇1:一片树叶的寓言的故事

小猴子仔细地掐下了一片树叶。乐得翻了个斤斗,溜了......我们下面要说的幼儿园好听的寓言故事是一片树叶。

幼儿园好听的寓言故事 一片树叶

小黄牛栽下了一棵柠檬桉,小树苗在春风中欢快地成长着。为了保护好小树,小黄牛在幼树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道:“请爱护小树”。

“哟,一棵多漂亮的小树,当然应该爱护。”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走过,欣赏了一阵之后,赞叹地说,“这小树太可爱了,我只要一片嫩叶夹在我的画册里当书签,那多美哟!”

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了一片叶子,走了。

过了一阵,来了一只小猴。小猴子一发现小树苗,便欢呼起来:“多秀丽的柠檬桉呀,以后它会长得高耸入云,我就要在那白玉般的树干上做攀登技巧的表演。嘻,让我取片叶子作个纪念吧。对,就只要一片。”

小猴子仔细地掐下了一片树叶。乐得翻了个斤斗,溜了。

不一会,又来了一只小狗熊,小狗熊对柠檬桉树苗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咂着嘴说:“不只长得好看,还有股醉人的香味儿,我要尝一片叶子,看看到底是什么滋味。不错,为了爱护小树,我决不多采第二片树叶。”

小狗熊捋下一片柠檬桉叶,用牙齿轻轻嚼着,满意地点点头,离开了。

接着,小山羊走过,小肥猪走过……

每一位路过的小家伙,都取下一片树叶。可是,只过了一天,当小黄牛走来浇水时,一看树苗,惊得目瞪口呆:整个小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

篇2:一片树叶的寓言的故事

陈鑫丽 春天来了,阳光温暖恬静,照射在大地。天空被春雨擦拭得非常明亮,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哗啦啦,哗啦啦……”!下起了一场春雨,仿佛在告知我,我要出世啦!

我钻,我钻,我钻钻钻!太棒了,我终于看到了大自然,这美好的一切比我想象得还要美丽一百倍:碧绿的草坡上有一群小孩子在追逐;五颜六色的花儿上有成群的蜜蜂在采蜜;雨后的彩虹更动人……

我是玉兰家族的一名新成员,我总为自己能成为玉兰家族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因为,我能天天闻到这清香的花味,而且每当路人赞美玉兰树时,我也跟着享受殊荣。我和伙伴们合在一起成了小鸟的窝,他们的歌声就像是天籁之音。他们全神贯注地唱歌,多么优美的音韵啊!此时,我觉的他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小鸟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我再也不是以前的嫩叶,现在已经长成有厚有绿的叶子了。时不时看到游客笑着把我的各位“姐妹”带回家去做标本,我十分高兴,因为他们是那么的爱惜我们、喜欢我们。

篇3:一片树叶的寓言的故事

《茶》这部纪录片的视听呈现非常细腻、深刻, 它给予观众的是一种视听上的美学呈现。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 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的。黑格尔在后来的发展中提出了他的美学观念, 认为, “艺术美消除了自然美的局限, 因而它高于自然美”。从黑格尔的美学观念对《茶, 一片树叶的故事》进行审视, 这部片子所呈现的是一种视听上的审美愉悦, 更是一种东方的意境与气韵之美。

1 视觉上的写意

纵观《茶》这部纪录片后不难发现, 其画面具有明显的写意性, 这种视觉上的写意与浓厚的茶文化相呼应。诗意性是通过镜头和光线的运用来呈现的, 精致的画面增加了视觉张力, 也有力地传达了《茶》所蕴含的文化品质。空镜头具有极强的写意性, 有助于意蕴的传达和意境的营造。比如《茶》的第一集在介绍西湖龙井时, 使用了两个山泉流水的镜头勾勒出龙井村所处的地理环境, 营造出空灵、优雅的自然意境。

有时候, 镜头语言比人物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在第四集中, 卢瑞铭的茶厂因雨季的推迟没有开工, 此时的画面是一个固定的景深镜头, 后景是坐在门口抽烟的卢瑞铭, 焦点转换后, 前景的蜘蛛网才清晰可见。这个镜头无论是从景深的构图还是逆光的拍摄上, 都非常精准地传达了此时人物内心的苦恼与无奈。《茶》中还多处运用了慢镜头和高速摄影的拍摄手法, 快慢镜头刚柔并济, 毫不吝啬地对茶文化的意境美进行展现。比如第六集制作茉莉花茶的段落中, 对制茶师傅筛花的动作采用慢镜头降低速度, 在背景鼓点的呼应中展现了一幅绝美的画卷。第五集的一个段落中, 在解说词“像几百年前一样, 茶的终点是欧洲”结束之后, 场景从中国的安徽转换到英国的伦敦, 此处用了2个4s的高速摄影, 形象地展现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飞速发展。

片中对于光线的运用也极为考究, 为了使茶叶更好地呈现出清透的色泽和质感, 就必须借助自然光和人工光。光影的变化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也极致地烘托出了大自然的原生态气息和浑然天成。比如第一集在表现外国人唐云跟茶农一起采摘茶叶的一组镜头中, 借助太阳的直射光对茶叶进行了逆光拍摄, 透过的光线使茶叶的纹路清晰可见, 茶叶的色泽和质感得到了很好的呈现。片中对揉茶、倒茶等工艺流程较多地运用了慢镜头进行细致的展现, 结合自然光线给人一种潺潺流水的感觉。“突出表现了工艺之玄妙、茶之美感, 以及茶与水交融的独特境界。”

2、听觉上的冲击

声音拓展了画面空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它赋予视觉符号更大的冲击力和震撼效果。《茶》的主题曲《水中的舞者》由丁乔作曲, 其曲调悠扬恬静, 旋律优雅舒缓。古筝和竹笛的旋律增添了东方古典美的韵味, 有了水的柔和舞的律动, 使片中茶和人的故事变的更加有味道, 也更能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比如在介绍福建地区的白茶时, 镜头画面的呈现是高山的大全景镜头, 配合恬静的背景音乐, 营造出了舒缓而具有意蕴的氛围。音乐不仅具有抒情性, 还具有叙事性。在第二集中, 在表现五十岁的卓玛去西藏朝拜的段落里, 背景音乐是极具代表性的藏族歌曲, 烘托出人对生的信仰和神圣感, 同时又充满着对生命的穿透力。总的来说, 音乐时而流畅、时而隽永、时而神秘、时而有力, 声画营造了恬静、优雅的意境。

听觉上的冲击不仅来源于优美的音乐, 也来自浑厚的解说。整体的解说词风格是质朴又富有诗意性的。解说词正如茶一样, 简单却不失意蕴, 比如第一集的开头:“一片树叶飘到水中, 改变了水的味道, 于是就有了茶。”一句简单的话饱含着深厚的禅学意境, 在一开始便将观众带入情境。“龙井是茶名、村名、地名, 也是泉名。”一句话看似简单, 但却又耐人回味, 它用最简单的话语表明了茶与自然、历史、地域之间的关系。朗朗上口的解说还能增加作品的美感和意境, 在第四集开篇的解说是在油菜花的大全景镜头中拉开帷幕的, “中国南方的春天, 最初是金色的……当金色逐渐褪去, 绿色的帷幕拉开, 茶成为春天舞台的主角。”文字的解说和美丽的大自然画面结合在一起, 甚是应了王维的那句“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好的解说还能升华作品的高度, 比如:“喝茶, 是简单的事;喝茶, 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 中国人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从复杂回归到简单, 同样走过了一千多年。”一句解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将内涵丰富的哲学思想由一道茶上升到了人生的高度。总的来说, 浑厚有力的解说不仅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还在视听愉悦的同时引发人们对于茶文化的思考。

3 结论

整体看来, 《茶》这部纪录片的视觉写意和听觉冲击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 这种融合带给观众的是视、听觉感官上的审美享受。视听的完美融合契合了这部片子的主题, 并把茶文化的深厚意蕴和意境烘托的恰到好处。它不仅是一种感官体验之美, 又是一种艺术和现实相结合的美, 更是一种外在与内在相统一的美。

《茶》在最后一集回归到茶人, 这种接地气的回归所展现的是茶文化的包容和延续。《茶》这部纪录片也存在着一些瑕疵, 片中的几处画面出现了闪光灯的闪烁,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叙事的流畅性, 也有悖于纪录片的静观感。总的来说, 《茶》具有极其浓厚的东方韵味, 其视听愉悦的魅力值得其他纪录片借鉴和探索。它“以国际化的创作理念, 呈现起源于中国的茶在世界各地的发展衍变, 展示茶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 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它将给时代留下一幅精美的影像画卷, 也必将成为人类纪录片史上的经典。

摘要:《茶, 一片树叶的故事》是中国首部全面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 创作者将丰富的内容融合为一片树叶的故事, 在诗意的画面和的律动的声音中, 开启观众随茶一起探寻世界的旅程。本文从黑格尔的美学理念出发来审视这部片子, 对其从视觉和听觉两个维度展开分析。并指出其视听愉悦不仅是一种感官体验之美, 又是一种艺术和现实相结合的美, 更是一种外在与内在相统一的美。

关键词:《茶》,茶文化,意境,愉悦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 (第一卷) [M].朱光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2]梁坤.纪录片《茶, 一片树叶的故事》叙事策略与影像特征[J].电视研究, 2014 (3) .

篇4:一片树叶的寓言

一片树叶被风吹向了高空,最后竟与一只雄鹰比翼齐飞了。

“你有一副强健的翅膀又怎样呢,现在我们不是在同一个高度吗?”树叶对雄鹰说。

“但我们的高度是不同的。”雄鹰提醒树叶。

“这有什么不同呢?”

“你的高度是被别人吹起来的,而我的高度是靠自己搏击来的。”

“这又有什么不同呢?只要飛得高,就是本事。”

“但我们的本事是有差别的。”

“差别在哪里呢?”树叶的话音刚落,风停歇了下来,树叶一直往下落。

雄鹰俯视着往下落的树叶,说:“这就是差别!”说完,雄鹰展翅冲向了高空。

在风的吹拂下,树枝上叶子翩翩起舞着。其中的一片树叶见小鸟在天空飞来飞去,不由羡慕起来:“如果我能脱离枝头,便也能像小鸟那样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了。”

于是,这片树叶拼命地挣扎,在风的吹动下,终于挣脱了枝头。“啊,我自由了!”树叶欢呼着,可就在这时,树叶感到自己的身体在不听使唤地坠落着,最后坠落到地面,动弹不得。“怎么会是这样呢?”树叶想不通。

一只小鸟飞落在树叶旁,说:“其实,你的天空是在枝头,那里才有你的欢乐和自由。”

“谁说飞翔就一定要拥有翅膀呢?我没有翅膀,不是照样飞上了天空吗?”被风吹向高空的树叶炫耀道。

“那你要飞向哪里呢?”小鸟问。

“飞向哪里,我也不知道。”树叶说,“风把我吹向哪里,我就飞向哪里。”

“然而,你知道吗,没有目标的飞翔,就是飞翔得再远再高,飞行的距离也等于零。”小鸟说。

一只小鸟栖落在一片凋落的树叶旁,一阵风吹来,被刮跑的树叶问仍然栖落在原地的小鸟:“我怎么会被风摆布而你却不会呢?”

篇5:一片树叶的故事作文

看完了《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后,心里面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的.画面,不由得再一次去喝了那种茶。刚入口时和小时候一样的苦涩充满了嘴巴,不过,一会后,苦味消减了一点,茶喝着有一种奇特的味道,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种味道,不过,从此我便爱上了喝茶。

我开始的时候只觉得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休闲的饮料,但看完了《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我忽然间觉得茶不在那么普通,每一杯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味道,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而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有苦,有酸,有涩,有甜。每当我们喝下杯茶,那茶里的味道仿佛就和自己一样,我猜这也是人们喜欢喝茶的原因之一吧。

在这部记录片中曾说道,人就像茶一样,我开始觉得奇怪,可是后来却了解了,人就像茶叶一样,茶叶一开始放入水中,便漂浮在水上,犹如人在年轻之时的骄傲,当茶开始下沉到水底时,就犹如人在岁月中成长,开始收敛了傲气,我现在就仿佛是那水面上的茶叶一样,我需要让自己能够收敛住骄傲。

我很喜欢这部纪录片的片头语“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感知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同一树叶,不同的加工能制成完全不同品性和特质的茶,同一茶叶,不同的人能泡出不同的茶汤:同一杯茶,不同的人能吃出不同的味道。茶,需要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篇6:作文:一片树叶的故事

“下雪喽!下雪喽!”弟弟欢呼着。然后他用稚气的语言对我说:“姐姐,下雪了,我们可以打雪仗了!”

“嗯!”我笑了笑说。随后,我戴上了手套,准备开始打雪仗。弟弟看见了我的手套,对我说:“姐姐,你的手套好漂亮哦!”“是啊!”从弟弟的话语中,我听出来他很喜欢我的手套,可我又舍不得送给他,就在我犹豫之时,弟弟把他过年收到的四百元压岁钱拿出来,因为他那个时候还小,所以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他对我说:“姐姐,我拿我的压岁钱换你的手套,行吗?”我笑了笑,说:“不用了,姐姐把手套送给你!”我之所以把手套送给弟弟,是因为我听了弟弟的话,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感觉应该忍痛割爱,把手套送给弟弟。弟弟听了连忙说:“不行!不行!妈妈说过,不能不劳而获,我不可以不付出代价就拥有不属于我的东西!嗯……姐姐,我拿我的手套和你换,行吗?”弟弟的话令我欣慰,他这么小就懂得这么深的道理。“你的手套太小了,还是不用了。”我说。“不行!”弟弟用他那胖乎乎的小手托着下巴,似乎在沉思,那个样子,可爱极了。过了一会儿,他说:“姐姐,”弟弟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我拿这个和你换,行吗?你看他多可爱呀!姐姐,我知道这个没有钱好,但是你又不要钱,这片树叶你就收下吧,不然我不会安心的,姐姐。”“好吧。”我收下了树叶,把手套送给……不,是换给了弟弟。弟弟可开心了!

弟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不能不劳而获,因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做什么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篇7:关茶_一片树叶的故事有感

— 观《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之路的尽头》有感

茶是一段旅程,是寻找传统是寻找期望,安放心灵家园的跋涉。从昆仑山到 广东小巷,从半坡老寨到四川深山,从蒙古草原到贵州老林、、、、、无处不存在着茶的足迹。对于我们来说,茶,到底意味着什么!在路的尽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茶文化,从古至今由来有之,它深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它将中国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给了无数人心的宁静。从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到现今的高科技茶贸易。它不仅仅体现了茶本身的价值,同时也是一个古老国家历史的吟诵。其实,路并没有尽头,传播并不会停滞。

影片中维吾尔族的米吉提,因为种子昂贵,为了给老婆治高血压病以及增加家庭收入,长途跋涉,骑马三天去夏季中无法言语的细腻。昆仑雪菊本不是茶,却经过时代的演变成为了茶,也牧场4000米的喀拉山寻找昆仑雪菊。所传达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艰辛更有其是影片中说到的非茶之茶。此时在遥远的广东小巷之中还有另一种非茶之茶“广东凉茶”。它正被一群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说唱”演绎着。这正是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或许他们的行为在外人眼中难以理解。但这种新颖的方式不正为茶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吗?

影片中讲述了川藏茶马古道上那段正在消逝的背夫历史。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背出了人类历史上最艰险的一段茶路。自古以来,从雅安出发的藏茶,到达康定,一路翻山越岭、茶马难行,只能靠背夫运输。而运茶的背夫被统称为“茶背子”。他们都是为了求生活的穷苦人。两百斤的茶包在他们的背上谱写出了最壮丽的辉煌。我想,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估计就没有藏茶的文化的摧残繁荣!藏茶,也就是酥油茶。在藏族人民眼中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藏族人民将生命视为一段旅程,我们只是在进行艰苦的修行而酥油茶是现实生活中的慰藉。片中的卓玛正是因为心中有方向,有目标。才能跨过阻碍,到达向往的布达拉宫。做人,不正是要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吗?这样的自己才会成就自己的所思所想。我想编剧想表达的不仅仅是茶文化吧!更多的是藏族人民那种可敬的精神,给我们指引着方向。

昆仑雪菊、广东凉茶、斗茶、茶背子、奶茶、虫茶、酥油茶、、、、、无论是故事还是人物都传达出一种精神,一种积极向上、一种善良、一种担当、一种热爱生活的精神。讲述着人与茶的融合,祖先的谦卑与智慧。品茶,品百味人生

篇8:一片树叶的旅行

“因为我们是大地的孩子啊。”

是少年的倔强吧!小树叶终于努力地挣脱了梧桐树妈妈紧拉着的手,抓住风儿小小的尾巴,开始了一段旅行。

屋檐下的紫色风铃让小树叶做了短暂停留。它揉了揉迷蒙的双眼,挂着的紫色小铃铛发出醉人的声响。一个卷发的小女孩正静静地坐在窗户前,微张着双眼,宁静而又忧伤。小树叶突然记起,是她,那个曾来到梧桐树下咿呀唱歌的女孩,哥哥姐姐们都说那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动听的声音。小树叶不懂这句话,但它很同情小女孩。小女孩不会走路,即使声音再美,又有什么用呢?

小树叶想着,一恍神,没有抓到细绳,就掉了下去。它看到雪白的墙脚,小蚂蚁正努力地搬运着食物;它看到蜜蜂轻盈地从身边飞过,小小的花桶里装着满满的蜜……小树叶觉得,时间仿佛没有尽头。终于,它尝到了阳光的味道,原来它来到了一片洒满露珠的草丛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树叶渐渐陷入了昏迷。

当潮湿的气息袭来, 小树叶吃惊地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绿色的身体, 只剩下一片潮红。哦, 是自己慢慢变成了花儿的一丝营养, 变成了不再完整的生命。

小树叶很难过,因为它找不回自己了。但不久它又开心起来,因为它又看到了那个长着卷发的小女孩,不过她现在已经长大了。在小树叶的眼睛里,小女孩的头发更长了,忧伤也更深了。我能为她做些什么?这是小树叶除了旅行之外的第二个梦想。

小女孩或许是被花香吸引,她用尽全身力气转动轮椅,来到一簇盛开的花前。她纤细的手轻轻地抚过小树叶所在的花瓣。“快摘下我吧,让我为你带来不多的甜蜜和芳香。”小树叶想。可小女孩没有,她只是默默地闭上眼,唱起了一首歌,就是那年在梧桐树下唱的《树叶圆舞曲》。小树叶好像忽然看见了小女孩的内心,那里有湛蓝的天,大片大片洁白的云,真的很纯真呢!干净而又晶亮的歌声,在空气中轻轻地萦回。

小树叶仿佛一夜间长大了,心灵也成熟了。它用一片花瓣的代价,让小鸟同意带它去天空。

篇9:一片树叶的故事

春天过去了,夏天也过去了。

弗雷弟长大了。他的身体长得又宽又壮,他的五个叶尖长得又挺又硬。

在弗雷弟周围,有着千万张树叶,看上去好像跟他长得一模一样。可是他很快发现,尽管他们都长在同一棵树上,但没有两张树叶是相同的。在他身边的叶子叫阿尔弗雷,他左边的叶子是班恩,他头顶上那片可爱的叶子叫克莱儿。他们在一起长大。在春风里,他们一起学会了跳舞,在夏阳下,他们一起懒洋洋地曝晒;在清凉的雨水中,他们一起沐浴洗尘。

树杈上最大的叶子叫丹尼儿,他是弗雷弟最好的朋友。照弗雷弟看来,丹尼儿也是最聪明的。是丹尼儿说,他们都是大树的一部分。是丹尼儿说,他们生长的地方是一座公园。又是丹尼儿告诉大家,大树有着坚实的根并深深地埋在地下。他给大家讲述太阳、月亮、星星和四季。

弗雷弟很愿意做一片树叶。他爱他的树枝和那些轻盈的树叶伙伴,他爱他头上的高朗的天空,他爱使他婆娑起舞的风,爱那温暖着抚慰着他们的阳光,爱那用银白色柔影笼罩着他们的月光。

最好的季节是夏天。漫长而炎热的白昼使他感到舒适,温暖的夏夜又是那么平静而朦胧。

那年夏天,公园里游人很多。他们常来坐在弗雷弟的树下。丹尼儿对他说,遮荫是他们的一个目的。

“目的是什么?”弗雷弟问。

“那就是活着的意义。”丹尼儿这样回答,“使别人生活得更愉快,就是活着的意义。给老年人遮挡太阳。让他们避开家里的暑热,这是活着的意义。给孩子们一块荫凉的游戏场,用我们叶子给坐在树下野餐的游人们扇风,这都是活着的意义。”

弗雷弟特别喜欢老人们。他们静静地坐在清凉的草地上,很少走动。他们悄悄地叙谈着逝去的时光。

孩子们也很有意思,虽然有时候他们在树皮上掏洞,或者刻上自己的名字,不过看着他们飞快地跑、朗声地笑,那是多么有趣。

可是弗雷弟的夏日很快逝去了。

一个十月的夜晚,夏天消失了。他从来也没感到过那么冷。所有的叶子都冷得颤抖着。他们都被蒙上了一层白色,不一会儿那层白色消融了,他们浑身宛如被露水浸透一般,在晨光中瑟瑟闪烁。

又是丹尼儿告诉大家,这是他们经历的第一场霜,这是秋天到来的信号,冬天不远了。

几乎是在这同一时刻,整棵树,不,整个公园仿佛被彩色之火点燃了。绿叶一片也不剩了。

阿尔弗雷变成了深黄色,班恩变成了鲜亮的橙红,克莱儿像火一般地红,丹尼儿是深紫色,而弗雷弟则是又红又蓝又带点金黄。他们是多么美呵!弗雷弟和他的朋友们把大树装扮得如同彩虹一般。

“为什么我们变得颜色不同?”弗雷弟问,“我们不是在同一棵树上生长的吗?”

“我们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经历不同,面对太阳的姿势不同,投下的影子不同。所以我们就有不同的颜色。”丹尼儿就事论事地答。丹尼儿告诉弗雷弟,这个奇妙的季节就是秋。

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过去使他们婆娑起舞的风,现在像发怒了。有些叶子被它扯下了树枝,随风卷上了天空,然后悄悄地坠落到地面。

所有的叶子都害怕了。

“出了什么事情?”他们悄悄地互相打听。

“这就是秋天的现象,”丹尼儿告诉他们。“秋天是树叶们搬家的季节,有人把这个叫做死。”

“我们都会死吗?”弗雷弟问。

“是的,”丹尼儿答,“万事万物都会死,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是强的还是弱的。我们完成了我们的使命。我们经历了太阳和月亮,经历了风和雨。我们学会了跳舞和欢笑。然后我们就死去。”

“我不死!”弗雷弟坚决地说,“你呢,丹尼儿?”

“时候到了,我会死的。”丹尼儿说。

“到什么时候?”弗雷弟问。

“谁都说不准。”丹尼儿答。

弗雷弟看见别的树叶一片一片地掉下去。他想:他们的时候到了。他看到有些树叶在落下以前跟风抗击着,有的则松开手,静静地飘下。

很快,几乎整棵树都光了。

“我怕死亡,”弗雷弟对丹尼儿说,“下面是什么样,我不知道。”

“对不知道的事物,我们总有点害怕,弗雷弟,这是自然的。”丹尼儿安慰他,“可是,从春天到夏天,你变了,你没有害怕。从夏天到秋天,你也变了,你也没有害怕。这都是自然的变化。那么,为什么你要害怕死亡的季节呢?”

“树也会死吗?”弗雷弟问。

“总有一天树也会死。可是比树还坚强的东西,那就是生命。生命是永存的。我们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死后到哪儿去呢?”

“谁也不知道,这是一个谜。”

“春天的时候我们还会回来吗?”

“我们也许不会,可是生命一定会回来。”

“那么,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弗雷弟接着问。“如果我们要落下,要死亡,那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丹尼儿还是实实在在地回答:“为了太阳和月亮。为了我们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为了给孩子和老人遮荫。为了装点秋天那绚丽的色彩。为了四季。这还不够吗?”

那天傍晚,在金色的暮霭中,丹尼儿走了。他毫不费力地飘落下去,依稀地微笑着。“别了,弗雷弟。”他说。

于是,只剩下弗雷弟一个了。他是枝杈上留着的唯一的树叶。第二天,下雪了。雪松软,洁白,轻柔,可又是那么地酷寒。弗雷弟发现自己的颜色褪去了,变得又脆又硬。

凌晨,把弗雷弟带走的风来了。弗雷弟一点也不觉得痛苦。他觉得自己静静地飘着,轻柔地向下坠。他第一次看到了整棵树,他是多么壮实和坚强啊!他肯定能活很久很久。弗雷弟多么骄傲,因为他曾经是大树的生命的一部分。

弗雷弟落在一堆雪上。他感到很舒适,甚至有点儿温暖。他闭上眼,睡着了。他不知道,春天将随着冬天来到,而冰雪将会融化为水。他不知道他自己那干瘪无用的身体将会溶入水中,使大树长得更加强壮。他更不知道,在树木中、在土地里,沉睡着春天的蓝图,所以树叶就在那蓝图之中。

篇10: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4

从亚洲到非洲,茶在所有适宜的土地上,都找到了家。茶是包容的,在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手中,茶,呈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无论在故乡,还是远方。

中国南方的春天,最初是金色的,这是阳光的色彩,是油菜花盛开的颜色。这是播种的季节,采摘的季节,是酝酿希望的季节。当金色逐渐退出,绿色的帷幕拉开,茶,成为春天舞台的主角。中国,日本,印度,肯尼亚,从亚洲到非洲,所有的茶叶国度都“苏醒了。

第四集

他乡,故乡

泰国

曼谷

在泰国人看来,茶是水的艺术。

“大家好,我是尼克,你也可以叫我魔术师尼克,我不会复杂的魔术,我只会水的魔术”

尼克今年三十岁,每个周末他都要在曼谷的恰图恰市场,卖拉茶。奶茶最初由印度移民带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发现将茶与奶混合后,用拉这个动作可以获得更为香浓丝滑的味道,尼克因为一手拉茶的绝活儿,被人称为魔术师。

拉茶在东南亚各国都极受欢迎,一个掌握高难度技巧的拉茶师,甚至能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

“一开始我只能拉一杯,后来我尝试两杯一起,再后来我在顶楼上练习,蒙着眼睛也可以”

尼克恰图恰市场每天可以卖掉将近三百杯奶茶,每杯奶茶收二十泰株,约合人民币四块钱。

“我喜欢恰图恰市场,在这里我们能够遇到世界各地的朋友,我的奶茶会陪伴他们游遍恰图恰。

在曼谷,水是有生命的,每一条河,每一个生活在水边的人,每一只动物,都可以感知到水的生命,曼谷因为水给它注入了灵魂大家都叫它天使之城。

虽然我只是一个拉茶师,但是我也在探讨水的艺术,当水遇上茶,就变成我手上舞动的丝带,泰国人喜欢喝滑顺和甜美的茶,当茶在空中划过,你不觉得好喝吗”

泰国

美斯乐

泰国人在中国的影响下很早就开始饮茶,但种茶却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如今泰国的茶园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美斯乐是其中名气最大的茶区。

“我为了一个女人才来美斯乐,她也是云南人,也是美斯乐人”

卢瑞铭是中国台湾的茶师傅,1990年来曼谷旅游,与一个美斯乐女孩一见钟情,留在了泰国。

“我跟她上来,上来看的时候,整山都是茶,我在台湾我的故乡也全都是茶,所以好像有一种很亲切感,所以我来跟她一起种茶一起奋斗了二十年”

卢瑞铭

美斯乐地处世界毒品产地金三角的边缘,一度被非政府武装所控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联合国鼓励整个金三角进行茶叶替代种植,茶另美斯乐人重获新生。

卢瑞铭带来了台湾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当地人都叫他阿铭哥。

随着今年的雨季推迟,阿铭的茶厂迟迟不能开工。

“往年大概是三月底就有雨了,基本上都会有一场一场的雨,真的今年到现在都没有办法,雨都不下,全部的农民都很伤脑筋”

美斯乐最主要的产业是茶叶和旅游,这里聚集了泰国北部众多少数民族,民对很多西方游客而言,美斯乐是泰国最像中国的地方。

美斯乐的几千名华裔是中国国民党军人的后代,他们称自己为云南人。1949年,原本驻扎在云南的一支国民党部队败退到缅甸,又遭到缅甸政府军围剿,在热带丛林里一路逃亡到泰国境内,为了生存他们充当泰国政府的雇佣军,在平定泰国内乱的战争中立下了军功。

1982年,他们交出最后一批武器,换得泰国公民的身份,结束了三十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现在,这些老兵和子孙大部分靠种茶为生,他们到现在还维持着中国的传统,用茶叶来祭祀山神,这样的祭祀,阿铭每年都会参加。

“我卢瑞铭从台湾来到美斯乐,求山神保佑我,今年的茶能够丰收,合家大小平安”

“他们来归顺泰国,枪什么的都缴械了,换的条件是给他们成为泰国公民,那么泰皇就划美斯乐一万五千赖(合三万六千亩)的土地,给这些老兵他们去种植”

流落他乡的中国人,在异国的荒山里开始了一段刀耕火种的新生活,美斯乐的气候土壤与中国云南相近,种茶成为最合适的选择。

一直到三月底,依旧没有要下雨的迹象,阿铭把精力都放到盖厂房上来,去年,阿铭和妻子二十年的婚姻结束了,阿铭曾经拥有美斯乐最大的茶厂,离婚后他把全部资产都留给了前妻。

“我确实曾经想过要回去台湾,但是后来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我来这边一二十年了,最主要是跟这边这些老兵,老兵的第二代大家都有感情了,像整个美斯乐说起阿铭哥每个人都认识。我曾经跟大家讲说,我要来到泰国,要把泰国的茶叶做到世界有名”

四月底,美斯乐终于飘起了雨,阿铭的茶园终于可以采摘了,在美斯乐山区人口最多的是泰国的阿卡族,这些山居民族成为华裔种茶最得力的帮手。

阿铭要做的茶工艺来自台湾,名字叫做东方美人茶。

“东方美人是英国女皇取的名字,她有喝过这个茶,这个是要经过小绿叶茶,这种小虫,绿绿的,它来吸食以后才有这种茶。这种是要没有打农药,没有施肥才有的”

在美斯乐大家都很信任阿铭的加工技术,很多人直接将采好的茶青送到阿铭的工厂,委托他来制作成乌龙茶。

“东方美人茶,我们采回来的时候必须萎凋,要比一般的茶都来得重,为什么,日光萎凋你没有重一点,它本身的蜜香就没有办法表现出来”

二十多年前,还在台湾的阿铭学会了东方美人茶的工艺,那时他偶尔会从报纸上听到美斯乐老兵的新闻,但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他们的兄弟。

“有很多的老兵就来问,阿铭你种这个茶,一公斤才几块钱,你种这个乌龙茶,一公斤可以卖多少,我跟他讲,我在台湾是卖一千多块,他说这个不可能的,泰国一个月薪资,那时候才两三千块嘛,谁来跟你买这一千多块的茶,那我说没关系啊,我就来试种看”

现在,阿铭希望用这款东方美人茶提升美斯乐茶的名气。

“东方美人喝起来,就好像跟美女在交谈,真的口感不错”

阿铭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感情,太太是一个泰国姑娘。

“两个人又可以共同组织一个家庭,事业两个人又好像以前一样又从零开始了。三十二岁来到美斯乐,今年五十三岁了,刚二十年”

当初我跟这些老兵讲,我要把美斯乐变成台湾一个鹿谷乡,他们说鹿谷乡是什么,我说整条街都是卖茶的,都是工厂,今天已经实现了。

泰国茶叶的大规模引种,只是近现代世界茶叶种植热潮的一个片段。十九世纪,茶叶贸易的丰厚利润以及中国的垄断地位,促使西方人开拓中国之外的茶叶产区,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成为首选之地。

“我喝了三十五六年的茶,我感觉到茶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如果我哪里皮肤破了流出来的不是血,流出来的就是大吉岭茶”

印度茶商

罗禅

印度

大吉岭

罗禅是印度的茶叶商人,他的茶园地处大吉岭山区,这里生产着世界著名的红茶,大吉岭独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仿佛是上帝专门为茶而设。

“大吉岭山区生产的茶,它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芳香风味”

另罗禅引以为荣的大吉岭红茶,种植的历史还不到二百年。印度是中国的邻国,两国自古就有贸易往来,中国的饮茶习俗传到印度,比茶叶种植要早的多,但真正使印度变为茶叶国度的是英国人。

“在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的主要财政收入都来自茶叶,英国人想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种茶,因为来自中国的茶太贵了,他们想要种植自己的茶”

三十年前,罗禅开始做茶的生意,他对茶叶传入印度的历史一直有浓厚的兴趣。1824年,一个英国军官在印度阿萨姆发现了野生茶树,这大大坚定了英国人在印度开创茶产业的决心。十多年后,第一批产自阿萨姆的八箱茶叶运到伦敦,但当年阿萨姆图生茶的质量未能赢得人们的信任,英国人主流的意见还是倾向于从中国获得茶种和技术。

“他们雇了一个人,去寻找种茶的原料,比如茶种,茶枝,然后在印度建立了种茶基地,接下来就是寻找茶工,这个人就是罗伯特*福琼,他多次游历中国,去了很多地方”

福建

武夷山

一百多年前,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深入到福建武夷山,希望获取红茶的秘密,他化装成中国人甚至学会了中国话。耗费三年时间,在福建武夷山茶区认真研究,终于掌握了红茶的制作技巧。福琼意识到仅靠技术和茶种还不够,他说服了武夷山八个技艺精湛的茶工与他一同去印度。

现在我们无从考证这八个人的名字,他们终其一生,为印度茶叶奠定了基础,这些来自中国的无名茶工,最后都没能回到故乡。

罗禅曾多次重走中国到印度的茶叶之路,他最偏爱的茶区是中国云南,那里是茶叶的发源地。

如今罗禅几乎每年都有几个月在中国寻茶,他希望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茶叶国度能够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印度

马凯白瑞庄园

印度茶叶兴起的时代,英国人控制了绝大多数茶园,但位于大吉岭的马凯白瑞庄园除外,它是印度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创建的。

“我写了一首诗,来描述它的美丽,希望你会喜欢。

马凯白瑞,我最喜爱的地方就是马凯白瑞,它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这是如此天然美丽的地方,它批着绿色的衣裳,全靠茶的绿叶来装点,清晨我们看不到太阳升起,但是我们听到鸟儿的欢声,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绿色的森林和瀑布,滋养着整个克盛地区,这个地方有着独特的美,它的美丽吸引着世界各地前来旅行的人们,马凯白瑞我的故乡,我爱你”

潘莎娜

十三岁的女孩潘莎娜最崇拜的人是马凯白瑞庄园的主任拉加*班纳吉,班纳吉家族历史上属于印度皇室,当地人喜欢叫他班纳吉王子。

“你刚刚进入了一个活着的遗产,这是马凯白瑞创造的第一家茶厂,它不是英国人建造的,而是我的曾祖父建造的”

“请允许我向您介绍我的猎犬先生,你看这位先生,他大概四英尺六英寸高,他有一只像警犬一样灵敏的鼻子,他嗅到第一个烘干时机,然后第二个,他发出停止烘干的指令,他的名字叫英德瑞特,他是茶的猎犬,当然他说了算,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时,谁也休想跟他作对”

虽然工厂里的制作过程对茶叶成品的质量至关重要,但一切最终取决于种植茶叶的土地。

“我们用牛粪堆肥,每年超过一千吨,这个必须处理好,如果处理得不好,粪堆会变成毒药,或者失去养分,总之要恰到好处才行”

“大多数农民是为了赚钱而耕作,对他们来说只是生计,但大多数农民也忘记了,自己其实也是艺术家,他们的画布是土壤,是我们的地球,如果你能描绘奇妙的持久的图画,每个人都可以像欣赏杰作一样欣赏它”

印度茶园主一般不会亲自管理茶园,他们大多居住在大城市里,班纳吉是个例外。

“如你所见,把七个庄园凝聚成一个叫马凯白瑞社区的重要纽带,就是茶”

班纳吉二十年前从英国剑桥毕业,回到马凯白瑞庄园,他不仅在印度第一个引进了有机茶的理念,而且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理想家园。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免费的学校,幼儿园,图书馆,医院,以及给村民带来财富的家庭旅社项目,这在偏远的印度山区是不可思议的,班纳吉因此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2002年全球经济委员会授予班纳吉最高成就奖,对于班纳吉来说,更高的奖赏来自村民的变化,这里每家每户的大门从不上锁,每个人都用真诚的笑脸迎 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印度

加尔各答

印度真正生产茶叶的历史还不到二百年,但它却一度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茶叶出口大国。最初印度所产茶叶几乎全部运抵英国,直到某一天,印度茶多到英国人根本喝不完,于是英国人鼓励印度人养成喝茶的习惯,在此之前印度人喜欢糖和牛奶,印度最流行的饮料就变成了奶茶。今天印度出产的茶百分之七十被印度人自己喝掉了,几乎每一个街角都会有一个茶摊。

和大多数印度人一样,安纳塔亚米的一天是从祈祷开始的,他在加尔各答经营着一家小小的茶摊,由于清晨就会有客人光顾,所以安纳塔亚米每天拂晓前就起床到街头卖茶。

“我每天早上四点半醒来,然后我五点的时候去茶摊开始泡茶,我九点半左右吃早饭,下午两点我吃午饭,六点半到七点半我收摊”

十八年前,安纳塔亚米从外省搬到加尔各答,以摆茶摊为生,他的茶比一般茶摊加的奶更多,味道也更浓厚,所以在这一带他的生意最好。

“这是我全家的生计”

他的每杯奶茶卖六个印度卢比,相当于人民币六角,刨掉日常开销,他每天还能存下两百多卢比。

“现在物价涨得很快,我存下来的钱越来越少了,茶摊的生意我一个人做,我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是从这里挣出来的,我希望他们能当医生,他们也在努力呢。我没有很大的梦想,我就是想一辈子做这个” 喝地道的印度奶茶,需要一只印度土碗,这些土碗很少被重复使用,一碗茶下肚,茶碗随手摔碎,来自泥土,回归泥土,对印度人来说,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算不得浪费。

安纳塔亚米的土茶碗来自城外四五十公里远的手工作坊,普拉加帕蒂打小就做土碗,至今已经四十年了。

“我的家在中央邦的贝纳勒斯,我们搬到加尔各答已经有六七十年了,我每天最少要做一百个土碗”

普拉加帕蒂

烧制土碗的工作非常艰苦,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掌握,做土碗的时候,普拉加帕蒂往往一做就是一天,直到深夜工作能完成,很少休息,因为土碗总是供不应求。

“我对生活感到很满意,我的工作很好,我相信再没有比做土碗更好的工作了”

印度茶叶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崛起,曾经独霸世界的中国红茶受到很大冲击,当时以手工制作为主的中国茶开始无法同工业流水线上产出的印度茶抗衡,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全面萎缩。

安徽

祁门

这时,安徽祁门的一种新红茶出现了,它凭借神秘的香气在世界高端红茶市 场为中国重新赢得了一席之地,一直到今天祁门红茶依然是世界高端的红茶之一。

老谢在茶厂里做了大半辈子,每年茶季他还会为自己做一小批手工茶。

“我们从小的时候,我跟着奶奶妈妈一起上山去采茶,到学校出来以后就直接到工厂参加制茶”

祁门红茶工艺传承人

谢永忠

祁门红茶诞生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红茶。

西方人欣赏祁门红茶的香气为它创作了一个专有名词“祁门香”。阴雨天做茶对品质有影响,但老谢舍不得上午出来的茶青。

“当天的叶子当天必须要做完,不能过夜,时间一长茶叶就不新鲜了,祁门在外面来讲是很值钱的东西,尽量不要给它浪费”

鲜叶的萎凋需要小半天的时间,阴雨天空气湿润,这个过程会更长。萎凋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有人开玩笑说,老谢洗手都能洗出一脸盆的茶。茶青在双手的反复揉搓下破裂,老谢揉了这么多年的茶,青色的茶汁已经融进了掌纹。

揉好的茶被放在竹篾中,半青半红的茶叶在几个小时候充分发酵,最后在炭火上烘干,祁门红茶的香气开始凝聚。

老谢自己喝茶,一天的粗制就够了,但在茶厂粗制的茶还需要一轮精制,精制环节有十七道工序。先将粗老的茶筛出,在布袋中打碎,再通过网径不同的筛子将不同直径和长度的茶细分。

老谢相信,经过整形后,规格统一的茶叶冲泡起来能激发更好的口感。做工 考究的祁门红茶从前主要用于出口,即使是茶厂的师傅也很难喝到自己做的茶。

“可以说我们做的茶自己不能喝,也不容许喝,因为我们茶一个是比较值钱,价位比较高,比较辛苦做来的,要满足出口的需要,大家都喝,边做边喝把它喝光了就没有了”

十九世纪末,祁门红茶一经问世就政府了欧洲人的味蕾,在全球茶叶种植的热潮中,技艺高超的中国茶师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北京

北京西单的官房胡同,即将被拆迁,刘驰在这里长大,他今年七十岁了,这所小院里有他家几代人的记忆。

刘家是个国际大家庭,这个家族的血统包含了中国、俄罗斯、格鲁吉亚,家人间交流最方便的是俄语,拆迁之前刘驰搬出了压在箱底很多年的老照片,家族的混血源自刘驰的曾祖父刘峻周。

“大概是在1893年的时候,当时有个俄国的商人,他邀请我曾祖父去格鲁吉亚种茶,我曾祖父就带着茶工还有茶种和一些茶苗就去了,当时的格鲁吉亚还是属于沙俄呢”

在刘峻周到来之前,俄国已经多次尝试种植茶叶,但均告失败,刘峻周于1894年抵达格鲁吉亚,他后来成为沙俄皇家茶厂的厂长,并被沙皇授予国家勋章,是沙俄历史上获此殊荣的惟一外国人。

刘驰从小对曾祖父的故事很感兴趣,他年轻时在格鲁吉亚从事国际贸易,退休后,他多次前往格鲁吉亚,研究曾祖父当年在海外种茶的那段历史。

格鲁吉亚

第比利斯

格鲁吉亚位于亚洲西部高加索地区,1991年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苏联之前它属于沙皇俄国的版图,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是重要的茶叶产区,苏联消费的茶叶百分之八十来自格鲁吉亚。

俄罗斯

西伯利亚

俄国人对茶叶的热爱由来以久,中俄两国穿越西伯利亚绵延万里的茶叶之路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贸易路线之一。遥远的旅程使茶叶在俄国成为极其昂贵的商品,将茶叶移植到触手可及的地方是俄国人的梦想。黑海沿岸的格鲁吉亚因为气候与中国江南相近,成为首选之地。

格鲁吉亚

巴统港

巴统是黑海重要的港口,刘峻周当年在这里登陆。

“就是在这上的岸,那时候坐船要走三个多月的时间,因为几乎在每一个港都要停下来,要加煤加水,那时候是火轮船,所以这段旅程是非常艰苦的”

刘峻周当年的茶园距离巴统港近三十公里,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这里曾是一片茶园。

“现在都被荒废了,没有人管了,茶苗逐渐都坏死掉了,多可惜啊”

刘驰故地重游并不是为了怀旧,苏联解体之后格鲁吉亚的茶叶生产陷入低谷。当年刘峻周的茶被称为刘茶,格鲁吉亚政府找到了刘驰,希望他能够恢复起来,如今这种工艺已经失传。

刘驰想寻找刘茶的线索需要一个人的帮助,白龙是我的朋友,他从小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联中国工夫,后来他就喜欢上茶叶了,逮着空就往中国跑,经常到北京的马连道等地方去,他还在格鲁吉亚开了一个中国茶屋,倒腾各种各样的中国茶叶。

“你这里茶叶品种不少,白龙泡的茶很香很浓很上道的,我问他想当初那刘茶是个什么味道呢,他说他也不清楚,因为经过这么多年了,刘茶的味道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所以呢,我说你带我去找做茶的师傅,问问他们”

白龙的茶来自一个叫达托的茶师,达托曾经担任过格鲁吉亚阿扎尔共和国农业部的副部长,后来辞职回家专门做茶。

“就只剩下这点茶苗了”

“达托他喝茶是很讲究的,桌子上是自己家里花园里种的花,然而去院子里采些野果,桑椹、樱桃、还有一些浆果,什么都是自己种的。格鲁吉亚人爱喝红茶,先要泡得很浓,做成茶卤,然后用水稀释,喝的时候要加一些蜂蜜啊或者是加糖,他们喜欢这个甜味”

“达托做茶用的都是土办法,自然的萎凋,然后揉捻,发酵,最后烘干,就说现在做红茶的办法基本上都差不多,大是流程上可能还是有一些讲究的地方,那么这代做茶的人也在找资料,其实现在格鲁吉亚的茶跟我们中国的味道已经不一样了”

从达托那里获得的线索还不能解开刘茶的谜团,刘驰来格鲁吉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希望能够在夏天结束前找到答案,这样他还有一段时间回国内寻找帮手,赶在明年春天之前为曾祖父的茶园种下第一批茶苗。

这天他得到消息,格鲁吉亚第一茶厂可能有人知道刘茶的源头,这里曾是格鲁吉亚最大的茶厂,制茶工艺就是从刘峻周时代传承下来的。

“他在这工作了四十二年,他是茶工”

“最近几年,厂里还在生产以前的红茶吗?”

“后来我们当地的专家都在培育新品种了”

“这儿的老茶叶技师跟我说,刘茶的技术就是中国祁门红茶的工艺,刘峻周带来的茶种实际上都是来自中国的南方,格鲁吉亚现在种植的茶呢,加工技术都是通过刘茶改良过来的”

对于这一说法刘驰还无法确定它的真实性,但对刘茶的寻访总算有了清晰的线索,刘驰决定回国后做进一步的调查,无论如何曾祖父的茶园都要在自己手上重建起来。

“我的曾祖父他在格鲁吉亚工作了有三十多年,实际上是把自己一辈子最好的时光都留在那了,那些跟他一起去的茶工,有很多人都留在了格鲁吉亚。

其实我有一个心愿,刘茶能在我的手里头恢复起来”

茶的世界,人来人往,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有的人实现了灵魂的救赎,有的人发现了生命的诗意,有的人重建了与祖先的联系,而更多的人把茶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篇11:一片树叶的寓言的故事

两千年来,人类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

想品尝古人茶碗里的味道,并不需要搭乘时光穿梭机,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着,优雅,朴素,那是让现代人陌生的,缓慢而温暖的时光。

喝茶,是简单的事,喝茶,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中国人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从复杂回归简单,同样走过了一千多年。

第三集 烧水煮茶的事

北京

“我是一个茶道老师,在北京教日本茶道,北京有很多传统小吃适合做抹茶道中的茶点,偶尔也会去选一些”

茶道师 张南揽

张南揽的老家在浙江,她从小闻着茶香长大,十七年前,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第一次接触到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专程去日本学习,从那以后,成为一名职业茶道师。

“好,我们先行第一个礼,一样的,轻轻的起来。帛纱从怀里取出来的时候, 右手再拿到外侧,三个手绕过来的时候,把右手抬起来,抬平”

“经常会听见大家说,日本茶道动作规定太多,太程式化,但我觉的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吧”

日本茶道的动作繁复而漫长,最严格的茶道要持续四个小时。

“呈现给你的这个形,表达给你的这个状态,你不可能是没有一点感受的,每一个动作的角度或是手的高低都规定的非常的严格,就必须那样做”

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冲泡的茶汤,茶道的关键步骤是用茶筅将茶汤搅拌均匀,叫做点茶。

“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传达给对方,点茶主人的动作之美。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但这种古老的饮茶方式中,依旧保留了许多唐宋遗风”

香港

从一碗茶汤中,寻找大唐遗风的,远不止张南揽一人,香港的茶人右荣枝,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复原唐代茶道。

“香港人对茶,你说他好也可以,说他不讲究也可以,因为香港大部分的茶馆是茶楼,你就去喝茶,点心,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是他心里有数,你今天的茶换了,他说怎么今天的茶跟昨天不一样,他也喝的出来”

叶荣枝

二十几年前,叶右荣枝因为研究茶壶而迷恋上了茶道,他在香港公园经营着一 家茶馆,是香港为数不多的传统茶文化推广者。

“工夫茶是一种很浓的茶,一般我们不喜欢用太烫的水,你别介意,女士优先。你们对乌龙茶的理解已经十有八九了,很好”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茶是泡得很舒服很过瘾,但是有的时候,就太散漫太随性,你看日本的茶道,很一板一眼地,把所有的程式都演现出来,所以我就想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有一个茶法,所以就想到做唐茶。

唐朝是把所有的法基本上定下来的一个时代,特别是陆羽,他写了一本书叫《茶经》,里面很详细的记录了当时喝茶的方法,而且做茶的方法,这个是最漂亮的。我觉得它的口味比较接近现在于南的青毖茶,所以我就拿了这个于南的普洱生茶来作为原料”

唐代的茶,大部分都做成了茶饼,陕西法门寺的地宫,曾出土一套唐代御用茶具,右荣枝的朋友借来一套仿制品,邀请他做一次唐茶。

“唐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饼,把茶饼先烤香了研磨,研成茶末,看起来那个碾中间是窝进去,那个碾是平的,怎么能把茶碾出来呢,但是我们真的这样碾出去,这个茶就碾得碎的很好。另外它有一个罗盒,罗盒的旁边就有一个空间,你就推来推去,这个茶就可以筛出来了”

唐茶的关键是煎煮,也叫煎茶。

“烧水的东西是用铁锅,它还很讲究从哪里来的水,第二个呢很讲究温度,水太开了,怕这个水倒进去,把水的温度降低。

另外一边,水要烧开了,茶末就放进水里面,盐、姜、桂那些调味料放进去,这种口味跟我们现在是有一点差距,因为我们现在做茶的工艺进步了很大,所以,茶本身的香气跟那个滋味相信会比以前都好”

“古人就是先举碗齐眉,大家敬一杯,敬天地吧。

从来茶都是这样,到每个人的手上,就有不同的演绎的方法,我们不能说今天喝茶要跟唐朝一样,但是我觉得在我们随性随意地喝茶的今天,也可以了解到喝茶的文化,本来的源头跟原来的精神”

唐茶的源头,在大山的深处。

每年清明,恩施土家人会用傩戏了来祭祀茶神,这一传统至少从唐代就已经开始了。

“清茶先祖,一声令下,天要生娃,种子发芽,精耕细作,清明采茶” 湖北 恩施

土家族小伙子徐凌,从小就生活在恩施大峡谷中,今天他的母亲去探望刚刚出生的小侄子。

按照土家族的规矩,来了人一定要喝油茶汤的,油茶汤的历史很久远,传说,曾经有人试着将茶叶炸透后,加入汤中熬制,以此治疗湿热带来的疾病。贫苦的时代,茶也曾替代肉类,作为年货出现在年三十儿的油汤里。

“放一点调料,花椒、盐都可以,待汤开了以后,就把这些放到碗里面,这样就可以吃了,很香”

将茶吃下去,是中国人对茶最原始的品尝方式。

群山环抱的恩施,不山外的世界相比,时间过得更缓慢一些,古老的习俗更容易在这里保存。

油茶汤的滋味,徐凌很喜欢,但他却没有办法说出来。

“我儿子徐凌,他是大概两岁之前生病,打链霉素中毒就听不到了。我有两个儿子,小的已经生了孩子。

他添了这个小侄女他很欢喜,经常去看她,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我的徐凌能够找到一个对象,成个家”

“有一年民政局帮茶厂招茶工,他就去学做茶”

徐凌所学的源自唐代的蒸青绿茶工艺,用蒸汽杀青,可以带来更纯粹的绿色的鲜美的口感。

蒸汽杀青,只需要四十秒的时间,杀青后的茶叶先在五十到八十摄氏度的焙炉上,悬手揉搓,抛散初干。接下来便是讲茶叶整形上光,在一个半小时的纯手工制作中,茶吐露出清香,变为松针的形状,这就是恩施的玉露茶。

怎么样,是不是像针” “

玉露茶是恩施人休闲放松不可缺少的伴侣,从一杯蒸青绿茶里,当代恩施人品尝到的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滋味。

在山下的恩施城里,徐凌原本还有一份工作,做包子。

“这是今年当地茶厂的老板,要聘请他去做茶的,当时我也不同意他去,我认为就在这里做做包子,就在我身边,起码安全些,去做茶,我怕机器有事故,但是他坚决要去,在做包子和做茶两项选择中,就选择做茶”

“我是徐凌,我是做玉露茶的师傅”

“他就是喜欢,没得道理可讲” “我心里可以听到,玉露茶的声音” 日本 静冈

日本的静冈茶,同样以蒸青的手揉闻名,每年春天,茶师们都会聚在一起切磋技艺。茶师们正在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静冈茶的质量,将针状的茶叶摞在一起,摞得越高,说明茶的规格越统一,针形越饱满。

庆祝茶季的到来,是静冈人每年必不可少的仪式。

森内家世代以种茶为生,二十年前,森内太太从东京嫁到静冈,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只有夫妻俩还守在自己的茶园。

2002年起,森内家的茶被选送给皇室,每家的头次采茶,邻里都会过来帮忙。森内的茶园在离家不进的山坡上,静冈大部分种植在丘陵地带,这里生产着日本将近一半的绿茶。

“帮忙采茶的人年纪都不小了,在第一天,我会担心他们来不来,但是大家都笑着,进来说早上好,看到他们这样,我也很高兴”

“大家可以顺利地度过一天,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采茶的人高兴的说,我明天再来,我听了也很高兴”

浙江 径山寺

每年春季,森内太太的静冈的茶人都要来中国,带着一年最好的茶,供奉他们心目中的日本茶道祖庭,浙江余杭的径山寺。

宋代,日本僧人大规模前往中国求法,径山寺就是最热门的目的地。今天日本禅宗二十四流派中,十八家都出自径山寺。

打坐参禅,是禅宗僧人每天的功课,光线昏暗的禅房里,实在太容易磕睡了, 谁也不想因为磕睡被巡视的僧人敲打肩膀。很早以前,僧人们就发现喝茶可以提神,于是,在打坐前饮一碗茶成为功课的一部分。

“请大家品一杯径山禅茶”

森内太太的静冈茶人们前来拜祭的正是当年因为禅和茶结缘的中日僧人,宋代的径山僧人,以点茶法为基础,创立了一套径山茶宴,茶宴里规定了点茶的环境、器具的流程,这套点茶仪轨被日本僧人宋整地带回国。日本茶道各个流派大多是在径山茶宴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个宋代的点茶法在当今中国都很难寻到踪迹,但它并没有完全失传。

四川 白玉

距离径山寺两千七百公里的四川省白玉县,最高海拔五千七百米,距离省会成都仅九百公里,开车却需要三天的时间。白玉县河坡地区的噶陀寺,是康巴藏族宁玛派最具历史的寺庙,这里正在举行独特的火贡仪式,人们相信,火会将这些粮食、茶叶带给另一个世界的亲人。

噶陀寺僧人每天的清晨,都要给自己打一碗酥油茶。

河坡酥油茶的喝法不其他藏区不同,打茶之前茶饼要在碾子里反复碾碎成粉末状,然后以水冲泡。宋代人日常喝的是茶粉,点茶的工具是茶筅,而在河坡,点茶的工 7 具换成了藏族的木简。河坡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为格萨尔王打造兵器的工匠,这个部落在宋代盛极一时,世代以锻造为生,一度过着不世隔绝的生活,这里喝茶的方法在宋代形成,至今没有改发。

日本

日本现在的茶道,更多地受到中国宋代的影响,诗词、书画、音乐、都是茶的知音。

日本京都建仁寺附近有一间茶室,他的主人是日本尺八明暗对山流的传人,塚本平八郎。

塚本从六岁开始吹尺八,他是一个禅修者,尺八是他修行的方式。

今天,塚本被建仁寺邀请为一场茶会伴奏,茶会的客人来自中国径山寺,宋代的径山茶宴今天虽然不复存在,而根据径山茶宴演发而来的四头茶会,却在日本保存了下来。

四头是遵照中国禅宗待客规矩,以四名正客为主,每名正客又各带八名相伴客,主人先在每人面前依次端上盛有抹茶粉的天目盏与点心盒,接下来,带着茶筅不净瓶依序的在茶碗内注水、点茶。

“禅在意境上是相通的,比如说有禅茶,还有我吹尺八也叫吹禅,这些都的禅有关”

塚本现在每年来中国两次,开课收徒,他的教学一直是免费的,他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一把尺八。

十五年前,塚本来中国学习吹奏古乐的呼吸方法,老师临终嘱托他,一定要把尺八传回中国,塚本信守这个约定,他最早的学生已经可以在中国开分道场了,尺八的茶一样,都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日本最早的茶园 日吉茶园

最早将茶的种子带到日本的是僧人,让日本人爱上茶的也是僧人。

南宋初年,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学习禅茶文化,荣西带回茶种后,日本才开始真正大规模种植茶树,荣西后来被奉为茶祖,而日本茶道从此打上宋的烙印。随着宋朝的结束,中日文化交流日渐减少,两国的茶道也开始沿着不同的方向各自发展。

镰仓,是日本武士的故乡,这项叫流镝马的活动从十二世纪开始盛行,一直保留到现在,提醒镰仓人不要忘记当年的尚武精神。

除了武功,武士最重要的修行是如何获得心灵的宁静,他们从茶道中找到了途径,十六世纪,日本最强悍的武士织田信长的丰臣秀吆,拥有共同的茶道老师,千利休。

千利休被公认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他的家族延续了四百年,他的后人千玄室被日本人视为当今的千利休,能够喝到千玄室亲自点的茶,是莫大的荣幸。

日本 川崎

“我的记忆中,应该是我才八岁左右,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把我叫到了茶室,我进去之后,在茶室里开始练习茶道。近五百年前,我的祖先千利休说,茶不仅是为了喝,通过一杯茶来创造和平,营

造一个没有等级差别,人人平等的世界,所以千利休作为文方面的师匠,而成为了织田信长的丰臣秀吆的茶道老师。正所谓文武双全,就是光有武是不行的”

当代剑道,重在磨练身体与心智,塑造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武士精神的升华。剑道练习者依然可以通过茶道来帮助修为,剑曾被视为武士精神的象征,从不离身,但进入茶室时,剑,必须放在外面,即便是权倾日本的丰臣秀吆,也不例外。

丰臣秀吆在武力统一日本之后,权力达到顶峰,他急于通过茶道来彰显自己的地位。热海的MOA美术馆陈列着一间丰臣秀吆所拥有茶室的复制品,这间茶室使用了赸过四万张金箔纸,连同黄金打造的茶具,标价三百九十万美元。

“丰臣秀吆创造了一座黄金茶室,想让千利休大吃一惊,他喊千利休去了,自己奉上茶,千利休一点也不吃惊, 反倒说,你在做什么?”

千利休所推崇的茶室,截然不同。今日庵,里千家最珍贵的茶室,已经传呈了十六代,茶室的结极布置要匹配,和、敬、清、寂的茶道理念,庭园里也只有一条规则,遵从自然生长的规待。

如果说,在这个地球上,绿色消失了的话那会是什么样子,当你看到绿色的茶,装在茶碗里的时候,我们人类的自然融合起来,成为一体,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这种理念,千利休把它传给了我们,教导我们要珍惜这一点,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在千利休之后的四百年里,日本的茶道衍生出众多的流派,当上个世纪武士退出历史舞台,日本步入现代社会,传统的茶道一度被冷落,直到二战结束,日本人又重新在茶道中找到精神的寄托。

宫城美惠子手中的茶不算是静冈最好的,但每一个包装上都有制茶人手工的绘画,这些画的作者都是宫城美惠子的孩子,孩子们喜欢把茶园里采茶的情景画下来,但他们更喜欢画的是妈妈。

四十年前,当红女演员宫城美惠子爱上了作家吉行淳之介,因为没有孩子,她决定退出演艺圈,办一个残障儿童收留机构。

“丈夫说:第一、不要抱怨,第二、不要跟我说没钱,第三、不要半途而废,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个的话,你就可以做。很难啊”

除了画画,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为客人或妈妈点一碗茶,社会捐赠是维持孩子们生计的来源,而茶是孩子们回馈捐赠者们的礼物。天气好的时候,附近的茶农也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采茶,做出来的茶,孩子们会精心包装,送给帮助过他们的人。

“那些经历过地震的灾害的小孩,我想给他们学习的被爱的机会” 美惠子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茶道中有所感悟。

“如果身体不好,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吗,我认为不能这么说,只要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就能做好,我一直相信这一点” 美惠子的丈夫二十年前已经去世了,年近九十的美惠子独自照顾这些孩子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但美惠子相信,即便自己不在了,孩子们依然会在茶与画的世界里开心的活下去。

四百年来,日本人一直恪守着千利休时代确立的茶道仪轨,一次次追寻先贤们的生命境界。

广且 潮州

而中国从明代开始,更自由的泡茶法,取代了程式复杂的点茶法,中国茶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潮州工夫茶,我们可以说号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

右汉钟

即使在人人都善于泡茶的潮州,右汉钟泡茶的技艺也远近闻名,有人说,右汉钟把茶泡活了。

“泡了几十年其实各有习惯,我也不觉得好看,但是我泡茶是用心泡的,我们这边说工夫讲究到火、水、器具、冲泡的技艺,最终的目的是怎么泡好这杯好茶。其实冲泡有一个顺口溜: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明朝初年,中国的饮茶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炒青取代蒸青,散茶取代茶饼,茶,不再被吃下去,人们更乐于通过泡茶品位茶的原味的香气。

在潮州,泡茶是大街小巷普及的技艺。

“在潮汕地区,每一百米就有一家茶店超不过二十米,就有一个在喝茶的地方。潮州人过门就是客,你过门了,这家的主人一定要泡茶请你。每天如果一个家庭一个人不喝茶好像没吃饭一样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从懂得喝水的时候已经有父辈给他喝茶了,一旦喝上茶之后,这种习惯直到他生命的结束,这种习惯是改不了的”

潮州 凤凰山

潮州人最常泡的是凤凰单专茶,这种茶因铲子潮州凤凰山而得名,凤凰山上树龄在两百年以上的老茶树有三千七百多棵,右汉钟在大学里教授茶艺知识,带着学生一起登山寻茶,是他教学授课的第一步。

“开头是一个朋友介绍的,说上面有好东西,好茶,那我觉得我们应该找到这样的资源而且保护下来。走到半路的时候,真的缺氧啊,但是多爬几次之后就习惯了。在爬的过程其实是人生的一种体验,你可以在中间很苦很苦,但是你坚持上去之后,天地就开阔。做茶也是用心做的,一个茶好坏,一喝就知道那时候做茶的心态是怎么回事”

凤凰单专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以香型多样闻名。

“做茶其实两个,一个是能够把茶做得顺口,再高级就是做出有没有香气” 山野间的历练是年轻人学茶时必不可少的功课,但右汉钟更大的愿望,是利用茶的品行来影响的帮助更多的年轻人。

今天是韩山师范学院新生报到的日子,右汉钟赶到学校,他希望指导自己的学生为新同学们演绎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技艺。

“学泡茶、喝茶,其实是养心,心一旦静下来之后,气质就起来了。做茶是一种好事,快乐的事,茶,可以做一辈子”

一千多年来,东方人在一碗茶汤中感悟着生命的真谛,唐朝人煎茶喝,宋朝人创造了点茶的喝法,明朝人一改吃茶的传统,品位到茶叶泡水的清香,而日本茶人在对茶道传统的恪守中,熏陶着本民族的心灵。

上一篇:我与书五年级作文下一篇:凼底乡中心小学学生成长 “六个一”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