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芝传》阅读答案

2024-05-24

《司马芝传》阅读答案(共12篇)

篇1:《司马芝传》阅读答案

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折①狱。且简而易从,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不亦可乎!”太祖从其议。

②历甘陵、沛、阳平太守,所在有绩。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②!”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③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顷之,特进③曹洪乳母当④,与临汾公主侍者共事⑤无涧神系狱。卞太后遣黄门⑥诣府传令,芝不通,辄敕洛阳狱考⑦竟。芝居官十一年,数议科条所不便者。其在公卿间,直道而行。芝性亮直,不矜廉隅⑧。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注] ①折:判决。②可不各勉之哉:大家能不以此自勉吗?③特进:官职名。④当:人名。⑤事:祭祀。⑥黄门:官职名。⑦考:通“拷”。⑧隅:方正廉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若不胜掠(掠夺)B.辄敕洛阳狱考竟(下令) C.而多所属托(通 “嘱”)D.芝性亮直,不矜廉隅(自夸);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而多所属托而形貌i丽9 ?.夫刑罪之失臣之妻私臣"C.昭犹惮芝,不为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D.收以付狱夫不能以游堕事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2)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小题4】司马芝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评析。(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BC

【小题1】(1)后来刘勋因为不遵守法度被诛杀,与他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但司马芝却因不循私而被人们称道。(2)君王在上面有劣政,官吏们在下面造成灾祸,这是政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

【小题1】依法办事,不循私情;善于断案;为人正直,不惧权势;一心为国,不谋私利。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A.若不胜掠(拷问)。

【小题1】本题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B项中的“之”都为“的”意思,C项中的“为”都为“给”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司马芝”的具体描写来分析该人物形象即可。

篇2:《司马芝传》阅读答案

李庭芝,字祥甫。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嘉熙末,江防甚急,庭芝得乡举不行,以策干荆帅孟珙请自效。珙善相人,见其魁伟,顾诸子曰:“吾相人多,无如李生者,其名位当过我。”时四川有警,即以庭芝权施之建始县。淳祐初始去,举进士,中第。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珙卒,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开庆元年,庭芝权扬州,丁母忧去,朝议择守扬者,帝曰:“无如李庭芝。”乃夺情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悉贷民负逋,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刘槃自淮南入朝,帝问淮事,槃对曰:“李庭芝老成谨重,军民安之。今边尘不惊,百度具举,皆陛下委任得人之效也。”十月,大元丞相伯颜入临安,留元帅阿术军镇江以遏淮兵。阿术攻扬久不拔,乃筑长围困之。冬,城中食尽,死者满道。明年二月,饥益甚,赴濠水死者日数百。宋亡,谢太后及瀛国公为诏谕之降,庭芝登城曰:“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已而两宫入朝,至瓜州,复诏庭芝曰:“比诏卿纳款,日久未报,岂未悉吾意,尚欲固圉邪?今吾与嗣君既已臣伏,卿尚为谁守之?”庭芝不答,命发弩射使者,毙一人,余皆退去。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斩之。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

篇3:《司马芝传》阅读答案

逆向思维可以使人快乐。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 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逆向思维使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在创造发明的路上,更需要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洗衣机脱水缸中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这正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诞生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

我国发明家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诞生于1994年,同年8月获中国高新科技杯金奖,并受到了联合国TIPS组织的关注。1996年,丹麦某大公司曾想以300万元人民币买断其专利,可见其发明价值之巨大。说到“两向旋转发电机”的发明,也应归功于逆向思维。翻阅国内外的科技文献,可以发现发电机共同的构造是各有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定子不动,转子转动。而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的定子也转动,发电效率比普通发电机提高了四倍。苏卫星说,我来个逆向思维,让定子也“旋转起来”。这是他得以发明的思维基础,也是他对创造发明思想的一大贡献。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却又是一个资源贫乏国,因此日本人十分崇尚节俭。当复印机大量吞噬纸张的时候,他们将一张白纸的正反两面都利用起来,一张纸当做两张纸用, 节约了一半资源。日本理光公司的科学家并不因此而满足,他们发挥逆向思维,发明了一种“反复印机”,已经复印过的纸张通过它以后,上面的图文消失了,重新还原成一张白纸。这样一来,一张白纸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不仅创造了财富,节约了资源,而且使人们树立起新的价值观:节俭固然重要,创新更为可贵。

鉴赏空间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罗迦·费·因格以其丰富的创造心得和人生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两个核心问题,交给了我们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而本文又以丰富而详实的事例为我们打开了思维的另一扇创新之门———逆向思维。 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解决问题也变得轻而易举,我们甚至会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的魅力。

【读有所思】

篇4:《司马芝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5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曰,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驰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军中不驰;今使者驰,云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曰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曰以益尊于齐。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勒:整顿

B臣素卑贱

卑:素质低下

C穰苴则仆表决漏仆:放倒

D以徇三军徇:同“殉”,殉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夕时,庄贾乃至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②君子博学而曰参省乎己

C①临军约束,则忘其亲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

(

)

①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

②将受命之曰,则忘其家。

③问疾医药,身自抚循之。

④晋师闻之,为罢去。

⑤(病者)争奋出为之赴战。

⑥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A穰苴虽然仅是田氏的庶子,但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所以晏婴向齐王推荐了他。他认为自己人微权轻,所以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

B穰苴极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又忤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

C穰苴带领军队凯旋,还未进入首都,就宣布解除武装,取消原来约定的注意事项,宣誓之后进入都城。齐景公与诸大夫到城外迎接,慰劳军队。

D齐景公派使者拿着符节赦免庄贾,穰苴不接受;使者乘马车驰入军中,穰苴又按照军法斩了使者、马车左侧的立木和左边的那匹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②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③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

【解题指导】

一、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因文定义)。说“推断”而不说“解释”,更突出了语境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语境,狭义的理解是指上下文,即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如上列第1题“仆表”结合上文“立表”不难推断“仆”意为“放倒”。广义的语境还包括一些文言知识和有关背景性知识。如“卑贱”,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节词,意为“卑鄙下贱”或“低贱”;古汉语是两个单音节词,“卑”意为“地位低下”,“贱”指“出身低微”,应该说属于中性词。

推断实词常用的方法还有:一是据形推义(形训法),即利用汉字表意文字的特点根据字形推断词的意义,如:“羁”字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为束缚之意。二是成语推断法,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义为“差错”,可结合成语“屡试不爽”来推测其意。三是构词分析(又叫语法结构分析)法,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与“用”相对,意思也相近。又如“士卒次舍”,据“舍”为名词可推断“次”为动词,再结合学过的《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以熟推生,可知“次”当译为“驻扎”。四是以熟推生法,如:“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训俭示康》);结合熟悉的课文《荆轲刺秦王》,文中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据此推断“速”为“招致”。此外还有通假推断法等。

二、辨明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大多是多义的,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因此,我们既要辨明它的词性和用法,更要辨明它的意义。辨明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常用的技巧有:一是词性分析法。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如上列第2题中的“而”虽同为连词,但却有表转折和表递进两种情况。二是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夕时,庄贾乃至”,从上下文理解,是强调庄贾来得太迟,有好不容易才来了之意,故推断“乃”意为“才”。三是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通过分析其语法结构,不难看出前二者为动词“是”,最后一个“为”则是语气词。四是位置分析法。如“乎”:作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或反问,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作词尾,用在形容词后;作介词时它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则表示比较。此外还有标志识别法(如:表示被动的“见”、“于”、“为”、“为……所”,表示宾语前置的“之”、“是”等)、成语推想法和以熟推生法等。

三、辨析人物性格特征。常见题型为“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某人某性格特征的一组是”等。这类考题解题时关键是要“搞清对象、吃透内涵”,如上列第3题:“⑥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陈述对象为齐景公,自然首先得排除。再仔细推敲“附众”、“威敌”

nlc202309011227

的内涵,意为“论文的能使别人信服,论武的能让敌人害怕”,选项①是说穰苴请求派监军,选项②是田穰苴对庄贾的斥责,这两项显然与“附众”、“威敌”的内涵不相符,故也应排除。因此,此题答案应为D。

四、文意理解推断题。常见题型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等。这类试题首先要注意大多是四个选项对中选错,所以要利用选项中正确的内容来加强对文段的理解和整体把握。其次,判断答案正确与否还必须从研究试题如何“设障”(即设置与原文说法不一致的干扰项)开始。综观分析,命题者设置干扰项的方法主要有:一是无中生有。这种陷阱的设置在高考中较为常见,即干扰项在文段中找不到根据,完全是命题人臆造出来混淆视听的。如上列第4题“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德高望重”显然系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要求派一个宠臣、重臣来做监军。二是张冠李戴。即命题者故意把发生在甲身上的情况说成发生在乙身上(或者说成发生在甲与乙身上)。如上列第4题D项,从原文“君之使,不可杀之”和“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等内容分析,穰苴并没有杀使者。为此,做这类题考生务必依据选择项回到原文“定位”,仔细辨别选择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三是曲解词义。指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故意对原文中某一词语错误地加以解释,从而导致选项出错。这种曲解因仅限于一两个词语,所以往往需细心阅读才能发现。四是夸大其辞或颠倒事实。前者指命题者在构拟选项时,于大体准确的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故意夸大的地方作为干扰;后者指命题者故意颠倒事实,造成选项错误。如上列第4题“又忤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等内容显然有夸大、捏造之嫌。五是强加关系。即事物之间本不存在某种关系而故意说成有某种关系,显得有悖事理。如说穰苴将庄贾斩首是想“借此附众、立威”,显然是强加关系。

此外,还有时空错位等情况,命题人还可能“综合设误”,即在同一个选项中,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设误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五、文言语句的翻译。这类试题分值较高,是高考较易拉开分数的试题。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组句考究,规范得体,有文采。翻译的基本原则:一是字字落实,文从句顺。二是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三是要有语境意识,能抓住关键字词。如第5题第①句的两个“君”,结合语境分析,前一个为“国君”,后一个是“你”(一般是尊称)。特别提醒:一是关键词,在翻译过程中,既是得分点,也是难点,它主要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和常见虚词等。二是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谓语和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及固定句式,都是翻译时的难点所在。第5题三个句子的翻译,“何谓”是固定格式,“相”、“次”、“井灶”、“身”、“国”、“约束”等涉及多义词、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均为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文言文翻译的主要步骤:切忌一上来就匆忙下手翻译,首先要将要求翻译的语句回到原文定位,然后再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再推测有关词句的意义。操作上有人将翻译步骤概括为:一审,即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同时做好一调(调整语序:两前置即谓语和宾语前置;两后置即定语和状语后置)二补(补充省略的主语、宾语和介词等)工作。二切,即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如第5题,“士卒/次/舍,井/灶/饮/食”。三连,即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译完全句后,要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文言翻译的一般方法则有对(对译)、留(保留)、换(替换)、删(删除)、补(增补)和调(调整语序)等。而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文言语句的翻译则以意译为主。

参考答案

1C(A项,勒:检阅;B项,卑:地位低下;D项,徇:巡行示众)

2D(A项,乃:才/竞;B项,而:却/并且;C项,则:就/却;D项,以:来)

3D(①是说穰苴请求派监军:②是穰苴对庄贾的斥责;⑥对象搞错。据此排除其他三项)

4C(A项,“德高望重”不合原文;B项,“忤逆君命、借此附众、立威”不合原文:D项,斩的是使者的驾车人)

5①国君睡不安稳,食不香甜。老百姓的性命都系于你一身,还说什么为你送行呢!(关键词:“君”,一为国君,一为“你”;“相”,代指“你”)②士兵们安扎营地,掘井安灶,饮水吃饭,以至问病寻药,田穰苴都亲自关照慰问。(“次”:临时驻扎)③军队尚未进入首都,田穰苴就宣布解除武装,取消原来约定的注意事项,宣誓之后才进入都城。(国:国都;释:解除;约束:约定的注意事项;邑:都城)

参考译文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的时候,晋国进攻齐国的阿、甄,而燕国侵略齐国黄河南岸的地方。齐国军队溃败。齐景公为此忧愁害怕。晏婴就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这个人,论文的能使别人信服,论武的能让敌人害怕。希望大王试试他。”齐景公叫来田穰苴,与他谈论军事,对他非常满意,任命他为将军,率领部队抵抗燕国和晋国的军队。田穰苴说:“我一向低贱,大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出来,放在大臣之上,士兵还未听从我,百姓还不信任我,出身低微权力又轻。希望有一位大王宠爱的、国家尊重的大臣,担任监军的职务,这样才行。”齐景公就答应了他,派庄贾前往。

田穰苴告辞齐景公之后,和庄贾约定:“明天中午在军营门会合。”第二天,田穰苴先赶到军队,树起了观测时间的木表和刻漏,等待庄贾。到了正午,庄贾还没有来到。田穰苴就推倒木表,放掉刻漏中的水,进入军营,检阅军队,指挥士兵,宣布纪律制度和约定事项。宣布完毕,天色已晚,庄贾才到来。田穰苴问:“为什么超过约定时间?”庄贾道歉说:“官员和亲戚给我送行,所以被留住。”田穰苴说:“将领接受命令的那一天,就应忘记家庭;到军队宣布纪律制度,就应忘记父母;拿起鼓槌擂鼓作战的紧急时刻,就应忘记自己。现在敌人深入侵略,国内骚动不安,士兵们在边境曰晒夜露,大王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香。老百姓的性命都悬在你的手里,还说什么为你送行!”叫来军法官问道:“按照军法,约定时间却迟到了的,该当何罪?”军法官回答:“该斩首。”庄贾大惊,派人赶去报告景公求救。人去了,还没来得及回来,田穰苴就把庄贾斩首示众。三军的士兵们都吓得发抖。过了好一会儿,齐景公派使者拿着符节,赶来传达赦免庄贾的命令,马车一直奔驰进入军中。田穰苴说:“将领在军队中,对国君的命令是有所不接受的。”问军法官说:“军中是不准奔驰的;现在使者的马车奔驰,该当何罪?”军法官回答:“该斩首。”使者吓坏了。田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可杀死他。”于是斩了使者的驾车人,砍断车子左边的木杆,宰了左边驾车的马,示众三军。让使者回去报告,然后出发。

士兵们安扎营地,掘井安灶,饮水吃饭,以至问病寻药,田穰苴都亲自关照慰问。并把自己将军名下的给养都送给士兵们,自己和士兵同样分粮食,甚至跟那些身体瘦弱的一样。三天之后,就开始进军。生病的士兵都要求参加,争先恐后,投入战斗。晋国军队听到这个消息,就撤退回去。燕国军队听到这个消息,就渡过黄河,解了围。齐国军队跟踪追击,收复了原来失去的领土,然后收兵回来。

军队尚未进入首都,田穰苴就宣布解除武装,取消原来约定的注意事项,宣誓之后才进入都城。齐景公与众官员都到郊外迎接,举行慰劳军队的礼节。齐景公在接见田穰苴之后,就任命田穰苴为大司马。田氏从此在齐国日益显赫。

篇5:《司马朗》阅读答案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17.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客谢之 ( )②监试者异之 ( )

③窃为郡内忧之 ( ) ④以病去 (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2分)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2分)

参考答案:

17.A(因为) 18.C

19.①谢:道歉。 ②异:认为奇特(奇异)。

③窃:私下。 ④去:离职,离开。

20.(1)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县(地)人。(得分点:判断句式)

(2)沿山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抢掠)。(得分点:内和为)

参考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地人。九岁时,有客人随便说他父亲的名字,司马朗说:怠慢不尊敬别人的父母的人,别人也不会尊敬他的父母。客人连忙向他道歉。十二岁参加经试作童子郎,监考的人因为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于是向他核实查问。司马朗说:我的家人和亲属,几代都身材高大。我虽然年幼体弱,没有高大的风骨,但减少年龄来求得幼年成名,这不是我的志向。监考的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后来关东一带战乱,前冀州刺史李邵的家人居住在野王,因接近山边有危险,打算迁到温地居住。司马朗对李邵说:唇亡齿寒的比喻,难道只适用于虞国和虢国吗?温地与野王就是唇齿的关系呀。如今离开野王到温地居住,这只是避开一时的危险而已。况且,使君您是郡国人的首领,贼寇没到却率先迁居躲避,离山近的县里百姓必定恐惧,这是动摇民心而开了奸人贼寇出现的根源,我私下里为全郡担忧。李邵不听。靠山边的百姓果然大乱,都纷纷向郡内迁徙,有人就做了盗贼。

篇6:司马光阅读答案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dài):等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患记问不若人( ) ②众兄弟既成诵( )

③温公尝言 ( ) ④乃终身不忘也(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②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小题3:本文中能表现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 )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小题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我们学过一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请你列举一个: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①担心 ②已经 ③曾经 ④才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注意到“独、绝、迨、乃”等关键字,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即可。翻译(2)句时,注意到“或、寝”等字即可。

①(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②读书不可以不会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未睡时(或睡不着时)。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司马光读书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

D

小题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所举的例子只要能够体现“苦读”即可。

篇7:司马光阅读答案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dài):等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患记问不若人( ) ②众兄弟既成诵( )

③温公尝言 ( ) ④乃终身不忘也(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②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小题3:本文中能表现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 )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小题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我们学过一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请你列举一个: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①担心 ②已经 ③曾经 ④才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注意到“独、绝、迨、乃”等关键字,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即可。翻译(2)句时,注意到“或、寝”等字即可。

①(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②读书不可以不会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未睡时(或睡不着时)。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司马光读书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

D

小题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所举的例子只要能够体现“苦读”即可。

篇8:《游司马祠》 阅读答案

正门→→“高山仰止→“河山之阳” →()→()

2.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7(3分)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4分)

4.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

篇9:司马光的阅读答案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仁

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

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20.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1) 退为家人讲( )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 (3) 同列语之曰( )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代家人) B.群儿戏于庭(在)

C.众皆弃去 (全、都) D.乃簪一枝(于是、就)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20.⑴回家(回来、回去) ⑵打破(击破、敲破) ⑶告诉 评分标准:3分。每词1分。

21.A 评分标准:2分。

22. 从此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或从此勤奋读书),到了不觉得饥渴寒暑的程度。

评分标准:3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

23.⑴喜欢读书(勤奋好学) ⑵聪明机智 ⑶生活朴实(不喜奢华)

篇10:司马穰苴者阅读答案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①,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②,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①庶孽:妾生的孩子,身份低微就像树的孽生一样。② 表,是阳光下竖起的木杆,用来计算时间;漏是用来记时的铜壶,壶中蓄水,壶底穿一小孔,壶中立箭,箭杆上有刻度。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兵扞燕晋之师。 扞: 抵御

B.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 害: 谋害

C. 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援:操起,拿起

D.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 次:停留 驻扎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一组是( )

①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在说之,以为将军,② 穰苴则扑表决漏,入③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④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⑤晋师闻之,为罢去。 ⑥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A.①② B. ②④ C. ③ ⑤ D. ④ 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穰苴出身平民,地位卑微,但他足智多谋,文武双全,在齐国遭到晋燕两国入侵,而齐军又惨遭失败时,因晏婴的推荐,受命出征的。

B. 穰苴的地位卑贱,没有威望,人微权轻,他为树立威信诛杀国君宠臣庄贾,整饬军队,斩了皇帝说情使者的仆从,砍断了使者车子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 穰苴整饬军队,和士卒同甘共苦的,收到战士争相为之奋勇作战,使晋、燕之师不战而屈,收复失地的功效,他们家族也因此在齐国的地位一天天地显贵起来。

D. 本文塑造了一位身负重任,治军严谨,与战士同甘苦的将领形象,穰苴在与庄贾的比照中,其形象就更显得鲜明生动了。

参考答案:

4.B、害不是谋害,而是忌妒。

5、答案:C ① 是表明他很受景公赏识 ②④是他为树威信的具体行为 ③表明他文能附众⑤⑥表明他武能威敌

6、答案:A穰苴地位卑微,是因为他是妾所生,并非出身平民。

基础知识

7、B(3分)

A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时开淡黄色花。比喻少女十三四岁。(积累第19练)

B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16-4作业)

C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多。用在此处不当。当用“学富五车”。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16-2学案)

D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14-1自助、16-5学案)

参考译文: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都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

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盈显贵,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做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布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乱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节符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又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土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尉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因渡黄河向北撤退而分散松懈,于是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

还没到国都,就解除了战备,取消了战时规定号令。宣誓立盟而后才进入国都。齐景公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来迎接,按照礼仪慰劳将士后,才回到寝宫。齐景公接见了田穰苴,敬重、推崇地任命他做大司马。从此,田氏在齐国的地位就一天天地显贵起来。

篇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阅读答案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词语。

2、“悲愤交加”的意思是悲痛与愤怒相互交织。从、两个词语可以看出司马迁悲愤交加。

3、从本段文字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以能够活下去,从绝境中走出来,是因为他知道:。

4、“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从这句话中的两个感叹号,我读懂了。

5、在你的记忆中,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

参考答案:

1、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一次是:(héng 、辩论、一生、zhòng)。

2、“悲愤交加”的意思是悲痛与愤怒相互交织。从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两个词语可以看出司马迁悲愤交加。

3、从本段文字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以能够活下去,从绝境中走出来,是因为他知道:《史记》并未完成,父亲的心愿也未了,而且人活着要有价值,如果他就这样死了,就是比鸿毛还轻。

4、“我一定要活下去!我已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从这句话的两个感叹号,我读懂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决心很大,感受到了司马迁为父亲完成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5、在你记忆中那些人的.死“重于泰山”?

篇12:司马祠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E.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

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9.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6分)

20.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3分)

②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3页)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页)

17.(4分) B E

18.(2分)

要点一: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

要点二: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

要点三: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19.(6分)

要点一: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

要点二: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

要点三: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

要点四:墓定一柏——司马迁的“天问”

20.(6分)

①(3分)

要点一: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

要点二: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

上一篇:五年级开学第一次班会下一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