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村务

2024-05-18

阳光村务(精选7篇)

篇1:阳光村务

搭建“电子村务”平台,打造阳光“村务”

刘广华

作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好形式和成功经验,村务公开已在我市农村推广开来,目前,我市农村村务公开的主要方式有:公告、简报、公开栏、公开信等,这些公开方式在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现在还在起作用。

但也要看到,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当代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跟传统农村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灵活就业、生活,传统的静态村务公开的方式不具备即时性、信息覆盖面窄、更新慢,已经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充分满足村民对村务信息的需求,创新村务公开的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我市农村,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率已接近20%,手机的普及率则高达90%以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也已接入互联网,推行电子村务公开的条件日趋成熟。笔者认为,在坚持采用传统村务公开媒介的同时,我市可以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建制村进行试点,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信息网站和村务公开短信通平台,明确公开内容、公开程序、公开时间、公开责任,坚持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什么问题与群众利益最直接就公开什么,最大

范围接受上级和社会群众的民主监督。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最终在条件完全成熟时,将全市所有建制村的党务、村务、财务情况一并通过互联网、通信网面向全社会公开,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阳光”村务,走出一条运用现代信息网络、现代通信网络手段管理监督村级事务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灌云县纪委检查室 手机:***

篇2:阳光村务

开展村务公开工作是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村基层农牧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农牧民真正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为提高村务公开的透明度,拉动农牧民的参与热情,柯坪县采取了一系列符合本县实际的村务公开工作相关措施,在全县推动村务公开工作全面运行。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今年重新调整充实了柯坪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起了“党政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纪检监察部门督促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建立了党政领导责任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摆在乡(镇)、村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确定一名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制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近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协调会,把村务公开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考核基层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县、乡(镇)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二、加大政策宣传

针对村干部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政策法规知之甚少,在开展各项工作中,自己违规违纪了还不知道,在有人举报了调查了才知道自己违纪了的现象,县纪委监察局经过多方的考察和实地的调研,认为村干部违纪违规问题不断增多原因是缺少一些他们能看得懂、理解得了、掌握得住的规章制度,县纪委监察局制定印发了《柯坪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手册》,1

向全县四乡一镇33个行政村的基层干部予以发放。《廉政手册》分为廉洁从政、财经纪律、行为规范、财务监督、村务公开、民主管理6大类,从105个方面规范了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行为,加强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从而减少了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三、完善公开事项

一是明确公开时间。一般事项公开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随时公开,常规公开由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统一公开时间。二是细化公开内容。柯坪县农村基层村务公开坚持“三个凡是”(凡是群众关心、凡是群众想知道、凡是群众有疑虑)的公开原则,依法依纪规范公开内容,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内容细化为6大板块:分别为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计划生育类、惠农政策类、社会救助类)、财务公开、示意图公开、党务公开(党建类、党风廉政建设类)、民主管理制度公开;50小项:规定将村规民约、村干部分工、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补贴落实、低保发放、救灾救济款发放、村级收入支出、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等50项必须公开的内容。三是完善公开方式。通过固定公开栏、广播、电视、村民会议等有效形式进行公开。公开要求分步骤进行,第一步,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规定做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第二步,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第三步,提交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最后实施公开。

四、推进民主管理

一是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要求村委会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让村民直接参与到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务中,村民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召开的要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及时召开。二是结合实际开展村务公开。要求农村基层村务公开要严格按照县上制定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意见》,严密组织实施公开,公开不得有避重就轻,延误公开时效等问题,在公开中,强调多层次全方位,针对不同人群来确定公开方式,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由村民点题公开,要求公开什么,村委会就要公开什么。三是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制度。把“四议两公开”(村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制度作为农村基层党支部决议重大事项的有效途径,凡事都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杜绝村干部“家长式”管理和简单粗暴的不良风气。四是建立村民监督举报制度。在全县各村设立意见箱、举报箱,鼓励村民实名举报,对举报的违法违纪问题,经查属实的予以经济奖励,对诬告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进一步落实和保障群众的民主监督权。

五、落实管理责任

成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村务公开相关单位的责任和分工。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督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各成员单位履行职责情况以及违规问题的调查处理。组织部、农办、财政局、农业局(农经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司法局、民政局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责,开展好村务公开的各项工作。

六、确保公开质量

一是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考核制度。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推动责任落实。村务公开工作覆盖面达100%,群众知晓率达80%以上。二是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各有关单位在村务公开工作中,做到了工作有部署、有要求、有督促、有检查,并定期通报村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三是将村务公开工作同各项荣誉相挂钩。各乡(镇)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了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年不少于4次督促检查。并建立了乡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度,联系点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适时组织开展村务公开示范活动,把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考核评比“民主法制示范村”、“五个好”村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联系村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优、年终奖金挂钩。四是发挥农村“监委会”、廉政监督员作用。推行监委会人员测评制,每半年、年终,由村监委会成员组织不少于30名的农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履职尽责、廉洁自律以及村务公开等情况进行一次测评,测评结果按满意度区分等次,与村“两委”班子考核、村干部奖励工资挂钩。五是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检查办法。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每季度最少联合督促检查一次,对临时性公开的内容,随时开展

检查。对检查中发现不按规定进行公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关人员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对存在问题较多、被通报批评2次以上的村,建议相关部门对主要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涉嫌违纪违法的,由纪检监察、司法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篇3:浅淡农村村务公开工作

关键词:农村,村务公开,成效,问题,建议

一、村务公开的主要成效

1.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增强了村“两委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实行村务公开后, 村干部转变了工作作风, 干群之间沟通了思想, 消除了误解、密切了关系, 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2. 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加强

群众对村务关心的程度普遍增强, 一些误会和隔阂得以逐渐消除, 参于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更高, 信心也更足了。

3. 村干部管家理财的观念、勤俭廉洁意识进一步增强

提高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有效地阻止了干部滥用权力、为政不廉、以权谋私的行为。

二、目前在村务公开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在对待村务公开问题上, 部分村干部与群众在思想认识上还不太一致

一是完全公开与有所保留公开的思想。二是多公开与少公开的思想。三是必要性与无所谓的思想。

2. 在具体落实村务公开要求上, 存在着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问题

一是公开地不便于群众浏览。二是公开内容千篇一律。三是公开形式与群众的实际接受能力相脱节。

3. 村务公开工作实施程度受到干部群众素质高低、村级经济实力强弱等因素的制约, 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村主要干部对村务公开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二是村级经济强弱与公开工作好坏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三是群众素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务公开实现的难易。

4. 镇村两级监督缺乏机制上的保障, 现有监督显得软弱与苍白

首先, 从村务公开责任对象来看, 村务公开属民政部门业务范畴, 财务公开则属农经中心业务范围, 两者分属民政局和农业局。具体业务都是各抓各的, 互相推诿。其次, 从村务公开的监督力度来看, 乡镇对村务公开工作究竟由谁牵头抓还不十分明确。再次, 从各村现有监督过程来看, 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的村甚至出现目不识丁的村民选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情况, 影响了监督功能的正常发挥。最后, 从村务公开规范上看, 对一些有违规范的程序, 镇 (乡) 、村两级也持有程度不同的默认态度。

三、完善和改进村务公开工作的建议

1.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扩大群众参与面, 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对于村务公开工作, 县乡一级党委和政府首先要认清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 统一思想, 真正把村务公开工作作为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 切实抓紧抓好。其次要通过有线电视、广播、宣传栏、会议、印发资料、告村民书、编写村务公开指南等方式和手段, 向群众讲清村务公开的程序、要求和应达到的标准。再次, 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 切实提高村干部素质。

2. 尊重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避免村务公开工作形式化和落入俗套

第一, 公开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方式要规范。第二, 公开的方式要有灵活性。第三, 公开地要确实做到名实相符。同时, 在公开期间, 要认真负责地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 接受群众的询问, 解释群众的疑虑。

3. 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

逐步把村务公开工作推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一是要完善村务监督制度。首先对现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普遍进行一次检查、整顿, 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监督的质量与水平。其次要制定监督管理职责, 赋予村务监督委员会相应的权力。二是强化审计功能。各乡镇要组织专门力量, 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 对村务、财务开展审计工作。三是建立必要的回避制。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作用, 将某些涉及到不宜公开的内容在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同意或向他们通报情况后, 可暂不向外公开, 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四是建立统一管理村会计新机制。对现有的村会计队伍进行一次检查摸底。在此基础上, 逐步淘汰一批业务生疏、文化偏低、不适应现岗位的财会人员, 并择优录用一批业务知识全面、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的财会人员。

4. 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的积极作用, 逐层减轻村干部压力

一方面党员、村民代表在村务公开中, 要积极配合村干部起好带头作用, 维护村集体领导的威信, 另一方面村干部要充分相信和依靠他们, 多同他们商量, 切实做好村务公开工作。

5. 加大对村务公开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

篇4:坚持村务公开 打造阳光村务

(一)坚持载体创新,村务公开透明度明显提高

郑州市二七区在充分发挥广播、公开栏等村务公开传统载体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在全区各行政村(社区)全面推行《村情民意》小报制度。以村为单位编制《村情民意》小报,每季度一期,免费发放到每家每户,内容涵盖党务、村务、财务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拓宽了干群沟通的桥梁。各行政村(社区)认真落实“签收备案制”,有效提高了小报入户发放率,进一步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坚持财务代理,村级财务管理日益规范

2009年,按照省市要求,郑州市二七区在全区开展了清理、规范乡村财务工作,对52个行政村(社区)及342个村民组的资金、资产、资源总数进行核查,有效澄清了农村集体“三资”底数。为切实加强对清理出的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二七区在各乡镇、涉农街道原会计核算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统一配备使用“三资”管理软件,做到区、乡、村三级联网,同时及时对“三资”管理软件进行升级,实现了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实时监控。

(三)坚持制度建设,村务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为使全区村务公开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郑州市二七区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细则两规定三办法”,即《二七区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实施细则》《关于在落实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中强化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若干规定》《农村集体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和《监督办法》《二七区村组干部廉洁自律管理办法》。各乡镇、涉农街道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制度,做到所有制度装订成册,重点制度公示上墙。

(四)坚持群众参与,村级民主监督深入落实

在全区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涉及村级重大事务、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均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决策实施,有效提升了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年,按照省市要求,郑州市二七区在全区53个行政村(社区)按照“六有”(有人员、有牌子、有印章、有办公场地、有工作制度、有会议记录)标准,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了监委会成员,下发《工作职责》和《记录簿》,促进规范履职。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积极行使监督权力,履行监督职责,对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村务财务公开等情况进行定期审查,对村级财务收支、集体资产资源的使用和处置、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事项进行全程监督。

二、郑州市二七区村务公开和“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务公开方面

一是村务公开内容还不够规范。《村情民意》小报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行政村(社区)小报公开的每月财务收支内容不规范,极个别村甚至存在应付现象;部分行政村(社区)发放小报未严格执行签收备案;一些城中村的小报因拆迁改造停办。二是忽视公开后的反馈落实。对一些事项的公开,只重视公开的形式,而轻视公开后的情况收集和处理,不能正确对待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有公开无落实。三是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村干部对村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村务公开变成自觉行动,而是被动大于主动。四是群众参与意识不强。一些群众在思想上对村务公开工作能否行得通、落得实、有成效缺乏信心,参与监督意识不强。

(二)“三资”管理方面

一是“三资”中心内控制度还不够健全。部分乡镇、涉农街道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职责权限不明确。二是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部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不严,将不合规或不齐全的原始凭证入账;账务管理不严,未及时对往来款项进行催收和清理。三是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操作不规范。部分行政村(社区)的工程建设项目操作程序不规范,招投标程序不到位,不签订合同协议或合同手续不规范,实际款项支付无依据或存在较大随意性。四是村级投资管理不到位。在对外投资管理上,存在着核算不规范、部分投资无担保等问题,导致对外投资存在较大风险。

(三)民主监督方面

一是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部分行政村(社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消极行使职权,对民主决策、村务财务公开等事项,只是例行签名了事,未真正发挥监督作用。二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相关记录不规范。部分行政村(社区)《村务监督委员会记录簿》中对监督事项的记录内容不全面、格式不规范;个别村存在应付现象,只能看到本季度、本月的内容,却找不到以往的记录。

三、深化村务公开和“三资”管理的对策

(一)突出重点,切实促进村务公开取得新成效

一是注重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要求和标准,让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解决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二是注重协作衔接。不断加强纪检、组织、财政、审计、农业、民政等部门在村务公开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配合,既履行好自身职责,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三是注重公开实效。充分发挥家庭联户代表的积极作用,深入落实《村情民意》小报发放“签收备案制”,确保一户一报。对小报内容不规范的行政村(社区),责令其及时整改,促使小报规范化。

(二)探索创新,逐步建立农村“三资”管理新机制

一是创新管理手段。在乡镇、部分街道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部分条件好的村(社区),全面推广可触摸操控电子设备,对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办事流程、处罚规定及农村集体“三资”收支、使用和处置情况等重要事项进行实时公开,方便群众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进行即时查询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透明度。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逐步在农村集体资产出让、租赁、承包和资源开发利用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依托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探索搭建产权交易平台,解决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侵占集体收益等问题。三是创新产权体制。本着自愿的原则,对领导班子能力强、农民群众有强烈要求的村,人均净资产较大或者货币资金收入较大的村,整体搬迁村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村,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多管齐下,努力形成村务管理监督新合力

一是强化群众监督。结合村委会换届工作,切实推动监委会换届常态化,引导、鼓励和支持通过法定程序,把分管纪检工作的村党组织成员选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把具备一定财会、管理等知识和经验的党员或村民代表选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一步强化对村务公开和村级财务管理的动态监督,形成一个“决策—管理—监督”的权力运行完整链条,真正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强化审计监督。对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进行定期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资产和资源的运营进行专项审计,审计结果及时公开。三是强化监督检查。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定期对村务公开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同时,加大对涉农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篇5:打造阳光村务

XX镇纪委以打造“阳光村务”为抓手,结合本镇实际,重视组织领导、切实增强措施,规范运作村级民主管理、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切实发挥村纪监委、纪检小组作用。真正把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有机融合,使党员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本村事务,发展党内民主、村务民主,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提高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XX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镇领导高度重视,把阳光村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写进镇党代会报告,专题研究,周密部署。一是加强领导。实行“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协调监督,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纪委书记、分管民政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办公室成员为组员的镇阳光村务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推进阳光村务工作。二是制定了《XX镇阳光村务实施意见》,就指导思想、建设内容、部门责任、措施落实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三是定期召开阳光村务工作推进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从镇党委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阳光村务工作办公室中,确保了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二、强化措施,完善制度,全面规范工作机制 为了使阳光村务工作有章可循,纪委结合实际制定了推进阳光村务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就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内容、要求、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作了具体的规定,增强了公开工作的规范性。一是健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机制,对于公开的的内容由阳光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经过镇党委严格把关后方可出台。二是把握好阳光村务公开工作的两个原则,即依法依纪积极稳妥的原则。按照宪法、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文件规定的有关监督制度,坚持实事求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回避矛盾,不避重就轻,内容真实可信,结果客观公正。注重实效服务发展的原则。科学把握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的共性要求和个性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方便群众的知情参与,又保障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以加快发展的成果检验党务公开的成效,采取合适的公开形式,讲求形式和效果的统一。三是采用督查制度,镇阳光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督察组分赴全镇18个村、社区检查指导,采用扣分机制,逐项进行考核。四是召开阳光村务工作现场推进会,组织全镇18个村社区分管党务、村务和财务的相关人员参观狮古桥村便民服务中心,会上分管民政的马炳华委员布置便民服务大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分管农业的梁跃平主席布置财务管理、财务公开等工作;纪委阎德顺书记布置党务公开、村监委、纪检小组等工作,同时邀请县纪委、民政局相关领导做业务指导,会议最后有具体负责的同志进行业务培训。五是借领导点评推进工作。市委书记孙文友同志、县委纪委书记凌建荣先后到XX蹲点调研,对本镇阳光村务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三、规范内容、拓展形式,明确公开重点

镇纪委不断创新工作形式,丰富阳光村务的内涵。一是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为了使党务公开内容更加全面、规范,按照“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要最大限度地公开”的原则,充分采取适当的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在实践中我们重点突出六个方面的公开内容:思想建设。主要包括党工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党建工作计划、理论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情况,党组对群众建议研究和落实情况。中心工作。主要包括党组会议做出的涉及全局性的,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和重要政策、重要工作部署。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问题和措施。组织建设。主要包括后备干部推荐、选拔、培养情况;干部考察结果及任前公示、任免事项;干部管理、考核评议、奖励、处分情况;教育培训及福利等情况;以及发展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评选优秀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的条件、程序、结果等。作风建设。主要包括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如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拒收礼品、现金、述职述廉的情况等。制度建设。落实“一岗双责”,民主测评的情况;党内各项制度规定特别是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情况;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群众来信来访及党员违纪案件情况。六是各基层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公开有必要公开的党内其他事项如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情况等。二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内容。要求各村村务公开内容具体化,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确定公开内容,凡国家规定的和政策要求公开的事项,如粮食直补,村干部报酬,计划生育二胎审批,宅基寺审报等,都及时公开。在公开的项目中,坚持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所有收支都列成明细账目的形式进行公开,让群众了解、监督村集体财产和财务收支情况。三是拓展阳光村务公开的形式。对于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内容,主要通过会议、文件、简报、先锋网等形式,及时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通报;适宜对小范围公开的,主要采取公开栏、电子信箱、意见箱等形式进行公开;适宜对全社会公开的采取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公开电话等形式进行公开,群众观看更加方便,公开效果相当明显。四是规范便民服务大厅。1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全部按照标准进行设置,同时制作了服务指南和办事程序,计生、司法等部门也都制作了更为详细的宣传册,免费发放给居民,方便居民办事。工作人员一律配证上岗,方便群众寻找办事,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五是加强作风督察,提高高效优质的服务。对于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环境整治、安全生产、涉农补贴、拆迁征地等群众敏感、矛盾突出的问题,从党组织内部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的高度进行重点督察,加强对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完工项目的验收、审计及工程管理人员的廉洁勤政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六是深化强农惠民政策的监督,保障农民切身利益。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把强农惠民政策的督查工作引向深入,切实保障惠民政策的落实。

篇6:全省阳光村务验收

凤阳县纪委监察局 2011-05-20 信息来源: 党风室

【浏览次数: 545 次】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要投稿】

为确保全省“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质量,对各地一年来开展工作和完成任务情况作出全面、客观评价,做好申报制检查验收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意见》(皖办发[2010]13号)及有关配套制度文件规定和要求,制定此标准。

一、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一)总体标准:农村集体“三资”家底清楚,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委托代理服务规范,资产、资源开发处置程序完备、透明公开,“三资”数据公开及时、准确、明细,电子查询平台和监控平台基本建立。

(二)分项标准:

1.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严格按照“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六个程序进行。清理全面彻底,登记详细规范,核实准确无误,公示及时全面,确认符合程序,上报签字盖章。

2.农村集体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财务预决算、资金管理岗位责任、财务公开制度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清查、资产台账、资产评估、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和资产经营制度健全,农村集体资源登记簿、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资源承包和租赁合同管理、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建立。

3.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有固定办公场所和专职服务人员,有工作经费保障,内部制度健全。与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签订的委托代理协议符合程序要求、合法有效。分村或以“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设立银行账户,分村建账,分村核算,账务处理及时,审批审核手续规范。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登记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4.各村(居)定期向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报送相关数据,向村民及时、准确、明细公开集体财务收支等情况。委托代理中心及时向村(居)通报“三资”情况,定期公开和上报“三资”管理和运营情况。农村集体“三资”账、表、簿(册)、据等统一印制,分类装订,分村建档,档案完整。

5.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面实现电算化。乡镇(街道)建立电子查询平台,方便群众知晓。市、县(市、区)建立电子监控平台,开展网上时时监管。

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

(一)总体标准: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制度健全,工作程序设计科学,便于干部执行操作和群众全程监督。“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推行,议事决策民主公开,符合群众意愿。乡镇和村务监督委员监督有力,村(居)“两委”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村级事务管理规范有序和谐。

(二)分项标准:

1.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的实施办法,以流程图的形式规范群众关注的经常性村级事务工作程序,确保群众看得明白、村(居)干部易于操作。

2.按照一定标准统一制作村务公开、财务审批、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资金发放等重点村级事务管理流程图,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点上墙或悬挂标牌公示。印制村级事务办事宣传手册,免费发给每个村(居)干部和每户村民。

3.村(居)“两委”干部熟悉流程化管理工作规定,能够按制度程序进行管理各项事务,无群众反映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等问题。

4.“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按照村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进行。

5. 责任机制健全落实,村(居)党组织负责人能够切实负起实施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和“四议两公开”制度的责任,主动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居)“两委”开展工作的监督。乡镇纪委能够对各村实施这项制度进行有效监控。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

(一)总体标准: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成立符合程序要求,工作制度、保障制度、监督制度健全完善,能够按照规定要求正常有效开展工作。村务监督委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履职尽责,发挥监督作用。

(二)分项标准:

1.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保障制度、监督制度,对有关人员开展培训。

2.村务监督委员会须有3-5名委员组成,其成员符合规定的资格条件,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推选产生。当选委员的赞成票过半数。

3.县、乡两级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有必要的办公条件和工作经费,有牌子、有印章、有办公场所、有误工补贴。村务监督委员的误工补贴纳入县乡财政预算,实行打卡发放,确保补贴到人。

4.健全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居)“两委”和村干部权力行使实施监督制度、村(居)“两委”工作和村监委工作双向通报制度、乡镇包村干部指导协调制度、乡镇纪委监督与协调处理机制。村监委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5.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学习制度,工作有台账、学习有记录、履职有存档。特别是对列席村(居)“两委”有关会议、调查核实村民反映的问题、提出批评建议以及向上级机关反映问题的工作材料要及时归档。

6. 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定期报告工作、接受村民或村民代表的信任度测评的工作监督机制和村监委工作年度考评激励机制。按照规定奖励履职尽责、群众满意的村监委;按照程序罢免不称职甚至违纪违法的村监委成员。

四、“阳光村务工程”常态化建设工作

(一)总体标准:“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各项制度健全落实,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三项工作常态运行、良性互动,形成有机整体,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二)分项标准:

1.在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常态化方面。市、县两级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理顺职能定位,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常态化管理体制。各乡镇进一步加强“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设,确保服务及时、规范、高效。“三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电子公开平台、查询平台、监管平台建立并有效运转。资产资源处置开发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2.在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常态化方面。村“两委”全面实行重大事项决策请示报告、结果公开和备案制度,全面落实“点题公开”、公开质询和“双述双评”等制度。市、县两级经常性开展“四议两公开”和流程化管理工作督查指导,定期组织群众对各村实施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3.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常态化方面。村“两委”支持村监委正常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县(市、区)纪委和乡镇(街道)纪委主动将加强和改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纳入职责范畴和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定期培训、督查指导等制度,着力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

4.在“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常态化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将“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摆上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本级党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本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畴,每年定期组织考核,严格奖惩,确保此项工作的经常性和长效性。

篇7:阳光村务汇报材料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宁国市汇报材料

2012年6月21日

自2010年6月份以来,我市严格按照省、宣城市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大力推进以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公开透明、便民利民、廉政勤政”为基本要求的“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103个村、21个居委会全面完成“三资”清理工作;19个乡镇、街道均组建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124个村(居)全部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正式依法依规开展工作。我市“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于去年11月通过省“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检查验收组验收,得到了验收组的一致肯定。主要做法可以用“高、全、实、深”四个字概括:

一、精心谋划、全面发动,在实施标准上求“高”

1、高度重视、迅速启动。自5月17日《关于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宣办发【2010】13号)下发以来,我市常委会多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织、市长为第一副组长、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组,分设宁国市村(社区)集体“三资”代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乡、村两级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全市建立完善了市级指导、部门主抓、乡镇负责、村级承办的“四位一体”责任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强化培训、深入宣传。市、乡、村三级层层动员并召开培训会议,加强业务指导。全市共举办培训会议30余期,参训人员达1000多人次。通过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公开栏以、编写《简报》、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和电子显示屏等载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全市悬挂横幅、刷写标语计400余条;编印简报20余期,各级媒体、网络采用文章50余篇。分别编印了《致农民群众一封信》和《工作手册》、《知识读本》20000余份发放到村组农户,组织乡村干部集中学习省统一下发的资料汇编与电教片,努力提高村(居)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面。将全市19个乡镇、街道划分为4片,组建业务指导组分片指导。

3、加强督查、跟踪问效。建立了领导联系点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联系点检查、调研“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情况。先后组织了四轮督查活动,分七次开展,并对后进乡村进行了额外督查,及时下发督查通报,要求按规定时限进行整改。按照两个100%的要求,于2010年11月份对“三资”清理暨委托代理服务进行了拉网式检查验收。去年9月,对“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四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验收。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分析研究,加大推进力度。积极开展“回头看”工作,同时针对换届和人员变动情况再次召开推荐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培训,进一步确保问题及时解决、任务全面落实。

二、把握政策、细化标准,在三资清理上求“全”

1、清理范围“全覆盖”。将全身103个村、21个居委会全部纳入清理范围,做到严格规范要求、同时督查检查。村(居)“三资”清理、核实小组积极吸纳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老村干部、村民代表或党代表全程参与,体现清理工作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部分乡镇、街道还通过党员议事会、村民组长会议推选素质好、责任心强、懂财务知识的村民代表、村民组长组成清理小组,扩大群众的参与度和监督面。

2、工作程序“全到位”。严格按照“清查彻底、登记规范、台账清楚、核实准确、公示全面、确认合法、上报及时”的要求,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一方面,把好清查登记关,坚持帐内与帐外相结合、实地勘察与账面登记相结合,逐项逐笔盘点核实,分门别类清查登记,切实做到不遗不漏,家底清楚。另一方面,把好审核确认关,核实小组对清理登记表逐项审核,资产资源合理评估评议无异议后,上报乡镇、街道审核,在村(居)醒目位置公示7天,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予以确认。

3、台账资料“全保留”。本着“所有的数据要有依据、所有工作要有痕迹”的基本要求,各类清理首先登记草表、梳理附件,勾画资源示意图;清理核实、指导督促记录要有详细的工作日志;“三资”确认不仅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还必须填写决议报告;公示期间安排人员值班并填写值班记录;所有的宣传报道资料全部留存照片。

三、探索创新、强化监管,在代理服务上求“实”

1、创新监管机制。严格遵守“清理只是手段、监管才是目的”的原则,积极探索审核监督、会计监督、民主监督的监管新机制。代理中心内设中心主任、审核会计、资金会计、出纳会计等岗位,明确主管会计与出纳会计专职履行财务管理职能,中心主任与审核会计履行审核与监督职能。汪溪、梅林等乡镇、街道实行了财政、农经两个部门的合署办公、交叉任职,聘请具有会计资质的人员任主管会计,财政所人员任出纳会计,农经员任审核会计,做到“职权不越位、程序不脱节、细节不扯皮”,创造了“三资”监管分离的新模式。

2、夯实工作基础。各乡镇、街道代理中心配备2台以上电脑和扫描仪等必备办公设备,大多数乡镇、街道对农经站原有办公场所按柜台化服务要求进行了扩建,并建设了专门的档案室。统一制作了19块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标牌。其中部分资金流量较大的乡镇、街道率先建立了触摸屏查询系统,其他的乡镇、街道也陆续建立,目前已实现全覆盖。村务监督委员会严格按照“六有”标准,落实了办公场所,配备了办公设施,设置了岗位工作牌,制作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大小标牌和制度上墙公示牌,配备了履职记录簿和会议记录簿,保障了监督委员会成员的误工补贴经费。

3、规范运行程序。我市始终将规范程序、建章立制放在重要位置。在“五权”不变的前提下,各村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与乡镇、街道委托代理中心签订代理协议。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相继制定出台了《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岗位职责》、《“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流程图》等各项制度,细化明确“三资”管理14项制度,完善各项审批审核程序。万家等部分乡镇还结合实际,制定了违反“三资”管理的责任追究办法。制定印发了《宁国市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系统管理办法(试行)》、《宁国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软件录入规范》、《宁国市资金支出原始票据及资产、资源图片录入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有效解决了“三资”管理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资产资源分类不清晰、录入不规范、汇总不全面等问题。规定所有支出票据必须由经办人、证明人、审核人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签字并盖章,最后由代理中心主任审核签字,严格操作程序,确保支出合理。

四、立足长远、提升完善,在机制建设上求“深”

1、科学绘制流程图,深化村级民主管理机制。制定《关于开展开展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实施办法》,依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农村政策,梳理出7大类、23项村级事务,以流程图的形式加以固定。统一制定了10种共1033块流程图公示牌悬挂在村(居)办公场所醒目位置。编印包括流程图在内的《宁国市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手册》20000余份发放到乡村,确保群众知晓流程化管理的内容和各项事项的办理程序,切实提高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决策和监督的能力。

2、建立完善监督网,深化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一方面,构建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双述双评。“三资”管理等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加强村干部的培训,集中学习相关规定和制度,使村干部准确把握政策、领会内容、熟悉程序,切实提高村干部按制度、按程序办事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监督检查。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督查督办,对不按照流程办理村级事务的,一律限时要求整改。同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严格落实村干部“双述双评”制度,接受群众测评。

3、全面构筑防火墙,深化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重点推广村(居)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工作方法。制定了监督委选举办法、履职保障、双向报告等制度,明确了监督委权利、监督程序、工作纪律等要求,有效保证了监督权的正确行使,有力保证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大力实施,使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阳光运作”,着力推进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新进程,开创了让群众放心、干部安心、领导省心的新局面。

1、摸清了集体家底。截止目前为止,我市103个村、21个居委会已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共清理资金3952.83万元、资产24860.87万元、资源2883001.13亩;债权1500.63万元、债务2413.81万元。清理后净增资产11257.98万元;增加债权173.94万元。部分过去没有计入账面的资源,现在全部登记入账,如甲路镇石门村两座茶厂因产权不明确,被一村民长期占用,群众意见很大,通过资产清理后,收回了产权,消除了群众的不满情绪。“三资”清理清出了多年不用的资产、多年不管的资源、多年不提的债权,让很多“糊涂账”变成了“明白账”。

2、促进了资源增值。在“三资”清理和规范过程中,我市充分挖掘农村集体存量资产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如汪溪街道殷白村在“三资”清理过程中,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决议,将处于危房状态的闲置油厂面向社会公开拍卖,由原底价5万元增值到15万元;胡乐镇胡乐村在委托代理工作中,将多年闲置的河滩对外发包,兴办沙砂石加工厂,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上万元。

3、规范了权利运行。通过规范村务流程、加强村务监督,杜绝了暗箱操作、违规操作,切实规范了村(居)干部的权利运行,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问题的发生。如梅林镇桥头村一林场转让,村务监督委员会积极履行职责,监督村“两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完成林业中介机构评估、媒体公示一系列程序后,由林业要素市场进行公开拍卖,最终以135万元的价格拍出,大大超出了转让预期值,赢得了全体村民的信服。

上一篇:五年级社会期末试卷下一篇:我的理想——服装设计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