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广告营销人的十年心得体会

2024-04-26

一个广告营销人的十年心得体会(精选9篇)

篇1:一个广告营销人的十年心得体会

为什么要加入硬件销售?

第一,伴随着iPad的流行,我想在未来平板电脑的市场中它发展的方向应该会有细分,会出现不同功能、不同目的的平板,那其中一个一定会是幼教。

第二,国内的消费习惯上,大部分的消费者不太愿意为应用付费,但他们会为一个硬件买单,如果我们把自己开发的内容打包在自己的硬件中,再加上互联网的增值服务来提供给大家,这种“互联网+内容+硬件+服务”的捆绑销售更容易打开国内的消费市场。

第三,更幸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小米诞生了,它的成功帮我证明了“互联网+内容+硬件+服务”这种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成为了我说服投资人和团队的有力武器。

在这个项目运作的过程中,不管是在投资人还是团队方面,我还是遇到了很多和以前相同的问题,不过这一次我没有妥协。

在团队方面,发现有和我理念不同无法谈得来的人,我会请他离开,一个团队的理念必须保持一致,之后,才是共同的努力奋斗。

在资本运营方面,我碰到了很多不同风格的投资人,香港投资人大部分看上了一个项目就想要控股,一些国内的投资人对起步阶段创业团队的要求很多。

但怎样也好,我只选择那些愿意放手让我去运作的投资人,他们只会在我有需要的时候给我提供帮助,基本不参与公司的日常运作,这一次我宁愿拿少一点的钱也要把控整个公司发展的权利。

直到现在,产品改了好几个版本之后,马上就要面临市场的审核了。

篇2:一个广告营销人的十年心得体会

一、相信互联网会改变世界――ShowGood.Com

,我在朋友家第一次接触网络,当时我就觉得这个神奇的东西能改变世界,我很希望自己能投身到网络中去,成为用它改变世界的一份子。

,网络经济席卷全球,其中一家美国蓝山电子贺卡公司非常火爆,在他们的网站上,用户可以互相发送设计精美的电子贺卡。这种互动的形式使得信息一传十、十传百,全球性的传播,绝对是病毒式的,快速而猛烈。我就在想,如果我能在电子贺卡中设计一系列人物造型被大量的发送,从而吸引到足够的眼球来聚集一定的知名度,就像迪士尼里的动画人物一样,形成一个品牌,这样的商业前景无疑是巨大的。

所以在20的时候,我来到广州成立了一家做电子贺卡的网络公司,希望有一天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米老鼠”。

二、《大话三国》的火爆――从网络公司变成动画公司

在开发一系列电子贺卡的过程中我就在思考:塑造怎样的形象能更加受到大众的欢迎?我在很多的想法中选出了四个主题,包括了我哥哥提议的Q版三国主题,然后找来了不同的人分别开发。当时有一批广州美院的学生在帮我们制作电子贺卡,我就挑选了其中一个学生负责三国这个主题。在开发的过程中,我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改变升级,慢慢地开发的内容超过了一个电子贺卡能承载的范围,不知不觉的形成了超过一分钟的网络动画片。

完成后的作品就发布在公司的网站上,反馈信息很快来了,最受欢迎的是三国系列,考虑到当时资源的不足,我就停掉了其他三个系列的内容开发,全力开发三国系列。

经过年到这三年多时间没日没夜的开发,过百人对这个项目做出了不同的贡献,使得《大话三国》系列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甚至有很多国外网友都非常喜欢我们的作品,延伸开发出来的作品包括MV、《小兵的故事》、《三国外传》等等,产品有公仔、图书、DVD和授权开发的网络游戏等,网易曾经提供数据:《大话三国》单一的作品月浏览量超过1.6个亿。另外,漫画出版第一本就热卖十万多册,动画片更是有很多的电视台争相盗播,ShowGood也从一家原意只是发行电子贺卡的网络公司摇身变成了原创动画公司。

三、再次尝试――网络电视台(SGTV)

,伴随着《大话三国》的流行,我更相信网络经济的潜能是巨大的,在对网络自由传播的力量和传播速度进一步思考之后,我产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SGTV。

SGTV就是搭建一个自己的内容发布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给我们的会员提供自主开发的原创精品内容以及优质的服务。而我们则通过收取广告费和一定的会员费来支撑这个平台更好的运转。网络的世界是自由的,所以,大家可以随时观看,不受时间限制,从而产生足够的眼球经济,这就是SGTV最大的价值所在。(这个商业模式和现在国内的乐视TV以及国外的Netflix推出的会员付费观看频道的是一样的。)

篇3:一个广告营销人的十年心得体会

也许是18岁就到牡丹江闯荡江湖的原因, 出生于山东的康寿福对这片黑土地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这里不仅是他事业的起点, 也是成就他传奇营销经历的地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做粮油采购和供应, 到连锁店的成立, 再到拥有自己的第一个公司, 黑龙江见证了康寿福每一步的前进, 也使得他对这片土地有着别样的亲切感情。

自从1995年来到北京, 康寿福敏锐地感觉到了人们对于食物由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营养的转变, 这个时候的他, 除了继续壮大自己的粮油生意外, 还开始考虑能为提高人们的餐桌食品质量做些什么。慢慢地, “黑土地”开始呈现在他的脑海里:“世界3大黑土带之一, 土地开发晚, 自然肥沃, 化肥施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化肥残留少;河流多, 水质好, 空气质量好;冬季时间长, 每年冻期达5个月, 大大降低了病虫害威胁, 作物施用农药少;耕地面积大, 全国粮食主产区……”这一切, 不就是寻找中天然绿色健康食品的最好来源地么?想到不如做到, 随着黑龙江人在北京组织的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的成立, 2008年, 在粮油行业已经如履春风的康寿福开始构思绿色食品基地, 推广消费者需要的高品质食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 2009年, 一家以销售黑龙江特色有机绿色产品为主的企业在京成立, 这使得在首都吃到正宗的黑土地特产也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2010年9月, 记者在黑龙江驻北京办事处拜访了康寿福, 这位让黑土地扎根京城的传奇人物。

推广绿色食品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一般人谈到绿色食品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绝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农业, 农业的主要部分是粮食, 而提到粮食, 应该说, 黑龙江作为全国的粮食大省, 其地位和优势是不言而喻的。比如说, 就大豆而言, 全国目前仅黑龙江省没有也不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非转基因食品能够与绿色食品结合起来, 成为市场上‘原生态’的卖点之一。除了大豆、大米之外, 黑龙江其他的绿色食品种类也相当丰富, 比如木耳、菌类、蓝莓等等, 可以说, 这些食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市场上, 都是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回到粮食来说, 黑龙江土地肥沃, ‘黑土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每年天寒地冻的时间长, 病虫害很少, 应该说至今为止没有过大的病虫害。在这样的条件下, 每年只种植一季稻, 稻谷生长时间长, 也很少施用化肥和农药, 这样的食品, 是绝对符合现代人对食物安全和营养的需求的。我现在做的, 不仅是对这样的食品的开发和推广, 也是对‘健康’、‘天然’、‘营养’和‘口感’等综合理念的宣传, 所以这个工作是非常有价值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采访之初, 康寿福坦诚地向记者说明了他的想法。

3年前, 由黑龙江省政府驻京办事处牵头成立了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 来协助黑龙江籍的在京发展企业。成立之初有77家企业参与, 通过3年的发展, 目前一共有300多家企业是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的会员单位。本着“想为老家做点什么事情”的想法, 商会的负责人确定了商会的一个发展方向——“两推双百”, 即一方面大力推广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和北国风光特色旅游资源, 一方面在京建立100家黑龙江特色绿色有机食品连锁店, 并通过招商引资为黑龙江引进100个旅游及投资团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由商会的各位副会长和会员共同出资建立了“龙商绿源有机食品 (北京) 有限公司”, 宗旨是为北京乃至全国人民带来健康优质的食品。

推广绿色食品更需要多种营销手段

康寿福告诉记者, “龙商绿源”本身并不是一个生产型企业, 而是一个以整合资源、扩大营销、推广品牌为主的黑龙江特色食品销售公司。作为一个销售型的企业, 公司的整体实力、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建设尤为重要。公司以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为依托, 整合商会食品企业各类资源, 于2009年3月1号开始筹办, 12月8日正式在北京南四环丰台区中国绿色食品总部基地建立起1 000 m2的绿色有机食品展示交易中心, 展示来自黑龙江的200多家企业的近千种产品, 并设立了东、南、西、北、中5个物流配送基地。目前, “龙商绿源”已在北京设立了13家特许加盟店, 加上正在装修的5家, 一共18家黑龙江绿色食品专卖店即将为北京市民源源不断地提供来自中国东北天然无污染的各类绿色有机食品。作为“龙商绿源”的董事长, 康寿福的目标不止于此, “我们的初步设想是, 2010年年底, 使‘龙商绿源’的加盟店数量扩大到30家。在未来3~5年内, 在北京建立80~100家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龙商连锁加盟店, 并成为黑龙江省在北京销售绿色有机食品的主渠道。众所周知, 粮油行业整体的利润并不高, 绿色食品的利润相对要高一些, 但就目前而言, 各连锁店能够实现单店零售收入盈利的并不多。等到在北京开够50家连锁店, 并摸索出相对完整的盈利模式以后, 还将考虑向全国发展。”虽然单店日常零售额还不算很大, 但公司直接管理的团购业务发展迅猛, “一般说来, 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2月是我们的销售黄金期, 这5个月里团购的利润往往占到全年团购利润的绝大部分。”康寿福告诉记者。

木耳是黑龙江产量最大的绿色食品之一, 也是“龙商绿源”的主打商品之一。凭借着响当当的名气, 木耳理所当然地也成为了公司销量最好的产品之一。而针对“龙商绿源”的另一主打商品——黑龙江大米, 由于市场上同类产品众多, 其中不乏高知名度的大企业品牌, 公司采取了高端精品路线。公司与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农场合作, 在建三江建立起10万亩的优质水稻种植基地, 这里种植的水稻全部采用乌苏里江江水灌溉, 由当地农委、科技厅负责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 然后再由“龙商绿源公司”以高于市场价60元/t的价格收购。由于管理精细, 种植条件好, 总产量有限, 康寿福将种植基地的大米称为“限量版”, 他说:“目前北京市很多大型的企业、团体都主动订购我们的大米, 虽然我们的大米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 但顾客们对原生态健康理念和产品高品质的追求还是使我们的大米供不应求。”除此之外, 为了回报大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支持, “龙商绿源”每年还组织一部分客户到建三江基地考察旅游, 当消费者亲眼看到自己每天吃的大米是在这样的高规格种植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时候, “龙商”的品牌已经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人心中。“我们龙商绿源公司有着从种植基地到仓储、物流、营销、配送等等一系列完整的运营网络和高品质的品牌保证, 因此我们的客户流失率很低, 但新增的客户数量相当可观。”康寿福说。

绿色食品是市场发展的趋势

在位于北京儿童医院附近的一家“龙商绿源公司”直营店, 记者见到上百种摆放有序的各类黑龙江特产, 前来咨询和购买的人虽然谈不上络绎不绝, 但也让现场的店员忙得不亦乐乎。短短的时间内, 蓝莓干、玉米原浆、五大连池矿泉水和榛蘑的售出已经成就了早晨的开门红。

篇4:两个人的十年

2001年秋,吉林省敦化市黑石乡东崴子村,农民姜福生与妻子正忙碌着秋收,对于他们,今年真是好事连连,家里的100多亩大豆获得了大丰收,两个儿子都考上了重点中学。他们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然而,命运捉弄人,一场风雨正在向这个幸福的家庭袭来,家里的顶梁柱要折了。

此时,千里之外的北京,空军总医院放疗科的夏廷毅正处在从辉煌到失落的境地。

夏廷毅说,1999年初,在国内,我们医院最先把CT专用于放疗科,进入了现代放疗的初级阶段。常规放疗是很模糊的技术,平面二维,小米加步枪,打死敌人一千,自己要损伤三千,这么个状况。

专门用于放疗定位的先进CT设备,给肿瘤的准确定位和精准治疗创造了条件。随后,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夏廷毅,在2000年又率先采用了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用于体部肿瘤治疗的放射线伽玛刀。作为放射治疗学专业学成归国的博士,夏廷毅认为,在精确确定肿瘤位置的前提下,可以使用大剂量的放射线穿透肝、胃、肠、肺等体内任何组织器官,直达肿瘤,对其进行摧毁。CT的精确定位和放射线的集中打击,使一些小的肿瘤及手术无法切除的癌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很快,夏廷毅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人物。(图2)

夏廷毅说,那时,媒体称我为中国伽玛第一刀。

随着荣誉蜂拥而至,有关伽玛刀的各种负面报道也纷至沓来。当时,部分医院在对伽玛刀技术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匆忙上马,并大肆宣传。其后果,使这项刚开始发展的全新技术由高峰跌入低谷,成了受人鄙夷的治疗手段。

夏廷毅说,对于这种设备,大医院瞧不上,不要,不用;厂家只好把机器设备推销到一些中小医院,但那些医院在应用中又掌握不当。经济利益的驱动,产生了负面影响,完全覆盖了伽玛刀技术的优势。

仿佛在一夜间,夏廷毅由放疗界创新领军人物,变成了乱用伽马刀技术的反面人物。

2001年10月,远在吉林的姜福生一家正被阴云笼罩,家里的天快要塌了。37岁的姜福生被送往省城的大医院。医院诊断他的病属于癌中之王,特别不好治。按照医院专家的判断,姜福生的生命最多还有二个月。

危急之下,他们来到北京求医。正当姜福生在妻子的搀扶下,举步维艰地在京城各大医院寻找能给姜福生做手术的名医时,此时仍处在争议之中的夏廷毅,正在想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

夏廷毅说,周六周日没事,就养养鱼,这能使我联想到很多。我想,人都要有进退忙闲,一辈子要有松有紧,有张有弛。

人生就像下棋,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此时的姜福生和夏廷毅,仿佛是两个棋子,一个正因癌症困扰想退,一个正在为打破常规而战。两个不同境遇中挣扎的人,即将在北京不期而遇。

2001年秋,在一位外科专家的推荐下,姜福生与夏廷毅在北京空军总医院第一次见面。而姜福生去见夏廷毅,却遭到妻子的阻拦,两人在医院里还大吵了一场。

姜福生的妻子说,我从来没听说过伽玛刀,不相信伽玛刀能治病。做手术能把瘤切下去;伽玛刀要能把瘤“照”死,血管不也给“照”折了?手术都未必治好的病,伽玛刀怎么可能?但我没拗过他,他决心要做伽玛刀。

姜福生说,做手术的费用比做伽玛刀的费用贵不少;再则,我第一次手术刚做完,这次又要手术,疼得实在受不了。我想,做伽玛刀可能不遭罪。

来北京之前,姜福生已在省城医院做过一次手术。腹腔打开后,发现体内的癌肿侵犯了血管,医生被迫进行了缝合。现在,姜福生的妻子只想在北京能找到更好的医生给丈夫手术,因为医生说只要手术成功,还可以再延长一年的生命。姜福生则认为,反正生存时间不多了,不想再多花钱。在夫妻吵闹和赌气中,姜福生见到了夏廷毅。

夏廷毅笑着对姜福生说,要珍惜生命,就是活一天也要好好活。(图3)

“哪怕活一天,也要精彩地活”!一句话让3个人的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姜福生和妻子由绝望变成了欢喜,夏廷毅则用表面的轻松掩盖着内心的担忧。

夏廷毅说,很多专家常常这么说病人,大概也就再活三个月到半年。我不喜欢这样说,我们是医生,又不是算命先生。姜福生来院时,已经得到了医生这种判决书似的概念。

其实,不是医生的说法太残忍,而是姜福生所患的胰腺癌确实不好治。胰腺,“隐居”在腹膜后,是一个兼有内、外分泌功能的腺体,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近20万人患上胰腺癌,每年有19万人死亡。胰腺过于复杂的位置,使传统手术没有发挥优势的空间,再加上胰腺癌早期就会发生转移,癌细胞侵犯周围血管,使手术难上加难。

夏廷毅说,医治胰腺癌,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手术治疗。

尽管全世界的外科医生不断改变手术方式,却没能让更多的胰腺癌患者生存下来。早期胰腺癌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而中晚期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更低。由于手术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既然手术治疗效果不好,为什么手术还是治疗癌症的首选?换一种治疗方式能不能解决问题?夏廷毅不断思考,试图寻找突破。

夏廷毅说,2001年时,伽玛刀技术应用时间还不长,人们对它抱有很多怀疑。正好在这时,姜福生主动选择了这种治疗方式。(图4)

姜福生说,我11月16日做的伽玛刀治疗。

而他的妻子还是抱有怀疑,伽玛刀有这么神奇?能把肿瘤射死?

夏廷毅率先引进了专门用于放射治疗的CT设备,在他看来,有了这台设备,就相当于已准确瞄准了要打击的目标。

也许因为军人身份,夏廷毅总喜欢把放疗比喻成打击目标,要精确打击,重点摧毁,但绝不能伤及无辜。

夏廷毅说,放射治疗是一种治疗手段,就是利用一台机器,产生辐射线,即一种能量,去杀死癌肿。早年的放疗为什么没有地位,是因为辐射比较浅,发生能量机器的功能比较差。所以产生并发症,副作用大,局部控制力低,给人留下了放疗就是一种辅助手段的印象。

很长时间里,传统放疗技术,存在定位不准、治疗范围过大等问题。由于癌症肿瘤的大小不一,得病时间早晚不同,导致放射线在治疗不同的肿瘤时,要么剂量不够,穿透力差,不能完全杀死肿瘤癌细胞;要么放射剂量太大,在杀死肿瘤癌细胞的同时也伤害了周围正常组织。治疗效果让人无法满意。

夏廷毅说,姜福生来医院时,已经不能再采取手术治疗了。癌症的分期,90%以上是以手术能不能切除肿瘤为标准的,国际上都是如此。随着现代放疗技术的发展,有能力把肿瘤摧毁,周围的损伤也很小。肿瘤长在胰腺上,手术切不下来;但我能采用放射治疗,不代表就能把病治好。姜福生的肿瘤切不下来,说明其病情已偏晚了。如果肿瘤更小,我可能做得更好。

夏廷毅为姜福生进行放射治疗,不开刀,不手术,这样的治疗能否杀死癌肿瘤呢?

姜福生说,开始治疗时不疼,治疗一次仅需20分钟。

夏廷毅说,以往放疗的剂量不能治疗胰腺癌。我们用伽玛刀把放疗剂量提高。采用从边缘到中心逐渐提高剂量的方法,我们叫作洋葱皮式的剂量递增,在这个剂量水平上,尽量把肿瘤内的剂量提升到根治的水平。

放射治疗的关键在于剂量的控制、照射时间的把握。夏廷毅运用伽马刀特有的从边缘到中心,逐渐增高的“洋葱皮式”剂量变化模式,弥补了传统放疗技术的弊端。(图5)

“既使活一天,也要精彩地活!”姜福生决心配合夏廷毅,共抗癌中之王。然而,两人携手的抗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做了几次放疗,姜福生便要放弃。

第一次做放疗,不疼不痒不难受,姜福生感觉很好。由于家里农活没人干,姜福生着急回家,便要求把放疗的间隔时间缩短。结果,出事了。

姜福生说,做到第11次时,开始疼痛,疼得都不敢走路了;我整天蹲着,用手捂压着肚子,一夜一夜地睡不着觉。

强烈的疼痛让姜福生害怕了,他甚至有了不祥的预感。结婚十几年来从未向妻子提出过任何要求的他,提出了一个让妻子感到意外的要求。

姜福生的妻子说,一天,姜福生让我陪着他从空军总医院徒步走到天安门,说是走路还能看看沿街的建筑;到天安门后,他又要拍张合影照片,说是给我留个纪念。

这是10年来夫妻在北京唯一一次去医院以外的地方,也是夫妻10年来在北京的唯一一张照片。

夏廷毅对姜福生的疼痛早有预见。他对姜福生说,疼痛是正常的胃肠反应,可能要疼3个月。2002年新年前,姜福生半信半疑地出院回家了。

姜福生说,出院时,夏医生告诉我,回去要有3个月的疼痛期,3个月的恢复期。其实两个月后,我就好多了。

春节后,姜福生到北京复查,CT结果显示:体内癌肿正在消失。

2002年11月25日(治疗后11个月)无肿块;

2003年2月25日(治疗后14个月)状态良好;

2003年10月27日(治疗后24个月)无任何症状;

2004年10月3日(治疗后36个月)无症状,胰头肿块消失;

2005年10月27日(治疗后48个月)无症状;

2006年11月21日(治疗后60个月)胰头不见;

2007年11月28日(治疗后72个月)无症状,状态良好;

2008年11月25日无症状;

2009年11月底无症状。

2010年10月18日,姜福生再次来到空军总医院。10年了,他每年都会来北京,但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放松。

姜福生说,夏主任见到我说,你越来越年轻了,气色真好。我说,这要谢谢夏主任,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得到了好的治疗。

从2001年被确诊为胰腺癌到现在,姜福生已经活了10年。这是普通的10年,因为姜福生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务农养家,供两个孩子读完大学;这又是不普通的10年,因为曾被宣判“最多再活2个月”的他,正用每一天的快乐生活,演绎着生命的奇迹。

篇5:月入五万职场人的十年感悟

月入五万职场人的十年感悟

 

忘了是什么时间闯入我家的了,感到人气挺旺,xdjm你一言我一语的,间或几位板油的嬉戏打闹,温馨!有点现在追求的和谐社会的味道,便驻足了。

多数时间是在静静的听别人诉说,家里的幸福与不幸,工作中的快乐与愤怒,理财中的经验与教训……平凡人的真实生活,点点滴滴,我相信各位诉说者的真情,也相信倾听者的真诚,偶而的拌嘴只是碰撞的火花。

一直我认为每个人都是一部书,只是由于时间和阅历的关系,有的书本厚一些有些书本薄一些,有些情节曲折一些有些则平坦一些,有些以皆大欢喜收场而有些令人有些感伤……记得去年宴请几位客户,酒过三巡之后,一位地级市客户略?ё硪獾奈兆盼业氖郑骸拔乙簧?娌蝗菀装 ??蔽椅⑿?吹愕阃罚?贾菁澳暇┑燃肝淮罂突б驳愕阃罚?沂欠⒆阅谛牡牡阃罚?蚁嘈拍羌肝灰彩牵??乙蚕嘈拍羌肝坏木??彩呛芮?郏?乙彩牵?皇窍衷诘纳缁幔?嗔朔被?捕嗔烁≡耄?栈窳私鹎?彩栈窳斯???敢馇闾?娜嗽嚼丛缴伲?嗣且步フ愕南肮哂诎炎砸涯谛纳畲π??鹄矗?皇锹穑?愕呐笥押孟笤嚼丛蕉啵??闳凑也坏椒值d闼枷氲亩韵螅?阃?塾?┑耐?ь刍峒?媸敝皇腔匾涔?ィ???录涓?小???缰v腔???骸八底叛圆挥芍缘幕埃??盼鄙频拿婢摺!?/p>

而在我家,没有了利益冲突,少了些世俗关系,不必赡前顾后,可以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看到过有些xdjm的职场经历,便想写写自已的一些经验和感悟以期抛砖引玉,对dm有启迪。

1、在职场骑驴找马,经常跳槽,薪水不断高升是一种方法(呵呵,俺lp就是如此,跳了八次,薪水从一千到现在六。七千,经常要给俺讲经验),但认定发展,固守一个地方也未尝不是一个方向,这样人脉关系,客户,环境还会更熟,容易发展(俺即是一例,毕业在国家机关呆一年出来,在这个公司呆九年了,薪水从三百到现在是lp的八倍,当然也是苦尽甘来,此是后话),前提是一定认准公司会有发展。

2、去大的公司固然好,可以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但在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小公司也是不错的,“小公司做大事”,会有机会危以重任,在与公司共同发展中学到实战经验,而一个人的经验是弥足珍贵,无法复制的!

3、要有远大的目标,但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否则你会沦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4、“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你羡慕别人的收入成就,报怨自已的工作或环境是无助于事的,消极工作更是要不得,因为公司损失的仅仅是工资,而你却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5、一定要坚定的靠自已,可能你有当官的亲威或富有的朋友,当你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时,你会越来越难把握自已的命运!

篇6:一个工程师的十年经历感悟

星期一, 09/13/2010-12:04 — 南宫鱼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做了十来年的技术。从当初的初出茅庐,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在成长的路上,遇到了数个贵人,有过很多次的当头棒喝,也有过很多的徘徊、很多的无奈和很多的感悟。很早就有写点文字的想法,于自己是个总结,于后来者是个参考。因为工作上琐事缠身,一直没有机会落笔。这次,很多在头脑中长期潜伏的想法,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本想用流水账的方式,把自己的经历写下,但写好后又大段地删掉了。因为我觉得,仅仅罗列自己的经历,能给自己什么帮助,又能给别人以什么启发呢?!最后斟酌决定,以自己在工程师路上的几点收获作为线索来动笔,这正是我最想与别人分享的。我的收获可以总结成下面三句话:

步步深入,水到渠成;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整合资源,提升自我。

步步深入,水到渠成很多的初学电子工程师在面对新技术的时候总希望找到登堂入室的捷径。寻找捷径是人的本能,付出最小成本,换取最大的成就,这是无可厚非的。但电子技术是门很严谨的科学,靠捷径和技巧最终都会是无果而返,折腾了半天又回到了起点。说说我自己学USB的过程。2001年的时候,公司的一个产品准备使用USB端口通信,我和几位同事自发开始学习USB的相关知识。我好几次计划仔细把USB协议从头看到尾,但每次都是看了前三章,就缺乏耐性,抑或因为其他专职工作的时间安排而中断。自此之后,至少10次,我一次又一次启动学USB设计的计划,但每次都是从阅读USB协议开始,然后阅读到第三章就停掉了,甚至只看了十几页。虽然花费了时间,但没有丝毫进展,所掌握的知识比当初从科普文章中得到的也没有增加多少。直到2003年的一天,部门来了一位对USB小有所成的新同事。一次偶尔的聊天中,他提到,“USB协议熟读第九章,再看些sample程序,就入门了”。于是,找来Cypress的USB HID的例子程序,对照USB协议的第九章来学习。那一周我不仅对USB开发入了门,而且顿悟了不少东西。我一直后悔没有早些仔细研读Cypress提供的USB例子程序,因为只要硬着头皮去读,就能发现里面的代码很清楚的说明是由CH9协议实现的。我花了断断续续3年的时间学USB,最大的收获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这曲折的学习之路让我领悟了——做技术,要扎实才行。只要步步深入,自然水到渠成。试图走捷径,实际却是在原地踏步。

我很早就把TCP/IP协议的那几本厚厚的书从书店抱回了家。然而晦涩的文字、复杂的协议,虽然也看过一些内容,不过更多的时候,这几本协议参考都是书柜上华丽的摆设。偶尔有个机会,找了块51单片机+RT8019的板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开始了调试。好在单片机的编程本身没有任何障碍,很快就入门了。在仔细学习TCP/IP协议栈的时候,就发现分层简直太奇妙了,可以把很多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后得以单独解决。TCP/IP分层带给我的认识,不再像OSI参考模型那样抽象,而是非常的直观。对于具体的应用,TCP/IP的四层甚至可以直接对应到我们的4个函数:链路层的任务是通过寄存器操作网卡芯片,IP层的主要工作居然只是打包,TCP就跟UART似的发个命令然后等应答,应用层就是我们的测试程序的主函数,原来这么复杂的技术居然可以化解成如此简单的几个模块。虽然我只是写了个TCP/IP测试程序,后来也没再做过以太网的开发,但这段学习经历带来的自信让我受益匪浅。

我首次做硬件的经历也很有意思,甚至有些幼稚。刚毕业2年一直做软件,觉得做硬件很有成就感。因为我们那个Team是一个硬件配十来个Firmware工程师。如果能看着很多软件工程师用自己做的开发板做开发调试,那成就感就甭提了。于是跟我的主管领导要求做硬件,甚至以消极怠工做威胁。当时部门经理也想调动我的工作积极性,于是同意了,而且一个新的项目很快就到了我手上。那时候,我的原理图设计还可以,但是Layout的经验基本没有。因为第一次设计硬件的缘故,我设计的开发板稳定性差些,但设计的跳线非常实用,跟Build的Debug和Release配置正好对应。项目组的好几个同事在项目协调会上说我做的Jumper好用。

得到Team内很多同事的肯定,对初入门的工程师绝对是莫大的鼓励。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做开发板、产品板。一个硬件的初学者居然做了几个10万台以上的销量的产品。当我看到项目组的十几个同事用我设计的板子调试程序的时候,当我从营销部听到我负责设计的产品销量到了多少的时候,莫大的成就感和自我肯定对继续深入的学习也是一种动力。

技术是靠积累的,只要你朝正确的方向付出了努力,就会一步步靠近成功。当付出了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后,取得进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努力过程中的偶然有利因素,要利用起来,要学会把机遇转化成能力。因为实用的跳线获得同事的认可,我就趁热打铁,把硬件的稳定性方面问题解决掉。

对捷径的无比向往和对技术复杂度的恐惧是初学路上最大的敌人。身边做技术的朋友或同事,有很多人是非常聪明的,然而真正在技术上能独挡一面的确实不多,为何?实际上,很多人是在学习新技术方面过多的希望走捷径,而一直无法有所突破。我也曾希望自己能找到捷径,不用辛苦的学习就可以掌握别人搞不定的技术。最后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捷径,或者所谓捷径就是脚踏实地去做。很多的电子工程师不屑于学单片机,认为单片机是低级技术,以ARM、FPGA等为学习的目标。我做过的一个产

品原来用的是8位单片机,后来转用ARM实现,整个C代码是平滑移植过来的。从一个产品工程师的角度去看,ARM就是一个跑得比较快、片上资源以及接口比较丰富的单片机,使用ARM不是因为它是高档的芯片,而是因为它可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工程师,尤其是电子工程师,“照猫画虎”的类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用举一反三的交叉方式去思考不同的技术,就会发现很多技术是有内在关联的。技术领域上较广泛的涉猎给我的感触是,很多技术是作为一个体系出现的,靠架构来组成的。而架构的存在,也使中间件的开发更有效率。下面我想分享一下,学习过程中感触到的架构在不同技术领域中的表现。

如果你做Windows WDM Driver,会发现WDM的架构是非常棒的,只要精通某一点并开发设计成一个小小的sys文件,就可以把它挂到操作系统中去。Windows的OS会在适当的时候调用你的sys文件,跟写应用程序的消息机制似的。我们再深入到WDM的这个sys驱动的内部看,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第一,把一系列的函数指针指向自己实现的函数,目的是把自身挂到驱动栈里去;第二,接受驱动栈上层驱动的请求,先处理,然后传递给驱动栈的下层驱动。正是架构的精心设计,让模块开发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于是连对PC硬件不甚熟悉的我,都有过几次做Driver的经历。

做嵌入式系统WinCE的工程师会注意到,WinCE的驱动架构,几乎完全是Windows WDM的简化版。WDM驱动的那两个特点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因为是嵌入式系统,肯定要比Windows系统简化很多,而且嵌入式的CPU提供的资源跟X86也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对WinCE没有更深入的学习。

我曾有机会做Windows Media的编程开发,这是Windws XP平台上一个视频特别处理,当然用到了DirectShow技术。我当初就感觉DS的架构怎么这么面熟,就是一时认不出来。原来DS使用了COM技术,变得神秘了。但透过COM这个接口技术看架构,原来又是跟WDM那么的相似,只是表现形式由Device变成了Filter而已。一个内核层的架构居然在应用层也能找到它的影子。

做Windows通信程序的时候,希望收到数据时才响应,例如向主窗口发个消息。这是APP级的,怎么做呢?对了,就用

FILE_FLAG_OVERLAPPED这个属性,我们只要以这个属性打开设备,如串口或者USB等,以后读取设备数据的时候,这个函数会立即Return,我们随后就可以等待事件(Read完成了或者Timeout了或者是某故障发生了)。配合多线程编程,很容易做成消息驱动型的,而不必用死循环浪费额外的CPU时间片。这里就借助了操作系统给我们提供的消息机制。

在开发嵌入式设备的时候,我们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想节约额外的CPU时间片以达到节电的目的,甚至更迫切,这就可以用到消息机制。用户程序一直在等待事件,只有在有消息来到的时候,处理程序才会被启动。而底层程序,则被设计用来维护消息机制,当空闲(如按键、中断等都没有到来)时候,系统可以进入空闲状态,甚至睡眠状态。多数情况下,嵌入式系统的CPU占用率是非常低的,所以消息机制的使用可以大副降低功耗。

其实,嵌入式设备即使不用Embedded OS也可以利用OS的某些特性来设计,这使得代码的可维护性大大增强。所以做过Windows SDK开发的人,转做消息驱动的嵌入式系统,很多概念是非常容易接受的。其实,很多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者,也确实参考了Windows的消息机制的实现方式。所以,我面试嵌入式工程师的时候,一般都会顺便问一下有没有Windows PC编程的经验。

整合资源,提升自我很多人觉得整合资源,是管理上的术语。实际上,工程师也需要把已经掌握的资源进行整合,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自我提升。就像我们总质疑为何某同事的技术能力不如我,却做上了部门经理的位子。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是自身的某些因素导致了我们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最大机会的表现,或者,要充分整合我们已经掌握的资源,才能使得我们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展示。这是更高层次的自我提升。

当工作数年之后,我发现自己认识了很多朋友,有做技术的,也有做市场的;发现自己掌握了很多零零散散的技术,能做TCPIP通信了,能独立Layout出一块完整的PCB了;发现自己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独立组织一个团队的工作,能协调团队和外界的沟通了。如果你有跟我类似的感觉,说明你也注意到自己的潜力了。当这些潜力没有转化成能力之前,这只是潜在资源而已。所以,我们要学会整合这些资源。

把自己掌握的两项独立的技术应用于某个产品,并协调其搭配工作,这是技术上的整合。自己擅长做软件,和做硬件的同事合作,并主导合作中的很多烦琐事物,这是人力上的整合。自己有技术,和有市场能力的朋友,合伙创业,那更是整合。通过整合,我们表现出了单打独斗无法表现的能力,这就是整合的力量,撬动地球的杠杆的力量。

我在工作7年之后辞职准备创业。同很多工程师都有的艰苦创业经历一样,单单一个角色转化就非常令人痛苦。以前只需专注技术就足够了,现在却需要面对成本、工期、工厂等N多的因素,整天在工程师、业务员、售后服务之间角色转换。另外,创业之初,各类文档的撰写就是个不小的门槛,包括合作意向书、NDA协议、产品规格书、报价书,都需要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拜访重点客户之前,还要制作PPT的演示投影。创业之初虽然辛苦,但可预见的胜利果实的诱惑力太大了,加班、熬夜,都是

家常便饭。因为起步稍微有点基础,所以开始就抓到了客户,直接进入创业过程中“为他人做嫁妆”的阶段。总结起来,我的创业经历就是整合自身资源,充分提升自己的一个过程。

很多工程师都有创业的冲动。我的建议是:第一,创业前做尽可能多的准备工作;第二,尽量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当然,工程师还有一个方面相对欠缺,就是文字表述能力。各种文档的撰写,都需要有好的文字功底。在以前那家公司工作的时候,因为管理一个小Team,每周都要在视频会议上给老板做汇报,还要给几个下属做计划。赶鸭子上架,在现实的压力下,我开始重视书面表达能力。我觉得,书面文字的运用能力,对一个工程师而言,是一道门槛,应该努力跨越过去。

篇7:一个广告营销人的十年心得体会

看完了这篇文章,心里隐隐作痛。我感觉我懂她的那些伤。忆起我初到苏州的那两年,和她去来回与广州和武汉及其相似。那时候,我是在福州工作,上一两个月班,就跑一趟苏州。坐十来个小时的火车,和自己爱的人见面,每次见面的那种喜悦,无法言表。见面以后会特别珍惜见面的时间,每分每秒两个人都腻在一起。

再到必须回福州去工作,每次打算走的.时候,都会拼命拖上一两天,拖到不能再拖,才被迫去火车站…每一次离开,我都会抱着他哭了又哭,感觉眼泪就是流不停。再到后来,我们商议我留在苏州,在那边找了工作,两个人可以每天在一起了…然而,这样不久,两个人问题就越来越多…其实想想,两个人在一起是那么的不容易,最后却落得整天争吵,到彼此伤害…有些时候,自己也无法理解自己。从那么深的爱,到刻骨铭心的痛。折腾了整整两年,这是为什么…现在想来可笑,曾经的那些甜蜜,那些感动,到后来的争吵,互相伤害,到最后,他说累了,对我们的感情已经变成无所谓的态度。我除了哭,就是折磨自己。

常常做梦都是两人争吵的画面,从梦中哭醒,醒了继续抱着被子哭,哭累了就睡着了。如此反反复复几个月…直到现在,一直都害怕静下来,特别是晚上,我宁愿天天上网,不到闭上眼睛就能睡着得地步,几乎是不会提前下线。现在虽然很少想到那些过去,可是,一个人太孤单的时候,还是会害怕…有些伤口,可能一辈子不会愈合。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不去揭伤疤,让伤**露在外面…

篇8:东芝的十年蜕变

进入如火的7月,东芝空调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多场产品推介会:7月10日,东芝空调在“长寿之乡”南通如皋市成功召开了东芝中央空调产品交流会;7月16日,2014年度东芝中央空调高端产品推介会盐城站在当地的明城锦江大酒店拉开帷幕;7月17日,东芝空调在江西南昌力高皇冠假日酒店内举行了“因为有你·心怀感激”2014东芝空调产品推广会。据悉,东芝空调在市场上推广的脚步将走遍全国各地,骄阳似火,激情7月,这是东芝空调又一轮扩张的开始。2014年是东芝空调进入中国市场的第11个年头,不知不觉东芝空调来到中国市场已整整10年。这10年里东芝空调从产品、技术到服务给行业完美地演绎了东芝品质。

产品完善定位高端

东芝从1935年开始生产空调产品。在1981年发明和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变频空调,将空调行业引领到变频时代。到现在东芝的变频空调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所有品牌里时间最长。而东芝空调仍不断开拓创新,不断进行着完善,从1993年东芝空调生产第一台双旋转压缩机开始,所有产品都采用了新冷媒双旋转压缩机形式。东芝的产品品质可见一斑。

2003年,东芝带着它先进、完善、安全、舒适的空调产品进入了中国市场,从刚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东芝就主推全直流变频产品,2010年推出第二代全变频产品。东芝经过多年的实践,从顾客的利益出发,发现无论是在稳定性还是节能型方面,全变频产品都大大优于比较流行的变频加定频产品,东芝的空调系统也成为行业内最稳定的系统。同时,东芝也将目标放在高端市场,在7月各地的产品推广会上,来自东芝的专业销售人员详细讲解了SMMS-i、Mini-SMMS、SMMS-c等高端系列产品。尤其是东芝空调杭州下沙工厂的成立,使得东芝高端系列商用空调生产能力大大加强。这些产品都采用新冷媒,成为绿色环保空调的典范。

开发家装挖掘渠道

在南昌推广会上,东芝空调上海&华中区销售总监宋明超表示:“10年前,东芝空调进入江西市场的时候,对市场的认识还很模糊。经过10年的努力,东芝已成为江西变频多联机高端市场占有率前列的品牌,而这也是东芝空调在整个中国市场成长的缩影。”2013年,国内中央空调市场整体容量约为636亿元,其中多联机和冷水机的市场份额占比较大。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变,经济的发展,普通民众消费意识提高,中央空调工装市场整体显得较为低迷,不确定因素较多,相反家装零售市场增长显著,各品牌纷纷瞄准家庭中央空调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东芝同样相对应地制定了家装市场发展战略,2013年东芝家用中央空调的销售额为3.5亿元,同比2012年增幅达50%。就7月份东芝推广会走近的几个地区而言,东芝空调都在家装市场上大放异彩。东芝苏州及南通办事处经理王志锋表示:“盐城地区家装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东芝在盐城地区的提升空间也很大。”未来几年的盐城地区将是家装市场崛起并高速发展的区域,而盐城的市场潜力来自于其下辖的大丰、东台、建湖等县市,这些三四级市场的家装需求十分可观,东芝要做到的就是抓住时机,开拓市场;同样,近几年,东芝家用中央空调在如皋市场也取得了飞速的增长。得益于敏锐的洞察力,10年后东芝早已不像当初在中国市场那样的懵懂迷糊,快速反应于家装市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渠道上,东芝一直以来都坚持着“少而精”的发展策略,家装零售市场渠道部署的核心措施就是发展渠道商,开设东芝TCS店。东芝TCS店的开设更加贴近普通的消费者,有利于抢占更多的家装零售市场份额。一方面今年东芝空调继续加大对一二级市场开发的力度;另一方面极为重视三四线城市TCS专卖店的开设和布局,为东芝空调接下来在全国三四线市场发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形成一张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南昌、盐城、如皋作为二三四级市场的代表,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东芝空调TCS统括张平表示今年是东芝第一次在如皋地区设立正规的专卖店,同时盐城地区又一家TCS专业店也准备启动。据了解,东芝第一家TCS专卖店于2010年在上海成立,截止到2013年年底,东芝一级TCS店数量达到了86家,二门店达到205家,2014年东芝的目标是开设100~200家专卖店。未来东芝的重心还会放在家装零售以及房地产配套方面,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浙江绿城、浙江国都、新加坡凯德、香港九龙仓等知名房地产企业都已经成为东芝空调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

专家支持感恩十年

东芝空调有如此良好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也离不开各地区专家设计师的鼎力支持。10年前,专家设计师们对东芝空调还很陌生;10年后,东芝空调用它的品质和服务俘获了各地专家和设计师的“芳心”。设计师是东芝空调在市场上稳步发展的助推器。江西省建筑设计院总工、江西省暖通空调与热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梦云认为,东芝是令人信赖的国际知名品牌,长期致力于空调产品的技术研究,为空调行业特别是多联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04年东芝推出第一台全直流变频空调开始,东芝空调这些年不断推陈出新,同时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在产品的节能性、舒适性和可靠性方面迅速建立很好的口碑。在设计师的支持下,东芝在江西也树立了诸如江西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江西省电视台办公大楼、江西省电台办公大楼、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总部办公大楼、江西省地税局井冈山干部培训中心、江西省社保大楼等样板工程。

篇9:一个网吧老板的十年

陈云磊经营网吧十年,从最初的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从政府高强度监管之下的战战兢兢再到出售网吧、转战北京,他的个人经历是中国网吧十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1月的北京城,直到早上7点,天空才有些微亮的意思,朦胧的光线总是有种让人不舒服的感觉,不过陈云磊(化名)却偏偏对这个时间点情有独钟。

“站直,站正,站好!”陈云磊几乎是吼出来的,站立在他对面的是5个刚刚20岁出头的年轻人,安静得像5尊雕塑,他们身兼网管、清洁工、服务员三职。平时陈云磊可不敢在网吧里这么吼,只有在早上7点左右,包夜的顾客刚刚离开,新顾客没上门,偌大的网吧大厅里只有寥寥数人时,他才敢这么无所顾忌。

陈云磊把“早上7点”称做“训导时间”,一天之中他只会在这个时间训导自己的员工,内容无非是前一天哪些工作做得好值得表扬,哪些工作做得不好要批评,实际上批评的内容往往占到了90%,临近结束的时候,陈云磊还会抓紧时间补上几句脏话。

“只有对着这5个人大声说话时,我才会感受到一点点老板身份给我带来的优越感。”陈云磊说,“其实我就是只纸老虎,十年间对外人说话都唯唯诺诺,更别说吼,全装孙子了。”他两眼放空,一脸苦笑,不停地自嘲。他总是埋怨自己年轻时追求的老板梦,轻率间就开了家网吧,老板虽然做了,但是孙子也装了十多年。

老板梦

陈云磊出生在河南南部一个小县城里,家庭背景单纯得像一张白纸,不过家族背景却颇有一些传奇色彩——黑白两道都有人。他的远房表叔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用陈云磊的话讲就是“在当地还有些分量”,是白道的代表人物,堂哥则是黑道中人,从小便是混世魔王,开过赌场,蹲过大牢,在当地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不过让陈云磊想不到的是,自己未来的命运起伏却和这两人息息相关。

陈云磊在学习上算是出类拔萃,但是他偏偏不安分,老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甚至特意在高二的期中考试时交了白卷,和父母一场大吵之后,便随着同乡人南下深圳打工,开阔眼界去了,那一年是1995年。

在深圳的港资电子厂里,他第一次萌生了老板梦。“工作半年以后,我在生产车间里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总经理,挺着个大肚子,后面跟着一群人,全哈着腰,说话稍微大声点,都没人敢吱声。”这一幕让陈云磊给老板下了一个定义——威风,也让他把做老板当成了人生奋斗的目标。

在后来的三年中,陈云磊陆续换了几家工厂上班,最高的职务是生产小组长,老板一职对他而言始终只是一个梦,平时不怎么努力工作的他倒是经常跑去工厂附近的网吧,虽然不怎么玩,却和网吧老板混得很熟,后来干脆在网吧干起了服务员。“即使在深圳,网吧当时也是很少见的,还没有上网这个概念。”

陈云磊在网吧当服务员的薪水还没在工厂里高,他来网吧是有目的的。“在工厂里干一辈子都不能当上老板,老板都是自己创业,我来这里是偷师学艺的,网吧老板也是老板。”

不到半年的时间,他觉得自己可以出师了,起初计划在深圳开网吧,不过很快就放弃,一没钱,二没人。万般无奈下又回到了自己当初曾经“叛逃”的家乡,东拼西凑之后,买了十台电脑,在1998年年底开起来了小县城第一家网吧。

惨淡经营

在开网吧前,陈云磊提着颇为贵重的礼物去拜访了十年未曾见面的远房表叔,放下礼物,说明来意后,表叔当即表示会帮他打招呼,好好照应他的,陈云磊也长舒了一口气,后面的事情也显得简单很多。

十年前政府对网吧的审批相对宽松很多,陈云磊花了100元办了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然后规规矩矩去工商局和税务局办妥工商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仅仅耗资150元,他的仅有十台电脑的网吧算是合法了。

陈云磊家正好临街,面积也很宽敞,网吧就开在家里,放了一挂千响的鞭炮,就算是开业典礼了。开业当天,他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知道网吧在深圳这种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里都不怎么常见,在一个身处中原腹地的小县城里更是处于听说阶段,生意绝对不可能火爆。

不过现实还是深深刺激了陈云磊,当天除了充场面的一些亲朋好友外,居然没有一个顾客,这在他们家乡犯了生意人的大忌。“好在我心态比较好,毕竟老板已经当上了,有自己的事业,生意不好可以慢慢做。”同时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他心头的压力缓解了不少。

以后的生意还是不见好转,陈云磊至今还清晰记得,有一天的收入只有5元钱,而当时网吧收费是10元/小时。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支出却如流水般,“当时电信交费可以用‘昂贵’来形容,是以小时来计算的。”

“投了10万元左右到网吧里,按当时的情况,估计五年之后才能回本呢。”不过幸运的是,一年后,陈云磊便收回了成本。

“极品”网客

2000年之后,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小县城里甚至流传起了这样的说法:不会用电脑和不会开车的人在21世纪都算是文盲。这种说法也让陈云磊的网吧在当时着实风光了一回,网吧门前的情形也由门可罗雀变成了门庭若市。

在生意火爆之初的那段日子里,陈云磊专门聘请了一个略懂电脑的同乡当网管,帮着打点生意,自己则喜欢蹲在网吧门口看着排队上网的长龙,还常常扭头偷笑不止,因为这种场景以前只有在他的梦里发生过。

不过很快他就没功夫蹲在门口偷笑了,这些生平头一次触摸电脑的网客们常常让陈云磊陷入崩溃的境地。

开机不会、输入法切换不会、字母大小写转换不会、退出游戏不会,然后再把所有问题归结到网吧电脑不好用,“我经常会憋着一肚子火,然后满脸笑容地一次次重复演示,直到没有任何人向我抱怨电脑的质量问题。”

直到有一天遇到一个“极品”女生,陈云磊才发现以前的这些都只是小儿科,他把这场遭遇戏称为“一个QQ引发的血案”。那是2001年初的一个下午,他一直在营业台和这个女生之间疲于奔命。

“老板,QQ为什么不能登录啊?”他跑过去一看才发现输入的密码不正确,“那我的密码是多少?”在耐心帮着申请注册一个新的QQ,反复解释一番后,才被女生放走。坐下没多久,话音再次响起:“老板,这QQ怎么不能打字啊?”他一声没吭就把输入法给调好了,演示了一遍,结果等来了“要不你别走了,坐在我旁边帮我打字吧”的要求。

“更绝的还在后面呢,她接了一个不认识的网友视频,把我喊过去,问我视频里的人是谁,没QQ币装饰新开的QQ空间,要我帮她在网上下载一些,你说QQ币要是能下载,我开什么网吧啊。”陈云磊最头疼的就是这些人,“似懂非懂,总能给你整出一些新花样来,弄得我哭笑不得。”

其实他最常听到的还是“老板,死机了”。有一次4个初中生一起狂喊,把陈云磊给吓坏了,“总共就10台电脑,同时4台出问题可不是什么小事。”结果跑过去一看,原来是联网打CS(一款角色扮演的射击游戏),被对方扔了颗闪光雷,电脑屏幕一片惨白。“笨啊,对方扔闪光雷的时候,不会把头(游戏中的头)扭到一边吗?”陈云磊就站在旁边教导他们,后来对方又扔了一颗闪光雷,在爆炸的瞬间,4人谨遵教导,闭眼扭头,而电脑屏幕依旧一片惨白。

行军床

在县城里第一个开网吧的是陈云磊,实施24小时营业的也是陈云磊,为此他还在门口的玻璃门上用红漆刷了一行大字:通宵(00:00—08:00)20元,显然这比已经下降到5元/小时的网费更具吸引力,从此网吧在夜深人静时依旧灯火通明。

除了包夜费比按小时计算的网费便宜的因素外,县城里的年轻人也有通宵打游戏的传统,这种传统来自以前的电子游戏厅。“年轻人或者学生都认为自己年轻,身体素质好,他们最不怕的就是熬夜。”陈云磊至今还为他这个在当地的包夜首创沾沾自喜。

在网吧里连续奋战几昼夜的人不在少数,对于这些精壮小伙的健康状况陈云磊从未担心,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这次还真的让他惊出一身冷汗。“有一次,连续包夜5天的一个矮胖子早上刚出门,就靠在玻璃门上了,脸色发白,呕吐不止,网吧里的人都说是包夜太多,长时间没有睡觉造成的,其实我也这样觉得。”幸好后来这人没事,坐着休息了好久便能走动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云磊开始想办法了,他在网吧里安放了长条的沙发,门背后还弄了4张行军床。一过零点,这4张行军床便全部展开,放在了网吧稍微空旷的区域里。“其实晚上睡觉的人不多,偶尔有几个会躺在行军床上打个小盹,一般都不会超过2小时,真正的高峰则是在早上,那时候人都‘堆’在床上,最夸张的一张单人床能挤上5个人。”

24小时不间断的营业给陈云磊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他开始扩大经营规模。网吧的十台电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关过机,损耗也相当严重,在从武汉一口气购进了三十台最高配置的电脑后,他专门把二楼给腾空了,一家人则住进了旁边的小平房。

同时购进的还有五张架子床,为了能塞进二楼的偏房里,连房门都拆了。“并排在一起,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想睡在最里面,就必须爬进去。”这个偏房理论上可以同时供10个人睡觉,实际上一般清晨时都有20人躺在里面。

砸场子

到了2002年初,县城里的网吧大大小小也有20多家,数量的增多意味着竞争的激烈,其中也包括了不正当竞争。“有些人使阴招,专门雇人到别的网吧闹事,很多网吧老板都被打过。”陈云磊却很庆幸,自己的网吧虽然在县城数一数二,却没人敢来找他麻烦,这当然要归功于他那位“响当当”的堂哥。

不过还是有人来找麻烦了,而且还把网管给打伤了。

陈云磊当时正在二楼修理一台电脑,突然听到楼下吵吵嚷嚷,还有砸东西的声音,还没等他抬起头,一个经常来泡吧的小孩就慌慌张张跑了进来:“老板,赶快去看看,你的网管被人给打了。”

“有人来砸场子”是他的第一反应,没下去之前,便有了对策:一定先把事情给压下来,不能扩大损失,特别是设备。

陈云磊赶到一楼时,网管正擦着鼻血,地上一片狼藉,全是碰翻的电脑椅,4个染着黄发的年轻人歪着头堵在网吧门口,嘴里叼着烟,手里拿着明晃晃的片刀,而网吧里数十个小孩都不知所措地站到了墙角的位置,显然被这架势给吓唬住了。

网管还没擦干净鼻血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陈云磊:原来这帮人说是来网吧找人,网管回应说没有他们想找的人,结果这帮人认为网管多嘴,就动手打起来了。之后他便拿了烟,赔着笑脸和这帮人寒暄了很久,但是这帮人仍然不依不饶,“网吧的事我们不管,但是和这个网管我们没完。”陈云磊这时才注意到他们其中的一人左臂一直在流血,可能是网管弄伤的,这帮人一直坚持让网管赔偿医药费,临走时还丢下一句话:“明天中午还来,不准备好钱就等着挨揍吧!”

这帮人刚出门口,陈云磊便拨通了堂哥的电话:“这事你就不要管了,明天上午我到你店里,帮你收拾这群小子。”

小县城里的黑势力也分帮派的,很多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为了证明点什么便跟着不同的“大哥”,陈云磊因为和堂哥走动比较多,这种事情也略知一二,不过对来砸场子的这帮人的背景他毫不知情。

堂哥第二天上午10点就到网吧了,还带着10多个人,全上了二楼,网吧里的人比平时还要多,大部分都是边上网边等着看热闹,不过这帮人却让所有人都失望了,他们一整天都没有出现。无奈之下,堂哥只有让人查查这帮人的背景,傍晚时分便带人走了。

晚上8点多,陈云磊便接到堂哥的电话:“原来这帮人跟的就是我,晚上他们请客,向你赔礼道歉。”饭桌上,4人一口一个“哥”地喊着,嘴笑得像荷花一样,不停轮流向陈云磊敬酒,当晚便赔了网管的医药费,他们后来也成了网吧的常客。

凶杀案

自从当了网吧老板,陈云磊见到的网客数以千计,尤其是初中、高中生,这些人基本都穿校服,又多是热衷于网络游戏,其中有一个人叫辛磊(化名),陈云磊至今对这个名字记忆犹新。

如果不是他后来惨死在陈云磊的面前,陈云磊也不会对这个身材矮胖、满脸青春痘的中学生留下任何印象。

辛磊和其他人不同,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陈云磊的网吧里,只对一款名叫《传奇》的网络游戏如痴如醉,即使后来这款游戏已经显得非常落伍,他的同伴都将目光转移到其他游戏上,甚至远离网吧时,他依然沉浸在那个虚拟的空间。

在这个虚拟空间里,辛磊总是以女性的身份登场,ID号名为“小柔”,在《传奇》游戏中,有很多人和“小柔”结为夫妻,但结局往往是“小柔”骗尽所有的虚拟货币和战斗装备后“人间蒸发”。“看他玩游戏,总能看到些恶心的画面,老是有人肉麻地喊他老婆,或者用些错别字和他海誓山盟。”陈云磊注意到辛磊每次得手后总是神采奕奕,脸上的每颗青春痘都涨满起来,即使最熟的人和他打招呼,他都不会有太多反应。“辛磊和现实世界离得太远了,中毒太深,没得救了。”他曾经试图劝说辛磊,但徒劳。

辛磊越发疯狂,起初仅仅骗虚拟货币和装备,后来连对方的ID也不放过,想不到其中的一个ID居然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网吧里嘈杂喧嚣,陈云磊正在算账,辛磊依旧以“小柔”的名号到处招摇撞骗,不过这平静的一幕很快被一个造型前卫的小青年给打破了。

这个小青年刚进网吧不久,在经过辛磊身边时停驻了很久,一直在盯着他面前的屏幕看,之后便在营业台借打了一个电话,不出十分钟,来了一群人。“都是县城里的小混混,打扮得花里胡哨。”陈云磊知道这群人不是冲着网吧而来,并没有出面制止。

辛磊很快就从电脑椅里给拖了出来,带到了小青年的面前,接着就是几个响亮的耳光,“终于让我找到你这个死人妖了,居然骗我的ID,我的ID‘小帅’呢?”“已经删了。”辛磊的言语中充满了恐惧感,之后便是一场凄惨的凌辱。

小青年仍然觉得不解气,让身旁的人删除ID“小柔”,辛磊试图阻拦,很快就被一群人死死地按在电脑屏幕前,亲眼目睹了“小柔”被删除的全过程,他发疯似地挣脱了几个人,然后就和小青年厮打起来,混乱中便传来了辛磊凄惨的叫声。

所有人散开之后,陈云磊看到了他一生都无法忘却的画面:辛磊仰面躺在地上,左胸口插着一把匕首,鲜血已经染红了一大片校服,当场死亡。

高强度的监管

大树底下好乘凉,陈云磊事后便和表叔通了电话,网吧第二天照常营业。

不过他一直依靠的这棵“大树”半年之后便倒了,远房表叔因冠心病突然离世。祸不单行,堂哥也因被牵扯入一场重大刑事案件,被判入狱十五年。而2002年北京“蓝极速”网吧那场烧死25条人命的大火,彻底让陈云磊迎来了“装孙子”的岁月。

“蓝极速”事件后,全国所有的网吧被勒令停业整顿三个月,陈云磊爽快地关了网吧大门,不过再次打开这扇大门,却没那么爽快了。

公安局、文化局、消防局、工商局,陈云磊都跑了一个遍,共计交了3万元的各种费用,才心安理得开了网吧大门。没过几天又关上门了,因为国务院第6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其中学校周边200米内不得开设网吧的条文,让陈云磊这家和县一中仅一墙之隔的网吧不得不另觅场所经营。

陈云磊新开张的网吧仍然是县城里的龙头老大,自然也成为执法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2002年以后,文化稽查大队和他之间的接触开始频繁起来,主要监察的内容就两项:是否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和通宵营业。仅仅在前一项的查处过程中,陈云磊就缴纳了3万左右的罚款。

对此,陈云磊颇有怨言。“我承认我接纳过未成年人上网,但是政府处罚只要公平,我全盘接受,为什么在我的网吧里只发现3个未成年人就处罚我1万块,别的网吧发现10多个才罚6000元呢?还不是这些网吧老板和文化局的领导关系匪浅。”

虽然网吧通宵营业是陈云磊首创,但是他自己从来不熬夜,反倒是政府禁止网吧通宵营业后,他往往要等到一点之后才敢睡觉,要不然即使睡下,到时也要爬起来配合文化局的突击检查。

政府高强度的监管让他开始遵纪守法地经营网吧,虽然没有罚款的支出,但是陈云磊还是要向相关部门缴纳一定的费用:监控设备费用和反黄软件安装费。“公安局要网吧老板去他们指定的电脑公司安装,一次收费2000元,维护费用还需另算,我后来听电脑公司的人说,收取的安装费公安和公司五五分成。”其实最让他接受不了的是文化局规定网吧必须购买的网名登记本价钱居然是30元一本,一般都会被要求一次购买100本左右。

没了远房表叔和堂哥的照应,陈云磊需要面对的不仅是政府部门的检查,还有些社会闲杂人员的骚扰。在他网吧里闹事的人也越来越多,电脑也被砸坏过5台,有些人索性就公开要保护费。“树大招风,以前有人眼红嘛,现在没人照应了,事情肯定就多了。”

2005年,陈云磊将手中的网吧卖了出去,卖出的当天他便长舒了一口气,“干了这么多年,落下了一身的怪毛病,不愿听到电话响,不喜欢接手机,凌晨一点前绝对睡不着觉,现在终于解脱了。”

其实他还没有解脱,而是将目光转移到了北京,他和网吧之间还有着不解之缘。

未来

陈云磊离不开网吧的原因是网吧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依旧坚持网吧能继续给他带来财富的观念,“只要政府合法管理,我相信做网吧老板还是很有前途的。”

2007年,他在北京和人合资又开了一家网吧,申请办理网吧的过程耗时3个月,耗资10万元。在此期间,他曾向市和区两个行政级别的数个相关部门提供了10多份申请材料。最后得知,3个月已是最快的审批时间。

在现在这家位于海淀区的网吧里,陈云磊只能算是二老板,他虽然投资了绝大部分资金,但是大老板的人脉资源是他所望尘莫及的。

“首都就是首都,政府的收费还是相当规范的,没有像小县城一样乱七八糟的费用那么多,也不会有人特意来找麻烦。”由于附近的高校比较多,陈云磊网吧里的客人几乎都是大学生,他对此特别满意。“这些学生有钱又有时间,到了网吧又集中精力玩自己的游戏,不会像我以前的那家网吧那样乌烟瘴气的。”

陈云磊对网吧也不再那么费心,他通常都会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喝喝茶,偶尔到网吧大厅走动一下,虽然时不时还会听到“老板,死机了”的喊叫声,但他从来都不理会。

“我还有5个网管呢。”

》》回放

“蓝极速”事件

2002年6月16日凌晨,位于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院内非法经营的“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造成25人死亡,多人受伤。

2002年8月27日,北京一中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以放火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刘某某、宋某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十二年。一审判决后,刘某某等3名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均不服,提出上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不开庭审理,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尽管这起火灾的直接原因是人为放火,但其中暴露出了网吧管理的很多问题。消防部门指出,这家网吧老板未经任何审批私自开业经营,无任何消防措施,建筑物外窗均被安装了防盗护栏并焊死,致使被困人员无法逃生,同时也给消防队员营救被困人员和灭火行动带来极大困难。而且,该网吧在装饰装修中使用了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电脑及桌椅均为易燃物品。此外,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郑文京就主动到公安机关接受处理,并积极提供情况配合警方调查。警方很快发现网吧经营手续不全。

上一篇:把微笑带给生活下一篇:公司安全隐患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