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扶贫搬迁简报

2024-05-24

异地扶贫搬迁简报(精选6篇)

篇1:异地扶贫搬迁简报

*****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简介

******是2005年异地扶贫搬迁三处工程之一。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是将该村一、二社的78户347人整体搬迁到*******。项目总投资441.2万元,其中异地扶贫搬迁试点资金166.2万元,中央其它专项56.3万元,地方配套21.4万元,群众自筹197.3万元。

今年4月该项目启动实施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把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建成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的要求.一是搞好规划布局,项目区房屋建设整齐统一。6米的进村路和4.5米的巷道纵横贯通,供排水系统完善,基础设施齐全。每户占地0.5亩,院子宽敞,住房、厨房、圈舍、厕所、杂物房配套,形成前庭后院的格局。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在项目实施上由原来的政府直接整合资金、直接组织实施的模式改变为项目带动、政府管理、群众自建的模式,项目的建设主体由政府转变为群众,有效激发了群众自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改革管理办法。在项目管理上突出用民主的方式管理项目。一方面,注重把统一要求与群众意愿结合起来。在保证房屋布局、道路排水整齐统一,村容村貌美观整洁的前提下,在房屋的具体结构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尊重当地习俗,尽量满足群众意愿。使统一成为群众意见的统一,管理成为民主基础上的管理。另一方面,注重把统一采购与民主决策结合起来。在用项目补助资金统一采购砖瓦、木料时,由发政委、乡政府、村级组织、村民代表四方共同考察市场,共同确定价格,并且实行由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自己收货的办法,达到以大批量的采购降低价格又保证质量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提高服务质量。在组织实施中,县上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召开现场办公会,听取基层意见,协调解决问题。发政委与乡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在项目管理中更多地融入服务。在土地协调,平整地基,统一放线,协调贷款等大的方面为群众服务,同时发政委与乡政府确定专人,常驻点上,为每户群众提供统一放线、技术指导、错误校正等方面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建设关键部分住房建设已于去年7月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后续工程预计将于今年8月底全部完工,2008年底可搬迁。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篇2:异地扶贫搬迁简报

一、移民搬迁背景

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易地扶贫搬迁是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消除贫困,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实现安居乐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解决温饱的重要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扶贫搬迁战略的重大举措。自《国家“八七”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先后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对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把扶贫搬迁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目前,部分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资源缺乏,交通不便,教育卫生落后,靠天吃饭的现象较为突出,缺粮、缺水、缺钱和就医上学问题至今尚未彻底解决。因此,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移民搬迁原则及做法

(一)移民搬迁原则

紧紧围绕整村推进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坚持以解决温饱为中心,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

(1)、瞄准对象、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的原则。

(2)、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

(3)、坚持集中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

(4)、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自力更生的原则。

(5)、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迁入地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移民搬迁做法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安居工程:安居房按巴渝新农村居民通用图集建房的形式(红漆,灰瓦,白墙),每户人均宅基地30m2,超过5人的安5人计算宅基地。

2、农田水利建设:

3、人畜饮水工程:

(2)迁入点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安置区发展方向:结合安置区的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连片规划种植、养殖等,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粮食作物: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复种指数。

2、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以中草药、高产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3、养殖业:以山地鸡养殖为主,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饲养。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领导,搞好协调,确保移民搬迁工作顺利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工程,需多方配合,统一协调,共同努力。今后要结合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抓好对移民搬迁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进一步完善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土地、建筑用材、用电、用水等协调处理工作,并加强对移民搬迁工作的管理,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统一资金采购、分户监督管理”方式,加强对资金筹措、材料选购、帐务公开、质量监督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移民工程上。

(二)、广泛动员,多方配合,加大对移民搬迁工作的支持力度。把移民搬迁工作做为一项社会性事业,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造福于民、荫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来抓;要继续落实好中央和市、县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要帮助和支持搬迁群众发展经济,加快扶贫奔小康工作步伐。

(三)、主辅结合,相互补充,采取多种形式搞好移民搬迁。结合实际,改变以往“分散搬迁,插花安置”的方法为以“整体搬迁,集中安置”为主,帮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解决温饱,摆脱贫困。集中安置的总体思路是:要符合城镇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同时,继续搞好散居贫困户插花安置。有利于这部分人投亲靠友,搞好协作生产,加快脱贫步伐。采取以上两种方法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方式,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其脱贫致富打好基础。

篇3:异地扶贫搬迁简报

一、贵州省异地扶贫搬迁基本情况介绍

贵州省的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在边远山区的深入和推进而进一步加强的。自2001年在贵州省试点以来, 已先后在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和铜仁地区等地区实施并完成了移民搬迁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搬迁模式:一种是政府组织搬迁。这是贵州省异地搬迁的主要形式。这种搬迁形式由政府组织实施, 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另一种是农民自主搬迁。这种搬迁始于上世纪80年代, 山区许多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生产技能、适应性强的农民千方百计搬出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艰苦的故土, 迁入自然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的地方求生存、求发展。这种自主搬迁已经成为政府组织搬迁的有效补充形式。

二、异地扶贫搬迁移民的“文化适应”

贵州省异地扶贫搬迁移民的“文化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生活方式的适应

(1) 生产方式的变化。贵州省异地扶贫搬迁的移民80%以上在原居地大多主要以农、牧业为生, 原居住地有空闲的圈养或广阔的放牧空间。而他们的迁入地往往不具备这些生产条件, 需要学习圈养等饲养方式;在农业耕作方面, 原住地很少按照现代化技术进行操作, 一般是广种薄收式的粗放式经营。在迁入地人口比较密集, 地少人多, 在土地利用上要求集约式经营, 要通过使用化学、农药等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因而在农业耕作上要求移民掌握一定的科技。

(2) 生活方式的适应。移居后, 贵州省山区原来的鲜明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一是服饰:主要是基于生产劳作之便、服饰的价格以及族群的同化而变化服饰, 他们由穿传统民族服饰为主变为基本上以汉族服装为主;二是饮食:饮食由粗变细、由粗变精。过去, 贵州山区的少数民族多以玉米、大米等为主食, 基本上没有吃菜的条件, 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杀猪宰羊, 肉食的烹饪极其简单 (一般只是加点盐) , 人们的饮食生活较为简单, 有碗肉、有壶酒即可。但移民后, 他们学习并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到市场买肉、来贵客杀鸡招待、吃肉精烹细调等, 很少有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了, 而且多数移民开始种植或买各种蔬菜, 也有了吃新鲜蔬菜的习惯;三是居住:居住地点、住房结构等也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移民几乎不再留恋过去又矮又黑的房屋, 认为现在的房屋宽敞明亮, 水、电都方便。随着民居格局的变化, 火塘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迁到现居地后, 远离山林地区, 取薪极为不便, 加之推广新式节能灶等, 火塘原有的功能已基本消失, 有的移民家里甚至已经没有了火塘。

2、宗教信仰的适应

由忠信宗教变得宗教观念渐趁淡化。贵州山区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很多, 也很复杂, 一般是这样的:民族不同, 宗教信仰也各有差异。但他们多数信奉万物皆有灵, 以自然崇拜为主, 如有信奉花草树木的, 有尊拜山石的等等, 以求得平安和顺;有的也信奉巫医巫术, 但凡举家不顺必请巫师降魔除妖, 祈求全家平安。因此, 在原居住地, 他们每族有祖先庙宇或祠堂, 家家有神龛。迁入现居地后, 尤其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小康村规划, 在住房结构、住房功能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调整或改变, 有的家庭甚至已经没有供奉神灵的场所, 更谈不上完整地保留原来的祭祀了。在这样的环境下, 他们慢慢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方式, 有些移民甚至也渐渐淡化了原有的宗教信仰活动。而且居住地出入方便, 人们逐渐适应了有病请大夫、看医生等, 渐渐也不再请巫师驱鬼了。

3、由“外来人”到“本地人”的历程

“身份是某人或群体标示自己为其身的标志或某一事物独有的品质。”贵州山区的少数民族通常被外人 (一般都是居住在条件较好的地方的人) 称为“山里人”, 但是这些人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后, 他们被当地人称为“外来户”、“搬迁户”或“外来人”。在他们的眼里, 当地人就是与自己有区别, 心理上存在的那种与当地人的隔阂很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完全消失。而在当地人的心目中, “外来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也可能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被他们所接受, 这方面所存在的差别或差异往往会是鄙视或歧视“外来人”的焦点之所在。这种情况的存在, 使得“搬迁户”很难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 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与原住民沟通、磨合、消除隔阂等。

三、结束语

从以上对贵州省异地搬迁移民“文化适应”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贵州异地扶贫搬迁移民的文化适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移民们既有适应的艰辛, 又有收获的快乐。即他们在文化适应过程中一般乐于以克服本民族文化的不足为目的而学习异文化, 从而能够更好地生存, 但是学习的过程也很艰辛, 排斥、歧视等亦是在所难免的, 有时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文化适应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弃异求同是广大移民所追求的适应目标, 情愿或不情愿地放弃原来的一些不利于现在生存的生活方式而融合到当地人当中, 最后变成迁入地的一个居民, 这就是异地搬迁的最终结果。当然, 这种适应往往是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的, 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达到移民和当地人相互适应和融合。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 绝大多数移民的搬迁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资助, 而且有的搬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这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固定移民的居住地点、强化他们的身份、增强当地人的接纳意识等作用, 从而大大缩短了移民文化适应的时间, 加速了移民的文化适应进程, 现在一般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变成当地人。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什么是异地扶贫搬迁[EB/OL].http://zhidao.baidu.com/lin k?url=V5WOQVDG6GgJHDIIpOupwJSNIhkSKrel3277ePebm25cT6CsS5TX8bj Cq-7uU6ecCHxyMlSf7xyldq35zsP-RK.

篇4:扶贫搬迁的合阳样本

搬还是不搬?50多岁的邓兴运一直在犹豫。

邓兴运家在陕西省合阳县乳阳村一组。由于干旱少雨,县里自2009年就开始组织村民们整体搬迁。但至今计划仍未能实施。

5月22日,午后的太阳烤着黄色的土地。邓兴运家,黄土垒的厚厚的院墙,墙上掏一个两人宽、一人多高的门洞,就算进出的大门。靠北沿坡掏了两孔窑洞,院子里,邓兴运忙着给花坛里的红薯苗浇水,从春节至今就没下雨,苗都一巴掌长了,还没办法下地。

站在门洞外,可以看见对面坡地上的小麦只有几公分高,“如果有雨水,这时候早长到人膝盖高了。”邓兴运比划着,紫黑的脸上看不出表情。

今年绝对是个干旱的年份,但这样的年份在当地并不罕见。

地处关中东部的合阳,历来干旱少雨,全县除了黄河边的洽川和金水、徐水河谷一小部分农田可以灌溉外,塬区的庄稼几乎完全依赖于下雨。干旱甚至造成许多村庄人畜用水都有困难。村民们或六七个人一班在深五六十丈的水井里去绞,或用笨重的木桶来回跑十多里挑水。村民们惜水如油,有“ 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说法。

由于雨水少,每年只能种一茬冬小麦,4月份收了之后,地就要闲着半年,等到10月份再种,邓兴运说。去年10月1日种的小麦,到年底也没见到雨,清明前一天下了一场小雨,一点湿地皮的雨星子。在少雨的季节,每场雨的日子村民就记得特别牢。

邓兴运一家四口人,种了13亩,基本上靠天吃饭。最多的时候一亩能收400斤小麦,今年估计只能收一半,200斤,按现在的粮价一斤一元钱,只能收入200元。

从邓兴运的家往后面山上走去,山坡的最高处有一座禹皇庙。缺雨的时候经常有村民爬上去长时间求雨。

相较于山上的干旱,几里之隔的山下,因为有水渠与黄河灌渠相通,一年可以种上两季,小麦和玉米。

干旱少雨,加上交通不便,山上的村民开始一点点往下挪。五六年前一组还有43户,现在只剩下22户住在山上。

即使剩下的村民也大多选择外出打工。邓兴运家住在村头第一排,七八个土垒的院子,只有最东边和最西边两户家里有人,其余的人家都关门闭户,门锁上落了一层灰。整个村子,除了有两头年老的黄牛拖长声音哞叫两声,一片寂静。

搬走的村民主要是在外面买了房子。邓兴运介绍,附近村子里有空的旧房,村民就去买下来,在当地,一所旧的平房只要两三万,更老的房子或者土房几千块钱就能买下来。

“人都快走光了,剩下我们一两家更没办法住。”邓兴运说,他不得不搬。儿子2007年刚结婚,娶儿媳花了六七万,听说要去山下买房子,全家人愁眉不展。

移民房变成了违章建筑

2009年初,县里扶贫办开始组织乳阳村一组整体搬迁。邓兴运找亲戚凑了四万五交给村里。两个月之后,在县城附近盖的移民楼因为违章被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搁浅。

在距县城约两公里的太乐移民新村,约80余块平房地基已打好,水泥预制板堆在一旁。

其中有四块地基上已建起了毛坯房,但最边上的两间已被推倒,红砖散落一地。

这片地基从南到北共有九排,每排约有八九户。每户均由三间平房外加一个院子组成,前后两排房子两两相对,一家门朝南,一家朝北。为了节约土地,两排院子中间通常会留一条两米宽的“卫生巷”以堆放垃圾。

一位太乐村的王姓村干部证实说,这片地原来是太乐村的耕地,2009年以每亩六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乳阳村作为移民房的宅基地使用。

显然,这样的买卖并不合法。2009年8月20日,因为太乐村“私自卖地”,合阳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公安、城建等部门对在建移民房进行了强拆,并在县电视台曝了光。

事实上,乳阳村的移民搬迁源于中国自2005年起开始实施一项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2005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

依托这一政策,各地陆续出台易地搬迁扶贫项目。

在陕西省,地处渭北旱塬东部的合阳,因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试点县。

据合阳县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的统计,自2005年至今,合阳已分批建成搬迁户住房1136户,“争取”国家资金2200万元。

按照最初的计划,乳阳村作为2008年的搬迁计划,准备将邓兴运所在的一组整体搬往6里之外的路井镇旁边,国家按分每口人2100元给予建房补助。但后来由于二三两个小组村民的参与,搬迁地点改到合阳县城附近。

全家迁往40里之外的县城,地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邓兴运说,刚开始一组的村民极力反对,但几番讨论下来,人数占多的二、三组村民占了绝对意见,村委会决定搬到合阳去。

“只有有钱人才会愿意搬到县城去。”邓兴运说,挪到路井镇是最实际的方案,一来村民可以回来种地,二来孩子在镇上读书也更方便。这几年,孩子越来越少,连上幼儿园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镇,很多人只好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如果能搬得近一点,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

“主要是计划跟实施脱节。”合阳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搬迁负责人张崇昌说,搬不搬,搬到哪里,以村民自愿为原则,乳阳村的搬迁就是由于大量二三组的村民要求参与搬迁,最终选在县城旁边。但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

张崇昌介绍,实际搬迁中,同一个村内进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跨村跨乡镇就很难。太乐村的地在县城规划中是预留的工业用地,作为移民搬迁肯定不行,加上两个村之间私底下卖地,因此最终被叫停。

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孤例。一份合阳县以工代赈办提供的内部调研报告中显示,土地问题已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村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就难以解决。”

土地指标无法解决,令乳阳村的搬迁工程进退两难,据邓兴运估算,按现在的建材价格,光建房就得五万,加上买宅基地的钱,连房带地已涨到六七万元。当年交的四万五千元早已远远不够建房。

搬富不搬贫?

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结果造成有钱的搬了,没钱的只能等。每户四五万元的建房款,在靠天吃饭的農村是一笔巨款。22户村民中,就有13户因为交不起搬迁款而无法搬迁。

77岁的李桂叶就是交不起钱的住户之一。李桂叶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后,老人跟着大儿子住,后来大儿子去渭南工作,小儿子也成了家,偌大的院子只剩下她一个人。

“能搬走的都是那些交得起房款的人,剩下的村民怎么办?”老人念叨着。

即使是交了钱的搬迁户中,也并非都是急需要搬的,甚至产生了虚报和私下转让的行为。

据陕西省发改委《关于合阳县2008年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路井镇乳阳村一组50户、230人,集中安置在该村南1.5公里公路边42户、184人,插花安置8户、46人”。

该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反映,一组实际只有30多户,不到180人,这明显属于虚报;上述村民称,多出的指标被二组或邻村村民“冒名顶替”,有的搬迁户甚至私底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款,更有甚者,一些“吃商品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

类似情况在防虏寨乡高家坡村移民点也有反映。作为2009年的搬迁项目,高家坡村上报搬迁40户、236人,集中安置到城关镇北街5组,但该村实际在北街5组建房子的不到20户。一位当地村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高家坡安置点建房的村民有37户,其余的宅基地均被以1.5万~2万元不等的价格私下转让。

负责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张崇昌说,由于两个安置点离县城很近,不排除有村民私底下转让,包括转让给国家工作人员,“这种私下的转让很难监督” 。

张崇昌举例说,有的村民子女到外地上学工作,或者女儿出嫁了,但户口仍留在村里,搬迁的时候往往不止一套住宅,新房建成后往往会将多出的房子以“出租”或“借”的名义给亲戚朋友住,但户主仍然是其本人。

对于乳阳村的实际建房数与按上报户数不符的问题,张崇昌说,最初上报的的确只有乳阳一组的50户,后来二组三组的村民有人提反对意见,因为同属于一个村,县里原则上也同意他们搬迁,但最终的房屋验收及发放补助仍将以当初核定的五十户为准,多出的户数并没有补助。

补助款成了“唐僧肉”

坊镇灵井村是2008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上报搬迁100户、520人。灵井村,全村482户,总人口2020人,耕地面积4020亩,村子三面环沟,一面靠坡,进出一条路。

与其他村的移民搬迁不同,灵井村是因大面积滑坡的受灾移民。

2003年8月,合阳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时期暴雨,位于县城10公里的灵井村村东和东北方沟堤大面积滑坡崩裂。沿沟边居住五组六组村民房屋倒塌十几间,就连院子里也出现很大裂缝。

村民雷进民回忆,当时连阴雨,白天村民就发现地面出现了裂缝,当晚,雷进民听到轰的一声,几十米长的一段滑坡已滑下30多米深的沟里。最近的滑坡离村民的大门只有1米左右。

2008年,合阳决定将原来住在沟沿边的六组整体搬迁到村南一公里处的空地上。作为为数不多的避灾移民,这次采取的是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

按当地政府的规定,房子建好后,经验收合格,国家将给每户一万元补助款。但两年之后,当村民的房子陆续建成,不仅补助没有全部到位,每户还被额外收取了2500元的宅基地费。

一位姓张的村民说,政府承诺每户一万元的补助,实际上每户仅得到搬迁补助7700元,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部分原来的老院子没来得及腾出来的,甚至只领到了3000元。此外,村民还被要求上交2500元的宅基地费用。

搬迁户还要自购地皮?大部分搬迁户对此不解,上述姓张村民说,村里用来安置的土地本身体就是六组的土地,并没有新占土地,而且新建房每户占地面积只有4分多,而村民们原先住宅占地大多比这个面积大,搬迁后原宅基地交给了村集体复耕,耕地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

一万元缩水成了7700?张崇昌解释称,国家组的建房补助标准是按人口数,但自建房一般按户补助,县里便将该村的建房补助平均分摊以后是每户一万元。但是由于集中居住需要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最终定下来的标准是每户8000元。

至于村上收每户2500元宅基地费,是在项目实施之前,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曾要求退给农户,但由于该村村委会干部长期空缺,至今村上事务仍由镇上一位副书记代管。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补助款变相“缩水”的现象同样出现在洽川镇申东村、南菜园村的搬迁中。

与灵井村的补助款“缩水”不同,在申东村、南菜园村等移民点,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

在洽川镇申东村移民点,建房补助标准每户8000元。但在领取补助时,每户实际只得了4000元。村委会给村民的解释是,扣下 4000元用来给每戶安装大铁门和窗户及平整宅基地。

同属洽川镇的南菜园村在搬迁之初就向每户收取3300元押金,房子建成后村里不仅扣下了500元“平整地基费”,还扣了300元“管理费”。

该村一位姓张的村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村委会同样给每户都配上了大铁门、不锈钢护栏和塑钢窗户,“没说多少钱,只说等发搬迁补助时一起扣”。

补助款成了唐僧肉。这让刚上任的合阳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主任仵立峰深有感触,“代赈办在实施搬迁时需要依靠村镇干部,但在给搬迁户兑付补助时,基层总想打补助资金的主意。”为此,他计划下一步“统计到人,发卡到户”。★

篇5:异地扶贫搬迁简报

衢江区财政扶贫资金报帐申请单 填报单位:

乡镇(街道、办事处)

单位:万元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项目期限 项目总概算 申请报帐金额 责任领导 合计 省财政补助 乡镇

配套 自筹 其他

乡镇(街道、办事处)意见:

经办人:

分管领导:

负责人: 区农业农村局(区扶贫办)意见:

经办人:

科长: 负责人: 区财政局意见:

经办人:

科长: 负责人:

附件 2

衢江区扶贫异地搬迁项目安置农户申请表

户主姓名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码

址 乡镇(街道、办事处)

自然村

家 庭 成 员(含户主)姓 名 年龄 性别 与户主 关

系 现从事主要职业(身份证号码)

拆除住宅情况

月 日拆除住宅

处,总建筑面积

m2

其中: 砖混

m2,砖木

m2

,泥木

m2

安置地点

农户申请 意见 本人自愿全家异地安置。

申请人签字:

(盖章)

****年**月**日 村委会审查意见

负责人签字:

(盖章)

****年**月**日 乡镇(街道、办事处)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分管领导:

主要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盖章)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审核意见 户已于

****年**月**日前拆除住宅

处,为

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盖章)

附件 3

衢江区扶贫异地搬迁安置协议书

甲方:

乡镇(街道、办事处)

乙方:

乡镇(街道、办事处)

户主姓名

根据区委、区政府异地安置政策,乙方自愿到异地(或行政中心村等)购置或自建房产定居,并享受相关安置政策。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乙方自愿异地(或行政中心村等)购置或自建房产分散安置,定于 年 月 前签订购房合同或落实新建房屋宅基地,并拆除旧房(或腾空旧房交给村集体经济组织)。

2.在乙方履行前条约定义务后,甲方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对乙方在册农业人口按 23400 元/人(8400 元/人)的标准,凭审批表、户口簿、原住宅拆除证明等相关材料,由区农业农村局(区扶贫办)从财政专户直拨到农户银行个人结算帐户。

3.乙方在承担相应义务的前提下,享有原所在村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权,保留在本轮承包期内土地、山林的承包经营权。

4.乙方拆除原住宅的,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按有关文件规定给予补偿。

5.乙方违反本协议约定义务的,不得享受国家有关扶贫、救济、补助、奖励等优惠政策直至消除其违约行为的不良影响后方可享受

不良影响消除后的相应优惠政策。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由区农业农村局(区扶贫办)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

(签章)

代表 :

(签章)

乙方:

(签章)

****年**月**日

附件 4

衢江区

乡镇(街道、办事处)关于扶贫异地安置农户的公示(样本)

根据农户申请,经审核确认下列农户符合扶贫异地搬迁项目安置对象(详见公示表),现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在公示之日起一周内向乡镇(街道、办事处)举报,联系人:

;电话:。

衢江区

乡镇(街道、办事处)(章)

****年**月**日

(请张贴至相关公示栏)

附件 5

衢江区

乡镇(街道、办事处)关于扶贫

异地搬迁安置农户的公告(样本)

根据农户申请,经审核确认下列

人农户为

年整村搬迁农户/低收入农户,符合扶贫异地搬迁项目安置农户,享受每人 23400 元(8400 元)政策补助,现予以公告(详见公告表)。如有异议,请在公告之日起一周内向乡镇(街道、办事处)举报,联系人:

电话:。

衢江区

乡镇(街道、办事处)(章)

****年**月**日

(请张贴至相关公示栏)

附件 6

衢江区行政村(自然村)整体搬迁汇总表

乡镇(街道、办事处)

自然村,现有

人。目前有

人农户异地搬迁安置并拆除原住宅及附属物。具体情况如下:

户主姓名 家庭人口 安置地点 拆除房屋面积(M2)

备注

合计

乡镇(街道、办事处)(盖章)

****年**月**日

附件 7

承诺书

我单位郑重承诺:此次申请实施的乡镇(街道、办事处)

年异地搬迁(地质灾害搬迁)项目中农户房屋拆除情况、农户人口户籍资料等申请拨付补助资金的报帐材料均真实、合法,符合扶贫异地搬迁及宅基地整理相关政策要求,如有不实之处,愿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承诺人: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人

(签字并加盖公章)

****年**月**日

-附件 8

乡镇(街道、办事处)

年度扶贫异地搬迁项目安置农户公示表

序号 行政村名 自然村名 户主 家庭 人口 家庭成员姓名 原居住 地名 原住宅 是否拆除 安置地点 是否属于 低收入 农户 房屋拆除面积 房屋拆除时间 备注 姓名 身份证号 1

合计

村委会意见(盖章):

乡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意见(盖章):

乡镇(街道、办事处)意见(盖章):

0-附件 9

乡镇(街道、办事处)

年度扶贫异地搬迁项目安置农户公告表

序号 行政村名 自然 村名 户主 家庭 人口 家庭成员姓名 原居住 地名 原住宅 是否 拆除 安置地点 是否属于 低收入 农户 房屋拆除面积 房屋拆除时间 备注 姓名 身份证号 1

合计

备注:以上××户××人为××年度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已拆除房屋农户。(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盖章)

1-附件 10

乡镇(街道、办事处)

年度扶贫异地搬迁项目安置农户花名册

序号 行政村 自然村 名称 户主 家庭人口 家庭成员 原居住 地名 迁入 地名 搬迁 时间 原住宅地是否拆除 现住房面积㎡ 是否属低收入农户 补助资金(元)

联系电话 姓名 身份证号码 姓名 身份证号码 1

合计

2-附件 11

乡镇(街道、办事处)

年度扶贫异地搬迁项目 安置人员资金补助情况表

序号 行政村 自然村 户主姓名 搬迁人口 补助资金 开户银行 开户名 账号 1

合计

(此表建议用 EXCELL 表格做,方便核对金额、人数等)

篇6: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推进会简报

简报一:

9月23日,新田县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推进会在行政中心召开,会议总结前期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候选人王名扬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办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全县扶贫搬迁工作的进展情况、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与会单位负责人就相关工作发表了意见。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省下达新田县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18839人,其中2016年搬迁任务6326人。截至8月底,龙泉、金陵、枧头、金盆、门楼下五个乡镇群众自愿申请搬迁并签订安置协议1698户7000人。安置方式为县城集中安置366户1523人,插花分散安置655户、2785人,小城镇集中安置238户、960人,旅游集中安置38户、125人,新村集中安置322户1270人。

就如何围绕目标任务和上级要求扎实推进下一步的工作,王名扬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振信心,充分认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性,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来抓;要高度重视,正视问题,着力解决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要精准把握搬迁对象、选址、规模等环节工作,提高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水平,确保全县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力推进。

县发改委、工业园、财政局、扶贫办、财政局、以工代赈办,以及12个乡镇党委书记、分管领导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简报二:

8月30日下午,辰溪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会在县财政局三楼会议室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杨一中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周详,县委副书记万里,县委常委、副县长(常务)提名人选刘向阳,县委常委、副县长杨恩勋,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张万旭,副县长提名人选谭子勤出席会议。会议由万里主持。

会上,就下一阶段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周详提出四点意见:一要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县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深化对异地扶贫搬迁重要性、对如期完成今年异地扶贫搬迁任务紧迫性、对易地扶贫搬迁是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机遇的认识,切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二要正视问题,坚决如期完成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加快推进工程进度、抓紧完善项目手续、切实强化项目监管,确保如期如质如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要提前谋划,扎实推进“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坚持精准识别、精准规划、精准建设、精准扶持,解决好“搬迁谁”、“搬到哪”、“怎么建”、“搬后怎么办”的问题,打好提前量,掌握主动权,确保“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四要强化保障,确保易地扶贫搬迁顺利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加大督查力度、严格问责追责,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最后,杨一中做了重要讲话。就如何抓好落实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杨一中提出五点要求: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全县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发展任务和民生任务,摆在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位置上来抓,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二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各级各相关部门务必要抓好时间节点,各项工作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绝不允许打折扣、搞变通;三要进一步摸清工作底子。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务必要把精准识别搬迁对象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道关口”,要把对象把准、把严,确保符合搬迁条件、有搬迁意愿的一个不落,不符合搬迁条件的一个不进,决不能在精准对象这个环节上出任何问题;四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要倒排工期、加强调度、加大督查,确保各项工作形成合力,不断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进行、圆满完成;五要进一步压实压紧责任。要严格执行“一把手”问责制,一把手不尽职履责、造成工作失误的,县委、县政府将予以严厉追责。

杨一中最后强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务实创新、主动作为、扎实工作,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进行,为加快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万里就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提出了四点要求: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全力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要严格建房标准和质量安全监管;要切实强化责任担当。

简报三:

9月22日,湖南省邵阳市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推进会,观摩集中安置点,交流工作措施,总结经验做法,对相关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落实。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武冈采取“四区六难”识别标准、五步认定程序、八类集中安置,做到了精准识别、不落一人。同时,武冈市整合扶贫、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各类资金,组建扶贫开发公司多方筹措资金并减轻贫困户负担。此外,武冈按照“造价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理念进行选址规划,推行联席会议和三级联动工作制度,“六个统一”的建设模式获得广泛好评。

上一篇:春节放假上班时间下一篇:我身边的党员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