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良七小创建优美示范县方案

2024-05-02

仲良七小创建优美示范县方案(精选3篇)

篇1:仲良七小创建优美示范县方案

乐 至 县 吴 仲 良 第 七 小 学

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省市区环境综合治理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配合我县创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工作,根据教育局相关文件的指导,充分发挥学校在创建工作和城乡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学校发展,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加强组织协调,制定科学规划,分步推进,营造“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城乡环境治理氛围,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创建整洁卫生、生态节能、安全稳定、文明和谐校园,充分发挥学校在当地社会的示范带头作用,助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二、组织保障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市区党政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是加快我区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学校要站在讲大局、讲政治的高度,加强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的力度,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2、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组长: 舒朝明(我校创建工作第一负责人,活动的策划者。)副组长: 李伯荣(负责各部门联络、协调工作。)

马雪梅(负责创建工作的监督及资料收集、整理。)

成员:

蒋志彬(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后勤保障。)

唐玺(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动员和教育)

郭策 刘志红(分年级组负责中心校开展创建工作)唐泽均(负责五村小创建工作)

3、加强督查,严格问责

学校将严格按照乐至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乐至县教育系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行政过错责任追求办法的通知》严格检查学校各部门各班级开展活动的情况。

三、活动内容

㈠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创建整洁、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1、创建整洁卫生校园

①校园公共行到及其他公共场所应定时清扫保洁,不得出现痰迹、烟头、纸屑、瓜果皮核及其他垃圾、污水、污物。

②绿地为栏、标牌等绿化设施应保持整洁和完好,绿化养护作业产生的垃圾应及时清理。

③校园的水池、便池内不得倾倒垃圾保持畅通。

④校园店铺严格遵守综合治理及门前三包规定,保持整洁及不占道经营。

⑤学校垃圾清运及时,化粪池每年清理,保持校园整洁。

⑥校内施工设施应有警示标语提示,施工期间噪音必须达标,垃圾必须及时清运,物品必须摆放整齐,完工后及时收场,保持整洁。

⑦校内厕所必须保持地面整洁,沟槽、管眼畅通,门窗、墙壁整洁卫生,厕所内无剧臭。

⑧校园内严禁圈养家禽家畜,严禁车辆乱停乱放。

⑨校园清洁负责人员要及时督促打扫和巡查,保持校园整洁。

2、创建生态节能校园

①学校要重视校园生态建设和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把“绿化校园”建设和“节约型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

②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借“地球日”“植树节”“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全国土地日”“环境日”等契机,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营造“绿化校园”建设和“节约型校园”建设气氛。

③建立“绿化校园”建设和“节约型校园”运行管理目标,建立水电能耗公示制度,建立奖惩考核制度。学校将把“绿化校园”建设和“节约型校园”纳入学生行为守则和德育考核。

④校园建设应符合应符合绿化学校要求,绿化美化纳入学校统一管理,营造育人环境。

⑤园林绿化应建设好花园、布置好盆景,达到布置协调,色彩明显,美观整洁的效果。

⑥严禁使用农药,保护好花草树木。

⑦强化日常节能管理,对于学校用电,用水加强管理,加强办公室和教室的用电管理,加强厕所冲洗管理。

⑧强化学校办公用材管理,采购优先节能用品,减少一次性用品,采用政府采购目录产品设施。

3、创建安全稳定校园

①校园建筑设施符合安全标准。楼房楼梯栏杆、踏步、扶手、通道照明的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出现危险应进行封闭和警示标语提示。学生活动场地必须硬化、平整,运动设施无危险性锐角。

②建立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实行学校封闭管理,严禁社会闲杂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

③建立进入校园人员车辆登记制度,建立巡查制度,保证师生人财物的安全。

④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学校办公楼、教学楼等加强消防、用电检查,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⑤加强与村委及交警、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的联系,维护好学校周边秩序,确保师生安全。

⑥加强师生言论的收集与舆论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疏通。

⑦建立学校卫生防疫制度和应急机制,强化突发性疾病和传染病疾病的应急措施和设施。

⑧重视学校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和谐关系,避免矛盾、化解矛盾。

⑨学校工作应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师生员工的意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4、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①进一步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新风”,要求师生工作学习按照五讲四美三热爱来要求自己。

②办公室教师等公共区域严禁赌博。

③校园标语、警示语确保内容健康、用语文明。

④加强网络管理,严禁宣传反动、色情内容。

⑤配合工商、公安、执法、村委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食店、商店地监管。

⑥加强法制宣传,普及法律常识,强化师生安全防患意识和互助意识。

㈡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助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1、积极开展对内对外宣传,扩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影响。学校充分利用集会、家长会、广播、板报专题讲座、文娱表演、散发传单等形式,进入社区和居民区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

2、做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课堂、进教材,强化师生参与意识。

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入地方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程或者其他校本教材和班队活动课,综合治理学校师生中的乱丢垃圾和随地吐痰的不良习惯。

3、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家庭。学校加大对学生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教育,鼓励学生劝导家长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促家长讲卫生、讲文明、爱环境,实现教好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目标。

4、走出校园开展义务劳动,以实际行动影响周边居民。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居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5、组建学校“红领巾监督岗”,协助学校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宣传,劝导等工作。

6、开展师生培训,普及文明卫生常识,配合主管部门,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向前发展。

四、活动步骤

㈠启动突击阶段[2012年9—10月]

1、建立机构,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责任人,有序推进。

2、制定方案,确定工作目标,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目标明确有可操作性。

3、宣传活动,发挥团体作用,学校积极配合各级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共识,向社会普及政策和常识。

4、组织师生,开展卫生扫除,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卫生大扫除,建成整洁卫生校园,根除脏乱差现象,杜绝厕所恶臭现象,带动居民参与。

5、家校联动,签订活动承诺,充分利用小手拉大手,形成全社讲文明,讲卫生,爱环境。

6、把好校门,规范车辆停放。

7、维护稳定,建设安全校园,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检查安全设

施,化解相应矛盾。

8、节能校园,迈出坚实步伐,贯彻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绿化校园建设的通知》和“弘扬生态文明,绿化全川校园”行动计划文件。做到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校园内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现象,利用政府补贴改善节能照明和办公耗材及教材重复回收使用。

9、文明和谐校园起步,杜绝打架、斗殴、辱骂现象,形成尊师重教风气,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张贴标语,营造氛围。

㈡活动巩固提高[2012年11—12月]

1、完成整洁卫生校园建设。

2、进一步加强生态节约型校园建设。

3、提高安全稳定校园建设水平。

4、文明和谐校园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㈢活动常态推进,迎接检查、验收[2013年]

1、制定校园环境建设标准,组织学生定期走出校园参加社区和村庄环境综合治理。

2、把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作为学生团队活动的重要内容。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考评机制。

4、在师生中组建环境建设和考评监督机构,不定期参与环境建设督查。

5、宣传工作常态化,相关内容广泛宣传,成为专门课程内容。

6、把环境建设纳入学校经费预算,确保投入。

7、爱护环境,厉行节约,文明行为,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

乐至县吴仲良第七小学

二〇一二年九月

篇2:仲良七小创建优美示范县方案

一、总体思路

立足区域优势特色产业,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 以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为重点, 构建优势农产品基地,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 优化配置科技资源, 创新机制, 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具有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二、建设原则

(一) 发挥优势原则

结合地域主导产业及优势农产品发展, 围绕草食畜牧业、枸杞产业、休闲观光、果蔬等高效设施农业, 积极培育特色产业, 加速农业产业升级, 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村经济整体的发展。

(二) 效益优先原则

坚持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 优先选择商品率高、市场竞争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优势主导产品, 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

(三) 示范带动原则

园区建设采用现代设施、现代技术和新型运行机制, 体现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现代化, 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四) 政府主导原则

园区建设以市县政府为主导, 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为主体, 采取统一规划管理、招商引资入驻、政府政策资金扶持, 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 形成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园区建设运行机制。

(五) 规模经营原则

园区与省市县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衔接, 集中连片, 有一定规模, 生产设施、技术装备先进, 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现代农业技术取代传统技术, 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发挥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聚集效应, 实行集约经营。

(六) 产业化原则

园区建设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增强科技型企业、产业协会和其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提高园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 紧紧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开展一系列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产业化组织经营和管理。

三、建设目标和标准

(一) 建设目标

以梁湖乡、西湖乡、南岔镇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为基础, 以瓜州县枸杞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交易示范园区、瓜州县100MW光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为支撑, 逐步建成科研高端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交易现代化以及布局合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系列化、功能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产业生态化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2015年启动省级示现代农业范园区规划设计, 2020年对达到建设标准, 建设期各园区有1-2个龙头企业带动, 农业总产值年增长8%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20%以上, 综合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80%以上。

(二) 建设标准

具有较高的现代装备水平、农业生产水平、科技应用水平、资源环境水平、现代管理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达到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投入产出率高、科技贡献率高、市场占有率高和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管理企业化、产品标准化、生态良性化的“五高五化”要求。建成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以及示范推广、技术培训、企业孵化为一体,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达到主导产业突出、示范技术先进、装备现代化和机械化程度高、运行机制符合市场要求、配套服务体系完善、综合效益好、投入体系多元化目标。

四、主要建设内容

瓜州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近几年建设的各类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 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 优化组合生产要素, 创新运行机制, 提高管理水平, 建设辐射力更强, 内容更丰富, 技术更密集, 产品竞争力更强,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更协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对有一定规模基础和集约化生产水平高的园区进行择优扶持, 加快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思路, 规划建设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运行方式和经营主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确定建设重点和主攻方向。

(一) 梁湖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围绕梁湖乡陈家庄村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建设, 在岷州村、陈家村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1 000座, 通过政策扶持, 科技服务等措施, 鼓励农户发展蔬菜种植, 使种植户人均纯收入增加4 000~5000元, 激发了移民群众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二) 西湖乡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以“统筹城乡、富裕农民”为目标, 规划建设的集高效节水、土地流转、设施配套、休闲娱乐、自由采摘为一体的高精综合示范园区。园区规划面积5 000亩, 覆盖3个村、8个村民小组, 计划利用5年时间, 投资8 500万元, 新建300亩日光温室、千亩塑料大棚、3 000亩设施葡萄, 带动全乡发展特色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以上, 万元高效田达到2万亩以上。

(三) 南岔镇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按照五年内建成千亩日光温室、千亩塑料大棚、万亩葡萄、万亩蜜瓜的产业目标进行规划建设。计划总投资4 800万元, 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00座、塑料大棚100座, 结合高效节水示范工程的实施, 发展千亩鲜食葡萄示范基地和千亩蜜瓜示范基地各1个。

(四) 瓜州县枸杞产业示范园区

依托甘肃疏勒河蔚丰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投资6694万元建设瓜州县枸杞产业园, 总体布局形成“一地、三心”, 即:标准化示范基地, 占地700亩;苗木繁育中心占地480亩;加工中心占地15亩;产品展示与文化交流中心5亩。

(五) 农产品加工交易示范园区

总投资15亿元, 在城郊建设总占地面积3 000亩, 建成年加工总量为30万吨的集农产品加工、展示、销售及农资市场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园区。其中:农产品加工区1200亩, 农产品展示贸易区200亩, 休闲农业观光区400亩, 精品设施农业示范区400亩, 农资交易市场600亩, 办公及生活功能服务区200亩。

(六) 瓜州县100MW光伏扶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规划用地5 000亩, 通过招商引资投资20亿元, 建成100MW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低碳节能环保、微缩景观、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高标准分布式光伏日光温室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科技成果展示区200亩, 特色产品种植区800亩, 林果苗木繁育区1 000亩。

五、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统一领导和技术指导, 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列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 加强与省市各有关部门的沟通, 争取支持。县上成立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领导小组, 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专家指导组, 负责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及技术指导。

(二) 制定优惠配套政策

县政府制定出台有关资金政策、税收政策、土地管理政策、用电政策和其他有关配套政策, 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园区建设。鼓励采用股份制形式, 吸引农民、科技人员和企业参股入股。鼓励各种类型的科研示范推广项目和农业生产建设项目进入园区, 扶持培育各种类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三) 加快科技创新与应用

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技术支撑作用, 在园区中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加强与科研、教育单位的协作;改革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制, 创新农技推广方法和机制, 建立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应用和带动农户发展的新的技术服务模式;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加快动植物优新品种、先进农业机械、标准化设施、优质无公害栽培、土壤环境等方面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 挖掘农业生产的潜能。

(四) 完善与创新运行机制

相关乡镇和部门要以园区为平台,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建设, 完善以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和农户为主体、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园区建设新机制。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园区建设, 建立企业化管理机制。探索园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有效机制。

(五) 建立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整合各级财政支农、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扶贫建设、农业产业化等资金, 集中力量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的条件设施的完善与提升、新技术的集成与示范。鼓励金融为园区龙头企业和经营组织、农户提供融资服务。推进龙头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使企业和农户成为园区建设的主体。县上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基金, 用于园区建设引导经费。每年财政预算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 鼓励企业加大对园区的投入, 形成多元化的园区投入体系。

(六) 建设园区信息化服务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 建立连接园区与市场的经营及商贸服务信息平台、科技服务中心、龙头企业及农户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指导园区企业经营和生产。通过平台建立, 消除影响园区与市场信息交流的屏障, 促进园区与市场信息的紧密结合。强化对农民的科技文化的培训, 提高园区农户科技文化素质和对农业新技术的接受能力。

摘要:为顺利推进瓜州县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瓜州农业发展整体水平, 按照政府主导、发挥优势、效益优先、示范带动、规模经营、产业化六大原则, 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 优化组合生产要素, 创新运行机制, 提高管理水平, 以梁湖乡、西湖乡、南岔镇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为基础, 以瓜州县枸杞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交易示范园区、瓜州县100MW光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为支撑, 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大力推进瓜州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篇3:仲良七小创建优美示范县方案

关键词:粮油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重庆垫江,2013年

1 项目所涉产业发展现状

2012年垫江县以推进粮油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粮油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 狠抓粮油生产, 以1 000 hm2粮油高产创建为契机, 强化政策措施, 落实高产集成技术, 粮油生产与2011年相比呈现面积增、总产增的趋势。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33万hm2, 总产38.024万t, 分别比2011年增加2.01%和2.74%。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55万hm2左右, 总产量19.48万t;玉米播种面积1.34万hm2左右, 总产9.526万t;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的60.86%和76.28%。小麦播种面积6 500 hm2, 总产量2.198万t;甘薯播种面积6 600万hm2, 总产量4.21万t, 分别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的10.57%和10.59%;油菜播种面积6 500万hm2, 总产量1.3万t以上, 分别占全县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 700 hm2和总产1.438 3万t的86.95%和90.38%;优质粮油作物产业发展对全县畜禽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项目任务计划

2.1 年度目标与预期效益

2.1.1 普通1 000 hm2示范片。

水稻、玉米、甘薯、小麦、油菜等大、小宗粮油作物各建立1 000 hm2示范1个、100 hm2核心片1个, 辐射带动全县粮油平衡增产。

2.1.2 产量目标。

(1) 1 000 hm2示范片。水稻产量9 000 kg/hm2以上, 小麦产量3 750 kg/hm2以上, 玉米产量8 250 kg/hm2以上, 油菜产量2 250 kg/hm2以上, 甘薯产量26 500 kg/hm2以上, 辐射带动全县粮油均衡增产。 (2) 100 hm2核心片。水稻产量9 750 kg/hm2以上, 小麦产量4 200 kg/hm2以上, 玉米产量9 000 kg/hm2以上, 甘薯产量33 000 kg/hm2以上 (鲜薯) , 油菜产量2 400 kg/hm2以上, 辐射带动示范片均衡增产。

2.1.3 培育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组织。

依托相关扶持政策, 培植种粮科技示范大户、规模种植大户和专业化服务组织。每个旱作粮油1 000 hm2示范片至少培植1个10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或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规模经营水平, 促进1 000 hm2片平衡增产。

2.2 建设地点及规模

2.2.1 玉米。

在周嘉镇、坪山镇各建立玉米1 000 hm2高产示范片1个, 面积1 533 hm2, 在周嘉镇 (均田村、檀树村) 、坪山镇新风村各建设100 hm2核心示范片1个, 面积206 hm2。

2.2.2 小麦。

在普顺镇建立小麦1 000 hm2高产示范片1个, 面积1 010 hm2, 在红岩村、东湖村建立100 hm2核心示范片1个, 面积102 hm2。

2.2.3 水稻。

在沙坪镇建设水稻1 000 hm2示范片1个, 面积1 016 hm2, 在李白村建设100 hm2核心示范片1个, 面积105 hm2。

2.2.4 油菜。

在新民镇、沙坪镇建设油菜1 000 hm2高产示范片1个, 面积1 150 hm2, 在新民镇凌支村、树心村建设100 hm2核心示范片1个, 面积103 hm2。

2.2.5 甘薯。

在鹤游镇建设甘薯1 000 hm2高产示范片1个, 面积1 025 hm2, 在团结村建立100 hm2核心示范片1个, 面积101 hm2。

2.3 项目内容

2.3.1 示范推广良种。

根据粮油高产创建总体要求, 结合垫江县万亩示范区乡镇生产条件、生态特点和生产优势, 以及生产试验示范数据, 组织专家组论证确定并推介粮油作物高产创建主导品种, 每个高产示范片选择1~2个主导品种。玉米品种主推东单80、渝单18, 小麦品种主推渝麦9号、渝麦10号, 油菜品种主推渝黄4号、油研10号, 甘薯品种主推渝薯54、南薯88, 水稻品种主推渝香203、q优8号。同时结合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 将高产创建活动与良种推广补贴相结合, 确保推介品种在示范片、适宜种植区域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高产示范区良种推广率100%。

2.3.2 集成应用高产技术。

粮油高产创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良种良法良制配套。在选择确定推广品种的同时, 必须加强耕制改革和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与配套, 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集成、创新高产栽培模式, 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 在稳定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玉米全面推广地膜肥球育苗移栽、合理密植增窝增密、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油菜推广优质高产、含油量高的双低油菜品种, 适时分级移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推广机耕或免耕 (少耕) 等轻简高效种植技术。小麦大力换种优质抗病小麦品种, 推广小窝疏株密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推广免 (少) 耕技术。甘薯推广高产品种,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 配方施肥。水稻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 结合配方施肥、病虫统防统治。

2.3.3 培育实施主体, 提高规模效益。

依托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补贴和相关的倾斜扶持政策, 培植种粮科技示范大户、规模种植大户和专业化服务组织, 确保1 000 hm2示范片平衡增产。

2.3.4 创新高产创建机制。

在市级专家团队的指导下, 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联创机制的落实;二是强化县、乡二级专家责任, 确保技术方案科学合理到位;三是探索“行政+企业”、“专家+大户”、“专家+专业合作社”等联创机制。

2.3.5 建立示范标牌。

在示范区设立粮油高产创建示范标示牌, 注明创建单位、工作责任人、生产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等内容, 方便农民学习, 接受社会监督。同时, 建立高产创建档案, 做好生产数据和工作记录。

3 组织保障措施

3.1 组织措施

3.1.1 成立垫江县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工作领导小组。

为保证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取得成效, 成立垫江县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工作领导小组, 由县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 县农委主任、财政局长为副组长, 农委副主任、财政局纪委书记、国家统计局垫江调查队副队长、实施乡 (镇) 乡 (镇) 长为成员, 负责高产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项目建设规划, 面积落实,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以及工作协调, 督促检查, 资金落实, 保证高产创建活动顺利进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由县农技站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1,2,3]。

3.1.2 成立粮油高产创建示范专家指导团队。

粮油高产创建示范专家指导团队由县农技站站长负责, 市级指导专家以及县粮油栽培技术专家、植保技术专家、土肥技术专家、种子专家、农机专家为成员, 负责制定粮油高产示范技术方案、技术培训、指导, 组织阶段检查, 解决高产创建中的技术难题, 撰写高产创建总结[3]。

3.1.3 成立粮油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实施组。

由县农委副主任刘宝凡任组长, 农技站站长任副组长, 农技站卢建文、张廷兵、杨树华、李四清、周正平、黎小龙、植保土肥中心邓吉川、种子管理站张必政、农机推广站董小红, 以及项目示范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各6名为成员, 负责粮油高产创建各示范片的具体实施工作和主体技术的培训和田间指导工作。

3.2 工作措施

3.2.1 实行技术指导单位和专家负责制。

县农技站为高产示范片的第一技术指导单位, 除统筹负责整个镇的技术指导外, 重点抓好3个1 000 hm2片和3个100 hm2核心示范片的具体指导工作。县植保植检站、种子站、农机推广站为高产示范片并列技术指导单位。普顺镇、沙坪镇、周家镇农业服务中心每村派驻1名技术干部进村包户, 同时充分地利用农技110, 为农户解答水稻、玉米、油菜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3.2.2 切实开展入户指导。

专家组成员要保证有1/2以上的时间从事科技入户指导工作, 镇技术指导员要经常到户, 尤其是深入到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

3.2.3 加强进村入户技术培训工作。

针对农民渴望科学种田的现状, 县技术专家负责培训到村、社和示范片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 镇农技人员负责培训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可采取会议培训、现场培训、季节培训、阶段培训等多种形式[4]。

3.2.4与农资企业联姻, 抓好全镇高产示范片新品种的展示示范。

在100 hm2核心示范片内划定区域为农资企业提供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等展示现场,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农资经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农资经营企业提供物资保障, 展示农业科技成果的增产增收潜力。

3.2.5 实行考核奖励。

对承担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甘薯高产示范片的乡镇实行综合目标考核, 对种粮大户、高产典型和有关单位、技术专家及技术指导员实行量化考核奖励。

参考文献

[1]金若成.焉耆县实施粮食高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几点做法[J].新疆农机化, 2011 (5) :20-21, 25.

[2]张胜爱, 马吉利.藁城市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成效与经验[J].中国农技推广, 2012, 28 (6) :11-13.

[3]张鸿, 李朝苏, 汤永禄, 等.依托科技推进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J].四川农业科技, 2012 (3) :5-6.

上一篇:六文明文明服务下一篇:幼儿园大班防洪水教案